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使得西山岩游記

使得西山岩游記

發布時間: 2021-03-02 09:27:35

❶ 使得西山宴游記 原文 翻譯 賞析

一、原文:《始得西山宴遊記》 唐代:柳宗元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二、譯文:

我自從成為有罪的人,住在這個州里,就常常恐懼不安。如有空閑時間,就慢慢地行走,無拘束地遊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盡頭。幽僻的泉水,奇異的山石,沒有一處僻遠的地方不曾到過。

到了目的地就分開草而坐下,倒盡壺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著睡覺,睡覺了就做夢。心裡有嚮往的好境界,夢里也就有(在這種境界中獲得的)相同的樂趣。睡醒了就起來,起來了就回家。我以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有奇特形狀的,我都游過了;可是我還未曾知道西山的奇異特別。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華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點著覺得它奇特。於是命令僕人渡過湘江,沿著染溪,砍伐荊棘,焚燒亂草,一直到山頂才停下。(我們隨後)攀援登上山頂,隨意坐下觀賞,附近幾個州的土地,就全在我們的坐席之下了。這幾州的地勢高低不平,高處是深山,低處是窪地,像蟻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遠,實際上有千里之遙。(這為千里之內的景物)聚集、緊縮、累積在眼下,沒有什麼能夠隱藏。

青山縈回,白水繚繞,外與天邊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樣的景象。(登上山頂)然後才知這座山的特別突出,與小土丘不一樣。遼闊浩渺啊與天地間的大氣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邊際,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遊而不知它的盡期。

(於是我們)拿起酒杯斟滿酒,喝得東倒西歪地進入醉態,不知太陽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遠而至,直到看不見什麼了還不想返回。(我只覺得)思想停止了,形體消散了,與自然界萬物不知不覺地融為一體了。(游過西山)然後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賞過,真正的游賞是從這里開始的。所以我把這次西山之游寫成文章以記載下來。這一年是元和四年。

三、賞析

這篇文章它的立意也好,布局也好,都和題目「始得」二字有密切關系。全文五次或明或暗點出「始得」之意。文章內容是寫發現並且宴遊的經過,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感受。具體安排是,先寫游西山的情形,再寫游西山的經過和感受。這樣文章自然而成兩段。

第一段寫始游西山時的心情及對西山景色總的評價:怪特。作者自稱為「僇人」,即有罪之人。用「恆惴僳」(常常驚恐不安)三字概括自己被貶後的心情。這三個字既是作者當時心境的真實寫照,又同下文游西山時陶醉一於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個開頭,包含了許許多多長久積壓在內心的悲憤心情,當然其中就有一種無聲的抗議。自己是這樣一種罪人的特殊身份,柳氏自被貶永州,時時感到屈辱、壓抑,政治上失敗,才華得不到施展,平生的抱負無法實現,於郁悶痛苦之中,處在這樣一種特殊的處境里,懷有這樣的心情,因此當他遊山玩水的時候,那種感受自然同那些風流閑雅的士大夫很不相同。他是要在游覽中,排解內心的憂憤,在游覽中忘卻現實處境,想在精神上尋找某種寄託。

第二段正面寫游西山的情景,這段文字緊緊圍繞著「始」字展開。九月的一天,他坐在法華寺西亭上,遠望西山,「始指異之」。西山之「異」吸引著他,於是命僕人帶路,渡過湘江,沿著染澳,砍伐灌木雜草,焚燒枯落草葉,披荊斬棘,一直攀登到西山的最高處。居高臨下,放眼遠望,『數州之土壤皆在衽之下」。下面一段用反襯的方法描寫西山之高:「岈然窪然」,是頗為形象的摹狀;「若垤若穴」,是十分貼切的比喻。

用「尺寸」和「千里」構成強烈對照,干里以內的景物,彷彿容納於尺寸之幅內,都聚攏在眼底。再向四周望去,「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身邊青煙白雲繚繞,彷彿同天空連為一體,無論朝哪個方向望去,景色都是這徉。這繪聲繪色的描寫使讀者也好像身臨其境。有了這種親身的體驗,然後始知「是山之特立」,和那些小土山不能同日而語。

面對眼前奇異的景觀,作者胸懷頓覺開闊。一種從未有過的感受油然而生:廣大得如同浩氣看不到它的邊際。欣喜滿意地同天地交遊而設有盡期。於是「引筋滿酌,頹然就醉」,以至於暮色降臨也渾然不覺,仍不願歸去。

此時作者覺得自己的心似乎己凝結,形體似乎已消散,他整個兒地同不停地運動變化著的萬物融合在一起,達到了物我合而為一的忘我境界。然後才明白以前自以為「無遠不到」「皆我有也」,其實並未真正游過,而真正的游賞應視作現存「始得西山」才開始。作者這個體驗十分寶貴,是他精神上升華到一個新的境界的表現,他從政治,七的失敗、被貶滴的一度消沉,開始解脫出來,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出路。這是他始游西山的最大收獲。因此他寫了這篇游記。最後說明游覽時間。

這篇游記語言清麗,結構完整,景和情完全融為一體,寫景重在寫意抒情深沉而含蓄。

(1)使得西山岩游記擴展閱讀

一、作者簡介: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傑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二、創作背景

柳宗元因參加王叔文革新運動,於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貶到永州擔任司馬。到永州後,其母病故,王叔文被處死,心情壓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險,許多地方還鮮為人知。《永州八記》就是這種心態之下的游歷結晶,這篇文章寫於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

❷ 桂平西山景、人、事作文游記450字

哈哈!今天要爬山了,我可是爬山的能手。聽導游叔叔說,桂平西山是中國著名的七大西山之一,因在廣西省桂平縣城西1公里而得名,又稱思靈山。從中國古代南梁王朝設桂平郡於西山起,漸漸成為游覽勝地。桂平西山以「石奇、樹秀、茶香、泉甘」而著名。西山怪石嶙峋,泉水甘冽,石徑曲幽,古樹參天,自然景觀非常壯麗。
據介紹,西山的龍華寺旁邊有一眼古泉,冬不竭,夏不溢,常年保持一定的水位和22-22攝氏度的水溫,那就是有著西山「西山一絕」美譽的「乳泉」了。因為乳泉噴發時水白如乳汁,所以起名叫「乳泉」。
乳泉水質明凈,含雜質特別少,是不可多得的天然軟水。近年來,人們利用優質的乳泉水,釀製成了不少甘美的瓊漿美酒,有被譽為「廣西茅台」的乳泉酒,有含對人體有益的多種微量礦物元素的「羅漢果露」等飲料,甘冽爽口。每值盛夏,乳泉邊備有竹筒,供過往行人取水暢飲,舀一筒泉水,慢慢啜飲,真是一大樂事。
說了這么多你一定想趕快大開眼界吧,那就跟我一起爬山吧。剛來到西山腳下,一棵參天大樹立刻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那棵樹長得真奇特,盤根錯節,枝繁葉茂,而且樹身長得也很奇特,上面的須根像一條條騰飛的龍。原來這是一棵已經100多歲的古榕樹,這棵樹可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老爺爺了。

聽導游叔叔說,西山叢林如海,鬱郁蔥蔥,林木覆蓋率達98%,主要樹種為松樹、榕樹、樟樹和魚尾葵,人稱西山叢林「四大家族」。樹齡達二三百年以上的古松、古榕、古樟到處都是。來到這里根本就不用打傘了,因為這些大樹像傘一樣為我們遮擋陽光。

這些樹長得奇形怪狀的:有的樹根連在一起,像一對相親相愛的戀人,人們就給它們起名字叫「連理枝」;有的樹和石頭抱在一起,也不知道是石頭抱樹,還是樹抱石頭,好像是一對不分不離的好夥伴;有的靠在岩石上,樹干長得像桃子的形狀;有的樹根像老爺爺的長鬍子,彎彎曲曲的有好十來米長。

這里的負離子含量極高,我走幾步就做做深呼吸,空氣里彌漫著淡淡的清香,真是天然的氧吧。走在林間小道里放眼望去到處是鬱郁蔥蔥的樹林,我感覺自己就像投入了大自然的懷抱中。
夏天爬山可不是好玩的,雖然沒有太陽暴曬,可是溫度高、濕度大,爬了一半我的衣服全都汗淋淋濕透了,而且口乾舌燥的,真想喝上一杯涼水解解渴呀!

真是想什麼來什麼,轉眼間乳泉到了,我迫不及待地來到乳泉跟前。這里已經有很多人在買泉水喝,我從媽媽手裡接過來一大杯,先嘗上一大口,哇!真甜哪,又涼又甜,真是舒服到心裡了,我把這杯水一氣喝完,太爽了,比吃冷飲都過癮。

乳泉真是神奇!我好奇的看了看,這口泉不深,寬深各約1米左右的,泉水清澈見底,喝到嘴裡和普通的礦泉水真不一樣,甘甜可口,特別解渴。泉水含有特殊的礦物質,水分子密度大,據說有人作過一次表演:往盛著泉水的碗里投硬幣,直至投入113枚,水在杯口鼓得像麵包一樣,卻未外溢,把「滿則溢」的規律打破了。真的太神奇了,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可要贊揚「乳泉泉水甲天下」;這么神奇的泉水也只有杭州的虎跑泉才能與之媲美。桂平有一首采荼調,就是贊美乳泉的:「花罅石,花罅石,乳泉水,西山茶。此話不與俗人講,俗人聽了要出家。」多麼神奇的乳泉啊!

喝飽了泉水我渾身是勁,一鼓作氣爬到了山頂。哈哈,其他人都被我遠遠的甩在後面呢,喘口氣,歇一歇。來到山頂,遠遠望去霧蒙蒙的,遠處的山脈看起來朦朦朧朧,鬱郁蔥蔥的樹林像一望無盡的綠色海洋。這時我想起了一句詩:「會當臨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登高望遠,風景真是格外美麗。西山不僅樹木多,石頭也是千姿百態,有狀若石台的棋盤石,有不知從何而來的飛來石,有的如大山平地拔起,有的似猛虎蹲伏路旁。我們欣賞著這美麗的風景,竟然忘記了回去的時間。

有人說西山靈、佛靈、山靈、泉靈,這些有靈氣的山山水水,花草樹木怎麼能不讓人流連忘返呢?聽說喝了乳泉水會給人帶來好的運氣,哈哈!那我可要把你帶回去。美麗的西山,美麗的乳泉,美麗的古樹,帶著快樂,載著幸福,我們快快樂樂的下山去。

自評:我挺喜歡爬山的,因為爬山有意思極了。等你爬到山頂看到如畫的風景時,心裡真有一種說不出的成就感,高山、美景、甘泉、奇石真讓人流連忘返哪!美麗的桂平!美麗的西山!

❸ 始得西山宴遊記賞析

柳宗元和韓愈一樣,也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代表作家。他寫作的山水游記,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為後人所重視。柳宗元的山水游記作品,主要寫在他貶官永州時期。柳宗元是一個很有熱情的政治家,他和劉禹錫等人一起,參與了中唐時期的政治革新運動,受到保守派的強烈反對。當保守派的迫害全面來始的時候,他和他的戰友們一起,被貶為永州司馬。從此開始了長達十年之久的謫居邊遠地區的生活永州現在湖南零陵,唐朝時這里被人們看成是一個蠻荒之地。周圍雖有不少的奇山異水,但是因為人跡罕至,所以沒有被人們發現。柳宗元來到這里以後,心情抑鬱,就常常用探幽尋勝,徜徉山水來自我消遣。他非常驚異地發現了永州的自然山水非常悠美,使他流連忘返,並生發為文字。他連著寫了好多篇游記,特別是其中的八篇(《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成為前後連貫、脈絡相通的一組散文,被後人稱為「永州八記」。而《始得西山宴遊記》就是八記中的第一篇文章。
「西山」,在永州之西,西山和永州之間隔了一條湘江。它從朝陽岩起到王茂嶺止,綿延數里之長。這篇游記它的題目就很耐人尋味。文章既然寫游西山的經過,那為什麼不像一般作者那樣,起一個叫《游西山記》的題目呢?有人說可能考慮到作者在游西山的時候還飲酒取樂,以酒來助游興。那他為什麼不起一個《宴遊西山記》的題目呢?看來這篇文章題目「始得」二字,定有奧妙。「始」,開始。「得」,原義獲得,引申為發現。字面意思是,開始發現西山的奇特,獲得宴遊之樂的游記。筆者看法,始得」可能有三個意思:
一是這篇游記是「永州八記」的第一篇,所以「始得」作為八篇的開頭。表達了第一次尋訪到永州山水之美的意思;
二更重要的在於作者游覽永州並不是從游西山開始的。在游西山之前,他曾經到過一些地方,並且也寫過一些記載游覽的文章。如游西山之前,他曾游過一個祠廟「八華寺」,並發動在那裡建造了一個西亭。他還寫了一篇《永州八華寺新作西亭記》的散文。但柳宗元覺得只有在游覽了西山之後,他才算真正的發現了永州山水的特別之處。並且在游覽過程中,獲得了一種獨特的感受。這種感受是他過去游覽的時候,從來沒有體會到的,給他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就把游覽西山看成是游覽永州山水的真正起點。那麼「始得」這兩個字就非常鄭重的標明了游覽西山以前的和這次游覽西山的分界;
三對作者有特殊意義。從心境上看,它破解了作者被貶永州後「恆惴慄」的心情,取得了「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審美感受;從游覽本身看,這之前,因游心境壓抑而無樂趣,從這兒才開始真正的游覽。
我認為這篇文章它的立意也好,布局也好,都和題目「始得」二字有密切關系。全文五次或明或暗點出「始得」之意。所以需要我們在閱讀這篇文章時,應仔細加以體會。文章內容是寫發現並且宴遊的經過,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感受。具體安排是,先寫游西山的情形,再寫游西山的經過和感受。這樣文章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自余為僇人」到「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第1自然段結束。這里並沒從「始得」二字落筆直接寫游覽西山。這部分沒有涉及到游西山的內容,而是先寫平日的游覽,即游西山以前的游覽活動。
文章一開頭,先交待了自己當時的身份和處境。這是一種特殊的身份和特殊的處境,也就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具體背景。「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余」,第一人稱代詞,作者自指。「僇人」,罪人。「僇」同「戮」,即殺戮。因柳宗元在革新活動中得罪了皇帝成為朝廷的罪人,被貶官到永州,所以自稱為「僇人」。「是」,指代詞,此,這。「是州」,此州,指永州。永州是個荒涼的地方,柳宗元生活在這里,與自己的戰友隔絕,音信皆無,所以感到政治前景暗淡,心情當然是常常恐懼不安的。這幾句說,這是我成為朝廷罪人以後,住在永州這個地方,常常恐懼不安。
這個開頭,包含了許許多多長久積壓在內心的悲憤心情,當然其中就有一種無聲的抗議。自己是這樣一種罪人的特殊身份,處在這樣一種特殊的處境里,懷有這樣的心情,因此當他遊山玩水的時候,那種感受自然同那些風流閑雅的士大夫很不相同。他是要在游覽中,排解內心的憂憤,在游覽中忘卻現實處境,想在精神上尋找某種寄託。所以他寫:「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慢慢而游。」「其隟也」在句中充當狀語。「隟」,空隙,閑下,空閑。這是說,每當自己政務之餘,偶有空閑的時候,到處走走、玩玩。
在「行」「游」兩個動詞前面,作者故意用了「施施」「慢慢」兩個重疊的形容詞。「施施」「慢慢」,是漫步走著的樣子,漫不經心的外在動作。通過外在動作的描寫,實際上表現了作者在游覽的時候,一種寂寞、愁悶的、無可無不可的精神狀態。兩個「而」字是連詞,用在狀語和動詞謂語之間,表示前後修飾與被修飾的關系,相當於現代漢語中間的「地」。「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日」,天天,每天。「其徒」,泛指同游的人,不一定專指他的仆從。「入」,走過,穿過。「窮」,本義終極、盡頭,這里用作動詞,是尋根追源的意思。「回」,彎曲。「窮回溪」,意思是沿著曲折的溪流往前走,一直走到源頭。「幽泉怪石」,這就是作者所要尋訪的自然山水。為了表示他追求的心之切,游興之濃。這里連用了三個短句,「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每個句子里邊都用一個動詞,與「高山」「深林」「回溪」相搭配。讀起來有一種運動節奏感。這三個短句又簡潔地概述了游覽過程。
下面寫平日的宴遊之樂。「到則披草而坐……覺而起,起而歸。」「披」,分開,把草撥開。「傾壺」,把壺中酒倒光。「更」,更加,進而。「更相枕以卧」比「披草而坐」更進了一步。所以說「更」。「枕」,用作動詞,枕靠枕相濟。「相枕」是動詞「卧」的行為方式作狀語。中間加「以」,連詞,相當於「而」。「意」,內心活動,因心中有所思,於是便有所夢。這就是「意有所極」,而「夢亦同趣」的意思。「趣」通假字,同「趨」。「覺」,夢醒,相對上句夢而言。這幾句說,到了就分開雜草坐下,倒盡壺中的酒,喝得大醉,醉了就相互枕靠著躺下,一躺下就常常做夢,心中想到哪裡,夢也就做到那裡,睡醒了就起身,一起身就回城。
這一節寫作者置身於自然山水之間,以幽泉怪石為伴,根本無意於留戀山水景色,他尋訪山水的目的,是為了遠離現實世界,暫時忘卻自己所處的險惡處境。而我們讀這幾句的時候,是否會感到這些語句有一種回環。復沓的韻味。為什麼會有這樣一種感受呢?這是作者在這里運用了頂針續麻的修辭方法(上句尾與下句頭用的是同一個字)這樣就上下勾連,連貫而下。「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覺而起,起而歸。」這種修辭方法的運用,有助於表現游覽者那種要有所忘懷,又要有所追求的情趣,造成一種回環、復沓的韻味。它概括了一個接一個的漫遊活動,略去了無關緊要的交待性敘述,強調了這些動作的連續性和隨意性,渲染了乘興而來,漫不經心的心情。「以為凡是,皆我有也。」這是對第1段課文的總結。「以為」,認為。這兩字表明這是作者的主觀結論。而「以為」如何如何,就被第2段內容否定了。「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又領起第2段課文。這幾句說,我自以為永州的山水凡有點特別形態的,都被我游遍了,卻從來不知道西山的奇特和怪異。而且這里「怪特」二字,又概括了西山的情態。作者沒有看到西山、游覽西山,所以說「未始知西山怪特」。這是從反面來扣住題目里「始得」二字。
下面我們從全文結構上來分析這段文字的作用。寫過去游覽的情形好像與游覽西山沒有關系。所以有人提出這段文字是否多餘?筆者認為作者先寫未得西山,再寫始得西山,這樣安排會使游覽西山的內容更加突出。這種寫法古人稱之為「反筆寫法」。反筆即陪襯的手法。現在稱之為「鋪墊」「反襯」「側面烘托」。它可以突出始得西山非同尋常。這「非同尋常」一方面指西山本身形狀很怪特;另一方面也是指作者游覽西山以後,他所得到的感受非常獨特,是過去從來未曾體驗過的。這樣的結構安排,前人曾評論說:「篇中欲寫今日始見西山,先寫昔日未見西山;欲寫昔日未見西山,先寫昔日得見諸山。」盡管第1段沒有從正面入題,但和後面游覽西山在內容上是有聯系的。這第1段是全文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作者在布局結構方面的匠心所在。

❹ 始得西山宴遊記的寓意

翻譯
自從我遭到貶謫,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憂懼不安。公務之餘,緩緩散步,漫無目的,到處轉悠。每天與隨從爬高山、鑽深林,迂迴曲折的山間小溪,深幽的泉水,怪異山石。無論多遠, 我們都去。一走到那些地方,我們便撥開野草,席地而卧,倒酒痛飲,不醉不罷。喝醉後便相互枕靠著睡在地上,很快就進入夢鄉。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夢中都能出現。醒來之後就回家。我原以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異地方,都已被我游覽了。殊不知還有個奇異獨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於坐在法華寺西亭,遙望西山,才使我發現西山勝景,大為稱異, 我於是帶著僕人越過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叢生的灌木,燒掉雜亂的茅草,不達到西山之巔決不罷休。攀援著樹枝爬上山頂,兩腿叉開,席地而坐,幾乎幾個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高低不平,空闊低窪,連綿起伏,不可勝狀;有的像是螞蟻窩,有的像是螞蟻洞。看似尺寸之間,實則千里之外,全都聚集眼前,沒有逃脫隱藏的。青山綠水,相互縈繞,與遙遠的天際相接,環看周圍,渾然一體。看了這些,才知道這座山確實特立不群,與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樣。不知不覺中我的身心與天地間的浩然之氣隔化在大自然中,已不知道哪裡是盡頭了。我於是拿起酒壺,斟滿酒杯,暢懷痛飲,醉倒在地。不覺間日薄西山,蒼茫暮色,自遠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麼也看不見了,而我卻了無歸意。真是形神俱忘,無拘無束,好像已經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我這才認識到過去等於沒有游覽,真正的游覽從現在開始。所以我特意把這件事記下來,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賞析
柳宗元和韓愈一樣,也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代表作家。他寫作的山水游記,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為後人所重視。柳宗元的山水游記作品,主要寫在他貶官永州時期。柳宗元是一個很有熱情的政治家,他和劉禹錫等人一起,參與了中唐時期的政治革新運動,受到保守派的強烈反對。當保守派的迫害全面來始的時候,他和他的戰友們一起,被貶為永州司馬。從此開始了長達十年之久的謫居邊遠地區的生活永州現在湖南零陵,唐朝時這里被人們看成是一個蠻荒之地。周圍雖有不少的奇山異水,但是因為人跡罕至,所以沒有被人們發現。柳宗元來到這里以後,心情抑鬱,就常常用探幽尋勝,徜徉山水來自我消遣。他非常驚異地發現了永州的自然山水非常悠美,使他流連忘返,並生發為文字。他連著寫了好多篇游記,特別是其中的八篇(《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成為前後連貫、脈絡相通的一組散文,被後人稱為《永州八記》。而《始得西山宴遊記》就是八記中的第一篇文章。
「西山」,在永州之西,西山和永州之間隔了一條湘江。它從朝陽岩起到王茂嶺止,綿延數里之長。這篇游記它的題目就很耐人尋味。文章既然寫游西山的經過,那為什麼不像一般作者那樣,起一個叫《游西山記》的題目呢?有人說可能考慮到作者在游西山的時候還飲酒取樂,以酒來助游興。那他為什麼不起一個《宴遊西山記》的題目呢?看來這篇文章題目「始得」二字,定有奧妙。「始」,開始。「得」,原義獲得,引申為發現。字面意思是,開始發現西山的奇特,獲得宴遊之樂的游記。筆者看法,始得」可能有三個意思:
一是這篇游記是「永州八記」的第一篇,所以「始得」作為八篇的開頭。表達了第一次尋訪到永州山水之美的意思;
二更重要的在於作者游覽永州並不是從游西山開始的。在游西山之前,他曾經到過一些地方,並且也寫過一些記載游覽的文章。如游西山之前,他曾游過一個祠廟「八華寺」,並發動在那裡建造了一個西亭。他還寫了一篇《永州八華寺新作西亭記》的散文。但柳宗元覺得只有在游覽了西山之後,他才算真正的發現了永州山水的特別之處。並且在游覽過程中,獲得了一種獨特的感受。這種感受是他過去游覽的時候,從來沒有體會到的,給他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就把游覽西山看成是游覽永州山水的真正起點。那麼「始得」這兩個字就非常鄭重的標明了游覽西山以前的和這次游覽西山的分界;
三對作者有特殊意義。從心境上看,它破解了作者被貶永州後「恆惴慄」的心情,取得了「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審美感受;從游覽本身看,這之前,因游心境壓抑而無樂趣,從這兒才開始真正的游覽。
我認為這篇文章它的立意也好,布局也好,都和題目「始得」二字有密切關系。全文五次或明或暗點出「始得」之意。所以需要我們在閱讀這篇文章時,應仔細加以體會。文章內容是寫發現並且宴遊的經過,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感受。具體安排是,先寫游西山的情形,再寫游西山的經過和感受。這樣文章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自余為僇人」到「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第1自然段結束。這里並沒從「始得」二字落筆直接寫游覽西山。這部分沒有涉及到游西山的內容,而是先寫平日的游覽,即游西山以前的游覽活動。
文章一開頭,先交待了自己當時的身份和處境。這是一種特殊的身份和特殊的處境,也就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具體背景。「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余」,第一人稱代詞,作者自指。「僇人」,罪人。「僇」同「戮」,即殺戮。因柳宗元在革新活動中得罪了皇帝成為朝廷的罪人,被貶官到永州,所以自稱為「僇人」。「是」,指代詞,此,這。「是州」,此州,指永州。永州是個荒涼的地方,柳宗元生活在這里,與自己的戰友隔絕,音信皆無,所以感到政治前景暗淡,心情當然是常常恐懼不安的。這幾句說,這是我成為朝廷罪人以後,住在永州這個地方,常常恐懼不安。
這個開頭,包含了許許多多長久積壓在內心的悲憤心情,當然其中就有一種無聲的抗議。自己是這樣一種罪人的特殊身份,處在這樣一種特殊的處境里,懷有這樣的心情,因此當他遊山玩水的時候,那種感受自然同那些風流閑雅的士大夫很不相同。他是要在游覽中,排解內心的憂憤,在游覽中忘卻現實處境,想在精神上尋找某種寄託。所以他寫:「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慢慢而游。」「其隟也」在句中充當狀語。「隟」,空隙,閑下,空閑。這是說,每當自己政務之餘,偶有空閑的時候,到處走走、玩玩。
在「行」「游」兩個動詞前面,作者故意用了「施施」「慢慢」兩個重疊的形容詞。「施施」「慢慢」,是漫步走著的樣子,漫不經心的外在動作。通過外在動作的描寫,實際上表現了作者在游覽的時候,一種寂寞、愁悶的、無可無不可的精神狀態。兩個「而」字是連詞,用在狀語和動詞謂語之間,表示前後修飾與被修飾的關系,相當於現代漢語中間的「地」。「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日」,天天,每天。「其徒」,泛指同游的人,不一定專指他的仆從。「入」,走過,穿過。「窮」,本義終極、盡頭,這里用作動詞,是尋根追源的意思。「回」,彎曲。「窮回溪」,意思是沿著曲折的溪流往前走,一直走到源頭。「幽泉怪石」,這就是作者所要尋訪的自然山水。為了表示他追求的心之切,游興之濃。這里連用了三個短句,「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每個句子里邊都用一個動詞,與「高山」「深林」「回溪」相搭配。讀起來有一種運動節奏感。這三個短句又簡潔地概述了游覽過程。
下面寫平日的宴遊之樂。「到則披草而坐……覺而起,起而歸。」「披」,分開,把草撥開。「傾壺」,把壺中酒倒光。「更」,更加,進而。「更相枕以卧」比「披草而坐」更進了一步。所以說「更」。「枕」,用作動詞,枕靠枕相濟。「相枕」是動詞「卧」的行為方式作狀語。中間加「以」,連詞,相當於「而」。「意」,內心活動,因心中有所思,於是便有所夢。這就是「意有所極」,而「夢亦同趣」的意思。「趣」通假字,同「趨」。「覺」,夢醒,相對上句夢而言。這幾句說,到了就分開雜草坐下,倒盡壺中的酒,喝得大醉,醉了就相互枕靠著躺下,一躺下就常常做夢,心中想到哪裡,夢也就做到那裡,睡醒了就起身,一起身就回城。
這一節寫作者置身於自然山水之間,以幽泉怪石為伴,根本無意於留戀山水景色,他尋訪山水的目的,是為了遠離現實世界,暫時忘卻自己所處的險惡處境。而我們讀這幾句的時候,是否會感到這些語句有一種回環。復沓的韻味。為什麼會有這樣一種感受呢?這是作者在這里運用了頂針續麻的修辭方法(上句尾與下句頭用的是同一個字)這樣就上下勾連,連貫而下。「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覺而起,起而歸。」這種修辭方法的運用,有助於表現游覽者那種要有所忘懷,又要有所追求的情趣,造成一種回環、復沓的韻味。它概括了一個接一個的漫遊活動,略去了無關緊要的交待性敘述,強調了這些動作的連續性和隨意性,渲染了乘興而來,漫不經心的心情。「以為凡是,皆我有也。」這是對第1段課文的總結。「以為」,認為。這兩字表明這是作者的主觀結論。而「以為」如何如何,就被第2段內容否定了。「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又領起第2段課文。這幾句說,我自以為永州的山水凡有點特別形態的,都被我游遍了,卻從來不知道西山的奇特和怪異。而且這里「怪特」二字,又概括了西山的情態。作者沒有看到西山、游覽西山,所以說「未始知西山怪特」。這是從反面來扣住題目里「始得」二字。
下面我們從全文結構上來分析這段文字的作用。寫過去游覽的情形好像與游覽西山沒有關系。所以有人提出這段文字是否多餘?筆者認為作者先寫未得西山,再寫始得西山,這樣安排會使游覽西山的內容更加突出。這種寫法古人稱之為「反筆寫法」。反筆即陪襯的手法。現在稱之為「鋪墊」「反襯」「側面烘托」。它可以突出始得西山非同尋常。這「非同尋常」一方面指西山本身形狀很怪特;另一方面也是指作者游覽西山以後,他所得到的感受非常獨特,是過去從來未曾體驗過的。這樣的結構安排,前人曾評論說:「篇中欲寫今日始見西山,先寫昔日未見西山;欲寫昔日未見西山,先寫昔日得見諸山。」盡管第1段沒有從正面入題,但和後面游覽西山在內容上是有聯系的。這第1段是全文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作者在布局結構方面的匠心所在。

❺ 《鈷鉧潭面小丘記》《始得西山宴遊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le)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岩。青樹翠蔓(wàn),蒙絡搖綴,參(cēn)差(cī)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liáo)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gōng )古,余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編輯本段]注釋
1從:自,由 。
2.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3.篁(huáng)竹:竹林。
4.如鳴佩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環相碰發出的聲音。佩與環都是系在腰上的玉制裝飾品。鳴:發出聲音。
5.樂:意動用法,單字翻以……為樂,句中則譯為喜歡。
6.取:這里指開辟。
7.清洌:清涼,清澈。
8.下:(名詞作狀語)向下,往下。
9.見:露出,顯出。
10.全石以為底:(潭)以整塊石頭為底。以為:把……作為(此句為倒裝句「以全石為底」)。
11.近岸:靠近岸的地方。近,靠近。
12.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
13.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岩:成為坻、嶼、嵁、岩等各種不同的形狀。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不平的岩石。
14.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cēn cī)披拂:青翠的樹,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15.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可:大約。許:表示數目不確定,上下,左右,光景。
16.皆若空游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都沒有(好像水都沒有)。
17.日光下徹,影布石上:陽光照在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布:照映,分布。
18.佁然不動:(魚影)獃獃地一動不動。佁(yǐ)然,愣住的樣子。
19.俶爾遠逝: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俶(chù)爾,忽然。
20.往來翕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
21.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泉水)像北斗七星一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若隱若現,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斗:像北斗七星一樣;蛇:像蛇那樣。
22.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差:交錯
23.不可知:不能夠知道。
24.凄神寒骨,悄愴(qiǎo chuàng)幽邃: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悄愴,寂靜得使人感到憂傷。邃,深。凄:(使動用法)使……凄楚。寒:(使動用法)使……寒透。
25.以其境過清:因為它的環境過於凄清。以,因為。清:凄清,冷清清。
26.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不可以長時間停留,於是題完字便離開了。 居:停留。之:代小石潭的景物。去:離開。
27吳武陵:信州(今重慶奉節一帶)人,唐憲宗元和初進士,因罪貶官永州,與作者友善。
28.隸而從者:作隨從跟著來的人。 隸:跟隨。而:表並列。 從:跟隨,動詞。
29.小生:年輕人。生,對讀書人的尊稱。
[編輯本段]譯文
從小山向西行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流水聲,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環、玉環相互碰撞發出的聲音一樣清脆,心裡感到快樂。砍伐竹子,開辟出一條小路,往下走便可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小潭以一塊完整的石頭作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的部分翻捲起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嵁、岩各種不同的形狀。周圍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魚大概有一百多條,都好像在空中游盪,沒有任何依靠。 陽光直照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魚影)獃獃地一動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的魚敏捷輕快,好像在與遊人互相逗樂。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岸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像蛇爬行那樣彎曲,忽明忽暗、忽隱忽現。(小溪)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一樣參差不齊,也不知道它的源頭在哪裡。
我坐在潭邊,四周被竹子和樹林環繞,靜悄悄的沒有其他人,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環境幽靜深邃,彌漫著憂傷的氣息。由於這里的環境過於冷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於是就題字離去。
同我一起游覽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堂弟宗玄。作為隨從跟著我們一起來的,有兩個姓崔的年輕人:其中一個叫恕己,一個叫[編輯本段]賞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貶謫到永州以後寫的《始得西山宴遊記》 《鈷鉧潭記》 《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這些作品並稱為《永州八記》。這些作品,畫廊式地展現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勝景,繼承了酈道元《水經注》的傳統而有所發展。《水經注》是地理書,對景物多客觀描寫,少主觀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則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於自然風景的描繪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遺棄於荒遠地區的美好風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鬱的心情。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記》一貫的行文風格,觀察入微,描摹細致。肖其貌,傳其神。文章先寫所見景物,然後以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再寫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寫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
此外,作者還在寫景中傳達出他貶居生活中孤凄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鬱郁落落,形似寫景,實則寫心。文章對潭中游魚的刻畫雖只寥寥幾句,卻極其准確地寫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魚的形神姿態。此外,文中寫潭中游魚的筆法極妙,無一筆涉及水,只說魚則「空游無所依」,則水的澄澈透明,魚的生動傳神,都各盡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絕。《小石潭記》賞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記,是他散文創作中具有高度藝術技巧和最富於藝術獨創性的一個部分。而在他篇數不多的山水游記中,《小石潭記》可以說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一篇。這篇散文生動地描寫出了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後的孤凄之情。語言簡練、生動,景物刻畫細膩、逼真,全篇充滿了詩情畫意,表現了作者傑出的寫作技巧。因之,成為被歷代所傳誦的散文名篇。這篇游記一共可以分為五段。第一段,作者採用的是「移步換形」的手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去領略各種不同的景緻,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文章一開頭,便引導人們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來到一處竹林,隔著竹林,能聽到水流動的聲音。「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鳴佩環」是形容流水的聲音的清脆悅耳,猶如玉佩玉環相互撞擊時發出的聲響。文章由景及情,寫來極為自然。「伐竹取道,下見小潭。」在濃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條小道來,終於見到一個小小的池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現在人們面前。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既是講述了發現小潭的經過,同時也充滿了懸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漸地在人們眼前展開一幅美妙的圖畫。從此往下,作者便把筆力放在了對池潭的精心描寫上。「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岩。」小石潭的水格外清涼,而且整個小潭全部是由石頭構成的。整個潭底便是一塊大石頭,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頭翻卷地露出水面。這些石頭千姿百態,形狀各異。
「坻」即為水中的高地;「嶼」是小島;「堪」「岩」都是岩石的各種形態。總之,這完全是一個由各種形態的石頭圍出的池潭,所以,作者為它起名曰小石潭。「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就是作者對於池潭上景物的描繪了。有青青的樹和翠綠的藤蔓,它們纏繞在一起,組成一個綠色的網,點綴在小潭的四周,參差不齊的枝條,隨風擺動。這潭上的描繪僅12個字,便將小石潭周圍的極幽極佳的景緻展現在人們面前,令我們愈加覺出小潭的美妙。第二段,作者描寫的是潭水和游魚。這一段,作者採用了與第一段不同的手法,變「移步換形」為「定點特寫」。這是全篇中極為精彩的一段。特別是對水中游魚的描寫,更是栩栩如生。「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這是一幅極美的畫面。在水中游動的魚兒,不像是在水裡,而是像在空中游動。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頭上。從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寫魚,但透過字面,卻令我們不能不對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極深的印象。這種游魚和潭水相互映襯的寫法,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下面,作者進一步對魚兒進行描述。
先是魚兒獃獃地一動不動,忽然,有的魚飛快地竄向遠處,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又游到那兒,好像是在與遊人一同享受著快樂。讀到這里,人們又不能不從游魚聯想到作者的歡悅心情。這種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寫法正是這篇散文的一個突出特色。第三段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過去,一條小溪逶迤而來,形狀像是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像是一條蛇在游動,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兩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錯。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來形容小溪的形狀,用狗的牙齒來形容小溪的兩岸,使我們倍感形象逼真。「不可知其源」則給了讀者一種迷惘的感覺。第四段寫出了作者對小石潭總的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環抱著密密的竹子和樹木,非常寂靜,見不到人,令人神色凄涼,骨徹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愴幽涼。因為它的境況太幽清了,不適宜讓人長久地呆下去,便題了字後離去。在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寫了一個「靜」字,並把環境中的靜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寫出了一種凄苦孤寂的心境。這無疑是作者被貶後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後一段,「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記下與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小石潭記》是一篇語言精美,含義豐富,形象逼真的優秀山水游記。它表現了作者對於事物的深刻觀察力和獨特體驗,同時也表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繪景物細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們很好地借鑒。(選自《古代散文鑒賞辭典》,農村讀物出版社1987年版)《小石潭記》鑒賞(范培松)《至小丘西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則。這篇散文寫的是一個不見經傳的小石潭。這個小石潭稱不上是美景,更不是什麼勝景,只是一個無名小丘邊的小水潭。作者寫這小石潭的本身,就最好地證明了他沒有沾染上展覽美景的唯美主義的惡習。從這一選材的價值來看,對於我們當今游記寫作也頗有借鑒意義。小石潭雖然名不見經傳,但見到它還是費了一點小周折:先見竹叢,耳聞水聲,卻不見小石潭的身影。小石潭的顯現,雖稱不上千呼萬喚,也可稱有「猶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待到「伐竹取道」,才見到小石潭。真乃是曲徑通幽確實景象不凡。這「不凡」是以「怪」的面目出現的,怪就怪在潭是「全石以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頭又都是那麼姿態奇特,「為坻,為嶼,為堪,為岩」,再加上古樹翠蔓的覆蓋,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靜感,彷彿不是人間的一個小天地,而是傳說的佛國中的一塊凈土。
接著,筆鋒隨轉,由靜寫動,寫潭中小魚。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筆。這潭中魚也極為怪誕:一是魚居然可數,約有「百許頭」;二是「影布石上」,神態自若地「然不動」。這是繼續寫靜,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轉為寫動。其實在寫靜時已作伏筆,水中之魚不能不動。魚之靜止,正像電影中的定格只是某個剎那的顯示。這個定格過後,便見潭中之魚「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魚,多麼富有人情味,這倒觸動了作者情懷。在此,這一「樂」字值得注意。作者由於改革受挫,被貶遠方,精神負擔很重,處在極度煩惱和壓抑之中。為何能「樂」?乃是因為離開了紛陳煩惱的官場這一是非之地,在這里找到了這樣一塊清靜之地,看到游魚的怡然自得,靈魂得到了凈化和復歸。水之清,魚之樂,終於給這位破碎了心的散文家帶來了片刻的歡樂。清靜神樂是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現實是嚴峻的。在這「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環境中,作者感到「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樂畢竟是暫時的,而凄愴是永恆的。面對這種原始的悄愴之景,或許更感到難受,或許更激起作者凄涼的聯想,因此形成了感情從「樂」到「凄」的大幅度滑坡。這一滑坡的表現也是立竿見影,覺得此地不可久居而趕快離開,倍感凄寒逼人,毛骨悚然。這篇散文歷來被人們譽為精品。它所以能成為精品,歸納起來有這樣兩條:一是作者敢於選擇亂石堆中的無名小石潭作為游記的表現對象,可見作者有過人的藝術膽量;二是作者在寫小石潭的景物時能駕馭自如地融進自己的感情,景隨情遷,自然地形成一種凄情的藝術境界,這是作者高超的藝術智慧和藝術技能的表現。誠然,歸根結底還是一條,作者這樣一個人,巧遇這么一塊凈土,一拍即合,融為一體,真是天助之也,景助之也。
《小石潭記》觀魚時寫魚「似與游者相樂」,也折射了作者欣賞美景之初的愉悅的感情。而觀魚後坐潭上,感到風景「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也是作者抑鬱憂傷心情的反映。文章寫「樂」。聽到「如鳴佩環」的流水聲就「心樂之」,看到「往來翕忽」的游魚便以為「似與游者相樂」。但好景不長,很快便感到這些「青樹翠蔓」、「凄神寒骨」了,心裡覺得「其境過清」,就匆匆離開了。這一樂一憂,耐人尋味。這是由於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調,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情;但這種「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境便會流露出來。
[編輯本段]課文學習
課後習題探究
1、本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文中突出表現了「小石潭」的什麼特點?
本文是按游蹤的先後順序來寫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現了「小石潭」全石為底、潭水清澈、游魚活潑、源流曲折、環境凄清的特點。
本文按游蹤的順序來寫: 發現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發現小潭—「心樂之」(愉悅的心情) 觀魚時——「似與游者相樂」 (愉悅的心情) 觀魚後——「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抑鬱憂傷的心情) 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脫而又最終無法解脫的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為了擺脫抑鬱心情。此刻過於清冷的環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
2、小石潭的全貌是什麼?潭中游魚和潭水有什麼特點? 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樣描寫潭水清澈的?
作者從游魚、陽光、影子等角度來描寫潭水的清澈。通過具體景物,用靜止和活動的畫面來寫,不作一點抽象的說明,整段話沒有一個字正面寫到水,只是描繪出一幅畫面,但又無處不在寫水。你看魚兒在水裡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沒有憑依一樣,這就寫出了水的清,清到彷彿透明的程度;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上了,這就更顯出了潭水的清澈。
3、潭上有什麼景物?
水清、石奇、樹茂、魚歡、境靜
4、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到「一切景語皆情語。」你能說出作者觀魚時是怎樣的心情?瀏覽最後又是怎樣的心情?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境?(一『樂』一『憂』怎麼解釋?)
作者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情,尋求短暫的快樂。他喜歡清脆悅耳的水聲,因而「心樂之」,觀魚時他覺得魚似與游者相樂,心情是愉悅的;但這種快樂畢竟是暫時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環境,不禁觸景傷懷,憂傷、凄涼的心境便會自然流露出來,心中無比悲痛。這從「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可以看出。
5、本文第一段描寫小石潭的概貌,採用了什麼手法;第二段寫潭水和游魚,則變換成什麼手法;第三段寫潭水來源及岸勢,多有什麼辭格?
第一段採用了移步換景的手法,第二段變換成動靜結合的寫法。辭格:比喻。第三段作者面對這種原始的悄愴之景,感到難受,或許激起作者凄涼的聯想。強調了作者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愴的心緒.。
6、文中寫水聲清脆悅耳的語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文中側面描寫水清澈透明的語句:①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②全石以為底
③皆若空游無所依
寫潭中游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語句: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描寫溪流曲折悠遠的語句: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作者為什麼將這個無名小水潭命名為「小石潭」?(扣住作者貶居時的心境去品析,對照文章內容分析)
答:因為譚底都是石頭,而且文中寫道「卷石底以出」和「全石以為底」,所以將這個水潭命名為小石潭。
8、本文主旨:本文描繪了小石潭的石,水,魚,樹,著意渲染了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氣氛,抒發了作者被貶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愴的心緒,貶居生活的孤凄悲涼。
9、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小石潭的水為什麼這么清澈?
因為有游魚的活動,周圍樹木的保護,而且小石潭是活水,小潭以全石為底
10、小石潭記中表現喜的句子有。
心樂之 似與游者相樂
11、作者在描寫小潭源流時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麼特點來寫的?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來說,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這里用了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准確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徵。
12、請用自己的語言說說發現小石潭的經過?
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然後在濃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條小道來,再尋到小譚。
13、請說說「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一句的妙處?
正面寫了游魚,側面寫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而字面只寫魚,對水隻字未提,但水清魚靜的優美畫面就展現在讀者面前了。
14、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形容,該如何理解?
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15.請從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並說明理由。(3分)
答:示例:句子:佁然不動;俶而遠逝,往來翕忽
理由:這幾句描寫游魚,動靜結合,充分顯示出遊魚的情趣;也間接地表現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6.為了發展旅遊事業,當地擬開發小石潭景點,請你根據文章內容為該景點寫一則簡介。
示例:小石潭位於小丘西南面120步,這里石奇水清,游魚相戲,四周竹樹環抱,環境十分優美,是觀光旅遊、愉悅心情的好去處。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來過這里,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優美散文《小石潭記》。小石潭由此聞名遐邇。
17.選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寫十分精當,請結合作者的經歷談談你的理解。
這段景物描寫既寫出了小石潭環境凄清的特點,也暗示作者被貶之後凄苦悲涼的心境。
18.古詩詞中,有許多像本文一樣將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繪中的名句,請寫出你最喜歡的相連的兩句,並簡要賞析。
示例:山隨平野盡,江人大荒流。
用「隨」「入」兩字將「山」、「江」、「半野」、「大荒」四個意象貫穿,抽繪出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圖,抒發了詩人離家漸遠、鄉情漸濃的思鄉情。
19.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記,試說說作者觀魚和游覽結束時的不同心情。
觀魚和游覽結束時的不同心情,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而本文中,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調。作者借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他抑鬱的心情,但這種暫時的歡快一經凄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境又會流露出來。
20.第一段從哪幾個方面寫小石潭的特點?
四個方面:(1)水特別清澈;(2)以整塊的石頭為底;(3)潭岸岩石形狀各異;(4)岸邊綠樹翠蔓極其茂盛,秀麗多姿。
21.第二段作者寫潭水的什麼特點?用了什麼方法?
寫出了潭水清澈的特點。由魚若「空游無所依」,「影布石上」以及遊人清晰地看到魚在水中的活動襯托出來。
22.潭西南的小溪有什麼特點?
曲曲折折,被兩岸的地勢和草木遮擋掩映,時隱時現。
23.從聽水聲「心樂之」,見游魚「似與游者相樂」到坐潭上而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變化?
聽到悅耳的水聲,看到美麗的小石潭,欣賞著美麗的魚兒,作者感到快樂,暫時忘掉了煩惱失意,然而眼前景物的幽深寂靜又使他感到凄涼難耐。

❻ 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遊記》翻譯

自從我遭到貶謫,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憂懼不安。讀書之餘,緩緩散步,漫無目的,到處轉悠。與同伴爬高山、鑽深林,迂迴曲折的山間小溪,深幽的泉水,怪異山石。無論多遠, 我們都去。一走到那些地方,我們便撥開野草,席地而卧,倒酒痛飲,不醉不罷。喝醉後便相互枕靠著睡在地上,很快就進入夢鄉。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夢中都能出現。醒來之後就回家。我原以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異地方,都已被我游覽了。殊不知還有個奇異獨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於坐在法華寺西亭,遙望西山,才使我發現西山勝景,大為稱異, 我於是帶著僕人越過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叢生的灌木,燒掉雜亂的茅草,不達到西山之巔決不罷休。攀援著樹枝爬上山頂,兩腿叉開,席地而坐,幾乎幾個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高低不平,空闊低窪,連綿起伏,不可勝狀;有的像是螞蟻窩,有的像是螞蟻洞。看似尺寸之間,實則千里之外,全都聚集眼前,沒有逃脫隱藏的。青山綠水,相互縈繞,與遙遠的天際相接,環看周圍,都是這樣。看了這些,才知道這座山確實特立不群,與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樣。不知不覺中我的身心與天地間的浩然之氣隔化在大自然中,已不知道哪裡是盡頭了。我於是拿起酒壺,斟滿酒杯,暢懷痛飲,醉倒在地。不覺間日薄西山,蒼茫暮色,自遠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麼也看不見了,而我卻了無歸意。真是形神俱忘,無拘無束,好像已經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我這才認識到過去等於沒有游覽,真正的游覽從現在開始。所以我特意把這件事記下來,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❼ 游西山十記 (記一) 袁中道 譯文

出西直門(北京城西直門),過高梁橋,楊柳夾道,帶以清溪(道旁清溪如同衣帶),流水澄澈,洞見(清楚看見)沙石,蘊藻縈蔓(水草積聚,枝蔓纏繞),鬣 (ㄌ|ㄝˋ;獸頸上的長毛)走帶牽(水草像馬須般隨風飛揚)。小魚尾游,翕忽(ㄒ|ˋ ㄏㄨ;快速的樣子)跳達。亘(ㄍㄣˋ)流背林(流水綿延,背依樹林),禪剎相接。綠葉濃郁,下覆朱戶。寂靜無人,鳥鳴花落。

過響水閘(ㄓㄚˊ;可適時開關,用以調節流量的水門),聽水聲汩汩(ㄍㄨˇ ㄍㄨˇ;狀聲詞。形容波浪聲。)。至龍潭堤,樹益茂,水益闊,是為西湖(指北京頤和園內的昆明湖)也。每至盛夏之日,芙蓉十里如錦,得風芬馥(芳香),士女駢闐(ㄆ|ㄢˊ ㄊ|ㄢˊ;車馬連結;形容眾多。),臨流泛觴(列坐水邊,浮杯飲酒),最為勝處矣。

憩青龍橋,橋側數武(三尺為一武),有寺依山傍岩,古柏陰森,石路千級。山腰有閣,翼以千峰(千峰為其羽翼),縈抱屏立(環抱著閣樓像屏風一樣立著),積嵐沉霧。前開一鏡,堤柳溪流,雜以畦軫(田間小路)。叢翠之中,隱見村落。降臨水行,至功德寺,寬博有野致。前繞清流,有危橋可坐。寺僧多習農事,日已西,見道人執畚者、鍤者(皆農具),帶笠者,野歌而歸。有老僧持杖散步塍(ㄔㄥˊ;稻田間的路)間,水田浩白,群蛙偕鳴。

噫!此田家之樂也。予不見此者三年矣。

❽ 求《游大理日記》文言文翻譯

翻譯:

十二日覺宗備好馬匹帶上午飯,等候何君一同去游清碧溪。出寺後馬上向南行,走了三里,走過小紙房,又往南經過大紙房。村東就是府城的西門,村西的山下就是演武場。又向南一里半,經過石馬泉。

一池泉水在坡坳之間,水從此處溢出去,馮元成認為泉水的清冽不比慧山的泉水差。砌成方池,池上有廢棄的基址,都是馮元成的遺跡。志書說:「落日下泉水中照見有石馬,所以這樣起名。」又往南半里,是一塔寺,寺前有諸葛祠和書院。

又向南經過中和、玉局兩座山峰。行了六里,渡過一條溪水,水很大,又向南,有山峰向東方環繞而下。又走二里,繞過峰下山岡的南邊,於是向西尋找小徑走入峽谷。從峽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於峽谷後方,有積雪的痕跡,獨自高高下垂,如一匹白絹隔斷了青山,有溪水從峽谷中往東流注,這就是清碧溪的下游。

從溪北踏著山岡向西上登,行了二里,有墳丘在左面山岡之上,是阮尚賓的墳墓,從墓地後向西行二里,踏著峻嶺登上山崖。這座山崖高高隆起在溪流上,與對面的山崖並立前突如同門扇,上邊高聳下面陡削,溪流沖破其中流出去。從此處以內,溪流深嵌在下方,山崖夾立於頭頂上,全都狹窄傾斜,幽深杳渺。路沿著山崖頂端,緊靠著北面的山峰向西進去,一里多路,馬不能再走,只得命令隨行的人在溪邊守馬,顧仆也停在這里。

崇禎十二年三月徐霞客在大理盤桓所寫的日記《游大理日記》原文:

十二日 覺宗具騎挈餐,候何君同為清碧溪游。出寺即南向行,三里,過小紙房,又南過大紙房。其東即郡城之西門,其西山下即演武場。又南一里半,過石馬泉。

泉一方在坡坳間,水從此溢出,馮元成謂其清冽不減慧山。甃為方池,其上有廢址,皆其遺也。志雲:「泉中落日照見有石馬,故名。」又南半里,為一塔寺,前有諸葛祠並書院。

又南過中和、玉局二峰。六里,渡一溪,頗大。又南,有峰東環而下。又二里,盤峰岡之南,乃西向覓小徑入峽。

峽中西望,重峰罨映,最高一峰當其後,有雪痕一派,獨高垂如匹練界青山,有溪從峽中東注,即清碧之下流也。從溪北躡岡西上,二里,有馬鬣在左岡之上,為阮尚賓之墓。從其後西二里,躡峻凌崖。其崖高穹溪上,與對崖駢突如門,上聳下削,溪破其中出。

從此以內,溪嵌於下,崖夾於上,俱逼仄深窅。路緣崖端,挨北峰西入,一里余,馬不可行,乃令從者守馬溪側,顧仆亦止焉。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