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河大營遺址
① 918事件遺址屬於哪個區
918事變中有幾個主要的遺址:
1、「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在大東區望花南街46號
② 北大營的「九一八」這一天和北大營的消失
文/初國卿
今天是「九·一八」事變79周年紀念日。從昨晚開始到今天中午,沈陽下了一場很大的秋雨,氣溫從零上29度一下降到16度,中秋的清冷和這一天的歷史記憶,讓我越發感到心情郁悶。看央視與各省衛視及國內各大門戶網站,很少有關於「九·一八」的報道,只有鳳凰網還有數條關於這個日子的文章。是什麼讓這些媒體如此麻木,我不得而知。我想去「九·一八」的爆發地北大營,然而一想北大營已不復存在,它早已在五年前的沈陽城市改造中被拆毀了。我還惦記遠那位在釣魚島撞船事件中被日本非法抓走十餘天的福建漁船的船長,他的「九·一八」之夜又該如何度過。
79年前的今天,世界似乎很平靜,白天沒有什麼值得一書的新聞。在中國,有兩年事還算引人注目。一件是《新天津報》因誤用電通社所發的國民政府軍政部長何應欽在江西被謀殺的消息,引發天津市政當局查禁,勒令停刊。另一件則是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在軍政要員的陪同下,登上「永綏號」戰艦,他將要親赴江西,督師剿共。
那一天的國民政府首都南京也是剛剛下過一場雨,一身絨裝的蔣介石,臉上沒有一絲表情地上了軍艦,溯江西行。
晚上的北平,中和戲院,正在上演梅蘭芳的《宇宙鋒》,是為慶祝東北軍入關助蔣打勝中原大戰一周年。在北平協和醫院養病多日的張學良,也攜夫人於鳳至前來看戲。
入夜的沈陽,秋冷凝霜。日本關東軍兵分兩路,逼近東北軍駐地北大營。10時許,茫茫長江上的蔣介石還在為前方剿共點事失利頭疼不已,他攤開日記寫下:「對匪決取包圍策略。」10時過後,北平的中和戲院里座無虛席,然而就在梅蘭芳演出高潮迭起的時候,張學良的坐位上已經空空如也。
原來晚上10時許,日本關東軍自行炸毀了南滿鐵路柳條湖一帶的一小段,並以此為借口,突然襲擊了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在北平,接到東北戰報的張學良,匆匆趕回協和醫院。日本關東軍進攻北大營時,東北軍參謀長榮臻,根據張學良幾日前的指示,命令北大營士兵暫時不允許抵抗,等待命令。隨後,榮臻緊急請示張學良,而張學良對此的回應是:不得開槍還擊。8000多東北軍被「不抵抗」的命令逼入絕境,面對沖進北大營的500多日軍,他們的手裡竟然沒有武器。短短幾個小時後,沈陽淪陷。
在沈陽,10時過後,在一片槍炮聲中,全城幾乎沒有人入睡。遼寧省政府秘書長金毓黻那天晚上應文學專修科畢業同人王敬生之邀,於鹿鳴春吃過飯回到家中。他當晚的日記這樣記述道:「夜間十時,槍聲大作,後則炮聲隆隆,達旦稍息。吳仲賢以電話見告,余自夢中驚起,始悉日軍向北郊兵營,業已佔領,商埠警察局亦被占,情形之嚴重,殊出不測。余不能成寐,坐以待旦。一月以來,日本各界昌言出兵占據滿洲,報紙宣傳,有箭在弦上之勢。我方之應付稍形迂緩,且鮮負責之人,以致演成今夜之情形,思之不禁愧憤!」
沈陽的戰火燃燒之際,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還行駛在茫茫長江上,他也完全沒有意識到此刻東北的危機。直到第二天下午,蔣介石才接到張學良關於東北事變的電報:「昨晚,倭寇無故攻擊我在沈陽的兵工廠。」這時蔣介石才得知,就在他離開南京的當晚,「九·一八」事變爆發。於是他在日記中鄭重地寫下:「天災匪禍相逼而來,明知危亡在即,亦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第二天,胡適也知道了沈陽的事變。他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今早知道昨夜十點,日本軍隊襲攻沈陽,佔領全城。中國軍隊不曾抵抗。午刻見《晨報》號外,證實此事。此事之來,久在意中。八月初與在君都顧慮到此一著。中日戰後,至今快四十年了,依然是這一個國家,事事落在人後,怎得不受人侵略!」
胡適與金毓黻兩位學者以其清醒的認識,都點到了「九·一八」事變的本質,今天讀來,對應中日今日之形勢,仍給人應深刻啟發。
……
從「九·一八」那天起,中國人民經過14年的浴血奮戰,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但中日之間的民族積恨卻是難以消弭,兩國還有一戰的可能仍然存在。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令人難以相信和不可理解的是「九·一八」事變地的北大營卻在沈陽消失了。
2005年5月,北大營所在地的沈陽市大東區在城市改造過程中,拆除了北大營唯一存在的兵營馬廄。對於此事,中新社、新華社及沈陽當地媒體《華商晨報》等都作了大幅報道。
中新社 5月18日記者金果林的電稿題目是《救救沈陽「北大營」》。5月28日《新華每日電訊》報道的題目是《北大營:打響抗戰第一槍之地被拆光》,副題為《當地幹部稱:北大營早就開始消亡,不屬於文物,不能光用感情去衡量它的價值》。5月23日,《華商晨報》報道了78歲的遼寧省「九·一八」戰爭研究會名譽會長、遼寧省委黨校教授張一波在北大營遺址的情形:「北大營沒有毀於日軍的炮火,卻毀於當代的施工建設!」張一波坐在殘存的一堵磚垛上,泣不成聲。張一波質問:這么重要的一處抗日戰爭歷史遺跡,為什麼沒有把它記錄在案加以保護?他告訴記者:「歷史不容忘記,國恥被拆,如何做到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呢?日本方面不斷篡改教科書,否定侵華歷史,作為侵華證據的北大營怎麼能夠被拆掉呢?北大營是中國人民打響14年抗日戰爭第一槍的地方,是日軍侵華的重要見證,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不應該就這樣消失掉。」
對此,《新華每日電訊》寫道:面對一些民間學者的惋惜,李堅(註:大東區文體局負責人)認為,至於以前那些殘存的建築沒有得到保護,與當時的文物保護制度和社會環境有關,現在追究已經沒有意義。從文物角度來看,「馬廄」是不是文物,並不是由專家學者來鑒定,而是由政府組織認定的。經過他們的考證,這一處地方並沒有更多的實際價值,不能光用感情去衡量它的價值。既然北大營沒有被列入文物,從程序上看,拆除那個馬廄並沒有錯。他說,保存和見證「九·一八」的歷史,「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就足以完全發揮作用了。」
拆毀北大營遺址確是「由政府組織認定的」。當時的沈陽大東區區長是曹振家。在拆除北大營遺址兩年後的2007年9月17日,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以受賄罪判處曹振家有期徒刑14年。但不是因為他決定拆除北大營遺址這件事。
……
當我寫至此處的時候,沈陽城裡每年例行的紀念「九·一八」的警報聲再次響起,時間正好是晚上9時18分。不過,79年前的沈陽城裡,此刻「九·一八」的槍聲還沒有響起。再過42分鍾,中國14年抗戰的第一槍才算真正打響。
聽到這讓人警醒的警報聲,我相信大多數中國人在這樣一個恥辱的夜裡,並沒有因為當年的戰勝國而怎樣的自豪。因為我們的釣魚島還在哭泣,在我們自己的領海里,還有我們的同胞被倭寇抓走,當下,在「九·一八」之夜,還被關在日本人的拘留所里。
「九·一八」撞上釣魚島,今夜,無論如何,我都抹不去79年前那種金毓黻式的愧憤!
③ 為剿滅太平天國而成立的江南、江北大營命運如何
文雷曉凡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太平天國」自金田起義崛起之後,很快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攻城略地發展壯大,1853年春定都南京改稱天京後,清廷日益感受到新生革命力量的嚴重威脅,於是在太平天國佔領中心之外設立了兩個鉗制和打擊太平軍的據點,是為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以下我們分別來講一講江南、江南大營的建立、發展及結局。
(太平天國極盛時期)
江南、江北大營被太平軍摧毀後,清廷正規軍已經潰爛到底不可再用,這為曾國藩、李鴻章等漢族官僚及其掌握的軍事力量的崛起做足了鋪墊。
參考文獻:
盛巽昌,李子遲著:《太平天國十四年》,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3年版。
夏征農,陳至立主編;熊月之等編著:《大辭海中國近現代史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版。
鄧金林編著《中國戰爭簡史》,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年版。
個人簡介:雷曉凡,南京師范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方向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長,季我努學社自媒體主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員。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抗日老戰士口述史資料搶救整理」采訪與資料整理工作。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季我努學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社)及季我努學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社系國內著名的歷史學民間學術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其創辦的季我努沙龍系國內最著名的公共歷史講座。
④ 瓦崗寨遺址准確的地方在那裡
瓦崗寨
滑縣是河南省安陽市轄縣之一,位於黃河以北,安陽市南部。瓦崗寨位於滑縣南內部,是隋末容農民起義軍——瓦崗軍根據地。
2006年,河南投資3億元建設瓦崗寨旅遊區。河南省滑縣人民政府投資近3億元,建設瓦崗寨歷史文化旅遊景區。
河南滑縣瓦崗寨是隋末瓦崗軍大起義之地。瓦崗寨歷史文化旅遊景區包括隋唐商業街、一個主景區和十個分景區,主要景觀組成分太玄林、八陣圖、瓦崗軍寨和國公祠。主景區佔地3000餘畝,投資1.2億元。瓦崗寨歷史文化旅遊景區建成後,將與林州紅旗渠、湯陰岳飛廟、內黃二帝陵、浚縣大丕山等共同構成豫北自然人文旅遊景觀帶。日前開工建設的點將台景觀,是瓦崗寨主景區之一,佔地面積140畝,預計2007年底前完工
隋大業六年(公元611年),翟讓聚眾瓦崗寨
⑤ 九一八事變時的北大營在現在什麼地方
地圖搜沈陽金鷹小區,在金鷹小區東門往北300米既北大營留守處院內西北50米平房。北大營東內路與柳林街容(柳林街在北大營東路中間)交叉路口北500米,坐車是小二檯子站下車再步行750米。北大營彈葯庫在觀泉路北大營東街北土崗里。
⑥ 大營鎮的營皮文化
相傳,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丞相比干,曾在大營一帶為官。當時此處,遍地荊棘,野獸肆虐,比干貼出告示,勵眾打獵食肉,將剩下的獸皮收集起來,進行反復泡製,終於發明了熟皮技藝,使生硬的各種獸皮變成柔軟的皮張。進而將不同色澤、不同毛眼的皮張分類縫製成衣服,是為裘服。他將這一技藝傳授鄉里,造福遮民,為人樂道。
古典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比干將狐狸皮熟制後做成袍襖獻給紂王禦寒的故事,就是比干制裘的佐證。
後比干進朝為相,忠言諫君,聲望極高。因紂王荒淫無道,聽信妲己讒言,被逼剖腹摘心而死。鄉民們不僅對比乾的忠烈赤誠精神所感動,更為他傳授制裘技藝而或感恩戴德。曾於公元前841年在大營村北修「比干廟」一座,以示紀念。
比干發明的熟皮製裘技藝,延續了3000年,至今惠及大營與營東一帶百姓。皮毛從業者奉比干為裘祖,世代供奉。1994年大營鎮政府投資重修比干廟,使之香火不斷。
而現在,隨著互聯網及大數據化的普及,一個集生產加工及銷售於一體的新興的高端品牌「裘之都」矗立在這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鎮。作為一個高端品牌,我們對原料的選購、服裝的設計、產品的製造等給予了最嚴謹、最認真的態度,因此我們產品的質量嚴格符合國家標准。
品牌產品的風格設計理念定位於各年齡段的群體,為公司的高端女裝品牌提供了廣大的顧客群體,為公司品牌加盟商以及批發、直銷商營造了廣闊的利潤空間。適時的款式設計、優良的品質管理、專業的營銷體制、統一的專場氛圍、完善的專業扶持,使品牌致力於引領都市知識女性的時尚穿衣品味;崇尚個性化、多元化搭配而又不失經典的著裝理念和服飾文化;傾情塑造:端莊、知性、優雅、純真的美好女性形象。
由於皮草的特殊材質,我們只採取背部的皮草進行加工。每張皮革的軟硬、毛色的深淺、花紋的紋路等皆有不同,所以優質皮草的生產至今無法達到工業化規模生產,我們衣服的生產完全為純手工製作。皮草製作的手法技藝薪火相傳三千多年,在如今規模化養殖提供了充分原料的前提下,歷史悠久的皮草技藝將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
此外,品牌開展各種電子商務的銷售模式,並以各種先進有效的品牌推廣方式,塑造裘皮、皮革皮草服飾行業的知名品牌。公司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工藝,並與自身古老的製作工藝相結合,品質層層把關,傾力打造以皮革、皮草等女式時尚服裝和個性化女裝行業中的標榜企業和知名品牌。我們立足國內,面向世界各地,以靈活合理的經營方式,為海內外所有新老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時尚個性化產品及優質的終身售後服務。
時尚是苛刻的、也是挑剔的。 對於每個女人來說都夢想擁有一種奢華、高貴、時尚、個性又保暖適用的皮革、皮草服裝。「裘之都」已經貼心的為您准備好了時刻為您圓夢。
⑦ 八陣圖遺址的詳情解析
八陣圖的特點,正如李靖《問對》所指出的,是「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隅落鉤連,曲折相對」,「內圓外方」;而其構想,則與《周易》是分不開的。八陣的排列,實際是一幅「文王八卦方點陣圖」(即「後天八卦圖」)。八陣中的每一陣都由六小陣組成,取《周易》六爻之意。八陣加中軍的總共六十四個小陣,與《周易》別卦的六十四卦相合。至於八陣圖的奇正之法,即杜牧之《孫子注》所說的「奇亦為正之正,正亦為奇之奇,彼此相窮,循環無窮」,則更是《易》理在布陣中的具體應用。(林花甲2005年2月) 發展歷程 縱觀《唐太宗李公衛問對》全書,可發現八陣圖的發展和改進的全過程: 黃帝《握奇文》------五陣,握機陣,丘井之法 ↓↓↓ 姜尚《太公兵法》---太公陣 ↓↓↓ 司馬穰苴《司馬法》---五行陣 ↓↓↓ 管仲--------重新整理〈太公兵法〉 ↓↓↓ 孫武《孫子兵法》-----八卦陣 ↓↓↓ 諸葛亮《八陣圖法》----八陣圖 ↓↓↓ 韓擒虎------九軍陣法,即八陣圖的別名 ↓↓↓ 李靖《衛公兵法》----六花陣 ↓↓↓ 李績《衛公兵法》----六花陣 可以看出《八陣圖》淵源極深,可以追溯到上古華夏的黃帝。經過姜太公,司馬穰苴,管仲,孫武等人的不斷改進和完善,到三國時期,諸葛亮使他達到了頂鋒,完善為八陣!唐代李靖由於九個陣指揮過於復雜而簡化為六花陣。
「八陣圖村落」就坐落在金壇儒林鎮東南的大魯墅和小魯墅村,因歷經數百年的滄桑巨變,「八陣圖村落」早已面目全非。上圖為「八陣圖村落」的分布圖。
⑧ 詳細介紹一下河南的古戰場遺址
1.官渡古戰場景區位於鄭州中牟縣城東北2.5公里官渡橋村一帶,因傍官渡水而得村名。村內原有關帝廟,存清乾隆年間石碑,碑文雲「官渡乃關帝拒袁斬將處」。據《中牟縣志》載,這里舊有城叫「官渡城」,又有台名「官渡台」或「曹公台」,乃東漢曹操與哀紹相拒之處。附近有「水潰村」。距官渡20公里霍庄有「袁紹崗」,傳說是袁紹屯兵處。
官渡之戰發生在東漢建安五年(200),當時袁紹率兵20萬南下,曹操率兵4萬在官渡相拒。當年春,曹操乘袁紹傲慢輕敵,內部失和之際,兩次偷襲袁紹後方,焚其糧食輜重,斷其糧道,致使袁紹軍心動搖,紛紛潰散,曹則全線出擊,殲滅袁軍主力,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這是我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之一。...2.河南省鄲城縣文物普查隊員在縣城東寧平鎮發現西晉時期一處古戰場遺址——寧平之役遺址。該遺址分布於寧平鎮東、南、西部,面積約為30萬平方米。曾出土大量銅箭頭、鐵劍、大量疊壓屍骨等。西晉末年,司馬皇族為爭奪最高統治權發生了「八王之亂」 。晉惠帝永興元年(公元304年)匈奴貴族劉淵乘機起兵,在山西平陽(今臨汾)稱帝,建立了「漢」國,公開反晉。石勒、王彌等率眾響應,並以劉淵為共主。永嘉3年(公元309年)石勒兵逾10萬,驅掠於河北地區,次年又南出襄陽,連取晉軍江北30多個軍事據點,洛陽亦在所圍。公元310年11月15日,晉太傅司馬越率領由王公大臣和禁軍等拼湊起來的10萬大軍,經許昌,進駐項縣(今河南沈丘縣槐店鎮)。司馬越自任豫州刺史兼豫州牧,任王衍為太尉,馮嵩為大營左司馬。第二年3月19日,司馬越病死於項縣。越死前,曾把後事交付給王衍,官員們共同推舉王衍為元帥。可王衍不敢當此重任,而願讓給襄陽王司馬范,范也不敢接受。於是大軍有沒有主帥的情況下,由王衍等一群高級官員集體領導,密送司馬越的靈柩前往其封國東海(今山東郯城)安葬。是年4月,石勒親自率領輕裝騎兵,追擊晉國護送司馬越棺木的龐大兵團,追到寧平城,終於追到。石勒發起攻擊,晉軍大敗。在石勒的指揮下,騎兵把晉軍團團圍住,晉軍10萬餘人,互相沖擊踐踏,屍體堆積如山,就這樣西晉帝國最後僅有的這支部隊,霎時瓦解。官兵不是被殺,就是被俘。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寧平之役」,這一戰役不僅決定了西晉王朝的滅亡,也給中華歷史留下了悲慘的一頁。3. 漢霸二王城古戰場風景區,位於鄭州市西北35公里,滎陽市區東北25公里的廣武鎮霸王村和漢王村,景區東鄰滎陽市三皇山桃花峪風景區和鄭州市黃河游覽區,北隔滔滔黃河與武陟縣嘉應觀黃河旅遊區相望,現存有漢王城、霸王城、鴻溝、日本侵化工事等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 「楚河漢界,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演繹了象棋文化博大精深,漢霸二王城古戰場風景區以「漢霸二王城」、「鴻溝」等馳名於古今中外的古戰場遺址為依託,向遊客展示河南獨特悠久和燦爛的歷史文化,如詩如畫的自然風情,豐富獨特的旅遊資源和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該項目是河南省 「大黃河旅遊帶」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向人們展示「蕭蕭古戰場、滾滾黃河情、茫茫黃土陵、悠悠棋藝源」的優美景色,具有廣闊的旅遊開發前景。
⑨ 宿豫區的社會
宿遷歷史上為旱作物產區。居民以小麥、玉米(俗稱大秫秫)、高粱(俗稱小秫秫)、甘薯(俗稱山芋、紅芋或白芋)等為主食。小麥、玉米、高粱、甘薯可磨為麵粉,也可和成稀糊狀物烙煎餅。甘薯除蒸煮食外,可切片曬干俗稱山芋干,可用它下鍋摻和煮稀粥食用,可將山芋干磨粉和成糊狀物烙煎餅,還可將山芋干磨成麵粉做饅頭。新起的山芋洗凈磨碎後,加水漏漿沉澱成澱粉(俗稱粉面),粉面再經加工為粉絲,粉皮等。境內居民早晚以稀飯和煎餅為主,旱改水種水稻後,中午以大米飯為主。
境內居民多喜食蔥、蒜、辣椒。冬季到來之前,多習慣腌制大白菜、醬豆、臘菜、蘿卜干、大頭菜等蔬菜以備冬天食用。
城鄉居民一天吃兩頓飯的習俗。農民在夏季大忙時,增一頓午飯,即食用隨身攜帶的煎餅。此習俗農村仍在沿襲,城市居民逐漸養成一天吃三頓飯的習慣,但早餐仍很簡單。 柳琴戲
柳琴戲是宿豫區運西流行的一種民間戲劇,是群眾自娛自樂的一種民間文藝形式。柳琴戲原名「拉魂腔」。建國後定名為柳琴戲。柳琴戲與淮海戲有著一定的血緣關系,是從「拉魂腔」發展而來。 大興旱船
「旱船」本意陸地上的船,因其外觀妝扮花俏又常稱「花船」。跑旱船(或玩花船)是江蘇省宿遷地區廣為流行的一種傳統民間舞蹈。大興旱船最具代表性,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它源於大旱年間當地百姓祭祀求雨的一種形式,同時也蘊含了當地群眾對往日漁民生活的懷舊。大興旱船分單船、雙船和多船表演,以舞為主、說唱為輔,形象地塑造行船時的動作情景。
蘇北大鼓
蘇北大鼓,原名「打鼓說書」,也稱「睢寧大鼓」,「宿遷大鼓」,民間慣稱「說大書」,宿遷地方曲種。流布於蘇北的宿遷、徐州、連雲港、淮陰及皖東北和魯南地區。
蘇北琴書
蘇北琴書亦稱「打揚琴」或「打蠻琴」,是以江蘇宿遷方言說唱的一種曲藝形式。它源自明末清初的民間小調,清道光年間(1821年)形成於宿遷一帶,並不斷向周邊地區傳播和發展,廣泛流布於蘇北宿遷、淮安、徐州、連雲港以及皖東北、魯東南等地區。 古代遺址
新石器時代的鳳凰墩遺址(保安鄉鳳凰村鳳凰組)、王墩遺址(來龍鎮西陵園村東500米)、路墩遺址(來龍鎮路墩村西)、陳墩遺址(新莊鎮陳墩村北組)、黃泥灘遺址(關廟鎮長興村西)、吳庄遺址(保安鄉韓集村鳳凰組),西周時期的毛墩遺址(來龍鎮北1000米)、沈墩遺址(來龍鎮西高圩村陸沈組)、斗墩遺址(侍嶺鎮侍嶺居委會街北)、芝麻墩遺址(侍嶺鎮嶺西村西)、後場遺址(保安鄉張圩村後場庄南),戰國時期的後墩遺址(來龍鎮左庄村後屯組西南側),漢代的大破墩遺址(保安鄉黃泥村腰庄組)、邱墩遺址(侍嶺鎮陸宋村北450米)、東大宅子遺址(來龍鎮路墩村東)、東黃林西黃林遺址(來龍鎮黃庄村)、張大營遺址(來龍鎮陵園村南)、東大墩遺址(來龍鎮左庄村北)、徐宅子遺址(侍嶺鎮陸宋村北)、雙蔣遺址(來龍鎮光明村趙庄),清代的仰化行宮遺址(仰化鎮復隆村四組)、順河行宮遺址(順河社區居委會東北)。
古墓葬
漢代的洪武墩墓群(侍嶺鎮程庄北100米)、尖墩墓群(侍嶺鎮變電所南500米)、烏鴉嶺墓群(侍嶺鎮侍嶺村黃庄組)、曹墩墓群(來龍鎮左庄村徐庄組)、孫庄小墩墓群(關廟鎮關廟村孫庄北)、劉庄大墩墓群(關廟鎮關廟村劉庄北),宋代的劉陵墓群(新莊鎮安圩村)。
古井
唐代的陳墩南井、北井、時濟泉井(新莊鎮陳墩村),關廟的南井、北井(關廟鎮董圩村、永平村),侍嶺古井(侍嶺鎮陸宋村北)、康莊井(新莊鎮安圩村);明代的竹城寺井(大興鎮竹城村),清代的十八楞井(宿遷高新區油坊組黃耀中家南)。
革命烈士墓
卓圩戰場遺址(順河鎮沈庄村)、蔡集烈士陵園(來龍鎮陵園村)、來龍庵戰場遺址(來龍鎮來龍居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