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魯爾區遺址

魯爾區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28 20:16:38

㈠ 求地理讀圖題(人教版初中)

一、填空題(20分)
1、 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沒的部分叫--------------------,約佔地球表面總面積的-----------------------%。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是-------------------,最大的島嶼是-------------------,地球上共有七大洲,其中面積最大和最小的分別是------------------和--------------。
2、 歐亞兩洲的分界線是----------------------------------------------------------------------------,-------------------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線,通常把-------------------------以南的美洲地區稱為拉丁美洲。
3、 亞洲的-------、---------------和------------------的大部分地區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區。
4、 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在---------------------------------------附近的大陸西部和中部,地中海氣候分布在亞熱帶大陸西岸,氣候特徵為夏季-------------------,冬季---------------------。
5、 地球自轉一周約需---------------------小時,地球上經度每相差---------------(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
6、 --------------------------------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點和終點,它有------------------處不在180度經線上。
7、 亞洲南部的三大半島自西向東依次是------------------、--------------------、-------------------。亞洲的河流受---------------------影響,大多發源於中部高原、山地,並呈-------------------狀向四周分流入海。
8、 亞洲北部的最大平原是--------------------------------平原,青藏高原上最高大的山脈是--------------------------------山脈。
9、 非洲最大的海灣是--------------------------、最大的島嶼是-------------------------、唯一的大半島是-----------------------,被稱為「非洲屋脊」的是----------------------------高原,「非洲之角」是指---------------------------。
10、非洲氣候的主要特徵是----------------高、-----------------------廣、氣候類型呈-------------------------分布。
11、歐洲的地形以--------------------為主,其中面積最大的平原---------------------平原東部邊界為----------------------,西部邊界到------------------------------------------------。
12、 歐洲最長的河流是-----------------------、內河運輸最繁忙的河流是--------------------。
二、選擇題(40分)
1、 四大洋面積最廣和深度最深的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 印度洋 D、北冰洋
2、 某考察隊乘船航行在太平洋上,於9月30日9點向東越過日界線,過日界線後的時間為
A、9月31日9點 B、9月29日9點
C、10月1日9點 D、9月29日10點
3、 當為北京時間3月5日10點時,美國紐約(西五區)是
A、3月4日22點 B、3月5日22點
C、3月5日23點 D、3月4日21點
4、 既是連接太平洋與北冰洋的通道,又是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的是
A、白令海峽 B、馬六甲海峽 C、台灣海峽 D、麥哲倫海峽
5、 下列民族中,分散分布在許多國家的是
①漢族 ②俄羅斯族 ③印地安人④ 因紐特人 ⑤猶太人 ⑥吉普賽人⑦阿拉伯人 ⑧蒙古族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⑦⑧
6、 歐亞大陸的東南部和亞熱帶大陸的西岸分布的氣候類型分別是
A、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B、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地中海氣候
C、地中海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D、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海洋氣候
7、 下列4幅圖中示意馬六甲海峽的是

8、 七大洲中赤道橫穿中部,所跨緯度南北大體相當的大洲是
A、亞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9、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全世界的2/3的居民分布在亞洲的東部、中部和歐洲的大部分地區
B、伊斯蘭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的北非,東亞和北美等地區
C、全世界有200多個民族
D、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1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是南美洲的格陵蘭島
B、波羅的海是歐洲的邊緣海
C、深入大陸內部、僅有狹窄水道同大洋相通的海叫做內海
D、地中海將歐亞兩洲分開
11、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
A、亞洲、非洲、歐洲 B、非洲、歐洲、北美洲
C、歐洲、北美洲、大洋州 D 、 歐洲、南美洲、大洋州
12、下列海峽中從東亞到南亞及非洲的航海線要經過的是
A、白令海峽 B、麥哲倫海峽 C、德雷克海峽 D、馬六甲海峽
13、亞洲季風氣候顯著的原因主要是
A、亞洲處於世界氣壓帶風帶的對稱位置
B、亞洲處於世界最大的海洋和最大的大陸交界之處,海陸熱力差異最顯著
C、亞洲地勢為中間高、四周低,山脈呈放射狀分布
D、亞洲緯度跨度大,最南到南緯10度左右,最北到北緯80度左右
14、亞洲北、東、南三面分別瀕臨的海洋是
A、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B、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
C、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 D、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

15、亞洲的地形類型復雜多樣,但主要是
A、山地、丘陵 B、平原、盆地 C、 高原、山地 D、高原、丘陵
16、下列圖中屬於「高原大陸」的洲是

17、世界著名的人類文明發源地:①黃河流域 ②印度河流域 ③ 幼發拉底河流域 ④底格里斯河流域,其中位於西亞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亞洲人數最多的人種是
A、白色人種 B、 黃色人種 C、 黑色人種 D、混血人種
19、通常被作為日本的象徵,被日本人奉為「聖山」的是
A、金剛山 B、富士山 C、白頭山 D、太白山
20、日本附近最大的漁場是
A、北海漁場 B、 舟山漁場 C、北海道漁場 D、紐芬蘭漁場
21、下列地區中華僑和華裔分布最廣的是
A、朝鮮半島、日本群島 B、印度半島、西印度群島
C、阿拉伯半島、菲律賓群島 D、中南半島、馬來群島
22、印度的經濟作物中,產量居世界第一的是
A、黃麻、甘蔗 B、茶葉、棉花 C、花生、咖啡 D、黃麻、茶葉
23、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稱的是指
A、西亞和埃及 B、中亞地區 C、 西亞地區 D、東南亞地區
24、蘇伊士運河溝通了
A、地中海和大西洋B、地中海和黑海 C、波斯灣和阿拉伯海 D、紅海和地中海
25、非洲的最高峰是
A、德拉肯斯山脈 B、肯亞山 C、乞力馬扎羅山 D、阿特拉斯山脈
26、在非洲的礦產中,產量向來居世界之首的是
A、銅和鈾 B、鈷和磷酸鹽 C、石油和天然氣 D、黃金和鑽石
27、關於撒哈拉沙漠的下列說法①世界最大的沙漠 ②世界上最濕潤的沙漠 ③非洲最北的沙漠 ④ 非洲唯一的沙漠 ⑤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乾旱區 ⑥世界上植物數量最多的沙漠 其中正確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③⑤⑥
28、原產地在非洲的經濟作物是
A、咖啡、橄欖、油棕、香蕉 B、水稻、花生、可可、芝麻
C、小麥、棉花、劍麻、油菜 D、茶葉、甘蔗、玉米、高粱
29、下列動物中,生活在非洲熱帶雨林中的是
A、單峰駝、鴕鳥 B、大猩猩、河馬 C、 獅子、非洲象 D、長頸鹿、獵豹
30、關於剛果河的敘述,正確的是
A、它是世界上除了尼羅河以外最長的河流
B、它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但不是水力資源最豐富的河流
C、它是世界上水力資源最豐富的河流,但不是水量最大的河流
D、它是非洲瀑布最多、且瀑布最寬的河流
31、世界上最繁忙、貨運量最大的國際通航運河是
A、巴拿馬運河 B、蘇伊士運河 C、多瑙—萊茵運河 D、基爾運河
32、非洲被描繪成沙漠中的綠色走廊的河流是
A、兩次穿越赤道,水量非常豐富的剛果河
B、流經熱帶草原,最後注入比斯開灣的尼日河
C、世界流程最長,入海口在地中海的尼羅河
D、擁有世界最寬瀑布的贊比西河
33、下列位於開羅的名勝古跡是
A、愛資哈爾清真寺B、盧薩卡銅城 C、迦太基古城遺址 D、石頭城
34、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是
A、位於中國青藏高原的青海湖 B、位於歐、非之間的地中海
C、位於亞、歐交界之處的黑海 D、位於黑海以東的裏海
35、英國北海沿岸最重要的石油工業中心是
A、阿伯丁 B、伯明翰 C、倫敦 D、曼徹斯特
36、法國的農產品中產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A、小麥 B、葡萄 C、 玉米 D、油橄欖
37、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英國、法國的經濟共同點是兩者都是工業占絕對優勢
B、英國、法國都是歐洲能大量出口糧食的國家
C、英國的石油能夠自給,而法國的電主要來自於核發電
D、倫敦跨塞納河兩岸,巴黎跨泰晤士河兩岸
38、德國最大的工業區是
A、薩爾區 B、魯爾區 C、里爾區 D、洛林區
3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歐洲最長的河流是伏爾加河,最後注入裏海
B、多瑙河是中歐平原與西歐平原的分界處
C、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萊茵河,共流經9個國家
D、歐洲內河運輸最繁忙的河是多瑙河
40、英國首都倫敦在
A、英格蘭 B、蘇格蘭 C、威爾士 D、北愛爾蘭
一、 讀圖題(30分)
1、 讀世界大洲圖,填圖
A---------洋B-------洋C------------洋D---------洋E--------洲F-----------洲

2、 讀亞洲部分山脈和水系圖,回答下列問題:
(1) 填出圖中數碼代表的地形和河流名稱:
①---------------高原②--------------------高原③------------------山結④---------------山
⑤---------------盆地⑥----------------------山 ⑦-----------------高原⑧----------------山
⑨---------------高原⑩------------------------河
(2)亞洲地勢的特徵是----------------------------------------
3、根據非洲圖,填出各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海域:A-------------B-------------C----------------D---------------------
河流:a--------------b--------------c----------------d----------------------
①------------半島②-------------島嶼③----------------海灣④---------------半島
⑤---------------沙漠⑥-----------------山脈
4、讀歐洲輪廓圖,回答
海域:大洋①--------------------②-----------------;邊緣海③----------------④-------------
內海⑤------------⑥------------------⑦-----------------海峽 ⑧-----------------⑨--------------
半島A-----------B-----------C-----------D--------------大洲 E-------------------F---------------

㈡ 德國 OJK小提琴誰知道怎麼樣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位於歐洲中部。它周圍有9個鄰國: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為鄰,南邊是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共和國和波蘭接壤。從1990年10月3日德國國家重新統一以來。這個中心地理位置尤為突出。與以往任何時候相比,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作為東西方之間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和地中海地區轉車台的作用更加明顯。作為歐洲聯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一員,德國構成了通向中歐就及東歐各國的橋梁。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面積為357000平方公里。南北之間的直線最遠相距876公里,東西之間相距640公里。最外的邊境點:北部是濟耳特島上的理斯特,東部是薩克森州的泰斯卡,南部是巴伐利亞州的奧伯斯特道夫。西部是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塞爾夫康特。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邊境界全長為3758公里。

德國人口總數約8180萬人。除俄羅斯之外,它是歐洲人口最多的國家,超過義大利(5800萬人)、英國(5700萬人)和法國(56O0萬人)。按面積計算,德國小於法國(544000平方公里)和西班牙(50500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229人,是歐洲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之一,僅次於比利時、荷蘭、英國和北愛爾蘭。 德國的人口分布很不平均。德國統一以後人口迅速增加的地區柏林有居民450多萬人,世紀交替時預計將達到550萬人。在城市犬牙交錯,沒有明確界線的萊茵河和魯爾河畔工業區,人口超過1100萬,大約每平方公里1200人。 其他的人口密集地區是法蘭克福、威斯巴登和美因茲等大城市所在的萊茵--美因地區。

首都:柏林(波恩為政府所在地)。

主要城市:漢堡、慕尼黑、波恩、科隆、埃森、法蘭克福、萊比錫、德累斯頓。

貨幣:德國馬克。

歷史:公元前10世紀,境內已有日耳曼人的一支——條頓人居住。公元10世紀初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國家,後建立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13世紀中期以後中央政權衰落,出現封建據。1848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871年,普魯士王國在普法戰爭中獲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實現德國統一。1941年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戰敗,帝國崩潰。1919年成立魏瑪共和國。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戰敗。國會由美國、英國、法國、蘇聯四國佔領,並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1949年,美、英、法佔領區建立德立場聯邦共和國,蘇占區建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1990年10月3日,兩德實現統一。

地理:歐洲中部國家。北臨北海和波羅的海,海岸線1333千米。全境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地,在德國與奧地利邊境上的楚格峰海拔2963米,為全國最高峰。中部為中德高地,由山嶺、高原、盆地和河谷平原相間組成。北部為北德平原,沿岸低地多沙丘、灘地、沼澤、 湖。重要河流有萊茵河、威悉河、易北河、埃姆斯河、多瑙河等,運河溝通各河,交織如網,航運繁忙。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等。屬溫帶氣候,西北一帶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往東、南逐漸過渡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氣溫1月—5~0攝氏度,7月14~19攝氏度,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

經濟:高度發達的工業國,經濟實力僅次於美國、日本。煤、鉀鹽礦較豐富。森林覆蓋率為30%。工業門類齊全,重工業居主導地位。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化工、電子、電器、汽車、採煤、鋼鐵、石油加工、造船、儀表等,產品馳名世界市場,食品、紡織、印刷等輕工業也較發達。工業布局較均衡,魯爾區為最大工業區。農業機械化程度高,畜牧業約占農業總產值的2/3。主要農產品為乳、肉畜產品以及穀物、馬鈴薯、甜菜等。對外貿易額居工世界前列。旅遊業發達。

名勝:勃蘭登堡門、柏林牆遺址、科隆大教堂、古城紐倫堡、采琪蓮霍宮、「歐洲夏都」巴登—巴登、貝多芬紀念館、博登湖。

節日:國慶日:10月3日;慕尼黑啤酒節:每年9月最後一周至10月第一周。

風俗:德國的狂歡節以時間長、內容豐富而具特色。每年11月11日開始,歷時二三個月,其間會出現多次高潮。到結束前的最後一個星期日,一些地區的婦女要象徵性掌權,被稱為女人節日。最後,狂歡節以化妝遊行結束。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㈢ 魯爾區對東北可持續發展那些啟示

東北現在的問題和當年的德國魯爾一樣,東北完全可以借鑒德國魯爾的轉型經驗。

㈣ 急---關於德國簡介(地理方面)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位於歐洲中部。它周圍有9個鄰國: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為鄰,南邊是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共和國和波蘭接壤。從1990年10月3日德國國家重新統一以來。這個中心地理位置尤為突出。與以往任何時候相比,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作為東西方之間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和地中海地區轉車台的作用更加明顯。作為歐洲聯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一員,德國構成了通向中歐就及東歐各國的橋梁。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面積為357000平方公里。南北之間的直線最遠相距876公里,東西之間相距640公里。最外的邊境點:北部是濟耳特島上的理斯特,東部是薩克森州的泰斯卡,南部是巴伐利亞州的奧伯斯特道夫。西部是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塞爾夫康特。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邊境界全長為3758公里。

德國人口總數約8180萬人。除俄羅斯之外,它是歐洲人口最多的國家,超過義大利(5800萬人)、英國(5700萬人)和法國(56O0萬人)。按面積計算,德國小於法國(544000平方公里)和西班牙(50500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229人,是歐洲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之一,僅次於比利時、荷蘭、英國和北愛爾蘭。 德國的人口分布很不平均。德國統一以後人口迅速增加的地區柏林有居民450多萬人,世紀交替時預計將達到550萬人。在城市犬牙交錯,沒有明確界線的萊茵河和魯爾河畔工業區,人口超過1100萬,大約每平方公里1200人。 其他的人口密集地區是法蘭克福、威斯巴登和美因茲等大城市所在的萊茵--美因地區。

首都:柏林(波恩為政府所在地)。

主要城市:漢堡、慕尼黑、波恩、科隆、埃森、法蘭克福、萊比錫、德累斯頓。

貨幣:德國馬克。

歷史:公元前10世紀,境內已有日耳曼人的一支——條頓人居住。公元10世紀初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國家,後建立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13世紀中期以後中央政權衰落,出現封建據。1848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871年,普魯士王國在普法戰爭中獲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實現德國統一。1941年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戰敗,帝國崩潰。1919年成立魏瑪共和國。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戰敗。國會由美國、英國、法國、蘇聯四國佔領,並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1949年,美、英、法佔領區建立德立場聯邦共和國,蘇占區建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1990年10月3日,兩德實現統一。

地理:歐洲中部國家。北臨北海和波羅的海,海岸線1333千米。全境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地,在德國與奧地利邊境上的楚格峰海拔2963米,為全國最高峰。中部為中德高地,由山嶺、高原、盆地和河谷平原相間組成。北部為北德平原,沿岸低地多沙丘、灘地、沼澤、 湖。重要河流有萊茵河、威悉河、易北河、埃姆斯河、多瑙河等,運河溝通各河,交織如網,航運繁忙。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等。屬溫帶氣候,西北一帶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往東、南逐漸過渡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氣溫1月—5~0攝氏度,7月14~19攝氏度,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

經濟:高度發達的工業國,經濟實力僅次於美國、日本。煤、鉀鹽礦較豐富。森林覆蓋率為30%。工業門類齊全,重工業居主導地位。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化工、電子、電器、汽車、採煤、鋼鐵、石油加工、造船、儀表等,產品馳名世界市場,食品、紡織、印刷等輕工業也較發達。工業布局較均衡,魯爾區為最大工業區。農業機械化程度高,畜牧業約占農業總產值的2/3。主要農產品為乳、肉畜產品以及穀物、馬鈴薯、甜菜等。對外貿易額居工世界前列。旅遊業發達。

名勝:勃蘭登堡門、柏林牆遺址、科隆大教堂、古城紐倫堡、采琪蓮霍宮、「歐洲夏都」巴登—巴登、貝多芬紀念館、博登湖。

節日:國慶日:10月3日;慕尼黑啤酒節:每年9月最後一周至10月第一周。

風俗:德國的狂歡節以時間長、內容豐富而具特色。每年11月11日開始,歷時二三個月,其間會出現多次高潮。到結束前的最後一個星期日,一些地區的婦女要象徵性掌權,被稱為女人節日。最後,狂歡節以化妝遊行結束。

㈤ 簡介一下德國的地理位置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位於歐洲中部,東鄰波蘭、捷克,南接奧地利、瑞士,西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接丹麥,瀕臨北海和波羅的海。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兩德統一前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該國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267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極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車和精密機床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也是德國的重要象徵。

(5)魯爾區遺址擴展閱讀:

德國的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德國的地形變化多端,有連綿起伏的山巒,高原台地,丘陵,有秀麗動人的湖畔,及遼闊寬廣的平原。整個德國的地形可以分為五個具有不同特徵的區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脈隆起地帶、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南部阿爾卑斯前沿地帶和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

氣候特徵

德國處於大西洋東部大陸性氣候之間的涼爽的西風帶,溫度大起大落的情況很少見。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溫度在18℃左右,南部山地為20℃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溫度在1.5℃左右,南部山地則為-6℃左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德國

㈥ (10分)旅遊地理某學習小組在探討「老工業區如何轉型」的活動中,發現德國魯爾區在轉型過程中,利用原有


工業遺產資源:老工業區的廠房、車間等建築,一級生產設備、公益、流程、管理等工業遺產和遺跡。
工業遺產旅遊項目:參觀老工業區的廠房、車間遺跡工業遺產博物館;利用多媒體手段再現原生產生活實景;體驗原生產流程等;在由老廠房改造成的餐廳、酒吧、畫廊等場所消費、休憩。

㈦ 李蕾蕾的論著目錄

1. 李蕾蕾,《旅遊地形象策劃:理論與實務》(專著,22.8萬字),廣東旅遊出版社,1999年。(另於2006年以《旅遊目的地形象策劃:理論與實務》為書名再版ISBN 7-80653-059-2)期刊(報紙)論文
2. 保繼剛,李蕾蕾,旅遊區域研究方法,《地理譯報》,1992 年第1期:53-58頁
3. 陳傳康,許學工,李蕾蕾,俞孔堅,牟光蓉,產業園林研究案例,《觀光管理》(台灣),1992年12月號:93-119頁。
4. 李蕾蕾,邯鄲城市文化考察,《人文地理》,1993年第1期:23-27頁。
5. 陳傳康,李蕾蕾,潮汕美食文化與美食旅遊,《沿海新潮》(汕頭),1993年第3期:54-58頁。
6. 李蕾蕾,區域旅遊開發與規劃的元科學分析,《沿海新潮》(汕頭),1994年第4期:30-33頁。(入選《中國新世紀理論文獻》)。
7. 李蕾蕾,深圳旅遊景點的形象定位策略,《深圳商報》,1995.1.2.第十四版。
8. 李蕾蕾,旅遊點形象定位初探,《旅遊學刊》,1995年第3期:29-31 頁。
9. 李蕾蕾,論旅遊景觀的視覺形象及其對景點開發與經營管理的意義,《旅遊學刊》,1995 年第4期:16-20 頁。(另載於《沿海新潮》(汕頭),1995年第6期:62-65頁)
10. 李蕾蕾,從景觀生態學構建城市旅遊開發與規劃的操作模式,《地理研究》,1995年第3期:69-73頁。(另載於《人文地理》,1996年第2期:8-11頁)。
11. 陳傳康,李蕾蕾,風景旅遊區與景點的旅遊形象策劃,《沿海新潮》(汕頭),1996 年第6期:81-83頁。
12. 陳傳康,馮若梅,李蕾蕾,康體休閑已經注意到了」第四醫學」,《自我保健》(上海),1996年,第4期:16-17頁。
13. 陳傳康,馮若梅,李蕾蕾,第四醫學與康體休閑、康復養生的旅遊開發,《地理學與國土研究》,1997年第2期:57-59頁。
14. 李蕾蕾,城市旅遊形象設計探討,《旅遊學刊》,No.1,1998年:47-49頁。(另載於《廣東旅遊》,1997年第11期:20-21頁)。
15. 李蕾蕾,介紹西方旅遊規劃的一種新趨勢,《人文地理》,1998年第1期:63-64,70頁。
16. 李蕾蕾,從區域旅遊開發與規劃思想的演變探討一種新的規劃觀念,《城市規劃匯刊》,1999年第2期:61-64頁。
17. 李蕾蕾,人-人感知系統:旅遊形象設計新領域,《人文地理》,1999年第4期:10-14頁。
18. 李蕾蕾,旅遊地形象的傳播策略初探,《深圳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87-93頁。(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新聞與傳播》全文轉載)
19. 李蕾蕾,跨文化傳播及其對旅遊目的地地方文化認同的影響,《深圳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95-100頁。(被《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收錄,2000年第5期:81-82頁)
20. 李蕾蕾,論應用型專業專業「干」字型知識結構的建立與培養,深圳大學學報,2004年增刊,15-17頁。(另載於《深大通訊》(內部刊物),2000年6月第2期:16-17頁)
21. 李蕾蕾,英國蘭開夏大學教育觀察,深圳大學學報,2004年增刊,114-116頁。(另載於《深大通訊》(內部刊物),2001年Vol.54,No.4:19-21頁)
22. 李蕾蕾,旅遊目的地形象的空間認知過程與規律,《地理科學》,Vol.20,2000年第6期: 561-568,(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收錄)
23. 李蕾蕾,逆工業化與工業遺產旅遊開發:德國魯爾區的實踐過程與開發模式,《世界地理研究》,Vol.11,2002年第3期: 57-65頁(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地理》2003年第2期全文轉載,70-78頁。2006年獲得深圳市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學術論文類叄等獎)
24. 李蕾蕾,深圳的海濱旅遊開發與形象建構,《特區理論與實踐》,2003年第5期:24-27頁。
25. 李蕾蕾,旅遊目的地形象口號的公眾徵集:誤區與思考,《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第4期,43-47頁。
26. 李蕾蕾& D.Soyez,中國工業旅遊發展評析:從西方的視角看中國,《人文地理》,2003年第6期,20-25頁。
27. 李蕾蕾,工業旅遊與珠海旅遊開發戰略,《地域研究與開發》2004年第2期:72-75頁。
28. 李蕾蕾,從新文化地理學建構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框架,《地理研究》,2004年第1期:125-134頁。
29. 李蕾蕾,旅遊目的地形象口號:公眾徵集的誤區與糾偏機制,《中國旅遊報》,2004年3月19日第6版。
30. 李蕾蕾,海濱旅遊空間的符號學與文化研究,《城市規劃匯刊》,2004年第2期:58-61頁。
31. 劉會遠,李蕾蕾,德國工業旅遊面面觀(一),《現代城市研究》,2003年第6期:23-26頁。
32. 劉會遠,李蕾蕾,德國工業旅遊面面觀(二)——世界文化遺產弗爾克林根煉鐵廠,《現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1期:10-16頁。
33. 劉會遠,李蕾蕾,德國工業旅遊面面觀(三)——Zolleverein(關稅同盟)煤礦及魯爾工業區煤矸石山,《現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2期:4-8頁。
34. 劉會遠,李蕾蕾,德國工業旅遊面面觀(四)——有著教堂般工業建築的措倫(Zollern II/ IV),《現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3期:13-18頁。
35. 劉會遠,李蕾蕾,德國工業旅遊面面觀(五)——德法邊界互相呼應的煤鋼遺址,《現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4期:20-23頁。
36. 劉會遠,李蕾蕾,德國工業旅遊面面觀(六)——一個戀著綠色的露天褐煤礦(RWE公司),《現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6期:20-25頁。
37. 劉會遠,李蕾蕾,德國工業旅遊面面觀(VII)——北杜伊斯堡舊鋼鐵廠景觀公園,《現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7期:11-15頁。
38. 劉會遠,李蕾蕾,德國工業旅遊面面觀(八)——因港而「興」的杜伊斯堡,《現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8期:16-19頁。
39. 劉會遠,李蕾蕾,德國工業旅遊面面觀(九)——「黃針」串起的工業旅遊路線,《現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9期:15-21頁。
40. 劉會遠,李蕾蕾,德國工業旅遊面面觀(十)——彰顯汽車文化的「大眾汽車城」,《現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10期:8-16頁
41. 劉會遠,李蕾蕾,德國工業旅遊面面觀(十一)——存儲著歷史與未來的漢堡水上「倉庫街」,《現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11期:8-15頁。
42. 劉會遠,李蕾蕾,德國工業旅遊面面觀(十二)——慕尼黑:科學技術的博覽之都,《現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12期:67-72頁。
43. 李蕾蕾,王微,肖秀軾,航空廣告:實證、隱喻和目的地形象的建構,《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6期:100-104頁。
44. 李蕾蕾,張曉東,胡靈玲,城市廣告業集群分布模式——以深圳為例,《地理學報》(ISSN 0375-5444; CN 11-1856/P),2005年第2期:257-265頁。
45. 李蕾蕾,當代西方「新文化地理學」知識譜系引論,《人文地理》,2005年第2期:77-83頁。
46. 何建平,李蕾蕾,深圳動漫產業的發展路徑及其本地-外部因素分析,《當代電影》,2005年第6期:113-117頁。(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影視藝術》2006年第3期全文轉載,52-58頁)
47. 李蕾蕾、張晗、盧嘉傑、文俊、王璽瑞,旅遊表演的文化產業生產模式:以深圳華僑城主題公園為例,《旅遊科學》,2005年第12期:44-51頁。
48. 何俊濤、劉會遠、李蕾蕾,德國工業旅遊面面觀(外一則)——原東德Lausitz褐煤礦與西德RWE褐煤礦的差距,《現代城市研究》2006年第1期:84-88頁。
收錄在書籍出版物上的著述
49. 李蕾蕾,邯鄲城市文化考察報告,《邯鄲文化發展戰略研究》編委會編,《邯鄲文化發展戰略研究》,測繪出版社,1994年:128-143頁。ISBN 7-5030-0770-2/ G127.223-53。
50. 李蕾蕾,區域旅遊開發與規劃的元科學分析,,中國旅遊協會區域旅遊開發專業委員會編,《區域旅遊開發與規劃的理論與實踐》,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14-18頁。ISBN 7-214-01643-5/G.433。
51. 李蕾蕾,旅遊點形象定位初探,深圳大學中國文化與傳播系主編,《文化與傳播》(第3輯),海天出版社,1995年:118-124頁。
52. 李蕾蕾,陳傳康先生的學術風范與人格魅力,王恩涌、王子賢、蔡運龍、牟光蓉主編,《陳傳康教授紀念文集》,西安、北京、廣州、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114-124頁。ISBN 7-5062-2638-3/G.43。
53. 李蕾蕾,旅遊地形象的傳播策略初探,深圳大學傳播系編,吳予敏執行主編,《多維視界:傳播與文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257-267頁。ISBN 7-301-05247-2/G.0684。
54. 李蕾蕾,傳播學在旅遊研究領域中的應用,深圳大學傳播系編,吳予敏執行主編,《多維視界:傳播與文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88-100頁。ISBN 7-301-05247-2/G.0684。
55. 李蕾蕾,跨文化傳播及其對旅遊目的地地方文化認同的影響,深圳大學傳播系編,吳予敏執行主編,《多維視界:傳播與文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408-416頁。ISBN 7-301-05247-2/G.0684。
56. 李蕾蕾作為項目參與者,有關著述發表在保繼剛等著,《旅遊規劃案例》(第六章東莞市旅遊規劃,第七章 桂林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第八章 蘇州市旅遊總體規劃),廣州:廣東旅遊出版社,2003年:142-319頁。ISBN 7-80653-404-0/F.72。
57. 李蕾蕾,深圳傳統優勢產業向文化產業轉型研究,彭立勛主編,《城市文化產業與發展模式創新》(2006年深圳文化藍皮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3月:77-90頁。ISBN 7-5004-5444-9。
58. 吳予敏,李蕾蕾,謝曉霞,深圳市廣告業政策法規與監管分析報告,彭曙曦、吳予敏主編,《深圳廣告26年(1979-2005)》,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8月:78-104頁。ISBN 7-80230-257-9/F. 052。
59. 李蕾蕾,張曉東,胡靈玲,城市廣告業集群分布模式——以深圳為例,彭曙曦、吳予敏主編,《深圳廣告26年(1979-2005)》,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8月:116-131頁。ISBN 7-80230-257-9/F. 052。
60. LI Leilei & D. Soyez,Instrial Tourism Destination Management in Germany: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Representation Practices. 保繼剛、徐紅罡、Alan Lew 主編,《社區旅遊與邊境旅遊》,中國旅遊出版社,2006年:408-429頁。
會議演示、摘要或全文論文
61. LI Leilei,Tourists in the New Age AN D its Significance to Destination Planning AN D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Asia Pacific Tourism Association Fifth Annual Conference (Volume 1),edited by Vincent C.S.Heung,John Ap &Kevin K.F.Wong,1999: pp151-156.
62. 李蕾蕾,信息、傳播與旅遊開發,』99上海傳播學國際研討會之提交論文並演示發言,1999年10月28-30日,上海。
63. 李蕾蕾,跨文化傳播及其對旅遊目的地地方文化認同的影響,』99深圳跨文化交際學國際討論會之提交論文並演示發言,1999年11月22-23日,深圳。
64. LI leilei,A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n spatial rules of 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 perception,paper abstract AN D PPT presented in 29th International Geography Congress in Seoul,Korea,2000,August 14-18,.
65. LI Leilei & D. Soyez,Instri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 state AN D challenge,paper AN D PPT presented in the conference 「Instrietourismus: Chancen und Risiken fuer da instriekulturelle Erbe」,Saarbrueken,May 24-26,2001
66. LI Leilei & D. Soyez,Instrial tourism destination management in Germany: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representation practices,Paper AN D PPT presen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vent tourism AN D destination management. Yichang,China,2003/11/27-30
67. 李蕾蕾,德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模式與實例,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會議論文與PPT演示,中國科協等主辦, 2004年8月28-30日遼寧阜新。
68. LI Leilei & D. Soyez,Instrial (Heritage) Tourism in Newly Instrializing Countries: Status,Barriers AN D Potentials,paper abstract AN D PPT presented in IGU Commission on tourism,leisure AN D global change pre-congress symposium,Brisbane,QueenslAN D,Australia,30th June-1st July 2006.
69. LI Leilei & D. Soyez,Instrial (Heritage) Tourism in Newly Instrializing Countries: Status,Barriers AN D Potentials,paper abstract AN D PPT presented in International Geography Union IGU2006 Brisbane conference AN D joint meeting of the Institute of Australian Geographers AN D the New ZealAN D Geographical Society,Regional responses to global changes: a view from the Antipodes,3-7 July 2006.
70. 李蕾蕾,文化產業對城市發展和城市空間的影響,發表於21世紀中國文化產業論壇第四屆年會——鄭州論壇論文集《文化產業與城市文化發展》,文化部上海交通大學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光明日報社,中共鄭州市委宣傳部主辦,2006年7月28-29日,鄭州。
71. 會議論文:李蕾蕾,城市發展理論與深圳建設國際旅遊城市路徑思考, 「全球化視野下國際旅遊城市建設」 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並做會議演示發言,深圳市人民政府,廣東省旅遊局主辦等主辦,2006年10月25-27日,深圳。 72. LI Leilei,Instrial tourism AN D regional impact: case studies from the Ruhr region in Germany,Research Report to DAAD on stay in Germany at the department of Geography,university of Cologne,May 22- August 14,2001
73. 李蕾蕾,竇亞南,《深圳傳統產業向文化產業的轉型研究》,〈深圳文化產業十一五規劃」的分項專題研究報告〉,提交深圳市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立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2005年10月。
74. 李蕾蕾、張晗、盧嘉傑、文俊,《深圳主題公園文化旅遊和相關創意產業的關聯促進策略研究:以華僑城旅遊演藝產業為例》,〈深圳文化產業十一五規劃」的分項專題研究報告〉,提交深圳市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立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2005年10月。
75. 李蕾蕾,《文化產業空間研究:新文化地理學與深圳、廣州的案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結題報告,提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006年3月。
76. 李蕾蕾,葛岩,馬春暉,李新立,竇亞南,任開礙,《深圳寶安區旅遊業發展「十一五」規劃》(2006-2010年)(研究報告),提交深圳市寶安區旅遊局,2005年10月。
77. 李蕾蕾,張晗,李新立,馬春暉,《深圳市寶安區酒店業發展調研報告》,提交深圳市寶安區旅遊局,2006年12月

㈧ 中國哪些電子品牌在西歐有市場

瑞士聯邦(the Swiss Confederation)
概況:
國名釋義:國名來源於州名施維茨。"施維茨"在古高德語中有"焚燒"的意思。今施維茨地區過去曾是一片森林,燒荒後才開始有人居住。
別稱:鍾錶王國。
國歌:《瑞士詩篇》。
國花:高山火絨草。
面積:41293平方千米。人口:693.6萬(1992年)。
民族:日耳曼族的瑞士人占總人口的80%以上,其他有法蘭西人、義大利人等。
宗教: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
語言:德語、法語、義大利語和拉丁羅曼語同為官方語言。
首都:伯爾尼。 主要城市:蘇黎世、日內瓦、巴塞爾、洛桑。
貨幣:瑞士法郎。

歷史:
公元3世紀,日耳曼民族的阿勒曼尼人、勃艮第人遷入。11世紀受神聖羅馬帝國統治。1291年,施維茨等州反對外來統治,結成聯盟,成為瑞士聯邦的起始。 1648年脫離神聖羅馬帝國統治,宣布獨立。1815年頒布首部憲法,各州有獨立的主權,維也納會議確認其為永久中立國。1848年建聯邦制國家。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保持中立。

地理:
歐洲中西部多山的內陸國。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山約占國土3/5,一般海拔3000~4000米;西北部為侏羅山脈(汝拉山脈);中部為高原。境內4000米以上高峰20餘座,最高峰為杜富爾峰,海拔4634米。高山終年積雪,多冰川。河湖眾多,萊茵河、羅訥河等河源於此,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湖泊有萊芒湖(日內瓦湖)、博登湖、蘇黎世湖等。屬山地氣候,高山寒冷,谷地溫和。

經濟:
農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 農業就業人數約佔全國就業總人數的6.6%。長期以來, 瑞士政府相當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
工業是瑞士國民經濟的主體, 工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0%。瑞士的主要工業部門包括: 鍾表、機械、化學、食品等部門。瑞士素有"鍾錶王國"之稱。從1587年日內瓦生產手錶迄今的400多年中, 一直保持著在世界鍾表業的領先地位。近幾年, 瑞士鍾表出口量大幅度增加。 機械製造業主要生產紡織機械和發電設備。機床、精密儀器、儀表、運輸機械、農業機械、化工機械、食品機械、印刷機械也很重要, 近些年來, 打 字機、計算機、照相機和電影攝像機生產的發展十分迅速。

風俗:
名勝:萊芒湖、伯爾尼老城、盧塞恩湖與冰川公園。
節日:國慶日:8月1日;日內瓦登城節:12月11日。
法蘭西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France)
概況:
國歌:《馬賽曲》。
國花:鳶尾花、玫瑰。
面積:55萬平方公里。
人口:大約6090萬。
宗教:居民多數信奉天主教,少數信奉基督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
語言:法語為官方語言。
首都:巴黎。
主要城市:里昂、馬賽、里爾、波爾多、坎佩爾。
貨幣:法國法郎。

歷史:
公元前7世紀左右,高盧人在上定居。公元前1世紀被羅馬人佔領,統治長達5個多世紀。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征服高盧,建立法蘭克王國。768~814年加洛林王朝查理大帝時期,版圖擴大到今西歐大部分地區。公元843年,查理帝國分裂為三個王國,其中西法蘭克王國相當於今法國的范圍。10世紀末,改稱法蘭西王國,形成中央集權的國家。1337年爆發英法百年戰爭。17世紀後期,路易十四時的法國稱霸歐洲。1789年7月14日爆發資產階級大革命,廢除君主制,1792年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地理:
歐洲西部國家。面積為551062平方千米。南部和西部臨地中海和大西洋,海岸線長3000餘千米。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南部與東部有比利牛斯山、中央高原、阿爾卑斯山以及株羅山、孚日山等山地,阿爾卑斯山的主峰勃朗峰位於法、意邊境,海拔4807米。西部有巴黎盆地、盧瓦爾河下游平原、阿摩里卡丘陵和阿基坦盆地。重要河流有盧瓦爾河、塞納河、羅訥河、加龍河等,其中索恩--羅訥河谷地南北狹長伸展,是天然交通走廊。

經濟:
世界經濟發達國家之一。鐵、鉀鹽、媒、鋁土等礦產較重要。核能、小汽車、軍火、化妝品、服務業等居世界前列。農業以牧業為主,農牧結合,多種經營,是世界第二農產品出口國。小麥、玉米、葡萄酒、甜菜、馬鈴暑、肉類、牛奶、蔬菜、水果產量居世界或西歐前列,旅遊業發達。

風俗:
對婦女謙恭禮讓是法國人引以自豪的傳統。民眾公認以吻表示自己的情感,久別重逢的親朋、同事間貼臉或頰,長輩對小輩親額頭,愛人、情侶間接吻。
名勝:凡爾賽宮、盧浮宮、巴黎聖母院、凱旋門、埃菲爾鐵塔、蓬皮杜文化中心、盧瓦爾河谷地古堡群、馬賽港。
節日:國慶日在7月14日。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概況:
國名釋義:"德意志"在德語中意為"人民的國家"。
國歌:《德國之歌》。
國花:矢車菊。國樹:愛支櫟。國鳥:白鸛。
面積:356545平方千米。人口:8055.3萬(1992年)。
民族:德意志人占總人口的90%以上,還有少數丹麥人、荷蘭人、猶太人、吉普賽人等。
宗教:居民絕大多數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少數人信奉伊斯蘭教、猶太教。
語言:德語為官方語言。
首都:柏林(波恩為政府所在地)。
主要城市:漢堡、慕尼黑、波恩、法蘭克福。
貨幣:德國馬克。

歷史:
公元前10世紀,境內已有日耳曼人的一支--條頓人居住。公元10世紀初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國家,後建立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13世紀中期以後中央政權衰落,出現封建據。1848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871年,普魯士王國在普法戰爭中獲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實現德國統一。1941年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戰敗,帝國崩潰。1919年成立魏瑪共和國。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戰敗。國會由美國、英國、法國、蘇聯四國佔領,並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1949年,美、英、法佔領區建立德立場聯邦共和國,蘇占區建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1990年10月3日,兩德實現統一。

地理:
歐洲中部國家。北臨北海和波羅的海,海岸線1333千米。全境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地,在德國與奧地利邊境上的楚格峰海拔2963米,為全國最高峰。中部為中德高地,由山嶺、高原、盆地和河谷平原相間組成。北部為北德平原,沿岸低地多沙丘、灘地、沼澤、 湖。重要河流有萊茵河、威悉河、易北河、埃姆斯河、多瑙河等,運河溝通各河,交織如網,航運繁忙。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等。屬溫帶氣候,西北一帶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往東、南逐漸過渡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氣溫1月-5~0攝氏度,7月14~19攝氏度,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

經濟:
高度發達的工業國,經濟實力僅次於美國、日本。煤、鉀鹽礦較豐富。森林覆蓋率為30%。工業門類齊全,重工業居主導地位。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化工、電子、電器、汽車、採煤、鋼鐵、石油加工、造船、儀表等,產品馳名世界市場,食品、紡織、印刷等輕工業也較發達。工業布局較均衡,魯爾區為最大工業區。農業機械化程度高,畜牧業約占農業總產值的2/3。主要農產品為乳、肉畜產品以及穀物、馬鈴薯、甜菜等。對外貿易額居工世界前列。旅遊業發達。

風俗:
德國的狂歡節以時間長、內容豐富而具特色。每年11月11日開始,歷時二三個月,其間會出現多次高潮。到結束前的最後一個星期日,一些地區的婦女要象徵性掌權,被稱為女人節日。最後狂歡節以化妝遊行結束。
名勝:勃蘭登堡門、柏林牆遺址、科隆大教堂、古城紐倫堡、采琪蓮霍宮、"歐洲夏都"巴登-巴登、貝多芬紀念館、博登湖。
節日:國慶日:10月3日;
慕尼黑啤酒節:每年9月最後一周至10月第一周。
荷蘭王國(the: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

概況:
國名釋義:"荷蘭"(意為"森林之地")是尼德蘭的一個省名,因其在國家的優勢地位,歐洲許多國家便稱尼德蘭為荷蘭。"尼德蘭"意為"低地"。
別稱:低地之國、風車之國、花卉之國。
國歌:《威廉·凡·那叟》、《誰脈中流著荷蘭血》。
國花:鬱金香。國鳥:琵鷺。
面積:41548平方千米。人口:1523.9萬(1993年)
民族:荷蘭族占總人口的90%,還有弗里斯族。
宗教:大多數居民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新教。
語言:荷蘭語為官方語言。
首都:阿姆斯特丹。主要城市:鹿特丹、海牙。
貨幣:荷蘭盾。

歷史:
16世紀前長期處於封建割據狀態。16世紀初曾受西班牙統治。1579年,北部7個省成立尼德蘭聯省共和國。17世紀成為海上殖民強國。18世紀末法國入侵。19世紀初期在法國統治下成立荷蘭王國。1815年同比利時成立聯合王國(比利時於1830年獨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德國佔領,戰後恢復獨立,為世襲的君主立憲國。

地理:
位於歐洲西部,西、北臨北海,海岸線長1075千米。全境以平原為主,地勢低窪,約有一半面積在海平面以下,1/3的國土海拔僅1米。東南部地勢較高,最高海拔也僅321米。通過世所罕見的圍海造陸工程,土地面積增加60萬公頃。水網稠密,主要河流有萊茵河、馬斯河,還有北海運河等人工河道。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1月2℃,7月17℃,年降水量約700毫米。

經濟:
荷蘭是當今世界上11個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乳品生產位於世界第一,農產品生產和出口位於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和法國。世界上70%的鮮花市場為荷蘭所壟斷。在世界500強中,荷蘭有四家公司排在前50位:飛利浦、殼牌石油、聯合利華、ING國際銀行。鹿特丹港是世界第一大港口,年貨物進出口量佔世界第一位。

風俗:
荷蘭人民喜好鮮花,每年4~5月,花農舉行花車遊行,場景歡樂異常。利用風車排水和從事生產活動是荷蘭人民的發明,每年風車日都要舉行慶祝活動。
名勝:阿爾斯梅爾花卉市場、哥肯霍夫公園、鹿特丹港、馬都拉丹"模型城"、王宮。
節日:國慶日:4月3O日;解放日:5月5日;鬱金香節:5月最接近15日的星期三;風車日:5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國菜節:10月3日。
奧地利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Austria)
概況:
國名釋義:國名在德語中意為"東方王國",因查理曼帝國時期地處帝國的東方。
國歌:《奧地利共和國國歌》。
國花:白雪花。國鳥:燕子。
面積:83853平方千米。人口:790.9萬(1992)。
民族:日爾曼族的奧地利人佔96%以上,還有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馬扎爾、匈牙利等少數民族。
宗教:絕大多數人信奉天主教。
語言:德語為官方語言。
首都 :維也納。
主要城市:格拉茨、林茨、薩爾茨堡、因斯布魯克、
貨幣: 奧地利先令。

歷史:
12 世紀中葉形成公國。1278年起由哈布斯堡王朝統治,1867 年組成奧匈帝國。1918年帝國解體,翌年成立奧地利共和國。1938 年被法西斯德國吞並。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四國佔領。1945 年成立臨時政府,發表獨立宣言。1955年四國結束佔領,奧宣布"永久中立"。

地理:
歐洲中部內陸國家。東阿爾卑斯山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山地面積佔70%。最高峰大格洛克納山海拔3797米。東北部的維也納盆地和東南部的平原是全國經濟發達和人口密集地區。多瑙河流貫北部,其主要支流有穆爾河、薩爾察赫河等。較大湖泊有博登湖等。屬海洋性向大陸性過渡的溫帶氣候,平均氣溫1月-2攝氏度,7月19攝氏度。

經濟:
經濟發達的工業國。重要礦產有石墨、鎂等,水力資源豐富,森林佔全國面積的46%。主要工業有鋼鐵、機械、采礦、石化、造紙等。農業以畜牧業為主,產品自給有餘,主要飼養奶牛、豬。種植業主產麥類、玉米、馬鈴薯、甜菜、葡萄等。旅遊業發達。

風俗:
聖誕頌歌《平安夜》的誕生地,該歌深受當地人們喜愛。每年聖母瑪麗亞誕生日(8月15日),人們身穿盛裝,手持稻穗向神祈禱。
名勝:音樂藝術中心薩爾茨堡、維也納的舍恩布龍宮、維也納森林、古城格拉茨。
節日:國慶日:10月26日;
維也納文化節:每年5月,節期長達半個多月。
盧森堡大公國(the Grand一Duchy of Luxembourg)
概況:
國名釋義:公元10世紀,在阿爾澤特河畔建盧澤爾堡(古高德語,意為"小城堡"),後訛傳為"盧森堡",國名源於該城名。
別稱:紅土之國、鋼鐵王國。
國歌:《我們的祖國》。
國花:玫瑰。國鳥:戴菊鶯。
面積:2586平方千米。人口:39.5萬(1993年)。
民族:盧森堡人占總人口的2/3以上,其他為外籍人口。
宗教:97%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語言:法語為官方用語,通用德語、盧森堡語。
首都:盧森堡。主要城市:克萊沃、阿爾澤特河畔埃施。
貨幣:盧森堡法郎。

歷史:
公元前50年有高盧人居住。公元5世紀後,曾是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帝國的一部分。 10~14世紀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伯爵、公爵領地。15~18世紀先後被西班牙、法國、奧地利、荷蘭等統治。1815年為大公國。1839年成為獨立國家。1867年被公認為中立國。兩次世界大戰中均被德國佔領,1945年恢復獨立。1948年放棄中立政策。

地理:
歐洲西部內陸國家。全境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海拔400~500米的阿登高原,南部為丘陵,海拔300~400米。主要河流阿爾澤特河縱貫南北。氣候屬溫帶海洋性向大陸性過渡類型,平均氣溫1月3℃,7月19℃,年降水量800毫米。

經濟:
在歐洲經濟共同體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盧森堡是國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成員國,但經濟高度發達,在世界享有"小瑞士"、"鋼鐵王國"和"金融王國"之美稱,人均國民生產總值24980美元,在歐洲經濟共同體中,人均收入列第4位。
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占極重要的地位,主要出口鋼材,進口多為工業原料和消費品,主要貿易夥伴是歐洲共同體各車,以德國、比利時、荷蘭為主。
現在,盧森堡的化學工業、機器製造業、造紙、印刷和食品工業也是非常重要的工業部門。其化學工業是新興的工業部門,主要產品有橡膠、塑料、合成纖維、葯品、化肥等等。盧森堡農業人口佔全國人口4%。農業以牧業為主,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83.7%,其次是種植業。

風俗:
名勝:古城盧森堡。
節日:國慶日:6月23日。

摩納哥公國(The Principality of Monaco)

概況:
國慶日:11月19日
首都:摩納哥
國花:石竹
語言:官方語言為法語
貨幣:法國法郎
政治:君主立憲制國家,親王為國家元首。
特產:皮革製品、金銀首飾品、銅製品、陶器、編制物。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5:4。旗面由上紅下白兩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構成。紅、白兩色來自公國國家元首親王旗的顏色,也是國家的傳統顏色。親王旗旗地為白色,中央繪有親王王徽,王徽上的盾形圖案則由紅、白兩色構成。
國徽:即親王徽。為斗篷式。斗篷上是一頂王冠,斗篷內的盾形由紅、白兩色構成,底色為白色,上有15塊紅色的菱形圖案。盾形兩側各有一位手持長劍的摩納哥修道士,盾周由綬帶裝飾,下方懸掛著一枚聖查爾斯勛章,勛章兩側的綬帶上寫著"上帝恩助我治理"。
人口:3.4萬(2000年7月),其中法國人佔58%,義大利人佔17%,摩納哥人佔19%,其他民族佔6%。官方語言為法語,通用義大利語和英語。96%的人信奉羅馬天主教。

歷史:
早期腓尼基人在此建立城堡。中世紀成為熱那亞共和國保護下的市鎮。1297年起由格里馬爾迪家族統治。1338年成為獨立公國。1525年,受西班牙保護。1641年9月14日,摩納哥同法簽訂條約,趕走西班牙人,1793年摩並入法國並與法結盟。1860年再度處於法國保護之下。1861年曼托納、羅克布倫兩大城市脫離摩納哥,使其領土面積由20平方公里縮小到現有面積。1911年頒布憲法成為君主立憲國。1919年同法國簽訂的條約規定,一旦國家元首逝世而沒有男性後裔,摩納哥將並入法國。

地理:
摩納哥位於歐洲西南部,三面為法國包圍,南臨地中海。總面積1.95平方公里的國土呈狹長,緊貼海岸線,東西長約3.5公里,南北最窄處不足200米。境內多山,最高點海拔573米。

氣候:
夏季乾燥炎熱、陽光充足、平均氣溫在24℃左右;冬季無嚴寒而且潮濕,平均氣溫在10℃左右。屬地中海型亞熱帶氣候。

政治:
根據1962年12月憲法,摩納哥為君主世襲立憲國制,親王為國家元首。立法權由親王和國民議會共同行使,議會為一院制,稱國民議會。

外交:
摩納哥一貫主張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重視地區合作,是歐洲經濟共同體的聯系國。根據1918年法摩關系條約規定,摩採取外交措施前須事先與法國政府達成協議。1993年5月28日被接納為聯合國第183個會員國。
比利時王國(The Kingdom of Belgium)

概況:
面積:33990平方公里
人口:1035.6萬(2003年),其中講弗拉芒語的弗拉芒大區599.6萬,講法語的瓦隆大區336.8萬(包括講德語的約7.1萬),使用弗法兩種語言的布魯塞爾首都大區99.2萬。官方語言為法語和弗拉芒語。8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布魯塞爾(Bruxelles),人口99.2萬(2003年)。
國家元首:國王阿爾貝二世(Albert II),1993年8月9日即位。
貨幣名稱:歐元
 匯率:1美元=0.92歐元(2003年2月)
重要節日:國慶日:7月21日
 國王日:11月15日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概況:
國名釋義:"不列顛"克爾特語為"雜色多彩"之意。因有部分不列顛人遷居法國,故將本土稱為大不列顛。
國歌:《上帝保佑女皇》。
國花:玫瑰。
面積:244100平方千米。人口:5809萬。
民族:英格蘭人(佔80%)、蘇格蘭人、威爾士人和愛爾蘭人。
宗教: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
語言:官方語言為英語。
首都:倫敦。
主要城市:利物浦、格拉斯哥、伯明翰、曼徹斯特。
貨幣:英鎊。

歷史:
根據考古發現,大不列顛島上在35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5世紀中期,大批的日爾曼人由北歐入侵大不列顛,成為現今英格蘭人的祖先。而當時的克爾特人一部分逃進西部和北部山區,另一部分逃往愛爾蘭,他們就是今天威爾士人、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的祖先。公元6世紀基督教開始傳入大不列顛。在十五世紀中葉,英國貴族為爭奪王位打了一場30年的"玫瑰"內戰。結果,經濟較發達的南方大地主和新貴族取勝。"都鐸王朝"由此建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德成了交戰國。由於英國人民的反德情緒,英王喬治五世於1919年下令,將具有德國色彩的"漢諾威王朝"改名為"溫莎王朝"。
十八世紀中葉,由於政治、經濟及技術方面逐漸成熟,英國興起了一場產業革命。隨著蒸汽機的發明,以及各種機器的使用,到十九世紀中葉的維多利亞時期,英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業國。在生產及貿易發面躍居世界首位,到處推行炮艦政策,奪取海上霸權,侵佔殖民地,大量搜刮別國財富。大英帝國稱霸世界,在海外統制的地域遍及歐、亞、美、非、澳洲,號稱"日不落帝國"。
到了19世紀末期,由於美、德等國的崛起以及其他種種原因,英國逐漸失去優勢。後來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到嚴重創傷,大英帝國國力日漸衰落。原屬本土的愛爾蘭島,其南部的26個郡在1921年脫離聯合王國,海外殖民地也在二戰後紛紛宣告獨立。大英帝國逐漸演變成一個組織鬆散的英聯邦。

地理:
英國是一個島國,隔北海、多佛爾海峽和英吉利海峽同歐洲大陸相望,全境由靠近歐洲大陸西北部海岸的不列顛群島的大部分島所組成。海岸線總長1.1萬公里。東面的大不列顛島是群島中最大的島嶼,也是英國最主要的國土。它由北部的蘇格蘭,南部及中部的英格蘭和西南部的威爾士三個地區組成。

經濟:
經濟發達國家。19 世紀下半葉工業曾佔世界首位,目前國內生產總值在西方國家中位居前列。棉紡、煤炭、造船、冶金、機械等傳統工業部門日趨落後,有待更新改造。航空、電子、化工等新興工業較為先進。海底石油開采、信息工程、衛星通訊、微電子技術等方面有較快發展。
農業產值僅占國內生產總值1.5 % ,其生產水平極高。主要農產品是小麥、大麥、馬鈴薯、甜菜、亞麻等。畜牲業和捕魚業亦發達。英國為西歐共同市場成員國,主要外貿對象是西歐共同市場各國、英聯邦成員和美國。主要進口工業原料和食品、礦物、燃料等,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原料和食品進口國之一。主要出口機器運輸設備、化工產品等。全國有鐵路16588千米,公路36萬多千米。商船總噸1360 萬噸。

風俗:
英國人普遍受清教徒教義的影響極深,呈現質朴而堅實的生活特色。而他們保守的個性和尊重傳統的氣質,則在王室的留存、階級制度等社會各層面中表現無遺。英國社會安全制度發展的相當早,如今已非常發達。

節日:國慶日6月第二個星期的星期四。
英聯邦節5月24日。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