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的游記
Ⅰ 作文莫高窟游記三百字
游莫高窟
在中國西部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鳴沙崖壁上,長長的棧道將上下四層的近五百多個石窟曲折相連。在蒼茫的戈壁中,形成一道巍巍壯觀的奇景,你知道這是什麼嗎?這便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藝術殿堂——莫高窟。今天我就隨著爸爸媽媽,來到了這個神秘的地方。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最初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366】,距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的歷史。
首先,我們跟隨導游來到第220窟——維摩詰的故事。阿彌陀佛經變中間畫碧綠的水池,這象徵著佛經所說的七寶池、八功德水。水池中阿彌陀佛坐在水中的蓮花空座上說法,兩側是觀世音、大師至菩薩。周圍有許多聽法菩薩,從壁畫上來看,阿彌陀佛雙眼炯炯有神,維摩詰坐在那裡彷彿是在聽那些他認為沒有用的東西,就產生了動靜結合的樣子,看起來十分有趣。我們還參觀了許多小的洞,其中我映像最深的是「彌勒大佛塑像」和「卧佛」了。彌勒大佛塑像俗稱「通往佛國的九層樓」說它九層樓是因為大佛高達35米。佛雙腿下垂,作倚作之勢,雙目俯視,一手上揚,一手平伸,大佛超常的高度,產生出一種震懾人心的氣勢和威力。「卧佛」是佛涅槃。長15米的佛靜靜的躺在佛床上,他頭靠在枕頭上,右手枕在頭下,雙目半閉,神態安詳,彷彿一個假寐的少女。大佛後,壁畫上的人物,表情各不相同,有的嚎啕大哭,萬分悲痛,有的則充滿快樂喜悅之情;有的充滿憂郁,有的則表情淡定。人物的表情、動作不同,對佛的了解境界也就不同了。
我們參觀了很多的洞窟,每一個都有它的文化背景,它們給我帶來了不同的感受和深刻的影響。讓我對祖國的文化又有了更多的了解。
Ⅱ 看了關於敦煌莫高窟的,有什麼感受,300字以上,,,,急,,,,高懸賞。。
《敦煌莫高窟》是美術課上作為欣賞課上觀看的影片,看完此片,我感觸版頗深。
初步聽到「敦權煌莫高窟」這個名字,並沒有引起我太多的觀賞興趣,抱著僅有的好奇心開始了「莫高窟」之旅。
這部影片將我引入了一個奇妙夢幻般的境地,令我更深一步地了解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詩仙李白曾雲:「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中國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艱難前行著,行走在路上,太多太多的苦難與摧殘,仍催不垮中華民族的脊樑,那是人們團結一致的力量與淚與汗的結晶!
試想,如果莫高窟在備受外來的侵略後悄然倒下,是否還會有今日的壯麗與輝煌?答案必然是不會。那麼,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驕子們,每天沐浴著陽光,享受清新的空氣雨露,當有挫折苦難來臨時,應該敞開心扉,因為並不是封閉了自己就不會受傷,並不是隔離了自己就不會彷徨,並不是偽裝了自己就不會迷惘,失敗是人生中必然經歷的環節,無法躲避。
如果暴雨的沖刷,狂風的侵襲可以令一個人成長,那麼我必然選擇接受自然的洗禮。有付出必然有收獲,成長之路,有瓷實的磚一塊塊砌成,我坦然行走在路上。
老師的話:讓我們謹記歷史!
求採納!!!
Ⅲ 敦煌莫高窟的故事
您好!下面是對敦煌莫高窟和壁畫,看看有沒有您想要的:敦煌,位於甘肅省西南部,穿過河西走廊的古代絲綢之路,到這里,就走到了進入西域的最後一個邊關重鎮。 敦煌最重要的價值,是那黃沙淹沒不住的敦煌石窟群,莫高窟是敦煌石窟群體的代表窟群,它鑿建於今天敦煌市東南25的公里鳴沙山的斷崖上。 自公元366年開始,在其後的一千年中,這里連續開窟造像,鱗次櫛比的佛窟分布於高15至30多米的斷崖上,形成南北長1680米的石窟群,現存歷代營建的洞窟共735個。 敦煌石窟藝術是集建築、彩塑、壁畫於一體的綜合藝術。 早期的彩塑主體造像帶有明顯的異域風情,但是只要當地的人動手去模仿、去製作,就必然會將自己的審美理想和本土文化參與進去。 到了隋代,彩塑已經完全離開了牆壁,充分發揮了彩塑的主體性、獨立性的特長,隋代後期的大部分彩塑,已經接近標準的中國人的身體比例了。 唐代,敦煌彩塑的體積、規模和數量空前增多,體裁廣度和藝術成就都超越前代,後世也無法超越,盛唐之風深深的體現在敦煌彩塑藝術中。 北大佛像是莫高窟最大的塑像,高34.5米,它的氣定神嫻,是唐朝鼎盛國力的體現。 隋、唐兩代是敦煌飛天藝術的極盛時期,完成了中國化、女性化、世俗化、歌舞化歷程。飛天的演變反映的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在藝術手法上,中國的線條勾勒表現後,又用西方的「暈染法」填充顏色,所以人物表情才這樣生動,這樣富於質感。 敦煌壁畫中的樂舞是屬於全人類的藝術精品,就是這個「反彈琵琶」的舞姿引發了舞劇「絲路花雨」的創作靈感,取得名揚海內外的巨大成功。 在壁畫中,有音樂體裁的洞窟200多個,不同類型的樂隊有500多組,各類樂器40多種,共4500多件。 「胡旋舞」以表演旋轉為主,而且節奏很快。這種大型樂舞表演的場面,只有憑借敦煌壁畫所記錄的內容「一窺豹斑」。 1900年5月,八國聯軍的堅船利炮,打進了中國的國都北京。就在八國聯軍攻陷北京的第二個月,道士王圓籙請一位姓楊的先生抄寫莫高窟壁畫上的題記,楊先生拿準備用來照明用的芨芨草捅開了藏經洞的秘密。 王圓籙將幾卷經卷送到敦煌縣令汪宗翰手裡,汪宗翰又把經卷送給了甘肅學台葉昌熾。金石學家葉昌熾,立刻建議把所有經卷送省城蘭州保管。不料,省政府竟然捨不得出運費,僅在公元1904年3月下令,由敦煌縣衙清點。 1906年2月,一個為英國服務的匈牙利猶太人斯坦因來到中國。他從土耳其商人那裡聽說敦煌王道士手裡有古書,於是,不顧一切地趕到了敦煌。 斯坦因用七晝夜的時間,肆意挑選著文物,選中了3000多卷保存完好的經卷,500幅以上的繪畫,裝在29個大木箱里,悄悄地離開了敦煌。 16個月後,這些珍寶到達倫敦大英博物館,震動了整個歐洲,斯坦因的發現被列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法、日、俄和美國迅速組織探險隊,從不同的方向趕往中國。 法國人伯希和用預先制好的化學膠布,粘走了26方最精美的壁畫,還盜走了幾尊彩塑,包括高1.2米的半跪觀音。俄國人勃奧魯切夫,早在1905年,就從王圓籙手中騙去一批文書經卷。1914年,另一個俄國人鄂登堡也來到敦煌,剝去一批壁畫,盜走一些彩塑。1911年,日本大谷探險隊趕到敦煌,從王圓籙手裡買到300多卷寫本經卷和兩尊精美的唐代塑像,連同盜掘到的大量吐魯番文書。 大英博物館內的敦煌文物涉及多方面的內容,從文字方面說,有漢文、突厥文、西夏文、吐蕃文、吐火羅文、回鶻文、梵文等多種,對於研究這些古老民族的歷史文化,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敦煌藏經洞的文獻,幾乎涉獵了社會的各個領域,有醫學穴點陣圖,有軍事文書,有詩稿小說,有舞譜,有乘法口訣,還有 字帖,地契,賣身契,林林總總,舉不勝舉。 唐代的繪畫作品流傳至今的極為罕見,而藏經洞出土了大量的唐朝繪畫。大英博物館內的敦煌繪畫最為精彩。 敦煌藏經洞文獻的流失,導致了國際性敦煌學的產生,然而,敦煌文獻流失到世界許多國家,又打亂了敦煌文獻的系統性,給敦煌學的研究發展帶來了困難。 1909年金石學家羅振玉在蘇州胡同一家 字畫裝裱店 發現了伯希和送來的古代文書,他找到了自己的同學一起要求伯希和在六國飯店當眾展示他手裡的古董,伯希和說出這些古書來自風沙彌漫的敦煌莫高窟。這以後羅振玉等人每天都要到八寶胡同伯希和住所來觀看、抄錄伯希和手裡的敦煌文獻。中國的敦煌學就這樣在匆忙中開始了。 羅振玉將敦煌劫難的情況報告給了學部左丞喬書南,由他下令給陝甘總督,就地封存莫高窟藏經洞,並且撥款庫銀6000兩,讓敦煌縣令收集失散的文物。 王圓籙在押運車輛到來之前,悄悄地把許多珍貴寫本藏在了兩個大轉經桶里,這些珍貴文獻最終被1914年第二次來到敦煌的斯坦因,和日本大谷探險隊運到了國外。而運往北京的敦煌文獻,沿途受到各地官吏燕過拔毛似的掠奪。 當時許多知名學者,投入到了這場文化搶救運動,語言文學家劉半農率先到達 巴黎法國 國家圖書館,自發地抄錄了104件敦煌文書。 然而,學者們所關心的敦煌莫高窟正走向絕境。石窟因為嚴重的自然風化,而千瘡百孔,時刻都有坍塌的危險,村民們仍然按照慣例到莫高窟前去養馬、去生火、做飯。 1920年,一批在十月革命中流亡出來的白俄官兵竄入中國境內,被中國地方政府扣留,敦煌的官員把殘破的莫高窟作為監獄,竟把他們全部關了進去,於是這里留下了斯拉夫語的下流話和他們部隊的番號,還有煙熏火燎的痕跡。 1941年,藝術大師張大千來到敦煌。7個月後,他到了蘭州,把他在敦煌臨摹的部分作品託人帶到成都,辦了一個「西行記油畫展」。第二年,他帶著妻兒全部住進了莫高窟。張大千把五層洞窟全編上號碼,臨摹作品達276件,張大千三年畫壁,感動了許多人,教育部西北考察團從蘭州奔赴敦煌。 考察團到了敦煌榆林窟,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於右任也來到了敦煌,張大千要求政府成立專門機構,對莫高窟進行保護。 於右任向國民政府提議成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曾在法國巴黎留學的中國青年常書鴻被提名主持這項工作。敦煌的生活艱苦而單調,不能忍受困境的妻子不辭而別。然而,常書鴻不肯放棄責任,更不肯放棄理想。 緊隨常書鴻的腳步,段文傑,樊錦詩等一批又一批學者,在敦煌研究院,堅持推進常書鴻開創的事業,敦煌藝術瑰寶的保護與研究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發展。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規模巨大,內容豐富,技藝精湛。五萬多平方米的壁畫大體可分為下列幾類:一、佛像畫。作為宗教藝術來說,它是壁畫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各種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釋迦、多寶佛、賢劫千佛等;各種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勢至等;天龍八部------天王、龍王、夜叉、飛天、阿修羅、迦樓羅(金翅鳥王)、緊那羅(樂天)、大蟒神等等。這些佛像大都畫在說法圖中。僅莫高窟壁畫中的說法圖就有933幅,各種神態各異的佛像12208身。二、經變畫利用繪畫、文學等藝術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現深奧的佛教經典稱之為"經變"。用繪畫的手法表現經典內容者叫"變相",即經變畫;用文字、講唱手法表現者叫"變文"。三、民族傳統神話題材。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現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話題材。西魏249窟頂部,除中心畫蓮花藻井外,東西兩面畫阿修羅與摩尼珠,南北兩面畫東王公、西王母駕龍車、鳳車出行。車上重蓋高懸,車後旌旗飄揚,前有持節揚幡的方士開路,後有人首龍身的開明神獸隨行。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分布各壁。飛廉振翅而風動,雷公揮臂轉連鼓,霹電以鐵鑽砸石閃光,雨師噴霧而致雨。四、供養人畫像 供養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資建造石窟的人。他們為了表示虔誠信佛,留名後世,在開窟造像時,在窟內畫上自己和家族、親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這些肖像,稱之為供養人畫像。五、裝飾圖案畫豐富多彩的裝飾圖案畫主要是用於石窟建築裝飾,也有桌圍、冠服和器物裝飾等。裝飾花紋隨時代而異,千變萬化,具有高超的繪畫技巧和豐富的想像力。圖案畫主要有藻井圖案、椽間圖案、邊飾圖案等。六、故事畫為了廣泛吸引群眾,大力宣傳佛經佛法,必須把抽象、深奧的佛教經典史跡用通俗的簡潔的、形象的形式灌輸給群眾,感召他們,使之篤信朝拜。於是,在洞窟內繪制了大量的故事畫,讓群眾在看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畫內容豐富,情節動人,生活氣息濃郁,具有誘人的魅力。1、佛傳故事主要宣揚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跡。其中許多是古印度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佛教徒經過若干世紀的加工修飾,附會在釋迦身上。一般畫「乘象人胎」、「夜半逾城」的場面較多。第290窟(北周)的佛傳故事 作橫卷式六條並列,用順序式結構繪制,共87個畫面,描繪了釋迦牟尼從出生到出家之間的全部情節。這樣的長篇巨制連環畫,在我國佛教故事畫中是罕見的。2、本生故事畫是指描繪釋迦牟尼生前的各種善行,宣傳「因果報應」「苦修行善」的生動故事。也是敦煌早期壁畫中廣泛流行的題材,如「薩捶那捨身飼虎」、「屍毗王割肉救鴿」、「九色鹿捨己救人」、「須閣提割肉奉親」等。雖然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但仍保持著神話、童話、民間故事的本色。3、因緣故事畫這是佛門弟子、善男信女和釋迦牟尼度化眾生的故事。與本生故事的區別是:本生只講釋迦牟尼生前故事;而因緣則講佛門弟子、善男信女前世或今世之事。壁畫中主要故事有「五百強盜成佛」、「沙彌守戒自殺」、「善友太子入海取寶」等。故事內容離奇,情節曲折,頗有戲劇性。4、佛教史跡故事畫是指根據史籍記載畫成的故事,包括佛教聖跡、感應故事、高僧事跡、瑞像圖、戒律畫等。包含著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是形象的佛教史資料。這類畫多繪於洞窟龕內四披、甬道頂部和角落處次要地方。但有的也繪於正面牆壁,如第323窟的「張騫出使西域圖」、「佛圖澄」和第72窟的「劉薩訶」等。5、比喻故事畫這是釋迦牟尼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給佛門弟子、善男信女講解佛教教義所列舉的故事。這些故事大都是古印度和東南亞地區的寓言、童話,被佛教徒收集記錄在佛經里,保存至今。敦煌壁畫中的比喻故事有「象護與金象」,「金毛獅子」等。七、山水畫敦煌壁畫中的山水畫遍布石窟,內容豐富,形式多種多樣。大多與經變畫、故事畫融為一體,起陪襯作用。有的是按照佛典中的山水,參照現實景物加上高超的想像力,描繪出「極樂世界」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美麗自然風光;有的是以山水為主體的獨立畫幅,如第61窟的,「五台山圖」。壁畫內容除以上七類外,還有建築畫、器物畫、花鳥畫、動物畫等。敦煌壁畫的藝術價值彌足珍貴,在結構布局、人物造型、線描勾勒、賦彩設色等方面系統地反映了各個時期的藝術風格及其傳承演變、中西藝術交流融匯的歷史面貌。上述七類壁畫,除裝飾圖案而外,一般有情節的壁畫,特別是經變畫和故事畫,都反映了大量的現實社會生活,如:統治階級的出行、宴會、審訊、游獵、剃度、禮佛等;勞動人民的農耕、狩獵、 捕魚 、制陶、冶鐵、屠宰、炊事、營建、行乞等;還有嫁娶、上學、練武、歌舞百戲、商旅往來、少數民族、外國使者等等各種社會活動。因此,敦煌石窟,不僅是藝術,也是歷史。敦煌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它和另的宗教藝術一樣,是描寫神的形象、神的活動、神與神的關系、神與人的關系以寄託人們善良的願望,安撫人們心靈的藝術。因此,壁畫的風格,具有與世俗繪畫不同的特徵。但是,任何藝術都源於現實生活,任何藝術都有它的民族傳統;因而它們的形式多出於共同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風格。壁畫之謎:是誰繪成了堪稱世界藝術瑰寶的敦煌壁畫?研究人員一直期 待從莫高窟北區找到關於壁畫作者的千古謎底,他們認為,莫高 窟北區的243個洞窟是敦煌畫師的住所。而最近來自北區洞窟 的考古報告表明,這些洞窟是僧人居住修行或印製佛經的地方, 這使關於壁畫作者的千古之謎更加撲朔迷離。敦煌莫高窟有735個洞窟,其中近500窟繪著巨幅壁畫 ,總面積達45000多平方米,繪畫時間長逾千年,被譽為世 界最大的畫廊。敦煌研究院研究員馬德說,根據對壁畫題記和敦 煌文獻的研究,大約只有公元10世紀左右的壁畫畫工有零星資料 ,而在4世紀到9世紀的壁畫中,找不到關於作者的任何資料。 他說,浩繁的敦煌文獻和大量壁畫題記中,有關壁畫作者的題記 和文獻記載,總共只有40多條,有名有姓的壁畫作者僅有平咄 子等12人。 在開鑿於元代的第3窟南北兩壁,畫著極其精美的千手千眼 觀音像。這兩幅千手千眼觀音像以線寫形,以色顯容,用遒勁有 力的線條勾勒人物輪廓,輪廓內再淡施暈染,有些不施色彩卻見 肌膚,人們公認這是敦煌壁畫的極品。壁畫的落款為"甘州史小 玉筆",專家認為史小玉應是今甘肅張掖人,史小玉很可能是藝 名而非真名,至於其生平更無從考證。無法確定絕大部分敦煌壁畫作者的另一個困難是,宋代以前 的畫師們一般沒有落款。在壁畫的所有題記中,也很難見到有關 畫師的記載。研究人員認為,敦煌畫師的來源主要有4種:首先是來自西 域的民間畫師,這是因為敦煌壁畫的早期作品風格和新疆同期的 很多佛教石窟壁畫風格非常接近;第二是中央政府的高級官吏獲 罪流放敦煌時攜帶的私人畫師;第三是高薪聘請的中原繪畫高手 ;第四是來自五代時期官辦敦煌畫院的畫師。在敦煌文獻中,所有的畫師都被稱為畫匠或畫工,可見畫師 們主要來自民間,社會地位並不高,他們創作壁畫時很可能就住 在陰暗潮濕的洞窟里。壁畫中大量的田間勞動場景,活生生地再 現了當時的經濟狀態和科技水平;唐代壁畫中的嬰兒車等生活用 具,更是為神秘的佛教壁畫增添了世俗社會色彩,給今天的參觀 者提供了極為珍貴的中國千年民間風俗畫卷。也許,正因為畫師 們熟知勞動人民的真實生活,才使他們巧妙地把佛國的空靈與人 間的真實融為一體。敦煌畫師們繪成了精美絕倫的壁畫,而關於他們的記載又幾 乎是空白,所以,他們的生平總能激起現代藝術家的無窮想像。 從《絲路花雨》到《大夢敦煌》,兩部關於敦煌的著名舞劇,講 述的都是平民畫師歷經磨難、獻身敦煌藝術的悲壯故事。也許敦煌壁畫畫工之謎永遠無法解開,但輝煌的壁畫已經為 這些無名藝術家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赫赫聲名。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前秦符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號為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莫高窟雖然在漫長的歲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襲和人為的破壞,至今保留有從十
Ⅳ 敦煌莫高窟的故事。
《鹿王本生圖》是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壁畫的主要題材。本生故事畫,表現「捨己救人」為題材的作品,在壁畫上佔有突出地位。本生故事是指佛教創始者釋迦牟尼生前所經歷的許多事跡。釋迦牟尼原是古代印度北部一個小國—迦毗羅衛國凈飯王的兒子,傳說他因看到人世生、老、病、死很苦,便出家修行,以求解脫,後來成了「佛」。「鹿王本生」是說釋迦牟尼前生是一隻九色鹿王,他救了一個落水將要淹死的人反被此人出賣的故事。
古代,在荒無人煙的戈壁灘上,波斯商人的駱駝隊因遇風沙襲擊
而迷路,忽然出現一頭九色神鹿給他們指點方向。九色鹿回到林中,聽見有人呼救。原來一個弄蛇人在采葯時不慎落水。九色鹿忙將他馱上石岸。弄蛇人感恩不盡,九色鹿只求他別將遇見它的事告訴別人,弄蛇人連連答應,還對天起誓。波斯商人到了古國皇宮,與國王談起沙漠中的奇遇,誰知王後聽了,執意要取九色鹿皮做衣裳。國王無奈,張貼布告:捕到九色鹿者給予重賞。弄蛇人見利忘義,向國王告密,並設計將九色鹿引入包圍圈。當他假裝再次落水,神鹿聞聲趕來救他時,守候的武士們就萬箭齊發。誰知九色鹿發出神光,利箭都被化為灰燼。九色鹿向國王揭露弄蛇人忘恩負義的丑惡行為,國王深為不安。弄蛇人嚇得膽顫心驚,連連後退,跌進深潭淹死,惡人終究得到應有的懲罰。
Ⅳ 敦煌莫高窟的感悟
莫高窟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位於市區的【數字中心】,二就是鳴沙山背面的佛版窟,每一位遊客權都必須先到數字中心看宣傳電影和學習相關要求,比如不能再佛洞里開燈光,更不能拍照這些,都得遵守
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是2014年才開始對外開放,基於VR虛擬現實技術讓人感覺在這里看視頻簡直是一種享受;當我們真正在現場感受到這一技術的先進與震撼時,更加感嘆:雄厚的國力才是保護文物最好的支持!
Ⅵ 誰能講述敦煌莫高窟的故事
1、曾逗樂總理的 「東方微笑」
"東方微笑"指的就是麥積山石窟被譽為"東方蒙娜麗莎"的"微笑的小沙彌"。
小沙彌身著衲衣,頭顱略向右下傾,面露微笑,那笑容顯得那麼單純、毫無機心,甚至有些頑皮,他動人的笑容非常具有的感染力。
據說,當年朱鎔基總理在游覽麥積山石窟時,當看到微笑的沙彌時,也被逗得笑了起來。能夠看到"東方微笑"真身的人不多,但美的吸引力是不可低估的。
2、割肉貿鴿
古代有位屍毗王,發誓救護一切眾生,證菩薩道。帝釋天得知後,想要試試王的誠心,就命令毗首羯摩天變成一隻鴿子,帝釋天自己變成一隻餓鷹,追逐鴿子直至屍毗王前。
他為了救助一隻被鷹追逐的鴿子,不惜將自己身上的肉割下,並將自己的身體全部獻出,以喂鷹換取鴿子的性命。他用這種方法來考驗屍毗王對佛、對普度眾生的堅定至誠。
3、半夜逾城
這幅圖是佛祖釋迦牟尼本生故事。這幅畫描繪了釋迦牟尼做太子時,為尋求「解脫」之道,立意出家,不聽父親的再三勸阻,趁其宮里所有人昏昏入睡之時半夜騎馬出城,而城門緊閉,正在為難之際,突然四大天王從天而降,各自抬起一隻馬蹄騰空而起,迅速越過城門的情景。
4、九色鹿救人
九色鹿在河邊救起一位溺水人,名叫調達,調達發誓,感激不盡永不泄密。王妃夢想用九色鹿的皮毛做衣服,重賞知情人,調達見利忘義告密九色鹿的住地。九色鹿逐被國王圍困,在危機之中,向國王講述了救人經過,國王深受感動放棄射殺九色鹿,而調達頓時滿身生瘡。
5、胡商遇盜
絲綢之路中,一群高鼻深目,頭戴白皮小氈帽的胡商,突然遇到懸崖幽谷中竄出三個手執長刀的強盜攔劫貨物,胡商們驚恐萬狀,被嚇的呲牙咧嘴。胡商放下錢袋與絲綢,口念觀音名號,最後盜匪竟然被感化。
Ⅶ 敦煌莫高窟游記400字
這次出遊是和幾位好友去的,還有一位當地導游.
從江南坐火車,顛簸二天二夜到蘭州,再換乘汽車,曉行夜宿,在第5天傍晚終於到了敦煌。
來敦煌之前,在我的印象中,它不過是佇立在黃沙紅柳之間。到了敦煌,才知道自己淺薄,敦煌城繁華得很。
當車穿越長長的防風林,駛入市區的時候,這一切意料之外的東西已不再使我們關注,重要的是歷經艱辛的我們終於到了目的地,大家心中不約而同地歡呼一聲:敦煌,我來了!
第二天清晨,我們驅車去莫高窟。
在車上,導游一再告誡大家,到了莫高窟,不要單獨行動,不要離開導游,不要胡亂照相。她稱之為"三不"政策,要求大家一定堅守。
車駛出敦煌城這個綠洲,向荒漠中進發,大概開了40分鍾的路程,才到了莫高窟。
莫高窟坐落在一條毫不起眼的土黃色山脈的腰間,稀疏的樹林掩映著一個個洞窟,一條早已乾涸的河床在它腳下橫亘著,荒涼極至,蕭瑟極至,卻又神秘極至。
雖然敦煌除了莫高窟還有鳴沙山月牙泉那樣的千古奇觀,但敦煌無疑是因為有了莫高窟而成其為敦煌。這里匯集了太多的文化積淀;收藏了太多的歷史畫卷;也凝聚了太多人類思想藝術的精華。走近莫高窟,彷彿就是走進人類文明的時空長廊,使你在人類偉大與渺小的糾纏中不能自拔。
莫高窟相傳始建於前秦,號稱一千個洞窟,其實大概五百多個洞窟。我們在門前交了相機(相機不許帶入莫高窟),跟著走進了一個個黑暗的洞窟,踏進了歷史的長河。
為了保護洞窟里的繪畫和塑像,莫高窟所有洞窟都沒有裝燈,每個洞窟里都裝著先進的電子監控設備,確保文物受到保護。而且,每個洞窟都是加鎖的,導游手裡拿著一大把鑰匙,打開洞窟,帶著遊人進去,出來後立即鎖上,哪怕後面一批馬上就要進來參觀也照鎖不誤。
在導遊人員身上,還有一件必備之物,那就是手電筒,這是參觀時照明所用。在黑暗的洞窟中,人們跟著導游深一腳淺一腳往裡走,忽然導游打開手電筒,照亮一片精美的壁畫,開始他們早已爛熟的講解。他們肯定對此已經漠然,講解中並無多少感情色彩和抑揚頓挫,對人們的驚嘆聲也不以為然,但參觀的人們卻經歷著內心的某種激動和思考的沖擊,那小小的手電筒,照亮了前人的偉大,也照出我們的渺小。
參觀一個洞窟接著一個洞窟,所有洞窟沒有名子只有數字元號:"330窟,350窟,220窟" 它們就象 歷史長路上的里程碑一樣,記錄著人們走向文明,創造文明的歷程。也記錄著一個個朝代的風貌。唐朝無疑是最傑出的,在所有洞窟中,唯有唐朝的內容最豐富,手法最高超。而到了清代,則明顯看出些許衰敗,壁畫塑像的神韻全無,乾巴巴的千篇一律,就象導游小姐說的那樣,所有人物的表情特徵都象慈禧太後一樣。
有了莫高窟才有了敦煌,而有了藏經洞才有了莫高窟。那個難以評價的王道士就是在這里打開了敦煌之門,莫高窟一萬多件難以估價的珍貴文物,也是在這里被外國人掠走。
那個被王道士發現的暗門至今仍打開著,裡面什麼也沒有,使人難以相信,在這個簡陋的洞穴中,曾經存在過那麼豐富的文化礦藏;使人難以判斷,這個簡陋的洞穴,究竟是一個民族的榮耀還是恥辱。
中午時分,遊人們在歷經一場心靈的洗禮之後,疲憊地離開洞窟走向返程的車輛。空寂的大漠在正午陽光下更顯得荒涼。1600年前,樂樽和尚看見三危山的佛光,開鑿了莫高窟第一眼石窟,千百年來,有多少匠人藝師涉過千山萬水來到莫高窟,用千萬人的心血造就了莫高窟的輝煌。在這個過程中,支撐他們窮其一生的信念是什麼呢?那麼多的文物藝術精品,來自不同的國家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藝術手法,是何種原因導致它們從四面八方匯集敦煌?這個世界上難以解釋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我們不可能也無法找到答案。我們只是敦煌的一群過客,我們來了又走了,留下幾聲驚嘆,帶走一些小紀念品,匆匆奔向下一個目的地,而莫高窟永遠屬於敦煌。
Ⅷ 敦煌莫高窟的故事二十字
敦煌,位於甘肅省西南部,穿過河西走廊的古代絲綢之路,到這里,就走到了進入西域的最後一個邊關重鎮。
敦煌最重要的價值,是那黃沙淹沒不住的敦煌石窟群,莫高窟是敦煌石窟群體的代表窟群,它鑿建於今天敦煌市東南25的公里鳴沙山的斷崖上。
自公元366年開始,在其後的一千年中,這里連續開窟造像,鱗次櫛比的佛窟分布於高15至30多米的斷崖上,形成南北長1680米的石窟群,現存歷代營建的洞窟共735個。
敦煌石窟藝術是集建築、彩塑、壁畫於一體的綜合藝術。
早期的彩塑主體造像帶有明顯的異域風情,但是只要當地的人動手去模仿、去製作,就必然會將自己的審美理想和本土文化參與進去。
到了隋代,彩塑已經完全離開了牆壁,充分發揮了彩塑的主體性、獨立性的特長,隋代後期的大部分彩塑,已經接近標準的中國人的身體比例了。
唐代,敦煌彩塑的體積、規模和數量空前增多,體裁廣度和藝術成就都超越前代,後世也無法超越,盛唐之風深深的體現在敦煌彩塑藝術中。
北大佛像是莫高窟最大的塑像,高34.5米,它的氣定神嫻,是唐朝鼎盛國力的體現。 隋、唐兩代是敦煌飛天藝術的極盛時期,完成了中國化、女性化、世俗化、歌舞化歷程。飛天的演變反映的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在藝術手法上,中國的線條勾勒表現後,又用西方的「暈染法」填充顏色,所以人物表情才這樣生動,這樣富於質感。
敦煌壁畫中的樂舞是屬於全人類的藝術精品,就是這個「反彈琵琶」的舞姿引發了舞劇「絲路花雨」的創作靈感,取得名揚海內外的巨大成功。
在壁畫中,有音樂體裁的洞窟200多個,不同類型的樂隊有500多組,各類樂器40多種,共4500多件。 「胡旋舞」以表演旋轉為主,而且節奏很快。這種大型樂舞表演的場面,只有憑借敦煌壁畫所記錄的內容「一窺豹斑」。
1900年5月,八國聯軍的堅船利炮,打進了中國的國都北京。就在八國聯軍攻陷北京的第二個月,道士王圓籙請一位姓楊的先生抄寫莫高窟壁畫上的題記,楊先生拿準備用來照明用的芨芨草捅開了藏經洞的秘密。
王圓籙將幾卷經卷送到敦煌縣令汪宗翰手裡,汪宗翰又把經卷送給了甘肅學台葉昌熾。金石學家葉昌熾,立刻建議把所有經卷送省城蘭州保管。不料,省政府竟然捨不得出運費,僅在公元1904年3月下令,由敦煌縣衙清點。
1906年2月,一個為英國服務的匈牙利猶太人斯坦因來到中國。他從土耳其商人那裡聽說敦煌王道士手裡有古書,於是,不顧一切地趕到了敦煌。
斯坦因用七晝夜的時間,肆意挑選著文物,選中了3000多卷保存完好的經卷,500幅以上的繪畫,裝在29個大木箱里,悄悄地離開了敦煌。
16個月後,這些珍寶到達倫敦大英博物館,震動了整個歐洲,斯坦因的發現被列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法、日、俄和美國迅速組織探險隊,從不同的方向趕往中國。
法國人伯希和用預先制好的化學膠布,粘走了26方最精美的壁畫,還盜走了幾尊彩塑,包括高1.2米的半跪觀音。俄國人勃奧魯切夫,早在1905年,就從王圓籙手中騙去一批文書經卷。1914年,另一個俄國人鄂登堡也來到敦煌,剝去一批壁畫,盜走一些彩塑。1911年,日本大谷探險隊趕到敦煌,從王圓籙手裡買到300多卷寫本經卷和兩尊精美的唐代塑像,連同盜掘到的大量吐魯番文書。
大英博物館內的敦煌文物涉及多方面的內容,從文字方面說,有漢文、突厥文、西夏文、吐蕃文、吐火羅文、回鶻文、梵文等多種,對於研究這些古老民族的歷史文化,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敦煌藏經洞的文獻,幾乎涉獵了社會的各個領域,有醫學穴點陣圖,有軍事文書,有詩稿小說,有舞譜,有乘法口訣,還有 字帖,地契,賣身契,林林總總,舉不勝舉。 唐代的繪畫作品流傳至今的極為罕見,而藏經洞出土了大量的唐朝繪畫。大英博物館內的敦煌繪畫最為精彩。
敦煌藏經洞文獻的流失,導致了國際性敦煌學的產生,然而,敦煌文獻流失到世界許多國家,又打亂了敦煌文獻的系統性,給敦煌學的研究發展帶來了困難。 1909年金石學家羅振玉在蘇州胡同一家字畫裝裱店發現了伯希和送來的古代文書,他找到了自己的同學一起要求伯希和在六國飯店當眾展示他手裡的古董,伯希和說出這些古書來自風沙彌漫的敦煌莫高窟。這以後羅振玉等人每天都要到八寶胡同伯希和住所來觀看、抄錄伯希和手裡的敦煌文獻。中國的敦煌學就這樣在匆忙中開始了。
羅振玉將敦煌劫難的情況報告給了學部左丞喬書南,由他下令給陝甘總督,就地封存莫高窟藏經洞,並且撥款庫銀6000兩,讓敦煌縣令收集失散的文物。
王圓籙在押運車輛到來之前,悄悄地把許多珍貴寫本藏在了兩個大轉經桶里,這些珍貴文獻最終被1914年第二次來到敦煌的斯坦因,和日本大谷探險隊運到了國外。而運往北京的敦煌文獻,沿途受到各地官吏燕過拔毛似的掠奪。
當時許多知名學者,投入到了這場文化搶救運動,語言文學家劉半農率先到達巴黎法國國家圖書館,自發地抄錄了104件敦煌文書。
然而,學者們所關心的敦煌莫高窟正走向絕境。石窟因為嚴重的自然風化,而千瘡百孔,時刻都有坍塌的危險,村民們仍然按照慣例到莫高窟前去養馬、去生火、做飯。
1920年,一批在十月革命中流亡出來的白俄官兵竄入中國境內,被中國地方政府扣留,敦煌的官員把殘破的莫高窟作為監獄,竟把他們全部關了進去,於是這里留下了斯拉夫語的下流話和他們部隊的番號,還有煙熏火燎的痕跡。
1941年,藝術大師張大千來到敦煌。7個月後,他到了蘭州,把他在敦煌臨摹的部分作品託人帶到成都,辦了一個「西行記油畫展」。第二年,他帶著妻兒全部住進了莫高窟。張大千把五層洞窟全編上號碼,臨摹作品達276件,張大千三年畫壁,感動了許多人,教育部西北考察團從蘭州奔赴敦煌。
考察團到了敦煌榆林窟,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於右任也來到了敦煌,張大千要求政府成立專門機構,對莫高窟進行保護。
於右任向國民政府提議成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曾在法國巴黎留學的中國青年常書鴻被提名主持這項工作。敦煌的生活艱苦而單調,不能忍受困境的妻子不辭而別。然而,常書鴻不肯放棄責任,更不肯放棄理想。
緊隨常書鴻的腳步,段文傑,樊錦詩等一批又一批學者,在敦煌研究院,堅持推進常書鴻開創的事業,敦煌藝術瑰寶的保護與研究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發展。
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規模巨大,內容豐富,技藝精湛。五萬多平方米的壁畫大體可分為下列幾類:
一、佛像畫。作為宗教藝術來說,它是壁畫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
各種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釋迦、多寶佛、賢劫千佛等;
各種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勢至等;
天龍八部------天王、龍王、夜叉、飛天、阿修羅、迦樓羅(金翅鳥王)、緊那羅(樂天)、大蟒神等等。
這些佛像大都畫在說法圖中。僅莫高窟壁畫中的說法圖就有933幅,各種神態各異的佛像12208身。
二、經變畫利用繪畫、文學等藝術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現深奧的佛教經典稱之為"經變"。用繪畫的手法表現經典內容者叫"變相",即經變畫;用文字、講唱手法表現者叫"變文"。
三、民族傳統神話題材。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現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話題材。西魏249窟頂部,除中心畫蓮花藻井外,東西兩面畫阿修羅與摩尼珠,南北兩面畫東王公、西王母駕龍車、鳳車出行。車上重蓋高懸,車後旌旗飄揚,前有持節揚幡的方士開路,後有人首龍身的開明神獸隨行。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分布各壁。飛廉振翅而風動,雷公揮臂轉連鼓,霹電以鐵鑽砸石閃光,雨師噴霧而致雨。
四、供養人畫像 供養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資建造石窟的人。他們為了表示虔誠信佛,留名後世,在開窟造像時,在窟內畫上自己和家族、親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這些肖像,稱之為供養人畫像。
五、裝飾圖案畫豐富多彩的裝飾圖案畫主要是用於石窟建築裝飾,也有桌圍、冠服和器物裝飾等。裝飾花紋隨時代而異,千變萬化,具有高超的繪畫技巧和豐富的想像力。圖案畫主要有藻井圖案、椽間圖案、邊飾圖案等。
六、故事畫為了廣泛吸引群眾,大力宣傳佛經佛法,必須把抽象、深奧的佛教經典史跡用通俗的簡潔的、形象的形式灌輸給群眾,感召他們,使之篤信朝拜。於是,在洞窟內繪制了大量的故事畫,讓群眾在看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畫內容豐富,情節動人,生活氣息濃郁,具有誘人的魅力。
1、佛傳故事主要宣揚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跡。其中許多是古印度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佛教徒經過若干世紀的加工修飾,附會在釋迦身上。一般畫「乘象人胎」、「夜半逾城」的場面較多。第290窟(北周)的佛傳故事 作橫卷式六條並列,用順序式結構繪制,共87個畫面,描繪了釋迦牟尼從出生到出家之間的全部情節。這樣的長篇巨制連環畫,在我國佛教故事畫中是罕見的。
2、本生故事畫是指描繪釋迦牟尼生前的各種善行,宣傳「因果報應」「苦修行善」的生動故事。也是敦煌早期壁畫中廣泛流行的題材,如「薩捶那捨身飼虎」、「屍毗王割肉救鴿」、「九色鹿捨己救人」、「須閣提割肉奉親」等。雖然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但仍保持著神話、童話、民間故事的本色。
3、因緣故事畫這是佛門弟子、善男信女和釋迦牟尼度化眾生的故事。與本生故事的區別是:本生只講釋迦牟尼生前故事;而因緣則講佛門弟子、善男信女前世或今世之事。壁畫中主要故事有「五百強盜成佛」、「沙彌守戒自殺」、「善友太子入海取寶」等。故事內容離奇,情節曲折,頗有戲劇性。
4、佛教史跡故事畫是指根據史籍記載畫成的故事,包括佛教聖跡、感應故事、高僧事跡、瑞像圖、戒律畫等。包含著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是形象的佛教史資料。這類畫多繪於洞窟龕內四披、甬道頂部和角落處次要地方。但有的也繪於正面牆壁,如第323窟的「張騫出使西域圖」、「佛圖澄」和第72窟的「劉薩訶」等。
5、比喻故事畫這是釋迦牟尼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給佛門弟子、善男信女講解佛教教義所列舉的故事。這些故事大都是古印度和東南亞地區的寓言、童話,被佛教徒收集記錄在佛經里,保存至今。敦煌壁畫中的比喻故事有「象護與金象」,「金毛獅子」等。
七、山水畫敦煌壁畫中的山水畫遍布石窟,內容豐富,形式多種多樣。大多與經變畫、故事畫融為一體,起陪襯作用。有的是按照佛典中的山水,參照現實景物加上高超的想像力,描繪出「極樂世界」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美麗自然風光;有的是以山水為主體的獨立畫幅,如第61窟的,「五台山圖」。
壁畫內容除以上七類外,還有建築畫、器物畫、花鳥畫、動物畫等。敦煌壁畫的藝術價值彌足珍貴,在結構布局、人物造型、線描勾勒、賦彩設色等方面系統地反映了各個時期的藝術風格及其傳承演變、中西藝術交流融匯的歷史面貌。
上述七類壁畫,除裝飾圖案而外,一般有情節的壁畫,特別是經變畫和故事畫,都反映了大量的現實社會生活,如:統治階級的出行、宴會、審訊、游獵、剃度、禮佛等;勞動人民的農耕、狩獵、捕魚、制陶、冶鐵、屠宰、炊事、營建、行乞等;還有嫁娶、上學、練武、歌舞百戲、商旅往來、少數民族、外國使者等等各種社會活動。因此,敦煌石窟,不僅是藝術,也是歷史。
敦煌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它和另的宗教藝術一樣,是描寫神的形象、神的活動、神與神的關系、神與人的關系以寄託人們善良的願望,安撫人們心靈的藝術。因此,壁畫的風格,具有與世俗繪畫不同的特徵。但是,任何藝術都源於現實生活,任何藝術都有它的民族傳統;因而它們的形式多出於共同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風格。
壁畫之謎:
是誰繪成了堪稱世界藝術瑰寶的敦煌壁畫?研究人員一直期 待從莫高窟北區找到關於壁畫作者的千古謎底,他們認為,莫高 窟北區的243個洞窟是敦煌畫師的住所。而最近來自北區洞窟 的考古報告表明,這些洞窟是僧人居住修行或印製佛經的地方, 這使關於壁畫作者的千古之謎更加撲朔迷離。
敦煌莫高窟有735個洞窟,其中近500窟繪著巨幅壁畫 ,總面積達45000多平方米,繪畫時間長逾千年,被譽為世 界最大的畫廊。敦煌研究院研究員馬德說,根據對壁畫題記和敦 煌文獻的研究,大約只有公元10世紀左右的壁畫畫工有零星資料 ,而在4世紀到9世紀的壁畫中,找不到關於作者的任何資料。 他說,浩繁的敦煌文獻和大量壁畫題記中,有關壁畫作者的題記 和文獻記載,總共只有40多條,有名有姓的壁畫作者僅有平咄 子等12人。 在開鑿於元代的第3窟南北兩壁,畫著極其精美的千手千眼 觀音像。這兩幅千手千眼觀音像以線寫形,以色顯容,用遒勁有 力的線條勾勒人物輪廓,輪廓內再淡施暈染,有些不施色彩卻見 肌膚,人們公認這是敦煌壁畫的極品。壁畫的落款為"甘州史小 玉筆",專家認為史小玉應是今甘肅張掖人,史小玉很可能是藝 名而非真名,至於其生平更無從考證。
無法確定絕大部分敦煌壁畫作者的另一個困難是,宋代以前 的畫師們一般沒有落款。在壁畫的所有題記中,也很難見到有關 畫師的記載。
研究人員認為,敦煌畫師的來源主要有4種:首先是來自西 域的民間畫師,這是因為敦煌壁畫的早期作品風格和新疆同期的 很多佛教石窟壁畫風格非常接近;第二是中央政府的高級官吏獲 罪流放敦煌時攜帶的私人畫師;第三是高薪聘請的中原繪畫高手 ;第四是來自五代時期官辦敦煌畫院的畫師。
在敦煌文獻中,所有的畫師都被稱為畫匠或畫工,可見畫師 們主要來自民間,社會地位並不高,他們創作壁畫時很可能就住 在陰暗潮濕的洞窟里。壁畫中大量的田間勞動場景,活生生地再 現了當時的經濟狀態和科技水平;唐代壁畫中的嬰兒車等生活用 具,更是為神秘的佛教壁畫增添了世俗社會色彩,給今天的參觀 者提供了極為珍貴的中國千年民間風俗畫卷。也許,正因為畫師 們熟知勞動人民的真實生活,才使他們巧妙地把佛國的空靈與人 間的真實融為一體。
敦煌畫師們繪成了精美絕倫的壁畫,而關於他們的記載又幾 乎是空白,所以,他們的生平總能激起現代藝術家的無窮想像。 從《絲路花雨》到《大夢敦煌》,兩部關於敦煌的著名舞劇,講 述的都是平民畫師歷經磨難、獻身敦煌藝術的悲壯故事。
也許敦煌壁畫畫工之謎永遠無法解開,但輝煌的壁畫已經為 這些無名藝術家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赫赫聲名。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前秦符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號為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
Ⅸ 哪位著名作家寫過敦煌莫高窟游記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前面三四篇都是寫的關於敦煌的,不僅僅有莫高窟
Ⅹ 不少於500字的游記(寫敦煌莫高窟的)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來到歷史悠久的敦煌莫高窟,我是你們的導游,大家叫我小潘吧!敦煌莫高窟可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哦!四大石窟還有: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和麥積山石窟。但是這些石窟都不能和敦煌莫高窟比美,因為敦煌莫高窟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呢!它的歷史也很悠久,它修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北朝、隋朝、唐朝、五代、西夏和元朝這幾個朝代都修建過。說完了這些,就跟我到敦煌莫高窟中去看看吧!
你們看,這就是敦煌莫高窟西南方向的一個洞窟:西千佛洞,你們猜這個洞有多長嗎?一定不知道吧,其實這個洞有2.5公里長呢!這些泥巴彩塑在這個洞里有34個呢,但是整個莫高窟的彩塑就有2415個呢!
各種各樣的石窟大小不一,最大的第16窟達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才高不到一英尺。莫高窟壁畫繪於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內容非常的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的故事、佛教史跡、經變、神怪、供養和裝飾圖案等七類題材,此外還有很多生活方面的畫作。好了,說了那麼多,我們就去參觀下一個景觀吧!
你們看,這個東西是一個九層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立於崖窟中段,與崖頂等高,巍峨壯觀。其間有彌勒佛坐像,高36米,由石胎泥塑而成,是除了樂山大佛和榮縣大佛之外的第三大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