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袁堌堆遺址

袁堌堆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28 10:33:45

A. 商丘的人口民族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7362472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減少390528人,下降5.04%。其中,男性人口為3683647人,佔50.03%;女性人口為3678825人,佔49.9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0.13。0-14歲人口為1571281人,佔21.34%;15-64歲人口為5127852人,佔69.65%;65歲及以上人口為663339人,佔9.01%。
2014年末,商丘市總人口為750.64萬人,常住人口為604.70萬人 。出生人口8.01萬人,出生率10.72‰;死亡人口4.28萬人,死亡率5.73‰;自然變動凈增人口3.73萬人,自然增長率4.99‰。 主詞條:商丘鐵路樞紐
商丘鐵路樞紐與鄭州、徐州國家鐵路主樞紐,是中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濟南、南京、杭州等區域鐵路樞紐構成輻射狀,是全國六大路網性樞紐之一,河南省第二大鐵路樞紐,在全國鐵路網中具有戰略性的地位。以建設商丘高鐵客運樞紐站和鄭徐高速鐵路、商杭高速鐵路為重點,規劃建設京九高速鐵路,使商丘鐵路樞紐加快建設為中國特大型鐵路樞紐。
鄭徐高鐵(徐蘭高速鐵路東段)與亞歐大陸橋隴海鐵路平行,西起鄭州接京港高鐵和鄭西高鐵、中端在商丘接商杭高鐵,東至徐州接京滬高鐵,自西向東依次連接京廣鐵路、京九鐵路、京滬鐵路等國家鐵路大動脈,途徑鄭州、商丘、徐州等重要城市,沿線人口稠密、經濟較為發達、發展潛力巨大,鄭徐高鐵的修建將有利於加強中東部橫向聯系,加快區域產業升級,促進沿線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商杭高鐵北端在商丘接鄭徐高鐵,南端在杭州接寧杭高鐵進而連接京滬高鐵,商杭高鐵地理及戰略位置重要,沿線城市密集、人口眾多,是有效聯系中原、江淮與長三角最重要的交通干線,被譽為「華東第二通道」。
國家干線鐵路:
隴海鐵路(連雲港—商丘—蘭州)
京九鐵路(北京—商丘—香港)
國家干線高速鐵路:
鄭徐高鐵(鄭州—商丘—徐州)
商杭高鐵(商丘—杭州)
地方區域鐵路:
商濟鐵路(商丘—濟寧)
商周鐵路(商丘—周口)
新商鐵路(新密—商丘)
客運火車站:商丘站、商丘南站。
高鐵站:商丘高鐵站、商丘新區站、民權北站。
編組站:商丘北站。
客貨聯運站:虞城縣站、夏邑縣站、民權站、寧陵縣站。
貨運火車站:商丘西站、謝集站、張閣庄站、伊尹站、木蘭站、內黃集站。 商丘擁有經過市區的105、310國道;9條高速公路以商丘環城高速圈為中心呈「米」字型向全市展開;30餘條省道遍布全市各地。
國道:G105(北京—商丘—珠海)、G310(連雲港—商丘—天水)。
國家干線高速公路:連霍高速(G30連雲港—商丘—霍爾果斯),濟廣高速(G35濟南—商丘—廣州)。
地方高速及聯絡線:德商高速、商周高速、商登高速、鄭民高速、濮(陽)陽(新)高速、商濟高速、商徐高速、民菏高速等。 主詞條:商丘機場
商丘觀堂機場始建於1968年,是國內重要的民用支線機場,河南省5大民用航空機場之一。民航商丘觀堂機場是在空軍商丘機場的原址上新建的民航機場,位於商丘市梁園區觀堂鄉,東距商丘市中心約18公里,建成後將達到4D標准,總佔地面積約5600畝,總投資約5.5億元,主要發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國內15座城市,遠期可飛往東南亞國家。 中學
截至2014年,商丘市共有普通中學446所,在校生 51.62萬人,其中,高中34所,在校生17.52萬人;初中412所,在校生34.09萬人。 省級示範高中商丘市第一高級中學商丘華僑良浩高級中學(商丘二高)商丘市回民高級中學商丘市第四高級中學睢縣高級中學柘城縣高級中學虞城縣高級中學夏邑縣高級中學寧陵縣高級中學睢縣回族高級中學大學
商丘高校數量居河南省第四位,2014年高校在校生7.54萬人, 居全省第四位。民辦高校及高職院校均走在全國前列,2010年國務院批准商丘為河南唯一一家全國地方政府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市。 高校層次 名稱 本科 商丘師范學院 商丘學院 商丘工學院 商丘醫學院(籌) 專科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 商丘廣播電視大學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商丘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籌) 商丘的文化體制改革正在扎實穩步推進,文藝院團和文化產業園區不斷壯大,商丘演藝集團、商丘豫劇院、商丘市四平調劇團等各大劇團先後成功組建或改企改制,商丘黃河故道生態休閑旅遊產業園區、商丘古城文化旅遊產業園區、夏邑火店宮燈文化產業園區、夏邑天龍湖創意文化產業園區、民權王公庄繪畫文化產業園區等七大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先後實施並創建,為商丘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注入了活力。 節日會展中國商丘國際華商節中國商丘國際木蘭文化節柘城炎帝朱襄氏祭祖大典商丘火神台廟會中國夏邑長壽文化節中國民權國際莊子文化節中原水城北湖旅遊文化節中國寧陵葛天古韻音樂節中國寧陵梨花節館藏中國商文化博物館商丘博物館商丘豫東古陶瓷藝術博物館商丘市城鄉規劃展覽館毛主席視察黃樓紀念館彭雪楓將軍紀念館睢杞戰役紀念館商丘古城博物館華夏酒文化博物館●曲藝
商丘素有「曲藝之鄉」的美譽,自古以來,流入和產生在商丘的曲種名目繁多,有據可查的近20種,如豫劇、豫東調、四平調、祥符調、豫東琴書、豫東大鼓、虞城花鼓等,商丘曲藝作為商丘深厚文化資源中的一支奇葩,其有史可查的載錄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葛天氏之舞」,此後,有商代的「桑林之舞」,周代宋國的「杵歌」,漢代的「睢陽曲」,唐代的鼓子詞、諸宮調等,使古老的商丘曲藝一脈傳承,不斷衍變。到明代中後期,形成戲劇、曲藝和歌舞3種藝術形式。 厚重歷史: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中國鑽木取火的發源地,中國商人、商品、商業的發源地,六朝古都,「三皇五帝」時期、夏朝、商朝、周朝陳國、周朝宋國、西漢梁國、北宋、南宋、金朝等朝代建都地,中國旅遊發源地,中國景區文化發祥地。
思想源頭:中國百家爭鳴主陣地、中國儒家思想發祥地、中國道家思想發源地、中國墨家思想發源地、中國名家思想發源地。
文化名片:火文化、三商文化、兩宋文化、漢梁文化、葛天文化、姓氏文化、根親文化、孔祖文化、莊子文化、木蘭文化、旅遊文化、酒文化、授時文化。 商丘共有國家和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多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數百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處、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2處。 世界文化遺產通濟渠商丘南關段(中國大運河)通濟渠商丘夏邑段(中國大運河)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部分)商丘古城聖壽寺塔火神台宋國故城栗城遺址隋唐大運河商丘碼頭遺址張巡祠八關齋應天府書院老君堂壯悔堂歸德府文廟穆氏四合院木蘭祠柘城縣孟庄遺址毛主席視察黃樓紀念館淮海戰役總前委司令部梁園遺址徐堌堆漢墓群中原二月會議會址大運河通濟渠夏邑段遺址歸德府城牆史堌堆遺址柘城故城遺址錦雞園夏朝葛國都城遺址李庄遺址應天府書院袁家山葵丘會盟台

B. 東平一擔土有現代車嗎

曹州牡丹園

曹州牡丹園位於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牡丹辦事處,緊靠220國道,距市區三公里,建於1982年,總面積73hm2,是菏澤牡丹的主要觀賞游覽區。園內牡丹100餘萬株,800多個品種,間植芍葯、碧桃、夏蓮、秋菊、臘梅、月季、玫瑰等數百種花木,競相比美。每年四月中旬至五月上旬,百萬株牡丹競相開放,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爭奇斗研。國內外遊客絡繹不絕,形成「花四海,人如潮」的壯觀場面。
曹州牡丹園內景點繁多。南北兩座彩色牌坊門樓,高達十餘米,檐出角翹,雕梁畫柱,古樸典雅,金碧輝煌。坊門正中的「鳳凰戲牡丹」彩色圖集下,上書「曹州牡丹園」鎏金橫匾,是時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舒同書寫。園中採用生產與觀賞相結合的布局方式,建有亭台樓閣,以石鋪的道路相連,便於遊人游賞和憩息。「觀花樓」 、「天香閣」是園內主體建築,新穎別致,古樸典雅,登樓眺望,園中景色盡收眼底。
觀花樓為仿明代建築,坐落在曹州牡丹園南觀賞區,樓內有牡丹展室,供遊人進一步了解牡丹的栽培歷史和牡丹文化,樓前有溥傑手書「天下第一香」和舒同手跡「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石碑。有蒲松齡筆下的人物--葛巾、玉板兩個花仙的塑像,有自然奇石組成的碑苑等小品建築。還有一株枝幹虯曲的大木香樹,花開時節馨香撲鼻,憑添雅趣。
天香閣坐落在曹州牡丹園北觀賞區,該建築古香古色,雕梁畫柱,古樸典雅,16個紅木大柱擎起巍峨壯觀的三層閣樓,紅磚琉璃瓦外漢白玉石欄,似紗裙圍樓,脊檐之上飛禽走獸,神態各異。室內用現代燈光音響營造出快樂溫馨的氣氛,名人書畫件件是賞牡丹、詠牡丹的佳作。音樂聲中登樓鳥瞰牡丹,花海人流盡收眼底。在天香閣南面,數十棵已逾百年的牡丹,已長成牡丹樹,莖粗根茂,花大映尺,粉中透紅,芬芳撲鼻。還有江北第一柏廊之稱的龍柏走廊,數百株龍柏高兩丈以上,株株蒼翠欲滴。天香閣兩側的玉蘭花和木香各具特色,玉波浪渾然一體,散發出濃欲的園林香氣。
桂陵之戰遺址坐落在曹州牡丹園的東區,有桂陵紀念碑亭,有千年桂陵古井,讓遊人聯想起當年兵家孫臏曾在此創下了「圍魏救趙」的光輝戰例。
該園多年從事牡丹新品種選育工作,曾育出『粉中冠』、 『冠世墨玉』、 『紫瑤台』、趙粉、等著名品種。該園除廣植牡丹外,並植有芍葯和多各花灌木,使遊人流連忘返。
牡丹是菏澤的市花。每當花開季節,連阡接陌,五彩繽紛,爭奇斗艷,令人目不暇接。每年4月18日至5月5日被定為「菏澤國際牡丹花會」,有上百萬的國內外遊人慕名前來賞花。

百獅坊

百獅坊俗稱張家坊,位於張牌坊街東端,清乾隆43年為張蒲妻朱氏建。該坊用磚石仿木結構建造,遍體雕刻,坊上石雕不論獅子、雲龍、牡丹無不注意剛健與柔和融會,動靜神態協調,使其維妙維肖,栩栩如生。據說正中下坊板的孔鼻上還懸掛著一石雕鳥籠,架上石鳥,神態活現。統觀整座牌坊,結構精巧,壯觀宏偉,雕刻精細,剔透玲瓏,繁而不亂,主次分明,堪稱全國罕見的石雕藝術,人們面對這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不能不贊嘆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智慧和偉大的創造。乘1路車即可到達。

古今園

位於曹州牡丹園西南側,在菏澤城北5里王梨庄,是距城最近的花園。其前身是明代的「萬花村花園」,主植牡丹、芍葯。
民國初年,花園被曹州府的張培榮據為己有,改名軍門花園。解放後,該園牡丹栽培面積年年擴大,花色品種不斷增多。
1982年,重修該園,並名為「古今園」。以後又多次撥款擴建。該園民族形式的大門,古樸典雅;白色的花園圍牆,頗具古代園林風格;拱橋流水,假山噴泉,相映成趣。園內面積50畝,種植牡丹優良品種300多個,另有芍葯、臘梅、黃刺梅、迎春、月季、玫瑰、丁香、海棠等奇花異木幾十種。培育200餘年的松編牌坊——孜誦坊,壯觀優美,堪稱一絕;松編獅、虎,惟妙惟肖;200多年的龍頭槐盤根錯節;100多年的翠蘭松,如霧似煙;200多年的線柏,江北獨一無二;金絲吊蝴蝶樹,春末花開,秋季花托成為蝴蝶狀,如萬條金絲垂吊著一隻只蝴蝶,奇異無比。

百壽坊

俗稱朱家牌坊,位於百獅坊西南約百米處。1765年為翰林院孔目贈儒林郎朱叔琪妾孔氏建。因前後枋心邊沿浮雕百個不同篆體的「壽」字得名。雕刻內容除獅、龍、牡丹外還有鶴、鳳、梅花等。其構築精巧宏偉,雕刻精緻生動,可與百獅坊相媲美。甭說那嬌捷神俊的雄獅,繞柱回舞的蛟龍,滿飾額枋的牡丹,單說正間上下額枋祥雲間翩翩飛舞的五隻透雕仙鶴和次間上額枋浮雕的引頸鳴唱、相對翱翔的鸞鳳,就能產生無窮的魅力。仙鶴是幸福、長壽、愛情的象徵,和變形「卍」字形雲紋連在一起,寓意「福壽萬年」。獅座下左右兩側浮雕的蟠螭、鶴圖案,刀法簡潔洗煉,造型古樸優美。獅後夾柱板上各浮雕四幅花鳥畫:牡丹舞蝶,寓意富貴無媲;牡丹芙蓉,寓意榮華富貴;梅花喜鵲,寓意喜上眉梢;梅竹綬帶,寓意齊眉祝壽。還有桃花春燕、山茶錦雞、水仙海棠、秋葵玉蘭等,構圖新穎,雕刻精緻,花卉爭奇斗艷,蟲羽生動逼真。

仿山墓群

古稱「天下之中」的定陶,坐落在廣闊無垠、坦盪如砥的魯西南大平原上,而仿山就位於定陶縣城北六公里,西臨菏商公路,東連京九鐵路,北依曹州牡丹園,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仿山廟宇,由來已久,是先民為紀念賢帝明君曹叔振鐸而建。據載,秦漢開始建祠,唐宋陸續建廟,連續40餘座,至晚清時尚在,原山勢陡峭,蒼松翠柏遮天蓋地,樓台殿閣隱於其間,方圓800餘畝,南有仿山河,東有仿山湖,景色宜人,後來由於歷史等眾多原因,常年失修,廟宇傾廢。80年代末,來自附近幾省的信眾,又集結仿山,化緣募捐,先後修復了百神殿、玉皇閣、大王廟、泰山廟、祖師廟等,佔地58畝,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95年被縣列為仿山旅遊開發區,97年按照國家有關法規和政策通過治理整頓,仿山廟宇正式被省政府批准為道教活動場所。

曹州書畫院

曹州書畫院創建於1985年10月,位於世界著名的牡丹之鄉——菏澤,總佔地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000平方米,建展廳、創作樓、趙登禹紀念館、曹州書畫作品陳列館以及全國著名的曹州碑廊。建築既有傳統的民族特色,又有現代的園林風格,院內藤廊、亭台、假山、噴泉、松竹斗奇,百花爭艷,景觀幽雅,宜書宜畫。曹州書畫院目前為全國地市級最大的書畫院,曹州書畫院的碑廊為全國最長的碑廊,已成為菏澤地區重要的旅遊觀賞景點。

孫臏故里

孫臏字伯靈,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史記》載:「臏生阿鄄之間。」據《全國孫氏族譜及孫臏故里論證會》鑒定分析考證,孫臏故里即今鄄城縣紅船鎮孫老家村。
圍繞孫臏故里的開發建設,鄄城縣委、縣政府制訂了《孫臏故里建設規劃方案》。從1992年起,投資100萬元,整修了「孫氏祠堂」。新建了「孫臏紀念館」及「百名將軍碑林」。
孫氏祠堂坐落在孫老家村內,始建於明景泰五年(1454年),佔地10餘畝,正殿5間,東西廂房各3間,不幸於明崇禎年間遭兵火而毀。清道光年間重建家祠,祠堂3間,坐北朝南,佔地70平方米,磚木結構,建築形式古樸典雅,頗具民族傳統風格。祠堂內設有神龕,正中供奉孫臏雕像,神龕兩旁陳列孫臏後人牌位。祠堂前面有家祠碑一座,碑陽刻有「孫氏家祠序」,碑陰刻孫氏分支概況。此處為孫氏族人緬懷先輩的場所。

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

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位於菏澤市城區趙王河畔。它是在老同志的倡導和組織下,經國家批准,由河北、山東、河南三省共同籌資,菏澤社會各界大力奉獻,並得到國家和貴州省資助而興建的一座大型跨省革命歷史紀念館。總書記親筆為紀念館題寫館名。總理為紀念館批撥了專項資金。
會盟台

會盟台舊址在今舊城鎮葵丘堌堆村西。據《濮州志·會台別業記》載:濮州故城(今舊城)南五里有高大土台一個,佔地二百餘畝,上可容納萬人。此台前面略尖,後呈方形,因春秋時期諸侯多次在此台之上會盟而稱為會盟台。
春秋初期,周王室勢力日漸衰弱,諸侯紛紛爭霸,齊桓公雄才大略,舉賢任能,勵志改革,國勢日益強盛,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公元前651年與諸侯會盟於葵丘,葵丘之盟奠定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從此,齊桓公以中原諸侯的霸主(盟主)身份,得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會盟台也因之而名揚天下,備受後人矚目。

歷山舜王廟

歷山舜王廟在鄄城縣閻什鎮歷山廟村西,東距閻什鎮2公里。
舜,有虞氏,姓姚,名重華,字成都,虞君之後,歷代傳為賢明聖君,司馬遷列之為五帝之一。皇甫謐雲:「舜生姚墟」,據考姚墟即今山東省鄄城縣麻寨鄉舜城集。《史記》載: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之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歷山、雷澤、河濱均在鄄城境內。舜20歲登帝位,它是一位仁愛、誠信、謙恭、勤政、愛民的帝王,後人思其功德,嚮往其遺風,在所耕之歷山建廟以祀之,故名「歷山舜王廟」。據古廟碑記載,東漢光武帝年間開始修廟立碑,其後南北朝、北魏、唐、元、明、清各朝皆有修復。
元仁宗延祐五年(1318年),歷山公(名千努,曾任榮祿大夫、平章政事等職)退居歷山,效法舜帝造福鄉里,「聚書萬卷」,在歷山舜王廟院內東南隅創建歷山書院,教育鄉里子弟。明清以後歷山舜王廟和歷山書院逐漸損毀。
近年來,舜的後裔,海內外甄氏族人紛紛來函來人到歷山廟認祖歸宗,歷山廟周圍廣大群眾也自發修復歷山廟,現已建成寢宮殿、三皇殿、苦奶奶廟、龍泉舜井亭、周邊院牆及山門等。

百花園

位於古今園北的洪廟村。清末郝省謙任曹州總團練時,大修牡丹園,周圍遍栽桃、梨、柿樹,搜集牡丹、芍葯稀有品種和各種奇花異
草種於園內,並打井修塘,養殖金魚、鯉魚,名為「郝家花園」。花開時節,車水馬龍,高朋滿座,繁盛一時。後因連遭戰亂,又加郝省謙遭官司,花園長期失修逐漸蕭條。民國時期,已成荒野。解放初,洪廟村花農又在此種植牡丹、芍葯,逐步連片成方,1958年,正式建園,名為「洪廟花園」。1982年,政府再次撥款重建,命名為「百花園」。1990年,政府再次撥款,由南京園林設計院設計,對百花園進行擴建,更名為曹州百花園。
曹州百花園面積100畝,種植牡丹12萬多株,560個品種,種植芍葯6萬余株,270多個品種,以傳統稀有珍貴品種多,花色齊全,分布合理便於觀賞而馳名。同時培育出牡丹新品種賽雪塔、春紅嬌艷、銀紅球、百園粉等數十種,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因而百花園又有「品種園」之稱。

安邱堌堆遺址

安邱堌堆遺址位於菏澤市東南12公里,佃戶屯鄉曹樓村東南約100米處。現存堌堆高3米,長寬各500米,四壁較直,斷面暴露有文化層。經調查、發掘,遺址堆積甚厚,達4米以上,距今約4500多年,在該遺址發現龍山文化、岳石文化、早商和晚商依次疊壓的文化層。與近年來在曹縣莘冢集發現的龍山文化面貌基本相同,與豫東商丘地區及造律台龍山文化比較接近,應該屬於河南龍山文化系統。
近年來,在山東省境內京滬鐵路以東地區曾發現岳石文化遺址,但在京滬鐵路以西地區,有關岳石文化的遺址只有菏澤安邱堌堆遺址。該堌堆的發掘,將岳石文化的分布范圍擴大到山東省的西南邊緣地區。岳石文化在山東的分布從東到西連成一片。故這里的岳石文化命名為「安邱類型」。
安邱堌推遺址的商文化層是從早商到晚商連續堆積的,這在全國其它商文化遺址中尚屬少有,由此證實了學術界關於商文化的分期是可靠的,對進一步研究商文化,了解當時的社會面貌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線索和依據。

巨野永豐塔

巨野永豐塔,又稱梵塔,位於巨野縣城東南角。據《巨野縣志》載:永豐塔為唐人所建,未合尖而止,宋人續之。塔東鄰建有一寺,佔地20餘畝,因寺內建有丈八銅佛,故名大佛寺。寺內古柏林立,遮天蔽日,遊客僧人紛然而至,煙繞霞蔚,香火旺盛,是當時著名的游覽聖地。
巨野因大野澤而得名。相傳古代有一龍常在大野澤作亂,洪水肆虐,民不聊生。托塔李天王之子哪吒將此龍鎮住,洪水即退,大野澤漸涸,一望無垠的大水,變為千畝良田。龍王一氣之下,狀告哪吒,哪吒被治罪。後來,托塔李天王將制服哪吒三太子的佛賜寶塔斷之為三,擲下天門,塔底落於西鄰之縣鄆城,塔身落在巨野,塔頂飄往東鄰之縣金鄉。後人為紀念哪吒,盼望年年歲歲五穀豐登,將塔命名為永豐塔。
永豐塔系八棱等邊四門樓閣式磚塔,現存五層,高31米,下層周長44米,上層周長36米。第一層為磚疊挑檐,其它各層則華拱兩挑組成上承托檐,交叉錯落,堅實牢固。每層的東、南、西、北四面各設有券門,明暗有別,或為天井,或直通塔內迴廊。塔身各層高度及塔徑自下而上逐層遞減,收分得體。塔外西側有後修的石台階數級,由此台階可進入塔內。底層設有塔心室,室內壁上鑲嵌7塊佛教石造像碑,門口一塊縱40.5厘米,橫100厘米,一排5尊佛像,像高28厘米。順室內石階繞轉二層西門迴旋而上可達塔頂,憑欄四望,全城景色盡收眼底。塔下四周碧水粼粼,水色天光,古塔倒影,甚為壯觀。
永豐塔四面環水,塔身故有所傾斜,明、清曾多次修繕。1990年,全縣人民集資捐款18萬元,對該塔進行了維修,風采更為迷人。

陳台

陳台位於鄄城縣舊城鎮杏花崗村西南,乃曹植為鄄城王時所築之台,植在此台上讀書、吟詩作賦,故名「讀書台」。植後徙為陳王,後謚號「思」,故此台又名「陳思王讀書台」,簡稱「陳台」。該台有十數級台階,台上有讀書廳、藏書室和會文亭,從住所王府到讀書台通有長廊。鄄城一帶屬黃泛區,黃河多次決口,讀書台漸被淤沒。由於曹植的影響較大,讀書台雖屢屢受損,卻也時常得到加固、修復,只是難保當年面貌。
從歷代官吏、文人詩作可以看出,陳台這一古跡存在了相當長的時期。20世紀40年代,讀書台尚有高出地面數尺的台基,上有殘磚碎瓦。陳台現雖已夷為平地,然遺址尚可辨知,仍不斷有人前往覓蹤、憑吊。

冉子仲弓祠

先賢冉子仲弓祠位於菏澤市東7公里處。這里坐落著一個300多戶人家的小村鎮——張什店。該村古名茶固坡,冉賢鎮,為先賢冉子仲弓故里,村中居民冉性居多。村中心丁字路口東北隅有冉子仲弓祠,俗稱冉家祠堂。寬敞雄偉的廣連門臨街聳立,造型古樸典雅,氣象庄嚴,望之使人頓發思古之幽情。院內現有大殿一座及楷樹一株,均系菏澤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冉子名雍字仲弓,生於周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22年),卒於周貞定四年(公元前466年),享年56歲,葬於菏澤東南60里冉山(今定陶縣冉堌集)。冉村鎮建祠合祀冉耕(伯牛)、冉雍(仲弓)、冉求(子有)三賢。蓋三人不唯同里同宗,且均系孔子親自認可的十哲中人,故有「一門三賢」之譽。
據漢陸賈《冉氏源流考》載:「冉子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後。曹叔振鐸數傳至冉離。」始定居「菏澤之陽」。冉雍以德行著稱,歷代統治者多有封賜:漢高祖時封陶子,元帝時封陶侯,唐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封魯侯,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封薛侯,宋真宗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增封下邳公,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改稱先賢冉子。
孔子後,仲弓與閔子騫等及其弟子合編《論語》20篇,又自著《敬簡集》6篇。《敬簡集》一書是對所引仲弓與孔子應答中的「居敬而行簡……」一段話的闡發,可惜秦火之後,此書失傳。
祠內原有古柏數十株,蒼勁挺拔,遮天蔽日,映襯得整個祠院格外肅穆庄嚴,遊人至此弔古憑今,無不肅然起敬。大殿東南主幹高5米、圍3米的大楷樹,相傳為冉雍所植,現仍枝茂葉繁,形如巨傘。冉子仲弓祠是歷史遺留下來的一份珍貴遺產,也是菏澤地區的重要旅遊景點之一。

青年湖公園

青年湖公園似一顆明珠,鑲嵌在菏澤城的西南端。現存的150餘畝水面,為歷史上築城取土所形成. 這里遠離鬧市,環境清幽,西南兩面城堤環護,綠樹掩映,風景宜人。經1978年以來幾年初期施工, 現已建起小碼頭、佳景亭、湖心橋等一批基礎設施和景觀吸引了本地和外地的遊人,按照總體規劃,完全建成後的青年湖公園佔地 500餘畝,湖上曲亭回環,亭閣相連,湖中築人工島,建園中園,沿湖錯落分布游泳池游樂場、旱冰場、 月季園、北方水鄉等。巧施精雕,人工天成薈於一體,模山范水,南北風光近收眼底。是一個集娛樂、休閑、垂釣的好去處。近年遊人以有詩贊曰 「莫道曹州無山水,青年湖上景闌干」。

凝香園

凝香園 也稱「正春園」,位於菏澤城東岳程辦事處岳樓行政村。始建於元末明初,原為袁姓所有,稱「袁家堂」花園,後來袁家敗落,被明代萬曆三十八年進士,工部尚書,菏澤城東何樓村人何應瑞購得,又稱「何園」,著名的「何園白」、「何園紅」牡丹,為此園所出。這所花園一直繁延四百來年,據祖孫三代在這座花園當花工的劉老人講,一九三三年馮玉祥先生隱居泰山,為美化泰山,一次就從該園買去五百株臘梅。當時就連趙樓、李集「下廣」的大胡紅,也從此園所購。可見那時「凝香園」花事之盛。何應瑞辭官回鄉後寫的七律《牡丹》,描繪了何園牡丹:「廿年夢想故園花,今到開時始到家。幾許新名添舊譜,因多舊種變新芽。搖風百態嬌無定,墜露叢芳影亂斜。為語東皇留醉客,好教晴日護丹霞。」直到一九三七年底,日寇侵佔菏澤後才敗落下來。目前只剩下10多畝,專植牡丹不足3畝, 牡丹品種70多個,其他雜花40餘種,如刺梅、刺桐、玉果、白果、凌霄、黃芽球、紫薇、月季、看石榴、木瓜、柿子、龍頭棗、鐵梗海棠等。園中有百多年的刺柏、幾百年的臘梅、紫丁香,千年翠蘭松和一塊假山石。「凝香園」附近的何應瑞墓地古柏成林,蒼郁參天。

莊子釣魚台

莊子釣魚台位於臨濮鄉莊子廟村北五百米左右。該台為全國十大著名釣魚台之一且排行第二,僅次於北京國賓館釣魚台,是鄄城的八大景點之一。
戰國時期,道家學派創始人莊周曾垂釣於此,故稱「莊子釣魚台」,簡稱「釣魚台」。後人曾在釣魚台上建廟以祀莊子,其村亦以此名為莊子廟。台上舊有觀,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封莊子為南華真人,故改為南華觀,《莊子》一書改名為《南華真經》。因黃河決口,該台漸被淹沒,清末時尚有四畝許一方高地,後被淤為平地,僅存遺址。
自1985年以來,鄄城縣政府、臨濮鄉政府和菏澤市白虎鄉政府積極著手規劃修復莊子釣魚台。在當地群眾的大力支持下,已恢復修建了南華觀,佔地二十餘畝。主體建築漆園大殿5間,為廡殿式仿古建築,內塑莊周雕像,正中牆壁繪制太極八卦圖,雄偉壯觀。

金山大洞

秦王避暑洞又名金山大洞,位於巨野縣境內,在汽車站或火車站乘計程車即到。該洞位於原神農祠以東金山東南半坡處,據考古工作者考證,開鑿於西漢中期,距今已2000年的歷史,洞三面削成,南北長10餘米,東西寬5米,高4.5米。隧道兩側峭壁如削,上面是歷代官宦、文人游覽金山的題字和詩文,隧道盡處鑿為洞,洞門上鐫有「大明禪院」,洞有七室,可納數百人,兩旁入為三室,平道設隔眼,洞內供有古石佛像,雕藝精湛,栩栩如生。洞內陰森多濕,涼氣襲人,每至盛夏,遊人到此,汗不復出,如同進入春秋兩季。此洞規模浩大,氣勢雄偉,集歷史、人文、旅遊於一身,是中外遊客涉足的魯西南著名的旅遊勝地。

谷林堯陵

堯陵又稱堯王墓,乃帝堯所葬之處,《呂氏春秋》雲:「堯葬谷林」,其址在距鄄城縣城7公里的富春鄉谷林,故名「谷林堯陵」。
堯,姓伊祁,名放勛,號陶唐氏,系軒轅黃帝五世孫,父帝嚳,母慶都。司馬遷列之為五帝之一。堯以欽明文思四德安其民,親睦九族,更以「禪讓」美德名揚天下,頗受人民敬仰和擁戴。堯15歲封唐侯,20歲為天子,建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境),在位98年,117歲去世,葬於谷林。
《大清一統志·唐堯陵》載:「陵高四丈五尺,廣二十餘丈,上有廟」 。堯廟始修於東漢永康元年(167年),為濟陰太守孟郁所建,有「漢濟陰太守孟郁修堯廟碑」為證。碑文900字,《山東通志》、《曹州府志》、《濮州志》和《金石錄》均有記載。其後四修堯陵:(1)東漢建寧五年(172年)濟陰太守審晃修堯祠堯母靈台,立堯母靈台碑;(2)東漢熹平四年(175年)濟陰太守劉合修堯廟立「帝堯碑」;(3)明嘉靖初都御史陳鳳梧委知州張寰重修建堯廟;(4)清乾隆元年(1736年)山東巡撫岳睿重修堯陵,其因為「自金末河決,堯祀移於東平州蘆泉山之陽,然堯陵自在谷林,不在東平」(《大清一統志》)、「東平一陵,實屬沿誤,隨委員查視,堯陵在濮州城東南六十里古雷澤之西谷林寺前,有享殿三間在焉」(《濮州改祀堯陵議》)。
關於堯陵規模,《水經注》雲:「今成陽(今鄄城地)城西二里有堯陵,陵南一里有堯母慶都陵,於城為西南,稱曰靈都,鄉曰崇仁,邑號修義,皆立廟。四周列水,潭而不流,水澤通泉,泉不耗竭,至豐魚筍,不敢采捕。前並列數碑,枯柏數株,檀榆成林。二陵南北,馳道徑通,皆以磚砌之,尚修整。堯陵東、城西五十餘步中山夫人祠,堯妃也,石壁階墀仍舊,南西北三面,長櫟聯蔭,扶疏里余。中山夫人祠南,有仲山甫冢,冢西有石廟,羊虎傾低,破碎略盡,於城為西南,在靈台之東北。」由此可知,堯、堯母、堯妃均葬谷林。北魏時期,堯陵區還很完整。清嘉慶年間還有相當規模。據《濮州志》堯陵古圖所示,堯陵為坐北朝南三進式長方形院落,四周圍以磚牆。大門前有「石門」牌坊,東側有房數間。大門外東側有一水井,再向東是「聖母殿」。大門內為第一進院落,兩側有東西「更衣亭」。第二進院門為一正兩偏,門內左右是東西朝房,中央是圓形花園,其後是一座「享殿」。殿後是第三進院落,古松掩映之下,墓丘巍然屹立,墓前豎一石碑。
今堯陵墓區面積6000餘平方米,地勢平坦,墓區原有松柏古樹300餘棵,1979年淤灌時全部淹,現有近年所植柏樹60餘株。堯陵封土直徑15米,陵前立有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八月濮州知州薛孟所立「堯陵祭文碑」和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濮州知州繆潤紱書「帝堯陶唐氏墓碑」各一棟。

請登錄www.hbkrcx.com為你詳細解答,玉米糝玉米面玉米粉玉米渣

C. 菏澤的旅遊觀光

曹州牡丹園:位於菏澤市區內,是目前世界上品種最多,面積最大的牡丹主題公園。曹州牡丹園是在明清以來風格不一、大小不等的十幾處牡丹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清道光年間的趙氏園、桑籬園,創於明代的毛花園,以及當時的鐵藜寨花園、大春家花園、軍門花園等。
孫臏旅遊城:坐落在菏澤市鄄城縣東北20公里處的吉山鎮境內,佔地999畝。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已被納入國家首批十二條精品旅遊線路之一,並且被評為山東省最具特色影視拍攝基地。是在中國古「億城寺」遺址的基礎上興建的。整個景區劃分為三大區域,即:孫臏紀念區、佛教文化區、園林游覽區。原有景點為億城寺、孫臏墓、羊左合葬墓、荊軻墓等。
水滸好漢城:位於菏澤市鄆城縣城西門街,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包括水滸文化博物館、宋江武館、九天玄女廟、鄆城酒樓、及時雨茶樓、孫二娘客棧、古箏坊、大刀館、忠義廟、烏龍院、寅賓館、明倫堂、明清戲樓等十幾個景點。
浮龍湖旅遊度假區:位於菏澤單縣西南部,距縣城18公里,總規劃面積58.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21平方公里。主要影湖西水上會務中心、浮龍廣場、棧橋、生態島、漢賢茶樓、老子文化園、南岸環堤生態景觀長廊、百年基督教堂、釣魚島、生態水鄉、生態濕地、四君子洞藏酒基地等景觀。 金山旅遊區:國家AAA級旅遊區,因「鑿石得金而名」,位於巨野縣城東南23公里處,素有「天下之中第一山」的美譽,是一座頗富盛名的歷史文化名山,屬泰山余脈,相傳與泰山、嶧山並稱為姊妹三山,景區整體規劃10平方公里,在齊魯「山水聖人」黃金旅遊線上。
仿山旅遊區:位於定陶縣城北6公里處,是以曹文化和陶朱儒商文化為主題,以儒商文化為靈魂,以田園水景為特徵,以范蠡文化園、五湖樂園、世外陶村、陶朱公商貿區、陶都神苑五大板塊為支撐,融農業觀光、城郊遊憩、商務旅遊、宗教攬勝等旅遊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生態旅遊區。
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佔地198畝,建築面積11700餘平方米,集展廳、畫館、廣場建設於一體。主體建築由展廳和全景畫館組成。展廳分為序廳和星星之火、浴血抗日、逐鹿中原、革命兒女四個大廳,全面而又系統地反映了三、四十年代冀魯豫邊區黨政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怕犧牲、前赴後繼、不屈不撓、英勇奮進的革命精神。
曹州書畫院:創建於1985年10月,佔地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000多平方米,是集書畫研究、創作、展覽、交流、收藏於一體的文化事業單位。為全國地市級規模最大的書畫院。 曹州百花園:位於牡丹區的洪廟村北部,原名「萬花村」,有「精品牡丹園」之稱,有珍貴百年以上高齡牡丹百餘株,始建於明朝嘉靖年,歷經滄桑,傳奇頗多。1958年正式建園,定名「洪廟花園」。1982年政府撥款重建,命名「百花園」。
古今園:位於牡丹辦事處王梨庄,是在明代萬花村花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58年建園,1982年政府撥款重建,故名「古今園」。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園中主要種植牡丹、芍葯,令有奇花異卉如芍葯、臘梅、黃刺梅等百種花灌木,該園尤以松柏編製造型(習稱松編)為其特色。
中國牡丹園:位於牡丹辦事處大郭集村,佔地1200畝,投資6.2億元,北靠220國道,東臨京九鐵路。主要建設牡丹芍葯種植園、鬱金香種植園。 盛華牡丹產業園:位於菏澤市牡丹區黃堽鎮宋樓村南,投資5.6億元,項目佔地面積2066.48畝,主要包括牡丹觀賞園900畝、文化園120畝、採摘園1000畝、牡丹展覽館6000平方米等。
凝香園:位於岳程辦事處岳樓村,也稱「正春園」。始建於元末明初,原為袁姓所有,稱「袁家堂」花園。凝香園是我國古代北方八大名園之一,俗稱「何家花園」,距今有近1000餘年的歷史。園中有百多年的刺柏、幾百年的臘梅、紫丁香,千年翠蘭松和一塊假山石。
天香公園:位於市區中華東路,一所集休閑、娛樂、游覽、健身於一體的綜合性、開放型公園。面積150畝,其中山38畝,島4畝,湖36畝,其他72畝。公園繼承了我國自然山水園林的造園手法,結合牡丹生物學特性,因地制宜,造就了一個有民族文化特色,集牡丹觀賞、品種保護、學術研究為一休的綜合性園林。
黃泥崗:黃泥崗在鄆城縣東南16公里的黃堆集鄉。
安陵堌堆:安陵堌堆遺址位於曹縣韓集鎮孫庄村北,1977年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南北長225米,東西寬150米,總面積33750平方米,呈南北長於東西的橢圓形,上部為漢代文化層,中部為戰國時期文化層,下部為新石器時代文化層。
故道余輝:是魯西南最大的原生態旅遊勝地。
南湖公園:南湖公園位於曹縣城區的東南部,水面面積10萬平方米。
佀鍾祠:佀樓村中有佀公祠堂,建於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系四合院雕梁畫柱,紋獸齊全,屬於典型的明代古建築群。院內擺設御贈石供桌,4個龍虎墩,石馬、石羊、石豬、石丞相,華表各1對,御碑4座。全為漢白玉石料。1986年和1990年省文物局先後兩次撥專款6萬元,由曲阜建築隊對大殿及前門進行維修。2001年,將佀公祠堂改建為佀鍾紀念館。

D. 太康檯球桌

你好,太康應該不會有賣檯球桌的地方,一般省會城市賣檯球桌的比較多,所以你要開檯球廳的話,可以到鄭州看看,鄭州有個賣紳士檯球桌的地方,名氣好,知名度高!河南很多檯球廳用的就是他們的,全稱是「鄭州紳士檯球桌」,你上網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太康縣地處豫東平原,周口市北部,東臨商丘市柘城、睢縣,北連開封市通許、杞縣,西與扶溝、西華毗鄰,南與淮陽接壤。全縣轄個鄉鎮,個行政村,總面積平方公里,耕地面積萬畝,截止年總人口萬,盛產小麥、棉花,素有「銀太康」之稱。
太康縣是中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中國綠化模範縣、中國商品糧基地縣、中國優質棉基地縣、中國科普示範縣、中國生豬養殖調出大縣,河南省林業生態縣、河南省平安建設先進縣、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發展較快縣。太康電力資源充沛,丹江、葛洲壩電網高壓線路輸入境內,供電能力明顯增強。

太康縣境開發約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原始社會太昊伏羲氏都宛丘(今淮陽),地屬太昊伏羲氏都畿。
夏時地屬豫州境。夏初屬戈地。《左傳》杜預註:戈在鄭、宋之間,即今太康一帶。
商仍屬豫州。
西周時屬陳國。《史記·周本記》:周滅殷,武王封舜後裔媯滿於陳,都宛丘(今淮陽),境屬陳國邦域。
春秋,周敬王四十一年(前年)楚滅陳,地屬楚國。
戰國,秦王贏政二十三年(前年)始置陽夏縣,屬潁川郡。秦統一全國後仍沿舊制,縣屬穎川郡。
西漢初,屬穎川郡。高祖七年(前年)分穎川郡置淮陽郡,十一年(前年)置淮陽國,封子友為淮陽王。武帝時廢國為郡,以汲黯為淮陽太守。宣帝時復置淮陽國,封子欽為淮陽王。陽夏均為其屬縣。
東漢初,屬豫州淮陽國。光武年間並固始縣(《史記·項羽本記》註:固始即固陵,在宛丘縣西北四十二里)入陽夏縣。章和二年(公元年)改淮陽國為陳國,陽夏屬之。獻帝建安二年(年)袁術遣盜殺陳王寵,陳國廢為陳郡,陽夏屬陳郡。
三國時屬魏豫州陳郡。魏明帝太和六年(年)封曹植為陳王,是為陳國,後曹植子志徙封濟北,陳復為郡,陽夏屬之。
晉,屬豫州梁國。晉惠帝分梁國立陳國,陽夏屬之。
南北朝,劉宋,屬豫州陳郡。南齊,屬豫州北陳郡。北魏,屬梁州。太平真君七年(年)陽夏縣並入扶溝縣。太和十二年(年)復置陽夏縣。武泰元年(年)置陽夏郡,郡治雍丘(今杞縣),縣屬郡轄。東魏,屬梁州陽夏郡。
隋初廢陽夏郡。文帝開皇七年(年)改陽夏縣為太康縣,屬陳州。開皇十八年(年)改太康縣為匡城縣。煬帝大業十三年(年)李密舉兵於此,遂廢匡城,復置太康縣,屬淮陽郡。
唐,屬河南道淮陽郡。太宗貞觀元年(年)扶樂縣(今太康城西公里有扶樂城故址)並入太康縣(扶樂為西漢故縣,東漢光武時封劉隆為扶樂侯,後又廢扶樂國為扶樂縣,晉,將扶樂並入陽夏,隋開皇十六年復置)。
五代、後梁時屬東京開封府,後唐,屬陳州,後晉、後漢、後周時均屬東京開封府。
北宋,屬開封府,徽宗時屬拱州。拱州本開封府襄邑縣,崇寧四年(年)建為州,州治今睢縣西。大觀四年(年)廢拱州復為襄邑縣,政和四年(年)復為州,宣和二年()年又廢州為縣,太康重隸開封府。
金,屬南京路開封府。
元初,屬河南行省南京路。世祖至元二十五年(年),改南京路為汴梁路,縣屬之。
明,屬河南開封府。
清初,沿襲明制,仍屬開封府。雍正十二年(年)升陳州為府,太康改屬陳州府。
中華民國,初屬河南省開封道。民國年(年)裁道分區,太康屬第三行政區(豫東行政區)。民國年政區重劃,太康屬第七行政區(區治淮陽)。抗日戰爭爆發後,太康於民國年淪陷,日偽盤踞縣城,國民黨太康縣政府遷往縣西大新集,民國年日本投降後回城。中共自民國年起先後建立芝圃(縣北開淮公路西)、慶華(路東)、淮太西(淮陽、太康、西華各一部)、扶太西(扶溝、太康、西華各一部)、鹿淮太(鹿邑、淮陽、太康各一部)、安平(鹿邑、淮陽、柘城、太康各一部)個邊區縣政權,後相繼撤銷。民國年建立太北、太康兩縣,分屬中共豫皖蘇區第一、二專署,次年月合並為太康縣,屬淮陽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政區不變,仍屬淮陽專區。年淮陽專區撤銷,屬商丘專區。年開封、商丘兩專區合並為開封專區,太康屬之。年開、商兩專區分治,復歸商丘專區。年增設周口專區,後改為周口地區行政公署,太康縣歸屬周口地區至今。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太康縣位於黃淮大平原的河南省東部周口市的北部,
© Bai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周邊與開封市的杞縣,商丘市的睢縣、柘城縣,周口市的淮陽縣、扶溝縣、西華縣為鄰。[]
地形地貌

太康地形屬豫東平原區,西北高東南低,渦河以北及城西部為黃泛區,沖溝較多。河流條,長公里,主要河流渦河長公里。年平均氣溫.℃,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全年無霜期天。[-]
行政區劃

年,太康縣轄個鎮、個鄉。年月日,原屬於太康縣的個行政村(張集鄉陳老家村、陳小庄、太康寺村、中營子村)正式歸屬淮陽縣四通鎮所管轄。
截至年月日,太康縣現管轄個鎮和個鄉分別是:城關鎮、常營鎮、遜母口鎮、老冢鎮、朱口鎮、馬頭鎮、龍曲鎮、板橋鎮、符草樓鎮、馬廠鎮、毛庄鎮、清集鄉(鎮),城郊鄉、楊廟鄉、王集鄉、高賢鄉、芝麻窪鄉、獨塘鄉、大許寨鄉、五里口鄉、張集鄉、高朗鄉、轉樓鄉。下轄個行政村。
交通狀況

山東有黃縣肉盒、河南有周口肉盒,其具體做法大體一致,都是一種油炸的食品。金黃色,食用時蘸上椒鹽。味道更好。[]
馬頭豆腐乾

常師傅豆腐乾以配料考究,口感筋香,熱天存放個月不霉不變等特點而久負盛名,其真空軟包裝產品佔有內地市場外,還遠銷台灣、香港等地。[]
民俗文化

太康道情戲源於道教樂歌。因道士唱樂歌時配以魚皮筒鼓伴奏,故古時稱「魚鼓道情」,俗稱「道情筒子」。明清之際在皖北地區流行,和阜陽一帶民間小調「鶯歌柳」融合後,形成曲藝說唱藝術。當時的演唱只限於單口說唱,伴奏也只有便於攜帶的魚鼓和簡板。
清代後期,約在年前後,道情從沈丘、鄲城一帶傳入太康。世紀初受河南梆子、越調等地方戲曲影響,道情藝人開始嘗試對口演唱和群口演唱,題材突破了原先的道教故事,擴大到家長里短、才子佳人的范圍;演員大體分角色,但不化妝,也無明顯行當,時稱「座攤道情」,這是道情戲的孕育階段。[]
年,太康縣老冢鎮干張村藝人張廣志(約年-年),組建了第一個道情戲班。他是太康道情戲的最早開拓者,早年從事說唱道情,並能演唱河南梆子戲,後來嘗試「座攤道情」。年前後,他又首創道情科班,收徒人。年月,張廣志的道情戲班在太康縣洪山廟、五里口等村開始化妝登台演唱,將道情戲首次搬上了舞台。同時在演出伴奏中增添了墜子弦和成套打擊樂器,採用了河南梆子的聲腔板式和表演形式。這是道情戲由簡單到復雜,由幼稚到成熟的一次成功突破和飛躍,從此使道情由曲藝形式一躍而成為戲劇舞台上一個嶄新的獨立劇種道情。[]
名勝古跡

太康陵

位於縣城東南一公里處,為圓形墓冢,古時極高大,年久頹廢,現高四米,周長 米。
史載:太康繼承父親啟的王位後,奢淫無度,不理國政,後羿乘機取代王位,太康逃至陽夏(今太康)築城而居,後卒葬於此。後人傳說太康縣名稱由此而來。年文物普查時,在該陵區地表及墓冢封土內採集有漢代繩紋板瓦、簡瓦和幾何形圖案墓磚,由此可知此陵實為漢代古墓。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小吳塔

小吳塔又稱吳廣塔,該塔位於縣城西遜母口小吳村內。塔高.米,系六角實心的六級磚塔,建於清乾隆年間。一、二兩層為束腰式塔檐,余為仿木結構式樣出椽頭塔椽。四、五層有佛龕,龕內均有瓷佛,共計尊。上為寶瓶式塔剎。該塔建築技藝較為別致,屬民間地方手法,在諸塔建築中較為罕見。
壽聖寺塔

壽聖寺塔俗稱高賢塔,位於城西北公里高賢集。系明代建築。該塔為七級樓閣式磚塔,塔高.米,實心灰口,平面呈六角形,上有寶珠塔剎。第一級每面寬.米,南面正牆除第七級外均有真門,每層檐下均施有磚雕斗拱。塔身共飾石雕佛像尊,石碣塊,對研究明代繪畫,雕刻藝術有一定價值,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遺產

太康縣的最著名的曲藝是太康道情戲,

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豫東南和安徽西部流行。
太康縣境內已發現的古城遺址有:方城遺址、槐寺遺址、陶母崗遺址、劉庄遺址、馮異台遺址、大崔堌堆遺址、五子王遺址、玉皇閣遺址等。
太康縣境內古墓今存有:太康陵、仲康陵、陳子禽陵、高子羔陵、扶樂城漢墓、顧佐墓、王鈍墓等,古墓里的古磚上的文字清晰可見,具有很大的文物價值。
太康縣境內最有名的古建築是——文廟(又稱黌學),文廟上有全國罕見的立體龍雕
太康縣為新中國建立獻出生命的革命烈士有人。革命烈士紀念碑亭。
太康道情是受保護的全國非物資文化遺產。被譽為「天下第一團」的太康道情劇團的代表作是《王金豆借糧》[] []
著名人物

歷史名人

歷史上,太康名人輩出。西漢丞相黃霸、
黃學
黃學
東晉太傅謝安、文學家謝靈運、東陽太守袁宏、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吳廣等名人巨擘光耀太康歷史星空。太康縣為中華謝氏、袁氏、符氏、何氏等姓氏發源地。[-]
黃霸
黃霸(?~前年),字次公,西漢陽夏人,歷任陽夏遊徼、侍郎謁者,左馮翊屬下卒史,宣帝時任丞相職。[-]
黃霸性溫良、謙虛,識聞博廣,理事以法律為准,治民以教化為先,在當時官吏中政績最為突出。《漢書.循吏傳》中曾有「自漢興,言治民吏,以霸為首」的記載。[-]
謝安
謝安(-年),字安石,太康謝氏的代表人物謝安,東晉著名政治家、軍事家,陳郡陽夏人(今河南太康人)。晉朝太常卿謝裒子。他歲步入仕途,從政年,身居相位達年之久。後因勢利小人從中挑撥,謝安離京辭官,不久病逝,被追封為「廬陵郡公」。他一生著述很多,重要的有《謝安集》(卷)、《孝經注》等。其書法藝術行、草、楷書俱佳,後人評價很高。[-]
謝靈運
謝靈運(—年),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世居會稽(今浙江紹興)。祖父是謝玄。他自幼聰明好學,歲時就襲封康樂公(江西萬載康樂鎮)。謝靈運是我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晚年做臨川內史,因謀反被收,最後在廣州被殺。
謝玄
謝玄——東晉軍事家,淝水之戰的指揮者,河南太康人;[-]
袁宏
袁宏(約~約),東晉文學家。字彥伯,小字虎。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及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其詩、賦、序、贊、碑、銘、疏、表等余篇,亦多殘缺。[-]
吳廣
吳廣(?~前),字叔,陽夏(今河南省太康)人。與陳勝同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
謝道韞
謝道韞,字令姜,生卒年不詳,東晉時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的妻子。謝道韞留下來的事跡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記載在《世說新語》中:謝安在一個雪天和子侄們討論可用何物比喻飛雪。謝安的侄子謝朗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眾人的稱許。王凝之死後,謝道韞在會稽獨居,終生未改嫁。[-]
廬陵王妃(謝裕之女)
謝裕,字景仁,東晉末年名臣,官至左僕射,與當時宰相劉裕關系非常密切。劉裕的兒子廬陵王劉義真便由父親做主娶了謝裕的女兒為妃。
袁齊媯
南朝宋文帝袁皇後,諱齊媯,陳郡陽夏(今太康)人,為左光祿大夫敬公袁湛的庶女,她在十六歲時,被選入宮,初拜宜都王妃,生有一子一女。袁皇後死於顯陽殿,時年歲。皇上異常痛心,命前永嘉太守顏延之為其作了文辭優美的祭文以示哀念。
謝梵境
謝梵境,謝庄長子謝揚的女兒,南朝宋廢帝劉昱於年被蕭道成殺掉,扶持順帝劉准即位。當時劉准年方九歲,大權完全掌握在左衛將軍蕭道成手裡。次年,謝梵境被立為皇後。年月,蕭道成篡宋建立南齊王朝,降封順帝為汝陰王,謝梵境為汝陰王妃,移居丹陽宮。是年月,劉准死於丹陽宮,謝梵境不知所終。
競陵王妃
蕭道成代宋建立南朝齊,其子蕭賾繼位,是為武帝。武帝封第二子蕭子良為競陵郡王。蕭子良娶妻為原南朝宋武陵內史袁覬之女。
沈貴妃
北宋真宗沈貴妃,當朝宰相沈倫之孫女,其父為光祿少卿沈繼宗。年,沈貴妃以將相家女被真宗趙恆選入後宮。沈貴人入宮後,為人賢淑儉朴不華。皇上以其將相之後之故,對其厚待,超越眾妃。宋仁宗慶歷四年,沈貴妃被封為德妃,後進封為貴妃,年病故。
謝皇後
成肅謝皇後,謝安後裔,原籍太康,其先祖移居丹陽(今江蘇南京)。少年時因父母早亡,被翟姓人家收養,所以改姓翟,成年後被選入宮。宋高宗憲聖太後把她配給普安郡王,封咸陽郡夫人。普安郡王即位後,她被進封為貴妃。成恭皇後死後,皇後空缺,咸陽郡夫人年被立為皇後,恢復謝姓,其親屬有十人受到封賞。孝宗死後,謝皇後被尊為皇太後。年,謝皇後病故,謚號「成肅」。謝皇後生性儉朴仁慈,一身衣服穿了洗,洗了穿,竟能穿十幾年。其弟謝淵被封為武翼郎,謝太後曾告誡她:「皇上崇尚謙恭儉朴,我也親自洗衣,你應該時時謙遜,避免驕橫奢侈。」後來謝淵嚴格遵守姐姐教誨,官至和國公。
謝道清
南宋理宗謝皇後(年至年),名道清,為謝安世孫女,其父名渠伯,祖父名深甫。年月謝道清進封為貴妃,月冊封為皇後。年,元兵大舉南下,宋理宗束手無策,想拋棄臨安(今杭州)遷都於平江慶元(今浙江寧波)。謝道清認為這樣會動搖民心,對抗元不利,苦苦勸阻,理宗才打消了遷都念頭。[-]
年月,元兵屯紮錢塘江畔,南宋朝廷戰敗。謝太後因病暫留杭州,是年月,謝太後被押送大都,降封為壽春郡夫人,年後病故,享年歲。[-]
明世宗廢後張氏
廢後張氏,明世宗第二位皇後,太康人張溱之女,年被選入宮,初封為順妃。年,陳皇後崩,張順妃被冊立為皇後。當時,世宗正熱衷古禮,令皇後率妃嬪在北郊親自養蠶,每天帶領六宮侍女在宮中聽講《女訓》。年正月,張皇後無過被廢,移居別宮。年張皇後病故,喪葬儀式仍如皇後之禮。[-]
當代名人

許家印,河南太康人(高賢),廣州恆大實業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潤中國富豪排行榜第二。
程輝,河南太康人。專業致力於市場調查、戰略規劃和終端銷量提升,麥盛營銷顧問公司總監。擅長品牌規劃、產品策劃、營銷戰略規劃、銷量提升規劃等企業系統營銷策劃。
李歐梵,國際知名文化研究學者。年月日生於河南太康,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美國哈佛大學博士,香港科技大學人文榮譽博士。著名教授、作家、文化評論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現代文學及文化研究、現代小說和中國電影。李歐梵教授的散文及評論常見於《亞洲周刊》、《信報》、《明報月刊》及《瞄》。
炫惟,河南太康人 (王集鄉),獨立媒體人鄭州信息報鄭州信息網站長,著名作家 代表作《樂途》、《落日天涯客》。[]
賈霆,河南太康縣人(清集鄉),現居北京。第六屆全國優秀刑辯律師,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青少年作家記者協會會員、中國網等知名網站法治評論員,,資深死刑辯護研究專家

E. 山東菏澤4月底5月初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曹州牡丹園位於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牡丹辦事處,緊靠220國道,距市區三公里,建於1982年,總面積73hm2,是菏澤牡丹的主要觀賞游覽區。園內牡丹100餘萬株,800多個品種,間植芍葯、碧桃、夏蓮、秋菊、臘梅、月季、玫瑰等數百種花木,競相比美。每年四月中旬至五月上旬,百萬株牡丹競相開放,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爭奇斗研。國內外遊客絡繹不絕,形成「花四海,人如潮」的壯觀場面。 曹州牡丹園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園內牡丹曾多次運往北京植物園、中南海、故宮、上海、南京、洛陽等園林風景區栽植。還遠銷日、美、英、法、德、俄、加拿大、荷蘭、泰國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並為日本島根縣建立了「中國牡丹園」。 曹州牡丹園內景點繁多。南北兩座彩色牌坊門樓,高達十餘米,檐出角翹,雕梁畫柱,古樸典雅,金碧輝煌。坊門正中的「鳳凰戲牡丹」彩色圖集下,上書「曹州牡丹園」鎏金橫匾,是時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舒同書寫。園中採用生產與觀賞相結合的布局方式,建有亭台樓閣,以石鋪的道路相連,便於遊人游賞和憩息。「觀花樓」 、「天香閣」是園內主體建築,新穎別致,古樸典雅,登樓眺望,園中景色盡收眼底。 觀花樓為仿明代建築,坐落在曹州牡丹園南觀賞區,樓內有牡丹展室,供遊人進一步了解牡丹的栽培歷史和牡丹文化,樓前有溥傑手書「天下第一香」和舒同手跡「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石碑。有蒲松齡筆下的人物--葛巾、玉板兩個花仙的塑像,有自然奇石組成的碑苑等小品建築。還有一株枝幹虯曲的大木香樹,花開時節馨香撲鼻,憑添雅趣。 天香閣坐落在曹州牡丹園北觀賞區,該建築古香古色,雕梁畫柱,古樸典雅,16個紅木大柱擎起巍峨壯觀的三層閣樓,紅磚琉璃瓦外漢白玉石欄,似紗裙圍樓,脊檐之上飛禽走獸,神態各異。室內用現代燈光音響營造出快樂溫馨的氣氛,名人書畫件件是賞牡丹、詠牡丹的佳作。音樂聲中登樓鳥瞰牡丹,花海人流盡收眼底。在天香閣南面,數十棵已逾百年的牡丹,已長成牡丹樹,莖粗根茂,花大映尺,粉中透紅,芬芳撲鼻。還有江北第一柏廊之稱的龍柏走廊,數百株龍柏高兩丈以上,株株蒼翠欲滴。天香閣兩側的玉蘭花和木香各具特色,玉波浪渾然一體,散發出濃欲的園林香氣。 桂陵之戰遺址坐落在曹州牡丹園的東區,有桂陵紀念碑亭,有千年桂陵古井,讓遊人聯想起當年兵家孫臏曾在此創下了「圍魏救趙」的光輝戰例。 該園多年從事牡丹新品種選育工作,曾育出『粉中冠』、 『冠世墨玉』、 『紫瑤台』、趙粉、等著名品種。該園除廣植牡丹外,並植有芍葯和多各花灌木,使遊人流連忘返。 牡丹是菏澤的市花。每當花開季節,連阡接陌,五彩繽紛,爭奇斗艷,令人目不暇接。每年4月18日至5月5日被定為「菏澤國際牡丹花會」,有上百萬的國內外遊人慕名前來賞花。 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 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位於菏澤市城區趙王河畔。它是在革命老同志的倡導和組織下,經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批准,由河北、山東、河南三省共同籌資,菏澤社會各界大力奉獻,並得到國家和貴州省資助而興建的一座大型跨省革命歷史紀念館。總書記親筆為紀念館題寫館名。總理為紀念館批撥了專項資金。 會盟台 會盟台舊址在今舊城鎮葵丘堌堆村西。據《濮州志·會台別業記》載:濮州故城(今舊城)南五里有高大土台一個,佔地二百餘畝,上可容納萬人。此台前面略尖,後呈方形,因春秋時期諸侯多次在此台之上會盟而稱為會盟台。 春秋初期,周王室勢力日漸衰弱,諸侯紛紛爭霸,齊桓公雄才大略,舉賢任能,勵志改革,國勢日益強盛,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公元前651年與諸侯會盟於葵丘,葵丘之盟奠定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從此,齊桓公以中原諸侯的霸主(盟主)身份,得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會盟台也因之而名揚天下,備受後人矚目。 百獅坊 百獅坊俗稱張家坊,位於張牌坊街東端,清乾隆43年為張蒲妻朱氏建。該坊用磚石仿木結構建造,遍體雕刻,坊上石雕不論獅子、雲龍、牡丹無不注意剛健與柔和融會,動靜神態協調,使其維妙維肖,栩栩如生。據說正中下坊板的孔鼻上還懸掛著一石雕鳥籠,架上石鳥,神態活現。統觀整座牌坊,結構精巧,壯觀宏偉,雕刻精細,剔透玲瓏,繁而不亂,主次分明,堪稱全國罕見的石雕藝術,人們面對這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不能不贊嘆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智慧和偉大的創造。乘1路車即可到達。 冉子仲弓祠 先賢冉子仲弓祠位於菏澤市東7公里處。這里坐落著一個300多戶人家的小村鎮——張什店。該村古名茶固坡,冉賢鎮,為先賢冉子仲弓故里,村中居民冉性居多。村中心丁字路口東北隅有冉子仲弓祠,俗稱冉家祠堂。寬敞雄偉的廣連門臨街聳立,造型古樸典雅,氣象庄嚴,望之使人頓發思古之幽情。院內現有大殿一座及楷樹一株,均系菏澤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冉子名雍字仲弓,生於周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22年),卒於周貞定四年(公元前466年),享年56歲,葬於菏澤東南60里冉山(今定陶縣冉堌集)。冉村鎮建祠合祀冉耕(伯牛)、冉雍(仲弓)、冉求(子有)三賢。蓋三人不唯同里同宗,且均系孔子親自認可的十哲中人,故有「一門三賢」之譽。 據漢陸賈《冉氏源流考》載:「冉子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後。曹叔振鐸數傳至冉離。」始定居「菏澤之陽」。冉雍以德行著稱,歷代統治者多有封賜:漢高祖時封陶子,元帝時封陶侯,唐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封魯侯,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封薛侯,宋真宗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增封下邳公,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改稱先賢冉子。 孔子死後,仲弓與閔子騫等及其弟子合編《論語》20篇,又自著《敬簡集》6篇。《敬簡集》一書是對所引仲弓與孔子應答中的「居敬而行簡……」一段話的闡發,可惜秦火之後,此書失傳。 祠內原有古柏數十株,蒼勁挺拔,遮天蔽日,映襯得整個祠院格外肅穆庄嚴,遊人至此弔古憑今,無不肅然起敬。大殿東南主幹高5米、圍3米的大楷樹,相傳為冉雍所植,現仍枝茂葉繁,形如巨傘。冉子仲弓祠是歷史遺留下來的一份珍貴遺產,也是菏澤地區的重要旅遊景點之一。 青年湖公園 青年湖公園似一顆明珠,鑲嵌在菏澤城的西南端。現存的150餘畝水面,為歷史上築城取土所形成. 這里遠離鬧市,環境清幽,西南兩面城堤環護,綠樹掩映,風景宜人。經1978年以來幾年初期施工, 現已建起小碼頭、佳景亭、湖心橋等一批基礎設施和景觀吸引了本地和外地的遊人,按照總體規劃,完全建成後的青年湖公園佔地 500餘畝,湖上曲亭回環,亭閣相連,湖中築人工島,建園中園,沿湖錯落分布游泳池、游樂場、旱冰場、 月季園、北方水鄉等。巧施精雕,人工天成薈於一體,模山范水,南北風光近收眼底。是一個集娛樂、休閑、垂釣的好去處。近年遊人以有詩贊曰 「莫道曹州無山水,青年湖上景闌干」。 凝香園 凝香園 也稱「正春園」,位於菏澤城東岳程辦事處岳樓行政村。始建於元末明初,原為袁姓所有,稱「袁家堂」花園,後來袁家敗落,被明代萬曆三十八年進士,工部尚書,菏澤城東何樓村人何應瑞購得,又稱「何園」,著名的「何園白」、「何園紅」牡丹,為此園所出。這所花園一直繁延四百來年,據祖孫三代在這座花園當花工的劉老人講,一九三三年馮玉祥先生隱居泰山,為美化泰山,一次就從該園買去五百株臘梅。當時就連趙樓、李集「下廣」的大胡紅,也從此園所購。可見那時「凝香園」花事之盛。何應瑞辭官回鄉後寫的七律《牡丹》,描繪了何園牡丹:「廿年夢想故園花,今到開時始到家。幾許新名添舊譜,因多舊種變新芽。搖風百態嬌無定,墜露叢芳影亂斜。為語東皇留醉客,好教晴日護丹霞。」直到一九三七年底,日寇侵佔菏澤後才敗落下來。目前只剩下10多畝,專植牡丹不足3畝, 牡丹品種70多個,其他雜花40餘種,如刺梅、刺桐、玉果、白果、凌霄、黃芽球、紫薇、月季、看石榴、木瓜、柿子、龍頭棗、鐵梗海棠等。園中有百多年的刺柏、幾百年的臘梅、紫丁香,千年翠蘭松和一塊假山石。「凝香園」附近的何應瑞墓地古柏成林,蒼郁參天。 百壽坊 俗稱朱家牌坊,位於百獅坊西南約百米處。1765年為翰林院孔目贈儒林郎朱叔琪妾孔氏建。因前後枋心邊沿浮雕百個不同篆體的「壽」字得名。雕刻內容除獅、龍、牡丹外還有鶴、鳳、梅花等。其構築精巧宏偉,雕刻精緻生動,可與百獅坊相媲美。甭說那嬌捷神俊的雄獅,繞柱回舞的蛟龍,滿飾額枋的牡丹,單說正間上下額枋祥雲間翩翩飛舞的五隻透雕仙鶴和次間上額枋浮雕的引頸鳴唱、相對翱翔的鸞鳳,就能產生無窮的魅力。仙鶴是幸福、長壽、愛情的象徵,和變形「卍」字形雲紋連在一起,寓意「福壽萬年」。獅座下左右兩側浮雕的蟠螭、鶴圖案,刀法簡潔洗煉,造型古樸優美。獅後夾柱板上各浮雕四幅花鳥畫:牡丹舞蝶,寓意富貴無媲;牡丹芙蓉,寓意榮華富貴;梅花喜鵲,寓意喜上眉梢;梅竹綬帶,寓意齊眉祝壽。還有桃花春燕、山茶錦雞、水仙海棠、秋葵玉蘭等,構圖新穎,雕刻精緻,花卉爭奇斗艷,蟲羽生動逼真。 古今園 位於曹州牡丹園西南側,在菏澤城北5里王梨庄,是距城最近的花園。其前身是明代的「萬花村花園」,主植牡丹、芍葯。 民國初年,花園被曹州府的張培榮據為己有,改名軍門花園。解放後,該園牡丹栽培面積年年擴大,花色品種不斷增多。 1982年,政府撥款重修該園,並名為「古今園」。以後又多次撥款擴建。該園民族形式的大門,古樸典雅;白色的花園圍牆,頗具古代園林風格;拱橋流水,假山噴泉,相映成趣。園內面積50畝,種植牡丹優良品種300多個,另有芍葯、臘梅、黃刺梅、迎春、月季、玫瑰、丁香、海棠等奇花異木幾十種。培育200餘年的松編牌坊——孜誦坊,壯觀優美,堪稱一絕;松編獅、虎,惟妙惟肖;200多年的龍頭槐盤根錯節;100多年的翠蘭松,如霧似煙;200多年的線柏,江北獨一無二;金絲吊蝴蝶樹,春末花開,秋季花托成為蝴蝶狀,如萬條金絲垂吊著一隻只蝴蝶,奇異無比。 安邱堌堆遺址 安邱堌堆遺址位於菏澤市東南12公里,佃戶屯鄉曹樓村東南約100米處。現存堌堆高3米,長寬各500米,四壁較直,斷面暴露有文化層。經調查、發掘,遺址堆積甚厚,達4米以上,距今約4500多年,在該遺址發現龍山文化、岳石文化、早商和晚商依次疊壓的文化層。與近年來在曹縣莘冢集發現的龍山文化面貌基本相同,與豫東商丘地區及造律台龍山文化比較接近,應該屬於河南龍山文化系統。 近年來,在山東省境內京滬鐵路以東地區曾發現岳石文化遺址,但在京滬鐵路以西地區,有關岳石文化的遺址只有菏澤安邱堌堆遺址。該堌堆的發掘,將岳石文化的分布范圍擴大到山東省的西南邊緣地區。岳石文化在山東的分布從東到西連成一片。故這里的岳石文化命名為「安邱類型」。 安邱堌推遺址的商文化層是從早商到晚商連續堆積的,這在全國其它商文化遺址中尚屬少有,由此證實了學術界關於商文化的分期是可靠的,對進一步研究商文化,了解當時的社會面貌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線索和依據。

F. 河南周口太康歷史、人物、景點、

太康,夏朝君主,生卒年不詳,啟長子,啟病死後繼位。太康自小跟著父親啟享樂,即位後生活比啟還腐敗,只顧飲酒游獵,不理政事,在去洛水北岸游獵時,為後羿奪去國政。實際上只在位兩年(名義上在位29年),病死,葬於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西)。另有年號「太康」,地名「太康」,書法家太康等。
太康縣,東臨商丘市的柘城、睢縣,北連開封市的通許、杞縣,西與扶溝、西華毗鄰,南與淮陽接壤。太康縣轄23個鄉鎮,768個行政村,總面積1759平方公里,總人口138萬,其中農業人口126萬,盛產小麥、棉花,素有「銀太康」之稱。
歷史上,太康名人輩出。西漢丞相黃霸、東晉太傅謝安、文學家謝靈運、東陽太守袁宏、吳廣等名人巨擘光耀太康歷史星空。太康縣為中華謝氏、袁氏、符氏、何氏等姓氏發源地。
近代名人 許家印——河南太康人(高賢),廣州恆大實業集團董事局主席,08胡潤中國富豪排行榜第二 程輝,河南人。專業致力於市場調查、戰略規劃和終端銷量提升,麥盛營銷顧問公司總監。擅長品牌規劃、產品策劃、營銷戰略規劃、銷量提升規劃等企業系統營銷策劃。 李歐梵,國際知名文化研究學者。1939年10月10日生於河南太康,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美國哈佛大學博士,香港科技大學人文榮譽博士。著名教授、作家、文化評論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現代文學及文化研究、現代小說和中國電影。李歐梵教授的散文及評論常見於《亞洲周刊》、《信報》、《明報月刊》及《瞄》。
太康道情是受保護的全國非物資文化遺產。被譽為「天下第一團」的太康道情劇團的代表作是《王金豆借糧》.
太康縣境內已發現的古城遺址有:方城遺址、槐寺遺址、陶母崗遺址、劉庄遺址、馮異台遺址、大崔堌堆遺址、五子王遺址、玉皇閣遺址等。
太康縣境內古墓今存有:太康陵、仲康陵、陳子禽陵、高子羔陵、扶樂城漢墓、顧佐墓、王鈍墓等,古墓里的古磚上的文字清晰可見,具有很大的文物價值。
太康縣境內最有名的古建築是——文廟(又稱黌學),文廟上有全國罕見的立體龍雕.
太康咸牛肉

G. 梁山的建制沿革

《水滸》故事的淵源所在,以此名揚海內、久負盛譽。原有大水泊。梁山縣即因境內名山而得。1949年8月25日,中共崑山縣委、縣政府在商老莊召開縣、區幹部會議,宣布改建崑山縣為梁山縣。縣委、縣政府分別遷至閻庄村和西小吳村(今屬黑虎廟鄉)。1950年2月,梁山縣委、縣政府遷至鄭垓村(今屬梁山縣風景區管理委員會)。1952年春,縣委、縣政府遷至後集村(今屬梁山縣風景區管理委員會)隸屬於平原省菏澤專區。1952年年11月,平原省撤銷,梁山縣隨菏澤專區劃歸山東省.1958年10月, 撤銷菏澤專區,梁山縣改屬濟寧專區。1959年6月, 梁山縣復屬菏澤專區。1990年1月,梁山縣劃歸濟寧市所轄。 梁山的古文化遺址有兩個:青堌堆遺址、賈堌堆遺址
青堌堆遺址簡介
青堌堆遺址位於梁山縣城東北方向20公里,小安山鎮董庄村西約500米處。這里原是一個高大的堌堆,東西800米,南北400米。多年來,由於雨水的沖刷和人為的破壞,面積大大縮小,現僅存地面以上東西61米,南北40米,高約3米的緩坡土堆,且其上大部分已被當地農民種上了莊稼。堌堆上曾建有一座廟宇,如今已毀。
有關單位對青堌堆遺址的調查發掘:
第一次:1959年3月至5月,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在青堌堆進行了發掘。
第二次:1976年3月至4月,菏澤地區文物工作隊對其進行了調查性試掘。此次發掘探得遺址共分七層,一至三層為商中期文化層,四至六層為商早期文化層,七層為原始社會晚期文化層。
在第七層中,獲得了豐富的實物資料,既有生產工具,又有生活工具。生產工具包括石鏟、石斧、石錛、石鑿、骨錐、骨針、骨箭鏃、骨鏢、陶網墜、紡輪、蚌刀、蚌鋸等。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
結論
從生產生活器物的紋飾、造型、色澤分析,青堌堆遺址是我原始社會後期的一處遺存,距今4500年左右。就其歸屬來講,它既具有典型山東龍山文化的因素,又具有典型河南龍山文化的某些特徵,但是,它又有明顯不同於上述兩種文化的因素。總之,它既不屬於山東龍山文化,也不屬於河南龍山文化,自身的風格很獨特。
·菏澤地區文物工作隊的結論是:青堌堆遺址是具有明顯地域性特徵的龍山時期的文化遺址。
·中國科學院的結論是:青堌堆遺址的性質是龍山時期青堌堆類型的文化遺址。
·考古界稱之為「青堌堆類型」龍山文化。
賈堌堆遺址簡介
·賈堌堆遺址位於梁山縣城西北方向11公里,大路口鄉呂那裡村東100米處,東西26米,南北30米,高出地面約3米。
·1976年4月,菏澤地區文物工作隊在此進行了調查性試掘。從獲得的大量遺物分析,該處遺址系原始社會末期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時期的居住遺址,就器物的型制、紋飾、顏色而論,屬青堌堆類型的文化遺址。
幾點認識:
1、青堌堆遺址、賈堌堆遺址屬於我國原始社會後期的文化遺址,距今已有4500年的歷史,這說明,早在4500年前,梁山一帶就有古人類漁獵耕種、繁衍生息,開始創造燦爛的先古文明,梁山境域可謂歷史悠久。
2、青堌堆文化兼具山東龍山文化和河南龍山文化的一般特徵,而自身又具有明顯的獨特風格,被史學界和考古界界定為青堌堆類型文化,這令每一個梁山人感到自豪。
3、關於先民壽命的推測。
據研究,當時流行一種奇怪的風俗——拔牙,這是一種人為損傷自身生理組織的行為。拔牙通常限定在拔除一對上頜側門齒,施術年齡一般在14歲左右,方法是採用某種器具水平方向敲打折斷牙齒。這種風俗可能與審美有關。
有關人骨鑒定材料表明,在梁山境域周圍發現的古代遺址中,原始居民的拔牙人數比例較高,山東茌平尚庄遺址為80%,兗州王因鎮遺址為76.8%,寧陽大汶口遺址為73.7%,曲阜西夏侯遺址為55%,江蘇邳縣大墩子遺址為64.6%,據此推斷梁山一帶先民的比例也不會低。
另外,由於營養貧乏,加上疾病流行等因素,導致死亡率很高,有專家研究,當時的幼童平均死亡率高達30%以上。
關於人的平均壽命,有關資料顯示,北京猿人(距今70萬——20萬年)平均壽命為17.7歲,山頂洞人(距今1萬年)平均壽命為26.4歲,原始社會後期(距今約5000年)平均壽命為32.1歲,據此推斷,當時梁山古先民平均壽命當在30歲左右。 須句故城
西周建立後,為了維護和鞏固在全國的統治,採取了分封諸侯的辦法,即史書上記載的「分土封侯制」。周天子把國都附近的地區劃為王畿,由王室直接統轄。王畿以外的廣大地區分封給許多諸侯,各建邦國。
周代所封諸侯國數目不詳,《荀子、儒效篇》曰:「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呂氏春秋、觀世》則曰:「周之所封四百餘,服國八百餘。」在如此眾多的諸侯國中,有一個小國就在今天的梁山東平一帶,其國治恰在梁山境內,它就是須句國。據考證,須句國的國治須句城就在今梁山縣小安山鎮東張庄村。《東平縣志、古跡》載:「須句城,在安民山東濟水上。………今安民山東六里張家莊其故地也」。安民山,就是今天的小安山。濟水是古時一條著名的大河(在我國古代,與長江、黃河、淮河並稱「四瀆」),據《梁山縣水利志》載,濟水當時的流經路線是:西南出大野澤後,向東北至梁山東南(距山六里),又東北至安民亭南(此亭北距安民山三里),汶水從東北來注之,又北流經須句故城西、微鄉(今東平戴廟)東、須昌故城(今東平湖內的埠子)西,至東阿魚山,又東北流經今平陰、歷城、章丘、鄒平、博興等地,於廣饒北入渤海。須句城就坐落在濟水之濱,靠近濟水和汶水的交匯處。
對於須句城的具體位置,清代的蔣作錦也做過一番詳細的考證。蔣作錦(1817——1864年),今梁山縣館驛鎮大營村人,於清朝咸豐年間42歲時中取進士,被清廷委派治理黃河,功績顯著,民眾贊佩。他的代表作《東原考古錄》,對古城鎮、河流的考證提出了不少合理確切的見解。
在《東原考古錄》中他寫道:「須句,‥‥‥城在安民山東濟水上」。「今安民山東六里張家莊其故地也。庄西楊家堤口(今小安山鎮楊堤口村)即濟水古道」。「村人掘地時見瓦礫及城址雲」。從這里可看出,在蔣作錦生活的清代中後期,東張庄的老百姓在掘地挖土時,仍然不時地可以挖到須句故城遺留下來的殘磚碎瓦,可以看到須句故城的舊址遺跡。須句國的國治後來向北遷徙,仍叫須句,秦朝時改名為須昌,並設須昌縣。《東平縣志、古跡》載:「須昌城在金山東南、土山東、埠子頭西」。考以地理位置,就是今天東平縣老湖鎮的前後埠子。 梁孝王與梁山之名的由來
梁山本名「良山」,可見於漢代以前的典籍。《史記·梁孝王世家》有孝王「北獵良山」的記載。這里的「良山」,即今天的「梁山」。「良山」改稱「梁山」始於漢代,說法有二。
其一,因梁孝王游獵而賜。梁孝王劉武是西漢文帝之子(劉邦之孫,漢景帝之弟),封為梁王。劉武游獵良山,暴病而亡,葬於良山,遂易名「梁山」,漢景帝為之樹碑。《大清一統志》載:「梁山本名良山,以梁孝王游獵於此而名。」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亦雲:「梁山,本名良山,漢梁孝王嘗游獵於此,因改為梁山。」
其二,因光武帝避叔諱而易。西漢設壽良縣,東漢光武帝劉秀叔父名劉良,為避其諱,光武帝改壽良縣為壽張縣,良山亦易名「梁山」。《山東通志·山川》記述:「梁山考縣本名壽良,因光武帝避叔諱改名壽張,則山(良山)之改良為梁以此。」「梁山」易名的兩種說法,各有道理。
梁孝王(?——公元前144)漢文帝嫡二子,漢景帝同母弟,母竇太後。前178年被封為代王,前176年改封淮陽王。前168年,改為梁王,都睢陽(今河南商丘)。七國之亂期間,曾率兵抵禦吳王劉濞,保衛了國都長安,功勞極大,後仗竇太後疼寵和梁國地大兵強欲繼景帝之帝位,未果,前144年病逝,謚號孝王,葬於永城芒碭山,一說葬於梁山。《史記》關於梁孝王的記載:
★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與孝景帝同母。母,竇太後也。
★上與梁王燕飲,嘗從容言曰:「千秋萬歲後傳於王。」王辭謝。雖知非至言,然心內喜。太後亦然。★(梁國)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陽,四十餘城,皆多大縣。(梁山乃皇家狩獵之園林)★孝王,竇太後少子也,愛之,賞賜不可勝道。
★上(漢景帝)廢太子,竇太後心欲以孝王為後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關說於景帝。以事秘,世莫知。★上立膠東王為太子。梁王怨袁盎及議臣,乃與羊勝、公孫詭之屬陰使人刺殺袁盎及他議臣十餘人。逐其賊,未得也。於是天子意梁王,逐賊,果梁使之。乃遣使冠蓋相望於道,覆按梁,捕公孫詭、羊勝。公孫詭、羊勝匿王後宮。梁相軒丘豹及內史韓安國進諫王,王乃令勝、詭皆自殺,。上由此怨望於梁王。★三十五(前145)年冬,復朝。上疏欲留,上弗許。歸國,意忽忽不樂。北獵良山,有獻牛,足出背上,孝王惡之。六月中,病熱,六日卒,謚曰孝王。 位於山東省的泰安、濟寧、菏澤和河南省的濮陽四地市交界處, 縣城在東南與西北和西南與東北方向的對稱中心處,距濟寧市65千米,距省會濟南市148千米。東北至泰安市130千米,東南至兗州市83千米,西南至菏澤市92千米,西北過黃河至台前縣城36千米。 梁山縣北、東面與東平、汶上縣毗鄰,南、西面與嘉祥、鄆城縣接壤,西北隔黃河與河南省台前縣相望。從梁山縣城,西至鄆城縣界20千米(徑距,下同),以黑虎廟鄉馬庄村為界;西南至鄆城縣界8.5千米,以馬營鎮鮑垓村為界;南至嘉祥縣界19千米,以拳鋪鎮琉璃井村為界;東南至汶上縣界31千米,以韓垓鎮五里堡村為界;東至東平縣界18.5千米, 以館驛鎮靳口村為界;東北至東平縣界16千米, 以小安山鎮張官屯村為界;北至東平縣界11千米,以小安山鎮殷那裡村為界,西北至河南省台前縣界23千米,以趙固堆鄉蔡樓村為界。
臨縣界村莊,從館驛鎮的王仲口村,依次有王仲口、王思口、戚村、尚庄、靳口、劉庄(上述村莊屬館驛鎮)、韓堂村、趙樓、張庄、鄭庄、蔣庄、朱庄、東袁口、南袁口、孟庄(上述村莊屬韓崗鎮)、劉口、辛庄、後關庄、「前關庄、孫庄、開河、五里堡馬垓(上述村莊屬韓垓鎮)、林辛庄、陸庄、戴庄、前楊樓、前申庄、高廟、潘庄、琉璃井、萬花張庄、方廟、甄庄、褚庄、劉庄、後楊樓、李鄉、徐庄、古路溝、前楊樓、高廟、方庄、路垓、西楊集(上述村莊屬拳鋪鎮)、鮑垓、李屯、普屯、倪樓( 上述村莊屬馬營鎮),五里廟、東丁庄、侯道溝、楊庄、野豬淖(上述村莊屬楊營鎮)、西張庄、東王全、西李庄、馬庄、 尚那裡、高堂、大營、陳垓、程那裡、劉堂( 上述村莊屬黑虎廟鄉)、孫孝溪、王老君、鍾那裡、姚庄、范那裡、艾那裡、蔡樓、西劉、賈庄、李樓(上述村莊屬趙固堆鄉)、沙沃劉、葛集、馬樓、丁樓、劉燦東、榮岔河、馬岔河、後菜園、雷口、路那裡、國那裡、孫樓、楊盤、白廟、大王(上述村莊屬小路口鎮)、周樓、劉堂、殷那裡、干魚頭村、北張庄、范庄、鵝鴨廠、鄧庄、張官屯、馮庄、李官屯、譚庄、解庄、郭庄、青固堆村、彭村、李樓村(上述村莊屬小安山鎮)大路口、彭那裡、陶那裡、西張博、東張博、孔那裡、喬辛庄、李那裡、胡那裡、大喬、西喬、祁辛庄、呂那裡、北劉庄、王朝剛、西馮、東馮、東戚、孫老包、袁那裡、清堂李、沙窩李、賈固堆、大張、油坊、劉舉樓、東姜、徐橋、翟樓、戚賈、鹼水李、王垓、文那裡、西姜、西楊、西戚、劉庄、雙廟、張文一、王大稱、東許、西許、任樓、王芝茂(上述村莊屬大路口鄉)。

H. 一擔土多少方

曹州牡丹園曹州牡丹園位於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牡丹事處,緊靠220國道,距市區三公里,建於1982年,總面積73hm2,是菏澤牡丹的主要觀賞游覽區。園內牡丹100餘萬株,800多個品種,間植芍葯、碧桃、夏蓮、秋菊、臘梅、月季、玫瑰等數百種花木,競相比美。每年四月中旬至五月上旬,百萬株牡丹競相開放,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爭奇斗研。國內外遊客絡繹不絕,形成「花四海,人如潮」的壯觀場面。曹州牡丹園內景點繁多。南北兩座彩色牌坊門樓,高達十餘米,檐出角翹,雕梁畫柱,古樸典雅,金碧輝煌。坊門正中的「鳳凰戲牡丹」彩色圖集下,上書「曹州牡丹園」鎏金橫匾,是時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舒同書寫。園中採用生產與觀賞相結合的布局方式,建有亭台樓閣,以石鋪的道路相連,便於遊人游賞和憩息。「觀花樓」、「天香閣」是園內主體建築,新穎別致,古樸典雅,登樓眺望,園中景色盡收眼底。觀花樓為仿明代建築,坐落在曹州牡丹園南觀賞區,樓內有牡丹展室,供遊人進一步了解牡丹的栽培歷史和牡丹文化,樓前有溥傑手書「天下第一香」和舒同手跡「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石碑。有蒲松齡筆下的人物--葛巾、玉板兩個花仙的塑像,有自然奇石組成的碑苑等小品建築。還有一株枝幹虯曲的大木香樹,花開時節馨香撲鼻,憑添雅趣。天香閣坐落在曹州牡丹園北觀賞區,該建築古香古色,雕梁畫柱,古樸典雅,16個紅木大柱擎起巍峨壯觀的三層閣樓,紅磚琉璃瓦外漢白玉石欄,似紗裙圍樓,脊檐之上飛禽走獸,神態各異。室內用現代燈光音響營造出快樂溫馨的氣氛,名人書畫件件是賞牡丹、詠牡丹的佳作。音樂聲中登樓鳥瞰牡丹,花海人流盡收眼底。在天香閣南面,數十棵已逾百年的牡丹,已長成牡丹樹,莖粗根茂,花大映尺,粉中透紅,芬芳撲鼻。還有江北第一柏廊之稱的龍柏走廊,數百株龍柏高兩丈以上,株株蒼翠欲滴。天香閣兩側的玉蘭花和木香各具特色,玉波浪渾然一體,散發出濃欲的園林香氣。桂陵之戰遺址坐落在曹州牡丹園的東區,有桂陵紀念碑亭,有千年桂陵古井,讓遊人聯想起當年兵家孫臏曾在此創下了「圍魏救趙」的光輝戰例。該園多年從事牡丹新品種選育工作,曾育出『粉中冠』、『冠世墨玉』、『紫瑤台』、趙粉、等著名品種。該園除廣植牡丹外,並植有芍葯和多各花灌木,使遊人流連忘返。牡丹是菏澤的市花。每當花開季節,連阡接陌,五彩繽紛,爭奇斗艷,令人目不暇接。每年4月18日至5月5日被定為「菏澤國際牡丹花會」,有上百萬的國內外遊人慕名前來賞花。百獅坊百獅坊俗稱張家坊,位於張牌坊街東端,清乾隆43年為張蒲妻朱氏建。該坊用磚石仿木結構建造,遍體雕刻,坊上石雕不論獅子、雲龍、牡丹無不注意剛健與柔和融會,動靜神態協調,使其維妙維肖,栩栩如生。據說正中下坊板的孔鼻上還懸掛著一石雕鳥籠,架上石鳥,神態活現。統觀整座牌坊,結構精巧,壯觀宏偉,雕刻精細,剔透玲瓏,繁而不亂,主次分明,堪稱全國罕見的石雕藝術,人們面對這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不能不贊嘆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智慧和偉大的創造。乘1路車即可到達。古今園位於曹州牡丹園西南側,在菏澤城北5里王梨庄,是距城最近的花園。其前身是明代的「萬花村花園」,主植牡丹、芍葯。民國初年,花園被曹州府的張培榮據為己有,改名軍門花園。解放後,該園牡丹栽培面積年年擴大,花色品種不斷增多。1982年,重修該園,並名為「古今園」。以後又多次撥款擴建。該園民族形式的大門,古樸典雅;白色的花園圍牆,頗具古代園林風格;拱橋流水,假山噴泉,相映成趣。園內面積50畝,種植牡丹優良品種300多個,另有芍葯、臘梅、黃刺梅、迎春、月季、玫瑰、丁香、海棠等奇花異木幾十種。培育200餘年的松編牌坊——孜誦坊,壯觀優美,堪稱一絕;松編獅、虎,惟妙惟肖;200多年的龍頭槐盤根錯節;100多年的翠蘭松,如霧似煙;200多年的線柏,江北獨一無二;金絲吊蝴蝶樹,春末花開,秋季花托成為蝴蝶狀,如萬條金絲垂吊著一隻只蝴蝶,奇異無比。百壽坊俗稱朱家牌坊,位於百獅坊西南約百米處。1765年為翰林院孔目贈儒林郎朱叔琪妾孔氏建。因前後枋心邊沿浮雕百個不同篆體的「壽」字得名。雕刻內容除獅、龍、牡丹外還有鶴、鳳、梅花等。其構築精巧宏偉,雕刻精緻生動,可與百獅坊相媲美。甭說那嬌捷神俊的雄獅,繞柱回舞的蛟龍,滿飾額枋的牡丹,單說正間上下額枋祥雲間翩翩飛舞的五隻透雕仙鶴和次間上額枋浮雕的引頸鳴唱、相對翱翔的鸞鳳,就能產生無窮的魅力。仙鶴是幸福、長壽、愛情的象徵,和變形「卍」字形雲紋連在一起,寓意「福壽萬年」。獅座下左右兩側浮雕的蟠螭、鶴圖案,刀法簡潔洗煉,造型古樸優美。獅後夾柱板上各浮雕四幅花鳥畫:牡丹舞蝶,寓意富貴無媲;牡丹芙蓉,寓意榮華富貴;梅花喜鵲,寓意喜上眉梢;梅竹綬帶,寓意齊眉祝壽。還有桃花春燕、山茶錦雞、水仙海棠、秋葵玉蘭等,構圖新穎,雕刻精緻,花卉爭奇斗艷,蟲羽生動逼真。仿山墓群古稱「天下之中」的定陶,坐落在廣闊無垠、坦盪如砥的魯西南大平原上,而仿山就位於定陶縣城北六公里,西臨菏商公路,東連京九鐵路,北依曹州牡丹園,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仿山廟宇,由來已久,是先民為紀念賢帝明君曹叔振鐸而建。據載,秦漢開始建祠,唐宋陸續建廟,連續40餘座,至晚清時尚在,原山勢陡峭,蒼松翠柏遮天蓋地,樓台殿閣隱於其間,方圓800餘畝,南有仿山河,東有仿山湖,景色宜人,後來由於歷史等眾多原因,常年失修,廟宇傾廢。80年代末,來自附近幾省的信眾,又集結仿山,化緣募捐,先後修復了百神殿、玉皇閣、大王廟、泰山廟、祖師廟等,佔地58畝,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95年被縣列為仿山旅遊開發區,97年按照國家有關法規和政策通過治理整頓,仿山廟宇正式被省政府批准為道教活動場所。曹州書畫院曹州書畫院創建於1985年10月,位於世界著名的牡丹之鄉——菏澤,總佔地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000平方米,建展廳、創作樓、趙登禹紀念館、曹州書畫作品陳列館以及全國著名的曹州碑廊。建築既有傳統的民族特色,又有現代的園林風格,院內藤廊、亭台、假山、噴泉、松竹斗奇,百花爭艷,景觀幽雅,宜書宜畫。曹州書畫院目前為全國地市級最大的書畫院,曹州書畫院的碑廊為全國最長的碑廊,已成為菏澤地區重要的旅遊觀賞景點。孫臏故里孫臏字伯靈,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史記》載:「臏生阿鄄之間。」據《全國孫氏族譜及孫臏故里論證會》鑒定分析考證,孫臏故里即今鄄城縣紅船鎮孫老家村。圍繞孫臏故里的開發建設,鄄城縣委、縣政府制訂了《孫臏故里建設規劃方案》。從1992年起,投資100萬元,整修了「孫氏祠堂」。新建了「孫臏紀念館」及「百名將軍碑林」。孫氏祠堂坐落在孫老家村內,始建於明景泰五年(1454年),佔地10餘畝,正殿5間,東西廂房各3間,不幸於明崇禎年間遭兵火而毀。清道光年間重建家祠,祠堂3間,坐北朝南,佔地70平方米,磚木結構,建築形式古樸典雅,頗具民族傳統風格。祠堂內設有神龕,正中供奉孫臏雕像,神龕兩旁陳列孫臏後人牌位。祠堂前面有家祠碑一座,碑陽刻有「孫氏家祠序」,碑陰刻孫氏分支概況。此處為孫氏族人緬懷先輩的場所。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位於菏澤市城區趙王河畔。它是在老同志的倡導和組織下,經國家批准,由河北、山東、河南三省共同籌資,菏澤社會各界大力奉獻,並得到國家和貴州省資助而興建的一座大型跨省革命歷史紀念館。總書記親筆為紀念館題寫館名。總理為紀念館批撥了專項資金。會盟台會盟台舊址在今舊城鎮葵丘堌堆村西。據《濮州志·會台別業記》載:濮州故城(今舊城)南五里有高大土台一個,佔地二百餘畝,上可容納萬人。此台前面略尖,後呈方形,因春秋時期諸侯多次在此台之上會盟而稱為會盟台。春秋初期,周王室勢力日漸衰弱,諸侯紛紛爭霸,齊桓公雄才大略,舉賢任能,勵志改革,國勢日益強盛,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公元前651年與諸侯會盟於葵丘,葵丘之盟奠定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從此,齊桓公以中原諸侯的霸主(盟主)身份,得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會盟台也因之而名揚天下,備受後人矚目。歷山舜王廟歷山舜王廟在鄄城縣閻什鎮歷山廟村西,東距閻什鎮2公里。舜,有虞氏,姓姚,名重華,字成都,虞君之後,歷代傳為賢明聖君,司馬遷列之為五帝之一。皇甫謐雲:「舜生姚墟」,據考姚墟即今山東省鄄城縣麻寨鄉舜城集。《史記》載: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之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歷山、雷澤、河濱均在鄄城境內。舜20歲登帝位,它是一位仁愛、誠信、謙恭、勤政、愛民的帝王,後人思其功德,嚮往其遺風,在所耕之歷山建廟以祀之,故名「歷山舜王廟」。據古廟碑記載,東漢光武帝年間開始修廟立碑,其後南北朝、北魏、唐、元、明、清各朝皆有修復。元仁宗延祐五年(1318年),歷山公(名千努,曾任榮祿大夫、平章政事等職)退居歷山,效法舜帝造福鄉里,「聚書萬卷」,在歷山舜王廟院內東南隅創建歷山書院,教育鄉里子弟。明清以後歷山舜王廟和歷山書院逐漸損毀。近年來,舜的後裔,海內外甄氏族人紛紛來函來人到歷山廟認祖歸宗,歷山廟周圍廣大群眾也自發修復歷山廟,現已建成寢宮殿、三皇殿、苦奶奶廟、龍泉舜井亭、周邊院牆及山門等。百花園位於古今園北的洪廟村。清末郝省謙任曹州總團練時,大修牡丹園,周圍遍栽桃、梨、柿樹,搜集牡丹、芍葯稀有品種和各種奇花異草種於園內,並打井修塘,養殖金魚、鯉魚,名為「郝家花園」。花開時節,車水馬龍,高朋滿座,繁盛一時。後因連遭戰亂,又加郝省謙遭官司,花園長期失修逐漸蕭條。民國時期,已成荒野。解放初,洪廟村花農又在此種植牡丹、芍葯,逐步連片成方,1958年,正式建園,名為「洪廟花園」。1982年,政府再次撥款重建,命名為「百花園」。1990年,政府再次撥款,由南京園林設計院設計,對百花園進行擴建,更名為曹州百花園。曹州百花園面積100畝,種植牡丹12萬多株,560個品種,種植芍葯6萬余株,270多個品種,以傳統稀有珍貴品種多,花色齊全,分布合理便於觀賞而馳名。同時培育出牡丹新品種賽雪塔、春紅嬌艷、銀紅球、百園粉等數十種,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因而百花園又有「品種園」之稱。安邱堌堆遺址安邱堌堆遺址位於菏澤市東南12公里,佃戶屯鄉曹樓村東南約100米處。現存堌堆高3米,長寬各500米,四壁較直,斷面暴露有文化層。經調查、發掘,遺址堆積甚厚,達4米以上,距今約4500多年,在該遺址發現龍山文化、岳石文化、早商和晚商依次疊壓的文化層。與近年來在曹縣莘冢集發現的龍山文化面貌基本相同,與豫東商丘地區及造律台龍山文化比較接近,應該屬於河南龍山文化系統。近年來,在山東省境內京滬鐵路以東地區曾發現岳石文化遺址,但在京滬鐵路以西地區,有關岳石文化的遺址只有菏澤安邱堌堆遺址。該堌堆的發掘,將岳石文化的分布范圍擴大到山東省的西南邊緣地區。岳石文化在山東的分布從東到西連成一片。故這里的岳石文化命名為「安邱類型」。安邱堌推遺址的商文化層是從早商到晚商連續堆積的,這在全國其它商文化遺址中尚屬少有,由此證實了學術界關於商文化的分期是可靠的,對進一步研究商文化,了解當時的社會面貌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線索和依據。巨野永豐塔巨野永豐塔,又稱梵塔,位於巨野縣城東南角。據《巨野縣志》載:永豐塔為唐人所建,未合尖而止,宋人續之。塔東鄰建有一寺,佔地20餘畝,因寺內建有丈八銅佛,故名大佛寺。寺內古柏林立,遮天蔽日,遊客僧人紛然而至,煙繞霞蔚,香火旺盛,是當時著名的游覽聖地。巨野因大野澤而得名。相傳古代有一龍常在大野澤作亂,洪水肆虐,民不聊生。托塔李天王之子哪吒將此龍鎮住,洪水即退,大野澤漸涸,一望無垠的大水,變為千畝良田。龍王一氣之下,狀告哪吒,哪吒被治罪。後來,托塔李天王將制服哪吒三太子的佛賜寶塔斷之為三,擲下天門,塔底落於西鄰之縣鄆城,塔身落在巨野,塔頂飄往東鄰之縣金鄉。後人為紀念哪吒,盼望年年歲歲五穀豐登,將塔命名為永豐塔。永豐塔系八棱等邊四門樓閣式磚塔,現存五層,高31米,下層周長44米,上層周長36米。第一層為磚疊挑檐,其它各層則華拱兩挑組成上承托檐,交叉錯落,堅實牢固。每層的東、南、西、北四面各設有券門,明暗有別,或為天井,或直通塔內迴廊。塔身各層高度及塔徑自下而上逐層遞減,收分得體。塔外西側有後修的石台階數級,由此台階可進入塔內。底層設有塔心室,室內壁上鑲嵌7塊佛教石造像碑,門口一塊縱40.5厘米,橫100厘米,一排5尊佛像,像高28厘米。順室內石階繞轉二層西門迴旋而上可達塔頂,憑欄四望,全城景色盡收眼底。塔下四周碧水粼粼,水色天光,古塔倒影,甚為壯觀。永豐塔四面環水,塔身故有所傾斜,明、清曾多次修繕。1990年,全縣人民集資捐款18萬元,對該塔進行了維修,風采更為迷人。陳台陳台位於鄄城縣舊城鎮杏花崗村西南,乃曹植為鄄城王時所築之台,植在此台上讀書、吟詩作賦,故名「讀書台」。植後徙為陳王,後謚號「思」,故此台又名「陳思王讀書台」,簡稱「陳台」。該台有十數級台階,台上有讀書廳、藏書室和會文亭,從住所王府到讀書台通有長廊。鄄城一帶屬黃泛區,黃河多次決口,讀書台漸被淤沒。由於曹植的影響較大,讀書台雖屢屢受損,卻也時常得到加固、修復,只是難保當年面貌。從歷代官吏、文人詩作可以看出,陳台這一古跡存在了相當長的時期。20世紀40年代,讀書台尚有高出地面數尺的台基,上有殘磚碎瓦。陳台現雖已夷為平地,然遺址尚可辨知,仍不斷有人前往覓蹤、憑吊。冉子仲弓祠先賢冉子仲弓祠位於菏澤市東7公里處。這里坐落著一個300多戶人家的小村鎮——張什店。該村古名茶固坡,冉賢鎮,為先賢冉子仲弓故里,村中居民冉性居多。村中心丁字路口東北隅有冉子仲弓祠,俗稱冉家祠堂。寬敞雄偉的廣連門臨街聳立,造型古樸典雅,氣象庄嚴,望之使人頓發思古之幽情。院內現有大殿一座及楷樹一株,均系菏澤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冉子名雍字仲弓,生於周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22年),卒於周貞定四年(公元前466年),享年56歲,葬於菏澤東南60里冉山(今定陶縣冉堌集)。冉村鎮建祠合祀冉耕(伯牛)、冉雍(仲弓)、冉求(子有)三賢。蓋三人不唯同里同宗,且均系孔子親自認可的十哲中人,故有「一門三賢」之譽。據漢陸賈《冉氏源流考》載:「冉子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後。曹叔振鐸數傳至冉離。」始定居「菏澤之陽」。冉雍以德行著稱,歷代統治者多有封賜:漢高祖時封陶子,元帝時封陶侯,唐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封魯侯,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封薛侯,宋真宗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增封下邳公,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改稱先賢冉子。孔子後,仲弓與閔子騫等及其弟子合編《論語》20篇,又自著《敬簡集》6篇。《敬簡集》一書是對所引仲弓與孔子應答中的「居敬而行簡……」一段話的闡發,可惜秦火之後,此書失傳。祠內原有古柏數十株,蒼勁挺拔,遮天蔽日,映襯得整個祠院格外肅穆庄嚴,遊人至此弔古憑今,無不肅然起敬。大殿東南主幹高5米、圍3米的大楷樹,相傳為冉雍所植,現仍枝茂葉繁,形如巨傘。冉子仲弓祠是歷史遺留下來的一份珍貴遺產,也是菏澤地區的重要旅遊景點之一。青年湖公園青年湖公園似一顆明珠,鑲嵌在菏澤城的西南端。現存的150餘畝水面,為歷史上築城取土所形成.這里遠離鬧市,環境清幽,西南兩面城堤環護,綠樹掩映,風景宜人。經1978年以來幾年初期施工,現已建起小碼頭、佳景亭、湖心橋等一批基礎設施和景觀吸引了本地和外地的遊人,按照總體規劃,完全建成後的青年湖公園佔地500餘畝,湖上曲亭回環,亭閣相連,湖中築人工島,建園中園,沿湖錯落分布游泳池、游樂場、旱冰場、月季園、北方水鄉等。巧施精雕,人工天成薈於一體,模山范水,南北風光近收眼底。是一個集娛樂、休閑、垂釣的好去處。近年遊人以有詩贊曰「莫道曹州無山水,青年湖上景闌干」。凝香園凝香園也稱「正春園」,位於菏澤城東岳程事處岳樓行政村。始建於元末明初,原為袁姓所有,稱「袁家堂」花園,後來袁家敗落,被明代萬曆三十八年進士,工部尚書,菏澤城東何樓村人何應瑞購得,又稱「何園」,著名的「何園白」、「何園紅」牡丹,為此園所出。這所花園一直繁延四百來年,據祖孫三代在這座花園當花工的劉老人講,一九三三年馮玉祥先生隱居泰山,為美化泰山,一次就從該園買去五百株臘梅。當時就連趙樓、李集「下廣」的大胡紅,也從此園所購。可見那時「凝香園」花事之盛。何應瑞辭官回鄉後寫的七律《牡丹》,描繪了何園牡丹:「廿年夢想故園花,今到開時始到家。幾許新名添舊譜,因多舊種變新芽。搖風百態嬌無定,墜露叢芳影亂斜。為語東皇留醉客,好教晴日護丹霞。」直到一九三七年底,日寇侵佔菏澤後才敗落下來。目前只剩下10多畝,專植牡丹不足3畝,牡丹品種70多個,其他雜花40餘種,如刺梅、刺桐、玉果、白果、凌霄、黃芽球、紫薇、月季、看石榴、木瓜、柿子、龍頭棗、鐵梗海棠等。園中有百多年的刺柏、幾百年的臘梅、紫丁香,千年翠蘭松和一塊假山石。「凝香園」附近的何應瑞墓地古柏成林,蒼郁參天。莊子釣魚台莊子釣魚台位於臨濮鄉莊子廟村北五百米左右。該台為全國十大著名釣魚台之一且排行第二,僅次於北京國賓館釣魚台,是鄄城的八大景點之一。戰國時期,道家學派創始人莊周曾垂釣於此,故稱「莊子釣魚台」,簡稱「釣魚台」。後人曾在釣魚台上建廟以祀莊子,其村亦以此名為莊子廟。台上舊有觀,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封莊子為南華真人,故改為南華觀,《莊子》一書改名為《南華真經》。因黃河決口,該台漸被淹沒,清末時尚有四畝許一方高地,後被淤為平地,僅存遺址。自1985年以來,鄄城縣政府、臨濮鄉政府和菏澤市白虎鄉政府積極著手規劃修復莊子釣魚台。在當地群眾的大力支持下,已恢復修建了南華觀,佔地二十餘畝。主體建築漆園大殿5間,為廡殿式仿古建築,內塑莊周雕像,正中牆壁繪制太極八卦圖,雄偉壯觀。金山大洞秦王避暑洞又名金山大洞,位於巨野縣境內,在汽車站或火車站乘計程車即到。該洞位於原神農祠以東金山東南半坡處,據考古工作者考證,開鑿於西漢中期,距今已2000年的歷史,洞三面削成,南北長10餘米,東西寬5米,高4.5米。隧道兩側峭壁如削,上面是歷代官宦、文人游覽金山的題字和詩文,隧道盡處鑿為洞,洞門上鐫有「大明禪院」,洞有七室,可納數百人,兩旁入為三室,平道設隔眼,洞內供有古石佛像,雕藝精湛,栩栩如生。洞內陰森多濕,涼氣襲人,每至盛夏,遊人到此,汗不復出,如同進入春秋兩季。此洞規模浩大,氣勢雄偉,集歷史、人文、旅遊於一身,是中外遊客涉足的魯西南著名的旅遊勝地。谷林堯陵堯陵又稱堯王墓,乃帝堯所葬之處,《呂氏春秋》雲:「堯葬谷林」,其址在距鄄城縣城7公里的富春鄉谷林,故名「谷林堯陵」。堯,姓伊祁,名放勛,號陶唐氏,系軒轅黃帝五世孫,父帝嚳,母慶都。司馬遷列之為五帝之一。堯以欽明文思四德安其民,親睦九族,更以「禪讓」美德名揚天下,頗受人民敬仰和擁戴。堯15歲封唐侯,20歲為天子,建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境),在位98年,117歲去世,葬於谷林。《大清一統志·唐堯陵》載:「陵高四丈五尺,廣二十餘丈,上有廟」。堯廟始修於東漢永康元年(167年),為濟陰太守孟郁所建,有「漢濟陰太守孟郁修堯廟碑」為證。碑文900字,《山東通志》、《曹州府志》、《濮州志》和《金石錄》均有記載。其後四修堯陵:(1)東漢建寧五年(172年)濟陰太守審晃修堯祠堯母靈台,立堯母靈台碑;(2)東漢熹平四年(175年)濟陰太守劉合修堯廟立「帝堯碑」;(3)明嘉靖初都御史陳鳳梧委知州張寰重修建堯廟;(4)清乾隆元年(1736年)山東巡撫岳睿重修堯陵,其因為「自金末河決,堯祀移於東平州蘆泉山之陽,然堯陵自在谷林,不在東平」(《大清一統志》)、「東平一陵,實屬沿誤,隨委員查視,堯陵在濮州城東南六十里古雷澤之西谷林寺前,有享殿三間在焉」(《濮州改祀堯陵議》)。關於堯陵規模,《水經注》雲:「今成陽(今鄄城地)城西二里有堯陵,陵南一里有堯母慶都陵,於城為西南,稱曰靈都,鄉曰崇仁,邑號修義,皆立廟。四周列水,潭而不流,水澤通泉,泉不耗竭,至豐魚筍,不敢采捕。前並列數碑,枯柏數株,檀榆成林。二陵南北,馳道徑通,皆以磚砌之,尚修整。堯陵東、城西五十餘步中山夫人祠,堯妃也,石壁階墀仍舊,南西北三面,長櫟聯蔭,扶疏里余。中山夫人祠南,有仲山甫冢,冢西有石廟,羊虎傾低,破碎略盡,於城為西南,在靈台之東北。」由此可知,堯、堯母、堯妃均葬谷林。北魏時期,堯陵區還很完整。清嘉慶年間還有相當規模。據《濮州志》堯陵古圖所示,堯陵為坐北朝南三進式長方形院落,四周圍以磚牆。大門前有「石門」牌坊,東側有房數間。大門外東側有一水井,再向東是「聖母殿」。大門內為第一進院落,兩側有東西「更衣亭」。第二進院門為一正兩偏,門內左右是東西朝房,中央是圓形花園,其後是一座「享殿」。殿後是第三進院落,古松掩映之下,墓丘巍然屹立,墓前豎一石碑。今堯陵墓區面積6000餘平方米,地勢平坦,墓區原有松柏古樹300餘棵,1979年淤灌時全部淹,現有近年所植柏樹60餘株。堯陵封土直徑15米,陵前立有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八月濮州知州薛孟所立「堯陵祭文碑」和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濮州知州繆潤紱書「帝堯陶唐氏墓碑」各一棟。請登錄為你詳細解答,玉米糝玉米面玉米粉玉米渣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