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漢壽古遺址

漢壽古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3-06 09:25:45

① 八十年代漢壽軍山鋪錫文廟村出土的青銅鏡為何查不到

年代的嗯,這些青銅鏡應該是查不到,是因為他現在已經拒絕出產。

② 常德漢壽是好地方么

還好啦,我是這里的人,有幾個好玩的地方,這里的80%的人都好好客。歡迎你來啊!

③ 請問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時,湖南省常德府武陵縣漢壽鄉永壽北村長木坡三古保中東坡是現在什麼地方

常德市漢壽顯永壽北村長木坡 應該是

④ 漢壽是古代春秋時的「濮地」嗎,「濮地」是什麼意思

漢壽確實是古代春秋時期的濮地,濮地指的是古代的一個少數民族「濮」的聚居地。

那麼司馬遷寫的《史記·楚世家》,當中記載楚王開發的濮地到底是哪裡?據考證,楚王開發並佔有的濮地,指的是江漢一帶的廣大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四川、湖北交界一帶,並不是湖南省漢壽縣地區。

綜上所述,漢壽縣確實是濮地,而屈原家族的封地並不是在漢壽。

⑤ 常德市漢壽縣寶塔的歷史

常德市漢壽縣寶塔又叫鎮龍塔
位於漢壽寶塔河村,歷今多少風雨歲月,內它依然的屹立在那裡容巍然不動,見證著漢壽的發展與變遷!其這座塔是叫鎮龍塔,清同治八年(1869)建,傳說清朝年間,五里墩百井一方風調雨順,天佑蒼生,人民安居樂業。正值百姓盡享太平盛世之時,一日,蒼天發怒,烏雲密布,電閃雷鳴,霎時一片漆黑,大雨傾盆,一連數月未止。以致百井一帶洪水滔天,瘟疫四起,民不聊生,餓殍載道。昔日太平景象盪然無存,百姓流離失所、怨聲載道。道光年間,一得道仙人忽至,曰:"此乃孽龍作怪,欲保平安,須在三月初三前,方能鎮住孽龍,不再為害。"百姓聞之,紛紛響應,不出兩月,三塔已然建成。三月初三,仙人祈靈符三道,分置三塔之巔。此後,孽龍果被三塔所鎮,不再為患。正值百姓歡呼之時,忽見祥雲冉冉升起,觀世音菩薩現身雲端,霎時消失,眾人乃司仙人為觀世間所化也。遂伏拜萬呼,於其升天之處興建廟宇,以記其功德,即今之觀音古寺是也。據後世傳言,有緣人自能於鎮龍塔之上見紅黃藍三道佛光,視為祥瑞。

⑥ 常德有哪些名勝古跡

常德歷史悠久,人傑地靈。遠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時期,就已築城設郡,是湘楚文化的搖籃之一。屈原、宋玉、陶淵明、劉禹錫等先賢曾留下許多名篇佳作;林修梅、蔣翊武、宋教仁、劉復基等近現代仁人志士在這里孕育成長,新中國的開國元勛林伯渠、文學家丁玲、史學家翦伯贊也誕生在這塊熱土上。

史書稱常德為「風景之國,文物之邦」。境內湖光山色秀麗,名勝古跡繁多。人間仙境桃花源林壑幽靜,人文薈萃,為古今游覽勝地。壺瓶山原始次森林驚現華南虎蹤跡,峽谷漂流有驚無險。花岩溪山水秀麗,風光迷人,數萬只白鷺棲息其間。石門前唐古剎夾山寺為千年佛教聖地和日本茶道源頭,寺旁奉天玉和尚墓被明史專家認定為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兵敗禪隱之終跡。澧縣城頭山古城遺址是7000年前遠古人類的生活縮影。西洞庭湖國際重要濕地保護區、柳葉湖旅遊度假區和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彭頭山、八十壋、鐵經幢等均聞名遐邇。

⑦ 漢壽古稱什麼

漢壽源自西漢時期的「索縣」,至漢陽嘉三年(134年)更名「漢壽縣」,縣治位於今鼎城專區斷港頭;三屬國吳改名「吳壽縣」,吳赤烏十一年(248年)從「吳壽縣」析置「龍陽縣」。宋朝大觀年間改「龍陽縣」為「辰陽縣」;宋紹興三年(1133),復名「龍陽縣」;宋紹興五年升縣為軍,紹興三十年復置「龍陽縣」;元代元貞元年(1295年)升為龍陽州;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降為縣;民國1年改「龍陽縣」為「漢壽縣」至今。今之漢壽自元代元貞元年(1295年)升為龍陽州轄沅江縣屬常德路;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降為縣直至清代屬常德府;民國1年改為現名,民國3年隸屬武陵道,5年屬湘江道,11年直隸於省,27年屬湖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隸屬益陽專區,1952年11月改屬常德專區(常德地區、常德市)至今。

⑧ 湖南常德發現屈原同代人墓群出土了什麼器物

湖南常德發現屈原同代人墓群,截至6月6日,考古人員已發掘墓葬111座,其中戰國中晚期墓葬100座,西漢墓11座;累計出土器物600餘件(套),包括陶器487件(套)、銅器99件(套)、鐵器6件(套)、玉石琉璃器8件(套)

近期,考古人員在湖南常德漢壽老墳山墓群發現屈原時代墓葬。截至6月6日,考古人員已發掘墓葬111座,其中戰國中晚期墓葬100座,西漢墓11座;累計出土器物600餘件(套),包括陶器487件(套)、銅器99件(套)、鐵器6件(套)、玉石琉璃器8件(套)。

該考古項目負責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助理何贊介紹,此次考古發掘將是漢壽楚墓最大規模的一次發掘。目前來看,該墓地墓葬基本上以中小型墓為主,隨葬器物以鼎、敦、壺或鼎、簠、壺或罐、盂、豆等陶器組合為主,基本不見銅禮器,出土銅器以劍、戈、矛、戟等兵器為主。根據墓葬形制及出土遺物,可初步斷定老墳山墓群楚墓的年代為戰國中晚期

(8)漢壽古遺址擴展閱讀

墓群為屈原同時代

「我們在湖南常德漢壽老墳山墓群驚喜地發現了與屈原同時代的一批墓葬。」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郭偉民13日在常德表示,屈原在頃襄王三年(公元前296年)遷江南,到公元前278年秦國佔領楚國郢都的這18年,屈原一直都在沅湘一帶

之後的數年,他也應該是在這一帶徘徊。公元前278年之後的湖南,包括沅水流域在內,還在楚國的管轄范圍。屈原流放江南寫下《九歌》等辭賦時,就在包括漢壽在內的沅水流域一帶。

郭偉民表示,包括錢穆在內的很多史學家都認為屈原是流放在漢水中游,沒有流放到湖南,這些考古發現證實了屈原最後的歸宿就是在湖南沅水和湘水之間,他的生活與這一帶所有的東西都息息相關。屈原作為世界文化名人,在其諸多辭賦中對這一帶的山水、人文有很精準的描寫。「我大膽推測,這里的某一個人說不定曾與屈原擦肩而過。」

⑨ 屈原故里漢壽說最新進展

屈原故里「漢壽說」初探 媒體:濕地中國 作者:周先鋒供稿
發布:周先鋒 2010-1-6 16:16:30 (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
本文從縣名改換、縣志記載、山脈河流、出土文物、樹木花草、古存遺跡、民間傳說、民風民俗等八個方面,以詳實的論據進行了論證,論述了屈原故里在漢壽的觀點,以期屈原早日魂歸故里。

屈原故里「漢壽說」初探

二千多年來,屈原故里一直是屈學研究工作中沒有形成共識的問題,甚至西漢學者賈誼、劉安、東方朔以及東漢王逸等人,都不曾明確指出屈原故里究竟系何地?而今屈原故里秭歸說、江陵說、奉節說等,無論從史料、沿革及考古文物等方面,也都難以提出令人信服的證據。近年來,由於屈原研究不斷深入,屈原故里漢壽說,則以豐富的史料及諸多的考古文物,令人耳目一新。現論述如下,以就正於方家。

一、從縣名改換說起

漢壽縣名,曾多次更改。建制前,《禹貢》載為荊州之地,周為楚黔中地,秦屬黔中郡。西漢時為索縣,東漢陽嘉三年改為漢壽縣,東漢末年(赤烏十一年)改為龍陽縣;西晉時復名漢壽縣;北宋大觀元年改為辰陽縣,南宋紹興三年復名龍陽縣,紹興五年為龍陽郡,紹興三十年降為龍陽縣;元代元貞元年升為龍陽洲,明洪武三年復降為龍陽縣,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漢壽縣。

據考證,我們認為索縣命名取之於屈原《離騷》:「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吾將上下而求索」。辰陽縣命名:取之於屈原《涉江》:「朝發枉渚,夕宿辰陽」等。

二、從縣志記載說起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推行「焚書坑儒」,使先秦典籍,葬身火海。所以,秦以前無志可考,「明有舊志,惜其書不存」。「清康熙時,創始為之」。從清代縣志考證,有關屈原的記載,有二十餘處之多。

三、從山脈河流說起

漢壽,西南為丘陵區,東北為湖區。丘陵區屬雪峰山余脈,沅水從漢壽新興嘴入口,經新興,滄港……由目平湖過沅江縣,入洞庭湖,長50餘公里,其中從新興到漢壽這一段,古稱辰河水。《龍陽縣志·地理》載,滄水源出武陵滄山,浪水源出龍陽浪山(今東岳廟鄉境內),二水在江潭合流,謂之滄浪水。

四、從出土文物說起

近年來,在漢壽縣境內陸續發現的戰國時期楚墓約1800多座。其中在聶家橋鄉青峰山、武峰山,出土了龍鳳鏡、鹿角紋鏡,尤其是郢室思戶之璽,是楚國都城護衛長官之印,填補了中國考古史上的空白。在株木山鄉全賦村,出土了「武王之童督」銘文青銅戈,是屈原先祖屈瑕佩帶的尚方寶劍;在三和鄉寶塔鋪村出土了青銅鐃兩枚,是西周時期王室宮廷的用品,它打破了青銅器不過黃河的神話。

五、從樹木花草說起

屈原寄意自然,托物言情,洞庭沅水,樹木花草,都寫進了他的作品,融入了他的胸懷。

桔樹,屈原《桔頌》:「後皇嘉樹,桔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他自喻才德如桔,亦不可移徙。漢壽歷史上就種桔。芙蓉,屈原《離騷》:「集芙蓉以為裳。」漢壽乃湘蓮產地,湖鄉處處皆是。芷草、蘭草,屈原《離騷》:「扈江蘺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芷、蘭皆香草,漢壽到處可見。

在屈原25篇作品中,還寫了菊花、桂花、杜衡、辛荑、白蘋、花椒、艾葉、菖蒲、松、竹等,屈原筆下所寫到的這些樹木花草,在漢壽山區湖鄉,比比皆是。

六、從古跡遺存說起

據考察發現,漢壽有較多的有關屈原的古跡遺址。

有天乙宮、楚王殿、屈原廟、屈原巷、濯纓橋等。此外,據《龍陽縣志》載,滄港鎮還有滄溪寺、清斯亭、招屈亭、釣魚台、滄浪水、江潭坪。東岳廟鄉有屈原廟等。

七、從民間傳說說起

兩千多年來,屈原的故事,在漢壽民間廣泛傳頌。縣屈原學會編輯出版的《屈原的傳說》一書,共34篇,如:《屈原的童年》、《桔林里的故事》、《屈原戀情三部曲》、《武峰山前破秦兵》、《閣經口的傳說》等等。

八、從民風民俗說起

屈原的作品,和漢壽的山川人物,悠久歷史,民風民俗,息息相關。

1、包粽子:端午節包粽子,將粽子投入水中,以吊屈原。

2、劃龍船:傳說,漢壽是龍舟競渡的原始之地。屈原自沉汨羅後,噩耗傳到家鄉滄港,鄉民們悲痛不已,紛紛劃船為屈原招魂。後來,就逐步演變為劃龍船。

3、跳老覡子:《龍陽縣志》載,常德府人,「信鬼好巫,龍陽更甚」。屈原所作《九歌》是對巫歌的藝術加工,並用來表達自己忠君愛國的思想。

此外,在屈原的作品中,還寫到了楚人飲食、服飾、佩飾的風俗習慣,這些古風古俗,現在在漢壽民間,還應有盡有。

⑩ 漢壽縣的文化遺產

民間傳統文藝:地花鼓、蚌殼舞、彩蓮船、打花船、漁鼓、三棒鼓、說鼓、喪鼓、打土地、儺願、蓮花鬧等。
文藝創作:清末至民國,縣籍作家、詩人、學者作品,以詩歌、散文為大宗、文學理論次之。新中國成立後,則以新詩、小說、散文、戲曲、民間文學為主體,文學理論較前有所發展。其中民間文學和兒童文學填補歷史空白。各個時期作品各有所長,其內容或狀寫山川,或記人敘事以言志,或陳史述今以論理,各具風韻,各領風騷。
縣籍作家、學者從事專業或業余文學創作的,晚清時期有彭近道、高梧亭、劉定范、饒明認、黎嵩寺、易佩紳、易順鼎、易順豫、陳懷甫等。均有作品專集。民國時期,易君左佳作頗多,易瑜(女)、曾毅、黃學藝(女)、鄒蘊真、楊國經等亦有專著或專集出版。 非物質文化遺產:漢壽楊幺的民間故事已納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漢壽皮影戲、龍舟的打造工藝等2項已納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漢壽皮影戲、漢壽竹馬戲、漢壽漁鼓、漢壽三棒鼓、漢壽夯歌、鄭王公公出行、漢壽抱鸕鶿、漢壽楊泗廟、漢壽地花鼓、漢壽舞獅、漢壽山歌等11項已納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文物古跡:凈照寺遺址、楊幺墓、黃城寨遺址、鎮龍閣遺址、南禪寺古塔、洗墨池碑文、也園石刻、造像石雕、中共漢壽縣委會成立舊址、抗日將士陣亡公墓。通過2007年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有一級文物8件,二級文物31件,三級文物168件;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0處。特別是帥孟奇故居,通過近幾年的艱辛努力,已全面修復,並形成一定規模,現已成為了漢壽縣重要的文化遺產資源和紅色旅遊景點。 漢壽是一個有著一定群眾基礎的體育強縣,群眾體育活動興盛,有著「全國群眾體育先進縣」的稱號。主要有休閑操、地擲球、門球、休閑拳、健身秧歌、腰鼓、太極拳、廣場舞等群眾喜聞樂見項目。傳統龍舟競渡更是歷史悠久,2006年被湖南省龍舟協會授予「湖南省傳統龍舟之鄉」的稱號,2007年、2009年連續兩屆奪得全國傳統龍舟大賽冠軍,2011年獲湖南省第五屆農民運動會標准龍舟賽兩項冠軍。2012年、2014年連續兩屆成功舉辦全國汽車越野爭霸賽。
青少年體育依託水域優勢開設賽艇、皮艇、劃艇運動項目,在全省縣級排名前列,是湖南省體育後備人才重點縣。摔跤、柔道、跆拳道、舉重、田徑、足球等項目在全市排名前列。2003年至今,漢壽籍運動員共獲得全國比賽金牌11枚。 縣境居民以大米為主食,兼食紅薯、豆類。農戶忙時日食3餐,閑時是食2餐,皆以大米飯為主。丘陵區農戶有時在飯中拌些干紅薯或鮮紅薯,湖區農戶雜以蠶豆、豌豆。荒時暴月,吃稀粥或菜拌飯。無論老少,有嗜辣習慣,愛吃糌辣椒、油炸辣椒、辣子醬、白辣椒。有腌制壇子菜、腌臘肉臘魚的習慣。城鄉居民喜吃糯米湯圓,春天愛吃蒿子粑粑,三月三用地茉菜煮蛋,端午節包粽子,中秋節做糍粑,過年過節做甜酒湯圓,喜用荷包蛋、姜鹽茶、擂茶款待賓客。縣境水產豐富,縣民愛食糌辣椒糊魚、黃鱔下面條等。
筵席

清末民國時期,富者多辦「海參席」、「魚翅席」;普通人家多以雞、魚、肉宴客,主茶為炒米粉、紅繞肉、黃燜魚、筍子炒豆乾等。貴賓臨門,多殺雞備酒相待,雞頭敬主客,雞腿讓小孩,主人勸菜敬酒。席上嗜酒者好猜拳。農村用方桌,每席8人,尊者居上席。城鎮多圓桌,不分上下席,主客和陪客隨意入坐。新中國成立後,喜慶筵席,菜餚更為講究,無論城鄉,上菜均在10道以上。80年代,菜餚花色品種繁多,有醬制甲魚、紅繞野雞、銀魚調湯、黑魚炒片等特色菜上席。勸菜敬酒如故。
婚嫁
婚前一日,男方給女方送禮,稱「過禮」。一般人家十魚十肉,較好的邊豬帶頭,還有魚、酒及折妝金等,富有者用雙豬雙羊兼其他禮品。男女雙方家庭均設設宴招待前來賀喜的親友,一般辦酒三天,第一天稱「夜宴」,第二天稱「正酒」,第三天稱「撤席」。女家辦酒比男家先一天。婚日,由男方派花轎、輿轎及樂隊等到女家迎親。新娘由至親若幹人送往男家,叫「送親」。到男方家後,初入洞房,新郎、新娘互搶床廳,同吃「和氣茶」,傍晚,由禮生主持,行「廟見禮」,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父母。入夜,親友擁入洞房嬉鬧,稱「回門」。初婚一個月(或四十天),男女不分開,叫「不離房」。
喪葬
送終。人將咽氣,子女跪在這邊燒紙錢送終。給死者抹屍,換壽衣、壽帽、壽鞋、壽衣須奇數,三、五、七層。然後,移屍置於堂左側地席上,蓋上「子孫被」。隨即,道士進場,念「開路經」,富豪人家請禮生做「堂祭」;弔唁。新友聞訊後,前往弔唁,烯放鞭炮,立中堂屍前默哀,作揖磕頭。此時,鼓樂哀鳴,孝子伏跪屍旁還禮,以表謝意;入殮:又叫「進材」。置棺材於中堂左側,棺內放石膏、木炭灰等吸潮之物,棺內四周用黃紙或白紙糊上,待主要親友到齊瞻仰遺容後,由4人抬屍放入棺內,然後,依次加蓋親友所送的「壽被」。頭、腳、肘均用灰包塞緊固定,接著合上棺蓋,釘上棺銷,並用絲綢或皮紙以生漆或調和漆塗塞縫痕。堂上設靈位,道師導引孝子親友祭拜,停柩一般2-3天。出葬:又叫出殯。出殯時舉行出殯儀式,孝子穿孝衣,腰系草繩,穿草鞋,執孝棍,在靈柩前跪引開路,眾親護送到墓地入葬;
安靈:出殯後,孝子捧靈牌沿出殯路線回家設靈堂,供靈牌。
喜慶
生育。婦女生下頭胎,丈夫即備鵝一隻,酒一壇,紅蛋數枚,去岳家報喜。生男,置鵝於廳堂上方;生女,置酒於上方。岳家當即將喜酒和紅蛋分送親友,並將備制的嬰兒衣、物、雞、蛋、米等連同鵝交給女婿帶回,謂之「送毛粥米」。嬰兒出生第三天,用艾葉水洗澡,謂之「洗三朝」。第十天,親友到嬰兒家送粥米慶賀,叫「打十朝」。產後1個月(湖區)或1個半月(山區),產婦帶嬰兒回娘家「出窩」、「走滿月」。此谷至今未改。
祝壽
男女50歲或60歲開始,逢「十」由子女親友備衣物、鞋帽、壽屏、壽匾為其祝壽。男祝虛女祝實。祝壽時設宴擺酒。50-70年代,此俗漸廢。80年代祝壽之風盛行,壽禮除送禮送衣物外,還有送收錄機、電視機、首飾等物。80年代城鄉興起做36歲生日之風。此外喬遷新居,店鋪開業、子女升學、入伍,多設宴歡樂,親友送禮道賀,相沿成俗。 春節。俗稱過年。從臘月二十四到正月十五為節期;元宵節: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叫上元節。晚上家家燈火通明,有「三十夜裡的火,十五夜裡的燈」之說。城鎮常辦燈會。清明節:清末民國時期,人們聚族而祭,上墳壘土,立碑,掛紙錢,紙花,以緬懷先祖。端午節:五月初五為小端午節,十五為大端午節。家家戶戶門框掛艾蒿、菖蒲,吃鹽蛋、粽子,飲雄黃酒,以粽子、綠豆糕,折紙扇等物饋贈親友。沿江開展龍舟賽。新中國成立後,習俗如故。中秋節:八月十五中秋節。是日,合家團聚會餐,吃糍粑。入夜,邊品嘗月餅、糖果邊賞月。節日前後以月餅、糍粑饋贈親友。新中國成立後,此俗甚濃。重陽節:九月初九為重陽節。是日,有登高郊遊的習慣,謂「重九登高」。鄉間喜於此日釀酒,叫「重陽酒」。80年代,此日定為老年節。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