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華縣古遺址

華縣古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3-04 07:37:07

① 華縣有哪些名勝古跡

陝西省華縣旅遊景點有: 潛龍寺,蘊空禪院, 華縣基督教堂,少華山森林公園 ,華州版國際皮權影文化生態園,白崖湖石 ,渭華區蘇維埃政府籌備處舊址——高塘會館 渭華區蘇維埃政府籌備處

② 華州和華縣是一個地方么

可以認為是一個地方,華縣是古鄭國發源地,後有稱為華州,現叫華縣,目前十個鎮,經過上一次鄉鎮改革,城關鎮和華州鎮現在合並在一起叫華州鎮。

③ 想知道: 華縣 赤水附近哪有古跡

華縣來處於「西安—臨潼—華山」源旅遊熱線上,被譽為「陝西的九寨溝」
華縣
的國家級少華山森林公園是陝西東部最大的山谷型自然風光光休閑度假旅遊勝地和養生福地,內有「西北第一索」――奧吉溝至潛龍寺索道。以金堆鎮麻家邊水庫為中心,成立總面積7900公頃的大鯢水生野生動物縣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柳枝鎮泉護村、安堡村的元君廟新石器時代遺址位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渭華起義革命舊址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陝西東部唯一的紅色旅遊聖地。

④ 陝西華縣在那拜託了各位 謝謝

華縣,古時稱為華州,因州境內的華山而得名。 華縣,位於陝西省八百里秦川東部專,面積1127平方公里,轄屬14個鄉鎮,人口36萬.東臨華陰,西接渭南,南依秦嶺,北屏渭河,距西安90里.自古有"通化門前第一州"之稱.華縣歷史悠久,是黃河流域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縣境內數十處「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殷商文化」古遺址.

⑤ 黃河文明有哪些古遺址

半坡文化
已進入新石器時代(1萬年至2千年)的半坡文化是仰韶文化的早期,當時正處於母系氏族社會。新石器時代區別於舊石器時代(250萬年至1萬年)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 由打制石器轉向磨製石器;
二、 由採集、狩獵轉向種植、畜牧;
三、 陶器的出現;
進入新石器時代,生產力大大提高,人類由食物的採集者變為了食物的生產者。採集、狩獵是一種居無定所的流浪生活,而種植、畜牧則是一種定居生活,因此古村落也就此誕生。
人們把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這個階段稱之為「農業革命」。人類史上有三次劃時代的革命,第一次是火的運用,第二次是農業革命,第三次是工業革命。
半坡村位於西安附近,從該村發掘出一個距今有5、6千年的古村落遺址,這是黃河流域很重要的一個文化遺址,1952年被發現。遺址有5萬平方米,分居住區、制陶作坊區和墓葬區。
居住區發現有40多座房子,有半地穴建築和地面建築,形狀有圓形、方形和長方形。房子有柱子支撐,牆壁是泥牆,牆面用草拌泥塗抹。房子大小有十幾、幾十平方米,也有上百平方米的。
發現的窯址有6座,有豎穴式和橫穴式兩種,其空間較小,直徑只有1米左右。
墓葬區有小孩墓和成人墓,多以瓮、盆、缽等為葬具,葬具上還留有小孔,估計是為靈魂轉世所留。另外還發現一具木板葬具,這是唯一的一個木製葬具,不過這一形式一直被沿用至今。埋葬方式多為單人仰身和直肢,也有少量的俯身、屈肢和二次葬。
那裡的原始居民種植粟、芥菜、白菜等農作物,飼養綿羊、山羊和豬等家禽,另外淡水魚和野味也是他們的食物。

老官台文化
老官台文化遺址1956年發現於陝西華縣,1959年進行發掘。後來在甘肅泰安大地灣也發現同類型文化,所以老官台文化也稱大地灣文化。老官台文化主要分布於黃河的支流渭河流域。
老官台文化處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有8000多年,以磨製石器為主,但仍有少量的打制石器和細石器。打制石器是舊石器時代的主要標志,而磨製石器則標志著新石器時代的到來。
生活於此的原始居民開始種植粟類作物,還養豬養狗,生產工具有石鑿、骨鏟、角錐等。
住房為圓形的半地穴式建築,墳墓是長方形的土坑,有陶器作為陪葬品。
當時的制陶工業還很原始,燒制溫度低,器物種類也少,彩陶工藝還處於萌芽狀態。
出土的文物以陶器為主,出土了27件陶器。陶器的類型有夾砂粗紅陶和細泥紅陶、細泥黑陶和細泥白陶,紋飾有繩紋、斜線紋、附加錐紋、錐刺紋和刻槽紋等,器形有三足罐、三足缽、杯、小口平底鼓腹瓮等,彩陶只有沿外襪紅寬頻紋的三足缽。
在大地灣古文化遺址發現有200多件彩陶,多以三足缽為主。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陶器上的那10多種符號,它們比半坡文化遺址中發現的刻劃符號要早1000多年,這也可能是最早的文字原形。
在該遺址之中還發現一座類似宮殿的建築,該建築的地面與混泥土地面很相似。
與老官台文化和大地灣文化同一時期的還要裴李崗文化、磁山文化和賈湖文化,它們都是新石器時期的代表。

裴李崗文化
裴李崗文化遺址於1977年在河南新鄭被發現,該遺址中的建築、墓地和陶器都與老官台文化十分相似,距今也有8000多年。磨製石器多於打制石器,有帶足磨盤、磨棒、帶齒石鐮、雙弧刃石鏟等,骨器有骨箭、骨針等,另外還要木製的弓。陶器以泥制紅陶和夾砂紅陶為主,器形有碗、缽、鼎、壺、杯、罐、瓮、勺、甑、盆等,其中以三足鼎和雙耳壺最具代表性。另外,也有陶制紡輪。該遺址的陶器上也有契刻符號,也是一種原始的文字。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於1972年在河北武安被發現,它稍晚於裴李崗文化,距今7000多年,其建築、石器和陶器等均與裴李崗文化之中的相似。其陶器開始向彩陶過渡。遺址中還發現有農作物粟、胡桃和家禽雞等。
賈湖文化遺址在河南舞陽,距今8000多年,也屬於裴李崗文化類型。遺址中發現有契刻符號的龜甲,它比殷墟甲骨文要早4000多年,比古埃及的紙草文字也要早1000多年。另外還發現骨笛和酒器,這對音樂和酒文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仰韶文化
仰韶村處於河南省澠池縣,從該地的古遺址上發現了許多器物。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石器有刀、斧、杵、鏃、石紡輪等,骨器有骨針,陶器有缽、鼎和粗陶、彩陶。
仰韶文化遺址有大量石斧、骨鋤的發現,表明當時農業的發達。另外還在墓室中發現一陶罐里盛放了粟,說明粟是當時的主要農作物。
骨錐、骨針和古輪的出現,說明當時的原始居民掌握了初步的縫紉和紡織技術。發現許多豬、牛、馬的骨頭,說明當時已有了畜牧業。石鏃、骨鏃的出現,表明當時弓箭已被普遍使用,同時還表明當時已由狩獵生活向原始畜牧業和農業過渡。
在甘肅各遺址的墓葬中,還發現許多磨製的玉片、玉瑗、海貝等,這說明當時可能有了最原始的交換關系。新疆盛產玉,所以玉可能是從新疆來的。但甘肅遠離大海,所以海貝是怎麼傳遞過去的,值得探究。
處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仰韶文化也稱彩陶文化,彩陶在窯中燒造,但還沒使用陶輪,其表面有或紅或黑的幾何圖案,器物大小不一,形狀差別很大,這種技術可能是從西北的甘肅一帶傳入的。
仰韶文化遍布西北地區的新疆、甘肅、青海、陝西等區省,還覆蓋了華北和中原地區。仰韶文化有多種類型,有河南澠池縣半坡類型(仰韶文化早期)、河南陝縣廟底溝類型、河南安陽縣後岡類型和大司空村類型以及大河村類型等(仰韶文化中、晚期)。廟底溝類型的彩陶顏色黑多紅少,沒有半坡類型的圜底缽。後岡類型、大司空類型的彩陶以灰陶為主,紋飾多為紅色。大河村類型的彩陶多為白陶。據推測,仰韶文化很有可能就是黃帝族文化。
仰韶文化從5000年前一直持續到2500年前後,然後與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其他文化融合,形成了後來的夏商文化。長江流域的古文化起源可能比黃河流域的還要早,但後來都中斷消失了。而傳承有序的黃河流域文化從未中斷,從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到夏商周文化再到如今。
在河南靈寶市西坡村發現了一個屬於仰韶文化的遺址,在該遺址中發現了一座宮殿,據推測,它很有可能就是黃帝的宮殿。考古人員還在其周圍發現了一座可以居住20多萬人口的都城,它應該是當時部落聯盟的聚居地。

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的遺址位於山東省章丘縣龍山鎮,1928年被發現。
他們使用的生產工具有石斧、石刀、石鐮等,另外還要蚌鐮和挖土用的雙齒木耒。他們飼養豬、狗、牛、羊、雞、馬等。
龍山文化也稱黑陶文化,黑陶製品質地精細,造型優美,用陶輪加工並在窯中高溫(1000℃)燒造。這種高溫技術的掌握,為青銅時代的到來做好了准備。龍山文化主要分陝西、河南和山東三大類型。
無論是彩陶文化,還是黑陶文化,都應該是發源於中國本土,與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文明、印度文明之中的陶瓷沒發現有什麼繼承關系。
晚期的龍山文化遺址還出現了青銅器,它表明龍山文化開始向青銅文化(夏商文化)過渡。這一時期的精緻陶器也與商代的陶器十分相似。
1931年在河南安陽市一個名叫後岡的地方,發現一個古文化遺址,成「三疊層」形式。它的上層是白陶文化小屯文化,中層是黑陶文化即龍山文化,下層是彩陶文化即仰韶文化。有人認為這裡面的彩陶文化即炎帝族文化,黑陶文化即夏文化,白陶文化即商文化。

大汶口文化
北辛文化遺址位於山東滕州境內,與龍山文化隔河相望。它屬於新石器中期,是大汶口文化的源頭。它稍晚於裴李崗文化,其石器、陶器等與裴李崗發現的類似。
大汶口文化處於新石器時代的中、晚期,它早期的陶器、石器和建築與裴李崗文化類似。它晚期陶器上的圖像刻畫符號不同於仰韶文化中的幾何刻畫符號,它們很有可能就是甲骨文的鼻祖。

馬家窯文化
馬家窯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發展的繼續,1923年在甘肅臨兆被發現。它的彩陶很發達,繼承了仰韶文化中廟底溝類型的風格。它早期的彩陶以黑彩為主,中期出現有黑、紅相間花紋,晚期多是黑、紅二彩並用。在遺址之中還發現一把青銅刀,它標志著石器文化向青銅文化過渡,是一個金石並用的時代。

⑥ 華縣古代有沒有出帝王

周宣王抄二十二年(前806年)襲,周宣王將鄭地(今陝西華縣東)封給弟弟姬友,是為鄭桓公,建立鄭國。鄭桓公居住在棫林(一名咸林,在今陝西華縣西北一帶)。華縣已經成為全球鄭氏兒女尋根祭祖追懷祖德的聖地。是全球鄭氏公認的鄭國受封地、鄭桓公陵墓所在地、鄭氏祖源之地。
郭子儀,唐代著名軍事家。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安史之亂」時任朔方節度使,擊敗史思明,因功升中書令,人稱「郭令公」。後又晉封汾陽郡王。身擔國家安危二十多年,有「功蓋天下,再造唐室」之功。
寇準,北宋著名政治家。宋華州人。不畏權貴,剛直不阿,力主抗遼,建樹頗多。被封為萊國公。著有《寇萊公集》傳世

⑦ 華縣地震的地震遺跡

普救寺塔地震題刻
「皇明嘉靖乙卯冬,地維告變,於是普救寺塔亦在傾頹。甲子春得銅梁張太守命僧重建。大明嘉靖四十三年春三月望日,蒲州知州,前進士,銅梁張佳胤修。」「嘉靖乙卯冬地大震,催折無遺。......勝地曾為瓦礫場,浮圖今放海珠光。」
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陝西臨潼寶峰寺鐵鍾地震銘文
「嘉靖、隆慶地震二次,一方人畜,玄遭塗炭。」
武鄉縣明代嘉靖皇帝地震致祭碑二面 維嘉靖三十五年二月庚寅朔二十有九日戊午,戶部左侍郎鄒守愚謹率副使汪來都、指揮王玉以牲醴香帛,致祭於焦龍之神曰:天子明聖道,在位天地而撫神人,宵旰憂勤,期臻至化。乃者地震之異,出於非常。聖心惻焉,懼神之不安於居也,不以余為不肖,亟遣以告於神。適然之變,母(毋)亦出於數而不可逃者邪?神其母(毋)或震驚,乃又知神之顯靈於茲土也。以余為善事神者,亟禱以虔請於神,冀錫之鑒。和陰陽,興雲雨,蕃登五穀,以康義我人,則固神之能也。神其母(毋)或靳惜,守愚不揣,以不腆之羞,敢用犭敫惠於神,幸以余言為信也,俾余藉以上歡宸衷,下輯民和,庶簡用茲行,或者托神以 咎,而神不亦永顯耀於來茲也乎?維神其鑒之。尚鄉。
在西安,地震造成高15層的小雁塔塔頂被震毀,餘下13層。
震中位置:陝西華縣
震 級:(8 1/4)
地震日期: 明嘉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時 秦晉之交,地忽大震,聲如萬雷,川原坼裂,郊墟遷移,道路改觀,樹木倒置,阡陌更反。五嶽動搖,寰宇震殆遍。陵谷變遷,起者成阜,下者成壑,或崗阜陷入平地,或平地突起山阜,涌者成泉,裂者成澗,地裂縱橫如畫,裂之大者水火並出。井泉涸廢,新泉涌流,噴高丈余。山移河徙四五里,涌沙、陷沒亘數千里。華山諸峪水北 瀦沃野,四處起火,數日火煙未滅;民天寒露處,搶掠大起。軍民因壓、溺、飢、疫、焚而死者不可勝計,其奏報有名83萬有奇,不知名者復不可數。
陝西、山西、河南三省97州遭受破壞。波及陝西、山西、河南、甘肅、河北、山東、湖北、湖南、江蘇、安徽等11省130餘縣(一說中原、川、廣、福建、甘肅、寧夏皆震)。餘震月動三五次者半年,未止息者三載,五年漸輕方止。
地震日期:1556.2.2 明嘉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時
震中位置:陝西華縣
震 級:(8 1/4) 本報渭南訊(記者 張超)昨日中午12時39分,網上發布了「12月27日中午12時13分,華縣、華陰交界發生1.5級地震」,引起各大網站轉載。經核實,並非地震,是一次爆破行為。昨日,縣城數名居民表示未感覺到地震發生。下午,記者從渭南市地震局證實,中午12時13分,曾接到省地震局通知,在華縣、華陰交界發
生1.5級地震。但10餘分鍾後,省局發出更正簡訊:「據陝西省地震台網測定,12月27日12時13分,在陝西華縣、華陰交界(N34.5度,E109.9度)發生1.5級地震(爆破)」。
華縣公安局治安大隊民警張衛華介紹,華縣與華陰交界處一個石材廠昨日中午有一次爆破作業。

⑧ 古時華州是今日哪裡

華州在今日的陝西渭南、華縣、華陰、潼關一帶。華州治所在鄭縣(今陝西華縣),華縣也是古鄭國的發祥地。渭南在宋朝為華州下邽縣。

⑨ 華縣郭子儀墓怎麼走

看看這段資料,應該有幫助,情況真的很復雜。

郭子儀一身擔國家安危二十六年,平亂復安,抵禦外寇,功蓋一代。公元1054年知州崔輔在華縣東關外大雲橋(今太平橋)西側,修建郭令公祠。祠院上殿有郭令公泥塑肖雲,原有門坊,題曰「誠孚中外,威振華夷」。殿前立有全木結構牌坊,青磚雕刻蓋頂,雄立驛道。牌坊中間額題「敕建唐汾陽王祠」,兩側額題「功蓋天下」、「再造唐室」。公元1062年5月薪8日,由王彰撰文,在此刻石立碑。公元1556年華州大地震,碑裂,明隆慶元年(1567年)6月,仿宋碑重刻。碑高2.75米,寬1.55米,厚0.36米,碑文43行,「文革」時祠、坊、碑被毀。

汾陽王紀念堂為紀念汾陽王郭子儀而修建的建築物。坐落於山西省汾陽城內。公元786年,即汾陽王郭子儀去世的第五年,汾陽曾經建造歷史上第一座汾陽王廟,但因歷史久遠,已盪然無存。這座紀念堂是後來新建的。院內元代古柏枝繁葉茂、遮天蔽日。殿內古色古香,肅穆典雅。郭子儀塑像位居大殿正中,八子畫像懸掛兩側。

汾陽王郭子儀紀念堂位於汾陽市南門街東側,原為明代建築。1994年10月重修。坐北朝南,佔地4920平方米。如山門,東西有垂花門,東院為花園格局,西有藏經樓。東西兩側有廂房各9間。紀念堂大殿5間,進深3間,卷棚與戲台合而為一,皆懸山頂,磚木結構,殿頂玻璃塑鑲嵌,頗為壯觀。殿內設紫微閣,郭子儀塑像置於神台之上。山牆掛郭子儀八位公子圖像,兩側展示汾陽王的生平系列書卷。 供台上銅爐銀燭為後人祭祀所設。大殿兩側為偏殿,面闊3間。西殿有虢城、愛子村簡介及郭氏後裔遷徙圖,並陳列依原件復制的明萬曆年間汾陽王廟碑及高璋縣長所寫之跋。東殿陳列有歷代汾陽王廟遺物及稀世珍寶——郭子儀手書《後出師表》石碑。碑文燙金熠熠生輝,展現出狂草雄姿之勢。

現汾陽王紀念堂是經汾陽市政府修建,位居城內廟前街市博物館院內,院內元代古槐枝繁葉茂,遮天蔽日,汾陽王殿堂古色古香,肅穆典雅,子儀公塑像位居大殿正中,八子的畫象懸掛兩側,進入殿內不禁使人肅然起敬。汾陽王紀念堂已成為海內外郭氏後裔祭祀子儀公的場所。中斷失傳千餘年的汾陽王府酒,也在清泉人的挖掘、搜集歷史資料、工藝配方的基礎上,經過精心釀制,又成為人們喜慶宴會招待賓朋友好的上好佳品

郭子儀墓(陝西省咸陽市禮泉縣)

郭子儀墓在禮泉縣建陵(唐玄宗第三子李亨的陵墓)西南2公里的坡陽村。郭子儀以平定「安史之亂」,安邦定國的歷史功績受唐肅宗李亨的重用,死後入李亨的建陵陪葬。郭子儀生前威望極高,他去世時,李氏皇室轉衰,因此建陵不論是規模還是石雕的精細程度都無法與之前的李氏皇陵相比,作為陪葬的郭子儀墓可能也比較簡朴。現在他的墓已被夷為平地。
華縣西馬村郭子儀故里

郭子儀是功業顯赫、名垂青史的人物,也是海內外郭氏後裔最為推崇的列祖先賢。郭子儀故里成為郭氏族人尋根謁祖的首選之地。

華縣位於800里秦川東部,南依秦嶺,北臨渭河,東接華陰,西連渭南,古稱華州鄭縣。華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人文景點豐富多彩。華縣蓮花寺鎮西馬村村民多為郭子儀的後代。村南有郭子儀招魂冢遺址;縣城附近有郭子儀祠,建於宋代;杏林鎮五龍山上,有郭曖墓。

西馬村位於城東5公理處的羅紋橋東。西為羅紋河,北臨二華乾渠,南靠縣城至柳枝公路,東與南馬村、北馬村為鄰。因郭曖生於此村,故稱駙馬村,後不知什麼原因,改稱西馬村。西馬村故址原在村北,因澇凹,1977年向南遷半公理。搬遷之前,村內有65戶人家,其中郭姓45戶。1999年,全村150戶,郭姓佔80戶。全村共有居民550人,其中郭姓320人。老村有北、中、南三條巷,郭子儀出生於南巷。

文化大革命前,郭氏家族每年舉行兩次祭祖活動。大年初一,郭氏家族男性,不論年齡大小,都必須到族長家的郭子儀神位前燒香叩頭,再去東關郭子儀廟中燒香叩頭,然後才能按每家去的人數領取所得的份子——燒餅和饊子。每年清明節,每戶的男性公民必須去郭子儀招魂墳(現為白家河小學處)和五龍山郭曖墳掃墓,同樣也按去的人數分份子。群眾稱郭子儀的招魂冢為王墳。

愛子村南,沿公路邊村口,豎有唐汾陽王故里石碑,原碑為嘉靖巳未春正月華州知州朱茹所立。碑高一米五,連基座兩米三,寬0.72米,厚0.2米。原碑由縣文物館收藏,縣府照原樣式刻一石碑在原處重立。

⑩ 華縣杏林鎮十里工業長廊歷史

杏林鎮位於扶風縣東部。轄1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杏林村,距縣城15千米;澇池岸村距縣城10千米。104省道公路東西過境。古跡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漢班固墓。
1956年設杏林鄉,1958年設杏林公社,1984年改杏林鄉,1987年建杏林鎮。1950年設太白鄉,1961年設太白公社,1984年改太白鄉。1996年,杏林鎮面積33.3平方千米,人口2.7萬人,轄杏林、西坡、李家、召宅、菊花、湯房、漳召、馬席、東坡、史度10個行政村;太白鄉面積33.5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轄長命寺、良峪、浪店、二十里鋪、楊家溝、三官廟、澇池岸7個行政村。2011年,撤銷太白鄉並入杏林鎮。
杏林鎮區位於扶風縣的東大門,距縣城15公里,東與武功縣相連,南與楊凌示範區相臨,西接太白鄉,北連召公鎮。鎮區長寬均為6公里,面積36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4.8%。鎮人民政府駐杏林北大街145號。杏林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人傑地靈,古往今來,人才輩出。西漢名將馬援、馬超的故鄉就在杏林,現存的馬超嶺遺址、馬援射弓處遺址依然風韻猶在。西寶北線、天絳公路在鎮區交會。全鎮有9個村,82個村民小組,26354人,耕地面積31546畝。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杏林鎮經濟社會發展駛入了快車道,農民人均純收入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達到了1965.5元,創全縣之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進一步加快,形成了優質果、大棚菜、紅提葡萄、種子糧、秦川牛養殖、規模養豬六大主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鎮村組道路建設、移民搬遷工程、示範小學創建、人畜飲水等項目佳績不斷,捷報頻傳。特別是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試點工作,受到了省市縣的充分肯定。目前,鎮村班子堅強有力,全鎮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鎮黨委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謀發展、富百姓、建強鎮、促和諧」主題,堅持「四大工程」堅定不移,「四個突破」加力提速,突出「創品牌、創亮點、創特色」打造明星鎮、建設新農村、發展好環境三個重點。大力實施穩糧促經,突出果菜,強抓畜牧,項目帶動,鎮區崛起五大富民工程。積極培育提升產業集群,交通區位,商貿流通三大優勢的總體思路,以關中百鎮建設項目為載體,以招商引資和非公經濟發展為抓手,以打造明星鎮為目標,全力推進城鎮化建設步伐。使作為寶雞市東大門的杏林鎮區從經濟、環境、衛生等諸多方面都有較大的改觀和提升。先後被評為市級衛生鎮、市級生態鎮、市級教育強鎮。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