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游記
『壹』 孔子的大同篇完整篇
大道之行也.來天下為公.選賢與源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已.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已.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貳』 寫大同市南郊囗泉公園游記的作文
開學的前一天,晴空萬里,感覺象春天一樣暖和,我們一家三口去南郊的泉山專公園玩,泉山公園屬是國家森林公園,裡面風景優美,令人心曠神怡。
我在公園最喜歡玩的是「滑草」了,就是一個輪子象坦克的鐵鏈輪一樣的滑草車,我和爸爸坐上去,媽媽在後面用力地一推,我們就直沖下陡峭的山坡,風在耳邊呼呼地刮過,身體感覺象墜樓一樣,渾身麻木,我們驚恐地大叫起來「啊~~~~!」,沖到了坡底,滑草車帶著我們又上了另一個陡坡,終於由於慣性停下來了,真驚險呀!回頭看看,周圍還有5、6個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玩得熱火朝天。我趕快拉著車就往回跑,滑草車太重了,我實在不能把它拉到坡上面,手的皮都快被它磨掉了,還是爸爸幫忙把車拉了上去,又換成我和媽媽坐,爸爸推,多玩幾次之後就不害怕了,感覺非常爽!
就這樣,我們玩了一次又一次,實在是精疲力盡了,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泉山公園。
『叄』 為山西省大同市平旺公園寫一篇600字游記,在線等,必採納。
來一些圖
『肆』 求山西旅遊路線及攻略。 從太原出發,希望能去壺口,大同,平遙。總共4天。盡量玩的景點多些。
去山西不去五台山真是太可惜了。
4天去這些地方不現實,即使能走完,也只是走馬觀花,只能說明你去過這些地方了,再有就是浪費錢。
大同在最北邊,壺口在南邊,從中間太原出發,不合理。以下是兩條路線建議:
1、D1 到太原,去市裡看看,下午坐車去大同,宿大同;
D2 早點起,去看雲岡石窟,風化得很厲害,四大石窟我都去過,對雲岡印象最深。晚上趕到平遙,住個老式的客棧,很有味道。如有時間,看看夜市。
D3 早起,看清晨的平遙,下午去趟雙林寺或喬家大院或王家大院。若去王家,晚上住臨汾。
D4 從臨汾去壺口。
2、D1 從太原直奔五台山,然後好好住上三天,出寺院里聽聽經,看看浮塵中的一片清靜,感受物慾世界中心靈的充實。山西我去過許多地方,最難忘且還想再去的,就是五台山了。
這是我去年的一次游記,從大同出發的,有興趣可以看看:http://user.qzone.qq.com/86265708/blog/1351263247
『伍』 山西大同市是一座什麼樣的大城市
同市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黃土高原東北邊緣。東經 112 ° 15′~114 ° 15′ ,北緯 39 ° 00′~40 ° 30′ ,京包鐵路、北同蒲鐵路、大秦鐵路的交點,北鄰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東鄰河北省張家口市、西南與山西省朔州市相接、南靠山西省忻州市。總面積為14176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的9.1%。總人口約321萬(2009年)人口密度為226人/平方千米,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華北地區較有影響力城市之一素有「中國雕塑之都」,「鳳凰城」和「中國煤都」之稱。
舊稱:平城,代京,雲中,遼代根據《禮運-大同》篇稱為大同,並一直沿用至今。
行政
- 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 - 省:山西 - 行政級別:地級市 較大的市 (國務院1984年批準的第一批全國13個較大的城市之一,有地方立法權)特大城市 - 設市:1949年5月1日 - 現任:市委書記 豐立祥 - 現任:市長 耿彥波 -市轄區: 城區、礦區、南郊區、新榮區(大同市新的市轄區規劃為平城區、御東區、口泉區、雲岡區、新榮區) -市轄縣: 陽高、天鎮、廣靈、靈丘、渾源、左雲、大同縣
人口
- 總人口(2009)321 萬人 - 市區人口(2009)153萬人 大同市東城牆
- 市區非農業人口(2004)114.13 萬人
面積
- 總面積 14176 平方千米 - 市區 2080 平方千米; - 建成區(2006) 89 平方千米;
氣候
大同市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且寒冷乾燥,夏季短暫且溫熱多雨,春秋涼爽,溫差較大。年均氣溫5.5℃,極端最高氣溫37.7℃,極端最低氣溫-29.1℃;年平均降雨量在400毫米;無霜期100~156天。
經濟
- GDP(2009)596.1億元 增長2.3% - 人均GDP 17901元 - 市區GDP(2004)243.5807億元 - 市區人均GDP 16655元 - 財政收入(2009)120.9億元 下降1.1% - 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2009)475.2億元,增幅71.8%
友好城市
-大牟田市(日本) -貝利市(英國) -青島市(中國山東) -鶴崗市(中國黑龍江)
城市榮譽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首批)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 國家旅遊名片 全國13個較大的市之一(1984年國務院批准)
編輯本段悠久歷史
大同最早為代京自古為軍事重鎮和戰略重地,是兵家必爭之地:「三面臨邊,最號要害。東連上谷,南達並恆,西界黃河,北控沙漠。實京師之藩屏,中原之保障」。曾發生上千次大小戰事。大同境東的馬鋪山是漢代劉邦與匈奴奮戰七晝夜的戰場;金沙灘(今屬山西朔州市界)是楊家將血浴沙場的故址。大同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北方比較有影響力的大城市之一,素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稱。 石器時代 在大同地區發現位於陽高縣古城鎮許家窯村南發現許家窯人遺址。據專家考證,許家窯人是北京人的後裔,約在10萬年前西徙時,遇大同湖阻隔,遠在10萬年前,在大同這塊土地上勞動繁衍生息。 夏、商之際即有居民在此定居。最早見於《尚書·禹貢》中記載。 春秋為北狄所居。北狄系指以狩獵為生的游牧部落林胡、樓煩。戰國初為代國,後並入趙地。《史記·趙世家》載:「(武靈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復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據《史記·匈奴傳》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而置雲中、雁門、代郡"。趙名將李牧"常居代、雁門,備匈奴"。當時大同已成為趙國的「邊陲要地」,大同其地由趙武靈王開辟即公元前300年為大同設置行政管理之始。至今公元2010年已建城"2310年。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大同分屬雁門郡、代郡。秦始皇北逐戎狄,為了防備匈奴侵擾,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並徵集民眾修築長城,在大同設立平城、代(靈丘東北)、善無(今右玉舊城)、延陵、平舒、武周塞、新城、班氏(大同西南)、馬邑等城在大同城西十里河谷「築城武周塞內,以備胡」《水經注》。公元前209年,秦二世為鎮壓陳涉、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抽調了大批兵力,造成了邊防空虛,致使匈奴乘虛佔領了大同。 西漢,置平城縣(因其地為戰略要地,兵家必爭,為祈福思安,渴求和平而得名),為代國都城,以雲中、雁門、代郡53縣為代王國封地代國是漢帝國最北方的諸侯國。其地方北到大漠,南到燕. 設東部都尉治,治所在大同城東2.5公里處設東部都尉治,治所在大同城東2.5公里處。漢名將李廣、衛青、霍去病等均在平城一帶與匈奴作戰。白登之圍發生於此。王莽(新)時,平城改為平順縣,屬並州填狄郡。 東漢仍稱平城縣,屬雁門郡。東漢靈帝末年,匈奴侵邊,自定襄以西,雲中、雁門、西河遂空,平城毀於兵火。 三國大同為烏桓、鮮卑等部族占據。 代國(兩晉十六國)大同北部為鮮卑族領地,南部為雁門郡地,永嘉四年(310)晉並州牧劉琨,以拓跋猗盧有救援之功,上書晉懷帝,請封鮮卑拓跋猗盧為代公後進封代王。修秦漢故平城為代國南都,平城復還故治。此為大同建都之始,後歷經北魏代京,遼,金,元西京,大同共400餘年建都史。 北魏公元398年,道武帝拓跋(王圭)遷都平城,從此,中國歷史進入了南北朝對峙時期。這時,平城以京都兼司州、代尹治故京都平城又稱代京。太武帝延和元年(公元432年),改為代尹為萬年尹。「平城」歷經七帝96年大同遂即成為當時我國北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佛教的中心。 北齊天保元年(550)東魏被北齊所代,大同為北恆州、北朔州地,屬縣未有大的變化。天保七年(556)改北恆州為恆安鎮(今大同),又名東州城,隸屬恆州太平縣,徙豪傑三千家以實之。翌年廢鎮,仍為北恆州。 北周 公元557年西魏為北周所代替。建德六年(577)滅齊後,州縣並廢,復置恆安鎮,改朔州置北朔州總管府。改太平縣為雲中縣(此大同稱雲中之始。由漢末內蒙古托克托縣東北的雲中城,漢末僑徙至原平東南,北周時徙置於此)。靈丘屬蔚州,為靈丘郡治。 隋朝公元589年,隋文帝統一中國,結束了近三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由於文帝父親名忠,所以避諱「中」字,改雲中縣為雲內縣,大同仍稱恆安鎮,屬馬邑郡。 唐朝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唐高祖李淵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在此置北恆州。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改名為定襄縣,兼為雲州治,至永淳初年被廢。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稱之為雲中縣和雲州。 五代其地為後唐所佔,後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復以雲州為大同軍節度。清泰三年(936)叛將河節度使石敬瑭,拜契丹主耶律德光為父,借契丹兵滅後唐,稱帝,國號晉。以契丹有助援之功,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雲州陷落。至此大同先後被契丹、女真、蒙古統治者統治長達433年,使中原漢族統治從此失去北方屏藩。 遼國947年耶律德光建立大遼國。1044年遼興宗升雲州為西京,並設西京道大同府作為遼的陪都,從此稱為大同。遼對大同非常重視,派重兵把守,「非親王不得主之」,「大抵西京,多邊防官」,大同為遼之邊防要塞。遼西京大同城,是在北魏平城京城故址上建築加固,「因建西京,敵樓棚櫓具廣袤二十里」,建四門:東曰迎春,南曰朝陽,西曰定西,北曰拱極。西京設留守司衙,衙南稱西省。北門東部為大同府,西部為大同驛。 宋代淳化五年(994年),改道為路,因宋、遼對峙,大同在遼的統治區域,故宋宣和五年(1123年)預置雲中府路,治雲中府,統雲中及武(神池縣)、應(應縣)、朔(朔州)、蔚(蔚縣)、奉 (新保安)、歸化(呼和浩特市東)、儒(永寧縣)、媯(延慶縣)等八州,與雲中合稱山後九州。結果預置未成事實,故來的"雲中府路"形同虛設。 金代公元1115年,建立大金國。遼保大二年(1122)金宗翰攻佔大同府,仍以大同為西京,兼為大同府治和西京路治。在遼、金統治期間,大同為中國北方西部的一個政治、軍事中心。遼金時陪都西京再度興盛於北方,成為中原與北方少數民族交往的中轉站,聯系各民族的紐帶,大同再度輝煌。 元代初大同仍為西京(陪都)。太祖七年(1212)置警巡院。至元世祖二年(1265)省雲中縣入大同。元劃為省、路、府(州)縣四級制,至元世祖二十五年(1288)改西京道大同府為大同路,隸屬中書省河東山西道宣慰使司,管轄一領事八州。 元初,成吉思汗三次攻打大同,大同城池破壞嚴重。1277年,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出使南洋諸國,路經大同。他在《馬可·波羅游記》中盛贊大同是「一座宏偉而又美麗的城市」,並說「這里的商業相當發達,各樣的物品都能製造,尤其是武器和其它軍需品更加出名」。 明朝改路為府,隸屬山西行中書省。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明王朝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邊境安全,把大同列為全國「九邊重鎮」之一,駐重兵,最多時有13.6萬人,戰馬5萬多匹,當時有「大同士馬甲天下」之說。並派大將軍徐達鎮守於此。 為了防範北元殘余勢力的南下侵略,明王朝又在大同以北整修了長城,構築了宏賜堡、鎮川堡、得勝堡等二十多座屯兵堡和上百個烽火台。不僅如此,朱元璋還在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改封他的第十三子豫王朱桂為代王,坐鎮大同(封藩於大同)。此際,大同又開始了大興土木,興建和修整寺院廟觀和樓閣府邸。當時大同有新舊寺院、尼庵、道觀上百座。真可謂是寺廟林立,殿堂壁連,香煙繚繞,經誦不絕,這座古城儼然是佛國勝地。 同時,由於大同是蒙古通往晉冀魯豫的咽喉要道,因而在嘉靖與隆慶年間,明王朝對蒙古各族採取懷柔和親政策,在大同三設馬市,數辟月市,久立小市,應允韃靼「通貢」。使大同成為蒙古與中原、蒙古與西域地帶的貿易集散地。 清朝清初因明治,領四州七縣清朝推行省制。大同為山西省大同府府治大同縣轄二州七縣和豐鎮廳。公元1649年,由於明大同總兵姜(王襄)先率部投降清軍後又反清失敗,大同慘遭清兵「屠城」之災。清順治二年(1645)五月,清王派恭順候吳惟華攻大同,姜襄將駐同農民軍將領張天琳等殺死,投降清軍。順治五年(1648)姜襄降而復叛。次年,多爾袞親自督戰圍城達9個多月,城破後,清軍對大同進行了最野蠻的「屠城」,除殺獻姜襄人頭的楊震威等23員及其家屬外,其他所有官司吏兵民盡行殺戮,並將大同城牆拆去5尺。大同變成一座荒城,大同廢,不立官,府移治陽和衛,名陽和府。大同縣移治懷仁縣西安堡。使這座歷史上曾經一度繁華的城市幾乎成為一座空城。 直到順治九年(1652)府縣才復還故址,從附近移民逐漸復興。在以後的二百多年間里,大同又陸續重修與新建了樓閣寺觀和街道。清世祖順治十三年(1656)對大同城進行全面修治」順治八年(1651)重修雲岡石窟。清世祖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農歷七月清政府下令,恢復北嶽恆山在大同渾源的祭祀,糾正了在河北曲陽恆山之假說。康熙二年(1663)建圓通寺;八年(1669)建馬王廟;二十二年(1683)建武成王廟;康熙三十五年(1696)親征厄魯特噶爾丹,冬十二月回鑾,九日幸石窟寺,題「庄嚴法相」匾。十日幸大同。嘉慶十年(1805)建靈感白衣寺、海藏寺;二十二年(1817)建清涼寺;道光年間建龍王廟、太平寺、天尊廟及火神廟等。明清大同寺院林立,庵堂相望,儼然是個佛國世界。 「大同可為福地寶城」。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大同府廢府留縣,大同縣屬北路觀察使。民國2年5月置雁門道,治大同,轄雁北13縣、忻縣地區13縣,共26縣。後晉北鎮守使在大同駐扎。民國16年(1927年)廢道後,大同為縣,直屬山西省。( 1937年9月13日,日軍侵佔大同。10月15日成立偽"晉北自治政府",統轄雁北13縣。1939年改為偽"晉北政廳",隸屬為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1943年又改為偽"大同省公署"。隸屬偽「蒙古自治邦政府」。)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於大同農村開辟抗日根據地,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堅持抗日游擊戰爭,以北同蒲鐵路和京包鐵路為界,建立了東西大同縣。東大同縣屬晉察冀邊區,西大同縣屬晉綏邊區。 解放戰爭時期,大同為國民黨政府所統治,成立衛戍司令部和城防司令部,建立雁北"第二戰區長官司令部大同領導組",管轄雁北10縣,分第十、十一兩個專署。1947年軍政分家改為"八、十、十一"三個專署,大同為「第十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大同縣下轄5個區、7個鄉、70個治村。"雁北專員公署"、"雁北防衛司令部"駐在大同城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這座塞上古城從此獲得了新生。析大同縣,置大同市,隸屬察哈爾省。全市劃為5個區。1952年11月,察哈爾省撤銷,大同劃歸山西省為山西省省轄市是全國最大的煤炭基地和新興的工業城市。1982年2月16日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1984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十三個較大城市之一。1993年的7月,原雁北行署撤銷,原雁北地區所屬部分縣,劃歸大同市。
『陸』 我的理想大同社會作文200字
大同市,一個濃縮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都,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古人描述為:「三面臨邊,最號要害.東連上谷,南達並恆,西界黃河,北控沙漠.實京師之藩屏,中原之保障.」因而,自公元前三世紀,趙武靈王就「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置雲中、雁門、代郡.」秦始皇北逐戎狄,在大同城西「築城武周塞內以備胡.」到公元四世紀末,控制了黃河流域以北大部分地區的拓跋鮮卑便:遷都平城,始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修長城,鑿石窟,歷經7帝96年.大同遂即成為當時我國北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佛教的中心,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繁榮.這之後的1500年,大同先後為北魏京師、遼金陪都、元封西京,明立藩王,清頒重鎮.江山更迭,幾番易名,不失「北方鎖鑰」;長城抗爭,幾番狼煙,更有「大同士馬甲天下」.1277 年,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大同,當時正值忽必烈統一中國,結束了遼、金、宋多年對峙的戰亂局面,大同重新出現繁榮.他當即盛贊「大同是一座宏偉而美麗的城市」,並載入他的《馬可·波羅游記》.1372年,朱元璋第十三太子朱桂藩鎮大同,在北魏平城舊址以南重工業建雲中城池,即今大同古城,其規模,其奇特,為我國北方所少見:城內有「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條毛毛巷」,縱橫貫通;城廓設「四門四關三瓮城」,壁壘森嚴;城上築城樓、角樓、望敵樓64座,樓堞環列,旌旗招展;城中布鼓樓、鍾樓、四牌樓85座,牌坊林立,雕梁畫棟,晨鍾暮鼓、蔚為大觀.而在城北郊的東起天鎮縣新平堡、西至右玉縣殺虎口的300公里長的長城則進行六次大規模修整,又在長城到城池之間,建邊堡、營堡、烽火台上百處,形成了我國北方「長城攘外,方城安內」特有的城防布局.大同新榮區至今仍存有鎮虜堡、鎮羌堡、得勝堡、元墩等戰火味道十分濃厚的地名.古人也有描述:大同「三環采梁,水抱桑乾;長城界其北,雁塞峙其南;西眺朔漠,東瞻白登;屏全晉,拱京神,巍然重鎮.」1438-1571年,明王朝對蒙古各族採取懷柔和親政策,在大同三設馬市,數辟月市,久立小市,應允韃靼「通貢」,促進了長城內外社會生產力的恢復和發展.「九邊生齒日繁,守備日固,田野日辟,商賈日通.」大同便成為蒙疆胡族與中原地區經濟交往的集散地和塞外商埠,大同再次出現難得的繁榮局面.大同易貨貿易的日益興盛與通貨貿易的逐步興起,吸引了全國眾多的誼商巨賈,「而汾、介為多,踵世邊居,婚姻嫁隨之本城」,「至若陸馱水航之物,藏山隱海之珍,靡不輻輳而至者,大都東南之產,而轉販之力也.」 補充:,一個濃縮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都,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古人描述為:「三面臨邊,最號要害.東連上谷,南達並恆,西界 黃河,北控沙漠.實京師之藩屏,中原之保障.」因而,自公元前三世紀,趙武靈王 就「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置雲中、雁門、代郡.」 秦始皇 北逐 戎狄 ,在 大同 城西「築 城武 周塞內以備胡.」到公元四世紀末,控制了黃河流域以北大部分地區的拓跋鮮卑便:遷都平城,始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修長城,鑿石窟,歷經7帝96年.大同遂即成為當時我國北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佛教的中心,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繁榮.這之後的1500年,大同先後為北魏京師、遼金陪都、元封西京,明立藩王,清頒重鎮.江山更迭,幾番 易名 ,不失「北方鎖鑰」;長城抗爭,幾番 狼煙 ,更有「大同士馬甲天下」.1277 年,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大同,當時正值忽必烈統一中國,結束了遼、金、宋多年對峙的戰亂局面,大同重新出現繁榮.他當即盛贊「大同是一座宏偉而美麗的城市」,並載入他的《馬可·波羅游記》.1372年,朱元璋 第十三太子 朱桂 藩鎮大同,在北魏平城舊址以南重工業建雲中城池,即今大同古城,其規模,其奇特,為我國北方所少見:城內有「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條毛毛巷」,縱橫貫通;城廓設「四門四關三 瓮城 」,壁壘森嚴;城上築城樓、角樓、望敵樓64座,樓堞環列,旌旗招展;城中布鼓樓、鍾樓、四牌樓85座,牌坊林立,雕梁畫棟 ,晨鍾暮鼓 、 蔚為大觀 .而在城北郊的東起天鎮縣新平堡、西至右玉縣 殺虎口 的300公里長的長城則進行六次大規模修整,又在長城到城池之間,建邊堡、營堡、烽火台上百處,形成了我國北方「長城攘外,方城安內」特有的城防布局.大同新榮區至今仍存有鎮虜堡、鎮羌堡、得勝堡、元墩等戰火味道十分濃厚的地名.古人也有描述:大同「三環采梁,水抱桑乾;長城界其北,雁塞峙其南;西眺朔漠,東瞻白登;屏全晉,拱京神,巍然重鎮.」1438-1571年,明王朝對蒙古各族採取懷柔和親政策,在大同三設馬市,數辟月市,久立小市,應允韃靼「通貢」,促進了長城內外社會生產力的恢復和發展.「九邊生齒日繁,守備日固,田野日辟,商賈日通.」大同便成為蒙疆胡族與中原地區經濟交往的集散地和塞外商埠,大同再次出現難得的繁榮局面.大同 易貨貿易 的日益興盛與通貨貿易的逐步興起,吸引了全國眾多的誼商巨賈,「而汾、介為多,踵世邊居,婚姻嫁隨之本城」,「至若陸馱水航之物,藏山 隱海之珍,靡不輻輳而至者,大都東南之產,而轉販之力也.」
『柒』 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大白登游覽大泉山作文三百字
恆山,人稱北嶽,與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揚名國內外。1982年,恆山以山西恆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曾名常山、恆宗、元岳、紫岳。位於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距大同市62公里。恆山,亦名「太恆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漢時因避漢文帝劉恆諱,一度改稱為「常山」。據《尚書》載:舜帝北巡時,曾遙祭北嶽,遂封北嶽為萬山之宗主;之後,大禹治水時有「河之北屬恆山」的記載;先後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嶽為王、為帝,明太祖又尊北嶽為神,可見歷史之悠久北嶽恆山,恆山山脈祖於陰山,橫跨塞外,東連太行,西跨雁門,南障三晉,北瞰雲代,東西綿延五百里(橫跨今山西寧武、朔州、代縣、應縣、繁峙、山陰、渾源、靈丘等縣),是海河支流桑乾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恆山,號稱 108峰,東西綿延 150公里,橫跨山西、河北兩省。它西銜雁門關、東跨太行山,南障三晉,北瞰雲、代二州,莽莽蒼蒼,橫亘塞上,巍峨聳峙,氣勢雄偉。天峰嶺與翠屏峰,是恆山主峰的東西兩峰。兩峰對望,斷崖綠帶,層次分明,美如畫卷。 果老嶺、姑嫂岩、飛石窟、還元洞、虎風口、大字灣等處,充滿了神盡色彩。懸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觀中的奇跡。苦甜井在恆山半腰,兩井相隔一米,水質卻截然不同。一井水甜美清涼,被稱為甜並;另一井水卻苦澀難飲。甜水井井深數尺,卻取之不間,可供萬人飲用、唐代時,唐玄宗李隆基曾賜匾甜井為「龍泉觀」。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沖,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8米,被稱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恆山,做為道教的活動場所由來已久。相傳,我國神話中的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張果老就是在恆山隱居潛修的。恆山主峰,居於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1米,為五嶽的第二高度。恆山以道教聞名,據《雲笈七簽》卷二十七記載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五洞天,茅山道的祖師大茅真君茅盈曾於漢時入山隱居修煉數載;八仙的之一的張果亦曾修道於此。古有十八勝景,今尚存朝殿、會仙橋、九天宮十餘處。古往今來,以奇險吸引著遊人。據傳,四千年前,舜帝巡狩四方,來到恆山,看到這里山勢險峻,峰奇壁立,遂封恆山為北嶽。秦始皇時,朝封天下12名山,恆山被推崇為天下第二山。歷史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恆山巡視、祭奠。以後的歷代帝王,也差不多都差使臣到恆山朝聖。歷代名人、學士,諸如李白、賈島、元好問、徐霞客等人也都游覽過恆山勝地 西漢初年,恆山就建有寺廟。現在飛石窟內的主廟,是始建於北魏,又經過唐、金、元代重修的古建築。明、清時恆山已經寺廟群居,規模很大,人們稱之為「三寺四祠九亭閣,七宮八洞十二廟」。可惜後來遭到破壞,所剩不多。恆山以自取景色美而著稱,歷來有恆山18景之說。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恆山後,把在恆山的見聞錄入《徐霞客游記》中。古人由此贊嘆恆山"危峰過雁來秋色,萬里黃沙散夕陽。" 邊關要塞,古城峰煙。恆山因其險峻的自然山勢和地理位置的特點,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在春秋時,代國靠恆山而存天下;戰國時,燕、趙憑恆山而立天下;兩漢時,匈奴利用恆山爭天下;東晉時,慕容氏踞恆山威天下;北魏時,拓拔氏依恆山而分天下;宋仗恆山守天下;金恃恆山而鞭天下;元滅天下,清統天下,也憑借的是以恆山為主體的長城沿線天險。許多帝王、名將都在此打過仗,這是恆山的五嶽中最可引以為自豪的。並且將古代關隘、城堡、烽火台等眾多古代戰場遺跡保存了下來。 氣勢壯觀,風景如畫。整個恆山山脈似自西南向東北奔騰而來。一座座海拔達2,000米以上的山如比肩而立,重重疊疊,氣勢異常博大雄渾。因此北宋畫家郭熙說:「泰山如坐,華山如站,嵩山如卧,常山如行。」其風景特色可概括為四點:群峰奔突,氣勢磅礴,這是恆山自然景觀的宏觀特徵。唐代詩人賈島詩雲「岩巒疊萬重,鬼恆浩難測」,點出了恆山的地貌特徵。登上恆山,蒼松翠柏、廟觀樓閣、奇花異草、怪石幽洞構成了著名的恆山十八景。十八勝景,各有千秋,猶如十八幅美麗畫卷,展現在遊客面前磁峽煙雨、雲閣虹橋、雲路春曉、虎口懸松、果老仙跡、斷崖啼鳥、夕陽晚照、龍泉甘苦、幽室飛窟、石洞流雲、茅窟煙火、金雞報曉、玉羊游雲,紫峪雲花、脂圖文錦、仙府醉月、弈台弄琴、岳頂松風。再加上世界一絕的天下奇觀懸空寺,整個恆山景如詩如畫,令遊客如置身於世外桃源,流連駐足。歷史上,許多著名學者對恆山都有過動人的描繪,漢代歷史學家班固有「望常山之峻峨,登北嶽之高游」的描繪。唐代賈島《北嶽廟》)詩中有「天地有五嶽,恆山居其北,岩巒疊力重,詭怪浩難測」的贊嘆。唐代大詩人李白則在恆山留下墨跡「壯觀」二字 參考的寫吧 呵呵
『捌』 大同地名的來歷
大同在隋開皇年間,為防止突厥進攻,在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建大同城,意為「天下大同」。唐末,隨沙陀人內徙,大同遂僑置於此,自此,大同之名沿用不改。
大同在歷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國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稱。大同自古為軍事重鎮和戰略重地,是兵家必爭之地,「東連上谷,南達並恆,西界黃河,北控沙漠。實京師之藩屏,中原之保障」,轄四區七縣。
(8)大同市游記擴展閱讀
大同,山西省省轄市,是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首批13個較大的市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性交通樞紐城市、中國雕塑之都、中國十佳運動休閑城市。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實為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
大同古稱雲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境內古跡眾多,著名的文物古跡包括雲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恆山懸空寺、九龍壁等。
大同是中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國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准格爾新興能源區與京津唐發達工業區的中點。素有「鳳凰城」和「中國煤都」之稱。 2019年8月13日,入選全國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
『玖』 關於大同市城區48校文化建設的作文題材
都可以,你改改:關於心情上初中後,開始變的很少與人面對面地交心,只是喜歡時常在漂亮的信箋上寫下自己的心聲。我最喜歡的作家是郭敬明,他可以用漢字寫出讓人欽佩的文章,甚至把自己剖析得淋漓盡致,他的愛恨、人生全部融在一個個方正的漢字中。很詫異為什麼看似毫無關聯的方塊字拼湊在一起,可以生成一篇篇或讓人落淚、或讓人歡笑、或讓人悔恨、或讓人驚異的文章。曾摘抄過一句話「站起來時,夕陽已血紅沃野。」短短十一個字,把夕陽西下紅色蔓延,描寫得十分傳神和痛心,穿透紙背便看到蒼穹浸染成血色的情景和作者書寫時的絕望。如此深邃的漢字,也許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詮釋。程曦太原市三十七中0406班你為什麼斑駁歲月並未使漢字銀亮的意象顯出銹色?為什麼無涯空間更未令遠古的銘文包含的豐富信息,在傳遞過程中蒙受損失?深褐的青銅器上由你燒鑄成歷史,脆黃的紙頁間由你錯落成詩行,已成為我靈魂的一部分。10歲時,第一次學習寫書信,老師提示說可以為遠方的任何人書信一封。迫不及待回到家,信紙一展,筆墨一放,有模有樣地勾畫、圈點起來。一個個方塊字很快成型,那一筆一豎都是真心的匯聚,最終由你匯集成一行行的問候,一句句的關切,一絲絲的真心……那時的你如此青澀,但依然維系了深深的情懷。19歲的現在,借著你的翅膀徜徉歷史的天空,游歷地球的空間;借著你的風打開記憶的柴扉,回想10歲時的青澀,16歲時的勃發……我和你之間,有著無盡的淵源。時間長河中,你永遠不會泛起銹跡;廣袤天地間,你永遠不會丟失足跡。李孝花太原市重機一中高188班舞會奇遇記晚上,我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突然,我聽到書桌上有輕微的腳步聲,好奇地望去,只見作業本不知何時被打開了,裡面的漢字一個個蹦了出來……我大吃一驚,悄悄下床,盡量不發出聲響。只見漢字們爬下書桌,排著隊走進牆角一個小洞,洞裡面傳出微弱的音樂聲。那裡有什麼?我好奇地走了過去,趴下往洞里看,哇!象形字、指事字、簡體字、繁體字都伴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原來它們正在參加盛大的漢字舞會。可是在冷僻的角落,一群漢字正在喝著悶酒,與大廳氣氛極不相符。這時,象形字走過去奇怪地問:「你們為什麼不一起跳舞呢?」這群漢字悶悶不樂地說:「大家都笑話我們太丑了,不願和我們一起跳舞,可我們也沒有法啊,誰讓主人把我們寫這么難看呢,唉……」聽到這里,我心中一陣愧疚,他們不能盡興地跳舞都是我的不好啊!我暗暗發誓要把字寫漂亮,讓每一個字都成為漢字舞會的明星。郭堯太原市新建路小學四年一班我和漢字碰撞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我認識簡單的「山、水、火」,上小學後,老師要我們把漢字寫得方方正正,也許是因為漢字代表我們偉大民族的精神———正直。我與漢字碰撞出很多有趣的故事,每一件都值得回憶。老師又要背寫詞語了,唉,都怪我早上貪睡,沒起來背。不過,我還是很相信自己的記憶力。下午,老師終於發卷了。咦?其他人的都發了下來,就是沒我的。這時,老師笑眯眯地說:「張亞同學把『瑞雪兆豐年』的『瑞』寫成了『端』,老師真的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同學們,你們誰知道?」「就是雲端上的雪預兆豐收之年。不過,這個條件好像不是太容易到。雲端?哈哈哈……」老師話音剛落,不知哪個調皮鬼說了這么一句,把全班同學逗得哈哈大笑。上二年級時,總是分不清「新」「辛」「心」。「新年快樂」寫成了「辛年快樂」,「老師,您辛苦了1寫成了「老師,您心苦了1這些錯誤真是讓人笑掉大牙……碰碰碰,我和漢字碰出了充實、快樂的生活。張亞朔州市朔城區二中188班看馬戲上小學二年級時,一天,大舅在街上看見了我,給我買了一張馬戲票,讓我去看。我接過馬戲票看了看,高興地跑回家拉著姥姥的手,興沖沖地去了馬戲常我拿著票遞給馬戲場門前的工作人員,正准備和姥姥進場,誰知卻被攔住了。我說:「我們買了票,為啥不讓進?」「因為一張票只能進一個人。」「明明一張票讓兩個人進,怎麼成了讓一人進?」我理由十足地接過馬戲票,一看就傻了眼,原來我看馬戲心急,把馬戲票上的「只限一人」看成了「只跟一人」,鬧出了笑話,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幸虧姥姥又買了一張票,我倆才進了常後來,哥哥經常拿這件事開我的玩笑,弄得我沒有一點法。不過,我吸取了這次教訓,在平時的學習中時刻注意相似字之間讀音、字形的細微差別。漸漸的,我喜歡上了神奇的漢字,也喜歡上了博大精深的語文。看來,我還真得感謝那次看馬戲出錯呢。馬文輝左雲一中初一77班零分的考卷我有一個讓所有人頭痛的缺點,字寫得亂七八糟,老師、父母一遍遍地對我說要寫好字,可我就是聽不進去。不過,一到考試我就傻眼,因為卷面不整潔,老師總會扣去我10分。放暑假前的最後一天,上課鈴打響了,老師走進教室,開始發期末考試卷。「郝磊,零分。」老師一字一頓地說著。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急忙跑上講台,真的,一個大大的紅色的「0」寫在卷子的左上角。「其實,你考了一個不錯的成績,但為什麼打零分你應該清楚。」老師盯著我說。灰色、黑色、藍色……我的語文考試卷被我用筆、橡皮塗得一塊一塊的,遠遠望去,像一張抽象畫。回到家,我紅著臉把考試卷拿給媽媽看。媽媽卻對我說:「成長中會遇到很多自己想不到的問題,這些問題像一塊塊大石頭,第一塊、第二塊也許能跳過去,但石頭越聚越多,終究因為沒力氣而跳不動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看到一塊就搬除一塊。」我一邊聽著,一邊點頭。現在,我參加了書法班,跟著老師認真學寫字。郝磊大同市實驗小學四年一班趁熱打鐵放假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擦玻璃,才擦了一半,媽媽就說:「真累。」爸爸給大家鼓勁:「咱們趁熱打鐵把玻璃擦得乾乾凈凈,然後我請你們吃大餐。」我一聽,干勁更足了。(劉一寧太原市太師二附小二年六班)上課時,老師拿來兩只小烏龜,同學們立刻活躍起來,有的讓小烏龜翻來翻去練雜技,有的讓小烏龜賽跑,老師趁熱打鐵讓我們寫龜趣,同學們得意地說:「這當然好寫了。」(李柏辰太原市太師三附小三年四班)學校舉的演講比賽真可謂高手雲集,我爭取到了決賽權,趁熱打鐵奪得了冠軍。(趙濤原平市實驗中學059班)迎「六一」合唱排練中,和聲部分一直練不好,偶然一次高聲部和低聲部練對了,劉老師興奮地說:「同學們,趁熱打鐵找對感覺,再練幾遍就不會錯了。」(史一帆介休市汾西礦務局第一小學215班)我寫作業一停下來想玩時,媽媽總會說:「你要抓緊時間趁熱打鐵,不要錯過大好時光。」(楊宇森太原市眾紡路小學三年三班)沒想到上作文課這么有趣,植物也能洗澡———老師讓我們給巴西木洗了一次澡,然後趁熱打鐵練筆,當然,每人都寫了一篇超棒的作文。(鄒君睿太原市桃南小學三年二班)同學家的貓生了五隻可愛的小貓,可以給我一隻,我對媽媽說了這事,媽媽說要考慮,我一聽有門,趁熱打鐵把養貓的好處講給她聽。(彭子燕太原市長治路小學四年三班)我問老師彈電子琴的竅門,他告訴我,要先領會曲子的意思,然後趁熱打鐵立刻就練,才能彈出有感情的樂曲。(尚在西太原市山西大學附小114班)只要我放學一進家門,就會聽到老爸喊:「把今天所學的知識復習一遍,這是一種學習方法———趁熱打鐵。」我無奈地搖搖頭。(段瑾軒太原市後小河小學六(1)班)暑假已經過去一個月,我的作業還沒開始寫,媽媽要我這幾天趁熱打鐵都補起來。(王雨成太原市小五台小學三年二班)一向不愛旅遊的爸爸陪我和媽媽去過白洋淀後,感覺很好玩,我趁熱打鐵地說:「下周咱們去看大草原吧。」(王心怡太原市太師一附小四年四班)爸爸媽媽帶我去杭州西湖旅遊,冒著酷暑,我們欣賞了美麗的荷花和壯觀的蘇堤,回來後,我趁熱打鐵寫了一篇游記。(曹元炯太原市山西省實驗小學四年五班)早上,我無意中把鄰家小妹弄哭了,媽媽不但沒替我說情,反而趁熱打鐵數落我。
『拾』 大同對理想社會的暢想和描繪
大同市,一個濃縮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都,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古人描述為:「三面臨邊,最號要害。東連上谷,南達並恆,西界黃河,北控沙漠。實京師之藩屏,中原之保障。」因而,自公元前三世紀,趙武靈王就「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置雲中、雁門、代郡。」秦始皇北逐戎狄,在大同城西「築城武周塞內以備胡。」到公元四世紀末,控制了黃河流域以北大部分地區的拓跋鮮卑便:遷都平城,始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修長城,鑿石窟,歷經7帝96年。大同遂即成為當時我國北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佛教的中心,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繁榮。這之後的1500年,大同先後為北魏京師、遼金陪都、元封西京,明立藩王,清頒重鎮。江山更迭,幾番易名,不失「北方鎖鑰」;長城抗爭,幾番狼煙,更有「大同士馬甲天下」。
1277 年,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大同,當時正值忽必烈統一中國,結束了遼、金、宋多年對峙的戰亂局面,大同重新出現繁榮。他當即盛贊「大同是一座宏偉而美麗的城市」,並載入他的《馬可·波羅游記》。1372年,朱元璋第十三太子朱桂藩鎮大同,在北魏平城舊址以南重工業建雲中城池,即今大同古城,其規模,其奇特,為我國北方所少見:城內有「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條毛毛巷」,縱橫貫通;城廓設「四門四關三瓮城」,壁壘森嚴;城上築城樓、角樓、望敵樓64座,樓堞環列,旌旗招展;城中布鼓樓、鍾樓、四牌樓85座,牌坊林立,雕梁畫棟,晨鍾暮鼓、蔚為大觀。 而在城北郊的東起天鎮縣新平堡、西至右玉縣殺虎口的300公里長的長城則進行六次大規模修整,又在長城到城池之間,建邊堡、營堡、烽火台上百處,形成了我國北方「長城攘外,方城安內」特有的城防布局。大同新榮區至今仍存有鎮虜堡、鎮羌堡、得勝堡、元墩等戰火味道十分濃厚的地名。
古人也有描述:大同「三環采梁,水抱桑乾;長城界其北,雁塞峙其南;西眺朔漠,東瞻白登;屏全晉,拱京神,巍然重鎮。」1438-1571年,明王朝對蒙古各族採取懷柔和親政策,在大同三設馬市,數辟月市,久立小市,應允韃靼「通貢」,促進了長城內外社會生產力的恢復和發展。「九邊生齒日繁,守備日固,田野日辟,商賈日通。」大同便成為蒙疆胡族與中原地區經濟交往的集散地和塞外商埠,大同再次出現難得的繁榮局面。大同易貨貿易的日益興盛與通貨貿易的逐步興起,吸引了全國眾多的誼商巨賈,「而汾、介為多,踵世邊居,婚姻嫁隨之本城」,「至若陸馱水航之物,藏山隱海之珍,靡不輻輳而至者,大都東南之產,而轉販之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