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弟子
A. 西游記中唐僧和徒弟
唐僧師傅:慈悲為懷,一心向佛,佛心堅定不移。但前期耳根子軟,容易上妖精的當,也有回些不分善惡答,後期便好多了。
孫悟空:信念堅定,對師傅忠心耿耿。且勇敢、聰明愛憎分明。
豬八戒:好吃懶做,但卻也忠心耿耿,且善良。雖然平時總愛說些分行李的話,但事實上還是一心護著唐僧。
沙僧:憨厚、老實、勇敢。做事容易一條筋。
B. 請問西遊記中唐僧共有幾個徒弟
名正言順拜唐僧為師的徒弟其實一共有5人,還不包括白龍馬。
這兩個人的出場在《西遊記》原著第12回中有詳細介紹。
"師徒們行了數日,到了鞏州城。早有鞏州合屬官吏人等,迎接入城中。安歇一夜,次早出城前去。一路飢餐渴飲,夜住曉行,兩三日,又至河州衛。"
注意原著中的用詞是"師徒們"。如果僅僅是唐僧一個人趕路的話當然不可能這么表述,很明顯在這之前他就收過徒弟。而原著的第十四回才提到唐僧將孫悟空從五指山下救出並收為徒弟,因此從出場和拜師先後順序看,孫悟空還得叫這兩個人一聲師兄。
原來,唐僧從長安去西天取經臨行之時,唐太宗李世民考慮到此行必定千難萬險、顛簸勞苦,於是便送給他一些必用之物和隨行人員。包括一本通關文牒、一個化緣用的紫金缽盂、一匹行腳用的白馬和兩名武藝高強的隨從。所以唐僧離開長安時其實是一行三人,而不是我們之前認為的隻身一人。此外,這兩個隨從都和唐僧一樣,是一心向佛信念虔誠之人。這一點與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並無二致,所以他們既是唐僧的保鏢隨從,也和唐僧保持著師徒關系。
雖然這兩個人一心向佛,虔誠至極,但是他們畢竟不是觀音菩薩點化之人,而是唐僧私下裡收的凡間徒弟。因此這二人雖然武藝高強,但畢竟也是肉體凡胎,根本無法保護唐僧,抵禦妖魔鬼怪的騷擾和威脅,二人的結局在《西遊記》原著中有詳細介紹。
當師徒三人來到一處名為雙叉嶺的地方時,遇到了熊精、野牛精、虎精這幾個妖怪,這也是九九八十一難的開端。前面說過唐僧這兩個徒弟是肉身俗體,根本沒有孫悟空那樣神通廣大的本領和法力,因此輕而易舉的就被這幾個妖怪抓住,成為了他們的下酒菜,可以說是死的要多慘有多慘。
(2)西遊記弟子擴展閱讀
央視版《西遊記》忠於原著,唐僧穩重端莊,孫悟空機敏詼諧,豬八戒愚直滑稽,沙和尚憨厚忠勇。該劇通過描述唐僧師徒降妖服怪,歌頌了取經人排除艱難的戰斗精神。幾乎全國的電視觀眾都收看過這部劇。
全劇拍完歷經17年之久,盡管今天看來,該劇的在特技方面顯得頗為幼稚,但是這並不影響該劇整體藝術上的成功。十幾年後,中央電視台以「拍一部完整的古代名著」為由補拍了剩餘故事共16集,收視率仍然很高。
C. 西遊記的師徒四人分別叫什麼名字
一、孫悟空 演員 六小齡童
六小齡童,本名章金萊,漢族,1959年4月12日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紹興,現為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演員劇團國家一級演員,1982年,六小齡童、李世宏和李揚在二十五集神話電視連續劇《西遊記》中共同塑造孫悟空一角。
二、唐僧 演員 徐少華/遲重瑞/汪粵
1、徐少華(第4、5、7、8、11、12、14、15、16集)
徐少華,1958年出生於山東省青島市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 著名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86版《西遊記》唐僧扮演者之一。1983年,徐少華進入《西遊記》劇組出演唐僧,是其藝術生涯的標志性轉折點。此後,徐少華參與了多部影視劇的拍攝。
2、遲重瑞(第13、17、18、19、20、21、22、23、24、25集)
遲重瑞,1952年12月23日生於北京,中國內地男演員,商人,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現任中國紫檀博物館副館長,1984年拍攝電視劇《夜幕下的哈爾濱》。同年遲重瑞拍攝四大名著《西遊記》飾演第三位唐僧,同時為劇中烏雞國太子和文殊菩薩配音。
3、汪粵(第6,9,10集)
汪粵,1955年1月1日出生,是中國內地男演員、監制、中國戲曲學院副教授,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78班。1982年,汪粵在二十五集神話電視連續劇《西遊記》中主演唐僧一角,也是劇中唐僧僧帽五佛冠的設計者。
三、豬八戒 演員 馬德華
馬德華,1945年8月11日生於北京,祖籍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國家一級演員,北方昆劇劇院演員,1985年與六小齡童、徐少華、閆懷禮等領銜主演由楊潔執導的古裝神話劇《西遊記》,出演豬八戒,此外還出演了白毛猴、強盜、平頂山山神等其他小角色,並擔任太白金星配音。
四、沙僧 演員 閆懷禮
閆懷禮(1936年7月24日—2009年4月12日),出生於河北省唐山市,國家一級男演員,1986年,因出演《西遊記》中沙僧的角色而被廣大觀眾熟悉;同時兼飾太上老君等10多個角色。
(3)西遊記弟子擴展閱讀:
唐僧演員——
1、汪粵
1986年汪粵是第一個進入86版《西遊記》劇組的唐僧。 當年他還是電影學院的學生,被前來選角兒的楊潔導演看中。楊潔對他的評價是:很俊氣,不女氣。但是,演了3集之後,由於聽了一位老師的建議,汪粵擔心演了唐僧之後從此定型,以後的戲路會變窄,於是在幾集之後便匆匆離開劇組。因為夢想成為電影明星而放棄了電視劇《西遊記》拍攝的汪粵,之後所出演的角色都沒有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2、徐少華
1983年,徐少華進入央視電視劇《西遊記》劇組,出演唐僧一角,是其藝術生涯的標志性轉點。《西遊記》的拍攝條件是非常艱苦的,「唐僧」戲又因為表情變化很少而非常難演,他用自己端莊清秀的形象、溫文爾雅的氣質;徐少華參與拍攝直至1986年1月2日,他所在單位山東省話劇團與《西遊記》劇組合同期滿,離開劇組。
3、遲重瑞
後續兩位唐僧後,遲重瑞繼續出演了四大名著《西遊記》,劇中飾演主角唐僧並一直到大結局,1998年,遲重瑞與原班人馬出演電視劇《西遊記續集》,劇中繼續飾演唐僧,這次還客串了沙僧一角 ,播出後人氣一路上升,被譽為是比較接近原著的唐僧扮演者。
D. 西遊記師徒四人
師徒四人:1.唐僧︰ 小說里的唐僧是虛構的人物,與歷史上的真實人物玄奘法師是有區別的。小說里的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法號玄奘,號三藏,原為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凄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生化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朝皇上選定,前往西天取經。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2.孫悟空︰ 又名美猴王、齊天大聖、孫行者。是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靈石孕育迸裂見風而成之明靈石猴。在花果山佔山為王三五百載。後歷經八九載,跋山涉水,在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拜須菩提為師,習得七十二變化之本領。此後,孫悟空大鬧天宮,自封為齊天大聖,被如來佛祖壓制於五行山下,無法行動。 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孫悟空感激涕零,經觀世音菩薩點撥,拜唐僧為師,同往西天取經。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屢建奇功,然而兩次三番被師傅唐僧誤解、驅逐。終於師徒四人到達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經。孫悟空修得正果,加封斗戰勝佛。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勇敢、忠誠,疾惡如仇,在中國文化中已經成為機智與勇敢的化身,所以孫悟空很容易就會成為中國小男孩崇拜的偶像。然孫悟空也是傳說的舍利子中最主要一顆名叫無谷舍利的利子後原身。3.豬八戒︰ 又名豬剛鬣、豬悟能。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罰下人間,但錯投了豬胎,長成了豬臉人身的形狀。在高老莊搶占民女,後被孫悟空降伏。修得正果的封號為凈壇使者。豬八戒的兵器是九齒釘鈀。豬八戒只會三十六種變化,豬八戒這個形象是吳承恩塑造很成功的形象,它雖好吃懶惰,卻是孫悟空的左膀右臂,雖然自私卻討人喜歡。 4.沙和尚︰ 又名沙悟凈、沙僧。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王母娘娘,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塘虱精),後被唐僧師徒收服,負責挑擔。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寶杖。書中又將沙和尚稱為「沙僧」。 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師徒四人歷經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一磨難,與各路妖魔鬼怪進行搏 斗,最後達到西天取回真經
唐僧 特徵:有氣質、修養、風度,不會辦實事。 唐僧基本符合封建時代上層的形象,他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重修養、輕勞 動、斯文、迂腐,但缺乏統治者狡詐的一面。 唐僧的藝術魅力主要在於理想化,合乎封建時代的理想人格。但作者對於其之筆墨及新穎性和獨特性來看,比其他幾位還差了些。 孫悟空 特徵:有能力,會辦事,也能出風頭,但有時也會恃才傲物、桀敖不馴和沖動。 孫悟空無庸置疑是唐僧集團中的最有勞動能力的人,頭腦靈敏,干主要工作, 他有著強烈的正義感,敢做敢當,敢於和惡勢力挑戰,但是有時由於做事不仔細思考,而顯得沖動.孫悟空是作者花最多筆墨的人物,藝術魅力自不用說。
特徵:好吃懶做、好色、愚蠢、愛貪小,但本性善良。 對應者:豬八戒 豬八戒形象的藝術旨趣是很高的,在語言和行為上都很有特色,既有真實性又有適當誇張.在師傅和孫悟空鬧矛盾時,豬八戒總是在一旁煽風點火,挑撥離間.當大師兄被趕走後,他又想出盡風頭,但他那實力能行嗎?所以,到了關鍵時刻,他又去找回孫悟空,倆人齊心協力救師傅. 對應者:沙僧 特徵:肯吃苦,憨厚老實,但又沒有主見. 這是當代工人階級的代表。沙僧的主要工作是挑擔,是體力活,看似可有可無,決不象孫悟空那麼出風頭,總是那樣默默無聞地工作著.但他的工作卻是不可或缺的。可是有時他自己的想法和注意又太少了,只懂得聽從.
孫悟空形象有三個主要特徵: 首先是他敢於斗爭、藐視一切封建權威的叛逆精神。孫悟空本是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上的一隻石猴子,他出世後,就在仙山福地過著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府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龍宮,他「唬得老龍王膽戰心驚,小龍子魂飛魄散」;在冥府,他使十殿閻王躬身作揖。他敢自稱齊天大聖,高喊「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號。大鬧天宮,把那些天兵天將打得落花流水,把玉皇大帝嚇得驚惶失措。平日里高高在上、神聖不可侵犯的水界、冥府、天庭的最高權威,在他面前一個個威風掃地。此外,他還敢於罵如來佛是妖精的外甥,罵觀音菩薩「該她一世無夫」。對人間之王,他更是蔑視。他對烏雞國國王說:「老孫若肯做皇帝,天下萬國九州皇帝都做遍了。」朱紫國國王生病,他就用馬尿和葯丸給國王治病。這種無法無天,敢於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間的一切權威挑戰的反抗精神,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強烈願望,是孫悟空這一藝術形象的基本特點。這個特點體現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
E. 《西遊記》中師徒四人分別代表了什麼
唐僧,他代表是一名領導者,從始至終,他都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專也不怕前面的困難屬,但需要團隊,帶領團隊走向自己的目的地。
孫悟空,在西遊記中存在感最強的角色,他代表的便是一個積極主動型人格,遇到事情敢為人先,也不怕遇到困難,可以說,一路西天取經下來,沒有他很難往前進。
豬八戒,好吃懶做,遇到困難,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回高老莊,很少會主動想去做什麼,反而三心兩意,一直想著離開。
沙僧,存在感最差的一個角色。曾經看過一個段子,說沙僧在西遊記中最多的台詞是哪幾句,當說出來時很搞笑,卻也說明了一個問題,沙僧任勞任怨,卻缺乏主動性,導致存在感最低。
F. 西遊記師徒五人生平簡介和主要故事
1、孫悟空
法號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會七十二變、騰雲駕霧。一雙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偽裝的伎倆;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隨心變化,小到綉花針,大到頂天立地。
他占花果山為王,自稱齊天大聖,攪亂王母娘娘的蟠桃勝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長生不老金丹,打敗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又自不量力地與如來佛祖鬥法,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
後來經觀世音菩薩點化,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三打白骨精,收服紅孩兒,熄滅火焰山,一路上降魔斗妖,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成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他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忍不拔,英勇無畏,取經後被封為斗戰勝佛。
2、唐僧
玄奘(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歷史上最偉大的譯師。俗姓陳,本名褘,出生於河南洛陽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創始人。高僧,佛教學者、旅行家,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唯識宗的創始者之一。
3、豬八戒
豬八戒原是天蓬元帥,主管著天庭的天河。本是一個天庭的大官,但是在一次醉酒之後,一個不小心調戲了霓裳仙子。此事鬧到了玉皇大帝的面前,於是便被貶入凡間。卻不想,在投胎的時候沒有投對,投到了豬胎,於是便成了有著人身卻嘴臉與豬相似的樣子。
他性格憨厚,有著巨大的力氣,但是好吃懶做,不願意動,又膽小怕事,喜愛女色,經常拖後腿,每次遇到什麼事總是打退堂鼓。他會三十六變,但是總在關鍵時刻失靈;他會騰雲駕霧,但是一隻豬駕著雲飛總會有那麼幾分的喜感。
在高老莊的時候,豬八戒遇到了唐僧和孫悟空,被悟空打敗之後成了唐僧的徒弟,法號「悟能」,將原來的豬剛鬣改成了豬八戒,從此跟著唐僧踏上了西天取經的道路。
4、沙悟凈
沙僧,又叫沙和尚、沙悟凈,出自四大名著之《西遊記》。在書中也稱黃婆,土母、刀圭,五行屬土,俗稱沙和尚、沙僧。
原為天宮玉皇大帝的卷簾大將,因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盞,觸犯天條,被貶出天界,在人間流沙河興風作浪,危害一方,專吃過路人。
後經觀音點化,賜法號悟凈,一心歸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大唐高僧玄奘法師(又稱唐三藏或唐僧,俗名陳禕)西天拜佛求取真經。
沙僧個性憨厚,忠心耿耿。他不像孫悟空那麼叛逆,也不像豬八戒那樣好吃懶惰、貪戀女色,自他放棄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著唐僧,正直無私,任勞任怨,謹守佛門戒律,踏踏實實,謹守本分,最終功德圓滿,被如來佛祖封為南無金身羅漢。
5、白龍馬
白龍馬本是西海龍王三太子,因縱火燒毀玉帝賞賜的明珠而觸犯天條,要被斬首。後因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面才免於死罪,被貶到蛇盤山等待唐僧取經。
之後又誤吃唐僧所騎的白馬,被菩薩點化,變身為白龍馬,皈依佛門,載乘唐僧上西天取經,最終修成正果,被升為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主要事故:
1、豬八戒娶媳婦:
源於豬八戒在高老莊的時候,豬八戒是個人人喊打的對象,因此只能晝伏夜出,與高老莊的高翠蘭過著夫妻生活。但是雖然高翠蘭不抗拒豬八戒這個丈夫,但是高翠蘭的父親始終不能接受豬八戒這個女婿。
也不是說豬八戒這個女婿不好,豬八戒天天勤勤懇懇地幫這老頭耕田賺錢,就跟「半個兒子」差不多。但是這老爺子就是接受不了豬八戒妖怪的身份。
人們說著「妖怪女婿」讓他心裡著實不舒服,實在是不能接受。沒辦法,豬八戒和和高翠蘭的婚姻就只能結束,成了你走取經路我做高家女的結局。
2、孫悟空大鬧天宮故事:
孫悟空向東海龍王借得定海之寶--如意金箍棒,又去地府強銷生死簿。龍王,閻君去天庭告狀,在太白金星的舉薦下,玉皇大帝將孫悟空叫到天庭當弼馬溫。悟空在知道了弼馬溫是不入流的小官後,打下界去,憤而回歸花果山,自封"齊天大聖"。
托塔天王李靖奉命率領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卻被悟空打敗,撤回天庭。玉帝在太白金星的建議下,第二次招安孫悟空,封他為有名無實的齊天大聖,並讓他去管理蟠桃園。
沒過多久,王母娘娘開蟠桃大會,讓七仙女到蟠桃園摘取仙桃,孫悟空在得知蟠桃會沒請自己後,盜桃偷丹,擾亂蟠桃會,酒醒後自知闖下大禍,再次逃下界。天庭第二次圍剿花果山,孫悟空因被金剛鐲打中頭,被二郎神率領六聖擒拿。
押上天庭,斬妖台各種刑法都無法傷到孫悟空分毫,於是太上老君將孫悟空帶回兜率宮,放進八卦爐里煉丹,孫悟空因躲在巽位,反而煉出火眼金睛,四十九天後逃出八卦爐,大反天宮。
後來,如來佛用五指山鎮壓了孫悟空,並告知其數百年後將有人來將他放出來。過了五百年,唐僧領命救孫悟空出五指山,於是孫悟空在觀世音的點化下,跟隨唐僧前往西天取經,一路斬妖除魔的故事。
G. 求西遊記中佛教弟子大全
天台宗所立圓教八行位之第一位。又稱圓教五品位,或略稱五品位。即將十信以前的外凡位區分為隨喜、讀誦、說法、兼行六度、正行六度等五品。在六即位中相當於第三位的觀行即。語出《法華經》〈分別功德品〉。茲分述此五品之特質如次∶
(1)隨喜品∶聞圓妙之法而自喜,並使他人隨喜,內以三觀觀三諦之境,外用懺悔、勸請、隨喜、發願、迴向等五悔勤加精進,助成理解。
(2)讀誦品∶內以圓觀更加讀誦,善言妙義觀解之心與相冥會,恰如膏之助火,讀誦之膏能助內觀之火,心觀益明。
(3)說法品∶十乘之內觀轉強,讀誦之外資亦著,復加如實說法,導利現前所化之人,故十乘觀心倍明。
(4)兼行六度品∶於前三品,觀心雖熟,然未修六度,此品則正觀稍明,傍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度。
(5)正行六度品∶修觀功熟,事理無妨礙,故在此須以實踐六度為主。
《法華玄義》卷五(上),以三藏教之五停心位比擬此五位,謂初品是慈停心,第二品為數息停心,第三品為因緣停心,第四品為不凈停心,第五品為念佛停心。《法華文句記》卷二十七以五品弟子位配三慧,謂前三人配聞慧位,兼行六度配思慧位,正行六度配修慧位。依《摩訶止觀》卷一所載,智顗臨終時,曾自謂位居此五品弟子位。
◎附一∶《法華玄義》卷五(上)(摘錄)
若人宿殖深厚,或值善知識,或從經卷,圓聞妙理,謂一法一切法,一切法一法,非一非一切,不可思議,如前所說;起圓信解,信一心中具十法界,如一微塵有大千經卷。欲開此心,而修圓行。圓行者,一行一切行。略言為十,謂識一念平等具足,不可思議(觀不思議境);傷己昏沉,慈及一切(起慈悲心);又知此心常寂常照(巧安止觀);用寂照心破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破法遍);又識一心諸心,若通若塞(識通塞);能於此心具足道品,向菩提路(修道品);又解此心正助之法(對治助開);又識己心及凡聖心(知次位);又安心不動不墮,不退不散(能安忍);雖識一心無量功德,不生染著(無法愛)∶十心成就。(案此即《摩訶止觀》中以十法門觀心,亦曰十法成乘。)
舉要言之,其心念念悉與諸波羅蜜相應,是名圓教初隨喜品位。
行者圓信始生,善須將養。若涉事紛動,令道芽破敗。唯得內修理觀,外則受持讀誦大乘經典。聞有助觀之力。內外相籍,圓信轉明,十心堅固。(中略)聞有巨益,意在於此。是名第二品位。
行者內觀轉強,外資又著,圓解在懷,弘誓熏動。更加說法,如實演布。(中略)說法開導是前人得道全因緣。化功歸己,十心則三倍轉明。是名第三品位。
上來前熟觀心,未遑涉事。今正觀稍明,即傍兼利物。能以少施與虛空法界等,使一切法趣檀,檀為法界。(中略)餘五亦如是。事相雖少,運懷甚大。此則理觀為正,事行為傍。故言『兼行布施』。事福資理,則十心彌盛。是名第四品位。
行人圓觀稍熟,事理欲融。涉事不妨理,在理不隔事。故具行六度。若布施時,無二邊取著;十法界依正,一舍一切舍;財身及命無畏等施。(財施、身施、命施、法施、無畏施,皆平等而施)。若持戒時,性重譏嫌等無差別,五部重輕無所觸犯。若行忍時,生法寂滅,荷負安耐。若行精進,身心俱靜,無間無退。若行禪時,游入諸禪,靜散無妨。若修慧時,權實二智究了通達,乃至世智,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具足解釋佛之知見,而於正觀如火益薪。此是第五品位。
如此五品圓信功德,東西八方不可為喻。雖是初心,而勝聲聞無學功德。具如經說。(案經者《法華經》也)。
若欲比決取解,類如三藏家別總四念處位。義推如通教干慧地位,亦如伏忍位。義推亦得是別教十信位。
私謂(章安自謂)五品位是圓家方便。初欲令易解,准小望大,如三藏之五停心。
初品圓信法界,上信諸佛,下信眾生,皆起隨喜,是圓家慈停心,遍對治法界上嫉妒。
第二品讀誦大乘文字。文字是法身氣命。讀誦明利,是圓家數息停心,遍治法界上覺觀。
說法品能自凈心,亦凈他心,是圓家因緣停心,遍治法界上自他痴。痴去,故諸行去,乃至老死去。
兼行六度品是圓家不凈停心。六蔽初名貪欲。若舍貪欲,欲因欲果皆舍。舍故,無復報身,非凈非不凈也。
正行六度品是圓家念佛停心。正行六度時,即事而理。理不妨道,事妨於道。即事而理,無障可論。
◎附二∶牟宗三《佛性與般若》第三部第一分第四章(摘錄)
圓教五品位雖是初階,若論功德,亦勝過聲聞無學功德。以圓為准,初階亦提升也。因此,此初階可類比三藏教之五停心。五停心者,(一)修數息觀,數息停心,對治初禪中有覺有觀,攀緣不住。(二)修不凈觀,不凈停心,對治貪欲。(三)修慈心觀,慈心停心,對治嗔恚。(四)修因緣觀,因緣停心,對治愚痴。(五)修界方便觀(亦曰修念佛觀),界方便停心(念佛停心),對治著我,破境界逼迫障(實破界類狹窄障,破我見也。)五停心同,套於圓教說與套於藏教說,其意旨不同。
圓教五品位又可類比藏教之別相四念處位、總相四念處位。別相四念處者,(一)觀身不凈(色蘊),(二)觀受是苦(受蘊),(三)觀心無常(識蘊), (四)觀法無我(想、行蘊)。總相四念處者,(一)觀身不凈,受、心、法、皆不凈;乃至(四)觀法無我,身、受、心皆無我。中間(二)觀受是苦,(三)觀心無常,可例知。
五停心位,別相四念處位,總相四念處位,此三者,在藏教名曰『外凡』,是藏教之『外凡』,非圓教中所謂『外凡』也。圓教中之『外凡』是『理即』與『名字即』。而五品位當身乃屬『觀行即』,乃是內凡之外品。故圓教中內凡之外品即可類比藏教之所謂『外凡』。
圓教五品位又可以義推,如通教之干慧地、伏忍位;亦得如別教之十信位。
〔參考資料〕 《天台四教儀》;《天台四教儀集注》卷下;《佛祖統紀》卷六。
H. 求西遊記中佛教弟子大全!!!!!!!!!!!!!!!!!!!!!
你應該是想知道《西遊記》中佛教的菩薩吧,佛弟子的話只有唐僧師內徒,還有紅孩兒,因為被觀容音菩薩收去,他們都算佛弟子,其實菩薩也是佛弟子啊,只是到了很高的境界。主要出現的菩薩是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其它的好像是道教的太上老君等神仙。
I. 西遊記唐僧有幾個徒弟
名正言順拜唐僧為師的徒弟其實一共有5人,還不包括白龍馬。
這兩個人的出場在《西遊記》原著第12回中有詳細介紹。
"師徒們行了數日,到了鞏州城。早有鞏州合屬官吏人等,迎接入城中。安歇一夜,次早出城前去。一路飢餐渴飲,夜住曉行,兩三日,又至河州衛。"
注意原著中的用詞是"師徒們"。如果僅僅是唐僧一個人趕路的話當然不可能這么表述,很明顯在這之前他就收過徒弟。而原著的第十四回才提到唐僧將孫悟空從五指山下救出並收為徒弟,因此從出場和拜師先後順序看,孫悟空還得叫這兩個人一聲師兄。
原來,唐僧從長安去西天取經臨行之時,唐太宗李世民考慮到此行必定千難萬險、顛簸勞苦,於是便送給他一些必用之物和隨行人員。包括一本通關文牒、一個化緣用的紫金缽盂、一匹行腳用的白馬和兩名武藝高強的隨從。所以唐僧離開長安時其實是一行三人,而不是我們之前認為的隻身一人。此外,這兩個隨從都和唐僧一樣,是一心向佛信念虔誠之人。這一點與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並無二致,所以他們既是唐僧的保鏢隨從,也和唐僧保持著師徒關系。
雖然這兩個人一心向佛,虔誠至極,但是他們畢竟不是觀音菩薩點化之人,而是唐僧私下裡收的凡間徒弟。因此這二人雖然武藝高強,但畢竟也是肉體凡胎,根本無法保護唐僧,抵禦妖魔鬼怪的騷擾和威脅,二人的結局在《西遊記》原著中有詳細介紹。
當師徒三人來到一處名為雙叉嶺的地方時,遇到了熊精、野牛精、虎精這幾個妖怪,這也是九九八十一難的開端。前面說過唐僧這兩個徒弟是肉身俗體,根本沒有孫悟空那樣神通廣大的本領和法力,因此輕而易舉的就被這幾個妖怪抓住,成為了他們的下酒菜,可以說是死的要多慘有多慘。
(9)西遊記弟子擴展閱讀
央視版《西遊記》忠於原著,唐僧穩重端莊,孫悟空機敏詼諧,豬八戒愚直滑稽,沙和尚憨厚忠勇。該劇通過描述唐僧師徒降妖服怪,歌頌了取經人排除艱難的戰斗精神。幾乎全國的電視觀眾都收看過這部劇。
全劇拍完歷經17年之久,盡管今天看來,該劇的在特技方面顯得頗為幼稚,但是這並不影響該劇整體藝術上的成功。十幾年後,中央電視台以「拍一部完整的古代名著」為由補拍了剩餘故事共16集,收視率仍然很高。
J. 西遊記里師徒四人的介紹
1、孫悟空
孫悟空是孕育自一顆位於東勝神州花果山上的靈石,它吸納日月精華後破石而出,率領眾猴在花果山稱王,被敬拜為「美猴王」。它因見到其它猴子老死而興起求得長生不死之法的念頭,便前往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師為師。
菩提祖師賜它「孫悟空」之名,授他七十二般變化之法和斤斗雲。
孫悟空回到花果山後發現自己的猴子猴孫遭混世魔王打倒,他靠著法術收拾了魔王,並訓練餘下的猴眾,由於苦無稱手兵器,他便進入海龍宮內向東海龍王要得如意金箍棒,又強取上好盔甲。後來他因陽壽已盡,便大鬧地府、竄改生死簿。
惹事的孫悟空引起天庭注意,玉皇大帝念在孫悟空是天生地養,便招安他做弼馬溫,但孫悟空因嫌官小受騙受辱,便下凡回花果山。他打敗了三太子哪吒。後被天界二度次招安並封為「齊天大聖」此一閑差。
之後,他因閑來無事便偷吃蟠桃、御酒、仙丹等各種寶物,加上自己原本的石頭身體,成了刀槍不入、水火難攻的強者,及使玉皇大帝動用十萬天兵都無法收服。在孫悟空與二郎神纏斗時,他被太上老君趁隙擒拿,並封於煉丹爐中連燒四十九日。
但火沒有把孫悟空燒死,反而使他練就火眼金睛。孫悟空出來後繼續大鬧天宮,被釋迦如來壓於五行山下五百年。五百年後,唐三藏遠赴天竺取經,路過五行山時救下孫悟空並收之為大弟子。唐三藏為了駕馭他便讓他戴上金箍,並透過念咒來懲罰他。
取經路上,孫悟空機智勇敢、神通廣大,他降妖伏魔、屢建奇功,然而數次被師父唐三藏誤解、受到緊箍咒的懲罰,兩度被逐出師門。最後、師徒歷經八十一難,終於大功告成取得佛經,而孫悟空也修得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
2、唐三藏其原型是唐代僧侶玄奘。在小說里的他俗姓陳,自小出家、成了佛教僧侶。他實際上是如來佛祖的弟子羅漢金禪子轉世,不過他並不知情。他被派往天竺取得大乘佛經、以便佛法能在中國傳揚,由於唐三藏無法保護自己,唐太宗便令兩名隨從侍其左右。
但他的兩名隨從在離開長安不久後就遭妖怪所殺,觀音菩薩現身告訴三藏,他將會在旅途中遇見三名有力的徒弟。在旅途中,唐三藏不斷地被妖魔鬼怪侵擾,妖怪都希望可以吃到唐三藏的肉,因為吃下羅漢轉世的肉可以長生不老。在取得佛經後,唐三藏修成正果,被封為旃檀功德佛。
3、豬八戒,法號豬悟能。他原為天界率領八萬兵馬的天蓬元帥,後來因酒醉後調戲嫦娥而被貶入凡間,轉世成了豬臉人身的怪物,名為豬剛鬛。當唐三藏與孫悟空來到高老莊時,他們得知高老莊長老的女兒被豬剛鬛強行逼婚,於是孫悟空便變化成該名女子,打倒豬剛鬛。
當豬剛鬛得知孫悟空是唐三藏的弟子後,便主動投入三藏門下,並告知三藏自己也被觀音菩薩告知必須以協助三藏取經來贖罪。豬八戒懂得三十六般變化,手持九齒釘耙作為武器。
在旅途中,他好色、懶惰、窩囊的種種表現不時拖累師徒,更屢屢陷唐三藏於生死關頭,但他偶爾也有優異的表現。在取得佛經後,豬八戒被封為凈壇使者。
4、沙悟凈如同豬八戒一樣,沙悟凈原本也是天界的一名將軍。他本是卷簾大將,但因為不小心打破花瓶而讓他受到玉皇大帝的懲罰,被貶入凡間後、他成了吃人妖怪。他住在流沙河(今開都河)中,襲擊渡河船隻。
沙悟凈的武器是月牙鏟,他在吃人之後會將它們的頭骨收集起來,無聊的時候把玩它們。後來觀音菩薩告訴他、將會有位從東土而來的唐僧路經此地,觀音要他拜唐僧為師。
當唐僧和他的弟子來到流沙河時,沙悟凈和孫悟空、豬八戒大打出手,當他得知他們是唐僧的弟子後,便拜唐僧為師共赴天竺。
在旅途中,沙悟凈沉默寡言、安份守己,盡管他在戰鬥上的表現不如兩位師兄,但他是三名徒弟中對唐僧最忠誠有禮的。在取得佛經後,沙悟凈被封為金身羅漢。
(10)西遊記弟子擴展閱讀:
白龍馬
白龍馬本是西海龍王敖閏的第三太子,雖是唐僧徒弟,但小說中未出現其名,也沒有法號,他因為縱火燒了龍宮殿上的明珠而遭處死刑,後被觀音菩薩救下,命其在蛇盤山等待唐僧西天取經。當唐僧路經當地時,誤食唐僧坐騎。
被唐僧收服後,鋸角退鱗,幻化為其跨下白馬代替原先坐騎,共同前往西天取經。他在旅途中最醒目的表現是當唐僧及其它師兄弟都被奎木狼捉拿時,幻化成人形與奎木狼纏斗。在取得經書後功德圓滿,被封為八部天龍馬。
西遊記的主角五人(唐僧師徒四人和白龍馬)對應著五行:
金對應著孫悟空,又稱「金公」、「心猿」;
木對應著豬八戒,又稱「木母」、「木龍」;
土對應著沙僧,又稱「刀圭」、「黃婆」,水、火對應何人書中並未明言,一般認為唐僧對應水(因為「江流兒」),白龍馬對應火;
也有人認為唐僧對應火(因火能克金),白龍馬對應水。
白龍馬又稱「意馬」,與孫悟空合成「心猿意馬」之意。
《西遊記》,中國古典神怪小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一般認為作者是明朝的吳承恩。書中講述唐三藏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也有觀點認為西遊記是權力場諷刺小說。
《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中國及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中國,乃至亞洲部分地區西遊記家喻戶曉,其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等故事尤其為人熟悉。
幾百年來,西遊記被改編成各種地方戲曲、電影、電視劇、動畫片、漫畫等,版本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