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天堂寺遺址

天堂寺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3-03 02:25:14

『壹』 甘肅省武威市天祝旅遊景點

共有29個景點:
武威海藏寺
武威天祝三峽
武威雷台
武威沙漠公園
武威雷台公園
雷台
大雲寺銅鍾
黃羊川
馬牙雪山
石門溝草原公園
天堂寺
紅崖山水庫
皇娘娘台遺址
馬路灘農業生態
西郊公園
神州荒漠野生動物園
武威市博物館
武威文廟
武威天梯山石窟
武威民勤沙生植物園
武威白塔寺遺址
武威雷台漢墓
武威大雲寺銅鍾
武威天佛寺石窟
武威羅什寺塔
武威皇娘娘台遺址
武威延壽寺
武威瑞安堡
武威隴右學宮之冠
來源:甘肅國泰旅行社

『貳』 隋唐洛陽城的遺址概況

主詞條:隋唐洛陽城遺址
隋唐洛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城區及近郊,地跨洛河兩岸。南對伊闕,北依邙山,東逾瀍河,西臨澗水,洛水貫穿其間。據勘查,宮城、皇城在郭城的西北隅地勢高亢處,宮城在皇城之北,宮城北面有曜儀城、圓璧城前後重疊,又有東。西隔城分列左右。皇城東廂有東城,其北有含嘉倉城。郭城東北部及洛水南岸部分為里坊區。現存遺址東北至白馬寺鎮唐寺門,東南至李樓鄉城角村,西北至邙山鎮苗灣,西南至王城大道與古城路交叉口,面積約47平方公里。 南寬北窄,略近方形。城牆全部用夯土築成,基址寬約15~20米。南牆長約7290米,東牆長約7312米,北牆長約6138米,西牆南端長約6776米。稍呈弧形。東西兩牆下面發現有石板砌的下水道。

外郭城有8個城門,西牆無門。南牆3門,自東向西為長夏門、定鼎門(隋名建國門)、厚載門(隋名白虎門)。東牆3門,自南向北為永通門、建春門(隋名建陽門)、上東門(隋名上春門)。北牆2門,東為安喜門(隋名喜寧門),西為徽安門。其中最著名的是定鼎門大街,又稱天門街、天津街或天街,是南北主幹道,現存長約3公里,寬約90~121米,路土厚達0.6米。
外郭城的城牆用夯土築成,基址寬15-20米。東城牆長約7312米,南城牆7290米,西城牆長6776米,北城牆長6238米,東西兩牆下發現有石板砌的下水道。共設8個城門。已勘查清楚的定鼎門是一門3道,帶有雙闕,東西長143米。定鼎門門址寬28米,東西兩門道各寬7米,中門道8米。
城內街道縱橫相交,寬窄相配,形成棋盤式布局。據勘查,洛河以南南北向街道12條,東西向街道6條;洛河以北南北向街道4條,東西向街道3條。街道兩旁有水溝遺跡。其中定鼎門大街是郭城中的主幹大道,又稱天街,現存的寬度尚有121米。
城市居民的住宅區:隋稱「里」,唐稱「坊」。坊平面呈正方或近方形,長寬在500-580米之間。周圍有坊牆,牆正中開門,坊正中設十字街「四齣趨門」。據《唐六典》及《舊唐書》記載,洛陽共有103坊。已勘查出洛南55坊、洛北9坊,其餘一部分為今城所佔壓,一部分為洛水沖刷無遺。文獻記載城中設3市,北市在洛北,西市、南市在洛南。南市最大,市內有縱橫街道備3條,四面各開3門。 宮城遺址位於外郭城的西北部,平面略呈長方形。北牆長1400米,西牆長1270米,南牆長1710米,東牆長1275米。城牆寬約15-20米,中為夯築,內外砌磚。已經勘查出南牆正中的應天門(隋名則天門)、東邊的明德門(隋名興教門)、西邊的長樂門(隋名光政門)和北牆的玄武門、西牆的嘉豫門。在宮城中軸線上,發現多處大片夯土殿址,西部已發掘出多處長方形基址和一處石砌圓形基址。
東宮在宮城南隅,自為一城,東西330米,南北約1000米。宮城北部有陶光園,西北部有九洲池。在宮城內中軸線上,由北向南有延續不斷的大片夯土基址,應是中央各殿的殿址。
應天門遺址
應天門是一座由門樓、垛樓和東西闋樓及其相互之間的廊廡為一體的「門」字形巨大建築群。東西兩側有向外凸出的對稱的兩堵夯牆組成的巨大闕樓,相距83米,各寬17.5米,城門東西寬120米以上,這就是文獻所載的「左右連闕」。
應天門遺址位於洛陽市都城博物館和洛陽日報社之間,定鼎南路從門址中部穿過。由門樓、朵樓、闕樓及其相互之間的廊廡連為一體的「門」字形巨大建築群,規模恢弘,氣勢壯觀。是隋唐兩京考古發掘出的第一座宮闕遺址,應天門一側三出闕,兩側共六闕。這是古代都城宮城正門最高禮制。天子三出闕是中國古代最高禮制的都城門。是古代皇帝享用的的最高禮制。應天門內右側發現了為營建宮室而設置的窯場,出土大批註明官、匠或官工的印字磚瓦。
天堂遺址
天堂遺址位於明堂遺址西北155米,處於宮城軸線區域西側,是一處方形台基上有五重圓形承重基礎的建築基址,形制非常獨特,是武則天命薛懷義主持建造的用以貯佛像的佛堂建築。
天堂遺址遺跡可分為五期,其中第一(隋至初唐)、第三(中晚唐)、第四期(唐末五代)、第五期(北宋)遺跡由東西步廊、東西向水渠和隔牆,僅第二期(武周時期)為大型建築基址天堂遺址。

明堂遺址
現明堂遺址地表已無跡可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於1986年10一12月配合洛陽市公交公司基建工程中,在中州路與定鼎路相交的東北角,發現武則天時的明堂遺址。經考古勘探得知,明堂范圍為南北長400米,東西寬約396米,四周有牆,牆外有壕溝。其主體建築遺址系圓形夯築台基,直徑達60多米,夯土厚達2.5米。 主詞條:履道坊
1992年10月至1993年5月間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工作站唐城隊 ,對著名詩人白居易作了考古發掘 ,歷時 6個月。發掘的遺跡有宅院、庭園、水渠、作坊、道路等等 ,出土了珍貴文物 1 0 0 0多件 ,揭示了與這位偉大詩人生活息息相關的種種文化現象。白居易故居位於洛陽市區東南郊 ,今屬安樂鄉獅子橋村東北 1 30米的一片田野 ,東經112°30′,北緯 34°40′。這里正是唐東都洛陽城的「履道坊」;而獅子橋村 ,則位於「集賢坊」 ;獅子橋村正北的軍屯 ,則是位於「尊賢坊」 ;獅子橋村正東的何村 ,則是位於「永通坊」 ;何村南面 ,則應是「永通門」的位置。白居易故居 ,在履道坊西北隅。考古發掘判明 ,故居是一座含有前後庭院的兩進式院落。

『叄』 這個遺址是哪個國家的

這是希臘的德爾斐遺址。
德爾菲遺址是世界聞名的著名古跡,是所有希臘人祈求神來解專決心中疑難的地方屬。主要由阿波羅太陽神廟、雅典女神廟、劇場、體育訓練場和運動場組成。這座神廟與絕美的景緻和諧地結合,同時被賦予了神聖的意義。從公元前6世紀以來,就是古希臘的宗教中心以及希臘統一的象徵。

『肆』 明堂天堂的歷史故事

另據文獻記載,明堂創始於黃帝,夏代叫「世室」,商代叫「重屋」,周代才叫「明堂」。古代文化的中心在宗教,而明堂則是以宗教為中心,集宗教、政事、教化為一體的所在,是古代最高統治者的「大本營」。《禮記·明堂位》「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踐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諸侯於明堂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明堂,天子太廟也。」《大戴禮記·明堂篇》又進一步說:「明堂者,文王之廟也。」清代學者阮元在《明堂論》中說,明堂,是天子居住的地方。天子在這里祭祀上帝和祖先,在這里舉行養老尊賢的典禮,在這里舉行宴饗、射箭比賽、獻俘等儀式,在這里頒布教化、發布政令,在這里朝見四方諸侯。
文王明堂太廟是和文王靈台建在一起的。 東漢盧植在《禮記注》中又說:「明堂即太廟也。天子太廟,上可以望氣象,故謂之靈台;中可以序昭穆,故謂之太廟;圓之以水似壁,故謂之辟雍。古法皆同一處,漢一分為三耳。」《左傳·僖公五年》載:「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視朔,遂登台以望,而書,禮也。」周王或諸侯聽完政事之後要登上明堂太廟中的靈台去觀望氣候天象。東漢大儒服虔注曰:「人君入太廟視朔後登台以望,天子曰靈台,諸侯曰觀台,在明堂之中也。」 按《詩經·靈台》,文王明堂太廟、文王靈台周圍建有靈囿、靈沼和辟雍。《大戴禮記·明堂篇》載曰:「明堂者,古之有也。外有水曰辟雍。在近郊,近郊三十里」。《禮記·王制》進一步解釋說:「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
東漢大儒蔡邕、盧植、賈逵、服虔、穎子容等人皆總結說:「周時,太廟有八名,其體一也。肅然清凈,謂之清廟;行褅袷,序昭穆,謂之太廟;告朔行政,謂之明堂;行饗射,養國老,謂之辟雍;占雲物,望氛祥,謂之靈台;其四門之學,謂之太學;其中室,謂之太室;總,謂之宮。」
《孔子家語·觀周篇》:「孔子、敬叔與俱至周(洛陽),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歷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清朝徐松輯的《河南志·周城古跡》也載:「(洛邑)近郊三十里地為明堂,以祀文王,事上帝。文王明堂高三丈,東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九堂十二室。每堂四戶八牖,其宮方三百步。」
商周以後,明堂的職能漸漸發生分化,主要是天子祭天祀祖的所在,實際上就是皇家教堂。能在明堂與上帝一起共享祭祀的先祖,自然是最受後世尊崇的帝王。例如,西周是周文王,西漢是漢高祖。 儒家經典對明堂的建築模式沒有明確記載,所以後代聚訟紛紜。漢武帝封禪泰山後,想仿照古代傳統修建明堂,卻無人能說清其具體樣式。於是方士公玉帶獻上了一張黃帝時期的明堂圖:圖中有一宮殿,四面無壁,以茅草為蓋,四周環水。漢武帝就照這張圖,修建了明堂。但據後人考證,這張黃帝明堂圖是公玉帶偽造的。盡管如此,漢代以後歷代王朝所建明堂,基本上沿襲了這一模式,即宮殿上圓下方,四周環水。這在古代有著神秘的象徵意義。 東漢桓譚《新論》解釋說:「天稱明,所以命名曰明堂。上圓法天,下方法地,八口法八風,四達法四時,九室法九州,十二座法十二月,三十六戶法三十六雨,七十二牖法七十二風。」 後來有人提議按黃帝時期的明堂進行正式仿建,但儒臣們把明堂陰陽五行化,出現了不同門派的長期爭議,特別是在明堂建五室,還是建九室的問題上爭議不休,而未能再動工修建。
直到漢平帝元始四年(4年),王莽執政時,才在長安城南偏東建成了明堂辟雍。這是我國能找到遺址實體存在的第一座明堂辟雍。從考古發掘出的遺址看,其辟雍為園形,四面開門。中部為五室明堂,即按五行排列,中間為太室,代表土,其他四室各代表木、火、金、水。從西漢開始,在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影響下,明堂從單純的祭天,又產生了同時「配饗」祭祀自己就近的列祖列宗。使明堂由過去的單純的自然崇拜,又融進了祭祖活動。
東漢光武帝在建章三年(27年),在洛陽建成了九室的明堂。東漢明堂為 「上圓下方,八窗四闥,九室重隅十二堂」。後來的曹魏、西晉修繕後繼續使用。
現明堂遺址地表已無跡可尋,經考古勘探得知,明堂范圍為南北長400米,東西寬約396米,四周有牆,牆外有壕溝。其主體建築遺址是圓形夯築台基,直徑達60多米,夯土厚達2.5米。遺址現被廠房占壓。 北魏時平城有明堂,其功能同於舊制,即祀上帝、祭先祖、朝諸侯、養耆老、育賢才、觀星象。太和十五年四月經始明堂,冬十月建成,尚書令李沖負責施工。這是一個比東漢洛陽明堂更具綜合性的禮制建築。明堂的遺址已初步發掘,在今柳航里西部。自東漢洛陽明堂以後,武周明堂以前,此為北中國所建唯一的明堂,集明堂、辟雍、靈台為一體,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科學價值。 整個明堂遺址的外部是一個巨大的環形水渠,環形水渠的中央地表下有正方形夯土台基,厚2米多,邊長42米。此中心建築為明堂所在,其上層就是靈台,周圍的環形水渠是辟雍。
酈道元《水經注》說:「明堂上圓下方,四周十二堂九室,而不為重隅也。室外柱內,綺井之下,施機輪,飾縹碧,仰象天狀,畫北道之宿焉,蓋天也。每月隨斗所建之辰,轉應天道,此之異古也。加靈台於其上,下則引水為辟雍,水側結石為塘,事准古制,是太和中之所經建也。」 牛弘說:「後魏代都所造明堂,出相李沖。三三相重,合為九室。檐不覆基,房間通街。穿鑿多處。迄無可取。」宇文愷說:「後魏於北台城南,造圓牆,在壁水(即辟雍)外;門在水內迥立;不與牆相連。其堂上九室,三三相重,不依古制。室問通巷,違舛多處。其室皆用墼累,極成褊陋。」對照三家之說,九室、十二堂的主體建築是一致的,而且九室的布局是「三三相重」中間有路,都認為這是不同於古制的(古制是在一個大寶中分五寶)。
1995年大同地方考古工作者,在大同城外東南方的「丙巳之地」發現了北魏明堂辟雍遺址。平城明堂的位置,在今舊城東南的2.5公里處。它們辟雍圜渠,直徑達294米,渠寬6米,深1.4米。渠壁以砂岩方石砌壘,渠底有片石鋪墊,工程十分考究。圜渠的正東南西北各有門庭基址,南門最典型,約呈長方形(23米×16米)ua。可建高大門庭。辟雍之中央,有方形夯土遺存。各邊長為43米,是明堂的堂與室及靈台的所在地。
北魏明堂遺址平面圖呈圓形,直徑達290米,總佔地近百畝,是平城遺址內發現並經過科學發掘的惟一北魏大型禮制性建築,北魏明堂的發現為尋找平城城垣及中軸線提供了一個准確的坐標,事實上已經成為平城考古的轉折點。 歷代所建明堂,以唐朝武則天在東都洛陽所建最為壯觀,高二百九十四尺,東西廣三百尺,號稱「萬象神宮」,是中國古代最宏偉的木結構建築之一。《舊唐書·武後本紀》記載:「毀乾元殿,於其地作明堂。以僧懷義為使,凡役數萬人。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凡三層,下層法四時,各隨方色,中層法十二辰,上為圓蓋,九龍捧之。上層法二十四氣,亦為圓蓋,以木為瓦,夾紵漆之,上施鐵鳳,高一丈,飾以黃金。中有巨木十圍,上下通貫,栭、櫨、橕,藉以為本。下施鐵渠,為 辟雍之像,號曰萬象神宮。又命懷義作夾紵大像,其小指中猶容數十人。於明堂北起天堂五級以貯之,至三級則俯視明堂矣」。
武則天所建天堂是於明堂北隋大業殿處建造,是在皇宮的中軸線上,類似於在故宮的中和殿位置。《舊唐書》記載:「時則天又於明堂北隋大業殿處造天堂,以安佛像,高百餘尺。始起建構,為大風振倒。俄又重營,其功未畢。證聖元年正月丙申夜,佛堂災,延燒明堂,至曙,二堂並盡。」《舊唐書》又記載:「則天尋令依舊規制重造明堂,梵谷二百九十四尺,東西南北廣三百尺。上施寶鳳,俄以火珠代之。明堂之下,圜饒施鐵渠,以為辟雍之象。天冊萬歲二年三月,重造明堂成,號為通天宮。四月朔日,又行親享之禮,大赦,改元為萬歲通天。翼日,則天御通天宮之端扆殿,命有司讀時令,布政於群後。」 1992年建成的祭祀大殿漢代風格,重檐廡殿頂,四面無壁(「明堂」形制)。 2006年新建成的祭祀大殿參考公玉帶黃帝明堂圖,單檐歇山頂, 以花崗岩建造,整個建築宏偉庄嚴而古樸肅穆。黃帝陵軒轅殿由36根圓柱形花崗岩石柱圍成方形空間,屋頂中央是直徑14米的圓形「天光」。這一設計映襯「天圓地方」理念,體現「黃帝明堂」風貌。

『伍』 天堂遺址的介紹

天堂遺址位於明堂遺址西北155米,處於宮城軸線區域西側,是一處方形台基上有五重圓形承重基礎的建築基址,形制非常獨特,是武則天命薛懷義主持建造的用以貯佛像的佛堂建築。

『陸』 西域最大的佛寺遺址在哪裡

西域最大的佛寺遺址在哪裡?

暮鍾響起,佛音從偌大的寺院傳遞到天籟,整個西域籠罩在佛的世界裡。星星點點的油燈裝飾著大大小小的佛堂,坐禪的僧人從行善開始,闡述佛教的淵源。

1、庫車——漢唐龜茲佛都

抵達蘇巴什佛寺,一場冬雪剛剛降臨新疆庫車縣。曾經的龜茲故地,被冬天的霧霾覆蓋。來不及品味這座小城充溢的現代文明,我便一腳踏進了漢唐,行走在佛的世界,再一次被佛語擦亮了雙眼。

漫步於佛堂的殘垣斷壁之間,我聆聽不到來自千年之外的驚喜。如今的這座世界文化遺產,依然靜悄悄地聳立在庫車河兩岸。昔日的輝煌被時光掩埋,游離於歲月的記憶里,我只能折腕嘆息。

從這里一直向東望去,高昌、敦煌、武威、麥積山、西安、洛陽、大同等一座座佛寺,連綿延續到最東方和最南方,這些聚集了龐大力量的精神信仰,組成了浩瀚的佛的國度,經久不衰。

當時光靜止,佇立於這座曾經的西域佛教中心,宏大的佛寺建築浮現在眼前,成百上千的僧侶打禪或誦經,耳邊傳來佛堂大殿令人心顫的梵梵佛音,彷彿置身於一座佛國的聖殿。

如今,曾經的西域佛教,被另一種信仰代替,一段歷史終將成為歷史。時光漸漸遠去,面前留下的只有一片殘垣斷壁,見證和訴說著龜茲大地上的歷史變遷和發展。

東寺佛塔,據說下面埋葬著大玉佛腳。

2、 世界文化遺產煥發生機

時間定格在2014年6月,蘇巴什佛寺遺址獲得申遺成功,對於庫車縣各族人民群眾來說是一大盛事,也是阿克蘇地區的一件大事。這座漢唐時期規模宏大的佛教寺院,將向世界敞開寬闊的胸懷,源源不斷地接納各地紛沓而至的專家、學者、遊客及各界人士,蘇巴什佛寺遺址成了世界矚目的焦點。

蘇巴什佛寺作為絲綢之路上東西文化的連接點,承載著世界佛教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並為研究龜茲文明、中國歷史和世界文化提供了充分的史料。

佛教產生於印度,它的最高發展階段是在中國內地。寺院方面,蘇巴什佛寺是在西域具有代表性的佛教傳播中心,西承印度、犍陀羅佛教藝術緒脈,但又在形制、布局、設施等進行創新,對龜茲以東產生深刻影響,尤其是佛塔的形制影響中國內地就更為深遠。

這座遺址始建於魏晉,鼎盛於隋唐。唐貞觀二年(628),玄奘去印度取經西行來到這里,並滯留兩月有餘。唐安西督護府移設龜茲後,內地高僧紛紛雲集,該寺佛事興隆,晨鍾暮鼓,燔火不絕。

專家們認為,蘇巴什佛寺遺址對研究龜茲地區古代地面佛寺遺址的建築方式、布局等方面佔有較高的意義,東、西佛寺的整體建築,代表了古代龜茲以至西域當時建築的先進技術。土坯與夯土是古代乾旱地區的傳統建築技術,西域、中亞、中東普遍應用,古今如此。

但我們發現,西域地區保存的高大建築比較多,尤其是在龜茲地區,超過10米的烽燧、佛塔和大型建築基座的建築遺存龜茲很多。如克孜爾尕哈烽燧,現通高15米多,烽燧幾乎垂直於水平拔地而起,它建於東漢,經千餘年而不塌,可見夯土技術之高超。而蘇巴什佛寺遺存佛塔的高度,有3座在8至9米,有兩座在13米以上,除去人為和自然破壞因素,仍能雄偉屹立至今,此種以土為建築材料的技術,亦是西域建築技術的傑出範例,是研究西域古代建築的極好標本。

庫車縣本土龜茲歷史研究專家裴孝曾說,蘇巴什佛寺能夠申遺成功,因為它具有突出的世界普遍性,「北傳佛教」的傳播,也就是沿著古代陸路交通大動脈——絲綢之路推進的,故「北傳佛教」也被成為「絲路佛教」。由於絲綢之路與「北傳佛教」相結合,佛教就在傳播中注入了東西方文明的因素,因此說,「絲路佛教」成為少有的世界重要文化的載體。佛教在印度本土的發展,就吸收了犍陀羅地區與希臘文化相融合的新的佛教造型藝術,印度哲學與希臘藝術取得完美結合成功,佛教藝術繼續傳播,又有兩河流域文明匯入,越過蔥嶺,中華文明與其產生碰撞與匯合,因此,西域成為世界四大文明唯一匯合的地區,而龜茲又是集中而突出的地方之一。當前迫切的是申遺成功後,要積極地對遺址進行搶救性的保護,使其現有面貌不再遭受破壞,然後開展全方位研究,進一步揭示它的深層次文化真諦。

目前,除維修加固工程外,庫車縣正積極申請建設遊客接待中心和文物展示廳等項目,積極滿足世界各地的遊客來佛寺遺址觀光旅遊,並邀請了專家做相關規劃,爭取向遊客開放東寺。王志疆說蘇巴什佛寺申遺成功,既能很好的處理開發利用資源與有效的保護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還可以實現文物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又進一步促進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是功在當代、造福後世的崇高事業。

西寺佛塔,背後就是埋葬千年女屍的地方

3、揭開寺院千年女屍的神秘面紗

20多年前,新疆考古專家在蘇巴什佛寺遺址進行考古挖掘時,曾在西寺大殿(以庫車河為界分為東西寺院)發現一具腹內懷有身孕的女屍。當時,很多考古專家不能理解,這具女屍為何埋在寺院內最重要的大殿呢?

眾所周知,古代凡是信佛的人必須六根清凈、終生不娶。難道說是這座寺院里的高僧有了「外遇」,紙終包不住火,情人有了身孕,便以燒香為名進寺院尋高僧討說法。害怕事情敗露,高僧就將情人活活勒死,偷偷地埋在大殿後面的牆層里。不料,千年以後,卻被後人發現了這一秘密。

這只是一種猜想。而這種猜想,卻有悖於佛教以善為本的的形象。

近日,裴孝曾老人卻給出一個驚人的答案。他說結合眾多專家的研究和查找了大量的資料,可以確定蘇巴什佛寺遺址是龜茲皇家寺院,埋在西寺大殿的女屍必定是龜茲王室的直系親屬,或者是傳說中的龜茲公主。因為只有龜茲王室最尊貴的人才能埋葬在寺院里,經過僧人的超度,死後在天堂也能享受榮華富貴。

佛教從印度傳入西域後,逐漸向東發展和輻射,形成了今天的佛教傳播格局。但也再次證明了西域(新疆)從古代開始就已經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柒』 天堂遺址的歷史上的天堂

天堂是隋唐洛陽城宮城內的一座重要宮殿,是武則天的禮佛堂。文獻記載內:「初,明堂既成,容太後命僧薛懷義作夾紵大像,其小指中猶容數十人,於明堂北構天堂以貯之。堂始構,為風所摧,更構之,日役萬人,采木江嶺,數年之間,所費以萬億計,府藏為之耗竭。」
天堂有多高?《資治通鑒》中給出了相對具體的描述:即天堂高五層,且第三層已經高於明堂。現有文獻認為明堂的高度在90米左右,以此計算,天堂的高度至少應該在150米以上。
天堂內的佛像有多高?天堂內的佛像啥造型?史料沒作具體描述。但據「其小指中猶容數十人」,我們可以想像這尊佛像的高度非同尋常,估計至少是龍門盧舍那大佛的好幾倍吧。
遺憾的是,公元695年,失寵的薛懷義放了一把火,將這座能與如今摩天大樓比肩的巍峨建築付之一炬,從建成到燒毀,它的壽命僅有可憐的7年。

『捌』 洛陽城的各朝代遺址

主詞條:二里頭遺址
夏代洛陽稱斟鄩,其遺址在今洛陽市東。二里頭遺址位於偃師市二里頭村及其周圍,該遺址南臨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范圍包括二里頭、圪壋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面積不少於3平方公里。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里頭遺址對研究華夏文明的淵源、國家的興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設、王宮定製等重大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學術界公認為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古文化遺址之一。
二里頭遺址發掘確認的宮城面積為10.8萬平方米,中心區道路縱橫交錯,宮牆基址方正有矩,建築基群排列有序,這些都表明了二里頭遺址是一處經過縝密規劃、布局嚴整的大型都邑。二里頭遺址的布局開創了中國都城營建制度的先河,把雙輪車的發現時間上推至二里頭文化早期。該遺址的宮殿發掘被評為「200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年代分布約為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一說前1730年~前1720年)。1959年開始發掘,遺存可劃分為四個時期。遺址內發現有宮殿、居民區、制陶作坊、鑄銅作坊、窖穴、墓葬等遺跡。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銅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遺物,其中的青銅爵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二里頭遺址是二里頭文化的命名地,並初步被確認為夏代中晚期都城遺址。 主詞條:西亳
西亳,洛陽古稱,又作亳,商朝的立國之都,今河南洛陽偃師西偃師商城遺址。商湯滅夏後,在斟鄩附近另建新都,稱西亳。
1984年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隊在河南偃師縣城西發現了一處商代早期的都城遺址,規模宏大,而且恰好有一條叫「屍鄉」的溝橫穿城址。經過對考古發掘資料和古文獻的研究,初步斷定這座古城址就是商湯所都的「西亳」。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北依邙山、南臨洛河、西距漢魏洛陽故城約10公里,西南距夏都斟鄩二里頭遺址約6公里。古城遺址全部湮埋在今地表以下。
經過15年的勘察、發掘,迄今探明城址包括大城、小城、宮城三重城垣。大城城垣西南兩面較直,北垣東段向東南斜收,為避開城址東南一個陂池,東垣中段偏南部位的牆體又向西南折收,使城址平面略呈刀形。城牆南北最長1700餘米,東西最寬1200餘米,南端僅寬740米。可確認的城門有5座;北垣近中部1座,東、西垣對應部位各2座。
小城位於大城西南部,南北長1100米,東西寬740米。牆寬6~7米。其南牆、西牆和東牆的南段同大城城牆重合,大城西牆北段、北城牆全部、東城牆的大部則為新建。宮城位於小城縱向軸線偏南部位,面積約4萬平方米,四周有寬約2米的宮牆。宮殿建築群密集分布於宮城的中、南部。現已發掘的有4號、5號、6號、2號、7號等宮殿建築。
洛陽偃師商城是商滅夏後最早建立的商城,商城小城的始建就是夏商分界的界標。國家有關部門已投資在此建設商城遺址公園。 主詞條:成周、王城
西周初年,周公、召公營建洛邑。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後成為國都。春秋稱王城。城址在今洛陽市區王城公園一帶。據1954年勘查,平面長方形,東西2800米,南北3700米,城牆為夯築。東城門名鼎門,為滅殷後九鼎遷入之門。 主詞條:漢魏洛陽故城
漢魏洛陽故城,是中國周、漢、曹魏、西晉、北魏都城。現存遺址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首批重點保護的大遺址之一、世界文化遺產。故城位於今洛陽市區城東15公里偃師、孟津相鄰處,伊洛平原中心地區,北依邙山,南逾洛水,東據虎牢關,西控函谷關。
西周初營建洛邑,在此築城,稱成周。因城在洛水之北,戰國時稱洛陽。秦為三川郡。西漢劉邦初都於此,後遷關中。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在此定都,改洛陽為雒陽。其後曹魏定都時復改為洛陽。西晉亦以此為都。北魏孝文帝十八年(494年)自平城遷都於此。隋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在今洛陽市區處建東京城,故城遂淪為廢墟。因該地在漢魏兩代最為繁盛,故史稱漢魏洛陽故城。
漢魏洛陽故城前後延續使用近1600年。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朝代先後以此作為國都,都城史長達540年以上,周漢晉魏風雲際會,40餘位帝王之家,是中國古代到中世紀的社會形態及文化形態轉變的重要時期。羅馬帝國與古中國的僅有4次交往,有3次都是來到了漢魏洛陽故城中,這座城市見證了中西方文化交往的開始以及陸上絲綢之路第一次延伸到歐洲的過程。北宋時期,文學家司馬光路過漢魏故城時,面對對這座城市悠遠、輝煌的歷史曾經發出了:「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的概嘆。
漢晉洛陽城
在周公所建周城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秦、西漢、新莽皆在此置宮室。東漢建武元年(25)光武帝也建都於此,歷經165年,十一帝。初平元年(190)董卓挾獻帝西遷,洛陽宮廟官府民家被燒毀。曹魏黃初元年(220)於東漢舊城建都,西晉時亦都於此。永嘉之亂後洛陽再度毀於兵燹。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對漢魏故城進行了大規模改造與擴建,至宣武帝時建成規模宏偉的北魏洛陽城。東魏天平元年(534),遷都鄴城,拆毀洛陽宮殿。元象元年(538)在東、西魏邙山之役中,北魏洛陽城化為廢墟。漢魏洛陽城遺址在洛陽市區東15千米處。1962年起進行勘察與發掘。漢魏洛陽城平面近於長方形,南北約合漢代九里,東西約合漢代六里,俗稱「九六城」。東西北三面城垣至今尚存,南垣毀於洛水。周長約13千米。共設12個城門 ,東西各3門,北有2門,南面4門。城內主要街道縱橫交錯,共24段,寬20~40米不等,均3道並行,公卿尚書等走中道,一般行人走左右道。城內有南北二宮,中間有復道相連。南宮始建於秦,東漢時為朝賀議政之所,平面長方形,中軸線上排列著卻非、崇德、中德、千秋萬歲、平朔五殿。北宮建於東漢明帝時,大於南宮,為皇帝嬪妃寢居之處,宮內德陽殿規模宏偉,可容萬人。太倉、武庫建在城東北隅。南宮西北有金市,南郊有南市,東郊有馬市。城南建有明堂、辟雍、靈台、太學。曹魏時在洛陽城西北角興建了三座南北相連的小城 ,名叫「金墉」,中有門道相通。又在洛陽城西、北兩壁及金墉城外側增築馬面,以加強防衛。金墉城為軍事制高點,西晉永嘉之亂時,成為交戰雙方必爭之地。
北魏洛陽城
北魏遷洛後,在金墉城南的洛陽西垣上增開承明門,廢漢魏以來南宮,將宮苑集中於城中部以北。北魏宮城在城北部偏西,平面長方形,正殿太極殿位於宮城中部。宮城東有太倉、洛陽地方官署等,西有馬廄、武庫、寺院。宮城南門閶闔門正對南北主幹道銅駝街,社稷、宗廟、中央衙署等分布在大街兩側,著名的永寧寺(見永寧寺遺址)在大街西側。景明二年(501),以漢魏洛陽城為內城,修建了巨大的外郭城。
郭城范圍內劃分為320個方形的坊,東漢以來的洛陽城,經北魏重建,僅作為其內城,它的外圍還築有郭城。郭城內布置有320個方塊形的「里坊」。 坊四面築牆,每面開一門,設門吏,每日定時啟閉里門,具有軍事管制性質。工商業區在郭城之中,有大市、小市和四通市。北魏晚期,佛教昌盛,洛陽城內建寺1367所,列剎相望。 北魏洛陽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大規模配置居民里坊的都城,改變了兩漢以來宮殿區占據都城主要空間的傳統,對北齊、隋、唐的都城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 主詞條:隋唐洛陽城
隋唐洛陽城 隋大業元年(605)營建東都洛陽城,北據邙山,南抵伊闕之口,洛水貫穿其間。唐武德二年(619)王世充廢隋皇泰主自立,在洛陽稱帝。武德四年唐平王世充,毀洛陽宮闕,廢隋東都。至顯慶二年(657)恢復東都。武則天光宅元年(684)改稱神都,天授元年(690)建都神都。神龍元年(705)唐中宗復位,復稱東都。安史之亂中,安祿山、史思明等先後在洛陽稱帝,戰亂中宮室焚燒,十不存一,坊市皆空 。天復三年(903)昭宗遷都洛陽,曾修繕城郭宮室。五代時梁、唐、晉以洛陽為都,沿用此城。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洛陽城毀於戰亂。隋唐洛陽城遺址在今洛陽市區及近郊,1954年起進行勘查發掘。 郭城平面接近長方形,周長約28千米。設8個城門,東、南各3門,北面2門,西面無門。宮城位於郭城西北角,平面近似長方形。城垣夯築,內外包磚。城中發現有大片夯土基址,發掘出武則天明堂遺跡。東宮在宮城之東。皇城繞宮城東西南三面修築。宮城北部有曜儀,圓璧二城。皇城之東又有東城,東城之北有儲存糧食的含嘉倉城。
郭城內由垂直交叉的道路劃分成若干方形或長方形里坊。北通皇城正門的定鼎門大街寬121米,為全城最寬的街道,其餘連接城門的街道寬41~59米。里坊有坊牆,四面設門,內設十字街。據考證,洛水北有28個坊、1個市,洛水南有81個坊、2個市,共109個坊 、3個市.洛陽城的工商業區在隋唐之際有所變動:隋代的豐都市至唐代名南市;通遠市代名北市、大同市代名西市。隋代曾在郭城西建西苑,唐乾封年間又在禁苑之東,皇城西南建上陽宮,高宗晚年及武則天時期為聽政之所。

定鼎門遺址
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發掘工作結束。據參加發掘工作的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隊負責人介紹,隋唐洛陽城定鼎門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沿用時間最長的中國古代都城城門。隋唐洛陽城始建於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唐朝繼續沿用為都城。 五代至宋,隋唐洛陽城曾一度作為陪都,稱西京或洛京。自隋至北宋,隋唐洛陽城的平面布局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主要由宮城、皇城和外郭城組成,定鼎門為外郭城的正門。
史料記載,定鼎門正式啟用於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正月。以後,該城門相繼被唐、後梁、後唐、後周和北宋定為郭城正門,其作為郭城正南門的時間長達530年。
這一記載得到了此次考古發掘的證實。發掘顯示,定鼎門城門建築可分為5期至6期,最早建築為隋代,最晚的為北宋末年,說明自隋至北宋的530年間,定鼎門一直在使用。定鼎門遺址發掘總面積達到7000平方米,由平面呈長方形的墩台、3個門道、東西飛廊、東西兩闕和左右馬道組成。東西飛廊和東西兩闕分別位於墩台兩側,和墩台呈平行對稱分布,這種門闕形制目 前僅見於定鼎門遺址,在中國其他地方還沒有發現。
洛陽市將在確保文物安全的情況下,依據史料記載和考古發掘成果,對定鼎門進行原址展示,再現定鼎門在鼎盛時期的恢宏氣勢。
明堂遺址
主詞條:明堂
現明堂遺址地表已無跡可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於1986年10一12月配合洛陽市公交公司基建工程中,在中州路與定鼎路相交的東北角,發現武則天時的明堂遺址。經考古勘探得知,明堂范圍為南北長400米,東西寬約396米,四周有牆,牆外有壕溝。其主體建築遺址系圓形夯築台基,直徑達60多米,夯土厚達2.5米。

天堂遺址
主詞條:天堂
天堂遺址位於明堂遺址西北155米,處於宮城軸線區域西側,是一處方形台基上有五重圓形承重基礎的建築基址,形制非常獨特,是武則天命薛懷義主持建造的用以貯佛像的佛堂建築。
天堂遺址遺跡可分為五期,其中第一(隋至初唐)、第三(中晚唐)、第四期(唐末五代)、第五期(北宋)遺跡由東西步廊、東西向水渠和隔牆,僅第二期(武周時期)為大型建築基址天堂遺址。
天堂基址僅存台基基礎,其東面與宮城西步廊相連,北面與東西向步廊房相接,西面有磚鋪散水並有寬4.33米的東西向步廊與其他建築相連。台基略呈方形,南北寬77.7米,東西寬69.15米。台基中心為石砌圓形坑,其外有兩周柱礎石、一周夯土基礎和一周碎石塊建築基礎。柱礎石兩圈,內圈礎石12個,外圈礎石20個,礎石為四塊青石拼合而成,並為由一層夯土、一層礎石層層疊加而成。夯土基礎一周寬5.35米,直接打在生土之上。碎石基礎一周,為由殘石塊組成的圈形帶狀建築基礎,寬約0.5米。
金明洛陽城 金正大元年(1224)以洛陽為中京,在隋唐洛陽城的東城舊基上築新城,規模只有隋唐東都 城的1/20 。明洪武六年(1373)在金元城基礎上築磚城,挖壕塹。其平面為正方形,邊長1400米,四面各設一門。該城即今天的洛陽老城。

『玖』 了老麗江古城遺址

開封的話貌似還有古城牆,洛陽有的也只是古建築,至於你說的古城遺址,大部分應該被埋在地下了,洛陽市目前在隋唐遺址之上即將建成明堂和天堂兩處景區,開封也在重建鼓樓。唉,說來也挺心酸的,都是當初沒有好好加以保護,現在為了發展旅遊業又新磚蓋舊樓了。

『拾』 天堂的天堂遺址

1977年,為配合城市基本建設,當時的洛陽博物館(後分為洛陽博物館、洛陽古代藝術館和洛陽市文物工作隊3家)在定鼎路以東、唐宮路以南的區域考古發掘時,發現了一處大型圓形建築基礎遺址。
該建築基礎直徑11米,青石壘砌,里外兩圈。所用青石厚度在1米左右,長1米~2米不等,寬0.7米左右。考古工作人員隨後在其周邊還發現了多處從隋末到宋代不同時期的宮殿建築基址以及以圓形建築遺址為中心的多層圓形柱網。看看這些,我們不難想像當年矗立於此處的建築有多麼宏偉。
天堂遺址位於明堂遺址西北155米,處於宮城軸線區域西側,是一處方形台基上有五重圓形承重基礎的建築基址,形制非常獨特,是武則天命薛懷義主持建造的用以貯佛像的佛堂建築。
天堂遺址遺跡可分為五期,其中第一(隋至初唐)、第三(中晚唐)、第四期(唐末五代)、第五期(北宋)遺跡由東西步廊、東西向水渠和隔牆,僅第二期(武周時期)為大型建築基址天堂遺址。
天堂基址僅存台基基礎,其東面與宮城西步廊相連,北面與東西向步廊房相接,西面有磚鋪散水並有寬4.33米的東西向步廊與其他建築相連。台基略呈方形,南北寬77.7米,東西寬69.15米。台基中心為石砌圓形坑,其外有兩周柱礎石、一周夯土基礎和一周碎石塊建築基礎。柱礎石兩圈,內圈礎石12個,外圈礎石20個,礎石為四塊青石拼合而成,並為由一層夯土、一層礎石層層疊加而成。夯土基礎一周寬5.35米,直接打在生土之上。碎石基礎一周,為由殘石塊組成的圈形帶狀建築基礎,寬約0.5米。
水渠:呈東西走向,以磚和石塊由白灰黏砌而成。在台基北側曲折以環繞台基北部。水渠寬約2米,北折部分南北長約15米,台基北側部分東西長約63米。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