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讀書筆記1000字左右
『壹』 西游記讀後感1000字以上!急!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滿了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每每讀起《西遊記》,老是會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節之中。
記得小時候,常問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媽媽總是笑了一笑,摸摸我的頭,說:「你啊,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我想,大概每個孩子都得到過這樣的答案。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孫悟空。
我們可以回想自己的童年,捧著一本《西遊記》的連環畫,津津有味地看著,當孫悟空打敗了妖精,我們總會為他歡呼;當他受到了冤屈,我們也會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共鳴;當孫悟空被唐僧誤會,被逼回花果山,繼續當他的齊天大聖,但當唐僧遇到危險,豬八戒趕到花果山向孫悟空求救時,他也毅然去救唐僧。記得那時候看連續劇,當看到此片段時,眼中便充滿淚水。因為我知道,當時的我就是孫悟空。
這只活蹦亂跳的小猴子就好像是我們的化身。當他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時候,就象徵著一個小生命的誕生。當他在花果山上無憂無慮地和群猴們玩耍時,就好似我們那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當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就好似一個調皮的孩子,不小心跑進了大人們的世界,並且搞得一團糟,大人們想哄住他,便封了他個弼馬溫,沒哄住。又封了個齊天大聖,還是沒有哄住。而後如來出現了,伸出他的飛掌將孫悟空束縛在五指山下。嚴慈的父親,終於壓服了他調皮的兒子。度過了漫漫的五百年後,觀世音的出現給了孫悟空新的希望,踏上了漫漫西天取經之路,也踏上了漫長的人生之路。
唐僧師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難關。這就好像我們成長道路上布滿荊棘。最終,他們戰勝了難關,取得了勝利。「工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用在他們身上是再恰當不過。而我們,只要有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決心,也會取得最終的成功。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學習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經。在學校里,有著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豬八戒,好吃懶做,做任何事情都馬馬虎虎,有的則像沙僧,誠懇老實,踏踏實實。有的像孫悟空,活靈活現,足智多謀。而唐僧則是心地善良,不願氣餒的人。若我們在學習上能個個都是唐僧,孫悟空,沙僧,有對學習的信念,那一定會取得成功。
隨著年齡的增長,《西遊記》帶給我們不再是對神話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寬容,嫉惡如仇,有面對困難的勇氣。
感謝吳承恩,是他用他那超凡的想像力為我們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夢,一個充滿離奇,曲折,夢幻的夢……
「妖為鬼域必成災。」西行途中的妖魔,決不僅僅是一般困難的化身,而大都是代表著一些危害人民、無惡不作的封建黑暗勢力,具有一定的現實生活的真實內容。過去曾有人把妖魔指為「農民造反者」,而現在仍有人把妖魔美化為「敢於觸動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秩序的『嬌魔』」。這些說法,實在非常牽強。實際上,《西遊記》里的妖魔都是一些超越了常人的「特殊」階層,他們與仙佛一樣,是可以長生的,是擁有法力的,而這里的所謂法力實際上就相當於現實中的權力。所以與其將他們看做是「農民造反者」,更實際的劃分應該是將他們看做「神」這個大范圍的一員,他們其實就是「神」裡面的蛀蟲。不但不為民謀福利,而且時常勞民傷財,大肆搜刮剝削。孫悟空,就是這些蛀蟲們的剋星。他對付這些人從來都不手軟,盡管許多時候並不被唐僧所理解,他仍是義無返顧地將他們掃除。哪怕事後又被滿天仙佛將「妖魔」領了回去,甚至招致唐僧狠心驅逐,除害護航之心全不曾改。
從東土到西天十萬八千里,遇到的妖怪頭子就有幾十個,但他一條金箍棒打遍西天世界,令妖魔鬼怪聞風喪膽。並且他同妖怪斗爭,大多數都是主動進攻,只要一聽說妖怪擾亂人間,就決不放過。收伏八戒之後,他就對引路的高才說:「以後但有妖精,多作成我幾個,還有謝你處哩。」第67回駝羅莊主人請悟空捉妖,悟空當即向上唱個喏道:「承照顧了。」八戒在一旁就這樣說:「你看他惹禍!聽見說拿妖怪,就是他外公也不這般親熱。」很能說明悟空斗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此外,作者一再通過書中人物之口,贊揚孫悟空「專救人間災害」,「與人間報不平之事」。在通天河畔,他不僅救下了兩個「祭賽」妖精的幼兒,而且除滅了妖怪,免除了老百姓世代的災害。比丘國、朱紫國等故事,都是孫悟空主動進攻,為民除害。他每次捉住妖怪頭子之後,總要把小妖消滅干凈,以免給百姓留下禍患。可見,孫悟空已經脫離了專為自己斗爭的性質,而是為了受苦受難的老百姓、為了弱者而斗爭。
孫悟空的形象實質不僅在於敢斗,更在於斗則必勝,故為「斗戰勝佛」。他取得斗爭勝利有兩個法寶:一是武藝高強——這在大鬧天宮中表現得尤為精彩;一是善於斗爭,亦即有勇有謀,鬥智斗勇。他經常變成蚊子、蒼蠅、蟭蟟 蟲,鑽到妖精洞里去弄清妖精的底細(如黃風怪);或者根據蛛絲馬跡推斷妖怪的來歷,然後根據這些妖怪的特點,尋找相應的對策(如黃袍怪);有時他又化為妖精的丈夫或妻子去欺騙妖精(如三調芭蕉扇)。或者賺來妖怪的法寶,反置妖怪於死地(如計盜紫金鈴)。他還善於運用鑽到敵人肚子里去的戰術來制服妖精(如黃眉怪)。他機智靈活,隨處設計,常常令妖怪防不勝防。
最終,當取經事業完成之後,取經集團所有成員都修成了正果。但我們應該注意到的是,所謂的「正果」應該只是一種喻意,和佛教的教義並不完全一致。五人中,孫悟空成佛的基本條件是什麼呢?如來給他的「政治鑒定」認為孫悟空成佛是因為其「煉魔降怪有功」,可見他得成正果,完全是因為「有功」,即完成了造福人類的事業,為人類群體做出了貢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完成了偉大的事業,最終達到了造福於人群的目標。成為了真正的「戰神」
『貳』 西遊記讀後感,1000字以上,初中
範文僅供參考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滿了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每每讀起《西遊記》,老是會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節之中。
記得小時候,常問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媽媽總是笑了一笑,摸摸我的頭,說:「你啊,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我想,大概每個孩子都得到過這樣的答案。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孫悟空。
我們可以回想自己的童年,捧著一本《西遊記》的連環畫,津津有味地看著,當孫悟空打敗了妖精,我們總會為他歡呼;當他受到了冤屈,我們也會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共鳴;當孫悟空被唐僧誤會,被逼回花果山,繼續當他的齊天大聖,但當唐僧遇到危險,豬八戒趕到花果山向孫悟空求救時,他也毅然去救唐僧。記得那時候看連續劇,當看到此片段時,眼中便充滿淚水。因為我知道,當時的我就是孫悟空。
這只活蹦亂跳的小猴子就好像是我們的化身。當他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時候,就象徵著一個小生命的誕生。當他在花果山上無憂無慮地和群猴們玩耍時,就好似我們那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當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就好似一個調皮的孩子,不小心跑進了大人們的世界,並且搞得一團糟,大人們想哄住他,便封了他個弼馬溫,沒哄住。又封了個齊天大聖,還是沒有哄住。而後如來出現了,伸出他的飛掌將孫悟空束縛在五指山下。嚴慈的父親,終於壓服了他調皮的兒子。度過了漫漫的五百年後,觀世音的出現給了孫悟空新的希望,踏上了漫漫西天取經之路,也踏上了漫長的人生之路。
唐僧師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難關。這就好像我們成長道路上布滿荊棘。最終,他們戰勝了難關,取得了勝利。「工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用在他們身上是再恰當不過。而我們,只要有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決心,也會取得最終的成功。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學習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經。在學校里,有著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豬八戒,好吃懶做,做任何事情都馬馬虎虎,有的則像沙僧,誠懇老實,踏踏實實。有的像孫悟空,活靈活現,足智多謀。而唐僧則是心地善良,不願氣餒的人。若我們在學習上能個個都是唐僧,孫悟空,沙僧,有對學習的信念,那一定會取得成功。
隨著年齡的增長,《西遊記》帶給我們不再是對神話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寬容,嫉惡如仇,有面對困難的勇氣。
感謝吳承恩,是他用他那超凡的想像力為我們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夢,一個充滿離奇,曲折,夢幻的夢……
「妖為鬼域必成災。」西行途中的妖魔,決不僅僅是一般困難的化身,而大都是代表著一些危害人民、無惡不作的封建黑暗勢力,具有一定的現實生活的真實內容。過去曾有人把妖魔指為「農民造反者」,而現在仍有人把妖魔美化為「敢於觸動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秩序的『嬌魔』」。這些說法,實在非常牽強。實際上,《西遊記》里的妖魔都是一些超越了常人的「特殊」階層,他們與仙佛一樣,是可以長生的,是擁有法力的,而這里的所謂法力實際上就相當於現實中的權力。所以與其將他們看做是「農民造反者」,更實際的劃分應該是將他們看做「神」這個大范圍的一員,他們其實就是「神」裡面的蛀蟲。不但不為民謀福利,而且時常勞民傷財,大肆搜刮剝削。孫悟空,就是這些蛀蟲們的剋星。他對付這些人從來都不手軟,盡管許多時候並不被唐僧所理解,他仍是義無返顧地將他們掃除。哪怕事後又被滿天仙佛將「妖魔」領了回去,甚至招致唐僧狠心驅逐,除害護航之心全不曾改。
從東土到西天十萬八千里,遇到的妖怪頭子就有幾十個,但他一條金箍棒打遍西天世界,令妖魔鬼怪聞風喪膽。並且他同妖怪斗爭,大多數都是主動進攻,只要一聽說妖怪擾亂人間,就決不放過。收伏八戒之後,他就對引路的高才說:「以後但有妖精,多作成我幾個,還有謝你處哩。」第67回駝羅莊主人請悟空捉妖,悟空當即向上唱個喏道:「承照顧了。」八戒在一旁就這樣說:「你看他惹禍!聽見說拿妖怪,就是他外公也不這般親熱。」很能說明悟空斗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此外,作者一再通過書中人物之口,贊揚孫悟空「專救人間災害」,「與人間報不平之事」。在通天河畔,他不僅救下了兩個「祭賽」妖精的幼兒,而且除滅了妖怪,免除了老百姓世代的災害。比丘國、朱紫國等故事,都是孫悟空主動進攻,為民除害。他每次捉住妖怪頭子之後,總要把小妖消滅干凈,以免給百姓留下禍患。可見,孫悟空已經脫離了專為自己斗爭的性質,而是為了受苦受難的老百姓、為了弱者而斗爭。
孫悟空的形象實質不僅在於敢斗,更在於斗則必勝,故為「斗戰勝佛」。他取得斗爭勝利有兩個法寶:一是武藝高強——這在大鬧天宮中表現得尤為精彩;一是善於斗爭,亦即有勇有謀,鬥智斗勇。他經常變成蚊子、蒼蠅、蟭蟟 蟲,鑽到妖精洞里去弄清妖精的底細(如黃風怪);或者根據蛛絲馬跡推斷妖怪的來歷,然後根據這些妖怪的特點,尋找相應的對策(如黃袍怪);有時他又化為妖精的丈夫或妻子去欺騙妖精(如三調芭蕉扇)。或者賺來妖怪的法寶,反置妖怪於死地(如計盜紫金鈴)。他還善於運用鑽到敵人肚子里去的戰術來制服妖精(如黃眉怪)。他機智靈活,隨處設計,常常令妖怪防不勝防。
最終,當取經事業完成之後,取經集團所有成員都修成了正果。但我們應該注意到的是,所謂的「正果」應該只是一種喻意,和佛教的教義並不完全一致。五人中,孫悟空成佛的基本條件是什麼呢?如來給他的「政治鑒定」認為孫悟空成佛是因為其「煉魔降怪有功」,可見他得成正果,完全是因為「有功」,即完成了造福人類的事業,為人類群體做出了貢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完成了偉大的事業,最終達到了造福於人群的目標。
『叄』 《西遊記》讀後感 快 要高質量1000字左右
《西遊記》讀後感 《西遊記》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在十四年的時間里,歷經千辛萬苦,戰勝各種妖魔鬼怪,終於到達西天,取回了真經.唐僧能取回真經,不僅僅是因為有三個勇敢的徒弟,更主要的是他本人有堅定的信念與頑強的毅力.無論是遇到妖魔鬼怪想要吃掉他,還是各種美女誘惑他,他都毫不動搖,抱定一個信念,不悲觀,不氣餒,最後取得了勝利.取經路上的千難萬險,千辛萬苦,靠的是什麼 我想,一是勇氣,二是智慧.取經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孫悟空等人都是毫無俱色,又鬥智又斗勇,想方設法打敗了一個個妖魔鬼怪,贏得了一片片贊嘆聲. 俗話說:團結一心,其力斷金.孫悟空等人遇到危險和困難時,雖也有矛盾,但最後都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保師傅,上天入地,遍尋各方神怪,甚至不惜勞動南海觀音與西天佛祖幫助,我想如果沒有他們的團結,就沒有最後四人終成正果. 《西遊記》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小學生,我想,除了學習他們有堅定的信念與頑強的毅力,不悲觀,不氣餒,齊心協力,團結一心的精神外,更要為了祖國的富強和昌盛,努力學習,煉好一身本領,克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與挫折,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要熱愛書,它會使你的生活輕松它會友愛地來幫助你了解紛繁復雜的思想,感情和時間;它會教導你尊重別人和你自己;它以熱愛世界,熱愛人類的情感來鼓舞智慧和心靈. 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只有知識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夠使我們在精神上成為堅強,忠誠和有理智的人,成為能夠真正愛人類,尊重人類勞動,忠衷心地欣賞人類那不間斷的偉大勞動所產身的美好果實的人.我覺得,當書本給我講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態度時,似乎是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一扇窗戶,日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每一本書是一級小階梯,我每爬一級,就更脫離畜生而上升到人類,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觀念,更熱愛這書. 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 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 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 智慧相結合的過程. 書籍對於人類原有很重大的意義,但書籍不僅對那些不會讀書的人是毫無用處,就是對那些機械地讀完了書還不會從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的人也是無用的……烏申斯基 看書和學習是思想的經常營養,是思想的無窮發展……岡察洛夫 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狄德羅 任何一本書的影響莫過於使讀者開始作內心的反省……卡菜爾 書的真正目的在於誘導頭腦自己去思考……莫利 書籍的唯一真正用處,是使人能自己去思考,如果有不能引人思考的書,便不值得占書架一席之地……拜耶 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魯巴金 一本書最好的並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樂的美妙並不寄寓於它的音調,而在於我們心中的回響. ……霍姆斯 我這樣告訴女兒——你真棒!語言其實也會在無形中塑造一個孩子.你說他傻的時候,他就想怎麼個傻法,把那個"傻"想得很具體.雖然開始他還停留在委屈上,如果再發展一步,他心裡會想——說我傻,說我傻成什麼樣,我就傻成什麼樣——於是他就真的有點"傻"了.相反的,你說他很棒,很聰明,他就很高興.接著他就往聰明的地方去想.所以父母在塑造孩子的時候,要知道語言也是一種教育方法.我建議爸爸媽媽要從成功學的角度來講,用正面的信息去跟孩子講話,讓他腦子里出現的是正面的信息,這樣他就會用正確的信息來塑造自己.爸爸媽媽們,應該以積極的,上進的方式來鼓勵她.告訴孩子——你真棒!我覺得我們所有的家長,不是說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富裕的生活,而是要給孩子一個寬松和諧的成長環境.家是孩子心靈的港灣,要給他一種安全感和信心.現在就請告訴孩子——你真棒!我也希望我們的同學們,相信你的父母,天下最愛你的就是你的爸爸媽媽,沒有人比他們更愛你了.
『肆』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西遊記>>讀書筆記1000字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憶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卑鄙庸俗而羞愧;臨終之際,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斗爭。」 這是尼•奧斯特洛夫斯基寫的世界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中,令人久久不能平靜的書中的一段文字。是啊,就像書中塑造的英雄人物——保爾•柯察金同志,這個令我聽到就信心百倍,渾生充滿力量的響亮的名字,一個以超人的毅力一次又一次從死神手裡奪回自己的生命,卻又置生死於度外,全身心投入到黨和解放事業中去。雖然雙目失明,不能在前線戰斗,但他仍然不望在後方繼續為解放事業而奮斗!他和我國的董存瑞、黃繼光、劉胡蘭等人一樣,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他們為我們過上現在這種好日子打下了基礎。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現在還不知道在哪裡為地主們放牛、放馬呢。這本書結合了尼•奧斯特洛夫斯基自己的親生經歷,真實、深刻地描繪了十月革命前後戰火紛飛的烏克蘭地區。直到現在,書中的保爾•柯察金同志的精神還支撐著數萬名兒童、年輕人、中年人和老年人。來吧,讓我們共同來認識他,了解他,學習他吧,讓我們為和平而奮斗到底!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奧斯特洛夫斯基寫的長篇小說,是一部在中國傳播了幾十多年的文學名著:他是一位偉大的人物,一位激勵了幾代中國人的英雄——保爾•柯察金。而在這一個多月的寒假中,我細讀了此書,終於讓我「認識」了這位偉大的英雄。
保爾頑強的一生深深的感動了我,當我讀到他被病魔纏身、喪失戰鬥力,卻仍然跟病魔斗爭,爭分秒,頑強地學習寫作時,我的心裡就像平靜的海面突然翻起了巨浪。到底是什麼能夠讓他百折不撓地克服一切困難,不知疲倦地工作、工作、再工作,直到結束生命?他的生命的歷程,不僅有豐碩的果實,他讓自己的肉體和精神堅不可摧,連過程也是發光、發熱的,壯觀到震撼人心,如果沒有那亮得不止,照亮自己的一生,還是以照亮他人生命的行為,如何造就這么一個俄國革命者的典範呢?
鋼鐵,是堅固的,是可靠的,就像今天我們偉大的民族基業,就像千百年來,華夏子孫不屈不撓的精神。也許鋼鐵存放時間長了會長出銹,但是,中國百年的基業,中華民族千年的精神,是永不生銹的,也就像保爾的精神一樣永放光芒。
保爾•柯察金,一位為幾代人所敬仰的英雄,他有著堅韌的性格,即使在再艱苦的環境中他也能自得其樂的干自己的事業而不埋怨周遭的一切;他有著堅強不屈的品質,不會再任何困難面前倒下,因為他不願向困難屈服;他為了實現自己和社會的理想,他敢於斗爭到底,亦甘願作出犧牲,犧牲自己珍貴的愛情。即使如此,他也從未後悔過,因為他說過他首先是屬於黨其次才屬於冬妮亞和其他的親人。保爾這種寧願犧牲愛情、親情,也要執著追求黨的精神,對於我們這些青少年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震憾,一種心靈的震憾。
當被保爾的堅貞所震撼時,當為保爾的病痛而感到難過時,當為保爾的成功而喝彩時我不禁想到了我們身邊的保爾,中國的保爾。在戰爭年代,無數為國捐軀的英勇戰士,他們沖鋒陷陣、英勇殺敵。和平建設時期,涌現出無數的保爾式英雄。這些英雄冒著酷暑、頂著嚴寒,加班加點地,任勞任怨地為社會、為人民服務,無私的奉獻。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我們這個日趨強盛的泱泱大國,再次涌現出更多的保爾式人物。孔繁森出現了,張海迪出現了,叢飛出現了……也許困難一直阻擋在他們前方,但他們從不氣累,他們用更穩健的步伐去踩實慘缺的階梯,因為社會需要他們這種保爾精神。讓我們這種精神去感動千百萬的青少年,去激勵他們在困難中奮起,在挫折中堅強,在艱苦中成長起來吧!
我們應從保爾精神中汲取營養,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記得書中有段名言膾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應該為碌碌無為而悔恨……
鋼鐵的柔韌、保爾的頑強、保爾精神,就像一面鮮紅的旗幟,召喚人們奮勇前進,使我們勇敢的走下去
已上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書筆記1000字以下是《西遊記》讀書筆記1000字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吳承恩先生的傑作,講述的是一個潑猴和唐三藏及師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這本書我雖然看了一遍,但是以這本書編輯的電視機不知道看過多少遍了,它給人一種百看不厭的感覺,讓人看了就喜歡上了它.
看完這部小說,有很大的感悟,我覺得學習唐僧的全心全意,孫悟空的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這本書把一個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潑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寫它從天不怕地不怕變為一個恭敬的猴子,為了師傅的安危他奮不顧身,他並不像豬八戒那樣好吃懶惰,也不像沙僧那樣憨厚,作者更是藉助他這一點勾勒出孫悟空的大智大勇,自從唐三藏把孫悟空從五指山解救出來到取得了真經,這期間經理九九八十一難,每次劫難都是孫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師傅的,最後才圓滿的取回真經.
在打白骨精這一回里,他三次打死變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師傅氣的念緊箍咒,唐僧是凡人他並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釋他完全不聽,而是念他的緊箍咒,疼的孫悟空滿地打滾,最後唐僧還要和孫悟空斷絕師徒之情,孫悟空被迫無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孫悟空心理並沒有怨恨師傅,更沒有去報復師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總是想著師傅的安危,可見他對是師傅的真心.這一路上他們經歷艱難險阻,不管多累,多餓,不管妖怪是多麼的陰險狡猾他門都一一打敗他們,把師傅從危難中救出來.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讀多了總是有好處的,在當今的社會里沒有文化是不行的,會被社會淘汰,從我們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門說話,識字,等大一點兒他們又教我們怎樣做人,我們在學校里不僅是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做人,只有學會了怎樣做人,才能學會更多的知識,才能廣交益友,可見書何其的重要.
從書中我們會悟出許多真理,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讀好書.
從小到大,我讀過很多回《西遊記》,第一次讀時,純粹是為了它曲折有趣的情節;後來再讀,對書中的各個人物的性格和行為就有了一些看法。 《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喜歡他的善良、調皮、機靈、法力無邊、對各天神說話時的直率、打妖怪時的執著(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回)和對兄弟、師傅和猴子猴孫的情誼。在唐僧師徒四人中,孫悟空經常第一個發現妖怪,可是他的師傅唐僧卻總是輕易地被那些裝扮成好人的妖怪欺騙,而對打死妖怪的悟空念緊箍咒懲罰,甚至不顧他的解釋把他趕走。悟空雖然心有不甘,但還是聽師傅的話,沒有死皮賴臉地跟著師傅。但是當八戒又來找他幫忙時,他一聽到師傅有難,就不記前嫌、義無返顧地跑去救師傅,沒有半句怨言。他雖然天生比較沖動,性格比較火爆,有時會因為一時沖動而殺生,但是在我看來,那些人都是罪有應得的,都是些殺人無數的強盜啊,暴君啊等等,可是相信佛教的唐僧卻不信,他不管怎麼樣都不讓悟空殺人,卻不去管那些惡人去害人,我總是覺得悟空很冤枉。 唐僧在他們師徒四人中是讓我比較難以理解的人,他總是被妖怪抓走。在師徒四人之中,他總是帶來麻煩,沒有什麼本事,只知道念南無阿彌陀佛,有時還會添亂,要是沒有悟空,我想,他一定已經去另外一個西天了。他是一個善良、樂於助人卻分不清是人是妖的師傅,見到妖怪害人時,總要叫悟空等三人去抓妖怪。可是當悟空打死那些禍害蒼生的人時,他卻大驚失色,不僅念緊箍咒,有時還要趕走他,難道他就不會想一下,如果悟空不把那些害人的傢伙給殺了,他們又會去禍害別人,這樣,豈不是為了一條人命而害了更多的人命嗎?但是,唐僧卻也有著超乎常人的執著,為了到達西天取得真經造福蒼生,他不僅不要快速到達西天而不讓悟空自己飛去取,甚至要求自己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的,也從沒讓悟空幫他飛過。唐僧在一路上遇見了不少人善意或惡意地極力挽留他,甚至給他金山銀山,乃至整個國家,可是他都拒絕了,我想這是因為他始終堅持著要取得真經的信念吧。 豬八戒是一個又懶又饞的大肥豬,有時悟空叫他去找點水果給師傅吃,可是他要麼就是在路上躺著睡大覺,要麼摘了許多水果,卻在回來的路上都吃光了,常常害得另外的三人在原地等他,回來卻隨便找個借口說個謊想敷衍過去,但總是被機靈的悟空識破,被整得很慘。我覺得八戒在取經的路上總是想這想那,而不是一心向佛,一會兒在這藏一點錢,一會在那藏一點寶,還總是想著高老莊的媳婦和嫦娥,師傅被抓了,他動不動就說:「我們收拾收拾行李散夥吧」、「我回高老莊去了」這類喪氣的話。他還有一個壞毛病,就是總愛吹牛,有時候,悟空把妖怪打敗了,他卻繪聲繪色地向別人吹噓著自己如何把妖怪打敗的。但是,他有時也會發揮作用,如:在師傅被白骨精抓住時,他來到花果山想著辦法把猴哥給請了出來,最後,把師傅救了出來。所以我覺得八戒還是挺可愛的,雖然時不時動點歪腦筋,但也會有智慧的火花。 沙和尚是三個徒弟中最老實的一個,他始終對師傅忠心耿耿,對兩位師兄也是畢恭畢敬。可是打起妖怪來卻是毫不手軟,雖然沒有悟空那麼厲害,但是在關鍵時刻還是能保護師傅的。而且,在師徒四人中,他是除了悟空以外最警覺的人,也可以提醒一下師傅。 雖然《西遊記》已經很老了,可是我相信它的魅力會經久不衰,因為這師徒四人,實在各有妙處,很吸引人。
《 西遊記》是明代傑出的小說家吳承恩所著的長篇神化小說。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江蘇淮安人。他一生貧寒潦倒,四十三歲才考中貢生,做過縣丞,但與長官不合,罷歸故鄉。吳承恩生活的年代,正是明代社會矛盾與民族矛盾異常尖銳激烈的年代。統治階級荒淫無度,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社會黑暗沉滯,個人境遇坎坷,遂使吳承恩將激憤的情懷盡情的傾注到了他的詩文之中,更加集中的傾注到了《西遊記》之中。《西遊記》是他晚年會到故鄉後的作品。
《西遊記》的主要故事是寫孫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上降妖伏魔,克服了種種困難,最後取經成功。唐僧取經是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唐代的僧人玄奘前後用了十七多年的時間,從長安出發,走了幾萬里路程,從印度取得了六百多部梵文佛經回來。玄奘曾口述他西行的見聞,由門徒辯機寫成(大唐西域記)一書。後來,門徒惠立和彥棕又寫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述了玄奘西域取經的詳細經歷。宋代以後,取經故事已在民間廣泛流傳,出現了帶有神話色彩的話本,並在舞台上演出。吳承恩的《西遊記》直接繼承了有關取經故事的民間文學素材。
1《西遊記》是一部偉大的浪漫注意長篇小說。它不僅創造了一個神奇的,豐富的幻想世界,而且具有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優美完整的藝術形式。全書共一百回,第十四回以前,穿插著大鬧天宮,魏徵斬龍,唐太宗入冥,劉全進瓜,和玄奘奉昭取經等內容。其中大鬧天宮是《西遊記》最精彩的部分。作者在這里塑造了孫悟空這一叛逆的英雄形象。揭露了天宮統治者的腐朽無能,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中人民堅毅無畏的反抗斗爭精神。後八十六回寫玄奘師徒西行取經,經歷了數十番離奇古怪的災難,終於達到了西天,取經成功,表現了他們克服困難的堅強毅力和征服自然的英雄氣概。全書幽默詼諧,充滿活力和樂觀精神。
『伍』 西遊記讀後感1000字
《西遊記》是一部神魔長篇章回體小說,這部小說記載了師徒四人要去西天取經的路上,經歷了九九八十一種的困難,他們為了取到真經,挑戰了八十一種的困難,還受了許多傷呢…… 師徒四人最忠厚的是沙僧,他忠厚老實,一心想取到真經,令我感嘆不已。 豬八戒,大家都知道,他好色好吃好玩,一心貪婪,做不成事。他遇到困難時,只想著退縮。他取到真經時,還求佛祖讓自己下凡來玩呢!別忘了,他就是這樣被玉帝貶下凡來的。 孫悟空最大的特點是勇敢,他不怕困難,打走妖魔鬼怪。如果師父被抓了,他一定會想辦法救出師父。他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唐僧就是啰嗦可是是個善良閔誠的苦行僧,不辭勞苦,不畏艱險,但有昏庸頑固,是非不分。 意志堅強,慈悲善良。 是一個虔誠執著的佛教徒,在取經的過程中堅定,從不懈怠動搖,不為財色迷惑,不為死亡屈服,憑著堅韌不拔的精神,終成正果。另一方面,又性情和善,連兇殘的敵人也可原諒,偏聽偏信。《西遊記》讓我領悟到辦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絕非易事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經歷了眾多的險難,並非全是玄虛離奇的就拿我們的學習來說吧,我們經歷的每一天又何嘗沒有困難呢?我們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到高中畢業考大學……又何嘗僅僅是九九八十一難呢?戰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了成功唐僧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是他們互相幫助,取長補短,才得以成功這又讓我懂得了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必須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成功的道理
『陸』 西遊記的讀書筆記1000字的
內容簡介:
孫悟空與豬八戒、沙僧一起保護唐僧取經。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戰勝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功成圓滿,終成正果
事件:1.孫悟空打鬧天宮 2.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3. 八戒大戰流沙河 4.孫行者三調芭蕉扇 5.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西遊記》是一部幻想成分特別濃烈的神魔小說。小說中描寫了許多神、佛、妖、魔的形象,離奇古怪和變化莫測的故事,什麼「天宮」、「地府」、「龍宮」、「西天」,看來是很荒誕的,在現實社會中是不存在的,但它卻有著強烈的現實性。透過這層幻想的外衣,我們可以看出孫悟空與三界神佛妖魔的矛盾,是現實社會中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的曲折反映。作者所寫的天宮、玉皇大帝以及那些天兵天將,實質是現實社會中的皇帝以及他的文武群僚的折影。當然我們不能把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尤其是像《西遊記》這樣浪漫主義作品與現實中某些具體人物簡單的等同起來,說某人就是某人,但是我們也必須指出,如果投有現實生活做基礎,像《西遊記》這樣豐富多彩的內容、情節,決不會幻想得出來。因為神話是人們以自己約生活、習慣為依據來創造的。神話中的神總是穿著人的衣服,過著與人相似的生活,神與神之間的關系也總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反映。這一切都說明神話本身具有強烈的現實性。但是,我們也必須知道,神話的許多東西都是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有些甚至是根荒唐的。正如毛澤東同志在《矛盾論》中所說:「並不是現實之科學的反映」。可是,有的《西遊記》研究者卻忘了神話的這一基本特點,簡單而生硬地給《西遊記》中的神、佛,妖、魔劃階級、劃成分,說神佛代表統治階級、魔怪代表被統治階級,孫悟空反對諸天神佛,那他就是農民起義的領袖,後來孫悟空皈依了佛門,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是投降了統治階級,而又反過來鎮壓他的同類。當然,我們分析《西遊記》這部神話成分特別濃烈的作品時,也須注意到《西遊記》的誕生不是在沒有階級、沒有剝削的社會,而是產生在階級斗爭、社會矛盾比較尖銳的明代中葉,因此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思想感情必然要帶有時代和階級的烙印。基於以上這些認識,我們認為《西遊記》的主題是通過孫悟空的大鬧大宮以及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通過孫悟空的種種行為和斗爭,以幻化的形式曲折反映現實,從而歌頌勞動人民反對強權、反對暴力、蔑視統治階級的權威,堅決向統治階級作斗爭的反抗精神,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階級的丑惡本質,表現了勞動人民在斗爭中克服困難的堅強信心和征服大自然的偉大氣魄。
天宮,一向被統治階級美化為天堂,是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可是,在吳承恩的筆下,裡面卻充滿了欺詐、虛偽。一個堂而皇之而又統治森嚴的天宮竟被一個「妖猴」打得落花流水,至尊的玉皇大帝嚇得驚慌失措,十萬天兵嚇得戰戰兢兢。在孫悟空眼裡,役有什麼正統和禮法,而認為一切都是平等的。他初次跟隨太白金星來到靈霄寶殿,太白金星畢恭畢敬地向玉帝「朝上禮拜」,而他卻「挺身在勞,且不朝禮」,等到玉帝問「哪個是妖仙」時,他才躬身答禮道:「老孫便是!」後來眾仙高叫:「謝恩!」他也不過「朝上唱個大喏。」簡直有點旁若無人的樣子。大鬧天宮之後,玉帝請來如來佛救駕,當如來佛斥問孫悟空時,孫悟空堂堂正正地回答道;「我本天地生成靈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水簾洞里為家業,拜友尋師悟太玄。……靈霄寶殿非他久,歷代人王有分傳。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如來聽罷,呵呵冷笑道:「你那廝乃是個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奪玉皇上帝尊位?……」孫悟空卻理直氣壯地說:「常言道:『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將天宮讓與我,使罷了;若還不讓,定要攪攘,永不清平!」孫悟空的這些言行明顯地透露出現實社會中人民群眾的民主要求和反抗精神。
我們再看看所謂西天的極樂世界。佛教所宣場的西天凈土,居然也是營私舞弊,賄賂公行。佛祖的弟子阿儺、迦葉二尊者,竟然三番四次地向長途跋涉的清貧行腳僧索取「人事」。沒有「人事」就只給幾卷白紙,逼得唐僧又得把化齋用的紫金缽盂送上才得以取得「真經」。那道貌岸然的如來佛祖,還說什麼經不可輕取,亦不可輕傳,過去賣了三斗二升黃金米粒還嫌賣賤了,使後代子孫們沒錢用。原來這個至高無上的佛祖卻是一個貪圖利祿的利慾熏心者。同樣,那個居於三十三天兜率宮專門煉丹的太上老君,也把金丹看成至寶,而孫悟空偷吃他的金丹時卻像吃炒豆一樣,這也是對道祖的嘲弄與諷刺!
《西遊記》中的神佛形象都帶有人間色彩。玉皇大帝和他的文官武將都是孫悟空的對立面,他們都是被作著鞭撻和嘲弄的對象。他們象人間統治者一樣兇狠、殘暴、昏庸、無能。只因沙和尚(卷簾大將)小白龍打碎一隻玻璃盞,或者燒了一顆明珠,就施以酷刑,甚至將其誅戮。對孫悟空就更加兇殘,不但綁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槍利劍刳,火燒雷擊,而且還放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內燒了七七四十九天。同時,他們也具有人間統治者的奸詐、陰險、狡猾的伎倆。他們導演了對孫悟空招安封官的騙局,開始只給孫悟空一個看馬官「弼馬溫」,而等孫悟空發覺受騙,又大鬧了天宮,他們才被迫滿足了孫悟空的要求,封他為「齊天大聖」。
托塔李天王是個無能的將帥,他對孫悟空的造反束手無策;巨靈神是個虛張聲勢的將官,他一出陣就大敗而歸;太白金星則老奸巨滑,他經常以和平使者的面目出現;十殿閻君、東海龍王平時只會作福作威,但在孫悟空面前卻是一些可憐蟲。凡此等等,都是作者諷刺嘲笑的對象。
小說在第七回以後對神的描寫退居次要地位,因為故事轉入西天取經,因此對如來佛和觀音的描寫較為多了一些;這是因為他們是取經的發起者和組織者。小說中的如來佛儼然是一個莊重而又法力無邊的教主,但孫悟空作為佛教的徒子徒孫並不是馴順的,他經常出如來佛的洋相,對他進行挖苦和嘲笑。當如來佛說他認得獅駝山妖精時,孫悟空便說:「如來,我聽人說,那妖精與你有親戚哩。」如來佛承認與金翅大鵬雕有親戚關系後,他就問:「是父黨?是母黨?」還說:「如來,若這般比論,你還是妖精的外甥哩!」
不過《西遊記》對觀音菩薩的描寫卻是肯定多於諷刺,基本上肯定她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因為《西遊記》的故事多是來自民間,關於菩薩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在民間流傳著許多美好的傳說,這些傳說寄託著廣大人民的美好的理想和願望。文學是反映社會生活的,作者也就把這種傳說吸收到自己的作品裡面。
吳承恩對道教是深惡痛絕的。在他的筆下,凡是道士都是不良之物,無論是比丘國丈,還是車遲國三妖,都是向國王進女色,獻媚葯,求長生不老,干一些禍國殃民的勾當。就是那個太上老君,在作者筆下也成了庸俗、自私的吝嗇鬼。作者如此描寫是有現實基礎的。作者生活時代的明世宗就是以「崇道滅佛」,煉丹修仙,信用道士聞名於世的。當時,從皇帝到大臣,都專門從事煉丹,弄汞吃春葯,講究房中術,有的道士還因此做官做到禮部尚書。一個不滿現實的進步作家,當然是要對這些丑惡事物進行批判的。
《西遊記》中描寫了大量的形形色色的妖精,他們都是孫悟空直接斗爭的對象。這些妖精除少數的象鐵扇公主、牛魔王等還多少值得肯定之外,其他均為殺人成性、危害人民的邪惡勢力。他們當中除了少數是自然界的幻化物,很多都與諸天神佛有著密切的關系。有的原來就是神,如黃袍怪是天上的奎星;有的是神佛的親眷,如李天王的義女、哪吒三太子的義妹白毛老鼠精;其他不是這個的童子,就是那個的腳力。等孫悟空費盡辛苦降服他們後,要傷害他們的性命時,他們就被各自的主人帶走了。作者在描寫這些妖精對,往往賦予他們生活中封建統治階級或其幫凶爪牙的某些特點。由於取經路上八十一難由四十多個故事組成,妖精又是那麼眾多,因而性格並不都很鮮明,而多為輪廓式的漫畫。但作者畢竟充分發揮了他天才的想像力,寫得是那樣絢爛多彩,姿態橫生。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說《西遊記》是一部神魔小說,但它又以幻化的方式,曲折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一些本質方面,無論是大鬧天宮還是解除取經遇到的八十一難,全部故事都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敢於反抗、敢於斗爭和蔑視一切困難的精神,這就是《西遊記》的主題。
在中國的古典小說當中,「西遊記」和水滸傳、金瓶梅以及三國演義並列為明代的四大奇書,是一部流傳民間已經有相當的時間,同時也是家喻戶曉的傑作。西遊記,是神話、寓言,再加上喜劇小說的結晶。它的故事主要是描述一群人格化的動物,護送一名佛教的高僧到西印度取經的故事,所已也帶了一些童話的趣味。這些動物,都是具有法力的仙胎,為了護送取經者,周旋在神魔之間。
作者吳承恩筆下創造的這個幻想世界,在荒謬之中卻顯得栩栩如生,暗示人性的不同面貌。孫悟空原是一隻石猴,有猴子的靈巧與頑皮,法術高強,擅降妖伏魔,而豬八戒有豬笨重和憨直的性格象徵,時常出醜,製造了很多的笑料。
由於取經人必須要通過八十一個難關,一一克服牛魔王、蜘蛛精、白骨精這些妖魔鬼怪的挑戰,才能夠完成取經的任務,這也象徵著每個人在追求理想的旅途當中,必須迎接各種困難與挑戰。西遊記能夠受到古今讀者的喜愛,主要在角色塑造的成功,讀者除了可以從中享受到喜劇效果的趣味之外,更可以對人性和人生有深刻的體會。
從表面看來西遊記是一部很有趣的滑稽小說、神怪小說,一般的讀者都以為作者寫作的目的只是在搏君一笑而已,其實作者寫作的動機和目的絕對不是這樣子的。有人以為西遊記是一部闡揚佛學的宗教小說,這個說法也不能夠完全概括。西遊記應該是一部很有深度的諷刺小說,我們應該要從文學、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眼光去看它,才能了解這本書真正的題意以及他的文學價值。
要了解一部文學作品,最好要從作者的生世以及所處的時代背景去了解。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是一位讀書很多,很有才華。但是他一生的際遇並不好,當時社會很腐敗,考試也要賄賂。因為他沒有錢財去賄賂學官,所以他履試不中,一直到四十多歲還是一名秀才。
有關西遊記的歷史背景,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正史當中有關唐僧的記載:
在唐朝有一位玄奘法師,也就是三藏法師,他曾經穿越沙漠,遠赴西印度取經,當時歷時了十九年,總共帶回來有六百多部佛經回到國內,這就是西遊記故事的骨幹。當然在西遊記當中的主角唐三藏,也是作者迎合民間心理,另外創造出來的一個人物.很難和正史當中的玄奘法師的豐功偉業聯想在一起的。
唐三藏
身材高大,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他西行取經遇到九九八十一難,始終痴心不改,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最後被封為「旃檀功德佛」。
因為唐三藏在書中雖然是以取經為責任的師父,但是實際上他卻是個性儒弱,偽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他為人雖然善良仁慈,卻不能夠明辨是非,反而屢屢聽信豬八戒的挑撥,誤會能識破妖魔詭計的孫悟空。總是在落入陷阱之後,才大喊「悟空,救我!」。
其實唐僧的形象可以說與傳說的白面書生不謀而合。雖然滿懷理想主義,卻手無縛雞之力,當困難發生的時侯,總是束手無策,坐待外援。而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真相,似乎在顯現作者對當政者昏庸無能的暗諷。但是若是只以宗教或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唐三藏代表的不是聖僧,反而是凡夫俗子。
孫悟空
他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忍不拔,英勇無畏,取經後被封為斗戰勝佛。
所以西遊記的靈魂人物應該是孫悟空。孫悟空本來是仙山上一塊靈石,變化而成的猴子。因為膽識過人,受到群猴的推舉為王。但是有一天他忽然感悟到生命有限,美猴王雖然在水簾洞中過著「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的快樂生活,但是不能夠天長地久。於是他拋下了一切,離家拜師學習仙道,從此就叫做「孫悟空」。
孫悟空他天資聰敏,思想跟行動都敏捷如風,學得一身高強的法術,吹一口氣,就能夠七十二變,並且有法寶金箍棒,縮小如針,放大如銅棒,筋斗雲一駕,就能夠上天下地。悟空仍有猴性,他精明頑皮,愛作弄。他故意叫豬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則變作小蟲,暗中監視愛偷懶的八戒。可見他心思細密和不減頑皮的本性。
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敢一鬧海龍王,二鬧地獄府,三鬧天宮,並且還和佛祖打賭。由此可見他叛逆、不願受拘束、不墨守成規的個性。充沛的生命力、大無畏的精神、篤實的性格和樂觀的個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於面對挑戰。他這一種冒險犯難的精神,充份顯現了英雄的特質。但是爭強好勝,心高氣傲以及性急如火卻是他的弱點。
豬八戒
性格溫和,憨厚單純,力氣大,但又好吃懶做,愛佔小便宜,他對師兄的話言聽計從,對師父忠心耿耿,為唐僧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最後被封為「凈壇使者」。是個被人們喜愛同情的喜劇人物。
而另外代表逸樂角色-豬八戒,雖然也有法力,但是只能夠三十六變,和悟空相比較就顯得憨蠢笨重,所以他常常被悟空來取笑。因此他常在唐僧的耳邊挑撥悟空的不是,使得悟空受苦。
八戒的特色就是貪吃懶惰,又重視物質享受,遇到困難他就喊散夥,無法堅持到底.在旅途中受到美女和金銀的誘惑,幾乎拋下其他人而中斷修行之路。沒想到那卻是菩薩化身來考驗他的。這些出乖露醜的行為,在吳承恩筆下寫來不批判,只是幽默的嘲諷。而豬八戒也就在一次次的出醜笑料當中,給予讀者對人性貪欲的省思。
沙悟凈
保護唐僧西天取經路上,任勞任怨,忠心不二,取經後被封為「金身羅漢」。
而另外一位徒弟沙悟凈,他則著墨較少,但是呈現的是剛毅木訥,沈默踏實的性格。
歷史上是真正有一位偉大的高僧到印度去取經。但是西遊記的唐僧絕不等於真正的唐僧。真正的唐僧不但是學問好,而且非常有毅力及勇氣。他遇到困難,他不害怕不退縮,一心一意的取得真經。但是在西遊記當中的唐三藏,他遇到困難就膽小如鼠、個性儒弱,甚至從馬上摔下來。西遊記取經這一個小小的集團,其實代表的就是一個王國。唐三藏代表的膽小、儒弱、不明是非、不辨忠奸的昏君。
這一趟到西方取經的過程,不就正象徵著我們人類不斷地修正自己個性缺點的過程嗎?而故事當中所出現的各種妖魔鬼怪,其實也就是人類各種慾念的化身。貪婪、懶惰、軟弱、甚至愚昧,其實都是人類一直需要修正的一些特質。
同樣的,善良、憨厚、和勇敢也是人類性格當中的寶石。這些特質就透過故事當中各個角色,還有跟神魔鬼怪之間的交戰一一彰顯出來。故事是告訴我們,生命是需要鍛鍊的,這樣才能夠達到真正的真、善、美的境界。
作者:
吳承恩(約1500-約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人。 我國明代著名小說家,他所創作的《西遊記》為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吳承恩出生於一個由下級官吏淪落為小商人家庭,他的父親吳銳性格樂觀曠達,奉行常樂哲學,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
吳承恩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少年時,就已名冠鄉里,他除奮好學外,特別喜歡搜奇獵怪,愛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類的書籍。如《百怪錄》、《酉陽雜俎》之類的小說野史,這類五光十色的神話世界,潛默化中養成了搜奇獵怪的嗜好,這對他創作《西遊記》有著重大的影響。 步入青年時代的吳承恩是狂放不羈、輕世傲物的年青人。社會地位的低下,貧窮困苦的處境,使這位大才子狂放不羈,招來了紛至沓來的笑聲,被人交口稱譽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吳承恩約二十歲時,與同鄉一位姓葉的姑娘結婚,婚後感情甚篤。吳承恩雖然狂放不羈,但他品行端 ,忠於自己的妻室。
嘉靖十年,吳承恩在府學歲考和科考中獲得了優異成績,取得了科舉生員的資格,與朋友結伴去南京應鄉試。然而才華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這位譽滿鄉里的才子竟名落孫山。 第二年春天,他的父親懷著遺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敗的教訓,吳承恩在以後三年內,專心致意地在時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試中卻仍然沒有考中。吳承恩羞恨交加,這年冬天,竟病倒了。
兩次鄉試的失利,再加上父親的去世,對吳承恩的打系是沉重的。在他看來,考不取舉人,不僅付資無由,而且愧對父母,有負先人。但他並不以為自己沒考取是沒本事,而只是命運不濟,他認為"功名富貴自有命,必須得之無乃痴?"
生活困頓給吳承恩帶來的壓力並不小於科考的失利。父親去世以後,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開支,但他卻沒有支撐門戶的能力,更沒有養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來源,除了每月從學府里領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親所留遺產了。
品嘗了社會人生酸甜苦辣的吳承恩,開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慮社會人生的問題,並且用自己的詩文向不合理的社會進行抗爭。 一生窮困的吳承恩,奮盡全力完成中外聞名的《西遊記》後,帶著悲喜交加的心情,約於萬曆十年離開了人世。
他雖然終身未能騰達,但他和他的《西遊記》,在中國學史上取得了光輝而崇高的地位,永將光照千秋。
『柒』 西遊記讀書筆記1000字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吳承恩先生的傑作,講述的是一個潑猴和唐三藏及師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這本書我雖然看了一遍,但是以這本書編輯的電視機不知道看過多少遍了,它給人一種百看不厭的感覺,讓人看了就喜歡上了它.
看完這部小說,有很大的感悟,我覺得學習唐僧的全心全意,孫悟空的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這本書把一個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潑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寫它從天不怕地不怕變為一個恭敬的猴子,為了師傅的安危他奮不顧身,他並不像豬八戒那樣好吃懶惰,也不像沙僧那樣憨厚,作者更是藉助他這一點勾勒出孫悟空的大智大勇,自從唐三藏把孫悟空從五指山解救出來到取得了真經,這期間經理九九八十一難,每次劫難都是孫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師傅的,最後才圓滿的取回真經.
在打白骨精這一回里,他三次打死變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師傅氣的念緊箍咒,唐僧是凡人他並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釋他完全不聽,而是念他的緊箍咒,疼的孫悟空滿地打滾,最後唐僧還要和孫悟空斷絕師徒之情,孫悟空被迫無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孫悟空心理並沒有怨恨師傅,更沒有去報復師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總是想著師傅的安危,可見他對是師傅的真心.這一路上他們經歷艱難險阻,不管多累,多餓,不管妖怪是多麼的陰險狡猾他門都一一打敗他們,把師傅從危難中救出來.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讀多了總是有好處的,在當今的社會里沒有文化是不行的,會被社會淘汰,從我們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門說話,識字,等大一點兒他們又教我們怎樣做人,我們在學校里不僅是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做人,只有學會了怎樣做人,才能學會更多的知識,才能廣交益友,可見書何其的重要.
從書中我們會悟出許多真理,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讀好書.
另一篇
從小到大,我讀過很多回《西遊記》,第一次讀時,純粹是為了它曲折有趣的情節;後來再讀,對書中的各個人物的性格和行為就有了一些看法。 《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喜歡他的善良、調皮、機靈、法力無邊、對各天神說話時的直率、打妖怪時的執著(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回)和對兄弟、師傅和猴子猴孫的情誼。在唐僧師徒四人中,孫悟空經常第一個發現妖怪,可是他的師傅唐僧卻總是輕易地被那些裝扮成好人的妖怪欺騙,而對打死妖怪的悟空念緊箍咒懲罰,甚至不顧他的解釋把他趕走。悟空雖然心有不甘,但還是聽師傅的話,沒有死皮賴臉地跟著師傅。但是當八戒又來找他幫忙時,他一聽到師傅有難,就不記前嫌、義無返顧地跑去救師傅,沒有半句怨言。他雖然天生比較沖動,性格比較火爆,有時會因為一時沖動而殺生,但是在我看來,那些人都是罪有應得的,都是些殺人無數的強盜啊,暴君啊等等,可是相信佛教的唐僧卻不信,他不管怎麼樣都不讓悟空殺人,卻不去管那些惡人去害人,我總是覺得悟空很冤枉。 唐僧在他們師徒四人中是讓我比較難以理解的人,他總是被妖怪抓走。在師徒四人之中,他總是帶來麻煩,沒有什麼本事,只知道念南無阿彌陀佛,有時還會添亂,要是沒有悟空,我想,他一定已經去另外一個西天了。他是一個善良、樂於助人卻分不清是人是妖的師傅,見到妖怪害人時,總要叫悟空等三人去抓妖怪。可是當悟空打死那些禍害蒼生的人時,他卻大驚失色,不僅念緊箍咒,有時還要趕走他,難道他就不會想一下,如果悟空不把那些害人的傢伙給殺了,他們又會去禍害別人,這樣,豈不是為了一條人命而害了更多的人命嗎?但是,唐僧卻也有著超乎常人的執著,為了到達西天取得真經造福蒼生,他不僅不要快速到達西天而不讓悟空自己飛去取,甚至要求自己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的,也從沒讓悟空幫他飛過。唐僧在一路上遇見了不少人善意或惡意地極力挽留他,甚至給他金山銀山,乃至整個國家,可是他都拒絕了,我想這是因為他始終堅持著要取得真經的信念吧。 豬八戒是一個又懶又饞的大肥豬,有時悟空叫他去找點水果給師傅吃,可是他要麼就是在路上躺著睡大覺,要麼摘了許多水果,卻在回來的路上都吃光了,常常害得另外的三人在原地等他,回來卻隨便找個借口說個謊想敷衍過去,但總是被機靈的悟空識破,被整得很慘。我覺得八戒在取經的路上總是想這想那,而不是一心向佛,一會兒在這藏一點錢,一會在那藏一點寶,還總是想著高老莊的媳婦和嫦娥,師傅被抓了,他動不動就說:「我們收拾收拾行李散夥吧」、「我回高老莊去了」這類喪氣的話。他還有一個壞毛病,就是總愛吹牛,有時候,悟空把妖怪打敗了,他卻繪聲繪色地向別人吹噓著自己如何把妖怪打敗的。但是,他有時也會發揮作用,如:在師傅被白骨精抓住時,他來到花果山想著辦法把猴哥給請了出來,最後,把師傅救了出來。所以我覺得八戒還是挺可愛的,雖然時不時動點歪腦筋,但也會有智慧的火花。 沙和尚是三個徒弟中最老實的一個,他始終對師傅忠心耿耿,對兩位師兄也是畢恭畢敬。可是打起妖怪來卻是毫不手軟,雖然沒有悟空那麼厲害,但是在關鍵時刻還是能保護師傅的。而且,在師徒四人中,他是除了悟空以外最警覺的人,也可以提醒一下師傅。 雖然《西遊記》已經很老了,可是我相信它的魅力會經久不衰,因為這師徒四人,實在各有妙處,很吸引人。
另一篇
《西遊記》是明代傑出的小說家吳承恩所著的長篇神化小說。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江蘇淮安人。他一生貧寒潦倒,四十三歲才考中貢生,做過縣丞,但與長官不合,罷歸故鄉。吳承恩生活的年代,正是明代社會矛盾與民族矛盾異常尖銳激烈的年代。統治階級荒淫無度,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社會黑暗沉滯,個人境遇坎坷,遂使吳承恩將激憤的情懷盡情的傾注到了他的詩文之中,更加集中的傾注到了《西遊記》之中。《西遊記》是他晚年會到故鄉後的作品。
《西遊記》的主要故事是寫孫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上降妖伏魔,克服了種種困難,最後取經成功。唐僧取經是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唐代的僧人玄奘前後用了十七多年的時間,從長安出發,走了幾萬里路程,從印度取得了六百多部梵文佛經回來。玄奘曾口述他西行的見聞,由門徒辯機寫成(大唐西域記)一書。後來,門徒惠立和彥棕又寫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述了玄奘西域取經的詳細經歷。宋代以後,取經故事已在民間廣泛流傳,出現了帶有神話色彩的話本,並在舞台上演出。吳承恩的《西遊記》直接繼承了有關取經故事的民間文學素材。
1《西遊記》是一部偉大的浪漫注意長篇小說。它不僅創造了一個神奇的,豐富的幻想世界,而且具有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優美完整的藝術形式。全書共一百回,第十四回以前,穿插著大鬧天宮,魏徵斬龍,唐太宗入冥,劉全進瓜,和玄奘奉昭取經等內容。其中大鬧天宮是《西遊記》最精彩的部分。作者在這里塑造了孫悟空這一叛逆的英雄形象。揭露了天宮統治者的腐朽無能,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中人民堅毅無畏的反抗斗爭精神。後八十六回寫玄奘師徒西行取經,經歷了數十番離奇古怪的災難,終於達到了西天,取經成功,表現了他們克服困難的堅強毅力和征服自然的英雄氣概。全書幽默詼諧,充滿活力和樂觀精神。
『捌』 求一篇<西遊記>的讀書筆記[1000字左右]
給你個讀書報告行不行,僅供參考哦!
〈西遊記〉中的人物
〈西遊記〉中貫穿作品始終的四大典型人物就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對他們四人的性格形容呢,就是皮猴·憨豬·嚴師·忠僧。這,也是我們經常評論的話題。
(一) 頑皮機智的孫悟空
花果山是孫悟空的誕生之地。美麗的山水、飄香的花果養育了聰明機智富有靈性的悟空,也造就了他不懼任何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的英雄氣概。在他被壓在五行山下之前,確是一個天真浪漫、調皮任性的「野猴」。且看他的屢屢「戰功」:奪走老龍王的鎮海之寶———定海神針;游樂地府撕碎閻王爺的「生死簿」;大鬧天宮,高喊玉帝為「玉帝老兒」;回歸花果山,高掛的旗號是「齊天大聖」……這個時期的孫悟空正如林語堂老先生所說的那樣:「他代表了人類精神中最頑皮的部分」。但是從五行山下出來以後的悟空,雖說是頑猴的「劣性」不改,但那讓他頭暈目眩的緊箍咒使得他歸順、聽話了。孫悟空的超級本領在這時才有了用途,一路保駕師父到西天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其實這也是悟空聰明機智的一面,如果不聽話,就要上「緊箍」,甚至被趕回花果山,完成不了保駕師父西天取經的任務。林語堂說這代表「不甘約束的人類精神與神聖的規范之間的沖突」。孫悟空———美猴王,聰明勇敢的化身,我們心中崇高的形象。
(二) 功利憨厚的豬八戒
提起《西遊記》中豬八戒,人們總是將他與「好吃懶做、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見利忘義」等不好聽的詞彙聯系在一起。的確,豬八戒也干過「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情。在「豬八戒吃西瓜」這一情節中他的這一特點表現得最為突出。你看他為了自己的利益(口渴),總是在一次次地原諒自己的貪婪(先後吃了悟空、沙僧、唐僧的西瓜),最後掉進自己設置的陷阱里。(在一個個西瓜皮上摔跟斗)但在為師父西去取經的曲折道路上,雖然沒有悟空神通廣大的超常本領,卻也立下了不少戰功。你看他在智取芭蕉扇、四探無底洞、大戰盤絲洞中,真是悟空斗魔降妖的好幫手。豬八戒,是吳老先生筆下的一個戲劇性人物,雖然有著許多的缺點,而我們一點兒也不覺得他的醜陋和厭惡。相反地,在他的這些缺點背後,透露出來的憨厚老實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他是一個「充滿人慾的藝術形象」。豬八戒,讓我們覺得可親又可愛。
(三) 嚴格執著的唐僧
唐僧取經原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唐太宗貞觀年間,僧人玄奘不顧禁令,前去天竺國取經,費時十七年,經歷百餘國,克服了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終於取回真經,影響深遠,為我國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而在《西遊記》小說中,作者把唐僧這一堅韌不拔、執著追求的性格進行了進一步地刻畫,成為多少人為之學習的楷模。作為師父,他對徒弟要求很嚴,經常教導徒兒「要以慈悲為懷」。
大徒弟盡管機智不凡,本領高強,但在連傷「良家三人性命」後,師父也不能顧及情面,而將他逐回老家;作為僧侶,他行善好施,為民除害,為人們播撒著善良的種子;作為求學者,令人們贊嘆不已的是他那堅強的意志和執著追求的精神。他不僅對徒弟要求嚴格,而且也從不懈怠自己。不為財色迷惑,不為死亡征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信念,使他終成正果。唐僧,給我們的啟示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四)忠心耿耿的沙和尚
沙和尚是唐僧取經途中的一個忠誠衛士,也是讓師父操心最少的一個徒兒。肩挑千里重擔,沒有半句怨言。師兄鬧矛盾時,他從中調停和解;師父遇難時,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盡管平時少言寡語,但在保護師父的戰斗中沖鋒陷陣,英勇無比。沙和尚,忠心耿耿任勞任怨的態度,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西遊記〉唐僧師徒去過的地方
《西遊記》以豐富瑰奇的想像描寫了師徒四人在迢遙的西方途上與窮山惡水冒險斗爭的歷程。孫悟空——一個天不怕,地不怕,富有叛逆性的英雄。他本是破石而生的猴子,一出世就使天上的玉帝也為之震驚。他發現了花果山水簾洞,為群猴找到了「洞天福地」,並尊為美猴王,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還去「雲游海角,遠涉千里」去訪師學道,學一個長生不老之法。由於他聰明勤奮,終練就一身好本事,會七十二般變化,能一筋頭翻十萬八千里。後來,他冥冥中還知道有閻王爺管著,就大鬧地府,勾銷了群猴的名字。為取武器,他下龍宮,攪龍王獻出重一萬三千五百斤,能隨意變大變小的「如意金箍棒」;唐僧——一個虔誠的佛門弟子,被人視為有德行、有禪心的高僧,長得相貌堂堂,豐姿英俊,身穿佛門錦斕異寶袈裟,手執九環錫杖,好似「活羅法下降,活菩薩臨凡」;豬八戒——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獲罪被貶,錯投豬胎成妖,以相貌為姓,官名叫豬剛鬣,後隨唐僧西天取經,法名悟能,又叫八戒,是使人感到可笑、可惱人物。師徒四人從唐都長安出發,遭遇了千難萬險,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故事以時間為經,以具體磨難為緯,由近而遠,環環相扣。他們歷時十幾年,行程幾萬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師徒四人最終到達了印度,取回真經。西天取經可以說是一次傳奇的萬里長征。
那麼,唐僧師徒四人究竟去了哪些地方呢?書中告訴我們,他們走過了雙叉嶺、蛇盤山、鷹愁澗、觀音院、黑風山、高老莊、雲棧洞、浮屠山、黃風嶺、流沙河、萬壽山、五庄觀、黑松林、平頂山、蓮花洞、黑水河、三清觀、車遲國、通天河、沉水宅、金兜洞、女兒國、落伽山、火焰山、祭賽國、木仙庵、小雷音寺、駝羅庄、朱紫國、麒麟山、盤絲洞、濯垢泉、黃花觀、獅駝嶺、比丘國、無底洞、滅法國、鎮海寺、玉華寺、豹頭山、玄英洞、青龍山、布金禪寺(天竺國)、雷音寺、御花園。
吳承恩敘述的這三十多個地名中,有的是真實的,但大多數是虛構的,在這些真實的地名中,五指山尤其引人注目。
五指山——
如來佛的手掌——五指山十分有名,當年孫悟空一個筋斗來到了天涯海角卻怎麼也沒想到仍翻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真的有五指山嗎?通過調查,我得知:五指山所處的五指山市位於海南省中南部腹地,平均海拔316米,總人口10.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7萬人,市區人口5萬人,總面積1168平方公里,下轄沖山、毛陽、南聖、番陽4個鎮和暢好、毛道、水滿、保國和紅山5個鄉及國營暢好農場。境內象徵海南島的五指山,被國際旅遊組織列為A級旅遊點,市區有太平山旅遊區,黎苗風情觀光區、黎錦生產基地和民族博物館。五指山市還是黎族苗族歌舞表演和工藝品製作的主要發源地,是每年三月三慶典的最主要場所,旅遊業已成為最具生機、最富活力的優勢產業。五指山市境內森林覆蓋率75%,森林中木本植物1400多種,高級珍貴木材150多種,還有名貴的五指山野生水滿茶,五指山蘭花100多種,野生動物524種,佔全國動物總數的2%,許多生物物種屬五指山區所獨有,是天然的動植物園。
評論
孫悟空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物?
我認為,孫悟空是一個個性十足的人物。一部《西遊記》的情節發展史就是孫悟空形象性格的形成史、發展史。作品是圍繞著孫悟空如何戰勝各種妖魔鬼怪險阻艱難來結構全文的。在眾多人中,孫悟空也是最惹人喜愛的。被壓在五行山下之前的孫悟空,訪師求道,學得了超常本領,而後闖龍宮取得如意金箍棒,入地府撕生死簿,鬧天宮推翻了金鑾寶殿,這個天真爛漫的孫悟空的身上有著獨特的個性。
現在我們把孫悟空的個性分為四個板塊,然後進行點評、分析。
一、闖龍宮取金箍棒——無拘無束。以下是有關摘記:
猴王到龍王那想要臆見得心應手的兵器。他看見了那定海神針,然後又對天光看處,上
有「如意金箍棒」一行字,且那金箍棒可大可小,並道:「你都站開,等我再叫他變一變看。」
在這段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出他獨來獨往,充滿自由,我行我素的性格
二、入地府撕生死簿——無拘無束,調皮。摘記:
孫悟空打了閻羅王差來的勾死鬼,揮動金箍棒,一路打了森羅殿,並強行勾銷了生死簿
上同類的名字,然後摔下它道:「了帳,了帳,今番不歸你管了!」
他調皮是猴子的天性,且凡是他想做的,誰也無法阻擋。
三、鬧龍宮——無所畏懼。摘記:
孫悟空守蟠桃園監守自盜,將「千年一熟,人吃霞舉飛升,長生不老」與「九千年一熟,
人吃了能與天同壽」的熟桃掠食一空。還將蟠桃宴上的玉液瓊漿,百味八珍,佳餚異品,偷食了個飽。又推倒太上老君的八卦爐。
大鬧天宮這個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機智的,堅強的孫悟空形象。可以看出他叛逆,不願受拘束,不墨守成規的個性。
四、取經路上——精明頑皮,愛作弄。摘記:
(1)他故意叫豬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則變成小蟲,暗中監視愛偷懶的豬八戒。
(2)孫悟空為救烏雞國國王向太上老君要金丹,老君開始硬是不給,討價還價。可最後還是拿出一顆。悟空假裝要嘗嘗,試試真假,一口吞下。
孫悟空天資聰明,思想跟行動都敏捷如風,他雖奉命保唐僧上西天取經,但仍有猴性。
作為全書的主人公,孫悟空的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鮮明。充沛的生命力及勇敢、智慧和毅力於身。在他的身上,閃耀的是英雄的風采,凝聚的是自由勇敢的靈魂,凡是他想做的,誰也無法阻擋。他生來就不服天地管。這也常常造成了師傅誤解,因而屢次受到了不公平待遇。這更突出了他的個性,使他同古代小說中描寫的其他英雄人物有了明顯的區別。
西遊記讀後感
每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廿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嚮往自由,嚮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 然而,每個人都明白, 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 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 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煉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麼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玖』 西遊記讀書筆記,1000字、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神話小說這片璀璨的星空中最為耀眼的一顆明珠,深受孩子們的喜愛。近日,我又一次拿下書架上那塵封已久的書,重溫那孩提時代單純的快樂與滿足。
在那些純真歲月里的我們,對這本流傳下來的經典書籍,想必也不會去用心細品作家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文字背後的情感與現實。而現在,當年讀著《西遊記》的那些小小兒童正在成長,一步一步趨向成熟,對社會,對人性,漸漸有了自己的理解,我們好奇,我們探索,在經歷了一些所謂的「坎坷和挫折」,再次品味那不朽之作時,除了那些純粹的快樂之外,又有了許多新的感慨。
《西遊記》以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為線索,一路上跟妖魔和險惡的自然環境作斗爭,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的故事。
在重讀的過程中,孫悟空這個人物形象,再一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也不可避免的將注意力放在了他的身上。曾經,每個孩子讀完《西遊記》,最喜愛的便是孫悟空,喜愛他的神通廣大,喜愛他的嫉惡如仇。而現在,我又似乎讀到了一點別的東西。孫悟空應該是最完美的一個人物了,它不受約束、敢於抗爭、法力無邊,對任何事都有探索的好奇心,他的正義與忠誠更是受人歡迎。即使偶爾有些任性,也是他可愛的一面。可以說,這個人物,寄託了羅貫中老先生極大的情感。他對天庭的挑釁,這種反叛的精神正是在明朝那個腐敗的社會所缺乏的朝氣。而羅貫中本人,面對黑暗的現實,想必也是無能為力。在孫悟空張揚的背後,我們讀到了那一聲無奈的嘆息。
在對天庭的描寫中,我們又讀到了明朝的影子。在取經過程中,經常可以看到有一些妖怪仗著自己與天上某某神仙有一定的關系或是拿了天上某某寶物就在人間為非作歹。我想那些人間的官員也不過如此吧,借自己身後有大人物給自己撐腰,就為非作歹,魚肉百姓,導致了朝政的腐敗以及社會經濟不景氣。
雖然如此,但唐僧師徒四人在途中所遇到妖魔鬼怪時無所畏懼的精神依然深深打動了我,由於師徒四人團結一心,不畏艱險,最後終於如願以償,取得了真經。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羅貫中的心靈深處,依然堅信邪惡永遠戰勝不了正義,這完美的結局,也表達了他的美好祝願。我想,這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一樣,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不要輕易放棄,只有堅持,我們才能戰勝困難,取得勝利的。雖然在取得成功的過程中會遭遇許多磨難,但是戰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著成功。所以,一定要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