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炬院遺址
1. 作者是如何通過側面描寫來映襯烘托嶗山的美的
求助編輯網路名片
嶗山嶗山,古代又曾稱牢山、勞山、鰲山等,史書各有解釋,說法不一。它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嶗山的主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海拔1132.7米,是我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第一名山」之稱。它聳立在黃海之濱,高大雄偉。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
目錄
簡介
嶗山名勝 太清宮
嶗山太清宮地圖位置
龍潭瀑
主峰
華樓峰
北九水
嶗山歷代寺院崇佛寺
石佛寺
慧炬院
獅蓮院
法海寺
峽口廟
普濟寺
林花庵
白雲庵
普慶庵
歇佛寺
毗盧庵
大明寺
鐵佛庵
朝陽庵
洪門寺
清涼院
海印寺
觀音寺
菩薩廟
於姑庵
清風洞
蓮花庵
大石寺
清涼寺
石門庵
白榕庵
超然庵
華嚴寺
十梅庵
靈聖寺
嶗山十二景
嶗山旅遊
南線
東線
中線
水路
巨峰景區
門票價格
優惠政策
嶗山交通
公交線路
嶗山綠茶
其他經濟
陝西嶗山
簡介
嶗山名勝 太清宮
嶗山太清宮地圖位置
龍潭瀑
主峰
華樓峰
北九水
嶗山歷代寺院 崇佛寺
石佛寺
慧炬院
獅蓮院
法海寺
峽口廟
普濟寺
林花庵
白雲庵
普慶庵
歇佛寺
毗盧庵
大明寺
鐵佛庵
朝陽庵
洪門寺
清涼院
海印寺
觀音寺
菩薩廟
於姑庵
清風洞
蓮花庵
大石寺
清涼寺
石門庵
白榕庵
超然庵
華嚴寺
十梅庵
靈聖寺
嶗山十二景嶗山旅遊南線東線中線水路巨峰景區門票價格優惠政策嶗山交通公交線路嶗山綠茶其他
經濟 陝西嶗山展開 編輯本段簡介
嶗山風景區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嶗山
嶗山 海拔而立,山海相連,雄山險峽,水秀雲奇,山光海色,正是嶗山風景的特色。在全國的名山中,唯有嶗山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繞嶗山的海岸線長達87公里,沿海大小島嶼18個,構成了嶗山的海上奇觀。當你漫步在嶗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邊是碧海連天,驚濤拍岸;另一邊是青松怪石,鬱郁蔥蔥,你會感到心胸開闊,氣 秋天的嶗山
舒神爽。因此,古時有人稱嶗山「神仙之宅,靈異之府。」傳說秦始皇、漢武帝都曾來此求仙,這些活動,給嶗山塗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嶗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過去最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長春、張三豐都曾在此修道。原有道觀大多毀壞。保存下來的以太清宮的規模為最大,歷史也最悠久。 1982年,嶗山以青島嶗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1] 2011年1月14日被評為國家AAAAA級景區。
編輯本段嶗山名勝 太清宮
嶗山遠景(20張)太清宮又名下清宮,始建於西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前臨太清灣,背依七峰,為嶗山道教祖庭,是嶗山最大的道觀。全真道天下第二道場。道教的「返璞歸真」內涵與嶗山自然生態互為詮釋,渾然天成。位於嶗山南麓老君峰下,三面環山,前瀕面海,四季蔥蘢賽江南。現佔地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500平方米,共有房舍150餘間。太清宮共分三個獨立院落,每個院落都有獨立的圍牆,單開山門。 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凈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宮的全部建築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組成。風格清淡簡朴。 三官殿這組建築最大,前後三進院落。殿內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院內有紫 嶗山
薇、銀杏、牡丹、耐冬等花木。特別是正殿前院的兩棵干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一棵開紅花,一棵開白花,每逢冬盡春臨之際,拳頭的花朵開滿枝頭,紅的火紅,白的雪白,花期持續三個月。寒冬季節,滿樹綠葉滴翠,紅花嬌艷,猶如落下一層絳雪。據說這兩棵耐冬,是明永樂年間道士張三豐從海島上移植於此。 三皇殿院子里有兩株古柏,漢代所植。太清宮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周圍有許多景點和刻石。因此,太清宮一帶就成了嶗山游覽區的中心。 蒲松齡寫《聊齋志異》,多次以嶗山為背景。宮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檐。當年蒲松齡寓於此,與牡丹、山茶相對,孕育出優美神話故事《香玉》,寫白牡丹和紅山茶變成美麗的女子,與一位書生相戀的故事,為《聊齋志異》中的佳作。
嶗山近景(13張)太清宮附近名勝有:神水泉、龍頭榆、摩崖石刻等。在太清宮,偶爾還可看到「海市蜃樓」奇景。嶗山的上清宮附近景色也很好。多奇峰異石,古樹清泉。嶗山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名泉勝水是嶗山一大特色,巨峰頂上的「天乙泉」、太清宮的「神水泉」、上清宮的「聖水洋」等都是嶗山名泉。嶗山的特產礦泉水,有人譽之「積年之疾,一飲而愈」。 可推開後院門,後院風景也很好看還有石刻書 票價:5元
編輯本段嶗山太清宮地圖位置
嶗山太清宮地圖位置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編輯本段龍潭瀑
龍潭瀑又名玉龍潭,位於嶗山南麓八水河中游。水源來自海拔500米的天茶頂和北天門之間的山谷嶗,於百尺懸崖飛流直下,噴珠吐玉,狀如龍舞,故名「龍潭瀑」。潭中碧水凝寒,清澈見底。山雨過後,洪涌瀑注,飛騰叫嘯,蔚為壯觀。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龍潭噴雨」。周至元有詩贊曰:「凌空亂濺沫,疑是玉龍飛。白掛虹千仞,青山環一圍。拋來珠落落,舞處雪霏霏。遊客貪清賞,斜 龍潭瀑
陽不忍歸。」 澗水穿山越嶺,沿路匯集了數十條溪水,聚成一股急流,奔騰而下,在一處高約30米的崖頂平台上,平直地沖出數尺之外;水在半空中飛旋了幾曲折之後,會合成一道長約30米,寬約5米的瀑布,順著九十度的峭壁跌入崖下的碧潭之中。那氣勢,宛如一條矯健的玉龍,從懸崖之顛,騰雲駕霧,呼嘯而下,擊得潭中水花四濺。人們擬其形,取其聲,觀其色,叫它「龍潭瀑」,瀑下的深潭取名「龍潭」,瀑布頂端「龍吟」兩個隸書大字,直徑一米,為當代著名書法家黃苗子1981年游嶗山時所書。瀑下長形巨石下尖上平,遊人坐在平台下遠可眺望四周群峰,近可仰視「龍潭噴雨」的壯麗景色。
編輯本段主峰
嶗山的最高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地處北緯36°10′,東經120°37′,海拔1132.7米,峰頂面積約1.5平方公里,為嶗山的主峰。 位於嶗山中部群峰之中,海拔1127.3米。為嶗山九大風景游覽區中最高最險峻的一個景區。有一線天,黑風口,五指峰比高崮,靈旗峰,自然碑等景觀。巨峰極頂有一塊幾尺見方的岩石,名「蓋頂」,又稱「磕掌」,僅能容三四人巨峰山勢陡峭,攀登艱難。西從柳樹台東上15公里。南從煙雲澗行10餘公里,西北由魚鱗口向東南攀行約5-6公里,東由上清宮或明霞洞西去,西南循大圈子,迷魂澗均可抵達巨峰。 「雲海奇觀」、「旭照奇觀」、「綵球奇觀」是巨峰景物中的三大奇觀。特別是「旭照奇觀」,綺麗壯美,被列為嶗山十二景之冠,稱「巨峰旭照」。巨峰為中國觀日出最早佳境之一,觀「日出海上」,則唯嶗山獨具。清代乾隆年間即墨知縣尤淑孝有詩贊曰:「振衣直上最高峰,如發扶桑一線通。只有仙靈營窟宅,更無人跡惹天風。群山嶽岳憑臨外,大海茫茫隱現中。持較岱宗應特絕,碧天咫尺彩雲紅。」
編輯本段華樓峰
華樓山位於嶗山水庫南岸,海拔408米。華樓峰是矗立山頂東部的一座方形石峰,高30餘米,由一層層岩石組成,宛如一座疊石高樓聳立晴空,故稱「華樓」,又 華樓峰
因異石突起,猶如華表,又名「華表峰」,嶗山三大奇石之一,古稱聚仙台。在嶗山十二景中稱「華樓疊石」。清代平度文人白永修有詩贊曰:「摩霄卓立碧芙蓉,天開名山第一峰。嵐氣蒸成金液水,海霞飛滿石門秋。」。傳說八仙過海途徑嶗山,何仙姑於聚仙台梳妝,又名「梳妝樓」。史載張三豐等名道皆與此峰有不解之緣,故成為海上名山之一。
編輯本段北九水
黃東雷國畫《嶗山》
白沙河上遊河流,因山有九折,水有九曲得名,源於巨峰北麓之水,流入峽谷,一路群峰竟秀,萬木爭榮,佳景迭出,美不勝收,故有「九水畫廊」之美譽。。以北九水療養院「九水界橋」為界分內九水外九水,全長9.5公里,是白沙河的中游峽谷地帶。內外九水共有18道灣,澗水遇峰必折,折處旋成深潭,形成一處景觀,各具特色,紛呈異景,《膠澳志》稱北九水之景為:「水作龍吟,石同虎踞,音樂圖畫,文本天成。」在嶗山十二景中,最為秀麗多姿的當數「九水明漪」。清代即墨文人黃襀有詩贊曰:「怪石嶙峋路可封,一川九曲出盤龍。溪邊疑有胡麻飯,身在桃源第幾重。」 北九水景區還有十八潭,統稱為九水十八潭。一水有「至柔潭」,二水有「居卑潭」、「未封潭」、「未始潭」,三水有「無隅潭」、「無極潭」,四水有「自取潭」、「俱化潭」、「中虛潭」,五水有「有間潭」、「得魚潭」,六水有「得意潭」、「無幾潭」、「不滯潭」,七水有「餐霞潭」、「飲露潭」,八水有「清心潭」,九水有「洗耳潭」、「潮音瀑」等重要景點。游覽區內建有旅遊度假村和療養院。曾以「九水明漪」之譽列嶗山十二景之一。
編輯本段嶗山歷代寺院
崇佛寺
崇佛寺又名荊溝院、金溝院、崇福寺。位於城陽區惜福鎮院後村南。創建於三國魏元帝景元五年(公元264年),隋代開皇年間(581~600年)重修。該寺為嶗山最古老的寺院,自清代漸圮,今無垣。
石佛寺
石佛寺又名潮海院、石佛庵、白佛寺。位於嶗山區沙子口鎮栲栳島村東。相傳該寺創建於南北朝初期(又有資料記為唐代或宋代修建)。明萬曆年間曾重修。該寺曾為嶗山三大古老寺院之一,早年間規模宏偉,內祀如來。1939年時,房屋尚好,住持為海靜和尚,有僧20人。至1959年時該寺仍有僧4人。「文化大革命」中,該寺神像、供器、經卷、文物、廟碑等全被搗毀焚燒,房屋被拆除。現今其遺址仍存4株數人方可合抱的銀杏樹。
慧炬院
慧炬院又名石竹庵。位於城陽區夏庄鎮嶗山水庫北岸。創建年代無考。隋代開皇二年(公元582年)重修,元代大德年間復又重修。該院為嶗山古老寺院之一,明代黃宗昌《嶗山志》記有:「慧炬院在縣南四十里鳳凰山下。」明代萬曆二十八年海印寺被拆毀後,其經卷、供器、文物等移存此處。清同治年間,又將倒塌的廟堂改建為三間佛爺廟。1939年時尚完好,住持為道士韓信奎,有僧2人。1966年被拆除,現只剩廟址1個、碑座1個。
獅蓮院
獅蓮院又名城陽寺。該院為嶗山古老寺院之一,位於古不其城內,今城陽區城陽鎮的城陽村,創建年代無考。隋代開皇年間重修。該院於民國初年廢傾,其遺址現為青島第八麵粉廠,廠西南角小院中尚有一巨大馱碑的石碑,雕鐫古拙,彌足珍貴,是獅蓮院僅存的遺物。
法海寺
法海寺位於城陽區夏庄鎮源頭村。創建於北魏武帝年間(424~452年),一說為三國魏武帝年間(155~220年)。該寺為嶗山古老寺院之一,創建年代雖有兩說,但據近年來在寺旁出土的石佛造像考證,該寺原建於北魏時。1939年時該寺完好並住有僧人。1959年該寺有僧2人、寄居2人。「文化大革命」中,寺內神像、供器、文物、經卷、碑亭等全被搗毀焚燒,房屋改為小學和幼兒園,現經政府撥款修葺,煥然一新。該寺為青島市文物保護單位。
峽口廟
峽口廟又名大悲閣。位於嶗山區王哥庄鎮大橋村東,在三標山北,當峽口迤東。創建於唐代。該寺為唐代普豐和尚所建,初名大悲閣,內祀如來。明代由寂雲和尚重修,清嘉慶年復又重修,祀觀音,移佛像於後殿。1939年時尚完好,住持為能隆和尚,有僧4人。1959年時該廟已傾圮,1966年拆除。
普濟寺
普濟寺位於嶗山區王哥庄鎮東台村。創建於唐代。據傳該寺為普豐和尚所建,為峽口廟之下院,早已傾圮,現無垣。
林花庵
林花庵位於城陽區惜福鎮東葛家村。創建於唐代。據傳該庵為峽口廟之下院,清代已傾圮,現無垣。
白雲庵
白雲庵又名上庵。位於嶗山區沙子口鎮巨峰南麓。創建於唐代。明代憨山和尚撰寫的《萬曆年重修碑》記有:「白雲庵為古剎,至嘉靖間,全真朴一向重起之。」明代黃宗昌《嶗山志》載:「白雲庵在巨峰南麓,今為玉皇殿。」清代該庵傾圮,現無垣。
普慶庵
普慶庵位於嶗山區王哥庄鎮白雲洞西。創建於宋代。1939年時該庵已破舊,居士王悟禪夏季在此棲居,後傾圮,現不存。
歇佛寺
歇佛寺位於城陽區惜福鎮惜福鎮村。創建於明初。即墨城南淮涉寺之大石佛,系在嶗山雕成,運送時在此暫歇故名,該村舊時亦名歇佛村。解放前該寺漸圮,現無垣。
毗盧庵
毗盧庵位於城陽區惜福鎮傅家埠村東。創建於明代。在歇佛寺南,地勢平行,有廟田30畝,禪宇甚盛。解放初期為小學所用,1959年時已破爛不堪,尚有僧1人。1966年拆除。
大明寺
大明寺位於城陽區夏庄鎮寺後村。創建於明代天順年間(1457~1464年)。明代郭氏夫妻樂善信佛,建大明寺。清末該寺傾圮,1958年拆除。
鐵佛庵
鐵佛庵位於嶗山區王哥庄鎮青山村西鐵佛洞。創建於明代嘉靖年間(1522~1566年)。原為佛寺,明萬曆年間道姑劉貞潔居此修真,民國初年該庵漸圮。
朝陽庵
朝陽庵又名浮山寺、朝陽寺、潮陽庵、全聖觀。創建於明代嘉靖年間。該庵由明代進士黃作孚修建,為其隱居讀書處。民國初年,追隨肅親王的曾明本於復辟失敗後將此庵改為道觀,名全聖觀,並在此出家為道士。
洪門寺
洪門寺又名西蓮台、西蓮寺、蓮台寺。位於城陽區夏庄鎮嶗山水庫南岸蓮台村。創建於明代。該寺由自華和尚修建,內供丈八佛像,自華死後,其弟子18人共建磚塔葬師。清乾隆末年已毀,道光年間拆除。
清涼院
清涼院又名李村院。位於李滄區李村南庄。創建於明代萬曆年間(1571~1620年)。該院原為尼姑廟,1939年時尚完好,住持為界和和尚,有僧3人。1959年時有僧1人、尼姑2人、寄居1人。1985年,落實宗教政策,遷入湛山寺。
海印寺
海印寺位於嶗山區王哥庄鎮太清宮前。創建於明代萬曆十六年(1588年)。明代高僧憨山於萬曆十三年起在太清宮三清殿前建海印寺,萬曆十六年建成。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皇帝降旨毀寺復宮,現僅存該寺遺址。
觀音寺
觀音寺又名觀音庵、北齋庵。位於城陽區流亭鎮流亭村南。創建年代無考,明萬曆年間重修。舊時該寺香火甚盛,後漸圮,1958年拆除。
菩薩廟
菩薩廟又名文殊普賢廟、清華庵。位於李滄區東李村。創建於明代。1939年時該廟尚完好,住持為尼姑龍界,有尼姑2人。解放後一度由供銷社使用,1959年時已破敗不堪。
於姑庵
於姑庵位於市北區錯埠嶺。創建於明代。明清兩代此庵屬嶗山之寺院,因明代有於氏女在此出家,故名。清光緒三十四年重修和擴建,共有殿宇和房舍25間。1939年時該廟住持為尼姑玉芳,共有尼姑5人。1959年時仍有尼姑3人。該庵現為青島市文物保護單位。
清風洞
清風洞位於嶗山區王哥庄鎮泉心河南岸之日起石。創建於明代。尼姑廣住居此處苦修18年,舊時洞前有彌羅庵故址。現該廟已傾圮,無垣。
蓮花庵
蓮花庵位於即墨市鰲山衛鎮之北。創建於明代。該庵為嶗山洪門寺(西蓮台)之下院,現已傾圮。
大石寺
大石寺又名大士寺、大士庵、石灣廟、石院廟。位於嶗山區沙子口鎮石灣村西山。創建於明代。該寺有大殿3間,內祀觀音,又有廟田60畝。1939年時尚完好,住持為義仁和尚,有僧4人。解放後,該寺改作小學,1966年拆除。
清涼寺
清涼寺位於嶗山區沙子口鎮小風口南,創建於明代初年。清末該寺已傾圮,現無垣。
石門庵
石門庵位於嶗山區北宅鎮七口峪村南。創建於明代中期。該庵在石門山南麓,內祀觀音,清乾隆年間重修。1956年該庵傾圮。
白榕庵
白榕庵又名姑子廟。位於嶗山區王哥庄鎮曲家溝村東。創建於明代。該庵為明代崔介庵所建,原為尼姑廟,後為道觀。解放前該庵已傾圮。
超然庵
超然庵又名姑子廟、草庵。位於城陽區惜福鎮超然村。該庵約建於明代初年,久圮無垣。
華嚴寺
華嚴寺又名華嚴庵。位於嶗山區王哥庄鎮返嶺後村西。創建於清代順治九年(1652年)。該寺是嶗山現存規模最大的寺院。該寺原稱華嚴庵,1931年更名為華嚴寺,1939年時住持為蓮橋和尚,有僧40人,1959年時尚有6人。「文化大革命」初期,寺內之神像、供器、經卷、文物、碑碣等全被搗毀焚燒。1987年局部修復。該寺現為青島市文物保護單位。
十梅庵
十梅庵位於李滄區樓山後鄉十梅庵村。創建於清代。舊時該庵因有梅10株而得名,內供佛像,壁間有膠州宋孝真所畫之墨竹。該庵因年久失修,1957年倒塌。
靈聖寺
靈聖寺位於嶗山區王哥庄鎮解家河村。創建於清代後期。該寺境頗幽靜,為華嚴寺之下院。1939年時尚完好,住持為能高和尚,有僧2人。該寺在1959年時已破舊不堪,現已傾圮。
編輯本段嶗山十二景
1.【巨峰旭照】見「巨峰」 2【龍潭噴雨】見「龍潭瀑」 3【明霞散綺】從太清宮北上,行約3公里左右,在竹樹蔥籠、綠蔭掩映中便是明霞洞。這里背後石峰聳立,山高林密,前望群巒下伏,峭壑深邃,每當朝暉夕陽,霞光變幻無窮,因而被列為嶗山十二景,稱「明霞散綺」。清代高密文人孫風雲有詩贊曰:「拾級不辭勞,松篁漲晚濤。嵐光拔地峻,海色逼天高。絕頂霞粘屐,精庭雪暈袍。三壺皆似削,俯勢瞰靈鰲。」 4【太清水月】在太清宮看海上月出,別有一番情趣。當萬籟俱寂之時,光潔的月亮被一團金輝托出海面,溶溶月色傾灑海面,浮光瀲灧,玉壺冰鏡。岸邊清風掠竹,細浪輕拍,景色幽奇絕倫。這便是嶗山十二景中的「太清水月」。清代文人林紹言有詩贊曰:「相約訪仙界,今宵宿太清。煙澄山月小,夜靜海潮平。微雨五更冷,新秋一葉驚。悄然成獨坐,細數曉鍾聲。」 5【海嶠仙墩】海嶠仙墩是指嶗山頭南部的八仙墩,嶗山頭距太清宮7公里,是由海蝕岩洞組成的奇特自然風貌。嶗山頭的南部,由於海浪多年沖擊,崖岸斷落如廈,崖下海中有十多塊兩米高的石墩,神話傳說八仙過海時曾在此小憩,因名八仙墩。此處風勁浪高,波濤洶涌,極為驚險,被譽為「嶗山第一奇景」,在嶗山十二景中稱「海嶠仙墩」。明代高僧憨山有詩贊曰:「混沌何年鑿,神功此地開。勢吞滄海盡,潮壓萬山回。洞宇今何在,仙人去不來。蓬萊應浪藉,身世重堪哀。」 6【那羅佛窟】自華嚴寺沿山澗西上即達那羅延窟,這座天然的石洞寬7米,高、深各10餘米,四壁如削,洞頂有一圓洞,頗似火山噴口,天光由此圓孔透入,據 那羅佛窟
僧人說那羅延佛就是在窟中修煉成正果。如此巨大的花崗岩洞國內尚不多見,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那羅佛窟」。清代即墨文人黃玉瑚有詩贊曰:「荒山留佛骨,卓錫何年至?那羅延窟存,東來識大意。」 7【雲洞蟠松】白雲洞在嶗山東部,華嚴寺西北,太平宮西南3.5公里處,坐落在海拔400多米的高山上,其景物之清奇,風光之綺麗,則又別具一格。白雲洞由巨石架成,左為青龍石,右為白虎石,前為朱雀石,後為玄武石。洞石岩頂上有一名為「華蓋」的古松,勢如騰龍,綠蔭冉冉,覆蓋全洞,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雲洞蟠松」。藍水有詩贊曰:「白雲深處白雲洞,日日洞口白雲封。驚看雲中龍出沒,一株洞後百年松。」 8【獅嶺橫雲】獅子峰在太平宮東北,幾塊巨石相疊,側看成嶺,豎看成峰,狀若雄獅,橫卧在蒼茫雲霧中,海風吹來,白雲宛若游龍,翩若驚鴻,在陽光的照射下,景色十分絢麗。但獅子峰最壯美的景色是「獅峰觀日」,人們在獅峰觀罷日出,趁曉霧未開,方可盡情地領略「獅嶺橫雲」的妙趣,因而列入嶗山十二景。明代即墨文人黃宗臣有《宿獅子峰》詩:「石上開樽有濁醪,海天東望月輪高。夜聲時到秋山寺,半是風聲半是濤。」 9【華樓疊石】見「華樓峰」 10【九水明漪】見「北九水」 11【岩瀑潮音】潮音瀑原名魚鱗瀑或玉鱗瀑,因其聲似潮湧,自1931年始更名。潮音瀑是北九水的盡頭,四面峭壁環繞,東南高壁裂開如門,瀑布從此瀉下,山谷轟鳴,聲如澎湃怒潮。清代山東撫軍崔應階有詩贊曰:「何處<崖萬壑雷,高峰雲靜石門開。盤空舞雪飛泉落,撲面銀花細雨來。碧水澄潭湛洗滌,青松白石任徘徊。支筇未盡游觀興,樵唱遙從天際回。」 12【蔚竹鳴泉】蔚竹庵在北九水村東北的鳳凰山下,位居海拔550米高處,蔚竹成林,蒼松競茂,怪石奇秀,澗溪成韻,泉水汀咚,清新幽靜,在嶗山十二景中稱「蔚竹鳴泉」。清代膠州文人王大來有詩贊曰:「玄都近在最高峰,石磴追尋樵客蹤。履下泉聲三十里,杖邊山色一千重。深藏勝境疑無路,綠到仙宮遍是松。更喜道人閑似我,邀看萬朵碧芙蓉。」
編輯本段嶗山旅遊
現在,嶗山[2]風景區為遊客創造了更好的旅遊環境:先後改善了水 嶗山景區分布圖
[3]、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拓寬整修了三條旅遊公路干線,新建了停車場和數公里登山步道。同時,還建設了嶗山度假村。它由仰口國際旅遊度假村、流清河旅遊度假村、北九水旅遊度假村三部分組成。青島嶗山美麗的觀光旅遊和舒適的休閑度假吸引著各地中外遊客的競相到來。 目前嶗山游覽線路共有四條其中陸路三條(南線,東線,中線),水路一條。 各景區及其他景點均可分幾次按不同旅遊線路作較全面的游覽這座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的世外桃源,留給人們韻味清新而悠長感覺。 嶗山景區主要包括巨峰(嶗山頂峰)、流清(乘車觀海佳地)、太清(嶗山最著名道觀所在地)、棋盤石(佛教特色)、仰口(海濱度假勝地)、北九水(山水結合的峽谷風貌)、華樓(花崗岩疊石風貌)幾個游覽區,其中,流清——太清——棋盤石——仰口在同一游覽線上。
編輯本段南線
由香港東路或東海東路向東經沙子口,登贏,流清河奔太清宮,主要游覽太清景區。如果時間允許,可再去上清景區或去巨峰景區;也可去棋盤石景區。此條游覽路線距離近,可觀幾個著名景點,並可當天輕松往返。一般旅行社能安排走這條線,也是最繁忙的嶗山旅遊線路。 乘坐旅遊專線車或幾個包乘計程車十分方便,可減輕登山之勞累。如乘104路,113路,304路公交車也可游覽此線。
編輯本段東線
由李滄區李村出發,先向北轉東,經惜福,王哥庄到仰口主要游覽仰口景區,如果早晨出發時間較早,游覽行程緊湊,剩餘時間較多,可向南遊覽棋盤石景區或直奔太清景區由南線返回。 根據同行人員數量,包乘中巴車或出 嶗山雲海
租轎車,一日內可游完東線和南線主要景點。若乘123路,312路,106路公交車,一般只能游覽東線。
編輯本段中線
也是由李滄區李村出發,向東經北龍口轉北,經北宅,烏衣巷赴北九水景區。若時間允許,此線可於途中游覽華樓景區;亦可驅車經柳樹台攀巨峰,步行過潮音瀑亦可達巨峰。由大嶗觀可轉赴仰口景區。 可包乘計程車或乘107路,110路,311路,365路公交車抵達。
編輯本段水路
2. 嶗山十二景是指哪些景點
巨峰旭照 龍潭噴雨
明霞散綺 太清水月
海嶠仙墩 那羅延窟
雲洞蟠松 獅嶺橫雲
華樓疊石 九水明漪
岩瀑潮音 蔚竹鳴泉
【巨峰旭照】 巨峰是嶗山主峰,俗稱「嶗頂」,位於嶗山中部群峰之中,海拔1132.7米。「雲海奇觀」、「旭照奇觀」、「綵球奇觀」是巨峰景物中的三大奇觀。特別是「旭照奇觀」,綺麗壯美,被列為嶗山十二景之冠,稱「巨峰旭照」。清代乾隆年間即墨知縣尤淑孝有詩贊曰:「振衣直上最高峰,如發扶桑一線通。只有仙靈營窟宅,更無人跡惹天風。群山嶽岳憑臨外,大海茫茫隱現中。持較岱宗應特絕,碧天咫尺彩雲紅。」
【龍潭噴雨】 龍潭瀑又名玉龍瀑,位於嶗山南麓八水河中游。八水河流至此處跌落於深潭,水如玉龍,吐霧噴雨,景色壯觀,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龍潭噴雨」。周至元有詩贊曰:「凌空亂濺沫,疑是玉龍飛。白掛虹千仞,青山環一圍。拋來珠落落,舞處雪霏霏。遊客貪清賞,斜陽不忍歸。」
【明霞散綺】 從太清宮北上,行約3公里左右,在竹樹蔥籠、綠蔭掩映中便是明霞洞。這里背後石峰聳立,山高林密,前望群巒下伏,峭壑深邃,每當朝暉夕陽,霞光變幻無窮,因而被列為嶗山十二景,稱「明霞散綺」。清代高密文人孫風雲有詩贊曰:「拾級不辭勞,松篁漲晚濤。嵐光拔地峻,海色逼天高。絕頂霞粘屐,精庭雪暈袍。三壺皆似削,俯勢瞰靈鰲。」
【太清水月】 在太清宮看海上月出,別有一番情趣。當萬籟俱寂之時,光潔的月亮被一團金輝托出海面,溶溶月色傾灑海面,浮光瀲灧,玉壺冰鏡。岸邊清風掠竹,細浪輕拍,景色幽奇絕倫。這便是嶗山十二景中的「太清水月」。清代文人林紹言有詩贊曰:「相約訪仙界,今宵宿太清。煙澄山月小,夜靜海潮平。微雨五更冷,新秋一葉驚。悄然成獨坐,細數曉鍾聲。」
【海嶠仙墩】 海嶠仙墩是指嶗山頭南部的八仙墩,嶗山頭距太清宮7公里,是由海蝕岩洞組成的奇特自然風貌。嶗山頭的南部,由於海浪多年沖擊,崖岸斷落如廈,崖下海中有十多塊兩米高的石墩,神話傳說八仙過海時曾在此小憩,因名八仙墩。此處風勁浪高,波濤洶涌,極為驚險,被譽為「嶗山第一奇景」,在嶗山十二景中稱「海嶠仙墩」。明代高僧憨山有詩贊曰:「混沌何年鑿,神功此地開。勢吞滄海盡,潮壓萬山回。洞宇今何在,仙人去不來。蓬萊應浪藉,身世重堪哀。」
【那羅佛窟】 自華嚴寺沿山澗西上即達那羅延窟,這座天然的石洞寬7米,高、深各10餘米,四壁如削,洞頂有一圓洞,頗似火山噴口,天光由此圓孔透入,據僧人說那羅延佛就是在窟中修煉成正果。如此巨大的花崗岩洞國內尚不多見,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那羅佛窟」。清代即墨文人黃玉瑚有詩贊曰:「荒山留佛骨,卓錫何年至?那羅延窟存,東來識大意。」
【雲洞蟠松】 白雲洞在嶗山東部,華嚴寺西北,太平宮西南3.5公里處,坐落在海拔400多米的高山上,其景物之清奇,風光之綺麗,則又別具一格。白雲洞由巨石架成,左為青龍石,右為白虎石,前為朱雀石,後為玄武石。洞石岩頂上有一名為「華蓋」的古松,勢如騰龍,綠蔭冉冉,覆蓋全洞,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雲洞蟠松」。藍水有詩贊曰:「白雲深處白雲洞,日日洞口白雲封。驚看雲中龍出沒,一株洞後百年松。」
【獅嶺橫雲】 獅子峰在太平宮東北,幾塊巨石相疊,側看成嶺,豎看成峰,狀若雄獅,橫卧在蒼茫雲霧中,海風吹來,白雲宛若游龍,翩若驚鴻,在陽光的照射下,景色十分絢麗。但獅子峰最壯美的景色是「獅峰觀日」,人們在獅峰觀罷日出,趁曉霧未開,方可盡情地領略「獅嶺橫雲」的妙趣,因而列入嶗山十二景。明代即墨文人黃宗臣有《宿獅子峰》詩:「石上開樽有濁醪,海天東望月輪高。夜聲時到秋山寺,半是風聲半是濤。」
【華樓疊石】 華樓山位於嶗山水庫南岸,海拔408米。華樓峰是矗立山頂東部的一座方形石峰,高30餘米,由一層層岩石組成,宛如一座疊石高樓聳立晴空,故稱「華樓」,又因異石突起,猶如華表,又名「華表峰」,在嶗山十二景中稱「華樓疊石」。清代平度文人白永修有詩贊曰:「摩霄卓立碧芙蓉,天開名山第一峰。嵐氣蒸成金液水,海霞飛滿石門秋。」
【九水明漪】 北九水分內九水與外九水兩部分,全長9.5公里,是白沙河的中游峽谷地帶。內外九水共有18道灣,澗水遇峰必折,折處旋成深潭,形成一處景觀,各具特色,紛呈異景,《膠澳志》稱北九水之景為:「水作龍吟,石同虎踞,音樂圖畫,文本天成。」在嶗山十二景中,最為秀麗多姿的當數「九水明漪」。清代即墨文人黃襀有詩贊曰:「怪石嶙峋路可封,一川九曲出盤龍。溪邊疑有胡麻飯,身在桃源第幾重。」
【岩瀑潮音】 潮音瀑原名魚鱗瀑或玉鱗瀑,因其聲似潮湧,自1931年始更名。潮音瀑是北九水的盡頭,四面峭壁環繞,東南高壁裂開如門,瀑布從此瀉下,山谷轟鳴,聲如澎湃怒潮。清代山東撫軍崔應階有詩贊曰:「何處<崖萬壑雷,高峰雲靜石門開。盤空舞雪飛泉落,撲面銀花細雨來。碧水澄潭湛洗滌,青松白石任徘徊。支筇未盡游觀興,樵唱遙從天際回。」
【蔚竹鳴泉】 蔚竹庵在北九水村東北的鳳凰山下,位居海拔550米高處,蔚竹成林,蒼松競茂,怪石奇秀,澗溪成韻,泉水汀咚,清新幽靜,在嶗山十二景中稱「蔚竹鳴泉」。清代膠州文人王大來有詩贊曰:「玄都近在最高峰,石磴追尋樵客蹤。履下泉聲三十里,杖邊山色一千重。深藏勝境疑無路,綠到仙宮遍是松。更喜道人閑似我,邀看萬朵碧芙蓉。」
3. 你好呀,我看到你之前回答其他人的青島的事呢。
用不了三天,嶗山就九水十八潭好玩,個人認為。住市裡有專線車,挺方便的,住山上可以吃農家宴,不過肯定沒有星級酒店舒服。線路一定要選好,嶗山有些線路開發較完善,有的遊客圖新鮮,走小路,經常有人困在山上等警察去救。
注意天氣,下雨的話路滑。注意防曬、防蚊蟲,帶禦寒的衣物,山上溫差大。
有個地方看能力,身手敏捷的年輕人一起才能去,就是天心池,很難爬。
日起石位於長嶺村西部的山峰,是三面環山東面為海的嶗山之心,日起石是一個神奇之崮,上面有心形天池「天心池」,人腦奇石「天腦石」,人乳奇石「天乳石」,還有大(直徑3米以上4個)小(直徑一米以上20幾個)天池二十多個。以天心池和天扇池為最美。
嶗山名勝 太清宮
票價:5元
龍潭瀑
又名玉龍潭,位於嶗山南麓八水河中游。水源來自海拔500米的天茶頂和北天門之間的山谷嶗,於百尺懸崖飛流直下,噴珠吐玉,狀如龍舞,故名「龍潭瀑」。
嶗山的最高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地處北緯36°10′,東經120°37′,海拔1132.7米,峰頂面積約1.5平方公里,為嶗山的主峰。 位於嶗山中部群峰之中,海拔1127.3米。為嶗山九大風景游覽區中最高最險峻的一個景區。有一線天,黑風口,五指峰比高崮,靈旗峰,自然碑等景觀。巨峰極頂有一塊幾尺見方的岩石,名「蓋頂」,又稱「磕掌」,僅能容三四人巨峰山勢陡峭,攀登艱難。西從柳樹台東上15公里。南從煙雲澗行10餘公里,西北由魚鱗口向東南攀行約5-6公里,東由上清宮或明霞洞西去,西南循大圈子,迷魂澗均可抵達巨峰。 「雲海奇觀」、「旭照奇觀」、「綵球奇觀」是巨峰景物中的三大奇觀。特別是「旭照奇觀」,綺麗壯美,被列為嶗山十二景之冠,稱「巨峰旭照」。巨峰為中國觀日出最早佳境之一,觀「日出海上」,則唯嶗山獨具。
華樓山位於嶗山水庫南岸,海拔408米。華樓峰是矗立山頂東部的一座方形石峰,高30餘米,由一層層岩石組成,宛如一座疊石高樓聳立晴空,故稱「華樓」,又 華樓峰
因異石突起,猶如華表,又名「華表峰」,嶗山三大奇石之一,古稱聚仙台。在嶗山十二景中稱「華樓疊石」。清代平度文人白永修有詩贊曰:「摩霄卓立碧芙蓉,天開名山第一峰。嵐氣蒸成金液水,海霞飛滿石門秋。」。傳說八仙過海途徑嶗山,何仙姑於聚仙台梳妝,又名「梳妝樓」。史載張三豐等名道皆與此峰有不解之緣,故成為海上名山之一。
北九水
白沙河上遊河流,因山有九折,水有九曲得名,源於巨峰北麓之水,流入峽谷,一路群峰竟秀,萬木爭榮,佳景迭出,美不勝收,故有「九水畫廊」之美譽。。以北九水療養院「九水界橋」為界分內九水外九水,全長9.5公里,是白沙河的中游峽谷地帶。內外九水共有18道灣,澗水遇峰必折,折處旋成深潭,形成一處景觀,各具特色,紛呈異景,《膠澳志》稱北九水之景為:「水作龍吟,石同虎踞,音樂圖畫,文本天成。」在嶗山十二景中,最為秀麗多姿的當數「九水明漪」。清代即墨文人黃襀有詩贊曰:「怪石嶙峋路可封,一川九曲出盤龍。溪邊疑有胡麻飯,身在桃源第幾重。」 北九水景區還有十八潭,統稱為九水十八潭。一水有「至柔潭」,二水有「居卑潭」、「未封潭」、「未始潭」,三水有「無隅潭」、「無極潭」,四水有「自取潭」、「俱化潭」、「中虛潭」,五水有「有間潭」、「得魚潭」,六水有「得意潭」、「無幾潭」、「不滯潭」,七水有「餐霞潭」、「飲露潭」,八水有「清心潭」,九水有「洗耳潭」、「潮音瀑」等重要景點。游覽區內建有旅遊度假村和療養院。曾以「九水明漪」之譽列嶗山十二景之一。
崇佛寺
崇佛寺又名荊溝院、金溝院、崇福寺。位於城陽區惜福鎮院後村南。創建於三國魏元帝景元五年(公元264年),隋代開皇年間(581~600年)重修。該寺為嶗山最古老的寺院,自清代漸圮,今無垣。
石佛寺
石佛寺又名潮海院、石佛庵、白佛寺。位於嶗山區沙子口鎮栲栳島村東。相傳該寺創建於南北朝初期(又有資料記為唐代或宋代修建)。明萬曆年間曾重修。該寺曾為嶗山三大古老寺院之一,早年間規模宏偉,內祀如來。1939年時,房屋尚好,住持為海靜和尚,有僧20人。至1959年時該寺仍有僧4人。「文化大革命」中,該寺神像、供器、經卷、文物、廟碑等全被搗毀焚燒,房屋被拆除。現今其遺址仍存4株數人方可合抱的銀杏樹。
慧炬院
慧炬院又名石竹庵。位於城陽區夏庄鎮嶗山水庫北岸。創建年代無考。隋代開皇二年(公元582年)重修,元代大德年間復又重修。該院為嶗山古老寺院之一,明代黃宗昌《嶗山志》記有:「慧炬院在縣南四十里鳳凰山下。」明代萬曆二十八年海印寺被拆毀後,其經卷、供器、文物等移存此處。清同治年間,又將倒塌的廟堂改建為三間佛爺廟。1939年時尚完好,住持為道士韓信奎,有僧2人。1966年被拆除,現只剩廟址1個、碑座1個。
獅蓮院
獅蓮院又名城陽寺。該院為嶗山古老寺院之一,位於古不其城內,今城陽區城陽鎮的城陽村,創建年代無考。隋代開皇年間重修。該院於民國初年廢傾,其遺址現為青島第八麵粉廠,廠西南角小院中尚有一巨大馱碑的石碑,雕鐫古拙,彌足珍貴,是獅蓮院僅存的遺物。
法海寺
法海寺位於城陽區夏庄鎮源頭村。創建於北魏武帝年間(424~452年),一說為三國魏武帝年間(155~220年)。該寺為嶗山古老寺院之一,創建年代雖有兩說,但據近年來在寺旁出土的石佛造像考證,該寺原建於北魏時。1939年時該寺完好並住有僧人。1959年該寺有僧2人、寄居2人。「文化大革命」中,寺內神像、供器、文物、經卷、碑亭等全被搗毀焚燒,房屋改為小學和幼兒園,現經政府撥款修葺,煥然一新。該寺為青島市文物保護單位。
峽口廟
峽口廟又名大悲閣。位於嶗山區王哥庄鎮大橋村東,在三標山北,當峽口迤東。創建於唐代。該寺為唐代普豐和尚所建,初名大悲閣,內祀如來。明代由寂雲和尚重修,清嘉慶年復又重修,祀觀音,移佛像於後殿。1939年時尚完好,住持為能隆和尚,有僧4人。1959年時該廟已傾圮,1966年拆除。
普濟寺
普濟寺位於嶗山區王哥庄鎮東台村。創建於唐代。據傳該寺為普豐和尚所建,為峽口廟之下院,早已傾圮,現無垣。
林花庵
林花庵位於城陽區惜福鎮東葛家村。創建於唐代。據傳該庵為峽口廟之下院,清代已傾圮,現無垣。
白雲庵
白雲庵又名上庵。位於嶗山區沙子口鎮巨峰南麓。創建於唐代。明代憨山和尚撰寫的《萬曆年重修碑》記有:「白雲庵為古剎,至嘉靖間,全真朴一向重起之。」明代黃宗昌《嶗山志》載:「白雲庵在巨峰南麓,今為玉皇殿。」清代該庵傾圮,現無垣。
普慶庵
普慶庵位於嶗山區王哥庄鎮白雲洞西。創建於宋代。1939年時該庵已破舊,居士王悟禪夏季在此棲居,後傾圮,現不存。
歇佛寺
歇佛寺位於城陽區惜福鎮惜福鎮村。創建於明初。即墨城南淮涉寺之大石佛,系在嶗山雕成,運送時在此暫歇故名,該村舊時亦名歇佛村。解放前該寺漸圮,現無垣。
毗盧庵
毗盧庵位於城陽區惜福鎮傅家埠村東。創建於明代。在歇佛寺南,地勢平行,有廟田30畝,禪宇甚盛。解放初期為小學所用,1959年時已破爛不堪,尚有僧1人。1966年拆除。
大明寺
大明寺位於城陽區夏庄鎮寺後村。創建於明代天順年間(1457~1464年)。明代郭氏夫妻樂善信佛,建大明寺。清末該寺傾圮,1958年拆除。
鐵佛庵
鐵佛庵位於嶗山區王哥庄鎮青山村西鐵佛洞。創建於明代嘉靖年間(1522~1566年)。原為佛寺,明萬曆年間道姑劉貞潔居此修真,民國初年該庵漸圮。
朝陽庵
朝陽庵又名浮山寺、朝陽寺、潮陽庵、全聖觀。創建於明代嘉靖年間。該庵由明代進士黃作孚修建,為其隱居讀書處。民國初年,追隨肅親王的曾明本於復辟失敗後將此庵改為道觀,名全聖觀,並在此出家為道士。
洪門寺
洪門寺又名西蓮台、西蓮寺、蓮台寺。位於城陽區夏庄鎮嶗山水庫南岸蓮台村。創建於明代。該寺由自華和尚修建,內供丈八佛像,自華死後,其弟子18人共建磚塔葬師。清乾隆末年已毀,道光年間拆除。
清涼院
清涼院又名李村院。位於李滄區李村南庄。創建於明代萬曆年間(1571~1620年)。該院原為尼姑廟,1939年時尚完好,住持為界和和尚,有僧3人。1959年時有僧1人、尼姑2人、寄居1人。1985年,落實宗教政策,遷入湛山寺。
海印寺
海印寺位於嶗山區王哥庄鎮太清宮前。創建於明代萬曆十六年(1588年)。明代高僧憨山於萬曆十三年起在太清宮三清殿前建海印寺,萬曆十六年建成。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皇帝降旨毀寺復宮,現僅存該寺遺址。
觀音寺
觀音寺又名觀音庵、北齋庵。位於城陽區流亭鎮流亭村南。創建年代無考,明萬曆年間重修。舊時該寺香火甚盛,後漸圮,1958年拆除。
菩薩廟
菩薩廟又名文殊普賢廟、清華庵。位於李滄區東李村。創建於明代。1939年時該廟尚完好,住持為尼姑龍界,有尼姑2人。解放後一度由供銷社使用,1959年時已破敗不堪。
於姑庵
於姑庵位於市北區錯埠嶺。創建於明代。明清兩代此庵屬嶗山之寺院,因明代有於氏女在此出家,故名。清光緒三十四年重修和擴建,共有殿宇和房舍25間。1939年時該廟住持為尼姑玉芳,共有尼姑5人。1959年時仍有尼姑3人。該庵現為青島市文物保護單位。
清風洞
清風洞位於嶗山區王哥庄鎮泉心河南岸之日起石。創建於明代。尼姑廣住居此處苦修18年,舊時洞前有彌羅庵故址。現該廟已傾圮,無垣。
蓮花庵
蓮花庵位於即墨市鰲山衛鎮之北。創建於明代。該庵為嶗山洪門寺(西蓮台)之下院,現已傾圮。
大石寺
大石寺又名大士寺、大士庵、石灣廟、石院廟。位於嶗山區沙子口鎮石灣村西山。創建於明代。該寺有大殿3間,內祀觀音,又有廟田60畝。1939年時尚完好,住持為義仁和尚,有僧4人。解放後,該寺改作小學,1966年拆除。
清涼寺
清涼寺位於嶗山區沙子口鎮小風口南,創建於明代初年。清末該寺已傾圮,現無垣。
石門庵
石門庵位於嶗山區北宅鎮七口峪村南。創建於明代中期。該庵在石門山南麓,內祀觀音,清乾隆年間重修。1956年該庵傾圮。
白榕庵
白榕庵又名姑子廟。位於嶗山區王哥庄鎮曲家溝村東。創建於明代。該庵為明代崔介庵所建,原為尼姑廟,後為道觀。解放前該庵已傾圮。
超然庵
超然庵又名姑子廟、草庵。位於城陽區惜福鎮超然村。該庵約建於明代初年,久圮無垣。
華嚴寺
華嚴寺又名華嚴庵。位於嶗山區王哥庄鎮返嶺後村西。創建於清代順治九年(1652年)。該寺是嶗山現存規模最大的寺院。該寺原稱華嚴庵,1931年更名為華嚴寺,1939年時住持為蓮橋和尚,有僧40人,1959年時尚有6人。「文化大革命」初期,寺內之神像、供器、經卷、文物、碑碣等全被搗毀焚燒。1987年局部修復。該寺現為青島市文物保護單位。
十梅庵
十梅庵位於李滄區樓山後鄉十梅庵村。創建於清代。舊時該庵因有梅10株而得名,內供佛像,壁間有膠州宋孝真所畫之墨竹。該庵因年久失修,1957年倒塌。
靈聖寺
靈聖寺位於嶗山區王哥庄鎮解家河村。創建於清代後期。該寺境頗幽靜,為華嚴寺之下院。1939年時尚完好,住持為能高和尚,有僧2人。該寺在1959年時已破舊不堪,現已傾圮。
編輯本段嶗山十二景
1.【巨峰旭照】見「巨峰」 2【龍潭噴雨】見「龍潭瀑」 3【明霞散綺】從太清宮北上,行約3公里左右,在竹樹蔥籠、綠蔭掩映中便是明霞洞。這里背後石峰聳立,山高林密,前望群巒下伏,峭壑深邃,每當朝暉夕陽,霞光變幻無窮,因而被列為嶗山十二景,稱「明霞散綺」。清代高密文人孫風雲有詩贊曰:「拾級不辭勞,松篁漲晚濤。嵐光拔地峻,海色逼天高。絕頂霞粘屐,精庭雪暈袍。三壺皆似削,俯勢瞰靈鰲。」 4【太清水月】在太清宮看海上月出,別有一番情趣。當萬籟俱寂之時,光潔的月亮被一團金輝托出海面,溶溶月色傾灑海面,浮光瀲灧,玉壺冰鏡。岸邊清風掠竹,細浪輕拍,景色幽奇絕倫。這便是嶗山十二景中的「太清水月」。清代文人林紹言有詩贊曰:「相約訪仙界,今宵宿太清。煙澄山月小,夜靜海潮平。微雨五更冷,新秋一葉驚。悄然成獨坐,細數曉鍾聲。」 5【海嶠仙墩】海嶠仙墩是指嶗山頭南部的八仙墩,嶗山頭距太清宮7公里,是由海蝕岩洞組成的奇特自然風貌。嶗山頭的南部,由於海浪多年沖擊,崖岸斷落如廈,崖下海中有十多塊兩米高的石墩,神話傳說八仙過海時曾在此小憩,因名八仙墩。此處風勁浪高,波濤洶涌,極為驚險,被譽為「嶗山第一奇景」,在嶗山十二景中稱「海嶠仙墩」。明代高僧憨山有詩贊曰:「混沌何年鑿,神功此地開。勢吞滄海盡,潮壓萬山回。洞宇今何在,仙人去不來。蓬萊應浪藉,身世重堪哀。」 6【那羅佛窟】自華嚴寺沿山澗西上即達那羅延窟,這座天然的石洞寬7米,高、深各10餘米,四壁如削,洞頂有一圓洞,頗似火山噴口,天光由此圓孔透入,據 那羅佛窟
僧人說那羅延佛就是在窟中修煉成正果。如此巨大的花崗岩洞國內尚不多見,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那羅佛窟」。清代即墨文人黃玉瑚有詩贊曰:「荒山留佛骨,卓錫何年至?那羅延窟存,東來識大意。」 7【雲洞蟠松】白雲洞在嶗山東部,華嚴寺西北,太平宮西南3.5公里處,坐落在海拔400多米的高山上,其景物之清奇,風光之綺麗,則又別具一格。白雲洞由巨石架成,左為青龍石,右為白虎石,前為朱雀石,後為玄武石。洞石岩頂上有一名為「華蓋」的古松,勢如騰龍,綠蔭冉冉,覆蓋全洞,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雲洞蟠松」。藍水有詩贊曰:「白雲深處白雲洞,日日洞口白雲封。驚看雲中龍出沒,一株洞後百年松。」 8【獅嶺橫雲】獅子峰在太平宮東北,幾塊巨石相疊,側看成嶺,豎看成峰,狀若雄獅,橫卧在蒼茫雲霧中,海風吹來,白雲宛若游龍,翩若驚鴻,在陽光的照射下,景色十分絢麗。但獅子峰最壯美的景色是「獅峰觀日」,人們在獅峰觀罷日出,趁曉霧未開,方可盡情地領略「獅嶺橫雲」的妙趣,因而列入嶗山十二景。明代即墨文人黃宗臣有《宿獅子峰》詩:「石上開樽有濁醪,海天東望月輪高。夜聲時到秋山寺,半是風聲半是濤。」 9【華樓疊石】見「華樓峰」 10【九水明漪】見「北九水」 11【岩瀑潮音】潮音瀑原名魚鱗瀑或玉鱗瀑,因其聲似潮湧,自1931年始更名。潮音瀑是北九水的盡頭,四面峭壁環繞,東南高壁裂開如門,瀑布從此瀉下,山谷轟鳴,聲如澎湃怒潮。清代山東撫軍崔應階有詩贊曰:「何處<崖萬壑雷,高峰雲靜石門開。盤空舞雪飛泉落,撲面銀花細雨來。碧水澄潭湛洗滌,青松白石任徘徊。支筇未盡游觀興,樵唱遙從天際回。」 12【蔚竹鳴泉】蔚竹庵在北九水村東北的鳳凰山下,位居海拔550米高處,蔚竹成林,蒼松競茂,怪石奇秀,澗溪成韻,泉水汀咚,清新幽靜,在嶗山十二景中稱「蔚竹鳴泉」。清代膠州文人王大來有詩贊曰:「玄都近在最高峰,石磴追尋樵客蹤。履下泉聲三十里,杖邊山色一千重。深藏勝境疑無路,綠到仙宮遍是松。更喜道人閑似我,邀看萬朵碧芙蓉。」
編輯本段嶗山旅遊
現在,嶗山[2]風景區為遊客創造了更好的旅遊環境:先後改善了水 嶗山景區分布圖
[3]、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拓寬整修了三條旅遊公路干線,新建了停車場和數公里登山步道。同時,還建設了嶗山度假村。它由仰口國際旅遊度假村、流清河旅遊度假村、北九水旅遊度假村三部分組成。青島嶗山美麗的觀光旅遊和舒適的休閑度假吸引著各地中外遊客的競相到來。 目前嶗山游覽線路共有四條其中陸路三條(南線,東線,中線),水路一條。 各景區及其他景點均可分幾次按不同旅遊線路作較全面的游覽這座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的世外桃源,留給人們韻味清新而悠長感覺。 嶗山景區主要包括巨峰(嶗山頂峰)、流清(乘車觀海佳地)、太清(嶗山最著名道觀所在地)、棋盤石(佛教特色)、仰口(海濱度假勝地)、北九水(山水結合的峽谷風貌)、華樓(花崗岩疊石風貌)幾個游覽區,其中,流清——太清——棋盤石——仰口在同一游覽線上。
編輯本段南線
由香港東路或東海東路向東經沙子口,登贏,流清河奔太清宮,主要游覽太清景區。如果時間允許,可再去上清景區或去巨峰景區;也可去棋盤石景區。此條游覽路線距離近,可觀幾個著名景點,並可當天輕松往返。一般旅行社能安排走這條線,也是最繁忙的嶗山旅遊線路。 乘坐旅遊專線車或幾個包乘計程車十分方便,可減輕登山之勞累。如乘104路,113路,304路公交車也可游覽此線。
編輯本段東線
由李滄區李村出發,先向北轉東,經惜福,王哥庄到仰口主要游覽仰口景區,如果早晨出發時間較早,游覽行程緊湊,剩餘時間較多,可向南遊覽棋盤石景區或直奔太清景區由南線返回。 根據同行人員數量,包乘中巴車或出 嶗山雲海
租轎車,一日內可游完東線和南線主要景點。若乘123路,312路,106路公交車,一般只能游覽東線。
編輯本段中線
也是由李滄區李村出發,向東經北龍口轉北,經北宅,烏衣巷赴北九水景區。若時間允許,此線可於途中游覽華樓景區;亦可驅車經柳樹台攀巨峰,步行過潮音瀑亦可達巨峰。由大嶗觀可轉赴仰口景區。 可包乘計程車或乘107路,110路,311路,365路公交車抵達。
編輯本段水路
由青島灣旅遊碼頭乘船游覽海上風光,在太清灣登陸,主要游覽太清,上清景區。
編輯本段巨峰景區
與南線乘車方式相同,在大河東站下車即可到達巨峰景區的收費站。由觀光車將遊客沿盤山公路載至索道站,遊客可在車上欣賞沿途石壁上的關於嶗山歷史文化的石刻,在索道站可選擇體驗乘索道上山和沿石路上山的不同樂趣。
編輯本段門票價格
【 旺季 】 4月1日-10月31日 巨峰游覽區門票: 80元/人;進山車費15元/人;索道40元/人、次 流清游覽區—棋盤石游覽區—仰口游覽區 進山門票: 70元/人 北九水游覽區進山門票: 50元/人 【 淡季 】 11月1日-來年3月31日 巨峰游覽區進山門票: 50元/人 流清游覽區—棋盤石游覽區—仰口游覽區 進山門票: 50元/人 北九水游覽區進山門票: 30元/人 華樓游覽區全年票價: 10元/人 【 索道 】 巨峰索道的票價:單程40元/人,往返80元/人 太清索道的票價:單程45元/人,往返80元/人 仰口索道的票價:單程35元/人,往返60元/人
編輯本段優惠政策
嶗山風景區對特殊群體的優惠政策 1、對國內外70歲以上老年人和我國離休人員,持有效證件免費進山。60歲以上老年人,持有效證件半價優惠。有效證件為身份證、戶口本、離(退)休證、老年人優待證、護照、駕照、港、澳、台同胞通行證。 2、對全國殘疾人憑殘疾人證,享受進山費免費的優待政策。 3、對現役軍人持新版軍官證、士兵證免購門票;傷殘軍人憑傷殘軍人證件免費進山;軍車免費。 4、身高1.2米以下的兒童進山免費;全國各大、中、小學校學生持學生證,進山費半價。 5、新聞單位工作人員憑記者證免費進山。 6、 「五.一」和「十.一」節假日期間,對青島市市級以上(包括市級)的勞動模範、優秀黨員、優秀教師、十佳市民、青島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士憑有效證件免費進山。 7、對青島市市民辦理進山年卡,即向景區管委交納人民幣220元和照片後,辦理進山年卡一張,一年內可持卡不限次數地進入景區各游覽區。
編輯本段嶗山交通
目前嶗山游覽線路共有四條其中陸路三條(南線,東線,中線),水路一條。 南線:由香港東路或東海東路向東經沙子口,登贏,流清河奔太清宮,主要游覽太清景區。如果時間允許,可再去上清景區或去巨峰景區;也可去棋盤石景區。此條游覽路線距離近,可觀幾個著名景點,並可當天輕松往返。 乘坐旅遊專線車或公交車104路,113路,304路公交車游覽此線都十分方便,可減輕登山之勞累。 東線:由李滄區李村出發,先向北轉東,經惜福,王哥庄到仰口主要游覽仰口景區,如果早晨出發時間較早,游覽行程緊湊,剩餘時間較多,可向南遊覽棋盤石景區或直奔太清景區由南線返回。 根據同行人員數量,包乘中巴車或出租轎車,一日內可游完東線和南線主要景點。如果乘123路,312路,106路公交車,一般只能游覽東線。 中線:也是由李滄區李村出發,向東經北龍口轉北,經北宅,烏衣巷赴北九水景區。若時間允許,此線可於途中游覽華樓景區;亦可驅車經柳樹台攀巨峰,步行過潮音瀑亦可達巨峰。由大嶗觀可轉赴仰口景區。可包乘計程車或乘107路,110路,311路,365路公交車抵達。 水路:由青島灣旅遊碼頭乘船游覽海上風光,在太清灣登陸,主要游覽太清,上清景區。 除巨峰景區目前尚未開放外,各景區及其他景點均可分幾次按不同旅遊線路作較全面的游覽這座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的世外桃源,留給人們韻味清新而悠長
編輯本段公交線路
北九水:365、110、311、112(只能到達景區外卧龍村位置) 華樓:365、110、311、112 到「蘭家莊」站 以上四路公交車都先到「華樓」 ,然後到「北九水」為終點站。 365:大港二路—北九水,一天4班定點發車。 大港二路:5:30 7:40 13:00 14:50 北 九 水:7:40 9:20 14:50 16:40 110:台東—北九水,一天2班定點發車。 台 東:6:30 14:00 北九水:8:00 15:30 311:火車站—北九水,一天5班定點發車。 火車站:6:45 7:45 8:30 13:00 15:00 北九水:8:25 9:25 10:10 14:40 16:40 112:滄海路—卧龍村,30分鍾左右一班車。 滄海路:4:40—18:10 卧龍村:6:00—19:30 仰口:312、371、106、383 110:台東—仰口,1小時左右一班車。 台東:6:00—16:30 仰口:8:00—18:30 312:輪渡—仰口,一天2班定點發車。 輪渡:7:30 14:20 仰口:9:50 16:40 371:昌樂路—仰口,一天2班定點發車。 昌樂路:6:00 15:20 仰 口:8:00 17:00 106:李村—埡口,一天2班定點發車。 李村:7:10 14:00 埡口:9:00 16:00 383:海大嶗山校區—仰口 (半小時左右一班車 ) 海大嶗山校區:6:15-18:30 仰口:7:20-19:35 巨峰、太清:304、104、802、113 304:輪渡—流清河,車次較多。 輪渡:6:00—17:30 流清河:7:50—19:20 104:台東—流清河,40分鍾左右一班。 台東:5:00—17:50 流清河:6:10—19:00 802:火車站—流清河,一天3班定點發車。 火車站:6:30 11:00 15:00 從火車站到流清河需時約1個小時,到達後即往回返。 113:滄海路—流清河,每天7班定點發車。 滄海路:4:50 6:00 7:00 8:00 15:30 16:30 17:40 從滄海路到流清河需時約1小時15分鍾,到達後即往回返。
編輯本段嶗山綠茶
嶗山綠茶原產於青島嶗山,是南方茶樹「南茶北引」近10年的成果。以綠茶為主,兼有少量烏龍茶,紅茶,花茶青島嶗山耐冬綠茶園。是中國種植茶葉的最北界,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肥沃的土地、高山雲霧、晝夜溫差大,馳名中外的水源地,培育出的嶗山茶和嶗山綠茶,其色、香、味、韻、型俱佳。 嶗山海 沙灘沙子柔軟,海中有水母,還可以游泳,沙灘上還有螃蟹,還有魚,就算秋天去站在水裡也不冷。
4. 我們在青島市內福州南路,明天想去嶗山看看,不知道如何乘車,有什麼路線,哪位朋友有什麼經驗介紹
如果去南景區(太清,流清河,巨峰等)的話可以做304或者104.如果去北景區(北九水等)可以做311或者110.其中104和110都是從台東發車的。
鑒於目前修路等原因,希望上車時能先問問司機
巨峰風景區
位於嶗山中部,面積7.4平方公里。范圍包括以巨峰為中心,海拔800~900米以上的山區,以著名的峰、頂、崮和自然山林景觀為主要特色。匯集了巨峰、丹爐峰、天馬峰、太乙峰、比高崮、自然碑、虔女峰、靈旗峰、元寶峰等奇峰異石。登上巨峰環顧四周,山巒起伏,群峰競秀,海波粼粼,村市井然。同時又是山林佳境,高大的落葉松和低矮的灌木叢相映成趣,春季大片的漫山紅遍野杜鵑,夏季綠滿青山水滿川,秋季楓葉馬蘭紅黃配,冬季仙山白雪意昂然。嶗頂還可觀賞到雲海、火球、旭照三大奇觀,「巨峰旭照」為嶗山十二景之冠,令歷代遊人嘆為觀止。
巨峰風景游覽區原有國防公路自西北側可直達頂部,南側有簡易步行游覽路可達頂峰。2002年底,由大河東停車場路北側新修了一條通往巨峰的游覽線路。驅車而上,盤山而行,兩旁風景不斷變換。將道教的文化內涵賦予其中,形成貫通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體思維,使人們在對自然景觀游覽中領略到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十幾分鍾,可達游覽區的正山門。從此處有索道直通嶗頂;若徒步登嶗頂約40分鍾路程,石徑新鋪,景色清幽。水、石、橋、峰、小徑、樹木、紅果構成一幅清新的畫卷,過了自然碑有一個架空的休息平台,西邊山峰石壁上有「海上名山第一」石刻。回望來時千山萬壑,峰巒如聚忽而雲霧湧起,縹緲如若仙境。過了朱雀石,是景區環行路,曲折而上,過一個近乎筆直的鐵梯,攀過巨石的間隙,眼前豁然開朗,向人們展示出「直上嶗山巔,夾道萬卉繁,奇石起攫博,滿目洪濤翻「的雄偉壯麗景觀。
登瀛風景游覽區
由青島市區沿海濱去嶗山的第一個風景游覽區即是登瀛風景游覽區。車過陡阡口,迎面一片大山,在這里眺望嶗山群峰可算是最佳位置,巨峰、五指峰、美女峰、比高崮、自然碑等著名山峰盡收眼底。站在這里看,左側都是高山,右面卻是大海,嶗山的「山海奇觀」特徵展現在遊人面前。
從村邊的涼水河溯水而上,一路上盡看兩側山澗風光,河西側有蛤蟆澗、登瀛北澗;朝西北可到陰涼崮、團團崮、小嶗頂、峨澗、清涼澗等景點;朝東北可去椒澗、荊條澗、迷魂澗、石屋澗、石門澗、茶澗等景點。其風光特點主要是河谷兩側的秀峰危岩和幽澗清溪配合而成的自然景觀和玉清宮、茶澗廟等遺址。
流清風景游覽區
過了登瀛風景游覽區就是流清風景游覽區,從這里出發登巨峰路徑最近捷,這也是嶗山巨峰至海邊平面距離最近的地方。
流清河正對的海灣,站在海灣口正南看,海中有一個小海島,名為「老公島」。灣邊有一半島,盛產鮑魚,稱為「鮑魚島」。
流清河谷有流清河水庫。水庫東側的景觀有將軍槽、南天門、天柱、北天門、天門後、前風庵、黑沖澗、公司澗、鐵瓦殿等;水庫西側景觀有蟹子夾、鷹窩頂等。自流清澗口折而向東北即進入天門澗,這里從山上到山下黑松幾乎連成片,山風吹來,松濤之聲不絕於耳。再向上走,登上天門峰,就見南天門高高矗立在山巔,崖上鐫有「南天門」3個大字,據傳為邱處機手書。朝北望去,天柱居中,再向北的高峰則為北天門。站在天門峰上,仰望諸峰直插雲霄,俯瞰大海橫無際涯。周圍群峰峙立,起伏跌宕,山嵐晦明,峰轉景異,高曠空明,氣勢雄偉。
太清宮風景區
太清宮 位於嶗山東南端,始建於西漢建元元年(公元前140)。由寶珠山三面環抱,南臨大海,其橫矗7峰,老君峰居中,東為桃園峰、望海峰、東華峰,西為重陽峰、蟠桃峰、王母峰。宮在峰下,依山面海,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花紅葉綠,俗稱「小江南」。太清宮由三宮殿、三清殿、三皇殿3組宮殿組成。三皇殿院內的檜柏高約25米,樹圍5.25米。樹幹上寄生著凌宵、鹽膚木各1株,三木一體,堪稱一奇。宮外,糙葉樹1株,高約15米,圍3.7米,虯枝四齣,蒼翠如龍,俗稱「龍頭榆」,傳說植於唐,又叫唐榆。三宮殿院內有開紅白花的山茶各1株,俗稱耐冬,紅者雪天開花,花紅如火,蕊黃如金,葉綠如翠,堪稱一絕,據說《聊齋志異·香玉》中的絳雪即取材於此。宮前的海灣為太清灣,是嶗山十二景之一「太清水月」的觀賞之地。太清宮東有三面臨海,高出沙灘約1米,面積約80平方米的巨大礁石,即「釣魚台」。台上刻有元道士宋績臣詩一首:一蓑一笠一髯叟,一丈長桿一勺鉤。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獨釣一海秋。由釣魚台東去,為嶗山東南角的突出部,峰巒突兀,俗稱「嶗山頭」。此處面臨大海,風疾浪高,波濤借海風之勢鋪天蓋地般撲向岸邊,聲如巨雷,撼人心魄,交織出一幅雄偉壯麗的景觀,其海岸經過長年累月的海浪沖擊,形成了刀劈劍削般的海蝕斷崖,呈現出紅、白、黃、青各色相間,界線又非常分明的一層層變質岩,完全像人工把各種顏色不同的石板疊壘在一起。嶗山的總體形成原因是花崗岩侵入和地面抬升,唯獨這里獨具一格,海蝕崖洞組成奇特的自然風貌,懸崖之下,空如廣廈,在這彩石斷壁下面不遠處,有十數塊大小不等、顏色各異的岩石群,上平如台,傳說八仙過海時曾在此休息,得名「八仙墩」。
上清風景游覽區
位於嶗山南部,包括嶗山半島北部,八水河谷,聖水河谷及青山灣至天茶頂一帶的群山,面積13.24平方公里。
該風景區地處巨峰東南,氣候溫和,植被茂密,人文資源豐富。如建於宋初的上清宮地處深山,環境極為幽靜。位於玄武峰下的明霞洞,地勢高曠,景色秀麗。自埡口通往明霞洞,八水河至上清宮再至明霞洞,都有石階山路,形成較為完整的游覽線路。並有太清索道通往明霞洞。
棋盤石風景游覽區
位於嶗山東部,東臨黃海,包括泉心河灣,泉心河谷以及砥粒石至山海崮一線,面積19.6平方公里。區內以山海奇觀和靈幽勝境為主要特色。人文景觀有始創於明末清初的華嚴寺和建於清康熙年間的明道觀及大量唐以來的摩崖石刻等。
棋盤石 位於巨峰東北的棋盤山麓,崎嶇綿延,山峰挺拔,凌空一座山峰,峰頂一怪石向西探出,上平如台,下懸空於深淵之上,形如靈芝托空,又如跳水台。傳說曾有神仙在此對弈,故得名。
白雲洞 白雲洞在刁龍嘴村以西的山巔高處,海拔400多米,南向,由4石架成,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洞額鐫「白雲洞」3字,清末翰林尹琳基書。洞後依洞而生的數百年古松,形如游龍,名「華蓋松」,虯枝密葉復蓋洞頂,在嶗山十二景中,名「雲洞蟠松」。
華嚴寺 位於那羅延山半腰,是嶗山規模最大的佛寺,建於清順治九年(1652)。整個廟宇依山勢修建,為「階梯式」院落,布局嚴謹,宏偉而典雅。
寺僧屬「臨濟派」,不掛單,唱「梵唄」,不「坐禪」。第一代住持慈沾是臨濟派的第四代傳人。華嚴寺共二十代,二十年代是鼎盛時期,寺僧達80餘人。
華嚴寺前西側有一塔院,四周環築圍牆,是寺中歷代住持藏骨處,院落中的一座七級磚塔埋葬著第一代住持慈沾大師,有四棵蒼松緊繞塔身,虯曲多姿,名「松抱塔」,六十年代松樹枯死。與磚塔相對的石塔,是第二代住持善和的藏骨處,相傳是農民起義領袖於七之墓。
自1999年起,嶗山風景區為重現歷史遺跡和旅遊資源,開始重新修建華嚴寺,共投資1700萬元,重修了「華藏世界門」、「蓮花路」、「三聖殿」「東西配殿」及「天王閣」等,使古老的華嚴寺更加肅穆庄嚴。
明道觀 在白雲洞西南,蔚竹庵正東,招風嶺之前,有一處嶗山地勢最高的廟宇,相傳為唐朝孫曇采葯山房的遺址,這就是明道觀。
明道觀為清康熙五十三年(1741),全真道金山派道人宋天成所創建,佔地1380平方米,現內殿堂分東西兩院,東院為「玉皇殿」祀玉帝,西院為「三清殿」祀三清彩色塑像。至光緒年間,道觀達到鼎盛時期,有道士78人,土地、山林1100餘畝。
仰口風景區
位於嶗山東部偏北沿海地區范圍包括峰山、仰口海雕龍磯以及太平宮、白雲洞、中心崮四周的山嵐,面積22.88平方公里。區內多峽谷,以仙山宮殿、海灣沙灘景觀為主要特色,嵯峨山峰自海邊拔海而起,嵐靄之後隱藏著道家宮殿,常有幾分神秘色彩。
太平宮 太平宮在嶗山東部海岸,仰口灣以西,是宋初敕建的道場。這里風景優美,有靈奇的山峰、秀麗的古洞。宮東有一巨石聳起,酷似跪伏的綿羊,口鼻俱備,名「綿羊石」。宮北危峰聳起,極象一頭怒吼的雄獅。峰頂很平敞,上面設石桌石凳。由此東望,無際的大海與天相連,令人心曠神怡,是嶗山十二景中的「獅嶺橫雲」。太平宮北下,是一條清澈的澗水,有幾塊巨石相接橫於上,雨天水漲時,人仍行於石上,水流石下,名「仙人橋」。「橋」北有一天然石洞,洞額巨石平整,上鐫丘處機七絕20首。
小蓬萊 在嶗山灣西岸,土寨河入海處之南,是三面環海的半島,西面連接陸地,面積約1平方公里,海拔84米。島上南北兩峰對峙,北峰海拔84米,名「小蓬萊」,南峰海拔51米,名「望海樓」。
北九水風景區
嶗山名勝多依海而彰,惟九水卻以險怪的山峰、幽邃的峽谷、澄明成韻的流水畫廊風光被譽為「九水明漪」。九水風景區包括南九水、北九水兩岸風光。「南九水」發源於巨峰以西的柳樹台至南九水村南的觀川台,全長7公里。「北九水」為白沙河中游峽谷地帶,分為內、外九水,外九水自大嶗觀村北的菊灣溯至太和觀,長約5公里;內九水自太和觀溯流而上至靛缸灣,長約3公里。澗水順流而下,遇峰、崖、屏、嶂必折,折處必彎,彎處必漩,漩處必湧出一潭澄水。清人的游記中說,河流「隨山而下,山橫轉,水即一折,溯流而上,至上源凡九折,以命名雲」。九水風景區的諸名勝中,當推內九水最佳。
外九水 澗勢狹窄盤紆,山勢峭拔嵂崒,群峰壁立,天光如帶,蔭郁幽邃,峰石詭怪,虯枝古木盤根在危岩峭壁之中,挺立於峰崖絕壑之上,怪特奇麗每處有奇,百看不厭。
內九水 峰巒比外九水更為峭拔,峽澗更為涵幽險奇。2002年10月,嶗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對北九水游覽區進行整修,對這里原有的18個天然水潭進行了特殊工藝處理,並修建了9座觀景橋,保證遊人在洪水多發季節仍可欣賞到九水美麗的自然景觀。從內一水開始,一直延伸到內九水的潮音瀑。18個水潭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分別被取名為上善、抱一、大方、齊物、養生、坐忘、逍遙、安期、許由,沿途溪谷的「十八潭」分別取名為至柔潭、居卑潭、未封潭、未始潭、無隅潭、無極潭、自取潭、俱化潭、中虛潭、有間潭、得魚潭、得意潭、無已潭、不滯潭、餐霞潭、飲露潭、清心潭、洗耳潭,這些名字在為其取名時則參考了每個潭的方位和自身的形狀及它們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等諸多因素,從而使每個水潭更具有靈氣和文化意蘊。
南九水 山舒水緩,峽澗明媚,盤山公路曲折如帶環繞山間,有時雲隔路斷,人行於雲端,是為一奇。農舍沿澗依山勢點散而居,桃、櫻、修竹、山花野草爛漫於峽谷,層層梯田布其間,生機勃勃。南九水村南峽澗緊湊對峙,由此進入景區。東有奇峰「紗帽崮」,崮下為觀川台,台北是盤山公路及沿澗山村。南有秀峰佇立叫「將軍崮」,澗水由此滾滾出峽。彈月橋穹隆飛架於深澗之上。其北偏西向的山麓古木翳天,松出石隙,相映競秀。倚崖面澗有明初建「龍泉觀」。再上行,巉崖峭立,林木漸密,澗底水響,林中鳥鳴,構成美妙的樂章。有兩條山脈蜿蜒至此相聚,形如二龍戲珠,地名「王子澗」。其上盡是峭壁削崖,公路曲折蜿蜒,稱「十八盤」。終端即「柳樹台」,台東豁一口,可登巨峰,北險深壑,秀峰峽立,谷底即為北九水。
華樓山風景區
位於嶗山風景名勝區西部,海拔409米,是古跡鐫刻較集中的風景區。元尚書王思誠曾品為十四景:清風嶺、王喬崮、聚仙台、翠屏岩、南天門、松風口、夕陽澗,前逐一賦贊之。景以聚仙台、凌煙崮、翠屏岩、南天門最佳。其中,聚仙台,又名?表峰,人稱梳洗樓。迭石崛起於嶺頂,四面削峭,高21米,直插藍天,猶如華表。傳說神仙曾在此梳洗,古來被譽為嶗山第一奇峰。峰西為元建道觀華樓宮,院宇簡朴,庭院雅潔。前臨夕陽澗,有「碧落岩」。
東南一面露一缺口,觀賞巨峰一帶的重巒迭嶂,象千萬戟高插雲端,景色奇勝。山北麓即為白沙河之中游,20世紀50年代即建成嶗山水庫,辟為景區,庫北岸有黃石洞、慧炬院等遺址。
石老人風景區
石老人是一筍狀的礁石,崛起於大江口之海灣中。礁石高出水面約15米,周長約30米,漲潮時沒入水中。中間有徑約1米透明的孔,遠望象駝背老人站在海中,若將欲行,尤為異觀。這一帶由海蝕崖、海蝕洞及海蝕柱等組成了奇特的自然地理風貌,是青島市一大風景點。大江口海灣,東是峰巒疊嶂的午山,西為雲霧繚繞山巔的浮山,面積約2.5平方公里,是天然的海水浴場。灣東北岸一突出的陡崖高約40米,叫「平頂台」,西北岸峭崖丹黃,一洞如屋,名「石屋門」。北岸是一漁村,因礁石取名「石老人」,迄今已500年的歷史。湛山至太清宮的公路穿村而過。1983年,青島市政府在村西劃定2.5平方公里的區域,作為旅遊開發區。1992年3月國務院批准石老人旅遊開發區建設國家旅遊度假區。石老人風景區由西向東可游覽的景點有海洋公園、海濱雕塑園、石老人浴場、石老人公園。可觀賞的景觀有石老人、浮山、午山、赤島、大小公島遠景及石老人旅遊度假區風貌。
早起到海水浴場站點等304去嶗山,經過一個多小時,到達嶗山,門票50元。在埡口下車,參觀太清宮,之後爬山(也可以坐索道)至明霞洞。至明霞洞後,有兩條路線,一條是繼續向上爬,到達嶗頂,之後翻過嶗頂,經過內九水、外九水,從北面下山,坐公交車返回;另一條從明霞洞直接返回太清宮或者走上清宮、瀑布下山,坐304返回。前一條自然景色優美,後一條人文遺跡多。如果返回後不累,還可以從海水浴場下。嶗山旅遊費用約200元。
5. 嶗山的人文歷史
嶗山是道教發祥地之一。嶗山自春秋時期就雲集一批長期從事養生修身的方士之流,明代志書曾載「吳王夫差嘗登嶗山得靈寶度人經」。到戰國後期,嶗山已成為享譽國內的「東海仙山」。
《漢書》載武帝在嶗山「祠神人於交門宮」時「不其有太乙仙洞九,此其一也」。
西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張廉夫來嶗山搭茅庵供奉三官並授徒拜祭,奠定了嶗山道教的基礎。從西漢到五代時期末,嶗山道教基本屬於太平道及南北朝時期寇謙之改革後的天師道,從宗派上分屬於樓觀教團、靈寶派、上清派(亦稱茅山宗、閣皂宗)。
宋代初期,嶗山道士劉若拙得宋太祖敕封為「華蓋真人」,嶗山各道教廟宇則統屬新創「華蓋派」。
金元以來,道教全真派興起,嶗山各廟紛紛皈依於「北七真」的各門派,成吉思汗敕封邱處機之後,嶗山道教大興。延至明代,嶗山道教的「龍門派」中衍生三派,使教派總數達到10個,嶗山及周邊地區道教長盛不衰。至清代中期,道教宮觀多達近百處,對外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
近代以來,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使嶗山道教遭到嚴重破壞,其中以1939~1943年間侵華日軍對嶗山的「掃盪」為害最重。道士被殺害,廟宇被炸毀,珍藏被掠走,嶗山道教自此每況愈下。
建國後,青島市人民政府於1952年撥專款對嶗山道教廟宇實施重點維修,嶗山道教得到保護和生存。
「文化大革命」前期,嶗山道教作為「四舊」受到沖擊,毀掉神像,遣散道士,嶗山道教的宗教活動廢止。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青島市人民政府逐步有計劃地恢復部分嶗山道教廟宇,落實宗教政策,召回道士,重修神像,返還廟產。嶗山相繼修復並對外開放的廟宇有太清宮、上清宮、明霞洞和太平宮。嶗山道教恢復了正常的宗教活動。
1980年嶗山恢復道教宗教活動後,嶗山太清宮對收納道士出家制訂了各項新規定。10餘年來,在此出家已有20餘名道士。 佛教傳入嶗山地區,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嶗山之佛教始於魏晉,盛於隋唐,明代又迭起高潮,清代後期漸衰。嶗山的崇佛寺(俗稱荊溝院)建於魏元帝景元五年(公元264年),這是嶗山最古老的寺院,應視為佛教在嶗山的發端。東晉義熙八年(公元412年),到印度等地求經的僧人法顯泛海返國,遇颶風漂泊到不其縣嶗山南岸栲栳島一帶登陸,當時不其縣為長廣郡的郡治,篤信佛教的太守李嶷聽說法顯是到西方取經的名僧,便將法顯接到不其城內,講經說法,並在其登岸之處創建了石佛寺(即潮海院)。從此,佛教在嶗山聲名大振,廣為傳播。嗣後,嶗山相繼建起了石竹庵(後改名慧炬院)和獅蓮院(俗稱城陽寺),北魏時法海寺的創建,標志著嶗山佛教已初具規模。
隋、唐兩代,佛道並重,隋代重建即墨縣於今址後,獅蓮院、荊溝院和慧炬院等著名寺院得以重修,規模更加宏偉,香火日漸旺盛。唐代,僧人普豐由四川峨嵋山來到嶗山,在王哥庄鎮大橋村東修建了大悲閣,內祀大悲觀世音菩薩,後改稱峽口廟,其後又在鐵騎山東修了一座分院,名為林花庵,又在峽口廟東2.5公里的東台村建了另一座分院,名為普濟寺。嶗山巨峰之南還建有白雲庵。宋、元兩代,佛道兩教一直和睦相處。萬曆十一年(1583年)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和尚來到嶗山,於萬曆十三年起在嶗山太清宮三清殿前耗巨資修建了氣勢恢宏的海印寺,後因與太清宮道士發生糾紛,進士出身的道人耿義蘭進京告御狀,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朝廷降旨毀寺復宮,憨山亦被遠戍雷州。嶗山佛教雖遭此打擊,但並未一蹶不振,桂峰、自華及慈沾等著名僧人仍在嶗山進行了許多佛事活動,加之當地鄉宦士紳的支持,嶗山的佛教仍有所發展。據粗略統計,明、清兩代創建的寺院有20餘處,其中最有影響的是清順治九年創建的華嚴寺。這座寺院規模宏偉,名聲遠播,藏有清雍正年間刊印的《大藏經》一部,還有元代手抄本的《冊府元龜》。直到清末民初,華嚴寺與有著1500多年歷史的石佛寺、法海寺仍被稱為嶗山佛教的三大寺院。民國時期,嶗山佛教每況愈下,逐漸衰落。
建國後,嶗山的僧人在國家民族宗教政策的引導下,積極參加了各項愛國活動。在1956年農業合作化高潮中,嶗山的僧道聯合創辦了生產合作社,過著亦禪亦農的生活,走上了自給自養的道路。「文化大革命」中,各寺院的神像被砸毀,經卷、文物被焚燒,僧尼被遣散,大殿被封閉。但也有些宗教文物受到了群眾的保護,華嚴寺的《大藏經》和《冊府元龜》被青島市的文化部門搶救出來;沙子口東風船廠的職工把石佛寺和大石寺的五尊鐵佛完整的保存下來;源頭村居民把法海寺的乾隆年間重修碑拉到家中隱藏起來。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的宗教政策得到了進一步落實,「文化大革命」中被遣送的僧14人、尼7人,均落實了政策,並妥善安排了他們的生活。1985年青島市成立了佛教協會籌委會,政府還撥專款修復了嶗山華嚴寺和法海寺,並將這兩座寺院列為青島市文物保護單位。 嶗山山區共有27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 文物古跡古文化遺址古城古樓堂書院古墓康有為墓城子遺址古不其城玉蕊樓康成書院財貝溝東周墓群康有為原墓李家宅頭遺址鰲山衛城鏡岩樓華陽書院城陽漢墓群康有為新墓半阡子遺址浮山所城太古堂青峪書院房鳳墓——冷家沙溝遺址雄崖所故城大勞草堂石屋書院童恢衣冠冢——霸王台遺址——讀書樓勞山書院邱處機衣冠冢——西窯頂遺址——上庄別墅下書院藍銅墓——————紫霞閣——於七墓—— 古廟宇太清宮華樓宮太平宮蔚竹庵上清宮白雲洞百福庵明道觀明霞洞關帝廟通真宮法海寺凝真觀華嚴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在嶗山各地建立了文物保護小組,1956年和1982年先後進行了兩次文物普查,共出土銅器1045件,另有銅錢26斤,出土鐵器20件,這些出土文物都保存在青島市和嶗山區博物館內。惟《嶗山金石目錄》中之古銅器鐵器已散失。 古銅器鐵器大福島古銅印曬錢石古錢南城陽村古銅印明道觀古箭鏃高家崮古銅器霸王台古戟頭壽陽庵古銅像、銅器鐵瓦殿鐵瓦海印寺大銅佛像菩薩洞鐵佛像玉蕊樓古銅瓶迎真觀鐵鍾城陽古銅瓶太平宮鐵鍾
6. 齊魯文化概論試題
齊魯文化,確切地說,不是一種單一的文化,而是齊文化和魯文化的融合。春秋時期的魯國,回產生了以孔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學說,而東臨濱海的齊國卻吸收了當地土著文化(東夷文化)並加以發展。兩種古老文化存在差異,相對來說,齊文化尚功利,魯文化重倫理;齊文化講求革新,魯文化尊重傳統。兩種文化在發展中逐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豐富歷史內涵的齊魯文化。
7. 歷年山東電大地域文化考試試題
綜合練習題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30分)
1、春秋時期,魯成為當時的大國,其控制范圍基本囊括了 汶河 流域和泗河的中上游地區。
2、據考古發現,山東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 沂源 猿人。
3、齊國的第一代國君是姜尚,魯國的第一代國君是 周公旦 。
4、魯國的首都是 曲阜 。
5、在政治上,齊國採取了「因其俗, 簡 其禮」,魯國採取了「 變 其俗,革其禮」的政策。
6、在用人上,齊國遵循「尊賢尚功」,魯國遵循「 尊尊而親親 」。
7、齊國威、宣之際, 稷下 學宮成為一個文化中心,在儒學中卓有影響的孟子和荀子都曾來到這里。
8、在戰國時期,黃老之學形成了兩個中心,一是處於江漢流域的 楚 國,這里是道家學派的原生地;一是齊國的稷下,是道家學派在北方的代表。
9、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使漢代的文化政策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
10、東漢後期,出現了道教的系統性的理論著作《 太平經 》。
11、孔子的思想、言論、行為主要記載在由其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的《 論語 》一書中。
12、「禮」是調諧、穩定社會倫理秩序的規范制度,人的 真摯情感 是其根本。
13、「 兼愛 」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墨子影響最大的主張。
14、孟子首先要完成的使命是確立對人的信心。為此他提出了「人性 善 」的觀點。這也是孟子儒學的理論基石。
15、孟子承擔起的一個重要政治使命是重新確立社會統治的秩序,也就是孟子理想中的「 王道 」。
16、鄒衍,也作騶衍,戰國末期思想家, 陰陽五行 學派的代表人物,齊國人。
17、五德終始學說的可操作性體現在鄒衍為統治者設計的一套「 以德配天 」的制度上。
18、如果說「五德終始說」體現的是鄒衍的時間觀念,那麼「 大九州 說」則體現了他的空間觀念。
19、姜尚封齊後,定都 營丘 。
20、姜太公除了擁有赫赫戰功外,還有軍事著作《 六韜 》流傳於世。
21、司馬穰苴「 以仁為本 為本」的戰爭觀,實際上是從政治的角度來把握軍事,比一般軍事戰術理論更高出一籌。
22、孫武在《孫子兵法》中,提出了「 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的作戰指導原則。
23、公元前353年,魏國派大將 龐涓 率8萬精兵進攻趙國,趙國苦戰一年,支撐不住,向齊國求救。齊國派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採取「 圍魏救趙 」的計謀,在桂陵設下埋伏,大敗魏軍。
24、劉備在 徐庶 的建議下,三顧茅廬,向諸葛亮求教統一天下的大計。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指明了劉備稱王圖霸的方略。後人把諸葛亮向劉備提出的戰略構想,稱為「 隆中對 」。
25、檀道濟在與北魏軍隊交戰時,糧草斷絕。他採用「 唱籌量沙 」的辦法,迷惑敵人,安然撤退。
26、《 守城錄 》是中國軍事史上的第一部城池防禦專著,它集前代防禦理論之大成,並開創了冷火並用時代城市防禦理論的先河,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的城市防禦理論。
27、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戚繼光到義烏、金華募兵,經過嚴格訓練,一支3000多人的新式軍隊建立起來,戰鬥力強悍,被稱為「 戚家軍 」。
28、魯班復姓 公輸 ,名般。因為他是魯國人,「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所以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29、扁鵲在總結前人醫療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望」、「 聞 」、「問」、「 切 」四診法。
30、墨子和他的弟子們曾做過世界上最早的 針孔成像 實驗,並且提出了精闢的解釋。
31、甘德和 石申夫 所測定的恆星記錄,是世界上最古的恆星表,為後世統一的星官系統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32、石德發現了 火星 、金星在順、逆行轉換之間經歷了停止不動的現象。
33、氾勝之在趙過代田法的基礎上,通過數十年指導農業的實踐和總結農民經驗獨創了一種新型的農業耕作方法—— 區田法 法。
34、《 九章算術 》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最早的一部數學著作,是古代勞動人民和數學家在長期生產斗爭中運用數學知識的結晶。
35、何承天制定的《元嘉歷》第一次採用 定朔 來安排歷日,這在當時是一個大膽而可貴的嘗試,對以後天文歷法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36、賈思勰的《 齊民要術 》是一部規模宏大、豐富多彩的 農業 科學專著。全書共10卷,92篇。
37、王禎是 元 代最傑出的農業科學家和機械設計製造家。
38、左思創作的賦中當時影響最大的一篇是《 詠史 》。
39、真正顯露左思睿思俊才、性情品格者,非《 詠史 》八首莫屬。
40、我們從劉勰的人生觀、文學觀來推究、考察,其主導思想,應該是 儒 家思想,同時又融進了佛家學說。
41、李清照的詞作,無論內容還是風格,以 靖康 之亂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42、辛詞化用經史,兼用俗語,並以 散文 句法入詞,幽默風趣,生動活潑。許多詞作具有議論化、散文化的傾向。
43、李攀龍的《 杪秋登太華山絕頂 》四首之二,被人們譽為寫華山的「千古絕唱」。
44、王士禎歌詠故鄉湖光水色和物產富有的一組詩是《 錦秋湖竹枝 三首》。
45、《桃花扇》四十齣,分上下兩本。劇本借侯方域、 李香君 的愛情故事,寫南明王朝的覆亡歷史。
46、侯方域是明代進步團體 復社 的著名文人,他繼承東林黨人的事業,同以阮大鋮、馬士英為首的閹黨餘孽進行斗爭。
47、《聊齋志異》中的全部作品大約可分為三類,即:短篇小說、 散文特寫 和雜記寓言。
48、在留存至今的王羲之書帖中, 草 書的數量最多,約占總數的百分之七十。而他的 行 書則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書體。
49、顏真卿的書法藝術成就主要體現在 楷 書上。
50、《顏氏家廟碑》系魯公於建中元年(780年)為其父 顏惟貞 立家廟時撰書,堪稱唐楷中達於藝術化境的扛鼎之作。
51、《 寒林平野圖 》是另一幅以李成之名流傳下來的名畫,現藏台灣台北市故宮博物院。
52、《清明上河圖》以長卷的形式展現了北宋都城 汴梁 汴河一帶清明時節的市井風光。
53、邢侗除了以自己的書跡澤溉後人外,還主持摹刻了《 來禽館法帖 》,為精化、純化、推廣二王帖學做出了很大貢獻。
54、在崔子忠的傳世之作中,《 蘇軾留帶圖 》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幅畫。此作表現的是宋朝大文豪 蘇東坡 與佛印和尚打賭輸掉玉帶的軼事。
55、文化遺存包括 物質 文化遺存和 非物質 文化遺存。
56、齊魯文化遺存具有種類多、 分布廣 、時間跨度大、 傳承有序 、保存完好等特點。
57、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社會後期 父系氏族 社會前期的文化典型。
58、在城子崖遺址出土的 蛋殼黑陶高柄 杯,器壁僅厚0.5毫米,黑如漆,硬如瓷,薄如紙,比例協調,造型別致。
59、1992年,在鄒平 丁公 遺址出土的陶盆殘片上,發現了5行11個類似漢字的象形符號。
60、魯國故城分 外 城和內城兩部分。
61、春秋中期,齊桓公任用著名的思想家、經濟學家 管仲 為相,採用他的治國方略,並以「 尊王攘夷 」為號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使齊國成為當時經濟、軍事實力最強的「千乘之國」、「五霸之首」。
62、齊國人根據都城南高北低的自然地勢,開挖溝渠,設置 排水 道口,從而將故城內的人工排水渠道、護城壕與城外環繞的自然水系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完整、暢通的排水網。
63、齊長城始建於春秋時期,完成於戰國時期,西起山東省 長清 縣,橫跨泰山,途經萊蕪等市縣,東至大海,全長618公里,史稱「千里齊長城」。
64、位於鄒城市境內的尖山、 鐵山 、葛山、崗山、 嶧山 摩崖刻經,因其地理位置相對集中,規模宏大,中外知名,特別是前四山摩崖刻經,自古就有「古邾四山摩崖」之稱。
65、平陰北朝刻經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是洪範池鎮南大洪山半腰處的 二洪頂 刻經。
66、泰山摩崖刻經以 經石峪 刻經最為知名,它位於斗母宮東北龍泉峰下峽谷中的自然石坪上。
67、「三孔」是孔府、 孔廟 、 孔林 的合稱,位於山東省西南部的曲阜市。
68、 大成殿 是孔廟的主殿。
69、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賜給孔子46代孫孔宗願「 衍聖公 」的封號。
70、三孟,指孟府、孟廟和孟林,位於魯西南的 鄒城 市。
71、 亞聖殿 為孟廟的主體建築,始建於宋宣和三年,歷經金、元、明、清,中間多有維修。
72、顏廟原名 復聖廟 廟,位於山東省曲阜城北門內,與孔府後花園隔街相對,是祭祀孔子弟子顏回的廟宇。
73、武氏祠又叫武氏墓群石刻,位於 嘉祥縣 縣城南30華里的武翟山村頭,是東漢末年(公元145—200年之間)武氏家族墓地上的一組石構建築。
74、蘇祿王墓,全稱蘇祿國東王墓,坐落在山東省德州市城北約一公里的 北營 村。
75、泰山,位於山東中部的泰安市,古時稱 岱宗 ,春秋時改為泰山,同衡山,恆山,華山,嵩山合稱五嶽。
76、游泰山要看四個奇觀: 泰山日出 、雲海玉盤、 晚霞夕照 、黃河金帶。
77、嶗山是我國著名的 道 教名山。
78、嶗山佛寺中最有影響的是清順治九年創建的 華嚴 寺。
79、歲時民俗的最大特點是 因時而興 ,序時而變。以年度為周期,循環往復,周而復始。它有兩項必不可少的要素:一是有相對固定的 時日 ,二是有特定的民俗活動內容。
80、過年的前一天,即 除夕 ,家家戶戶貼 春聯 。
81、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在農歷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之日,山東所有地區普遍在門口插 艾蒿 。
82、七月七日,習稱 七夕 、七月七。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故亦稱雙星節、情人節。
83、招贅俗稱「 倒插門 」,也叫「招養老女婿」,是男方入贅到女家與妻子居住的婚姻形式。
84、婚姻禮儀是婚姻活動的基本程序和儀式,近代一般分為議婚、 訂婚 、送日子、鋪房、迎娶、拜堂合巹、 鬧房 、回門等幾個步驟。
85、原始信仰習俗如 自然 崇拜、圖騰崇拜和 祖先 崇拜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長期傳承和流行,是中國傳統民俗也是齊魯民俗的一大特點。
86、齊魯民間信仰主要指俗神信仰。在信仰的對象上,各地流行比較普遍的有自然神、 職業神 神、人神幾種。
87、古代齊魯地區以農耕為主,生產民俗以 農業生產 民俗為主要內容,同時,漁業生產民俗和手工業生產民俗內容也比較豐富。
88、學術界通常把民間散文體敘事文學劃分為三類: 神話 、民間傳說和民間故事。
89、董永的故事最早載於西漢 劉向 的《孝子傳》,後來三國曹植的《靈芝篇》和東晉干寶的《搜神記》也都有相關記載。
90、在我國,被公認流傳最廣、影響最大 、最具有中國特色的傳說有四則,即《牛郎織女》、《 孟姜女 》、《梁山伯與祝英台》和《 白蛇傳 》,統稱「中國四大民間傳說」。
91、唐代以來孟姜女的故事正是春秋時代 杞梁之妻 故事嬗變而來。
92、很多人把《梁山伯與祝英台》稱作「東方的《 羅密歐與朱麗葉 》」。
93、蒲松齡將六朝小說和唐傳奇中的三個小故事《紙月》、《取月》、《留月》合而為一,寫成了《 勞山道士 》。
94、楊家埠是我國民間年畫三大著名產地和集散地之一,位於 濰坊 以東約10公里。
95、山東的民間年畫,除作為三大產地之一的楊家埠影響很大之外,聊城的 東昌府 年畫和濰坊高密的 撲灰 年畫也都有很大成就。
97、濰坊製作風箏有悠久歷史,名揚海內外,素有「 鳶都 」美名。
98、山東的民間泥塑,最有代表性的是濰坊高密姜庄鎮的 聶家莊 、濱州惠民的河南張,還有臨沂河東區九曲和蒼山的 郭家村 。
99、山東的民間剪紙比較有代表性的有膠東和魯北地區,即 膠東半島 的沿海地區和渤海灣地。
100、在改革整理傳統曲目的基礎上,1951年山東省文聯地方戲曲研究室決定將作家王安友的小說《 李二嫂改嫁 》改編成呂劇,試驗用戲曲形式表現現實生活。
101、山東快書最初沒有正式的名稱,因早期主要以「 武松故事 」為說唱內容,人們稱之為「說武老二的」或「唱武老二的」。
102、當今快書的流派,主要有以 高元鈞 、楊立德為代表的「高派」、「楊派」,以及後來崛起的以劉司昌為代表的「劉派」三大流派。
二、單項選擇(下面每小題所給出的四個答案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請將正確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題後括弧內)(每小題1分,共20分)
1、齊魯立國前,在今山東地區生活的土著居民是( B )
A、沂源人 B、東夷人 C、北京人 D、 山頂洞人
2、繼黃帝之後,擔任夷夏部落聯盟的盟主的是( A )
A、顓頊 B、帝嚳 C、蚩尤 D、堯
3、齊景公時期,曾入魯問禮的一位齊國著名的政治家是( D )
A、管仲 B、鮑叔 C、寧戚 D、晏嬰
4、在齊宣王時期,曾對齊國政治進行批評,使齊宣王「勃然變乎色」,「顧左右而言他」的一位思想家是( B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韓非子
5、「大一統」一詞最早見於(D )
A、《管子》 B、《墨子》 C、《論語》 D、《公羊傳》
6、標志著今文經學、古文經學、讖緯神學由紛歧斗爭走向統一融合、統一經學建立的完成的一部著作是( C )
A、《終始》 B、《大聖》 C、《白虎通義》 D、《太平經》
7、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A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8、「仁」的基本內涵是( D )
A、王道 B、霸道 C、民本 D、「愛人」
9、墨子和他的學生結成了一個組織嚴密的團體,團體首領稱為( B )
A、領袖 B、「巨子」 C、大匠 D、君子
10、墨子堪稱是中國最早的( A )
A、邏輯學家 B、 語言學家 C、 科學家 D、軍事家
11、在孟子的學說中,所謂「四端」是指( C )
A、仁義禮信 B、仁信禮智 C、 仁義禮智 D、義信禮智
12、孟子認為士君子修身的關鍵是( A )
A、存心養氣 B、善良仁愛 C、持志養氣 D、 剛毅木訥
13、最早使用「五行」說法的先秦典籍是 D
A、《詩經》 B、《周易》 C、《傳》 D、《尚書》
14、姜尚的先祖伯夷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舉為四岳,封於( D )
A、莒 B、鄒 C、 邾 D、呂
15、周武王與姜尚率軍大舉伐紂,與商軍展開戰略大決戰的地方是( B )。
A、朝歌 B、牧野 C、 孟津 D、鹿台
16、司馬穰苴原本姓( C )
A、姜 B、張 C、 田 D、 齊
17、公元前506年,吳國伐楚。吳王拜孫武為主將,率軍與楚軍進行決戰的地點是( C )
A、漢水 B、姑蘇 C、柏舉 D、涢水
18、公元前353年,魏國派大將龐涓率8萬精兵進攻趙國,包圍了趙國都城( D )
A、桂陵 B、大梁 C、馬陵 D、邯鄲
19、根據傳說,《將苑》一書的作者是( D )
A、龐涓 B、孫武 C、孫臏 D、諸葛亮
20、在抗倭戰斗中,戚繼光根據當地多丘陵溝壑、河渠縱橫的情況,創立了在戰術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C )
A、「八陣圖」 B、連環陣 C、「鴛鴦陣」 D、唱籌量沙
21、我國古代最早出現的有名有姓的科學家( B )
A、墨子 B、魯班 C、神農 D、扁鵲
22、甘德是戰國末期的一位( A )
A、天文學家 B、 物理學家 C、 數學家 D、 醫學家
23、氾勝之通過數十年指導農業的實踐和總結農民經驗獨創了一種新型的農業耕作方法( D )
A、代田法 B、 輪作法 C、 耕田法 D、區田法
24、劉徽撰《九章算術注》,最大的貢獻是創立了 A
A、「割圓術」 B、「齊同術」 C、「今有術」 D、「圖驗法」
25、「授時指掌活法圖」的創立者是( C )
A、賈思勰 B、氾勝之 C、王禎 D、諸葛亮
26、清代薛鳳祚將當時各家歷算方法、實用科學方面的知識以及他本人的天文著作匯編成成書,定名為( A )
A、《歷學會通》 B、《崇禎歷書》 C、《天步真原》 D、《大統歷》
27、魏晉南北朝時期評價、選拔人才的主要制度是( B )
A、薦舉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舉制 D、世襲制
28、《文心雕龍》共五十篇,可分為( A )
A、五部分 B、六部分 C、七部分 D、三部分
29、「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這兩句詞見於李清照的詞作( D )
A、《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B、《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C、《聲聲慢》「尋尋覓覓」 D、《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30、「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這幾句詞見於辛棄疾的詞作( A )
A、《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B、、《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C、《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D、《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31、王士禎作詩、論詩,極力標榜( C )
A、妙悟 B、興趣 C、「神韻」 D、含蓄
32、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將全劇人物分為三類( B )
A、四部 B、 五部 C、三部 D、六部
33、《聊齋志異》最早的刻本是青柯亭刻於( C )
A、1778年 B、1751年 C、1766年 D、1789年
34、王子服這個人物形象見於《聊齋志異》中的( B )
A、《席方平》 B、《嬰寧》 C、《小翠》 D、《青鳳》
35、王羲之最喜愛、最常用也最能表現晉人風流瀟散的韻致的書體是( C )
A、楷書 B、篆書 C、行書 D、 草書
36、王羲之行書的代表作,也可以說是中國書法史上最有名的書跡,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是( D )
A、《樂毅論》 B、《黃庭經》 C、《東方朔畫贊》 D、《蘭亭序》
37、顏真卿早期(五十歲之前)楷書代表作、於天寶十一年(752年)立碑的是( A )
A、《多寶塔感應碑》 B、《大字麻姑仙壇記》 C、《顏氏家廟碑》 D、《顏勤禮碑》
38、邢侗中年時期行草中的代表作是( D )
A、《致王惟儉函》 B、《千字文》 C、《餞汪元啟詩》 D、《兒女帖》
39、崔子忠的繪畫才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成就最高的是( D )
A、山水畫 B、花鳥畫 C、風俗畫 D、人物畫
40、齊魯大地上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按照時間先後順序依次是( A )
A、後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
B、後李文化、大汶口文化、北辛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
C 、後李文化、北辛文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岳石文化
D、北辛文化、後李文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岳石文化
41、大汶口文化時期,齊魯先民主要從事( D )
A、畜牧業 B、漁業 C 、狩獵 D、農業
42、龍山文化的發源地龍山鎮城子崖屬於今天山東省的( C )
A、泰安市 B、青州市 C 、 章丘市 D、壽光市
43、龍山文化又被稱為( C )
A、紅陶文化 B、灰陶文化 C 、「黑陶文化」 D、彩陶文化
44、魯國地處泰山的( D )
A、北麓 B、西麓 C 、東麓 D、南麓
45、魯國故城的建築方位略微偏向 D
A、東南 B、西北 C 、東北 D、西南
46、臨淄故城由大小兩城組成,大城面積18餘平方公里,小城面積近( B )
A、3平方公里 B、4平方公里 C 、5平方公里D、 2平方公里
47、我國最早的長城遺址是( D )
A、秦長城 B、明長城 C 、齊長城 D、 楚長城
48、山東地區北朝摩崖石刻,規模最大、藝術成就最高、影響也最為深遠的是( C )
A、泰山摩崖石刻 B、平陰摩崖石刻 C 、鄒城摩崖石刻 D、 萊州摩崖石刻
49、孔府內宅後院,即孔府的最後部分是( B )
A、大成殿 B、花園 C、孔林 D、孔廟
50、孔廟的第一座大門叫 A
A、欞星門 B、聖時門 C、金聲玉振坊 D、禮門
51、孟廟是一處五進院落的古代建築群,以方體建築亞聖殿為中心,南北為一條中軸線,左右作對稱式配列,整個院落呈( C )
A、正方形 B、三角形 C、長方形 D、橢圓形
52、自漢代起,孔子的七十二賢弟子中,為首的一般是( D )
A、子路 B、 冉求 C、曾晰 D、顏回
53、武氏墓群畫像石畫面的題材內容,大致可分為三類( B )
A、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現實生活 B、 神話傳說、經史故事、現實生活
C、民間傳說、經史故事、現實生活 D、神話傳說、英雄故事、現實生活
54、蘇祿王墓,具有近六百年的歷史,始建於建( C )
A、元朝 B、宋朝 C、 明朝 D、清朝
55、五嶽中的泰山被稱為( B )
A、西嶽 B、東岳 C、南嶽 D、北嶽
56、「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兩句詩見於( D )
A、司馬遷《封禪書》 B、曹植《飛龍篇》 李白《泰山吟》 D、杜甫《望岳》
57、嶗山道觀中保存下來的規模最大、歷史也最悠久的一座是( C )
A、上清宮 B、太平宮 C、太清宮 D、華樓宮
58、嶗山最古老的寺院是建於魏元帝景元五年的( D )
A、獅蓮院 B、荊溝院 C、慧炬院 D、華嚴寺
59、在中國人同時也在齊魯歲時民俗中占據著首要的位置的節日是( A )
A、春節 B、中秋節 C、端午節 D、元宵節
60、俗稱的灶神節、祭灶節在農歷十二月的( B )
A、22日 B、23日 C、24日 D、25日
61、齊魯大地上,春節貼春聯時在大門外一般貼( C )
A、滿園春光 B、人口平安 C、 出門見喜 D、身體健康
62、維系人類自身繁衍和社會延續的最基本的制度是( D )
A、宗法制度 B、禮儀制度 C、 社會制度 D、 婚姻制度
63、在婚姻活動的基本程序和儀式中,第一個步驟一般而言是( A )
A、議婚 B、訂婚 C、送日子 D、迎娶
64、客死在他鄉的魂魄,找不到歸途。死者的家人會替他( C )
A、祈禱 B、哭喪 C、「招魂」 D、燒紙
65、在齊魯服飾民俗中,人們給故去的親人做壽衣往往忌諱用( A 0
A、緞子 B、綢子 C、白布 D、 麻布
66、建房最隆重的時刻當屬( C )
A、擇日 B、動工 C、上樑 D、落成
67、民間故事在情節編排上具有 D
A、限制性 B、可塑性 C、隨機性 D、隨意性
68、「西王母」形象最早見於( C )
A、《搜神記》 B、《孝子傳》 C、《山海經》 D、《史記》
69、四大傳說中塑造的婦女形象無一不是美好善良、忠於愛情的( C )
A、理想人物 B、典型人物 C 、箭垛式人物 C、美好人物
70、山東肥城最有名的水果是( A )
A、桃子 B、栗子 C、蘋果 D、李子
71、無論是文學性、藝術性和思想性,都居我國民間傳說之首,是我國最具影響力的口頭傳承文學,也是惟一在世界上產生重大影響的一個民間傳說是( C )
A、《牛郎織女》 B、《孟姜女》 C、《梁山伯與祝英台》 D、《白蛇傳》
72、在民間傳說《白蛇傳》中,金山寺的老和尚名叫( A )
A、法海 B、發海 C、海法 D、悟本
73、八仙指民間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相關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唐代的 B
A、《八仙出處東游記》 B、《太平廣記》 C、《靈芝篇》 D、《法苑珠林》
74、「董永的傳說」中的董永,其人物原型生活在東漢時期山東的( D )
A、沂源縣 B、莒縣 C、鄒城市 D、博興縣
75、楊家埠年畫的製作工藝是( B )
A、模板印刷 B、刻版印製 C、活版印刷 D、銅版印刷
76、濰坊風箏講究「扎、糊、繪、放」,其中最能體現其「美之所在」的是( C )
A、扎 B、糊 C、繪 D、放」
77、褚庄泥塑最具代表的泥玩是( A )
A、泥哨 B、老虎 C、娃娃 D、神話人物
78、被視作化妝揚琴的開端,奠定了呂劇發展的雛形,在呂劇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的一個劇目是( D )
A、《蘭瑞蓮打水》 B、《王漢喜借年》 C、《小寡婦上墳》 D、《王小趕腳》
79、在早期山東快書藝人中,藝術成就最高,被人們稱為「三鈞不敵」的是( C )
A、盧同武 B、杜永春 C、趙震 D、戚永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