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宮殿遺址
❶ 漢長安城及城內宮殿遺址中有什麼
漢長安城及城內宮殿遺址中有大量建築材料、漢俑、簡冊、秦漢封泥等,這些都是研究漢代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也成為後世研究漢代的重要依據之一。
❷ 永壽有漢代宮殿遺址嗎
有雄偉壯觀的北宋武抄陵寺塔、有先周村落、秦漢縣城、南宋村落、宋代呂公渠、明清縣城等12處文化遺址,有漢陸賈墓、唐長孫無忌墓等10座漢唐古墓,有石刻、碑碣、經幢等石刻藝術品30餘塊,其中唐代書聖柳公權手書劉沔神道碑最為珍貴。出土的珍貴文物有西周青銅器,秦漢時的彩繪陶佣、陶器具、銅鏡、瓦當、鐵鍾以及最原始的貝幣和歷代的貨幣。
❸ 漢武帝時期居住的宮殿名稱,要詳細的
未央宮。
未央宮是西漢帝國的大朝正宮 ,建於漢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劉邦重臣蕭何監造,在秦章台的基礎上修建而成,位於漢長安城地勢最高的西南角龍首原上,因在長安城安門大街之西,又稱西宮。
自未央宮建成之後,西漢皇帝都居住在這里,成為漢帝國200餘年間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後世人的詩詞中,未央宮已經成為漢宮的代名詞。西漢以後,未央宮仍是多個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時也被劃為禁苑的一部分,存世1041年,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皇宮。
(3)漢代宮殿遺址擴展閱讀
建築歷史
據史料記載,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蕭何督建未央宮,在漢長安城的西南隅,為長安城地勢最高之處,因在長樂宮之西,漢時稱西宮。惠帝即位後,開始成為主要宮殿,為西漢諸帝朝會之所。
西漢、王莽、東漢獻帝、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等各朝代的皇帝都曾在此處理朝政,後一直為政權統治中心,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宮殿之一。西漢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曾經發生在這里,張騫從這里出發開辟絲綢之路;美女王昭君在這里自願行出塞,和親匈奴。
隋唐時期,未央宮被劃入唐長安城的禁苑。
唐武宗時重修了宮殿,因此現存遺跡有很多是那時正在載入未央面接近正方形,四面築圍牆,東西長2150米,南北寬2250米,面積約5平方公里。宮城四面各闢一門,在東門和北門外立闕。宮內有40多座建築。
其中最高大的是前殿,居全宮正中,台基南北長350米,東西寬200米,最高處達15米,其殿台基礎是用龍首山的土作成,殿基甚至高於長安城。
其他建築還有溫室、凌室、織室、曝室、天祿閣、石渠閣、宣室殿、麒麟閣、椒房殿、金華殿、承明殿、高門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朝陽殿、柏梁台以及魚池、酒池等。各殿之間都有「復道」相通,以備緩急。
❹ 漢朝三宮遺址
見http://ftrq.wssee.com/whyc/2007/07/11/1184133796d132491.shtml
漢朝(前206—220)長安城主要由三大殿區組成,即長樂宮區、未央區和建章宮區。
長樂宮位於漢朝長安城的南部(其遺址在今西安市西北郊的閣老門村)。長樂宮是在泰(前221—前207)興樂宮的基礎上修葺而成。漢高祖五年(前202)動工,七年(前200)建成。長樂宮是由前殿、宣德殿等14座宮殿台閣組成,周長達10餘公里。
長樂宮建成後,漢高祖劉邦(前206—前195)選了—個黃道吉日,正式在長樂宮臨朝。那天拂曉,文武大臣和各路諸侯早分列兩旁,文官仁東面西,武宮仁西面東,侍衛和儀仗恭候於側。皇帝就在悠揚的樂曲中下輦登上寶座後,百官山呼,依次奉玫,「肅敬至禮」。目睹君尊臣卑、皇威浩盪的情景,昔日只作過泗水亭長的漢高祖喜形於色,樂滋滋地說:「我乃今日知皇帝之貴也。」漢高祖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封建王朝的皇帝。
未央宮位於今西安北7公里處。現存前殿夯土台基遺址2000平方米,最高處在10米以上。未央宮與長樂宮相隔近500米。未央宮是西漢(前206—8)幾個小王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等)的政治中樞,持續時間較長。未央宮始建於劉邦稱帝後的第七年(前200),由40 多座殿台樓閣組成,周長11公里,宏偉壯觀。這組宮群是由兼何監修的。《漢書·高祖紀》載:劉邦從前方打仗回到長安,見蕭何把未央宮修得這么宏麗,甚為不悅,生氣地問蕭何:「天下匈匈,苦戰數歲,成效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蕭何答:「天子以四海為家,非今壯麗亡以重威,且亡令後世有以加也。」劉邦聽後又轉怒為樂。一次,劉邦在未央宮設宴款待諸王,在向太上皇(劉邦之父)敬酒時,劉邦竟問太上皇:「始大人常以臣七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劉邦的二哥)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劉邦得意之情可見一斑。
未央殿前殿是皇帝常居之處。西漢(前206—8)的許多重大事件均發生在這里。
——漢朝大臣蘇武出使匈奴,漠北牧羊十八載,完節歸漢,在這里受到漢武帝(前140—前l35)的表彰。
——少年將軍霍去病在這里領取兵符,率軍西征,打通匈奴竄擾的河西走廊。
——張騫在這里領取詔令,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並在這里向朝廷稟報了西域的見聞。
——美女王昭君在這里自願請行出塞,和親匈奴。千年來,被後人譽稱「女中英賢」。
——未央宮內的「天祿閣」和「石渠閣」,乃是漢朝的「典籍之府」。這里珍藏著大量的圖書,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國家圖書館。司馬遷《史記》就是在這里參閱圖書、史料而撰寫成的。
建章宮創建於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就在未央宮側旁。古時兩宮之間架飛閣一過。可飛越往來。建章宮遺址土堆高度與未央宮相差無幾,面積較未央宮寬闊。它附近有個叫雙鳳寨的村莊,村東有兩個大土堆,這便建章宮的北闕門。建章宮遺址土堆北有片窪地,是當年的太液池。為什麼要在建章宮後面挖一個太液池呢?這里還有一個神話故事。相傳在中國東邊的大海里,有三座仙山,名叫蓬萊、方丈、瀛洲。仙山上有神仙居住。這個神話迷住了秦始皇。他想長生不老,多次派人去找仙山,尋求長生不老的葯。他還親自到浙江,山東的海邊去求蓬萊仙人,但沒找到。後來,漢武帝就叫人在建章宮北邊挖一個大池子,名叫「太液池」;象徵那無底大海,中間堆土為山,象徵蓬萊三仙山。隋朝在洛陽、唐朝在長安的後宮里也都建築了太液池和仙山。北京北海公園金朝修建的瓊華島,也是按照這種迷信傳統建成的。古時北海稱為「太液池」,把瓊華島比作「海上蓬萊」。1973年,在建章宮後面的太液
池還發現了一條巨型石鯨,身長約5米,腹圍3米,現存陝西省博物館展出。窪地西北有大約一畝的土台,這就是當年的承露台。古時在這座土台上,建有一座承露盤,即有一個鋼仙人舒掌捧盤,日夜等待天上降下的「甘露」。傳說,漢武帝曾聽信方土的謠言:蓬萊仙島有承露金盤,接受天上的」瓊漿玉液(即露水),人喝了可以長生不老。公元前104年,漢武帝便在建章宮內修建了這座鋼仙承露盤,每天收集了一些露水,加上玉屑一起喝掉。他哪裡知道,細菌和玉屑這些有害的物質隨著露水進了他的肚子。至今,北京北海公園現有一座鋼仙承露盤,據說是清代乾隆皇帝仿效漢武帝承露盤而製作的。
❺ 漢朝還有什麼遺址
漢朝三宮遺址:漢朝(前206—220)長安城主要由三大殿區組成,即長樂宮區、未央區和建章宮區。
❻ 西漢宮殿遺址在哪有旅遊景區么
西漢長安城:
明光宮、長樂宮、未央宮、桂宮、北宮、建章宮
參考人教版中國古代史選修全一冊-西漢長安城平面圖
西漢時期宮殿建築,首推長樂、未央二宮。長樂宮修建於楚漢相爭之際。未央宮修建於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由蕭何主持。未央宮以前殿為主體,殿內有處理政務的東西廂。長樂宮是專供太後居住的,位於長安城的東北隅,北面與明光殿連屬。宮城周圍約一萬米,內有長信、長秋、永寧、永壽四組宮殿。漢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在長安西南修建章宮,屬於園囿性質的離宮。其中有鳳閣,脊飾銅瓦,又有井干樓和置仙人承露盤的神明台。
長安城的平面布局,可概括為五宮、十二城門、八街九陌,東西九市、一百六十閭里等幾項主要內容。
1.五宮:即前述的長樂宮、未央宮、桂宮、北宮、明光宮。
長樂宮位於東南,宮垣東西約2000米,南北約2400米。呂後曾居此,以後成太後居地。未央宮在長樂宮西,位城西南角,東西長2300米,南北長約2000米,皇帝居此,為朝會、布政之地。桂宮在未央宮北,東西長880米,南北長約1800米。北宮、明光宮宮垣未探明,這三個宮為太後、皇後以下的皇帝內室居地。
甘泉宮
甘泉宮為漢武帝僅次於長安未央宮的重要活動場所,它不只是作為統治階級的避暑勝地,而且許多重大政治活動都安排在這里進行。甘泉山,位於淳化縣北約25公里處,出甘泉。
明《讀史方輿紀要》引《括地誌》雲:「甘泉山有宮,秦始皇所作林光宮,周匝十餘里。漢武帝元封二年於林光宮旁更作甘泉宮。」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97362112.html
❼ 漢朝皇宮在哪
在西安市西北。
長樂宮在漢高祖時是視朝聽政之所,惠帝以後為太後之宮。未央宮是朝會之所,上朝在前殿,設宴、婚禮也在此。
西漢是中國古代最繁榮的時期之一,都城長安曾與羅馬並列為東、西方兩大都會。漢代宮城面積36平方公里,是迄今發現的保留最為完整的古代都城遺址之一。其政治中心———未央宮面積達5平方公里,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皇宮,比現今保存完好的清代紫禁城面積還要大。
❽ 漢朝時期宮殿建築的特點
1、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沿革及其特點:
1)開成時期:原始社會—漢代;特點:中國木結構建築技術已日漸完善。人們掌握了夯土技術,燒制了磚瓦,建造了石建築。
2)發展時期:魏晉南北朝;特點:磚瓦的產量、質量及木構架技術都有所提高。大量興建佛教建築。
3)成熟時期:隋唐時期;特點:磚的應用更加廣泛,琉璃的燒制更加進步,建築構件的比例逐步趨向定型化。
4)大轉變時期:宋朝;特點:宋朝建築的規格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更為秀麗,絢爛而富於變化,出現了各種復雜形式的殿閣樓台。
5)發展時期:元朝;特點:興建大量藏傳佛教寺廟及伊斯蘭教禮拜寺。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建築藝術影響到全國。
6)高峰時期:明清時期;特點:磚的生產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數量及質量都超過過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築已經高度標准化、定型化。
宮殿建築的起源與沿革:
先秦:特點:以門道、前堂、後室為中軸、東西配置廂房的封閉性院落;
著名宮殿:河南偃師二里頭宮殿、陝西岐山鳳雛宮殿遺址;
秦漢:特點:大宮中套有小宮,而小宮在大宮中各成一區,未央宮的前殿成狹長形,殿內兩側有處理政務的東西廂;
著名宮殿:長樂宮、未央宮、建章宮;
三國、兩晉南北朝:特點:在大朝太極殿左右建有處理日常政務的東西堂;
隋唐:特點:依據軸線與左右對稱的規劃原則,並附會了《周禮》的三朝制度;
著名宮殿:太極宮、大明宮;
宋:特點:在城南面中央的丹鳳門前設御街,街的兩側建有御廊;
著名宮殿:北宋東京城宮殿;
元:特點:繼承唐宋的宮殿傳統,保持了游牧生活習俗及喇嘛教建築、西亞建築的風格;
漢代長安是在秦朝離宮的基礎之上擴建的,唐代長安是在隋朝大興城的基礎上建築而成的。秦漢因為國家的統一、國力的強盛,宮殿多宏偉壯麗,而經過了幾百年的分裂之後,隋唐在經過了長期戰亂後復歸統一,尤其是隨著唐代國力的逐漸強盛,建築風格又重現了秦漢時期的氣魄宏偉的特色。「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築也是這樣,作為中華民族歷史上又一個統一、強大的王朝,唐王朝在繼承了秦、漢時期的建築風格的同時又其新的發展。
漢朝長安城裡的三級宮殿:長樂宮,未央宮、建章宮,合稱「漢三宮」。長樂宮是由四組宮殿(長信、長秋、永壽、永寧)組成。當時,劉邦就在這里處理政務。長樂宮周圍大約有一萬米。 未央宮建築在長樂宮以西半公里左右的地方,漢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由丞相蕭何主持所築的皇宮。當時未央宮建造極為豪華,它建在一個高台地上,由擁多個殿宇和台閣組成,周圍約8900米。 建章宮是由一組龐大的、密密層層的宮殿群組成的。殿宇台閣林立,號稱千門萬戶」。它平地崛起,殿比未央它還高。東西有20多丈高的鳳閾。由於建章宮建築在建章門以西,所以整個建築群同未央宮隔城相對。 「漢三宮」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當時的建築早已無蹤影了,但是,我們從現存的遺址看,還可以想像出整個建築的規模和布局。
❾ 漢朝皇帝的所有宮殿名稱及用處
漢代長安城內的宮室,有未央宮、長樂宮、桂宮、北宮、明光宮,另外在城西緊挨著未央宮的有建章宮。其中自惠帝以來,皇帝居未央宮,太後居長樂宮。自武帝時營建建章宮,武帝常居,昭帝亦常居。未央、長樂、建章,為西京三大宮,地位非其餘宮室所能及。
1、未央宮:皇帝居所,政令中心
自未央宮建成之後,西漢皇帝都居住在這里,成為漢帝國200餘年間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後世人的詩詞中,未央宮已經成為漢宮的代名詞。
西漢以後,未央宮仍是多個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時也被劃為禁苑的一部分,存世1041年,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皇宮。
2、長樂宮:太後居所
長樂宮是在秦離宮興樂宮基礎上改建而成的西漢第一座正規宮殿,位於西漢長安城內東南隅,始建於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在位時居於此宮、漢高祖之後為太後居所,惠帝以後的漢帝居未央宮。
3、桂宮:後妃居所
桂宮是漢武帝時期後妃居住生活的宮殿,建築十分奢華,其中桂宮二號遺址是桂宮中最大的一個宮殿遺址,它分南院和北院兩個部分,面積4000多平方米。
此前,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和日本奈良國立文化財研究所曾兩次對這里進行了發掘。國家文物局、陝西省和西安市文物保護部門對桂宮二號遺址的保護非常重視,並期望在保護形式上有所突破。
4、明光宮:祈求神仙降臨
明光宮建於漢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秋,位於長城樂宮北,具體地點尚不清楚,一般認為其地望當年在清明門大街以北,宣平門大街以南,安門大街以東,東城牆以西范圍之內。
據班固《西都賦》和張衡《西京賦》所說,明光宮與長樂宮。桂宮以及未央宮之間皆有閣道相連。
建造這座宮殿的目的有點特殊,是為了祈求神仙降臨。「明光」之名,本指神話傳說中晝夜常明的丹丘,是神仙之地,意為供神仙享用的宮殿。
5、建章宮:朝會、理政
建章宮建於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規模宏大,有「千門萬戶」之稱。武帝曾一度在此朝會、理政,其宮殿建築毀於新莽末年戰火中。
建章宮遺址位於三橋鎮北的高堡子、低堡子等村一帶,在漢長安城直城門外的上林苑中。今地面尚存並可確認的有前殿、雙鳳闕、神明台和太液池等遺址。《三輔黃圖》載:「周二十餘里,千門萬戶,在未央宮西、長安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