大齊遺址
『壹』 西安歷史文化特色
西安歷史文化特色:
1、方言:
盛行於關中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稱亂彈,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以關中話,即西安方言為代表的的中原官話之一陝西話,雖然深受普通話影響,但還是保留了一些古音古詞用法。
2、戲劇:
流行於陝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稱亂彈,又叫「梆子腔」,是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流傳於戶縣鍾馗故里的儺舞跳鍾馗,是中國戲曲舞蹈的活化石,儺是中醫的鼻祖。
3、繪畫:
中國國畫中的長安畫派、起源於漢代以前的關中皮影戲、源於西周的陝西木偶戲以及色彩濃郁的戶縣農民畫鍾馗故里鍾馗畫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1)大齊遺址擴展閱讀:
西安,古稱「長安」、「京兆」,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西安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文化的代表,有著「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譽。
西安文化遺存資源密度大、保存好、級別高。走進西安文化,開始你的歷史文化之旅。
西安,在《史記》中被華夏民族先祖譽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藍田猿人」在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周人的先祖就起源於此。
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文王在灃河兩岸建立豐鎬二京,從此揭開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輝煌史,距今有著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
西安號稱「十三朝古都」,主要為漢唐時代。秦始皇陵兵馬俑和散布關中周邊的歷代帝王陵,展示了這座城市雄渾、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使西安享有「天然歷史博物館」之譽。
『貳』 西安十三朝古都是哪十三朝
西周、秦、西漢、新朝、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
1、西周
西周(前1046—前771),周是關中一個古老的部族,始祖名棄,善種植,堯舜時被封為「後稷」,封於邰(今陝西武功縣及楊陵區一帶)。
公劉時由邰遷到邠(今彬縣、旬邑縣之間),到古公亶父時遷到岐山之陽的「周原」(今扶風縣與岐山縣交界處)。
周人在這里興建城邑、疆理田地、設置官吏、建立軍隊,商代晚期已為渭水中游的強盛諸侯國。姬昌(文王)遷都豐(今西安市長安區馬王村一帶)。
姬昌死,其子姬發(武王)即位,在灃河的東岸營建鎬京(今灃東新區斗門鎮一帶)並修文王緒業,公元前1046年,經牧野之戰,滅商建立周朝,史稱西周。
西周後期社會矛盾包括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趨激化,對土地以及政權的爭奪,加速了西周的滅亡。國人暴動動搖了西周統治的基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了。
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諸侯立周平王(宜臼)為國王,平王將京都從宗周遷至洛邑(洛陽),歷史上稱東遷以後的周王朝為東周。
2、秦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舜賜其嬴姓。
秦穆公時,任賢使能,虛心納諫,滅國十二,開地千里,國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繼位,重用商鞅兩次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
秦王政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統一大業。前221年,秦王政稱帝,史稱「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
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以拒外敵,鑿靈渠以通水系。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國2000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 。
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
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秦王朝雖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濫用民力,統一僅十餘年。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3、西漢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十二帝 ,享國二百一十年,又稱為前漢。
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經過楚漢之爭,劉邦擊敗項羽,公元前202年劉邦於山東定陶稱帝,國號漢,定都洛陽。同年遷都長安(今陝西西安)。
西漢在諸多制度上承襲了秦制,漢初實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國策,社會經濟迅速恢復,農業、手工業及商業空前繁榮,史稱文景之治。 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長安,史稱新朝,西漢覆滅。
西漢的政治制度多沿襲秦朝,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地方實行郡國制,而此時的牛耕和鐵器普遍流行。西漢時期諸夏人民的文化交融使漢族正式成型。
西漢也是中國的黃金時代,文學、史學、藝術和科技等領域的成就輝煌燦爛,隨著絲綢之路,對外交往的日益頻繁,成為當時世界首屈一指的強國。西漢出土文物種類豐富,展現出多姿多彩的風貌。
4、新朝
新朝(8年—23年),是繼西漢之後由西漢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公元8年臘月,王莽廢漢孺子(劉嬰)為安定公,改國號為新,建都常安(今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史稱新莽。
王莽稱帝後進行了多項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為國有,無土地者由國家分配,一夫百畝,目的是解決西漢後期以來土地兼並嚴重的問題,但是完全無法執行;
禁賞奴婢;推廣國營事業;改革幣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瑣,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終失敗,導致新朝急速滅亡。
地皇四年(23年),新朝被綠林軍推翻;共1帝、15年國祚。歷農民戰爭後,劉玄建立玄漢政權。
新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通過禪讓稱帝成功的先河,因為傳統史觀相對於通過戰爭革命取得政權,比較鄙棄禪位這種移轉政權的方式,所以王莽一直被中國史學家誤認為是「偽君子」。
中國古代史學家對新朝的評價幾乎都是負面的,尤其是《漢書》視王莽為逆臣賊子。後世亦是按漢書觀點評價王莽,直到清末之後,評價才有所改變。
5、東漢
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與西漢統稱漢朝。
新朝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漢朝宗室劉秀趁勢而起。公元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建立東漢並開創了光武中興。
東漢時,三公權力被大幅削弱,尚書台權力得到提升。漢明帝、漢章帝在位期間,東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史稱明章之治。漢章帝後期,外戚日益跋扈。漢和帝繼位以後,掃滅外戚,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史稱之為永元之隆。
東漢中後期太後稱制、外戚干政,幼年繼位的幼君多藉助宦官才能親政,史稱戚宦之爭,朝政日益腐敗,豪強勢力大肆兼並土地。
漢桓帝、漢靈帝在位時期,昏庸無道、橫征暴斂、賣官鬻爵,農民在多重殘酷壓榨下不堪重負,公元184年爆發黃巾之亂,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將民變基本平定,卻導致地方豪強擁兵自重。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挾獻帝遷都長安,自此朝廷大權旁落,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
董卓被殺死後,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覆滅,進入三國割據時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東漢
『叄』 八大古都,各為幾朝古都
八大古都是指:西安、洛陽、北京、開封、南京、杭州、安陽、鄭州。
【洛陽】:夏,最後的都城在今洛陽偃師二里頭,因此,這里是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的第一縷曙光。偃師商城是商朝取代夏朝建立的最早的都城,偃師商城中「宮城」與「郭城」的發現,證實了文獻中「城以衛君」、「郭以守民」的城市功能。其後,洛陽經歷東周的成周、王城,漢魏故城及隋唐城,都城的建造上呈現出泱泱大國的風范。
【鄭州】: 鄭州商城被認為是商代中期「傲都」的所在,其城垣建造和青銅冶煉遺址是都城走向成熟和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在這里,能看到成套完整的青銅器「九鼎八簋」,這是王權的象徵。
【安陽】:安陽被認為是商代後期的都城,故稱之為殷墟,這里有大面積宮殿遺址和王公貴族的大墓,當然還有聞名於世的甲骨文。
【西安】:長安城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統一國家西周、秦、西漢、隋、唐等13個王朝的都城,綿延逾千年,其「法天象地,嘗水相土」的都城選址、規劃布局以及古代都城營建思想和理念,均有獨到之處。
【開封】:經歷五代十國長期的戰亂,從北宋定都開封,中國歷史出現南北分庭抗禮的局面,北宋的「汴京」宮殿巍峨、市井林立,繁華盛極一時。
【杭州】:五代十國中的吳越與南宋在此建都。
【南京】:六朝古都(孫吳、東晉、劉宋、蕭齊、蕭梁、陳),南京的建都規模和氣勢,堪稱中國古代都城建築的典範。
【北京】:盡管元朝宏偉的大都早已灰飛煙滅,明清故宮也變得滄桑斑駁,但北京依然帶有明顯的北方都城獨有的宏偉大氣。
『肆』 大雁塔歷史典故
西安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從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10世紀左右,先後有13個朝代或政權在西安建都及建立政權,歷時1100餘年。1981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把西安確定為世界歷史名城。
※在西安建都的王朝
在中國歷史上,有20個政權被認為在西安建都。但是其中哪些應該稱為王朝,其中哪些王朝的首都應該算是西安,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這是人們對於什麼是「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的差異,導致對有哪些王朝在某地建都產生了分歧。目前被官方採用的說法是13個王朝。此外主要還有10朝、11朝、12朝、14朝和17朝4種數量上不同的說法;其中14朝和17朝的具體朝代又各有兩種說法。
以數量多少為序,主要有下列說法:
* 10朝—依照時間次序為:
西周(前363年)、秦(統一後15年)、西漢(前210年)、前趙(11年)、前秦(33年)、後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
* 11朝—在10朝的基礎上加上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
* 12朝—在11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晉(愍帝4年)。
* 13朝—在12朝的基礎上加上東漢(獻帝6年)。
* 14朝—有兩種情形:
1. 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大夏王朝;
2. 在13朝基礎上加上武則天建立的武周(15年)。
* 16朝—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漢末年由劉玄建立的更始政權、由樊崇劉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權和黃巢建立的大齊。
* 17朝—分兩種情形:
1. 在14朝第1種情形的基礎上加上武周,大齊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順。
2. 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更始政權、赤眉政權、大齊和的大順。
自公元前約11世紀至公元9世紀末,西安曾長期是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並歷來為地方行政機關----州、郡、府、路、省和長安、咸寧兩縣的治所。在多數朝代,西安屬於郡、府級建制-京兆府(郡)轄區,元代改京兆為安西路(後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廢奉元路設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1928年,在西安首次設市,1948年由省轄市改為國民政府行政院轄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西安市曾經是陝甘寧邊區轄市、西北行政區轄市、中央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從1954年以來,一直為陝西省省會所在地,現屬副省級城市,轄九區、四縣。
西安是著名的絲綢之路的起點。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正式開辟了以長安為起點,聯結歐亞大陸的通道「絲綢之路」。從此,中國的使臣、商賈和中亞、西亞、南亞各國的使節客商往來絡繹不絕,中外商業貿易迅速發展,文化交流日趨活躍,友好往來不斷加深。
「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跡遺存使西安享有「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稱。全省境內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54 處,其中陝西省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9 處,陵墓 8822 處,古遺址 5700 余處,文物點 2 萬 1 千 1 百餘個。秦始皇兵馬俑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遺跡,西安古城牆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古城牆遺址。近年,漢陽陵的開發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轟動,其出土的裸體彩俑被譽為「東方維納斯」。市內有 6000 多年歷史的半坡遺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塊、被譽為石質歷史書庫的碑林博物館;文物儲藏量全國之最的陝西歷史博物館;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師譯經之地大雁塔;西北歷史最長的清真寺化覺巷大清真寺,以及西安周邊的華夏始祖軒轅黃帝之陵黃帝陵;漢武帝劉徹之墓漢茂陵;唐女皇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釋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處法門寺,唐大明宮遺址等馳名中外的景點。自然景觀峭拔險峻,獨具特色,境內及附近有西嶽華山、終南山、太白山、王順山、驪山、樓觀台、輞川溶洞等風景名勝區,更有周邊的森林公園十餘個。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輝映,構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韻風姿。
『伍』 西安、南京、北京都分別在哪些朝代做過首都
中國最初有著名的「四大古都」之說,即北京、西安、洛陽、南京;後來又有「六大古都」,增加了開封、杭州;上世紀80年代,形成了「七大古都」,安陽躋身其中。現在,鄭州市也以鄭州商城為平台,進入了「八大古都」的序列。
古都並稱演變
四大古都:西安、洛陽、南京、北京。
七大古都: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
八大古都: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鄭州。
東南西北中國京都
首都在中國又稱為京城、京都、京畿、京師等。中國重要王朝的的京都在民間被按照方位順序進行分類。
* 東京(今開封,歷史上又稱「汴梁」,「汴州」)、東都(洛陽,古又稱「洛邑」)
* 南京(今南京,歷史上又稱「金陵」、「江寧」)
* 西京(今西安,歷史上又稱為「長安」,另有附近同一地區的古都咸陽)
* 北京(今北京,歷史上稱為「燕京」、「北平」)
近代以來,少數民族政權被認為是中國歷史內同漢民族政權一樣平等的一部分,所以上面所提到的東西南北中國首都並不具有歷史學意義,而是一種民間的變稱。
各大古都
由於中原地區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鄭州和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八大古都中,有四個位於今河南。
在八大中國古都中,西安(周、秦、漢、唐)、洛陽(夏、商、周、漢)、南京(明、中華民國)、北京(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封(宋)、鄭州和安陽(早期三皇五帝時代、商)六大古都都曾作為全國性政權的中國的首都。
而定都北京的金國、定都南京的東晉、定都杭州的南宋等等朝代,都是中國處於分裂時期的政權。
安陽
三皇五帝時代,顓頊帝在安陽境內建都。夏朝後期為都,時稱西河,今位於安陽市東南。殷商時期為商相都及殷都。漢末以後,以鄴城(今安陽市東北18km處)為中心的安陽先後成為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五個王朝的都城。不計五帝時期,作為都城的歷史488年。
北京
北京為五朝帝都(遼、金、元、明、清):
· 春秋戰國時期為燕國國都,今位於北京之豐台區,當時稱為薊。
· 十六國時期為前燕國都
· 遼代為陪都,稱燕京。
· 金朝(1115年 - 1234年)自金世宗起至1214年為中都。
· 元朝為大都。
· 明朝自永樂帝起為首都,稱為京師。
· 清朝入主中原後亦把北京作國都。
·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當時稱北京,北伐成功後新的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北京改稱北平。
· 現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 至2006年,建都史長計906年。
杭州
杭州在五代十國時期為吳越之首都。金朝滅北宋後,皇族趙構逃往南方,令當時稱為臨安的杭州成為南宋都城。其為都共計210年。
開封
開封,簡稱汴,古稱「汴州」、「東京」、「大梁」。是中國多個重要王朝的首都。夏時為都,稱「老丘」,是夏朝歷時最長的都城,計225年。戰國時期,魏國建都於此,稱「大梁」,冶鐵業發達,十分繁榮。後歷經黃河水患和戰亂,幾乎淪為廢墟,極度衰敗。五代十國時期國家四分五裂,開封地理條件非常適宜農業經濟發展,作為一統天下的基礎,先後成為後梁、後晉、後漢及後周的國都。北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代後周稱帝,建立宋朝(北宋),仍以開封為首都,稱為「東京」,終於完成對中國漢民族本部的統一。北宋時期,開封城市結構突破了唐代長安「坊市」城市格局的束縛,再次走向繁榮,發展成為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華的城市之一。靖康之難後,北宋滅亡,開封先被大齊定為都城,後又被金朝定為都城。元末,小明王龍鳳政權曾以此為都。建都史長達592年。
洛陽
帝嚳、夏、商、西周、東周、西漢(高祖初)、更始帝、東漢、三國時期魏、西晉、北魏(493年才自大同遷都至此)、隋、唐、鄭、大燕、後梁、後晉(高祖初)、後唐均以洛陽作國都,中華民國一度遷都於此,是我國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古都,保守估算當在1300年以上(見解釋)。西漢、 新、北周、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八朝又以洛陽為陪都,因此,司馬光說:「欲聞天下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解釋:洛陽歷史上的情況比較復雜,容易引起誤解。 1。夏、商、周、漢、魏等諸朝都有多次遷都的歷史,這些朝代的都城從歷史縱向上看可能不只一個,洛陽是其中的一個。例如商就先後多次遷都,所以安陽、鄭州、洛陽都自稱是商的都城。再如夏代依次在鄭州、洛陽、開封、安陽立都。 2。還有的朝代其首都不只一個。出於戰略上和經濟上的需要,一些巨大王朝會設立兩都,例如唐,舉世公認其首都為長安,洛陽之所以稱為其都,是因為唐代統治者定洛陽為其東都並經常居住於此,故有「東都洛陽」之稱。安史之亂前在影響和地位上和長安幾乎不相上下,都是當時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自唐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結束的114年間,皇帝居洛53年,居長安59年。亂後地位不及長安,僅限於陪都地位,唐末又為唐都3年。西周及隋兩代與唐代情況類似。
南京
南京為東吳、東晉、南朝(宋 、齊、梁、陳四朝)、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首都。
· 三國時稱為建鄴,是東吳的首都。
· 西晉避司馬業諱,改名為建康,是東晉的首都。
· 南北朝時期,宋朝、齊朝、梁朝、陳朝皆以此城為都。南朝四朝首都,加之東吳、東晉首都,所以南京亦稱六朝古都。
· 六朝以後為南唐國都。
·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後,南京為大明的首都。後明成祖遷都北京,南京亦為南都。
· 太平天國時期改為天京,為太平天國都。
· 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後建立中華民國,南京被定為中國首都。
隨著北洋政府的建立,由南京遷都北京。1927年北伐勝利後,復定都南京。(侵華戰爭期間1937年-1945年國民政府遷往重慶,重慶為臨時首都-陪都)。1949年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之前,中國首都均位於南京。作為都城歷經445年之久。
西安
西安,不僅是中國四大古都,還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古稱長安,又曾稱西都、西京、大興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是中國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城市之一。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更始帝、東漢(獻帝初)、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4個王朝在這里建都達1001年之久。又曾為赤眉、綠林、大齊(黃巢)、大順(李自成)等農民起義政權的都城,但為時極短。
唐代以後,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再加上對渭河平原的過度開發等生態原因,導致西安所在的這一地區不再作為後續王朝的首都。
鄭州
黃帝以此為都,位於今鄭州之新鄭。夏朝初年為都,即今鄭州之登封、新密。在商朝時為早、中期的都邑,為亳都、隞都。 東周時期為鄭和韓的都城。不計黃帝時期,作為都城計381年。
『陸』 我國的六大古都
中國最初有著名的「四大古都」之說,即北京、西安、洛陽、南京;後來又有「六大古都」,增加了開封、杭州;上世紀80年代,形成了「七大古都」,安陽躋身其中。現在,鄭州市也以鄭州商城為平台,進入了「八大古都」的序列。
古都並稱演變
四大古都:西安、洛陽、南京、北京。
七大古都: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
八大古都: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鄭州。
東南西北中國京都
首都在中國又稱為京城、京都、京畿、京師等。中國重要王朝的的京都在民間被按照方位順序進行分類。
* 東京(今開封,歷史上又稱「汴梁」,「汴州」)、東都(洛陽,古又稱「洛邑」)
* 南京(今南京,歷史上又稱「金陵」、「江寧」)
* 西京(今西安,歷史上又稱為「長安」,另有附近同一地區的古都咸陽)
* 北京(今北京,歷史上稱為「燕京」、「北平」)
近代以來,少數民族政權被認為是中國歷史內同漢民族政權一樣平等的一部分,所以上面所提到的東西南北中國首都並不具有歷史學意義,而是一種民間的變稱。
各大古都
由於中原地區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鄭州和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八大古都中,有四個位於今河南。
在八大中國古都中,西安(周、秦、漢、唐)、洛陽(夏、商、周、漢)、南京(明、中華民國)、北京(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封(宋)、鄭州和安陽(早期三皇五帝時代、商)六大古都都曾作為全國性政權的中國的首都。
而定都北京的金國、定都南京的東晉、定都杭州的南宋等等朝代,都是中國處於分裂時期的政權。
安陽
三皇五帝時代,顓頊帝在安陽境內建都。夏朝後期為都,時稱西河,今位於安陽市東南。殷商時期為商相都及殷都。漢末以後,以鄴城(今安陽市東北18km處)為中心的安陽先後成為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五個王朝的都城。不計五帝時期,作為都城的歷史488年。
北京
北京為五朝帝都(遼、金、元、明、清):
· 春秋戰國時期為燕國國都,今位於北京之豐台區,當時稱為薊。
· 十六國時期為前燕國都
· 遼代為陪都,稱燕京。
· 金朝(1115年 - 1234年)自金世宗起至1214年為中都。
· 元朝為大都。
· 明朝自永樂帝起為首都,稱為京師。
· 清朝入主中原後亦把北京作國都。
·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當時稱北京,北伐成功後新的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北京改稱北平。
· 現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 至2006年,建都史長計906年。
杭州
杭州在五代十國時期為吳越之首都。金朝滅北宋後,皇族趙構逃往南方,令當時稱為臨安的杭州成為南宋都城。其為都共計210年。
開封
開封,簡稱汴,古稱「汴州」、「東京」、「大梁」。是中國多個重要王朝的首都。夏時為都,稱「老丘」,是夏朝歷時最長的都城,計225年。戰國時期,魏國建都於此,稱「大梁」,冶鐵業發達,十分繁榮。後歷經黃河水患和戰亂,幾乎淪為廢墟,極度衰敗。五代十國時期國家四分五裂,開封地理條件非常適宜農業經濟發展,作為一統天下的基礎,先後成為後梁、後晉、後漢及後周的國都。北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代後周稱帝,建立宋朝(北宋),仍以開封為首都,稱為「東京」,終於完成對中國漢民族本部的統一。北宋時期,開封城市結構突破了唐代長安「坊市」城市格局的束縛,再次走向繁榮,發展成為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華的城市之一。靖康之難後,北宋滅亡,開封先被大齊定為都城,後又被金朝定為都城。元末,小明王龍鳳政權曾以此為都。建都史長達592年。
洛陽
帝嚳、夏、商、西周、東周、西漢(高祖初)、更始帝、東漢、三國時期魏、西晉、北魏(493年才自大同遷都至此)、隋、唐、鄭、大燕、後梁、後晉(高祖初)、後唐均以洛陽作國都,中華民國一度遷都於此,是我國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古都,保守估算當在1300年以上(見解釋)。西漢、 新、北周、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八朝又以洛陽為陪都,因此,司馬光說:「欲聞天下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解釋:洛陽歷史上的情況比較復雜,容易引起誤解。 1。夏、商、周、漢、魏等諸朝都有多次遷都的歷史,這些朝代的都城從歷史縱向上看可能不只一個,洛陽是其中的一個。例如商就先後多次遷都,所以安陽、鄭州、洛陽都自稱是商的都城。再如夏代依次在鄭州、洛陽、開封、安陽立都。 2。還有的朝代其首都不只一個。出於戰略上和經濟上的需要,一些巨大王朝會設立兩都,例如唐,舉世公認其首都為長安,洛陽之所以稱為其都,是因為唐代統治者定洛陽為其東都並經常居住於此,故有「東都洛陽」之稱。安史之亂前在影響和地位上和長安幾乎不相上下,都是當時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自唐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結束的114年間,皇帝居洛53年,居長安59年。亂後地位不及長安,僅限於陪都地位,唐末又為唐都3年。西周及隋兩代與唐代情況類似。
南京
南京為東吳、東晉、南朝(宋 、齊、梁、陳四朝)、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首都。
· 三國時稱為建鄴,是東吳的首都。
· 西晉避司馬業諱,改名為建康,是東晉的首都。
· 南北朝時期,宋朝、齊朝、梁朝、陳朝皆以此城為都。南朝四朝首都,加之東吳、東晉首都,所以南京亦稱六朝古都。
· 六朝以後為南唐國都。
·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後,南京為大明的首都。後明成祖遷都北京,南京亦為南都。
· 太平天國時期改為天京,為太平天國都。
· 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後建立中華民國,南京被定為中國首都。
隨著北洋政府的建立,由南京遷都北京。1927年北伐勝利後,復定都南京。(侵華戰爭期間1937年-1945年國民政府遷往重慶,重慶為臨時首都-陪都)。1949年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之前,中國首都均位於南京。作為都城歷經445年之久。
西安
西安,不僅是中國四大古都,還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古稱長安,又曾稱西都、西京、大興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是中國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城市之一。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更始帝、東漢(獻帝初)、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4個王朝在這里建都達1001年之久。又曾為赤眉、綠林、大齊(黃巢)、大順(李自成)等農民起義政權的都城,但為時極短。
唐代以後,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再加上對渭河平原的過度開發等生態原因,導致西安所在的這一地區不再作為後續王朝的首都。
鄭州
黃帝以此為都,位於今鄭州之新鄭。夏朝初年為都,即今鄭州之登封、新密。在商朝時為早、中期的都邑,為亳都、隞都。 東周時期為鄭和韓的都城。不計黃帝時期,作為都城計381年。
『柒』 西安到底是十三朝古都還是十六朝啊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西安古稱長安,是浩浩千年古都,他與義大利的羅馬,希臘的雅典、埃及的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他還居我國古代六大古都之首。提起西安,人們就會想起十三朝古都。自公元前1057年至公元904年,西安曾長期是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是中國古代做為都城時間最長的城市。
(7)大齊遺址擴展閱讀:
歷史上在西安建都的朝代,以下列舉部分:
1、周文王曾都於豐鎬,即今天的西安,「武王伐紂」以後,回到鎬京,正式建立了周王朝,以「鎬京」(西安)為都城,這一年大約是公元前1057年,開始了西周的統治。西周的最後一位國君是周幽王,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西北少數民族犬戎攻破鎬京,西周滅亡,歷時共約286年。
2、戰國時期,強大的諸侯國秦國曾在此建立都城,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都於咸陽,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始皇帝仍以咸陽為都,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同時規定京畿內不設郡,設內史管轄,以別於其它諸郡。當時就對西安地區設內史轄之。秦朝後亡於子嬰元年(公元前207年),在此建都共歷時約144年。
3、公元前202年劉邦即帝位,五月遷都長安,開始了西漢王朝的統治,西漢王朝止於孺子嬰居攝三年(公元8年),由於王莽篡權而滅亡,歷時共約210年。
4、公元8年,西漢外戚王莽建立,都長安。由於其當政後的「改制」進一步激化了當時的國內各種矛盾導致農民起義爆發,公元23年起義推翻了「新」朝的統治,其在長安統治歷時約15年。
5、東漢建立於公元23年,都洛陽。公元190年董卓進京,立傀儡皇帝劉協為漢獻帝,年號「初平」控制中央大權,後因各地軍閥的討伐,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挾持漢獻帝由洛陽遷都長安。董卓被殺死後,漢獻帝於建安元年(196年)東歸至洛陽,在長安統治歷時共約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