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庄遺址
㈠ 開庄遺址的介紹
開庄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東台市溱東鎮開庄村北一四面環河的圩田中央。內這里處於東台市西南隅,西容與興化交界,南與姜堰、海安縣接壤。此處屬水盪地區,開庄村是一個有三四千人聚居的村莊,四周是河,遺址所在圩田與其它田一樣處於水盪之中,面積為兩萬八千多平方米。2001年2月16日被鹽城市人民政府正式命名為鹽城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㈡ 求一段江蘇鹽城的介紹,急!!!!
歷史:
鹽城市,位於北緯32.85°~34.2 ° 、東經 119.57°~120.45° ,東臨黃海,南與南通市接壤,西南與揚州市,泰州市為鄰,西與淮安市相連,北隔灌河和連雲港市相望。是江蘇省省轄市中面積最大的市。市轄區面積1779平方公里;市轄區158.65萬人(亭湖區83.90萬,鹽都區74.75萬)。全市地勢平坦,河渠縱橫,交通發達,物產富饒,素有"漁米之鄉"的美稱。鹽城大多數人口是歷朝江南移民後裔,因而傳統文化和民眾的心理狀態都屬於傳統的江南文化范疇。鹽阜大地人傑地靈,名人數不勝數,有過南宋丞相陸秀夫,也是和《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故鄉鹽城從西漢 漢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鹽瀆縣,當時這里遍地皆為煮鹽亭場,到處是鹽河, 「瀆」就是運鹽之河的意思。東晉安帝義熙7年(公元411年)時更名為鹽城縣,以 「環城皆鹽場」而得名。鹽城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沉澱,處處散發著濃郁的海鹽文化。古代以盛產「淮鹽」而享譽華夏,古稱「淮夷地」。早在戰國時期即「煮海為鹽」,《史記》載「東海有海鹽之饒」。秦漢時則「煮海興利、穿渠通運」,已成為漁鹽興旺之地。唐時,「甲東南之富、邊餉半出於茲」的淮南鹽場,僅鹽城就有「鹽亭一百二十三所」。唐寶應年間,境內設有海陵監、鹽城監,每歲煮鹽百餘萬石,其時鹽城已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鹽業生產中心鹽城從西漢 漢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鹽瀆縣,當時這里遍地皆為煮鹽亭場,到處是鹽河, 「瀆」就是運鹽之河的意思。東晉安帝義熙7年(公元411年)時更名為鹽城縣,以 「環城皆鹽場」而得名。鹽城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沉澱,處處散發著濃郁的海鹽文化。古代以盛產「淮鹽」而享譽華夏,古稱「淮夷地」。早在戰國時期即「煮海為鹽」,《史記》載「東海有海鹽之饒」。秦漢時則「煮海興利、穿渠通運」,已成為漁鹽興旺之地。唐時,「甲東南之富、邊餉半出於茲」的淮南鹽場,僅鹽城就有「鹽亭一百二十三所」。唐寶應年間,境內設有海陵監、鹽城監,每歲煮鹽百餘萬石,其時鹽城已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鹽業生產中心。
鹽城10景:
金灘珍鹿- -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董情動天- -東台市董永與七仙女文化園
枯枝奇艷- -鹽城枯枝牡丹園
縱湖秋色- -鹽都區大縱湖風景區
九龍戲珠- -建湖縣九龍口
鐵軍豐碑- -鹽城新四軍紀念館
施公遺蹤- -施耐庵紀念館
西溪古韻- -東台市泰山寺
迎賓集賢- -鹽城市迎賓公園
濕地公園--東台市黃海森林公園、永豐林生態園、鹽瀆公園
鹽城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中華麋鹿園(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鹽城串場河海鹽文化風貌區
大縱湖旅遊度假區
歷史遺跡
郝柏村故里與鄭板橋讀書處(鹽城歷史遺跡)
革命遺址(鹽城歷史遺跡)
華中工委舊址(鹽城歷史遺跡)
西溪泰山護國禪寺(鹽城歷史遺跡)
荷葉亭(鹽城歷史遺跡)
開庄遺址(鹽城歷史遺跡)
地方特產:
東台魚湯面 原系宮廷食品,其湯濃稠如乳,點滴成珠,面白細勻,鮮而不膩,為傳統名點。1924年曾獲巴拿馬博覽會金獎。
建湖藕粉圓子 已有百年歷史。以上等藕粉為原料,用白糖、棗泥、芝麻粉拌以葷素油脂及桂花為餡丸,在開水中多次氽制而成。形如彈丸,呈淡紫色,嬌嫩肥澤,柔軟豐滿,甜而不膩,桂香滿口,享譽中外。
生熗條蝦 條蝦是鹽城沿海地區的特產。製法獨特:將生蝦先加鹽、曲酒殺菌去腥後,再加入腐乳汁、白醬油、白糖等輔料,即可食用。此菜尤以清明前食用最佳。
白燉鯔魚 鯔魚是鹽城名特海產,肉肥味美,配以豬油丁、火腿片、香菇片、筍片等,上籠以旺火蒸熟。燉熟的鯔魚肉呈蒜瓣狀,湯清味濃,色澤美觀,鮮嫩可口。
燴素魚皮 相傳為清初鹽城兜率寺廚師首創。將山芋粉放入沸水鍋中凝成粉皮,切成長方塊,呈魚皮狀,輔以雞湯、火腿、雞脯肉等下鍋燒沸,味道鮮美,清爽可口。
鹽城奇園蟹黃包 已有300多年歷史,以個大膘肥黃多的活母蟹和精面為原料製作,味道極鮮美,尤以奇園菜館的蟹黃包為佳,故名。
首烏糕 用濱海縣特產何首烏粉製成,味道鮮美,色質透明,可養生,可治白發,已成宴席佳品。
四鰓鱸魚 產於響水縣的灌河。嘴大、鱗細、體側扁。菜花時節魚體有黑白相間的花紋,又稱「菜花鱸魚」。魚頭部有重疊的鰓紋,看似四鰓。肉質細嫩,魚湯味鮮,可與雞汁媲美,舊時曾為貢品。
鹽城糖麻花 又名油繩,相傳已有2000多年歷史。特點是:香、甜、酥、脆,油而不膩,美味可口。被載入《中國風味特產指南》。
楊五香腸 生產歷史悠久,最早為東台台城楊五熏燒店製作經營,故名。楊五香腸色澤鮮艷,味道鮮美,被列入《中國名食指南》。
阜寧大糕 已有2000多年歷史,糕片白如雪,柔如雲,上口香甜、滋潤。主要以糯米粉精製而成。
伍佑醉螺 又名糖泥螺,始於清乾隆年間,其特點是:香、甜、脆、嫩,為助餐佐酒的佳餚。
大縱湖醉蟹 大縱湖蟹個大黃多。洗凈後,配以鹽城曲酒、米酒、淮鹽、花椒等原料醉制。該品具有外觀似活、肉質細嫩、味醇濃郁、醉氣惹人、佐酒品鮮、營養豐富、不需烹調、攜帶方便八大特色,為宴席、旅遊、饋贈的佳品。
龍岡茌梨 產於鹽都縣龍岡鎮北的沙崗地帶,該梨形似紡錘,味似嫩菱,平均單果重200克,最大達800克,果肉厚,含糖量在15以上,在省有關評比會上曾三次奪魁。
嫩薑片 特點是鮮甜脆嫩、形如薄紙、美味可口。其製法是精選寒露前三天採收的鮮嫩生薑,經過13道工序製作而成。
㈢ 開庄遺址的意義
開庄遺址的遺跡、遺抄物反映出環襲太湖地區良渚文化對里下河文化的影響,它作為北部陸庄遺址、南部青墩遺址的中間連接,勾畫出五千多年前我國東部的海岸線,填補了江淮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系列的重要缺環。這一遺址的發掘,對研究東台市新石器時代的社會形態、經濟結構和文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標尺,並將東台市人類歷史沿革向前推進了2000餘年,將環繞青蒲角的古鎮歷史向前推進了2000多年。
開庄遺址,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定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到過這里的人們,才真正領略到,黃海邊的祖先,古東台的文明,原來就從這里起步,他們用石斧、石錛開鑿了里下河的古老文化 。
㈣ 安豐到溱東工業園開庄怎麼走
溱東開庄新石器時代遺址,台南鎮的董永廟和董永墓,富安鎮的明代建築,安豐鎮的吳嘉紀故居、王艮史跡以及北極殿、鹽商鮑氏大樓,一倉烈士陵園以及新四軍
㈤ 鹽城有什麼古建築
護國禪寺、來息心寺。
1、護自國禪寺位於梵凈山西麓的印江自治縣永義鄉大園址村。地勢高峻開闊,背靠象鼻山,有獅岩拱門保護,大小不一,被稱為雙獅拜象。前面的視野很遠。群山綿延數百英里,綠蔭環繞,古樹林立,鬱郁蔥蔥。始建於宋建炎三年(1126年),是明代梵凈山四大皇庵之一。
2、息心寺原名息心庵,坐落於黃海之濱、射陽河畔。這座寺廟不僅有漢代佛教寺院的格局,而且有江淮建築的簡朴典雅的特點,被稱為「黃海福地」。始建宋孝宗年間,明清復修,相傳延福地區三閣九廟四觀七十庵之內。民國十八年江易園、仇益庵二位居士恭請凈宗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住持寺院。
(5)開庄遺址擴展閱讀:
鹽城的歷史遺跡:
郝柏村故里和鄭板橋讀書處(江蘇鹽城歷史遺跡)、革命遺址(江蘇鹽城歷史遺跡)、華中工委舊址(江蘇鹽城歷史遺跡)、西溪泰山護國禪寺(江蘇東台歷史遺跡)、牡丹亭(江蘇東台歷史遺跡)、三倉烈士陵園(江蘇東台歷史遺跡)、開庄遺址(江蘇東台歷史遺跡)。
㈥ 開庄遺址的器物
經挖掘,開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距地表0.7米,厚約0.4米,發現的遺跡有水井、柱洞和灰溝,回遺物有答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玉鑿、骨鏃、陶鼎、陶豆、陶罐、陶盤以及眾多的器物標本。出土可以修復的遺物四十多件,其中陶器三十六件,器物中以陶鼎、陶豆、陶罐、陶盤居多。有一夾砂褐灰色陶器蓋,直徑達五十多公分,蓋頂就有三個,為抓手處,形狀獨特。鼎足形式多樣,大都飾有豎向刻劃紋,黑皮陶豆的豆把寬大,飾有竹節棱和鏤空圓形、三角形,有一夾砂黑皮陶鼎胎薄僅有兩毫米左右。
石器有舌狀穿孔石斧,玉器有玉鑿、玉料,骨鏃有兩個。根據同一地層上的碳化物進行碳化測定,開庄遺址距今已有四千五百年至四千七百年的歷史。通過出土器物之間對比,大體相當於環太湖地區菘澤文化晚期到良渚文化中期。
㈦ 開庄遺址的發掘
1995年12月9日,當地村民挖河時偶然發現部分石器和陶片。當地村民在遺址所在圩中開挖專河道屬以利排水,河道開挖出的泥土賣給當地磚瓦廠制坯用。在開挖河道的泥土中發現了諸多陶片和石斧,此事引起了磚瓦廠驗收泥土人員的重視,並告知東台市文化局。經鹽城市文物管理辦公室派員勘查,確認此處為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後經江蘇省文化廳批准,由鹽城市文物管理辦公室與東台市文化局聯合組成考古隊進行搶救性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