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化雙溪遺址
❶ 開化有什麼旅遊
1、根宮佛國文化旅遊區AAAAA
根宮佛國文化旅遊區(即開化縣根博園),國家AAAAA級旅遊旅遊區,佔地面積位3.03平方公里,位於錢塘江的源頭——開化縣,由衢州醉根藝品有限公司投資開發,工藝美術大師徐谷青先生精心創作。盤古開天,「水從源,木從根」。在林木蔥郁,溝溪涓涓的錢江源,有一道神奇秀美,別具一格的風景線——中國根雕博覽園。其創始人是享譽海內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的徐谷青先生。
2、錢江源森林公園
錢江源森林公園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浙江母親河——錢塘江的源頭——開化縣,森林公園峰巒疊嶂、谷狹坡陡、岩崖嶙峋、飛泉瀑布、潺潺溪流、雲霧變幻、古木參天、山高林茂、珍禽異獸,自然、人文資源豐富。公園由蓮花塘、卓馬坑、蓮花溪、水湖、楓樓等景區組成,總面積4500公頃。雄偉岩奇峭崖險公園峰巒疊嶂,最高峰蓮花尖1136.8米,域內千米以上山峰有25座,佔全縣境內千米以上山峰總數的54%,山體氣勢雄偉,群峰競立,谷澗交錯,茂林修竹,林相變幻,構成了公園風景的基本骨架。
3、南華山風景區
南華山風景區,位於開化縣楊林鎮霞光村,是鑲嵌在浙贛邊境17省道華白線上的一顆綠色明珠。它集山、林、溪、石、雲、霧、花、草、鳥、獸、魚、蟲於一區,融聖、神、奇、秀、特於一體。巍峨南華山,層巒疊嶂,古木參天,綠蔭環抱;南華溪清澈見底,兩岸青山蔥濃,其風貌不僅具有原始、半原始特色,且在「二戰」時期,工農紅軍在這里爬山涉水,游出南華山,曾血戰菜刀崗,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詩篇。
4、開化靈山寺
開化靈山寺簡介靈山寺始建於宋仁宗·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原寺院內有千佛閣、地藏殿、凈照堂、園通閣、鍾樓、鼓樓等建築物。1934年,在寺院創辦了開化佛學進修社,中國佛教第十三代祖師印光法師曾親臨弘揚佛法。 1995年開始復建靈山寺,規劃總面積150畝,總投資1500萬元,開發建設大雄寶殿、天王殿、西方三聖殿、鍾鼓樓、靈山賓館等。現已投資500多萬元,殿內佛像形象逼真,院內走道欄桿均為石雕,規模位居浙西第一,正在申報省級重點管理寺院。
5、古田山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縣城西北30公里處的蘇庄鎮境內,山上植被完好,林木蔥郁,是一個天然的生物基因庫和生態旅遊區。 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8107.1公頃,地處開化縣蘇庄鎮境內,與江西婺源、德興毗鄰。主峰青尖海拔1258M,水流經蘇庄折入德興的 樂安江流入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再匯入長江水系。
6、金溪漂流
金溪漂流農家樂景區位於千年古鎮馬金大淤村,毗鄰安徽黃山、淳安千島湖和江西的三青山,自古擁有雙溪古渡、七里晴嵐等名勝,至今還完整地保存著全縣獨有的40餘畝河灘風景林。這里民風純朴,山光明媚、水色秀麗。 整個景區擁有農家土菜館、休閑垂釣區、市民農園、卵石林公園、盆景園、果蔬採摘園、金溪漂流區等景點。
7、中共浙皖特委遺址
浙皖特委遺址地處開化縣何田鄉的浙皖特委遺址福嶺山,境內崇山峻嶺,林木蔥蔥,風景秀麗,它是我黨堅持游擊戰爭的根據地之一。福嶺山的革命文化底蘊相當深厚,有許多革命戰爭時期遺留下來的紅軍遺跡和革命文物。
8、錢江源
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浙江母親河錢塘江的源頭開化縣,森林公園峰巒疊嶂、谷狹坡陡、岩崖嶙峋、飛泉瀑布、潺潺溪流、雲霧變幻、古木參天、山高林茂、珍禽異獸,自然、人文資源豐富。
9、霞山村
霞山村——鵝卵石堆砌的千年古村 位於開化縣城以北馬金鎮境內,古村落較為完整地保存了明清及民國初年的歷史原貌,共有明、清、民國初徽派古民居建築300多幢。
10、南湖山莊
南湖山莊是一個集住宿、餐飲、娛樂為一體的賓館。山莊位於縣城芹江二橋和芹江三橋之間的南湖景區中心,東眺清清芹江,西臨幽幽南湖,仿若鑲嵌在開化城南的一顆明珠,是旅遊休閑、會議住宿的佳處。
11、靈山禪寺
靈山禪寺靈山禪寺,新建大殿由山門、天皇殿、大殿組成,接待賓館正在建設中。
12、霞山古民居
在風光旖旎的錢江源頭,鑲嵌著一顆江南村落文化的明珠--霞山古民居。霞山位於錢塘江源頭,西北與風光秀麗的黃山接壤,東北與碧波盪漾的千島湖相鄰,西南往道教聖地三青山,距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12公里,205國道貫穿全境,區域優勢獨特,文化底蘊深厚。
❷ 開化有哪些重要文物古跡
1—雙溪口遺址[中村鄉雙溪口村北500米山坡上·新石器時代—春秋·第一批縣文物保護單位]面積約1500平方米,文化層厚約0.6米。1978年5月發掘,出土夾砂紅陶、夾砂灰陶、泥質灰陶、著黑陶、印紋硬陶等陶片。印紋陶紋飾有瓦紋、方格紋、曲折紋、席紋等。石器有單孔斧、三孔斧、錛、鏃、網墜等。破壞嚴重。
2—鯉魚山遺址[池淮鎮池淮畈村南200米·新石器時代——戰國·第一批縣文物保護單位]總面積約1800平方米,1984年8月發掘,出土泥質紅(灰)陶、夾砂陶、印紋陶紋飾有編織紋、回紋、弦紋、曲折紋和米字紋。石器有:有段錛、刀、鏃、網墜等,還有陶網墜。破壞嚴重。
3—下界首瓷窯址[華埠鎮下界首村東北300米·宋代·第一批縣文物保護單位]面積約2100平方米,堆積厚度不等。1982年2月發掘,生產器物主要有韓瓶,胎色灰青,釉層薄,色青綠。其次是碗,胎色紅褐。窯床已毀。窯具僅見束腰形圓柱墊具和墊餅。
4—龍坦窯址[蘇庄鎮龍坦村東山坡上·元—清·第二批縣文物保護單位]面積約7500平方米,堆積厚度1-2米不等。主要有碗、盤、爐、盞等。多數是青花,其次是白釉、影青、褐釉等。碗、盤底部多有澀圈。青花紋飾主要為花草和文字。尚存窯床遺跡。窯具有匣缽、墊餅。(見《考古》1995年第8期。)
5—余公墓[黃谷鄉陽光村內·明代·第二批縣文物保護單位]佔地21平方米,座南朝北,分拜壇和墓室兩部分,都用青條石和石板砌成。拜壇半圓形,有墓碑1通,上刻「余公之墓」。墓室前築四柱三間三樓石牌樓1座,上立牌匾有隆慶三年(1569)年號。保存良好。
6—雙溪橋[城關鎮小橋頭村內·明代·第一批縣文物保護單位]因地處古溪和馬金溪的交叉處,故名。始建於宋政和年間,明嘉靖間李候文重建。三孔石拱橋南北走向,跨古溪,長25米,寬4.5米,中孔拱跨11.5米,矢高6米,拱圈縱聯砌置。橋墩迎水面做出分水見尖。橋面用石板鋪砌。
7—敦睦堂[村頭鎮小溪邊村·明—民國·第四批縣文物保護單位] 座北朝南,共有兩進,中有天井,平面內呈凸字形,佔地面積約204平方米。第一進大廳面闊三間,通面闊10.50米,通進深10.9米。硬山頂,陰陽合瓦,前檐柱上有一組斗拱支托檐檁,明間兩縫五架抬梁前廊後卷棚,八角形柱礎,廳後隔板上方掛「孝友」匾一塊,時「明萬曆丙午年」第二進民國時重建,面闊三間,通面闊9.1米,明間兩縫五架抬梁有後廊。後金柱上有對聯一幅「開國宗支繇夏禹,賜封衍派自康王」。
8—致福堂[塘塢鄉高朱村張家·明代·第四批縣文物保護單位] 座東朝西,現存一進。前原有四柱五樓挑檐牌樓式門樓,中有天井。該堂面闊七間,通面闊19.77米,通進深12.3米,總面積約243平方米。明間兩縫五架抬梁前卷棚後雙步,次、梢間皆五架穿斗式。硬山頂,陰陽合瓦,有屋面板。馬頭牆牆體用鵝卵石砌築。平盤斗、雀替、牛腿及卷棚檁上雕刻精細,三架、五架梁及卷棚下曲梁兩端皆用丁頭拱承托。前檐金柱下為方形石柱礎,四周雕刻神話傳說故事,非常精美。明間檐下有「天寵嘉賓」匾,堂內懸掛有汪慶百書「致福堂」匾。三合土地面。
汪慶百,字元履,號生洲,芹陽鎮(今城關鎮)人。明萬曆三十八年(1603)進士。初授行人,天啟初就職禮部。崇禎三年主纂《開化縣志》,次年補太常寺少卿。崇禎十二年為南京工部尚書。
9—愛敬堂[霞山鄉上田村內·明—清·第二批縣文物保護單位]座東朝西,共三進,依次為戲台、大廳、後堂。面積約760平方米。正廳五間,通門闊17.8米,通進深8.3米,明、次間均為五架梁前卷棚後單步梁。月梁斷面矩形略外弧,兩端飾龍須紋線眉月狀,並用丁頭拱承托。柱礎有八面形和鼓形兩種,其下皆置覆盆。硬山頂並有封火牆。第三進民國建。「愛敬堂」匾額為明大學士商輅題。
10—永錫堂[霞山鄉上田村內·明—清·第四批縣文物保護單位]平面呈凸字形,座東朝西,共三進,依次為戲台、大廳、後堂。面積約690平方米。第一進戲台懸山頂,正廳面闊五間,通面闊18.3米,通進深9.6米。明、次間均為五架梁前卷棚後單步梁。明間月樑上雕刻人物故事和鳳穿牡丹;兩端用雕刻山水風景的雀替承托。以鼓形柱礎為主,下置覆盆。硬山頂,陰陽合瓦。
11—大宗伯第[大溪邊鄉大溪邊村·明—清·第三批縣文物保護單位]中軸線上依次為戲台、正廳、樓房三進,佔地1440平方米。正廳面闊九間,通面闊34.9米,通進深11.25米。明、次、梢間均為五架梁前後步梁。柱頭卷殺,雀替雕刻簡單。鼓形或質形柱礎。硬山頂。
12—太和堂[黃谷鄉方田村內·清代·第四批縣文物保護單位]平面縱長方形,座西朝東,共三進,依次為戲台、大廳、後堂,均五間。通面闊16.3米。四柱三間五樓牌樓式大門。第一進戲台兩邊有廂房。第二進通進深8.6米,明、次間兩縫均為五架前卷棚後單步梁。明間額枋上掛「太和堂」匾。瓜楞形柱礎,下置覆盆。硬山頂。第三進有樓,地面高出二進0.31米,屋面與二進同。
13—西來岩[城關鎮玉屏公園內·清代·第一批縣文物保護單位] 座西朝東,光緒《開化縣志》載:西來岩,縣西山。原名錫賚庵,邑候吉祥創建。始建於乾隆四年(1739),建築面積126平方米,面闊和進深各三間,通面闊12.8米,通進深7.3米。明間兩縫五架前卷棚後單步梁,牛腿、月梁、雀替雕刻人物故事。後檐牆嵌「靈岩」碑刻,上有「乾隆四年」年號。此為改名「西來岩」之由。
14—詹氏坊[音坑鄉楊家村口·清代·第二批縣文物保護單位]建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柱三間沖天式石牌坊。通高6.5米,明間寬2.3米,次間1.1米。唯明間有樓,正面有「德照彤管」石匾,背面有「乾隆四十五年」記年。次間兩柱沖天。《開化縣志》有記。
15—胡氏節孝坊[楊林鎮川南村東200米·清代·第一批縣文物保護單位]建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四柱三間五樓磚石牌樓。高約7.1米,明間闊2.65米,次間1.2米。主體結構為青石、磚雕構件組成。主樓面用斗拱支托,明間額枋有雲狀雕刻。明間枋上鐫有「旌表已故儒士李廷禹之妻胡氏節孝坊」橫寫2行16字,並有「道光二十九年」年號。《開化縣志》有記。
16—田畈鍾樓[何田鄉田畈村東南200米·清代·第三批縣文物保護單位] 建於道光年間。座東朝西,平面近似正方形。面闊和進深各三間,通面闊6.6米,通進深6.75米。重檐攢尖頂,梁架不詳,共有柱16根,鼓形柱礎,下置方形石板。河卵石砌牆,東、西各有拱圈門。
17—楊氏節孝坊[音坑鄉汶川口村內·清代·第二批縣文物保護單位] 建於道光乙巳年(1845)。四柱三間三樓石牌樓。高約7米,明間闊2.45米,次間1.19米。正樓牌匾刻「敕建葉學傑之妻楊氏節孝坊」,並有「道光乙巳年冬月」年號。正脊兩端設鴟吻。
18—敦倫堂[馬金鎮高韓村內·清代·第二批縣文物保護單位]平面呈縱長方形,尚存兩進。第一進有歇山頂戲台。第二進五間,通面闊18.4米,通進深9.05米。明、次間兩縫五架前卷棚後單步梁,月梁兩端用雀替承托。牛腿雕刻龍、獅。瓜楞形或鼓形柱礎,下置覆盆。硬山頂。
19—壕嶺關[楊林鎮壕嶺村西1000米·清代·第二批縣文物保護單位]東北、西南走向,用粗石條砌成。前門砌成券頂,上有「壕嶺關」楷書陽文石匾,邊款楷書咸豐七年建及監工姓名等。後門用條石搭成梁式。關的橫斷面呈梯形,高3.8米,厚4.8米,殘闊6.4米。該關與江西德興交界,當時為軍事防禦工事。
20—銀嶺關[楊林鎮下庄村西南1.5公里·清代·第四批縣文物保護單位]據傳建於清乾隆年間。關用粗石條錯縫砌成。高3.6米,厚6.41米,殘闊4.1米。券頂門寬1.82米。與江西德興交界,當時為軍事防禦工事。
21—思本堂[何田鄉晴村·清咸豐八年(1858)·第四批縣文物保護單位] 座北朝南,尚存兩進,門樓1966年重修。第二進大廳,面闊三間,通面闊12.7米,通進深9.7米。明間兩縫五架前雙步後單步梁,前後平身科置斗拱兩攢,承托挑檐,兩邊有丁頭重拱。各進懸掛匾額一塊。石柱礎,下置覆盆。硬山頂。
22—程氏節孝坊[張灣鄉余田畈村內·清代·第四批縣文物保護單位] 座北朝南,四柱三間五樓磚牌樓。明間闊4.2米,次間1.8米。用磚順縫砌成,層層疊澀挑檐。樓面陰陽合瓦有瓦當。整座牌樓嵌滿各種題材的磚雕,有人物、山水、鳥獸等。有「大清道光乙酉年」年款。
23—凌雲寺[蘇庄鎮余村古田山上·清代·第四批縣文物保護單位] 座北朝南,共兩進,中設天井。建築面積128平方米。第二進堂面闊三間,通面闊9.2米,通進深5.75米。穿斗式與抬梁混合梁架結構,明間兩縫為五架前雙步後單步梁,牛腿刻花草,方形石柱礎。硬山頂。左右山牆上分別嵌有明萬曆、乾隆、嘉慶時碑刻。大門門楣上有「凌雲寺」石匾並有「同治九年庚子孟秋」年號。
24—方永同公祠[蘇庄鎮唐頭村內·清代·第二批縣文物保護單位] 座西朝東,分戲台、廳、堂三進,總面積790平方米。戲台明間月樑上有斗拱兩攢支托檐檁,牛腿刻人物故事。第二進面闊五間,通面闊16.9米,通進深11.35米。明間兩縫為五架前卷棚後單步梁,鼓形或方形木質柱礎。徹上露明造,硬山頂。
25—汪嶺橋[中村鄉茅崗村皇林·清代·第四批縣文物保護單位]單孔石拱橋,南北走向,橫跨皇林溪。全長27米,寬5.5米,矢高8.9米。橋面用大河卵石鋪築。拱圈縱聯砌置,其頂端的一側嵌有「汪嶺橋」石匾。是開化縣最大的單孔石拱橋。
26—愛日堂[大溪邊鄉墩上、墩下村內·清代·第三批縣文物保護單位] 座北朝南,依次為戲台、大廳、後堂三進。四柱三間五樓牌樓式大門,上有磚雕「宋名臣第」匾額,整個門樓嵌滿各種題材磚雕。第一進戲台,天花上有彩畫,檐柱牛腿均為人物故事。第二進面闊三間,通面闊13.1米,通進深11.85米。明間兩縫為五架前卷棚後單步梁,金柱用雕花八角形石柱礎,下置覆盆。硬山頂。第三進樓1964年重建。
27—余氏祠堂[蘇庄鎮余村內·清代·第三批縣文物保護單位] 座西朝東,有戲台、廳、堂三進,中隔天井,天井兩邊為廂房。第二進面闊五間,通面闊18.95米,通進深8.5米。明、次間兩縫皆為五架前卷棚,三架和五架梁均用雕花平盤斗拱支托童柱,牛腿雕獅子戲球。硬山頂。
28—永言堂[塘塢鄉正大村內·清代·第三批縣文物保護單位] 座南朝北,有戲台、大廳、後堂共三進。第一進戲台,羅鍋式山牆,明、次間為五架抬梁式。第二進大廳五間,通面闊17.8米,通進深8.05米。明間兩縫五架梁帶前、後廊,三架梁兩端飾雲頭。前檐柱牛腿上有裝飾性斗拱。柱礎有鼓形和方形兩種。硬山頂有望板,徹上露明造。
29—姜家祠[蘇庄鎮蘇庄村內·清代·第一批縣文物保護單位] 座北朝南,現存戲台、大廳兩進,佔地面積628平方米。第一進為歇山頂戲台,各構件雕刻精細。第二進五間,通面闊19.3米,通進深13.8米。明、次間兩縫皆為五架梁帶前、後廊。童柱與五架梁間均用雕花平盤斗拱支托,金柱均用木質瓜楞形柱礎,下置覆盆。
30—華嚴古剎[華埠鎮孔橋村孔埠橋南端·清代·第二批縣文物保護單位]據民國《開化縣志稿》載:華嚴禪院建造年月無考。清咸豐五年毀,光緒二十年顧文叔、應桂馨倡捐重建,座北朝南,有前廳、大雄寶殿、觀音堂三進,佔地面積720平方米。面闊均為三間,明間兩柱上各有對聯一幅。梁架結構較復雜,三架梁、五架梁、牛腿等均雕刻精細,有人物、動物造型。薄青磚砌牆,陰陽合瓦。硬山頂。1994年重修。
31—汪氏宗祠[馬金鎮霞田村內·清—民國·第五批省文物保護單位] 座北朝南,共有戲台、大廳、後堂三進,佔地面積760平方米。各進間有天井。戲台重檐歇山頂,有藻井,五架抬梁帶前卷棚,正面明間曲樑上有民國六年記年。大廳五間,面闊18.2米,五架梁帶前卷棚後單步,金柱下設八面形石柱礎。磚砌牆,硬山頂。門面有鹿銜草等知恩圖報之類故事的壁畫。
32—啟瑞堂[馬金鎮霞山一村內·清·第五批省文物保護單位]和汪氏宗祠合為一個省文物保護單位,包含在汪氏宗祠內。
33—繼續堂[馬金鎮石柱村內·清·第四批縣文物保護單位] 座西朝東,共有戲台、廳、堂三進,佔地面積約450平方米。第二進面闊五間,通面闊14.2米,通進深6米。明間兩縫五架抬梁式,牛腿雕刻人物故事。第三進地面高出0.8米,梁架與二進同,雀替丁字形。整座建築河卵石砌牆,三合土地面。
34—餘慶堂[齊溪鎮嶺里村·清代·第四批縣文物保護單位] 座北朝南,共有三進,進與進間有天井,佔地面積329平方米。為公用性建築。硬山頂,馬頭牆。第二進大廳,面闊三間,通面闊10.05米。明間兩縫五架抬梁前雙步。天井有條石及鵝卵石砌築,磚石牆,鼓形石柱礎和六面形木柱礎。整座建築雕刻簡單。大門前有張瑞榮敬立「孝廉方正」方形石旗桿墩一對,上有「皇清宣統三年」年號。
張瑞榮,字玉叔,世居嶺里。宣統辛亥以孝廉方正應北京保和殿殿試分選六部主事贈五品誥授奉政大夫。
35—鳴鳳堂[齊溪鎮余家村·清代·第四批縣文物保護單位] 座西朝東,依次為戲台、大廳、後堂。第一進戲台藻井上有壁畫,並有「樂韶舞」、「歌應南風」匾,整體結構完整。第二進面闊五間,通面闊10.75米。梢間山牆上有人物故事壁畫。
36—攸敘堂[塘塢鄉礦山村·清代·第四批縣文物保護單位] 座西南朝東北。共有三進,進與進間有天井平面呈凸字形,佔地面積約724平方米。為公用性建築。第一進戲台,有樓。通面闊20.5米。第二進大廳,面闊三間,通面闊14米。明間兩縫五架抬梁前卷棚。天井四周檐柱上都有牛腿,天井全部用青石板鋪砌。整座建築用磚錯縫砌牆。青石條門框,磚疊檐門罩,門楣上墨書「勛賢世家」四個大字。
37—移睦堂[何田鄉田畈村·清代·第四批縣文物保護單位] 汪氏祠堂,位於何田鄉田畈村·清代·第四批縣文物保護單位。座西朝東,該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戲台、正廳、後廳三進,進與進間有天井。佔地600多平方米。第一進戲台70年代重修,一、二進間兩邊迴廊有樓且木雕刻精美,惜有損毀,第三進天花上設圓藻井三個。
38—鍾樓[馬金鎮霞山二村內·民國·第二批縣文物保護單位]明弘治年間始建,咸豐丁巳年(1857)毀,後幾經修建。現建築為民國年間重建,座南朝北,四方形三層木結構,面積108平方米。面闊、通進深各三間,通面闊、通進深均為10.4米。重檐歇山頂,內有天花,梁架不詳,共用柱16根,天花上掛明萬曆銘文大鍾一口。東、西山牆各嵌民國碑刻1通。
39—啟敬堂[塘塢鄉西庄村內·民國·第四批縣文物保護單位] 座西朝東。共有四進,分別是前廳、後廳、堂、樓。面闊都為三間,通面闊11.2米,佔地面積約387平方米。硬山頂,有屋面板和搏風板。整座建築雕刻精細,紋飾有嬰戲、花鳥、獅子戲球、人物故事等。牆用青石塊和黃泥砌築,三合土地面。
40—六合同春[林山鄉田後村·民國·第四批縣文物保護單位]由六姓氏合資建造之祠堂。共有兩進,中有天井,總面積256平方米。第一進戲台,明間採用減柱方法,面闊五間,通面闊13米,明、次間作戲台,前檐柱被減。第二進地面高出一進0.35米,面闊三間,明間兩縫七架抬梁帶前後廊,次間七架穿斗式。前檐柱橫斷面為梅花形,整座建築河卵石砌牆,石灰粉刷。三合土地面。
41—石像牲[城關鎮高坑塢村石井東100米·宋代·第三批縣文物保護單位]原墓地面積約315平方米,1958年前後被毀。現墓穴前尚存石翁仲2尊,高2.6米;石馬、石羊、石獅各2尊,有輕微殘損。據民國三十八年《開化縣志稿》載:為宋吾滿前之石人石馬。吾滿:宋三衢太守吾謂之次子。
42—獅山摩崖石刻[池淮鎮芹源村獅山·宋—明代·第三批縣文物保護單位]該石刻座東朝西,有字跡5處。其中「崇崗」兩字最大,楷書陰刻,字徑高0.6米,寬0.5米。豎刻落款年代:紹定壬辰年(1231),作者不詳;另一處豎刻兩行「福建按察副使方豪至嘉靖八年(1529)仲冬」,字徑高0.16米,寬0.15米。其餘作者、年代均不詳。
43—十八洞摩崖石刻[菖蒲鄉宋村十八洞內·明代·第一批縣文物保護單位]據光緒《開化縣志》載:「明正德丙子(1516)九月進士方豪告別先隴因游此,題名於石。」整幅石刻楷書陰刻,字徑高約1米,寬0.7米,每字約為0.1米見方。現保存完好。方豪(1482—1528),字思道,號棠陵,棠陵村(今金村鄉金路)人,官至福建提刑按察副使。
44—中共浙皖特委舊址[何田鄉柴家村·1936年·第四批省文物保護單位]1936年8月13日,「中共開(化)婺(源)休(寧)中心縣委」改為「中共浙皖特委」,機關所在地設在何田鄉柴家村福嶺山。舊址為二層磚木結構,座西朝東,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建築面積約180平方米,陰陽合瓦,硬山頂,馬頭牆。大門左側門框上留有當年紅軍標語的落款「紅軍政宣」墨跡。
45—中共開婺休中心縣委舊址[長虹鄉庫坑村·1935年·第一批縣文物保護單位] 1935年中旬成立「中共開婺休中心縣委」,機關所在地設在庫坑。後經縣黨史辦多次考證確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共閩浙贛省委」秘密機關曾在這里建立,時間1935年7月初至12月,歷時半年。後轉移到江西婺源縣鄣公山。舊址為二層土木結構建築,建築座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建築面積約120平方米。懸山頂,黃泥牆。
46—烈士紀念碑[何田鄉中學內·1967年·第一批縣文物保護單位]1967年8月間,何田鄉政府和當地群眾為紀念二戰時期犧牲的七位紅軍戰士而建。墓與碑用磚砌築,外粉刷。碑身呈品字形,正中隸書「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陽文,兩邊各有「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詩句。
47—烈士墓[霞山鄉政府大院邊·1951年·第二批縣文物保護單位]該烈士墓座南朝北,位於205國道邊的霞山鄉政府大院邊的茶山間,由四座小墓呈一字形排列,用青石板、石條、鵝卵石砌築。總闊5.65米,高3.30米。墓中分別葬著1949年—1951年間為革命光榮犧牲的10位烈士。墓碑分別由開化縣人民政府、馬金區公所敬立。
48—抗敵陣亡將士紀念碑[華埠鎮孔埠大橋南山坡上·1938年·第三批縣文物保護單位]為紀念「七·七」事變,1938年立「抗敵陣亡將士紀念碑」並建「七七亭」。碑青石質,高1.75米,寬0.9米,厚0.055米,碑陰刻捐款人姓名及捐款數額。亭曾毀,1985年重建。該碑重新立於亭中。保存完好。
49—犀牛化石遺址[塘塢鄉洪村西500米山洞內·更新世·第一批縣文物保護單位]洞深約5米,寬2米,高2米。1982年在該洞內發現犀牛牙齒、上下頜骨、腿骨等部位的化石。經鑒定,距今至少一萬年。化石現存浙江省自然博物館。
50—西岩洞(崇文書院舊址)[大溪邊鄉陽坑口村後山·南宋—清·第一批縣文物保護單位] 據光緒《開化縣志》載:「西岩……少監程俱常隱此。同治間創建崇文書院於岩前。」
程俱,字致道(1077—1144),南宋進士,北源村(今長虹鄉)人。著有《麟台故事》、《北山小集》等,均入《四庫全書》。現崇文書院只剩殘垣斷壁。洞內留有石墩石桌,石桌上刻有大清光緒年號。
51—新四軍整編舊址[華埠鎮工商弄、城關鎮政義坊弄·1938年·第五批縣文物保護單位]1938年2月中旬至4月上旬,新四軍第一、二、三支隊共七千餘人,先後集中在開化縣城和華埠鎮進行整編。整編期間在華埠鎮的後街、武官衙門口、華陽小學等一些顯眼地段,書寫了:「團結一致共同抗日!」、「抗日高於一切,一切服從抗日!」、「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大字標語口號。根據實地調查,當年陳毅在華埠的住處(現華埠鎮工商弄24號房子)尚存,牆外標語隱約可見。該建築為清代三進徽式磚木結構樓房,有後花園。清磚黑瓦,有馬頭牆。總面積1081平方米,現分別為工商弄16、17、18、19、20、24號,現有四戶人家居住。城關鎮政義坊弄21號面積240平方米,其中公用面積146.23平方米,私房1戶面積80平方米。
52—登雲橋[大溪邊鄉陽坑村·1923年·第五批縣文物保護單位]縱聯砌置單孔石拱橋,東西走向。橋長10.1米,寬5.5米,高4.55米,拱跨9.7米,。橋拱用方正粗石條砌成,橋面用石板鋪砌,東端有引橋,有10多級石級,橋西頭一廊房牆上有「德業流芳」碑記,時「中華民國二十一年」。橋拱頂端北側嵌「登雲橋為木結構建築。」石匾一塊。橋上有廊,陰陽合瓦,五架抬梁左右單步,脊檁上書「中華民國拾貳年歲次造」等字樣。
53—華德堂[馬金鎮石柱村·清·第五批縣文物保護單位]胡氏祠堂。共有二進,中有天井,佔地面積約312平方米。第一進有戲台,牛腿、雀替有各類彩繪。天井構築較精細。大門門罩用磚疊檐翹角,下有磚雕,門框磚砌,河卵石砌馬頭牆。
54—翕和堂[馬金鎮楊和村·清·第五批縣文物保護單位]張氏祠堂。共有二進,中有天井,佔地面積約345平方米。兩進面闊都為五間。大門門罩用磚疊檐翹角,下有磚雕,門框磚砌。硬山頂,陰陽合瓦,有勾頭滴水。據傳從馬金九里坑遷居於此,為五兄弟之一,建祠堂名「翕和堂」,義為和諧、和睦。
55—敦睦堂[馬金鎮舉林村·清·第五批縣文物保護單位]鄭氏祠堂。共有三進,進與進之間有天井,佔地面積約348平方米。第一進面闊三間,有梅花和圓形柱。第二進面闊三間,屋面陰陽合瓦有屋面板。第三進有樓。
56—光啟堂[馬金鎮排田村·清·第五批縣文物保護單位]鄭氏祠堂。共有三進,進與進之間有天井,佔地面積約420平方米。為磚、石、木結構建築。第一進戲台,歇山頂,牛腿雕刻精美。一、二進中天井兩邊有走廊相連。大門門罩用磚疊檐砌築,兩邊各有一券頂小門。
57—裕昆堂 [馬金鎮岩潭村·清·第五批縣文物保護單位]余氏祠堂。座東北朝西南,共有三進,各進間有天井,天井兩邊有走廊相連,佔地面積約480平方米。第一進戲台,兩邊有樓。第二進大廳,明間五架前卷棚後單步梁。第三進有樓。整體建築雕刻簡單,鵝卵石砌牆為主。
58—孝思堂[塘塢鄉洪村·民國·第五批縣文物保護單位]汪氏祠堂。座東北朝西南,共有三進,各進間有天井,天井兩邊有走廊相連,大門前有廊,佔地面積約607平方米。第一進戲台。第二進大廳,明間五架前卷棚後單步梁。第三進有樓。整體為磚木石結構建築。
59—鳳山堂[塘塢鄉朱塢村·民國·第五批縣文物保護單位]張氏祠堂。共有三進,各進間有天井,天井兩邊有走廊相連,佔地面積約390平方米。第一進戲台。第二進大廳前卷棚額枋上雕刻龍鳳,非常精美。第三進有樓,高出二進0.7米。中天井兩邊有走廊相連。大門上磚雕內容豐富,形象生動。
60—三治堂[音坑鄉青山頭村·清·第五批縣文物保護單位]鄭氏祠堂。座北朝南,四柱三間五樓牌坊式門樓,門面磚雕精美且保存完整,青石條門框。共有三進,各進間有天井,天井兩邊有走廊相連。佔地面積平方米。第一進戲台。第二進大廳明間五架前雙步後單步梁。1998年重修。據《鄭氏宗譜》記載,該村鄭氏唐武德年間由安徽歙縣遷來,始遷祖為太常寺少卿鄭元疇。
61—文昌閣[蘇庄鎮蘇庄村·民國·第五批縣文物保護單位]共一進,佔地面積約72平方米。為磚木結構樓閣建築。重檐歇山頂,陰陽合瓦有屋面板和搏風板。面闊、進深各三間,共用柱18根,牛腿、雀替有雕刻。
62—敦怡堂[村頭鎮小溪邊村·清·第五批縣文物保護單位]座北朝南,共有三進,各進間有天井,天井兩邊有走廊相連,佔地面積約469平方米。第一進戲台。第二進大廳前金柱枋上雕刻八寶圖案非常精美。第三進有樓。大門框用青石條構築,有磚雕內容豐富,形象生動,其中有「蘿蔓世家」四個大字,但破壞嚴重。
63—林氏節孝坊[桐村鎮王畈村·清·第五批縣文物保護單位]座東朝西,四柱五樓磚牌坊,明間闊2.38米,次間闊1.53米。整座牌坊用磚砌築,唯最高樓上嵌「聖旨」石匾,明間門楣上嵌「旌表已故儒士蘇必亮之妻林氏節孝坊」石匾,石匾右邊書:「大清道光乙酉」、左邊書:「繼男正元建」。
64—詹氏祠堂[林山鄉舜山村·清·第五批縣文物保護單位]共有三進,一、二進間有天井,天井兩邊有走廊相連,廊有樓,佔地面積約576平方米。第一進戲台。第二進大廳牛腿、平盤斗、雀替雕刻非常精美。第三進後重建。大門為四柱五樓翹角門樓,左右各有一小券門。
65—永祚堂[塘塢鄉洪田村·清·第五批縣文物保護單位]朱氏祠堂。共有三進,一、二進間有天井。佔地面積約360平方米。第一進戲台,歇山頂,單檐翹角。第二進木構件雕刻非常精美。
66—慶善堂[塘塢鄉洪田村·清·第五批縣文物保護單位]張氏祠堂。共有三進,依次為前廳、後廳、後堂,木構件雕刻簡單。各進間有天井。佔地面積約335平方米。第三進有樓。
67—集賢祠[長虹鄉霞塢村·清·第五批縣文物保護單位]共有三進,依次為戲台、廳、後堂,佔地面積約340平方米。四柱三間五樓牌坊式門樓,第一進戲台,一、二進間天井兩邊廂房有樓。
❸ 浙江衢州有什麼革命遺址
1、侵華日軍細菌戰衢州展覽館
展覽館原址上的院落主人黃廖氏就是第一批死於鼠疫的病人。為牢記侵華日軍犯下的滔天罪行,1998年羅漢井侵華日軍細菌戰受害區遺址豎起了「銘記碑」,2005年,衢州細菌戰紀念館於市區羅漢井5號落成,並對公眾免費開放,建築面積約600平方米。
2、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紀念館
位於衢州水亭門歷史文化街區,這里還有水亭門、周宣靈王廟、天王塔院、神農殿、天妃宮等景點,共同述說著衢州古今歷史。
3、淞滬戰役國軍第八十八師陣亡將士紀念碑
長生路位於西湖東岸,在不遠處的學士路口還豎立著淞滬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原為國民政府設立的「淞滬戰役國軍第八十八師陣亡將士紀念碑」,是我國第一座表現抗日戰爭的紀念碑,2003年按原址原貌重新復建。
4、台灣義勇隊紀念館
位於金華的古子城歷史文化街區,古子城就是老城的意思,這也是最具金華特色的一個街區,有黃賓虹故居、八詠樓、太平天國侍王府等歷史景點,人文薈萃。
5、樟村四明山烈士陵園
陵園早在1963年就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9月被評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2年被列為浙江省重點烈士建築物保護單位。
❹ 開化馬金鎮有哪些村
馬金鎮歷史悠久。馬金古鎮在開化得名最早。1979年從鄰鄉中村鄉雙溪口出土的文物考證,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片土地繁衍生息,從事農牧、漁獵、制陶等生產活動。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年)馬金始設集市鎮,屬崇化鄉。元代馬金稱十都。民國稱馬金鎮。解放後的馬金鎮,一直是馬金區公所所在地,建國後稱馬金鄉,並為馬金區公所駐地。1985年復稱馬金鎮。1992年5月,撤區擴鎮並鄉,原徐塘鄉轄區並入馬金鎮。2005年9月,全縣行政區劃調整,原霞山鄉轄區又並入馬金鎮,現轄53個行政村,102個自然村,26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4萬,總面積153.3平方公里,為開化縣第三大鎮。現轄上街、下街、界首、排田、藍田、黃荊林、楊和、塘沿、柴坑、山頭、湖頭、上江坑、下江坑、姚家一、姚家二、明塘塢、星田、內徐塘、外徐塘、橫嶺底、璜田、蘇陽、秧畈、後江、三聯、高韓、高新、三合、忻岸、新聯、秀川、南塘、大淤、瑤坑、高坪、登雲、黃陵、團結、華村、新溪、霞山一、霞山二、堂山、舉林、岩潭、高嶺、麻塢、石柱、石川、霞田、上龍、展光、下龍53個行政村委會,75個自然村,共有2.24萬人口;總面積98.7平方公里,其中城鎮建城區315公頃。
❺ 開化有哪些旅遊景點
1、根宮佛國文化旅遊區
根宮佛國文化旅遊區(即開化縣根博園),國家AAAAA級旅遊旅遊區,佔地面積位3.03平方公里,位於錢塘江的源頭——開化縣,由衢州醉根藝品有限公司投資開發,工藝美術大師徐谷青先生精心創作。盤古開天,「水從源,木從根」。在林木蔥郁,溝溪涓涓的錢江源,有一道神奇秀美,別具一格的風景線——中國根雕博覽園。其創始人是享譽海內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的徐谷青先生。
2、錢江源森林公園
錢江源森林公園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浙江母親河——錢塘江的源頭——開化縣,森林公園峰巒疊嶂、谷狹坡陡、岩崖嶙峋、飛泉瀑布、潺潺溪流、雲霧變幻、古木參天、山高林茂、珍禽異獸,自然、人文資源豐富。公園由蓮花塘、卓馬坑、蓮花溪、水湖、楓樓等景區組成,總面積4500公頃。雄偉岩奇峭崖險公園峰巒疊嶂,最高峰蓮花尖1136.8米,域內千米以上山峰有25座,佔全縣境內千米以上山峰總數的54%,山體氣勢雄偉,群峰競立,谷澗交錯,茂林修竹,林相變幻,構成了公園風景的基本骨架。
3、南華山風景區
南華山風景區,位於開化縣楊林鎮霞光村,是鑲嵌在浙贛邊境17省道華白線上的一顆綠色明珠。它集山、林、溪、石、雲、霧、花、草、鳥、獸、魚、蟲於一區,融聖、神、奇、秀、特於一體。巍峨南華山,層巒疊嶂,古木參天,綠蔭環抱;南華溪清澈見底,兩岸青山蔥濃,其風貌不僅具有原始、半原始特色,且在「二戰」時期,工農紅軍在這里爬山涉水,游出南華山,曾血戰菜刀崗,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詩篇。
4、開化靈山寺
開化靈山寺簡介靈山寺始建於宋仁宗·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原寺院內有千佛閣、地藏殿、凈照堂、園通閣、鍾樓、鼓樓等建築物。1934年,在寺院創辦了開化佛學進修社,中國佛教第十三代祖師印光法師曾親臨弘揚佛法。 1995年開始復建靈山寺,規劃總面積150畝,總投資1500萬元,開發建設大雄寶殿、天王殿、西方三聖殿、鍾鼓樓、靈山賓館等。現已投資500多萬元,殿內佛像形象逼真,院內走道欄桿均為石雕,規模位居浙西第一,正在申報省級重點管理寺院。
5、古田山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縣城西北30公里處的蘇庄鎮境內,山上植被完好,林木蔥郁,是一個天然的生物基因庫和生態旅遊區。 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8107.1公頃,地處開化縣蘇庄鎮境內,與江西婺源、德興毗鄰。主峰青尖海拔1258M,水流經蘇庄折入德興的 樂安江流入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再匯入長江水系。
6、金溪漂流
金溪漂流農家樂景區位於千年古鎮馬金大淤村,毗鄰安徽黃山、淳安千島湖和江西的三青山,自古擁有雙溪古渡、七里晴嵐等名勝,至今還完整地保存著全縣獨有的40餘畝河灘風景林。這里民風純朴,山光明媚、水色秀麗。 整個景區擁有農家土菜館、休閑垂釣區、市民農園、卵石林公園、盆景園、果蔬採摘園、金溪漂流區等景點。
7、中共浙皖特委遺址
浙皖特委遺址地處開化縣何田鄉的浙皖特委遺址福嶺山,境內崇山峻嶺,林木蔥蔥,風景秀麗,它是我黨堅持游擊戰爭的根據地之一。福嶺山的革命文化底蘊相當深厚,有許多革命戰爭時期遺留下來的紅軍遺跡和革命文物。
8、錢江源
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浙江母親河錢塘江的源頭開化縣,森林公園峰巒疊嶂、谷狹坡陡、岩崖嶙峋、飛泉瀑布、潺潺溪流、雲霧變幻、古木參天、山高林茂、珍禽異獸,自然、人文資源豐富。
9、霞山村
霞山村——鵝卵石堆砌的千年古村 位於開化縣城以北馬金鎮境內,古村落較為完整地保存了明清及民國初年的歷史原貌,共有明、清、民國初徽派古民居建築300多幢。
10、南湖山莊
南湖山莊是一個集住宿、餐飲、娛樂為一體的賓館。山莊位於縣城芹江二橋和芹江三橋之間的南湖景區中心,東眺清清芹江,西臨幽幽南湖,仿若鑲嵌在開化城南的一顆明珠,是旅遊休閑、會議住宿的佳處。
11、靈山禪寺
靈山禪寺靈山禪寺,新建大殿由山門、天皇殿、大殿組成,接待賓館正在建設中。
12、霞山古民居
在風光旖旎的錢江源頭,鑲嵌著一顆江南村落文化的明珠--霞山古民居。霞山位於錢塘江源頭,西北與風光秀麗的黃山接壤,東北與碧波盪漾的千島湖相鄰,西南往道教聖地三青山,距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12公里,205國道貫穿全境,區域優勢獨特,文化底蘊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