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晉泊遺址
⑴ 邢台怎麼樣我在成都,怎麼坐車最劃算啊
成都→邢台
車次 類別 始發站 出發站 出發時間 目的站 到達時間 終點站 歷時 硬座 軟座 硬卧下鋪 軟卧下鋪
1364 空調普快 成都 成都 21:56 邢台 01:11 北京西 27小時15分鍾 171 318 284 516
K118 空調快速 攀枝花 成都 23:58 邢台 01:18 北京西 25小時20分鍾 194 341 307 539 邢台歷史悠久,禹貢記為冀州之域商祖乙曾遷都於邢,為京畿地。公元前11世 紀周成王封周公量四子姬苴為邢侯,建立邢國,統轄邢地。春秋為晉國領地。戰國為趙國信都 ,墨守成規區屬趙,因「趙襄子食采於引,故有襄國之名」,邢稱襄國始於此。公元前372年 趙成侯據邢,改邢為信都,秦統一六國後,廢封建,行郡縣,置信都縣,轄區屬邯鄲郡(一說 屬巨鹿郡)。秦末漢初,項羽攻佔趙地,「立張耳為常山王,理信都,更名襄國」。東漢屬魏郡,三國時公屬廣平郡、世鹿郡。西晉末年,羯人石勒建後趙都襄國,置襄國郡,邢地屬之。 隋開皇十六年廢襄國郡置邢州。唐天寶元年改為巨鹿郡,至德二年復邢州。宋宣和元年改邢州為信德府,金復改為邢州。元中統三年改邢州主順德府,金復改為邢州。元中統三年改邢州為順德府,至元二年改府為順德路。明洪武元年改順德路為順德府,清因明制。中華民國初期廢府留縣,屬直隸省。1914年設大名道,轄區屬之。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道廢,各縣均直隸於省。1936年在邢設第十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37年「七`七」事變,10月15日日軍侵佔邢台,設冀南道,不處改順德道。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深入華北敵後建立晉冀魯豫邊區抗日府,轄區公屬晉冀魯豫邊區的冀南行署和太行行署。1945年9月24日,邢台解放,建立邢台市。1949年8月1日,華北人民 政府成立並恢復河北省建制,撤銷冀南署和太行行署,成立邢台專員公署,轄邢台、沙河、臨城、內丘、威縣、南宮、任縣、隆堯、柏鄉、寧晉等縣,撤邢台市為邢台鎮。1952年清河縣劃歸邢台專區,1953年邢鎮復升格為邢台市。1958年,邢台專區撤銷,寧晉、新河劃入石家莊專區。其它各縣並入邯鄲專區。1961年邢台專區復置。1964年,臨西縣歸屬邢台專區,轄區為1市17縣。1984年,邢台市升格為省轄市,轄兩面三刀區與邢台地區分設,1986年,邢台縣劃歸邢台市領轄。1986年、1987年,南宮、沙河先後改建為縣級市。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邢台地區,實行地、市合並,將所屬縣工歸邢台市管轄。至此,邢台市下轄2區、15縣、2個縣級市。
邢台歷史悠久、是仰韶文化發源地之一,在3000年的文明史中曾四代建國,五次定都〔商祖乙九祀甲辰圮於耿,遷都於邢;周成王四年,周公子姬苴在建邢國;漢高帝元年,項羽立張耳為常山王治襄國;東晉咸和五年九月,石勒建都襄國;永和六年三月.後趙新興王石祗即帝位於襄國;永和七年七月,劉顯在襄國稱帝〕。商周以來,邢襄大地幾曾演出過威武雄壯的活劇,產生了一大批對中國乃至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的英賢和事件,地上地下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
元代世界級科學家郭守敬是邢台人,有17項科學成就領先世界幾十到幾百年,郭守敬大都(北京)治水設計了白浮堰24道閘壩和斗閘,創造了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跡,至今北京水系結構依然是當年郭守敬治水時的框架,通過郭守敬博覽城。展現其在天文水利上的不朽業績;邢台西部的凌霄山經考證是當年黃巾起義的大本營,黃巾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組織、有目的、有綱領的農民起義。史學家給予很高評價,其領導人張角是邢台人,現凌霄山遺存頗豐, 名人名事名山三位一體,開發古兵山寨得天獨厚 ,義和團運動在近代三大革全太平王國、義和團、辛亥革命中承先啟後,給辛亥革命起了示範作用.經國內外專家學者考證其發源地在邢台威縣。流行在山東、河北、河南的梅花拳就是義和團前身, 現在邢台平鄉每年二月都要舉辦梅花拳祭祖大會,拳友來自海內外,人數達數萬之眾;平鄉的沙丘平台,是當年商紂王「酒池肉林」,趙惠文王「沙丘宮一囚龍之地」。秦始皇「平台涼屍」之處;邢台的「太平道樂」源自張角所創的太平道教,是世界道教界、音樂界的一朵奇葩。 柏鄉漢牡丹不僅與洛陽牡丹、菏澤牡丹齊名,而旦被譽為「柏鄉牡丹先天下」。此外邢台還有僧一行、扁鵲廟、宋璄碑、道德經幢、唐陵石獅等。自然資源豐富多彩「奇洞、險寨、 古林、雲海」臨城崆山白雲洞,被中科院專家稱為「中國首次發現,世界未見此類報道」的「世吳奇觀』「小天池被專家譽為太行山中段的一顆翡翠;前南峪農業生態觀光區被評為「全球環保五百佳」之一,被林業部專家譽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極富特色的生態農業溝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中央和國家級新聞媒介多次報道,此地還是42年抗大舊址,老一輩革命家朱德、彭德懷、徐向前、河長工都在此學習過。這些獨具地方特色的歷史人文和名洞古林形成了多層次、廣內涵、高品位的邢台旅遊資源。
邢台本身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也將成為一座歷史文化旅遊名城。
[區域位置] 邢台市地處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脈南段東麓,化北平原西部邊緣。位於北緯36。 50`~37。47`,東經113。52`~115。49`之間,東以衛運河為界與山東省相望,西依太行山和山 西省毗鄰,南與邯鄲市相連,北及東北分別與石家莊市、衡水市接壤。轄區東西最長處約185 公里,南北最寬處約80公里,總面積12486平方公里。市政府所在北距省會石家莊市106公里, 距首都北京396公里。
[建置沿革] 邢台歷史悠久,禹貢記為冀州之域。同祖乙曾遷都於邢,為京畿地。公元前11世 紀周成王封周公量四子姬苴為邢侯,建立邢國,統轄邢地。春秋為晉國領地。戰國為趙國信都 ,墨守成規區屬趙,因「趙襄子食采於引,故有襄國之名」,邢稱襄國始於此。公元前372年 趙成侯據邢,改邢為信都,秦統一六國後,廢封建,行郡縣,置信都縣,轄區屬邯鄲郡(一說 屬巨鹿郡)。秦末漢初,項羽攻佔趙地,「立張耳為常山王,理信都,更名襄國」。東漢屬魏郡,三國時公屬廣平郡、世鹿郡。西晉末年,羯人石勒建後趙都襄國,置襄國郡,邢地屬之。 隋開皇十六年廢襄國郡置邢州。唐天寶元年改為巨鹿郡,至德二年復邢州。宋宣和元年改邢州為信府,金復改為邢州。元中統三年改邢州主順德府,金復改為邢州。元中統三年改邢州為順德府,至元二年改府為順德路。明洪武元年改順德路為順德府,清因明制。中華民國初期廢府留縣,屬直隸省。1914年設大名道,轄區屬之。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道廢,各縣均直隸於省。1936年在邢設第十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37年「七`七」事變,10月15日日軍侵佔邢台,設冀南道,不處改順德道。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深入華北敵後建立晉冀魯豫邊區抗日府,轄區公屬晉冀魯豫邊區的冀南行署和太行行署。1945年9月24日,邢台解放,建立邢台市。1949年8月1日,華北人民 政府成立並恢復河北省建制,撤銷冀南署和太行行署,成立邢台專員公署,轄邢台、沙河、臨 城、內丘、威縣、南宮、任縣、隆堯、柏鄉、寧晉等縣,撤邢台市為邢台鎮。1952年清河縣劃歸邢台專區,1953年邢鎮復升格為邢台市。1958年,邢台專區撤銷,寧晉、新河劃入石家莊專區。其它各縣並入邯鄲專區。1961年邢台專區復置。1964年,臨西縣歸屬邢台專區,轄區為1市17縣。1984年,邢台市升格為省轄市,轄兩面三刀區與邢台地區分設,1986年,邢台縣劃歸邢台市領轄。1986年、1987年,南宮、沙河先後改建為縣級市。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邢台地區,實行地、市合並,將所屬縣工歸邢台市管轄。至此,邢台市下轄2區、15縣、2個縣級市。
[地勢地貌] 邢台市地處太行山脈和華北平原交匯處,自西而東、山地、丘陵、平原階梯排列 ,三者比例2:1:7,以平原為主。西部的山區和山前丘陵區,位於太行山東麓,海拔在100~ 1000米之間,主要山峰有十字格梁、吉道山、紫金山、靈霄山、老爺山、奶奶頂、仙翁山等, 最高山峰海拔1822米。中部、東部為河北平原(華北在平原西北部)的一部分,中部以山前沖 積平原為主,東部則為子牙灑和古黃河系沖種平原,海拔在100米以下。平原區緩崗、自然堤 、廢河道隨處可見、窪地較多,平鄉、威縣、巨鹿、廣宗、臨西、清河、新河、南宮東部八縣 屬黑龍江港流域,地勢低窪平坦,有寧晉泊、大陸澤兩大窪地。最低海拔僅20米。
[礦產資源] 邢強市轄區蘊藏著黑色金屬、輔助原料、煤炭、化工原料、建材原料及其他金屬 原料、地下勢水、礦泉水等38種礦產。其中有20種礦產經地質勘查已控明儲量。 其中煤、鐵、石膏、硫鐵礦、鞭鎂礦、藍晶石、重晶石、石墨、瓷土礦、銅、鈷、鉬等臟亂 產的勘查程度較高,而工業用白雲岩、灰岩、耐火粘土、鋁土礦等礦闊的勘查程度較底。未勘 查平價已被開發利用的礦產有石榴子石、石英、長石、蛭石、雲母、花崗岩、輝綠岩、閃長岩 、石英砂、彭潤土等。 由於受在礦條件的限礦產資源在轄區內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某些礦種在局部小區集中分布。 以鐵礦資源的沙河小區,區內有礦產地25處,蘊藏著全市95%以上的鐵礦儲量,目前淺部資源 已基本開發完,而深部資源由於受開采打件限制近期難以利用。以非金屬礦產資源為主的邢中 小區,位於北緯37。至37。13`左右的邢台縣境內,主要礦種有蘭晶石、重晶石、石膏、鞭鎂 礦、白雲岩及煤炭資源。其中蘭晶石、重晶石、鞭鎂礦、白雲岩等資源儲量屬河北之冠。以煤 炭、建材、化工及有色金屬為主的內丘、臨城、隆堯小區,主要礦種有煤炭、石膏、硫鐵礦、 銅、鈷、鎳等。是我省主要煉焦煤產地之一。特別是雙碑石膏礦是河北省儲量最大的石膏礦床 。 邢台市東部平原蘊藏著較為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已發現礦泉水產地10處,有2處已開發利用。
[河流水系] 邢台市河流屬於海河流域子牙河和黑龍港兩大水系。滏陽河由南向滋流經全市, 人為滏西和黑龍港兩部分,衛運河只是掠東部邊境而過,沒有支流匯入。 滏西區的河流有交河、北沙河、午河、氏河、李陽河、小馬河、牛尾河、七里~順水河、南澧 河、沙洺河、留壘河、北澧河、滏陽河、滏陽新河等15條行洪河道。這些河道除留壘河處,均 發源於西部太行山區,上游支溝源頭號繁多,流域形狀呈掃帚型,且多為季性河道,平時基流 很少,甚至乾涸,汛期洪水暴發,河水陡漲陡落,歷時很短,中下游常常漫溢決口,形成災害 。留壘河、沙洺河、七里順水河、牛尾河、白馬河、小馬河、李陽河等8條河道來水,匯集大 陸澤,於任縣環水村匯入北澧、氏河、午河、北沙河、交河等流入寧晉泊,至艾辛庄匯入滏陽 新河,流入衡水市。 黑龍港區有老漳河~滏東排河、西沙河、索瀘河、老沙河~清涼江共5條骨幹排瀝河道;較大排 水支渠有小漳河、商店渠、合義渠、衛西乾渠、清西乾渠、新清臨渠、豐收渠、民興渠等14條 ;一般排水支渠52條。自1966年根治海河以來,不斷進行治理,其中老漳河、滏東排河、老沙 河、清涼江均按三日降雨250毫米標准進行了疏浚和擴挖,其他支流河道排瀝均可達到3~5年一 遇。黑龍江地區的除澇工程已初具規模,對減輕洪澇災害起了重要作用。 衛運河上起漳衛兩河匯處的徐萬倉,下至四女寺樞紐,該河自臨西尖冢流入市境,沿臨西、 清河兩縣邊界北去,於清河渡口驛出境,是冀魯兩省的邊境河流,增內長度為58米,設計行洪 能力達4000秒/立方米,相當於原來1350秒/立方米,設計行洪能力達4000秒/立方米,相當於 原來1350秒/立方米的三倍。
[土地資源] 農用地面積共計849044。6公頃,佔全市土地部面積的68。3%。其中耕地面積為50501。48公頃,佔4。1%,林地面積為125258。83公頃,佔10。1%,牧草地機積為16。29公頃,佔0。00001%,水面面積為19667。6公頃,佔1。6……。建設用地面積共計165980。05公頃,佔全市土地總積的9。2%,交通用地面積27114。4公頃,佔2。2%,水利設施用地面積19918
。1公頃,佔1。6%。未利用地面積228412。8公頃,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18。4%。
[生物資源] 邢台市生物資源豐富,有動物類、野生植物類、水產類。
動物類
(一)豬,主要口種為引進優種豬的雜交後代,本地地方品種已不多見。引進的優種原種有:大約克(加系、美系、英系)、長白(美系、加系、丹系)、杜洛克(美系)、皮特蘭、漢普夏(美系)、大白(法系)等。雜交品種主要有長白*本、大約克*本、長*大、大*長、皮*長*大等。雜交配套系有:冀白金、迪卡、斯格等。牧草類全市共有天然山草坡面積300萬畝。其中已利用240萬畝,人工種草保留面積5萬畝。草的類型可分為豆科牧草和本拉牧革及其它牧草。
(一)豆科牧草。苜蓿,本市以紫花苜蓿為主,苜蓿栽培在邢台歷史悠久,它蛋白質含量高
,適口性好,有飼草之王之稱。主要公布在巨鹿、隆堯、內丘、沙河、威縣、新河等縣市、新引進的品種有美國323、皇後、農保等,加拿大的阿可風金等。三葉草是近年從澳大利亞引進的新品種,分紅、白、雜中,這三種邢台是均有種植。沙打旺,草木樨,小冠花、胡枝子(分多色和三色胡枝子),假香野豌豆等豆料牧草主要頒在沙河市、臨城、內丘、邢台縣等地。
(二)本科牧草。黑麥草,可分多年生和一、二年生黑麥草,種植以一、二年冬牧—70黑麥草為主,分布在南宮、寧晉、邢台到、威縣等地。白羊草、黃背草、野古草、坡鹼草、藎草、狗尾草等野生牧草,主要分布在邢台縣、沙河市、臨城、內丘等四個山區縣市。
(三)其他科牧草。魯梅克斯,是從烏克蘭引進的品種,聚合草(俄羅斯飼料菜 )、糖粒莧、苦蕒菜、塊根類的胡蘿卜等,這幾種在邢台市大部分縣市分別有種植。
水產類
(一)水資源。全市共有可養魚水面近4。9萬畝。其中水庫近4。1萬畝,大中型水庫
5座,小I、II型水庫55座。坑塘面積近0。98萬畝,養魚水面7千多畝。
(二)漁業資源。魚類,大型經濟魚類品種有草魚、鰱魚、鱅魚、魴魚、吳郭羅非魚、尼羅羅非魚、淡水白鯧、紅鱒彩虹鱒、三文魚、俄羅斯鱘、湘雲魚(湘雲鯉),草鬍子鯰、美國大口人鯰等。小型經濟魚類有大銀魚、池召公魚、白條,馬口魚、泥鰍、土鯰等。
兩棲動物類有:中華鱉、美國青蛙、牛蛙。
蝦類有:長臂青蝦、蝦米、羅氏藻、沼蝦等。
蟹類有:河蟹、絨毛蟹等。
[旅遊資源] 邢台西依太行,自然資源豐富,現有資源68處,主要是人文與自然相結合的復合景觀。以英賢為代表的歷史文化資源是邢台市旅遊業的特色。1、英賢人物。元代傑出科學家郭守敬,唐代著名天文學家僧一行,珠算之法的創者郭伯玉,中醫醫聖扁鵲,黃巾起義的發動者和領導者、太平道教的創人張角,清未義和團運動的發起者和領導人趙三多,「掃清來洋」起義領袖景廷賓,南寧清風宰相范質,唐初政治家、千古一諍臣魏徵,唐朝賢相宋 ,元朝建國立制的奠基人、元初名畏劉秉忠,烏頭宰相魏裔介,武松,張果老和《二十四孝圖》的編輯者、元代的郭守正等。2、重大歷史事件及遺址。有黃巾起義,義和團運動,抗日軍政大學總校,沙丘平台,先商遺址,邢州瓷窯遺址,起孤庄、八路軍印鈔廠貴陽市址。3、文物古建成,有中國第一座佛教寺,塔——普肜寺,普肜塔,柏仁城遺址遺跡,黃巾軍起義遺址遺跡,始建成於唐、盛於元的開元寺,扁鵲廟、張果老山、甄澤觀、白雀庵、皇寺、聖水寺、普利寺塔、九龍廟溝、封巒寺、洪官營禮拜寺,清風樓,田麻癢庄園,明代縣衙文宗大堂。4、重要陵墓。邢氏祖塋——邢候墓 ,梅花拳三代祖塋——平鄉鄒氏墓 地,唐玄宗八代宜七代宜陵墓——隆堯的唐竽陵,明「兩面三刀京冢宰」吏部尚書——文宗的崔恭墓。5、民俗文化。源自張角所創太平道教的太平道樂,梅拳演誼,成語典故(「破釜成舟」源自項羽的巨鹿這戰,「量才用人」系唐賢相宋 提出的用人之道,「居安思危」、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水能開車舟、亦能覆舟」是唐初政治家魏片提出的治國之道,「代人捉刀」則由清河人崔琰替魏王曹操接待來使而來,此外還有「李繪答書斥太守」「郭巨埋兒」、「王郎趕劉秀」等),民俗(建築、婚喪、信仰、節日等),民間社火。
以自然生態為特色的風景資源有「奇洞、險寨、森林、雲海」。1、風光地貌。臨城縣的崆山白雲洞是我國北方一處「地下岩溶博物館」,被稱為「北方奇觀」,世界洞穴協會理事認為其古石筍和干谷系統屬世界罕見,另有賀坪峽、九龍溝。2、以山林為主體的景觀。小天池森林生態庄旅遊慪既有「江南綠林碧水之秀色,又具壩上氣候之涼爽」,被專家譽為「太行山中段的一顆翡翠」;前南峪農業生態觀光區1994年被提名為「全球環保五百佳」,是「太行山最綠的地方」;杏峪山野旅遊區為市級自然保護區,丹岩疊嶂、古林雲海、翠谷險寨,有大面積的原始次生林和人工林。另有北武當山、小西天、白雲山、張果老山、不老青山、賀坪峽、天梯山、天台山、廣陽山等。3、以水為主體的景觀。朱庄水庫又稱「映雪湖」,隆冬季節可見「鼎梅晴雪」之景,並有漸泉可防病治病;秦王湖有「三峽四溝五十景」之稱。平鄉、寧晉、臨西的溫泉、岐山湖、玉泉湖、百泉亦佳景紛呈。4、以園林為主體的景觀。柏鄉漢牡丹園的牡丹「株高八尺,花大如盤」,為漢代木本植物,有著悠久的歷只和神秘的傳說,與洛陽、荷澤牡丹相比,有「柏鄉牡丹天下先」之稱。大型公園有達活泉公園、人民公園、紫金公園、武松公園。
以品牌企業和特色經濟現象為主的商貿旅遊資源。世界最大的羊絨基地——清河縣,亞洲最大的冶金機柑軋輥生產企業——邢機公司,華北最大的板材工業區——邢台縣,綜合評價全國500家最優企業之一——邢台礦業集團,全國500粗最佳經濟效益企業之一——邢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全國500愛最佳經濟效益企業之一——河北晶牛集團。全國三大方便麵基地之一——華龍方便麵集團,另有頗具規模的汽摩配件基地、再生硬質合金基地、自行車零配件基地、軸承基地、葯用棗仁基地、再生玻璃基地等。
屯台市還有豐富的旅遊商品資源。工藝品類有鐵花、草編、邢編、邢洲白瓷、黑陶、彩陶、古陶、根雕、盆景、木魚石、生物藝術品、掛毯、手工藝布鞋、刺綉、剪紙等;紀念品有邢台風景撲克、郭守敬儀器模型等;書籍間像製品有太平道樂磁帶、太極拳VCD、黃巾軍與張角的傳說、義和團傳說、水滸故事、趙氏孤兒、光武帝的傳說等;土特產有威縣三白瓜、沙河馬場梨、隆堯澤畔藕和大蔥、邢棗仁、巨鹿枸杞和金銀花、邢台板栗、寧晉雪花梨和鴨梨、臨西醬菜、平鄉黃芽白等;名吃有威縣「牛舌頭」(吊爐火燒)、廣宗「猴爬桿」(薄餅)、南宮董菜、清河菜豆腐、寧晉驢肉糕、臨城酥魚、邢台黑家水餃等。
行政區劃
2005年,邢台市轄2個市轄區、15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邢台市 面積12439平方千米,人口673萬人(2004年)。
橋東區 面積 37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郵政編碼054001。
橋西區 面積 96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郵政編碼054000。
南宮市 面積 854平方千米,人口45萬人。郵政編碼055750。市人民政府駐鳳崗街道。
沙河市 面積 999平方千米,人口47萬人。郵政編碼054100。
邢台縣 面積1983平方千米,人口45萬人。郵政編碼054001。縣人民政府駐邢台市橋東區。
臨城縣 面積 797平方千米,人口19萬人。郵政編碼054300。縣人民政府駐臨城鎮。
內丘縣 面積 775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郵政編碼054200。縣人民政府駐內丘鎮。
柏鄉縣 面積 268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郵政編碼055450。縣人民政府駐柏鄉鎮。
隆堯縣 面積 749平方千米,人口49萬人。郵政編碼055350。縣人民政府駐隆堯鎮。
任 縣 面積 431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郵政編碼055150。縣人民政府駐任城鎮。
南和縣 面積 418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郵政編碼054400。縣人民政府駐和陽鎮。
寧晉縣 面積1107平方千米,人口73萬人。郵政編碼055550。縣人民政府駐鳳凰鎮。
巨鹿縣 面積 623平方千米,人口36萬人。郵政編碼055250。縣人民政府駐巨鹿鎮。
新河縣 面積 366平方千米,人口16萬人。郵政編碼051730。縣人民政府駐新河鎮。
廣宗縣 面積 493平方千米,人口27萬人。郵政編碼054600。縣人民政府駐廣宗鎮。
平鄉縣 面積 406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郵政編碼054500。縣人民政府駐豐州鎮。
威 縣 面積 994平方千米,人口54萬人。郵政編碼054700。縣人民政府駐洺州鎮。
清河縣 面積 501平方千米,人口36萬人。郵政編碼054800。縣人民政府駐葛仙庄鎮。
臨西縣 面積 542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郵政編碼054900。縣人民政府駐臨西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⑵ 雞澤縣栢枝寺村梅花拳董師爺多少輩
成都→邢台車次 類別 始發站 出發站 出發時間 目的站 到達時間 終點站 歷時 硬座 軟座 硬卧下鋪 軟卧下鋪1364 空調普快 成都 成都 21:56 邢台 01:11 北京西 27小時15分鍾 171 318 284 516K118 空調快速 攀枝花 成都 23:58 邢台 01:18 北京西 25小時20分鍾 194 341 307 539 邢台歷史悠久,禹貢記為冀州之域商祖乙曾遷都於邢,為京畿地。公元前11世 紀周成王封周公量四子姬苴為邢侯,建立邢國,統轄邢地。春秋為晉國領地。戰國為趙國信都 ,墨守成規區屬趙,因「趙襄子食采於引,故有襄國之名」,邢稱襄國始於此。公元前372年 趙成侯據邢,改邢為信都,秦統一六國後,廢封建,行郡縣,置信都縣,轄區屬邯鄲郡(一說 屬巨鹿郡)。秦末漢初,項羽攻佔趙地,「立張耳為常山王,理信都,更名襄國」。東漢屬魏郡,三國時公屬廣平郡、世鹿郡。西晉末年,羯人石勒建後趙都襄國,置襄國郡,邢地屬之。 隋開皇十六年廢襄國郡置邢州。唐天寶元年改為巨鹿郡,至德二年復邢州。宋宣和元年改邢州為信德府,金復改為邢州。元中統三年改邢州主順德府,金復改為邢州。元中統三年改邢州為順德府,至元二年改府為順德路。明洪武元年改順德路為順德府,清因明制。中華民國初期廢府留縣,屬直隸省。1914年設大名道,轄區屬之。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道廢,各縣均直隸於省。1936年在邢設第十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37年「七`七」事變,10月15日日軍侵佔邢台,設冀南道,不處改順德道。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深入華北敵後建立晉冀魯豫邊區抗日府,轄區公屬晉冀魯豫邊區的冀南行署和太行行署。1945年9月24日,邢台解放,建立邢台市。1949年8月1日,華北人民 政府成立並恢復河北省建制,撤銷冀南署和太行行署,成立邢台專員公署,轄邢台、沙河、臨城、內丘、威縣、南宮、任縣、隆堯、柏鄉、寧晉等縣,撤邢台市為邢台鎮。1952年清河縣劃歸邢台專區,1953年邢鎮復升格為邢台市。1958年,邢台專區撤銷,寧晉、新河劃入石家莊專區。其它各縣並入邯鄲專區。1961年邢台專區復置。1964年,臨西縣歸屬邢台專區,轄區為1市17縣。1984年,邢台市升格為省轄市,轄兩面三刀區與邢台地區分設,1986年,邢台縣劃歸邢台市領轄。1986年、1987年,南宮、沙河先後改建為縣級市。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邢台地區,實行地、市合並,將所屬縣工歸邢台市管轄。至此,邢台市下轄2區、15縣、2個縣級市。邢台歷史悠久、是仰韶文化發源地之一,在3000年的文明史中曾四代建國,五次定都〔商祖乙九祀甲辰圮於耿,遷都於邢;周成王四年,周公子姬苴在建邢國;漢高帝元年,項羽立張耳為常山王治襄國;東晉咸和五年九月,石勒建都襄國;永和六年三月.後趙新興王石祗即帝位於襄國;永和七年七月,劉顯在襄國稱帝〕。商周以來,邢襄大地幾曾演出過威武雄壯的活劇,產生了一大批對中國乃至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的英賢和事件,地上地下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元代世界級科學家郭守敬是邢台人,有17項科學成就領先世界幾十到幾百年,郭守敬大都(北京)治水設計了白浮堰24道閘壩和斗閘,創造了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跡,至今北京水系結構依然是當年郭守敬治水時的框架,通過郭守敬博覽城。展現其在天文水利上的不朽業績;邢台西部的凌霄山經考證是當年黃巾起義的大本營,黃巾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組織、有目的、有綱領的農民起義。史學家給予很高評價,其領導人張角是邢台人,現凌霄山遺存頗豐, 名人名事名山三位一體,開發古兵山寨得天獨厚 ,義和團運動在近代三大革全太平王國、義和團、辛亥革命中承先啟後,給辛亥革命起了示範作用.經國內外專家學者考證其發源地在邢台威縣。流行在山東、河北、河南的梅花拳就是義和團前身, 現在邢台平鄉每年二月都要舉辦梅花拳祭祖大會,拳友來自海內外,人數達數萬之眾;平鄉的沙丘平台,是當年商紂王「酒池肉林」,趙惠文王「沙丘宮一囚龍之地」。秦始皇「平台涼屍」之處;邢台的「太平道樂」源自張角所創的太平道教,是世界道教界、音樂界的一朵奇葩。 柏鄉漢牡丹不僅與洛陽牡丹、菏澤牡丹齊名,而旦被譽為「柏鄉牡丹先天下」。此外邢台還有僧一行、扁鵲廟、宋璄碑、道德經幢、唐陵石獅等。自然資源豐富多彩「奇洞、險寨、 古林、雲海」臨城崆山白雲洞,被中科院專家稱為「中國首次發現,世界未見此類報道」的「世吳奇觀』「小天池被專家譽為太行山中段的一顆翡翠;前南峪農業生態觀光區被評為「全球環保五百佳」之一,被林業部專家譽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極富特色的生態農業溝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中央和國家級新聞媒介多次報道,此地還是42年抗大舊址,老一輩革命家朱德、彭德懷、徐向前、河長工都在此學習過。這些獨具地方特色的歷史人文和名洞古林形成了多層次、廣內涵、高品位的邢台旅遊資源。邢台本身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也將成為一座歷史文化旅遊名城。[區域位置] 邢台市地處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脈南段東麓,化北平原西部邊緣。位於北緯36。 50`~37。47`,東經113。52`~115。49`之間,東以衛運河為界與山東省相望,西依太行山和山 西省毗鄰,南與邯鄲市相連,北及東北分別與石家莊市、衡水市接壤。轄區東西最長處約185 公里,南北最寬處約80公里,總面積12486平方公里。市政府所在北距省會石家莊市106公里, 距首都北京396公里。[建置沿革] 邢台歷史悠久,禹貢記為冀州之域。同祖乙曾遷都於邢,為京畿地。公元前11世 紀周成王封周公量四子姬苴為邢侯,建立邢國,統轄邢地。春秋為晉國領地。戰國為趙國信都 ,墨守成規區屬趙,因「趙襄子食采於引,故有襄國之名」,邢稱襄國始於此。公元前372年 趙成侯據邢,改邢為信都,秦統一六國後,廢封建,行郡縣,置信都縣,轄區屬邯鄲郡(一說 屬巨鹿郡)。秦末漢初,項羽攻佔趙地,「立張耳為常山王,理信都,更名襄國」。東漢屬魏郡,三國時公屬廣平郡、世鹿郡。西晉末年,羯人石勒建後趙都襄國,置襄國郡,邢地屬之。 隋開皇十六年廢襄國郡置邢州。唐天寶元年改為巨鹿郡,至德二年復邢州。宋宣和元年改邢州為信府,金復改為邢州。元中統三年改邢州主順德府,金復改為邢州。元中統三年改邢州為順德府,至元二年改府為順德路。明洪武元年改順德路為順德府,清因明制。中華民國初期廢府留縣,屬直隸省。1914年設大名道,轄區屬之。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道廢,各縣均直隸於省。1936年在邢設第十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37年「七`七」事變,10月15日日軍侵佔邢台,設冀南道,不處改順德道。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深入華北敵後建立晉冀魯豫邊區抗日府,轄區公屬晉冀魯豫邊區的冀南行署和太行行署。1945年9月24日,邢台解放,建立邢台市。1949年8月1日,華北人民 政府成立並恢復河北省建制,撤銷冀南署和太行行署,成立邢台專員公署,轄邢台、沙河、臨 城、內丘、威縣、南宮、任縣、隆堯、柏鄉、寧晉等縣,撤邢台市為邢台鎮。1952年清河縣劃歸邢台專區,1953年邢鎮復升格為邢台市。1958年,邢台專區撤銷,寧晉、新河劃入石家莊專區。其它各縣並入邯鄲專區。1961年邢台專區復置。1964年,臨西縣歸屬邢台專區,轄區為1市17縣。1984年,邢台市升格為省轄市,轄兩面三刀區與邢台地區分設,1986年,邢台縣劃歸邢台市領轄。1986年、1987年,南宮、沙河先後改建為縣級市。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邢台地區,實行地、市合並,將所屬縣工歸邢台市管轄。至此,邢台市下轄2區、15縣、2個縣級市。[地勢地貌] 邢台市地處太行山脈和華北平原交匯處,自西而東、山地、丘陵、平原階梯排列 ,三者比例2:1:7,以平原為主。西部的山區和山前丘陵區,位於太行山東麓,海拔在100~ 1000米之間,主要山峰有十字格梁、吉道山、紫金山、靈霄山、老爺山、奶奶頂、仙翁山等, 最高山峰海拔1822米。中部、東部為河北平原(華北在平原西北部)的一部分,中部以山前沖 積平原為主,東部則為子牙灑和古黃河系沖種平原,海拔在100米以下。平原區緩崗、自然堤 、廢河道隨處可見、窪地較多,平鄉、威縣、巨鹿、廣宗、臨西、清河、新河、南宮東部八縣 屬黑龍江港流域,地勢低窪平坦,有寧晉泊、大陸澤兩大窪地。最低海拔僅20米。[礦產資源] 邢強市轄區蘊藏著黑色金屬、輔助原料、煤炭、化工原料、建材原料及其他金屬 原料、地下勢水、礦泉水等38種礦產。其中有20種礦產經地質勘查已控明儲量。 其中煤、鐵、石膏、硫鐵礦、鞭鎂礦、藍晶石、重晶石、石墨、瓷土礦、銅、鈷、鉬等臟亂 產的勘查程度較高,而工業用白雲岩、灰岩、耐火粘土、鋁土礦等礦闊的勘查程度較底。未勘 查平價已被開發利用的礦產有石榴子石、石英、長石、蛭石、雲母、花崗岩、輝綠岩、閃長岩 、石英砂、彭潤土等。 由於受在礦條件的限礦產資源在轄區內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某些礦種在局部小區集中分布。 以鐵礦資源的沙河小區,區內有礦產地25處,蘊藏著全市95%以上的鐵礦儲量,目前淺部資源 已基本開發完,而深部資源由於受開采打件限制近期難以利用。以非金屬礦產資源為主的邢中 小區,位於北緯37。至37。13`左右的邢台縣境內,主要礦種有蘭晶石、重晶石、石膏、鞭鎂 礦、白雲岩及煤炭資源。其中蘭晶石、重晶石、鞭鎂礦、白雲岩等資源儲量屬河北之冠。以煤 炭、建材、化工及有色金屬為主的內丘、臨城、隆堯小區,主要礦種有煤炭、石膏、硫鐵礦、 銅、鈷、鎳等。是我省主要煉焦煤產地之一。特別是雙碑石膏礦是河北省儲量最大的石膏礦床 。 邢台市東部平原蘊藏著較為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已發現礦泉水產地10處,有2處已開發利用。[河流水系] 邢台市河流屬於海河流域子牙河和黑龍港兩大水系。滏陽河由南向滋流經全市, 人為滏西和黑龍港兩部分,衛運河只是掠東部邊境而過,沒有支流匯入。 滏西區的河流有交河、北沙河、午河、氏河、李陽河、小馬河、牛尾河、七里~順水河、南澧 河、沙洺河、留壘河、北澧河、滏陽河、滏陽新河等15條行洪河道。這些河道除留壘河處,均 發源於西部太行山區,上游支溝源頭號繁多,流域形狀呈掃帚型,且多為季性河道,平時基流 很少,甚至乾涸,汛期洪水暴發,河水陡漲陡落,歷時很短,中下游常常漫溢決口,形成災害 。留壘河、沙洺河、七里順水河、牛尾河、白馬河、小馬河、李陽河等8條河道來水,匯集大 陸澤,於任縣環水村匯入北澧、氏河、午河、北沙河、交河等流入寧晉泊,至艾辛庄匯入滏陽 新河,流入衡水市。 黑龍港區有老漳河~滏東排河、西沙河、索瀘河、老沙河~清涼江共5條骨幹排瀝河道;較大排 水支渠有小漳河、商店渠、合義渠、衛西乾渠、清西乾渠、新清臨渠、豐收渠、民興渠等14條 ;一般排水支渠52條。自1966年根治海河以來,不斷進行治理,其中老漳河、滏東排河、老沙 河、清涼江均按三日降雨250毫米標准進行了疏浚和擴挖,其他支流河道排瀝均可達到3~5年一 遇。黑龍江地區的除澇工程已初具規模,對減輕洪澇災害起了重要作用。 衛運河上起漳衛兩河匯處的徐萬倉,下至四女寺樞紐,該河自臨西尖冢流入市境,沿臨西、 清河兩縣邊界北去,於清河渡口驛出境,是冀魯兩省的邊境河流,增內長度為58米,設計行洪 能力達4000秒/立方米,相當於原來1350秒/立方米,設計行洪能力達4000秒/立方米,相當於 原來1350秒/立方米的三倍。[土地資源] 農用地面積共計849044。6公頃,佔全市土地部面積的68。3%。其中耕地面積為50501。48公頃,佔4。1%,林地面積為125258。83公頃,佔10。1%,牧草地機積為16。29公頃,佔0。00001%,水面面積為19667。6公頃,佔1。6……。建設用地面積共計165980。05公頃,佔全市土地總積的9。2%,交通用地面積27114。4公頃,佔2。2%,水利設施用地面積19918。1公頃,佔1。6%。未利用地面積228412。8公頃,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18。4%。[生物資源] 邢台市生物資源豐富,有動物類、野生植物類、水產類。動物類(一)豬,主要口種為引進優種豬的雜交後代,本地地方品種已不多見。引進的優種原種有:大約克(加系、美系、英系)、長白(美系、加系、丹系)、杜洛克(美系)、皮特蘭、漢普夏(美系)、大白(法系)等。雜交品種主要有長白*本、大約克*本、長*大、大*長、皮*長*大等。雜交配套系有:冀白金、迪卡、斯格等。牧草類全市共有天然山草坡面積300萬畝。其中已利用240萬畝,人工種草保留面積5萬畝。草的類型可分為豆科牧草和本拉牧革及其它牧草。(一)豆科牧草。苜蓿,本市以紫花苜蓿為主,苜蓿栽培在邢台歷史悠久,它蛋白質含量高,適口性好,有飼草之王之稱。主要公布在巨鹿、隆堯、內丘、沙河、威縣、新河等縣市、新引進的品種有美國323、皇後、農保等,加拿大的阿可風金等。三葉草是近年從澳大利亞引進的新品種,分紅、白、雜中,這三種邢台是均有種植。沙打旺,草木樨,小冠花、胡枝子(分多色和三色胡枝子),假香野豌豆等豆料牧草主要頒在沙河市、臨城、內丘、邢台縣等地。(二)本科牧草。黑麥草,可分多年生和一、二年生黑麥草,種植以一、二年冬牧—70黑麥草為主,分布在南宮、寧晉、邢台到、威縣等地。白羊草、黃背草、野古草、坡鹼草、藎草、狗尾草等野生牧草,主要分布在邢台縣、沙河市、臨城、內丘等四個山區縣市。(三)其他科牧草。魯梅克斯,是從烏克蘭引進的品種,聚合草(俄羅斯飼料菜 )、糖粒莧、苦蕒菜、塊根類的胡蘿卜等,這幾種在邢台市大部分縣市分別有種植。水產類(一)水資源。全市共有可養魚水面近4。9萬畝。其中水庫近4。1萬畝,大中型水庫5座,小I、II型水庫55座。坑塘面積近0。98萬畝,養魚水面7千多畝。(二)漁業資源。魚類,大型經濟魚類品種有草魚、鰱魚、鱅魚、魴魚、吳郭羅非魚、尼羅羅非魚、淡水白鯧、紅鱒彩虹鱒、三文魚、俄羅斯鱘、湘雲魚(湘雲鯉),草鬍子鯰、美國大口人鯰等。小型經濟魚類有大銀魚、池召公魚、白條,馬口魚、泥鰍、土鯰等。兩棲動物類有:中華鱉、美國青蛙、牛蛙。蝦類有:長臂青蝦、蝦米、羅氏藻、沼蝦等。蟹類有:河蟹、絨毛蟹等。[旅遊資源] 邢台西依太行,自然資源豐富,現有資源68處,主要是人文與自然相結合的復合景觀。以英賢為代表的歷史文化資源是邢台市旅遊業的特色。1、英賢人物。元代傑出科學家郭守敬,唐代著名天文學家僧一行,珠算之法的創者郭伯玉,中醫醫聖扁鵲,黃巾起義的發動者和領導者、太平道教的創人張角,清未義和團運動的發起者和領導人趙三多,「掃清來洋」起義領袖景廷賓,南寧清風宰相范質,唐初政治家、千古一諍臣魏徵,唐朝賢相宋 ,元朝建國立制的奠基人、元初名畏劉秉忠,烏頭宰相魏裔介,武松,張果老和《二十四孝圖》的編輯者、元代的郭守正等。2、重大歷史事件及遺址。有黃巾起義,義和團運動,抗日軍政大學總校,沙丘平台,先商遺址,邢州瓷窯遺址,起孤庄、八路軍印鈔廠貴陽市址。3、文物古建成,有中國第一座佛教寺,塔——普肜寺,普肜塔,柏仁城遺址遺跡,黃巾軍起義遺址遺跡,始建成於唐、盛於元的開元寺,扁鵲廟、張果老山、甄澤觀、白雀庵、皇寺、聖水寺、普利寺塔、九龍廟溝、封巒寺、洪官營禮拜寺,清風樓,田麻癢庄園,明代縣衙文宗大堂。4、重要陵墓。邢氏祖塋——邢候墓 ,梅花拳三代祖塋——平鄉鄒氏墓 地,唐玄宗八代宜七代宜陵墓——隆堯的唐竽陵,明「兩面三刀京冢宰」吏部尚書——文宗的崔恭墓。5、民俗文化。源自張角所創太平道教的太平道樂,梅拳演誼,成語典故(「破釜成舟」源自項羽的巨鹿這戰,「量才用人」系唐賢相宋 提出的用人之道,「居安思危」、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水能開車舟、亦能覆舟」是唐初政治家魏片提出的治國之道,「代人捉刀」則由清河人崔琰替魏王曹操接待來使而來,此外還有「李繪答書斥太守」「郭巨埋兒」、「王郎趕劉秀」等),民俗(建築、婚喪、信仰、節日等),民間社火。以自然生態為特色的風景資源有「奇洞、險寨、森林、雲海」。1、風光地貌。臨城縣的崆山白雲洞是我國北方一處「地下岩溶博物館」,被稱為「北方奇觀」,世界洞穴協會理事認為其古石筍和干谷系統屬世界罕見,另有賀坪峽、九龍溝。2、以山林為主體的景觀。小天池森林生態庄旅遊慪既有「江南綠林碧水之秀色,又具壩上氣候之涼爽」,被專家譽為「太行山中段的一顆翡翠」;前南峪農業生態觀光區1994年被提名為「全球環保五百佳」,是「太行山最綠的地方」;杏峪山野旅遊區為市級自然保護區,丹岩疊嶂、古林雲海、翠谷險寨,有大面積的原始次生林和人工林。另有北武當山、小西天、白雲山、張果老山、不老青山、賀坪峽、天梯山、天台山、廣陽山等。3、以水為主體的景觀。朱庄水庫又稱「映雪湖」,隆冬季節可見「鼎梅晴雪」之景,並有漸泉可防病治病;秦王湖有「三峽四溝五十景」之稱。平鄉、寧晉、臨西的溫泉、岐山湖、玉泉湖、百泉亦佳景紛呈。4、以園林為主體的景觀。柏鄉漢牡丹園的牡丹「株高八尺,花大如盤」,為漢代木本植物,有著悠久的歷只和神秘的傳說,與洛陽、荷澤牡丹相比,有「柏鄉牡丹天下先」之稱。大型公園有達活泉公園、人民公園、紫金公園、武松公園。以品牌企業和特色經濟現象為主的商貿旅遊資源。世界最大的羊絨基地——清河縣,亞洲最大的冶金機柑軋輥生產企業——邢機公司,華北最大的板材工業區——邢台縣,綜合評價全國500家最優企業之一——邢台礦業集團,全國500粗最佳經濟效益企業之一——邢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全國500愛最佳經濟效益企業之一——河北晶牛集團。全國三大方便麵基地之一——華龍方便麵集團,另有頗具規模的汽摩配件基地、再生硬質合金基地、自行車零配件基地、軸承基地、葯用棗仁基地、再生玻璃基地等。屯台市還有豐富的旅遊商品資源。工藝品類有鐵花、草編、邢編、邢洲白瓷、黑陶、彩陶、古陶、根雕、盆景、木魚石、生物藝術品、掛毯、手工藝布鞋、刺綉、剪紙等;紀念品有邢台風景撲克、郭守敬儀器模型等;書籍間像製品有太平道樂磁帶、太極拳VCD、黃巾軍與張角的傳說、義和團傳說、水滸故事、趙氏孤兒、光武帝的傳說等;土特產有威縣三白瓜、沙河馬場梨、隆堯澤畔藕和大蔥、邢棗仁、巨鹿枸杞和金銀花、邢台板栗、寧晉雪花梨和鴨梨、臨西醬菜、平鄉黃芽白等;名吃有威縣「牛舌頭」(吊爐火燒)、廣宗「猴爬桿」(薄餅)、南宮董菜、清河菜豆腐、寧晉驢肉糕、臨城酥魚、邢台黑家水餃等。行政區劃2005年,邢台市轄2個市轄區、15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邢台市 面積12439平方千米,人口673萬人(2004年)。橋東區 面積 37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郵政編碼054001。橋西區 面積 96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郵政編碼054000。南宮市 面積 854平方千米,人口45萬人。郵政編碼055750。市人民政府駐鳳崗街道。沙河市 面積 999平方千米,人口47萬人。郵政編碼054100。邢台縣 面積1983平方千米,人口45萬人。郵政編碼054001。縣人民政府駐邢台市橋東區。臨城縣 面積 797平方千米,人口19萬人。郵政編碼054300。縣人民政府駐臨城鎮。內丘縣 面積 775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郵政編碼054200。縣人民政府駐內丘鎮。柏鄉縣 面積 268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郵政編碼055450。縣人民政府駐柏鄉鎮。隆堯縣 面積 749平方千米,人口49萬人。郵政編碼055350。縣人民政府駐隆堯鎮。任 縣 面積 431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郵政編碼055150。縣人民政府駐任城鎮。南和縣 面積 418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郵政編碼054400。縣人民政府駐和陽鎮。寧晉縣 面積1107平方千米,人口73萬人。郵政編碼055550。縣人民政府駐鳳凰鎮。巨鹿縣 面積 623平方千米,人口36萬人。郵政編碼055250。縣人民政府駐巨鹿鎮。新河縣 面積 366平方千米,人口16萬人。郵政編碼051730。縣人民政府駐新河鎮。廣宗縣 面積 493平方千米,人口27萬人。郵政編碼054600。縣人民政府駐廣宗鎮。平鄉縣 面積 406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郵政編碼054500。縣人民政府駐豐州鎮。威 縣 面積 994平方千米,人口54萬人。郵政編碼054700。縣人民政府駐洺州鎮。清河縣 面積 501平方千米,人口36萬人。郵政編碼054800。縣人民政府駐葛仙庄鎮。臨西縣 面積 542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郵政編碼054900。縣人民政府駐臨西鎮。*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⑶ 有關天津的河的問題
建築名:南運河 時代:隋地址:紅橋區境內西起咸陽橋,東至三岔河口。類別:古建築南運河南起山東省臨清縣,流經德州,再經河北省東光、泊鎮、滄縣、青縣入天津市靜海縣,又經西青區楊柳青入紅橋區,流經紅橋區南部,至三岔河口與北運河會合後入海河。全長509公里,紅橋區境內一段長約7.3公里,寬20—40米。在紅橋區境內自西向東流經卲公庄、小西關、南頭窯、先春園、大夥巷、河北大街、三條石、大胡同等地界,西端對岸為南開區界。沿岸多居民區。東段南岸有「紅燈照黃蓮聖母停船場」遺址。三岔河口一帶是天津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建有「引灤入津工程紀念碑」河上架有密雲橋、咸陽橋、芥園橋、卲公庄閘橋、井岡山橋、大豐橋、團結橋、愛民橋、金華僑、金鍾橋。南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河——京杭運河的一部分,也是京杭大運河在華北的主要河段。。明永樂年間,漕運大興,南運河歷史上就是一條通向北京的漕運河道。南運河繁忙的漕運和航運,使沿岸聚集了眾多的人口,眾多人口的聚集又使三岔河口成為天津市城市發祥地和最早的商貿文化娛樂區。歷史上的南運河為天津城市的形成、商貿文化的發展、為天津成為北方大都市和經濟貿易中心做出了歷史貢獻。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天津北運河北運河集泄洪、引灤輸水、調水等多功能為一體,是海河水系的主要河道,,2001年4月動工改造,9月竣工。治理自屈家店閘至子北匯流口全廠15.017公里,兩岸堤距120米,提線總長度為30.032公里,現在北運河變清,堤岸翠綠,沿線燈亮,泄洪暢通,交通便捷,環境優雅,是水利工程與景觀工程的有效結合,是天津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北運河歷史上是一條通向北京的重要漕運河道。北起北京市通縣,流經天津市武清縣、納龍鳳河,會永定河,至北辰區屈家店匯永定新河,至郭辛庄、千里堤進入紅橋區,流經紅橋區東北邊緣,於新紅橋東匯子牙河,至三岔河口與南運河會合入海河。全長186公里。紅橋區境內河段長約6公里,寬60—70米最大流量為100—184立方米/秒。自西北向東南,為北辰區。河北區與紅橋區的界河。流經咸陽北路、丁自沽、西沽、三條石等地界。沿岸有桃花源和西沽公園等游覽地。三岔河口有「引灤入津工程紀念碑」沿河右派灘渡口、勤儉橋、北洋橋、辛庄橋、炮台渡口和三條石人行便橋。明永樂年間,漕運大興,天津發展為商埠。運河對當時的經濟、文化交流起一定作用。該河除航運外也為城鄉人民生活水源。由於華北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上游坡陡流急,下游平原河道曲折多泥沙,歷史上多有洪水泛濫。現境內河段為泄洪蓄水之用。
歷史北運河上是一條通向北京的重要漕運河道。它對天津城市的形成和農業、工業及城市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歷史的、重要的貢獻。 北運河古稱「御河」,是天津重要的一級河道,海河幹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防洪、引灤輸水任務。天津市於2001年實施北運河綜合治理工程,工程總投資4.7億元,修建灤水園、北洋園、御河園、娛樂園4座主題公園,新建橡膠壩1座、橋梁3座、碼頭18個,新增綠地90萬平方米,河道水面和綠化總面積達210萬平方米。經過綜合治理後的北運河,河水清澈,堤岸翠綠,泄洪暢通,環境幽雅,旅遊資源豐富,成為一條亮麗的風景線。
北運河兩岸新建:灤水園、北洋園、御河園、娛樂園四座主題公園。灤水園全園由「引灤入津微縮景觀」、「城市聚景」「繁花似錦」花壇、跨越全雕塑和引灤展覽館廣場街景觀構成;北洋園是一條以「傳統理念定格於歷史」為主線,一條以「教育精神根植於人心」為主線;御河園由浮雕景牆、篇景、浮龍、順水、詩詞之路、傳說之路、古錨、仿古碼頭七部分組成;娛樂園由沙坑、裝飾柱、音樂駁岸、裝飾駁岸、趣味輔裝、運河之子、希望七個景觀組成。
依北運河堤建成的桃花園,具有喬灌木5300餘株,各類桃木,包括山桃、碧桃、壽星桃等500餘株,盛開之時春意盎然。從北洋橋之屈家店共設有10個碼頭,遊船往返對開13公里,每年春季至秋季,遊人可登船游覽沿途美麗風光。
1.大清河,今大汶河下游,又名北沙河。古漆溝故瀆,下游曾稱鹽河。據《東原考古錄》載:水清莫如濟,故濟以清名。濟水原在鄆城分流南北,南濟水為南清河。元、明時期稱南運河,清咸豐時期稱牛頭河。北濟水為北清河,因汶濟合流,又名大清河,名屬「濟」不屬汶。自濟水伏流不見以後,大清河所屬惟汶水,故沿稱大清河。汶水未入濟瀆以前,東至戴村壩,西經東平城北統稱大清河。城南古汶河(左右汶)亦沿稱大清河,別稱小清河,統為汶水。
今大清河是縣境內最大的排洪河道。自戴村壩以下,向西流經南城子、龍固、後亭、流澤、大牛村、馬庄、武家漫、單樓至馬口入東平湖。全長37.7公里,河床寬在500—1500米之間,流域面積281平方公里。建國前,由於源短流急,含沙量大,加之堤防失修,連年決口成災。1918年,最大洪水流量達到9450米3/秒。建國後,逐年培修加固堤防,加寬河道過水斷面。全河防洪標准由建國前3000米3/秒,提高到7000米3/秒,不僅減輕了洪澇災害的嚴重威脅,而且開始興利造福於人民。先後修建了流澤引清灌溉工程,在無鹽、路口、王台、馬口等處修建了機電排灌工程。在南城子、武漫、單樓、北橋有多處渡口,方便了兩岸群眾過往。1958年7月,流澤漫水橋建成。1973年12月、1977年7月先後修建流澤大橋和東平大橋(又稱王台大橋),大橋為雙曲拱鋼混凝土結構。近又在流澤大橋西側修建大橋1座,與原來的大橋並列,分上下道,使105國道交通更加方便。
大清河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河堤兩岸楊柳成帶,綿綿數十里,防風固堤,蔚為壯觀。北有白佛山、稻屯窪,站在白佛山頂,舉目南眺,大清河猶如銀蛇舞動。大清河不僅風景秀麗,資源亦十分豐富,除了盛產魚、蝦水產品,河沙儲量大,約6000萬噸。沿河兩岸的群眾在河裡取沙、運沙,沙場隨處可見,年開采、儲運量150萬噸以上,經濟收入十分可觀。
2.大清河 中國海河水系5大河之一。在河北省中部。長448公里。分南北兩大系統︰北支以拒馬河為主,源於淶源縣的淶山,經紫荊關至張坊分為南拒馬河和北拒馬河。北拒馬河東流匯白石河為白溝河;南拒馬河經定興、容城至白溝鎮與白溝河匯而為一,流向東南。南支是由唐河(滱水)和瀦龍河水系匯入白洋淀,後東流稱為趙王河。趙王河和拒馬河至新鎮匯合後始稱大清河。大清河流至第十六堡附近與子牙河匯合,經西河閘至天津入海河。沿大清河兩岸分布白洋淀、東淀、文安窪等淀窪,可調節洪水。上游有王快、西大洋等水庫攔洪蓄水。下游通過獨流減河引洪水直接入渤海。
是海河水系的五大支流之一,又叫上西河。長約 448 公 里,流域面積 39600 平方公里。上游支流較多,主要可分為南北兩大支系:
北支拒馬河系,南支趙王河系。 拒馬河發源於淶源縣的淶山,在山谷中向東北流,過紫荊關向北,到淶
水縣轉向東流,至張坊鎮分為南北兩支:北支向東流接納琉璃河、小清河至 東茨村,這一段叫北拒馬河,自東茨村轉向南流至白溝鎮叫白溝河;南支叫 南拒馬河,經定興,於北河店接納易水,向東南流至白溝鎮與白溝河匯合, 以下才稱大清河,再流經雄縣至新鎮西南與南支趙王河匯合。趙王河,是指白洋淀東出的水道。在白洋淀以上,入淀的主要有唐河和 瀦龍河。唐河源出山西渾源縣恆山東南麓,經靈丘入河北省,過唐縣進入平 原,在定縣以北穿京廣鐵路折向東北,流入白洋淀。瀦龍河的上源叫大沙河, 源出山西靈丘太白山南麓銀廠一帶,向南流經阜平、曲陽、新樂,在安國南 面的伍仁橋與磁河匯合後稱瀦龍河,向東北流入白洋淀。在白洋淀的西北部, 還有源於太行山獨流入湖的澡河、府河等。大清河的中、下游有一系列的窪淀,如蘭溝淀、白洋淀、文安窪、東淀 等。大清河過東淀後在天津西郊第六堡匯入子牙河後入海河。解放前,大清河上游在汛期同時漲水,下游宣洩不暢,水災頻繁。解放 後在上游修建水庫,調節洪水,中游加固河堤,下游挖掘獨流淺河,擴大排 洪入海能力,。使大清河得到較好的治理。
子牙河
Tzu-ya River
亦作Ziya He。
中國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在河北省南部。長706公里。上游有滹沱、滏陽兩支。滹沱河發源於山西省五台山北側,沿途在山西、河北境內接納清水河和冶河,東流在獻縣與滏陽河匯合,稱子牙河。滏陽河源於邯鄲市和村附近。滏陽河上游是古大陸澤(湖泊)和古寧晉泊(湖泊)故地,地勢低窪,匯有眾多溪流。下游經大城至第六堡與大清河相匯。由於降水集中,又多暴雨,上游流經黃土地區,水土流失嚴重。根治海河後子牙河上游修建崗南、黃壁庄、朱庄等水庫和山區一些農田水土保持工程,下游開挖子牙新河,引洪水直接流入渤海。
一、子牙河為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是海河水系西南支,由發源於太行山東坡的滏陽河和源於五台山北坡的滹沱河匯成,兩河於獻縣臧家橋匯合後,始名子牙河。流經省份 山西 河北 天津全長730餘公里,流域面積7.87萬平方公里。子牙河經西河閘至天津市十一堡匯南運河,至第六堡與大清河相匯,後至金鋼橋和北運河合流。另一路由獨流減河泄洪入海。全長474千米(至海口),流域面積4.6萬平方千米(至獻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獻縣以下辟子牙新河,經天津市北大港入渤海,以減輕水患。
二、北源滹沱河發源於山西省繁峙縣五台山北麓,沿途接納牧馬河、清水河、冶河等,至黃壁庄出太行山流入平原。流經代縣、原平縣及忻州盆地,在盂縣閻家莊進入河北省平山縣境內,經崗南、黃壁庄水庫調節後,流經京廣鐵路及石家莊、衡水兩市,在饒陽大齊村進入獻縣泛區,至獻縣樞紐與滏陽河匯流,幹流總長588公里,總流域面積24690平方公里。
三、南源滏陽河出太行東側,上源支流眾多,有沙河、洺河,進入平原後,東行至艾辛庄附近,有老樟河挾小漳河匯入,形成滏陽河幹流,全長402公里,歷史上,滏陽河曾是邯鄲至天津的主要航運交通線。
四、生態特徵 子牙河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組成(毫克/升):浮植物總計9.50, 硅藻41.7%, 綠藻%27.8, 藍藻2.5%, 甲藻23.6%, 金藻黃藻0%, 裸藻4.4%。
五、現狀 由於華北地區近幾年乾旱造成天津境內部分河段常年斷流 永定河
Yong-ting River
中國北京地區最大河流,海河五大支流之一。上游源於山西省寧武縣的桑乾河,在河北省懷來縣納源自內蒙古高原的洋河,流至官廳始名永定河,全長650公里,流域面積5.08萬平方公里。流經山西、河北兩省和北京、天津兩市入海河,注渤海。主要支流有壺流河、洋河、媯水、清水河等。永定河流域多暴雨、洪水,春旱也嚴重。上游黃土高原森林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河水混濁,泥沙淤積,日久形成「地上河」。河床經常變動。善淤、善決、善徙的特徵與黃河相似,故有「小黃河」和「渾河」之稱。因遷徙無常,又稱「無定河」。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大規模整修平原地區河道後,始改今名。1954年建成蓄水22億多立方公尺的官廳水庫,才基本控制了上游洪水。
永定河 發源於山西省寧武縣管涔山,流經內蒙古、河北,經北京轉入河北,在天津匯於海河至塘沽注入渤海。永定河全長548公里,自門頭溝區三家店流入石景山區後,流經五里坨、麻峪、龐村、水屯等地,經衙門口村南流入豐台區。
永定河,古稱澡水,隋代稱桑乾河、金代稱盧溝,每年7至8月汛期。河水自燕山峽谷急泄,兩岸峭壁林立,落差為320:1,最大流量5200立方/秒左右。河水挾帶大量泥沙,河水渾濁,年含泥量3120萬噸。元、明代有渾河、小黃河等別稱。由於河遷徙無常,俗稱無定河,歷史上曾留下多條故道。其中離北京較近的大型故道有3條:第一條古故道由衙門口東流,沿八寶山北側轉向東北,經海淀,循清河向東與溫榆河相匯。第二條西漢前故道自衙門口東流,經田村、紫竹院,由德勝門附近入城內諸「 海」,轉向東南,經正陽門、鮮魚口、紅橋、龍潭湖流出城外。第三條三國至遼代故道,自盧溝橋一帶,經看丹村、南苑到馬駒橋。史載這一故道歷時900餘年,一直到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進一步疏浚河道,加固岸堤,才將史稱無定河改名為永定河。
永定河舊名無定河,海河流域七大水系之一,是河北系的最大河流。流域面積47016平方千米,其中山區面積45063平方千米,平原面積1953平方千米。永定河全長747公里,流經內蒙古、山西、河北三省、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共43個縣市。全流域面積4.7萬平方公里。永定河上游有桑乾河和洋河兩大支流,在河北省懷來縣朱官屯匯合,以下的河段稱永定河,在延慶縣匯入媯水河,經官廳水庫流入官廳山峽(官廳水庫至三家店區間)。從官廳至朱官屯河長30km,官廳山峽河長108.7千米,至門頭溝三家店流入平原。從三家店以下至天津的入海口,河道全長大約200km,在水利系統將其分為三家店至盧溝橋、盧溝橋至梁各庄、永定河泛區和永定新河四段。
水利設施有官廳水庫、珠窩水庫、落坡嶺水庫、三家店水利樞紐。
現狀: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北京一直水資源緊缺,為了滿足城市用水,三家店以上永定河水幾乎全部引入市區,使三家店以下70多公里的河道長年斷流,河道兩邊土地沙化,近些年永定河沙石采盜猖獗,致使河道內溝壑遍布,河床裸露,每到冬春季節,西北風順河道而下,京城頓時風沙彌漫。由於根本無水補給永定河,加上嚴重超采地下水,北京西部地區第四紀地下水已經全部枯乾,永定河的生態系統已經受到嚴重破壞。
⑷ 圈層間水文過程
一、降水與氣溫變化過程
(一)干濕與冷暖變化過程
華北平原孢粉組合特徵(吳忱,1992)、古河道及地層演化、生物遺存、文化遺址和歷史文獻資料,自然環境演化、白洋淀與寧晉泊的擴張與收縮等,以及包氣帶和地下水同位素信息表明,華北平原半定量干濕與冷暖氣候變化過程如圖3-1所示。
圖3-1 近11000a以來華北平原干濕與冷暖演化過程
在河北省徐水縣發現南庄頭遺址,瀑河沖積扇上文化層中存有 10500~9700a(B.P.)間石器、陶片、鹿角及骨器,它說明當時先人擺脫了對洞穴的依賴,遷移到白洋淀地區活動,加之這一時期的大部分時段草本花粉達到80%以上,並伴有雲杉、冷杉花粉出現,表明當時氣候偏冷干,根據計算年均氣溫較今低4℃以上。
華北平原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和渤海灣,以及黃河三角洲的生物遺存碳素測年和孢粉資料表明,9700~9000a(B.P.)期間為氣候迅速變暖的時期,盡管年均氣溫較今低,但降水量明顯增加,加速了植物的生長和泥炭沉積。9000~8000a(B.P.)間,氣候又向偏涼的方向轉化。進入8000~3200a(B.P.)時期,華北平原處於大暖期。其中在7500~5000a(B.P.)時段內,區內落葉闊葉樹種類增加,出現了水青岡、楓香、山桃核、山礬和現生於熱帶和亞熱帶湖沼水域的水蕨的孢子。水蕨孢子大量出現在6000a(B.P.)以前的白洋淀地區和山東郯城地區,少量出現在北京、天津、魯北、膠州灣、萊州灣地區和中原的文化遺址(圖3-2)。根據中國現代生長的水蕨36個分布點比擬,包括42個氣象台站的30a 氣象記錄,推斷6000a(B.P.)前後的華北平原的1月份氣溫可達5℃,比保定的1月份氣溫高9℃。5000a(B.P.)郯城的1月份氣溫較今高6℃,年降水量較今高460~140mm,平均年氣溫高3℃。
圖3-2 水蕨現代分布和全新世華北平原遺跡
河北圍場與張家口之間的壩下地區600 多個不同文化期遺址的空間展布表明,在7800~5900a(B.P.)間,農業北界由35°N北移到35°30′N。當時年降水量比今高至少50mm,溫度上升了1℃。至5900~4700a(B.P.)時期,農業北界曾達到36°30′N,年均氣溫上升3℃,降水量比今高100mm左右。當進入4200~4000a(B.P.)間,農業北界返回35°30′N,年均氣溫下降了3℃,年降水量也減少100mm。
而在4000~2100a(B.P.)間,農業北界繼續向南移至35°14′,年均氣溫和降水量減少。
根據河北平原中全新世地層中出現的水蕨孢粉推測,中全新世時期河北平原的年均氣溫較現在高1~4℃,年降水量多150~250mm。在中全新世孢粉組合中出現大量水生、濕生植被孢粉(表3-1),說明當時河北平原上分布著較廣的湖泊沼澤,當時的年降水量較今高40%(曹銀真,1989)。5000a(B.P.)前後,河北平原喜冷濕的雲杉、冷杉植物群曾一度擴展到北京西部的山麓地帶(孔昭寰等,1982),在中全新世的溫暖期間曾出現過短期的氣溫下降。隨後氣溫又回升,但降水量明顯減少,氣候向稍乾的方向發展。
表3-1 全新世河北平原孢粉組合對比表
①河北省地質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1978,河北平原第四紀地質;②河北省地質局水文地質四大隊,1978,保定地區平原第四紀地質初步認識;③許清海等,1989,30000年來魯北平原的植被與環境;④吳忱等,1988,黃河古三角洲的發現及其與水系變遷的關系;⑤許清海等,1993,25000年以來渤海灣西岸古環境探討,植物生態學報與地植物學學報,17(1):21~32。
在3200~2500a(B.P.)間,華北平原的孢粉資料均反映溫帶落地林面積減少,喜溫乾的松林和草原擴展,氣候呈現溫涼偏干波動,如表3-2所示。
表3-2 晚全新世華北平原氣候變化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重建華北平原年降水和氣溫演化過程如圖3-3和圖3-4所示。
圖3-3a 12400a(B.P.)以來華北平原年氣溫變化過程
(據張光輝等,2004)
圖3-3b 近2000a(B.P.)以來華北平原年氣溫變化過程
(據張光輝等,2004)
(二)12400a(B.P.)以來降水量演化規律
降水補給是地下水更新的源泉,降水量變化反映區域地下水補給源的變化規律。對於區域地下水儲量資源形成而言,千年尺度是一個重要尺度。
從千年尺度出發,度量全新世以來華北平原時段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具有如下特徵:
(1)12400~8000a(B.P.)間,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415.7mm,變差系數(Cv)為0.32,Cs/Cv值為2.12;最大降水量的時段是8500~8300a(B.P.)間,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90mm,最小降水量的時段是11800a(B.P.)前後,多年平均降水量為210mm。
(2)8000~3200a(B.P.)間,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46.3mm,變差系數(Cv)為0.24,Cs/Cv值為-0.92;最大降水量的時段是6900~5700a(B.P.)間,多年平均降水量為850mm,最小降水量的時段是 3750~3850a(B.P.)間,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70mm。
(3)近3200a(B.P.)以來,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556.3mm,變差系數(Cv)為0.22,Cs/Cv值為4.52;最大降水量的時段是2550~2350a(B.P.)間,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60mm,最小降水量的時段是2900~2800a(B.P.)間,多年平均降水量為380mm。
圖3-4a 12400a(B.P.)以來華北平原年降水量變化過程
(據張光輝等,2004)
圖3-4b 近2000a(B.P.)以來華北平原年降水量變化過程
(據張光輝等,2004)
(4)12400a(B.P.)以來的年降水量概率分布特點是:25%概率的降水量為674mm,50%概率的降水量606mm,75%概率的降水量為536mm,95%概率的降水量為382mm。
以天津和北京為例,百年尺度的降水量變化規律,具有如下特徵:
1891~2001年111a 間,天津地區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539.8mm,最大降水量為976.2mm(1977年),最小降水量為253.7mm(1902年),次小降水量為269.5mm,Cv為0.30~0.32,Cs/Cv值為1.5~1.7之間。
1841~2001年的131a間,北京地區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649.7mm,最大降水量為1406.1mm(1959年),最小降水量為242.3mm(1902年),1920、1921、1935、1965年降水量介於255~333mm之間,Cv為0.35~0.37,Cs/Cv值為2.0~2.3。近50a來,海灤河流域(平原區)與背風區的Cs/Cv值為2.0~2.5,燕山、太行山迎風區的Cs/Cv值為3.0~3.5,潮白河水繫上中游及灤河上游的Cs/Cv值為4.0。
二、降水、徑流、蒸發和氣溫之間互動關系
12400a(B.P.)以來,華北平原區域上降水、徑流與蒸發之間關系如圖3-5 所示,年地表徑流量和年陸面蒸發量都與年降水量呈正比相關,其中千年尺度的地表徑流有效年降水量約為320mm。就是說,當降水量小於320mm時,層圈間水文循環缺少陸面徑流水文過程。
圖3-5 12400a(B.P.)以來華北平原區域徑流量(R)、陸面蒸發量(E)與降水量(P)之間的關系
(據張光輝等,2004)
(a)年天然地表徑流量與年降水量之間關系;(b)年陸面蒸發量與年降水量之間關系
據施雅風等(1995)和實驗研究表明,在不同干濕環境條件下,相同水文要素的相同幅度變化,引起相關水文因子的變化量大小不等。
當僅考慮降水量變化時,若年降水量減少20%,在溫濕氣候條件下,類似中全新世時期或現今的江南地區,河川徑流量約減少30%,蒸發量減少1%~2%,土壤含水量減少4%~6%;在乾旱半乾旱氣候條件下,類似晚全新世時期或現今的西北地區,徑流量減少40%以上,蒸發量減少5%~14%,土壤含水量減少13%~17%。若年降水量增加20%,在溫濕氣候條件下,河川徑流量約增加30%,蒸發量增加1%~2%,土壤含水量增加6%~8%;在乾旱半乾旱氣候條件下,徑流量增加45%以上,最大可達60%,蒸發量增加8%~16%,土壤含水量增加10%~15%。
當年降水量基本不變時,蒸發潛力發生變化20%時,在溫濕氣候條件下,徑流量約變化8%~13%,蒸發量變化10%~20%,土壤含水量變化3%~7%;在乾旱半乾旱氣候條件下,徑流量變化25%~35%,蒸發量變化3%~10%,土壤含水量變化7%~13%。
在暖干氣候條件下,當降水量和蒸發潛力同時發生變化,降水減少10%,蒸發潛力增加10%時,在溫濕區,徑流量減少,蒸發量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在乾旱半乾旱區,徑流量、蒸發量和土壤含水量均減少,徑流量減少的幅度約為28%~40%。
在冷濕氣候條件下,當降水量增加10%,蒸發潛力減少10%時,在溫濕區,徑流量增加20%~25%,蒸發量減少8%~10%,土壤含水量增加3%~5%;在乾旱半乾旱區,徑流量、蒸發量和土壤含水量均增加,徑流量增加30%~45%。
在冷干氣候條件下,降水減少20%,蒸發潛力減少10%時,在溫濕區,徑流量減少22%~27%,蒸發量減少7%~12%,土壤含水量降低2%~4%;在乾旱半乾旱區,徑流量減少30%~40%,蒸發量減少12%~16%,土壤含水量減少9%~25%。
在暖濕氣候條件下,降水量增加20%,蒸發潛力增加10%時,在溫濕區,徑流量增加20%~28%,蒸發量增加8%~15%,土壤含水量增加1%~5%;在乾旱半乾旱區,徑流量增加30%~45%,蒸發量增加10%~18%,土壤含水量減少5%~15%。
氣溫變化對於區域年降水量和年陸面蒸發量的大小是一個關鍵因素。12400a(B.P.)以來,華北平原氣候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最高年均氣溫約為16℃,最低年均氣溫約為6.5℃,最高年均溫度與最低年均溫度之差近於10℃(圖3-6)。最高年均氣溫出現在7200~5800a(B.P.)期間,最低年均氣溫出現在早全新世初期。從圖3-6 可見,盡管降水量和陸面蒸發量與氣溫之間呈非線性關系,但是,隨著氣溫升高,年降水量和年陸面蒸發量增大的趨勢是明顯的,千年尺度的年降水量與年均氣溫變化率為88.2mm/℃,年陸面蒸發量與年均氣溫變化率為68.7mm/℃。
圖3-6 12400a(B.P.)以來華北平原區域降水量(P)、陸面蒸發量(E)與氣溫(t)之間的關系
(a)降水量與年均氣溫之間關系;(b)陸面蒸發量與年均氣溫之間關系
在區域水循環中,隨著氣候冷暖或干濕變化程度的不同,各水文要素之間關系不是恆定的,而是不斷變化的。例如白洋淀地區的年天然地表徑流量與年降水量之間關系表達式如下。
當265mm<P<350mm時,為
R=0.031P-8.21 (相關系數0.946)
當350mm<P<600mm時,為
R=(16.68lgP-40.95)2 (相關系數0.928)
當600mm<P<900mm時,為
R=0.21P-99.81 (相關系數0.932)
1956~2001年期間,白洋淀流域年徑流量與年降水量之間關系為
R=0.4002P-118.9 (相關系數0.917)
式中:R為年徑流量;P為年降水量。
美國學者通過對700多個匯水流域的數據相關分析,得到下列關系式:
當4.4℃<t<9.9℃和51mm<P<3302mm時,為
R=(0.02P-0.95t+11.9)2(相關系數0.790)
當10.0℃<t<15.0℃和229mm<P<2032mm時,為
R=(0.02P-0.79t+7.71)2(相關系數0.835)
當15.6℃<t<20.6℃和102mm<P<1626mm時,為
R=(0.02P-0.17t+2.68)2(相關系數0.792)
式中,t為年均氣溫(℃)。
⑸ 我想知道邢台市總人口,常住人口,流動人口,人均年收入是多少謝謝!
邢台市位於河北省南部,為地級市。轄2個縣級市、15個縣和2個區,173個鄉版鎮辦事處,5212個行權政村,總面積12486平方公里,總人口67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54.6萬人)。邢台地理環境優越,交通發達,通訊快捷,京廣、京九鐵路、京深高速公路貫穿南北,邢濟(南)、邢和(順)、邢長(治)公路橫穿東西。全市形成了鐵路、公路縱橫交錯,連接全國各地的交通運輸網路。各縣市區程式控制電話同全國聯網,行動電話發展迅猛,可直撥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
邢台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文明史,歷史上曾四次建國,兩次定都。商代祖乙帝曾遷都於此,戰國時是趙國早期國都,東晉時趙石勒又建都於此。邢台歷經變革,曾幾易其名,隋唐稱邢州,宋稱信德府,元稱順德路,明清改為順德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