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大墳墩遺址

大墳墩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3-05 04:25:17

『壹』 平湖歷史遺產

1、平湖歷史沿革

平湖歷史悠久,從考古發掘,瓦山有戴墓墩遺址,前進通界村有朱王廟遺址,黃姑有平丘墩遺址,新倉有大墩頭遺址,前進圖澤村有圖澤遺址,馬廄廟有馬廄廟遺址,勝利大南門大墳塘遺址,李墩村有李墩遺址,最近發掘林埭鎮庄橋墳遺址等。出土的石器、陶器、玉器、獸骨等遺物證明,遠在新石器時代(屬良渚文化和馬家浜文化距今約6000—5000年)先民已在這里從事勞動和繁衍生息。

據史籍記載:春秋時屬越國,後屬吳國,再屬越國。戰國時楚威王敗越,為楚地。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統一六國後推行郡縣制,置會稽郡,次年建海鹽縣,治城在華亭鄉(今上海市金山區)山名柘山,林名柘林,平湖為其西南境。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治陷為湖,名柘湖,海鹽縣治移武原鄉(即今平湖,春秋時為武原鄉)。

西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屬荊國王劉賈封地,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更屬吳國王劉濞封地,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時屬揚州。

新莽天鳳元年(公元14年)改縣曰展武。

東漢光武帝三年(公元27年)復名海鹽。順帝永建二年(公元 127年)縣治陷為湖(今東湖),徙縣治於齊景鄉之故邑城。

三國時為東吳屬地,設鹽場南場於白沙灣西。

東晉成帝咸康七年(公元341年)治陷入海,移馬嗥城。

南北朝時,宋和南齊未變。梁武帝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侯景析置海鹽、胥浦兩縣,隸於吳郡。改為武原郡,不久復為海鹽。陳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分吳郡鹽官、海鹽、前京三縣置海寧郡,不久廢。

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一度入鹽官縣隸杭州。

唐高祖武德少九年(公元608年)復置海鹽縣,後多次置廢,三次入嘉興縣,一次入吳縣。唐玄宗開元五年(公元717年)復置海鹽縣。平湖為海鹽東北境。

唐武宗會昌四年(公元844年)置乍浦鎮遏使。

五代時,吳越(錢鏐)仍設乍浦鎮遏使。

南宋寧宗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設當湖酒庫。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設當湖務、乍浦務、廣陳務及乍浦市舶司。

元成宗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升海鹽縣為海鹽州,隸嘉興路。

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復海鹽縣,當湖務改當湖課稅局,廣陳、乍浦務裁廢。

明宣宗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邑人參政葉春,請遣官巡行江南諸大郡,上命大理寺卿胡概同行往,胡概進言,嘉興府所屬嘉興、崇德、海鹽三縣,為里一千九百三十有九,民二十九萬六千三百戶,稅糧八十五萬余石,課程軍需等項視他府加數倍,政繁事冗,宜增設縣治,建官分理。上命行在吏部員外郎佘亨往同浙江布政司,按察司相度其地,詢問其民,計議以聞。至是,亨還奏嘉興府宜增設平湖、秀水、嘉善、桐鄉四縣,詔報可。於是在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三月二十八日析海鹽縣東北境置平湖縣治當湖鎮,轄大易,齊景、武原、華亭四鄉,隸屬嘉興府。

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信國公湯和置乍浦守御千戶所,勘地築乍浦城。

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九月十二日,為御倭築縣城城牆。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置東北二瓮城,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增築城垛,城高2丈5尺,寬2丈,周圍9里,有陸門、水門各5座,城河闊5丈多。

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上旬,清軍南下抵達嘉興,六月二十三日朱圖龍署平湖知縣,閏六月初五清軍令「剃發」遭民反抗,知縣朱圖龍遇刺身亡,七月二十三日清兵屠縣城,在平的丹陽人王四在東城門口抵禦清兵身亡,城內居民得以逃生。

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開海禁,乍浦為開放口岸,歸寧波海關轄15口岸之一。

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七月十五日,太平軍攻克縣城,十八日離去。八月初五復克縣城,復退兵嘉興,十一年(公元1861年)三月初十太平軍三克縣城,建立地方政權,至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十一月初七,太平軍戰事失利,平湖守將陳殿選降清,十一月十二日乍浦守將熊建勛亦降清,太平軍統治平湖結束。

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九月十六日新豐有300餘人來平湖自稱民軍,著知縣高庄凱交印,未果。九月二十日嘉興軍政府派民軍來平湖,知縣高庄凱逃逸,地方各界推薛振基為民政長,平湖光復。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建立縣公署,改民政長為知事,撤道廢府,平湖直隸浙江省。

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浙江省復設道,平湖隸屬錢塘道。

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5月廢縣公署,成立縣政府,知事改縣長,取消道制,平湖直隸浙江省。

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浙江省設置九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平湖隸第二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11月5日, 日軍在全公亭、金絲娘橋一帶登陸。11月18日, 日軍侵入縣城,平湖淪陷。

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8月 25日縣長關震東率員進縣城接管縣政,9月3日日軍離境。

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5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五十八師進駐平湖,國民黨暫編第八師潰退,平湖宣告解放。6月1日平湖縣人民政府成立,10月1日平湖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

1950年5月,埭乘鄉4個村劃入嘉善縣。騎蓮鄉10個村劃入海鹽縣。

1958年11月,海鹽縣西塘和嘉興縣鍾埭、曹橋3個公社劃入平湖縣。

1961年12月,西塘、海塘、元通3個公社劃還海鹽縣。

1968年11月7日成立平湖縣革命委員會,取代中共平湖縣委和縣人民委員會。

1981年9月撤銷縣革命委員會,恢復縣人民政府。

1991年6月28日,撤銷平湖縣,設立平湖市(縣級市)。

2、南河頭,古稱鳴珂里,位於當湖鎮,東與建國路相接,西至迎瑞橋,明天啟版《平湖縣志》「縣治城內全圖」已有標注,清光緒版《平湖縣志》載:「……西之北由胡家匯為橫街,一日鳴珂里,俗稱南河頭。」平湖設邑(1430)之時,鳴珂里已頗具街區規模。歷史漸進,滄桑變遷,雖經時光侵蝕、兵燹戰亂,但南河頭古風古貌猶存。

據平湖市人民政府平政發(1998)127號文,南河頭被列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區域);1999年4月14日,由省文物局、省建設廳組成的專家組一行5人,來平湖調查考察,認為南河頭是平湖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有保護價值。2000年2月2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以浙政發(2000)27日號《批轉省文物局、省建設廳關於公布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保護區名單報告的通知》,將南河頭列為浙江省歷史文化保護區。

漢塘之水西來,逶迤流入甘河,似玉帶鑲嵌其間,用條石壘砌的駁岸整齊劃一,駁岸上栓船石鼻隨處可見;姿態各異的水踏渡半淹水中,猶抱琵琶半遮面。梁式石橋迎瑞、鳴喜、利市、秀源、永凝,古樸莊重;武康石鋪就的石板路舊跡斑斑。一群晚清民宅鱗次櫛比,包藏著江南古建築豐富的文化內涵。特別是以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的莫氏庄園為標志的名門望族宅第,其規模寬宏、布局緊湊、構造精緻、雕飾華麗、高低有序、錯落適宜,昔日的威風可以想見。有比比皆是的白牆青瓦、一門三吊撻;木結構的市民宅第,其樓上為卧室,樓下為客堂,後宅為灶間,舊時民情依稀可辨。有平湖望族葛氏所創的當湖最早的新式學堂――稚川學堂,辦學三十五年,培養了大批專家學者,如中科院學部委員冶金專家鄒元燨、中國農科院研究員水稻專家俞履圻、著名古文獻專家周振甫等等,其輝煌永載史冊;現學堂舊址雖已移作他用,然睹其屋舍牆垣,仍可感受昔日風貌。

「文筆巍巍出水央,登臨直接五雲鄉。寒飛海上諸山雨,月落城中萬瓦霜。禮佛悠悠扳疊磴。法堂鍾磬朝還暮,不是瀛洲是上方。」這是明貢生馮敏效《沙汀塔院》一詩。報本塔乃平湖標志性古建築,始建於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由曾任刑部主事的邑人陸杲發起。當時竣工的寶塔有七層,拔地十九丈余,四周華檐圍繞,翹角皆有懸鈴,風動鈴鳴,聲傳數里。塔建成後,陸杲等人又在塔旁建報本寺,至萬曆七年寺院建成,塔寺合稱報本塔院。

歲月荏苒,報本塔經塌圯、重建與不斷的修葺,現存之塔為五層,通高49.14米,平面為八角形。從南口入塔,有螺旋形石級直達頂層。層次之間有圓形空間,為穹窿頂所隔。頂層中有一根雙人合抱的大木柱。木柱穿透塔頂,沉重壯觀的鐵塔剎套置其上。登臨報本塔,遠望九峰,近瞰東湖,旖旎風光,盡入眼中。

寶塔圩在東湖中,本不與陸地相連。後於康熙和雍正年間,分別建成啟元橋和通濟橋,俗稱西寶塔橋和東寶塔橋。清陸秋山有詩雲:「一水拖藍打漿平,啟元通濟兩橋橫,斜輝半落雲山外,塔影波光照眼明。」一派迷人的風景

清代和民國期間,報本塔院為著名古剎,有僧眾數百,香火鼎盛,縉紳、富戶多在塔院舉辦佛事。塔院風景優美,引人入勝,一年四季,遊人不絕。

數百年滄桑,歷經人為與自然的損壞侵蝕,報本塔有所傾斜,塔身日趨蕭索。2000年底,在市委市府的重視與有關部門努力下,報本塔糾編與基礎加固工程順利完成;2002年7月,報本塔塔身恢復性維修工程啟動,估計到2003年初全面完成。1992年,經主管部門批准,平湖市佛教協會在寶塔圩東南角靠湖邊重建報本寺,第一步建天主殿,於當年四季度落成,開始接待香客。殿東側建小花園,園東又先後建平屋五間和兩層樓房五間,作為食堂、彌勒室和僧眾宿舍。1997年,在報本塔以東,興建大雄寶殿,殿基為漿砌塊石,五開間,黃色琉璃瓦頂,高大庄嚴。信徒慕名而來,香火漸盛。

『貳』 嘉興所有文化遺址

編號 級別 分類 名稱 時代 地址 公布日期
1 國家 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 嘉興南湖中共"一大"會址 1921年 市區南湖 2001.6.25
2 國家 古文化遺址 馬家浜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南湖鄉馬家浜村 2001.6.25
3 省級 古建築 王店曝書亭 清 秀洲區王店鎮廣平路1號 1981.4.13重新公布
4 省級 古建築 長虹橋 明清 秀洲區王江涇鎮一里街東南京杭運河上 1997.8.29
5 省級 名人史跡 沈鈞儒故居 清 市區環城南路南幫岸3號 1997.8.29
6 市級 古文化遺址 吳家浜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洲區新塍鎮吳家浜村 1981.10.12
7 市級 古文化遺址 雙橋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洲區王江涇鎮雙橋村 1981.10.12
8 市級 古文化遺址 雀墓橋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東柵鄉雀墓橋村 1981.10.12
9 市級 古文化遺址 陶墩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大橋鄉陶墩村 1981.10.12
10 市級 古文化遺址 陸家墳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新豐鎮北湯村 1981.10.12
11 市級 古文化遺址 支家橋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新篁鎮支家橋村 1981.10.12
12 市級 古文化遺址 曹墩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余新鎮金星村 1981.10.12
13 市級 古文化遺址 步雲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步雲鄉步雲小學 1981.10.12
14 市級 古墓葬 皇墳山 新石器時代 秀洲區嘉北鄉木橋港村 1981.10.12
15 市級 名人墓葬 沈曾植墓 近代 秀洲區王店鎮太平橋村 1981.10.12
16 市級 古建築 國界橋 清 秀洲區洪合鎮洪合村 1981.10.12
17 市級 古建築 秀城橋 明 市區缸甏匯 1981.10.12
18 市級 古建築 秋涇橋 明 市區閘前街 1981.10.21
19 市級 古建築 雙魁巷 民國 市區光明街 1981.10.21
20 市級 古建築 金明寺西施妝台 清 市區環城南路198號 1981.10.21
21 市級 古建築 冷仙亭 清 市區秀州路 1981.10.21
22 市級 古建築 落帆亭 明清 市區杉青閘 1981.10.21
23 市級 古建築 倉聖祠 清 市區南湖小瀛州 1981.10.21
24 市級 古建築 瓶山、項家祠堂井 宋、明 市區中山路69號 1981.10.21
25 市級 古建築 清真寺 明清 市區大年堂前13號 1981.10.21
26 市級 古建築 覺海寺 明清 市區斜西街363號 1981.10.21
27 市級 古建築 血印寺 明清 市區三塔路越秀橋東 1981.10.21
28 市級 古建築 子城 清 市區府前街4號 1981.10.21
29 市級 名人史跡 沈曾植故居 清末 市區新興街道姚家埭11號 1992.10.20
30 市級 名人史跡 朱生豪故居 近代 市區南大街東米棚下 1992.10.20
31 市級 古建築 北溪橋 清 秀洲區虹陽鄉東南村 1992.10.20
32 市級 古建築 魚池匯橋 清 秀洲區塘匯鄉魚池匯村 1992.10.20
33 市級 古建築 文星橋 清 秀城區南湖鄉南湖村 1992.10.20
34 市級 古建築 三步兩爿橋 明 秀城區鳳橋鎮北石佛寺 1992.10.20
35 市級 古建築 塔塘橋 清 秀城區余新鎮西南1里 1992.10.20
36 市級 古文化遺址 鍾家港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洲區王店鎮四聯村 1992.10.20
37 市級 古文化遺址 姚家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春秋時期 秀城區新豐鎮繁榮村姚家村 1992.10.20
38 市級 古文化遺址 高地遺址 春秋時期 秀城區大橋鄉衛國村 1992.10.20
39 市級 古墓葬 嚴助墓 漢 市區少年路北端 1992.10.20
40 市級 古文化遺址 白墳墩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鳳橋鎮永紅村 2000.5.30
41 市級 石刻 攬秀園 元至清 市區鴛湖路 2000.5.30
42 市級 古建築 明倫堂 清 市區少年路72號 2000.5.30
43 市級 近代優秀建築 文生修道院 1902年 市區光明街159號 2000.5.30
44 市級 近代優秀建築 秀州中學行政樓、校史樓 1900年 市區秀州路443號 2000.5.30
45 市級 近代優秀建築 高家洋房 近代 市區紫陽街159號 2000.5.30
46 市級 近代優秀建築 宏文館 1928年 市區道前街13號 2000.5.30
47 市級 近代優秀建築 天主教堂 1917年 市區紫陽街51號 2000.5.30
48 市級 現代重要史跡 金九避難處 1932-1934年 市區梅灣街76號 2000.5.30
49 市級 現代重要史跡 韓國臨時政府要員住所 1932-1934年 市區日暉橋17號 2000.5.30
50 市級 現代重要史跡 侵華日軍炮樓 1937-1938年 市區火車站 2000.5.30
51 市級 名人史跡 汪胡楨故居 1928年 市區帆落浜39號 2000.5.30
52 市級 名人史跡 唐蘭故居 近代 市區秀水兜67號 2000.5.30

『叄』 嘉興有哪些重要的文物古跡

嘉興市文物保護單位一覽表

編號 級別 分類 名稱 時代 地址 公布日期
1 國家 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 嘉興南湖中共"一大"會址 1921年 市區南湖 2001.6.25
2 國家 古文化遺址 馬家浜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南湖鄉馬家浜村 2001.6.25
3 省級 古建築 王店曝書亭 清 秀洲區王店鎮廣平路1號 1981.4.13重新公布
4 省級 古建築 長虹橋 明清 秀洲區王江涇鎮一里街東南京杭運河上 1997.8.29
5 省級 名人史跡 沈鈞儒故居 清 市區環城南路南幫岸3號 1997.8.29
6 市級 古文化遺址 吳家浜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洲區新塍鎮吳家浜村 1981.10.12
7 市級 古文化遺址 雙橋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洲區王江涇鎮雙橋村 1981.10.12
8 市級 古文化遺址 雀墓橋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東柵鄉雀墓橋村 1981.10.12
9 市級 古文化遺址 陶墩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大橋鄉陶墩村 1981.10.12
10 市級 古文化遺址 陸家墳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新豐鎮北湯村 1981.10.12
11 市級 古文化遺址 支家橋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新篁鎮支家橋村 1981.10.12
12 市級 古文化遺址 曹墩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余新鎮金星村 1981.10.12
13 市級 古文化遺址 步雲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步雲鄉步雲小學 1981.10.12
14 市級 古墓葬 皇墳山 新石器時代 秀洲區嘉北鄉木橋港村 1981.10.12
15 市級 名人墓葬 沈曾植墓 近代 秀洲區王店鎮太平橋村 1981.10.12
16 市級 古建築 國界橋 清 秀洲區洪合鎮洪合村 1981.10.12
17 市級 古建築 秀城橋 明 市區缸甏匯 1981.10.12
18 市級 古建築 秋涇橋 明 市區閘前街 1981.10.21
19 市級 古建築 雙魁巷 民國 市區光明街 1981.10.21
20 市級 古建築 金明寺西施妝台 清 市區環城南路198號 1981.10.21
21 市級 古建築 冷仙亭 清 市區秀州路 1981.10.21
22 市級 古建築 落帆亭 明清 市區杉青閘 1981.10.21
23 市級 古建築 倉聖祠 清 市區南湖小瀛州 1981.10.21
24 市級 古建築 瓶山、項家祠堂井 宋、明 市區中山路69號 1981.10.21
25 市級 古建築 清真寺 明清 市區大年堂前13號 1981.10.21
26 市級 古建築 覺海寺 明清 市區斜西街363號 1981.10.21
27 市級 古建築 血印寺 明清 市區三塔路越秀橋東 1981.10.21
28 市級 古建築 子城 清 市區府前街4號 1981.10.21
29 市級 名人史跡 沈曾植故居 清末 市區新興街道姚家埭11號 1992.10.20
30 市級 名人史跡 朱生豪故居 近代 市區南大街東米棚下 1992.10.20
31 市級 古建築 北溪橋 清 秀洲區虹陽鄉東南村 1992.10.20
32 市級 古建築 魚池匯橋 清 秀洲區塘匯鄉魚池匯村 1992.10.20
33 市級 古建築 文星橋 清 秀城區南湖鄉南湖村 1992.10.20
34 市級 古建築 三步兩爿橋 明 秀城區鳳橋鎮北石佛寺 1992.10.20
35 市級 古建築 塔塘橋 清 秀城區余新鎮西南1里 1992.10.20
36 市級 古文化遺址 鍾家港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洲區王店鎮四聯村 1992.10.20
37 市級 古文化遺址 姚家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春秋時期 秀城區新豐鎮繁榮村姚家村 1992.10.20
38 市級 古文化遺址 高地遺址 春秋時期 秀城區大橋鄉衛國村 1992.10.20
39 市級 古墓葬 嚴助墓 漢 市區少年路北端 1992.10.20
40 市級 古文化遺址 白墳墩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鳳橋鎮永紅村 2000.5.30
41 市級 石刻 攬秀園 元至清 市區鴛湖路 2000.5.30
42 市級 古建築 明倫堂 清 市區少年路72號 2000.5.30
43 市級 近代優秀建築 文生修道院 1902年 市區光明街159號 2000.5.30
44 市級 近代優秀建築 秀州中學行政樓、校史樓 1900年 市區秀州路443號 2000.5.30
45 市級 近代優秀建築 高家洋房 近代 市區紫陽街159號 2000.5.30
46 市級 近代優秀建築 宏文館 1928年 市區道前街13號 2000.5.30
47 市級 近代優秀建築 天主教堂 1917年 市區紫陽街51號 2000.5.30
48 市級 現代重要史跡 金九避難處 1932-1934年 市區梅灣街76號 2000.5.30
49 市級 現代重要史跡 韓國臨時政府要員住所 1932-1934年 市區日暉橋17號 2000.5.30
50 市級 現代重要史跡 侵華日軍炮樓 1937-1938年 市區火車站 2000.5.30
51 市級 名人史跡 汪胡楨故居 1928年 市區帆落浜39號 2000.5.30
52 市級 名人史跡 唐蘭故居 近代 市區秀水兜67號 2000.5.30
為了保護那些歷盡風雨滄桑的古代建築和遺址,嘉興市專門出台了《嘉興市文物保護規劃》,文物保護工作開展得轟轟烈烈,一些文化積淀深厚的古跡不斷掀起「蓋頭」。羅家角遺址等歷史遺跡得到拯救性保護;沈鈞儒故居全面修復,成了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沈曾植故居已經整修,其他一大批名人故居也已被列入整修計劃……

城市在不斷提升著品位,市民的文明素質也在不斷提高。2000年,嘉興市組織了青年志願者做「城市管理一日誌願者」,報名非常踴躍,甚至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也參加到「青年志願者」的隊伍中來,現在,這支志願者隊伍已更加壯大。
嘉興市還把北京、延安、井岡山、遵義、南湖等24個全國影響較大的革命聖地連接在一起,開辟了一條兼及旅遊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紅色長廊」。因此,去年嘉興市接待的中外遊客大幅度增加,達到714萬人次,旅遊收入達到47億元,比上一年分別增長80%和71%,增幅均名列全省第一。

『肆』 中國被盜的大型古墓有哪些

中國被盜的大型古墓分別有以下幾個:

  1. 西周大墓,即陝西省周公廟遺址,西周最高等級的陵坡墓地。發掘之初被寄予厚望的墓地中規格最高的32號大墓,由於被盜嚴重,甚至出土了2002年的礦泉水瓶,而出土文物寥寥。該墓此前即被認定是一個諸侯國國君級別的大墓,後又被懷疑是周公墓,可是最終由於出土器物沒有確鑿認定,而至今不知墓主身份。

  2. 九連墩古墓,由於墓地土質為沙土,屢發塌方險情,但也正是由於坍塌,使盜墓者僅進入南槨室,所以損失不大。楚墓很多,但十墓九空,多是被盜空。該墓出土大量精美青銅器,墓主人被認為是楚國高級官員。

  3. 徐州獅子山漢墓,早年間曾被盜,由於做賊心虛、過於匆忙,盜墓賊漏過了獅子山楚王墓甬道兩側密封著的幾個耳室,這一失漏使大批文物珍寶躲過了劫難。該墓發現的金縷玉衣被認為是我國發現的最精美的一件玉衣。玉片共有4248片,均為玉中極品,遺憾的是金縷玉衣上的金絲被盜墓者抽走了。

  4. 秦檜獨子墓,即2006年備受關注的南京江寧「疑似秦檜墓」,墓主其實為秦檜獨子秦熺,在3個墓室中共出土金、銀、銅、漆、瓷、鐵質文物100餘件。該墓的墓室呈倒「品」字形朝向北方,中間的秦熺墓已被盜過,墓主已無處尋覓,而西北角的墓室為秦熺正室夫人墓,但因為沒有墓誌,不知道秦熺的正室夫人是何許人。

『伍』 中國被盜的大型古墓有哪些

具體如下:

中國被盜的大型古墓分別有以下幾個:

1、西周大墓,即陝西省周公廟遺址,西周最高等級的陵坡墓地。發掘之初被寄予厚望的墓地中規格最高的32號大墓,由於被盜嚴重,甚至出土了2002年的礦泉水瓶,而出土文物寥寥。該墓此前即被認定是一個諸侯國國君級別的大墓,後又被懷疑是周公墓,可是最終由於出土器物沒有確鑿認定,而至今不知墓主身份。

2、九連墩古墓,由於墓地土質為沙土,屢發塌方險情,但也正是由於坍塌,使盜墓者僅進入南槨室,所以損失不大。楚墓很多,但十墓九空,多是被盜空。該墓出土大量精美青銅器,墓主人被認為是楚國高級官員。

3、徐州獅子山漢墓,早年間曾被盜,由於做賊心虛、過於匆忙,盜墓賊漏過了獅子山楚王墓甬道兩側密封著的幾個耳室,這一失漏使大批文物珍寶躲過了劫難。該墓發現的金縷玉衣被認為是我國發現的最精美的一件玉衣。玉片共有4248片,均為玉中極品,遺憾的是金縷玉衣上的金絲被盜墓者抽走了。

4、秦檜獨子墓,即2006年備受關注的南京江寧「疑似秦檜墓」,墓主其實為秦檜獨子秦熺,在3個墓室中共出土金、銀、銅、漆、瓷、鐵質文物100餘件。該墓的墓室呈倒「品」字形朝向北方,中間的秦熺墓已被盜過,墓主已無處尋覓,而西北角的墓室為秦熺正室夫人墓,但因為沒有墓誌,不知道秦熺的正室夫人是何許人。

『陸』 土墩墓是啥

土墩墓是先在地面堆築成高大的土堆,然後再在其上挖造墓穴。土墩墓是適應南方多河流湖、地下水位較淺的條件,主要流行於長江下游太湖周邊地區的良渚文化中。

常見的土墩墓樣式:

(圖為周代土墩墓群遺址)

土墩墓的考古價值:

除了考古發掘出土的文物,各鄉鎮在農業生產和基本建設中也陸續有一些文物出土,其中有一些堪稱國家級的精品如:

青銅雙龍耳尊,何灣鎮綠嶺農四村出土,國家一級文物,曾被專門借調往北京於亞運會期間對外展覽,為中國青銅器精品,是本地區土著人冶鑄技術的傑出代表。

吳王光劍,三里鎮呂山村出土,通長約50厘米,莖為圓柱形,臘窄,無紋飾、有脊。鑄有銘文,意為「攻吳王光自作用劍,以戰越人」,乃春秋五霸之一吳王闔閭所用之物,國家二級文物。後調查得知,該劍出土於一坍塌的土墩墓中,沒有發現其中共存物。

鴨形壺,葛林千峰出土,印紋硬陶器,侈口、雙耳,口至尾部有簡單的刻劃紋飾,整個器物造型敦厚豐滿,實用性與觀賞性完美結合,顯現出極高的工藝水平。屬國家二級文物。

1995年,何灣鎮前橋村農民在山包取土時發現銅劍一把,後經縣文物管理人員前去清理,發現是一土墩墓,同時清理出銅矛、銅戈各一。殉葬物顯示死者生前或許為一武士。

南陵土墩墓沒有當時中原地區墓葬所見的等級森嚴的禮制和野蠻的人殉、人祭現象,也沒有發現隨葬品特別豐富的墓葬,不似中原奢侈之風,表明當時這一地區和中原地區處於不同的社會制度。僅就殉葬品來看,它仍部分沿習著原始社會慣有的習俗,即將生前隨身使用的工具、武器以及喜愛的日用品殉葬。這在當時階級社會大量存在的殺葬、殺殉濁浪中,獨保一泓清流,是非常獨特的和有一定緣由的。這對於全面研究中國社會發展史具有重要價值。土墩墓的研究,不僅填補了商周時期吳越文化的空白而且對中國古代冶金技術研究也提供了重要資料。

規模宏大的土墩墓葬,至戰國中晚期漸漸消失,這是因為越滅吳後,又被楚國所滅,至戰國以後,逐漸與楚漢文化相融合。可以說土墩墓的興起與衰落是與吳越的興亡相始終的。

『柒』 中國各地古墓遺址

4.1 古文化遺址4.1.1 窯鋪崗窯址名稱:窯鋪崗窯址級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編號:公布時間:1987年9月15日時代:唐類型:古文化遺址地址:江西省余江縣錦江鎮石港村委會窯鋪崗李家與占家村簡介:窯鋪崗窯址位於余江縣錦江鎮石港村委會窯鋪崗李家與占家村。據當地群眾反映,當地古代異常繁榮,一說叫錦溪鎮,又說叫興安鎮,只是在黃巢起兵後,因戰亂而蕭條衰敗,這一帶有古窯址二十一處。李家村旁的丘地上發現的呈龍窯型,發現大量碎碗片與次品碗。同時還發現殘破小高頸青瓷罐一隻,園口鼓腹四系罐一隻,殘破窯具等。秞不及底,呈蟹殼青色,碗中都有五個支點的痕跡。經省文博專家鑒定為晚唐瓷窯。4.1.2 霄沖山遺址名稱:霄沖山遺址級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編號:公布時間:2004年12月27日時代:商周類型:古文化遺址地址:江西省余江縣鄧埠鎮倪桂村委會霄沖倪家村小組簡介:霄沖山遺址位於余江縣鄧埠鎮倪桂村委會霄沖倪家村小組,面積約50多畝,山上栽滿了梨樹等果樹,霄沖山下面有一口大水塘。在霄沖山發現了許多陶片,有籃紋、方格紋、繩紋、曲折紋等,該遺址屬商周文化遺址。4.1.3 象山書院名 稱:象山書院級 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編 號:公布時間:1986年4月時 代:南宋類 型:古遺址地 址:貴溪市第一中學簡 介:象山書院舊址在上清鎮東十里許的應天山。據《貴溪縣志》記載:宋淳熙中(1174—1189)彭世昌與侍郎張運之侄伯強行已等開山結廬,延青田陸子講學,以山形如象,更名象山,齋日:象山精舍,自號象山翁。紹定五年(1232),江東提刑袁廣微以山間不近通道,改建三峰山下之徐岩,具以本未上於朝,有詔賜額「象山書院」。此後,三峰山下的象山書院多次進行修建,並在城內梅花墩和掛榜山建過象山書院,至清末,又在三峰下進行了重新修建,其規制為:講堂五間、文昌官三間,山長居所三間,學員居所三棟15間,象山祠一座10間,文峰塔一座,藏室一座在山岩。現應天山象山書院房舍已盪然無存,遺址難辨。三峰山下的石壁上尚存鐫刻的「象山書院」四個大字,字體為楷書,每字一米見方,山下僅存山岩藏室一座。解放以後。三峰山下象山書院的舊址上已改建為貴溪第一中學。4.1.4路水坑古城牆名 稱:路水坑古城牆級 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編 號:公布時間:1986年4月時 代:清代類 別:古遺址地 址:貴溪市冷水林場桂港工區東北十五華里處簡 介:路水坑古城牆位於本市冷水林場桂港工區東北十五華里處的深山密林中。有條用鵝卵石鋪成的小道沿著小溪曲徑通達。路水坑古城牆用大塊鵝卵石鋪成,堅固結實。長59米,高4米,厚:頂部1米,底部1.5米,中段有一門,高2米,闊1.5米,上端為拱形,如城門。由於城牆修築在兩座高山的陡壁懸崖之間,有一人防守,萬夫莫開之勢。古城牆里50米處有屋基一處,包括圍牆佔地面積約150平方米,似為防守人員居住,再進去3華里,有殘存屋基10多處。《貴溪縣志》無路水坑石城牆記載,在對當地群眾進行調查中,有兩種說法:一說這里是唐王躲番處;二是躲「兩兵」(外國侵略者)而修築的,據此,路水坑古城牆有可能是南明唐王朱聿鍵(年號隆武—1645)或唐王朱聿粵(年號紹武—1646年)而築,也有可能是近代太平天國農民革命軍為防止外國侵略者而築。4.1.5 皮子嶺商代遺址名 稱:皮子嶺商代遺址級 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編 號:公布時間:1986年4月時 代:商代類 型:古遺址地 址:貴溪市河潭鎮毛爐村皮子嶺簡 介:遺址位於本市河潭鎮毛爐村皮子嶺一帶。東西走向,寬約2華里,長5公里,這里屬丘陵地帶,坡緩,向陽,近信江河。由於雨水沖刷,1979年1月,毛爐大隊護林員阮從光發現了暴露地面的石器,後經文物人員考察,在這五平方公里的地帶,共獲取石予8件,石鏃30件,石刀6件,穿孔石刀9件,石斧6件,有肩石斧6件,石錛2件,在這67件文物中,除6件石鏃完好無損外,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殘缺。這些石器磨製精細,經考察屬商代遺址,由此可以推知認定,在四千年前就有人在這一帶勞動、守獵、繁衍、生息。該遺址於一九八六年四月,被貴溪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4.2 古墓葬4.2.1江汝壁墓名 稱:江汝壁墓級 別:貴溪市文物保護單位編 號:公布時間:1984年4月時 代:明代類 型:古墓葬地 址:貴溪市金屯鎮南坂村簡 介:江汝壁墓座落在本市金屯鎮南坂村委會螃蟹形村西約50米的一座山丘上。據《貴溪縣志·人物》記載:「江汝壁,字懋谷,號貞齋,正德辛已進士,延試二甲一名世宗朝,歷官左春坊、左諭德兼翰林院修撰,充經筵講官,纂修玉碟,講述太極圖,繼充日講官……,官至詹事府少詹,致仕十有餘年而卒。有《碧洋集》行世。」江汝壁墓建在圓形山包的中央,東南向,兩旁有弧形山嶺,呈螃蟹形。墓外形宏偉,中間有石階通山下,寬5米(現已無存)。兩旁有石俑、石馬、石羊、石獅各一對,造型逼真,工藝精湛,上述石雕雖歷經風雨,但保存完好。此墓於1985年被盜。另該墓原有「江汝壁之墓」石碑一塊和石香爐一座,也無存。4.2.2 明代夏鼎碑名 稱:明代夏鼎碑級 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編 號:公布時間:八十年代時 代 :明嘉靖十八年(1535年)十二月十五日類 型 :古墓葬地 址 :龍虎山上清鎮桂洲村東首簡 介:墓碑坐落在上清鎮東首。碑為漢白玉石刻,碑高3.75米、寬1米、厚0.33米,其中碑頭高0.5米。碑頭有4龍戲珠,明嘉靖十八年(1535)十二月十五日。4.2.3 饒國公吳全節墓名稱:饒國公吳全節墓級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編號:公布時間:1987年9月15日時代:元類型:古墓葬地址:江西省余江縣馬荃鎮青山村委會貫前周家南面簡介:饒國公吳全節墓位於余江縣馬荃鎮青山村委會貫前周家村南面。據《縣志》載,宗師吳全節乃元代壽楊村人,博古通今,元成宗時授「法教嗣師」,元順帝時,贈饒國公爵上卿,死後葬十二都山田村,現僅存石人四具(三具無頭),石馬兩樽,墓早年被盜,僅留墓坑一個。4.2.4 大窩象形山明墓群名稱:大窩象形山明墓群級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編號:公布時間:1987年9月15日時代:明類型:古墓葬地址:江西省余江縣馬荃鎮管坊村委會璜塘姜家東南一公里簡介:大窩象形山明墓群位於余江縣馬荃鎮管坊村委會璜塘姜家東南一公里處,此山原是璜塘姜家村祖墳地,墓群葬於山腰,共有四座墓。第一座為姜明所夫婦合葬墓;第二座為姜石谷夫婦合葬墓;第三座為姜文峰之墓,墓碑刻有「明中憲大夫」;第四座是姜雲木夫婦合葬,墓碑上刻有「明中順大夫」。四墓前後連成一條直線。墓場兩側豎有兩層大石墩,高1.5米,相距40米。姜文峰即薑桂,系明弘治進士,曾任知縣、知府,至浙江左布政。

『捌』 東方路之墳墩路墳場傳說 有誰知道

是真的,以前未開發前那裡都是農田,很多墳堆東一個西一個的,周圍幾個小碉堡,偶爾還能看到貓狗的屍骨什麼的

鬼火啊什麼的,真的有的啊,以前小時候晚上抓蟋蟀時見過,靠,還當熒火蟲了呢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