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密縣西關窯遺址
㈠ 一篇關於(河南鞏縣的窯洞)的論文,最好是中英對譯的,加上摘要,關鍵詞,前言,參考文獻...謝謝拉...謝謝...
大懶蛋!
㈡ 瓷窯的瓷窯遺址
邢窯——唐代 胎質細潔、釉色白潤。 今河北省內丘縣(當時屬邢州) 。
邛窯——隋代至宋代,唐尤為著名 以燒制青釉、褐釉、綠釉、彩繪等器物為主,除燒制盤、碗之外,還有各種瓷塑玩具。 今四川省邛崍縣代方堂(古屬邛州) 。
越窯——唐、五代至宋 釉色原以青中微黃,後改進為清水般的湖綠色,刻劃有花鳥、人物或幾何圖案。 今浙江省餘姚縣上林湖一帶(古屬越州)。
柴窯——傳為周世宗(柴榮)時所燒造 據文獻記載,器物具有「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特點。相傳在鄭一帶尚未發現窯址和器物 。
定窯——唐代燒白瓷至宋而著名 宋代定窯瓷器除乳白色外,兼有黑、醬、綠釉瓷器。器物裝飾以刻花、劃花、印花為主。北宋後期曾一度燒制宮廷用瓷器 今河北省曲陽縣的澗磁村、燕山村(古屬定州)。
鈞窯——北宋、金、元均燒造 此窯利用氧化銅和氧化鐵呈色不同這一特點,燒成藍中帶紅或帶紫的色釉。紅、紫的色澤如玫瑰、海棠,非常艷麗。胎骨灰白色,釉細而潤,其中佳器底部刻有數目字。 今河南省禹州市(古屬鈞州)。此外,與禹州鄰近的臨汝、郟縣、登封、新安、湯陰、安陽以及河北磁縣等地瓷窯均仿燒鈞瓷器。
汝窯——宋代名窯,元佑初年曾為官窯 胎骨香灰色,釉色近於卵青。此類器物燒制的時間短,質高物精,目前尚未發現窯址。在臨汝南鄉等地發現另一種青瓷,釉色較龍泉窯深而帶蔥綠,胎骨淡灰色,有印花、刻花兩種,圖案有花卉、水波、魚及禽鳥。現稱「臨當窯」。 今河南省汝州市(宋代屬汝州) 。
磁州窯——宋元時代北方民間瓷窯 器形以盤、碗、罐、瓶為主,兼有瓷枕和玩具。胎質堅細,呈灰白色;釉色白中微帶黃,上有黑、褐花紋,器里多不掛釉。繪制花紋的方法有繪花、繪劃花、剔花和珍珠地劃花等,花紋復雜,以卷葉、纏枝牡丹、水波紋、花卉禽魚等圖案為多,線條流暢,構圖灑脫,是北方民間瓷器的代表作。 今河北省邯鄲漳河兩岸的觀台鎮、東艾村、冶子村附近。
當陽峪窯——宋代北方民窯 胎深褐色,器外多施一層陶衣,里外皆掛釉,釉色潔白瑩亮,襯以黑地或黑花,黑白色彩對比強烈。花紋以纏枝牡丹為多。用繪花、刻花或剔花製成。此外,絞胎技法具有獨特風格. 今河南省修武縣當陽峪。
龍泉窯——宋代著名瓷窯。始於五代,至南宋而鼎盛。明代仍繼續燒造,清代中期以後衰落停產。 此窯繼承越窯傳統,燒造青瓷。南宋龍泉窯瓷器分為兩種類型:一種胎質細密潔白,釉色以粉青、梅子青為代表,花紋裝飾上出現了堆塑和貼花。此種類型即習稱的「弟窯」,一般稱龍泉窯皆指此。另一種類型即習稱的「哥窯」。龍泉窯器形復雜,除一般日用器皿外,還燒制各種文具及仿古的瓶、鼎、觚、爐等。 今浙江省龍泉大窯、金村等處。
哥窯——宋代名窯 龍泉窯的一種類型。相傳南宋有章氏二兄弟在龍泉燒瓷器,兄名生一,所燒者稱哥窯、弟名生二,所燒者稱弟窯。傳世的「宋哥窯」,胎薄,色黑鐵,通稱「鐵骨」;釉面多有疏密不同的紋片,稱為「百圾碎」,口沿施釉淡薄,顯出胎色。圈足底亦露胎,礦有「紫口鐵足之稱」。 今浙江省,龍泉大窯、金村等處。
鶴壁窯——宋元時代北方民間瓷窯。唐末開始燒造,北宋中期以後為興盛時期,元代仍在燒造。 唐代鶴壁窯瓷器多白釉和黃釉,唐宋的器形有盤、碗、壺、罐等,並能燒造大件器皿,也有玩具和瓷枕。以白釉為主,有白地黑花的,也有加綠彩的;用繪花、刻花、剔花的技法,制出簡潔的花卉禽魚等圖案。器里往往寫有趙、楊、張、劉等姓氏銘記。元代除燒制傳統的品種之外,還仿製鈞窯的瓷器。 今河南省鶴壁市。
耀州窯——宋代名窯,自唐代開始燒造,北宋末為興盛時期,金元時期仍在燒造。 唐代燒造的是白釉或黑釉瓷器。北宋後開始燒造青瓷。器形以碗、盤、碟、罐盒、爐等為主。胎質灰白而薄。釉色勻凈。花紋多刻花、印花,裝飾花紋豐富多樣,有牡丹、菊花、蓮花等花卉紡魚、鴨、龍、鳳等。金元時期燒造的器皿胎釉粗厚,花紋圖案較前簡單。 今陝西省銅川市黃堡鎮附近(宋代屬耀州)。
建窯——宋代名窯 所燒黑釉瓷器,以小碗最多,胎骨烏泥色,釉面多條狀結晶,釉面多條狀結晶紋,細如兔毛,稱為「兔毫盞」。有的器底刻有「供御」,「進琖」等字樣。 福建省陽縣池墩村。
德化窯——明代著名瓷窯。始於宋代。 此窯以燒制白瓷而著稱。宋元時期燒制青、白釉瓷。德化白瓷胎釉渾然一體,如同白玉一般。除乳白色以外,還有象牙黃和粉黃色的。更有貼花、印花和堆花。所制佛像最傑出。今福建省德化縣。
石灣窯——明代著名瓷窯,清代以後繼續燒制至今 釉有灰黑、青綠、淡黃、灰藍等色,常帶有藍、紅等色的斑紋。此窯仿製的鈞窯瓷器另有創造。 今廣東省佛山市石灣。
吉州窯(又稱永和窯)——宋代著名南方民窯。起於五代,盛於宋,衰於元。 有青釉、綠釉、白釉、黑釉、彩繪瓷等。黑釉花樣較多,有像滴珠、鷓鴣斑、玳瑁斑的,也有繪雙鳳、龍鳳、木葉紋的。紋飾運用灑釉、剔花、印花、貼花等手法,而剪紙貼印手法更是吉州窯的獨特創造。 今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鎮(隋至宋吉安稱吉州)。
景德鎮窯——我國著名制瓷窯場。始於南朝陳時,經唐、宋、元、明、清至今。 唐代已燒造白瓷,宋代景德年間燒造官窯器,底書「景德年制」四字,從此有景德鎮之名。以產影青瓷器著稱。元代青花、釉里紅等已燒製成功。到明代,景德鎮開始成為我國瓷業中心,一道釉和釉繪等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更有五彩、鬥彩等彩繪瓷器的創造。到清代彩釉更有改進和創新,能燒制粉彩、琺琅彩等。其中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燒造成的最精美,並各有其特色。 今江西景德鎮市。
崔公窯——明代景德鎮著名瓷窯之一。因為明隆慶、萬曆年間崔國懋在此燒制而得名 崔國懋在此窯燒制的仿宣德、成化年間的瓷器,頗為精美。 今江西省景德鎮市。
周窯——明代景德鎮著名瓷窯之一,因明隆慶、萬曆年間蘇州人周丹泉(名時臣,字時) 主要燒制仿古瓷器,所仿定窯很逼真。又能制陶印、文具、連環等。 今江西省景德鎮市。
壺公窯——明代景德鎮著名瓷窯,因燒制人吳為(吳一作昊,別號十九),自稱壺隱道人而得名。 善於仿造永樂、宣德、成化年間瓷器,都很逼真。 今江西景德鎮市。
臧窯——清代康熙中期景德鎮燒制的官窯瓷器,因康熙二十年至二十七年臧應選駐廠督造而得名 器物款識多寫劉伴阮(名源)監制。釉色以紅為最著。 今江西省景德鎮市。
郎窯——清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撫郎廷極在景德鎮督造的官窯瓷器 釉色以紅寶石為最著。 今江西景德鎮市。
年窯——清雍正年間景德鎮燒造的官窯瓷器,由於年希堯掌管窯務而得名 釉色發明很我色胭脂水釉為最著。 今江西省景德鎮市。
唐窯——清乾隆前期景德鎮所燒造的官窯瓷器,因唐英掌管窯務而名 所造各色釉彩,仿造各種古瓷,以工細著稱。 今江西省景德鎮市。
㈢ 密縣窯的介紹
密縣窯是古代瓷,在今河南密縣西關及窯溝。
㈣ 2013年3月,河南新鄭市鄭韓故城古墓出土—把古劍,距今己有2300多年,它可以見證()
二十世紀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殷墟】
1899年金石學家王懿榮購中葯"龍骨"時發現甲骨文,引發殷墟的發掘。
【敦煌】
1900年莫高窟道士王圓錄意外發現一個藏經洞,淹沒於漫漫黃沙的文化藝術寶庫重見天日。但大批文物被劫運國外,被稱為"吾國學術之傷心史"。
【北京人】
1929年周口店龍骨山發現完整的50萬年前"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但化石在太平洋戰爭中失蹤,至今不知去向。
【定陵】
1956年5月19日,定陵發掘鏟下了第一鏟土,一座神秘輝煌的地下宮殿被打開。
【中山靖王墓】
1968年河北滿城發現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子竇綰的墓葬,首次發現兩件最完整的金縷玉衣。
【馬王堆漢墓】
1971年湖南長沙市東郊五里牌外馬王堆發掘出漢墓。最受矚目的是一具千年不壞的女屍。
【河姆渡】
1973年浙江餘姚縣河姆渡村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秦始皇兵馬俑】
1974年陝西臨潼縣一農民在驪山北麓秦始皇陵園附近打機井時意外發現了與真人大小相仿的陶制人頭、人身和手,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重見天日。
【曾侯乙墓】
1977年湖北隨縣發現2400多年前戰國初期的曾侯乙墓。最為引人注目的是124件精美樂器,包括編鍾等8種。
【法門寺地宮】
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發現塔基地宮,內有佛指舍利、捧真身菩薩等寶物。
1994年
三峽工程淹沒區
江蘇南京市江寧縣湯山舊石器時代遺址
河南鄧州市白庄村八里崗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
安徽蒙城縣畢集村尉遲寺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
河南輝縣孟庄遺址
山東滕州前掌大商周貴族墓地
河南永城漢梁孝王寢園
西安隋灞橋遺址
陝西麟游隋仁壽宮·唐九成宮37號殿址
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東沙布日台鄉寶山遼貴族墓
1995年
江西萬年大源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
湖南省道縣壽雁鎮玉蟾岩遺址
河南鄭州西山仰韶文化城遺址
鄭州石佛鄉小雙橋商代遺址
山東長清縣仙人台國貴族墓地
廣東廣州南越國官署御苑遺跡
江蘇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陵
新疆民豐縣尼雅遺址
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渤海國遺址
杭州市中山南路趙氏太廟遺址
1996年
重慶豐都煙墩堡遺址
洛陽妯娌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
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群
平頂山應國墓地
四川南宋安丙家族墓地安丙墓
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紀年簡牘
遼寧北票喇嘛洞墓地
山東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窖藏
長清雙乳山西漢濟北王陵
青海都蘭吐蕃墓群的發現
1997年
陝西秦嶺洛南盆地舊石器地點群
山東章丘市龍山鎮西河新石器時代遺址
廣西邕寧頂螄山新石器時代遺址
湖南澧縣城頭山古城址
香港東灣仔北遺址
河南偃師商城小城
河南新鄭鄭韓故城鄭國祭祀遺跡
遼寧綏中石碑地遺址
廣東廣州南越國官署御苑遺跡
新疆尉犁營盤漢晉墓地
1998年
泥河灣盆地於家溝舊石器遺址
含山凌家灘新石器時代祭壇和墓地金壇
三星村新石器時代遺址
忠縣中壩遺址北票康家屯夏家店下層文化石城址
紹興印山越國王陵三峽庫區雲陽李家壩遺址
小浪底水庫東漢漕運建築基址
南京仙鶴觀、象山東晉貴族墓地
慈溪上林湖寺龍口越窯窯址
1999年
江蘇江陰高城墩新石器時代遺址
吉林通化萬發撥子遺址
雲南羊甫頭墓地安徽淮北隋唐大運河考古
遼寧桓仁五女山山城
山太原市晉源區隋代虞弘墓河北元中都
四川成都水井街酒坊遺址
河南焦作府城商代早期遺址
湖南虎溪山一號漢墓
2000年
福建三明萬壽岩舊石器遺址
江蘇連雲港藤花落龍山時代城址
河南新密古城寨龍山時代古城
廣東博羅橫嶺山先秦墓地
湖北潛江龍灣宮殿遺址
四川成都古蜀國大型船棺獨木棺墓葬遺址
山東章丘洛庄漢墓陪葬坑和祭祀坑遺址
南京鍾山六朝壇類建築遺跡
浙江杭州南宋臨安府治遺址
河南寶豐清涼寺汝官窯遺址
2001年
山西吉縣柿子灘舊石器時代遺址
青海民和喇家齊家文化遺址
廣東深圳屋背嶺商代遺址
浙江蕭山跨湖橋新石器時代遺址
四川成都金沙商周遺址貴
州赫章可樂墓葬
浙江杭州老虎洞南宋窯址
浙江杭州雷峰塔遺址
河南禹州神鎮鈞窯遺址
浙江杭州南宋恭聖仁烈皇後宅遺址
2002年
廣西革新橋新石器時代遺址
湖南里耶古城及出土秦簡牘
山東日照海曲漢代墓地
河北鄴南城東魏北齊塔基遺跡
太原王家峰北齊徐顯秀墓
湖北巴東舊縣坪遺址
吉林延邊西古城城址
黑龍江阿城劉秀屯金代大型宮殿基址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浙江寧波元代慶元路永豐庫遺址
2003年
遼寧凌源牛河梁新石器時代遺址
河南鄭州大師姑夏代城址
西眉縣楊家村西周青銅器窖藏
陝西扶風周原李家西周鑄銅作坊遺址
山東章丘危山漢代墓葬與陪葬坑及陶窯
山東臨沂洗硯池晉墓
陝西唐昭陵北司馬門遺址
內蒙古通遼吐爾基山遼墓
內蒙古集寧路古城遺址
江西景德鎮珠山明、清御窯遺址
2004年
廣東廣州大學城南漢二陵
易縣北福地遺址
偃師二里頭遺址宮殿區
湖南寧鄉炭河裡西周城址
江蘇無錫鴻山越國貴族墓
遼寧朝陽十六國三燕龍城宮城南門遺址
山西芮城清涼寺墓地
四川綿竹城關鎮劍南春酒坊遺址
新疆羅布泊小河墓地
浙江杭州嚴官巷南宋御街遺址
㈤ 壽州窯遺址的壽州窯瓷特點
壽州窯介於古代南北方瓷窯系之間,早期受北方青瓷窯影響很大,至隋唐時期,聰明智慧的壽州窯工們在長期積累經驗的基礎上,對製作工藝和燒造技術作了重大改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該窯是:隋代胎體堅實、厚重、胎色青灰。唐代胎體原色,胎色白中泛黃。釉色隋代青中帶黃綠,有玻璃光澤,常開有小紋片。唐代以黃色為主,釉面光潤透明,大多施用化裝土,有剝釉現象。另外還燒黑釉瓷,釉面光潤如漆,少數呈醬褐色,有粗細兩類產品,精細者胎為白色。
在坯胎製作上普遍塗抹一層魄化妝土,使粗糙的坯胎表面光滑整潔,以襯托器表釉色的美觀。
在燒制技術方面使用匣缽裝燒法,避免了燒造過程中因粘聯、重疊帶來的損傷,以及煙火對坯胎的熏染和落砂等現象,使釉面光潤,色澤均勻,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增加了成品率。
在燒窯方法上,改傳統的還原焰火氧化焰,燒成黃釉瓷,這在中國陶瓷工藝演變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由於唐代壽州窯黃釉瓷器別具風格,產品多屬民間日常生活用瓷,對當時生產民間用瓷的其他窯口影響很大。一些名窯如河北曲陽窯,河南密縣窯、鶴壁窯,陝西銅川玉華宮窯,山西渾源窯、湖南長沙窯,蕭縣白土寨窯等受其影響,而生產黃釉瓷器。唐代陸羽在《茶經》一書中評價說:「壽州瓷黃,茶色紫」,被列為唐代六大名窯第5位。壽州窯在我國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
在裝飾技藝上,有印花、劃花、貼花三種,在燒制方法上,都用托珠疊燒法。碗、盤器內留有支燒痕跡。
其特徵和鑒定要領是:(1) 隋代產品 1隋代燒青瓷,胎質堅硬,胎體較厚,胎色青灰;斷面較粗,有大小不等的氣孔和鐵質斑點。 2釉色青中帶黃或帶綠,光澤很好。器物一般只施半釉,釉面常有小開片。 3裝飾方法有印花、劃花、貼花三種。劃花有蓮瓣紋、單弦紋、復弦紋、波浪紋等;貼花僅見卷草紋。圖案的組成常採用帶狀或團花狀。 4器形主要有四系瓶、高足盤、小口罐等(2) 唐代產品 1胎體比較厚重,胎色白中泛黃。 2釉色以黃為主,釉面光潤,開小片紋,表層有透明的玻璃質感。大多施用化妝土,但釉與化妝土結合不牢,有剝落現象。 3採用3足支釘或托珠疊燒,碗、盤內心和底足留有3個支釘或托珠痕。 4器形有碗、盞、杯、缽、注子、枕、玩具等。器多數平底,有的底心微凹。碗、盞一類器足的邊棱用刀削去。注子有多角形短流,枕為小長方形,都具有典型唐代風格。
㈥ 河南省有蜜縣這個地方嗎
新密市之前叫密縣、前幾年密縣改為地級市、現在屬於鄭州市下轄縣級市
㈦ 南陽有古代瓷窯嗎是哪幾處
中國古代瓷窯列表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目前已知的中國古代瓷窯有146個,分布在19個省或直轄市內,其中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布在12個省內,而瓷窯最多來自浙江(26個)、江西(24個)、河南(19個)。
名稱 所在地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繁昌窯 安徽 是
淮南窯 安徽
泅州窯 安徽
壽州窯 安徽 是
泗州窯 安徽
宿州窯 安徽
蕭窯(蕭縣窯) 安徽
龍泉務窯 北京
安溪窯 福建
崇安窯 福建
德化窯 福建 是
福清窯 福建
光澤窯 福建
建窯(建陽窯) 福建 是
連江窯 福建
閩清窯 福建
南安窯 福建
莆田窯 福建
莆田窯 福建
浦城窯 福建
浦城窯 福建
泉州窯 福建
崇安窯 福建
同安窯 福建
仙游窯 福建
安口窯 甘肅
華亭窯 甘肅
蘭州窯 甘肅
潮安窯 廣東
潮州窯 廣東 是
廣窯 廣東
惠陽窯 廣東
石灣窯 廣東
西村窯 廣東
容縣窯 廣西
藤縣窯 廣西
嚴關窯(興安窯) 廣西
永福窯 廣西
磁州窯(磁縣窯) 河北 是
定窯 河北 是
賈壁村窯 河北
井陘窯 河北 是
曲陽窯 河北
邢窯 河北 是
安陽窯 河南
扒村窯 河南
寶豐窯 河南
汴京官窯 河南
柴窯 河南
當陽峪窯(修武窯) 河南
登封窯(曲河窯) 河南
鄧窯(內鄉窯) 河南
東窯 河南
鶴壁窯 河南
黃冶窯(鞏縣窯) 河南 是
郟縣窯 河南
鈞窯 河南 是
臨汝窯 河南
魯山窯(段店窯) 河南
密縣窯(西關窯) 河南
汝窯 河南 是
新安窯 河南
宜陽窯 河南
湖泗窯 湖北 是
長沙窯(銅官窯) 湖南 是
湘陽窯 湖南
岳州窯(湘陰窯) 湖南
均山窯(南山窯) 江蘇
宜興窯 江蘇
白滸窯 江西
白舍窯 江西
崔公窯 江西
洪州窯(豐城窯) 江西 是
壺公窯 江西
湖田窯 江西 是
霍窯 江西
吉州窯(永和窯) 江西 是
景德鎮窯 江西
郎窯 江西
樂平窯 江西
白舍窯(南豐窯) 江西
年窯 江西
七里鎮窯(贛州窯) 江西
樞府窯 江西
唐窯 江西
陶窯 江西
熊窯 江西
御土窯 江西
御窯廠(御器廠) 江西
臧窯 江西
周窯 江西
楊梅亭窯(勝梅亭窯) 江西
鎮窯 江西
缸瓦窯(赤峰窯) 內蒙 是
遼上京窯 內蒙
林東窯 內蒙
淄博窯 山東
長治窯(八義窯) 山西
大同窯 山西
懷仁窯 山西
渾源窯 山西
霍縣窯 山西
交城窯 山西
介休窯 山西
彭窯 山西
平定窯 山西
蒲州窯 山西
陽城窯 山西
盂縣窯 山西
榆次窯 山西
旬邑窯(栒邑窯) 陝西
耀州窯 陝西 是
大邑窯 四川
廣元窯 四川
琉璃廠窯(華陽窯) 四川
彭縣窯 四川
青羊宮窯(成都窯) 四川
邛窯 四川 是
西壩窯 四川
玉溪窯 雲南
慈溪窯 浙江
德清窯(德窯) 浙江
東陽窯 浙江
哥窯 浙江
黃岩窯 浙江
江山窯 浙江
麗水窯 浙江
臨海窯 浙江
龍泉窯(弟窯) 浙江 是
寧波窯 浙江
甌窯(東甌窯) 浙江
上虞窯 浙江
紹興窯(富盛窯) 浙江
泰順窯 浙江
鐵店窯 浙江 是
溫州窯 浙江
吳興窯 浙江
武義窯 浙江
婺州窯 浙江
西山窯 浙江
象山窯 浙江
蕭山窯 浙江
修內司官窯(南宋官窯) 浙江
鄞縣窯 浙江
餘杭窯 浙江
越窯(秘色窯) 浙江
㈧ 河南新密古城寨龍山時代古城的考古發現
新密古城寨古城寨龍山文化城址,迄今仍較好地保存著南、北、東三面城垣和南北相對的兩個城門缺口。北垣長460米,南垣長345米,東垣長345米,西垣被溱水沖毀,復原長度為370米;存高約7-16米,牆基寬約42-102米。南城門缺口因西側城牆被起土破壞,寬18.7米,北城門缺口寬10.7米,城址面積17.65萬平方米。城外南、北、東三面有壕溝環繞,壕溝寬34-90米,深約4.5米多。城西是溱水,水寬而溝深,成為自然屏障。城內發掘面積近千平方米,發現龍山、二里頭、二里崗、殷墟文化和戰國時期的灰坑153座、陶窯4座、水井8眼,房址4座,墓葬5座。
一號房址(F1)位於城內中部略偏東北處,坐西朝東,南、北、東三面有迴廊,為夯築高台建築,方向281度,南北長284米,東西寬13米,面積369.2平方米。
四號房址(F4)位於一號房址以北7.4米處,是一座廊廡式建築,由三道牆基槽、門道、門衛房和眾多的柱洞組成。房址方向281度,現已發現長60餘米,基寬4米,三道牆基槽南北並列,每道寬30-50厘米不等。
根據城垣和遺跡的地層關系及出土文物判斷,古城寨城址為一座龍山文化晚期城址。從其年代和地望來看,均與古史傳說中的祝融時期相近或大體一致。今本《竹書紀年》載:「夏道將興,草木暢茂,青龍止於郊,祝融之神降於崇山。」《左傳·昭公十七年》載:「鄭,祝融之虛也。」杜預註:「祝融,高辛氏之火正,居鄭。」此「鄭」系指今河南新鄭、新密一帶而言。清嘉慶七年(1802)黑峪溝白衣觀《創建火神廟碑記》雲:「密本古鄶地,高辛氏之火正祝融舊墟也。」清道光九年(1829)原密縣老城南關《重修火神廟碑記》謂:「密,故祝融墟也。」由此看來,古城寨城址似與祝融之間存在著較為密切的關系。從城內宮殿建築遺跡的規模來看,其規格甚高,很有可能就是祝融都邑之所在。
登封王城崗王城崗龍山文化城址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告城鎮西北約500米的崗地上。北距嵩山主峰之一的太室山約10公里,南去箕山北峰約7公里,西有王嶺尖,東為盧醫廟坡,四周群山與丘陵環抱。潁河流經南側,五渡河從其東南注入潁河,形成一處小型的河谷盆地,王城崗就處在這個盆地的中央。其東南因被五渡河常年沖刷,已成為北高南低的斷崖,而崗的西面地勢卻比較平坦開闊。
王城崗城址分內城與外城,內城位於外城的東北部,由東西並列的兩座小城組成,兩城隔一牆而連屬,東城西垣就是西城東垣。東城城垣大都遭到破壞,現存南垣西段殘長約30米,西垣南段殘長約65米,南垣與西垣的交角為88度,近乎直角。由於古代五渡河道的西移,將東城大部分城垣沖毀。西城除東垣與東城共用外,南垣殘長82.4米,其東端有一段長9.5米的缺口似為城門設施;西垣長92米;北垣西段殘長29米。西垣與南垣的交角為90度,直角相接。兩座小城的面積約1萬余平方米。西城內的中西部較高處和東北部一帶,曾發掘出多處龍山文化夯土基址遺存。其中分布在中西部較大的兩處:一為長方形,面積約150平方米左右;一為方形,面積約70平方米左右。在夯土建築基址范圍內發掘出10多個奠基坑,坑內填埋有數量不等的人骨架和零散人骨。
外城亦稱大城,其北垣殘長370米,殘高0.5-1.2米。城外有城壕,北城壕長約630米,寬約10米,殘深3-4米,向東通往五渡河;西城壕殘長130米,寬約10米,殘深1.4-2米,向南似通往潁河。其東面和南面的城垣與城壕已被毀壞。大城將小城包括在內,面積約30萬平方米左右。城內發現有龍山文化晚期的祭祀坑、玉石琮和白陶器等。
王城崗龍山文化遺存共分五期,根據內城灰坑和奠基坑中出土骨頭測定的年代數據,擬合後的日歷年代:一期為公元前2190-前2110年,或公元前2190-前2105年;二期為公元前2132-前2082年,或公元前2128-前2084年;三期為公元前2090-前2030年。一期是內城的始建期,二期是內城的使用期。外城的始建年代與內城相當或略晚。據夏商周斷代工程公布,夏的始年為公元前2070年,則王城崗城址始建年代應早於夏代,在五帝時代的積年以內。
王城崗城址位於嵩山南麓,同歷史上夏部族之間存在著比較密切的關系。《國語·周語上》載:「昔夏之興也,融降於崇山。」韋昭註:「崇,崇高山也。夏居陽城,崇高所近。」又《太平御覽》卷39引韋昭註:「崇、嵩古字通。夏都陽城,嵩山在焉。」傳說中鯀是夏部族的首領。《國語·周語下》雲:「其在有虞,有崇伯鯀。」《太平御覽》卷115引《帝王世紀》說:「夏鯀封崇伯。故《春秋傳》曰,謂之有崇伯鯀。」伯即一方之長,在此指部族首領或古國的國王,因其活動在嵩山一帶,嵩即崇字,故曰崇伯鯀。《山海經·中山次經》雲:「萯山之首……南望蟬渚,禹父之所化。」「禹父」指的就是鯀。鯀之子禹,既是夏部族的首領,也是夏王朝的創始人,他的早期居地和政治中心都在陽城。古本《竹書紀年》載:「夏後氏禹居陽城。」《世本》謂:「禹都陽城。」從其方位判斷,禹所都的陽城應為登封王城崗古城。王城崗城址的始建年代稍早於禹,可能就是禹父夏鯀之城,後來成為禹都陽城。
綜上所述,中原地區發現的鄭州西山、濮陽高城、襄汾陶寺、輝縣孟庄、新密古城寨和登封王城崗諸城址,均屬於五帝或與五帝時代關系密切的古城,為我們探索中原早期文明提供了珍貴的資料。關於文明的形成及其文化載體,歷來就有多種說法。摩爾根認為,文明時代「始於標音字母的發明及文字的使用」;恩格斯主張,「由於文字的發明及其應用於文獻記錄而過渡到文明時代」;英國著名考古學家柴爾德認為,人類文明的出現是城市革命的結果,城市的出現是文明時代的開始;美國人類學家克拉克洪認為,不論任何文化,只要具備下列三項中的兩項,就是一個古代文明,這三項標準是:1.有高牆圍繞的城市,2.文字,3.復雜的禮儀中心;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張光直認為,初期文明的一般標志是:青銅冶金術、文字、城市、國家組織、宮殿建築、廟宇文化以及巨型建築;夏鼐先生認為,文明「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銅三個要素」;安志敏先生說:「大抵以城市、文字、金屬器和禮儀性建築等要素的出現,作為文明的具體標志。」從考古發現來看,城址是文明形成最重要的標志。劉慶柱先生指出:「『國家』是『古代文明形成的概括』,從考古學研究講,最早『國家』的物化形式或載體學術界有多種多樣的說法,如『城市』、『文字』、『金屬器』、『禮器』、『王陵』等等。上述種種物化形式或載體,如『文字』、『金屬器』、『禮器』、『王陵』等很難界定,而最早國家機器的物化形式與載體以『城』最具代表性」,「它是國家政治統治中心,軍事指揮中心、社會與經濟管理中心。它們遺留下來的物質載體是宮殿、宗廟、官署及其相關遺物等」。考察中原文明的形成與發展,應以五帝時代的城址為切入點。
㈨ 魏國河南長城在所經的鄭州、密縣發現幾處遺址
一處是鄭州青龍山長城遺址,為連綿的夯築崗丘,呈西北東南走向,內長約3000米;另一處容是位於密縣縣城西北尖山鄉、米村鄉的小頂山、香爐山、蠟燭山、五嶺山上,南北走向,長約5800米,牆基寬2.5米,高2.5米,由青石砌築而成。
㈩ 河南省歷史上的著名窯口都有那些
除了非常著名的汝窯,鈞窯以外,據我所知,比較有名的還有:鞏縣窯,臨汝窯,登封窯,扒村窯,寶豐窯,魯山窯,當陽峪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