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遺址
㈠ 焦國的焦國遺址---焦城村
焦國:(1)姜姓焦國:關於姜姓焦國的封地所在,目前史界說法不一,或謂之河南陝縣,或謂之山東嘉祥。《史記·周本紀》曰:「武王追趕思先聖王,乃褒封神農之後於焦。」焦國的始封君主,為神農氏後裔。
何光岳認為姜姓焦國被迫東遷,西周時在今河南中牟,東周初時迫於鄭國而遷豫東商水縣,再遷今安徽亳州。此二地又被陳國兼並,最終遷至山東嘉祥縣南部的焦城,春秋中葉之前並入魯國。
(2)姬姓焦國(約前775年-前575年):西周時期召公之子譙侯的封國,國都在今陝州東北部。周幽王七年,被東遷後的虢國所滅。
紙坊鎮焦城村位於嘉祥縣城南8公里,紙坊鎮駐地北4.5公里。由西焦城、張馬街、朱街、東山頭4個行政村組成。西靠青山,東依鉤魚山。全村1666戶,5222人。
村南有焦國故城遺址,村也因此得名。焦城遺址南北長467米,東西寬468米,佔地21.9萬平方米。東、南城牆殘跡尚可辨認,周圍暴露許多紅、灰素麵及繩紋陶片、瓦片,並曾發現少量陶紡輪、銅鏃、網墜等。1985年公布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朝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諸侯,除分封有功之臣和王室貴族外,還對前代聖賢之後裔進行了分封。《史記·周本紀》載,周滅商後,「武王追思先聖王,乃褒封神農之後於焦,黃帝之後於祝,帝堯之後於薊,帝舜之後於陳,大禹之後於杞。」酈道元在《水經注·河水注》也有「焦國,武王以封神農之後於此」的記載。《史記·正義》引《帝王世紀》雲:「神農氏,姜姓也。」秦嘉謨輯補《世本·氏姓》說:「姜姓,炎帝神農之後。」由此看來,姬姓焦國為炎帝神農之後的說法無法自圓其說。因此筆者認為,周初所封者應為姜姓焦國。
關於姜姓焦國的封地所在,目前史學界說法不一。或謂之河南陝縣,或謂之山東嘉祥縣。《廣韻急就章注》記載作為傳說中的神農之後的姜姓焦國,其地望當在今山東省嘉祥縣南十五里焦城村。《嘉慶重修一統志》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焦城,在嘉祥縣南十五里青山之東,縣志俗傳周武王封神農之後於焦,即此,今其地為焦城村
焦國,為西周諸侯小國,魯國附庸。周武王克商,封神農之後於焦。據《焦氏族譜》載,焦國始君名大王,為周武王御醫,周朝受封於焦。傳16世,至春秋前期,現在該家譜已經繁衍到99代孫。
青山西麓有惠濟公廟,俗稱青山寺,是祭祀焦國國君的祠廟。焦大王去世後即在青山建祠奉祀。其後加封典祭累世不絕。漢建寧元年(168年)碑稱為青山君。晉永安元年(304年)奉車都尉金鄉申弘立碑加以頌揚。宋崇寧元年(1102年)封為寧應侯,賜崇祐廟。宣和三年(1121年)改封惠濟公,廟改稱惠濟公廟。明魯肅王朱壽鏞因獲病痊啟奏皇帝,復封正尊,守青山以享四方香火。地方官員每年春秋祭祀。據傳歷代遇旱而禱雨者,無不沛然大雨。舊時當春夏之交,乞靈者數百里不絕。
青山寺依山而建,坐東面西,分上中下三進院落,南部為一跨院,縱深約90米,南北闊約80米,佔地面積約7200平方米。經宋、元、明、清諸朝多次重修擴建,現存建築主要有泰山行宮坊、三門、惠濟公殿、南北享殿、寢殿、子母殿、泰山行宮、迎客廳、萬佛閣、振遠亭、弘願亭、角門、僧房、感應泉、玉液池等建築。宋代以後,青山寺不斷修繕擴建,成為遠近聞名的景點。現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泰山行宮坊位於青山腳下,是青山寺的門戶,建於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為明魯王朱壽鏞修建的泰山行宮附屬建築。石坊為仿樓閣式三跨門石質建築,做工考究,巍峨壯觀。正面題「泰山行宮」,背面為「雲林勝概」。中門內外兩側立有4個石獅,門額上浮雕「明魯王朱壽鏞進見焦王」圖。兩側門門額上雕有浮龍、麒麟等。
三門是青山寺的大門,為五間硬山式建築,灰瓦覆頂,始建於北宋淳化元年(990年),迄今仍保留部分宋代建築構件和風格。因中門兩側各建偏門一座,故又稱「三門」。立於該門南側的《青山君廟三門記》碑,記載了當年北宋皇族濟州知事趙德恭主持修建三門經過。
惠濟公殿是青山寺的主體建築,宋、元、明、清多次重修,面闊5間,進深3間。為五脊歇山式建築,頂覆綠琉璃瓦,三踩斗拱,飛椽挑角,梁枋均施彩繪。大殿前檐下矗立著六根粗大的八棱石柱,殿內雕梁畫棟,粉牆彩繪,朱漆雕龕中供奉高達2.5米的惠濟公金色塑像。殿門上方懸掛「惠濟公殿」木匾。南、北兩座享殿為配殿,據廟內碑刻記載,元代曾重修,現建築為1997年重修。
玉液池位於惠濟公大殿前。池為石砌八角形,直徑3米,周圍砌以石欄,池水清澈見底,久雨不溢,大旱不涸。玉液池與大殿之間為一座石龍樓,下雕一龍頭,虯須怒目,張口噴水。感應泉常年不息,玉液池水也經年不斷。龍亭的北側刻有清末進士王俊卿題刻的《青山十八樂》《七絕詩十八首》。廟內還有木幼 榆抱碑奇觀,木幼 榆是稀有樹木,所抱碑為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碑刻。
泰山行宮為青山寺的最高點,建於明崇禎七年(1634年),為魯王朱壽鏞所建。1987年重修。大殿依山而建,為五脊歇山式建築,頂覆黃琉璃瓦,斗拱結構為一斗二升。殿內祀有泰山碧霞元君及八位侍女塑像,故又稱「九女閣」。殿前月台寬敞平坦,外砌石欄。登臨遠眺,松濤陣陣,不絕於耳。
神遊洞是一處天然山洞。該洞蜿蜒崎嶇,分上下兩層,下洞深奧幽長,能容納數百人。據說當年劉伯承元帥在神遊洞中指揮了著名的羊山戰役。洞內冬暖夏涼,每逢盛夏總引不少遊人進洞避暑。當地流傳有「三月賞景看桃花,六月納涼進洞天」的佳話。
焦城村之西、青山之陽有千年古剎發雲寺。明代重修發雲寺碑有「邑南有寺曰發雲,繇梁季洎今閱千祀余」的記載,說明該寺院建於南朝梁末。相傳每逢乾旱之年求神祈雨,便從此處飄出片片白雲,不日便普降甘露,故名。
發雲寺主建築為一歇山式大殿,殿後有一山泉,名甘露泉,一年四季涌水不絕,山如雨屏,泉水交映。原殿中塑三尊高大佛像,下坐蓬花墩,墩下有四大金剛作負重狀,上邊為泥塑雲彩,雲中有形態不同的神像,殿左右為十八羅漢,塑像均在2米以上,身著彩色袈裟。另有坐地神仙和一隻金睛猛虎。諸多塑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實為泥塑珍品,素有「天下神,數發雲」之稱,不幸毀於「文革」中。2004年1月恢復重建。現殿內供奉的三座玉佛坐像,各重11噸;兩側供奉十八羅漢,全為緬甸玉雕刻而成。發雲寺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數量最多,構建完整的玉佛寺廟。
焦城村東北1000米處,釣魚山西側,有北宋文學家晁端友、晁補之父子墓。
㈡ 歷史題目
1.(東晉)王羲之
2.開始於公元前60年,西域設立西域都護,西域正式隸屬中央政府管轄~
㈢ 濟寧有什麼名勝古跡
關帝廟 在汶上縣汶上鎮。唐故城遺址 在汶上縣汶上鎮。古闞城遺址 在汶上縣南旺鎮。魯桓公墓遺址 在汶上縣南旺鎮。明建宋公祠 在汶上縣南旺鎮。白英祠 在汶上縣南旺鎮。古桃城遺址 在汶上縣軍屯鄉南桃村。軍屯漢墓葬群 在汶上縣軍屯鄉。任庄金代石刻 在汶上縣軍屯鄉。古陽城遺址 在汶上縣郭樓鄉。文殊般若碑 在汶上縣白石。唐鄭王城遺址 在汶上縣白石鄉鄭城村。北齊水牛山摩崖石刻 在汶上縣白石。明代郭林石刻群 在汶上縣白石。界牌周代文化遺址 在汶上縣苑庄。唐陽城故址 在汶上縣義橋。周馬神廟遺址 在汶上縣義橋。大徐龍山文化遺址 在汶上縣康驛鄉。(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徐海大汶口文化遺址 在汶上縣康驛鄉。(有關大汶口文化,請見山東泰安市名勝古跡中的介紹。)中店漢文化遺址 在汶上縣次丘鄉。東周文化遺址 在汶上縣次丘鄉。泗水縣卞橋 在泗水縣城東25公里卞橋村東,橫跨泗河上游支流上,東距泉林約里許。橋始建年代不詳,此橋在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前即已有之,是山東境內現存最早的古代橋梁。橋面東西長24米,寬6米,東西引橋各35米,為單券三孔石拱橋。泗水泉林 在泗水縣城東25公里陪尾山下。地下水透過石灰岩、砂岩斷層奪地而出,形成星羅...
曲阜三孔、梁山泊景區、汶上寶相寺景區、鄒城嶧山景區、濟寧太白樓。
㈣ 曾子故里在哪裡
一代宗師,中央院士、著名歷史學家錢穆在《曾參南武城人》一文中認定曾子故里在平邑,並指出曾子故里嘉祥說是錯誤的。
曾參南武城人
錢穆
崔述雲:「南武城者,魯南境之邑,吳、越至魯之沖,即子游為宰之地也。《孟子》書載曾子居武城,有越寇而曾子去,孟子曰:『曾子師也,父兄也。』則曾子非武城人明甚。司馬氏蓋見《孟子》書中有『居武城』之文,而遂誤以為武城人耳。」今按:曾子果武城人,未必不可避寇而去。(雷學淇亦以曾子之去,證武城非祖宗邱墓之鄉,其說實迂)。孟子稱曾子師也,父兄也,亦未必見其即非武城之人。崔氏乃謂非武城人明甚,殊嫌速斷,不足信。武城在費縣。《秦策》「曾子處費阝,費阝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梁氏志疑》引《西京雜記》雲:「昔魯有兩曾參,南曾參殺人,見捕,人以告北曾參母」雲雲,即與《秦策》同述一事。粱氏據之謂「曾子為北武城人。南武城為魯邊邑,在今費縣西南。魯之北有東武城,故雲北武城也」。余意《西京雜記》乃晚出偽書,未可盡據。即謂遺聞軼事,不無采擷,南北之辨,未必非同居一城,而指其城南城北言之,何必強說以居北武城而謂北曾參哉?《列傳》明雲「曾參南武城人」,澹臺滅明雲「武城人」,並無北武城之說。《日知錄》謂「子羽、曾子同一武城,子羽傳次曾子,省文」。其說甚是。《大戴禮記衛將軍文子》篇註:「曾子南武城人,澹臺滅明東武城人」,疑誤。《水經注》引京相王番曰:「今泰山南武城縣有澹檯子羽冢,縣人也。」則子羽實南武城人。哀公八年,吳伐魯,從武城。《傳》雲:「王犯嘗為之宰,澹檯子羽之父好焉。」是子羽為近吳之南武城人,確有明證。故子游之所宰,曾子之所居,即子羽之邑,為近吳之武城,亦曰南武城。《史記》所載,本甚明白。今必曰曾子非南武城人,而別尋一地以說之,皆非也。(周柄中《四書典故辨正》,亦謂「曾子所居,即費縣之武城,非有二地。《史記》雲南武城者,因清河有東武城,在魯之北,故加南以別之,據漢人之稱耳」。此說得之。雷學淇介庵《經說》以在南者曰武城,近吳,在東者曰南武城,近費而鄰齊。與諸家以子羽邑為近費者不同,其說疑誤。復有以曾子武城在嘉祥者,顧氏《日知錄》,俞氏《癸巳類稿》均辨之,孫志祖《讀書脞錄》復據《大戴禮記》注駁顧說,亦誤。參讀考辨第三五。)、(《先秦諸子系年先秦諸子系年考辨》第二九)
國家、省、市均認定曾子故里在平邑
平邑曾子山山脊和梯田,山腳下有南武城和北武城兩個自然村
㈤ 山東的古代文化遺址.古建築或革命紀念館
山東省會濟南,因泉水多,有泉城之稱。山東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有蓬萊仙閣、東岳泰山、孔子家鄉曲阜。
歷史文化名城
濟南戰國時為歷下城,自晉以來歷為州、府、郡治所。市區有風景優美的大明湖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群,泉水串流於小巷、民居之間,構成獨特的泉城風貌。文物古跡有城子崖龍山文化遺址,孝堂山漢代郭氏石祠,隋代四門塔,唐代龍虎塔、九頂塔、靈岩寺,宋代塑像、千佛山、黃石崖等名勝古跡。
青島位於山東省東南部。明代中葉為防止倭寇侵襲,設浮山防禦千戶所。鴉片戰爭後,設總鎮衙門。1897年後,曾被德、日、美列強先後佔領。現存原提督公署、官邸和原警察署等大量歐式、日式建築。
曲阜位於山東省中部偏南。春秋戰國時為魯國都城,秦置魯縣,隋改曲阜。有孔子故里,孔府、孔廟、孔林和魯國故城遺址。
聊城位於山東省西部。古為齊國城邑。宋熙寧年間建土城,明清為東昌府治。城中央的光岳樓和城內的山陝會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北宋時建的13級鐵塔,還有運河小碼頭、傅氏祠堂、范築先紀念館等文物古跡。
臨淄位於山東省中部。公元前11世紀,姜太公於齊地建立齊國,都治營丘。後更名為臨淄。西周、春秋、戰國時,為齊國都城,西晉以後,為州、郡、縣治。齊國故城、田齊王陵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臨淄墓群、桐林田旺遺址等古遺址、古墓葬。
鄒城位於山東省南部。是孟子故鄉。秦代始置騶縣,北齊天保年間遷今址,唐代改「騶」為「鄒」。孟廟及孟府和鐵山、崗山摩崖石刻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古建築重興塔、傳統街道亞聖廟街和野店遺址、邾國故城、孟子林、葛山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跡。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德州市,蘇祿王墓,明
肥城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東漢
濟南市歷城區,千佛崖造像(包括龍虎塔、九頂塔)
濟寧市,崇覺寺鐵塔,北宋
濟寧市,嘉祥武氏墓群石刻,東漢
歷城縣,四門塔,東魏
聊城市,光岳樓,明
聊城市,聊城山陝會館,清
棲霞縣,牟氏庄園,清至民國
青州市,駝山石窟,北周至唐
曲阜,孔林,東周
曲阜,曲阜孔廟及孔府,金至清
曲阜,曲阜魯國故城,周至漢
泰安市,岱廟,宋至清
泰安市,馮玉祥墓,1953年
滕縣,薛城遺址,東周
威海市,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1888-1895年
濰坊市,十笏園,明至清
掖縣、平度縣,雲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北魏
益都縣,臨淄齊國故城,周
章丘縣,城子崖遺址,新石器時代
淄博市,田齊王陵,戰國
鄒縣,孟廟及孟府,明至清
鄒縣,鐵山、崗山摩崖石刻,北周
全省共有5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6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9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的山東段)、39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已被撤銷的1處)。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泰山、青島嶗山、膠東半島海濱、博山、青州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濟南、青島、聊城、鄒城、臨淄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泰安、濟寧、青州、淄博、蓬萊、濰坊、臨沂、臨清、莒縣、煙台、惠民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章丘市官莊鄉朱家峪村
泰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泰山是中國第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同時評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的名勝。海拔1545米,相對高度1391米,在周圍平原丘陵的襯托下,格外雄偉,有「五嶽獨尊」、「天下第一山」的稱號,也是歷代封建帝王登高「封禪」的地方。泰山不僅有雄渾壯麗的自然風光,更有厚重璀璨的歷史文化,泰山上下有20餘處古建築群、以及歷代帝王與文人留下的1400多石刻。泰山是天然的山嶽公園,又是中華歷史與文化的縮影。在泰山極頂的四個方向,有「旭日東升」、「雲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四大景觀。
曲阜 孔廟 孔林 孔府(世界文化遺產)
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在孔子過世一年後由魯哀公建立。孔林本名「至聖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也是世界上最大、延續最久、保留最完整的宗族墓地與人造林園。孔府也稱「聖府」,緊鄰孔廟東側,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私人庄園,是中國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貴族府第。
AAAA級景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依據多項指標綜合評定)
濟南趵突泉公園
趵突泉是「泉城」濟南七十二泉之冠,泉池內立著「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書法家王鍾霖墨跡。位於濟南市內,東鄰泉城廣場,北接五龍潭公園。
大明湖公園
大明湖由濟南眾泉泉水匯流而成,名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是描述這里的濟南美色。
靈岩寺旅遊區
紅葉谷生態文化旅遊區
青島嶗山風景區
嶗山是道教名山,在黃海海岸拔海而立,風景變幻無窮。海拔約1133米,是中國海岸在線唯一一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稱號。
煙台 蓬萊閣景區
素有「人間仙境」的美譽,是傳說中「八仙」過海的地方。
南山公園 位於煙台市內。
成山頭風景名勝區 位於山東半島的最東端,又名「天盡頭」。距離韓國94海浬。
劉公島風景名勝區
威海衛——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北洋水師的創始地。
淄博 原山國家森林公園AAAA 魯山國家森林公園
樵嶺前溶洞 開元溶洞
聊齋園
蒲松齡的故居,寫作聊齋志異的地方。
蒙山
海拔1156米,是山東的第二高峰。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相當高,素有「天然氧吧」的美譽。
㈥ 山東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跨地區
大澤山 :在膠東半島西部,主峰在平度、萊州間。
磨箕山 :在莒南縣、莒縣交界處。
龜蒙頂 :在蒙陰、平邑兩縣交界處。
孟良崮戰役遺址: 在蒙陰、沂南兩縣交界的沂蒙山區。
昆嵛山 :橫亘於文登、牟平兩縣市交界處。
德州市
蘇祿王墓* :在德州市北郊北營村中。
樂陵市
文廟 :在樂陵市區內。
五里冢 :在樂陵市城關鎮。
惠王冢龍山文化遺址; 在樂陵市楊安鎮。
「魏王城」遺址: 在樂陵市大顧家村北。
「萃賢亭」遺址:在樂陵市舊樂陵村。
理元寺遺址 :在樂陵市奎台鄉。
漢三女冢: 在樂陵市。
禹城市
雙槐冢 :在禹城市禹城鎮。
元孫郁墓 :在禹城市梁家鄉。
邢寨汪龍山文化遺址; 在禹城市梁家鄉。古高唐城遺址 :在禹城市袁營鄉。
禹王亭遺址: 在禹城市。
八棱經幢: 在禹城市。
金代鐵鍾:在禹城市。
陵縣
東方朔墓: 在陵縣神頭鎮西南。
東方朔畫贊碑: 在陵縣城文化館內。
漢神頭墓群: 在陵縣神頭鎮。
侯家古墓: 在陵縣邊臨鎮。
秦厭次古城遺址: 在陵縣神頭鎮。
寧津縣
明建清真寺: 在寧津縣長官鎮東街回民區。
齊河縣
尹屯龍山文化遺址: 在齊河縣。(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商周文化遺址 :在齊河縣。
晏嬰冢 :在齊河縣。
武城縣
竇建德點將台: 在武城縣。
慶雲縣
唐棗 :在慶雲縣周尹村東北。
無棣故城遺址: 在慶雲縣。
大丁廟古墓群:在慶雲縣。
平原縣
千佛塔: 在平原縣崔家廟。
龍門: 在平原縣平原鎮。
明建文昌閣: 在平原縣恩城。
夏津縣
大成殿: 在夏津縣。
明植古棗樹: 在夏津縣三十里鋪村東。
臨邑縣
龍泉寺: 在臨邑縣。
明監宗御史邢侗「來禽館」遺址: 在臨邑縣臨邑鎮。
漢白玉丈八佛: 在臨邑縣德平鎮。
漢末文人彌衡故里遺址: 在臨邑縣德平鎮。
彌衡井: 在臨邑縣德平鎮。
清涼禪院遺址: 在臨邑縣清涼店村北角。
東營市
南宋大殿: 在東營市。
營子遺址: 在東營市。
冢頭墓群: 在東營市。
孤島溫泉: 在東營市河口區。
墾利縣
勝利引黃閘: 在墾利縣勝利鄉。
廣饒縣
孫武園: 在廣饒縣城。
南宋大殿: 在廣饒縣城內西北隅。
冢頭墓群: 在廣饒縣。
傅家遺址: 在廣饒縣廣饒鎮。
大汶口文化遺址: 在廣饒縣傅家。
馬鳴寺碑 :在廣饒縣大王鎮。
東呂古墓: 在廣饒縣大王鎮。
東水磨遺址: 在廣饒縣稻庄鎮。
營子遺址: 在廣饒縣石村鎮。
寨村遺址 :在廣饒縣石村鎮。
馬跑泉 :在廣饒縣丁庄鎮。
唐頭營遺址: 在廣饒縣丁庄鎮。
永寧寺石造像: 在廣饒縣李鵲鄉。
百冊石造像 :在廣饒縣李鵲鄉。
西辛張遺址 :在廣饒縣李鵲鄉。
張郭遺址: 在廣饒縣小張鄉。
小張石造像: 在廣饒縣小張鄉。
南趙石造像: 在廣饒縣小張鄉。
草橋遺址: 在廣饒縣花官鄉。
柏寢台: 在廣饒縣花官鄉。
南口遺址: 在廣饒縣花官鄉。
利津縣
鐵門關遺址: 在利津縣前關村。
望參戰國遺址: 在利津縣。
元王升墓: 在利津縣。
荷澤市
牡丹區
菏澤牡丹之鄉: 在牡丹區。
曹州牡丹園: 在牡丹區。
鄄城縣
堯王墓: 在鄄城縣。
萬全庄石獅: 在鄄城縣。
杏花崗陳王台: 在鄄城縣。
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劉忠墓: 在鄄城縣劉垓村。
單縣
百獅坊-百壽坊: 在單縣城內。
鄆城縣
肖堌堆商代文化遺址: 在鄆城縣。
五代唐塔: 在鄆城縣。
萬人堌堆: 在鄆城縣武安鎮。
明柏林寺: 在鄆城縣漢石橋鄉。
曹縣
安陵堌堌堆: 在曹縣韓集鎮。
郗堌堆: 在曹縣。
梁堌堆: 在曹縣。
郜堌堆:在曹縣。
商、漢古遺址: 在曹縣普連集鎮。
定陶縣
官堌堆龍山文化遺址: 在定陶縣。(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仿山: 在定陶縣。
戚姬寺: 在定陶縣杜堂鄉。
梁王台: 在定陶縣。
項梁墓: 在定陶縣。
巨野縣
五代唐永豐塔: 在巨野縣巨野鎮。
明建文廟 :在巨野縣巨野鎮。
西漢御史大夫卜式石碑: 在巨野縣營里鄉。
「巨野教案」遺址: 在巨野縣夏官屯鄉。
麒麟台古遺址: 在巨野縣夏官屯。
東明縣
竇堌堆龍山文化遺址: 在東明縣。(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荊台集龍山文化遺址: 在東明縣。
唐單雄信墓: 在東明縣城關鎮。
清大成殿: 在東明縣城關鎮。
黃河渡口: 在東明縣高村集北。
成武縣
大台龍山文化遺址: 在成武縣。(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唐開元石塔: 在成武縣。
壽峰: 在成武縣。
文亭山: 在成武縣成武鎮城西。
春秋防城遺址: 在成武縣孫廟鄉。
濟南市
七十二泉 多分布於濟南市舊城區。
趵突泉: 在濟南市西門橋南。
李清照紀念堂: 在濟南市趵突泉公園內漱玉泉北。
珍珠泉: 在濟南市泉城路北。
黑虎泉: 在濟南市黑虎泉西路 。
五龍潭: 在濟南市舊城西門外,南距趵突泉約0.5公里。
大明湖: 在濟南市舊城北部。
小滄浪: 在大明湖西北岸亭園。
厲下亭: 在大明湖中小島上。
北極閣: 在大明湖東北岸。
遐園: 在大明湖南岸、南門西側。
辛稼軒紀念祠: 在大明湖南岸原李公 (鴻章) 祠內。
解放閣: 在濟南市黑虎泉西路,隔護城河與黑虎泉相望。
萬竹園: 在濟南市西青龍街與花牆子街的轉角處。
廣智院舊址: 在濟南市廣智院街 (今文化西路103號)。
濟南道院: 在濟南市上新街南首。
南大寺: 在濟南市禮拜寺街。
千佛山: 在濟南市南郊。
興國禪寺:* 在千佛山之陰半山坳中。
黃石崖造像: 在濟南市東南螺絲頂山主峰西側黃石崖。
大佛頭造像: 在濟南市歷城區佛慧山北。
大佛寺造像: 在濟南市歷城區西南青銅山南壁懸崖上。
玉函山造像: 在濟南市歷城區玉函山上。
龍洞山: 在濟南市歷城區東南。
四門塔*: 在濟南市歷城區柳埠村青龍山麓神通寺遺址東側。
龍虎塔: 在濟南市歷城區柳埠村四門塔西北白虎山下。
千佛崖造像: 在濟南市歷城區柳埠村龍虎塔西白虎山崖壁上。
九頂塔: 在濟南市歷城區柳埠村靈鷲山九塔寺內。
華不注山: 在濟南市歷城區北部。
張養浩墓: 在濟南市歷城區北園張庄村東。
房彥謙墓: 在濟南市歷城區西採石村東北。
章丘市
城子崖遺址:* 在章丘市龍山鎮東北。
李開先墓: 在章丘市埠村鎮東稻庄村南。
百脈泉: 在章丘市明水鎮。
舊軍: 在章丘市明水北19公里刁鎮。
赫胥氏陵: 在章丘市臨濟村。
漢代酈食其墓: 在章丘市臨濟村。
終軍墓: 在章丘市臨濟村。
馬融墓: 在章丘市臨濟村。
漢平陵王墓: 在章丘市山後寨。
董東大汶口文化遺址: 在章丘市。(有關大汶口文化,請見山東泰安市名勝古跡中的介紹。)
齊長城遺址: 在章丘市。
東平陵故城遺址: 在章丘市。
趙八洞石刻造像: 在章丘市。
長清區
五峰山: 在長清區城東南,為泰山支脈。
洞真觀: 在五峰山東側志仙峰下。
蓮花洞石刻造像: 在五峰山西峭壁上。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在長清區孝堂山上。
靈岩寺*: 在長清區東南方山下、泰山西北麓。
千佛殿 :在靈岩寺內。
辟支塔 :在靈岩寺內。
墓塔林: 在靈岩寺西。
積翠證明龕 在長清區靈岩寺後方山之巔。
濟陽縣
商周時期鄺 冢遺址: 在濟陽縣。
小李遺址: 在濟陽縣。
劉台遺址: 在濟陽縣。
玉皇冢遺址: 在濟陽縣。
龍山文化遺址: 在濟陽縣鄺家村。(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平陰縣
洪範池: 在平陰縣洪範池鄉。
多寶佛塔: 在平陰縣翠屏山 (水山) 頂的玉皇閣院內。
書院泉: 在平陰縣。
石門邑大汶口文化遺址: 在平陰縣。(有關大汶口文化,請見山東泰安市名勝古跡中的介紹。)
斗祭台商周文化遺址: 在平陰縣。
項王墓 :在平陰縣。
明文學家於慎行墓: 在平陰縣。
北安故城遺址: 在平陰縣安城。
商河縣
商蘆坊遺址: 在商河縣。
漢小宮庄墓群: 在商河縣。
濟寧市
太白樓: 在濟寧市南部舊城牆之上。
浣筆泉: 在濟寧市浣筆泉路西。
崇覺寺鐵塔*: 在濟寧市鐵塔寺內。
漢碑群: 在濟寧市鐵塔寺街市教育局院內東北隅。
聲遠樓: 在濟寧市鐵塔寺街。
東大寺: 在濟寧市小閘口古運河西岸。
曲阜市
魯國故城:* 在曲阜市舊城區。
仰聖門: 即曲阜市舊城正南門,正對孔廟。
闕里坊: 在曲阜市孔廟東牆外闕里街。
孔廟*: 在曲阜市舊城內。
欞星門 :即孔廟大門。
奎文閣: 在孔廟同文門與十三御碑亭之間。
十三御碑亭: 在孔廟大成門前。
杏壇: 在孔廟大成殿前甬道正中。
大城殿: 孔廟內宮殿式主體建築。
寢殿: 在大成殿之後,為孔廟三大殿之一。
聖跡殿: 在孔廟寢殿之後。
漢魏六朝碑刻陳列館: 在孔廟東廡。
玉虹樓法帖石刻: 嵌於孔廟東西廡北端。
孔子故宅: 在孔廟東路承聖門內。
詩禮堂: 在孔廟故宅井前。
魯壁: 在孔廟故宅井之後。
孔府*: 在曲阜市城內,西與孔廟毗鄰。
孔府大門: 在曲阜孔府。
重光門: 在孔府大堂前。
六廳: 在孔府大堂東西兩廂。
大堂: 在孔府二門內。
二堂: 在孔府大堂之後。
三堂: 在孔府二堂之後。
內宅門: 在孔府三堂之後。
前上房: 孔府內宅第一進院落的正廳。
堂樓: 在孔府前上房之後。
鐵山園: 即孔府後花園。
孔府西學院: 在孔府西路。
慕恩堂: 在孔府東路。
孔林*: 在曲阜市城北1.5公里。
享殿: 在孔林洙水橋北。
萬古長春坊: 在曲阜城北通向孔林的神道中。
孔子墓: 在孔林內東享殿後。
孔尚任墓: 在孔林東北隅、環林路外側。
孔令貽墓: 在孔林東偏北、環林公路東側。
尼山孔子廟: 在曲阜市東南30公里尼山東麓。
洙泗書院: 在山東曲阜市舊城東北4公里,面洙 (水) 背泗 (水)。
顏廟: 在曲阜市舊城北部陋巷街。
梁公林: 在曲阜市舊城東13公里防山之北。
孟母林: 在曲阜市小雪鄉鳧村東、馬鞍山麓。
周公廟: 在曲阜市舊城東北1公里周、漢宮殿舊址上。
少昊陵: 在曲阜市區東4公里舊縣村東北。
石門山: 在曲阜市區東北25公里處。
九龍山崖墓: 在曲阜市九龍山南坡。
兗州市
興隆塔: 在兗州市城東北隅原興隆寺中。
西吳寺新石器遺址:在兗州市小孟鄉。
北辛文化遺址: 在兗州市小孟村北。
屯頭大汶口-龍山遺址: 在兗州市。
新嶧商周文化遺址:在兗州市。
春秋瑕邱故城址: 在兗州市。
春秋、秦漢遺址 :在兗州市二十里鋪。
古乘丘城遺址 :在兗州市故縣村北。
舊石器人類墓葬群: 在兗州市王因。
漢樊城遺址: 在兗州市黃屯。
元高唐州判薛瑞墓碑: 在兗州市薛家廟村東南。
鄒城市
孟廟*: 在鄒城市區南關。
孟府*: 在鄒城市區南關,東與孟廟毗鄰。
孟林: 在鄒城市區東北四基山西麓。
朱檀墓: 在鄒城市區北九龍山南麓。
鐵山摩崖石刻*: 在鄒城市區西北鐵山之陽。
崗山摩崖石刻*: 在鄒城市區北崗山北麓,分布在名叫「狼溝」的山谷中。
葛山摩崖石刻: 在鄒城市東北葛爐山西麓花崗岩石坪上。
嶧山 :在鄒城市東南。
魚台縣
武景亭遺址 :在魚台縣。
孔廟大殿: 在魚台縣。
魚台舊城遺址: 在魚台縣。
棲霞堌堆新石器遺址: 在魚台縣李閣鄉。
武棠序遺址: 在魚台縣武台鄉。
金鄉縣
文峰塔: 在金鄉縣。
魚山堌堆商文化: 在金鄉縣。
白垞集: 在金鄉縣。
嘉祥縣
青山寺: 在嘉祥縣城西南7.5公里。
武氏祠: 在嘉祥縣武翟山 (一作武宅山)下。
武氏墓群石刻 :在武氏祠內。
劉賀廢壙: 在嘉祥縣金山之陽山腰處。
曾廟: 在嘉祥縣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
微山縣
微山島: 在微山縣南、微山湖中。
仲子廟: 在微山縣魯橋鎮仲淺村。
伏羲廟: 在微山縣兩城鄉劉庄西。
汶上縣
寶相寺塔: 在汶上縣城西北隅。
分水龍王廟: 在汶上縣南旺鎮北。
關帝廟: 在汶上縣汶上鎮。
唐故城遺址: 在汶上縣汶上鎮。
古闞城遺址: 在汶上縣南旺鎮。
魯桓公墓遺址: 在汶上縣南旺鎮。
明建宋公祠: 在汶上縣南旺鎮。
白英祠: 在汶上縣南旺鎮。
古桃城遺址 :在汶上縣軍屯鄉南桃村。
軍屯漢墓葬群:在汶上縣軍屯鄉。
任庄金代石刻: 在汶上縣軍屯鄉。
古陽城遺址: 在汶上縣郭樓鄉。
文殊般若碑: 在汶上縣白石。
唐鄭王城遺址: 在汶上縣白石鄉鄭城村。
北齊水牛山摩崖石刻: 在汶上縣白石。
明代郭林石刻群: 在汶上縣白石。
界牌周代文化遺址: 在汶上縣苑庄。
唐陽城故址: 在汶上縣義橋。
周馬神廟遺址: 在汶上縣義橋。
大徐龍山文化遺址 :在汶上縣康驛鄉。
徐海大汶口文化遺址: 在汶上縣康驛鄉。
中店漢文化遺址: 在汶上縣次丘鄉。
東周文化遺址: 在汶上縣次丘鄉。
泗水縣
卞橋: 在泗水縣城東25公里卞橋村東,橫跨泗河上游支流上。
泗水泉林: 在泗水縣城東25公里陪尾山下。
小黃溝大汶口遺址: 在泗水縣。
下蘆城遺址: 在泗水縣。
古卞城遺址: 在泗水縣。
仲廟遺址: 在泗水縣泗水鎮。
北魏漢陽縣故城遺址: 在泗水縣故縣村北0.5公里。
安山寺: 在泗水縣泗張鄉。
梁山縣
馬刨泉: 在梁山縣北崑山上。
梁山: 在梁山縣南,北瀕東平湖。
梁孝王墓: 在梁山縣。
十里杏花村: 在梁山縣。
聊城市
光岳樓: 在聊城市舊城中心。
傅家塋: 在聊城市舊城城南1.5公里。
山陝會館:* 在聊城市東關古運河西岸。
隆興寺鐵塔: 在聊城市東關原隆興寺內。
臨清市
舍利寶塔; 在臨清市西北運河東岸。
清真寺: 在臨清市西、衛運河東岸先鋒橋畔。
螯頭磯: 在臨清市汶河分汊處。
高唐縣
梁村塔: 在高唐縣城北梁村。
戰國齊盼子墓: 在高唐縣涸河西南。
東漢華歆墓: 在高唐縣涸河西南。
高唐文廟: 在高唐縣高唐鎮。
大觀八行碑: 在高唐縣高唐鎮。
唐代大覺寺遺址: 在高唐縣梁村鎮。
清平縣迎旭門遺址: 在高唐縣清平鎮。
金代信武將軍虞寅墓: 在高唐縣谷官屯村。
陽谷縣
古阿井: 在陽谷縣東北阿城鎮。
景陽崗: 在陽谷縣城東南17.5公里。
茬平縣
三十里鋪龍山-戰國文化遺址: 在茬平縣。
孟嘗君練兵場遺址: 在茬平縣。
魯連仲祠堂: 在茬平縣王老鄉。
尚庄遺址: 在茬平縣。
檯子高遺址: 在茬平縣孫橋鄉。
教場鋪龍山文化遺址: 在茬平縣。
莘縣
馬陵道古戰場遺址: 在莘縣西南大張村附近。
東魯店遺址: 在莘縣。
齊桓公會盟台遺址: 在莘縣朝城鎮。
鄭板橋縣衙舊址: 在莘縣古城鎮。
韓國昌墓: 在莘縣董杜庄鄉。
東阿縣
曹子建墓碑: 在東阿縣城南20公里魚山西麓曹植墓北側。
青冢子龍山文化遺址 :在東阿縣楊柳鄉。(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冠縣
黑旗軍起義紀念地: 在冠縣。
蕭城遺址: 在冠縣北館陶鎮。
武訓大殿: 在冠縣。
臨沂市
羅炳輝墓: 在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內。
洗硯池: 在臨沂市區考棚路西側北段。
銀雀山金雀山漢墓群 :在臨沂市區東南部,東臨沂水河。
漢竹簡墓: 在臨沂市內。
王羲之故居: 在臨沂市內蘭山區洗硯池街。
寶泉寺遺址: 在臨沂市羅庄區。
湯頭溫泉: 在臨沂市河東區湯頭鎮。
東周-漢代墓葬群: 在臨沂市黑墩鄉鳳凰嶺一帶有墓葬88座。
沂南縣
漢畫像石墓: 在沂南縣城西北寨村。
陽都故城遺址: 在沂南縣磚埠鎮沂河西岸。
郯城縣
郯國故城: 在郯城縣郯城鎮北。
觀竹寺遺址: 在郯城縣新村北。
黑龍潭遺址: 在郯城縣。
郯子林: 在郯城縣。
沂水縣
穆陵關齊長城遺址: 在沂水縣城北50公里。
漢東安故城: 在沂水縣後朱雀村南。
西漢皇冢子漢墓群 :在沂水縣後朱雀村北。
北代莊周、漢遺址: 在沂水縣北代庄村東。
崮子頂大汶口文化遺址: 在沂水縣。
薛王台龍山文化遺址: 在沂水縣高庄鄉馬蘭村。(
蒼山縣
荀子墓 :在蒼山縣蘭陵東南1.5公里。
蘭陵古墓: 在蒼山縣。
南朝梁詩人何遜墓 :在蒼山縣長城村內。
費縣
費縣故城遺址: 在費縣。
玉環山仙人洞: 在費縣。
上冶玉泉觀: 在費縣上冶村。
西蔣龍山文化遺址: 在費縣新橋鄉石橋村。(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玉泉書院 :在費縣上冶村
戰國防城遺址: 在費縣方城村。
苑上商代遺址: 在費縣朱田鄉。
漢墓群: 在費縣朱田鄉。
唐銀杏樹: 在費縣朱田鄉。
春秋古台遺址: 在費縣劉庄鄉。
魯郎城故址: 在費縣劉庄鄉。
平邑縣
功曹闕 :在平邑縣城。
天寶山: 在平邑縣天寶鄉境內。
左寶貴衣冠冢 :在平邑縣地方鎮地方村西,北依紅石嶺。
曾點基墓: 在平邑縣南武城。
澹臺滅明墓: 在平邑縣南武城。
「康成石室」: 在平邑縣南武城山。
莒南縣
向國故城遺址: 在營南縣。
舊石器遺址: 在莒南縣朱蘆。
龍山文化遺址: 在莒南縣朱蘆
蒙陰縣
蒙山三關:白馬關、九女關、紫荊關 在蒙陰縣。
「中山晚照」 在蒙陰縣坦埠鎮中山之陽。
西漢盧縣故城遺址 :在蒙陰縣故縣村。
「堂阜遺址」: 在蒙陰縣常路村北。
岱崮保衛戰遺址: 在蒙陰縣岱崮鎮。
孟良崮戰役遺址: 在蒙陰縣垛庄鎮泉橋村東。
清建清真寺大殿: 在蒙陰縣南芙蓉村。
臨沭縣
郭家山遺址: 在臨沭縣。
北構頭古墓群: 在臨沭縣鄭山鄉。
新石器龍山、岳石山遺址: 在臨沭縣北溝頭村東北50米。
徐賀城古遺址: 在臨沭縣醋庄鄉。
卡麻科古遺址: 在臨沭縣店頭鄉。
案子古遺址: 在臨沭縣周庄鄉。
冠山仙人洞: 在臨沭縣山裡村。
長春寺銀杏樹: 在臨沭縣山裡村。
後利城遺址: 在臨沭縣蛟龍鎮。
馬庄古遺址: 在臨沭縣曹庄鎮。
西南嶺古墓群: 在臨沭縣曹庄鎮。
明建清真寺; 在臨沭縣張賀城村北。
陳官莊古墓群遺址: 在臨沭縣石門鎮。
青雲山古墓群: 在臨沭縣青雲鄉。
坊口北嶺古墓群: 在臨沭縣青雲鄉。
黃家屯古槐: 在臨沭縣青雲鄉。
青島市
前海棧橋: 在青島市南青島灣中。
八大關: 在青島市東部。
匯泉: 在青島市東南。
小青島: 在青島市南青島灣中,與前海棧橋隔海相望。
湛山寺: 在青島市東部湛山西南、太平山東麓。
康有為墓: 在青島市浮山南麓,大麥島村北山。
小魚山: 在青島市市南區福山支路西端。
觀象台: 在青島市市南區觀象二路15號。
嶗山: 在山東半島西南、青島市區東部。
太清宮: 在嶗山東南蟠桃峰下、嶗山灣畔。
上清宮: 在嶗山東南部、太清宮西北。
華嚴寺: 在嶗山東部那羅延山 (亦稱華嚴山) 麓。
太平宮: 在嶗山東部上苑山北麓、仰口灣畔。
明霞洞:在嶗山南部昆侖山 (亦稱玄武峰) 腰。
華樓宮: 在嶗山北部華樓山。
九水: 在嶗山白沙河上游。
龍潭瀑: 在嶗山南部八水河上游,北距上清宮約1公里。
膠南市
琅琊台 在膠南市夏河城東南5公里。
東皂戶遺址 在膠南市。
向陽村遺址 在膠南市寶山鄉。
齊長城遺址 在膠南市市美鄉徐家前夼。
龍山文化遺址 在膠南市西南部。(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西漢祝茲城遺址 在膠南市膠河鄉柏鄉。
膠州市
三里河文化遺址 在膠南市。
西庵遺址 在膠南市張家屯鎮。
秦柏欄將軍墓 在膠南市柏蘭村。
元武義將軍盧琮墓 在膠南市柏蘭村。
牧馬城 在膠南市。
漢祓國古城 在膠南市。
三官廟 在膠州市雙京村。
㈦ 山東有哪些古遺址
趵突泉
孔府、孔廟、孔林
水泊梁山
王羲之故居
泰山
蓬萊閣
太白樓
台兒庄古城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德州市,蘇祿王墓,明
肥城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東漢
濟南市歷城區,千佛崖造像(包括龍虎塔、九頂塔)
濟寧市,崇覺寺鐵塔,北宋
濟寧市,嘉祥武氏墓群石刻,東漢
歷城縣,四門塔,東魏
聊城市,光岳樓,明
聊城市,聊城山陝會館,清
棲霞縣,牟氏庄園,清至民國
青州市,駝山石窟,北周至唐
曲阜,孔林,東周
曲阜,曲阜孔廟及孔府,金至清
曲阜,曲阜魯國故城,周至漢
泰安市,岱廟,宋至清
泰安市,馮玉祥墓,1953年
滕縣,薛城遺址,東周
威海市,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1888-1895年
濰坊市,十笏園,明至清
掖縣、平度縣,雲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北魏
益都縣,臨淄齊國故城,周
章丘縣,城子崖遺址,新石器時代
淄博市,田齊王陵,戰國
鄒縣,孟廟及孟府,明至清
鄒縣,鐵山、崗山摩崖石刻,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