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監利遺址

監利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3-03 22:13:06

❶ 湖北監利有幾所高中名稱是什麼

湖北監利共有普通中學52所,如:監利中學、監利縣第一中學、監利縣長江高級中學、監利縣程集中學、朱河高級中學等。

一、監利中學

監利中學位於監利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容城鎮,迄今已有61年歷史。學校所在地為監利縣古代文廟遺址,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

現任6位校級領導中,有研究生學歷1名,在讀研究生2名,本科學歷3名。學校現有教職工190人,其中高級教師30人一級教師72人,省級骨幹教師3人,市級骨幹教師9人,縣級骨幹教師9人。

二、監利縣第一中學

監利縣第一中學,始創於1914年,1941年,省政府正式批復掛牌辦學。監利一中是湖北省首批三十四所完全中學和重點中學之一,是監利縣惟一的省、市重點中學。

2011年7月,監利一中榮獲市、縣兩級「『三萬』活動先進單位」稱號;2014年,榮獲監利縣教學質量先進單位。

三、監利縣長江高級中學

監利縣長江高級中學,創建於1994年9月,位於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容城鎮天府大道西107號。長江中學現有教職工100名,其中全國優秀教師2人,省特級教師1名,省骨幹教師2名,市、縣骨幹教師21名;省、市教育學會38名;高級教師21人,一級教師46人。

四、監利縣程集中學

監利縣程集中學坐落於素有「小漢口」之稱的程集鎮,佔地42000多平方米,現有11個教學班,500名學生,100位教職工。

現有教職工104人,領導班子成員13人,在校學生500餘人,教學班25個,學校現有高級教師3人,一級教師36人,市級明星骨幹教師14人,學科競賽獲國家省級獎28人次。

五、監利縣棋盤中學

學校現有教職工77人,其中在崗教師61人,職工8人。專任教師全部具備大專以上學歷,其中市級骨幹教師7人,市級學會會員6人,中學一級教師20人。

1997年,荊州市人民政府頒發「先進集體」銅匾;1999年,縣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2000年,縣人民政府評定為「二級甲等」學校。學校還多次榮獲「中考質量優勝單位」稱號。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監利中學

網路—監利縣第一中學

網路—監利縣長江高級中學

網路—監利縣程集中學

網路—監利縣棋盤中學

❷ 監利有哪些旅遊景點

景點指南
軒轅井
柳關、福田大溪文化遺址
獅子山龍山文化遺址
章華台、荊台、伍子胥故里回
華容答古道歷史名勝
賀龍、周逸群開創湘鄂西革命根據地遺址
中國工農紅軍中央軍事學校第二分校遺址
湘鄂西省第三次工農兵貧農代表大會會場遺址
湘鄂西省農民銀行遺址
柳直荀烈士紀念亭

❸ 我是湖北監利的,想找一本《監利縣民間故事》,誰有請回答。

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伍子胥民間故事將申遺
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戰國時屬古華容,相傳為「戰國四君子」之一春申君黃歇的封地而得名。黃歇口鎮離古楚國郢都100餘里,距楚王離宮章華台約40里。
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伍場村,緊鄰剛剛發掘出楚章華宮遺址的潛江市。2500多年前的紛紛亂世中,就在伍場村這個地方,走出了一位叱吒風雲的將軍,一位忠肝義膽的相國——伍子胥。
明代馮夢龍在《東周列國志》中稱,「伍員字子胥,監利人,生得身長一丈,腰大一圍……」在黃歇口伍場村,至今仍住著千餘伍姓村民。69歲的伍玻章是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一帶伍姓家族的戶長。「我是伍子胥的第102代子孫。」村民伍玻章告訴記者。
今年湖北省監利縣監利文化館有關人員正在對伍子胥的民間故事進一步收集整理,申請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
伍子胥力諫滅越無果 悲壯被誅
「我死了,請把我的眼睛掛在姑蘇城的東門上,讓我看看越國的兵馬如何攻破吳國的都城!」 熱播的電視劇《卧薪嘗膽》中,一段關於伍子胥的悲壯之死,曾讓無數觀眾為之潸然淚下。經歷了楚王斬殺父兄的慘劇後,伍子胥卻終究逃不出愚忠的思想桎梏,為吳國殫精竭慮卻也逃不出悲壯之死。
伍子胥生於周靈王13年(公元前559年),死於公元前484。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謀略家。名員,字子胥。封於申地,故又稱申胥。伍子胥的父親叫伍奢,哥哥叫伍尚。伍子胥本為楚國人,能知天文、曉地理,有治國安邦之策;能布陣調兵,披堅執銳,有指揮雄兵百萬之才。
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伍子胥因遭楚太子少傅費無忌陷害,父兄為楚平王所殺,正在襄樊駐守的伍子胥被迫出逃吳國,發誓要傾覆楚國,以報殺親之仇。入吳後,幫助吳王闔閭奪取王位,在三四年的時間里就使吳成為東南地區一強國。
周敬王八年(前512),伍子胥在6年的時間里,與孫武等輔佐闔閭統領大軍,在柏舉(湖北麻城東北)將楚軍主力擊敗,並長驅直入楚都郢(今荊州江陵西北),終成破楚之功。闔閭死後,吳王夫差繼位。周敬王二十六年,吳、越夫椒之戰,越慘敗於吳國,夫差急於圖霸中原,欲允越求和之時,伍子胥預見到兩國不能共存之勢,又洞察越王勾踐圖謀東山再起之心,力諫應乘勢滅越。夫差不採,坐視越國自大。伍子胥知道吳必為越所滅,為避禍而將兒子寄養到齊國鮑氏,反遭太宰伯嚭誣陷,被逼自殺。死後僅十年,越滅吳,終如其所言。
爭辯
後人為伍子胥「鞭屍三百」說正名
伍子胥一生出將入相,成就了一個國家,兩代君王。太史公司馬遷於《史記》中為其立傳。可是,在浩瀚的歷史長卷中,廣為流傳的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頭等經典故事外,就是掘開楚平王的墳墓,鞭屍三百的不忠不義的話柄。但歷史上,又對伍子胥鞭屍三百的說法存在爭議。
一、鞭屍說。《史記·吳太伯世家》雲:「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屍,以報父仇。」《史記·伍子胥列傳》曰:「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
二、鞭墳說。此說首先見於《呂氏春秋·首時》的記載,說伍子胥「親射王宮,鞭荊平之墳三百。」《穀梁傳·定公四年》則說他「撻平王之墓」。《淮南子·泰族訓》和《越絕書·荊平王內傳》也都說伍子胥鞭墳。
三、否定說。近代也有人完全推翻「鞭屍」和「鞭墳」兩說。其主要理由是:《春秋》等記載春秋時期史事最早又最有權威的典籍,都沒有提到過這件事。《左傳》僅記載楚平王殺伍奢一家的事,屈原也稱贊並自擬於伍子胥。而吳國軍隊攻入楚國郢都,正是孔子在世的時代。孔子最容不得亂臣賊子,伍子胥引吳入室,掘墓鞭屍,可謂罪大惡極,但孔子言論卻隻字未提。
湖北省監利縣伍場村小學校長伍修榮說:「伍子胥鞭屍三百的說法,那是對伍子胥的污衊。 柳如梅老人,今年76歲,湖北省監利縣文化館退休職工。柳如梅老人研究伍子胥已經有近40年了,著有《伍子胥民間故事集》。他在接受中央電視台《孫子兵法》欄目組采訪時稱,伍子胥是監利人沒有任何爭議。盡管他仇恨楚平王,但一個聰明的伍子胥雄才偉略,是不可能去鞭屍三百的。
武漢大學歷史學教授羅運環認為,鞭屍的說法可能性不大。從時間上,鞭屍的說法要晚,而且文字簡略,都是一些傳聞。明末顧炎武和清代學者梁玉繩也非常反對伍子胥鞭屍這一說法。梁玉繩認為,伍子胥挖楚平王的墳墓鞭屍三百,那麼在位的楚昭王也可以挖伍子胥的祖墳。當時的伍子胥是不能不想到這點的。
家譜
湖北省監利縣伍場小學的前身就是伍子胥祠堂
初夏的湖北省監利縣伍場村,寂寂無聞地深藏在一望無際的江漢平原腹地。伍姓的村民稱,伍子胥出生在此。據考,公元前613年10月,在楚大夫「參」的輔佐下,楚莊王共兼並小國26個,一舉稱霸。庄王為答謝「參」,將楚國境內的伍地賜給「參」為食邑。從此「參」以伍為姓,取名為伍參。後生子伍奢,即伍子胥的父親,伍地就在如今的伍場村附近。
關於伍子胥是哪裡人,曾有說法是湖南人和襄樊谷城人。湖北省監利縣「的士」司機王金平聽到我們的議論,冷笑一聲說:「笑話,伍子胥是湖北省監利縣人還要爭論,監利人世世代代都能講出一籮筐伍子胥的故事呢!」武漢大學歷史學教授羅運環也反對伍子胥不是湖北省監利縣人的說法,他說:「伍子胥不可能是湖南人,只在襄樊谷城駐守過,應該是湖北省監利縣人。」
5月,伍場村的麥地一片金黃。在一片麥地的中間,一條羊腸小道被當地人世代叫做「跑馬界」,跑馬界的盡頭有個地方名叫「打鼓台」,另一頭有一個池塘,叫「斬龍淵」。從當地的民間傳說中可探詢到這些地名皆因伍子胥青年時期在家鄉操練士兵、斬殺湖裡的水怪而得名.
伍修榮,今年50歲,是湖北省監利縣伍場村的小學校長。 「這里原先就是伍子胥的祠堂。可惜,在1963年,有人一把火把祠堂給燒掉了。」他指著伍場小學說。
伍衡章,今年73歲,「章」字輩,是伍姓家族的最年長的老人。伍衡章老人告訴我們,打他有記憶起,爺爺就講述了祖先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頭的故事。「當年,那裡有一座伍子胥的祠堂。」伍衡章老人站在伍場小學後面,比劃著當年伍子胥祠堂的方位,在他記憶中,伍氏祠堂是一座三間平房,高大的伍子胥金身像矗立在中間堂屋內,接受附近伍姓後人的祭拜,香火非常旺盛。
在伍修榮家的閣樓里。記者見到了一塊損壞的磚雕龍頭。伍修榮介紹說,上世紀90年代,在伍子胥祠堂的舊址上,這塊磚雕龍頭被挖了出來,老人們認出了磚雕龍頭的來歷,這是祠堂屋頂上的裝飾。隨後,伍修榮便將這塊磚雕龍頭當作寶貝似的保存了下來。
三地伍姓家譜字派均可與新派「勛」對接
伍玻章今年69歲,開口講話,一口牙齒潔白且排列整齊,就像整塊的一樣,頗有傳說中伍子胥相貌「整骨排牙」的遺風。伍玻章曾參加過抗美援越戰爭,榮獲了很多勛章,加之輩份頗高,被伍姓族人推舉為戶長。在伍玻章家裡,他抱出了一摞家譜。最老的有民國時期修訂的家譜,發黃的紙張讓人見識了伍家的歷史傳承。
伍玻章說,伍姓家譜共有36本,最早追敘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先祖伍子胥。兩千多年的家族歷史,在家譜上完全有記載,沒有任何缺失。伍玻章是章字派,這是老派行里的最後一個字派。「揚名天國,家傳文章,學修行立,永繼齊昌,為思貽本,祖德大光」,伍姓家族老譜派行中如是記載。
為了續譜,伍場村的伍姓居民曾到恩施宣恩、孝感的伍姓居民處對譜,讓他們高興的是,三個地方的伍姓家譜均可對接上。「恩施宣恩的『為』字派,孝感的『華』字派,伍場的『修』字派及黃歇口鎮附近伍家窯的『民』字派,都與新派中的『勛』字派同世,以取代老派行。」伍玻章回憶說。
「勛超東周,寶勝群雄,安邦緯才,美英永存,繼本思源,敬義厚仁,用敦和睦,長守貴恆」,這8句是伍姓族譜的現行新譜派行。
在伍修榮家中,記者看到了他家藏的一套伍姓家譜。其中,一張老舊的宣紙上,記載有新譜派行的意義。譜載這八句的大意是子胥公在東周列國時,他的功勛是獨一無二的。到臨潼斗寶,又勝過群英。子胥公在楚遭難,逃往吳國,施展宏圖偉略,振興吳國,可圖霸主。他一生成全孝道的美名,匡扶吳國的英雄事跡,永存人間。我們作為偉人的後代,要繼承祖德,思其本源……
武狀元的青石碑旁是先祖伍子胥的衣冠冢
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鄒家場緊鄰潛江,在鄒家場一戶人家屋後,立著三塊石碑。其中一塊大青石墓碑碑頭及兩側有雕龍,歷經風吹雨淋,石碑上的文字大多被磨平了,卻有處依稀能看清「伍子胥」的字樣,碑前有一個大石燭台,台兩邊放著兩張大理石香台。住在鄒家場的老人們稱,這里原是伍姓人居住,後來都搬往了伍場村。「我們兒時,這塊石碑就一直矗立在這里。」村民們說。
在伍氏家譜中記載有,伍子胥衣冠冢及後人伍楚祿的墓位於黃歇口鎮水府場村鄒家場(古地名叫楊家道鳳形山)附近。一座青石碑印證了這點,上面詳細記載了伍楚祿下葬始末,其先祖伍子胥衣冠冢方位,及20代遠祖伍喬的相關內容。北宋乾德年間,伍喬曾在南唐取得武狀元殊榮。南唐滅亡後,伍喬遷回監利新溝嘴建宣坊(現今監利伍家月堤),歷朝歷代均厚待伍喬子孫。明太祖朱元璋曾賜伍喬20代子孫伍楚祿銅牌,並賜「萬碩君」封號。明洪武13年,伍楚祿兒子金榜題名,當朝天子賜伍楚祿對聯一副:「父執銅牌朝帝闕,子登金榜拜丹墀」。
孫建華:湖北省監利縣伍場村附近的地下應有古城
在湖北省監利縣伍家村,長輩都會給子孫講述伍子胥臨潼斗寶的故事。相傳秦國為了爭奪霸權,以周天子的名義邀請十七國諸侯前來獻寶。斗寶大會上,各路諸侯紛紛拿出自己的寶物獻給周天子。輪到楚國時,伍子胥卻身無一物。秦王驚訝,怒聲質問。
伍子胥不慌不忙地說:「我就是個寶,楚國的人就是寶。你們看我的牙齒是整排,不是一顆一顆的;肋骨也是一整塊;胡須也棕色的,中間還是空的。」說完,伍子胥張嘴露出一口牙齒及自己的肋骨。在座的諸侯無不嘖嘖稱奇。後人都知道「整骨排牙」的伍子胥到臨潼斗寶的故事。
據湖北省監利縣文化館介紹,目前,監利民間傳說中的伍子胥故事十分豐富,遺跡也頗多,但沒有得到很好保護。今年監利文化館有關人員正在對伍子胥的民間故事進一步收集整理,申請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並通過這個活動,來保護屬於監利的伍子胥文化。
湖北省監利縣監利博物館館長孫建華稱,根據他多年考古的經驗,以及在黃歇口鎮附近出土的文物判斷,伍場村附近的地下應該有座古城。因為監利地處長江沖積平原,幾千年前,古城可能已經被淤積的泥沙沉埋於地下。?
在湖北省監利縣伍場村一戶伍姓村民的二樓,張貼著一張伍子胥的畫像,牆兩側貼有伍子胥的生平介紹,這里是伍子胥祠堂的籌備委員會。
伍修彥,湖北省監利縣伍場村人,黃歇口鎮小學校長,也是伍子胥的後人。他說,村裡有個在外經商的伍姓年輕人,想出資重建一座「武聖人祠堂」,但之後因為資金問題,計劃流產了。
「伍子胥不單單是我們伍家的祖先,更是我們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伍修榮希望政府有關部門出面,幫助他們將伍子胥的祠堂重建起來。「到時,我一定會將收藏的磚雕龍頭捐獻出來。」·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strItem=no01&idArticle=349565

柳如梅老人,今年76歲,湖北省監利縣文化館退休職工。柳如梅老人研究伍子胥已經有近40年了,著有《伍子胥民間故事集》...
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 ... 23K 2008-4-20

伍子胥民間故事將申遺 黃歇伍場村地下疑有古城(精品)

信息來源: 長江商報 2007-6-2

後人認為鞭屍三百是以訛傳訛 欲修「武聖人祠堂」祭先祖

監利黃歇口鎮,戰國時屬古華容,相傳為「戰國四君子」之一春申君黃歇的封地而得名。黃歇口鎮離古楚國郢都100餘里,距楚王離宮章華台約40里。
黃歇口鎮伍場村,緊鄰剛剛發掘出楚章華宮遺址的潛江市。2500多年前的紛紛亂世中,就在伍場村這個地方,走出了一位叱吒風雲的將軍,一位忠肝義膽的相國——伍子胥。
明代馮夢龍在《東周列國志》中稱,「伍員字子胥,監利人,生得身長一丈,腰大一圍……」在黃歇口伍場村,至今仍住著千餘伍姓村民。69歲的伍玻章是黃歇口鎮一帶伍姓家族的戶長。「我是伍子胥的第102代子孫。」村民伍玻章告訴記者。
今年監利文化館有關人員正在對伍子胥的民間故事進一步收集整理,申請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

伍子胥力諫滅越無果 悲壯被誅

「我死了,請把我的眼睛掛在姑蘇城的東門上,讓我看看越國的兵馬如何攻破吳國的都城!」 熱播的電視劇《卧薪嘗膽》中,一段關於伍子胥的悲壯之死,曾讓無數觀眾為之潸然淚下。經歷了楚王斬殺父兄的慘劇後,伍子胥卻終究逃不出愚忠的思想桎梏,為吳國殫精竭慮卻也逃不出悲壯之死。
伍子胥生於周靈王13年(公元前559年),死於公元前484。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謀略家。名員,字子胥。封於申地,故又稱申胥。伍子胥的父親叫伍奢,哥哥叫伍尚。伍子胥本為楚國人,能知天文、曉地理,有治國安邦之策;能布陣調兵,披堅執銳,有指揮雄兵百萬之才。
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伍子胥因遭楚太子少傅費無忌陷害,父兄為楚平王所殺,正在襄樊駐守的伍子胥被迫出逃吳國,發誓要傾覆楚國,以報殺親之仇。入吳後,幫助吳王闔閭奪取王位,在三四年的時間里就使吳成為東南地區一強國。
周敬王八年(前512),伍子胥在6年的時間里,與孫武等輔佐闔閭統領大軍,在柏舉(湖北麻城東北)將楚軍主力擊敗,並長驅直入楚都郢(今荊州江陵西北),終成破楚之功。闔閭死後,吳王夫差繼位。周敬王二十六年,吳、越夫椒之戰,越慘敗於吳國,夫差急於圖霸中原,欲允越求和之時,伍子胥預見到兩國不能共存之勢,又洞察越王勾踐圖謀東山再起之心,力諫應乘勢滅越。夫差不採,坐視越國自大。伍子胥知道吳必為越所滅,為避禍而將兒子寄養到齊國鮑氏,反遭太宰伯嚭誣陷,被逼自殺。死後僅十年,越滅吳,終如其所言。

http://tieba..com/f?kz=209800183

❹ 章華台的考古爭議

1986年,湖北潛江龍灣發掘出一地下遺址,著名學者考證其遺址即楚章華台遺址,以致於1999年出版的《辭海》,據此把古華容縣城的地理位置也定到了潛江西南。章華台究竟建在哪裡,目前有湖北說、湖南說。
春秋戰國烽火連連,七雄爭霸。抗衡者,北秦南楚。公元前535年,楚靈王「舉國營之」,在古雲夢澤內修建了一座方圓40里的宏偉宮苑,以豪華富麗誇於諸侯,「台高十丈,基廣十五丈」的章華台被譽為當時的「天下第一台」。楚靈王日宴夜息於台上,管弦之聲,晝夜不絕。因「靈王好細腰」,宮女登台途中需休息三次,章華台又被稱為「細腰宮」、「三休台」。
章華台後毀於秦軍統一中華的戰火,其遺址所在成為千古之謎。1984年,潛江市龍灣鎮境內發現了章華台遺址,因諸多原因,有關章華台的考古和保護工作斷斷續續。2006年7月,章華台遺址的本體保護項目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 潛江說
位於湖北潛江龍灣鎮。遺址平面呈長方形 ,南北寬1000米 ,東西長2000米 。東南部發現有十餘座宮殿基址 。其中以放鷹台為最大 ,長約300米 ,寬約100米 。高約5米 ,由4個相連的夯土台基組成 。其中1號台基為雙層台基,下層是夯土的,上層是磚坯的,基址上部分布著東西側門、貝殼路、磚坯牆等遺跡,出土有瓦當 、板瓦、銅門環等遺物。譚其驤考證後認為其即章華台遺址。龍灣遺址是我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為完整、時代最早的楚國離宮別院遺址群落,2000 年,楚章華台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距章華台遺址不足5公里處發現的「黃羅崗遺址」,日前被史學權威確認為楚國城址中第一個春秋城。專家初步認定,這是一座雙垣雙壕的楚城。城垣呈平行四邊形,牆體東、南、西、北各長1250米至1335米,總面積約1.7平方公里。鄒衡通過考證認為黃羅崗為章華之宮,並認為章華宮與章華台均在華容城內,且總體形成比荊州紀南城還要早。他認為華容城「沙市說」、「監利說」均不成立,應在潛江境內。
1987年,經國家文物局同意,一批考古學家雲集潛江,對章華台遺址進行局部試探性發掘。
這次發掘,獲得一個令世人無比驚奇的發現:在章華台遺址中出現了一條寬約2.4米,長約10米以紫貝綴砌的徑道,穿門而過,橫到了宮柱基之前。
屈原在《九歌》中寫到:「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貝殼路在章華台遺址的出現,再一次證明了這是一座非同凡響的楚王宮建築遺址。
羅仲全回憶說,當年的5月23日,北京大學考古權威鄒衡教授來工地,面對部分暴露的大型楚宮殿基址,他興奮地說:這是楚國宮殿基址,是我國迄今為止,保存最好的一座春秋戰國時期的宮殿基址。貝殼路是全國首次發現……
1987年6月26日至28日,「楚章華台學術討論會」在潛江市召開,國內考古、歷史、古建築歷史地理學專家對宮殿基址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是我國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發現,部分專家認為其中的放鷹台I號基址就是春秋時期楚靈王修建的章華台。
遺憾的是,此後10年間,由於諸多原因,章華台遺址的保護、開發工作進展一直停滯不前。
1997年,國家文物局將章華台所在的龍灣遺址納入全國大遺址保護規劃。
潛江市文物事業管理局局長劉鋼回憶當年在北京申報大遺址項目時的情形仍唏噓不已:大家帶著從親友處挪借來的錢進京,住的是最便宜的地下室……
1999年12月26日,章華台現身後的第15年,終於迎來了最高級別的論證。
北京大學考古系商周考古權威鄒衡教授、考古系主任高崇文教授,原北京大學考古系秦漢考古權威、原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湘鄂豫皖四省楚文物研究會會長俞偉超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古建築學家楊鴻勛先生等人,一致認為龍灣楚國宮殿基址群建築面積之大、規格之高,建築形式之獨特、保存之完好,在我國先秦建築史上幸均屬獨領風騷。
專家們認為,龍灣楚宮殿基址群應定名「楚章華台宮苑群落」。
1999年-2001年,考古人員對遺址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調查發掘,發掘面積3500平方米,勘探出夯土台基22處,古河道一條,各類文物數十萬件,確定了整個佔地100餘平方公里遺址群落的整體布局。
羅仲全介紹說,在考察中,章華台遺址的概貌也逐漸清晰。章華台實際上是楚靈王離宮,是一座以台為主體的園林化宮殿,主體工程章華台高23米,寬35米,相當於一座近10層的高樓。
據資料,章華台作為離宮,有層台、殿堂、寢室、府庫、武器庫、作坊、碼頭等等,周邊有千餘間房屋,住萬人,曾修人工河道往來於此,其繁盛可想而知。
龍灣遺址的保護工作進入加速度階段:200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單位」;2005年12月,被列入國家「十一五」期間大遺址保護重點項目;2006年7月,遺址的本體保護項目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
荊州說
章華寺坐落在荊州市沙市區東北隅之太師淵,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傳章華寺是在章華台的遺址上修建的,章華台,又稱章華宮,是楚靈王六年(公元前535年)修建的離宮。後章華宮毀於兵亂,在章華台遺址上,元代修建章華寺,清代又重修。寺廟座東朝西,面積8790平方米。廟宇建築宏偉,裝飾典雅,殿堂井然有序,佛像栩栩如生。一進山門,繞過荷共池,見天王殿、韋馱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堂等主體建築。殿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寺院綠樹環繞,分外幽靜。寺內藏有清代皇室御賜《藏經》,及許多宮廷珍品,還有緬甸國王敬贈的兩尊玉佛。寺院建有民國以來歷年高僧墓塔,供奉6位法師靈骨。寺院有全國第一古梅--楚梅、沉香古井、唐代銀杏樹等古跡。章華寺內現存有一株春秋楚靈王時(公元前520年至420年)的梅樹,為我國現存最早的古梅了。
監利說
監利為古華容縣地。宋沈括雲「華容即今之監利,非岳州之華容也,至今有章華故台在縣郭中。」明清《監利縣志》俱載章華台在縣西北。「章台曉霽」被列為監利「容城八景」之一。據文物部門考察,監利周老嘴鎮西3里天竺村有數平方公里的古城址,散有大量秦漢以前的磚塊瓦礫,其地望與古籍章華台遺址大致相符,實證則尚待發掘。
武漢說
武漢市黃陂區王家河街章華村據說是章華遺址的一部分。面積8292平方米。遺址南部是大殿,北部是院落和小房子。發掘資料表明,有正殿、配殿、廂房及宮內暗道等建築。遙想當年,楚國東拓,甲車轟隆,旌旗高揚,戰鼓咚咚,戈矛曜日,黃塵彌空。伯侯威武,金鎧銀甲,飲馬府河,屯兵河岸,高台之巔,夯土築城,宮殿乍起,城垣始興,金湯之固,鐵崖之險。碼頭河道,舟楫縱橫。潮浮潮退,穿梭航行,東達揚越,南下蠻荊,西登巴蜀,北抵商都,具有園林綠化傳統,村民在庭院內建水榭亭台、園林綠地,這次在古樹之下又新增了紅葉石楠、欒樹、紫玉蘭、櫻花、金邊黃楊、金森女貞、蘭天竹等樹苗,形成了苗木繞灣的生態宜居類型。 位於華容縣勝峰鄉清水村。晉杜預注雲:台在南郡華容縣城內。遺址為兩層土台,台體規整,邊線整齊。台高11-12米,台頂南北長102.5米,東西寬78.8米,面積8073平方米。何光岳力主此說。

❺ 監利縣的旅遊

軒轅井
柳關、福田大溪文化遺址
獅子山龍山文化遺址
章華台、荊台、伍子胥故里
華容古道歷史名勝
賀龍、周逸群開創湘鄂西革命根據地遺址
中國工農紅軍中央軍事學校第二分校遺址
湘鄂西省第三次工農兵貧農代表大會會場遺址
湘鄂西省農民銀行遺址
柳直荀烈士紀念亭 貢豬:監利豬,史稱「貢豬」。
荊半夏:聞名全國的重要出口葯材。
福娃:精緻米品系列。
淡水產品銀魚:江漢平原,地富魚稻。
愛荷食品:芙蓉之國,湖泊之糧。
監利糧酒:魚米之鄉,稻米加工。
屈原餅:正宗楚文化愛國餅。
荊江麻鴨:鴨脖古鄉古醇。

❻ 請寫出五個革命遺址

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共處)

1 1洪秀全故居 清代中期 廣東省花縣
2 2 林則徐墓 1826年 福建省福州市
3 3 堂字街太平天國壁畫 1853-1864年 江蘇省南京市
4 4 大沽口炮台 1858年 天津市塘沽區
5 5 太平天國侍王府 1861年 浙江省金華市
6 6 望海樓教堂 1869-1904年 天津市河北區
7 7 黃興故居、墓 1874年、1917年 湖南省長沙縣長沙市
8 8 紹興魯迅故居 1881-1898年 浙江省紹興市
9 9 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 1888-1895年 山東省威海市
10 10 李大釗故居 1889年 河北省樂亭縣
11 11 孫中山故居 1892年 廣東省中山市
12 12 朱德故居 1895-1907年 四川省儀隴縣
13 13 茅盾故居 1896-1910年 浙江省桐鄉縣
14 14 周恩來故居 1898-1910年 江蘇省淮安市
15 15 劉少奇故居 1898-1916年 湖南省寧鄉縣
16 16 任弼時故居 1904-1915年 湖南省汩羅市
17 17 秋瑾故居 1907年 浙江省紹興市
18 18 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 1909-1928年 雲南省昆明市
19 19 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 1913年 四川省成都市
20 20 國民黨「一大」舊址 1924年 廣東省廣州市
21 21 黃埔軍校舊址 1924-1927年 廣東省廣州市
22 22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1925-1927年 廣東省廣州市
23 23 北伐汀泗橋戰役遺址 1926年 湖北省咸寧市
24 24 紅安七里坪革命舊址 1927-1934年 湖北省紅安縣
25 25 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 1927-1937年 上海市徐匯區
26 26 雨花台烈士陵園 1927-1949年 江蘇省南京市
27 27 平江起義舊址 1928年 湖南省平江縣
28 28 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第八軍軍部舊址
1929-1930年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龍州縣

29 29 長汀革命舊址 1929-1933年 福建省長汀縣
30 30 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 1930-1932年 湖北省洪湖市、監利縣
31 31 寧都起義指揮部舊址 1931年 江西省寧都縣
32 32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舊址 1931年 河南省新縣
33 33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 1932-1935年 四川省通江縣
34 34 平頂山慘案遺址 1932年 遼寧省撫順市
35 35 瓦窯堡革命舊址 1935年 陝西省子長縣
36 36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 1937-1946年 陝西省西安市
37 37 中共中央中原局舊址 1938-1939年 河南省確山縣
38 38 陳嘉庚墓 1953年 福建省廈門市
39 39 馮玉祥墓 1953年 山東省泰安市
40 40 郭沫若故居 1963-1978年 北京市西城區
41 41 聶耳墓 1980年 雲南省昆明市

❼ 監利縣的介紹

監利縣位於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南端、洞庭湖北面。南披長江玉帶,與湖南嶽陽市一橋相連;北枕東荊河水,與仙桃、潛江兩市接壤;東銜洪湖明珠,與洪湖市共享天然湖區;西望荊州古城,接江陵、石首,距荊州90公里。監利縣名因三國時期東吳「監收魚稻(亦或魚鹽)之利」而得名。三國吳黃武元年(222年),吳析華容置監利縣,梁承聖三年(554年)設監利郡,元至元十二年(1276年),復設監利縣。民國初監利縣屬荊宜道,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1949年後監利縣初屬沔陽專署,1951年改屬荊州專署,1994年屬荊州市。監利文化燦爛。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春秋名將伍子胥出生於此,三國古跡遍布全縣23個鄉鎮場;是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中心,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紅色首府就曾經位於監利周老嘴鎮,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誕生於監利汪橋鎮。賀龍、周逸群、段德昌等革命先烈曾在這里浴血奮戰;監利是全省「書畫藝術之鄉」、全國「詩詞之鄉」、「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監利旅遊資源豐富,有古三國遺址景觀、洪湖濕地景觀、紅色旅遊景觀、楊林山山水景觀、長江故道景觀、程集古鎮景觀等。監利區位優越。境內隨岳高速公路穿境,荊岳長江大橋連通兩湖平原,武監高速、江北高速等正在建設。同時,監利還緊鄰武廣高鐵、漢宜高鐵,坐擁長江黃金水道。容城新港、白螺深水港正在緊張建設,江漢平原貨運鐵路監利支線獲國家發改委和省政府立項批復,監利至華容公鐵兩用大橋納入湘鄂兩省共同規劃,發展區位將進一步提升。

❽ 監利有什麼故事

監利縣是中國內地的普通一縣。它的發展與中國的整個歷史息息相關,隨著國家的強盛而興旺發達,也因國家的動亂而傷痕遍體。 夏商時期,監利縣屬於古南蠻國。這是一個剛剛步入文明時代的小國,它的都城大約在今天余埠(監利)古井口南面約1里的地方。西周時期,監利稱為州國,是周天子下面的一個小諸侯國。春秋時,楚文王將都城遷到江漢平原的西陲紀南城,楚國開始強大起來,並吞並了周圍的許多小國,州國也為楚文王所滅,監利全境便成了楚國的屬地。 公元前576年,河南的許國遭到鄭國的侵略,請求楚國保護,得到了楚王的允許,後經過很多周折,終於在公元前586年在監利境內建立了容城國,成為楚王的附庸。
秦始皇並吞六國,統一天下,廢除分封地,建立郡縣制,這里為州陵縣,隸屬南郡(今江陵)。漢初,古容城地域出現了州陵縣和華容縣(湖南的華容縣是在隋朝開皇18年才改稱華容的,可能是襲用了這個芳名)。漢獻帝建安13年(公元 208年),曹操軍敗赤壁,華容歸屬東吳。由於此地「士卑沃、廣陂澤」,「地富魚稻」,西北境內曾產鹽。於是東吳便「令官督辦」以監鹽漁之利。公元 222年,孫權稱帝,從華容縣劃出一小塊地方設立監利縣。從此,監利作為一個縣名正式出現於歷史舞台,距今已有近1800年的歷史了。 南北朝時期,華容縣屬荊州,監利改屬巴陵郡。梁朝在巴陵郡設立巴州,劃監利為監利郡。於是監利就成為郡府所在地了,但存在的時間並不長。隋唐五代時,監利縣的建制沒有多大變化。後周時,曾一度將監利改為復州,宋朝時屬江陵府。宋太祖趙匡胤乾德三年( 965年)以白沙垸分設玉沙縣。熙寧六年(1078年),又撤銷玉沙縣並入監利。 南宋度宗咸淳年間,因蒙古人加緊進攻中國的南方,兵荒馬亂,南宋政府自顧不暇而廢置監利縣。直到元朝末年,順帝整飭南宋州郡時才又設立。明代監利屬荊州府,清朝一直沿襲未變。中華民國廢府設道,監利屬荊宜道,民國二十一年,監利屬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區,後又屬第四行政督察區。 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監利縣是紅軍、新四軍和解放軍的根據地,1928年就建立有蘇維埃政權,屬鄂西聯縣政府。1930年9月,在監利成立了湘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1931年12月,在監利縣周老嘴成立了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1943年至1946年間,在監利西北地區設立監利縣人民政府,縣東北地區設立監沔行委會,均屬襄南政務委員會領導1947年至1949年縣北已成為解放區,屬監沔縣民主政府管轄。1949年4月全縣解放,屬沔陽專區,1951年改屬荊州專區,現屬荊州市。 革命遺址
監利的人口數字,在明朝以前無據可考。明朝始有戶口記載。如明英宗正統八年(公元1443年)為 5957戶,28185 口。以後於明憲宗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12),明穆宗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其戶口稍有增減。由於當時賦役的輕重系於人口的多寡,所以隱瞞人口的情況比較嚴重,這些統計數據也很不精確。 明朝末年,由於長期的戰爭動亂,災荒和瘟疫,使監利縣的人口損失過半。現在的監利居民,如果翻閱他們的家譜,就會知道,很多是在清朝初年由江西一帶遷移到監利定居的。清朝統治時期,由於社會相對安定和清政府「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政策,使監利人口增長非常之快。同治兩年(公元1865年),編審全縣男女老少人口共為882609口,國民黨統治時期,由於瘟疫災荒和反動勢力的大屠殺,到1934年全縣人口減少到468777人;1949年,全縣有人口56萬;1999年,監利人口已達到 141萬。現在,控制人口增長已成為全社會十分緊迫而又艱巨的任務。

❾ 湖北的三國遺跡

荊州古城比較多。
另外有古戰場赤壁,

❿ 什麼是曹坡遺址

曹坡遺址位於監利縣毛市鎮上觀廟村六組,原棉花采購站院內。現在這里建有關公廟,廟前有關公像。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