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泉護遺址

泉護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28 12:56:48

❶ 西安名勝古跡有那些

西安旅遊簡介

西安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羅馬、開羅、雅典)之一,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是著名的世界歷史名城。西安周圍有120多座帝王陵墓圍繞 。從100 多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藍田猿人,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的半坡村,西安的建城史已有 3100 多年,眾多王朝在此建都,歷時 1100 多年。難怪「秦中自古帝王州」!在漢唐時期,西安就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對外交流的中心,是當時人口最早超過百萬的國際大都市。「西羅馬,東長安」是西安在世界歷史地位的寫照。秦風韻故都,滿意在古城!龍在中國,根在西安!
西安還是著名的絲綢之路的起點。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正式開辟了以長安為起點,聯結歐亞大陸的通道「絲綢之路」。從此,中國的使臣、商賈和中亞、西亞、南亞各國的使節客商往來絡繹不絕,中外商業貿易迅速發展,文化交流日趨活躍,友好往來不斷加深。
「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跡遺存使西安享有「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稱。全省境內有重點文 陝西歷史博物館、大雁塔、鍾鼓樓遙望物保護單位 554 處,其中陝西省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9 處,陵墓 8822 處,古遺址 5700 余處,文物點 21100餘個。秦始皇兵馬俑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遺跡,西安古城牆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古城牆遺址。近年,漢陽陵的開發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轟動,其出土的裸體彩俑被譽為「東方維納斯」。市內有 6000 多年歷史的半坡遺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塊、被譽為石質歷史書庫的碑林博物館;文物儲藏量全國之最的陝西歷史博物館;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師譯經之地大雁塔;西北歷史最長的清真寺化覺巷大清真寺,以及西安周邊的華夏始祖軒轅黃帝之陵黃帝陵;漢武帝劉徹之墓漢茂陵;唐女皇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釋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處法門寺,唐大明宮遺址等馳名中外的景點。自然景觀峭拔險峻,獨具特色,境內及附近有西嶽華山、終南山、太白山、王順山、驪山、樓觀台、輞川溶洞等風景名勝區,更有周邊的森林公園十餘個。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輝映,構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韻風姿。
近年來,西安旅遊業發展迅猛,旅遊設施不斷完善,旅遊業已成為西安市真正的支柱產業和先導產業。西安市還首批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
西安主要人文旅遊景點: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城牆、鍾樓、鼓樓、西安碑林、大明宮、阿房宮遺址、西安事變舊址、青龍寺、西安半坡遺址、八仙庵、鴻門宴遺址、大慈恩寺、秦始皇軍事直道、西周灃西車馬坑、蔡文姬墓、周至老縣城自然保護區、老牛坡遺址、櫟陽城遺址、清真大寺、仙游寺、楊虎城陵園、東渭橋遺址、秦二世胡亥墓、嘉午台、高家大院、漢陽陵博物苑、樂游原、唐長安城牆遺址公園、騾馬市、湘子廟、陝西歷史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大唐芙蓉園……
西安主要現代休閑景點、購物點、小吃街:雁塔北廣場、大唐不夜城、滻灞生態區 / 小寨、東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騾馬市步行街、康復路、金花 / 粉巷、德福巷、回民街……
樓觀台

樓觀台,號稱"天下第一福地",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勝跡,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東南15公里的終南山北麓,風景幽美,依山帶水,茂林修竹,綠蔭蔽天,古籍贊美它:"關中河山百二,以終南為最勝;終南千峰聳翠,以樓觀為最名。"
樓觀台既有周秦遺跡、漢唐古跡,又有山青水綠的自然風光:古跡主要有老子說經台、尹喜觀星樓、秦始皇清廟、漢武帝望仙宮、大秦寺塔以及煉丹爐、呂祖洞、上善池等60餘處;自然風光以森林見長,這里山嶺倚山背水,茂林修竹,融自然人文於一體,是人們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其中老子墓、大秦寺塔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綜合介紹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坐落在距西安37公里的臨潼區城東,南倚驪山,北臨渭水,氣勢宏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始皇兵馬俑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極具影響力。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上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俑陣經發掘對外開放後便轟動世界。1978年,前法國總理希拉克參觀後說:「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跡,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跡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國。」從此秦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發掘情況
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東發現三個大型陪葬的兵馬俑坑,並相繼進行發掘和建館保護。三個坑成品字形,總面積22780平方米,坑內置放與真人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馬共約7400餘件。三個坑分別定名為一、二、三號兵馬俑坑。
·一號坑 秦始皇兵馬俑
一號坑最大,坑深5米,面積14260平方米,坑內有6000餘陶人陶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環形方陣。坑東端有三列橫排武士俑,手執弓弩類遠射兵器,似為前鋒部隊,其後是6000鎧甲俑組成的主體部隊,手執矛、戈戟等長兵器,同35乘駟馬戰車在11個過洞里排列成38路縱隊。南北兩翼的後衛部隊。
·二號坑
二號兵馬俑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積6000平方米,是一坐西朝東,由騎兵、步兵、弩兵和戰車混合編組的大型軍陣。大致可分為弩兵俑方陣,駟馬戰車方陣,車步、騎兵俑混合長方陣,騎兵俑方陣四個相對獨立的單元。共有陶俑陶馬1300餘件,戰車80多輛,並有大量金屬兵器。
·三號坑
三號兵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面積約520平方米,它與一、二號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似為統師三軍的指揮部,出土68個陶俑和4 馬1 車。
大唐不夜城

西安曲江新區建設的大唐不夜城,被打造為重現大唐盛世風採的文化商業步行街區。貞觀文化廣場是其核心部分,由西安大劇院、西安音樂廳、曲江美術館和曲江太平洋影城四組文化藝術性建築組成。該廣場採取立體式設計,以地面層的四個下沉式廣場把地面和地下的活動場所有機聯系起來。貞觀文化廣場在總體設計中,四個主體建築以正對大雁塔的南北軸線為空間對稱關系,主體空間高度接近的電影院與美術展館布置在用地的北部,兩者的大屋頂均設計為重檐歇山;而音樂廳和大劇院布置在用地的南部,兩者的大屋頂均設計為重檐廡殿。2008年12月初,世界500強企業、國際投資大鱷美國華平投資集團成功進駐大唐不夜城,建設西安新樂匯;2009年初,西安新樂匯成功招商,4月,大唐不夜城點亮工程啟動,5月,景觀大道開始改造建設…… 大唐不夜城的中軸景觀大道是一條1500米橫貫南北的中央雕塑景觀步行街,其上分布著盛世帝王、歷史人物、英雄故事、經典藝術作品等九組主題群雕,立體展現大唐帝國在宗教、文學、藝術、科技等領域的至尊地位並彰顯大國氣象。貞觀紀念碑是不夜城的地標性雕塑,由李世民騎馬像組成及周圍的附屬雕塑組成:中間,李世民威武端跨高頭大馬之上手,抖韁繩欲勒馬前行,意氣風發;四周,號手、旗手各半的24人儀仗隊、鼓手2人及文臣武將各3人緊密相隨。碑體正面雕刻「貞觀之治」四字,背面為貞觀政要名錄數百字。據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研究所副所長、教授段海康介紹,該紀念碑是他和他的創作團隊將大唐時期的雕塑元素和西方紀念碑式雕塑創作手法相結合精心創作的,以反映大唐帝國的繁榮盛況和李世民的文治武功。碑體由暖黃色花崗岩雕琢而成,而李世民及其坐騎由青銅鑄成。主雕塑南北長36米,南北寬18米,總高17.95米,總重量約8到10噸。亞洲最大的景觀大道改造完成,以李世民、李隆基、武則天、玄奘等一代帝王、歷史人物、英雄故事為主題的大唐群英譜雕塑以九組雕塑群與現代化的水景系統、燈光系統、立體交通系統完美結合,多維再現盛唐風范。隨著西安音樂廳、曲江美術館、曲江電影城三大文化場館的盛大開放,亞洲最炫美的大唐雕塑景觀步行街的亮相,西安新樂匯等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全面開業。
興慶宮公園
位於西安交大北門對面,由古代皇家園林改建而成,裡面環境優美,2008年免費開放。
曲江池遺址公園
2008年7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的免費大型娛樂休閑場所,位於大唐芙蓉園西南側。北接大唐芙蓉園,南至秦二世陵遺址,佔地面積1500畝。
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
位於大雁塔北廣場東南側,在古代唐慈恩寺遺址基礎上改建而成(注意與大慈恩寺區分)。
大雁塔北廣場
位於西安市南郊的大雁塔北廣場,內有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每晚都會向觀眾呈現非常壯觀的噴泉盛會。
大唐芙蓉園
大唐芙蓉園位於西安市曲江新區,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文化主題公園,建於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以北,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
環城公園
環城公園以古城牆為主線,輔以環城綠化,護城河環繞,風格古樸、粗獷,有野趣,具有濃郁地方特色。
革命公園
1927年2月,為紀念西安的死難軍民,馮玉祥率眾公祭,建「革命公園」,負上築冢,建立烈士祠和革命亭,供市民憑吊紀念。

❷ 陝西有什麼文物保護單位(帶上名稱)

西安市
大雁塔 | 小雁塔| 興教寺塔 | 西安城牆 | 西安碑林| 半坡遺址 | 豐鎬遺址| 阿房宮遺址 | 漢長安城遺址| 大明宮遺址 | 秦始皇陵| 西安事變舊址 | 藍田猿人遺址|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 | 西安清真寺 | 杜陵| 姜寨遺址 | 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 灞橋遺址 | 華清宮遺址| 仙游寺法王塔 | 西安鍾樓、鼓樓 | 水陸庵| 康家遺址 | 老牛坡遺址| 櫟陽城遺址 | 東渭橋遺址| 鳩摩羅什舍利塔 | 公輸堂 | 香積寺善導塔 | 西安城隍廟| 八雲塔 | 重陽宮祖庵碑林| 秦東陵 | 明秦王墓| 長安聖壽寺塔 | 長安華嚴寺塔| 昭慧塔 | 大秦寺塔 | 易俗社劇場
銅川市
葯王山石刻 | 黃堡鎮耀州窯遺址 | 玉華宮遺址 | 耀縣文廟 | 神德寺塔
寶雞市
周原遺址| 秦雍城遺址 | 隋仁壽宮唐九成宮遺址| 慈善寺石窟 | 石摞摞山遺址 | 北首嶺遺址| 鳳凰山遺址 | 楊家村遺址 | 法門寺遺址 | 太平寺塔| 周公廟 | 扶風城隍廟 | 楊珣碑 咸陽市 茂陵 | 霍去病墓 | 昭陵| 乾陵 | 順陵 | 大佛寺石窟| 昭仁寺大殿 | 秦咸陽城遺址| 長陵 | 鄭國渠首遺址| 甘泉宮遺址 | 泰陵| 西漢帝陵 | 三原城隍廟| 泰塔 | 涇陽崇文塔| 武陵寺塔 | 咸陽文廟
渭南市
司馬遷墓和祠 | 西嶽廟| 橋陵 | 魏長城遺址| 永陵 | 韓城大禹廟 | 甜水溝遺址 | 元君廟—泉護村遺址 | 京師倉遺址| 良周遺址 | 唐代帝陵 | 倉頡墓與廟 | 韓城普照寺 | 韓城文廟| 韓城城隍廟 | 黨家村古建築群 | 澄城城隍廟神樓 | 橫陣遺址 | 梁帶村遺址 | 精進寺塔| 百良壽聖寺塔 | 法王廟| 北營廟 | 玉皇後土廟 | 玄武廟青石殿 | 慶安寺塔| 豐圖義倉 | 渭華起義舊址
延安市
延安革命遺址 | 黃帝陵| 瓦窯堡革命舊址 | 鍾山石窟 | 延一井舊址 | 彬縣開元寺塔 | 洛川會議舊址| 石泓寺石窟 | 萬安禪院石窟 | 吳旗革命舊址 | 保安革命舊址 漢中市 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 | 武侯墓| 龍崗寺遺址 | 李家村遺址| 張騫墓 | 蔡倫墓和祠 | 開明寺塔 | 五門堰 | 張良廟| 靈岩寺摩崖
榆林市
統萬城遺址 | 府州城 | 白雲山廟 | 楊家溝革命舊址 | 石峁遺址| 李家崖城址 | 麟州故城 | 吳堡石城| 榆林衛城 | 盤龍山古建築群 | 姜氏庄園商洛市花石浪遺址 | 東龍山遺址

❸ 陝西歷史遺跡

大明宮遺址,大雁塔,青龍寺

重點文物
陝西境內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延安革命遺址 1937-1947年 延安市
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 漢至宋 漢中市
大雁塔 唐 西安市
小雁塔 唐 西安市
興教寺塔 唐 西安市長安區
西安城牆 明 西安市
西安碑林 漢至近代 西安市
葯王山石刻 隋至明 銅川市
半坡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安市
豐鎬遺址 周 西安市長安區
阿房宮遺址 秦 西安市
漢長安城遺址 西漢 西安市
大明宮遺址 唐 西安市
黃帝陵 黃陵縣
秦始皇陵 秦 西安市臨潼區
茂陵(漢武帝劉徹墓) 西漢 興平市
霍去病墓 西漢 興平市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墓) 唐 禮泉縣
乾陵(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合葬墓) 唐 乾縣
順陵(武則天之母楊氏墓) 唐 咸陽市
陝西境內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西安事變舊址 1936年 西安市
藍田猿人遺址 舊石器時代 藍田縣
周原遺址 西周 扶風縣、岐山縣
司馬遷墓和祠 西漢至宋 韓城市
陝西境內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瓦窯堡革命舊址 1935年 子長縣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 1937-1946年 陝西省西安市
大佛寺石窟 唐 彬縣
鍾山石窟 北宋 子長縣
昭仁寺大殿 唐 長武縣
西嶽廟 明至清 華陰市
西安清真寺 明至清 西安市
秦雍城遺址 東周 鳳翔縣
秦咸陽城遺址 戰國至秦 咸陽市
黃堡鎮耀州窯遺址 唐至元 銅川市
長陵 西漢 咸陽市
杜陵 西漢 西安市長安區
橋陵 唐 蒲城縣
扶托村 商周 西安市戶縣
陝西境內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姜寨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安市臨潼區
鄭國渠首遺址 戰國 涇陽縣
魏長城遺址 戰國 華陰市、大荔縣 、韓城市
統萬城遺址 十六國 陝西省靖邊縣
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包括青龍寺遺址) 隋、唐 西安市
隋仁壽宮唐九成宮遺址 隋、唐 麟游縣
灞橋遺址 隋-元 西安市
華清宮遺址 唐 西安市臨潼區
武侯墓 三國 勉縣
泰陵 隋 咸陽市
永陵 西魏 富平縣
仙游寺法王塔 隋 周至縣
府州城 五代-清 府谷縣
西安鍾樓、鼓樓 明 西安市
水陸庵 明 藍田縣
延一井舊址 清 延長縣
陝西境內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甜水溝遺址 舊石器時代 大荔縣
花石浪遺址 舊石器時代 洛南縣
元君廟--泉護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華縣
康家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安市
老牛坡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商 西安市
櫟陽城遺址 戰國至漢 西安市
京師倉遺址 西漢 華陰市
良周遺址 秦、漢 澄城縣
東渭橋遺址 唐 高陵縣
玉華宮遺址 唐 銅川市
西漢帝陵 西漢 咸陽市、西安市
唐代帝陵 唐 富平縣、蒲城縣、三原縣、涇陽縣、禮泉縣、乾縣
三原城隍廟 明 三原縣
鳩摩羅什舍利塔 唐 戶縣
公輸堂 明 戶縣
倉頡墓與廟 明、清 白水縣
泰塔 北宋 旬邑縣
香積寺善導塔 唐 西安市長安區
西安城隍廟 明、清 西安市
白雲山廟 明、清 佳縣
八雲塔 唐 周至縣
涇陽崇文塔 明 涇陽縣
彬縣開元寺塔 北宋 彬縣
韓城普照寺 元 韓城市
韓城文廟 明 韓城市
韓城城隍廟 明 韓城市
黨家村古建築群 明、清 韓城市
耀縣文廟 明 銅川市耀州區
澄城城隍廟神樓 明 澄城縣
鎮北台 明 榆林市
重陽宮祖庵碑林 元至清 戶縣
慈善寺石窟 隋、唐 麟游縣
洛川會議舊址 1937年 洛川縣
楊家溝革命舊址 1947~1948年 米脂縣
陝西境內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龍崗寺遺址 舊石器時代至漢 南鄭縣
石峁遺址 新石器時代 神木縣
石摞摞山遺址 新石器時代 佳縣
李家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鄉縣
北首嶺遺址 新石器時代 寶雞市
東龍山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漢 商洛市
橫陣遺址 新石器時代 華陰市
李家崖城址 商至周 清澗縣
梁帶村遺址 周 韓城市
楊家村遺址 周 眉縣
法門寺遺址 南北朝至清 扶風縣
麟州故城 唐至明 神木縣
秦東陵 秦 西安市
張騫墓 漢 城固縣
明秦王墓 明 西安市
蔡倫墓和祠 清 洋縣
精進寺塔 唐至宋 澄城縣
長安聖壽寺塔 唐 西安市
長安華嚴寺塔 唐 西安市
百良壽聖寺塔 唐 合陽縣
昭慧塔 唐 高陵縣
開明寺塔 唐 洋縣
大秦寺塔 宋 周至縣
太平寺塔 宋 岐山縣
武陵寺塔 宋 永壽縣
神德寺塔 宋 銅川市
法王廟 宋至清 韓城市
北營廟 元 韓城市
五門堰 元 城固縣
吳堡石城 明至清 吳堡縣
周公廟 明至清 岐山縣
榆林衛城 明至清 榆林市
張良廟 明至清 留壩縣
扶風城隍廟 明至清 扶風縣
玉皇後土廟 明至清 韓城市
玄武廟青石殿 明 合陽縣
慶安寺塔 明 渭南市
咸陽文廟 明 咸陽市
盤龍山古建築群 明 米脂縣
姜氏庄園 清 米脂縣
豐圖義倉 清 大荔縣
靈岩寺摩崖 漢至民國 略陽縣
石泓寺石窟 隋至明 富縣
楊珣碑 唐 扶風縣
萬安禪院石窟 宋 黃陵縣
易俗社劇場 民國 西安市
渭華起義舊址 1927年 華縣
吳旗革命舊址 1935年 吳起縣
保安革命舊址 1936年~1937年 志丹縣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西安、延安、韓城、榆林、漢中、咸陽。

❹ 泉州有哪些建築或遺跡

1、安平橋

泉州天後宮位於泉州市區南門天後路一號,始建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泉州是我國海外貿易最高峰--宋元時期的最大港口,媽祖因被引進至海外交通貿易繁盛的泉州港,成為泉州海神,並因漕運及海外交通的發展,成為全國性海神並遠播海外,所建官廟宮址地處城南晉江之濱,「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國際觀瞻所在,所建廟宇是海內外同類建築中禮制規格最高。

(4)泉護遺址擴展閱讀:

泉州,福建省下轄地級市,簡稱「鯉」,別名鯉城、刺桐城,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寶島台灣,轄四區、三市、五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台商投資區,是福建省確定做大做強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是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

泉州是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是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國際花園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感動世界的中國品牌城市、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獲得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擁有著名的泉州十八景。

參考資料:網路-泉州

❺ 諸城歷史遺跡有哪些

龍山文化的蛋殼高柄杯,1976年山東諸城呈子遺址出土。Mountain攝影。
[史前時代]
沂源縣發現的距今四五十萬年前更新世的「沂源人」化石為直立人在中國的例子之一。另外,在山東境內發掘的石器時代文明包括距今7300年-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以及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的大汶口文化與龍山文化。漢字的最早發掘品目前追溯到山東龍山文化的陶片.

先秦時代
(參見:齊魯文化) 位於華北平原東部的山東很早就受到華夏文明的影響。商朝建立之前,山東西部曾是商族的活動中心,也是商統治的中心區域;對山東東部未漢化的東夷人,商王朝通過盟國奄國、薄姑國等進行統治。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紂,天下更始。武王首封輔佐有功的姜太公(名尚、字子牙)於齊;武王的弟弟周公(名旦,後輔佐周成王)則封於魯。
齊國定都臨淄,據《左傳·僖公四年》,其疆域「東至於海、西至於河(黃河)、南至於穆陵(今沂水與臨朐交界處)、北至於無棣(今河北鹽山)」。齊國「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融合「東夷文化」、「因其俗,簡其禮」,「舉賢而尚功」,務實革新、兼容並包,國力相當鼎盛。齊國的工商業與技術如紡織業也非常發達,有「冠帶衣履天下」的美譽。
魯國都於曲阜,其疆域在《詩·魯頌·宮》中描述為「泰山岩岩、魯邦所詹。奄有龜蒙、遂荒大東。至於海邦、淮夷來同」。魯國秉承周朝禮樂典儀,「尊尊而親親」,農業發達,是尊尚仁義、傳統、倫理、人和的「禮儀之邦」。
曲阜孔廟大成殿的龍柱。齊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形成發展有大量貢獻及深遠影響。生於魯都曲阜的孔夫子在這里創始了儒家思想,成為後來中國社會框架與價值觀的基石。孟子、莊子、孫子、墨子、魯班、扁鵲……等等都是齊魯兩國對中華文明多方面貢獻的傑出代表。
春秋時期,山東境內還有其他許多小一些的諸侯國,僅見於《左傳》的就有55國之多,其中疆域及影響較大的有萊、莒、滕等國,他們後來多被齊、魯兩國並吞。周公東征三年,撲滅紂王子武庚聯合東夷的反叛,齊、魯遂兼並奄、薄姑等國。姜太公又攻滅萊國,齊國勢力擴張至膠東半島。進入戰國時代,齊國成為七雄之一;而今日山東的大部分地區都由齊、魯兩國佔有。公元前249年,楚國攻佔魯國;公元前223年,秦國攻陷楚國。及至公元前221年,齊國成為最後被秦國吞並的諸侯國。中國首次實現統一,齊魯之地從此成為中國的有機組成部分。
漢朝
山東素有「膏壤千里」的美譽,早期就有發達的農業與手工業,秦漢以來,成為中國的經濟中心。山東的糧食不斷沿黃河西溯,供應關中。西漢時期,山東地區有1700餘萬人、390餘萬戶,接近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山東是漢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源頭,臨淄、定陶、亢父(今濟寧)是全國的三大紡織中心,大量精緻的紡織品自此源源不斷地輸往西域。
漢朝在今山東設2個州(一級行政區):北部的青州和南部的兗州。
及至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爭戰頻仍,經濟有所破壞。
唐朝
至隋朝初年,山東地區的戶數佔全國總數的21%。到唐代,山東恢復發展。當時主要屬於河南道。開元天寶年間,每年都有幾百萬石的粟米運至關中,而青、齊(今青州、濟南)等地的物價仍遠低於中國其他地方。唐代兗州的鏡花綾、青州的仙紋綾,都是馳名全國的精美織品。至唐後期,戰亂又起。
宋元
北宋時期,宋江等人在梁山造反,這個故事後來被寫進《水滸傳》。金元時期,剝削嚴重,加上受到不斷的外來侵擾及野蠻統治,社會與經濟處於滯退狀態。到元代,山東只有126萬人、38萬戶,與金代相比,人數減少約87%、戶數減少約75%,更不及西漢時期的十分之一。
明朝
明朝開始設立山東省(當時包括遼寧)。明初光復時,山東「多是無人之地」,政府獎勵人民墾荒。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山東的耕地面積有7240餘萬畝,是北宋時期的2.4倍,居全國第三位。1421年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以後,京杭大運河沿線的濟寧和臨清由於漕運的發展而繁榮起來。

❻ 陝西的名勝古跡

古墓葬 西漢惠帝安陵 西漢文帝霸陵 西漢景帝陽陵 西漢昭帝平陵 西漢元帝渭陵 西漢成帝延陵 西漢哀帝義陵 唐高祖獻陵 唐中宗定陵 唐玄宗泰陵 唐代宗元陵 唐德宗崇陵 唐順宗豐陵 唐憲宗景陵 唐穆宗光陵 唐敬宗庄陵 唐文宗章陵 唐武宗端陵 唐宣宗貞陵 唐懿宗簡陵 唐僖宗靖陵 古遺址 甜水溝遺址 花石浪遺址 元君廟——泉護村遺址 康家遺址 老牛坡遺址 櫟陽城遺址 京師倉遺址 良周遺址 兆倫鑄錢遺址 東渭橋遺址 玉華宮遺址 古建築 鳩摩羅什舍利塔 香積寺善導塔 八雲塔 泰塔 彬縣開元寺塔 韓城普照寺 三原城隍廟 公輸堂 涇陽崇文塔 韓城文廟 耀縣文廟 澄城城隍廟頡廟 西安城隍廟 白雲山廟 黨家村古建築群 鎮北台石窟寺及石刻 慈善寺石窟 重陽宮祖庵碑林近現代重要史跡 洛川會議舊址 楊家溝革命舊址 陝西旅遊景點1.兵馬俑:是始皇陵的從葬坑,位於秦始皇陵東側約1公里半處 西安旅遊景點2.西安古城牆:建於明洪武年間(1370棗1378)年,以公元6世紀時隋唐皇城牆為基礎擴展形成 西安旅遊景點3.華山:在五嶽之中,華山以險著稱,登山之路蜿蜒曲折,長達12公里,到處都是懸崖絕 西安旅遊景點4.秦始皇陵是古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陵園。秦始皇自即位起,就修驪山為陵墓,並六國後 西安旅遊景點5.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兵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 西安旅遊景點6. 西安-咸陽帝王陵墓秦在公元9世紀還只是黃河上游的—個小部落, 到了公元771年西周I朝 西安旅遊景點7.鍾樓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西安的重要標志之一。鍾樓上懸掛銅鍾,用以報時,故名鍾樓 西安旅遊景點8.華清池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唐皇家園林一。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華清池亦名華清宮 西安旅遊景點9.大清真寺位於西安鼓樓西北的化覺巷內,它與西安大學習巷清真並稱為中國西安最古老的兩座清真寺 10.驪山 驪山位於西安臨潼縣城南,屬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遠看形似一匹青色的驪馬,故名「驪山」 西安旅遊景點11.阿房宮 西安阿房宮是秦王朝的巨大宮殿,遺址在今西安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安旅遊景點12.大雁塔位於和平門外4公里的慈恩寺內,相傳唐代永徽3年。赴印度取經的玄奘法師 西安旅遊景點13.西安半坡遺址 即半坡遺址博物館,位於西安市東郊約六公里的半坡村,是黃河流域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 西安旅遊景點 14.法門寺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 唐初改名法門寺。 西安旅遊景點15.楊貴妃墓楊貴妃墓位於興平縣城西12.5公里的馬嵬坡。楊貴妃,名玉環,今山西永濟人,被稱為我國古代的一大「美人 西安旅遊景點16.西安碑林位於西安三學街陝西省博物館內,始建於北宋哲宗年間,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 西安旅遊景點17.陝西歷史博物館是大型的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1991年6月20日建成開館 西安旅遊景點18.大興善寺位於西安城南約2.5公里的小寨興善寺西街。始建於晉武帝司馬炎泰始至泰康年間,距今1600餘年 西安旅遊景點19.寶塔山.又名嘉嶺山,位於延安城東南方延河和南川河交匯處,古塔作為延安的標志巍然屹立 西安旅遊景點20.小雁塔位於距西安城1公里處的薦福寺內。薦福寺是在唐高宗死後百日,為其獻福而建的,所以最初起叫獻福寺 西安旅遊景點21.唐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最西的一座,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是唐朝第三位皇帝高宗與皇後、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陵園 西安旅遊景點22.黃帝陵,為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墓,為漢代所建,軒轅廟內古木參天,有黃帝手植的軒轅柏 西安旅遊景點23.黃河壺口瀑布位於陝西宜川縣東48公里,是黃河上唯一的大瀑布,也是我國第二大瀑布 西安旅遊景點24.張良廟張良廟傍山依水,古樸典雅,終年雲靄繚繞,頗有仙家靈氣 西安旅遊景點25.諸葛亮墓武侯祠大殿正中神龕上端坐諸葛亮塑像,極顯慈祥睿智。他左手持六韜兵書,右手撫膝。琴童書童待立身旁,一持寶劍一捧印綬 西安旅遊景點26.昭陵博物館,依唐朝三朝元老李 墓而建。內除李 墓外,還有2個碑石陳列室和出土文物,雕刻繪畫展廳 西安旅遊景點27.水陸庵 位於藍田縣城東10公里的普化鎮王順山下,為六朝名剎,以保存古代精巧罕見的彩塑而聞名 西安旅遊景點28.仙游寺仙游寺依山傍水、風景如畫,「仙游十景」尤其值得欣賞。寶塔放光、龍潭虎穴 西安旅遊景點29.大重陽萬壽宮位於終南山北麓,西安市西南40公里處戶縣祖庵鎮,是道教三大祖庭之一 西安旅遊景點30.杜公祠位於長安區韋曲鎮東的少陵塬畔距西安約12公里是杜甫的祠堂,它北倚少陵原

❼ 陝西123件國寶級文物都有哪些

延安革命遺址 1937-1947年 延安市 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 漢至宋 漢中市 大雁塔 唐 西安市 小雁塔 唐 西安市 興教寺塔 唐 西安市長安區 西安城牆 明 西安市 西安碑林 漢至近代 西安市 葯王山石刻 隋至明 銅川市 半坡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安市 豐鎬遺址 周 西安市長安區 阿房宮遺址 秦 西安市 漢長安城遺址 西漢 西安市 秦陵兵馬俑
大明宮遺址 唐 西安市 黃帝陵 黃陵縣 秦始皇陵 秦 西安市臨潼區 茂陵(漢武帝劉徹墓) 西漢 咸陽市 霍去病墓 西漢 咸陽市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墓) 唐 咸陽市禮泉縣 乾陵(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合葬墓) 唐 咸陽市乾縣 順陵(武則天之母楊氏墓) 唐 咸陽市 陝西境內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西安事變舊址 1936年 西安市 藍田猿人遺址 舊石器時代 藍田縣 周原遺址 西周 扶風縣、岐山縣 司馬遷墓和祠 西漢至宋 韓城市 陝西境內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瓦窯堡革命舊址 1935年 子長縣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 1937-1946年 陝西省西安市 大佛寺石窟 唐 咸陽市彬縣 鍾山石窟 北宋 子長縣 昭仁寺大殿 唐 咸陽市長武縣 西嶽廟 明至清 華陰市 西安清真寺 明至清 西安市 秦雍城遺址 東周 鳳翔縣 秦咸陽城遺址 戰國至秦 咸陽市 黃堡鎮耀州窯遺址 唐至元 銅川市 長陵 西漢 咸陽市 杜陵 西漢 西安市長安區 橋陵 唐 蒲城縣 扶托村 商周 西安市戶縣 陝西境內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姜寨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安市臨潼區 鄭國渠首遺址 戰國 咸陽市涇陽縣 魏長城遺址 戰國 華陰市、大荔縣 、韓城市 統萬城遺址 十六國 陝西省靖邊縣 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包括青龍寺遺址) 隋、唐 西安市 隋仁壽宮唐九成宮遺址 隋、唐 麟游縣 灞橋遺址 隋-元 西安市 華清宮遺址 唐 西安市臨潼區 武侯墓 三國 漢中市勉縣 泰陵 隋 咸陽市 永陵 西魏 富平縣 仙游寺法王塔 隋 周至縣 府州城 五代-清 府谷縣 西安鍾樓、鼓樓 明 西安市 水陸庵 明 藍田縣 延一井舊址 清 延長縣 陝西境內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甜水溝遺址 舊石器時代 大荔縣 花石浪遺址 舊石器時代 洛南縣 元君廟--泉護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華縣 康家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安市 老牛坡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商 西安市 櫟陽城遺址 戰國至漢 西安市 京師倉遺址 西漢 華陰市 良周遺址 秦、漢 澄城縣 東渭橋遺址 唐 高陵縣 玉華宮遺址 唐 銅川市 西漢帝陵 西漢 咸陽市、西安市 唐代帝陵 唐 富平縣、蒲城縣、三原縣、涇陽縣、禮泉縣、乾縣 三原城隍廟 明 三原縣 鳩摩羅什舍利塔 唐 戶縣 公輸堂 明 戶縣 倉頡墓與廟 明、清 白水縣 泰塔 北宋 旬邑縣 香積寺善導塔 唐 西安市長安區 西安城隍廟 明、清 西安市 白雲山廟 明、清 佳縣 八雲塔 唐 周至縣 涇陽崇文塔 明 涇陽縣 彬縣開元寺塔 北宋 彬縣 韓城普照寺 元 韓城市 韓城文廟 明 韓城市 韓城城隍廟 明 韓城市 黨家村古建築群 明、清 韓城市 耀縣文廟 明 銅川市耀州區 澄城城隍廟神樓 明 澄城縣 鎮北台 明 榆林市 重陽宮祖庵碑林 鍾馗故里、財神劉海故里 元至清 戶縣 慈善寺石窟 隋、唐 麟游縣 洛川會議舊址 1937年 洛川縣 楊家溝革命舊址 1947~1948年 米脂縣 陝西境內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龍崗寺遺址 舊石器時代至漢 南鄭縣 石峁遺址 新石器時代 神木縣 石摞摞山遺址 新石器時代 佳縣 李家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鄉縣 北首嶺遺址 新石器時代 寶雞市 東龍山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漢 商洛市 橫陣遺址 新石器時代 華陰市 李家崖城址 商至周 清澗縣 梁帶村遺址 周 韓城市 楊家村遺址 周 眉縣 法門寺遺址 南北朝至清 扶風縣 麟州故城 唐至明 神木縣 秦東陵 秦 西安市 張騫墓 漢 城固縣 明秦王墓 明 西安市 蔡倫墓和祠 清 洋縣 精進寺塔 唐至宋 澄城縣 長安聖壽寺塔 唐 西安市 長安華嚴寺塔 唐 西安市 百良壽聖寺塔 唐 合陽縣 昭慧塔 唐 高陵縣 開明寺塔 唐 洋縣 大秦寺塔 宋 周至縣 太平寺塔 宋 岐山縣 武陵寺塔 宋 永壽縣 神德寺塔 宋 銅川市 法王廟 宋至清 韓城市 北營廟 元 韓城市 五門堰 元 城固縣 吳堡石城 明至清 吳堡縣 周公廟 明至清 岐山縣 榆林衛城 明至清 榆林市 張良廟 明至清 留壩縣 扶風城隍廟 明至清 扶風縣 玉皇後土廟 明至清 韓城市 玄武廟青石殿 明 合陽縣 慶安寺塔 明 渭南市 咸陽文廟 明 咸陽市 盤龍山古建築群 明 米脂縣 姜氏庄園 清 米脂縣 豐圖義倉 清 大荔縣 靈岩寺摩崖 漢至民國 略陽縣 石泓寺石窟 隋至明 富縣 楊珣碑 唐 扶風縣 萬安禪院石窟 宋 黃陵縣 易俗社劇場 民國 西安市 渭華起義舊址 1927年 華縣 吳旗革命舊址 1935年 吳起縣 保安革命舊址 1936年~1937年 志丹縣

❽ 蘇秉琦的考古調查

蘇秉琦從1934年起在陝西省的渭河流域從事田野調查,並參加了寶雞斗雞台墓地的發掘。內在他所著的《斗雞台溝東區容墓葬》(1948)報告中,就周秦文化的面貌進行了分析,並且提出了先周、先秦文化的問題。
1950年,參加了河南輝縣戰國墓的發掘和《輝縣發掘報告》的編寫工作。
1954年主持了洛陽中州路(西工段)沿線的發掘工作,對認識洛陽地區的仰韶文化和商殷、兩周、漢唐各時期的物質文化面貌及其發展的階段性,是一項基礎性的、有意義的工作。
在《洛陽中州路(西工段)》(1959)報告的結語中,他運用地層學和類型學,對仰韶文化和商、周、漢、唐幾種不同文化遺存的分期和性質進行了理論性探索。其中對東周墓葬的分期研究,為建立中原地區東周墓葬的斷代標尺奠定了基礎。
1957~1960年間,先後主持了河北省邯鄲市澗溝和龜台龍山-商周遺址、陝西華縣泉護村遺址和元君廟墓地以及洛陽王灣遺址的發掘,這些工作對揭示中原地區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的面貌及其類型劃分,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❾ 由泉洲市舶司遺址可得出什麼歷史推論一句話

由泉洲市舶司遺址可得出什麼歷史推論一句話?由泉洲市舶司遺址可得出什麼歷史推論一句話?由泉洲市舶司遺址可得出什麼歷史推論一句話?

❿ 求 晉江 惠安 泉港的宗教遺跡呀!比如什麼寺廟或者其他的遺址名稱 有介紹更好! 急求!

泉州經濟: 2006年,泉州實現地區GDP1900.76億元,增長15%,創1999年以來新高,經濟總量連續8年位居福建首位。財政收入185.0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佔全部工業的比重從2001年的36.3%提高到77.5%。 年產值上億元的企業達到496家,比上年增加113家。下轄的晉江、惠安、石獅、南安、安溪進入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所有縣(市)進入全省經濟實力十強或經濟發展十佳。 五大傳統產業 紡織服裝、建築建材、工藝製品、食品飲料、機械製造等。 五大新興產業 石油化工、修船造船、汽車及配件、電子信息、生物醫葯等。2006年泉州實現工業總產值3491.67億元,重工業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 「五個基本」 至2012年,泉州將基本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形成大城市框架,基本建成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物流中心,基本建成億噸大港,基本建成文化旅遊強市。 「228」產業集群發展規劃 整合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爭取用5年時間,培育紡織服裝、石化2個產值超千億元,鞋業、建材2個產值超500億元,電子信息、汽車及配件、修船造船、工藝製品、食品飲料、五金水暖、包袋製品、機械製造等8個產值超100億元的產業集群,力爭至2012年產業集群總產值超5000億元。 打造「億噸大港」 立足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現代化工貿港口城市定位加快構建設施完善、輻射力強、功能齊全、服務一流的泉州現代化港口體系。計劃至2012年,實現港口年吞吐量1億噸集裝箱200萬標准箱,建設萬噸級以上泊位37個。 煉化一體化項目 是由福建煉油化工有限公司與埃克森美孚公司、沙特阿美公司合資,投資350億元,在福建煉化公司現有400萬噸煉油基礎上擴建800萬噸/年和新建80萬噸/年乙烯工程。項目首期於2008年建成試投產,2009年全面投產。 中化重油加工 由中化國際石油公司投資177億元,在湄州灣南岸石化基地泉惠石化工業區內,建設包括500萬噸/年重油深加工及配套碼頭、倉儲物流設施。 泉州文化及其發展 當辭舊迎新的鍾聲響起之後,泉州迎來了新世紀又一個新年。伴隨著時代前行的步伐,泉州的文化事業呈現出一番繁榮的景象。泉州素有「福建文化半壁江山」之稱。這里曾是中國古代最有名的對外通商口岸,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名勝古跡星羅棋布,文物瑰寶琳琅滿目,民風習俗情趣獨具,文化藝術絢麗多姿。這里璀璨的文化充滿著無窮的魅力。泉州是中國第一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它集中了約佔全省三分之二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文化工作在全省舉足輕重,在全國地級市中也有一定的代表性。於是人們在贊嘆泉州輝煌燦爛歷史文化的同時,也時刻關注著泉州文化發展情況. 關鍵詞: 名勝古跡 名風習俗 文化藝術 名城 歷史文化 綜述 泉州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可上溯至遠古閩越族文化。周秦以後,特別是西晉和唐 朝年間,中原漢族大規模南渡入閩,中原文化開始的泉州大地紮根、衍化,土著文化日漸式微,尤其是唐代,泉州港口經濟崛起,逐漸成為閩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宋元時期,泉州刺桐港成為「東方第一大港」,的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於世,與泉州通商貿易的國家和地區達100多個,呈現出「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中原文化蔚為主流,泉州成了「朱子過化之區」。世界各大宗教,如佛教伊斯蘭教、基礎教(包括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猶太教等,隨著經濟文化的交流紛擁泉州。泉州文化也受到這些外來文化特別是宗教文化的深刻影響。 經過長期的交流、碰撞、整合,到了明代,泉州文化更顯示出鮮明的個性和特色,地方戲曲由成熟,而趨向鼎盛。明未清初,泉州出現了諸如鄭成功等許多吒風雲的時代英雄人物,促進了泉州文化向海外尤其是對台灣的傳播和影響,同時期封建 政權實施的「海禁」政策,泉州文化更多地體現出本土特色,地方戲曲等又有了新的發展。 泉州山川毓秀,人文鼎盛,哺育出無數英才俊傑,素有「海濱鄒魯」之稱。從唐至清一千多年間,見載史書的人物就有3500多人,他們中有才華橫溢的文學家歐陽詹、王慎中,學識淵博的思想家李贄蔡襄,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俞大猷,政績卓著的政治家曾公亮、梁克家,智勇雙全的軍事家施琅等等。 在近代史上,泉州文化出現了新的景象。「五四」運動後,群眾性文化迅猛發展,首先是學校,而後走向社會。隨著新文化運動的深入開展,泉州文化界有識之士紛紛起而應之,掀起了群眾性的文化運動。特別是「9.18」事變後,泉州人民同仇敵愾,進步團體不斷舉辦各種活動,舊劇改革尉為風氣,救亡戲劇不斷上演,抗戰歌曲響徹名山秀水,的近代史上譜寫了革命文化光輝篇章。 閩南方言 泉州方言(即泉州話)分布在今天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區、晉江、南安、石獅、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和清蒙科技工業區等縣(市、區、管委會),其使用人口達658萬多人。泉州方言是閩南方言的一個分支。 閩南方言是一種超地區、超省界的漢語方言。它主要通行於閩南地區、粵東的潮汕地區和台灣省的大部分地區,海南省和廣東的雷州半島一些地區以及浙江、江西、廣西、江蘇和福建的中部及東北部地區,也有講閩南方言的。千餘年來,閩南、潮汕一帶有不少人出洋謀生而相繼向外移居。人語相隨,今天的東南亞諸國,有相當一部分華僑和華裔仍然以閩南方言作為他們的交際工具。 閩南方言分布這么廣,究其「正宗」,應是福建的泉州、漳州和廈門地區,而泉州方言則是早期閩南方言的代表。這是由泉州在閩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地位所決定的。 眾所周知,泉州是閩南開發最早、同時也是福建開發較早的地區。早在唐代,它的經濟已經十分繁榮,泉州位居當時其他五個州府(福州、建寧、延平、汀州和漳州)之首。宋元以來,泉州刺桐港海外交通貿易達到鼎盛時期,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成為海上絲綢緞之路起點。泉州因此而成為閩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泉州的主導地位使泉州方言具有權威性,不斷地影響著漳州和閩南各地的方言土語。以泉州音為標准音的梨園戲這一閩南最古老的劇種和南音這一著名的古老曲藝,從誕生起到20世紀的今天,都沒有因為閩南標准音的轉換而受到影響,泉州人黃謙編寫於清嘉慶年間的韻書《香音妙悟》一直被當作閩南各地韻書的藍本。由此可見,泉州音在歷史上的影響之大。 廈門話正好是泉漳之間的一個土語,正所謂有「半漳半泉廈門腔」。鴉片戰爭之後,隸屬於泉州府同安縣的廈門被開辟為五個通商口岸之一,從而逐漸成為閩南對外貿易和進出海外的中心。廈門話也因此逐漸擴大影響;廈門音終於取代泉州音,成為閩南話的代表。 宗教文化 泉州城北清源山,秦漢時就有方士、隱者的活動。西晉太康年間(280-289年),泉州最早的道教宮觀白雲廟在泉州府治南建置。佛教此時也在南安九日山下創建延福寺。 唐景支二年(711年),泉州設置,經濟發展,海外貿易逐漸發達,為多種宗教在泉州的傳播提供了條件。大批道教宮觀我佛教寺院相繼創建。佛教在泉州的傳播過程中,不斷與泉州地方傳統民俗文化相融合,逐漸形成具有泉州地方文化色彩的佛教文化。 隨著泉州港的興起和海外貿易的發展,伊斯蘭教和摩尼教也傳入泉州。五代時,閩王政權推崇倡導道、佛二教,泉州的道教和佛教達到鼎盛階段。 宋代,最高統治者確立以儒、道、釋合一為格局的中國文化傳統。限制道教、佛教勢力的發展,嚴格僧尼的剃度制度和道士的受籙制度,這樣反倒提高了僧尼、道士的素質。所以宋代出現不少著名高僧和道士,也出現了不少著名的佛教、道教著作。 宋佑二年(1087年),泉州設立市舶司,海外貿易十分活躍,社會繁榮,文化發達。佛教寺院積聚了大量的財富,因此出現歷史上空前的佛教僧人造橋、造塔盛事,泉州開元寺著名的鎮國塔、仁壽塔,以及著名的洛陽橋、安平橋,就是宋代僧人發起建造的。宋代,伊斯蘭教、景教(基督教)都在泉州流傳,阿拉伯人、波斯人在泉州建造了清凈寺。 元代,元廷對各門宗教採取兼收並蓄的態度,道教、佛教、伊斯蘭教、景教和明教(摩尼教)可以自由傳播,天主教和印度度也在元朝前期傳入泉州,多種宗教在泉州共存並傳播。這與元代泉州成為世界最大貿易港的地位是相適應的。 穆聖的後裔典·烏馬兒,景教徒喬治·闊里吉思,相繼擔任福建省(省治泉州)平章政事,駐扎泉州;對泉州伊斯蘭教、景教的發展影響極大。泉州港主馬八兒國挹伯魯馬爾,在泉州建造印度教濕婆神廟。泉州城內有三座歐洲人興建的華麗的天主教堂。泉州伊斯蘭教清凈寺增至六七座。元廷派遣「管領江南諸路明教、秦教」的高級僧官西雷蒙駐扎泉州。管領泉州路景教僧官吳咹哆呢思,住持興明寺。泉州開無寺有三千多僧人。 這一切表明,元代泉州是世界宗教的輻射點。 元末,朝廷內訌,泉州港成為爭奪的焦點,出現長達十年的「亦思巴奚」戰亂,直至元亡。明初,泉州又出現盲目的排外運動,各門外來宗教受到嚴重摧毀。明末,天主教再度傳入泉州,但因不尊重中國的傳統文化,於乾隆年間被禁絕。鴉片戰爭後,根據不平等條約,基督教、天主教再度傳入,對泉州教育、衛生帶來影響較大。清末,日本教也傳入泉州。 新中國成立以後,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泉州的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等,成立了種自的宗教組織。「文化大革命」中,停止一切宗教活動。1978年以後,泉州的各門宗教相繼恢復宗教協會。恢復正常的宗教活動. 中國之最在泉州 【伊斯蘭教聖墓 唐】豐澤區靈山 我國現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蘭聖跡 伊斯蘭教聖墓:我國現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蘭教聖跡,在清源山風景區靈山景區內.明代何喬遠《閩記》記載;唐武德年間(公元618年-626年),穆罕默德遣四賢徒來華,一賢傳教廣州;二賢傳教揚州;三賢沙仁謁、四賢我高仕傳教泉州,卒葬靈山。葬後是山夜光顯發,人異其靈聖,故名曰聖墓,山曰靈山。現存兩墓並列,墓蓋用花崗岩雕刻,墓後倚山建馬蹄形迴廊,高約3米,迴廊中的幾根石柱頗似織布的梭子,古建築專家稱為梭形柱 ,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築特色。廊內有歷代石碑5方,正中為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立的阿拉伯文輝綠岩碑刻,記述兩位先賢在法厄福爾時代(學者考證:「法厄福爾系古代阿拉伯對唐朝皇帝的稱呼」)來到這個國度;右側一方為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鄭和第五次下西洋途經泉州,來此墓祭告行香後屬下為之立的記事碑,上刻「欽差總兵太監鄭和前往西洋忽魯謨斯等國公幹,永樂十五年五月十六日於此行香,望聖靈庇佑。鎮撫蒲和日記立」。墓上的石亭系1962年重建,墓周圍還有一些歷代的伊斯蘭教徒的石棺墓,上刻伊斯蘭教常用的「雲月」圖案或《古蘭經》片斷。 墓前方有天然巨石一塊,風吹欲動,手推能晃,俗稱「風動石」,明代知府周道光題刻「碧玉逑 」三個大字。這塊風動石是泉州著名八景之一,曰「玉球風動」。 伊斯蘭教聖墓已成為研究泉州海外交通史及伊斯蘭教傳播史的重要史跡。 【千年古桑 唐】鯉城區開元寺內 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桑樹,樹齡1300多年. 唐代桑樹: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桑樹,位於泉州開元寺甘露戒壇的西南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開元寺建於唐武則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當時,此地原是一片大桑園。傳說有一天,桑園主黃守恭夢見一位和尚向他募地建寺,黃宇恭說如果桑樹會開蓮花,他就獻地結緣。不幾天,滿園桑樹果然開放雪白的蓮花。黃守恭只好把這片桑園施捨出來,由尊勝院匡護大師主持建寺工程。寺也因此得名「蓮花寺」。至今寺內的這株老桑樹,干分三叉,仍枝繁葉茂,生機勃勃。「桑樹開蓮花」雖屬傳說,但這寺卻因之被稱為「桑蓮法界」。 【老君造像 宋】 清源山老君岩-我國現存最大的道教石雕 老君岩:道教老君造像,我國現存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君造像,在清源山風景名勝區主景區內,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子是我國古代春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里記載:「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謚曰聃。」他的籍里是「楚,苦縣、歷鄉、曲仁里人也」。道教尊他為教主,奉《道德經》為主要經典。老子的哲學思想在我國佔有重要位置,影響十分深遠。 老君造像雕於宋代,據《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為略施雕琢。」寥寥數語,使之更具有神秘色彩。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寬8.01米,席地面積為55平方米。左手扶膝,右手憑幾,垂耳飄髯,指能彈物,目光炯炯,獨具超塵脫俗,仙風道骨神韻。整座石像神態浩然,和藹可親,炳煥生光,充滿魅力,堪稱宋代石雕藝術瑰寶。 老君岩原有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築群,規模宏大,蔚為壯觀,為歷代文人墨客所詠贊。道觀明代已廢,但老君造像,經風歷雨,保存至今,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客、很多學者慕名而來參觀考察。現在老君岩已成為著名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旅遊熱點。法國學者黛安娜.李作為我國文化部外文局專家,隨外籍專家組來泉州考察,在老君岩題言:「這已是我第二次參觀老君岩,但我仍和上次一樣激動,因為這位老人和大地緊緊地融為一體,他好象知道一切,又理解一切。」我國著名規劃專家任震英題贊老君造像為:「老子天下第一」。 【清凈寺 宋】 鯉城區塗門街 我國現存最早、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 清凈寺,我國現存最早、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建築風格的伊斯蘭教寺。位於鯉城區塗門街中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凈寺創建於北宋大中祥符2年(公元1009年),回歷400年。元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由伊朗艾哈默德重修。寺是仿照敘利亞大馬士革伊斯蘭教禮拜堂的形式建築的。劇門樓北牆的阿拉伯碑刻記載,寺又名「艾蘇哈卜大寺」。現存主要建築有大門樓、奉天壇和明善堂。大門樓的外觀具有傳統的阿拉伯伊斯蘭教建築形式。大門朝南,高12.3米,基寬6.60米,門寬3.80米,用輝綠岩條石砌築,分外、中、內三層。第一、二層皆為圓形穹頂拱門,第三層為磚砌圓頂。樓頂為平台,四面環築「回」字形垛子,有如城堞,北牆左右嵌有二方陰刻「月」、「台」石刻,為伊斯蘭教徒「齋月」用以望月以便確定起齋日期,整座建築造型巍峨壯觀。「奉天壇」是穆斯林禮拜的地方,現僅存四圍石牆。壇的屋蓋明代年間倒塌,殿內四周的空地上尚存花崗岩的殘礎。入東牆尖拱形正門,看西牆正中有一法拱形的高大璧龕,龕內刻有古阿拉伯文的《古蘭經》經名石刻,保存完好。寺的西北角為「明善堂」建於明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因奉天壇禮拜殿屋蓋倒塌後,教徒們便移此做禮拜。在門摟的東側「祝聖亭」內立有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明萬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重修清凈寺的碑記,是研究泉州伊斯蘭教的重要物證。寺內有明成祖於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頒發保護清凈寺和伊斯蘭教的《敕諭》石刻一方,極為珍貴。 清凈寺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在伊斯蘭世界也是有數的古寺之一。清凈寺是我國與阿拉伯各國人民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也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跡。 【祈風石刻群 宋】 南安豐州九日山 我國現存最多的祈風石刻 祈風石刻群:我國現存最多的祈風石刻,在清源山風景名勝區九日山景區內,堪稱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豐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遠在西晉太康九年(公元288年),山麓創建延福寺。晉人衣冠南渡,聚居晉江的中原移民,每逢重九,登高望遠,因此山名九日。 九日山以「山中無石不刻字」飲譽宇內。自唐至清摩崖石刻達75方,其中海交祈風及市舶司事石刻l3方,記載了從南宋淳熙元年至咸淳二年(公元1174年-1265年)海舶冬季遣舶祈風和夏季回舶的祈風情況,由太守親臨主持,儀式隆重,市舶提舉及其他官員參加,向海神通遠王祈祝「蕃舶」一帆風順,來往平安。當時海湖漲滿金溪,百舸雲集沿岸,旌旗蔽空,鼓樂喧天,人馬車轎,連綿數里,昔日祈風場面,十分壯觀。 這些屆刻是古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跡,也是我國與亞非各國人氏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從而領略到泉州在中國史和世界史的應有地位。1991年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上絲綢之路」綜合考察團來泉州考察,各國專家學者對此勝跡贊嘆不絕,並留下了考察記事品刻,又為九日山增添了光彩。 【洛陽橋 宋】 惠安洛陽 我國現存最早的海港大石橋 洛陽橋: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位於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後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據史料記載,初建時橋長三百六十丈,寬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兩旁。造橋工程規模巨大。結構工藝技術高超,名震四海。 建橋九百餘年以來,先後修復十七次。大修有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颶風、橋壞。郡守趙思誠修復;明宣德間(公元1426年-1435年)橋址下沉,潮至,橋梁俱沒。知府馮楨命郡人李俊育(即李五)僧正淳,增高三尺;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地大震,橋梁倒塌,基址低陷,知府姜志禮修復;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秋,橋崩,知縣王之琦修復;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蔡延鍇軍長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公路橋,橋面增高2米。抗日戰爭時期受到嚴重破壞;1993年3月-1996年10月,國家撥出600多萬元專款,實施洛陽橋保護修復工程。現橋長731.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隻石獅、1座石亭、7座石塔。 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岩石刻;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遺址;橋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萬安橋記》宋碑,即立於祠內,被譽為書法、記文、雕刻「三絕」。 洛陽橋的建造,是對世界橋梁科學的一大貢獻。由於當時洛陽江潮 狂水急,「水闊五里」、「深不可址」,橋基屢被摧毀。造橋工匠創造了一種直到近代才被人們認識的新型橋基——筏形基礎,就是沿著橋的中軸線拋置大量石塊,形成一條連結江底的矮石堤,然後在上面建造船形墩。 同時採用「激浪漲舟,浮運架梁」的妙法,把一條條重達數噸的大石板架在橋面上。他們又在橋下養殖大量牡蠣,把橋基涵和橋墩石膠合凝結成牢固的整體。這就是造橋史上最別出心裁的「種蠣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把生物學運用於橋梁工程的創舉。洛陽橋的建成,不僅使洛陽江天塹變成通途,對泉州海外交通事業的發展也起著重大的作用。 【天後宮 宋】 鯉城區天後路 我國現存建築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年代最早 媽祖 天後宮又名天妃宮,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妃宮為我國現存建築規格最高、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媽祖行宮。位於泉州市區天後路,素有「溫陵聖廟」之稱。 天後宮始建於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據《泉州府志》載:「是年,泉州浯浦海潮庵僧覺全夢神命作宮,乃推里人徐世昌倡建。」以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欽賜媽祖廟額「順濟」為名,稱「順濟廟」;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和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元世祖兩次冊封媽祖為「天妃」,媽祖神格提高,「順濟廟」隨之易名「天妃宮」;明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鄭和出使西洋路經泉州,曾奉旨修廟。此地昔日為:「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官府曾在此為商舶出洋舉行祭海大典,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八月十四日,「以將軍侯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奏,特封天後」,自此,天妃宮改稱為「天後宮」;清道光年間(公元1830年-1850年)加封媽祖為「天上聖母」。 天後宮歷代均有修復。目前,除較完整地保存有雄偉的大殿、後殿等古代建築外,近年來,在政府及海內外信眾的熱心資助下,已經陸續修復了山門、戲台、鍾鼓樓、東西長廊等建築,並將繼續復建梳妝樓。宮內的「閩台關系史博物館」收藏陳列有大量的珍貴歷史文和民俗文物。 歷史上,由於媽祖故里莆田隸屬泉州管轄,也由於泉州在宋元時期為世界最大的對外貿港口之一,泉籍移民常由此廟迎接媽祖赴海外奉祀,媽祖信仰隨泉州外交往的發展、海交貿易的興盛、移民熱潮的興起而遠播台、港、澳地區和世界各地,影響深遠。因泉州古稱溫陵,故有「溫陵媽祖」之稱。 【安平橋 宋】晉江安海和南安水頭交界處 我國現存最長的古石橋 安平橋:我國現存古代最長的石橋,位於晉江安海鎮,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平橋(又名「五里橋」)位於泉州城南三十公里的安海鎮,橫跨海灘,與對岸的南安水頭鎮相接。據《泉州府志》記載:「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僧祖派始築品橋,未就。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郡守趙令衿成之」。此橋工程前後歷時十三年方告落成,是一座用花崗岩構築的梁式長橋。 安平橋落成後,令衿親自寫記曰:「其長八百十有一丈(2255米),其廣一丈六尺(5米余),疏水道三百六十有二」。在橋的東、西和中部,還建有五座「憩亭」,兩側設有扶欄,還有石塔、石將軍等文物。橋中段的「水心亭」;俗稱「中亭」,是從前五亭僅存的一座,但亦幾經重修,現存為清代的建築。亭的周圍保存著歷代修橋碑刻十三座。亭上石柱,刻有古代無名氏所撰之對聯,下聯為「天下無橋長此橋」,既括了安平橋長度冠於古代橋梁之首。安平橋的橋墩有長方形墩、半船形墩和船形墩三種形式,橋基則採用「枕木卧基法」,以砂為基底,枕木交叉相疊其上,再在枕木上建造橋墩,與洛陽橋筏形基礎迥異,有所創新。 自南宋建橋以來,雖經十餘次的重修,但舊的不斷破損,橋板斷折,橋墩倒塌,傾斜。1980年國家撥出專款進行全面修復,1985年5月工程竣工。安平橋恢復了歷史的面貌。 安平橋規模之宏偉,工程之浩大,結構之壯美,展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力。 【東西塔 宋】鯉城區開元寺 我國現存最高石塔,高48.24米 東西塔:我國現存最高的一對石塔,位於泉州市區西街開元寺內。 開元寺始建於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悠久歷史。寺廟規模宏偉,佔地面積7.8萬多平方米。氣魄雄奇的大雄主殿、甘露戒壇、藏經閣和東西塔,以其古老精湛的建築藝術和獨具魅力的神韻著稱於世。為全國重點丈物保護單位。 座落在開元寺中兩側的雙塔,東為「鎮國塔」,高48.27米;西為「仁壽塔」,高45.06米。東、西兩塔是我國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對石塔。 鎮國塔始建於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初為木塔;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易為磚塔;嘉熙二年至淳佑十年(公元l238年——1250年),改為現存的八角五層樓閣式仿木構的花崗岩石塔。仁壽塔,始建於五代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初為木塔;南宋淳熙年間(公元1174年-1189年)易為磚塔;紹定元年至嘉熙元年(公元1228年——1237年),改為現存的八角五層樓閣式仿木構的花崗岩石塔。兩塔塔座均作須彌庄形,塔每層開四門設四龕,門龕位置逐層互換。外有平座扶欄,遊人可環塔遠眺近矚。塔頂有剎,剎尖高托澳金鋼葫蘆,映日閃閃發光。八條鐵鏈從塔剎上盤斜系於八個角脊,每個角脊下還懸掛小銅鍾,全塔共四十個。塔心為八角形實心體,每層修有樓梯,供遊客上下。塔每層的門龕兩旁有武士、天王、金剛、羅漢等浮雕像計八十尊,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塔須彌座束腰部有三十九幅青石浮雕佛傳圖,故事多取材於佛經及古代印度的民間神話傳說,然後用繪畫雕刻的手法表現出來,更顯得生動、精緻、珍貴。 東西兩塔歷經風雨侵襲,地震搖撼,仍屹然挺立,表現了宋代泉州石構建築和石雕藝術的高度成就,成了泉州古城的獨特標志和象徵。 【草庵摩尼教寺 元】晉江羅山華表山 我國僅存的摩尼教寺廟 草庵摩尼教寺:我國唯一僅存的摩尼光佛、摩尼教寺廟,位於晉江華表山南麓。是研究世界宗教史及中外交通史之重要實物依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史料記載,摩尼教在我國舊稱「明教」。其教義是雜揉佛教、基督教、祆教而成的。公元3世紀中葉在波斯創立。唐武後延載元年(公元694年)傳入中國。與此同時,有摩尼教高僧呼祿法師傳教入閩居泉,卒後葬清源山南麓。明初,由於明太祖嫌其教義上逼國號,遂擯其徒,毀其宮,摩尼教從此一蹶不振,逐漸被其他宗教所融合。因此,泉州草庵摩尼教寺便成了僅存的珍貴史跡。 草庵始建於宋代紹興年間,初為草築故名。元順帝至元五年(公元1399年)改為石構歇山式建築。面闊三間,進深二間,檐下用單挑出拱。正廳內依崖鑿一圓形佛盒,直徑1.9米,圈內浮雕一尊摩尼尤佛坐像,佛身高1.52米,寬0.83米,面容圓潤,眉毛隆起,散發披肩,顎下二條長須,臉、身、手三部分巧妙地利用岩石不同的自然色調構設,風格迥異.背雕毫光四射紋飾,世稱「摩尼光佛」。在20世紀80年代初,此地曾發掘出宋代明教會的磁碗,證實宋時泉州摩尼教已十分活躍。 草庵摩尼教寺引起了世界學術界、宗教界的巨大興趣。1987 ..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