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甲渠侯官遺址

甲渠侯官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3-02 09:29:24

㈠ 居延漢簡的檔中珍品

長城不僅起到御敵作用,它還是聯系各民族友好往來的紐帶,有一枚漢簡十分難得地記錄了漢朝和各少數民族的密切關系:「皇帝陛下,車騎將軍下詔書曰:烏孫小昆彌烏就屠……」,記載的是何事呢?查《資治通鑒》載:
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宣帝派鄭吉為使都護西域騎都尉,西域都護府設在烏壘城,管理西域的烏孫、大宛、康居等36個屬國。甘露元年(前53年)烏孫內部爭奪王位,烏就屠自立為昆彌,漢宣帝特下詔書曰:「立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遣長羅侯將三校屯赤谷(今哈薩克共和國伊塞克湖畔)。」這枚木簡記載的就是這件事。以後西域發展為50個屬國,「自驛長至將相王侯,皆佩漢印綬,凡三百七十六人。」西域王公接受漢王朝冊封。
尤為難得的是,還發掘出完整成套的冊書,毫無缺損。如貝格曼一行在張掖辟郡肩水都尉府的廣地侯官遺址發掘出的《永元兵物簿》,共77枚木簡編為一冊,其中有字者75枚,空白2枚,極為罕見的是,出土時,這77枚木簡不僅次序未亂,而且編繩殘跡猶存,由兩道麻繩編綴而成,出土時裹作一卷。對研究漢代整理和保存木簡檔案的方法,提供了僅見的例證。其內容為東漢和帝永元年間(89—105年)廣地侯官下屬的侯長向侯官的報表,按月上報兵器狀況,記載了烽燧中各種兵器的名稱和數量,所使用的「敢言之」。「叩頭死罪敢言之」為漢代公文的固定用語。
1974年前後發掘出《甘露二年御史書》一套,木簡三枚,約500餘字,相當於今日的通緝令,是一套法律檔案,其內容為:漢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署名為「丞相少史、御史守少史」,「移(送)郡太寧」的一道律令,追捕一個女逃犯。她是漢武帝女兒蓋主的貼身大婢,漢昭帝元鳳元年(前80年)蓋主死,她家牽涉到謀反罪,判處「絕戶」(剝奪宗室籍,倖存者一律免為庶人),這個大婢乘亂逃跑,未被抓獲。甘露二年,大婢的胞兄,是蓋主之弟、漢武帝第五子廣陵王劉胥的馬車夫,犯了叛逆罪,大婢再次受到株連,罪名是「大逆同產」,而被追通緝。
這套通緝令木簡是給張掖太守的,張掖太守又將文件轉給各都尉,都尉又轉給各鄣塞侯官,鄣塞侯官又轉給各侯長。發掘出的這套木簡反映了漢王朝中央政府發布文告、律令的文書形式,以及邊塞各級官署上下級組織關系,和公文傳遞時的層層照轉關系,對於研究漢朝的政治制度及文書檔案制度,意義重大。
發掘出36枚木簡一套的《建武三年十二月侯粟君所責寇恩事》,記載了東漢建武三年(27年)甲渠塞鄣侯官一個叫粟君的,誣陷僱工寇恩欠他的債,告到居延縣里,縣官查明情況,做出公正判決的經過,是研究漢朝司法訴訟制度不可或缺的珍貴檔案史料。這一套木簡按案情發展階段和公文程序,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十二月乙卯(初三日)的木簡,粟君向居延縣官上劾書告發寇思欠債,居延縣將劾書轉給寇恩所在的都鄉,都鄉專管刑訟的嗇夫(官名),復審寇恩,嗇夫依寇恩的口供寫了爰書(復文)回復居延縣,認為寇恩不欠債。粟君不服,再次向居延縣衙的上司居延都尉府上告,居延都尉府令居延縣「更詳驗問」,居延縣下文都鄉再次驗問。
第二部分是十二月戊辰(十六日),嗇夫再次審問寇恩,寫成爰書。
第三部分是十二月辛未(十九日),嗇夫把堅持原口供的初三日爰書再次上報居延縣,並將十六日書以附件形式隨同呈上。
第四部分是十二月己卯(二十七日)居延縣衙接到都鄉爰書後,給甲渠侯官的移文,並抄附都鄉爰書和給居延縣的報告,甲渠侯官將這份文件連同爰書一起存檔,並標其卷名為「建武三年十二月侯粟君所責寇恩事。」
這一組木簡不僅給我們展示了漢代訴訟程序的全過程,還客觀地記錄了漢代衙署形成文書、上報下達、存檔立卷的原則和方法。例如,木簡的第四部分居延縣衙給甲渠侯官用「移文」,就很有講究。「移文」用於兩個平級衙門或兩個沒有隸屬關系的機關。居延地區甲渠侯官相當縣級,且又是軍事單位,而居延縣衙是地方政府,因而用「移文」,這種作法和「移文」文件名稱一直沿用到民國。
1973年在肩水金關的關城遺址發掘出《永始三年詔書冊》,共16枚木簡編連而成,內容為漢成帝劉驁永始三年(前14年)臣僚的奏章和皇帝的批詔。這組木簡從內容上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共3枚木簡,記載丞相方進、御史孔光給成帝的奏章名稱。
第二部分:共6枚木簡,記載了方進、孔光奏章的內容,如奏請頒布「除貸錢它物律」,規定「還息與貸者必不可許」的禁令,以及永始三年成帝的批詔,為本組木簡主要部分。
第三部分:共3枚木簡,記載了永始三年七月丞相方進將皇帝詔書下至「少府、衛將軍、二千石」和各州郡刺史、郡太守諸官吏。
第四部分:共4枚木簡,記載當年十月張掖太守譚、守郡司馬宗行長史事,將詔書發布至肩水金關嗇夫「令民皆知之」,事後此組木簡為肩水金關嗇夫收藏。(現存甘肅省博物館)。
這批珍品中的珍品之發現,不僅真實地反映了漢代歷史原貌,而且將漢代文書檔案制度栩栩如生、無可替代地描繪和展現給了後人。
綜上所述,20世紀兩次發掘的居延漢簡,有例行公文,官吏任免,人事變動,邊塞動靜,軍紀處理,奉廩勞作,物資輸調,物品出入、檢核、折傷等等。此外,還有郵信、名籍、牒書、爰書、勛狀、存檔公文底稿以及吏民之間的買賣和借貸契約等等。這些漢簡乃中國長城歷史的真實記錄。在挖掘過程中,由於採用了現代科學方法,因而其出土場所、層位關系的記載,都十分准確而清楚,發掘後的復原和整理皆十分規范、科學,海峽兩岸對其保存也都精心、重視,未受到人為破壞。
居延漢簡的出土,對研究長城乃至漢代的政治、經濟、軍事、邊防、屯田、水利、地理、交通、法律、民族、宗教等狀況,均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有的可以彌補文獻古籍略而不載或載而不詳之不足,有的可以糾正史書上記載的錯誤,還有的可以為文獻古籍上述而不明之處作詮釋,因而居延漢簡無論其自身,還是其內容,以其價值而言,列為中國檔案界20世紀的「四大發現」之一,當之無愧。

㈡ 「居延漢簡」中存在的標注記號的含義是什麼

漢簡中的標注說明抄如下:符號代碼表示名稱標注屬性或意圖表示缺或損字釋文注。□表示原簡左缺釋文注。·表示簡文開頭原簡文記號。E·P表示額濟納旗破城子(甲渠侯官遺址)考古標注,地名,取「額」、「破」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讀音。S4表示第四隧考古標注,取「隧」字漢語拼音第一字母讀音。J表示金關考古標注,取「金」字漢語拼音第一字母讀音。T表示探訪考古標注,取「探」字漢語拼音第一字母讀音。F表示房屋遺址考古標注,取「房」字漢語拼音第一字母讀音。W表示塢壁內考古標注,取「塢」字漢語拼音第一字母讀音。C表示障、塢以外的灰堆考古標注。數序表示舊簡考古標注。E·S·C表示1976年卅井侯官次東隧考古標注,取「額」、「卅」、「次」之拼音第一個字母讀音。符號代碼表示名稱標注屬性或意圖E·J·T21:2-10表示額濟納旗金關21探方第2至第10號簡考古標注,其他字母加序號同。卩表示記賬完畢原漢簡記賬符號。入表示收入記賬符號原漢簡記賬符號。出表示支出記賬符號原漢簡記賬符號。凡、右凡表示合計、總計記賬符號原漢簡用字。簿表示會計賬簿,又稱計簿原漢簡用字。

㈢ 居延漢簡是怎樣被發現的

居延漢簡是20世紀中國文明四大發現(其他三項是殷墟、甲骨文、敦煌遺書)之一,是敦煌漢簡之後發現的最重要的漢代邊塞屯戍文書。在內容和數量上都大大超過了敦煌漢簡,為漢代歷史的研究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

居延烽燧遺址為漢代張掖郡居延、肩水兩都尉所轄邊塞上的烽燧和塞牆遺址,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和甘肅省金塔縣境;北起蘇古諾爾,南至毛目以南。邊塞遺址自東北斜向西南,全長約250公里。始建於漢武帝大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廢棄於東漢末年。居延烽燧的大部分遺址由鄣、塢構成,有的還有關門,如肩水金關遺址。沿著居延烽燧這條狹長防線上,還有大量的亭燧和塞牆。這條防線當日起了切斷匈奴與羌聯系的作用,同時也形成了漢通西域的交通要道——河西走廊對匈奴的屏障。

居延漢簡是居延烽燧遺址出土的簡牘,時代約在自漢武帝末年(公元前三世紀初)至東漢中葉(公元12世紀初)。對其共進行了4次考古調查和發掘,分別在1930~1931、1972~1976、1986和1999~2002年。

1930年,前西北科學考察團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的額濟納河(弱水)流域曾作過考古調查和試掘。沿弱水兩岸,北起宗間阿瑪,南至毛目(今鼎新)約250公里之間以及在布肯托尼與博羅松治約60公里之間,發現有漢代的塞牆和鄣堡亭燧,並在其遺址中總計約發現10200枚左右竹簡。這些竹簡現藏台灣省「中央研究院」。其經過詳載於《內蒙古額濟納河流域考古報告》一書。這次出簡較多的地點,有宗間阿瑪、破城子、瓦因托尼、博羅松治、布肯托尼、查科爾貼、金關、地灣、大灣等。

1972年秋,由甘肅省博物館、酒泉地區和人民解放軍駐地部隊等單位組成的甘肅居延考古隊沿黑河,南起金塔縣雙城子,北至居延海進行了考古勘察。在調查、踏勘的基礎上,於1973年和1974年夏秋季,對金關、破城子、甲渠塞第四燧三處遺址進行了科學發掘,共獲得漢簡兩萬余枚。其中在金關遺址范圍內,共開探方37個,出土簡牘11577枚;在破城子出土竹簡7865枚;甲渠第四燧出土竹簡195枚。這批竹簡現藏甘肅省博物館。另外,1976年夏秋又在布肯托尼以北地區進行了調查。

1986年對地灣進行發掘,開探方20多個,共獲得漢簡千餘枚,絕大多數已殘破不全,十分遺憾。

1999年秋,以內蒙古考古所副所長魏堅為首的考古人員經過三年的工作,在甲渠侯關和一系列烽燧中發現500多枚漢簡和數百件其他文物。此次發掘的後續工作至今還在進行。

在以上的四次發掘中,除出土簡牘外,還發現並出土了弓、箭、轉射、倉印、貨幣、木板畫等文物。在這些文物中,有一件棨信比較重要,信為紅色織物,上方綴系,墨筆篆書「張掖都尉棨信」六字。它可能既是通行關禁的證件,又是高級官吏的一種標識。

居延出土的漢簡絕大多數是木簡,竹簡很少,就形狀尺寸而言,有簡(扎)、兩行、牘、檢、符、觚、簽、冊、槧、檄、過所、削衣等幾種。

這些簡冊,有的是在廢棄前還在使用的文書,有的出土就連綴成冊,有的編繩雖已腐朽但仍保持原來的冊形,有的散落近處可合為一冊,有的則是散落在各處需要分類整理的。

簡冊的內容非常豐富,不僅記載了居延地區的屯戍活動和興衰歷史,而且保存了一些從西漢中期到東漢初年的文獻資料,涉及整個漢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法律、哲學、宗教民族等各個領域。

經過初步整理,在簡冊中占絕大部分的是關於居延屯戍文書檔案,而且此類簡冊占完整的文書也最多。

屯戍內容的簡冊,記載的屯戍制度非常完善,規定得詳盡而靈活,尤其著重於傳遞速度,各亭燧間的相互配合,組成一個高效率的警戒通訊體系。這對於研究我國古代烽火制度、恢復居延都尉塞防的結構,了解整個居延軍事系統的組織、紀律及運籌指揮等,都具有極重要的價值。

例如建武初年「塞上烽火品」的十七枚,簡長38.5厘米,其中在十六枚簡首部標小圓點,尾簡署標題。此簡冊記載的是居延都尉轄下的甲渠、卅井、珍北三塞臨敵報警、燔舉烽火、進守呼應、請求馳援的聯防條例。條例規定,在匈奴人入侵的不同位置、人數、時間、意圖、動向以及天氣變化等各種情況下,各塞燧燔舉烽火的類別、數量、方式、如何傳遞應和,發生失誤又如何糾正等等。

另外,居延漢簡也有許多關於屯田方面的簡牘。這有利於我們對當時屯田制度的認識。

其二是登記和統計各種名籍和兵器、奉廩、錢糧簿等的簿籍。名籍類有史卒名籍、卒家屬名籍、吏卒廩名籍、卒家屬廩名籍等,還有專門記錄吏卒日常工作的「作簿」和「日跡簿」等。

例如,出土的「騎士名籍」62枚,上中下三排橫寫,按軍營編隊,分別登記一百餘名騎士的姓名、職務和籍貫。除名籍外,還有統計各亭燧軍事裝備情況的「守御器簿」、「折傷兵簿」和「戍卒被簿」;有記出納錢財和糧谷的「出入簿」或「食薄」等;有「驛馬名籍」和「驛馬閱具簿」,在侯官治所還有所謂「詣官簿」,即其下屬各亭燧士吏詣官辦事的登記簿;在關卡遺址中還出土有吏民出入關的登記簿和過所、符傳等。這些簿籍都各有書寫格式,按規定的內容填寫。

其三是爰書。顏師古曰:「爰,換也,以文書代換其口辭也。」愛書簡冊,體現的是一份刑獄訴訟程序。據《漢書·張湯傳》記載,當時的刑訟程序是劫、掠治、傳爰書、鞫訊、論報、具獄。居延遺址著名的爰書是在甲渠侯官第二十二號房址內出土的建武三年「候粟君所責寇恩事」冊。共出土簡冊36枚,第36號是此檔案的標簽。

據時間、內容、簡制等判斷,這是關於甲渠候粟君與客民寇恩訴訟之事的部分存檔材料。包括爰書、都鄉嗇夫報告和居延縣所下公文。前二份爰書是寇恩的口供記錄。根據口供,甲渠候粟君雇寇恩到解得替他去賣魚,約定出賣五千條魚,要價四十萬行錢,並用一頭黑公牛和廿七石谷作為僱工費。到了解得,寇恩賣魚不足四十萬,他便把黑公牛賣了湊成卅二萬付粟君妻業,還欠八萬。回來後,寇恩用粟君雇他的兒子捕魚的工錢廿石谷相抵。照理說,粟君還應該還給寇恩相抵餘款。可是粟君卻告到居延縣遷、都尉府,誣說寇恩賣了借給他的牛不賠償。上級要求查明此事,都鄉嗇夫便把兩次口供上報,再由居延縣批轉。……「責寇恩事」冊,對刑訟程序的前三項記載的非常完善。這樣一份較完整,描述詳盡的治獄材料,是極難得的。僅就治獄制度來說,它提供了一份基本完全的縣廷鞫訊治罪的具體過程的資料,為研究漢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資料。居延漢簡所出述及獄訟事的簡牘不少,但由於簡冊的散亂、殘缺,過去往往不能將其內容理解清楚,現在找到了這樣完整的材料,也必將大大有助於同類簡牘的整理研究。

其四是官吏任免、軍紀賞罰等公文、公事,此類簡冊包括官吏的上任、罷免;修建土木工程等的項目、規格、用料、人數;坐罪行罰的檄書及各種碟書、律令、品約、劾狀等等。其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

第二大類是關於政策法令和重要事件的簡冊。此類簡冊很多,有武帝的兒子劉胥集團的陰謀篡權事,有竇融的功績事,有桑弘羊任大司農以後制定的贖罪令。還有王莽時期關於更改官制、改長安名稱和五均平準等事。

第三大類是紀年簡。紀年的簡冊數量比較多,記載了武帝的幾個年號有元朔元年、元狩四年、元漢二年、太始二年、征和三年、後元元年等。昭帝到王莽時期的年號基本上是連續的,宣帝時的最多。王莽到建武初,年號記載則較紊亂。這正好反映了當時農民起義等社會形勢和政治動盪的狀態。

除了紀年號外,此類簡冊還記日、記時,這對我們研究當時的歷法制度提供了重要資料。除了以上三類簡冊外,還有很多。例如,出土的「相利善劍刀」,是一篇鑒別刀劍優劣的專著,可能是《漢書·藝文志》所載佚書《相寶劍刀》的部分抄本,其他還有《九九術》、《急就篇》、《論語》等著述殘簡。出土的居延醫簡,不論是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還是丸、散、丹、劑等治療葯物配劑,都能從中查到實例,使我們得知當時人們的病情,對中醫學的研究是不可多得的資料。另外還有關於歷書、干支表、天文星象、星位、日食、地理等方面的簡冊。居延簡續也是中國書法史上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使用簡續上自春秋戰國,下至魏晉唐宋,長達一千餘年。從居延出土的簡牘來看,書體基本上為隸書章草,書法已基本趨於成熟。從點畫到結構,從簡白到行氣都極其講究。工整的隸書端莊謹嚴,筆筆不苟,飄逸俊秀;而大量章草簡冊,用筆自然簡潔,運轉流暢,銜接自然。這些簡冊多為下級小吏所書,由此可見當時書法的整體水平是很高的。簡牘書法幾種字體各具特色,筆姿精妙,古雅典麗,實為中國書法史上的輝煌篇章,對其觀摩研究,勢必促進當代書法藝術的繁榮。

居延漢簡從第一次被發現一直到現在,人們對它的研究一直就沒有停止過。而且,隨著居延漢簡進一步的分類整理和考古發掘,人們對它的研究正日益深入。

總括過去,對居延漢簡的研究大體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單純地考釋簡文,第二階段基本上是結合簡文作歷史考證,第三階段是結合簡冊的出土地點、類型、內容,從屯戍檔案等角度做全面的分析。隨著居延漢簡的進一步的分類整理和考古發掘,人們對它的研究正日益深入。例如,李振宏、孫英民先生著《居延漢簡人名編年》一書,是以人名作系聯而進行研究的。羅先文先生的《(居延漢簡)「病名籍」簡發徽》則是從醫療制度方面來進行專題的研究。

㈣ 內蒙古的美景有哪些

月亮湖景區月亮湖景區 面積約3 km2,是一個秀麗的淡水湖泊。東望其狀如新月,西瞰似中國版圖,屬古代湖泊因長期乾旱而被分割的時令湖之一,因長期受地下承壓水的維持而不幹涸。湖水凝碧,葦叢含煙,各種魚類翔游淺底,珍禽異鳥翩然湖上,是度假旅遊的勝地。
敖倫布拉格峽谷景區 敖倫布拉格峽谷是以流水作用兼有風蝕作用形成的峽谷地貌。景區內發育十大峽谷,總體由西向東展布。峽谷蜿蜒曲折,兩壁陡峭,風蝕龕和各種風蝕地貌形態各異,如人似畫,栩栩如生。駱駝瀑飛流直下,砂岩石柱挺拔矗立,雄偉壯觀,是研究我國乾旱區丹霞地貌成因和演化的典型地區。
通湖景區通湖景區 位於阿拉善左旗騰格里沙漠東南部,四面沙丘環抱,內部濕地富饒,湖畔綠草茵茵,牛羊成群和白色蒙古包群、五彩野營帳篷與濃郁的民族風情融為一體,景色怡人,如詩如畫。 巴丹吉林沙漠景區 總面積4.71萬km2,是中國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沙漠以「奇峰、鳴沙、秀湖、神泉、古廟」五絕著稱。最高沙峰為必魯圖峰,海拔1609米,相對高度500米,是世界沙山的最高峰,號稱「沙漠珠穆朗瑪」,巴丹吉林沙漠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鳴沙區,被譽為「世界鳴沙王國」。沙漠中已探明的湖泊有144個,俗稱「沙漠千湖」。在眾多湖泊中印德日圖泉最為神奇,不足3m2的暗礁上有108個泉眼,被譽為「神泉」。巴丹吉林沙漠被《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麗的沙漠。 曼德拉山岩畫景區曼德拉山岩畫景區 位於巴丹吉林沙漠東緣的曼德拉山岩畫中保存有6000多幅數千年前的古代岩畫,構成了曼德拉山岩畫群,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為研究我國的民族史、美術史、畜牧史、天文史、宗教史等,提供了極為豐富、真實的資料。 額日布蓋峽谷景區 額日布蓋峽谷由北向南呈「人」字形展布,長約5km,兩壁岩石呈褐紅色,其基岩是距今約1.5~1.8億年的侏羅紀砂岩和粉沙岩。主要在流水沖蝕及風蝕作用下形成。 胡楊林景區胡楊林景區 額濟納胡楊林是世界上現僅有的三大原始胡楊林之一,現有面積44萬畝,僅次於新疆,居全國第二。金秋的胡楊林是額濟納最富魅力的景緻。胡楊又名梧桐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楊樹品種,被譽為「活著的化石樹」。胡楊屬落葉喬木,多生長在水源附近,耐鹽鹼,生長較快,生命力極強,有「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三千年生命之說,是堅強不屈的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居延海景區 居延海景區位於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北38km,保有水域面積35.4 km2。景區內包括煙波浩淼的居延海,茫茫無垠荒漠戈壁,戈壁與沙漠的過渡帶,以其獨特的景觀吸引著人們在沙漠中尋找奇跡,渴望真切體驗「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覺。 黑城文化遺存景區黑城文化遺存景區 黑城文化遺存景區位於額濟納旗東南部,距達來呼布鎮約25km,包括黑城、怪樹林、紅城、綠城、大同城和甲渠侯官遺址等景點。它向世人展現了不同時期額濟納的人文歷史,漫步走進黑城遺存景區,將會讓我們緩緩揭起古代額濟納神秘的面紗。

㈤ 我國第一個自治區是

內蒙古是我國第一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省級自治區,全區現設呼和浩特、包頭、烏海、赤峰、通遼、鄂爾多斯、呼倫貝爾7個市;興安、錫林郭勒、烏蘭察布、巴彥淖爾、阿拉善5個盟;另外有滿洲里、二連浩特2個計劃單列市;下轄13個盟轄市、17個縣、52個旗,其中包括鄂倫春、鄂溫克、莫力達瓦達斡爾3個少數民族自治旗。首府設於呼和浩特市,主要城市有呼和浩特、包頭、烏海、赤峰、集寧、錫林浩特、鄂爾多斯、臨河、通遼、呼倫貝爾、滿洲里、二連浩特。
內蒙古是中國的第二大高原,地域遼闊,東起茫茫的興安嶺,西至阿拉善戈壁,地跨東北、華北、西北,毗鄰八省區,接壤俄羅斯、蒙古國,當太陽從它的東端冉冉升起的時候,它的西端還沉睡在甜蜜的夢鄉之中,而且大約兩個小時之後方初露晨曦;當南端已是春風送暖、芳草萋萋的陽春季節時,北端還是—片白雪皚皚的世界。內蒙古因其茂密的森林、豐美的草場、肥沃的農田、廣闊的水面、眾多的野生動植物和無窮的地下寶藏,素有「東林西鐵、南糧北牧、遍地礦藏」的美稱。
內蒙古資源豐富,素有「聚寶盆」之稱。綿亘2000多公里的大草原,佔全國草場面積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這里有森林面積二億三千四百萬畝,位居全國第一;在我區已發現百餘種礦種,且煤炭的儲量佔全國首位,儲量超過二千億噸;稀土含量比世界其他各國探明的總和量還多。土地肥沃的河套平原和遼嫩平原是我國著名的塞外糧川和谷倉,由於氣候和地理的原因,盛產的多種糧食和經濟作物都可稱得上是綠色食品。內蒙古地區現擁有多種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各種名貴葯材、土特產品馳名中外,備受國內外廣大人士的喜愛。
內蒙古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生息繁衍的搖籃和他們政治文化發展的大舞台。這里的歷史象一條長長的河古老而又悠遠,可以追溯到幾十萬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充滿智慧而又勤勞的祖先們在這里創造了聞名世界的「河套文化」、「大窯文化」、「紅山文化」等,成為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
內蒙古山脈蜿蜒數千里,河流湖泊星羅棋布,有著名的沙漠和平原,內蒙古大草原世界聞名。古代民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就是對這里草原風光的生動描述。如果你在夏天來到草原,展現在你面前的將是一瀉千里的綠野。那平地是綠的,溪水是綠的,線條柔美的小丘也是綠的,到處翠色橫流,直至遙遠的天邊。在那蒼翠欲滴的綠野上,間或點綴著一些野花,奼紫嫣紅,把千里草原打扮得更加迷人。而那星星點點散布在草原上的雪白的蒙古包升起的縷縷炊煙,彩雲般流動著的馬群、羊群,牛群,遠處飄來的牧羊姑娘的陣陣歌聲,又給這幅美麗的畫面增添了無限的生機。放眼遠眺,天空是那麼蔚藍,那麼高遠,大地是那麼碧綠,那麼壯闊。置身於這樣的境界,怎麼能不讓人陶醉,讓人心曠神怡?還有那雄偉的大青山、巍巍賀蘭山、滔滔黃河水、莽莽蒼蒼的林海、煙波浩淼的湖泊、浩瀚無垠的沙漠奇觀足以讓你感嘆不已,留戀忘返!
內蒙古旅遊資源豐富,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草原風光,也不乏著名的人文旅遊資源,如呼和浩特的昭君墓、華嚴經塔,包頭的五當召,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額濟納旗的甲渠侯官遺址、黑城子,寧城縣的遼中京遺址,巴林左旗的後召廟遼石窟寺,鄂倫春自治旗的嘎仙洞和烏蘭察布盟著名的宗教聖地百靈廟等。
內蒙古是一個山美、水美的地方,正如歌中唱到「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綠草遍地花,彩蝶紛飛百鳥兒唱,一灣碧水映晚霞……」,動人的歌聲傳到四方,越來越多四方朋友的足跡踏上過這片美麗的土地。歡迎您到內蒙古大草原來看一看,我們草原人將手捧潔白的哈達,獻上醇香的美酒,以我們特有的熱情和寬廣的胸懷迎接您的到來!

㈥ 「居延漢簡」「居延新簡」都在什麼地方出土的

1930年,來西北科學考察團在自今甘肅額濟納河流域的居延縣遺址,發現了萬余支漢代木簡,史學界稱為「居延漢簡」;1972至1974年間,甘肅省居延考古隊又發掘了水金關、甲渠侯官、甲渠塞第四燧三處遺址,又出土了近兩萬支新漢簡,史學界稱之為「居延新簡」。

㈦ 集寧市改為烏蘭察布市有什麼實質性意義嗎

首先,原來抄的行政區劃是這樣的:一個盟相當於一個地級市,盟公署所在地在集寧市,而集寧市只是一個縣級市,這樣會很煩瑣;現在相當於合二為一了,集寧市成了地級市,而原來的盟也不存在了,這樣少了一套政府班子,盟公署沒有了,當然,這裡面不會有下崗的,呵呵!
其次,這也是大勢所趨,中國的行政區劃早晚是要統一的,少數民族早晚是要被同化掉的,這個放心,雖然我也是蒙古族,大漢族會逐漸把少數民族的特徵(就象盟)磨掉的,這裡面會有政治目的,呵呵,想多了!

㈧ 古代的烽火的作用及不同點燃方式所傳達的信息是什麼

周朝的疆土在現在的陝西岐山一帶,因為大力發展農業,國家逐漸富裕興旺起來。當時西鄰的戎狄,時常來侵擾和搶掠,為了抵禦戎狄的侵犯,必須有迅速靈活的通信手段。於是,周朝在邊疆一帶,設置了很多烽火台,這些烽火台是用石頭砌成的方形檯子,高出地面約7 米,每個烽火台相隔5里左右,台台相望。平時台上堆滿柴草和狼糞干,由士兵晝夜看守。一旦遇有緊急軍情,夜間舉火,就是點燃柴草;白天舉煙,就是點燃狼糞。狼糞燃燒時黑煙直上,即使在很遠的地方也能看見,所以烽火台又稱狼煙台。根據敵情的不同,還可用不同的舉火放煙方式。如敵人在500 人以下時,放一道烽火,在500 人以上時,放二道烽火等。這樣,每當一個台「報警」,鄰近的台看見之後,馬上也放烽火,一台接一台把消息迅速傳到遠處。軍隊見到那熊熊火光和滾滾濃煙,會立即整鞍備馬,准備迎擊。即使把消息傳到千里之外的京都,也不過一天的時間。而如果用快馬報信則慢得多。

http://ebook.mumayi.net/9/gljx/ts009029.pdf

漢代邊塞將敵情分為五品:
第一品,敵十人以下在塞外者;
第二品,敵十人以上在塞外,或一人以上、五百人以下入塞者;
第三品,敵千人以上入塞,或五百人以上、千人以下攻亭障者;
第四品,敵千人以上攻這障者;
第五品,敵已據守亭下障城者。
(2)蓬火信號。與上述敵情分品相應,蓬火信號亦隨之對應地分為五級:
第一級,晝舉一蓬,夜舉一苣火,毋燔薪;
第二級,晝舉二蓬,夜舉二苣火,燔一積薪;
第三級,晝舉三蓬,夜舉三苣火,燔二積薪;
第四級,晝舉三蓬,夜舉三苣火,燔三積薪;
第五級,晝舉亭上蓬,夜舉離合火。
蓬,以繒布製作,白天有敵情,在烽火台下用桔槔或轆轤升起,使後方傳遞烽見而知之; 苣火是用柴草堆積,夜間有敵情,則在烽火台旁點火燃燒,白天可見煙起;夜間有敵情,則 將苣薪插在烽火台上的木橛上點燃(敦煌是用蘆葦捆成直徑約20厘米粗的苣束),同時在烽 火台下也燃燒一定堆數的積薪,以便後方望見火光而偉烽。唯有「亭上蓬」和「離合火」分 別為危急信號。當敵人已佔領烽火 台下的障城,烽火台受到直接攻擊時,白天則在烽火台 上掛起布蓬,夜間則在烽火台上舉離合火。離合火,據推測是舉起兩個火 把,頻作分合以 示緊急 。

2、蓬火傳遞速度
漢代蓬火制度中有受付應和的有關規定,要求及時受會,迅速遞傳。根據研究所得,漢代 蓬火一漢時約行九十九漢里,西漢用十八時一晝夜制,那麼一晝夜當行一千七百八十二以里 。陳夢家先生推算一漢里約為2325米。折算為今制(晝夜24小時,一里500米)則一晝夜當 行一千一百五十八里,每小時行四十八里。在沒有飛機、電話、電報的西漢時代,其傳遞更 快。
3、應變、善後與保密
除前述內容之外,還規定了其他的就變措施。例如除烽火台的報警外,候官、尉吏還要將 敵人人數和到達部位立即上報尉府。遇大風降雨不能施放蓬火、或與鄰烽過遠,所發信號不 易被發現者,皆需急馳傳告鄰烽及都尉府。境內屯田官吏亦應隨時注意烽警措施等等。總之 制度相當完備。
《蓬火品約》屬於軍事機密,古代又有相應 的保密規定,不準泄露。所謂放烽多少,具 有式文。其事隱秘,不可具引「故後世知之無多」。
4、天田驗跡
漢代在長城外側挖出壕溝,與長城並行,溝內填土布沙,謂之天田。夜間若有賊人偷入或逃出,會在天田內留下足跡。天明驗之,可知其人數多少及出入方向上報尉府、郡府 ,以供首腦機關採取相應措施。但天田驗跡的意義,主要在於為事後的補救提供參考,尤其 是為境內的治安和肅奸提供參考。北朝隋唐時期的「土河」制度大約就是漢代塞外天田制度 的變用。
敦煌長城沿經的烽燧及其相關的設施與制度,隨著長城的廢棄而罷廢。但郡境輻射四齣的警 烽系統,則被後世所繼承。其中線路及烽點會隨著本郡周邊軍事形勢的變化而有所調整,但 這種「警烽」設置卻一直保留到清朝末年。

http://www.chinagreatwall.org/detail/news_detail.jsp?info_id=1100052894&cust_id=greatwall

6、對《塞上烽火品約》(F16:1——17)冊的研究:

該冊 1974年出土於居延甲渠侯官遺址編號第16號房址內。共有17枚簡。[27]初師賓在《居延烽火考述》中將居延漢簡烽火文書分為四類,分別是督行烽火的詔檄類——「督烽」、「報烽」書,烽火戍務記錄——「烽火出入時」、「出入界課」等,烽火司法文書——烽火「舉」、「劾狀」、「推辟案」等,烽火律令章程——「烽火品約」等。該冊為「烽火品約」。文章對「烽火品約」的書寫格式、時代等都有詳盡的考證。這些簡的形制分:扎、兩行、版等數種,書式以分條書寫為主,每條之前加「●」號,每簡書寫一條。只有個別的不加「●」,每簡並列寫兩條內容。從時代上看,為東漢建武年間。前12條為「品」,都是燔舉烽火的具體規定,包括敵情的各種地點、時間、人數、形式,和相應的不動烽號、數量、組合共三十種。 後四條。是不便設置品級的一般性規定,或屬特殊情況,適用於各塞,是為「約」。該《烽火品約》冊為迄今所見同類文書中唯一完整的文書,是一份具有重要價值的歷史文獻。品約既然規定了:烽、表、煙、火、積薪五類,那麼實際情況也就職能如此,而不能或多或少於這個數目,這是顯而易見的,也是從品約具有「法『的意義上說的。基於同樣的原因,對烽號、組合及賦予的信息含義加以規范,例如:烽號有主次之別與職能上的分工,烽號組合的的不重復性,塞防各部位各設立烽火標志,舉升烽火的的次序,烽號晝、夜的轉換等,在這冊文書中都有充分的反映,揭示出漢代烽火技藝的許多前所不知的奧秘。此外,制定品約還必須考慮敵人侵擾的方式、特點,邊塞對敵作戰的方針,以及己方的軍事勢力、地理位置等因素,這些在冊中也遺留下明顯的痕跡。譬如各個塞隧地點在冊文的出現及不同的對待,實際上就是它們在軍事防務上的不同地位。3簡中首次提供甲渠塞在伊肯河東岸還有另一道塞防。漢代邊塞的基本戰斗集團是都尉,可制定烽火品約的最低級別也屬都尉。該品約適用於其下屬的殄北、甲渠、三十井三塞和居延地區的民政、農官系統,而它們無權制定。邊塞都尉數目不等,郡太守必然有高一級的烽品加以統調,而全國亦當有統一的條例、規定。各區域之內的烽品,因時代、地域的不同,可能有一定的差異。但各烽品之間必須基本劃一,具備「共同語言」。否則,烽火就不可能迅速無誤地傳遠,並互相交流信息。烽品是烽燧系統必備的機密文件。嚴格控制了發放數量和范圍,故出土數量甚少。掌握烽品條文可能主要是官吏的事,一般隧卒則靠官吏教習,或背誦記憶。隧卒們大都文化程度低,誦記「約」文尚可,熟記「品」的條文就比較困難。關於漢代烽火信號,初師賓認為,應有五類:烽、表、煙、苣火、積薪五類;細分之,每類又包括若干不同品種。烽是草編或木框架上蒙覆布帛的籠形物;表是布帛旗幟;煙是煙灶高 所升煙柱。以上三種主晝。苣火,乃舉燃葦簌束火把,主夜。積薪為巨大草垛,晝燃視其濃煙,夜則熊熊大火,日夜兼用。故各具特點,絕不混淆。
「烽火品約」冊等的發現,引起烽號的再研究。據此冊,烽、表純屬不同的兩種信號,皆白日升舉,此亦得到公認。文章對每類烽的具體形制、使用辦法等也有詳細的考述。文章通過該冊的材料對邊塞烽火的運用和傳遞有深入的研究,涉及到的內容包括:烽品的烽號於烽號的組合、發現敵情與發出警報、烽火的方向、起止、受付,烽火的速度與隧次、通府、傳言、平安火、內保制度,出界和塞次。
文章對「烽火品約」冊的研究及其相關的問題的研究是深入和全面的。
吳 壬驤《漢代烽火制度探索》認為,前者如9——16等簡,後者如1——8等簡。漢代邊塞烽火制度為漢代烽火制度之一種,由中央、郡、部都尉等三級逐級頒發。中央頒發者稱「品」,郡、部都尉頒發者稱「品」。郡的《烽火品約》,內容多根據中央的《烽火品》制訂;部都尉的《烽火品約》,則根據其轄境范圍、隸屬單位和地望條件,補充規定具體的實施細則。因此各都尉府頒發之烽火品約,其內容具有很大的差別。吳文將品約中記載的根據敵情、敵人到達部位與具體的時間、信號列表進行了對應。文章對簡冊中出現的烽、表、灶(包括考古發掘的資料)、苣火等器具的形狀、結構、使用規則,邊塞塞防建築亭、望樓、塢等也有考證。並通過「烽火品約」冊歸納出了「漢代烽火制度」簡表: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69#_ftnref4

㈨ 內蒙古有哪些風景名勝

月亮湖景區月亮湖景區 面積約3 km2,是一個秀麗的淡水湖泊。東望其狀如新月,西瞰似中國版圖,屬古代湖泊因長期乾旱而被分割的時令湖之一,因長期受地下承壓水的維持而不幹涸。湖水凝碧,葦叢含煙,各種魚類翔游淺底,珍禽異鳥翩然湖上,是度假旅遊的勝地。
敖倫布拉格峽谷景區 敖倫布拉格峽谷是以流水作用兼有風蝕作用形成的峽谷地貌。景區內發育十大峽谷,總體由西向東展布。峽谷蜿蜒曲折,兩壁陡峭,風蝕龕和各種風蝕地貌形態各異,如人似畫,栩栩如生。駱駝瀑飛流直下,砂岩石柱挺拔矗立,雄偉壯觀,是研究我國乾旱區丹霞地貌成因和演化的典型地區。
通湖景區通湖景區 位於阿拉善左旗騰格里沙漠東南部,四面沙丘環抱,內部濕地富饒,湖畔綠草茵茵,牛羊成群和白色蒙古包群、五彩野營帳篷與濃郁的民族風情融為一體,景色怡人,如詩如畫。 巴丹吉林沙漠景區 總面積4.71萬km2,是中國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沙漠以「奇峰、鳴沙、秀湖、神泉、古廟」五絕著稱。最高沙峰為必魯圖峰,海拔1609米,相對高度500米,是世界沙山的最高峰,號稱「沙漠珠穆朗瑪」,巴丹吉林沙漠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鳴沙區,被譽為「世界鳴沙王國」。沙漠中已探明的湖泊有144個,俗稱「沙漠千湖」。在眾多湖泊中印德日圖泉最為神奇,不足3m2的暗礁上有108個泉眼,被譽為「神泉」。巴丹吉林沙漠被《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麗的沙漠。 曼德拉山岩畫景區曼德拉山岩畫景區 位於巴丹吉林沙漠東緣的曼德拉山岩畫中保存有6000多幅數千年前的古代岩畫,構成了曼德拉山岩畫群,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為研究我國的民族史、美術史、畜牧史、天文史、宗教史等,提供了極為豐富、真實的資料。 額日布蓋峽谷景區 額日布蓋峽谷由北向南呈「人」字形展布,長約5km,兩壁岩石呈褐紅色,其基岩是距今約1.5~1.8億年的侏羅紀砂岩和粉沙岩。主要在流水沖蝕及風蝕作用下形成。 胡楊林景區胡楊林景區 額濟納胡楊林是世界上現僅有的三大原始胡楊林之一,現有面積44萬畝,僅次於新疆,居全國第二。金秋的胡楊林是額濟納最富魅力的景緻。胡楊又名梧桐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楊樹品種,被譽為「活著的化石樹」。胡楊屬落葉喬木,多生長在水源附近,耐鹽鹼,生長較快,生命力極強,有「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三千年生命之說,是堅強不屈的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居延海景區 居延海景區位於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北38km,保有水域面積35.4 km2。景區內包括煙波浩淼的居延海,茫茫無垠荒漠戈壁,戈壁與沙漠的過渡帶,以其獨特的景觀吸引著人們在沙漠中尋找奇跡,渴望真切體驗「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覺。 黑城文化遺存景區黑城文化遺存景區 黑城文化遺存景區位於額濟納旗東南部,距達來呼布鎮約25km,包括黑城、怪樹林、紅城、綠城、大同城和甲渠侯官遺址等景點。它向世人展現了不同時期額濟納的人文歷史,漫步走進黑城遺存景區,將會讓我們緩緩揭起古代額濟納神秘的面紗。
海森楚魯風蝕地貌景區 「海森楚魯」為蒙古語,意為「像鍋一樣的山石」。在方圓數十平方千米的范圍內,怪石林立,形態各異。景區內風蝕母岩為距今約1.5~1.8億年的侏羅紀花崗岩,由於岩性及其礦物成分的差異,加上長期的風化作用,形成了各種風蝕地貌。海森楚魯是我國西部地區花崗岩風蝕地貌最發育的地區之一,是研究風蝕地貌形成和演化的天然博物館。

㈩ 居延漢簡的出土文物

兩次發掘的漢簡,多為木簡,竹簡極少,乃因西北少竹之故。木簡長度為漢尺1尺(.1厘米)。簡牘形式與文種:有簡(唐代孔穎達解釋為:「簡之所容,一行字耳。」);牘(孔釋:「牘乃方版,廣於簡,可以並容數行」。);檢(覆蓋在簡牘正文外的表皮,如今曰信封);符(木製的通行證、身份證或相當於今日之護照);棨(出入關津用的憑證,亦稱「棨信」,在肩水金關遺址發掘,為21×16厘米的紅色織物,上寫「張掖都尉棨信」,其文字為鳥蟲書。);簽(亦稱「遣策」,墳墓內隨葬品的清單或目錄);多棱之觚(在一塊方木的四面寫字);兩行(加大寬度的木牘);削衣(將木牘上錯字削下來的木片)等等。還有其字體有小篆、隸書、章草。
這批簡牘的形式,有的以前只在古籍文獻中有記載,如「檢」,此次人們首次見到實物,方知在「檢」上還寫有收件人的姓名、地址。如發掘出一「甲渠侯官」檢,中間一行是收信人官職「甲渠官」,右側「高弘」乃封信人姓名,左側小字寫上何時到達,收到信後在簡側簽名。「檢」下端有一凹處,用以綁上細繩,繩之結頭封上泥,泥上蓋鈐記,別人則不便私拆了。因陽文印章蓋在泥上,字成陰文,不明顯,易仿造,因而紙張發明前,簡版泥封多用陰文印章,用陽文印章乃發明紙張之後的事。從發掘的「檢」中可知漢代公私信件以這種方式傳遞,進而還可了解漢代公文和郵傳制度。
1972年重點對懷疑是甲渠侯官的「檔案室」遺址挖掘,在此出土了從王莽天鳳元年(14年)到東漢建武元年(25年)的各種簿籍70餘冊,每個簿冊以二道或三道繩索編綴,綴以紅線的多屬於王莽時期,為簡牘的斷代提供了依據。在此「檔案室」內還發掘出各種簡牘900餘枚。在北、東、南三面出土的簡牘多為昭帝、宣帝時代的,西北部多為元帝、成帝時代的,西部為王莽時代的,說明在「檔案室」內的簡牘是按形成時期分類保存的。其文種還有律令、檄文、符券、匡方、日歷等等。
就發掘的居延漢簡之內容而言,更是豐富多彩,有記載政策漢令(如兵制和屯田制度)和重要事件的、有官吏任命書及侯官組織、有追捕亡人的通緝令、有邊境備警的通知、有烽燧制度及烽火信號的規定,還有一些抄寫的殘簡,如《算術書》、《九九術》、葯方、《卷頡篇》等等,反映了漢代科技文化知識之普及。
漢代最偉大的科技成就,莫過於繼承秦朝,大力修築長城,秦漢修長城資料,現存極少,但在居延漢簡中卻有充分的記載。後人經常疑問,在西北荒涼的不毛之地,如何大規模築城?居延漢簡的記載解答了這個問題,秦漢以屯田、徙民來實現築城、戍邊的任務。有一枚居延漢簡記載了屯田情況:「元康四年(前62年)二月己未朔乙亥,使護鄯善以西校尉吉、付衛司馬富昌、承慶、都尉寅重郎」,這枚木簡講的是漢宣帝神爵三年(前59年)設立了西域都護,以管理當時西域50個屬國的行政事務和屯田,自此西域屯田大發展。
還有的木簡寫有「……詣居延為田,謹詣故吏,孝里大夫……」。是說派一個有經驗的官吏孝里大夫到居延管理屯田。「徐子禹自言家居延西第五辟,用田作為事。」「……郡?陽槐里景?,家居第五辟……」。「田舍再宿,又七月中私歸遮虜田舍一宿」等等。可知居延有「田作」所居之「辟」若干、有田舍若干、城裡有里居,由孝里大夫這樣級別的官吏來管理,可見居延在西漢是屯田、實邊的戰略要地。
居延漢簡還詳細記載了發現敵情時,如何發揮長城要塞烽火台的作用。1974年在甲渠侯官遺址出土了《塞上烽火品約》木簡17枚。「品約」是漢代的一種文書形式,用於同級衙署之間簽訂或互相往來的文書。《塞上烽火品約》是居延都尉下屬的殄北、甲渠、三十三井這三個要塞(即「鄣」)共同訂立的聯防公約,反映了發現敵情時,長城各要塞應如何點烽火以傳遞消息,無疑這對於研究長城御敵詳情,彌足珍貴。
《塞上烽火品約》第九條:「匈奴人入塞,守亭鄣,不得燔薪者,旁亭可舉烽、燔薪,以次和如品」。是說如果匈奴人攻來,守要塞者來不及燃薪,或被圍困而無法燃薪,鄰近的烽火台有義務點燃自己的薪火。
《品約》第十條:「若誤,亟下烽滅火,侯尉史以檄馳言府。」若萬一信號有誤,立即「下烽滅火」,由侯官的尉史將書面報告馳報都尉府。
《品約》第十四條:「匈奴人即入塞,千騎以上,舉烽,燔二積薪;其攻亭鄣塢,□□□舉烽,燔二積薪,和如品。」匈奴來犯,(不滿千騎,只燒一積薪;超過一千人,燒二積薪;兩千人以上,燒三積薪)。其他烽火台以火勢大小判斷來敵之數。
《品約》第十六條:「匈奴人入塞,天大風,風及降雨,不舉燃者,亟傳檄告入,走馬馳□以夜,急疾□□□。」匈奴入侵,天氣惡劣,無法點薪,則應立即寫書面報告馳送上司。
上述幾枚木簡的內容,形象描繪出長城要塞,在和平時期和戰爭時期的生動畫面。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