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三泉遺址

三泉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28 07:00:21

A. 三泉市是哪個省

東北部,太行山西麓,北倚恆山,南臨五台山,桑乾河的上源乎沱河自東向西從境內流過,總面積為2369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為24萬人。主要交通有108國道、京原鐵路。著名的特產有:高品位鐵礦石、金礦、優質水稻、小綠豆、粉絲、豆腐等。境內有著名的平型關大捷遺址
繁峙縣地處山西省東北部,東西長68公里,南北寬34.82公里,總面積2368平方公里。其中石山區約占總面積的48.75%,是典型的山區縣。繁峙縣山多、坡廣、灘大,土地資源、植物資源、礦產資源相當豐富。有耕地面積76.9萬畝,人均耕地3.3畝;有森林面積21.7萬畝,天然牧坡140萬畝。銅礦、金礦儲量均居全省首位。現轄3鎮18鄉,401個行政村,1998年全縣總人口23.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萬人,農業人口20.3萬人,勞動力6.9萬人。
繁峙,春秋屬晉,為霍人邑,戰國屬趙稱藿人。秦屬代郡,西漢建莜人縣(漢晉之繁峙在今渾源境),東漢廢。晉復稱莜人縣屬雁門郡,後廢,繁峙來治,北周廢。隋開皇十八年復設繁峙縣。金貞佑三年改稱堅州,元因之。明洪武二年廢州,改稱繁峙縣。抗戰時期屬晉察冀邊區一專署。解放戰爭時期屬察哈爾省渾源專署。1949年劃歸山西省屬忻專署。1958年11月代縣與繁峙合並,屬晉北專署。1961年繁代二縣重分,繁峙屬忻縣地區。
繁峙縣行政區劃一覽(3個鎮、10個鄉)
繁城鎮:東城街、南城街、北城街、西城街、西義、聖水頭、作頭、筆峰、雁頭、高庄、季庄、趙庄、樓崗、魏家堯、後掌、民盛、花家台、木瓜溝、刁兒泉、安家山、羅家山、三祝、艾蒿梁、喬家會、高升寨、東峪、西庄、東很、西魏、上西庄、水峪、南灣、百堡、麻地溝、周庄。
砂河鎮:南關、後庄、牛家川、馬槽峪、西關、泉溝、地卜溝、東關、義興寨、後河、印坪、長勝號、孫庄、上雙井、山羊溝、西沙河、小辛庄、下小沿、小沙河、同路、上小沿、代堡、下灣、柳泉溝、下匯、松澗、紅崖、桃園、下角峪、楊家窯、西沿口、店門、和村、東沿口、杏樹溝、川草坪、曹家寨、泉家坊、長咀、羊腦溝、西石槽、後窯、安耳。
大營鎮:大營、齊城、後所、固庄、腰站、下台庄、新圐圙、劉家堯、楊庄、神溝、朴寨、澗頭、團城口、東三泉、馬庄、河南、老泉頭、左所、小店、南洪水、北洪水、魯城、上台庄、龍池河、角耳安、固伏、迷迥、小庄、西三泉。
杏園鄉:古家莊、大砂、小砂、崗里、杏園、南關、鐵家會、牛家堯、姚庄、公主、天成、大峪、黃庄、澤萌泉、鰲子頭、黑山溝、北家嶺、永勝、山寺、羊草渠、薛家坡、興杏街、杜里平。
光裕堡鄉:富家莊、梁家莊、華岩、光裕堡、淤地、大李牛、小李牛、大木瓜、小木瓜、梨峪、麻峪口、寬坪、三岔、古山、羊腦。
下茹越鄉:福連坊、下茹越、瓦磁地、大溝、西水泉、小佗、上寨、下寨、趙家峪、塔西溝、六郎寨、蘇孟庄、喬家堯、左家堯、大五嶺、侍倚堡、晉王殿。
集義庄鄉:集義庄、果園、大宋峪、小宋峪、白石頭、宏旺、興旺庄、四美地、石塔溝、凈林、三聖地、下雙井、大聖地、常勝、上永興、南龍頭、北龍興、東坡頭、西坡頭、下永興、北大溝。
東山鄉:南峪口、東山底、蘇家口、中庄寨、山會、天岩、聯興、楊林、李庄、東位、西位、水么、角耳河、童子崖、蛟蛇、興勝、木口、正溝、圐圙、黃草、砂堯溝、拖房溝、決坪、射香、凍冷溝、寺子、茶坊、上庄、中庄、下庄、山羊會、野廠、馬家岔、獅子坪、太平溝、張先溝、嶺底、伯強、耿庄、南庄、化塔、宮黃溝、溝南、北台峰、香坪、塘後、後峪。
金山鋪鄉:金山鋪、上浪澗、中虎峪、下浪澗、賈家井、鹼峪、郝家灣、艮溝、北河會、南河會、東地、牛叫河、石河、小柏峪、苑家地、許家堯、老牛灣、龍池、大西溝、上大灣、下大灣、口子、麻地坪、紅崖、輝耀溝、西禪房、東禪房、車廠、新坊、老羊溝、駱駝眼。
橫澗鄉:橫澗村、孤山、河家窪、前所、孤山鋪、四道溝、東連仲、磨峪溝、大柳樹、西連仲、小西溝、東庄、西跑池、小屯、平型關、辛庄、東淤地、白坡頭、西溝灣、雲霧峪、東水溝、麻黃、橋兒溝、石塘溝、林子溝。
柏家莊鄉:柏家莊、北辛庄、安樂庄、東介岔、西介岔、辛樂庄、小南川、羅家坪、上角峪、安民、仲溝、柴窪、西溝、紅溝、羊圈、岳沿庄、萬民庄、黑妹溝、北正溝、元樹、石口。
神堂堡鄉:茨溝營、堯子、安子、口泉、神堂堡、南禪房、吐蘭台、黃台、紅崖、北禪房、洞溝門、庄旺、楊樹灣、鹿骨台、王莊、寶石、中硯台、大寨口、劉庄、吐樓、青羊口、王子、天橋、三十畝地、常坪、腰庄、文溪、樓房底、鍾耳寺、大地地、庄旺灘、山角、韓庄、山辛庄、大梁、老漢坪、上庄、下庄、秀柳、娘子城、碓臼、吐川、杏花崖、山塘灣、白塘、白沙洞、蓮花崖、盤道、半石堯、九枝樹、麻子山、農發村。
岩頭鄉:木格、大草坪、寬灘、二茄蘭、水峪、郎庄、輝峪、蒿兒梁、安頭、莊子、娘娘會、白家查、南么、化橋、馬家峪、堯溝、大保、大明煙、油坊、元山、西溝、神堂、甘泉、茶鋪、曹辛庄、岩頭、照山、王家屋、寺溝、塔兒坪、興勝、碓臼砰、高兒坡、復興、堂溝、辛庄、土嶺、上峨河、李老溝、龍宿溝、下峨河、兵馬會、旋風口、麻黃溝、西天井、劉家坪、鹿骨崖、尖山、大東溝、東溝、前天井、辛庄、後天井。
2000年,繁峙縣總人口241938人,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42722 砂河鎮 36113 大營鎮 18023 高升寨鄉 4260 下茹越鄉 10539 杏園鄉 19494 光裕堡鄉 11506 集義庄鄉 14709 後河鄉 5185 義興寨鄉 6235 東山鄉 18501 伯強鄉 3398 金山鋪鄉 11261 小柏峪鄉 3959 柏家莊鄉 8034 橫潤鄉 12502 神堂堡鄉 3994 庄旺鄉 3111 岩頭鄉 4826 茶鋪鄉 1793 寬灘鄉 1773

B. 【百度地圖】查看「場中路/三泉路(路口)-上海松江廣富林遺址怎麼去」

公交線路:地鐵1號線 → 地鐵9號線 → 松江15路,全程約52.1公里

1、從場中路三版泉路步行約630米權,到達彭浦新村站

2、乘坐地鐵1號線,經過13站, 到達徐家匯站

3、步行約500米,換乘地鐵9號線

4、乘坐地鐵9號線,經過12站, 到達松江大學城站

5、步行約190米,到達松江客運中心站

6、乘坐松江15路,經過6站, 到達華東政法大學站

7、步行約920米,到達廣富林遺址

C. 陽平關龍門洞景區怎麼走

寧強縣陽平關三泉龍門洞旅遊風景區簡介

三泉龍門洞旅遊風景區,位於寧強縣陽平關鎮陽廣公路6公里處,景區屬南北走向,總面積3.5平方公里,在唐初建「三泉」遺址後兩公里處。頭北俯瞰嘉陵江,身南隱居深山中,可直通九寨溝景區。
三泉龍門洞旅遊風景區主要有溶洞群、山峽、山潭、山泉、瀑布、觀音閣、望江樓、龍門寺、羅漢院、卧龍讀書亭、東帝廟、及橋亭等景點組成,景區山勢雄偉,景色秀麗,古建築造型獨特,裝點輝煌,閣內彩塑觀音、十八羅漢、精雕細作、栩栩如生。龍門三洞分布在溝底,各相距1600米、1800米,尾藏深山中,頭居嘉陵江。洞頂泉洗絕壁,洞口傾珠瀉玉、騰煙飛霧,瀑布聲吼,好似銀簾,酷似水簾洞。
溶洞群:溶洞分布在二洞至三洞之間的半山懸崖上,洞內鍾乳倒掛,似劍、鞭、彩練、仙人掌、天星、女神、天狗、山桃、風鈴等;底石似狼、虎、牛、馬、猴、豬、獅、龍、鱷魚、雄鷹、觀音、如來佛、八仙聚會、玉柱、寶塔、碟、桌、石筍、頂天柱、鎮海神針、玉盤承露、天落石、陰陽渠、神水泉、蛤蟆、宮殿、小海湖、船、蘑菇、兔、小瀑布等,景緻獨特、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奇觀遍洞,目不暇接,引人著迷。
山峽:名曰龍門峽、線柏峽和擦耳峽,在三個洞之間,龍門峽在一洞後,兩側山高千丈,青峰疊翠,山勢峭拔,緊鎖頭洞,其峽似門;線柏峽,兩岸懸崖陡壁、險峻,形如刀切,但柏林茂盛,四季常青,令人贊嘆;擦耳峽長千米、窄如小巷,兩面壁生松柏,山花放香,景色隨季而變,真為奇景。
三潭:卧龍潭,九天銀河潭和黃紅潭。分別位於三洞與三峽之間。卧龍潭,是建安23年蜀漢軍師諸葛亮揮師乘船逆江而上,途徑一洞時,見洞獨特,風景優美,水明如鏡,令將士在此扎住,與子龍在潭中洗浴後、即派子龍、馬超前往江北大魚山、江南牛尾梁鎮守,夜間在潭旁讀書,次日率部由旱路進兵漢中,固而得名卧龍潭、子龍山、馬超前。九天銀河潭,在線柏峽與龍門峽之間,兩邊懸崖絕壁,兩股小溪順壁傾瀉而下,形成對應的天然瀑布,吼聲如雷,大有銀河落九天之勢;黃紅潭,在而洞下,因山峽,林竹花草雜生、茂密,隨季景變。鳥、魚、蛇、獸等群居,種類多,是它們的生棲之處,故得其名。還有長潭、堰潭、一線天、赤壁等景點相陪襯。
三泉:位於頭洞的東西兩山,東二西一。從山洞中流出、清亮如鏡,水流如注東溫夏涼,應時而變,甘甜爽口,含鈣高,是天然的礦泉水資源。歷來為遊人飲用,從未斷流。
同時第處景點都有瀑布陪襯,觀者驚嘆不已。
此外歷代文人騷客如杜甫、蘇拭、元稹、沈全期作詩於壁,贊美其景。宋宰相韓琦、文彥博、文人宋祁,蘇在延、趙忭,陸游來此,各寫有贊美詩,歌頌此景。蘇在延並親自攥寫龍門洞碑記。贊此洞為「百倍於靈壁,奇貫天下。」明有陳孜、陳昌言、謝愷、王任;清有魏源,在此吟詩作賦,真跡刊刻於洞壁。

D. ●江蘇的特色古代遺跡有哪些

秦淮河

蘇州園林

揚州瘦西湖

江蘇旅遊資源豐富,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較多的省份。抗日戰爭遺址、革命遺址有徐州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南京渡江勝利紀念館等。風景名勝遍布大江南北,太湖、雲台山、南京鍾化遺產名錄。
已有2500多年歷史的蘇州城,享有「東方威尼斯」之美稱,城內小橋、流水、巷深、人家,充滿水鄉情調。江蘇的水兼江湖河海之美,長江橫穿東西,江面遼闊,一瀉千里。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連雲港海闊天空,太湖煙波浩瀚,洪澤湖碧波萬頃,揚州的瘦西湖,南京的玄武湖、莫愁湖,徐州的雲龍湖,溧陽的天目湖等都是著名的游覽湖泊。江蘇的名泉極多,有「天下第一泉」鎮江中泠泉,「天下第二泉」無錫惠山泉,「天下第三泉」蘇州虎丘憨憨泉;南京湯山溫泉;東海湯廟泉等。江蘇的山雖不高,但多負盛名。南京鍾山、清涼山,鎮江北固山、金山、焦山,句容和金壇交界處的茅山,南通狼山,蘇州天平山,吳縣的靈岩山,徐州雲龍山和連雲港的花果山等等。
江蘇流域和古老的黃河流域一樣,也是中華民族誕生的搖籃之一,武進春秋淹城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古老地面城池遺址。連雲港將軍崖上的石刻岩畫反映了原始社會農業部落的生活。孔望山上佛教摩崖石刻比著名的敦煌莫高窟還早200年,堪稱「神州第一窟」。徐州東南部獅子山西漢楚王陵氣勢恢宏,漢兵馬俑表情生動,神態各異,惟妙惟肖是繼咸陽楊家灣西漢彩繪兵馬陶俑和臨潼秦兵馬俑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棲霞山的千佛岩有「南國雲崗」之譽。南京的中山陵、明孝陵、雨花台。盱眙縣黃花塘新四軍軍部舊址、朱元璋祖父陵墓、淮安韓信故居、淮安城周恩來故居、周恩來紀念館,徐州淮海戰役烈士陵園。
古都名城和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風格的名勝古跡如此集中和眾多,以及特別的江南風姿,使江蘇成為全國七個重點旅遊省之一。目前全省共有3個國家級森林公園,5個省級森林生態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級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9個省級名勝區和29個全國重點保護單位。南京、蘇州、揚州、鎮江、徐州、淮安、常熟被確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E. 關於三泉古鎮的歷史故事

三泉鎮距汾陽市城區西南10公里,東鄰我市陽城鄉,西接楊家莊鎮、石庄鎮,北靠栗家莊鄉,南與孝義市接壤。全鎮總面積82.97平方公里,1958年建三泉公社,1984年設鎮。共33個行政村,人口3.6萬,耕地面積6.68萬畝,全鎮有陽城河、虢義河、賈壁河三條季節性河流。目前,鎮域有孝(義)--柳(灣)鐵路、汾(陽)--平(遙)高速、307國道、340省道、韓(演武鎮韓家垣)--石(石庄鎮)線等交通主幹線過境,是呂梁三泉工業園區、全市僅有的2座國有煤礦所在地。
該鎮以古代有三眼泉水而得名,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鎮,也是三晉大地上的一座商業重鎮,它以獨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人文環境,千百年來成為晉中腹地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汾陽作為秦晉古道旱碼頭,三泉則是這個巨大碼頭上的商埠,幾百年來商貿繁榮,名人輩出,為我市地秧歌發源地,民間傳說豐富多彩,文化底蘊深厚,民間有「馱不盡的磧口,填不滿的三泉」一說。
三泉鎮現存地上文物居全市第一,幾乎村村有廟宇,古宅院更是星羅棋布,保存較好的主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北榆苑村金元時期五嶽廟;省文物保護單位---義豐北村齊聖廣佑王廟、古戲台、古院落;任家堡(仁和堡)古村落建築群、任氏祠堂牌樓;「五堡一鎮」(任家堡、趙家堡、張新堡、李家街、南垣,三泉鎮)民國酒坊商號遺址等;張新堡大聖寺、明代門樓坡、國民小學遺址;趙家堡門樓;員庄、鞏村古寨;義豐南村關帝廟、村門;聶生村魁星樓、古村落建築群;東趙村奇峰塔、翰林坊古建群;北馬庄古戲台及壁畫;鞏村春秋茲氏古城遺址;尚文村公所遺址、上庄村及段家莊關帝廟建築群、平陸村法雲寺、觀音廟、古院落;坂峪、張多村廟宇、古宅院;新賢村古廟戲台遺址;團城村青龍溝遺址等等。
全鎮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集鎮文化、地秧歌、剪紙、木雕、小磨香油、黃酒、粞醋、壓花肉、花饅頭、月餅、刺綉、玉米皮編織、案兒糕、糕點製作工藝等。
特色農產品主要有:核桃、團城村長山葯、紅皮蒜,聶生村胡蘿卜,仁道村掃帚、新賢村紅薯等。主要農作物為以玉米、豆類為主的小雜糧種植,以及萬畝核桃林栽植。
革命戰爭年代,三泉為汾陽的革命搖籃,1938年8月2日,日寇在三泉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馬庄慘案」,古鎮人民的革命英雄事跡可歌可泣,廣為傳播,涌現出了許志奮將軍等傑出人士,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1936年時曾駐足三泉鎮張新堡村孟家大院;王震同志在解放戰爭年代也在三泉鎮平陸村指揮過戰斗。

F. 中國歷史未解之謎!神秘的地下王國,秦皇陵墓9大未解之謎

中國歷史未解之謎!神秘的地下王國,秦皇陵墓9大未解之謎
元前259年中國農歷正月,一個長相並不特殊的男嬰在趙國邯鄲降生了。他,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國的創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裡他是中國的拿破崙。他13歲就繼承了秦國國君的王位,22歲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從此正式登基「親理朝政」,開始 了他一生轟轟烈烈的政治生涯。他,39歲出兵擊敗了山東六國最後一個諸侯國,俘虜了齊王建,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歷史大業。接著他又不失時機地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有利於統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政權。他50歲病死在出巡途中「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縣境),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家喻戶嘵的秦始皇,因完成統一大業而名垂千古,因實施暴政遭千古罵名。秦王朝只存在了15年,他的萬世皇帝夢也就破滅了。可皇帝制度、皇帝意識影響了中國幾千年。不僅始皇帝的身世、生平、功過引人注目,連座落在驪山腳下的始皇陵也因眾多未解謎團而倍受關注。

一、巨大陵寢神秘莫測

千百年來圍繞著秦陵地宮引發了許多神奇的傳說故事。《三輔故事》記載,楚霸王項羽入關,曾以30萬人盜掘秦陵。在挖掘過程中,突然一隻金雁從墓中飛出,這只神奇的飛雁一直朝南飛去。斗轉星移過了幾百年,三國時期,寶鼎元年,有人送只金雁給名曰張善的官 吏,他立即從金雁上的文字判斷此物出自始皇陵……這類神奇的傳說更是給秦始皇陵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坐落在驪山腳下的那座小山包就是秦始皇的墳墓,山包下便是那幽深而神秘的地宮。封土北側有寢殿禮儀建築群、飼官建築群,封土外有兩道長10千米的內外城垣,封土周圍及東、西、南、北側分布著數百座地下陪葬坑,秦始皇陵園封土、地宮、內外城垣形制及其禮 儀建築和布局都不同於先秦任何一座國君陵園。這座帝陵陵寢規模恢宏、設計奇特。陵園工程之大、用工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位記錄秦始皇陵的是史學大師司馬遷。他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留下160個字的記錄。《史記》記載始皇陵「墳高五十餘丈。」以當時的尺值折算其高度在115米左右。1961年當地文管本測量的高度為43米。筆者1982年在8383部隊工程兵戰士的 協助下,對陵墓封土再次進行了測量,測得結果是墳高55.05米。後來航空測量的海拔高度也與之相近。可見兩千餘年來的水土流失,封土高度比原來下降了二分之一多。封土底邊為長方形。南北長515米,東西寬485米,佔地面積近25萬平方米。
陵園工程的修建伴隨著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當他13歲剛剛登上秦王寶座時,陵園工程也隨之開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並非秦始皇的首創。早在戰國時期諸候國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風。如趙肅侯「十五年起壽陵」(《史記·趙世家》)。還有平山縣中山國王陵墓 也是生前營造的。秦始皇只不過是把國君生前造陵的時間提前到即位初期。陵園工程的修建直至秦始皇臨死時還未竣工。二世皇帝繼位,接著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縱觀陵園工程,前後可分為三個施工階段。自秦王即位開始到統一全國的26年為陵園工程的初期階段。這一階段先後展開了陵園工程的設計和主體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園的規模和基本格局。從統一全國到秦始皇三十五年,這9年當為陵園工程的大規模修建時期。《 史記》記載:「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經過數10萬人9年多大規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園主體工程。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秦二世二年冬,歷時3年多是工程的最後階段。這一階段主要從事陵園的收尾工程與覆土工作。盡管陵墓工程歷時三十七八年之久,整 個工程最後仍然沒有竣工。當年爆發了一次波瀾壯闊的農民大起義。起義軍領袖陳勝、吳廣的部下周文率兵打到了距陵園不足數千米的戲水附近(今臨潼縣新豐鎮附近)。面臨大軍壓境、威逼咸陽之勢,秦二世這位未經風雨考驗的新皇帝驚惶失措,情急之下召來群臣商討對 策,他一副喪魂落魄的樣子,向群臣發出了「為之奈何」的哀求。一陣沉寂之後,少府令章邯建議:「盜已至,眾疆,今發兵近縣不及矣,驪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驚魂未定的二世皇帝當即迎合,拍板決定由章邯直接率領修陵大軍回擊周文起義軍。至此尚未完全 竣工的陵園工程不得不中止。
秦陵工程設計者不僅精心選擇了一處風水寶地,對陵園總體布局的設計更是頗具匠心。

秦始皇陵園以高大的封冢為中心,封冢外有兩道回字形夯土城垣,外城垣四面各置一門。東門位於封土正中的東西軸線上,門闕規模最大。內城除北牆開兩門外,其餘三面各開一門。尤其內城南門的闕門遺址至今仍屹立於封冢之南,蔚為壯觀。
幾千年過去了,秦陵那座高大如山的封冢仍然屹立於驪山腳下,當年那長達10千米的內外夯土城垣早已殘缺不全。現在能看到的只有內城西牆殘存的一段城牆。那一座座宏偉的地面建築早在兩千多年前就遭到項羽的焚燒,在殘存的廢墟上,考古工作者發現了陵寢建築 群遺址,規模宏大,集中分布於封土北側、內城西半部。在封土西北的內外城垣之間還發現一處地面建築群。據清理的三組房屋建築基址來看似為飼官建築。飼官建築遺址的南北兩側還有幾組尚未發掘的地面建築,其規模也相當可觀。
20世紀60年代之前所有關於秦始皇陵的推測只能停留在文獻記載與傳聞的基礎上。1974年3月29日,當下河大隊西楊村生產隊的幾位農民一钁頭驚醒了沉睡的兵馬俑之時,它們立刻震驚了世界。這一驚人的發現,也撩起了秦陵神秘面紗的一角。

二、幽深地宮謎團重重
始皇陵是一座充滿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國」。那幽深的地宮更是謎團重重,地宮形制及內部結構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千百年來引發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猜測與遐想。地宮是什麼樣的結構?地宮內藏匿了多少奇器珍寶?地宮內有沒有防盜機關?地宮挖了多深?始皇帝是銅棺石棺還是木棺木槨?始皇帝的屍骨是否完好無損?……這一系列的懸念無不困擾著專家學者。目前只能根據現有考古材料結合有關歷史文獻作初步的探討和推測。
神秘莫測的秦陵地宮在司馬遷筆下僅留下極為簡略的記載:「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考古專家們以此為

謎團一:幽幽地宮深幾許?
據最新考古勘探資料表明:秦陵地宮東西實際長260米,南北實際長160米,總面積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宮是秦漢時期規模最大的地宮,其規模相當於5個國際足球場。通過考古鑽探進一步證實,幽深而宏大的地宮為豎穴式。
司馬遷說「穿三泉」,《漢舊儀》則言「已深已極」。說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極的地宮究竟有多深呢?
神秘的地宮曾引起了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先生的興趣。他利用現代高科技與陳明等三位科學家研究撰文,推測秦陵地宮深度為500至1500米。現在看來這一推測近乎天方夜譚。假定地宮挖至1000米,它超過了陵墓位置與北測渭河之間的落差。那樣不僅地宮之 水難以排出,甚至會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宮的危險。盡管這一推斷懸殊太大,但卻首開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奧秘的先河。
國內文物考古、地質學界專家學者對秦陵地宮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根據最新鑽探資料,秦陵地宮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深。實際深度應與芷陽一號秦公陵園墓室深度接近。這樣推算下來,地宮坑口至底部實際深度約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約為37米。這個數據應當說不會有大的失誤,這是依據目前勘探結果推算的。但是否如此尚有賴於考古勘探進一步驗證。 索,努力尋找著能揭開秦陵地宮之謎的種種蛛絲馬跡。

謎團二:地宮設有幾道門?
2002年9月17日,世人通過電視直播目睹了考古學家探測金字塔內部空間的過程。當考古學家從第一道石門洞口將機器人放進去之後,想不到機器人又碰上了一道石門。舉世矚目的金字塔考古工程只好擱淺。金字塔地宮可能不只兩道門。那麼,秦陵地宮當年建造了幾道墓門呢?
秦陵地宮門道數量問題,其實《史記》中早有答案。只是未引起學者們的重視罷了。《史記》清楚的記載:「大事畢,已藏,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藏,無復出者。」
棺槨及隨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門以內。工匠正在中門以內忙活,突然間「閉中羨門,下外羨門。」工匠「無復出者」,也成了陪葬品。這里涉及既有中羨門,又有外羨門,其中內羨門不言自明。地宮三道門似乎無可辨駁。值得注意的是司馬遷中羨門用了個「閉」字,外

謎團三:「上具天文」作何解釋?
秦陵地宮「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記載出自《史記》,其含義是什麼?
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曾推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應當是在墓室頂繪畫或線刻日、月、星象圖,可能仍保存在今日臨潼始皇陵中。」近年來,西安交大漢墓發現了類似於「天文」「地理」的壁畫。上部是象徵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則是代表山川的壁畫。由行動此推斷,秦陵地宮上部可能繪有更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圖,下部則是以水銀代表的山川地理。在這座有著象徵天、地的地下「王國」里,秦始皇的靈魂照樣可以「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統治著這里的一切。

謎團四:地宮埋「水銀」之謎
始皇陵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記載見於《史記》,《漢書》中也有類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沒有水銀始終是一個謎。
中國驢博客行動 現代科技的發展為驗證秦陵地宮埋水銀這一千古懸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題條件。地質學專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後兩次來始皇陵采樣。經過反復測試,發現始皇陵封土土壤樣品中果然出現「汞異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樣品幾乎沒有汞含量。科學家由此得出初步結論:《史記》中關於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記載是可靠的。現代科技終於解開了地宮埋「水銀」的千古謎案。
至於地宮為何要埋入大量水銀?北魏學者酈道元的解釋是「以水銀為江河大海在於以水銀為四瀆、百川、五嶽九州,具地理之勢。」原來是以水銀象徵山川地理,與「上具天文」相對應。

謎團七:地宮有沒有空間?
目前考古勘探表明,秦陵地宮為豎穴式。墓內可能有「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如果是豎穴木槨墓,墓道及木槨上部都以夯土密封。這樣一來,墓室內外嚴嚴實實,不會再有空間。然而,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則說:「鑿之不入,燒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無狀。」
李斯這段話如果記載無誤,那地宮明顯有個外殼。按理這段話不會有假。因為李斯曾以左丞相身份親自主持過陵墓工程,對地宮的構造了如指掌。加之這段話是當面向聖上匯報的,應該說不會有摻假嫌疑。如果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斷秦陵當是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 地宮。不然,怎麼會「叩之空空」?又怎麼會「燒之不燃」?
按文獻記載推理地宮是空的,且有較大的空間,但由於考古勘探尚未深入到地宮的主要部位,所以地宮內部究竟是虛是實目前還是個謎。

謎團八:自動發射器?
秦始皇在防止盜墓方面也苦費心機。《史記》記載:秦陵地宮「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進者輒射之。」指的是這里安裝著一套自動發射的暗弩。如果記載屬實的話乃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自動防盜器。
秦代曾生產過連發三箭的弓弩。但是安放在地宮的暗弩當是一套自動發射的弓弩。當外界物體碰到弓便會自動發射。2200多年前的秦代何以生產如此高超的自動發射器也是一大謎。

謎團九:秦始皇遺體完好嗎?

20世紀70年代中期長沙馬王堆漢墓「女屍」的發現震驚中外。其屍骨保存之完好舉世罕見。由此,有人推測秦始皇的遺體也會完好地保存下來。雖然客觀上具備保護遺體條件,但秦始皇遺體是否完好地保存下來呢?
如果單從遺體保護技術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漢女屍能很好地保護下來,秦代也應具備保護遺體的防腐技術。問題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時節,「屍體」未運多遠,便發出了熏人的腥味,為了防止腥味擴散,走漏「風聲」,趙高、胡亥立即派人從河中撈了一筐筐鮑魚,將鮑魚與「屍體」放在一起以亂其臭。這樣,經過50餘天的長途顛簸,九月,屍骨終於運回咸陽發喪。秦始皇由死到下葬間隔近兩個月。根據當代遺體保護經驗,一般遺體保護須在死者死後即刻著手處理。如若稍有延誤,屍體本身已開始變化,恐怕再先進的技術也無能為力。秦始皇遺體途中就開始腐敗,屍體運回咸陽等不到處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據此推測秦始皇遺體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很小。
以上謎團只是秦陵地宮眾多謎團之冰山一角。隨著我國考古研究工作的深入和高科技探測技術的實際運用,秦陵地宮終有一天將再次震驚全世界。

G. 有誰知道一些中國古代的遺跡

一、長江三峽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大峽谷,還是我國乃至亞洲最早居住古人類的地區之一,是中國和世界人類遠古文明出現最早的發源地之一

著名古人類學家裴文中曾預言說:「我們現在稱北京猿人為我們的老祖宗,但北京猿人的老祖宗又在哪裡?我覺得應該到長江三峽一帶探尋。」現在,考古學家在大量的遺址遺跡中已經找出三峽人類活動的大致輪廓,在舊石器時代遺址的巫山龍骨坡,發現200多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證明「巫山人」是全球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人類;新石器時代遺址大溪文化展示了三峽人類的聰明才智;三峽地區古代巴人的遺址和墓地反映了三峽是巴人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是解開古代巴人歷史之謎的主要地段。長江文明堪與黃河文明媲美。

三峽也是是中國古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華夏文明的另一個搖籃和重要通道。在歷史進程中,長江串接起下游的吳越文化、中游的荊楚文化、上游的巴蜀文化。而三峽,像一個巨大的紐結,溝通了江漢平原和成都平原,將巴蜀文明和荊楚文明連接起來,造就了完整的長江文明。三峽兩岸夏商周遺址、秦時棧道、楚國陽台、豐都鬼城、忠縣石寶寨、奉節白帝城,雲陽張飛廟、夷陵(湖北宜昌)古戰場,屈原故里、昭君故里、八陣圖、永安宮、涪陵白鶴梁、黃陵廟等古代建築和文化遺跡,與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向人們展開了一冊數千年文化歷史的巨卷。可以說,百里三峽是一根哺育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臍帶,如果沒有這個通道,中華民族文化史就是殘缺的。

三峽是中國讓人記憶最深刻的景觀,小學課本收入的《長江之歌》使不少人第一次認識長江的豪邁;中學課本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名詩,和劉白羽的《長江三峽》,讓我們進一步領略了三峽的雄奇與壯麗;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三峽》一文中把長江三峽那獨具魅力的風光名勝和意境渲染得淋漓盡致,一次又一次的加深了我們對三峽的印象。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全長193公里。我們通常所的三峽風光是指泛從重慶到宜昌全長600公里的峽江風光。整個三峽位於崇山峻嶺之中,兩岸山高谷深,懸崖絕壁,群峰競秀。三峽「山水峽林泉洞,包羅萬象;雄奇秀險峻幽,無奇不有」;其景色之壯觀,氣象之宏闊,占盡天下所有自然景色,被稱為天然博物館,是世界知名的旅遊熱線,位居全國十大風景區之首。

瞿塘峽是三峽中最短的峽谷,以雄奇之美著稱於世。瞿塘峽山勢雄峻,兩岸的山就像大斧切成的一樣,其中夔門山勢尤為雄奇,是瞿塘峽的代表景觀,也是長江三峽在景觀上特徵最明顯的景觀。古人詩稱夔門為:「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人們常稱「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劍門天下險,夔門天下雄」。

巫峽是三峽中最長的峽谷,以幽深秀麗聞名中外。巫峽最享盛名的是巫山十二峰,峰峰奇絕,就像一串翠綠的寶石鑲嵌在江畔,其中以神女峰最富魅力。由於巫峽濕氣蒸騰不散,容易成雲致霧,隨時可見雲霧或纏繞於山腰,或飄浮於江面之上,因此,古代騷人墨客游歷三峽時,感受最深的莫過於三峽的雲和三峽的雨。

二、西安碑林博物館
Museum Of Forest Of Stone Tablets In XI』AN
西安碑林博物館(原陝西省博物館)是一座庭院式建築,位於西安市三學街孔廟舊址,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陳列內容分為「西安碑林」和「石刻藝術」兩大部分。.1950年擴建為博物館。
西安碑林創建於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目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陳列有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墓誌共1000多塊。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唐代人所稱的石經,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書寫出的《石台教經》和公元873年刻成的《開成石經》。「碑林」這個名字是清代所確定的。碑林現收藏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餘件,分7個陳列室,6個墓誌廓和1個碑亭展出。
碑林第一陳列室主要陳列《開成石經》,內容包括《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糧傳》、《論語》、《孝經》、《爾雅》等12部經書,訐650,252字,用石114方,兩面刻文。清代補刻的《孟子》17面3萬余字好陳列於此,合稱《十三經》。12部經書是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必讀之書。
碑林第二陳列室主要陳列唐代著名書法家書寫出的碑石,歷來都是人們學習書法的範本,其中有唐初書法家歐陽洵寫的《皇甫誕碑》,有小歐陽之稱的歐陽洵之子歐陽通寫的《道因法師碑》,顏真卿寫的《多寶塔碑》和《顏氏家廟碑》,晚唐柳公權寫出的《玄奘塔碑》和長安弘福寺和尚懷仁集王羲之刻字刻成,世稱「千金貼」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以及中外馳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等。
碑林第三陳列室保存有漢至宋代(公元前206年—公元1279年)各種書體的珍貴碑石,包括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五種書體。通過這些碑石,可以了解我國文字的演變過程。
碑林第四陳列室保存有宋至清代書法家的詩文真跡以及明、清時期有珍貴史料價值的碑石,還有一部分宋至清代的各種線刻畫。
碑林第五陳列室主要陳列宋、元、明、清各代記述修廟、記功、修渠、補城等史實的碑石,是研究當代社會和地方史的參考資料。除此還陳列有清代馬德昭的「虎」、「壽」、「福」等一筆而就的大型題字碑石,運筆有力,氣勢磅礴,給參觀者以美的享受。
碑林第六陳列室陳列的碑石多是元、明、清各代的詩文碑石。其中元代趙孟 的《游天冠山詩碑》、明代董其昌的《秣陵旅舍送會稽章生碑》、清代康熙皇帝臨米芾的《賜吳赫書》、林則徐的《游華山詩》等都很珍貴。
碑林第七陳列室是1982年新建的一個陳列室,專門保存宋《淳化秘閣貼》。在碑林徊轉的個長廊上陳列著由魏至清的各代墓誌。
石刻藝術室建於1963年,它收集了散失在陝西各地的西漢至唐代的石刻70餘件,分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兩大類,按年代順序陳列於此。
門票:30元
營業時間:08:00—18:00

陝西歷史博物館
The Shaan』xi History Museum
陝西歷史博物館珍藏了陝西出土的文物精品11.3萬件(組),展室外面積達1100平方米。分為陝西古代史陳列、專題展覽和臨時展覽三大部分。
陝西古代史陳列展出在陝西發現、出土的珍品3000餘件,分為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7大部分,分3個展室展出。陝西古代史陳列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它形象、系統地展現出自115萬年前至公元1840年的陝西古代歷史。

H. 陽平關有什麼旅遊景點

陽平關在西漢三國時期名為陽平關,為蜀北主要門戶,唐朝屬中央直轄三泉縣,鎮西的三泉縣遺址至今尚存 。1935年春,紅四方面軍在此設陽平縣,為縣委及縣蘇維埃政府駐地,是僅次於縣城的重要城鎮,也是省政府在漢中地區設立的第一個建制鎮。在漢中市實施撤區並建鎮後,陽平關區撤消,鎮轄區擴大,由原陽平關鎮、大長溝鄉、唐渡鄉共同組成。境內陽青公路是陝南通往著名風景名勝旅遊區九寨溝的旅遊專線。
主要景點有:
1.子龍山

站在陽平關隔嘉陵江向東北望去,一山突兀拔地而起,高約百餘米,山頂平曠,氣勢雄渾,狀如覆斗,這就是子龍山。據傳,三國蜀漢名將趙子龍曾在山上駐軍而得名。站在山頂居高臨下,遠可俯瞰全關、山川屋宇、道路林木盡收眼底;近可控制江面,飛鳥難度,真可謂一天然堡壘。建安二十三年(218)趙子龍隨先主劉備率部進軍漢中征曹。建興五年(227)趙子龍又隨諸葛亮誓師北伐。蜀道險阻,大軍必多取水路沿嘉陵江溯流而上,不論進隴南、戰箕谷,這里都是趙子龍必經之地。故相傳子龍山是趙子龍安營紮寨的地方,並非毫無依據。

2.三泉縣遺址

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陽平關鎮擂鼓台村。距漢中市約一百公里。古三泉縣建於唐初。歷經殘唐五代征戰割據,縣名、縣治一直未改變。出於古代治理蜀亂的戰爭需要,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趙匡胤詔令三泉縣直屬京師,至道二年(996年)以三泉縣升建大安軍,後幾經升並,直到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因戰略需要才將三泉縣撤並,三泉縣開中國歷史中央直轄縣的先河,137年直隸京師可稱空前。古三泉縣不僅地勢險要,且以風景佳秀著稱。嘉陵江從西北奔騰弧繞而過,江岸懸崖峭立,形成天然屏障。自唐宋以來三泉風景呤詩著文者不乏名人高士。南宋陸游寫道:"江雲垂地灘堆風急,一似前年上峽時。"把三泉的風光與長江三峽相媲美。在三泉遺址還出土了許多諸如《皇帝籍田手詔》、《儀制令》和宋瓷等珍貴文物。

3.龍門洞景區

地處陽平關鎮西行約6公里,一天然石橋橫跨於山洞,橋下就是龍門洞,龍門洞底部有三泉,水流如注,唐、宋時稱三泉龍門洞,並號稱龍門三洞。龍門一洞深70餘米、寬30餘米、高25米。夏季瀑布垂於洞口,傾珠瀉玉,騰煙飛霞;洞內鍾乳懸空,千姿百態,似狼、虎、牛、馬等,其狀難名。據傳,三國建安23年,蜀國丞相諸葛亮為取漢中進中原,乘船逆江而上,經過此地,在洞內潭中洗浴,夜在洞中讀兵書,指派趙子龍前去江北大魚山(後改名子龍山)鎮守,他在洞內謀劃了取東川之妙計,走時對一洞贊不絕口。後改名卧龍潭,建諸葛讀書亭一座。唐初時開辟一洞,在洞東側始建觀音閣大殿。唐代大詩人杜甫來此作《龍門閣》詩一首;清江下龍門,絕壁無尺土。長風駕高浪,浩浩自太空。危途中縈盤,仰望垂縷梟。滑石欹誰鑿,梁浮梟相柱......宋淳化五年(994年),首任三泉縣令錢泳曾將龍門一洞開辟為游宴之所。龍門洞兩壁多有歷代摩崖題記和嵌碑,可惜經數百年之風侵水蝕,多已不復辨認。唯北宋宣和年間四川山蘇在廷所撰寫的《龍門洞》石碑至今猶存,生動再現了800年前龍門洞的絕妙景色。1935年,徐向前率工農紅軍從此北上,就居住在龍門洞羅漢院。徐帥當時親筆題詩於龍門寺牆壁;北國山水無及,唯獨龍門天下奇。待到事業成功時,再來龍洞作小題。如今,龍門寺和附近的建築已不復存在,但這里的清澗幽洞、高山、飛瀑和龍門洞前日夜奔騰不息的嘉陵江等自然景觀,仍然是一幅耐人觀賞的風景畫。溯龍門洞而上依次還有二洞、三洞,各相距應外5里,龍門二洞深約30米,寬20餘米,高25米,頂部為交叉狀,滴水瀑布直瀉而下,洞內鍾乳石神態各異,空氣清爽,一洞至二洞有黃紅潭、堰潭、長潭等大小數十個,皆清澈見底,游魚無數,所渭洞僅為一峽谷,並非溶洞,從龍門一洞再往北不足500米處就是龍門埡,即古潭毒關,是南宋抗金名將劉子羽重演空城計嚇退金兵的地方。

I. 蘇州歷史文化遺址

1、蘇州治平寺遺址
位於蘇州市郊上方山東麓,東臨石湖,隔水與越城遺址相對,地屬市郊橫塘鄉,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1956年調查時發現該處有古文化層暴露。1965年進行過小范圍試掘,出土並採集到銅輥和紅衣陶、細泥紅陶、印紋硬陶片等新石時代晚期至春秋時代的遺物。

蘇州博物館於1983年試掘位於磨盤山上的吳城遺址,在土城夯土層中也出土了同一時代的類似遺物,可以認為春秋吳城遺址的下層亦屬治平寺古文化遺址范圍。治平寺遺址對考古研究具有較大的價值。
2、蘇州園林
蘇州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因山水秀麗,古典園林嫵媚多姿,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稱。
1985年,蘇州園林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蘇州是水鄉,引水便利,附近盛產太湖石,適合堆砌玲瓏精巧的假山,加之舊時蘇州文人薈萃,一些官僚地主及文人學士又追求「雖居鬧市而有山林之趣」,這樣大大促進了蘇州園林的發展。
據地方誌記載,蘇州城內大小園林將近200處,為全國之冠。
蘇州園林,在布局、結構、風格上都有自己的藝術特色,被稱為蘇州四大古典園林的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

3、滄浪亭
位於蘇州城南三元坊內,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名園,為宋代詩人蘇子美所築。
滄浪亭造園藝術不同尋常,未進園門,已是綠水回環,垂柳迎風。
憑欄依岸,臨水山石嶙峋,復廊蜿蜒如帶,廊中的漏窗把園林內外山山水水融為一體。
園內以山為主,山上古木參天,著名的滄浪亭即隱蔽在山頂上。
南面的明道堂是園內最大的建築物,牆上懸有三塊宋碑石刻拓片,分別是天文圖、宋輿圖和宋平江圖(蘇州城市圖);五百名賢祠壁中嵌有與蘇州歷史有關的五百多個人物平雕石像。
園中西南有假山石洞,名印心石屋;山上有小樓名看山樓,登樓可覽遠近蘇州風光。
4、獅子林
在蘇州城東北婁門內園林路,是元代園林的代表。
獅子林原為菩提正宗寺的後花園,它以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巧妙著稱,很多石峰形像獅子,因而得名。
假山內外上下盤旋曲折,穿洞越谷宛入迷宮,咫尺之間可望而不可即,只有循山路而行才可出洞。
由於它原是寺之後花園,所以獅子林假山便是佛的象徵,與一般的假山不能相提並論。
山腹中 空靈曲折,宛如迷宮的洞穴即象徵佛的法力無比。
另外園內還有「燕譽堂」、 「卧雲室」、「問梅閣」、「真趣亭」等建築。
園內長廊四面貫通,廊壁上嵌有書條石刻,皆為名家書法佳作。

5、拙政園
拙政園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始 建於明正德年間,圓主王獻臣取 晉代潘岳<<閑居賦>>中「築室種 樹,灌園鬻蔬,是亦拙者之為政 也」之意而命名。
拙政園又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
東園山池相間,點綴有秫香館、蘭雪堂等建築。
西部水面迂迴,布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其中主體建築鴛鴦廳是當時園主人宴請賓客和聽曲的場所,廳內陳設考究。
晴天由室內透過藍色玻璃窗觀看室外景色猶如一片雪景。

園中「與誰同坐軒」乃為扇亭,扇面兩側實牆上開著兩個扇形空窗,一個對著「鴛鴦廳」,而後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頂蓋又恰好配成一個完整的扇子。
「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所以一見匾額,就會想起蘇東坡,並立時感到這里可賞水中之月,可受清風之爽。
中園是拙政園的精華部分,其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亭台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
主體建築遠香堂位於水池南岸,隔池與主景東西兩山島相望,池水清澈廣闊,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水岸藤蘿紛披,兩山溪谷間架有小橋,山島上各建一亭,西為雪香雲蔚亭,東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時而異。
遠香堂之西的「倚玉軒」與其西面船舫形的「香洲」遙遙相對,兩者與其北面的「荷風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勢,都可隨勢賞荷。
倚玉軒之西有一曲水灣深入南部居宅,這里有三間水閣「小滄浪」,它以北面的廊橋「小飛虹」分隔空間,構成一個幽靜的水院,而香洲即位於這一水灣口之兩側。
拙政園中園的布局以荷花池為中心,遠香堂為其主體建築,池中兩島為其主景,其他建築大都臨水並面向遠香堂,從建築物名稱來看,也大都與荷花有關。
王獻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揚荷花,主要是為了表達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

6、留園
坐落在蘇州市閶門外,原為明代徐時秦的東園,清代歸劉蓉峰所有,改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
清光緒二年又為盛旭人所據,始稱留園。
留園佔地約30畝,以水池為中心,池南涵碧山房與明瑟樓為主要觀景建築。池北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聞木樨香軒,則為俯視全園景色最佳處,並有長廊與各處相通。
東區以麴院迴廊見勝,由林泉耆碩之館、冠雲冠雲樓圍成庭院,院內池後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為名石冠雲峰,兩旁為端雲、岫雲兩峰。
北區有新辟盆景園。西區是全園最高處。

7、虎丘
虎丘在蘇州城西北3千米處,風景優美,古跡眾多,有「吳中第一名勝」之譽。

虎丘正門是斷梁殿,入內經試劍石、真娘墓就可到達「千人石」。
千人石後「別有洞天」內有劍池,其四周還有白蓮池、點頭石、雲岩寺、冷香閣、第三泉、孫武子亭及虎丘塔等古跡。

虎丘自古就為游覽勝地,山上一石一木都有美麗的傳說。

8、寒山寺
以一首詩而聞名中外的寺廟,要數蘇州寒山寺。
唐朝詩人張繼寫了一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很多到蘇州游覽的人,都把寒山寺列入日程,以便親自體驗一下詩中的意境。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5公里外的楓橋鎮,始建於梁,原名「妙利普明塔院」。據傳,因唐代高僧寒山曾在寺內主持,故名寒山寺。
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

歷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國十大名寺之一。

寺內古跡甚多,有張繼《楓橋夜泊》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寒山寺最著名的是那口鍾已流落到日本,但不知下落,現在的鍾是1906年日本人士募鑄的。

很多日本人士對寒山寺很熟悉,能背誦《楓橋夜泊》詩。

寒山寺每年都要接待成千上萬的日本旅遊者。

J. 三泉寺的介紹

三泉寺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陽古城的歷史是中國最古老最有歷史文化的古城之一 ,是商代後期都城遺址 。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