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古文化遺址
① 淮安的歷史文化是什麼
淮安是個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古名:淮陰、楚州、清專江浦、清江、清河、古楚屬,位於江淮平原東部。
明清以來,除了是河道治理、漕運指揮、漕船製造、漕糧儲備和淮北鹽運集散五大中心之外,更是南北文化交流的中心。
四大名著中《水滸傳》中的宋江就在楚州上的任,據說最終葬於此。
淮安市歷史上誕生過淮陰侯韓信、漢賦大家枚乘、巾幗英雄梁紅玉、《西游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等傑出人物。
② 淮安的名勝古跡
1、清口樞紐
清口樞紐,位於中國運河之都——江蘇省淮安市境內,是一個水利工程遺產區。在其49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分布著53處各種類型的文化遺產。
清口樞紐歷史上是黃河、淮河、中國大運河三條河流的交匯之處,也是中國大運河上最具科技含量的樞紐工程之一。2014年,中國大運河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清口樞紐作為一項重要的遺產區被列入名錄。
2、周恩來故里景區
周恩來故里旅遊景區包括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故居、駙馬巷、河下古鎮,總佔地3.15平方公里。區域內擁有水域風光、生物景觀、遺址遺跡等6大主類、18亞類、83種基本類型資源,旅遊資源單體總數100多處。除了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周恩來故里的歷史、人文內涵厚重。
5、吳承恩故居
吳承恩故居,是明代傑出的文學家、世界文化名人、《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的故居,坐落在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河下古鎮的打銅巷12號,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球首部立體電視劇《吳承恩與西遊記》的拍攝基地。
由故居本體、吳承恩生平陳列廳、玄奘紀念堂、美猴王世家藝術館、六小齡童工作室五個部分共同組成,目前是國內唯一綜合展示西遊記文化和紀念吳承恩的場所,館內佔地1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為明代風格的古典園林建築群。
③ 江蘇淮安十大歷史名人
1、周恩來
周恩來是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1949~1976)。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開學校畢業後赴日本求學。
1919年回國,9月入南開大學,在五四運動中成為天津學生界的領導人,並與運動中的其他活動分子共同組織進步團體覺悟社。1920年去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22年和趙世炎(後來是黨的前期重要領導人之一)等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翌年改名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後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書記、中共旅歐支部領導人。
2、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 秦末參加反秦斗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 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 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 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 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 於是,劉邦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3、梁紅玉
梁紅玉,宋代楚州(今淮安)北辰坊人,生於宋徽宗崇寧元年,父親行伍出身,後征方臘戰敗獲罪被殺,紅玉由此淪為京口營伎。
梁紅玉英姿颯爽,紅妝披掛,揮動金山戰鼓,以少於敵軍十倍的兵力大敗金兀術,並圍困金兵於黃天盪達四十八天之久,由此名震華夏,威揚夷狄。
後來韓世忠、岳飛、劉俊三路北伐,梁紅玉隨率一女兵隊伍,屢敗金人、屢立奇功。而「巾幗不讓須眉」這句話也由此而起。
4、鮑照
鮑照(約415年~470年),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漢族,東海(今屬江蘇)人。家世貧賤。臨海王劉子頊鎮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照為亂兵所殺。他長於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鮑參軍集》。
5、劉承規
劉承規(949年—1012年),自宋初當宦官,歷事三朝,深所倚信。他掌管內藏三十年,對度量衡很有研究,為宋朝的權衡改制,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太宗實錄》及《冊府元龜》等史籍的編修,就有劉承規的一份心血。另外還曾參與封查府庫,平定土民-,防備契丹等事件。劉承規是宋代宦官中較有作為的人物。他的一些事跡,值得人們重視。
6、吳承恩
吳承恩(約1500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今樅陽縣雨壇鄉高甸),以祖先聚居樅陽高甸,故稱高甸吳氏。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作者。他生於一個由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
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歷時7年,在晚年時寫就經典著作《西遊記》,後貧老以終。代表作品有《西遊記》、志怪小說集《禹鼎記》(已失傳)、《射陽集》、《春秋列傳序》等。
7、陳嬰
陳 嬰(?—公元前183年),秦末東陽縣(主體在今金湖縣境內 )人,初任縣令史,為人誠實而謹慎。為反-秦統治,東陽少年殺縣令,打算立陳嬰為王。陳嬰之母阻止作罷。後率眾投奔項梁,共立熊心為楚懷王,陳嬰任上柱國,封五縣;後投靠劉邦,封堂邑侯。
8、周渭
周渭,字兆師,唐代淮陰(今江蘇淮安)人,先後於公元779年、780年獲進士榜榜眼和武舉第一名。周渭是為數不多的涉足文武雙科舉的進士之一。
唐代宗大歷十四年(779)己未科王儲榜進士第二人(即為榜眼)。該科進士20 人。知貢舉:禮部侍郎潘炎。試題為《寅賓出日賦》和《花發上林苑詩》。周渭答卷《寅賓出日賦》今存於《文苑英華》。
9、關天培
關天培(1781-1841)清朝將領。字仲因,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江蘇淮安)人。行伍出身。積功提升,曾任蘇凇鎮總兵,署江南提督。積極協助林則徐查禁鴉片,訓練水師,加強海防,屢挫英國侵略軍的挑釁。
1841年2月,英艦攻虎門,遂率部死守橫檔、永安、靖遠諸炮台,25日,英軍從橫檔登陸。他在靖遠炮台奮力抗敵,血透衣襟,仍死守陣地,頑強抵抗。最終因援軍未至,被槍彈擊中,壯烈殉國。有《籌海初集》。
10、步騭
步騭(zhì)(?—247年),字子山。臨淮淮陰(今江蘇淮陰西北)人。三國時期孫吳重臣。最初避難江東,孫權統事後,召步騭為主記。以平定交州功,加平戎將軍,封廣信侯。後遷右將軍、左護軍,改封臨湘侯。
孫權稱帝,拜驃騎將軍,領冀州牧,後因冀州分與蜀漢而解牧職。又都督西陵。赤烏九年(246年)代陸遜為丞相,次年去世。步騭駐守西陵二十年,曹魏的邊境將士都敬仰他的威信。他性情寬弘,很得人心,喜怒不形與聲色,無論對內還是對外總是表現得十分恭敬。
④ 除了河下與古鎮,淮安有哪些值得一去的景點
淮安地處江蘇省中北部,江淮平原的東部,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在淮安境內相交而過,淮安還有中國的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同時,淮安與揚州同為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是江淮流域古文化發源地之一。
淮安建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從秦朝開始就已經設置郡縣,境內有著名的“青蓮崗文化”遺址。歷史上曾經是河槽運輸的樞紐、鹽運的要道,設置了漕運總督府和江南河道總督府。
淮安在歷史上曾經與蘇州、杭州、揚州並稱為京杭大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有著中國運河之都的美譽。
此外,京杭大運河的淮安段已經入選了世界遺產名錄。
作為一個文化、軍事、交通、歷史的重鎮,淮安自然有著很多值得游覽的歷史人文景點。
故居在淮安市的老城區,是清咸豐到光緒年間建造的蘇北民房,青磚灰瓦,古樸典雅。在這里出生,度過了童年、少年時期近12年的時光,不過在離開淮安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過了。
淮安的文化景點比較多,其他的一些4A級景點還有中國漕運博物館、淮安里運河文化長廊、古淮河文化生態景區、鐵山寺國家森林公園等。
⑤ 淮安的歷史文化
淮安,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先民們活動的蹤跡,並留下載入史冊的「青蓮崗文化」。
夏商周時期,市境為「淮夷」、「徐夷」聚居地。春秋戰國時期,既有吳王夫差開鑿的邗溝(即淮揚運河)溝通江、淮,又有陸上幹道——善道通達南北。《淮系年表•序言》稱包括市境在內的古淮河中下游地區「交通灌溉之利甲於全國」,成為列強爭奪的重要地區,先後為吳、越、楚國所有。
秦統一六國後,推行郡縣制。市境分屬泗水郡和東海郡,始置縣邑有淮陰(治今淮陰區碼頭鎮)、盱眙(治今盱眙縣城東北)、東陽(治今盱眙縣馬壩東南)。西漢年間,市境大體屬臨淮郡,又增置淮浦(治今漣水縣西)、射陽(治今淮安區東南)、富陵(治今洪澤湖中)等縣。東漢分屬下邳國和廣陵郡。
魏晉南北朝時期,市境長期處於戰爭和對峙的前沿,建置紊亂,隸屬多變,今市區碼頭鎮、淮城鎮其時均為軍事要塞,多設州郡治所,為邊帥駐節之地。長年戰亂帶來的是「江淮之間,赤地千里」的凄慘景象,經濟和文化遭到嚴重破壞。南齊永明七年(489),割直瀆破釜以東,淮陰鎮下流雜100戶置淮安縣,「淮安」之名始見。
隋唐五代時期,境內長期處於安定的環境,建置也較穩定,大抵淮北屬泗州(治今盱眙縣城北淮河對岸),淮南屬楚州(治今淮安區淮城),經濟得以持續發展和重新繁榮。楚州、泗州成為運河沿線的兩座全國性名城,楚州更被白居易譽為「淮水東南第一州」。
北宋年間,境內較為太平,市境先屬淮南路,分屬楚州、泗州;後分淮南路為淮南東、西路,市境屬淮南東路。南宋和金、元對峙時期,市境再度成為前線,為雙方反復爭奪,建置亦復紊亂多變。
元代,境內先後置淮東安撫司、淮東總管府、淮安路(治今淮安區淮城鎮)。淮安路轄境包括今蘇北地區大部和皖北一部。
明清時期,境內置淮安府。明代淮安府轄山陽、清河、安東、鹽城、桃源、宿遷、沭陽、睢寧、贛榆、邳州、海州,計9縣2州,范圍包括今蘇北五市絕大部分地域。
其間,還有漕運總督、南河總督駐節淮安。漕運總督還經常兼巡撫江淮,節制淮(安)、揚(州)、廬(州)、鳳(陽)四府及徐(州)、滁(州)、和(州)三州,管轄范圍包括今江蘇、安徽二省的長江以北廣大地區。清末,一度設立江淮行省,淮安是江淮巡撫駐節之所,即省會所在地。
民國元年(1912),淮安府撤銷,市境大部始屬淮揚道(道署設今清浦區),後屬淮陰行政督察區、第七行政督察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境內成為重要的根據地和解放區,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華中軍區、蘇皖邊區政府等都曾駐節境內。
由於處在敵後環境,根據地和解放區的政區變化很大,頭緒繁多,大抵分屬淮海區、鹽阜區、淮南區、淮北區。
抗戰勝利後至1946年9月的一年間,淮安是華中解放區的中心、蘇皖邊區的首府,時蘇皖邊區南界長江、北界隴海鐵路、東至黃海、西至裕溪口一線,橫跨蘇皖豫魯四省之境,轄53個舊縣。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1949年5月,成立淮陰專區。
新中國成立後,淮陰專區先屬蘇北行政區,後屬江蘇省。
經過1950年6月、1954年8月、1954年12月、1971年3月的幾次區劃調整,今市境始全屬淮陰專區。1983年,淮陰專區改為淮陰市,轄宿遷、沭陽、灌南、泗洪、泗陽、漣水、淮陰、淮安、洪澤、盱眙、金湖11個縣和清河、清浦兩區,原轄縣灌雲劃歸連雲港市。
1987年,轄縣淮安、宿遷改為縣級市。1996年8月,宿遷、泗陽、沭陽、泗洪4縣(市)從淮陰市析出,成立地級宿遷市,同時灌南縣劃歸連雲港市。2001年2月,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原縣級淮安市改為淮安市楚州區,原淮陰縣改為淮安市淮陰區。2012年2月23日,楚州區更名為淮安區。
2016年,淮安市清河區、清浦區合並更名為清江浦區,洪澤縣更名為淮安市洪澤區。至此,淮安市下轄4區3縣:清江浦區、淮陰區、淮安區、洪澤區、漣水縣、盱眙縣、金湖縣。
(5)淮安古文化遺址擴展閱讀:
淮安市地形西高東低,除市境西南部的盱眙縣有丘陵崗地外,全市以平原為主體,地勢平坦。境內河湖交錯,水網縱橫,京杭運河、淮沭河、蘇北灌溉總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古黃河、六塘河、鹽河、淮河幹流9條河流縱貫橫穿。
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大部分位於市境內,還有白馬湖、高郵湖、寶應湖等中小型湖泊鑲嵌其間。平原面積占總面積的69.39%,湖泊面積佔11.39%,丘陵崗地面積佔18.32%。
⑥ 淮安哪個區歷史最悠久
淮安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 淮安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生活了。 在城東北六十里的青蓮崗,解放前曾挖出許多珍貴文物,有各種形狀的石斧、石鋅、石鑿、石刀,還有原始人燒食物遺跡上的陶土又叫紅燒土。一九五一年十二月,這些文物引起了省有關單位的重視。根據考古學家的考察和研究;這些東西是江淮流域景早的原始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文化的一個分支,屬於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的階段,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這個文化遺址,被史學界稱為「青蓮崗文化」,郭沫若主編的《中國史稿》第一冊有過記載。青蓮崗文化遺址現在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宋集鄉音蓮村。 上古至戰國 我們的祖先一般總是習慣以名山大川為標志來劃分行政區域。淮河為四瀆之一,自然成為劃分地域的標志。五帝時代,天下開始劃分為九州。淮河之北為徐州,淮河之南為揚州。淮安地處淮河南岸,成為揚州的屬境,並一直沿襲到商周時期。 淮安周代即有文字記載的文明。淮河在淮安境內,古代有上、中、下三個大的洲渚,統稱三洲。(天啟《淮安府志》②卷二「三洲」條雲:「在山陽灣對岸。」所謂山陽灣,就是指淮河在山陽縣即今 淮安境內的繞行的一個大灣子。它的方位,北從淮河(今廢黃河)南岸老壩向南,經缽池山直至河下,轉彎向東北,至季橋大灣,再向北到漣水大橋。這一段大體呈U字形的灣子就叫山陽灣。這本是古淮河的主流。今廢黃河從老壩向東北到漣水,本是古淮河的支流。明萬曆初堵塞老壩口,向南主流不通,支流即成為主流,直至今天。 三洲從來就是旅遊勝地。這里雖屬東夷,但物產富庶,風景宜人。周幽王(前781—前771)曾率領他的臣僕來這里鼓鍾游樂。《詩經·小雅·谷風》中,有一首叫《鼓鍾》的詩,就是他們君臣在這兒活動時,地方諸侯為之演奏的歌曲。歌詞分四章,內容為:「鍾敲得鏘鏘地響,淮水浩浩盪盪地流淌,我們憂愁的心兒很傷痛。善良的君子啊,我們真情地將你念想。鍾聲敲得和諧,淮水流得通暢,我們憂愁的心兒很悲切。善良的君子啊,你的優良品德永遠不會泯滅。敲動著銅鍾,打擊著大鼓,在淮河這三塊大的洲渚上作樂,我們憂愁的心兒很悲悼。善良的君子啊,你的優良品德永遠誠實無欺。鍾被敲得欽欽地響,同奏的還有瑟、琴、笙、磬,聲音很協和。此外還有雅、南和龠等樂器,一點兒也不雜亂。」③其寓意前人多有解釋,大意是說,周幽王不務正事,驕奢淫逸,帶著群臣來淮河三洲這偏僻的地方來旅遊,將本來在廟堂才能演奏的庄嚴的樂曲,在這不合適的地方表演,真是不應該啊。此歌的作者是希望通過歌詞表達對幽王的諷諫。這首詩是我們這塊土地上見於記載的最古老的民歌。 春秋時代,淮之北屬齊國,淮之南屬吳國;淮安則為吳國之地。魯哀公九年(前486),吳王夫差打敗越國之後,積極北進伐齊,妄圖稱霸中原。為了運送糧草軍需,自揚州向北綴連原有的一些湖泊洲渚,開鑿了一條邗溝,直通淮安,進入淮河。這條邗溝便是今大運河的前身。邗溝與淮河的連接處叫末口,後來這里叫北辰坊,唐宋時代在這里築有北辰堰,以通南北的船隻。明代新城築了以後,它成了新城的北水關。現在這一段淮河故道成了兩淮公路,它的遺址就在公路邊上。末口是楚州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我們在那裡建立了一座」古末口」的牌坊。據唐代盧恕記載,這里過去還有個伍子胥的廟。大概是因為他曾經謀劃開鑿邗溝有功,所以人們在這兒為他立廟。 夫差好夢沒做幾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經過十年卧薪嘗膽之後,又東山再起,一舉消滅了吳國。於是,淮安這塊地方又屬了越國。這時已經是戰國時期了。 又過去幾十年,處於湖北一帶的楚國強盛起來,向東擴張。公元前355年,楚國吞滅了越國,奪取了淮河南北的地盤,淮安又進人了楚國的版圖。這大概是我們這兒後來稱做楚州的主要原因之一。 秦 秦朝統一天下,廢除州的建置,實行郡縣制。開始時天下共分三十六郡,後隨版圖擴大,陸續增至四十餘郡。淮之北為東海、泗水、琅琊等郡,淮之南則屬九江郡。每個郡又轄縣若干。古人取地名,往往以所在山水的陰陽來稱呼,山之南曰陽,水之南曰陰。我們這里在淮河之南,所以這里新建的縣叫做淮陰縣,屬於九江郡的一個縣。 秦漢時代的淮陰縣的轄境,與後代的淮陰縣有很大的不同。按照以淮水來分界的原則,應當包括淮河以南今清河區、清浦區、淮陰區一部分、楚州區全部,甚至還包括更南、更東邊的一些地方,治所在今淮安市楚州區境。而今淮陰區在廢黃河以北的部分,當不屬於秦漢時代的淮陰縣。
滿意請採納
⑦ 淮安有哪些可以代表中華民族燦爛的精神財富的文化遺產
航道及水利工程遺存
運河是富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遺產。運河淮安段分布著許多見證運河航道、水利工程、城鎮建築等各類不可移動的文物,它們見證了運河沿線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活動和社會經濟、城市建設、文化發展的歷史。與其他航段相比,運河淮安段保存的古代水利工程設施遺存最多,是一座沒有圍牆的水利工程博物館,同時也是中國古代運河工程史的縮影。
1.淮安段有不同時期開鑿的運河航道遺存,主要有邗溝北段、泗水故道、龜山運河、鹽河、太平河、張福河、老澗河、六塘河、通濟渠(汴河)、沙河運河、洪澤新河、山陽等。
2.在歷史的變遷中,運河淮安段與淮河、泗水、黃河形成了交匯之勢,洪澤湖為運河航道提供了豐富的水源。特殊的地理位置,鑄造了運河淮安段特有的河口文化。主要的河口遺址有古末口遺址、古清口遺址、楊庄運口、小清口、仲庄運口、張福運口、淮口、汴河口(通濟渠口)、磨盤口(新莊口、鴨陳口)、水渡口等。
3.淮安段有豐富的堤壩遺存,主要有高家堰、周橋月堤、高家堰滾水壩、中運河越堤、中運河舊堤、攔黃壩、康熙御壩、順清壩、天妃壩石工、卞家汪石工、清口五壩、蓋壩、濟運壩、塘河東西堤、草灣雙壩、淮安五壩、古運河石堤、清江壩、三義壩、草灣雙壩、煙墩埽工、磨盤埽壩、竹絡壩等。
4.淮安段有豐富的涵閘遺存,主要有清口水利樞紐遺址、清江大閘、清口石閘、碼頭三閘遺址、活動壩節制閘、王營減水壩遺址(西壩)、鹽河頭雙金閘、鹽河閘、仲庄閘、陶庄閘遺址、淮陰船閘等。
5.淮安段有著名的津渡遺址,主要有通濟渠入淮口碼頭、清江浦石碼頭(御碼頭)、龜山御
碼頭、清口御碼頭、王家營渡、武墩渡口、西壩老船塘等。
運河淮安段充分展示了古代運河工程的科技成就,為研究運河水利工程史、管理史以及具體的航道建設、堤壩、涵閘等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搞清其歷代航道變化的過程,可以為普查運河航道及歷史航道地下文化遺存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 運河沿岸城鎮及相關的文化遺存
運河在展示中國古代水利航運工程技術成就的同時,還孕育了運河淮安段的古鎮、村落和
歷史街區。
⑧ 淮安的歷史事件
大家回答有些雜,有名的有影響的就幾個吧。首推我們的偉大周總理,為我們的祖國付出很多。其次是關天培,愛國將士,捐軀國難。這是主要的。文化名人其次:《西遊記》作者吳承恩 ,《老殘游記》作者劉鶚 ,漢賦大家枚乘、枚皋 ,等等。再其次是歷史名人,如漢朝大將軍韓信 ,宋朝女英雄梁紅玉 。因為後兩者帶給淮安的是商業利益:旅遊。而前者帶來的則是一種民族方面的發展動力。
淮安
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淮安,曾是南船北馬交匯之地,清乾隆年間盛極一時,與運河沿線的揚州、蘇州、杭州並稱為「四大都市」,並享有「壯麗東南第一州」之譽。
淮安歷史上英才輩出,共和國開國總理周恩來就出生在這里,此外還有漢代軍事家韓信,漢代辭賦家枚乘,抗金女英雄梁紅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等,《老殘游記》作者劉鶚也是在淮安長期定居期間創作了《老殘游記》這一名作。
淮安不僅人傑地靈,而且風景優美,沿大運河,環洪澤湖,既可領略自然風光,又可觀賞名勝古跡。境內的盱眙第一山國家森林公園和明祖陵,以及秀美的河湖風光,為淮安新世紀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淮安概況
區號:0517
郵編:223000
位置:位於蘇北平原腹地,京杭大運河與古淮河交匯處,境內有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全市總面積1.01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218平方公里。
人口:全市總人口近500萬,其中市區人口246萬。
區劃:轄清河區、清浦區、淮陰區(原淮陰縣)、楚州區(原縣級淮安市)和金湖、盱眙、漣水、洪澤4縣。
淮安原名淮陰,於2001年2月1日始改名為淮安。淮安市是江蘇省重要的交通樞紐。古往今來一直是軍事要地。2005年開始通了火車,告別了蘇北一直沒有火車的歷史。
行政區劃
2005年,淮安市轄4個市轄區、4個縣。
淮安市 面積8962平方千米,人口523萬人(2004年)。
清河區 面積 134平方千米,人口 32萬人。郵政編碼223001。
清浦區 面積 293平方千米,人口 32萬人。郵政編碼223002。區人民政府駐承德南路66號。
楚州區 面積1439平方千米,人口119萬人。郵政編碼223200。區人民政府駐淮城鎮。
淮陰區 面積1264平方千米,人口 87萬人。郵政編碼223300。區人民政府駐王營鎮。
金湖縣 面積 737平方千米,人口 36萬人。郵政編碼211600。縣人民政府駐黎城鎮。
盱眙縣 面積2430平方千米,人口 74萬人。郵政編碼211700。縣人民政府駐盱城鎮。
洪澤縣 面積1009平方千米,人口 39萬人。郵政編碼223100。縣人民政府駐高良澗鎮。
漣水縣 面積1656平方千米,人口104萬人。郵政編碼223400。縣人民政府駐漣城鎮。
淮安市概述
淮安地處蘇北腹地,北接連雲港,東北接鹽城市,偏南接揚州市,南鄰安徽省,西連宿遷市。總面積10072平方公里,總人口524.06萬,現轄4縣4區。
淮安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秦時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境內有著名的"下草灣文化"和"青蓮崗文化"遺址。歷史上曾是潛運樞紐、鹽運要沖,明清鼎盛時與蘇州、杭州、揚州並稱為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淮安人文答萃,歷史上誕生過大軍事家韓信、漢賦大家枚乘、巾帽英雄梁紅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老殘游記》作者劉鶚等。淮安是一代偉人周恩來的故鄉,劉少奇、陳毅等許多老一輩革命家也曾在淮安留下光輝的足跡。
淮安是物產富饒的魚米之鄉。西有"日出斗金"的洪澤湖,東有盛產魚蝦鱉蟹的高郵湖、白馬湖。全境平原廣袤,土地肥沃,糧豐林茂,水域寬廣,盛產水產、蔬菜、林果、各類禽畜及優質糧油等農副土特產品,形成了蔬菜、畜禽、生豬、水產、林木等五大主導產業,是全國聞名的綠色農副產品產加銷基地。礦產資源豐富,地下蘊藏有岩鹽、芒硝、凹凸棒土、石油、天然氣等非金屬礦產,已經探明的岩鹽儲量1300億噸,居世界首位。
淮安是新興的工業城市。全市有各類工業企業近3萬家,其中包括淮陰卷煙廠等10戶大型企業集團和江蘇清印集團等50戶重點企業,形成了以化工、機械、冶金、紡織、煙草為主體並具有一定基礎的工業體系。全市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不斷升級,生物工程、節能環保、新興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正在興起。
淮安是迅速崛起的交通樞紐城市。境內公路、鐵路、水路四通八達,已經建成和即將建成的京滬、寧宿徐、淮鹽、宿淮、寧淮等五條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新長鐵路縱貫全境,水運河道縱橫交錯,初步形成了一個以高等級公路為主骨架、水陸並舉的交通網路,凸顯了淮安在江蘇乃至全國的交通樞紐地位。
淮安市位於「日出斗金」的洪澤湖東畔,古老的京杭大運河和年輕的京滬高速公路在這里交匯,璀璨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在這里共輝。市境跨古淮河兩岸,相傳大禹曾至境內治水,「使淮水永安」,市名即淮水安瀾之意。正象那悠悠的淮水,淮安的歷史源遠流長。
早在五六千年前,市境就有先民們活動的蹤跡,並留下載入史冊的「青蓮崗文化」。
~~~~歷史沿革~~~~
夏商周時期
市境已獲相當程度的開發,「交通灌溉之利甲於全國」,既有邗溝(即淮揚運河)溝通江、淮,又有陸上幹道—善道通達南北,故成為春秋戰國列強爭奪的重要地區,先後為吳、越、楚所有。
秦漢時期
秦統一六國後,推行郡縣制。市境始置縣邑有淮陰(今淮陰區碼頭鎮)、盱眙(今盱眙縣城北)、東陽(今盱眙縣馬壩)。在秦末農民大起義中,淮安人民蜂起響應。著名軍事家韓信即於此時仗劍從戎,立下赫赫戰功。西漢年間,市境又增置淮浦(今漣水縣西)、射陽(今楚州區東南)、富陵(今洪澤湖中)等縣。秦漢時期,境內農業生產條件特別是灌溉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東漢末年廣陵太守陳登築高家堰(今洪澤湖大堤)30里,遏淮河洪水,保護農田,並修破釜塘灌溉農田。鐵制農具和牛耕也得到推廣,故雖迭經戰亂農業生產仍有較大發展。同時交通運輸也有改善。秦始皇修築的馳道自境內穿過,陳登則築邗溝西道,使江淮交通更便捷。由此,承平之年,境內手工業和商業比較繁榮,文化也發展到較高水平,漢代興起家學和私學,並涌現出一批文學大家,如漢賦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
魏晉南北朝時期
市境長期處於戰爭和對峙的前沿。長年戰亂帶來的是「江淮之間,赤地千里」的凄慘景象,經濟和文化遭到嚴重破壞。值得一提的是,南齊永明七年(489年),割直瀆、破釜以東,淮陰鎮下流雜100戶置淮安縣,「淮安」之名始見。
隋唐五代時期
境內長期處於安定的環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和重新繁榮。其間大運河的開鑿和淮北鹽場的建灘對市境的繁榮產生了巨大的作用。隋大業年間,自洛陽至揚州的漕運(供給皇糧的水上運輸)要道——大運河鑿成,境內則成為漕運重要孔道。自隋至清末,朝廷一直在淮安設置官署,委派大員掌管、督辦漕運。唐初,漣水成為全國四大鹽場之一。為運銷淮鹽,垂拱年間開運鹽河,淮安鹽運又興。楚州(治今楚州淮城)、泗州(治今盱眙縣城對岸)成為運河沿線的兩座名城,其中楚州被白居易譽為「淮水東南第一州」。
宋元時期
北宋年間,境內較為太平,漕運、鹽運得到進一步發展。政府鼓勵墾殖,修復和增建灌溉設施,引進推廣「占城稻」。「黃柑紫蟹見江海,紅稻白魚飽兒女」,正是這一時期的生動寫照。南宋和金、元對峙時期,市境再度成為前線,遭受兵火的長期荼毒。經歷長期戰亂,市境一片凄涼。而由黃河奪淮帶來的頻繁水災,又使市境雪上加霜,益加蕭條。宋元時期,境內文化在太平之年有所發展,府、州、縣學普遍建立,受教育者增多。文化名人也頗多,如著名詩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主修《奉元歷》的著名盲人天文歷算家衛朴,開明清寫意畫先河的著名畫家龔開,《畫鑒》作者、著名書畫鑒賞家和理論家湯卮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盱眙第一山的宋元題刻,其中不乏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趙孟兆頁等大家的珍品。
明清時期
境內置淮安府。明永樂年間,淮安漕運又興,清江浦開始興起。明中葉以後,黃河全流奪淮,境內水患愈演愈烈,農業衰落,魚米之鄉的盛景不再。明清兩朝都委派大員駐淮治河。以清江浦河軸心的兩淮城市扼漕運、鹽運、河工、榷關、郵驛之機杼,進入鼎盛時期,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運河線上的「四大都市」。兩淮城市的繁華,帶來了人文薈萃的局面。明清兩朝僅山陽(今楚州)一縣就有進士200餘人,河下鎮還出了狀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話。這里還產生了《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著名經學大師閻若璩,「揚州八怪」之一的花鳥畫家邊壽民,中醫四大經典之一《溫病條辨》的作者吳鞠通等一批名人。
民國時期
淮安府撤銷,市境大部始屬淮揚道,後屬淮陰行政督察區。境內漕、鹽、河、榷之利皆失,進一步衰微。而長年戰亂又給剛剛興起的近代交通運輸業和工礦業以沉重打擊。中國共產黨組織於1927年成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境內成為重要的根據地和解放區,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華中軍區、蘇皖邊區政府等都曾駐節境內,劉少奇、陳毅、黃克誠、彭雪楓、鄧子恢、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人民軍隊高級將領都曾在此戰斗過。淮安人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巨大功勛。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1949年5月,成立淮陰專區。
建國後
幾經調整,至1971年今市境始全屬淮陰專區。1983年,淮陰專區改為淮陰市。1987年,轄縣淮安、宿遷改為縣級市。1996年8月,宿遷、泗陽、沭陽、泗洪四縣(市)從淮陰市析出,成立地級宿遷市,同時灌南縣劃歸連雲港市。2001年2月,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原縣級淮安市改為淮安市楚州區,原淮陰縣改為淮安市淮陰區。
建國以來,淮安人民發揚老區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後,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把一個「一窮二白」的淮安建設成為江蘇新興的交通樞紐、工業城市,全國重要的農副產品產加銷基地,江淮平原的重要商埠。
⑨ 請問一下淮安有什麼名勝古跡和旅遊景點
周恩來紀念館第1名
淮安市淮安區永懷路2號
AAAAA級景區
淮安府署第2名
淮安市淮安區東門大街38號淮安府署
AAAA級景區
周恩來故居第3名
淮安市淮安區駙馬巷7號
AAAAA級景區
河下古鎮第4名
淮安市淮安區淮城鎮河下估衣街125號
AAAAA級景區
吳承恩故居第5名
淮安市淮安區楚州河下鎮打銅巷
AAAA級景區
⑩ 淮安市人文,民俗,特產是什麼
淮安市由原淮安市和淮陰市合並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故鄉,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層城市。處於江蘇省北部,江淮平原東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點。北接連雲港,東毗鹽城,南連揚州和南京,西鄰安徽滁州,西北接宿遷。淮安歷史上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有「中國運河之都」的美譽。淮安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與揚州為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為江淮流域古文化發源地之一,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淮安是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人傑地靈,人文景觀眾多,全市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00多處,館藏文物4萬余件。除明祖陵、周恩來故居和紀念館、韓信故里、吳承恩故居外,淮安還有不少人文勝跡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值得前去游訪。
●青蓮崗文化遺址●
青蓮崗文化遺址是在1951年12月由當時治淮文物工作隊發現的1958年《考古學報》第1期的一篇專題文章中定名,後來得到越來越多的史學家的公認,從此便載入了史冊。
據郭沫若主編的《中國史稿》稱:青蓮崗文化是江淮流域最早的原始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文化的一個分支,屬於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的階段。就因為它首次在淮安宋集鄉青蓮崗發現,所以命名為「青蓮崗文化」。
●東陽城遺址及東陽漢墓群●
秦漢東陽城遺址是江蘇省保存最為完好的古遺址。春秋戰國時期,這里是貫穿南北交通的古邑重鎮,秦漢時為東陽郡縣所在地,曾被漢高祖劉邦封為侯國,經濟文化繁榮。東陽城古墓叢葬就在該遺址東南,面積有三四十萬平方米,有數以千計的古墓葬,因為漢代有厚葬習俗,所以地下文物極為豐富。上世紀70年代以來,這里出土了大量有著極高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其中1974年出土的西漢木刻星象圖比世界公認最早的耶魯撒冷彗星圖還早110年。
●古泗洲城遺址●
300多年前,被黃河奪汴入淮洪水淹沒的古泗州城,在傳說中一直被認為在洪澤湖和淮河水中。然而,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經過近一年的勘探證明,這座曾經作為汴河漕運中心的繁華古城,並非沉沒在洪澤湖,而是僅有十分之一淹沒在淮河水中,其絕大部分與盱眙縣城第一山隔淮河相望。
●管鮑分金亭●
管鮑分金亭座落在盱眙縣。相傳東周時期,管仲、鮑叔牙都是齊國著名良相、政治家,兩人自幼相處,情同手足。皆因家境貧寒,從事小本買賣養家糊口。一次,他們來到商賈雲集、酒坊密布的古泗州從事酒水販賣,收入漸豐後便以此為業。但不管贏利多少,二人都到一僻靜處平分。有一天,他們在分錢後哀嘆如此下去難得大利,難成大事,商談下一步打算。一名老者飄然而至,教給他們賺大錢的「秘方」:讓他們在酒中加水,可得暴利,被他們嚴詞拒絕。可是,那老者還不知趣,仍在那裡喋喋不休,二人便憤然離開。剛走幾步,突見一條大蛇攔住去路,二人大驚失色,嚇得不知所措。這時,那名老者扛鋤而至,執鋤將蛇斷為兩截,然後將斷蛇拾在手中一敲,竟是兩段黃金。老者將黃金送給二人後說:「你們都是國家棟梁,不要因生活窘迫而誤了前途。」然後,飄然而去。二人自知遇到仙人,感恩不盡。但管鮑認為,「天賜金,焉私分,當遺於民」,旋即分黃金與當地南北兩鄉村民。後人感念管鮑的分金精神,自籌錢款建分金亭。又傳後人為紀念此事,於明代萬曆年間在管鎮鎮街西約50米處建有一座蔚為壯觀的「管鮑分金亭」。該亭被毀於1959年。
在原址復建的管鮑分金亭,底部寬10.5米,高13.6米,整體呈方形,上面矗立著四個高大巍峨的鐵人,東西兩面分別是年輕時管仲和鮑叔牙的雕像,手裡捧著熠熠生輝的金條,另兩側分別為管鮑老年時的封侯雕像。四個大門兩旁的八面牆上分別繪有拾金、待領、分金、贈金等八幅浮雕,形象直觀地再現了當年管鮑分金時的情景。
●文通塔與勺湖公園●
文通塔,原名尊聖塔,巍然屹立於淮安古城西北隅運河之畔、勺湖之濱的「文通塔苑」內,古樸而又庄嚴,是富有佛教風格的古典建築。
文通塔始建於唐中宗景龍二年(公元708年),距今已一千二百八十多年的歷史。據清代《淮需小記》所載:唐代武則天時,西域碎葉和尚僧伽大士曾來楚州(淮安),景龍二年僧伽大士應召入宮,尊為「聖僧」,稱為弟子。唐中宗李顯令楚州這僧伽大士(聖僧)建造「龍興萬壽禪寺」,並造「尊聖塔」一座。明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尊勝塔重修,因旁有晉代的文通寺,故改名為文通塔。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秋又重修,與明初建的城南隅的龍光閣(今已毀)遙遙相對,「以壯文峰」
這座塔現在成了勺湖公湖公園的第一景點:湖光塔影。每當紅日高照或皓月當空,塔身便倒映於湖中,偶或點綴以白雲、藍天、垂柳、奇葩,其景之幽,令人觀之嘆絕。
塔後的勺湖因形似一把勺子而處名,擁有水面114畝,陸地40畝。這里自古即為淮安名勝。據說從隋唐時代起,這里建有著名寺院,來此游歷或焚香膜拜者常年不絕。而這建勺湖公園。半個多世紀以前,當代一位偉人童年時曾在這里留下足跡(注),來此觀賞的人們,每念及此,游興陡增。當你踏進"文通塔苑"的門檻,首先撲入眼簾的是雙亭迴廊。過文通塔,即踏上勺堤,左側是綠波盪漾的湖水,右為與淮中校園毗鄰的白身青檐的雲牆。由此向東北眺望,清晰可見遠處的兩道玲瓏別致的洞門,令人的芳徑通幽之感。這雖然還比不上濃妝淡抹相宜的杭州西湖那麼美,但與江南一般園林相比,是毫不遜色的。過了兩道洞門,園中的一些古色古香的建築即呈現眼而這些建築,皆順著地形水勢,變代多樣,色彩柔和宜人,莊重而淡雅。湖心島上原大悲閣舊地,現建的一座廳堂,東側的貼水曲廊和扇形水榭,湖中建的石舫,舫上有兩層樓閣,登樓可鳥瞰全湖景色。湖心島南北有虹橋與陸地相連。明代進士阮葵生當年講學的勺湖書院也按明朝時候的建築風格修復好了,西側還增建一座春風亭,供探游者休憩。在橋畔舉目平視,但見二三遊艇劃破水底藍天,其景別有一種情趣。
●鎮淮樓●
鎮淮樓始建於北宋年間,原為鎮江都統司酒樓。因為淮安「扼江北之要沖,為南北交通之孔道」,縱貫淮安全境的大運河,便是當時南北交通的命脈。南糧北運,要從運河穿長江,越淮河,才能北上。船隻以到淮安視為安全,無論文武官員,顯宦世家,巨商富賈,文人墨客和僧道名流,都要登樓祭酒,以慶幸運。在元代,淮安「置總管府,用以控制南北舟車轉輸」,樓上便懸掛「南北樞機」、「天澈雲衢」的金字匾額。明代樓上置「銅壺滴漏」,用以報時,故又名「譙樓」。後又置大鼓專伺打更、報警,故又稱為「鼓樓」。
●梁紅玉祠●
梁紅玉祠在淮安市新城北辰坊,紀念南宋中幗英雄梁紅玉。始建年代不詳,幾經興廢,1982年重建。
梁紅玉,生於楚州(即今淮安),是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之妻。曾在江蘇鎮江金山擊鼓助戰抗擊金兵,梁紅玉「雷鼓抗金兵」,傳為千古佳話。後隨韓世忠率部進駐淮安,在淮安城北1里多築新城抗擊金兵。後人在此為之塑像建廟。因她排行第七,俗稱「七奶奶廟」。
經過修復的梁紅玉祠為三間,有一庭院。三面圍牆,南面是大門,門兩面各有一隻石鼓。洞內建有一座三尺六寸高的神台,神台上設有神龕,神龕三面板壁,南面一塊約見六尺見方的玻璃,內置梁紅玉戎裝配劍的泥制塑像,有五尺高,神采飄逸,雄姿威嚴。祠內還立有梁紅玉身世簡介石碑。
●劉鶚故居●
劉鶚書屋是當年劉鶚生活和著書的處所。位於淮安和平路地藏寺巷內。
劉鶚(1857—1909)近代小說家。字鐵雲,別署洪都百煉生。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淮安)。出身官僚家庭,但不喜科場文字。他承襲家學,致力於數學、醫學、水利學等實際學問,並縱覽百家,喜歡收集書畫碑帖、金石甲骨。其《鐵雲藏龜》一書,最早將甲骨卜辭公之於世。早年科場不利,曾行醫和經商。光緒十四年(1888)至二十一年,先後入河南巡撫吳大□、山東巡撫張曜幕府,幫辦治黃工程,成績顯著,被保薦到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以知府任用。光緒二十三年(1897),應外商福公司之聘,任籌采山西礦產經理。後又曾參與擬訂河南礦務機關豫豐公司章程,並為福公司擘劃開采四川麻哈金礦、浙江衢嚴溫處四府煤鐵礦,成為外商之買辦與經紀人。二十六年(1900)義和團事起,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劉鶚向聯軍處購得太倉儲粟,設平糶局以賑北京飢困。三十四年(1908)清廷以"私售倉粟"罪把他充軍新疆,次年死於烏魯木齊。
劉鶚以寫作《老殘游記》而名噪海內,備受贊譽。另外,他對殷墟甲骨文字學的建立也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關天培祠●
楚州城內市東街有一座古樸肅穆的祠堂——關忠節公祠,為紀念民族英雄關天培所建。
關天培(1781—1841)字仲因,號滋圃,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人。行伍出身,歷任蘇松鎮總兵、署江南提督、廣東水師提督等職。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他率領清兵英勇抗擊英國侵略者,1841年2月25日在廣州虎門靖遠炮台與英軍作戰中以身殉國。
他的親隨孫長慶將其遺骸護送回淮安埋葬,並在縣城東街建立祠堂以祀之。關忠節公祠淮安縣東街,原為三間大殿、兩間廂房,被古色古香的花牆小院護圍著。神台上,關天培官服塑像栩栩如生,兩旁一對親隨,分別執劍捧書。享殿門上懸有「關忠節公祠」長匾額。殿兩旁懸有大書法家周木齋書寫的林則徐的楠木輓聯。神州大地,幾經滄桑,關天培原祠己毀於抗日戰爭的戰火之中。解放初,人民政府又按原貌恢復了關忠節公祠,供賓客憑吊瞻仰,激勵炎黃子孫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光榮傳統,奮發圖強,振興中華。
●清晏園●
清晏園,過去叫城南公園,位於淮陰市區人民南路之西側,環城路之北側,是蘇北地區最有代表性的古典園林。她揉北方的開闊與南方的玲瓏於一處,使遊人於玩樂中得到美的享受。
清晏園,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至今已有300多年,是淮陰市唯一保護完好的古典園林,也是中國漕運史上唯一保留下來的官宦園林。據《清河縣志》記載,清晏園,曾名為淮園、瞻園、留園、城南公園。城南公園名稱時間最長,自1991年10月1日起,才又恢復為「清晏園」古名。園內亭、台、樓、閣、假山錯落有致,曲徑、長廊、流水循環往復,四季花繁木盛,秀麗典雅。
●黃花塘新四軍軍部舊址●
黃花塘是新四軍軍部暨中共中央華中局於1943年1月10日至1945年9月19日所在地。
這里至今還保留有二師師長羅炳輝、華中局代書記、新四軍代政委饒漱石、華中局組織部長曾山、副軍長張雲逸先後住過的舊居和新四軍參謀長賴傳珠居住過的兩幢草房,保留有當年軍部主要生活水源地、旱時為軍部指戰員操練場所的黃花塘、饒漱石曾山和軍部衛生院用房所在地的蘆柴塘、陳毅住房所在地和夏季游泳場所的新塘遺址。1982年,新四軍軍部舊址被江蘇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又被公布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淮安的民俗
農歷二月初二,是淮安民間得傳統節日之一,名叫「龍抬頭」也叫「龍頭節」。
二月二龍抬頭家家男子剃龍頭
舊時淮安民間有「有錢無錢剃頭過年」的說法。春節錢剃頭到二月二已經一個多月了,正是需要剃頭理發的時候。二月二龍抬頭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時間一長就形成了二月二剃頭的習俗。「二月二」龍抬頭,家家小孩剃毛頭,也是這一原因,為取吉利在剃頭中間加「龍」字,叫剃「龍」頭,以區別其他時間的剃頭,還有些女孩選此日穿耳孔。另外家長們選此日送孩子們入學讀書。
二月二,家家人家接女兒
舊時,正月新娘不回門媳婦不走娘家,正月不空房,同時還有「出嫁的閨女正月不能看娘家的燈,看了娘家的燈死公公」的迷信說法,因此正月出嫁的女兒不準回娘家。一個多月的時間,閨女想娘,娘想閨女,所以到了二月二,不僅已經出了正月,而且又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所以各家都接女兒回娘家。
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
這天,用過年祭祀下來的蠟燭點著。照房梁和牆壁,以取滅害蟲。另外,在這天,孩子們用筷子敲干瓢,邊敲邊說:「二月二,敲瓢叉,十個老鼠九個瞎。」用筷子敲酒盅說:「二月二,敲酒盅,十個老鼠九窩空」,由此來驅鼠滅鼠。用白紙條書寫「二月二,諸蟲螞蟻直入地」的「蜒蛐榜」,其中「諸蟲螞蟻直入地」要倒書,然後將其貼在桌腿或床腳上,以避蟲蟻。
二月二,龍抬頭,大囤滿,小囤流
用青灰畫糧囤或梁倉,或在們門前畫不等的圓圈,象徵大圓接小圓,祈禱豐收,這又是民間一俗。二月二,有的還吃除夕鍋巴和婦女忌用針線的習俗。據說龍抬頭東針線,會傷害龍的眼睛。
淮安市兼有南北氣候特徵 ,一般說來,蘇北灌概總渠以南地區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以北地區為北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特產主要包括:淮安蒲菜、西順河紅衣小花生、淮陰黑豬、洪澤大米、洪澤河蜆、洪澤銀魚、洪澤芡實、金湖白鵝、金湖芡實、金湖甲魚、漣水雞糕、盱眙龍蝦、淮陰紅薯粉絲、漣水千張、漣水蘿卜干、欽工肉圓、漣水曲酒、「月塔牌」朝天椒、華佗金針。
還有淮揚獅子頭,淮城蒲菜,震豐圓餛飩,淮陰豆腐香,白湯烏·將軍過橋,濾漿鹹粥,玉米山芋粥,欽工肉圓、曹家小刀面,蟹,銀魚,淮安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