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門頭溝東遺址

門頭溝東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3-02 09:24:58

Ⅰ 東胡林人遺址的意義

目前.在中國已發現的屬於這個時期的古代遺址為數不多,華北地區已經發現並經發掘的屬於此過渡階段的遺址僅有河北徐水南庄頭、陽原於家溝,北京門頭溝東胡林、懷柔轉年,山西吉縣柿子灘等幾處,其年代大致在距今13000—9000年間。據有關資料報道,柿子灘遺址發現了打制石器、細石器、穀物加工工具及燒火遺跡,但尚未發現早期陶器、墓葬等文化遺存。南庄頭遺址發現了打制石器、穀物加工工具及早期陶片,但未見火塘、墓葬等遺存。於家溝及轉年遺址發現了打制石器、細石器、穀物加工工具及早期陶器,但也未發現火塘、墓葬等遺存。而在東胡林人遺址,既發現有打制石器、細石器、磨製石器、穀物加工工具、陶器等文化遺物,又發現有火塘、墓葬等遺存,不僅對全面了解新石器時代早期「東胡林人」的生活方式、埋葬習俗及生產方式等具有重要價值,同時對於探討農業的起源、陶器的起源與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另外,在此遺址中出土了比較豐富的動、植物遺存(包括浮選採集標本),為復原距今一萬年前後「東胡林人」的生活、生產方式以及生存環境,探討農業、家畜的起源和發展以及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人地關系等,提供了十分寶貴的實物資料。北京地區是人類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北京人」、「新洞人」、「山頂洞人」、「田園洞人」化石的發現為研究北京乃至華北地區古人類的發展演化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物證據。但是,自山頂洞人和田園洞人(距今一萬年和三萬年)以後直至新石器時代中期,北京乃至華北地區的古人類是如何演變的,尚缺乏更多實物資料。特別是距今一萬年前後的古人類正處於晚期智人向現代人演變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古人類體質狀況、食物結構及其譜系等都是學術界十分關注的。保存完好的「東胡林人」遺骸的發現和研究(包括體質人類學研究、古病理學及遺傳學研究),不僅能為了解「北京人」——「山頂洞人」——現代人的演化進程及其譜系提供科學依據,而且對於認識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的經濟方式、食物結構及環境變化對人類自身發展演化產生的影響也有重要的科學價值。東胡林人遺址中連續的地層堆積厚達二米以上,包括了從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中期的多層堆積。既有人類活動形成的文化堆積,又有因風沙、水流影響形成的自然堆積。對典型地層剖面進行高密度取樣及系統的實驗分析(包括孢粉與植硅石分析、磁化率分析、黏土礦物分析、化學分析等)和精確的地層年齡測定,以及相關的地貌水文研究,可為探討北京乃至華北地區晚更新世以來的環境變遷及人地關系提供重要的科學資料。
總之,東胡林人遺址的發掘為考古學、人類學、第四紀地質學、古環境學等諸多學科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新資料。充分利用這些發掘資料開展多學科綜合研究,能夠在研究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及其文化、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等方面,提出一些有益的見解,取得一些新的成果。因此,東胡林人遺址的發掘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Ⅱ 為什麼叫門頭溝

門頭溝名字的由來是因為門頭溝的位置在圈門。

明代,都城北京長期受到蒙古威脅,朝廷在京西山區修建了內長城,作為保護京城的最後一道防線。朝廷還在每條山路的關鍵部位修建了關城,駐軍把守。當時,門頭口村也建有一座扼守古玉河大道咽喉的關城。

入清之後,長城內外一統,京城西部的關城失去了軍事作用,關城的城台上修建起了廟宇,逐漸演變成過街樓。由於玉河古道從關城下面通過,而關城的門洞又是拱券形的,所以人們就把這座建築稱為「券門」,依諧音叫作「圈門」。

以過街樓為界,這條溝谷分成了兩部分,過街樓以西稱為「門頭溝」,意思是「圈門前頭的溝谷」;過街樓以東,以地處溝谷出口的村莊命名,叫作「大峪溝」。

門頭溝圈門:

(2)門頭溝東遺址擴展閱讀

門頭溝歷史:

周初分封,設燕、薊兩國,門頭溝區域屬薊。燕並薊後,歸屬燕。戰國時期,區境東部,即今龍泉、永定、潭柘寺三鎮屬燕國漁陽郡,其餘地域屬燕上谷郡。秦並六國後,區境屬廣陽、上谷二郡。西漢以後,區境屬幽州的涿郡、上谷、廣陽等郡。

隋唐時期,本地政區調整頻繁。隋初,區境內今上葦甸、王平鎮范圍以東屬幽州薊縣,其餘地域屬燕州沮陽縣。隋大業三年(607年),區境分屬幽州的薊、懷戎二縣。

唐建中二年(781年),析薊縣西部與廣平縣東部置幽都縣,區境東部屬廣平縣。光啟年間,置永興、礬山二縣,區境西部屬礬山縣。乾寧三年(896年),割據幽州的劉仁恭撤礬山縣、幽都縣,置玉河縣。

五代之後,玉河縣先屬遼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後屬金中都大興府(今北京)。金天眷元年(1138年),玉河縣廢,區境歸屬宛平縣。元朝時,區境內大部分屬大都路(今北京)宛平縣,僅沿河城一帶初屬礬山縣,後歸懷來縣。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元大都被改為北平府,後又改為順天府,宛平縣屬之。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沿河城地區歸屬宛平縣。從此,門頭溝全境長期隸屬宛平,直至1948年底門頭溝全境解放。

20世紀20年代,中國共產黨開始在區境內建立黨的組織,領導工農運動。七七事變後,八路軍鄧(華)宋(時輪)支隊到齋堂一帶開辟平西抗日根據地。1938年3月,在東齋堂村建立了北京地區最早的抗日民主政權——宛平縣政府。

1948年12月,門頭溝全境解放,現龍泉鎮、永定鎮、潭柘寺鎮一起脫離河北省宛平縣,先後改稱北平市門頭溝區、北平市二十八區、北平市二十區、北平市十六區。

1952年9月,北京市十六區與河北省宛平縣合並為北京市京西礦區。1958年5月,北京市撤銷京西礦區,除部分區域劃歸房山區和石景山區外,主體部分設立門頭溝區,沿襲至今。

Ⅲ 門頭溝區有哪些古村落

碣石村
碣石村位於門頭溝區雁翅鎮西部深山中,村域面積6.96平方公里,建村不晚於金代。原名「三叉村」,因村中巨石累累,望如碑碣,故得名「碣石村」。村落沿峽谷呈東西帶狀分布,依山臨澗,街中兩株古槐枝壯葉茂,極具神韻。院落以三合院、四合院為主,房屋建築基本都是硬山清水脊形式,磚雕精美,門窗裝飾多樣,院內青磚墁地,保存了明清建築遺風。村落中多古井,隨處可見墨書題記,滲透著濃重的文化底蘊。村內現有關帝廟,龍王廟及勝泉寺碑等文物,其中菩薩洞天然形成,很有特點。
碣石古村分布著全鎮數量最大的古民居,包括二合院14座、三合院27座、四合院18座。各類院落都具有明顯的古代院落特徵,並且風格各異。這些建築在保留歷史原貌的基礎上,也留下了近現代史的痕跡。村中許多牆上至今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抗日戰爭、解放後等不同歷史時期的宣傳標語和壁畫。
碣石村的古井達到72眼之多,都具有強烈的古樸風格,其中許多都伴有一段神話故事。井水甘甜可口,清澈怡人。經有關部門鑒定,該村井水富含多種礦物質,完全達到飲用標准。2007年12月,碣石村被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確定為「京西井養第一村」。
2005 年9月,碣石村被列入門頭溝區第五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後桑峪村
後桑峪村,是一個全村都信奉天主教的村子。天主教北京教區後桑峪堂(耶穌聖心堂)是位於北京西南門頭溝區的一座較大且歷史修久的教堂。後桑峪村也是北京教區比較有名的教友村。據說早在元朝時期的,天主教隨蒙古大軍傳至北京後,就有外國傳教士來這里邊行醫邊傳教,當時有一家民房作為祈禱場所。到元末元統二年(1334年)在後桑峪村修建了教堂,名為「耶穌聖心堂」,教友已發展到100餘人,屬天主教北京教區。李神父修復教堂二間,有一對石獅狗,雌雄各一隻,其中在雌獅狗身上刻有「鎮宅吉利,懷林德義」的字樣(石獅狗現存於文物局),是為見證。明嘉靖十三年(1534)教堂進行重修,並擴建為五間,大門上方有匾,題額為"萬有真源",下款為「嘉靖十三年修建」。在深山裡有此基督教堂,而且民風淳樸,村裡治安很好,這得益於村民的精神修養。

靈水村
靈水村是北京京西古驛道上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古老山村,最晚在遼代,就已經有相當規模了。其時經濟相當發達,商號十幾家,最著名的有八家,號稱"八大堂"。靈水居民以劉、譚兩姓為主。從村南的南嶺上看,村形狀似龜,而龜是"四靈"之一,是吉祥、長壽的象徵,過去村裡有36盤石碾,72眼井,風水好,人傑地靈。這大概是村名的由來。
自明清科舉制度盛行以來,幾百年間陸續出過22名舉人、2名進士、幾十個中小學的校長,被譽為「京西靈水舉人村」。這個村的鄉土民俗文化十分濃郁,有為紀念劉懋恆善舉的「秋粥節」及正月十五的轉燈節,有被稱做東嶺石人、靈泉銀杏、北山翠柏、南堂北眺、西山蓮花、舉人宅院、飄雨山莊的靈水八景,有被古木專家稱為「世間罕見奇樹」的2棵名叫「柏抱榆」、「柏抱桑」千年古柏寄生樹,還有古代村民為保護水源和生態環境而立的三禁碑以及提倡謙和、寬容等中華傳統美德的「君子不爭」碾等自然、人文旅遊資源。

楊家峪
楊家峪村位於齋堂鎮東南部深山之中,四面環山,村域面積7.09平方公里,聚落整體形狀如一隻蠍子樣。
據明代一殘碑記載,該村始建於遼代,最初為楊姓族群部落,最興旺時在清末民初,當時人口也不過百戶。楊家峪人戶不多,卻集聚了古道文化、宗族文化、道教文化及建築文化等眾多遺產,堪稱是原生態古山村中的精品。楊家峪人淳樸、勤勉、善良,因自古有尊儒奉道的民風,所以有「耕讀之村」、「長壽村」、「姝女村」和「明清古建築村」等諸多美譽。

葦子水
沿109國道,順著永定河谷,進入雁翅古鎮,在芹峪口檢查站右轉6公里,即來到京西太行山深處寂靜的明清古村——葦子水。這個可和「爨底下」相媲美、同根的古村,原名「葦滋水」,據說是因為原來村中有一東西走向的大水溝,常年流水,蘆葦茂盛,而稱之「葦滋水」;如今水溝乾涸了,蘆葦也沒了,村名在人們的流俗之中就演變成「葦子水」。
葦子水村的民居分布在九條山溝中的山間盆地上,溝盆之中依山建有46座明清四合院。其中,5座基本完好。這些院落比較完好地保留了古樸厚重的建築風格,比較直觀地反映了當時的鄉村面貌。
葦子水村的可查歷史有600餘年(最早是明朝萬曆20年/1592年),來到這里,見到男性村民,無需問他姓什麼,直接問他叫什麼,村民百戶同宗全都姓高,都是同宗的親戚。祖先據說來自當年山西洪洞的大槐樹底下。這與著名的京西齋堂古村爨底下的出處一樣,他們可以說是同根!也由於常年與世隔絕,這里民風純朴,據說路不拾遺

爨底下村
川底下村,實名爨底下。因在明代「爨里安口」(當地人稱爨頭)下方得名。位於京西齋堂西北狹谷中部,解放前屬宛平縣八區,現屬齋堂鎮所轄。距京90公里,海拔650米,村域面積5.3平方公里,清水河流域,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0.1℃,自然植被良好,適合養羊,養蜜蜂。
全村現有人口29戶,70人,土地280畝全村院落74個,房屋689間。大部分為清後期所建(少量建與民國時期)的四合院、三合院。依山而建,依勢而就,高低錯落,以村後龍頭為圓心,南北為軸線呈扇面形展於兩側。村上、村下被一條長200米,最高處20米的弧形大牆分開,村前又被一條長170米的弓形牆圍繞,使全村形不散而神更聚,三條通道慣穿上下,而更具防洪、防匪之功能。

Ⅳ 門頭溝在什麼地方

門頭溝區是北京市下轄的市轄區,地處北京西部山區,是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和優良革版命傳統的老區。權早在一萬年以前,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東胡林人」就在此繁衍生息。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設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今區境分屬上谷、漁陽二郡。此後,區境的隸屬行政建制屢經變遷,直到1958年5月定名為門頭溝區至今。2016年門頭溝區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區。
門頭溝區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早在1萬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約1萬年前,東胡林人離開了祖先洞居的巢穴,來到門頭溝區清水河谷東胡林黃土台地居住、生活、繁衍,人類的歷史從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在東胡林人生活的遺址中,發現了用小螺殼製成的項鏈和用牛肋骨穿成的骨錫,反映出人類對美的追求和原始畜牧業的萌芽。此外,在沿河城的大東宮村、齋堂鎮柏峪村等地,都發現了這一時期古人類生活的遺跡。

Ⅳ 「東胡林人」文化遺址、「上宅文化遺址」、「北埝頭文化遺址」在哪

北京

連續不斷的遠古人類文化—— 在房山周口店龍骨山的不同洞穴中,從距今70萬年至23萬年間的「北京人」,到20萬年至10萬年間的「新洞人」,又到4萬年至2.5萬年間的「田園洞人」,再到2.7萬年至1.8萬年間的「山頂洞人」,舊石器時代在這里生息繁衍的原始人類沒有間斷過。這在我國已發現的屬於舊石器時代的人類文化遺址中是罕有其匹的。值得重視的是,在距今大約2萬多年前,有一股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原始人類已離開山區洞穴來到北京小平原上,在今王府井大街一帶的河邊生活。進入新石器時代後,先有距今1萬年左右的「東胡林人」文化遺址(在門頭溝區),再有六七千年前的

「上宅文化遺址」、「北埝頭文化遺址」(在平谷區)和差不多同時代的「鎮江營文化遺址」(在房山區),又有四五千年前的「雪山文化遺址」(在昌平區)。可見,新石器時代的人類文化在北京地區也是連續不斷的。 都城文化——北京自遼代立為陪都(稱南京或燕京)後,金、元、明、清及民國前期皆建都於此,現在仍然是我國的首都。北京的都城文化積淀深厚,在我國200餘座大小古都中,堪與其比者寥寥無幾。 京劇文化——京劇又稱皮簧戲或平劇,被譽為國粹。這一劇種首先在北京形成和發展起來,後流行全國。清乾隆年末期,興盛於湖北的漢調、江南的徽調等地方劇的戲班,特別是四大徽班(三慶、四喜、春台、和春)陸續到北京演出。在其後的演出活動中,不同劇種的戲班相互合作、交流、影響,並接受和吸收了崑曲、秦腔及民間的一些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逐漸融合、演變、發展成京劇,並成為雅俗共賞、廣為普及的大劇種。

Ⅵ 門頭溝齋堂城遺址怎麼樣

北京非常有名的抗日根據地,也是很有文化內涵和底蘊的古鎮,著名的風景區有靈山、百花山、爨底下、雙龍峽等。

Ⅶ 門頭溝有什麼歷史,古老一些的,或者遺址之類的

門頭溝區歷史悠久,從1萬年前的「東胡林人」起,其歷史演變大致分為史前文明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宋、遼、金、元時期,明、清時期和民國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門頭溝區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人類的祖先始居在天然洞穴之中,約1萬年前,東胡林人離開了祖先洞居的巢穴,來到門頭溝區清水河谷東胡林黃土台地居住、生活、繁衍,人類的歷史從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在東胡林人生活的遺址中,發現了用小螺殼製成的項鏈和用牛肋骨穿成的骨錫,反映出人類對美的追求和原始畜牧業的萌芽n此外,在沿河城的大東宮村、齋堂鎮柏峪村等地,都發現了這一時期古人類生活的遺跡。 門頭溝區地處古冀州。周武王十一年(前1066年)設燕、薊政區,區境屬薊,燕並薊後,區境屬燕。戰國時期,燕為七雄之一,設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5郡。區境東部,今龍泉、永定、潭柘寺三鎮范圍均屬漁陽郡,其餘地域屬上谷郡。在軍庄村一帶春秋戰國墓葬中出土的燕國刀幣、青銅劍、青銅戈等,說明了當時境內的經濟、政治、文化發展水平。秦並六國後,行郡縣制,區境屬廣陽、上谷二郡。三國時,區境屬幽州。公元250年,魏徵北將軍劉靖屯兵幽州,為解決軍糧和發展農業生產,組織軍士1000餘人,修建車箱渠(引水渠)和戾陵堰(攔水壩),於境內三家店處引漂水(永定河)人高梁河,使薊城南北灌田2000頃。這是北京歷史上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西晉佛教盛行,晉憨帝建興四年(316)在區境內修建佛教名剎潭柘寺,初建時稱嘉福寺,後屢經擴建、改名。因寺後有龍潭,寺前有朽樹,故稱潭柘寺。東晉政權偏安南方,北方出現了由少數民族統治者建立的割據政權,史稱「五胡十六國」。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太武帝發司、幽、定、冀四州10餘萬人,修築畿上塞圍,東起上谷,西至黃河,廣袤干里,今境內尚留有北魏長城遺跡。東魏武定三年(545),平遠將軍元勒動用民工1500餘人,在區境內河北襯西北築城戍邊。 隋朝,南北統一,「罷天下諸郡」,設州縣二級地方行政建制。區境內上葦甸鄉、王平地區辦事處范圍以東屬幽州薊縣,其餘地域屬燕州沮陽縣。唐武德五年前,在境內馬鞍山修建慧聚寺(明代重修後改名萬壽寺,俗稱戒台寺)。大業三年(607)年,州廢,區境分屬薊、懷戎二縣。唐興隋亡,建中二年(781),析薊縣西部與廣平縣東部置幽都縣,區境東部屬廣平縣。縣治所由原古城(石景山區)遷至區境內辛秤村(今分東、西辛秤),此為境內設縣之始。光啟中年(885。888),置永興、礬山二縣,區境西部屬礬山縣。乾寧三年(896),李克用兵征幽州盧龍軍節使劉仁恭,渡木瓜澗(區境內清水河流域)被劉所敗。劉仁恭撤礬山縣、幽都縣置玉河縣,區全境屬玉河縣。五代初,契丹勢力進入華北。為報契丹援立之功,天福三年(938),後晉高祖石敬塘割燕、雲等16州歸契丹,玉河縣屬契丹。開泰元年(1012),遼改幽都縣為宛平縣,宛平縣名始於此。宋、金結盟攻遼,遼敗,玉河縣先屬宋,後歸金。金天眷元年(1138),玉河縣廢,區境歸屬宛平縣。遼、金兩代,興寺拜佛,眾多高僧到潭柘寺、戒台寺研習佛法。戒台寺雖建於唐,但其規模和樣式基本是遼代的風格,是我國北方保存遼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其中佛塔、石經幢、戒壇等,都是遼代佛教中十分罕見的珍品。「遼三彩」在中國瓷器史上佔有特殊地位。龍泉務遼瓷器窯遺址中出土的遼代「壽昌五」年款的三彩殘片,解開了遼三彩燒造地不明之謎。同時,從瓷窯火膛內發現大量灰渣及未燃盡的煤核,不僅說明門頭溝區在遼代已能用煤,而且把用煤歷史從記載中的元代提前到遼代,甚至更早;元朝,區境大部分屬宛平縣,僅沿河城一帶初屬礬山縣,後屬懷來縣。元宗教開明,諸教並存,區境內燕家台通仙觀、後桑峪村天主教堂等均為當時建築。境內設立的「西山煤窯場」「琉璃渠窯場」,說明煤炭、石灰的開采和琉璃製品的燒制已成規模。1340年著名學者熊夢樣在齋堂村完成了北京地區年代較早的著名方誌書《析津志》的撰寫。 明洪武元年(1368),元大都改稱為北平府,後又改為順天府,宛平縣屬之。嘉靖三十三年(1554),沿河城地區歸屬宛平縣,至此,區全境屬宛平縣。明遷都北京後,大興土木,從而促進了煤炭、建材業的進一步發展。據明代戶部《萬曆會計錄》記載,僅乾清官在門頭溝境內就有70餘座直屬皇宮的煤窯產業。皇宮的擴建,使琉璃燒造業更加發達。自明清以來,北京地區所用的琉璃製品大多出自頭溝區。景泰二年(1451),為加強西部防禦能力,在區境內沿河口設守備營,駐守要塞,轄石港口、東小龍門口、天津關口、洪水峪口、黎元嶺口等17處隘口,總長200多公里。此後,又在境內沿河城、齋堂城修築要塞,並派抗侯名將戚繼光在境內加修長城和敵台,駐兵把守40餘公里,成為京師西部、北部防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物遺址亦是今境內旅遊的一道風景線。 鴉片戰爭後,隨著西方經濟勢力的侵入,刺激了國內民族工業的發展。1872年,清政府在區境內創辦了北京第一家以蒸氣動力為提升設備的近代工業——通興煤礦(今門頭溝煤礦前身)。1883年,又創辦了北京第一家近代機械工廠——神機營機器局,製造新式火炮。 中華民國三年(1914)10月,順天府改為京兆地方,宛平縣隨屬。20世紀20年代,中國共產黨開始在區境內宣傳馬列思想,建立黨的組織,領導工農運動。1927年初,中共北京市委在門頭溝礦區建立了第一個支部——門頭溝特別直屬支部。1932年,在西部山區成立了第一個黨支部——田莊高小黨支部,成立了第一個縣委——中共宛平臨時縣委。到1949年建國前,中國共產黨在區境內共建立了230餘個支部,發展6700餘名黨員。「七七」事變後,八路軍鄧(華)宋(時輪)支隊到齋堂一帶開辟平西抗日根據地。1938年3月,在東齋堂材建立了北京地區最早的人民政權——宛平縣政府。由於戰爭的發展與變化,宛平縣政府轄界變動頻繁。

Ⅷ 求門頭溝歷史資料和圖片

還是看來門頭溝政府網源的史料吧,圖文並茂,最詳實也最權威。http://www.bjmtg.gov.cn/comeinto/index.html

Ⅸ .門頭溝哪座山上號稱能看到半個大北京城的夜景

定都峰

定都峰又名牛心山、牛心坨、瓜槽尖、裂峰坨、望都峰、獅山,位於門頭溝區潭柘寺鎮,登高遠眺可縱覽整個北京城。定都峰四周群山綿延逶迤,峻嶺疊嶂,山峰上巨石嶙峋,峰頂陡峭高懸,素有「不到定都峰,枉到北京城」和 「京西觀景第一峰」的美稱。

定都閣作為定都峰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後成為欣賞京城美景、品味古都文化的知名景點。定都閣的建設同步實施了亮麗工程,夜晚,在絢麗燈光映襯下的定都閣,成為長安街延長線西部端點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9)門頭溝東遺址擴展閱讀

門頭溝的地理環境:

門頭溝區位於北京城區正西偏南,東經115°25'00"至116°10'07",北緯39°48'34"至40°10'37"之間。東西長約62公里,南北寬約34公里,總面積1455平方公里。

山地面積佔98.5%,是北京市唯一的純山區,其東部與海淀區、石景山區為鄰,南部與房山區、豐台區相連,西部與河北省琢鹿縣、淶水縣交界,北部與昌平區、河北省懷來縣接壤。

門頭溝區地處華北平原向蒙古高原過渡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門頭溝區地層主要由震旦亞界的薊縣系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的寒武系、石炭系、二迭系,上古生界的侏羅系和第四紀的馬欄組、百花山冰期堆積所構成。地形骨架形成於中生代的燕山運動。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