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英國游記感想

英國游記感想

發布時間: 2021-02-28 07:30:50

① 格列佛游記的心得體會

一個普通的外科醫生,四次出海航行冒險,遇到了各種離奇古怪的事情,他是雷米爾魯·格列佛。
格列佛生於洛丁加姆州,從十四歲開始在英國與荷蘭的大學進修,後來以外科醫生的身份到船上工作,在一六九九年五月四號乘羚羊號航向南方。後來,不幸在蘇門答臘島遇難,漂流到利立浦特島上。島上居民身高都只有六寸左右,因此,這個國叫小人國。這個國經常和鄰國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兒而打仗。之後他又啟程。但卻在巨人島——布羅卜丁魯那克島擱淺了。那裡的國王身高有六十尺。巨人國之後的飛島國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世界。人們的觀念封閉阻塞。幾日後,他又到了慧駰國。那個世界裡,沒有貪婪,沒有欺騙,沒有戰爭,沒有陷害,心都是純凈的,善良的,就像生存在幻境中似的。回到英國後,格列佛因為已經習慣了慧駰族良好的品質,而對家人的氣味略有厭惡之意,便買了兩匹良馬,天天與他們談心,安度晚年。
小人國的情景乃是當時大英帝國的縮影。當時英國國內常年不息的斗爭和對外的戰爭,實質上只是政客們在一些國計民生毫不相乾的小節上勾心鬥角。通過大人國國王對格列佛引以為榮的英國選舉制度、議會制度以及種種政教措施所進行的尖銳的抨擊,對當時英國各種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懷疑和否定。作者把諷刺的鋒芒指向了當時的英國哲學家,脫離實際、沉溺於幻想的科學家,荒誕不經的發明家和顛倒黑白的評論家和史學家等。小說第四卷,作者利用格列佛回答一連串問題而揭露了戰爭的實質、法律的虛偽和不擇手段以獲得公爵地位的可恥行為等。
英國的縮影及作者的理想國度級在這本書中被體現。
格列佛游記讀後感600字
暑假裡,我讀完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寫的《格列佛游記》。全書假託勒末爾·格列佛的口氣敘述其四次航海的經歷,辛辣地諷刺了當時英國政局的朝政風習和典章制度。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英國外科醫生勒末爾·格列佛在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以及慧馬國的四段旅程。強烈地表現出當時英國政局的腐敗卻不失一絲絲神奇的童話色彩。作者斯威夫特將藝術虛構和現實諷刺相結合,表現了他高超的諷刺技術,也給小說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游記中大人國、小人國離奇古怪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但是我對格列佛在慧馬國的故事更感興趣。
格列佛在慧馬國向慧駰們學到了眾多高尚的品德,以至於他完全融入了這個純潔的社會。在回國後竟不能立刻與人們交往!
我對格列佛能夠到慧馬國並學到這么多羨慕不已。在這本書中最有爭議的部分,作者寫出理想化的慧馬國沒有欺騙、懷疑、狡猾、陷害、陰謀、賄賂等,有力地抨擊了現實世界的虛假和丑惡,也描繪出他心中的嚮往之地。在現實的世界中,有著太多吻合欺騙、懷疑等惡行的事件,如: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通過賄賂做上高官的職位、有人通過陷害別人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些事件經常在我們身邊發生。這也使得老師、長輩經常提醒我們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
我期望著有一天我們的生活氛圍也會向慧馬國一樣,我們也會擁有像慧馬國一樣高尚品德。只要我們從現在開始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這一天就不遠了。

② 格列佛游記的讀書心得

最近讀了英國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寫的一部小說《格列佛游記》,它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是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比較離奇,想像奇特,荒誕可笑,很能吸引讀者。
故事的主人公格列佛原是一名外科醫生,但他特別喜歡遠洋旅行,先後主要游歷了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慧駰國這幾個國家。而這幾個地方和他們的祖國都是不同的。在小人國里,格列佛就是一個巨人塔,他與小人國人們的身材比例為12比1。這些小人們可以在他的手上跳舞,翻跟頭。而在大人國里,格列佛轉眼變成了一個小矮人,他們可以把他放進自己的口袋裡,以免不小心被別人當做小昆蟲,因沒看見而會被踩死。格列佛與大人國人們的身高比例為1比12。而飛島國卻更為奇特,竟是一個會飛的島嶼。這兒的科學院是世上獨一無二的。而所謂的科學家們整天在進行一些不切實際的研究。比如怎樣將人的糞便還原成食物,怎樣把大理石軟化成枕頭和毛氈,建造房子時,如何先從屋頂造起,自上而下一直蓋到路基等等。當然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還是慧駰國。因為在這個國家裡,馬是統治者,理性者,是聰明、智慧、友誼、仁愛的化身,而「野胡」,像格列佛一樣的人卻是畜牲。這和我們的人類社會完全顛倒了。由此可見作者的想像力有多豐富,多奇特!
二是這篇小說隨處可見潑辣的譏嘲,真是痛快淋漓!
如在大人國里,國王對格列佛說過這樣一句話:你的同胞中,大部分人是大自然從古至今容忍在地面上爬行的小小害蟲中最有害的一種。這一比喻是對人類多麼辛辣的嘲諷。特別是在後來格列佛到了慧駰國,知道在這個國家裡,馬是主人,統治者。而「野胡」——人卻是畜牲時,這讓他很是驚奇,但因為連他自己都很討厭「野胡」,覺得他們很骯臟,還很醜陋,所以一直否認和他們是同類。相處時間久了,越發讓他喜愛自己的主人——馬,同時更加討厭他的同類——「野胡」。因為他發現「野胡」不僅骯臟、醜陋、還自私、貪婪、嫉妒有時還會和同伴發生爭執,戰爭。他覺得這和他們國家的人們沒有多大區別,所以這更加令他厭惡。而這兒的主人——馬,彼此間互相關心,友愛,從來不知什麼是撒謊、欺騙、說假話、更沒有彼此間的爭權奪利,爭戰領土,所以讓格列佛越發的捨不得離開這兒,這兒才是他追求幸福生活的地方,以致後來都不想回到自己的國家。因此通過作者的巧妙構思,我們可以看出他對當時英國統治的不滿,對現存虛偽文明的憤恨,對人類劣根性的批判、嘲諷!
閱讀這篇小說,真的讓我受益匪淺,特別是小說的最後一卷:慧駰國的游記。讓我重新審視自己,我們身上有沒有那些頑疾劣根的影子。當然我們現在生活在21世紀的社會主義社會中,肯定要比格列佛所生活的英國社會進步很多,但我們仍然能夠看到一些不文明,不合法的現象存在:人們為了一點小事打架斗毆,為了爭奪財產遺產不惜拋棄親情,為了一點個人恩怨而去殺人放火,為了一己之情而去破壞別人家庭,小三泛濫成災,為了謀取更多的錢財,在食品里添加這個劑、那個劑,甚至危及了他人的生命·····這些都是我們所不願意看到的。隨著社會的進步,真的希望人們的素質越來越提高!讓那些虛偽、醜陋、陰險、欺騙、自私、貪婪·····統統遠離我們,而讓文明,友愛,互助,誠信·····緊緊圍繞在我們的身邊,只要我們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努力,我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美好,我們的社會會更和諧!

③ 對格列佛游記的感想

《格列佛游記》讀後感
作者:未知

《格列佛游記》是美國文學史上的一部偉大的諷刺小說,據說伏爾泰、拜倫、高爾基和魯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我深深地崇拜著魯迅,他用枯黃卻瘦勁的手指著青年前進的方向,於是我便朝著那個方向,看上了《格列佛游記》--愛屋及烏。但是看過之後,大呼"上當"也於事無補,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可以問問別人對斯威夫特怎麼看,來顯示自己是"文學青年",更實際地是寫一篇不倫不類的讀後感交上去湊數。
每當回想起當年看這本名著的時候,歷史的滄桑感便湧上了心頭,那些日子真是沒有成就感受,很失敗。一天僅僅十幾頁,舉"目"維艱,冷不防冒上一句"往事不堪回首",發自於肺腑啊!
打個比方,讀《圍城》是一種愉悅的享受,就像是用地道戰地雷戰打鬼子,越打越過癮,正打在關頭上,錢鍾書先生將大筆一擱,鬼子投降了;讀《駱駝祥子》也挺爽,應該屬於三大戰役的那種,共軍三下五除二地把蔣介石趕到了台灣,我也三下五除二地幹掉了老金;但讀《格列佛游記》就大不一樣了,是一種受罪,就像血戰台兒庄一樣,拉鋸戰,特艱苦卓絕,不但要跟斯威特作斗爭,還要與瞌睡蟲作斗爭,不過"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我還是取得了"格列佛大捷",但損失慘重,至今想起來還餘悸不已。
因此,此後,看到魯迅拿著煙斗一副正氣凜然的樣子,總會口不自禁地唱道:"都是你的錯,是你騙了我,還讓我不知不覺滿足被騙的虛榮"……
但是,盡管受了騙,並未影響魯迅在我心的地位,我依然固執地認為:斯威夫特是不能與魯迅同日而語的。
魯迅,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斯威夫特何許人也?英國十八世紀罪惡腐朽的資產階級中的一員。他們的階級屬性有著本質區別(如果趕上"文革"就好了,分清敵我很重要啊)。其二,魯迅是國產的,斯威夫特是洋貨(這好像是廢話)。至於第三點,我認為是最最重要的,魯迅的文章雖艱深生澀但我依稀可辨,斯威夫特的譯本雖然都是大白話,但我就是不知所言,所言何干。
經過一番換位思考,我作出如下推測:大不列顛的可愛青年們也必然不知道魯迅在說些什麼,要表達些什麼,以及"可能吧--那簡直就是一定的"那種魯迅特色的矛盾句式。
他們正如我一樣。
究其原因,彼此在不同的國度,承著不同的文化,對於過去,對於歷史,自己的從小就了解,別人的很少去觸及。而沒有一定的知識墊底,去讀這種在特定時期特定環境下的指桑罵槐的作品,看不懂是不足為奇的。
我不知道十八世紀美國的輝格、托利兩黨纏綿悱惻、曖昧的關系,當然也就無從體會斯威夫特筆下的爭論吃雞蛋應先敲哪頭、 鞋跟之高低等"原則"問題的"高跟黨"與"低跟黨"的妙處。
我錯怪斯威夫特了,我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而後來的斯威夫特也漸漸變得可以理解了,給我的感覺是他很正義。
他諷刺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臟臭、屎尿橫飛、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耶胡(yahoo,不是"雅虎")。他大談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願被金錢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看完《格列佛游記》之後,我們不能不審視自己,我們身上有沒有這些頑疾劣根的影子。
有一句話,我認為評論得很經典:以誇張渲染時代的生氣,藉荒唐痛斥時代的弊端;在厭恨和悲觀背後,應是一種苦澀的憂世情懷。
沒有想到在那些朴實得如同流水賬的大白話游記中竟蘊含著這么深邃的內涵。
我知道,《格列佛游記》還需要再讀上一遍,抑或是更多遍。這應該是以後的事了。

讀《格列佛游記》有感
格列佛這3格字,一看就沒什麼大不了的,可當我看完這本《格列佛游記》時,我再也不覺得這個人沒
什麼了。
這本書第一站是小人國利立浦特。小人國的確小,格列佛一隻手就能拖動他們的整隻海軍艦隊。大致說
來這是個十二分之一的微縮國度。作者耐心的描述格列佛一餐吃了多少雞鴨牛羊,喝了多少桶酒等等,反
復的提醒讀者牢記這個比例。例如,小人國的國民為了把他這個龐然大物運到京城,動用了五百名工匠,
搭建了一個長七英尺、寬四英尺、有二十二個輪子的木架:
但是主要的困難是怎樣把作者抬到車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豎起了八十根一英尺高的柱子。工人
們用帶子捆綁住作者的脖子、手、腳和身體;然後用像作者他們包紮物品用的那麼粗的繩索,一頭縛在木
柱頂端的滑輪上。九百條大漢一齊動手拉這些繩索,不到三個鍾頭,就把他抬上了架車……一萬五千匹高
大的御馬,都有四英尺多高,拖著我向京城進發……
在這般小的玩具世界,所有的雄心和邀寵、政爭和戰事都不顯的渺小委瑣。而我們龐大的、具有五千
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如果我們也能讓全國人民的雄心銜接在一起的話,我想這會兒,我們國家已經是
世界上的強國了。
而後,格列佛又來到了大人國,他與大人國國王的一段對話,不僅構成對英國的批評,也展示了兩種不
同的思路,並使它們互為評議。《格列佛游記》的諷刺在揭示現狀的同時,也構成對某些語言的模擬和挖
苦。這也是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的緣故。
這個較有人情味的格列佛,把小說帶向另一個層面的諷刺:即對人性的懷疑。
兩次尺度轉換起了某種否定的作用。到了大人國,這點就變的十分明確了——因為格列佛自己也變成了
「小人」:他用自己少得可憐的幾片小金幣向那裡的巨人討好;他弄刀舞劍,展示自己的勇武;他和王後
寵愛的侏儒鬧矛盾、斗心機。但他的討好保護人的行動又實屬迫不得已——因為他隨時可能被任何外在的
力量傷害。
如此,對社會現狀的批評便進而轉化為對普遍人性的懷疑。關於「錢」的一段深入肯綮的評論就實例證。
在第4卷,格列佛來到沒有金錢、沒有軍隊警察的馬國,為了讓他的慧駟馬主明白人何以會義無返顧地去欺
騙搶劫、殺人放火等。這是這本書的關鍵。
總之,這本書給我們帶來了就是對一個國家的這種點評和諷刺,而讓我喜歡。

④ 格列佛游記飛島國和慧英國感悟

1、處在社交圈中是一種煩惱,而超脫出來簡直是一場悲劇。
2、厭倦,就是一個人內吃完盤子里的食物後對盤容子的感情。
3、參加追悼會的程序常常是,先受一次深刻的人生教育,然後大家一起抽煙喝酒打牌。
4、知識是一種使求知者吃得越多越覺得餓的糧食。
5、愛情是會沉底的,在平淡的日子裡,最重要的是經常輕輕晃一晃盛裝愛情的「水杯」。
6、戰爭:用舌頭解不開就用牙齒咬吧!
7、憎恨別人就像為了逮住一隻耗子而不惜燒毀你自己的房子。但耗子不一定逮到了
8、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許多夢想,但如果其中一個不斷攪擾著你,剩下的就僅僅是行動了。
9、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沒有走不通的路。
10、幸運之神的降臨,往往只是因為你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
11、失敗發生在徹底的放棄之後。

⑤ 【格列佛游記】心得體會

第一卷寫的是格列佛在小人國(利立普特)的遭遇,格列佛與利立普特人的大小比例為十二比一,那裡的居民身高僅6英寸,格列佛置身其中,就像一座「巨人山」。起先他被小人們捆了起來,但後來由於他表現溫順並答應接受某些條件,小人國國王同意恢復他的自由。此時,該國正遭到另一小人國(布萊夫斯庫)入侵,格列佛涉過海峽把敵國艦隊的大部分船隻擄來,迫使敵國遣使求和。盡管格列佛立了大功,但後來因在幾件事情上得罪了國王,國王決定刺瞎他的雙眼,將他活活餓死。格列佛得知消息,倉皇逃向鄰國,修好一隻小船,起航回家。

第二卷描述格列佛在大人國的遭遇。在這一卷里,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時,遭遇風暴,船被刮至一片陌生的陸地。這陸地叫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那裡的居民身高有如鐵塔。格列佛一到這里,由「巨人山」一下子變成了侏儒,置身大人國,自己彷彿變成了一個利立普特(小人國)人,比例倒了過來,成了一比十二。在大人國的農夫面前,格列佛像鼴鼠般大小,被農夫當作玩物帶回家。為了賺錢,農夫竟把他帶到市鎮,讓他耍把戲,供人觀賞。後來他被王後買去,得以與大人國的國王相處。逐漸地,格列佛思鄉之情日益濃烈,在一次隨國王巡視邊境時佯稱有病,去海邊呼吸新鮮空氣。當他在岸邊鑽進小木箱睡覺時,一隻大鷹將木箱叼走。後來木箱落入大海,被路過的船隻發現,裡面的格列佛獲救,終於又回到英國。

第三卷寫的是飛島國。這一卷比較鬆散,鋪得較開,寫格列佛以勒皮他(飛島)游歷為中心,兼及巴爾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錐和日本四個地方的游記。

第四卷描述了格列佛在賢馬國(「慧駰國」)的所見所聞。這是歷來最為爭議的部分。在那裡,格列佛遭到智慧而理性的慧駰的放逐,滿心悵惘地回到那塊生他養他如今卻叫他厭惡的故土,憤怒而又無可奈何地與一幫「野胡」在一起度過自己的余

⑥ 歐洲旅遊感想

歐洲是歐羅巴洲的簡稱,「歐羅巴」一詞據說最初來自腓尼基語的「伊利版布」一詞,意思是「日落權的地方」或「西方的土地」。 整個歐洲地勢的平均高度為330米,地形以平原為主,南部聳立著一系列山脈,總稱阿爾卑斯山系,其中勃朗峰海拔4807米,勃朗峰屬法國境內,成為西歐第一高峰。 歐洲的河網稠密,水量豐沛。最長的河流是伏爾加河,長3690公里,第二大河是多瑙河,全長2850公里,是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歐洲的海岸線十分曲折,多半島、島嶼、海灣、內海,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是歐洲最大的半島。 歐洲是有常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沒有熱帶氣候的一洲,同時寒帶氣候所佔的面積也不大,所以氣候溫和,降水分布較均。 歐羅巴風情,妖嬈多姿。歐洲人文薈萃,景色千姿百態。法國花都香醉痴迷的夜景,德國如入仙境的古堡和黑森林,地中海美女如雲的蔚藍海岸,義大利壯觀雄偉的古斗獸場和威尼斯貢多拉上的歌聲,荷蘭港口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西班牙巴塞羅那令人驚嘆的世界文化遺產建築;陽光、海灘和情人的希臘愛琴海,音樂國度奧地利藍色的多瑙河,阿爾卑斯山亮麗雪景照耀下的瑞士,古典和現代融合的大不列顛英倫風情……都是歐洲之行的看點。

⑦ 格列佛游記感想是什麼

《格列佛游記》是美國文學史上的一部偉大的諷刺小說,據說伏爾泰、拜倫、高爾基和魯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我深深地崇拜著魯迅,他用枯黃卻瘦勁的手指著青年前進的方向,於是我便朝著那個方向,看上了《格列佛游記》--愛屋及烏。但是看過之後,大呼"上當"也於事無補,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可以問問別人對斯威夫特怎麼看,來顯示自己是"文學青年",更實際地是寫一篇不倫不類的讀後感交上去湊數。
每當回想起當年看這本名著的時候,歷史的滄桑感便湧上了心頭,那些日子真是沒有成就感受,很失敗。一天僅僅十幾頁,舉"目"維艱,冷不防冒上一句"往事不堪回首",發自於肺腑啊!
打個比方,讀《圍城》是一種愉悅的享受,就像是用地道戰地雷戰打鬼子,越打越過癮,正打在關頭上,錢鍾書先生將大筆一擱,鬼子投降了;讀《駱駝祥子》也挺爽,應該屬於三大戰役的那種,共軍三下五除二地把蔣介石趕到了台灣,我也三下五除二地幹掉了老金;但讀《格列佛游記》就大不一樣了,是一種受罪,就像血戰台兒庄一樣,拉鋸戰,特艱苦卓絕,不但要跟斯威特作斗爭,還要與瞌睡蟲作斗爭,不過"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我還是取得了"格列佛大捷",但損失慘重,至今想起來還餘悸不已。
因此,此後,看到魯迅拿著煙斗一副正氣凜然的樣子,總會口不自禁地唱道:"都是你的錯,是你騙了我,還讓我不知不覺滿足被騙的虛榮"……
但是,盡管受了騙,並未影響魯迅在我心的地位,我依然固執地認為:斯威夫特是不能與魯迅同日而語的。
魯迅,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斯威夫特何許人也?英國十八世紀罪惡腐朽的資產階級中的一員。他們的階級屬性有著本質區別(如果趕上"文革"就好了,分清敵我很重要啊)。其二,魯迅是國產的,斯威夫特是洋貨(這好像是廢話)。至於第三點,我認為是最最重要的,魯迅的文章雖艱深生澀但我依稀可辨,斯威夫特的譯本雖然都是大白話,但我就是不知所言,所言何干。
經過一番換位思考,我作出如下推測:大不列顛的可愛青年們也必然不知道魯迅在說些什麼,要表達些什麼,以及"可能吧--那簡直就是一定的"那種魯迅特色的矛盾句式。
他們正如我一樣。
究其原因,彼此在不同的國度,承著不同的文化,對於過去,對於歷史,自己的從小就了解,別人的很少去觸及。而沒有一定的知識墊底,去讀這種在特定時期特定環境下的指桑罵槐的作品,看不懂是不足為奇的。
我不知道十八世紀美國的輝格、托利兩黨纏綿悱惻、曖昧的關系,當然也就無從體會斯威夫特筆下的爭論吃雞蛋應先敲哪頭、 鞋跟之高低等"原則"問題的"高跟黨"與"低跟黨"的妙處。
我錯怪斯威夫特了,我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而後來的斯威夫特也漸漸變得可以理解了,給我的感覺是他很正義。
他諷刺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臟臭、屎尿橫飛、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耶胡(yahoo,不是"雅虎")。他大談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願被金錢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看完《格列佛游記》之後,我們不能不審視自己,我們身上有沒有這些頑疾劣根的影子。
有一句話,我認為評論得很經典:以誇張渲染時代的生氣,藉荒唐痛斥時代的弊端;在厭恨和悲觀背後,應是一種苦澀的憂世情懷。
沒有想到在那些朴實得如同流水賬的大白話游記中竟蘊含著這么深邃的內涵。
我知道,《格列佛游記》還需要再讀上一遍,抑或是更多遍。這應該是以後的事了。

讀《格列佛游記》有感
格列佛這3格字,一看就沒什麼大不了的,可當我看完這本《格列佛游記》時,我再也不覺得這個人沒
什麼了。
這本書第一站是小人國利立浦特。小人國的確小,格列佛一隻手就能拖動他們的整隻海軍艦隊。大致說
來這是個十二分之一的微縮國度。作者耐心的描述格列佛一餐吃了多少雞鴨牛羊,喝了多少桶酒等等,反
復的提醒讀者牢記這個比例。例如,小人國的國民為了把他這個龐然大物運到京城,動用了五百名工匠,
搭建了一個長七英尺、寬四英尺、有二十二個輪子的木架:
但是主要的困難是怎樣把作者抬到車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豎起了八十根一英尺高的柱子。工人
們用帶子捆綁住作者的脖子、手、腳和身體;然後用像作者他們包紮物品用的那麼粗的繩索,一頭縛在木
柱頂端的滑輪上。九百條大漢一齊動手拉這些繩索,不到三個鍾頭,就把他抬上了架車……一萬五千匹高
大的御馬,都有四英尺多高,拖著我向京城進發……
在這般小的玩具世界,所有的雄心和邀寵、政爭和戰事都不顯的渺小委瑣。而我們龐大的、具有五千
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如果我們也能讓全國人民的雄心銜接在一起的話,我想這會兒,我們國家已經是
世界上的強國了。
而後,格列佛又來到了大人國,他與大人國國王的一段對話,不僅構成對英國的批評,也展示了兩種不
同的思路,並使它們互為評議。《格列佛游記》的諷刺在揭示現狀的同時,也構成對某些語言的模擬和挖
苦。這也是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的緣故。
這個較有人情味的格列佛,把小說帶向另一個層面的諷刺:即對人性的懷疑。
兩次尺度轉換起了某種否定的作用。到了大人國,這點就變的十分明確了——因為格列佛自己也變成了
「小人」:他用自己少得可憐的幾片小金幣向那裡的巨人討好;他弄刀舞劍,展示自己的勇武;他和王後
寵愛的侏儒鬧矛盾、斗心機。但他的討好保護人的行動又實屬迫不得已——因為他隨時可能被任何外在的
力量傷害。
如此,對社會現狀的批評便進而轉化為對普遍人性的懷疑。關於「錢」的一段深入肯綮的評論就實例證。
在第4卷,格列佛來到沒有金錢、沒有軍隊警察的馬國,為了讓他的慧駟馬主明白人何以會義無返顧地去欺
騙搶劫、殺人放火等。這是這本書的關鍵。
總之,這本書給我們帶來了就是對一個國家的這種點評和諷刺,而讓我喜歡。

⑧ 格列夫游記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感悟

縱觀小說的全部情節,《格列佛游記》政治傾向鮮明。它的批判鋒芒,集中在抨擊當時英國的議會政治和反動的宗教勢力。小說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國)、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勒皮他(飛島國)和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及英國資本主義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瘋狂掠奪和殘酷剝削。
《格列佛游記》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尖銳深邃的諷刺是這部作品的靈魂。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歷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縮微的國度里,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官員不惜小丑似地做著可笑的表演。這個小朝廷是當時英國的縮影,連利立浦特的朝政風習和典章制度也同當時的英國政局一模一樣;在第二卷里,作者更是指名道姓地批評英國。格列佛長篇大論地向大人國國王介紹英國的歷史、制度和現狀,以及種種為國家為自己辨解的事,可是從大人國的眼光看來,英國的歷史充斥著「貪婪、競爭、殘暴、偽善、淫慾、陰險和野心」產生的惡果。作者借國王的話,「那樣一個卑微無能的小蟲」是「自然界中爬行於地面的小毒蟲最有害的一類」,諷刺了英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在第三卷里,通過對拉格多科學院人士所從事的無聊而荒唐的科學研究,諷刺了英國當時的偽科學;有關勒皮他島的描繪則批評了英國對愛爾蘭的剝削壓迫。
小說不但抨擊了社會現狀,還在更深的層面上,直接諷刺了人性本身。在第四卷里,關於「錢」的那段議論就是如此。格列佛來到沒有金錢,沒有軍隊警察的慧駰(馬)國,向他的馬主人解釋說:「我們那裡的耶胡認為,不管是用還是攢,錢都是越多越好,沒有個夠的時候。因為他們天性如此,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富人享受著窮人的勞動成果,而窮人和富人在數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我們的人民大多數被迫過著悲慘的生活……」。作者注意到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純粹的金錢關系。並由此對人性產生了疑問。
作者在對當時英國的議會政治和反動的宗教勢力進行無情、辛辣的諷刺、抨擊時,有的直言相譏,有的利用異邦人的唇舌,有的隱喻挖苦,有的以獸譏諷人,凡此種種,風趣滑稽,神情皆備。
情節的幻想性與現實的真實性有機結合,也給小說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雖然作者展現的是一個虛構的童話般的神奇世界,但它是以當時英國社會生活的真實為基礎的。由於作者精確、細膩、貼切的描述,使人感覺不到它是虛構的幻景,似乎一切都是真情實事。例如,在描述小人與大人、人與物的比例關系時,一概按一與十二之比縮小或放大。小人國里的小人比格列佛小十二倍;大人國的大人又比格列佛大十二倍。格列佛的一塊區區手帕,可以給小人國皇宮當地毯;大人國農婦的那塊手帕,蓋在格列佛身上,就變成一床被單了。在描述飛島的運行,宮殿的建築,城鎮的結構時,作者還有意運用了數學、物理、化學、天文、醫葯諸方面的知識與數據。這樣,就使人物局部細節的真實、和諧、勻稱,轉化為整個畫面、場景的真實、和諧、統一,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感和感染力。
作者的文筆樸素而簡練。例如文中寫到格列佛在小人國抄錄了一段官方文告,它贊頌國王是「舉世擁戴」的「萬王之王」,「腳踏地心、頭頂太陽」,等等。格列佛還在括弧里不動聲色地解釋道:「周界約十二英里」。隨著這句解釋,那「直抵地球四極」的無邊領土陡然縮為周邊不過十餘里的彈丸之地。這種反差令人捧腹。括弧里的話顯示出作者樸素又實事求是的敘述風格,他似乎無意對此評論,只是在客觀忠實地為我們解釋利立浦特的尺度。他曾經聲明:「我寧願用最簡單樸素的文筆把平凡的事實敘述出來,因為我寫這本書主要是向你報道,而不是供你消遣。」盡管小人國、大人國、慧駰國的情景各異,主人公的境遇也不相同,但整部小說的布局、風格前後一致,格列佛每次出海的前因後果都有詳盡的交待,復雜紛繁的情節均按時間、空間順序依次描述,文字簡潔生動,故事性強,因而數百年來,《格列佛游記》在歐洲各國雅俗共賞,婦孺皆知。
《格列佛游記》以較為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幻想的離奇情節,深刻地剖析了當時的英國社會現實。作品熔現實與幻想於一爐,將兩者進行對比,用虛實的反差來完善諷刺的藝術效果,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⑨ 談談在國外旅遊的你有什麼感受

回國之後,我感覺中國真的是太發達了!中國不僅在一些基礎設施方面比多倫多和蒙特利爾要好不知道多少倍。在交通方面更是發達,中國不僅有共享單車,更有共享汽車……」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