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安古寺遺址
Ⅰ 誰能幫告訴我哪有遷安各時期的文物介紹啊
遷安市文物古跡
2004-8-21 17:49:12
--------------------------------------------------------------------------------
建昌營清真寺
建昌營清真寺位於回民村內,始建於明代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重修,至今已有570餘年歷史。古寺採用明、清兩朝皇家園林式建築風格,造型奇特,莊重古樸,被譽為「京東第一寺」。
清真寺的寺院佔地近5畝,殿堂樓閣共36間,有門樓、前廊、大殿、頂樓、南北講堂和學堂,還有女禮拜寺和沐浴室等。大殿由三棟建築構成一體,前廊面東三間,上面筒瓦泥鰍脊,莊重古樸;正殿上懸掛康熙五十八年邑紳李梅父子重修此寺後贈送的「彼美西方」匾額;兩邊磚垛上刻鏤精細,尤以南山牆上「花鹿覓食」為佳;明柱和橫檁上彩繪圖案、花卉鑲嵌、熠然生輝。大殿抱廈下掛著「清在個中一片冰心參本色;真尋像外三更水月悟根源」木刻對聯。窖殿帥脊上的「龍戲珠」,昂首翹尾,惟妙惟肖。南北講堂對峙,與大殿相襯,顯得格外和諧。寺內尚存明宣德六年工部尚書吳邦佐監造的鑄銅香爐一鼎,外面鑄有阿拉伯文字。1924年,在原大殿西邊接建的大殿上又修建了17米高的六角形頂樓。天房殿後的磚壁上刻有李慕臣題寫的「清真古寺」四個大字。寺內蒼松遮地,古柏參天,蒼勁挺拔,頂樓高聳,絢麗生輝。在「文革」中,清真寺遭到破壞。古人所題的楹聯、匾額所剩無幾。
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在原遷安縣委統戰部的關懷和支持下,成立了清真寺管委會。由縣、鎮兩級政府撥款和眾穆斯林自動捐資,於1980年修復了三間南講堂,三間沐浴室和大殿;1982年,清真寺被列為遷安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至1993年,先後又修建了水房、門樓、女水房和女禮拜寺。1996年擴建了大殿、窖房,普修殿堂。大殿遍鋪地毯,正面18扇大門全部換新,抱廈上懸掛著書法家賈宗武題寫的「太初之初」、「敬為主道」以及穆斯林書等新老數塊匾額,使清真古寺體現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五里山摩崖石造像
五里山位於市區灤河西岸上,河水環其北側向南流去,山勢突兀挺拔,蔥林環抱,自然風光絢麗迷人。
造像位於五里山東坡上,面向東呈扇形左右分布,依岩鑿造,以佛祖釋迦牟尼像為中心,其右側2.3米內,有小石佛21尊,左側2.5米內,有小石佛35尊。
釋迦牟尼像是一尊高為2.3米的半身石像,石像頭頂有一長、寬各0.25米,深0.15米的方槽(此槽應為安接螺髻防止移位的一種措施),發辮垂肩兩側,肩寬2米,眉宇間有一佛痣,面相方圓豐滿,眉弓不明顯,雙目圓睜,鼻樑挺直,嘴角微上翹,略帶和善欣悅的笑意,身披袈裟,袒胸,胸部有刻槽。佛像經多年風雨盤剝,下頷處因石質的自然紋理原因出現斷裂,只在腮部留下兩個鋦槽,鼻孔處稍殘。
小石佛在釋迦牟尼像兩側分行平行排列,均螺髻,皆跏趺坐於覆蓮長方座上,身披袈裟,右衽。小石佛大小不同,大者高42厘米,寬22厘米,小者高23厘米、寬12厘米;手姿亦有不同,有的雙手合十,有的單手持缽。小石佛大小錯落有致,惟妙惟肖,服裝特點表現了明代晚期藝術風格。
據當地老人講,石佛下原有關老爺廟。傳說三國時期關羽騎赤兔馬曾來過此地,在石佛西南石上踏下馬蹄印。實際上此坑為人工鑿刻而成,應為造像上殿房的柱坑。
石李橋
遷安城東南靠石李橋村西三里河上,原有一座古石橋,叫石李橋。此橋名稱由來,有一個頗有教育意義的傳說。
傳說在唐朝,在三里河東岸住有幾戶石、李兩姓人家。那時三里河水深沒腰,來往行人甚為不便。石、李兩姓人家見狀便自己出錢、出工修建了一座石橋,以石、李兩性取名為石李橋。
此後,歷代都有人效仿石、李兩性人家的善舉,不斷修補此橋:明朝嘉靖年間有義士王珙聯合眾人修此橋,清朝順治年間有張大中、張進孝、潘道士,康熙年間有姚道士都曾修過此橋。清朝乾隆二十一年(1776年)有個姓楊的道士通過化緣籌資又重修此橋,並將原來的橋由3孔擴建為5孔。
清朝光緒六年(1880年)重修此橋。橋頭立一高134公分、寬52公分的石碑,正面碑除刻寫光緒皇帝對遷安縣正堂的褒獎「萬古流芳 欽加同知銜賞戴藍翎遷安正堂加五級隨備加三級記錄十次勞」外,還記錄了修橋人和修橋經過等情:
「為橋工告竣賞示豎碑永垂不朽事,據遷邑城東南八里前石李橋住人石全順、石成、李純、李惠來,縣呈祁伊等,庄西頭有三里河一道,舊有石橋一座,系四路通衢行人必經之路,年久失修,橋石零落,車輛往來諸多不便,伊等因河兩岸有修養之樹,歷年穿砍樹梢,以及葦坑蒲草,易金存積。去冬末將河岸舊朽之樹,公議伐賣、修整橋座,現已重修整,共計花費工料東錢壹仟貳佰余吊,除樹價存款共東錢柒佰吊零,盡數動用外,尚虧東錢伍佰余吊,業經庄中共同追補,並未向外請求助捐等,呈懇賞示豎碑前來,查修理橋梁系為善事。前石李橋庄西石橋一座,乃千萬人往來之橋,該庄人等創議重修,並不求助於人,卒能妥速蕆事,以善人成善舉,(?)呼其橋曰『善橋』。合亟賞發告示,豎碑勒石 過往行人,並該處居民等,咸知善橋重修之由,無慮藉端詐索之顧,有志者克紹前(?)勿爭找前項錢存錢,勿將此後穿砍樹梢以及葦坑蒲草易錢肥已,遇有橋石傾圮之處,隨時修葺卜庶。前人導先路,後人步後塵,定能卜斯橋之有基勿壞也。夫特示,右仰知悉。」此碑立於清光緒六年七月十二日。
新修的石李橋為5孔,跨徑2.5米,長11.5米,寬3.15米。橋面由長2.3米、0.63米、厚0.24米的花崗岩條石對成。橋墩用大型石料砌成,兩頭有分水尖。橋墩上面按橋面寬和條石厚鑿成槽,使橋面和橋墩連成一體。所有建橋用的石料都經過精細加工,對縫嚴密,橋墩與橋面之間均用楔形鐵塊銷索,整個橋成為一體。此橋修成後大大方便了府、縣傳驛和人民的往來,被稱為「善橋」。
古石李橋雖然已不存在,但石、李兩家出資修橋之善事,至今仍在遷安流傳。
Ⅱ 遷安皇姑寺的傳說
三皇姑的故事美麗而神奇。三皇姑原名妙善,為南北朝北周時期興林國國王妙庄王的三女兒,被後人尊稱為「東方博愛女神」 她自小聰明伶俐,性情剛烈,自出生就與佛有緣,吃素不吃葷,年過二十八,仍不願嫁人,一心想出家念佛,她厭倦了皇宮生活,遂逃出宮去,來到如今的皇姑寺香山,並在山上的尼姑庵削發為尼。皇帝由於十分想念皇姑,就謊稱太後病重,要皇姑回宮。皇姑執意不肯,皇帝就說太後的病需要人的雙手和雙眼做葯引方能治癒。皇姑毅然割下雙臂,剜出雙眼交給差使。皇帝萬分後悔,於是下旨封皇姑為「全手全眼佛」。誰知,太監著急把『全手全眼」讀成了『千手千眼」。聖旨下後,只見皇姑全身金光四射。後來皇帝下旨,改庵為寺,重修殿宇。把山下村子命名為皇姑寺,把山改名為香山,重修殿宇為香山大佛。後來皇姑長出—千隻手,每隻手上長出一隻眼,被後人尊稱為「千手千眼佛」,即「千手觀音」。
此外,千年古槐矗立在皇姑寺村村中央。據傳,很久以前,天下大旱,百姓民不聊生。為了拜佛求神,當地百姓在村中修建了龍王廟.以解救百姓疾苦。後因多年戰亂,龍王廟毀於一旦。但廟前的古樹存活至今,枝繁葉茂,千餘年歷經滄桑,樹高達15米,樹周長達6米有餘。秋後葉黃時節,景緻頗為壯觀,堪稱「千年古槐」。
Ⅲ 遷安什麼地方最好玩
龍山,因酷似一條卧龍亦稱伏龍山,距遷安市區7.5公里,鎮峙灤河兩岸,扼守龍山渡口。山屏聳秀,松林蒼翠,灤水繞帶,古剎居中,山脊隆起,四爪抓地,形若巨龍,蜿蜒起伏,呈北行之勢,橫卧於灤河南岸。龍頭伸入灤河,恰似龍吸百川,又如蛟龍入海,蔚為壯觀,堪為遷安景中之冠。龍山古跡、傳說甚多,山巔有石城系唐王征東時所建;山東南有夷齊廟,系為紀念孤竹國君二子伯夷、叔齊而建。
靈山秀色 相傳女媧修煉補天遂成心願後,其五指化作五座山峰,巍然屹立,這就是靈山又稱五峰山。靈山旅遊區位於遷安市蔡園鎮,以山美、境幽、峰奇、石怪、泉神、水靈聞名遐爾。山中遍布舉世稀有的五彩頑石,形狀各異,堅不可分,人說這是女媧補天的遺物,沒能成為天上的星星,只好散落山中。山下有一座白塔,塔內有一眼聖泉,人稱「聖水井」。聖水井四季泉水噴涌,冬暖夏涼,甘甜清冽。塔後的白塔寺為唐太宗御建,千年來香火不斷。另外,山中還有千年銀杏樹,溪水環繞青山。您可拾級而上,過古寺禪房,領略秦始皇石馬飛騎、鞭山趕海之雄風。峰迴路轉,再親臨山頂女媧補天宮,暢想當年女媧持土造人、斬惡獸救黎民、取鰲足立四極、煉彩石補天漏的惰景。心閑意暇之際,遠眺靈山瀑布,聽天籟之音。
長城古跡 白羊峪旅遊區位於遷安市大崔庄鎮。景區內白羊峪長城為戰國時燕國所建,明朝時修復加固,其中城樓21座,保存完好的長城4552米。這里的大理石長城長約1.5公里,高10米,寬5米,城底敵樓基礎多為大理石,萬里關山十分罕見,是長城的精髓所在。旅遊區內花木成林,果香飄溢。260畝水面水質澄清,泉眼清涼無聲,常年涓涓不絕。長城養馬圈與白羊河上的鐵索橋遙遙相對,大佛背倚青山安詳而神秘。白羊河水穿進峽谷,谷內碧波盪漾,松柏蒼翠,融江南秀色、北國風光為一體。白羊關被譽為「天下第二關」。
紅峪山莊長城溶洞風景區位於遷安市西北30公里,燕山南麓,總面積60平方公里。景區內有獨特的明代大理石長城,鮮為人知、絕無僅有,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北方罕見的溶洞,石筍、石柱、石幔、石花形狀各異。自然景觀天池、瀑布、廟宇、像形石別具一格,整個景區綠色蔥蘢、植被茂密、群山逶迤、風光秀麗,怪石千姿百態,素有「紅峪山莊有仙境,洞天廳堂列崢嶸,忘情不忍去,不覺夜露涼」之美譽。
Ⅳ 遷安市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靈山,又名五峰山,位於遷安市蔡園鎮境內,以山美水靈石怪聞名冀東。相傳為女媧娘娘補天化石處, 共化石36501塊以補青天。補天之後,將若干廢石和補天用之水井棄於靈山腳下,天然造就了景區千姿百態各賦情趣的景觀。旅遊區內怪石林立,「五彩石」、「飛來石」、「迎客石」、「長壽石」鬼斧神工千姿百態;白塔下古井「嚴冬不凍,酷旱不幹」,常飲此水治病強身,延年益壽;附近生長一棵千年白果樹,枝葉繁茂,華北極為罕見。1995年蔡園鎮投資1000多萬元,恢復古建築,建成大雄寶殿、八角亭、白塔寺、觀音殿等建築物,吸引大量的客人來此遊玩。
龍山,因酷似一條卧龍亦稱伏龍山,距遷安市區7.5公里,鎮峙灤河兩岸,扼守龍山渡口。山屏聳秀,松林蒼翠,灤水繞帶,古剎居中,山脊隆起,四爪抓地,形若巨龍,蜿蜒起伏,呈北行之勢,橫卧於灤河南岸。龍頭伸入灤河,恰似龍吸百川,又如蛟龍入海,蔚為壯觀,堪為遷安景中之冠。龍山古跡、傳說甚多,山巔有石城系唐王征東時所建;山東南有夷齊廟,系為紀念孤竹國君二子伯夷、叔齊而建,山東側有曾出土青銅器、陶器的商周古墓群,山西有出土納馬象等多種哺乳動物化石的舊石器時代遺址;老馬識途的千古美談就發生在這里。景區內建有龍冠亭、致遠亭、屈原祠、雅集亭、水月松風、杏詢薰風、動物園、植物園及現代歷史館等景觀,實為遊人攬勝、覓古、領略自然風光之勝地。
白羊峪位於遷安市區北20公里。白羊峪口山雄關險,乃通往塞北之咽喉,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四周山高峰險,山巔之上長城蜿蜒;建築奇特雄偉的神威樓歷盡滄桑400餘載,烽火台、謊城(馬圈)、水關、督察院等古代邊關防禦體系完整地匯集此地;新建的嬉水池、蓮花池、延年橋、望佛亭等現代景點與古代建築融為一體,別具一格;白羊河水自北向南穿過關口,四季長流,清澈見底,魚蝦游戲。白羊峪青山綠水,風景雄渾秀麗,素有「北國江南」之美譽。
紅峪山莊長城溶洞風景區位於遷安市西北30公里,燕山南麓,總面積60平方公里。景區內有獨特的明代大理石長城,鮮為人知、絕無僅有,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北方罕見的溶洞,石筍、石柱、石幔、石花形狀各異。自然景觀天池、瀑布、廟宇、像形石別具一格,整個景區綠色蔥蘢、植被茂密、群山逶迤、風光秀麗,怪石千姿百態,素有「紅峪山莊有仙境,洞天廳堂列崢嶸,忘情不忍去,不覺夜露涼」之美譽。
Ⅳ 遷安的歷史背景如何
歷史源遠流長,旅遊前景廣闊。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4.2-5萬年前),遷安境內灤河沿岸、爪村一帶就有人類居住。古代(堯時,全國劃分為「十州」,冀州分為冀、幽兩州,今遷安屬幽州)為幽州地,商朝時為有名的孤竹國,春秋時為山戎令支國,秦朝時為離支縣,西漢時改為令支縣,遼時取名安喜縣(遼國把從定州安喜縣(今河北定州市)俘虜來的人安置到今遷安、遷西等地,並設置新縣,因俘虜來自安喜,故取名為安喜縣),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更名為遷安縣(意思是遷自安喜)。歷史上有名的伯夷叔齊讓國、老馬識途等典故就發生在遷安,是河北省26個發展旅遊重點縣(市)之一。境內已具備開發價值的旅遊資源多達20餘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1處(長城),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4處(長城、爪村舊石器時代遺址、安新莊新石器時代遺址、建昌營封山寺商周時代遺址。)建有四個旅遊風景區,白羊峪、龍山兩個旅遊區被列為省級旅遊區,新開發的紅峪山莊長城溶洞景區正在建設之中,這里發現了北方最大的溶洞群,擁有鍾乳石、石筍、地下暗河等多種景觀。擁有河北省第一家縣級綜合性博物館(建於)1992年),館內收藏文物5000件,其中古菱齒象骨化石(高3.85米、長7,5米,距今約1.2萬年),其高大和完整程度,目前在國內同一種類象骨化石中首屈一指。有萬里長城中唯.一的I.5公里大理石長城,堪稱長城絕景。另外,北京自動化研究所退休工程師任重遠先生通過多年研究破譯《山海經》,提出了軒轅黃帝的都城在遷安(即安新莊遺址)、大禹治水在遷安市擂古台龜口的重要觀點。《遷安———黃帝古都》研究專著已經出版,原民盟中央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費孝通為該書題詞「黃帝勝跡,光耀千秋」。
Ⅵ 遷安市趙店子鎮馬古寺村什麼時候搬遷搬到哪裡啊!
明天...............
Ⅶ 遷安附近有哪些旅遊景點
遷安歷史悠久。秦王政26年設離枝縣,更名遷安縣,1996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遷安縣設立遷安市。經過二十多年改革開放,遷安經濟躍居河北省二十強之首,財政收入居河北省第一,一座規劃科學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新興城市正在崛起。
山葉口景區:山葉口景區座落於遷安市西部大五里鄉山葉口村,它以優美的峽谷溪流、山石林地、山頂湖泊為自然景觀,融地質文化、民俗特色於一體,這里有景色奇特的礫石風光、豐富完整的太古地貌,這里被地質學家譽為全息太古時代地質地貌檔案館。
紅峪山莊風景區位於遷安市五重安鄉紅峪口村,為國家3A級旅遊區,是一處以大理石長城為靠,以黃金溶洞為軸,輔以山川、森林、瀑布、戚劍峰、廟宇、遠古代植物化石等自然景觀形成完整的長城溶洞系列旅遊產品。
九龍泉風景區位於遷安市楊各庄鎮徐流口村。2009年7月被評為國家AA級景區。風景區北倚長城,建設有森林公園、古槐樹、垂釣池、溫泉水庫、科技先導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等景點,景色秀美、氣候宜人。九龍泉水域面積大,地勢平坦,視野開闊,擁有我市最好的溫泉資源。
遷安靈山旅遊區 :靈山地處遷安市蔡園鎮境內,因其有五座相連的山峰,五座山峰猶如人手五指,故又稱五峰山、五指山;又因山中有井,人飲其水,可祛多種疾病,靈驗無比,故又稱靈山。靈山山勢陡峭,奇景甚多:山中有五彩巨石,形態各異。
建昌營清真寺位於回民村內,始建於明代宣德六年,嘉靖二十一年重修,至今已有570餘年歷史。古寺採用明、清兩朝皇家園林式建築風格,造型奇特,莊重古樸,被譽為「京東第一寺」。
Ⅷ 遷安白塔寺開放了嗎
你好,白塔寺是開放的,但是一定要有預約才能進去參觀,也不要人流量聚集太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