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古瓷窯遺址
① 景德鎮古窯,和 窯里的 不同各在什麼地方票價多少
景德鎮古窯在景德鎮市區內,是人工景區(主要集中展示手工瓷器生產工藝流程和幾座傳統瓷窯)。窯里現稱瑤里,在景德鎮市浮梁縣東北,離景德鎮市五十公里,那裡以自然山水景觀和徽派小鎮為主,當然,那也有歷史上殘存的古瓷窯遺址(在繞南村)和其它與瓷有關的景點(高嶺村、東埠村等)。
古窯的票價似乎是50元,瑤里票價150元。
② 瓷窯的瓷窯遺址
邢窯——唐代 胎質細潔、釉色白潤。 今河北省內丘縣(當時屬邢州) 。
邛窯——隋代至宋代,唐尤為著名 以燒制青釉、褐釉、綠釉、彩繪等器物為主,除燒制盤、碗之外,還有各種瓷塑玩具。 今四川省邛崍縣代方堂(古屬邛州) 。
越窯——唐、五代至宋 釉色原以青中微黃,後改進為清水般的湖綠色,刻劃有花鳥、人物或幾何圖案。 今浙江省餘姚縣上林湖一帶(古屬越州)。
柴窯——傳為周世宗(柴榮)時所燒造 據文獻記載,器物具有「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特點。相傳在鄭一帶尚未發現窯址和器物 。
定窯——唐代燒白瓷至宋而著名 宋代定窯瓷器除乳白色外,兼有黑、醬、綠釉瓷器。器物裝飾以刻花、劃花、印花為主。北宋後期曾一度燒制宮廷用瓷器 今河北省曲陽縣的澗磁村、燕山村(古屬定州)。
鈞窯——北宋、金、元均燒造 此窯利用氧化銅和氧化鐵呈色不同這一特點,燒成藍中帶紅或帶紫的色釉。紅、紫的色澤如玫瑰、海棠,非常艷麗。胎骨灰白色,釉細而潤,其中佳器底部刻有數目字。 今河南省禹州市(古屬鈞州)。此外,與禹州鄰近的臨汝、郟縣、登封、新安、湯陰、安陽以及河北磁縣等地瓷窯均仿燒鈞瓷器。
汝窯——宋代名窯,元佑初年曾為官窯 胎骨香灰色,釉色近於卵青。此類器物燒制的時間短,質高物精,目前尚未發現窯址。在臨汝南鄉等地發現另一種青瓷,釉色較龍泉窯深而帶蔥綠,胎骨淡灰色,有印花、刻花兩種,圖案有花卉、水波、魚及禽鳥。現稱「臨當窯」。 今河南省汝州市(宋代屬汝州) 。
磁州窯——宋元時代北方民間瓷窯 器形以盤、碗、罐、瓶為主,兼有瓷枕和玩具。胎質堅細,呈灰白色;釉色白中微帶黃,上有黑、褐花紋,器里多不掛釉。繪制花紋的方法有繪花、繪劃花、剔花和珍珠地劃花等,花紋復雜,以卷葉、纏枝牡丹、水波紋、花卉禽魚等圖案為多,線條流暢,構圖灑脫,是北方民間瓷器的代表作。 今河北省邯鄲漳河兩岸的觀台鎮、東艾村、冶子村附近。
當陽峪窯——宋代北方民窯 胎深褐色,器外多施一層陶衣,里外皆掛釉,釉色潔白瑩亮,襯以黑地或黑花,黑白色彩對比強烈。花紋以纏枝牡丹為多。用繪花、刻花或剔花製成。此外,絞胎技法具有獨特風格. 今河南省修武縣當陽峪。
龍泉窯——宋代著名瓷窯。始於五代,至南宋而鼎盛。明代仍繼續燒造,清代中期以後衰落停產。 此窯繼承越窯傳統,燒造青瓷。南宋龍泉窯瓷器分為兩種類型:一種胎質細密潔白,釉色以粉青、梅子青為代表,花紋裝飾上出現了堆塑和貼花。此種類型即習稱的「弟窯」,一般稱龍泉窯皆指此。另一種類型即習稱的「哥窯」。龍泉窯器形復雜,除一般日用器皿外,還燒制各種文具及仿古的瓶、鼎、觚、爐等。 今浙江省龍泉大窯、金村等處。
哥窯——宋代名窯 龍泉窯的一種類型。相傳南宋有章氏二兄弟在龍泉燒瓷器,兄名生一,所燒者稱哥窯、弟名生二,所燒者稱弟窯。傳世的「宋哥窯」,胎薄,色黑鐵,通稱「鐵骨」;釉面多有疏密不同的紋片,稱為「百圾碎」,口沿施釉淡薄,顯出胎色。圈足底亦露胎,礦有「紫口鐵足之稱」。 今浙江省,龍泉大窯、金村等處。
鶴壁窯——宋元時代北方民間瓷窯。唐末開始燒造,北宋中期以後為興盛時期,元代仍在燒造。 唐代鶴壁窯瓷器多白釉和黃釉,唐宋的器形有盤、碗、壺、罐等,並能燒造大件器皿,也有玩具和瓷枕。以白釉為主,有白地黑花的,也有加綠彩的;用繪花、刻花、剔花的技法,制出簡潔的花卉禽魚等圖案。器里往往寫有趙、楊、張、劉等姓氏銘記。元代除燒制傳統的品種之外,還仿製鈞窯的瓷器。 今河南省鶴壁市。
耀州窯——宋代名窯,自唐代開始燒造,北宋末為興盛時期,金元時期仍在燒造。 唐代燒造的是白釉或黑釉瓷器。北宋後開始燒造青瓷。器形以碗、盤、碟、罐盒、爐等為主。胎質灰白而薄。釉色勻凈。花紋多刻花、印花,裝飾花紋豐富多樣,有牡丹、菊花、蓮花等花卉紡魚、鴨、龍、鳳等。金元時期燒造的器皿胎釉粗厚,花紋圖案較前簡單。 今陝西省銅川市黃堡鎮附近(宋代屬耀州)。
建窯——宋代名窯 所燒黑釉瓷器,以小碗最多,胎骨烏泥色,釉面多條狀結晶,釉面多條狀結晶紋,細如兔毛,稱為「兔毫盞」。有的器底刻有「供御」,「進琖」等字樣。 福建省陽縣池墩村。
德化窯——明代著名瓷窯。始於宋代。 此窯以燒制白瓷而著稱。宋元時期燒制青、白釉瓷。德化白瓷胎釉渾然一體,如同白玉一般。除乳白色以外,還有象牙黃和粉黃色的。更有貼花、印花和堆花。所制佛像最傑出。今福建省德化縣。
石灣窯——明代著名瓷窯,清代以後繼續燒制至今 釉有灰黑、青綠、淡黃、灰藍等色,常帶有藍、紅等色的斑紋。此窯仿製的鈞窯瓷器另有創造。 今廣東省佛山市石灣。
吉州窯(又稱永和窯)——宋代著名南方民窯。起於五代,盛於宋,衰於元。 有青釉、綠釉、白釉、黑釉、彩繪瓷等。黑釉花樣較多,有像滴珠、鷓鴣斑、玳瑁斑的,也有繪雙鳳、龍鳳、木葉紋的。紋飾運用灑釉、剔花、印花、貼花等手法,而剪紙貼印手法更是吉州窯的獨特創造。 今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鎮(隋至宋吉安稱吉州)。
景德鎮窯——我國著名制瓷窯場。始於南朝陳時,經唐、宋、元、明、清至今。 唐代已燒造白瓷,宋代景德年間燒造官窯器,底書「景德年制」四字,從此有景德鎮之名。以產影青瓷器著稱。元代青花、釉里紅等已燒製成功。到明代,景德鎮開始成為我國瓷業中心,一道釉和釉繪等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更有五彩、鬥彩等彩繪瓷器的創造。到清代彩釉更有改進和創新,能燒制粉彩、琺琅彩等。其中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燒造成的最精美,並各有其特色。 今江西景德鎮市。
崔公窯——明代景德鎮著名瓷窯之一。因為明隆慶、萬曆年間崔國懋在此燒制而得名 崔國懋在此窯燒制的仿宣德、成化年間的瓷器,頗為精美。 今江西省景德鎮市。
周窯——明代景德鎮著名瓷窯之一,因明隆慶、萬曆年間蘇州人周丹泉(名時臣,字時) 主要燒制仿古瓷器,所仿定窯很逼真。又能制陶印、文具、連環等。 今江西省景德鎮市。
壺公窯——明代景德鎮著名瓷窯,因燒制人吳為(吳一作昊,別號十九),自稱壺隱道人而得名。 善於仿造永樂、宣德、成化年間瓷器,都很逼真。 今江西景德鎮市。
臧窯——清代康熙中期景德鎮燒制的官窯瓷器,因康熙二十年至二十七年臧應選駐廠督造而得名 器物款識多寫劉伴阮(名源)監制。釉色以紅為最著。 今江西省景德鎮市。
郎窯——清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撫郎廷極在景德鎮督造的官窯瓷器 釉色以紅寶石為最著。 今江西景德鎮市。
年窯——清雍正年間景德鎮燒造的官窯瓷器,由於年希堯掌管窯務而得名 釉色發明很我色胭脂水釉為最著。 今江西省景德鎮市。
唐窯——清乾隆前期景德鎮所燒造的官窯瓷器,因唐英掌管窯務而名 所造各色釉彩,仿造各種古瓷,以工細著稱。 今江西省景德鎮市。
③ 景德鎮在古代屬於四大民窯中的哪一個
景德鎮
瓷都景德鎮市,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位於華東地區的江西省東北部。它群山環抱,河流縱橫,美麗而又富庶。作為省轄市,轄管一市一縣二區,即樂平市、浮梁縣、昌江區、珠山區。全世界總面積5200平方公里,人口140萬,市區含昌江、珠江兩區,面積為124平方公里,人口38萬。
景德鎮在明代時就與河南朱仙鎮、湖北漢口鎮、廣東佛山鎮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鎮,她也是我國唯一以帝王年號作為地名的市鎮。早在南朝時期,這里就出現了制瓷業。宋景德年間,真宗命這里燒造「御器」,所產瓷器底款都有「景德年制」4字,這里遂改稱景德鎮。明清時期,這里設有規模宏大的官窯。現在市區存有湖田、南市街、黃泥頭等大型古瓷窯遺址。
湖田古瓷窯遺址,位於市區東郊4公里的湖田村,面積40公頃,窯建於五代,經宋、元至明中葉,歷時600多年,佔地約40萬平方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的古窯址。此窯址反映了景德鎮近7個世紀的制瓷技術、藝術及發展過程,被稱為世界文化寶庫,現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田窯也是影青瓷、青花瓷、釉里紅的發源地。
古陶瓷博覽區是參觀游覽的好去處。這里展現了一整套古代制瓷工藝,包括瓷礦石粉碎、原料精製、成型、燒煉、彩繪、包裝等,被稱為活文物。其中尤為精彩的是轆轤車成型和松柴煅燒,當今世界上只有這里能夠見到。博覽區的西部是陶瓷歷史博物館,由清園和明閭組成。清園有4棟各個特色的清代民居,正中是一座清 華祠堂,其後為進士第。祠內展出是明永樂、宣德年間大批御器,是精美的珍品。明閭由明代居民、商店、水榭組成。
景德鎮陶瓷館建於近代,館內收藏歷代名瓷400多件,解放後新作1500多件,被譽為「陶瓷之宮」。這里展示有景德鎮4大名瓷--青花、玲瓏、粉彩、顏色釉。
三宮廟明代古街,是景德鎮難得保存著的一條明清古街區,街長約80米,寬4.5米,路面和下水道皆用青石條。
④ 景德鎮古窯和瑤里各在哪裡門票多少呀
古窯在景德鎮市區,瓷都大道和新風路的丁字路口(旁邊有開門子大酒店、海慧公園)西專南角走古窯路屬進去(靠瓷都大道的古窯路路口有個石牌樓)三四百米。門票95元/人。人民廣場可乘1路、16路等公交到楓樹山站下。
瑤里在浮梁縣,是浮梁縣的一個建制鎮,位於景德鎮的正北偏東方向,離景德鎮市區約50公里。門票150元/人。里村短途汽車站(曙光路北端)每天上午下午各一班發往瑤里的中巴車;或者乘景德鎮到鵝湖的中巴(車次密集)先到鵝湖鎮,再換乘鵝湖到瑤里的中巴。
⑤ 景德鎮的瓷窯始燒於什麼朝代
景德鎮自五代時期開始生產瓷器,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真宗趙恆下旨,在浮梁縣內昌南鎮辦御容窯,並把昌南鎮改名為景德鎮。隨著宋室南渡,南遷的工匠把北方先進的制瓷技術帶到景德鎮,景德鎮在五代生產青瓷和白瓷的基礎上,在宋代創燒了名揚天下的青白瓷(也叫影青瓷,青花瓷),並成為這一時期景德鎮瓷器生產的單一品種。青白瓷釉色純正,青白淡雅,明澈光潤,青中顯白,白中泛青,胎體質堅細白,溫潤如玉;器壁刻有花紋,構圖精巧;體薄透光,在光照下可以從背面透見花紋;造型挺拔秀麗,玲瓏剔透。它一經問世,就立即和當時中國其他名窯一爭高下,與北方的定窯、南方的龍泉窯等所生產的瓷器一起,並稱宋代六大瓷系,景德鎮瓷窯從此開始躋身於中國名窯之列。所以應該說始於五代!
⑥ 景德鎮的主要景點有那些
景德鎮推薦旅遊線路
一日游線路:
陶瓷館——官窯博物館——陶瓷歷史博覽區——浮梁古城——中國陶瓷城
二日游線路:
D1:陶瓷館——官窯博物館——陶瓷文化博覽區——明青園——中國陶瓷城
D2:高嶺古礦區——瑤里風景區——浮梁古城
三日游線路:
D1:陶瓷館——官窯博物館——陶瓷文化博覽區——明青園——中國陶瓷城;
D2:高嶺古礦區——瑤里風景區——浮梁古城;
D3:樂平古戲台——洪岩仙境風景區
主題線路:
市區陶瓷文化線:湖田古窯遺址——雕塑瓷廠——陶瓷館——官窯博物館——祥集弄明代民居——中山北路步行街——陶瓷歷史博覽區——三閭廟古街區
陶瓷精品鑒賞線:歷代精品瓷器鑒賞(景德鎮陶瓷館、官窯博物館)——現代精品瓷器鑒賞(景德鎮陶瓷學院、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陶瓷製作研修線:三寶國際陶藝村——雕塑瓷廠明青園——全國中小學生陶藝培訓基地
陶瓷商貿購物線:中國陶瓷城——中國瓷園——金昌利陶瓷大市場——明青園——陶瓷股份公司
浮梁生態人文線:瑤里風景區——高嶺古礦區——東埠古街古碼頭——金竹山寨——浮梁古城
樂平生態文化線:樂平古戲台——洪源仙境風景區——歷居山風景區——翠平湖風景區
>>龍珠閣
珠山龍珠閣自古就是景德鎮的象徵。建在珠山之巔的「龍珠閣」,幾經興毀,今天的龍珠閣氣勢恢宏,巍峨壯觀。自明始該閣就是御窯廠的代表性建築物,後逐漸轉化成景德鎮的標志性建築。龍珠閣1990年重建,採用明四暗七的結構,閣內珍藏有大批官瓷珍品及官窯史料,對景德鎮官窯器的研究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價值。現閣內陳列了青花釉里紅萬件花瓶、明正統官窯巨型龍缸及珠山出土的明代官窯陶瓷珍品等。作為明清官窯遺址,龍珠閣周圍的地底下還埋藏著無數寶貴的文物。
龍珠閣內珍藏有大批官瓷珍品及官窯史料,對景德鎮官窯器的研究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價值。作為官窯遺址和現代官窯器研究成果展示場所,龍珠閣一直是中外陶瓷愛好者關注的地方。現已成為景德鎮市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
>>高 嶺
古瓷礦區,位於東鄉高嶺村,距市轄49公里。國際通用黏土礦物學專用名字高嶺土(KAOLIN)命名地,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歷史遺跡有明清兩代采礦遺址、淘洗坑、水口亭、古街、古道等。尤其是高嶺土淘洗後留下的白色尾砂堆積蔚為壯觀,有「青山浮白雪」之譽,是景德鎮最重要的陶瓷文化和自然生態相結合的景區。
遠在南北朝時,這里就出產優質造瓷原料--高嶺土。在元、明、清歷代史料筆記中,多次提到高嶺土。明人宋應星在《天工開物·陶炬》中所記述的出糯米土的高梁山,即指礦區的高嶺山。1712年法國神甫昂特雷柯爾向外國介紹過這里的瓷用原料,從此高嶺聞名世界。在高嶺村至今仍保留著明代萬曆至清代雍正時期有關開采高嶺土的石刻。現在的高嶺,存有不少明、清礦坑遺址,以及一丘丘雪白的尾砂堆,最厚處達50米。在此,人們不僅可以考察古代採掘和陶洗瓷土的情形,而且還能欣賞到青山映托雪白尾砂的奇的觀。「高嶺」一名,已成為全世界制瓷原料的通用術語。
>>景德鎮陶瓷館
位於市區蓮社路。郭沐若親筆題寫的「景德鎮陶瓷館」六個大字鑲嵌在門樓上。該館建於建國初期,後規模不斷擴大,展出內容分「歷史之部」,「新中國之部」和專題展覽廳。 前者以朝代為序,展出古瓷1000多件;後者按類別陳列,展出建國後收藏的陶瓷珍品1500多件。有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里紅;明代的青花瓷 、五彩瓷、鬥彩、各類顏色釉瓷;清代的數十類精品陶瓷。現代各陶瓷工廠、陶瓷 研究所和陶瓷名家的作品也都有收藏。是來景德鎮觀光的遊客不可不游的去處。
這些珍貴的陶瓷真實地反映了景德鎮歷史發展的全過程,展示了歷代景德鎮陶瓷工人的聰明智慧和偉大創造。駐足欣賞,令人流連忘返。
>>三閭廟古街
位於江西景德鎮市中心的昌河西岸,因紀念楚國詩人屈原而建三閭大夫廟,故得名,同時三閭廟也是景德鎮明清時期非常有名的渡口之一,是當時運輸制瓷原料和生活必需品的重要碼頭,因此,現在三閭廟古街分為明街、清街和古碼頭三部分,是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
三閭廟的明街長84.7米,寬4.5米,為明朝中晚嘉靖年間(1522-1566年)所建,有歷時500年仍保存完好的青磚街面,路面呈拱形,兩側有排水明溝,整條街道不如清街保存完整,平時的氣氛也比較冷清。
三閭廟的清街全長231米,寬約3米,街口有「三閭古柵」的石牌,街面用長石條、青石板鋪成,清街兩旁為各式商鋪和民宅,曾是清代時期十分繁華的商貿街,經1998年修復後,古樸中透露這一絲現代氣息。
古碼頭則是用青石條壘成的,共三層,以適應不同水位的要求,非常科學,在古碼頭上還建有一座紀念著名詩人屈原的「忠潔侯廟」,即「三閭大夫廟」,三閭大夫廟的北側就是清街的入口。
三閭廟古街中還有幾處保存較為完好的民宅,大多為明朝中期到清朝初期所建,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最為出名的是明朝中期所建的劉家弄3號住宅,從布局到雕飾,都展現出我國古代工匠的聰明才智和精湛的技藝。
>>湖田古窯遺址
湖田窯是我國宋、元兩代各大制瓷規模最大,延續燒造時間最長、生產的瓷器最精美的古代窯場。遺址保存的遺物非常豐富,歷代古窯啟遍地.七百年的制瓷歷史給湖田留下了大量的古窯、古作坊遺跡,如「葫蘆窯 」、「馬蹄窯」等,在該遺址上建立起來的湖田古窯址陳列館,展示了在這里出土各種窯具和瓷器。這些古跡使湖田成為我國重要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不斷出土的古跡也成了國內外陶瓷考古愛好者的樂園。
1982年,湖田古瓷窯遺址被國務院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陶瓷博覽區
景德鎮古陶瓷博覽區,坐落在西市區蟠龍崗,佔地面積 83公頃。博覽區是易地集中保護古代工業,民俗建築的成功範例,以實物形式生動地再現了十五, 十六世紀瓷都景德鎮的歷史風貌。 博覽區共分古窯瓷廠,明清民間建築和陶瓷歷史博物館三部分。
古窯瓷廠為古陶瓷製作區,生動地再現了景德鎮古代陶瓷製作工藝的全過程。這里有6 間古胚房,為珍貴的中國古代工業建築實例。每組胚坊似封閉的三和院或四合院,由三棟四棟向院內敞開的建築組成。呸房內,工人們以傳統的手工制瓷工藝操作,妙手神工讓遊人驚嘆不已。廠內還有一座古樸高大的名式鎮窯。此窯以松柴為燃料。窯長18米,成直躺的鵝蛋形,前大後小,尾部砌築高約21米的薄壁煙煙囪。這是古代建築工匠巧妙利用曲木重心和彎曲外型立築架梁的結果,可謂匠心獨具,也是我國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觀。
陶瓷歷史博物館陳列了大量景德鎮歷代古瓷精品等歷史文物。明清建築由一系列祠堂,閭們,民居,街道和店鋪構成,布局合理,風格獨特,或古樸粗獷,或幽雅宜人。
>>紅 塔
在景德鎮市浮梁縣城內。紅塔有六角七層,每面有二朵鋪作,角上有轉角鋪出,除第二層因第一層的門窗較高無平座外,其餘各層均有平座。每層平座設3門,各據一面,餘三面無門。因牆的厚度大,故塔里形成一條長巷,巷的仰頂,以菱角牙子疊澀構成。有平斜步道。因外牆為紅色,故稱「紅塔」。
>>連花塘
在景德鎮市北。因滿塘盛開蓮花而得名。塘呈「呂」字形,四周群山環抱,塘邊揚柳低垂,中有涼亭畫閣,兩旁曲徑通幽,是游覽避暑勝地。唐以前,蓮花塘稱「蓮池」,唐太和後,因尚書薛扆之女玉枝死於池中,並葬於池側,故改名沉玉塘。宋時湖內建有寶積寺,是佛印和尚的下院,故又改稱佛印湖。宋以後歷代在此設有學宮,清道光年間(1821—1850)在此創建紹文書院。1938年,這里是新四軍景德鎮市辦事處所在地,建國後辟為游覽區。
>>神集弄民宅
在景德鎮市中心祥集弄內。是一條保存較完整的明代巷道,內有明代民宅多處。其中3號、11號兩宅建於明成化六年(1470年)。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結構嚴謹,用料堅實。住宅的平面布局分上下堂,四正兩廂加後房,中有天井。門皆設於側面。正堂明間作單層處理,堂屋高大軒昂,橫梁寬厚,前額枋直徑0.5米,梁枋之間的隔斷尚存「編竹造」的遺制。柱粗一人難圍,樑柱均為樟木等優質材料製作。柱礎、地腳飾以精美石雕,構件裝飾雕鏤豐富多彩,古樸典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後宮
在景德鎮市中華路。建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裝飾華美,富麗堂皇。進深66米,有牌樓、戲台、場院、酒樓、議事中堂、天後神殿、左右兩殿、三尊神殿等。後多數建築圮毀,僅存主體建築天後神殿。後於後神殿改作福建會館(或稱三山書院),成為閩人祭祀天後的場所,也是他們販運陶瓷外銷的集聚中心。建國後天後神殿經修葺,依然氣勢雄偉,氣度猶勝當年。
⑦ 景德鎮市區裡面哪裡可以遊玩
瓷都景德鎮市,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位於華東地區的江西省東北部。它群內山環抱,河流縱橫,美容麗而又富庶。作為省轄市,轄管一市一縣二區,即樂平市、浮梁縣、昌江區、珠山區。全世界總面積5200平方公里,人口140萬,市區含昌江、珠江兩區,面積為124平方公里,人口38萬。
景德鎮在明代時就與河南朱仙鎮、湖北漢口鎮、廣東佛山鎮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鎮,她也是我國唯一以帝王年號作為地名的市鎮。早在南朝時期,這里就出現了制瓷業。宋景德年間,真宗命這里燒造「御器」,所產瓷器底款都有「景德年制」4字,這里遂改稱景德鎮。明清時期,這里設有規模宏大的官窯。現在市區存有湖田、南市街、黃泥頭等大型古瓷窯遺址。
湖田古瓷窯遺址,位於市區東郊4公里的湖田村,面積40公頃,窯建於五代,經宋、元至明中葉,歷時600多年,佔地約40萬平方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的古窯址。此窯址反映了景德鎮近7個世紀的制瓷技術、藝術及發展過程,被稱為世界文化寶庫,現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田窯也是影青瓷、青花瓷、釉里紅的發源地。
⑧ 景德鎮有哪些地方景點是值得一去的
龍珠閣
珠山龍珠閣自古就是景德鎮的象徵。建在珠山之巔的「龍珠閣」,幾經興毀,今天的龍珠閣氣勢恢宏,巍峨壯觀。自明始該閣就是御窯廠的代表性建築物,後逐漸轉化成景德鎮的標志性建築。龍珠閣1990年重建,採用明四暗七的結構,閣內珍藏有大批官瓷珍品及官窯史料,對景德鎮官窯器的研究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價值。現閣內陳列了青花釉里紅萬件花瓶、明正統官窯巨型龍缸及珠山出土的明代官窯陶瓷珍品等。作為明清官窯遺址,龍珠閣周圍的地底下還埋藏著無數寶貴的文物。
龍珠閣內珍藏有大批官瓷珍品及官窯史料,對景德鎮官窯器的研究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價值。作為官窯遺址和現代官窯器研究成果展示場所,龍珠閣一直是中外陶瓷愛好者關注的地方。現已成為景德鎮市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
高嶺
古瓷礦區,位於東鄉高嶺村,距市轄49公里。國際通用黏土礦物學專用名字高嶺土(KAOLIN)命名地,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歷史遺跡有明清兩代采礦遺址、淘洗坑、水口亭、古街、古道等。尤其是高嶺土淘洗後留下的白色尾砂堆積蔚為壯觀,有「青山浮白雪」之譽,是景德鎮最重要的陶瓷文化和自然生態相結合的景區。
遠在南北朝時,這里就出產優質造瓷原料--高嶺土。在元、明、清歷代史料筆記中,多次提到高嶺土。明人宋應星在《天工開物·陶炬》中所記述的出糯米土的高梁山,即指礦區的高嶺山。1712年法國神甫昂特雷柯爾向外國介紹過這里的瓷用原料,從此高嶺聞名世界。在高嶺村至今仍保留著明代萬曆至清代雍正時期有關開采高嶺土的石刻。現在的高嶺,存有不少明、清礦坑遺址,以及一丘丘雪白的尾砂堆,最厚處達50米。在此,人們不僅可以考察古代採掘和陶洗瓷土的情形,而且還能欣賞到青山映托雪白尾砂的奇的觀。「高嶺」一名,已成為全世界制瓷原料的通用術語。
景德鎮陶瓷館
位於市區蓮社路。郭沐若親筆題寫的「景德鎮陶瓷館」六個大字鑲嵌在門樓上。該館建於建國初期,後規模不斷擴大,展出內容分「歷史之部」,「新中國之部」和專題展覽廳。 前者以朝代為序,展出古瓷1000多件;後者按類別陳列,展出建國後收藏的陶瓷珍品1500多件。有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里紅;明代的青花瓷 、五彩瓷、鬥彩、各類顏色釉瓷;清代的數十類精品陶瓷。現代各陶瓷工廠、陶瓷 研究所和陶瓷名家的作品也都有收藏。是來景德鎮觀光的遊客不可不游的去處。
這些珍貴的陶瓷真實地反映了景德鎮歷史發展的全過程,展示了歷代景德鎮陶瓷工人的聰明智慧和偉大創造。駐足欣賞,令人流連忘返。
三閭廟古街
位於江西景德鎮市中心的昌河西岸,因紀念楚國詩人屈原而建三閭大夫廟,故得名,同時三閭廟也是景德鎮明清時期非常有名的渡口之一,是當時運輸制瓷原料和生活必需品的重要碼頭,因此,現在三閭廟古街分為明街、清街和古碼頭三部分,是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
三閭廟的明街長84.7米,寬4.5米,為明朝中晚嘉靖年間(1522-1566年)所建,有歷時500年仍保存完好的青磚街面,路面呈拱形,兩側有排水明溝,整條街道不如清街保存完整,平時的氣氛也比較冷清。
三閭廟的清街全長231米,寬約3米,街口有「三閭古柵」的石牌,街面用長石條、青石板鋪成,清街兩旁為各式商鋪和民宅,曾是清代時期十分繁華的商貿街,經1998年修復後,古樸中透露這一絲現代氣息。
古碼頭則是用青石條壘成的,共三層,以適應不同水位的要求,非常科學,在古碼頭上還建有一座紀念著名詩人屈原的「忠潔侯廟」,即「三閭大夫廟」,三閭大夫廟的北側就是清街的入口。
三閭廟古街中還有幾處保存較為完好的民宅,大多為明朝中期到清朝初期所建,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最為出名的是明朝中期所建的劉家弄3號住宅,從布局到雕飾,都展現出我國古代工匠的聰明才智和精湛的技藝。
湖田古窯遺址
湖田窯是我國宋、元兩代各大制瓷規模最大,延續燒造時間最長、生產的瓷器最精美的古代窯場。遺址保存的遺物非常豐富,歷代古窯啟遍地.七百年的制瓷歷史給湖田留下了大量的古窯、古作坊遺跡,如「葫蘆窯 」、「馬蹄窯」等,在該遺址上建立起來的湖田古窯址陳列館,展示了在這里出土各種窯具和瓷器。這些古跡使湖田成為我國重要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不斷出土的古跡也成了國內外陶瓷考古愛好者的樂園。
1982年,湖田古瓷窯遺址被國務院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陶瓷博覽區
景德鎮古陶瓷博覽區,坐落在西市區蟠龍崗,佔地面積 83公頃。博覽區是易地集中保護古代工業,民俗建築的成功範例,以實物形式生動地再現了十五, 十六世紀瓷都景德鎮的歷史風貌。 博覽區共分古窯瓷廠,明清民間建築和陶瓷歷史博物館三部分。
古窯瓷廠為古陶瓷製作區,生動地再現了景德鎮古代陶瓷製作工藝的全過程。這里有6 間古胚房,為珍貴的中國古代工業建築實例。每組胚坊似封閉的三和院或四合院,由三棟四棟向院內敞開的建築組成。呸房內,工人們以傳統的手工制瓷工藝操作,妙手神工讓遊人驚嘆不已。廠內還有一座古樸高大的名式鎮窯。此窯以松柴為燃料。窯長18米,成直躺的鵝蛋形,前大後小,尾部砌築高約21米的薄壁煙煙囪。這是古代建築工匠巧妙利用曲木重心和彎曲外型立築架梁的結果,可謂匠心獨具,也是我國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觀。
陶瓷歷史博物館陳列了大量景德鎮歷代古瓷精品等歷史文物。明清建築由一系列祠堂,閭們,民居,街道和店鋪構成,布局合理,風格獨特,或古樸粗獷,或幽雅宜人。
紅塔
在景德鎮市浮梁縣城內。紅塔有六角七層,每面有二朵鋪作,角上有轉角鋪出,除第二層因第一層的門窗較高無平座外,其餘各層均有平座。每層平座設3門,各據一面,餘三面無門。因牆的厚度大,故塔里形成一條長巷,巷的仰頂,以菱角牙子疊澀構成。有平斜步道。因外牆為紅色,故稱「紅塔」。
連花塘
在景德鎮市北。因滿塘盛開蓮花而得名。塘呈「呂」字形,四周群山環抱,塘邊揚柳低垂,中有涼亭畫閣,兩旁曲徑通幽,是游覽避暑勝地。唐以前,蓮花塘稱「蓮池」,唐太和後,因尚書薛??之女玉枝死於池中,並葬於池側,故改名沉玉塘。宋時湖內建有寶積寺,是佛印和尚的下院,故又改稱佛印湖。宋以後歷代在此設有學宮,清道光年間(1821—1850)在此創建紹文書院。1938年,這里是新四軍景德鎮市辦事處所在地,建國後辟為游覽區。
神集弄民宅
在景德鎮市中心祥集弄內。是一條保存較完整的明代巷道,內有明代民宅多處。其中3號、11號兩宅建於明成化六年(1470年)。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結構嚴謹,用料堅實。住宅的平面布局分上下堂,四正兩廂加後房,中有天井。門皆設於側面。正堂明間作單層處理,堂屋高大軒昂,橫梁寬厚,前額枋直徑0.5米,梁枋之間的隔斷尚存「編竹造」的遺制。柱粗一人難圍,樑柱均為樟木等優質材料製作。柱礎、地腳飾以精美石雕,構件裝飾雕鏤豐富多彩,古樸典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後宮
在景德鎮市中華路。建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裝飾華美,富麗堂皇。進深66米,有牌樓、戲台、場院、酒樓、議事中堂、天後神殿、左右兩殿、三尊神殿等。後多數建築圮毀,僅存主體建築天後神殿。後於後神殿改作福建會館(或稱三山書院),成為閩人祭祀天後的場所,也是他們販運陶瓷外銷的集聚中心。建國後天後神殿經修葺,依然氣勢雄偉,氣度猶勝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