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校場遺址
❶ 棲霞山是不是國民黨時期的空軍飛行基地
民國時期,棲霞山沒有空軍基地
當時南京一帶,只有兩個機場專:
1、明故宮機屬場
1927年年底,國民政府航空署在明故宮遺址清理瓦礫,修建一條土跑道和幾間簡易棚屋,建成明故宮機場。明故宮機場西臨秦淮河支流、北接中山東路,東接御道街,南靠明御河。機場面積為120萬平方米左右,可供「可塞機」起落。
「可塞機」是一種可攜帶100公斤炸彈的輕型轟炸機
2、大校場機場
大校場機場在秦淮河七橋瓮以南,約900畝的區域。1931年4月,國民政府在大校場建立了中 央航空學校,當時駐停於大校場的軍機約有60架
❷ 南京民國機場在哪兒[舊址]
在大明路,大校場機場
❸ 鄭成功和鼓浪嶼的故事
你如果有機會到福建美麗的濱海城市廈門游覽,可以找到不少鄭成功練兵的遺址。在鼓浪嶼的日光岩,高大的石壁上鐫刻著「鼓浪洞天」、「天風海濤」等幾個大字。從這兒拾階而上,可以見到一個石砌的寨門,那是鄭成功當年建造的屯兵營寨。寨門右邊有塊上端平坦的巨石,刻著「閩海雄風」四個大字,那是鄭成功操練水師的水操台遺址。水操台前面,現今龍頭街至永春路一帶,當年是一片海灘,漲潮時戰船可以直接開進來。鄭成功就站在水操台上發號施令,指揮操練。在今天廈門大學魯迅紀念館前面,有一片大操場,那是鄭成功練兵的演武場遺址。當年在演武場東北、西南兩邊的山崗上,各有一道城牆,城牆裡面是一片總面積五萬多平方米的大校場。大校場旁邊,現今廈門大學群賢樓的地方原有一個演武亭,鄭成功就在那裡集合士兵,每天進行操練、檢閱。廈門為什麼會有這么多鄭成功練兵的遺址呢?這事我們還得從頭說起。
鄭成功,原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石井人。他生於1624年,聰穎好學,體魄高大,被鄭家視為「千里駒」。二十歲那年,吳三桂引清軍入關,長驅直下江南。大江南北,到處掀起聲勢浩大的抗清斗爭。第二年,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和黃道周等人,在福州擁立明宗室、唐王朱聿鍵為帝,建立隆武政權。隆武帝見鄭成功年輕有為,忠心耿耿,賜他姓朱,改名成功,他因而被尊稱為「國姓爺。」1646年,清軍迫近福建,鄭芝龍決意降清。鄭成功苦勸不聽,率領部分將士出走金門,在海上誓師起兵,展開抗清斗爭。此後十幾年,他以金門、廈門為基地,建設政權,招募將士,訓練軍隊。上面提到的廈門那些練兵遺址,就是當年遺留下來的。清政府把鄭芝龍抓到北京,逼他派人招降鄭成功,都遭到鄭成功的嚴辭拒絕。他幾次親自帶兵,攻入廣東、浙江等地,打得清軍損兵折將,抱頭鼠竄。1659年,又聯合浙江的抗清將領張煌言,舉兵北伐,連破瓜洲、鎮江,直逼南京城下。後來戰斗失利,不得不又退回廈門。
鄭成功在廈門注視到被荷蘭殖民者侵佔的台灣。台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聖領土。從唐、五代至宋、元,東南沿海特別是福建人民,不斷渡海移居台灣,和高山族人民一起,共同開發了這個寶島。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原是個海上富商,曾到台灣經商,並組織數萬名福建人移居台灣。但到十七世紀,這個寶島卻不斷遭到西方殖民強盜的侵略。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入台灣西南的鹿耳門港,修建了台灣城(今台灣安平),第二年又侵佔新港社、蚊港,修建了赤嵌樓(令台灣台南)。再過一年,西班牙殖民者也侵佔了雞籠(今基隆)和淡水。後來,荷蘭和西班牙在島上展開火並,荷蘭打敗西班牙,霸佔了整個台灣。鄭成功對荷蘭殖民者的強盜行徑極為憤慨,起兵抗清後,即暗下決心收復台灣。1659年,鄭成功從南京戰敗回到廈門,在台灣作通事(翻譯官)的愛國人士何斌,向他進獻一幅台灣地圖,要求他攻取台灣,並且說:「台灣沃野千里,四通外洋,收復這個寶島可以擴大你的抗清根據地,支助你的軍餉供應。當地的黎民百姓飽受荷蘭人的欺凌壓榨,早就想動手消滅他們,以你的威望帶兵攻取,簡直就同狼逐群羊一樣,一定能把他們驅逐出去。」台灣同胞的期望和支持,更加堅定了鄭成功收復故土的決心,他立即著手進行渡海作戰的准備。
1661年三月二十三日(公歷4月21日)中午,鄭成功親自率領兩萬五千名將土、一百多艘戰船,浩浩盪盪地開出金門料羅灣,經過澎湖,四月初一上午到達台灣的鹿耳門。他們在何斌的引導下,利用漲潮的機會,強行登陸。鄭成功冒著敵人的炮火,首先登岸踏勘營地。全體官兵深受鼓舞,紛紛跳下船隻,沖上海岸。幾千名台灣同胞趕到岸邊,駕著貨車和各種運輸工具,幫助他們登陸。不到兩個小時工夫,就有幾千名士兵上了海岸。他們占據有利地形,切斷赤嵌樓與台灣城之間的聯系,並擇地扎營,修起了防禦工事。荷蘭殖民長官揆一慌忙組織抵抗。四艘荷蘭戰船從海上開炮射擊,鄭成功的水師英勇還擊。六十艘懸掛「鄭」字旗號的戰船;把荷蘭船隻緊緊包圍起來。鄭成功的水師開炮擊沉了其中最大的「海克托號」。兩艘荷蘭戰船也負了重傷,倉皇逃往外海,另一艘荷蘭船見勢不妙,逃往荷蘭佔領的巴達維亞(今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赤嵌樓的荷蘭守將貓難實丁,開炮轟擊鄭軍的營盤,鄭軍堅守不動。另一名守將貝德爾率領二百四十名殖民軍,用排搶向鄭軍射擊。鄭軍手持弓箭和大刀,同敵人展開拚殺,又分出七八百人抄襲敵軍的後路,兩面夾攻,當場擊斃了貝德爾和一百一十八名殖民軍。台灣城守將阿爾多普又帶著二百名殖民軍出擊,但頃刻之間也慘敗而回。鄭軍乘勝圍攻赤嵌樓,並斷絕了他們的水源,迫使貓難實丁投降。接著,鄭成功分兵從水陸兩個方面圍攻台灣城,搶佔了台灣城的外市區,揆一和一千多名殖民軍龜縮在城堡之內,閉門死守。為了減少損失,鄭成功派人送信給揆一,想爭取他自動放下武器,獻城投降。揆一反而提出以每年送給鄭成功幾萬兩餉銀和土產為條件,並送給勞師銀十萬兩,要求鄭成功退兵。鄭成功斷然拒絕,他說:「台灣一向屬於中國,現在我親自前來索取,來自遠方的荷蘭人,自然應該把台灣歸還給主人。如果進行頑抗,我將被迫用最大的力量來實現收復台灣的主張,到時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必須承擔這次戰爭的全部費用。」揆一企圖憑借城堅炮利死守,以待巴達維亞的援軍。鄭成功下令攻城,幾十門大炮轟擊了四個小時,使台灣城的胸牆受到嚴重破壞。但殖民軍在城內備有很多大炮、火銃,殺傷力很強,攻城的士兵傷亡很大。於是,鄭成功決定對台灣城採取長期圍困的辦法,迫使殖民者力竭而降。不久,鄭成功的第二批軍隊抵達台灣,更加強了戰鬥力。他們在台灣城的周圍修築防柵,挖掘壕溝,把台灣城圍困起來。在圍困台灣城的同時,鄭成功抽出力量,深入台灣各地,爭取群眾,發展生產,為徹底打敗荷蘭殖民者奠定基礎。鄭成功親自帶領戶官(隨從侍衛官)楊英和許多將士到各地巡行,漢族和高山族同胞壺漿相迎。高山族各社首領紛紛歸附,鄭成功設宴招待,並賜給他們每人一件淺色的絲袍、一頂有金色頂球的帽子和一雙靴子。傳說高山族幾個村社的首領向鄭成功獻上金、銀、草、土四樣禮品。鄭成功十分誠摯地對他們說:「我進兵台灣,是為收復台灣的土地,不是為了要錢財。」說罷,他收下土塊和一束草,把金銀退了回去。至今,福建沿海一帶還流傳著「國姓爺」不愛金、銀的動人故事。
鄭成功還下令實行屯田,全體官兵「有警則荷戈(武器)以戰,無警則負耒(農具)以耕」,自己動手生產,解決軍糧供應,以減輕人民負擔。這些措施深受台灣同胞的擁護,他們紛紛起來協助鄭成功軍隊收復台灣的其他失地。侵佔台灣的荷蘭殖民者,最後只剩下台灣城一座孤城,成為瓮中之鱉了。
七月,揆一盼望已久的巴達維亞援軍,終於開到台灣海面。八月中旬,這支軍隊配合台灣城的守軍,向鄭成功軍隊發動進攻。鄭軍經過一小時的英勇還擊,大獲全勝,打死了敵軍一百多人,迫使這支援軍狼狽逃回巴達維亞。
經過八個多月的圍困,台灣城的荷蘭殖民軍餓死、戰死一千六百多人,只剩下六百多名有戰鬥力的士兵。鄭成功決定發動總攻擊,來消滅這股殖民勢力。1662年1月25日清晨,鄭成功軍隊的二十八門大炮同時開火,兩個小時發射了二千五百發炮彈,弄得荷蘭殖民軍無處藏身。揆一走投無路,只好掛出白旗投降,在2月1日簽署了投降書。被荷蘭殖民者侵佔三十八年的台灣,終於回到了祖國懷抱。
1662年五月,鄭成功積勞成疾,病逝於台灣,時年三十九歲。他崇高的愛國精神和收復台灣的輝煌業績,光照千秋,永遠受到我國人民的敬仰。三百多年來,海峽兩岸的人民,經常到他當年生活、戰斗過的遺址去憑吊,表達對這位民族英雄的懷念。
❹ 南京有幾個機場
南京現在有4個機場,分別是:
1、南京祿口國際機場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現更名為「東部機場集團」)(Nanjing Lukou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NKG,ICAO:ZSNJ),位於南京市江寧區祿口街道,是江蘇省和南京市的門戶,是國家主要干線機場、一類航空口岸,華東地區的主要貨運機場 ,與上海虹橋機場、浦東機場互為備降機場,是國家大型樞紐機場、中國航空貨物中心和快件集散中心,國家區域交通樞紐。
2、南京馬鞍國際機場
南京馬鞍國際機場位於南京市六合區馬鞍街道,是軍民合用機場,建設初期為軍用,遠期將改為民用。
南京市一直在運作把大校場的紅花機場,搬到六合去,由於紅花機場這個地區大約有9到10平方公里,南京市政府計劃在將該處機場搬遷之後,這個地方也將建成城市另外一個副中心。
馬鞍機場主要輻射范圍是蘇北及皖東北地區,方便區域居民出行,南京也將由此成為國內又一個擁有兩座大型機場的城市。
3、土山機場
土山機場位於南京市江寧區東山街道文靖路,是南京一座軍用直升機場。
4、若航南京老山機場
若航南京老山機場位於江蘇南京老山國家森林公園半山南麓,風景絕佳,交通便利,距南京市中心新街口15公里;於2009年1月獲得國家民航當局頒發機場使用許可,也是中國民航第一張發給民營通航企業的《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
(4)大校場遺址擴展閱讀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全市下轄11個區,總面積6587km²,2017年建成區面積1398.69km²,常住人口833.5萬人,城鎮人口685.89萬人,城鎮化率82.3%,是長三角及華東唯一的特大城市。
南京地處中國東部、長江下游、瀕江近海,是中國東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 ,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也是東部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重要節點城市。
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 ,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過異族政權首都的古都 ,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京早在100-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35-60萬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湯山生活,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
南京是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明清時期中國一半以上的狀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貢院。截至2016年,南京各類高等院校74所,其中111計劃高校9所及學科25個,僅次於北京;211高校8所、雙一流高校12所,僅次於北京上海;兩院院士82人、千人計劃特聘專家87人,均居中國第三。
參考資料:網路—南京
❺ 廬山的資料
廬山瀑布群是有歷史的,歷代諸多文人騷客在此賦詩題詞,贊頌其壯觀雄偉,給廬山瀑布帶來了極高的聲譽。最有名的自然是唐代詩人李白的《題廬山瀑布》,已成千古絕唱。廬山的瀑布群最著名的應數三疊泉,被稱為廬山第一奇觀,舊有「未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說。三疊泉瀑布之水,自大月山流出,緩慢流淌一段後,再過五老峰背,經過山川石階,折成三疊,故得名三疊泉瀑布。
站在三疊泉瀑布前的觀景石台上舉目望去,但見全長近百米的白練由北崖口懸注於大盤石之上,又飛瀉到第二級大盤石,再稍作停息,便又一次噴灑到第三級大盤石上。白練懸掛於空中,三疊分明,正如古人所雲:「上級如飄雲拖練,中級如碎石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而在水流飛濺中,遠隔十幾米仍覺濕意撲面。
除三疊泉瀑布外,廬山瀑布群還有開生瀑、石門澗、玉簾泉、黃龍潭和烏龍潭瀑布等。廬山瀑布群便是以不同的風貌向世人展示她的萬般風情。
廬山(Lushan) 又稱匡山。在長江和鄱陽湖之濱,江西省北部,屬九江市管轄。走向東北—西南,長25公里,寬約10公里,大小山峰約90多座,面積250平方公里。主峰漢陽峰,海拔1543米。游覽區中心牯嶺鎮,海拔1474米。廬山是一座古老的褶皺斷塊山,它平地崛起,高聳入雲,綿亘曲折,俏麗多姿,素以「巉崖、峭壁、清泉、飛瀑」著稱。廬山是長江中下游馳名中外的避暑療養觀光勝地,被人們譽為「匡廬奇秀甲天下」,在我國名山中,向以「廬山天下瀑」獨居鰲頭。奇峰、怪石是廬山自然景觀重要組成部分,著名的景點有漢陽峰、五老峰以及「五嶺四谷」等。漢陽峰是在斷塊山頂部一座突起的饅頭狀花崗岩岩株,山上植物資源豐富。有闊葉林木20多種,灌木藤本40多種,草本植物80餘種。五老峰坐落於廬山東南邊緣,五峰聳峙,突兀雄偉,雲煙飄渺,變化萬千。此山由石英質砂岩構成,岩性堅硬,抗蝕性強,東側形成高達千米的海會—溫泉大斷崖。「五嶺四谷」是廬山頂部相間排列的一系列峰谷景觀,從西北至東南依次為:虎背嶺、西谷、牯嶺、東谷、女兒城、大校場谷、大月山、七星沖、五老峰。此外還有上霄峰、九疊屏、鐵船峰、含鄱嶺等奇峰勝景。廬山怪石千姿百態,著名的有冰桌、人頭石、醉石、蛤蟆石等。廬山岩洞石龕很多,其中以仙人洞、白鹿洞、馬祖洞、蓮花洞等最出名。廬山飛瀑也很饗人,如馳名於世的石門澗、開先、三疊泉、黃龍潭、玉簾泉等,其中三疊泉瀑布,落差達300米,是我國垂高最大的山嶽瀑布之一。總之,廬山的峰、石、洞、瀑處處以「奇」制勝,難怪蘇東坡詩雲:「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氣候宜人,是天然避暑勝地。其特點是;氣溫較涼爽、降水多、雲霧多。廬山還是長江流域一顆綠色明珠,從下至上分布著常綠闊葉林、常綠闊葉和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和針葉混交林及灌木林四個植物帶,全山共有高等植物2700多種,現已建立了自然保護區。廬山不僅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景觀也很豐富,這里有眾多的歷史傳說,有馳名中外的三大名寺(西林、東林、大林)和五大叢林(海會、秀峰、萬杉、棲賢、歸宗),有大量的名人遺蹤和摩崖題刻等
❻ 吳越人家新家新材料
❼ 鄭成功演武場遺址的簡介
鄭成功演武場遺址位於廈門大學魯迅紀念館前的大操場處,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解放後在廈門大學同安樓後面的八角亭花園中發現一塊長120厘米、寬48厘米的「練膽」石刻,現存於鼓浪嶼鄭成功紀念館。陳嘉庚先生當年選擇演武亭的遺址創辦廈門大學,寓意秉承先輩遺志,愛國興邦。當年在演武場東北、西南兩邊的山崗上,各有一道城牆,城牆裡面是一片總面積五萬多平方米的大校場。大校場旁邊,現今廈門大學群賢樓的地方原有一個演武亭,當年鄭成功揮師北伐之前,曾在此選將練兵,每天進行操練、檢閱,訓練出一支擁有萬人的「鐵人軍」,後來成為收復台灣的主力。
演武場規模
演武場范圍南臨廈門港,北至南普陀,其東北和西南各有一道城牆,分別稱為鎮南關和鎮北關。演武亭在今廈門大學內。
據《從征實錄》載,明永曆十二年(1658年)三月,鄭成功因「日夜出督操練,往返殊難」,命工官馮澄世築成樓台式演武亭於演武場上,作為他教練觀兵的駐節之地。清康熙十九年(1680)清軍攻入廈門時,由鄭經在撤退台灣前下令焚毀。1954年在廈大群賢樓前曾出土「練膽」石刻一方,石刻高0.48米,寬1.02米,楷書。據考證為演武亭之石構部件。「練膽」一詞,應為鄭成功訓練士兵的要旨之一。
據阮旻錫《海上見聞錄》載,鄭成功當時是以《五梅花操法》閱練其著名的鐵人軍。「練兵以石獅五百斤為的,力能挺起者,拔入左右武衛親軍,配以雲南弓箭,戴鐵盔、鐵臂、鐵裙,用鎖鎖定,不能脫,時謂鐵人。」鐵人軍英勇善戰,是北伐抗清、收復台灣的主力軍。演武亭遺址1961年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演武場是鄭成功演武練士兵的大校場,演武亭為其中主要建築,據史書記載,鄭成功於南明永曆九年(1655年,一說永曆十二年)命工官馮澄世在廈門港院東和澳仔嶺之間的操場築演武亭樓台,以便駐宿教練觀兵。亭建成後,鄭成功親臨督練,教導。
❽ 鄭成功和鼓浪嶼的故事是什麼
在鼓浪嶼的日光岩,高大的石壁上鐫刻著「鼓浪洞天」、「天風海濤」等幾個大字。從這兒拾階而上,可以見到一個石砌的寨門,那是鄭成功當年建造的屯兵營寨。寨門右邊有塊上端平坦的巨石,刻著「閩海雄風」四個大字,那是鄭成功操練水師的水操台遺址。
水操台前面,現今龍頭街至永春路一帶,當年是一片海灘,漲潮時戰船可以直接開進來。鄭成功就站在水操台上發號施令,指揮操練。在今天廈門大學魯迅紀念館前面,有一片大操場,那是鄭成功練兵的演武場遺址。當年在演武場東北、西南兩邊的山崗上,各有一道城牆,城牆裡面是一片總面積五萬多平方米的大校場。大校場旁邊,現今廈門大學群賢樓的地方原有一個演武亭,鄭成功就在那裡集合士兵,每天進行操練、檢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