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出河店遺址

出河店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3-01 08:52:57

1. 古遺址的石器地點

人類起源於地質年代的第三紀末,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時代相當於更新世時期。中國目前所知人類化石產地和舊石器地點共計 200餘處,除新疆、海南兩個省(區)外,各地都有發現,特別是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存分布很廣。這些地點的地層堆積,主要有 3種類型:①河湖相堆積。元謀猿人遺址是一處典型的地點,沉積物以粉砂亞粘土和粘土為主,猿人化石和石器出自沉積層的下部。丁村遺址和水洞溝遺址,是在黃土底部的砂礫層中發現人類化石和石器。②土狀堆積。北方是在黃土層下的紅色土層中發現人類化石和石器,藍田猿人遺址的公主嶺、陳家窩村兩地點都是如此。南方則在耕土層下的紅土層中找到石器或化石。③洞穴堆積。最有代表性的周口店遺址,第 1 地點(即北京猿人產地)為長約 140米、寬約 20米的巨大山洞,角礫岩堆積厚達30餘米。金牛山遺址、和縣猿人遺址、穿洞遺址等地點,也是比較典型的洞穴堆積。另外,大窯遺址是廣泛分布於山坡沖溝的石器打制場,臘瑪古猿化石地點則在第三紀褐煤層中發現古猿化石。

2. 滕州界河鎮有什麼出土遺址

北辛文化遺址:在滕州市官橋鎮的北辛村北,薛河故道北岸突起的土崗上,發掘一處原始社會遺址。

滕國故城遺址:今縣城西南7.5公里姜屯鎮滕城村,為古滕國故都城,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薛國故城遺址:位於縣城南20公里張汪鎮和官橋鎮交界處。城東北角有孟嘗君及其父田嬰墓,城北門外有毛遂墓。薛國故城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小邾國故城遺址:城區東部,荊河東岸有一土城村,是史書記載為古郳國故址。

春秋昌慮邑城:昌慮故城座落在滕州市羊庄鎮土城村,古薛河北岸,陶山的北麓。

春秋魯國郎邑—郁郎:距縣城西北25公里,屬濱湖鎮。

春秋合鄉故邑城:在今山亭區城頭鄉駐地。

戰國靈邱邑城:今址在山亭區桑村鎮陡城村。

西漢陽城邑:古陽城為漢封邑,爵為侯,南朝劉宋置縣,名陽平,高齊廢。在今城區西部 20公里的級索鎮王晁村。

3. 周口店遺址的地理環境


周口店遺址位於北市,房山區,周口店鎮,龍骨山北側,距市中心約公里。地處華北平原和太行山脈的接壤處,中心位置地理坐標為,北緯39°41,東經115°51。
在北京市周口店附近發現的北京人 、早期智人、田園洞人、山頂洞人、動物化石、使用火的遺跡等,這些古人類、古文化和古脊椎動物化石地點,包括周口店龍骨山的北京人遺址、山頂洞人遺址、新洞 和附近6公里處的田園洞遺址等等所有第四紀古文化遺存。一共27個地點,被統稱為「周口店遺址」。
「第一地點」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西南48里房山區周口店村的龍骨山。這里地處山區和平原交接處,東南為華北大平原,西北為山地。周口店附近的山地多為石灰岩,在水力作用下,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山上有一東西長約140天然洞穴,俗稱「猿人洞」。
「第四地點」離「猿人洞」70米。1973年發現介於「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二者年代之間年代的「新洞人」,是更新世的早期智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續和發展。 第四地點是一處最能展示猿人生活的洞穴遺址,裡面冬暖夏涼、溫度適宜。觀眾可以深入洞穴體驗遠古人類的生活。
「第二十七地點」發現「田園洞人」的遺址。位於北京市西南部的房山區,田園洞地點和許多化石最初是於2001年6月由北京市田園林場工作人員在其承包的林場內發現的。距離北京人遺址「第一地點」約6公里。
龍骨山山頂洞,山頂洞人居住的地方。山頂洞分為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4部分。洞口向北﹐高約4米﹐下寬約5米。上室在洞穴的東半部﹐南北寬約8米﹐東西長約14米。在地面的中間發現一堆灰燼﹐底部的石鍾乳層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燒炙﹐在1930年發掘出生活於2萬年前後的古人類化石,並命名為「山頂洞人」。 北京人在這里居住的時期,氣候和自然環境屢經變化。早期偏冷,可能還處於明德-里斯間冰期的初期,喜冷的動物如狼獾、洞熊、扁角大角鹿、披毛犀等在動物化石中占優勢。中、晚期較氣候溫暖濕軟,屬於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很多現今的熱帶和亞熱帶動植物都可以在該地區存活。如竹鼠、碩獼猴、德氏水牛、無頸鬃豪豬等占優勢。
北京人時期,這里的北面是重疊的高山,西面和西南為低緩的群山所環繞,東南方是廣大的平原,在龍骨山的東邊有一條河流。由於發掘出安氏鴕鳥和巨副駝等動物化石,證實這里有過乾旱的時期,出現過草原甚至沙漠。而水獺、居氏巨河狸、河狸等喜水棲動物的發現,又表明這里也曾出現過大面積的水域。

4. 古河鎮的文化遺址

古河岩景區內有東漢岩墓群——七個洞,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長寧回縣歷史發源地,答岩壁上有石雕189幅,29個種類,神秘、古樸。幸福大橋旁的飛泉寺廟,始建漢代。現存建築系明末清初年間修建,風格典雅考究。地處險峻的來龍山下,四周長滿蒼翠的楨楠樹,碧綠的綿溪河蜿蜒而過,是科考、控險、休閑的好去處。

5. 金代掘起歷史

金朝是由東北地區的女真族所建立,他以漁獵為生。唐朝時稱為靺鞨,五代時有完顏部等部落,臣屬於渤海國。遼朝攻滅渤海國後,收編南方的女真族,稱為熟女真,北方則是生女真。遼朝晚期朝政混亂,天祚帝昏庸無能,遼廷不停的索求貢品, 並且魚肉女真百姓。1112年天祚帝赴長春州與女真各族的酋長聚會時對完顏旻等酋長肆行侮辱,使完顏阿骨打決意反抗遼廷。
在女真30多個部落中,完顏部最為強大,完顏部逐步地統一了女真各部。公元1114年9月,完顏阿骨打命女真各部人馬誓師來流水(今拉林河),開始了為期十年的伐遼戰爭。
隨後女真軍隊在寧江大捷和出河店之戰中擊敗遼軍。次年一月阿骨打在「皇帝寨」(即後來的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省阿城縣南之白城)稱帝,國號大金,建元收國,是為金太祖。遼帝天祚帝至此才重視此事,並且下令親征,但是遼軍被女真軍擊敗,同時遼朝國內發生耶律章奴與高永昌的叛亂 。
金太祖建國後以遼五京為目標兵分兩路展開金滅遼之戰。1116年五月東路軍佔領東京遼陽府,1120年西路軍攻陷上京臨潢府,遼朝失去一半的土地。戰事期間北宋陸續派使者馬政、趙良嗣與金朝定下海上之盟,聯合攻打遼朝。1122年東路軍攻下中京大定府,天祚帝逃亡沙漠。同時西路軍也攻下西京大同府,耶律大石等擁立耶律淳於南京析津府,即北遼。北宋也派童貫等人多次率軍攻打遼南京等燕雲十六州之地,但均被遼軍擊潰。北宋最後請金軍攻下遼南京,北遼亡,至此遼五京均被金軍攻下。宋金雙方經過協商後,金軍給予燕雲十六州部分城市,並且獲得歲幣,然而北宋最後只獲得金軍洗劫後的一堆空城。1123年金太祖去世,其弟完顏吳乞買繼位,即金太宗。金太宗繼續討伐大同一帶的遼軍。1124年正月,金太宗為了聯合西夏滅遼,把下寨以北、陰山以南的遼地割給西夏。西夏則改對金朝稱藩。1125年遼天祚帝被俘,遼朝亡。而耶律大石率軍西行,於西域建立西遼 。

6. 大慶古代歷史遺跡都有哪些

出河店,遼金時地名。位於黑龍江地區西南部,嫩江下游與松花江匯合的北岸,今肇源縣茂興鎮南「昂喇勒」古城,是金代降州城遺址。出河店也是古戰場遺址,古今中外著名的以少勝多戰例「出河店之戰」就發生在這里。據記載,遼代天慶四年十一月末,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起兵伐遼,偷襲降州城,以太祖兵勝遼肇基王績於此,遂建為州。將出河店改稱為「肇州」意為「肇基王績」之地。這就是歷史上遼金時期的肇州。2007年,肇源縣政府籌資在這里建設了天然大理石的阿骨打像和碑文。
白金寶遺址屬青銅時代遺址,位於肇源縣城西50公里民意鄉大廟村白金堡屯,嫩江左岸的台地上。白金堡遺址是松嫩平原上面積最大、堆集最厚、出土最豐富1處典型青銅時代文化遣存。白金寶遺址是松嫩平原進入青銅時代的文化標志地,是中國北方民族的發祥地,也是該地區進入文明時代的起始點。1981年白金堡遺址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白金寶遺址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帶有顯著特點的「白金寶文化」。
望海屯 位於黑龍江省西部,松花江北岸,隸屬肇源縣三站鎮宏大村管轄。在望海屯西南的台地上有一座古城遺址,今稱「望海屯古城」,為遼金時代古城遺址。古城南臨松花江,被松花江支流環繞,三面臨水,形成天然屏障。城呈長方形,周長約2970米,北牆被村莊疊壓,南、西城牆保存較好,最高處2—3米。東、南、西城牆中部有城門。西門外尚有瓮城城牆遺跡。城內已墾為耕地,地表散布著陶器碎片。出土陶器多為輪制泥質灰、黃褐陶。瓷器除仿定瓷外,還有缸胎三彩瓷片和缸胎醬釉壺嘴殘片。因城建於青銅時代遺址上,故有早期陶片、鬲、鼎足之類遺物(古城南牆東部百米處有一座小城,略呈方形,周長約720米)。為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壽山將軍墓 據史料記載,袁壽山,字眉峰,明末名將袁崇煥裔孫,漢軍白旗人。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英勇善戰 ,受到清政府嘉獎。1899年任黑龍江將軍,時值沙俄入侵黑龍江,袁壽山將軍率部抵抗,直至壯烈殉節,因其夫人系杜爾伯特旗扎薩克(王爺)希拉布羅丕勒之女,故該王爺為其女婿在杜爾伯特旗選定現在墓址安葬。為了緬懷先烈,加強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團結思想教育,大力發展旅遊業,建設美好的杜爾伯特,大慶市決定建設碑林風格的壽山將軍公園,使之成為一處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基地。

7. 十八站的十八站遺址

十八站遺址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位於大興安嶺東坡、呼瑪河左岸18米高的二級階地上。出土:刮削器、尖狀器、石葉、石片和石核等1070件,地質年代屬於更新世晚期,距今約一萬二千年前。出土石器,器形、風格、大小與北京周口店、河北陽原虎頭梁遺址出土的石器頗相近。1975-1976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首次發掘了這處遺址。共發現4個地點,由最西部的75072號地點至最東部的紅旗大橋地點分布范圍約10公里。
2005年5月,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再次來到十八站,開始了新的考古工作。考古隊重新來到4處考古地點考察,採集了30多件石器標本,最後確定在遺址2號碑西側100米處為發掘地點。在正南正北的方向確定了一個16平方米的探方。經過十幾天的緊張工作,共發現石器38件。石器的類型有砍砸器、刮削器,以及石核和石片。出土的石器原料為當地的凝灰岩、燧石和流紋岩等礫石。石製品分兩類:一類是較大的石器如兩面修理的半月形削刮器,以及用以剝制石片的石核和長石片;另一類是具有細石器特徵的各類器形,如楔狀石刻、細石葉、圓頭刮削器和雕刻器等,細石器的數量不多,但是形制、類型及製作技術都很典型,細石器與華北舊石器晚期的下川文化、虎頭梁石器地點的同類器比較接近,也和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初期的同類石器相同。從分布情況看,十八站遺址不僅分布在原來發現的4個地點,而是連續分布在呼瑪河第二階地上,推測實際分布范圍更廣,從文化遺物在地層中的分布狀況推斷,十八站遺址屬於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其文化分期位於舊石器時代末期,即地質時代晚更新世末期,距今大約11000年。當時,這里不僅有人類生存居住,而且活動相當頻繁。十八站是黑龍江省209省道(黑河-漠河)的必經之路,呼瑪河和依沙溪河在此交匯,該地有新石器時代古人類遺址,也是鄂倫春族人的傳統聚居地,其茂密的森林和充盈的負氧離子開始吸引旅遊者的注意,每年5月-9月,該地是良好的旅遊目的地。

8. 大河村遺址的遺址概況

大河村遺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東北郊107和310國道交匯處的東南隅,發現於1964年,是一處包含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夏商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遺,距今 6800--3500年,面積40萬平方米。
大河村遺址遺址中部是仰韶先民的居住區,房基相疊、窖密集:兩處仰韶文化晚期的氏族公共墓地分別位於遺址的東北部和西部。龍山文化遺存主要分布在遺址的四周邊沿地帶,夏商時期的遺存主要集中在遺址的西南部。其中仰韶文化遺存最為豐富,文化層最厚處達成12.5米。
遺址一、二期遺存近於廟地溝類型或與之相當。三、四期遺存為秦王寨類型,有人稱之為大河村類型。這種遺存有四組連間建築和大量陶器等遺物、墓葬,其中尊、背壺和鍋顯示了與大汶口或屈家嶺文化的交流關系。五期遺存是早期龍山文化,六期遺存為河南龍山文化。
1972年--1987年先後發掘21次,出土房基47座、窖穴 297座、墓葬354座,出土各類珍貴文物3500多件。遺址中出土的木骨整塑陶房F1-4,是目前我國出土同時期房屋中保存最好的一處。發掘時,1號房基北牆殘高近1米。據碳14測定距今5040±100年。它是一組兩面坡式的排房建築,它的出現,奠定了中國北方傳統居民建築的基本形制。
遺址中還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彩陶,色彩絢麗、圖案豐富,在仰韶文化中獨樹一幟。彩陶雙連壺造型獨特,被譽為中國史前最美麗的彩陶。彩陶中的太陽紋、日暈紋、星座紋等天象圖案,是目前我國已知最早的天文學實物資料。此外,遺址中還出土有山東大汶口文化、湖北屈家嶺文化的遺物。

9. 三川六國九溝一十八寨

屬於大金的,具體點的我也只找到下面的一點:

金代百年留感嘆:大遼國的赫赫雄風過後,科爾沁草原成為女真族所建立的大金國的領地,然而,這個來自於"白山黑水"之間(松花江和黑龍江流域)的農業、畜牧和漁獵民族,沒有使科爾沁草原已有的繁榮得以維系。而是把契丹人在科爾沁草原上所創造的燦爛而輝煌的大遼文化徹底催毀。大金國在科爾沁草原上統治了一百多年,給科爾沁草原留下的是書不盡的感嘆。

女真族是世居在我國東北的少數民族之一,先秦時稱「肅慎」,兩漢時稱「挹婁」,南北朝時稱「勿吉」,隋唐時稱「靺鞨」。「女真」這一族稱最早出現在遼宋史籍中,在這些史籍,有的說女真之名始於五代,如《三朝北盟會編》、《松漠紀聞》;有的說在唐朝初年已有女真的名字,如《資治通鑒》、《宋會要輯稿》。女真族唐朝時混於黑水靺鞨之中。遼代時為避遼興宗宗真之諱,又改族名為「女直」。自古以來就生活在長白山、松花江、黑龍江流域,史稱「白山黑水」之地。長期從事畜牧和農業生活,女真族英勇善戰。有人說他們是東胡族的後裔,也有人說肅慎、挹摟是獨立於東胡之外的民族。事實上,肅慎、挹摟及其後裔女真在生活習俗上和東胡人及其後裔鮮卑、契丹是有很大區別的。從二者的面部特徵上看也是有差別的。他們和東胡人有聯系,但並不是東胡人的直接後裔。從族源上看他們和夫余、高句麗的關系更近些。金勄黼《東北通史》中認為:女真是肅慎的異譯。女真本名肅慎,後改譯為女真。查《女真譯語》,女真一詞於女真語中讀「朱先」,與肅慎、朱理先、慮真、女真均為一音之轉。

女真族早就以女真的同音詞為族稱,只是在不同時期不同民族中譯法稍有出入。過去中原人譯為肅慎,契丹人最初譯為慮真,宋人又譯為女真,始以女真之名著稱於史。有人說女真人是黑水靺鞨,實際上是先有女真人,後來,靺鞨強大之後,女真人才混到靺鞨族之中的。成為靺鞨族的一個部,但女真人一直是獨立於靺鞨之外的獨立群體。

契丹滅渤海國後,為了加強對女真的控制,將一部分渤海人、女真人遷到了上京道、東京道等地區,成立州縣,與漢人雜居。與此同時,契丹人還把女真的「強宗大姓數千戶,移置遼陽之南,以分其勢,使不得相通,成為「曷蘇館女真」。遷到上京道和東京道的女真人,由於長期與漢族人雜居,學習了漢族人的生產經驗和文化,社會發展比較快,故史稱為「熟女真」。另外還有「生女真」,是指生活在松花江、黑龍江下游,烏蘇里江流域,直抵濱海地區的女真人。他們的社會經濟和文化都比較落後。因此叫「生女真」。「生女真」有眾多個部落,完顏部是其中之一。分布在按出虎水,即今哈爾濱市東南的阿什河。這時的生女真人無城郭,做木屋星散而居,阿骨打把自己所居村寨叫皇帝寨。其他村寨還有叫國相寨、太子庄的等等。村寨的特點是沒有城池,四周植柳,聯木為柵,作為防盜、防曽的禁圍。到金太宗天會初年,皇帝、貴族與平民百姓的居住區還相混雜在一起,沒有嚴格的界線。到金熙宗時,皇帝與貴族平民間的等級差別才越來越大。

建國之前,完顏部生活在按出虎水,即阿什河。按出虎水發源於阿城市東部的張廣才嶺,是松花江右岸的支流之一,女真語稱按出虎水為「金」。金朝即以此水得名。

女真建金國之前,除生女真外,還有北女真、南女真、鴨綠江女真、長白山女真、回跋女真等。每種女真之下又分很多個部落,都是遼代的附屬國。向遼稱臣納貢,受遼代契丹貴族的剝削和壓迫。

女真人東邊瀕臨大海,那裡盛產名貴的珍珠。北宋末年,開封上流社會奢侈無度,皆以從契丹輸入的「北珠」為貴。其實契丹的「北珠」產自於女真,契丹統治者為從北宋換取大批有用之物,每年都派出官員前往濱海地區掠奪珍珠,使得女真人不堪其擾。契丹的「銀牌天使」至女真,直接使命是向女真人索要海東青,海東青是一種猛禽。天鵝食蚌,藏珍珠於嗉內,契丹人放出海東青,擒殺天鵝,即可獲取珍珠。

因此,前往女真部索求海東青的使者絡繹不絕,他們恃大國使命,每晚都要讓婦人「薦枕」。唯擇美好夫人,不問其有夫沒夫及門閥高下,致使女真人不堪忍受。契丹統治者將通過生女真直到東海之濱的這條道路稱為「鷹路」。他們為獲取海東青,不惜為保護鷹路暢通而訴諸武力。由於長期遭受契丹人的欺壓,女真人不堪重負,終於起兵反遼。公元1114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調集各部會師於來流水(今拉林河),發誓伐遼,傳梃而誓詞為:「汝等同心盡力,有功者,奴婢部曲為良,庶人官之,先有官者敘進,輕重視功,苟違誓言,身死梃下,家屬無赦。」於是完顏阿骨達僅以兩千五百餘部眾,就進佔了契丹國東北的門戶寧江州(今吉林扶余東石頭城子)。接著又在距寧江州不遠的出河店大敗遼軍。經過寧江州、出河店兩次重大戰役之後,貌視強大的遼政權充分暴露出了腐朽不堪的本質。

女真人在寧江州戰役取勝之後,一些大臣們向完顏阿骨達「勸進」,促請其稱帝建號,他們認為建立女真王朝的時機已經成熟了,要求阿骨達立即稱帝。阿骨達認為不妥,他說「一戰而勝,遂稱大號,何示人淺也。」他不急於稱大號,但客觀形勢不允許他久拖不決,女真人迫切要求擺脫遼王朝的奴役,他們需要馬上建立自己的政權,產生自己的皇帝,以便統一部屬對遼戰爭。於是大家再行「勸進」,最後完顏阿骨打同意了大家的意見,於1115年正月初一,宣告即皇帝位,國號大金,改元收國。定都會寧(今阿城市)。經過十年的苦戰,至1125年,終於推翻了大遼政權,從此,科爾沁草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金朝女真人統治時期。

金滅遼國以後,第二代皇帝金太宗吳乞買即位,以太祖阿骨打"中外一統"的詔令為遺訓,南征伐宋,於1127年將北宋滅掉了。從此形成了金與南宋對峙的局面。當時秦嶺、淮河以北的廣大地區,盡歸大金國管轄。

從完顏阿骨打開國到金熙宗時期,這是金朝開國及創立制度的階段。這時金國內部還存在許多女真氏族社會的舊傳統,還沒有創立新制,遇事時,如對軍事上違犯者的處理,舊制就沒有規定,那就只好「從宜處之」,酌情處理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熙宗即位之後。1139年,臣下請立制度,「建官正名,欲垂範於將來。」熙宗實現了他們的願望,為金朝確立了立國制度,其創立制度的主要依據不是女真固有的氏族制度,而是唐、宋制度,所謂「參用遼宋為帝制」,其中「遼制」實際上也是遼朝承襲唐朝的制度。熙宗在創立制度的同時,還要削弱一些氏族貴族的勢力,廢除金初的勃極烈制度,而以三省六部制度取而代之;確立皇位世襲權;還制定了周密詳盡的禮儀制度,確立了皇帝至高無上的尊嚴。在他還沒有完成這些工作獲得成功的時候,1149年,就被其堂兄弟完顏亮殺害了。

完顏亮奪得了皇位,是為海陵王。並把熙宗未完成的創制、變革之事大大推進了一步。海陵王完顏亮對中原發達和富庶一直充滿了神往,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把都城從上京會寧府(今阿城)遷到燕京(今北京),稱中都,完成了金國政治中心的向南轉移,這是海陵王完顏亮最突出的政績,北京作為國都的歷史就是從這時開始的。他還想下一步把國都遷到汴京,但沒有實現這一願望。1161年,宗室完顏雍乘海陵王忙於對南宋的戰爭和北方契丹人叛亂之機,在遼陽起兵稱帝,改元大定,廟號世宗。他即位之後,平定了北方叛亂,並與南宋議和,從而使金朝境內的人民得以休養生息,出現了所謂的「大定之治」。金世宗的孫子章宗即位後,又有所謂「明昌之治」,金末及元初的文人對世宗和章宗,多極盡美化之詞。甚至把他們比作漢朝的文、景二帝。但大定之治和明昌之治,實際上並不是很完美的,也存在很多問題。學止詞章,不明經術;頗好浮侈,崇建宮闕,外戚小人多預政,這些也都是在「大定之治」和「明昌之治」中出現的現象。

衛紹王即位後,排斥漢族人士,金朝開始走下坡路。1213年,衛紹王被一個飛揚跋扈的胡沙虎殺害。章宗兄弟完顏珣即位,是為宣宗。他在北方蒙古大軍的圧力下,1214年遷都汴梁(今開封),這是一次被迫的遷移,和海陵王完顏亮主動遷都北京的意義完全不同。這時金政府更加腐朽。在金朝內部,爭權奪利,互相殘殺。吏治亂章,弊端百出。不惜民力,揮霍無度。女真貴族奢靡之風十分嚴重。各民族人民反對女真貴族統治的起義愈演愈烈,此伏彼起,金統治者自顧不暇,各地出現了據地自保的地方武裝,北方又有蒙古大軍的威脅,金朝統治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1223年,金宣宗病死,哀宗即位。這時科爾沁草原已被蒙古大軍佔領,已成為蒙古人的家園了,金政權只是在苟延殘喘罷了。1232年初,金軍與蒙古軍在河南禹縣相遇,金軍全軍覆沒。接著汴京被圍,哀宗被迫出逃到蔡州。1234年正月,蒙古大軍攻陷金哀宗逃到的蔡州,金朝滅亡。

女真族所建立的金從完顏阿骨打稱帝到1234年,歷時120年,更換了九個皇帝,隨著封建化的深入,社會經濟獲得一定的發展。除了畜牧業的優勢外,其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也有所進步。在文化建設上,金朝文化深受漢族影響,取得了相應的成就,其中戲劇較為突出,並產生了元好問等著名文學家。金王朝仿照漢字和契丹字創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字——女真文,史載女真文字有二種,分別為大字和小字,女真大字是金太祖天輔三年(1119年)頒行的;女真小字則是在金熙宗時期創制的,皇統五年(1145年)始行用。女真文作為官方文字與契丹文、漢文並用。傳世的女真字文獻,主要是一些女真文的碑刻。

金朝廷遷入中原後也創辦學校,稱國子監。府、州、縣也都開辦學校。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為儒家思想學說,學生學習作策論、詩、賦。諸路設女真學府,為金朝政權培養官吏。金朝實行科舉取士制度,籠絡天下人才。

生女真人善舞,動作都是摹仿戰斗姿態。統治中原以後,金朝繼續並發展了北宋時期的樂舞。生女真人的樂器主要有鼓和笛。進入中原後,繼承了中原的所有樂器種類。金代的雜劇也是繼承北宋的雜劇發展起來的。

生女真人無醫葯,生病請巫,殺豬狗以禳除。或者將病人載入深山大谷以避災。佔領中原以後,才開始有醫葯,並產生不少名醫。

女真人原有自已的原始宗教,滅遼侵宋以後,則多信佛教。許多女真人都出家為僧尼。地位最高的僧人稱為國師,服真紅袈裟,地方上道行高的僧人稱為僧錄、僧正,服紫色袈裟。

女真人的發式和衣著於東胡人後裔契丹人相比,有明顯的不同。他們編發,而不是東胡系民族的髡發,脖子上綴野豬牙以為裝飾,頭頂上插雉尾(野雞翎)。這時的女真人正處在農業社會的初級階段,過著定居的農耕生活,而狩獵仍是農業生產的重要補充。豬是他們的主要家畜,野雞等山禽野獸是他們可以經常獲得的獵物。女真人無論貴賤都穿布,以布的粗細來區別身份。冬天穿皮毛以抵禦嚴寒。

生女真人都居住在一個個的村寨之中,以部族首領命名寨名,即「某某孛堇寨」。依山谷而居,居室是簡陋的木屋,屋內築火炕,院落是以木柵欄圍成。今天的東北人仍在住火炕。主食是糧食。吃稗子米飯和野味、肉食等,多用木餐具盛裝。瓷器已經普遍使用。

生女真人在婚姻上多為指腹為婚,既長,雖貴賤殊隔,亦不可毀棄原來婚約。訂親也有「納幣」之俗。《三朝北盟會編》載:「其婚嫁,富者則以牛馬為幣,貧者則女年及笄,行歌於途。其歌也,乃自敘家世、婦工、容色,以伸求侶之意。聽者有未娶欲納之者,即攜以歸,其後方具禮偕女來家以告父母。」納幣即彩禮。婚後新婿要在妻家服役三年,三年後才能與新娘一起回家。建國前後在女真人中也出現了偷婚和搶婚的現象。生女真禁止同姓為婚。熟女真對同姓為婚則無限制,渤海人至金朝中期仍保留著偷婚習俗,這些婚俗都曾被國家明令禁止。而為了減少民族間的矛盾與隔閡,金朝也曾鼓勵女真人與契丹人、漢人通婚。

女真的葬俗與契丹人不同。契丹人是「父母死而悲哭者以為不壯」,而女真人要大哭,並且死者親友為表示對失去親人的悲痛心情,還以刀割額,流出鮮血,哭時血淚交下,稱為「送血淚」。女真人葬死者時無棺槨。貴族把生前所寵愛的奴婢及所乘鞍馬都活焚燒,以為殉葬。祭祀時,把所供奉的飲食之物也都盡行焚燒,稱為「燒飯」。女真人的很多傳統習俗今天在科爾沁地區也有很多保留,並成為科爾沁草原文化的重要主成部分。

金朝統治下的科爾沁草原,基本上仍沿用遼國的行政區劃,隸屬於臨潢府路(赤峰巴林左旗)管轄,並在這里設置了縣、群牧司、詳穩司等官屬。當時這里的主要居民仍然是契丹人。女真人在佔領科爾沁草原之初,為了報復遼代契丹人對他們的長期壓迫,極力破壞契丹文化,金兵每到一處,放兵四掠,燒殺搶劫,遼代在科爾沁草原上的州城幾乎全被燒毀廢棄,永州、烏州、龍化州等州城及其支郡都已不復存在;金兵每到一處,「墳壠悉遭掘,出屍取棺為馬槽。」

科爾沁地區曾是遼王朝統治的中心,這里埋藏著許多契丹顯貴的墓葬,每當金兵一到,只要發現貴族遺留的墓葬,全被洗劫一空,我們今天發現的遼墓十墓九空,大部分都是金初時盜掘的。我市的考古工作者,在勘查遼代遺址時,發現了多處遼代錢幣窖藏,少則幾百斤,多則幾千斤,都是遼代契丹人為了躲避女真人的戰亂埋下的,他們在埋下這些銅錢時,還企望在戰亂平息之後重歸故里,可是他們或死或散,永遠沒有回來,他們埋在科爾沁大地上的大批銅錢再也沒人使用。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到,在金初女真人給科爾沁草原的居民帶來的是怎樣的慘痛,由此可以窺見一斑,因此,生活在這里的契丹人和其他各族人民,飽受了戰爭疾苦,流散四方,人口銳減,滿目瘡痍,民不聊生,土地日漸荒蕪。金人的暴虐征伐,也在契丹人的心目中埋下了深深的民族仇恨。不管金朝統治者如何籠絡,但終歸難以奏效。

金建國後,改變了對契丹人的報復性政策,也採取了一系列籠絡措施:如將契丹等各部族編入群牧,仍依遼制設官,並任命不少契丹人為州縣官,讓契丹人自己管理自己;任用了一些遼朝舊臣和契丹投降將領;在契丹施行女真人固有的猛安謀克制度,有權勢的契丹人任命為猛安、謀克,並且可以世襲這種特權;允許契丹人使用契丹文字,與女真文並用,一直到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才「詔罷契丹字。」但是,金王朝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對地處北疆的科爾沁草原仍然顯得鞭長莫及,對當時科爾沁地區的影響並不大。

對契丹人的籠絡安撫政策並未能消解民族積怨,加之南宋王朝的干擾,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自金人主宰中原以後,契丹人起義此伏彼起,始終沒有停止過。如天會十年(1122年)契丹人耶律余睹叛亂,貞元元年(1153年)契丹人蕭裕謀反,有人說:這兩次都屬於契丹上層統治者的反叛行為,那麼在正隆、大定年間(1161-1162年)發生的撒八、窩斡起義,則是契丹窮苦百姓發動的抗金斗爭。起義自西北邊境擴展到整個東北地區,聲勢浩大,他們毀官府,殺官吏,斗爭堅持了一年半之久,對女真貴族統治造成了最嚴重的威脅,在起義過程中繳獲並使用的「西北路蘇母典糾磨胡記」等多方金代官印,都遺落在科左中旗腰林毛都和開魯縣東風鎮境內,這說明科爾沁草原是當時起義的中心區之一。不僅如此,以後的斗爭也接連不斷。金代晚期爆發的耶律留哥起義,於1213年,一度自立為帝,定都咸平(遼寧省開原縣),國號遼。實際上,這時的科爾沁草原已脫離了金王朝的統治了。

連連爭戰,使建國之初留下的創傷愈加難以癒合。從根本上破壞了發展經濟、文化的社會基礎和平穩定的社會環境。這是科爾沁草原經濟文化日漸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對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自遼以來對草原的過度開墾和畜牧,科爾沁草原的草場的沙化現象已經十分嚴重,當時有這樣的記載:「丁巳晨,有人發懿州(阜新縣塔營子古城),是日大風飛塵,暗,咫尺莫辯,驛吏失途。」這種風沙環境也不得不使金朝統治者把東北的農業重點轉到北方的泰州(黑龍江泰賚縣塔子城)和女真人發源地,即所謂的白山黑水之間。在金代史籍中沒有對科爾沁草原農牧業生產狀況的記載。今天在科爾沁地區發現的金代遺物、遺跡除金界壕之外,其他的遺物、遺跡真的很少。

這也說明,到了金代,這里已退化成為人煙稀少,沙海茫茫的原始的自然狀態了。生活在這里的為數不多的居民又重新回到了逐水草而居的原始的游牧狩獵生活。大定四年(1164年),周昂(人名)由燕京到隆州(吉林農安縣)赴任,途經科爾沁草原南緣,把他在沿途中所見到的記錄了下來。他寫道:當時的科爾沁草原「屋邊向外何所有?唯見白沙壘壘堆山丘,車行沙中如倒曳,風驚流沙失前轍,三步停鞭五步歇,雞聲人語無四鄰,晚風蕭蕭愁殺人。」這是金代科爾沁草原自然環境和居民情況的真實寫照。更為嚴重的是這里一度成為朝庭犯人的流放地。靖康之難後,宋徽宗和宋欽宗被俘北歸,就囚禁在地處科爾沁草原的韓州地區。

金代的科爾沁草原除了人口稀少,經濟貧困之外,更令科爾沁人頭痛的事情還有他們大量勞役科爾沁草原上的契丹等各族人民修築金界壕。

金王朝為防止蒙古鐵騎南下入侵,於北部邊境俢築界壕長達萬里,建設有許處邊堡關隘,俗稱金界壕。。在今天的霍林郭勒市和扎魯特旗境內仍有二條界壕遺存在,累記長達300多華里,邊堡關隘20多處。1981年夏,對霍林河礦區一號邊堡進行清理時,發現堡內布局井然,有街道、水井、房屋、帳逢台基等等,出土大批鐵鏃、鐵蒺藜等軍用武器。這說明,當時的金界壕沿線及向南縱深地區都是金王朝的軍屯區。綿延數百里的金代界壕,因風沙淤積,用不了多久就要重俢一次,多次俢築,勞民傷財,如今,站在這蜿蜒曲折的金代界壕上,我們彷彿聽到了金代科爾沁居民遙遠的傾述。

金界壕是北方草原巨大的軍事工程,工程浩大,前後共修築了75年,勞民傷財可見一斑,而且因風沙嚴重,經常被風沙淤平,防禦功能很小,它怎能阻擋神勇的蒙古鐵騎南下,到了金朝晚期,雄居北方的蒙古鐵騎毫不費力的就沖破界壕「天險」,迅速南下,於1234年推翻金王朝,金代歷史宣告終結。之後,科爾沁草原成為了蒙古族的家園。所以金界壕給科爾沁草原留下的只是不盡的感嘆。讓它成為女真人奴役科爾沁草原居民的一個見證吧。

終金一代,原本發跡於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人,騎馬彎弓奪得了江山,其統治也不過一百年多一點而已,由於連年爭戰和自然條件惡化等諸多原因,割斷了科爾沁地區契丹人苦心經營了二百餘年的大遼文明,可見,文明本身也是脆弱的,文化的發展更需要和平穩定的社會環境和良好的自然環境做支撐
金國的大致歷史。。。
參考資料:http://www.0475.org/html/200609/17/1025411079.htm

10. 肇源的旅遊名勝

肇源縣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在境內綿延公里的松嫩兩江左岸,既有悠久瑰麗的古代文化遺產,又有俊秀壯美的自然景觀,至今已發掘出古文化遺址105處,發現自然景觀20多處,這些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沿「黃金水道」分布,從東至西遙相輝映,構畫出了龍江西部風格獨特的旅遊景觀。按其地理位置可劃分為三個景區。
東部景區以二站蓮花湖為中心,主要由蓮花湖、雙榆寺、玉皇輦、敖木台戰跡、望海屯古城等景點構成的蓮花湖景區。
蓮花湖原名蓮花泡。位於肇源縣城以東20公里的二站鎮蓮花泡村以南。她是更新世紀第四紀松花江改道後留下的一個新月湖,總佔地面積1,800多畝,水域面積150畝,花區面積105畝。蓮花湖,不僅花美、水美、風光美,而且還流傳著許多美好的傳說。
圍繞雙榆樹,有著一段動人的傳說。相傳很早以前,天庭中有鎮中、鎮南、鎮北、鎮西、鎮東五大天王。其中的鎮中天王與蓮花仙子相愛,王母娘娘發現後大怒,她令人剝下二人的衣裳將他們打下凡塵。於是二人變成了這兩株赤身的啞樹。兩樹之間的古道,據說是王母娘娘用頭簪在他們之間劃下的,目的是讓車行人在其間日夜來往,以防止倆人暗中接近。也許真的是這個原因,這兩株老榆樹千百年來一直孤零零地站在那裡,沒有繁衍出他們的「後代」。當然這只是傳說而已。但是康熙帝來此觀賞祈禱到是事實。據清朝《扈從東巡日錄》記載:「康熙二十一年三月二十六日(1682年5月3日),乙亥,冒雨登舟,溯松花江順流而下」,「風急浪涌,江流有聲,斷岸頹崖,悉生怪樹」。並面對焚香的百姓賦詩一首「人間悲歡天上有,眼前孤立啞木頭;可憐仙子無衣錦,香案虔心把何求?」雖然傳說無從考證,但1996年秋二站鎮蓮花村許多村民在雙榆樹下挖出了不少的古幣和銅鏡,其中有兩塊銅鏡上刻著裸體女像和古榆、白雲、玉兔,做工精細,形象逼真,由此推斷古榆樹下是一位很有地位的顯貴之墓。
過了蓮花湖東行就是望海屯古城遺址(古稱寧江州)。相傳這是金兀術妹妹的城池,在這里曾與岳飛有過交戰。點將台。望海屯遺址已被定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區。
在蓮花湖以西,就是敖木台戰跡地。據肇源史志記載,1940年9月,我抗日聯軍十二支隊奉命攻打肇源縣城,十二支隊三十四大隊臨時在敖木台屯隱蔽一天,晚間再向肇源縣城靠近。不料早飯後,一隊日軍突然闖進屯內,與三十四大隊相遇,雙方展開了激戰。上午,雙方相持不下。下午敵人從公路運來包括炮兵在內的大量援軍,由於敵我力量過於懸殊,我們的武器裝備和敵人比相差太遠。三十四大隊的傷亡很大,關大隊長、吳教導員都相繼犧牲,隊伍由聞訊趕來的支隊政委韓玉書指揮撤退。不幸的是韓玉書政委在指揮撤退時中彈犧牲。敖木台戰斗中共有44位抗聯官兵殉難。敖木台戰跡地設有古碑、碑文,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在二站鎮與和平鄉之間,後歐力馬屯東,有一株濃蔭蔽天的千年古榆。榆樹樹圍7米多,多人才能環抱。樹高近二十米,枝葉繁茂翠綠,遮天蔽日濃蔭蓋地達百餘平方米。樹干老態龍鍾,從側面看五根枝幹斜插碧空,宛如佛掌。掌心向天,五指垂蔭,恰似傘蓋,因此當地村民稱其為「玉皇輦」,古樹根部裸露如游龍四齣,不少善男信女叩拜祈禱,奉為「神樹」。
中部景區也稱九龍旅遊區,主要由西海濕地生態旅遊區、小城風光、松花江、肇源碼頭、雞心灘、黑山、苗家亮子等自然景點構成。此區以松花江上風光為主,以鰉魚圈為中心,從聽魚、看魚、說魚、吃魚,展現松花江、嫩江交匯之地肇源縣獨特的魚文化。
"九龍"是指環繞肇源城周圍的老黑山、望青山、二龍山、四方山、吉興崗、木頭崗、敏字崗、代龍崗和黑崗子,"九龍"的名稱最初來源於民間傳說,傳說有一個風水先生認定肇源城周圍有九個土崗是"九龍"鎮守之地。後又有史書記載,清朝以"異時振興商務"為起見選擇"九龍"鎮守之地建立肇源城。"九龍"的稱謂就此延續至今。
雞心灘位於肇源鎮南部,松花江左側,與黑山相依,沿水道距肇源港3.2公里,沙灘長2,600米,最寬處320米,面積65公頃,因形似雞心而得名金色的沙灘,碧綠的江水,天然的浴場構成純朴、秀麗的大自然中心。黑山,依據自身的地形地勢景色怡人,草木叢生,是天然的狩獵場所和洗浴場所。每至盛夏,吸引大批遊客前來洗浴觀光,四季均有好獵者前來狩獵。
西海濕地生態旅遊區是九龍旅遊區的核心景點,是我縣2002年新開發的景點。這里蒲草茂密、蘆葦盪漾、蓮花盛開、百鳥翱翔、魚群泛波、稻穀飄香、水天一色、無限風光,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西海濕地旅遊區位於肇源縣城西1公里處。佔地面積5,500畝,平均水深1.5米,濕地內有天然的蘆葦、蒲棒草等水草植物。蘆葦盪中,棲息著江鷗、野鴨、大雁等水禽數十種。特別是初夏到仲秋季節,每當清晨和暮日,數萬只土燕和鴨、鶴當空飛舞、遮天蔽日,其聲遠達數里之遙,十分壯觀,使人進入忘我的境地。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濕地資源,縣委、縣政府制定了五年保護性開發計劃。2002年,起動了一期開發工程,修築了6.45公里的環海路,修建了觀鷗台、觀魚觀、賞蓮池、垂釣池、水上游樂區等設施。購置了電動車、電動船、雙人和多人腳踏船、搖控船模、單筒高倍望遠鏡和廣角雙筒望遠鏡等游樂設備。今冬明春將起動二期工程。整個景區按計劃完工後,將達到國家3A級標准。
西部景區主要由衍福寺、白金寶、三岔河、大青山出河店戰役遺址、他什海古城、龍虎山等景點構成。
衍福寺建於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是郭爾羅斯後旗最高等級寺廟。建寺之後這里的佛事活動非常興盛,可惜寺廟於1948年12月25日毀於火災,只留下衍福寺雙塔和照壁。這雙塔生動逼真、集漢、滿、蒙民族風格於一體,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它和西藏的佛塔、呼和浩特延壽寺的漢白玉石塔、北京北海公園的白塔、承德外八廟的琺琅塔風格相同。雙塔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以象徵聖潔的堊台為基調顯得典雅、端莊、秀麗。關於雙塔的來歷,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
據說古代有位風水先生來到這里,說此地是出真龍天子的聖地,這一消息不脛而走,傳入清官,康熙帝聞之失色,欽定建塔鎮住龍首。傳說畢竟是傳說,但這里地磁場強烈而活躍,確是事實。前幾年幾位氣功師來此,感覺此地有磁場。他們說,在這里如果每天早上靜坐半小時,午間靜卧一小時,晚間再靜坐半小時,就可以延年益壽。雙塔所在的大廟村,被稱為長壽村。這里的人多長壽,人口發病率、死亡率都很低,年死亡率達不到5%,全村8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十多個。雙塔前約150米處是一天然沙崗,環湖巍迤三公里,形如巨龍。崗上古榆錯落,屈曲嶙峋,千姿百態。崗下新新湖水面5,000畝,粼粼碧波,斜陽余輝,登高遠眺,心曠神怡。這兩處景點與雙塔、照壁互為映襯,和諧地統一在一起,令人流連忘返。
大廟村後二級台地,即是著名的白金寶文化遺址,其與半山文化遺址齊名。白金寶文化據首次科學考證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黑水先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974年8月,省博物院首次發掘,發現房屋、窯穴和窯地等遺跡,出土遺物近萬件。白金寶遺址是松嫩平原上第一次正式科學發掘的有代表性的青銅器時期的文化遺址,其中敖包遺址內還藏有遼金時期文物,如蒙古族的圖騰雄鷹和十三太保李存孝牌位等。白金寶文化遺址現已是國家級古代文化保護區。
三岔河,古稱"大口",俗稱"陰陽界",以栗末水(第二代松花江)和黑水(嫩江)交匯而成。為什麼中"陰陽界"呢?因為發源於興安嶺的嫩江水凝重、微濁,發源於長白生的第二松花江水溫弱、清凈,兩股水匯合後,久不融合,並行達數華里。這樣,在二水交匯處就形成了一條黑白分明的分水線。這種現象除黃河上的涇、渭河外就唯我縣獨有,自古有"南有涇渭,北有栗黑"之稱。三岔河又是古盛京(今沈陽)至愛琿之間古驛道的必經之地,自古以來許多文人騷客在此留下了優美的詩篇。清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康熙帝到此暢游,留下了"源分長白波流迅,支合烏江水勢雄"的詩句。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