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腰庄遺址
❶ 趙王陵的遺址分布
趙王陵墓依山復而建,氣勢恢宏,制其整個陵台、陵墓封土、墓台、神道等保存十分完整。一號墓南北長290米,東西寬200米,頂部一個神道,長260米,寬60米。二號墓南北長240米,東西寬190米,頂部兩個墓丘,墓台西北有完好的散水和鋪地雲磚,神道是土、石鋪成。三號墓南北長180米,東西寬85米,頂部一個墓丘,墓地四周殘存用夯土築成的陵園牆。
邯鄲縣志對趙王陵的記載是:趙王墓三王:惠文、孝成、悼襄也......。明代舉人張錫有謁趙王陵的五律:落日一登台,山河四望開。英雄悲往昔,冠蓋入蒿萊。樹古風霜慘,秋深猿鶴哀。有懷吾不盡,杯酒重徘徊。
與此地相連的永年境內也有兩座墓丘,這樣就有五座墓丘組成了一個龐大的陵區。大墓丘四周又有無數將軍墓。據考古發掘,這些將軍墓不止有戰國時的,還有漢代的。武靈王葬於插箭嶺。但在民間廣為傳說「武靈王四門出殯,不知靈王哪裡埋。」那時,武靈王已注意到墓的保密了,其墓也是個謎。趙氏第八代幽繆王投降秦國,被流放於外地,他未入趙氏墳墓還有可能。所以可這樣推斷:趙國自趙敬侯遷都邯鄲後,經成侯、肅侯、武靈王、惠文王、孝成王、悼襄王、幽繆王8代帝王158年,前七位都埋入了趙氏墓區。
❷ 趙王城遺址公園的介紹
趙王城亦稱趙都宮城,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西南,是我國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戰國古城址,屬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王城由東城、西城、北城三個小城組成,平面似「品」字形,總面積512萬平方米。遺址周圍保留著殘高3至8米蜿蜒起伏的夯土城牆,內部有布局嚴整、星羅棋布的建築基台,地下有面積較大的十幾處夯土基址,四周有城門遺跡多處。
西城比較完整,近正方形,邊長約1420米,遺址上現存五座大土台,其中部偏南有一座長285米,寬265米,高19米的「龍台」,是當時宮殿主體建築基址。由「龍台」往北尚有兩個大夯土台,形成南北一條中軸線,在中軸線兩側還殘存著地面夯土台及地下夯土建築基址6處,這是以「龍台」為中心的一組規模宏偉的殿宇建築群。
東城與西城僅一牆之隔,南北最長處1442米,東西最寬處926米,城內中部偏南尚存南北對峙的兩大土台,相傳是趙王閱兵點將的「南將台」和「北將台」,兩台之間及南北均有地下夯土基址。
北城為不規整的正方形,除西牆南段地面尚有部分殘牆外,其餘僅有地下牆址。遺址西部的土台,面積僅次於「龍台」,與西牆外側的土台東西對峙,也是一組殿宇建築群基址。
趙王城建於趙國遷都邯鄲前後,據記載,趙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把國都從中牟遷到邯鄲
,歷經八王,共158年,至趙王遷八年(前228年)為秦國所佔。公元前209年,秦將章邯攻趙王歇,下令「夷其城廓」,一代名都從此毀壞,以後逐漸變為廢墟。這座古城遺址,經歷了兩千多年,至今仍雄偉壯觀,它對於研究我國封建社會初期都城布局和建築藝術具有重要的價值。它與以北的夯土台,形成南北一條中軸線,中軸線兩側保存有面積寬大的多處夯土建築基址。東城面積小於西城,南北最長處1442米,東西最寬處926米,四面城牆大部分完整,內有三座夯土台,以南北兩個將台為大,傳為趙王閱兵點將之處,其它也是高大建築基址。北城面積大於東城,東西最寬處1410米,南北最長處1520米,為不規整方形,地面只保存了部分夯土牆址,地下牆壁址完整。遺址西部的夯土台,面積僅次於龍台。它與西牆外側的夯土台東西相對,也是一組高大的建築群基址。
❸ 趙寶溝文化遺址有什麼特點
趙寶溝遺址面積約來90000平方源米。房址平面呈方形或正方形,也有呈梯形,皆為半地穴式建築,成排分布。趙寶溝遺址地表遺物豐富,有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有橢圓底罐、尊形器、石刀斧等代表性器物。趙寶溝文化石器的主要特點是磨製器與豐富的細石器共存。石質的生產工具主要有尖弧刃石耜、扁平體石斧、弧刃石刀、磨盤和磨棒等。可以看出趙寶溝文化在生產工具方面較興隆窪文化有一定改進。在小山遺址的房址中曾發現一件精緻奇特的穿孔斧石器。此器通體磨光,表麵灰色,雜以黑斑。在靠近頂端處,鑽一圓孔,當為安裝木柄之用。在圓孔和頂端之間的一面,刻有一人面紋,紋痕淺細,圓臉、鼻、嘴皆近三角。這件石器製作得十分精細,刃部平鈍,不像是生活實用工具,似乎與宗教活動有關。
❹ 趙王城遺址公園的規劃設計
總體設想是原址保護,移址開發。
東部的趙王城遺址為遺址保護區,西部為文化展示區,是一期工程的主體。包括三大圈層、七大園林和三十個景點。第一圈層展示趙文化,包括趙國圖騰文化和趙國許多重大事件。建築有趙文化的博展館和趙國的園林、趙圃;第二圈層與東部保護區的龍台在一條中軸線上,反映出戰國時代趙國的「禮、祀、戎」文化。禮儀文化,包括朝堂禮儀、覲見禮儀、諸侯會盟禮儀等。趙國朝堂禮儀從入口中軸線開始烘托氣氛,使人感受到龍台的威嚴。會盟禮儀擬通過一座建於水中的「澠池會館」來表現秦趙澠池會和藺相如的慷慨機智。祭祀文化是再現趙國的祖先祭祀、水神祭祀和山神祭祀。「兵戎文化」要體現出趙國的胡服騎射精神,在這條中軸線上設置有點將台、演兵場、營寨、「軍市」、「舟兵古渡」以及復原一段城牆等。第三圈層擬通過列國驛站等建築表現戰國時期各國的不同文化。總體上,東西兩個區域功能不同但要互相契合,用一條旅遊路線串起來,新景觀與原汁原味的古董相互印證。在西部體驗文化,到東部感受震撼。
2006年10月份,以趙王城遺址為依託的遺址公園建設,在全市人民的期待中挖出第一杴土,開始動工修建。
從南大門進入,這是正門。這裡面是文化展示區,是趙文化主題公園。一期啟動區佔地876畝,南大門、趙文化博展館、征戰廣場、景觀大道等主體工程、文物展陳等。另外,園區內除道路、景觀建築之外全部實現綠化,共種植各類花卉、樹木數百個品種,真正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環境非常優美。二期工程主要進行文化展示區西區約1300畝園林綠化、生態水系、山形水系、文化景點建設等,在彰顯文化特色的同時,突出園林景觀和自然特色,建設高品位的生態公園;三期工程是在《趙邯鄲故城文物保護總體規劃》指導下,進行王城內遺址的保護、開發及展示。
從南大門進來還將看到一座趙武靈王的大型雕塑,豎立這個雕塑的目的旨在弘揚趙文化的改革進取精神。「趙武靈王雕塑」可能在十一以後裝好。再繼續北行,將是一條長158米的「歷史長卷」。「歷史長卷」由眾多用花崗岩做成的竹簡組成,每個竹簡上面都記錄與雕刻著趙國發生過的重大歷史事件或成語典故。長卷之所以定為158米,是因為趙國在邯鄲定都共158年。「歷史長卷」可能在十一期間向遊人展示。
「歷史長卷」的北面,是下沉廣場。這個中心將矗立一座以展示趙王的文治武功為題材的大型群雕,目前,這座雕塑正在設計中。北鄰下沉廣場,則是整個公園的精華部分———趙王城遺址博展館。我們看到,該建築形狀為一個梯狀的土台,外觀造型與古城區內的「龍台」極為相似,顯得古樸、剛毅,並透露著一種歷史的滄桑。建築面積5300多平方米,分為地下一層和地上一層。博展館是一座全面、集中展示趙王城和趙國歷史文化的主題性展館。整個展覽將採用文物、圖片、投影、雕塑、大型多媒體場景、幻影成像、動畫、互動項目等多種展覽表現手法,展示趙國歷史文化和趙王城遺址。
❺ 界首市趙腰庄祖先是誰
趙匡胤
❻ 邯鄲趙王遺址公園在那
趙王城
地址: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南環路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❼ 河北省青縣古老的村莊遺址記載
啦
❽ 山西省交口縣各鄉鎮都有哪些村子
水頭鎮:該鎮下轄1個居民區和12個行政村:水頭居民區、交口村、腰庄村、回鐵金村、上庄村答、樊家莊村、安頭村、水頭村、塔上村、後峪村、廣武庄村、後水頭村、衛家崖村。
康城鎮:城村 .支進村 .丁家溝村 .下仙村 南故鄉村 上村 楊家溝村 田家窪村 炭腰吉村 南庄村 尚家溝村
雙池鎮:轄雙池、陽坡、棗林、南窊、長史庄、蔡家溝、講理、石口、西羅、梁家溝、神堂庄、溝西、雲乾、西庄、官桑園、侯家渠、蟠龍庄、葦溝、高家墕、李家坡、店則溝21個村委會。
桃紅坡鎮 桃紅坡 大麥郊村 :卜家莊 石圪塔 西交子 高廟山 陽冶 北村 客駝 桑後峪 西宋庄 趙家圪垛 下家莊 和左 東嶺 欒子頭 吉子溝 橫羅 王家莊 子巷 嶺南 張村 侯家坪 石口鄉 石口村、橋上村、山神峪村、龍神殿村、嶺後村、蒲依村、丁家墕村、川口村、下嵩城村、陽村堡村、孔家莊村、賀家莊村、張家川村、陳家峪村、王家莊村、岔口村、下村村、莊上村、郭家嶺村。 回籠鄉 溫泉鄉
❾ 趙長城的遺址
在烏拉山南麓,可見到斷斷續續時隱時現的一條帶狀石垣,這便是戰國時期趙武靈王27年(前299年)修築的長城遺址。它沿烏拉山南緣延伸42公里到烏拉特前旗宿亥鄉消失。
另外還有一條趙武靈王27年(前299年)修築的長城。它經包頭市固陽縣進入巴盟烏拉特前旗的小余太鄉東北,沿查斯太山向西入烏不浪口,經色爾騰山北麓再過狼山口,在狼山北麓西北伸入烏拉特後旗潮格溫都爾西消失,在巴盟境內長達240公里。
在包頭至石拐公路17公里處,有保留最完整的一段趙長城。秦始皇築長城,聞名中外。其實,在中國最古老的長城,要首推趙長城了。據《史記·趙世家》載:「趙武靈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復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為了鞏固新佔領土地,防止北方胡人的侵襲,趙武靈王開始修築長城。這條長城從宣化附近開始,迤邐而西,沿陰山山脈,一直修到河套狼山山脈的高闕塞。現有趙長城烽燧遺址,還斷續綿亘於大青山、烏拉山、狼山的山頭上。這段趙長城東西長260餘里,為土築,高處達5米左右,下寬5米。
在包頭固陽縣境內還有秦長城段落遺址近百公里,據考古專家鑒定,這是中國秦長城保存最為完整的段落。此外,固陽縣、達茂旗境內還有漢長城遺跡。
歷經2000多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這條趙國長城只殘存下局部遺跡,而它又以呼和浩特北面大山腳下的這段最為清晰。這段長城大部分用土夯築,在一些土壤不多的山谷口多用石塊壘砌。呼市西北的烏素圖召後面保存的一段長城殘高3米,雖不是保存最好的地段,但因其交通方便,遊人在參觀完召廟後就可登臨長城,遠處蒼茫景色可以盡收眼底。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境內的一段趙長城遺址遭到嚴重破壞。這段趙長城遺址位於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興勝鎮二海壕村,主體長達98米、寬5.8米、高3.4米,屬於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趙長城遺址南側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豁口,牆體剖切面上留下的挖掘印痕十分清晰。在趙長城的南面空地上,取下來的牆體夯土被大型機械平整,攤出了一大片空地。
內蒙古是全國擁有長城裡程最長的省份,境內長城的長度佔全國長城總長度的一半以上。除了不可抗拒的風沙、地震等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成為制約長城保護的關鍵。
此外,文物保護人員和保護經費緊缺也是長城保護的兩大難題。以內蒙古為例,雖然自治區設立了區文物局和文物執法大隊,可是工作人員仍然是原來文物處的6名工作人員。
由於財力匱乏,一年的文物保護經費一共只有800萬元,「分」給長城保護的僅有幾十萬元。發達地區可以利用長城的旅遊收入來保證長城的維修基金,而在內蒙古這樣長城分布相對集中的欠發達地區,卻沒有長城旅遊項目的收入,加之本身財力不足,對長城的保護和維修就更加力不從心。
❿ 趙寶溝文化類型遺址有哪些
趙寶溝文化類型遺址有:敖漢旗新惠鎮東北高家窩鋪鄉趙寶溝村北遺址;興隆窪文化遺址西南的小山遺址;敖漢旗燒鍋地遺址、南台地遺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