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遺址在哪裡
① 河姆渡遺址位於哪裡
河姆渡遺址(hemu
site
)中國南方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距寧波市區約20公里的餘姚市河姆渡鎮,面積約4萬平方米,1973年開始發掘,是我國目前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之一。
② 河姆渡氏族村落距今約多少年發掘地點在哪裡使用什麼石器
七千年前生活在長江流域,處於母系氏族公社繁榮階段。使用骨器、木器、石器和陶器,種植水稻,飼養家畜,建造木結構房屋,過著定居生活。
河姆渡遺址位於河姆渡鎮金吾廟村(原羅江鄉浪墅橋村)。
③ 河姆渡遺址在哪裡
在餘姚河姆渡…
④ 原始農耕時期的代表中,河姆渡遺址發現於什麼地方
發現於浙江餘姚
河姆渡遺址是浙江省餘姚市1973年發現的一處新石器時代古人類遺址。遺址位於餘姚市河姆渡鎮,是當時羅江公社村民偶然發現的。經過考證,這處遺址最深的第四文化層歷史在距今6000年到7000年之間。由於該遺址是周邊同一類型、同一年代發現遺址中最早發現的,因而這一類型的遺址所代表的史前文化被統稱為河姆渡文化。
經過發掘證實,河姆渡遺址居住的史前先民採用干欄式建築作為房屋。在房屋建造過程中,發現大量榫卯結構證據。在遺址中發現大量稻穀和骨制農具骨耜。這一發現證明河姆渡先民具有種植水稻的能力,打破了先前水稻起源於印度的學說。發現的家畜遺骨證明當時能夠飼養豬、狗、水牛等家畜。遺址中發現陶制紡輪,證實當時已能紡紗織布。遺址中還發現8支木槳。盡管沒有發現船的遺跡,但是,在遺址中出土了一隻微型陶制獨木舟模型和大量水生動植物和海洋魚類遺骸。這些都證明古河姆渡人已經能夠製造船隻。
此外,遺址中發現的骨哨和陶器表面各種形狀的雕刻反映了當時的原始藝術。大量發現的象牙雕刻和玉器中出現太陽和鳥的形象。這體現了當時的原始崇拜。其中最著名的是「雙鳥朝陽」象牙雕刻。這一文物被確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並成為河姆渡的標志之一。
目前,遺址發現地建有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和遺址還原區。2008年,博物館和遺址還原區免費向公眾開放。
⑤ 河姆渡遺址位於今天的哪裡
位於距寧波市區復約20公里的餘姚市河制姆渡鎮,
河姆渡遺址(Hemu Site )中國南方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距寧波市區約20公里的餘姚市河姆渡鎮,面積約4萬平方米,1973年開始發掘,是我國目前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之一.
⑥ 河姆渡遺址的所在地區是哪
河姆渡遺址位於距浙江寧波市區約20公里的餘姚市河姆渡鎮;
半坡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郊灞橋區滻河東岸。
⑦ 河姆渡文化遺址位於下面哪一個地區
1、 河姆渡文化遺址位於下面浙江地區。
2、簡介
河姆渡遺址(Hemu Site )是中國晚期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距寧波市區約20公里的餘姚市河姆渡鎮,面積約4萬平方米,1973年開始發掘,是中國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之一。
⑧ 河姆渡遺址主要分布在哪裡
河姆渡遺址是我國浙江省餘姚市的河姆渡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主要分布版在杭州灣南岸的寧波,紹權興平原,並越海東達舟山島。年代約為公元前6000年。河姆渡文化的發現與確立,擴大了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領域,說明在長江流域同樣存在著燦爛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
⑨ 杭州去河姆渡遺址怎麼去
從杭州坐車到寧波,或者是杭州直接坐車到餘姚(河姆渡鎮屬餘姚市)再從寧波或者餘姚回轉中巴車答到河姆渡鎮具體路線如下1:寧波站,到寧波的南站,就是寧波的火車站,不要坐大巴到餘姚因為這大巴車是不經過河姆渡的,這車子是走三七丈亭路線的你要找到南站附近的中巴車站,就在附近,不知道可以問一下路人(千萬不要信外面的黃牛,南站附近這種黃牛很多,你管自己找中巴車站就是了)然後在中巴車站坐從寧波南站到餘姚南站的車子(車身是綠色的)然後告訴售票員你要到河姆渡鎮,車上買票,票價十元左右到了下車就可以了2:先到餘姚的話,你還是要到餘姚南站,這趟車也就是從寧波南站開過來的就是我起先提到的綠色的中巴車因為這趟車是餘姚南站和寧波南站之間對開的老樣子,上車買票,告訴售票員你到哪裡,就OK了
⑩ 河姆渡文化在哪一個地方。
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是中國長江流域下游地區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第一次發現於浙江餘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灣南岸的寧紹平原及舟山島,經科學的方法進行測定,它的年代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
河姆渡文化的骨器製作比較進步,有耜、魚鏢、鏃、哨、匕、錐、鋸形器等器物,精心磨製而成,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紋或雙頭連體鳥紋圖案,就像是精美絕倫的實用工藝品。河姆渡文化在農業上以種植水稻為主。在其遺址第4層較大范圍內,普遍發現稻穀遺存這對於研究中國水稻栽培的起源及其在世界稻作農業史上的地位,具有重大意義。
河姆渡文化的農具,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量使用骨耜。河姆渡文化的建築形式主要是栽樁架板高於地而的干欄式建築。干欄式建築是中國長江以南新石器時代以來的重要建築形式之一,目前河姆渡發現是為最早。它與北方地區同時期的半地穴房屋有著明顯差別,成為當時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徵。因此,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文化同樣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淵藪。它是代表中國古代文明發展趨勢的另一條主線,與中原地區的仰韶文化並不相同。
貫穿中華大地六千公里的亞洲第一大河「長江」,盡管總長超過了黃河,但長江流域誕生的古代文明以前並不為人所知,這是因為人們一直認為中華文明的發源歸根到底還是黃河流域,只有黃河文明才是歷史的主流,但是近年來,在長江下游一代卻不段出現令人振奮的發現。首先,是和半坡遺址處於同一時代的河姆渡遺址的發現。稻穗紋陶盆上印有稻穗的圖案,彎彎的稻穗圖案使人想像到,河姆渡時期的人們已經開始了水稻的栽培。1987年的發掘中從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稻殼,據發掘報告說總量達到150噸之多,在已經碳化的稻殼中可以看到稻米,分析的結果確認這是七千前的稻米。水稻的栽培,使社會上大量的余糧屯積成為可能,隨之而來的是貧富差別的出現。文化的發展也進入了新的階段。
河姆渡文化的社會經濟是以稻作農業為主,兼營畜牧、採集和漁獵。在遺址中普遍發現有稻穀、谷殼、稻桿、稻葉等遺存。 遺址 中還出土有許多動植物遺存,如:橡子、菱角、桃子、酸棗、葫蘆、薏仁米和菌米與藻類植物遺存。
河姆渡文化時期人們的居住地已形成大小各異的村落。在村落遺址中有許多房屋建築基址。但由於該地是屬於河岸沼澤區,所以房屋的建築形式和結構與中原地區和長江中游地區發現的史前房屋有著明顯的不同。
生活用器,以陶器為主,並有少量木器。河姆渡文化是長江下游以南的一種較早的新石器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