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邗江區遺址

邗江區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28 19:15:17

① 揚州的名勝古跡及介紹

1,揚州漢陵苑

揚州漢陵苑,又名漢廣陵王墓博物館,是於1979年發掘於高郵市高郵湖西新區神居山的一號西漢墓葬,其木梓面積比湖南馬王堆漢墓大18倍,代表古代最高禮儀的葬禮「黃腸題湊」,並出土金縷玉衣殘片。

2,揚州鳳凰島生態旅遊區

揚州鳳凰島生態旅遊區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泰安鎮,是江淮平原上自然生態環境保持最完好的一塊平原—湖泊類型的濕地景觀,為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江蘇省級森林公園

3,茱萸灣風景

茱萸灣風景區位於揚州東首灣頭鎮,面積約50公頃,北接邵伯湖,西瀕京杭大運河,東連仙女鎮。茱萸灣2011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4年獲評江蘇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

4,大明寺

大明寺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區西北郊,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1]。大明寺因初建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而得名。

5,何園

何園,坐落於江蘇省揚州市的徐凝門街66號,又名」寄嘯山莊「,是一處始建於清代中期的中國古典園林建築,被譽為「晚清第一園「,面積1.4萬余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餘平方米。何園由清光緒年間何芷舠所造,片石山房系石濤大師疊山作品。

② 中國楊州是什麼省

中國楊州應該是江蘇省。

③ 想知道: 揚州市 從火車站到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怎麼坐公交

邗江區很大哎,,,你想去哪裡,,出站做22路到汽車西站下吧

④ 揚州唐子城南門遺址何時恢復開發

揚州市,素有「竹西佳處,淮左名都」之稱。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內城之一、聯合國人居獎城市、容中國人居環境獎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中國和諧管理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詩詞之市、中國溫泉名城。揚州是中國江蘇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地處江蘇中南部,長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長江三角洲北翼,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匯點上;也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經濟圈的節點城市,國家重點工程南水北調東線水源地(三江口、江都水利樞紐)。所轄的廣陵區、邗江區、江都區與儀征市位於通揚運河以南,高郵市、寶應縣則位於通揚運河以北。揚州市景色秀美,城市建築多古風,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1]揚州被譽為「揚一益二」,有「月亮城」的美譽。2015年9月14日,米爾肯研究所首次發表了「中國最佳表現城市」報告。2016年3月5日,標准排名發布「2016年中國大陸城市財力50強排行榜」,揚州以336.75億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排名第49位。

⑤ 揚州市宋峽城遺址公園廣陵區嗎

這個區域屬於老
維揚區
(現已撤銷,並入邗江區),現在是屬於邗江區。

⑥ 揚州名勝

揚州名勝古跡

龍虯庄遺址

【龍虯庄遺址】1993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高郵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高郵市一溝鄉一溝鎮北龍虯庄。遺址湮沒在地下和水下,目前已暴露面積約2500平方米,文化層厚約2米。1970年3月,經南京博物院考古鑒定為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距今約五六千年。出土文物主要有夾砂紅陶釜、畫彩陶缽、紅衣陶豆、陶壺等器物殘片,與淮安青蓮崗、邳縣大墩子文化遺址下層出土陶器相同。

古邗溝遺跡

【古邗溝遺跡】揚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老城區北郊。東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吳王夫差為北上伐齊於邗城下開邗溝,以通江淮,是為古運河的最早段。因年久淤湮,今僅遺存螺絲灣橋至黃金壩東西向一段,長約1450米,寬50~60米,兩側淤積層約20~25米,中間溝床現約10米。中段有明清時修建的「邗溝橋」橫跨,此橋為兩頭門石橋,兩邊山花墩上均嵌「邗溝橋」石額。

天山漢墓

【天山漢墓】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城北45公里處高郵市天山境內。天山原名神居山,高4955米。全山玄武岩構成,是一處典型的火山溶岩地區,佔地約70公頃。1979年5月起,以南京博物院為主,揚州博物館、高郵文管會、南京大學歷史系派員參加,配合開山採石,歷時兩年,對一、二號漢墓進行發掘。兩墓均屬大型岩坑豎穴、有斜坡墓道的「黃腸題湊」式木槨墓。早年均被盜,二號墓遭焚燒,一號墓結構基本保存完好。出土文物標本972件。據對文物標本的研究和測定,當為西漢中晚期廣陵王家族墓葬。出土的「黃腸題湊」式木槨,楠木結構,規模宏大。木材摺合54556立方米。大部構件都有標明名稱與方位的漆書或鑿刻的「廣陵船官材板廣二尺」、「醫工」等字樣。出土隨葬品中的漆器、木雕(已炭化),製作精美,特別是漆榻和成套的浴具(盆、凳、勺、燈等)為漢代考古發現中所少見。天山漢墓發掘結束後,將全部構件遷至揚州市區東北郊象鼻橋以東高岡復原陳列,建立漢墓博物館。

大明寺

【大明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市區西北郊蜀岡中峰。始建於南朝劉宋大明年間,故名。其後屢經興廢,數度更名,曾稱西寺、棲靈寺。明天順五年(1461)重建,萬曆、崇禎間又重建,仍稱大明寺。清康熙年間因諱大明,沿稱棲靈寺。乾隆三十年(1765),高宗南巡時,敕賜「法凈寺」,為當時揚州八大名剎之一。咸豐年間毀於兵火,現存建築群為同治年間復建。1980年,復稱大明寺。佔地面積約85公頃,建築面積565925平方米。中軸線上為寺廟建築,西部有平山堂、谷林堂、歐陽文忠公祠、西園,東部有平遠樓、鑒真紀念堂、東苑、藏經樓及重新建的棲靈塔等寺廟園林景點。平山堂建於北宋慶歷八年(1048),歐陽修知揚州時,為游宴之所,因佇立堂前一目千里,江南諸山與堂平而名。後屢有興廢。現存建築為同治九年(1870)重建。今立堂前平台,仍可眺江南諸山。堂內還掛有不少絕妙楹聯,其中「曉起憑欄,六代青山都到眼;晚來對酒,二分明月正當頭」尤為人們稱道。鑒真紀念堂於1963年中日兩國紀念鑒真圓寂1200周年時奠基,1973年落成。由門廳、碑亭、迴廊和正堂組成,整個建築為唐代風格。碑亭中立漢白玉須彌座橫碑,正面刻郭沫若書「唐鑒真大和尚紀念碑」,背面陰鐫刻趙朴初撰書紀念鑒真圓寂1200周年碑文和頌辭。院中立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順長老所贈石燈籠。正堂仿鑒真在日本主持建造的唐招提寺金堂,堂內正中供奉鑒真乾漆夾?像。紀念堂門廳對面原為晴空閣,現為鑒真生平事跡文物史料陳列室。大明寺西園一名御苑,又名芳圃,因位於大明寺西部而名。始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咸豐間毀於兵火,同治間重修。1949年後又多次重修。今園中古木參天,怪石嶙峋,池水瀲灧,亭榭典雅,山中有湖,湖中有天下第五泉,是饒有山林野趣的寺廟園林。

天寧寺

【天寧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市區城北豐樂上街3號。始建於東晉,相傳為謝安別墅,後由其子司空謝琰請准舍宅為寺,名謝司空寺。武周證聖元年(695)改為證聖寺,北宋政和年間始賜名「天寧禪寺」。明洪武年重建,正統、天順、成化、嘉靖間屢經修葺。清代列揚州八大古剎之首,康熙帝南巡曾駐蹕於此。乾隆帝二次南巡前,於寺西建行宮、御花園和御碼頭,御花園內建有御書樓——文匯閣。抗日戰爭期間,天寧寺為侵華日軍所佔,淪為兵營。由於年久失修,使用不當,至70年代末,已面目全非。自1984年夏,共耗資141萬元進行大修。大修後的天寧寺佔地908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中軸線上有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華嚴閣,兩側廊房92間。整個建築布局對稱、嚴謹。山門殿單檐歇山頂,面闊3間。天王殿亦為單檐歇山頂,四面有廊,面闊5間284米。大殿重檐歇山頂,四面有廊,前後有月台,面闊5間328米,進深15檁25米,脊檁高19米。殿後走廊東壁嵌有清同治十一年(1872)立《重修天寧寺碑》,西壁嵌有1987年立《重修天寧寺碑記》。修復後,用作揚州博物館新址,對外開放。

高?寺

【高?寺】國家重點保護寺院。位於揚州市南郊古運河與儀揚交匯處的三汊河口。揚州八大古剎之一。始建於隋代,相傳廟僧多精通醫道,治癒高麗太子之病,高麗國王贈以金銀擴建寺院。寺建成時,取高麗國的高字和多的字,定名為高寺。寺內原有大殿、御碑亭、金佛殿、天中塔、御碑寺、藏經樓諸建築。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在寺內建寶塔灣行宮,為康熙、乾隆二帝南巡駐蹕之處。御賜「高?寺」額和「裱天風塔」額,題「龍歸法座聽禪偈,鶴仿松煙養道心」、「殿灑楊枝水,爐焚柏子香」,後毀,同治間復建。1934年募建石塔7級以復舊,仍名「天中」,「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壞。今寺內還保存有「隋文選樓」的碑石。大門臨河,寺內樹木參天,環境幽美,風景秀麗。明末清初發展最盛,與鎮江的金山寺、常州的天寧寺、寧波的天童寺合稱禪宗四大叢林。寺後院有當年康熙、乾隆二帝數次南巡的行宮遺址。

隋煬帝陵

【隋煬帝陵】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市區西北7公里處邗江縣槐泗鄉槐二村雷塘。隋大業十四年(618),隋煬帝楊廣被部將宇文化及縊死於江都宮。初殯於宮內流珠堂,後改葬於城西北25公里吳公台下。唐武德三年(620),唐高祖以帝禮葬於雷塘今址,其墓年久荒蕪湮沒。清嘉慶十二年(1807),學者阮元發現後,重立墓碑,碑高185米、寬080米、厚018米,上鐫清書法家、揚州知府伊秉綬書隸體「隋煬帝陵」。1983~1985年,陸續進行過修葺,修復墓道和墓台。墓台高145米,東西長468米,南北寬325米。現正面用條石壘砌,中有石階對墓道,墓冢高3米,周長377米。周圍林木蔥郁,有松柏石楠和女貞。

唐城子城遺址

【唐城子城遺址】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市老城區西北郊,是中國東南地區著名的唐代城市遺址。唐建中四年(783)淮南節度使陳少游深溝高壘修築廣陵城,乾符六年(879)淮南節度使高駢「繕完城壘」。唐城包括子城和羅城兩個部分,城周長20公里。子城築在蜀岡之上,在吳王濞城、東晉劉宋廣陵城、隋江都宮城基礎上修建,為官府衙署集中區,也稱牙城或衙城。城周長6850米,面積約26平方公里。城牆為土築,僅城門及拐角附近包磚砌, 夯土城垣遺跡迄今保存完好,有的地段高出地面10米左右。城外有濠。子城四面各開一門,城內設十字街貫通四門。南北大街長1400米,東西大街長1860米,街寬10米左右。南門是子城主要城門,為「一門三道」結構,中間門道寬7米,兩側均寬5米,是與羅城通聯的唯一通道。 羅城築在蜀岡之下,為居民區和工商業區,今市區位於羅城內東南部,唐代羅城內的古跡及 城牆已毀壞,地面僅存一段高出地表約2米的北城牆夯土殘垣。羅城呈長方形,南北長4300米,東西寬3120米。

古木蘭院石塔

【古木蘭院石塔】揚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市區石塔路中綠化島上。唐開成三年(838)為藏古佛舍利建,舊在西門外古木蘭院內,南宋嘉熙年間,移建於現址寺院中,寺以塔名。寶年間重修。清乾隆年間再修時,將唐代《藏舍利石塔記》碑砌塔下。1964年進行大修,1979年開築石塔路,寺廟建築大部拆除,石塔原地保留在路中。1982年修塔尖。塔為仿樓閣式,5層6面,青石構築,通高1009米,下為須彌座基。整個造型穩重挺秀。

觀音禪寺

【觀音禪寺】揚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市區西北郊蜀岡東峰唐城遺址西南角。宋代建有「摘星樓」,元代僧申律開山,明洪武年間建寺,名「功德山」,後改「觀音禪寺」,山亦稱「觀音山」。清咸豐年間(1851~1861)寺毀,同治年間復建,光緒初又毀,後歷經10餘年修復。1949後數度維修,「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劫,「文化大革命」後大修。觀音禪寺坐北朝南,依山而築,錯落有致,融古城堡、山景、廟宇為一體,寺內同時供奉中國佛教四大名山的菩薩:觀音代表普陀山,文殊代表五台山,普賢代表峨眉山,地藏王代表九華山。寺的東部偏南處傳為隋煬帝「迷樓」故址,今存鑒樓,取「前車之鑒」意。

仙鶴寺

【仙鶴寺】揚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市區南門街111號。伊斯蘭教禮拜寺。始建於南宋咸淳年間(1265~1274)。寺大門東向,門廳上懸「禮拜寺」紅底金字橫匾,門兩旁有雙面雕刻的抱鼓石,系明代遺物。門內額枋下替木及部分坐斗均施雕刻,工整華麗,為明代風格。進門為一院落,正面為一道玉帶牆,中間開月洞門,上額「仙鶴寺」。北側一隅有700多年樹齡的一株古銀杏,至今枝繁葉茂。院東北有一拱門,入內為南北向通道,盡端有東向垂花門1座,門對面牆上,嵌乾隆五十六年(1791)立「奉天命遵聖言」石額1方。門內為禮拜殿,東向前後殿之間有隔牆,每間辟有拱門,與後殿通連,中門上懸阿拉伯文「太司米」橫匾,後殿正中壁上有阿拉伯文經字罩格,上刻「百字贊」,紅底金字。殿南山有長廊平行,靠前殿山牆建有南向歇山頂「望月亭」1間,前為寬敞庭院,有花壇古柏點綴其間。院南有明代建築廳屋3間。院西為汶河路。

普哈丁墓及阿拉伯人墓碑

【普哈丁墓及阿拉伯人墓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市區解放東堍古運河東岸土岡上。墓園俗稱「回回堂」。普哈丁相傳為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第十六世裔孫,南宋咸淳年間(1265~1274)來揚州傳播伊斯蘭文化,前後10年之久,並在城內創建禮拜寺(今仙鶴寺),死後葬於此,穆斯林尊其為先賢。其後又有於南宋來揚州傳教的阿拉伯人撒敢達和明代來揚州傳教的阿拉伯人馬哈謨德、展馬陸丁、法納葬在園內,並有1927年出土的元代阿拉伯墓碑保存於此。墓園歷代屢有修葺,並於西南隅增建清真寺。現存建築多為清代遺存。1949年後曾多次大修墓園和清真寺,並在墓園內東南側新建望月亭。普哈丁墓包括墓園、清真寺和園林三部分,建築形式中阿結合,具有地方風格特色。元阿拉伯人墓碑在普哈丁墓西北碑亭內,計四通八面。1927年拆除城南擋軍樓時出土,先置於仙鶴寺內,1960年移此保存,1984年建碑亭。形式仿墓亭,平面呈長方形。四通墓碑置亭中石座上,碑身周邊雕有精美的紋飾,記載墓主姓名、身份和卒葬年月,並有《古蘭經》章節、伊斯蘭教格言以及頌詞、禱文。墓主為元代大德六年(1302)至泰定元年(1324)間葬於揚州的阿拉伯人。

文峰塔

【文峰塔】揚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市區南郊寶塔灣古運河東岸。始建於明萬曆十年(1582),系少林寺僧鎮存賣武募建。塔下建寺,俱名「文峰」。清康熙七年(1668)山東郯城大地震,波及揚州,塔尖墜毀。次年修復,塔尖提高45米。咸豐三年(1853)遭兵火,腰檐平座盡毀,僅存磚塔身。民國初年,揚州眾僧集合大江南北各寺住持募修,1920年合尖,1923年落成。塔為樓閣式,磚木結構,八面七層,通高4475米,下為磚石須彌座,底層圍繞迴廊,四面辟拱門,各築有6級台階,另四面為拱形窗,廊內梁枋有雕刻彩繪。塔下為文峰寺,現存四合院式建築兩進,坐北朝南,均面闊5間,兩邊各3間廊房相連。寺院大門臨河,上額「文峰塔」。1955年修葺,1957年10月至1958年1月再修,並重建塔院廊房。1962年3月大修時各層平座改為水泥欄桿,後又數次維修。

史公祠

【史公祠】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市區廣儲門外街24號,梅花嶺畔。清順治二年(1645)四月,南明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史可法在揚州就義,嗣子副將史德威尋遺體不得,乃葬其衣冠於梅花嶺下。清初曾建祠於大東門外,後毀圮。乾隆年間於墓西側建祠,並謚「忠正」。咸豐間毀於兵燹,同治九年(1870)重建。1935年和1948年兩度維修。現存建築除遺墨廳、梅花仙館外,大部為晚清所建。1949年後曾多次修繕,現為「史可法紀念館」。祠墓均南向,大門臨河,東墓西祠,並列通連。院正中為「饗堂」,堂前兩邊懸清張爾藎撰名聯:「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堂內明間有雲紋形梅花罩格,上懸「氣壯山河」橫匾。兩邊懸有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吳熙載篆書的楹聯:「生有自來文信國,死而後已武鄉侯」。堂正中供奉1985年為紀念史可法殉難340周年而塑的史可法乾漆夾?像。饗堂後為史公衣冠墓,墓前有3門磚砌牌坊,上額「史忠正公墓」,與三面圍牆形成墓域。墓地內銀杏蔚秀,臘梅交柯,正中立表石墓碑,上鐫「明督師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史可法之墓」。碑後墓台上有墓冢,封土高16米。「文化大革命」中墓冢曾被夷平,1979年修復。墓後為梅花嶺,嶺上遍植梅花。嶺北為遺墨廳,廳內壁上嵌有史公「復睿親王多爾袞書」和遺書、小像及其墨跡石刻共8方,並陳列有史公手跡和拓片,廳前臘梅已有200多年的樹齡,是揚州最古的臘梅。墓西側為祠堂,大門和墓門並列,形式結構相同,上額「史公祠」,正中為祠宇3楹,匾額「祠堂」。堂內神龕中懸史公遺像。其下供奉史公栗主,題刻「明督師太傅兼太子太師建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史公神位」。

清兩淮都運鹽使司衙署門廳

【清兩淮都運鹽使司衙署門廳】揚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市區國慶路251號。坐西朝東,懸山結構,頂蓋筒瓦。面闊3間144米,進深5檁63米,脊檁高77米。門廳兩側築有八字牆,前門有石獅一對。除屋脊有改動外,保存基本完好。

梅花書院

【梅花書院】揚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市區廣陵路248號。原在廣陵儲門外梅花嶺畔,為明嘉靖年間湛公書院故址,萬曆三十三年(1605)改為崇雅書院,崇禎間廢,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建後始名梅花書院。咸豐三年(1853)毀於兵火,同治七年(1868)於此重建。從清光緒間在此創辦兩淮師范學堂起,一直作學校用。原磚雕大門1951年拓寬街道時拆除,後花園和「數帆樓」均毀。現存大廳、樓房兩幢及東部長廊,佔地約1056平方米。大廳系楠木樑架,前後有卷棚,廳前有抄手廊相接,東北門上嵌有清書法家吳讓之書「梅花書院」石額。廳後樓屋兩進,面闊3間。前進底層前有卷棚,兩次間山牆均做吊角籮底磚壁。

個園

【個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市區東關街318號住宅之後。原為壽芝園舊址。壽芝園之疊石,相傳為清初大畫家石濤手筆。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兩淮鹽業總商黃至筠改築,園中多植竹,因竹葉形似「個」字,名個園。1949年後曾4次進行整修。個園以疊石精巧聞名。園內假山,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之意境,由樓、台、廳、軒相連,和諧地統一在一起,獨具特色。入園處,兩邊有方形花台,其上修竹青翠,竹叢中石筍參差。正中為園門,上嵌「個園」石額。進園門處,為湖石花壇,遍植月桂。花壇對面有四面廳,原稱桂花廳,單檐歇山頂, 交ㄉ嫌芯雷┑瘢嬗欣齲諦耙擻晷焙嶝?。廳北有池,臨水疊石,曲折高低逶迤向東,偏東近水有清漪亭。廳西北有湖石山一組。山腹隧洞幽深,山下有碧池入洞,池上有石樑曲折通洞中。洞內有石下垂,形如鍾乳,盛夏入內,頓覺清涼。山頂有鶴亭,亭畔有古柏臨岩,蒼翠如蓋。山西南植竹為林,滿目青翠。山東巔與七楹長樓抱山樓相連。前東廊下嵌嘉慶二十三年(1818)劉鳳誥撰《個園記》石刻5方。樓有復道廊接園東之黃石山,黃石山拔地而起,夕照下如抹如染,宛如一幅秋山圖畫。山北高處有方亭名拂雲。山中磴道上下盤旋,曲折迂迴,變幻莫測。中部一石室,有石榻橫陳。下至底層,南望有峭壁對聳,仰視見雲天一線。進入石室,頂上鍾乳垂掛,中有石榻石桌。石室外為一方洞天,四面峰石峻峭,有石橋凌空,古柏挺立,置身其中,如臨深山幽谷。谷南為山之中部,上有平台,新建住秋閣。南面有峰巒突起,下有隧洞。向南緣石徑而上可通園東南之樓閣,今名叢書樓。園西南有北向廳屋3間,名透風漏月。廳南倚院牆朝北築宣石山一組。山石盤亘,其色如雪,石英含點閃閃發亮,遠遠看去,似積雪未消。山後粉牆上開尺許圓洞24個,上下4排交錯排列,風起呼嘯有聲,頗有隆冬意境。山西端牆上辟有洞窗,園門處景色隱約可見。個園假山,是揚州古園林疊石之代表作,為中國古典名園之一。

二分明月樓

【二分明月樓】揚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市區廣陵路263號。佔地約1050平方米。建於清道光年間(1821~1850)。光緒間為鹽商賈頌平所有,後移作他用,破壞嚴重。1987年重修復原,今園從西面出入,有短巷通大街。北面建南向七楹長樓,重檐硬山頂,樓廊柱間施掛落雀替,檐下置美人靠,可憑欄賞月。樓東南築黃石假山1組,山中有磴道通園東樓閣。閣兩層,歇山頂,閣下有水井1口,石欄上鐫刻「道光七年杏月員置」。園西南建有東向樓,面闊3間,向北原有樓廊相接,今已毀圮。園中部原有四面廳1座,廳四周用黃石築高低不等之平岡,如水中嶼石,使人憑添水意。是市區現存住宅園林中旱園水做之孤例。

何園

【何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市區徐凝門街花園巷內。包括寄嘯山莊、片石山房兩大部分。寄嘯山莊是清同治元年(1862)湖北漢黃德道道台何芷舟刃所建,取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句意。光緒九年(1883),又得吳氏「片石山房」並 朐爸校喬宕鎦葑鍆斫ㄔ斕拇笮妥≌傲幀C窆曇滸藶洹?979年3月整修後開放。園南向,有復道廊將園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園中北面的四面廳1座,面闊3間,單檐歇山,四面有廊。廳前院鋪卵石花街,作波浪圖案,廳後鋪卵石作荷花出水圖案,使廳屋如浮水上,故又稱船廳。廳後院牆以湖石貼壁為山,蜿蜒向東南,有磴道上下,西可上復廊北端之半月台,東可登山巔之月亭。亭南山石蜿蜒向南,有磴道上下,折向園東院落,山下有曲池,東端有小亭築池上。船廳以南有牡丹廳,西邊復廊下嵌蘇軾《海市並敘》石刻6方。曲折的粉牆上,有圖案各異的水磨漏窗,隱約可見西部園景,稍北開一海棠形洞窗,巧妙地借景於園西,美景如畫。園西中央一泓碧水,繞池築樓廊廳閣。偏東水中有方亭1座,北有湖石飛梁凌波,南有石橋三曲,連接南北兩岸。池西南有假山1組,黃石貼壁,湖石為峰,渾然一體。山後隱有東向潛山閣3間,山中有磴道盤旋上下,山腹有隧洞曲折迂迴。池北有南向樓廳,單檐翹角。主廳3間,兩邊側廳如翼,前檐後斂,與主樓組合,其形如蝶,俗稱蝴蝶廳。樓廳東接復道長廊,環山繞水,折向西南通賞月樓,全長400多米。園西南賞月樓獨佔小院一隅,與復廊盡端連接。樓南向3間,上有平台半出,是賞月佳處。園南為住宅部分,有中西兩組建築,1986年整修,與園林同時開放。片石山房在住宅東南,一名雙槐園,建於清初,光緒九年(1883)何芷舟刃購得,並建於宅內,稱為「小花園」。園以湖石山為勝,相傳為石濤手筆,被譽為石濤疊石的人間孤本。

嶺南會館

【嶺南會館】揚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市區新倉巷4號。始建於清同治八年(1869),光緒九年(1883)大修增建。坐北朝南,前有照壁,大門為水磨磚雕門樓,做工精細,紋飾精美。門兩邊有抱鼓石,門上嵌「嶺南會館」石額。入內有照廳、大廳、住宅樓。照廳兩側有廊相接,「文化大革命」中廊被拆毀。東廊壁上嵌有清光緒十年(1884)立石碑3通,由北向南依次為《建立會館碑記》、《揚州嶺南會館章程》及《場運各商捐款》碑;西廊壁上嵌有清同治九年(1870)立《江都縣為嶺南會館置買民房興建會館給示存案碑》。會館主建築從民國起一直為學校所用,現為倉巷小學校址,是市區現存最完整的會館建築。

小盤谷

【小盤谷】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市區丁家灣大樹巷42號。清光緒三十年(1904)兩江總督周馥購舊園重建。民國初年整修。1974年再度整修。園內以花牆和游廊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為園之精華。入門有南向曲尺形花廳,廳南為院落,南面有1組湖石假山,其間植有林木花卉,現山石多傾圮。廳後園中有廣池,池西中部有閣,三面臨水,與池東的湖石盤谷山峰遙遙相對。池東山巒起伏,中間一峰突起,奇拔高峻,嶙峋的湖石彷彿獅形,故有「九獅圖山」之稱。山中洞谷深廣,臨水辟一洞門,北岸有三曲石樑可達,向南有洞口通園中游廊。向北又另有洞口,其下有步石可越水,谷口有石額「水雲深入」。由此向北達山巒盡頭,有磴道上山,其上築有六角攢尖頂風亭。園東入口桃形圓門,額題「叢翠」2字。小盤谷佔地僅2300平方米,但用地緊湊,布局集中,建築與山石對比鮮明,小中見大,具有深山大澤之氣勢。

瘦西湖

【瘦西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揚州城北。南起北城河,北抵蜀岡腳下,游覽面積122公頃,其中水面佔2/5。是一組由煙水平橋、山亭水榭、曲折河道組成的自然風光帶。瘦西湖原名炮山河,亦名保障河、保障湖、長春湖。為唐羅城、宋大城的護城河,也是蜀岡山水流向運河的泄洪渠道。沿河兩岸,經歷代造園家擘畫經營,逐步形成湖上園林。特別是清康熙、乾隆皇帝先後多次下江南,鹽商、官僚為迎合帝王的游賞興致,不惜重金,招聘造園名家沿湖築園。乾隆極盛時期沿湖有二十四景,可謂「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清嘉慶二十年(1815)後,鹽業漸衰,經濟蕭條,以致「樓台荒廢難留客」。此後湖上園林又「淪為四戰之地」。1949年前,湖上園林破損不堪,一片荒蕪。1949年後,經逐年整修,御碼頭、冶春、卷石洞天、西園曲水、虹橋攬勝、長堤春柳、徐園、小金山、水雲勝概、蓮花橋、白塔晴雲、二十四橋、熙春台、望春樓、玲瓏花界等景點又重放光彩,與位於蜀岡的大明寺、觀音禪寺連成一體。卷石洞天位於新北門橋北側,原為清初鄖園故址。園以怪石老木為勝。清嘉慶後園毀,今園為新近重建。園內嘉木蔥蘢,巨石兀立,北為群玉山房,南為薜蘿水閣,其間以橋亭相接。橋亭東西,水庭、山庭相連。水庭面臨碧波,曲溪繚繞;山庭用岡阜堆疊湖山子石,搜岩剔穴,構成上實下虛,上明下暗,上散下整的「卷雲」層次;洞內仿自然石岩溶蝕景觀,並引湖水置潛流、湍流、疊泉分別從岩隙間曲折而下,時斷時續,時隱時現,時急時緩,形成洞天福地勝景。山庭西南立一重檐「四面八方亭」,登亭可鳥瞰全園景色。徐園位於長堤春柳北端,為桃花塢故址,佔地06公頃,1915年改建為徐寶山享堂,故名。園內兩口鐵鑊為蕭梁時鎮水之物。出徐園,過小紅橋,即步入瘦西湖最大島嶼小金山。小金山原名長春嶺,因形似鎮江金山,俗稱小金山。四面環水,嶺下一景名「梅嶺春深」,清乾隆間建,咸豐間毀於兵火。今長春嶺諸景復建於光緒間。小金山門廳庭院內參天古銀杏之間,有一形似山水盆景的鍾乳石,為北宋宣和年間花石綱遺物,十分珍貴。蓮花橋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瘦西湖中段。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兩淮巡鹽御史高恆為迎奉高宗弘歷二次南巡而建。 因建 於蓮 花埂上,故名,俗稱「五亭橋」。咸豐 間橋亭毀於兵火,光緒間重修,1933年邑人募資又重修。1949年後,數度整修。橋南北跨瘦西湖上,上置五亭,用28根大紅圓柱支撐,下列四翼,正側共15個券洞,南北總長5799米,青石砌成。橋基平蓮花橋,結構獨特,造型優美,遠遠望去,五亭簇立,似出水蓮花。白塔是揚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在蓮花橋西南100餘米。建於清乾隆年間。為喇嘛塔的一種,因周身潔白,故名 白塔。二十四橋景區位於瘦西湖西段,蓮花橋至大明寺水道彎折處。昔日沿湖名園有東岸的「水竹居」、「錦泉花嶼」,西岸的「熙春台」、「筱園花瑞」、「高詠樓」、「萬松疊翠」、「尺五樓」等,早已廢為田疇,但地形、地貌、河道、港汊猶存。1985年參照《揚州畫舫錄》、中國歷史檔案館珍藏的《乾隆南巡盛典》及袁江界畫《蓬萊佩境圖》等圖志資料,在昔日故址重建熙春台、玲瓏花界、望春樓,並新建組合橋(新建二十四橋),連接熙春台與望春樓兩岸,定名「二十四橋景區」。玲瓏花界為芍葯牡丹園,取「洛陽牡丹,揚州芍葯」之意,為瘦西湖南岸蓮花橋、白塔與熙春台之間的一組景點,由廳房、曲廊、方亭、水榭、花圃構成。相傳為乾隆觀賞芍葯處,早毀。今景為1987年重建。熙春台與蓮花橋遙遙相對。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建,舊景「春台明月」,為清乾隆盛世北郊二十四景之一,傳說曾於此為乾隆祝壽,故又名「春台祝壽」。嘉慶後毀。今熙春台為1987年重建。望

⑦ 江蘇蘇中包括哪幾個城市

截止2019年1月,江蘇蘇中包括南通、揚州、泰州。

蘇中地區包括揚州、泰州、南通3個地級專市及高郵、屬儀征、靖江、興化、如皋、海門、海安、啟東、泰興9個縣級市,如東、寶應2個縣,廣陵區、邗江區、江都區、海陵區、高港區、姜堰區、港閘區、通州區、崇川區9個市轄區。

江蘇省中部地區地處江蘇省地理中部、長江三角洲北翼,位於長江下游北岸、黃海之濱,上海經濟圈和南京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雙重輻射區,江淮平原南端。

(7)邗江區遺址擴展閱讀

蘇中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約有 上千處,其中高郵龍虯文化、海安青墩文化。文化遺址有龍虯庄遺址、青墩遺址、周邶墩遺址、唐王墩遺址、高郵商周古文化遺址、儀征神墩商周古文化遺址等

中國大運河之京杭大運河蘇中段(揚州段、高郵段、寶應段)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正在申報世界遺產中,揚州聯合南京、泉州等8座城市申遺及高郵菱塘清真寺、普哈丁墓園、仙鶴寺、大明寺及鑒真紀念堂、揚州城遺址、文峰塔鑒真東渡遺存、江都波斯庄白塔河及其支流波斯河歷史河道等50個申遺遺產點。

⑧ 揚州的故事

有一天夜裡,隋煬帝做了一個夢 ,夢見一種非常漂亮的花,但是不版知道這花叫什麼名字,權產在什麼地方,醒來以後,就命令人把他夢中的花畫成圖形,張皇榜尋找認識者。

正好當時在揚州見過瓊花的王世充恰好在京城,看到這張皇榜,便揭榜進宮,對隋煬帝說,圖上所畫之花叫做瓊花生在揚州,隋煬帝聽後,很想見一見,便開運河,造龍舟,與皇後和嬪妃下揚州看瓊花。

待隋煬帝來到揚州,滿樹瓊花皆落,隋煬帝始終沒有看到瓊花的芳姿。接著爆發了各地的農民起義。還有人傳說,隋煬帝下揚州看瓊花,其妹恨其無道,化作瓊花棒打昏君,楊廣盛怒之下砍倒瓊花樹,在楊廣死後瓊花又重新開放。

(8)邗江區遺址擴展閱讀:

古運河揚州段是整個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揚州境內的運河與2000多年前的古邗溝路線大部分吻合,與隋煬帝開鑿的運河則完全契合,從瓜洲至寶應全長125公里。其中,古運河揚州城區段從瓜洲至灣頭全長約30公里,構成著名的「揚州三灣」。

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揚州境內現有10處遺址、6段河道被列入世界遺產,在中國大運河沿線城市中數量最多、種類最全

⑨ 揚州名勝古跡

揚州名勝古跡

龍虯庄遺址

【龍虯庄遺址】1993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高郵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高郵市一溝鄉一溝鎮北龍虯庄。遺址湮沒在地下和水下,目前已暴露面積約2500平方米,文化層厚約2米。1970年3月,經南京博物院考古鑒定為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距今約五六千年。出土文物主要有夾砂紅陶釜、畫彩陶缽、紅衣陶豆、陶壺等器物殘片,與淮安青蓮崗、邳縣大墩子文化遺址下層出土陶器相同。

⑩ 1995年被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的什麼遺址

1995年的第四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一共有處。其中古墓葬及古遺址的有:
87.西漢楚王墓群 西漢 徐州市、銅山縣 含馱籃山、小龜山、北洞山、東洞山、段山、獅子山。1996年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88.拉犁山東漢墓 東漢 徐州市 89.田舍村隋墓 隋代 武進市湖塘鎮 90.隋煬帝陵 隋代 揚州市邗江區槐泗鎮 91.倪贊墓 元代 無錫市錫山區北塘鄉 92.申時行墓 明代 蘇州市石湖 93.惲南田墓 清代 武進市馬杭鎮 94.顧炎武墓 清代 崑山市千燈鎮 95.徐靈胎墓 清代 吳江市八坼鎮 96.琉球國京都通事鄭文英墓 清代 淮安市淮陰區王營鎮 97.鄭燮墓 清代 興化市大垛鎮 98.楊泗洪墓 清代 宿遷市 99.張謇墓 1926年 南通市 100.湯山葫蘆洞古人類化石地點 舊石器時代早期 南京市江寧區湯山鎮 101.三山島遺址及哺乳動物化石地點 舊石器時代晚期 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 102.大賢庄遺址 舊石器時代晚期 東海縣山左口鄉 103.草鞋山遺址 新石器時代 蘇州市唯亭鎮 104.龍虯庄遺址 新石器時代 高郵市一溝鄉 2001年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105.東山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張家港市南沙鎮 106.趙陵山遺址 新石器時代 崑山市張浦鎮 107.大伊山石棺葬遺址 新石器時代 灌雲縣伊山鎮 108.花廳遺址 新石器時代 新沂市馬陵鄉 109.寺墩遺址 新石器時代 武進市鄭陸鎮 110.雲南村落遺址 新石器時代 吳江市梅堰鎮 111.固城遺址 漢代 高淳縣固城鎮 112.曲陽城遺址 漢代 東海縣曲陽鄉 79.劉志洲山宋金交戰戰場遺址 宋、金 連雲港錦屏山 114.鎮江古城牆遺址 三國、東晉 鎮江市 含:三國鐵瓮城古城牆遺址、東晉花山灣古城牆遺址。2000年9月增補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