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屈家嶺文化遺址

屈家嶺文化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1-22 17:38:21

『壹』 屈家嶺文化的石器分為幾大時期

我國考古工作者在屈家嶺發現的石器多為磨製,器形有斧、鏟、錛、鑿、鐮、箭頭等,說明當時的工具製作水平已相當高超。

屈家嶺文化的石器分為早、晚兩大時期,早期石器磨製一般比較粗糙;晚期磨光石器增加。

屈家嶺文化各遺址發現的農業生產工具,主要是扁平穿孔石鏟和石鐮,地處鄂西北山區的鄖縣一帶,較多使用打制的凹腰或雙肩石鋤。

屈家嶺出土的骨制器物

『貳』 屈家嶺文化遺址主要有哪些

屈家嶺文化遺址范圍很廣,主要有京山屈家嶺遺址、荊州陰湘城遺址、石首走馬嶺遺址、鍾祥六合遺址、天門鄧家灣、譚家嶺和肖家屋脊遺址等。

這些遺址,同樣表明在新石器時代,我國先民生活在漢水中游地區。

屈家嶺人生活場景圖

『叄』 屈家嶺文化起源於哪裡

屈家嶺文化是我國長江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文化,因首先發現於湖北省京山屈家嶺遺址而得名。約距今5000多年至4600年。主要分布在湖北,分布地區以江漢平原為中心,西至三峽,東到武漢一帶,北達河南省西南部,南抵洞庭湖區並局部深入到湘西沅水中下游。

屈家嶺文化是一處以黑陶為主的文化遺存,文化面貌不同於我國新石器時期的仰韶文化,也與洞庭湖以南的幾何印紋陶差別較大。

『肆』 長江中下游的屈家嶺文化遺址有哪些

長江中下游的屈家嶺文化遺址經過發掘的有京山屈家嶺遺址、荊州陰湘城遺址、石首走馬嶺遺址、鍾祥六合遺址、天門鄧家灣、譚家嶺和肖家屋脊遺址等。

屈家嶺文化是分布於中國長江中游地區的江漢平原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最早在湖北京山屈家嶺遺址發堀而得名。該文化影響范圍較廣,東到湖北東部的黃岡、鄂城,西至三峽地區,北到河南南陽,南至洞庭湖濱,西北延伸至陝西南部的丹江流域。距今約5000年。

遺址發現於1954年,至今經過多次的發掘和深入研究,發現這種遺存具有許多獨特的特徵,故定名為「屈家嶺文化」 ,屈家嶺文化的年代為距今約4000餘年。

屈家嶺遺址最早在1955年至1957年被發堀,其後學者又在湖北各地發堀了更多屈家嶺文化的遺址,並在其中許多遺址如枝江關廟山遺址中發現其與前後期文化的關系,認定其為是更早期長江中游的大溪文化的繼承者,而後被更晚期其後學者又在湖北各地發堀了更多屈家嶺文化的遺址,並在其中許多遺址如枝江關廟山遺址中發現其與前後期文化的關系,認定其為是更早期長江中游的大溪文化的繼承者,而後被更晚期的青龍泉文化(又稱作湖北龍山文化)所繼承。

遺址發現於1954年,1955年及1957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湖北省文物工作隊兩次發掘,出土大量用於生產和生活的石器和陶器,蛋殼陶器、彩繪陶器和彩繪紡綸,說明新石器時代江漢平原地區已具有較高水平的燒陶技術和紡織手工業。

該遺址1988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即國家公布的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伍』 父系社會的屈家嶺文化有哪些歷史

屈家嶺文化因首先發現於湖北京山縣屈家嶺遺址而得名,距今5300年至4700年,其文化面貌不同於仰韶文化,也與洞庭湖以南的幾何印紋陶差別較大,所以將其單獨命名。

屈家嶺文化分布范圍較廣,以湖北江漢平原為中心,西越宜昌但未進入四川境內,北達河南西南部,東未超出湖北境內,南達洞庭湖一帶。

根據其分布范圍可以將其分為4個區:江漢平原區、鄂西區、湘北區和鄂東區。屈家嶺文化遺址有京山屈家嶺遺址、荊州陰湘城遺址、石首走馬嶺遺址、鍾祥六合遺址、天門鄧家灣、譚家嶺和肖家屋脊遺址等。

新石器時代晚期,江漢地區的經濟發展比較快,大體上與黃河流域齊頭並進。不過,由於有更為廣泛的植被和水域,採集和漁獵經濟比黃河流域更為普遍與持久。

屈家嶺文化各遺址發現的農業生產工具,主要是扁平穿孔石鏟和石鐮,地處鄂西北山區的鄖縣一帶,較多使用打制的凹腰或雙肩石鋤。

有些地點也曾發現很少的磨製長方形穿孔石刀。收割工具極少,可能是因為水稻的收獲方法與中原地區刈割粟穗的方法不同,只採取薅拔的方式的反映。

許多遺址的房屋紅燒土中都發現了稻殼的印痕。其中屈家嶺、放鷹台的稻殼經鑒定,為人工栽培的粳稻,與現代長江流域普遍栽培的稻種相近。

家畜飼養業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也有相應的發展。不少遺址發現了豬、狗等家畜的骨骸,另外,還出土了一些形似雞、羊之類的陶塑製品,很可能是氏族家庭飼養的禽、畜造型。

屈家嶺文化的制陶業在手工業生產中佔有最重要的地位。陶器主要是泥質黑陶和泥質灰陶兩個系統,與以前的大溪文化以紅陶為主判然有別,而與黃河流域的龍山文化則有相似之處,充滿了時代氣息。

不過,這一地區陶器的特點較多繼承了大溪文化的工藝技術,圈足器發達,凹底器較多,並常飾凸弦紋和鏤孔。

在這里也發現了一些繪陶和彩陶。尤其是在大溪文化薄胎彩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薄胎暈染彩陶,極具地方特色。有為數較多的篦點紋空心陶響球和極少的彩陶球。各遺址發現了數量較多的篦點紋空心陶球和極少的彩陶球,用途尚不明了。

彩陶紡輪是重要的文化特徵之一,一般先在兩面塗抹橙黃陶衣,再在單面繪以紅褐色或紅色花紋,彩紋圖案主要有同心圓紋、漩渦紋、對頂三角紋、平行的短直線或短弧線紋、卵點紋等。

日常使用的陶器主要是鼎、甑、豆、罐、壺、盂、盆、碗、三足碟、杯、缸等。

石器習見的有斧、錛、鑿、鏃。石斧平面多呈長梯形或長方形,側邊較齊平。石鑿以方柱體的為代表。石鏃主要為兩面起脊或扁平的帶鋌柳葉形。還有少量穿孔石斧、穿孔石鏟、石鐮等。有的地點發現有較多的打制石鋤。

屈家嶺文化的住房多屬方形、長方形的地面建築。一般築牆先挖基槽,立柱填土,再以黏土或草拌泥摻加燒土碎塊培築牆壁。居住面下部鋪墊紅燒土塊或黃沙土,以利防潮,表面敷白灰或塗抹細泥並經燒烤

在室內中部或偏一角處築火塘,有的火塘附近還遺留保存火種的陶罐。室內的柱洞大體排列有序,有的洞底以碎陶片墊實,起著柱礎的作用。

單間房屋的面積一般10平方米左右。出現了以隔牆分間的較大住房,有的是出入一個大門的里外套間式房子;有的是長方形雙間、多間的連間式房子,各間分別開門通向戶外,其隔牆上無門或還設門相通,甚至有多達二三十間成排相連的。

青龍泉的一座雙間式大房子,南北總長14米,東西寬5.6米,室內面積合計70多平方米。這種隔牆連間式住房,形式新穎,建築結構有了明顯進步。它是在父系家庭生活的背景下產生的。

在六合、屈家嶺、關廟山等地,均發現了屈家嶺文化的墓葬。成年死者多實行單人仰身直肢葬,也有屈肢葬,無葬具。曾盛行於大溪文化中的下肢甚為踡曲的屈肢葬,在屈家嶺遺址也發現一例。

大部分墓有數量不等的隨葬品,前期多小型明器,後期有個別墓隨葬豬頭骨。劃城崗墓地的90多座墓葬分南北兩區,土坑豎穴墓與少量的瓮棺葬交錯分布。土坑墓的墓向比較一致,大部分為東西向。隨葬品一般為4至8件,但少數墓十分豐富。

位於南區墓地西端首排的3座並列土坑墓,隨葬器物較多,均有多件朱繪陶器,兩座墓內各隨葬一件「風」字形穿孔石鉞,其中一件還朱繪卷雲紋。3座墓死者生前可能在氏族中居於重要地位。

關廟山遺址有專辟的兒童瓮棺葬墓地,通常用大型圜底陶罐再扣一件鼎或盆、缽作為葬具,豎埋在小土坑內。一般無隨葬品。有的葬具底部中心特意鑿出一孔,可能是作為兒童靈魂出入的孔道。

屈家嶺文化手工業已相當發達,特別是制陶業中的蛋殼彩陶和紡織業中的彩繪紡輪,突出反映了屈家嶺文化的特徵。

在屈家嶺遺址發現了陶祖,反映了對男性的崇拜,這是父系氏族社會的主要特點之一,是按男子的血統來確定世系和繼承財產,要做到這一點,原來以母系為主的對偶婚必須改變為夫妻制。

屈家嶺文化的房屋建築結構,也正反映出這一變化趨勢。因此在社會經濟尤其是農業、手工業等諸方面,屈家嶺文化都比大溪文化有較大發展。

『陸』 屈家嶺文化因什麼而得名

屈家嶺文化是我國漢水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文化,因首先發現於湖北京山屈家嶺遺址而得名。年代約距今5000多年至4600年。

主要分布在湖北,分布地區以江漢平原為中心,西至三峽,東到武漢一帶,北達河南省西南部,南抵洞庭湖區並局部深入到湘西沅水中下游。

屈家嶺文化生活復原圖

『柒』 長江流域的屈家嶺文化的內容是什麼

屈家嶺文化的石器多為磨製,製作水平已相當高超,器形有斧、鏟、錛、鑿、鐮、箭頭等。從石器看,屈家嶺文化分為早、晚兩大時期,早期石器磨製一般比較粗糙;晚期磨光石器增加。

稻作農業是屈家嶺文化主要經濟形式,在建築遺跡的紅燒土中發現有稻殼印痕,經鑒定為人工栽培的粳稻。家畜以豬和狗為主。

新石器時代晚期,江漢地區的經濟發展比較快,大體上與黃河流域齊頭並進。不過,由於有更為廣泛的植被和水域,採集和漁獵經濟比黃河流域更為普遍與持久。

屈家嶺文化各遺址發現的農業生產工具,主要是扁平穿孔石鏟和石鐮,地處鄂西北山區的鄖縣一帶,較多使用打制的凹腰或雙肩石鋤。

還有些地點也曾發現很少的磨製長方形穿孔石刀。收割工具極少,可能是因為水稻的收獲方法與中原地區刈割粟穗的方法不同,只採取薅拔的方式的反映。

屈家嶺文化陶器以手制為主,少量加以陶輪修整,器型有高圈足杯、三足杯、圈足碗、長頸圈足壺、折盤豆、盂、扁鑿形足鼎、甑、釜、缸等,蛋殼彩陶杯、碗最富代表性。

陶器大部分素麵,少量飾以弦紋、淺籃紋、刻畫紋、鏤孔等。由部分彩陶及彩繪陶,有黑、灰、褐等色彩,紋樣以點、線狀幾何紋為主。

彩陶的繪制方法有特點,作筆有濃淡,不講究線條,里外皆施彩。陶衣有紅、白等色,施加陶衣後用黑色或赭色彩繪出帶形紋、網格紋、圓點紋和弧三角紋。

另有較多的彩陶紡輪,其橫截面有橢圓形、長條形等,紡輪上先施米黃色陶衣,然後彩繪出旋渦紋、平行線紋、同心圓紋、卵點紋和短弧線紋。

屈家嶺文化的陶器圈足器發達,三足器較多,平底器較少,不見圜底器,器形有罐形鼎、高領罐、高圈足杯、薄胎杯、壺形器等。

屈家嶺文化出現了大型分間房屋建築。這種建築一般呈長方形,裡面隔成幾間,有的呈里外套間式,有的各間分別開門通向戶外。地面用紅燒土或黃沙土鋪墊,以便隔潮,表面再塗上白灰面或細泥,並用火加以烘烤使之堅硬。室內面積達70平方米。

在建房過程中,有時還把整條豬、狗埋在房基下作為奠基犧牲。

墓葬形制以豎穴土坑墓為主。成人墓多集中於氏族公共墓地,多單人仰身直肢葬,有拔掉上側門齒的現象。小孩墓多圓形土坑瓮棺葬,葬具通常是在一個陶碗上對扣一個陶盆或用兩個陶碗對扣。

屈家嶺文化遺址范圍很廣,主要有京山屈家嶺遺址、荊州陰湘城遺址、石首走馬嶺遺址、鍾祥六合遺址、天門鄧家灣、譚家嶺和肖家屋脊遺址等。

『捌』 屈家嶺文化遺址的介紹

屈家嶺遺址位於湖北省荊門市屈家嶺管理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村落廢墟的遺址,該遺址是一處以黑陶為主的文化遺存,具有許多獨特的特徵,故定名為「屈家嶺文化」,其年代距今約5000—4600年,是更早期長江中游的大溪文化的繼承者。西越宜昌但未進入四川境內,北達河南西南部(南陽地區),東未超出湖北境內,南達洞庭湖一帶。經過發掘的屈家嶺文化遺址有京山屈家嶺遺址、荊州陰湘城遺址、石首走馬嶺遺址、鍾祥六合遺址、天門鄧家灣、譚家嶺和肖家屋脊遺址等。遺址發現於1954年,1955年及1957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湖北省文物工作隊兩次發掘,出土大量用於生產和生活的石器和陶器,蛋殼陶器、彩繪陶器和彩繪紡綸,說明新石器時代江漢平原地區已具有較高水平的燒陶技術和紡織手工業。1988年,屈家嶺文化遺址為國家公布的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玖』 屈家嶺文化的文化遺產

屈家嶺文化的北部外圍分布區,已到南陽地區伏牛山南麓一帶,這里原是仰韶文化的分布范圍,後來屈家嶺文化擴展及此,並與黃河流域腹地的末期仰韶文化和早期龍山文化先後發生接觸和交流。例如,在具有仰韶文化向龍山文化過渡性質的河南禹縣谷水河第三期和鄭州大河村第四期文化遺存中(見大河村遺址),分別出有雙腹豆、高領圈足壺、高圈足杯、盆形瓦足鼎等,都與屈家嶺文化的器形相同或近似,顯然是屈家嶺文化影響的結果。在陝縣廟底溝二期文化遺存中和青龍泉中層、屈家嶺,又都存在喇叭口紅衣小陶杯、圜底罐形鼎等相似的器物,反映了相互間的聯系。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