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北京貴州游記

北京貴州游記

發布時間: 2021-03-04 20:04:35

⑴ 小學語文升學奪冠知識大集結俗語分類,誰發給我啊啊啊啊啊,急急急

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中國第一首長篇抒情詩--《離騷》
中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 (357句,1785字)
中國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
中國第一部文言志怪神話小說集--《搜神記》
中國第一部小說總集--《太平廣記》
中國第一部筆記體小學集--《世說新語》
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三國演義》
中國第一部推理小說--《包公案》
中國第一部世情小說--《金瓶梅》
中國第一部散文集--《尚書》
中國第一部日記體游記--《徐霞客游記》
中國第一部笑話集--《笑林》
中國第一幅長畫卷--《長江萬里圖》
中國第一幅風俗畫--《清明上河圖》
中國第一部語錄體著作--《論語》
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中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
中國第一部斷代體史書--《漢書》
中國第一部哲學著作--《周易》
中國第一部地理書--《禹貢》
中國第一部地理學專著--《水經注》
中國第一部農業網路全書--《齊民要術》
中國第一部綜合農學專著--《農政全書》
中國第一部農業生產技術論著--《天工開物》
中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中國第一部詞典--《爾雅》
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
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詩歌集--《全唐詩》
中國第一部有關音樂的書--《漢樂府》
中國第一部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
中國第一部建築學書--《營造法式》
中國第一部營養學書--《欽善正要》
中國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
中國第一部機械工程書--《新制諸器圖論》
中國第一部方言詞典是《方言》
中國第一部兵書:《孫子兵法》
中國第一部記錄謀臣策士門客言行的專集:國策 戰國策
中國第一部專記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 《晏子春秋》
中國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 《典論•論文》(曹丕)
中國第一部大網路全書是:《永樂大典》
中國第一部文學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劉勰的《文心雕龍》
中國第一部詩歌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鍾嶸的《詩品》
中國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筆記體寫成的綜合性學術著作:北宋的沈括的《夢溪筆談》
中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 《儒林外史》
中國第一部介紹進化論的譯作:嚴復譯的赫胥黎的《天演論》
中國第一部個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說是:《狂人日記》
中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神話小說:《西遊記》
中國第一篇報告文學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1、把在團體中起主導的人喻為( 主心骨,領頭羊, )
2、把足智多謀的人喻為(智多星 )
3、把接待賓客的當地主人喻為(東道主 )
4、把公堂台階下受審的囚犯喻為(階下囚 )
5、把吝嗇錢財、一毛不拔的人喻為( 鐵公雞)
6、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為( 糊塗蟲)
7、把世故圓滑的人喻為( 老油條)
8、把沒有專業知識的外行人喻為(門外漢 )
9、把技藝不精、勉強湊合的人喻為( 三腳貓)

寫出「突然」的近義詞:驟然、忽然、猛然、倏忽
表示人死亡的詞:圓寂、逝世、去世、病逝
表示輕聲哭的詞:啜泣、抽泣、哽咽、抽噎
承諾別人的話--諾言
誠懇勸告的話--忠言
骯臟下流的話--穢言、污言
胡說八道的話--胡言
婉轉表示的話--婉言
不切實際的話--謠言
讓人吃驚的話--危言
象徵美好的話--吉言
勸人改錯的話--諫言
隨便逗笑的話--戲言
討人喜愛的話--甜言
抱怨不滿的話--怨言
預測未來的話--預言

墨家: 墨翟
儒家: 荀況 孟軻
道家: 莊周
法家: 韓非

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朱德、彭德懷、賀龍、陳毅、劉伯承、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林彪、葉劍英。
我國四季名花:(春)蘭花、(夏)荷花、(秋)菊花、(冬)梅花
我國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我國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我國四個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
我國最大的瀑布:貴州省的黃果樹瀑布。
世界最高峰時珠穆朗瑪峰;世界最長的運河是京杭大運河。
世界上最大最深的洋--太平洋;
最小最淺的洋--北冰洋;
最深的湖--貝加爾湖;
敢於和大海比的湖--裏海;
最大最深的海--珊瑚海;
最小的海--馬爾馬拉海;
世界第1大島--格陵蘭島;
中國第1大島--台灣島;
世界第1長河--尼羅河;
中國第1大河--長江;
世界上最高的瀑布--安赫爾瀑布
世界上最大的海灣--孟加拉灣。
世界第1大洲--亞洲;海拔最低的洲--歐洲。
太陽系中的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中國第1個世界冠軍是乒乓球健將:容國團;第1個奧運會冠軍是射擊運動員:許海峰;;第1個冬奧會冠軍是李琰;第1個田徑世界冠軍是黃志紅。
體操王子:李寧 鐵榔頭:郎平 羽壇女皇:李玲蔚 跳水女皇:高敏 當代棋聖:聶衛平 車馬炮之王:胡榮華 乒壇女皇:鄧亞萍
體育運動之母--田徑
國際籃壇飛人--邁克爾•喬丹
世界第一運動--足球,起源於英國。
奧運五環的含義:代表歐洲(天藍色)、亞洲(黃色)、非洲(黑色)、澳洲(草綠色)、美洲(紅色),象徵五大洲運動員的友誼和團結。
世界上最強大的火山--維蘇威火山;世界上最早的傳記文學是《史記》;世界上最長的敘事詩是《格薩爾王傳》。
中國最早的敘事詩是《孔雀東南飛》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
中國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作詞田漢,作曲聶耳。
中國最早的地理學家是酈道元;古代航海家是鄭和;第1位鐵路專家是詹天佑;橋梁專家是茅以升;導彈之父是錢學森。
「五筆字型」發明者是王永民。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四大名著
《水滸傳》施耐庵 《紅樓夢》曹雪芹 《西遊記》吳承恩 《三國演義》羅貫中
詩仙:李白,名:李太白,寫作特點:浪漫,號稱:青蓮居士
詩聖:杜甫,名:杜工部 詩魔:白居易,號稱:香山居士
詩天子:王昌齡 詩鬼:李賀 詩豪:劉禹錫 詩囚:孟郊、賈島,倆人一起被稱為:郊寒島瘦
田園詩人:陶淵明 邊塞詩人:王昌齡 山水詩人:王維
三蘇:蘇洵、蘇軾、蘇轍
唐宋八大家:(宋)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唐)柳宗元、韓愈。
竹林七賢:(晉代)阮籍、嵇康、山濤、阮咸、向秀、王戎、劉伶。
照相機的發明家:達蓋爾(法國)
現代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美國)
溫度計是瑞典科學家攝爾西斯發明的。
電池是義大利科學家伏打發明的。
人類的天敵是環境污染。
諾貝爾獎項:化學、物理、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與經濟,6個獎項。
酸雨的罪魁禍首是人。
清末四大譴責小說:李伯元《官場現形記》、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鄂《老殘游記》、曾樸《孽海花》。
炊具中的瑰寶:鐵鍋。
人類生存的三大支柱--淡水、空氣、食物。
中國最早的旅遊地理文學作品是《山海經》,也是我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部古籍。
宇航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
世界五大宮:北京故宮、凡爾賽宮、白金漢宮、白宮、克里姆林宮。
中國人民十大將軍:栗裕、王樹聲、譚政、徐海東、羅瑞卿、黃克誠、許光達、張雲逸、肖勁光、陳賡。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劇作家--曹禺,原名萬家寶。
圓舞曲之王:約翰•施特勞斯,奧地利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
巴金:原名:李芾甘 名著:《愛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
老舍:原名:舒慶春 字:舍予 名著:《茶館》《駱駝祥子》
魯迅:原名:周樹人 字:豫才 浙江紹興人。現代中國偉大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狂人日記》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小說。《阿Q正傳》是世界名著。
秦牧:原名:林覺夫,被讀者稱之為「南國的花城」
郭沫若,現代詩人、作家、歷史學家。原名郭開貞。
我黨第1位見到列寧的人是張太雷;第1位和列寧照過相的人是瞿秋白。
最早把中國象棋傳入國外的人是謝俠遜。
魚類這個龐大的家族共有3萬個成員。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居民。
霧多的地方--水面上和城市

1.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3.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4.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5.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6.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7.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8.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9.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10.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11.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12.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13.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紅。 14.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15.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6.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17.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1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19.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20.天若有情天亦老。21.天涯何處無芳草。 22.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23.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24.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25.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26.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27.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少年。 28.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29.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30.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31.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32.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33.古來學問無餘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你可以試著看看

⑵ 徐霞客走過那幾個地方

徐霞客的旅遊生涯,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28歲以前的紀游准內備階段。重點放在研讀祖國的容地理文化遺產,並憑興趣游覽太湖、泰山等地,沒有留下游記。
第二階段為28歲(1613)至48歲(1633)的紀游前段,歷時20年,游覽了浙、閩、黃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華山、恆山諸名山。但游記僅寫了一卷,約佔全書的十分之一。
第三階段為51歲(1636)至54歲(1639)為紀游後段,歷時4年,游覽了浙江、江蘇、湖廣、雲貴等江南大山巨川,寫下了9卷游記。
徐霞客的足跡遍及今19個省、市、自治區。他不畏艱險,曾三次遇盜,數次絕糧,仍勇往直前,嚴謹地記下了觀察的結果。直至進入雲南麗江,因足疾無法行走時,仍堅持編寫《游記》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萬字的《徐霞客游記》。55歲(1640)雲南地方官用車船送徐霞客回江陰。56歲(1641)正月病逝於家中。遺作經季會明等整理成書,廣泛流傳。

⑶ 建文帝是不是真的死在了貴州苗區

建文下落 雖然朱棣宣稱在宮中找到明惠帝的屍體,並為他舉行葬禮,但朱棣對建文未死的傳言不敢掉以輕心。溥洽是建文帝主錄僧,《明史·姚廣孝傳》記載「初,帝入南京,有言建文帝為僧遁去,溥洽知狀,或言匿溥洽所。帝乃以他事禁溥洽。而命給事中胡濴等遍物色建文帝,久之不可得。溥洽坐系十餘年。」直到姚廣孝病危時請求朱棣釋放溥洽,溥洽才獲釋。 有野史記載,建文帝離宮後出家為僧,雲游四方。有詩雲:「閱罷楞言磐懶敲,笑看黃屋寄團瓢。南來嶂嶺千層迥,北望天門萬里遙。款段久忘飛鳳輦,袈裟新換袞龍袍,百官此日知何處。唯有群鳥早晚朝。」傳言此詩作者是建文帝,但未證實。 另有一說建文帝逃到東南亞,野史傳聞鄭和下西洋其中任務之一便是尋找建文帝。 建文帝的結局到底怎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成為明史第一謎案。因為建文帝在太祖嚴苛統治之後,力行寬政,所以他的遭遇引起了無數人的同情,他的下落就格外引人好奇,在各種野史、戲劇里可以看到人們無盡的猜測和演繹。下台後的建文帝下落,卻又成了千古疑案,眾說紛壇。主要有: 1.自 焚說。《太宗實錄》中記載,燕王進入金川門後,建文帝也想出來迎接燕王,然而又自嘆道:「我何面目相見耶!」,不得已下令焚 宮,頓時火光熊熊,建文帝攜皇後馬氏,跳入火中自 焚,妃嬪侍從等,大都亦隨其蹈 火而 死。燕王朱棣入宮後,清宮三日,搜查建文帝下落。宮內侍人都說建文帝已自 焚,並從火堆里扒出一具燒 焦的屍 體證明之。燕王見到屍 體,分不清男女,慘不忍睹,朱棣不勝悲戚,撫屍痛哭,說他只是前來幫助皇帝學善,你又何必自尋死路呢?其繼位稱帝後,只得以天子「禮葬建文皇帝」燕王事後,遣官致祭,輟朝三日。《明史·成祖本紀》及《明史·方孝儒傳》均持此說。近人孟森等學者也持建文帝自 焚說。 2.出亡說。《太宗實錄》的可靠性為人們所質疑,因為朱棣就曾經三次修改《太祖實錄》,目的就是要美化自己,為自己奪取皇位尋找冠冕堂皇的理由。《太宗實錄》所記的建文帝自 焚事,就有很多人持懷疑的態度。由於永樂朝的政治高壓、文網嚴密,對建文帝出亡之事沒有留下記載。天順、正德朝之後,嚴峻的政治環境有所好轉,關於建文帝出亡說的史料開始多起來。 我們發現,越是早的史料越是含糊,越是晚的史料越是具體。萬曆二年十月,13歲的神宗曾向張居正問及建文帝下落一事,張居正回答:「國史不載此事,但先朝故者相傳,言建文皇帝當靖難師入城,即削發披緇,從間道走出,後雲游四方,人無知者。」可見首輔張居正也傾向於建文帝出亡之說。值得注意的是,民間傳聞已經入天子耳中,而且這時談論建文帝出亡已經不再是禁忌話題。 關於建文帝出亡一事,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中的記載最具有代表性。他認為建文帝並未自 焚,而是在大臣的保護下由密道逃出南京。 建文四年夏六月乙丑,帝知金川門失守,長吁,東西走,欲自 殺。翰林院編修程濟曰:「不如出亡。」少監王鉞跪進曰:「昔高帝升遐時,有遺篋(qiè),曰:『臨大難,當發。』 謹收藏奉先殿之左。」群臣齊言:「急出之!」俄而舁(yú)一紅篋至,四圍俱固以鐵,二鎖亦灌鐵。帝見而大慟,急命舉火 焚大內,皇後馬氏赴火死。程濟碎篋,得度牒三張,一名應文,一名應能,一名應賢。袈裟、帽、鞋、剃刀俱備,白金十錠。朱書篋內:「應文從鬼門出,余從水關御溝而行,薄暮,會於神樂觀之西房。」帝曰:「數也!」程濟為帝祝發。吳王教授楊應能願祝發隨亡,監察御史葉希賢毅然曰:「臣名賢,應賢無疑。」亦祝發。各易衣披牒。在殿凡五六十人,痛哭仆地,俱矢隨亡,帝曰:「多人不能無生得失,有等任事著名,勢必窮詰;有等妻子在任,心必縈系,宜各從便。」御史曾鳳韶曰:「願即以死報陛下!」帝麾諸臣,大慟,引去若幹人。九人從帝至鬼門,而一舟艤(yǐ)岸,為神樂觀道士王升,見帝,叩頭稱萬歲,曰:「臣固知陛下之來也。疇昔高皇帝見夢,令臣至此耳!」乃乘舟至太平門,升導至觀,已薄暮矣。俄而楊應能、葉希賢等十三人同至。 這段話的意思用現代白話表達是: 建文四年夏六月乙丑,建文帝知金川門失守,燕軍破城後,長吁短嘆,無可奈何,遂想一死了之。此時少監王鉞告訴他:你祖父臨死時,給你留下一個鐵箱子,讓我在你大難臨頭時交給你。我一直把它秘密收藏在奉先殿內。群臣急忙把箱子抬來,打開一看,里邊有三張度牒,就是做僧人的身份證,上面寫好了建文帝等三個人的名字。還放著三件僧衣、一把剃頭刀、白金十錠、遺書一封,書中寫明:「建文帝從鬼門出,其它人從水關御溝走,傍晚在神樂觀西房會集。」據此,建文帝三人剃了頭,換上了憎衣,只帶了九個人來到鬼門。鬼門在太平門內,是內城一扇小矮門。僅容一人出入,外通水道,建文帝彎著身子出了鬼門,其他八人隨之出了鬼門後,就看見水道上停放著一隻小船,船上站著一位僧人,僧人招呼他們上船,並向建文帝叩首稱萬歲,建文帝問他怎麼知道我有難,僧人答道:「我叫王升,是神樂觀住持,昨夜夢見你祖父朱元璋,他本是出家之人,叫我在此等候,接你入觀為僧。」乃乘舟至太平門,等到黃昏時才到觀里。不久楊應能、葉希賢等13人同至。 上面這段文字的真實性的確讓人有所懷疑,可谷應泰偏偏講得栩栩如生,至此,建文帝似削發為僧,繼承了祖業。真是令人真假難辨,清代名人呂安世和近人蔡東藩等則採信之。建文帝到底是自 焚而死呢,還是由密道逃離南京?史學家對此各持一說,尚無定論。當年清朝編修《明史》之時,明史館中諸史臣即對此意見不一。撰寫《明史·恭閔帝本紀》的徐嘉炎認為建文帝未死於火,而是遜國外逃。而同在明史館的著名學者朱彝尊則相信《明實錄》的記載,認為建文帝已死於火。於是,正如我們所見,《明史·恭閔帝本紀》便有如下的表述:「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看來當時誰也拿不出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只好選擇這種折中的意見。 現在,隨著對建文帝出亡問題研究的不斷深入,對史料掌握的不斷增多,相信建文帝未自 焚而是出亡的人漸多。那麼,明成祖朱棣禮葬的是建文帝嗎?有人認為當時下葬的並不是建文帝而很可能是馬皇後。朱棣在廢墟中找到的屍身面目全非,難以分辨真偽。而且,史料沒有發現安葬馬皇後的記載。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朝中後期竟然沒有人知道建文帝葬於何處,可見當時的人也都不認為真的安葬過建文帝,因此不用祭奠掃墓,時間久遠就變得無人知曉了。其實,朱棣本人也可能知道禮葬的並不是建文帝本人,但這並不影響舉行禮葬儀式,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遮蔽天下人耳目,才可以名正言順地坐上皇帝的寶座。 另外的一個疑點就是城破時沒有發現建文帝的長子。當時建文帝有兩個皇子:長子朱文奎,7歲,次子朱文圭,2歲。朱文圭,史稱建庶人,被成祖幽禁在廣安宮,直到英宗天順年間才被放出來,當時已經57歲了。由於一直被關在宮內,出來時連牛馬都分辨不清。然而作為建文帝長子的朱文奎卻一直下落不明,《明史》中說「燕師入,七歲矣,莫知所終」。既然朱文奎可以逃脫,沒有理由相信建文帝不能出亡。而且,所謂的「靖難之役」長達4年,並非朝夕之間,建文帝有充分的時間准備。朱棣進入南京時,江南、西北、西南、東南等大部分還都不在朱棣的控制之下,建文帝有能力組織有效的反攻。 也有人指出,建文帝自 焚身 亡是歷史真實,因為當時燕軍兵臨城下,把紫禁宮團團圍住,建文帝想逃也來不及了,更何況經考查也無鬼門、御溝逃路。建文帝也深知他的四叔是個貪權無厭、殘暴無情的武夫,落在他手裡決無好下場,不如以死了之為上策。燕王朱棣也絕不會讓建文帝活下去,否則,他就不能當皇帝。 那麼,既然建文帝有可能遜國出亡,他又去了哪裡呢?綜合各種資料,有如下幾種說法: 2.1.遜國為僧,雲游四方正如《明史紀事本末》記載,建文帝從南京逃出後,帶著楊應能、葉希賢、程濟兩比丘一道,隱名易服,雲游天下。學者根據地方誌、遺跡、遺址等資料考證,認為建文帝曾流亡於雲南、貴州、四川、湖北、江浙、廣東等地,《明史紀事本末》說他為逃脫追捕,「西遊重慶,東到天台,轉入祥符,僑居西粵,中間結庵於白龍,題詩於羅永,兩入荊楚之鄉,三幸史彬之第」。 西南數省,留有很多有關建文帝的遺址和傳說。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記》中記載有建文帝曾在貴州白雲山修行時遺留的遺跡:「有巨杉二株,爽立磴(dènɡ)旁,大合三人抱;西一株為火 傷其頂,乃建文君所手植也。再折而西半里,為白雲寺,則建文君所開山也;前後架閣兩重。有泉一坎,在後閣前檻下,是為『跪勺泉』。下北通閣下石竅,不盈不涸,取者必伏而勺,故名曰『跪』,乃神龍所供建文君者。中通龍潭,時有金鯉出沒雲。由閣西再北上半里,為流米洞。洞懸山頂危崖間,其門南向,深僅丈余,後有石龕,可旁為榻。其右有小穴,為米所從出流以供帝者,而今無矣。左有峽高迸,而上透明窗,中架橫板,猶雲建文帝所遺者,皆神其跡者所託也。洞前憑臨諸峰,翠浪千層,環擁回伏,遠近皆出足下。洞左構閣,祀建文帝遺像(閣名『潛龍勝跡』,像昔在佛閣,今移置此)乃巡方使胡平運所建,前瞰遙山,右翼米洞,而不掩洞門,其後即山之絕頂。」 一些書中還記載有建文帝的詩文,雖然無法判斷是否是後人假託,但還是有些符合建文帝身份的。下面這首詩據說是建文帝避難貴州金竺(今貴州廣順)時所作: 風塵一夕忽南侵,天命潛移四海心。 鳳返丹山紅日遠,龍歸滄海碧雲深。 紫微有象星還拱,玉漏無聲水自沉。 遙想禁城今夜月,六宮猶望翠華臨。 此外,在《明史·姚廣孝傳》和《胡濙傳》里記載:明成祖朱棣當了皇帝後,對建文帝自 焚而死,也產生過懷疑,又聽說了很多傳言,有人告訴他那具燒焦的屍體是馬皇後的,建文帝削發為僧外逃了。他就把建文帝的主錄僧溥洽抓了起來關進監獄長達十餘年,逼他供出建文帝下落。《明史·胡傳》載「惠帝之崩於火,或言遁去,諸舊臣多從者,帝(指成祖)疑之。(永樂)五年遣頒御制諸書,並訪仙人張邋遢,遍行天下州郡鄉邑,隱察建文帝安在,以故在外最久。」即朱棣是讓戶科都給事中胡濙以頒布御制諸書和訪尋張邋遢的名義,遍行郡、鄉、邑,搜尋建文帝的下落,前後長達16年之久。這里所說的張邋遢,就是小說中經常出現的張三豐。他是個奇人,不修邊幅,飄忽不定,據說能一日千里。成祖對胡濙偵緝建文帝的事情非常重視,不允許胡濙為母「丁憂」的請求(官員父母逝世,應守孝三年,稱為丁憂)。 《明史》中說:「先未至,傳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就是說,朱棣得不到確切消息,故另派鄭和下西洋「欲尋蹤跡」。 一直到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的一個晚上,胡濙匆忙趕回北京,恰巧成祖北征駐軍宣府。胡濙趕到宣府時成祖已經睡下了,但聽說胡濙回來了,急忙穿上衣服,在卧室單獨召見。二人一直談到四更。看來胡濙是打聽到了建文的確切消息,似乎事隔多年建文帝已經沒有重奪帝位的想法了,成祖朱棣由此放心,不在究問建文帝蹤跡。 2.2.漂洋出海,不知所終有傳言建文帝泛舟出海,去了南洋,並在某個小島上過著自食其力的恬然隱居生活。當時中國去往南洋的人很多,據說張士誠失敗後,他的一些部下就逃往南洋,拓荒移民。近人有人考證建文帝避難泉州開元寺,並在開元寺揚帆出海,最終隱居印尼蘇門答臘島東海岸,然而沒有更多的證據,僅僅是猜測而已。 成祖朱棣擔心建文帝糾集當地的中國人,或者是以宗主的身份號召南洋諸國興兵,因此很不放心,特意派遣鄭和數下西洋,一為宣揚國威,一為蹤跡建文帝。據《明史》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三年六月,命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餘人,多齎金幣。」在鄭和的船隊里,還有一部分是錦衣衛,專門負責偵緝,至於是否探知建文帝蹤跡,就不得而知了。 2.3.北京西山說 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和鄭曉《吾學篇》中,記載有正統七年,建文帝因年紀已老,就到廣西思恩州官府,自稱是建文帝。當地官員急忙上報朝廷,將其送至京師。朝廷派老宦官吳亮前去辨認。建文帝一見到他就叫出了他的名字,吳亮否認。建文帝又說當年他進膳時,扔一片鵝肉到地上,吳亮像狗一樣趴下去吃掉。吳亮聽後伏地大哭,回去後就上弔死了。建文帝被迎入西內,老死於宮中,葬於西山,不封不樹。 其實這是謠言,不過還是有一定根據的。《英宗實錄》載正統五年(1440年)十一月,有個僧人從雲南到廣西,自稱是建文帝,年90餘歲。當地官員將其遣送到京師,大臣們懷疑他是假冒的。經過究問,他承認本名叫楊行祥,河南人,洪武17年為僧,受到別人的蠱惑才假冒建文帝的。於是英宗將其押入大牢,過了4個月就死在獄中了,同謀的12名僧人被發配到遼東守邊。 2.4.江蘇吳縣說 《文匯報》的記者徐作生通過查閱文獻和親自到江蘇吳縣去考察,發現了建文帝出亡時遺留下的一些遺跡、遺物,並結合文獻資料,認為建文帝當年離開紫禁宮後,削發為僧,既沒有去神樂觀,也沒有去西南、東南周遊避難,而是被僧司溥洽所救,一直藏於江蘇吳縣普濟寺內,此後一心為僧,無復國之意。不多久姚廣孝歸隱禪寺,在姚廣孝的監護下,建文帝隱藏於穹窿山皇駕庵,直到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病殞於此,終年47歲,葬於庵後山坡上。這也自成一說。 2.5.四川望京寺說 有人則認為建文帝在四川平昌佛羅寺躲藏過,並病逝於此,葬於寺後山坡上。建文帝之所以選擇佛羅寺,是喜歡這里偏僻難尋,不容易被發現。因他常常面向京城的方向暗自哭泣,後人就把佛羅寺改稱望京寺。 2.6.還有一種說法,據《江油縣志》記載: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兵敗歸隱此山。不詳。 2.7.另外,近幾年有人自稱建文帝後人,獻出《讓氏家譜》,稱建文帝通過地道逃離南京,假扮僧道,雲游各地,後隱居於武昌,死後就葬在武昌洪山。當然,這一說法還有待於進一步的驗證。 對建文帝出亡謎案的解釋、傳說、附會決不是上面列出的幾種,有許多凄美的故事在許多書籍、口頭上流傳開來,而且也必將流傳下去。也有人指出,建文帝自 焚身亡,朱棣為了不留下「殺侄奪位」之臭名,故意苦心尋找建文帝下落,留下了歷史疑案,這可能是朱棣的用心之機。 綜上,朱棣在即位後,下令搜尋建文帝,這是歷史事實。但他的真實用心及建文帝的真正下落和結局到底怎樣,誰也沒有確鑿的證據,至今仍是一個難以解開的歷史之謎。各類詞書字典,也只好註明;「建文帝不知所終」。

⑷ 作文徐霞客游記讀後感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聲,霞客是他的號,明萬曆十四年出生在江蘇省江陰縣。他決心進行自己感興趣的地理考察事業。他喜歡讀地理、歷史和游歷探險方面的書,嚮往著「問奇於名山大川」的生活。徐霞客埋頭專心攻讀和研究前人的地理學著作,但是,他並不是把前人的著述當作一成不變的經典盲目地相信,而是在吸取前人知識的同時,進行獨立思考。為了搞清祖國河山的真實面貌,徐霞客決定親身進行實地考察。

從22歲起,徐霞客開始了游歷考察生涯。三十多年間,他先後四次進行了長距離的跋涉,足跡遍及相當於現在的江蘇、浙江、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廣西、貴州、雲南和北京、天律、上海等19個省、市、自治區。在三四百年前,徐霞客游歷了如此廣闊的地區,靠的完全是自己的兩條腿。單憑這一點,就足以令人贊嘆不已了,便何況他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峰和急流險灘呵。不難想像,他要經歷多少艱難險阻,甚至隨時有喪生的危險。徐霞客的考察探險活動,持續進行到公元1640年他55歲的時候。當時,他正在雲南,不幸身患重病,被人送回江陰老家,第二年就去世了。可以說,徐霞客把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了祖國的地理考察事業。

他注意到植物與環境的關系,觀察在不同的地形、氣溫、風速條件下,植物生態和種屬的不同情況,認識到地面高度和地球緯度對氣候和生態的影響。在徐霞客對地理學的一系列貢獻中,最突出的是他對石灰岩地貌的考察。他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對石灰岩地貌進行系統考察的地理學家。石灰岩地貌還有一大特點,就是有眾多的岩洞。徐霞客親身探查過的岩洞達100多個。

徐霞客不僅對地理學有重大貢獻,而且在文學領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詣。徐霞客在野外考察生活中,每天不管多麼勞累,都要把當天的經歷和觀察記錄下來,堅持寫游歷日記。他先後寫了2000多萬字的游記,這既是地理學上珍貴的文獻,又是筆法精湛的游記文學。他的游記,與他描繪的大自然一樣質朴而綺麗,有人稱贊它是「世間真文字
望採納

⑸ 徐霞客是什麼朝代的人

1、徐霞來客,明朝人,名弘祖,字源振之,號霞客;
2、徐霞客簡介
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中國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的作者。被稱為「千古奇人」。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風雨虎狼,與長風雲霧為伴,以野果充飢,以清泉解渴。足跡遍歷北京、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廣西、雲南、貴州等16省,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游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
3、《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游記》以日記體為主的中國地理名著。明末徐弘祖經30多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盪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遊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游記資料。死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作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成就。

⑹ 徐霞客是哪個朝代的人

1、徐霞客是抄明朝人。
襲2、簡介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漢族,明朝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中國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的作者。被稱為「千古奇人」。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風雨虎狼,與長風雲霧為伴,以野果充飢,以清泉解渴。足跡遍歷北京、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廣西、雲南、貴州等16省,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游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
《徐霞客游記》中對各地名勝古跡、風土人情,都有記載。徐霞客游記開篇之日(5月19日)被定為中國旅遊日。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