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茶陵游記

茶陵游記

發布時間: 2021-03-06 11:31:07

❶ 雲陽山游記作文600字

寫作思路:不要平鋪直敘地進行,要注意及時地、不斷地變化描寫的角度,使描寫更加具體,給讀者主體化之感。做到條理清楚、自然、明白,不雜亂,要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正文:

大暑節氣,我和爸爸媽媽還有果果一家來到了位於茶陵縣城郊的雲陽山國家森林公園

雲陽山沒有張家界那麼神奇,也沒有衡山那麼有名。但傳說每年農歷七月,南嶽聖帝都會駕臨雲陽山避暑,因此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有成群結隊的善男信女來到雲陽山祈福朝拜。雲陽山也因為地貌多樣,林木繁茂自古以來被人們稱為「小南嶽」。

我們從山腳下一條人工開鑿出來的山路駕車盤旋而上,因為路面狹窄,驚險刺激,引得我們陣陣尖叫。車窗外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片片茂密的森林。來到半山腰停下車,拿出我們早已准備好的風箏一起放飛,我們迎風而上,一路歡歌笑語地向山頂進軍。

山上的風景美如畫,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在這迷人的景色中我們流連忘返,大口大口貪婪地呼吸著這新鮮的空氣。走在蜿蜒的山路上,兩旁都是鬱郁蔥蔥的樹木,雖然天氣炎熱,但山上卻異常的涼快。一陣陣微風吹過,樹枝在風中搖擺,好像一位位迎風而舞的少女。

山路邊偶有山泉水歡快地流過,我和果果迫不及待地跑過去,將手伸進水中,一股沁人心脾的涼意頓時流進了我們的心窩里,「哇……太舒服了」我和果果異口同聲地大聲叫到。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來到了傳說中太上老君修道升天的地方——老君岩。這里的奇岩怪石林立,千姿百態。老君神像矗立在與天相接的神壇上栩栩如生,神像下刻有宏偉壯觀的石刻《道德經》,堪稱「全國之最」。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古南嶽宮,傳說這是南嶽大帝來雲陽山避暑的行宮。走進南嶽宮的大殿,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座南嶽大帝的神像,只見他威武地坐在神椅上,站在他兩旁的是兩排羅漢,他們就像衛兵一樣守護著整個大殿,神像下有香案,因為香火旺盛,香案上煙霧繚繞,也給古南嶽宮增添了一絲神秘的色彩。

沿著古南嶽宮後面的山路我們繼續前行,終於來到了雲陽山的山頂,登高遠眺,美景盡收眼底,雲陽山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它集秀、幽、雄、奇、險之美於一山,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又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游雲陽山讓我走進了大自然,親臨了大自然的愛撫,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

❷ 徐霞客為什麼能寫出《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是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探險家。幼年喜愛讀歷史、地理、探險和游記之類的書籍。這些書籍使他從小就熱愛祖國的壯麗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

徐霞客19歲時,父親病故。3年服孝期滿,徐霞客萌發了外出遊歷的想法。而賢德的母親也認為好男兒志在四方,不願自己的兒子像籬笆里圈著的小雞,車轅上套著的小馬一樣,被束縛而沒有見識和出息。

她對徐霞客的決定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鼓勵。

徐霞客從22歲開始外出旅遊,歷經34年,直至生命結束為止。正是這些長期而豐富的經歷,使他獲得了寶貴的第一手材料,寫成了我國著名的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記》。

他先後游歷了華東、華北、中南、西南。包括今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河南、江西、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雲南、北京、天津、上海等19個省市。踏遍了泰山、普陀山、天台山、雁盪山、九華山、黃山、武夷山、廬山、華山、武當山、羅浮山、盤山、五台山、阻山、衡山、九異山等名山。游盡太湖、岷江、黃河、富春、閩江、九鯉湖、錢塘江、瀟水、湘水、鬱江、黔江、黃果樹瀑布、盤江、滇池、洱海等勝水。

在漫長的旅途當中,徐霞客為了考察得准確、細致,大都步行前進。披星戴月、風餐露宿,對於所遇的險阻,他都以頑強的鬥志去克服,而且無論身體多麼疲憊、條件多麼惡劣,他都每天堅持寫日記。

這些旅遊日記記錄了他的旅途經歷、考察的情況以及心得體會,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地理材料。

徐霞客很重視標本的研究價值。他在武當山等地冒險採集了榔梅,在尚山採集了當地一種形似菊花的特產—金蓮花,在五台山採集了天茶花等珍稀名貴植物,在瑪瑙山上採集了「石樹」,在蝴蝶泉邊採集了花樹的枝葉。

在雲南騰越,徐霞客為了把一個岩洞看個明白,冒死攀登上懸崖;在湖南茶陵時,獨闖傳說中神秘的麻葉洞;在廣西融縣真仙岩,徐霞客為了探索一個岩洞,竟然從一條橫卧的巨蟒身上跨過進到洞內。

徐霞客對科學研究有著無所畏懼的精神。他喜歡獵奇,可以說是「聞奇必探,見險必截」。

每遇到古洞、名剎、溫泉、飛瀑、奇峰、深林、幽皇等奇異景觀,他都把安危置之度外,只求一覽「廬山真面目」。他在自己的記錄中說:「亘古人跡未到之處,不惜捐軀命,多方竭慮以赴之,期於必造其域,必窮其奧而後止。」

他還經常和鬼神迷信作斗爭。雲南地方上有一本《雞山志略》,書中記載了五台山、峨眉山和雞足山等地的「放光瑞影」現象,這種五彩光圈通常被社會上認為是「佛光」或「寶光」。

徐霞客則從地形環境的角度,解釋了出現這種自然現象的原因,駁斥了迂腐的迷信說教,這也表現了他的唯物主義自然觀。

徐霞客經過30多年考察,最後撰成了60萬字的《徐霞客游記》,開辟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這部作品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是描繪華夏風景資源的旅遊巨篇,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佳作,在國內外具有深遠的影響。

❸ 讀徐霞客游記有什麼好處

《徐霞客游記》內容包括山、水兩部分,其內容很是豐富。當然一般有兩種眼光:研究、欣內賞容。就研究而言,可以使歷史、文學、地理水文、文化等等;而當以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時,作為一部古文佳作,其可謂世受舉贊!尤其是近代伴隨著「科學」探究引入後

❹ 古人怎麼評價徐霞客游記

吳國華在《徐霞客壙志銘》中敘述說:「霞客磊落英奇,目空萬卷,少專應試不得志,即肆志玄覽,屬盡發先世藏書,並鐫未見書,……稱博雅君子」。《高士徐霞客》中記載:「君少習舉業,旋棄去。調優負奇,天下奇勝無不游,奇人無不交,奇事無不探,奇書無不鬻」。(徐世宗譜)。

❺ 《徐霞客游記》在地理學上有什麼成就

徐霞客一生幾乎沒有停止旅遊,並詳細記錄途中所見,以日記體寫成的我國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是地理學家和考古學家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

《徐霞客游記》寫有天台山、雁盪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游黃山日記》、《游廬山日記》等著作,主要是對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做了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成就。

徐霞客是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探險家。幼年喜愛讀歷史、地理和探險、游記之類的書籍。這些書籍使他從小就熱愛祖國的壯麗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

徐霞客19歲時,父親病故。3年服孝期滿,徐霞客萌發了外出遊歷的想法。而賢德的母親也認為好男兒志在四方,不願自己的兒子像籬笆里圈著的小雞,車轅上套著的小馬一樣,被束縛而沒有見識和出息。對徐霞客的決定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鼓勵。

徐霞客從22歲開始外出旅遊,歷經34年,直至生命結束為止。正是這些長期而豐富的經歷,使他獲得了寶貴的第一手材料,寫成了我國著名的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記》。

他先後游歷了大半個中國,足跡遍於華東、華北、中南、西南。包括今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河南、江西、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及雲南16個省,遍及北京、天津、上海3市。

踏遍泰山、普陀、天台、雁盪、九華、黃山、武夷、廬山、華山、武當、羅浮、盤山、五台、阻山、衡山、九嶷等名山。

游盡太湖、岷江、黃河、富春、閩江、九鯉湖、錢塘江、瀟水、湘水、鬱江、黔江、黃果樹瀑布、盤江、滇池、洱海等勝水。

在漫長的旅途當中,徐霞客為了考察得准確、細致,大都步行前進。披星戴月、風餐露宿,對於所遇的險阻,他都以頑強的鬥志去克服,而且無論身體多麼疲憊、條件多麼惡劣,他都每天堅持寫日記。

這些旅遊日記記錄了他的旅途經歷、考察的情況以及心得體會,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地理材料。

徐霞客很重視標本的研究價值。他在武當山等地冒險採集了榔梅;在尚山採集了當地一種形似菊花的特產——金蓮花;在五台山採集了天茶花等珍稀名貴植物;在瑪瑙山上採集了「石樹」;在蝴蝶泉邊採集了花樹的枝葉。

在雲南騰越,徐霞客為了把一個岩洞看個明白,冒死攀登上懸崖;在湖南茶陵時,獨闖傳說中神秘的麻葉洞;在廣西融縣真仙岩,徐霞客為了探索一個岩洞,竟從一條橫卧的巨蟒身上跨過進到洞內。

徐霞客對科學研究有著無所畏懼的精神。他喜歡獵奇,可以說是「聞奇必探,見險必截」。

每遇到古洞、名剎、溫泉、飛瀑、奇峰、深林、幽皇等奇異景觀,他都把安危置之度外,只求一覽「廬山真面目」。他在自己的記錄中說:「亘古人跡未到之處,不惜捐軀命,多方竭慮以赴之,期於必造其域,必窮其奧而後止。」

他還經常和鬼神迷信作斗爭。雲南地方上有一本《雞山志略》,書中記載了五台山、峨眉山和雞足山等地的「放光瑞影」現象,這種五彩光圈通常被社會上認為是「佛光」或「寶光」。

徐霞客則從地形環境的角度,解釋了出現這種自然現象的原因,駁斥了迂腐的迷信說教,這也表現了他的唯物主義自然觀。

28歲那一年,徐霞客來到浙江溫州攀登雁盪山。他想起古書上說其山頂有個大湖,就決定爬到山頂去看看。

當他艱難地爬到山頂時,只見山脊筆直,簡直無處下腳,怎麼會有湖呢?但他仍不肯罷休,繼續前行到一個大懸崖,路沒有了。

他發現懸崖下面有個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條長長的布帶子系在懸崖頂上的一塊岩石上,抓住布帶子懸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發現下面是百丈深淵,無法下去。他只好吃力地往上爬,准備爬回崖頂。

爬著爬著,帶子斷了,幸好他機敏地抓住了一塊突出的岩石,不然就會掉下深淵,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斷了的帶子接起來,又費力地向上攀援,終於爬上了崖頂。

還有一次,徐霞客去黃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當地人告訴他有些地方積雪有齊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無法上去。但徐霞客不聽勸阻,他拄了一根鐵杖探路。

上到半山腰,山勢越來越陡。山坡背陰的地方最難攀登,路上結成堅冰,又陡又滑,腳踩上去,就滑下來。他就用鐵杖在冰上鑿坑。腳踩著坑一步一步地緩慢攀登,終於爬了上去。

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驚奇,因為他們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經好幾個月了。

徐霞客還走過福建武夷山的3條險徑,這就是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雲岩的千仞絕壁和接筍峰的「雞胸」、「龍脊」,可謂處處險象橫生,步步驚心!

1636年,徐霞客年屆50歲。他立志考察西南地貌,跋涉「蠻荒」。便於這一年的農歷九月十九深夜,辭別親友,放足萬里。同行的有靜聞和尚和顧姓僕人。

靜聞是江陰迎福寺僧人,曾刺血寫成《法華經》一部,願供於雲南的雞足山。

他們取道浙江,越江西、湖南、廣西、貴州去雲南。於1637年農歷二月二十夜泊湘江新塘,同船還有其他幾個客人。

這天夜裡,靜夜中有女子的哭聲從岸邊傳來,僧人心不能忍,就下船去勸說那女子。等他回到船上不久,一群盜賊尾隨殺了過來。

徐霞客由於長年履足山川大河,早已鍛煉得身手敏捷。他見勢不好,躍身跳入水中逃生。盜賊不僅搶劫,還用刀槍亂刺客人。他又隻身逃到遠處的一條小舟上,被一個姓戴的客人搭救。

第二天,徐霞客找到靜聞與僕人,僕人受了槍傷。後來他們才得知,同船的一位客人在這次劫難中死去,幾天後,屍體在下游找到。

徐霞客此時身無分文,便進城找到一個同鄉金祥甫求助,就寄住在他家。遭此一劫,徐霞客並未氣餒,不曾放棄游歷的志向。通過一些朋友的幫助,並以家鄉1.3公頃田租為代價,換來重新上路的川資。

不久,靜聞病死於廣西南寧崇善寺。徐霞客背負靜聞遺骨,與顧姓僕人分擔行李,歷時一年余,經貴州到達雲南的雞足山悉檀寺,供上了靜聞刺血寫成的《法華經》,替他完成了遺願。

後來,徐霞客在僧人們的幫助下繼續考察,主要活動於崇山峻嶺。山中無糧,就吃野菜野果為生;無處投宿,就以山洞樹林為家。

攀絕壁,涉洪流,探歷100多個石灰岩溶洞,認真記載。由此,他成為世界上對這一帶石灰岩地貌進行大規模考察,並做詳細記錄和深入研究的第一人。

接著,徐霞客又橫穿雲南,對金沙江、瀾滄江、麗江等諸水流實地調查勘測,寫成《溯江紀源考》和《盤江考》,詳細論證長江和盤江的水源,肯定金沙江為長江上源,糾正了儒家經典《禹貢》以岷江為長江源之謬。

此外,徐霞客還遠抵雲南邊陲騰沖,對有地下熱能表現的地區進行尋訪。直至患了足疾,還應麗江知府木生白之請,在此駐留,幫修《雞足山志》4卷,歷3個月告成。

徐霞客經過30多年考察,最後撰成了60萬字的《徐霞客游記》,開辟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它既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夏風景資源的旅遊巨篇,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佳作,在國內外具有深遠的影響。

《徐霞客游記》在地理學上有4個方面的重要成就:

其一,徐霞客是我國和世界廣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驅。他對喀斯特地區的類型分布和各地區間的差異,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徵、類型及成因,有詳細的考察和科學的記述。

僅在廣西、貴州、雲南省區,他親自探查過的洞穴便有270多個,而且一般都有方向、高度、寬度和深度的具體記載。徐霞客關於喀斯特地貌的詳細記述和探索,居於當時世界的先進水平。

其二,糾正了文獻記載的關於我國水道源流的一些錯誤。如否定自《尚書•禹貢》以來流行1000多年的「岷山導江」舊說,肯定了金沙江是長江上源。

正確指出河岸彎曲或岩岸水流之處沖刷侵蝕厲害,河床坡度與侵蝕力的大小成正比等問題。對噴泉的發生和潛流作用的形成,也有科學的解釋。

其三,觀察記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態品種,明確提出了地形、氣溫、風速對植物分布和開花早晚的各種影響。

其四,調查了雲南騰沖打鷹山的火山遺跡,科學地記錄與解釋了火山噴發出來的紅色浮石的質地及成因;對地熱現象的詳細描述在我國也是最早的。對所到之處的人文地理情況,包括各地的經濟、交通、城鎮聚落、少數民族和風土文物等,也作了不少精彩的記述。

值得一提的是,《徐霞客游記》在文學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寫景記事,悉從真實中來,具有濃厚的生活實感;寫景狀物,力求精細,常運用動態描寫或擬人手法,遠較前人游記細致入微;詞彙豐富,敏於創制,不落窠臼;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同時注意表現人的主觀感覺;通過豐富的描繪手段,使游記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性,具有恆久的審美價值。

此外,作者在記游的同時,還常常兼及當時各地的居民生活、風俗人情、少數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間的戰爭兼並等情事,多為正史稗官所不載,具有一定歷史學、民族學價值。

徐霞客

❻ 徐俠客游記

《徐霞客游記》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比較詳細記錄所經地理環境的游記,也是世界上最早記述岩溶地貌並詳細考證其成因的書籍。徐霞客一生除了家中發生重大事件外,幾乎沒有停止旅遊,並詳細記錄途中所見,是地理學家和考古學家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徐霞客游記》自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初版到1985年朱惠榮校注本。已出版38次,相關的研究論文有139篇。讓人刮目相看。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也作宏祖),字振之,別號霞客,江蘇江陰人。徐霞客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地理學家之一,也是有名的旅行家和文學家。萬曆十四年(農歷1586年,公元1587年1月)出生在南直隸江陰縣(今江蘇江陰市)南喝岐村(今日屬於霞客鎮)。徐霞客的家鄉在當時屬於「東南財賦地」的經濟發達地區。徐霞客出身什宦世家、書香門第,他的曾祖和祖父曾經掛過虛名,但到了他的父親徐有勉那一代,徐家已經家道中落了。徐霞客的父親徐有勉,是個淡泊名利的人,他對仕途沒有多大興趣,也不喜歡和官場中的人結交,寧願平靜悠閑地在鄉間生活。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年幼的徐霞客有所影響。[2]幼年時期的徐霞客,天資聰穎,有很強的記憶力。對於不明白的地方,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他對「四書五經」和八股文沒有很大的興趣,卻特別青睞歷史、地理和探討大自然力一面的書籍。這類書在當時視為小正規的閑書、奇書。他的閱讀面很廣,諸如古今史籍、輿國方誌、山海國經等,他都有所涉獵。他的族兄徐仲昭曾說他「性酷好奇書,客中未見書,即囊無遺錢,亦解衣市之,自背負而歸。今充棟盈箱,兒比四庫」。有錢必買書,無錢則變賣衣物來換錢買書,徐霞客「奇書」的嗜好:好就是到了這種令人嘆為觀止的程度。看了這些書以後,使得他更加嚮往五厲等名山。
徐霞客19歲時,父親病故。三年服孝期滿,徐霞客萌發了外出遊歷的想法,而賢德的母親也認為好男兒志在四方,不願自己的兒子像籬笆里圈著的小雞,車轅上套著的小馬一樣,被束縛而沒有見識和出息。對徐霞客的決定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鼓勵。
年輕的徐霞客終於告別書齋生活,掙脫了仕途功名的束縛,開始實現兒時的夢想。他22歲就開始外出旅遊,歷經34年,直到生命結束為止。他先後游歷了大半個中國,足跡遍於華東、華北、中南、西南,包括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河南、江西、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及雲南等16個省遍及北京、天津、上海3市。踏遍泰山、普陀、天台、雁盪、九華、黃山、武夷、廬山、華山、武當、羅浮、盤山、五台、阻山、衡山、九異等名山;游盡太湖、民江、黃河、『富春、閩江、九鯉湖、錢塘江、瀟水、湘水、鬱江、黔江、黃果樹瀑布、盤江、滇池、洱海等勝水。
在漫長的旅途當中,徐霞客為了考察得准確、細致,大都步行前進。披星戴月、風餐露宿,對於所遇的險阻,他都以頑強的鬥志去克服,而且無論身體多麼疲憊、條件多麼惡劣,他都每天堅持作日記,這些旅遊日記記錄了他的旅途經歷、考察的情況以及心得體會,給後人留下了的寶貴的地理材料。
徐霞客很重視標本的研究價值,他在武當山等地目險採集了榔梅; 在尚山採集了當地一種形似菊花的特產—金蓮花; 在五台山採集了天茶花等珍稀名貴植物;在瑪瑙山上採集了「石樹」; 在蝴蝶泉邊採集了花樹的枝葉。
徐霞客對科學研究有著無所畏懼的精神。他喜歡獵奇,可以說是到「聞奇必探,見險必截」。每每遇到古洞、名剎、溫泉、匕瀑、奇峰、深林、幽皇等奇異景觀,他都把安危置之度外,只求一覽「廬山真面日」。他在自己的記錄中說: 「旦古人跡未到之處,小惜捐軀命,多力一竭慮以赴之,期於必造其域,必窮其奧而後比。」他在雲南騰越為了把一個岩洞看個明自,冒死攀登上懸崖; 在湖南茶陵時,獨闖傳說中神秘的麻葉洞; 在廣西融縣真仙岩,徐霞客為了探索一個時洞,竟從一條橫卧的巨蟒身上跨過,進到洞內。他還經常和鬼神迷信做斗爭一,雲南地力一上有一本《雞山志略》,書中記載了五台山、峨眉山和雞足山等地的「放光瑞影」現象,這種五彩光圈通常被社會上認為是「佛光」或「『寶光」。徐霞客則從地形環境的角度,解釋了出現這種自然現象的原因,駁斥了遷腐的迷信說教,這也表現了他的唯物主義自然觀。
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徐霞客游記》,開辟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夏風景資源的旅遊巨篇,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佳作,在國內外具有深遠的影響。近年,世人視徐霞客為游聖。
徐霞客自22歲(1607年)新婚那年開始旅遊,直到去世前一年(1640年),足跡遍布中國16個省。
1607年,開始旅遊,母親為他制遠游冠,游歷無錫太湖泛舟,登東西洞庭山,游記缺失;
---1608在家鄉附近陪伴母親遊玩,母親死後,守孝三年,認為「父母在,不遠游;」
1613年,入浙,從曹娥江獨走寧波,渡海游落迦山,游記缺失。從3月30日開始是游記第一卷,游天台山,游雁盪山。
1614年冬,游金陵(南京),游記缺失;
1616年,游白岳、黃山、武夷山、九曲溪、杭州西湖;
1617年,第一位妻子病逝,沒有旅遊;
1618年,再游黃山,廬山;過波陽湖;年底續娶第二位妻子;
1619年,妻子生子,沒有旅遊;
1620-1922年,游福建仙游九鯉湖,試錢塘江潮;
1623年,游嵩山、華山、太和山(武當山),開始游記第二卷;
1624年,游荊溪、勾曲(在浙江),沒有游記;
1625年-1627年,游洛陽;
1628年,游福建;
1629年,游北京、天津薊縣盤山,游記缺失;
1630年,再游福建;
1631年,沒有旅遊;
1632年,游天台山、雁盪山,泛舟太湖;
1633年,北上游五台山、恆山;
1634年-1635年,長媳生長孫,次子娶妻,沒有旅遊;
1636年-1640年,放舟赴浙江,從浙江旅遊至江西、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年沒有回家,游記中第三卷到第19卷都是這四年的游記,每日都有記載,其中有部分散失,第20卷是他的詩文,其他人寫的序等。

❼ 俠客徐游記是幹嘛的

徐霞客游記,是古代一個人寫的游覽記錄,對地理研究有參考價值。你網路一下

❽ 名人眼中的《徐霞客游記》

歷朝歷代對徐霞客及其游記的評述

徐霞客及其游記不僅獲得了他同時代人的推崇和贊賞,而且贏得了後人的景仰。
在徐霞客的朋友中,陳繼儒、文震孟、錢謙益、陳函輝、陳仁錫等人無不對徐霞客的旅遊壯舉和游記奇文給予高度評價。
錢謙益對《徐霞客游記》的高度重視和評價前已述及;黃道周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對徐霞客「乃欲搜剔窮真靈,不畏蠼岩不避死」的探險精神贊嘆不已,當他在獄中得到徐霞客長子徐屺送來的游記,則不僅「感激不已」,而且「讀游記知名山幽勝無奇不有,不覺手舞足蹈欣賞無已」;陳函輝《徐霞客墓誌銘》說:「霞客工詩,工古文詞,更長於游記。文湛持、黃石齋兩師津津贊美而霞客自怡笥篋,雅不欲以示人。今散帙遺稿,皆載六合內外事,豈長卿《封禪書》乎?」
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有陳繼儒的評價。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號眉公,又號麋公,自稱「清懶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明史》卷二百九十八《隱逸傳》載,陳眉公自幼穎異,能文章,得到後來任首輔的同郡徐階的器重;為諸生時,與董其昌齊名;當朝宰相王錫爵曾招他與自己的兒子王衡一起讀書;文壇盟主「王世貞」亦雅重之。他在二十九歲時,焚棄儒冠,隱居崑山。顧憲成在東林講學時,「招之,謝弗往」;朝中官員多次舉薦,「屢奉詔徵用,皆以疾辭」,終生杜門著述,閑時與黃冠老衲登山臨水,吟嘯忘返,足跡罕入城市。《明史》認為他「通明高邁」、「志尚高雅」。這樣一位可以薄丞相的名士對小自己二十九歲的一介布衣徐霞客卻禮敬有加,殷勤有加,他說徐霞客「不謁貴,不借郵符,不覬地主金錢,清也;置萬里道途於度外,置七尺形骸於死法外,任也;負笠懸瓢,惟恐駭魚樵而驚猿鳥,和也。吾師乎徐先生也」。正由於對這份「清」、「和」的欣賞,陳眉公為徐霞客寫了許多推薦信,盡量為其西遊提供幫助,而且請求徐霞客「出遊記示我,請為滌耳易腸而讀之」(《答徐霞客》)。
後來的《徐霞客游記》整理者,從不同角度重申或闡釋錢謙益「奇人奇書當流傳不朽」這一看法,對徐霞客及其游記進行熱烈禮贊。清代著名山水詩文作家潘耒傲視千古,對往昔諸名人游記皆不以為然,可是在讀了《徐霞客游記》後卻「遜謝弗如」,在《序》中不但發出「牧齋稱為古今紀游第一,誠然哉」的感嘆,而且進一步強調說:「宇廟間不可無此畸人,竹素中不可無此異書。惜吾衰老,不復能褰裳奮袂,躡其清塵,遂令斯人獨擅奇千古矣。」奚又溥《序》將徐霞客及其游記與司馬遷及其《史記》相比,說:「先生之游過於子長,先生之才氣,直與子長埒,而即發之於記游,其得山川風雨之助者,固應與子長之《史記》並垂不朽,豈僅補桑《經》酈《注》之所未備耶。」楊名時《序一》以徐霞客的探險喻「學道」,說:「霞客之游也,升降於危崖絕壑,搜索於蛇龍窟宅,亘古人跡未到之區,不惜捐軀命,多方竭慮以赴之,期於必造其域,必窮其奧而後止;學者之於道也,若覃思鼓勇,亦如霞客之於山水,則亦何深之不窮,何遠之不屆?」楊名時《序二》則對《徐霞客游記》的文學價值作了高度評價:「大抵霞客之記,皆據景直書,不憚委悉煩悶,非有意於描摹點綴,托興抒懷,與古人游記爭文章之工也。然其中所言名山巨浸弘博富麗者,皆高卑定位,動靜變化之常;下至一澗一阿,禽魚草木,亦賢人君子,偃仰棲遲,寤言寫心之境,正昔人所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者也。」《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徐霞客游記》在全面評價的基礎上尤其強調其地理學價值:「弘祖耽奇嗜僻,刻意遠游;既銳於搜尋,尤工於摹寫;游記之夥,雖莫過於斯編。雖足跡所經,排日記載,未嘗有意於為文,然以耳目所親,見聞較確。且黔、滇荒遠,輿志多疏,此書於山川脈絡,剖析詳明,猶為有資考證。是亦山經之別乘,輿紀之外編矣。存茲一體,於地理之學,未嘗無補也。」葉廷甲《序》稱《徐霞客游記》為「千古不易之書」。除了這些整理者之外,清代著名史學家趙翼在82歲高齡時欣然賦詩盛贊徐霞客的豐功偉業:「霞客乃好奇,足踏天下半。」「曷勿繼遐蹤,探奇盡禹甸,歸補圖經全,供我臥遊遍。」
清末民初,西風東漸,徐霞客身上體現出來的科學考察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在清華園中掀起了一股研究徐霞客及其游記的高潮。
中國古代的學者大多在書齋里皓首窮經,研究學問,徐霞客卻能走出書齋,通過實地考察糾正經書上陳陳相因的錯誤。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對徐霞客這種科學的考察方法和精神推崇有加,他認為徐霞客和宋應星是晚明新風氣下誕生的兩大怪人,留下了兩部怪書,而《徐霞客游記》是「中國實際調查的地理書」中的「第一部」,並強調說:「是以科學精神研治地理,一切皆以實測為基礎,如霞客者真獨有千古矣。」
新文化運動的骨幹胡適也十分推崇《徐霞客游記》,他不僅建議而且自始至終關心丁文江整理《徐霞客游記》的工作。在《丁在君與徐霞客》一文中,胡適說:「徐霞客在三百年前,為探奇而遠游,為求知而遠游,其精神確是中國近世史上最難得、最可佩的。」
這一時期,對徐霞客及其游記的研究用力最深、貢獻最大的是首任中國地質研究所所長丁文江(1887~1936)。丁文江自16歲始留學歐洲10年,歸國後,前輩葉浩吾對他說:「君習地學,且好游,宜讀《徐霞客游記》。徐又君鄉人,表彰亦君輩之責。」他千方百計購得此書,在雲南野外考察時,以《徐霞客游記》與所見所聞對證,「驚嘆先生精力之富,觀察之精,記載之詳且實」。於是,他在梁啟超、齷適、羅叔韞、張菊生等人的幫助之下,整理出版《徐霞客游記》,並撰寫《徐霞客年譜》,又集地學界同仁編制《徐霞客旅行線路圖》,還將《徐霞客游記》中的部分精華譯成英文推向世界。丁文江以銳利的地學家的眼光,看到了徐霞客及翼游記所體現出來的科學精神和迥異於傳統的新學風,並對此給予高度評價:「當明之末,學者病世儒之陋,舍章句而求實學,故顧亭林、王船山、黃梨洲輩,奮然興起,各自威家,遂開有清朴學之門。然霞客先生生於顧、黃、王諸公之前,而其工作之忠勤,求知之真摯,殆有過之無不及焉,然則先生者,其為朴學之祖歟?」(《重印徐霞客游記及新著年譜序》)丁文江認為徐霞客是一代新學風的開創和實踐者,是朴學的先驅和近代地理學的先驅。如果說,明清文人評價徐霞客及其游記為奇人奇書,主要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那麼,丁文江對徐霞客的全面推介,尤其是對其實證考察的科學精神的推介,則已上升到理性的層面。這一評價奠定了現代「徐學」的基調。
抗日戰爭期間,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等倡議召開了紀念徐霞客逝世300周年學術討論會,產生了第一批研究徐霞客及其游記的論文,全方位肯定了徐霞客在地理學上的貢獻及其作為中國近代地理學奠基者的地位。這是徐學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紀念大會和學術活動,對日後徐學的深入發展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除了地理學界之外,文學界、政界不少名人也曾給予徐霞客及其游記以高度的重視和評價。青年魯迅曾為自己珍藏的《徐霞客游記》題《跋》,從《跋》中得知,魯迅曾將《徐霞客游記》由原來的八冊重訂為四冊,閱讀過兩遍,並擬以「獨鶴與飛」四字為次。對此,有人認為魯迅是化用蘇軾《後赤壁賦》中「孤鶴掠舟而飛」之典,表明自己如一隻孤鶴與霞客一起神遊祖國山水;也有人認為,魯迅是受徐霞客「我欲倒騎玉龍背,峰顛群鶴共翩翩」等詩句的啟發,以此四字來表達自己與徐霞客一樣的高蹈之志。李先念曾為徐霞客誕生400周年的紀念活動題詞:「熱愛祖國,獻身科學,尊重實踐。」對徐霞客其人其游其書作了高度的概括和評價。毛澤東在1958年1月一次最高國務會議上說:「明朝那個江蘇人,寫《徐霞客游記》的,那個人沒有官氣,他跑多路,找出了金沙江是長江的發源。『岷山導江』,這是經書上講的,他說這是錯誤,他說是『金沙江導江』。」毛澤東說徐霞客沒有官氣,能夠堅持實地考察並敢於糾正經書否定權威,強調的是「實踐出真知」以及「反對官僚作風」。
在國外,徐霞客也贏得了廣泛的贊譽。早在17世紀中葉,義大利傳教士就研讀過《徐霞客游記》,並將它作為編寫《中國新圖志》的重要材料之一。現代美國、英國的一些學者也很重視徐霞客及其游記。美國學者亨利·G·施瓦茨在《徐霞客與他的早年之游》一文中說,徐霞客追求並體現了一種「中國的自然之愛」。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李祁有著作《徐霞客旅遊日記》,第一章即以「中國的自然之愛」為題,認為徐霞客是這種「自然之愛」的代表人物。所謂「自然之愛」就是徐霞客自己所說的「五嶽之志」,即有別於政治旅行和宗教旅行、完全超功利的對山水的興趣和摯愛。在中國歷史上,張騫、鄭和、耶律楚材等都是受朝廷的派遣而出遊,具有政治色彩;唐玄奘西遊求佛典,出於宗教目的,並且也曾得到唐天子的資助,像徐霞客這樣「非宦非賈,而山水是癖」(《豫庵徐公配王孺人傳》)之游,的確別具一格。這種「自然之愛」雖然不能說始於徐霞客,卻由徐霞客而發揚光大。此外,美國匹茲堡大學地理學教授謝覺民在《徐霞客——中國近代地理學的先驅者》一文中認為,顧炎武的《日知錄》、顧祖禹《讀史方輿記要》都受到《徐霞客游記》的影響。
在所有外國學者中,對徐霞客及其游記研究最深、評價最高的是英國著名學者、科技史權威李約瑟博士。他認為,就徐霞客觀察自然之精細和記載之翔實而言,「不像是17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一位20世紀的野外勘察家所寫的考察記錄。他不但在分析各種地貌上具有驚人的能力,而且能夠很有系統地使用各種專門術語」(《中國科技史》)。李約瑟強調的有三點:第一,徐霞客寫於17世紀的游記幾乎與20世紀的野外考察家所寫的考察記錄具有同樣的科學價值;第二,分析推理的邏輯方法向來被認為是中國傳統思維方法上的弱項,徐霞客卻具有驚人的邏輯分析能力;第三,徐霞客沒有也不可能受到現代地理學的專門訓練卻已系統地使用了各種專業術語。從這三個方面來說,徐霞客及其游記的確可以說是科學史上的一個奇跡。我們不禁要再次重復潘耒的感慨:斯人獨擅奇千古矣!
20世紀的野外勘察家所寫的考察記錄,「《徐霞客游記》的內容涉及地理、民俗、民族、政治、宗教、邊防等諸多方面,其科學價值主要體現在地理方面,李約瑟說它像20世紀的野外勘察家所寫的考察記錄」,也主要指地理方面的內容。這一部分的內容是地理學界研究的主要對象,對一般讀者來說卻比較枯燥、隔膜。據筆者了解,唐錫仁、楊文衡《徐霞客及其游記研究》一書在這方面的研究全面系統而且條理清晰,我們即參照此書中的有關章節進行介紹。
概括地說,《徐霞客游記》在地理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地貌;二、水文;三、生物;四、人文地理。這四個方面又各自包含若乾子項。
地貌:《徐霞客游記》記載的地貌類型主要有岩溶地貌、山嶽地貌、紅層地貌、流水地貌、火山地貌、冰緣地貌、應用地貌7種;描述地貌形態時所使用的名稱多達102種,分別是山、洞、峰、嶺、江、溪、水、關、瀑布、灘、石、河、湖、塘、潭、泉、岩、伏流、渡、坪、石峰、崖、台、原、坡、坳、池、岡、灣、壩、沖、峒、川、石山、坑、峽、天生橋、井、澗、塢、溝、典流、壑、一線天、谷、分水嶺、脊、干海子、岳、隴、頂、眢井、盤窪、穿山、洲、嶂、磯、窩、峪、隘、渠堰、阜、嶠、崾、尖、屏、落水坑、門、槽、岫、獨山、梁、淵、坂、澤、闕、天窗、丘、窪、凹、堆、平川、洋、窟、平原、砥柱、石鍔、石齒、石鍾乳、石筍、乳柱、天池、阱、穿、龍井、巔、瀆、海、菌類有樹蛾、木耳、靈芝、竹菰、玉菌、蕈、蒸菌、天花菜、八擔柴等等。
藤類有扶留藤、木氈藤、藤、藤刺等等。
竹類有竹、刺竹、粽竹、方竹、觀音竹、實心竹、細竹、貓竹、筋竹、淡竹、紫竹等等。
《徐霞客游記》中記載的動物約50種,包括魚類、昆蟲類、鳥類、家禽家獸類、鼠類、蛇類以及虎、象、猿等等,其中魚類最多,近20種,包括:大魚、竹魚、白鰱、香魚、錦鯉、綠鱖、鯽魚、金線魚、油魚、比目魚、時魚、鯖魚、黑魚、邊魚、金魚、青魚、巨魚、小鯽等等。
人文地理:除了自然環境外,徐霞客還很注意人們改造、利用地理環境的各種活動,記錄了手工業、礦業開采、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商業貿易、城鎮聚落的分布和興衰演替等情況,這些都屬於人文地理尤其是經濟地理的研究范疇。
至此,我們對《徐霞客游記》的地理學內容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接下來,我們分別對這些內容舉例進行分述。
岩溶地貌
我國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積超過130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七分之一。其中,從湖南南部至雲南東部有55萬平方公里,接近全國岩溶面積的一半。徐霞客第一階段主要游覽的是非岩溶區的名山勝景,雖然在《游嵩山日記》、《閩游日記前》等篇章中也有一些關於岩溶的記載,但不多,也不夠典型;第二階段西南萬里遐征,對湖南至雲南的岩溶地貌作了詳細的考察,並有10餘萬字的記載和論述,具體可分為地表岩溶和地下岩溶兩部分。
地表岩溶
石芽、溶溝、谷峽等是典型的地表岩溶地貌,《徐霞客游記》對它們的特徵作了生動形象的記錄。
石芽和溶溝。石芽與溶溝是由於地表水沿石灰岩節理裂隙流動,不斷進行溶蝕和沖蝕而形成的。溶痕由微小而逐步加深以至形成溶溝,溝槽間突起的地方就是石芽。溶溝寬一般為十幾厘米至兩米,深為幾厘米至三米。溶溝間的間距一般為一至二米,很少超過十米。石芽與溶溝將平坦的地面分割得崎嶇不平,難以行走。《徐霞客游記》中的記載如,杭州飛來峰「洞頂靈石攢空,怪樹搏影,跨坐其上,不減群玉山頭也」;湖南茶陵雲陽山附近「嶺忽亂石森列,片片若攢刃交戟」;湖南永州(今零陵縣)南面的陳皮鋪「西山層墜而下,時現石骨,逗奇標異,已而一區奏靈,萬竅逆幻」,「石片層層,盡若雞距龍爪下蹲於地,又如絲瓜之囊,筋縷外絡而中悉透空」;廣西桂林以東的廖村「石俱廉厲鑿足」,使徐霞客「目有餘而足不及」等等,其中,靈石攢空不減群玉山頭、亂石森列若暫刃交戟、石骨逗奇標異、石片若雞距龍爪又如絲瓜之囊、石俱廉厲鑿足等等都是典型的石芽溶溝地貌。此外,《徐霞客游記》中描寫的「花萼」、「石萼」、「石鍔」、「石紋」、「石齒」等也都是指石芽溶溝地貌。
岩溶裂隙。岩溶裂隙是由於地表水沿可溶岩的節理裂隙進行垂直運動,不斷對裂隙四周進行溶蝕和沖蝕,從而不斷擴大成幾厘米至一二米寬的岩溶裂隙。《徐霞客游記》中的記載如,雲南省羅平與師宗交界處,路面上有「石孔眢井,故用木補填之也」,即用木頭嵌在石隙中填平道路;雲南騰沖烏索附近的一個岡脊,「脊兩旁皆削,中復有容下陷,故以木填之」。
落水洞。落水洞是地表水流入地下河的主要通道。流水沿裂隙進行溶蝕和機械侵蝕,使裂隙擴大,引入大量的地表水,當流速較大時,水中挾帶的岩屑就對管道進行強烈的磨蝕,使原本狹窄的地下通道不斷擴大,頂板發生崩塌,就形成了落水洞。它多分布在溶蝕窪地和岩溶溝谷的底部,有時也分布在斜坡上,形態有圓形、井狀和縫隙狀三種,寬度一般在十米以內。《徐霞客游記》中的記載如,湖南省茶陵縣東嶺「嶺頭多漩渦成潭,如釜之仰,釜底俱有穴直下為井,或深或淺,或不見其底,是為九十九井。始知是山下皆石骨玲瓏,上透一竅,輒水搗成井。竅之直者,故下墜無底;竅之曲者,故深淺隨之。井雖枯而無水,然一山而隨處皆是」。這里描寫的是井狀落水洞的形態,而且明確指出它形成的原因是「上透一竅,輒水搗成井」。在廣西崇左縣媚娘山附近,「路側有容一圓,名龍井。下墜五六丈,四圍大,徑三丈,俱純石環壁,墜空綴磴而下,下底甚平,東北裂一門,透門以入其內,水聲潺潺,路遂昏黑。踐崖捫隙,其下忽深不可測」,這是圓形落水洞。在崇左縣青蓮山,「有深客懸平疇中,下陷如阱,上開線峽,南北橫裂,中跨一石如橋,界而為兩,其南有磴,可循而下,泉流漱溉,仰睇天光,如蹈瓮牖也」,這是縫隙狀落水洞。漏斗又稱斗淋、灰岩坑、溶斗、盤坑、盆坑等,為漏斗形或蝶狀的封閉窪地,直徑在一百米以內,因地表水沿節理裂隙不斷溶蝕並伴有塌陷、沉陷、滲透及溶濾作用發育而成。前引「如釜之仰,釜底俱有穴直下為井」即典型的「漏斗」地貌;再如,《徐霞客游記》所記載的浙江金華府(今金華市)的一個大型漏斗地貌:「兩山夾中,又回環而成一窪,大且百丈,深數十丈,螺旋而下,而中競無水。」
豎井。豎井又叫天然井,天坑。由落水洞進一步向下發育而成,深度由數十米至數百米不等。徐霞客在湖南省茶陵縣東嶺所見「九十九井」、在廣西慶遠(今宜山)會仙山所見的「周回大數十丈,深且百丈」的深井、在廣西崇左縣馱朴墟所見的「下墜五六丈,四圍大,徑三丈」的龍井等等都是典型的豎井地貌。
溶蝕窪地。溶蝕窪地是由於岩溶作用而產生的封閉窪地,四周為低山丘陵和峰林所包圍。《徐霞客游記》稱溶蝕窪地為「盤窪」,具體形態為「深岩回淵,其上削崖四合,環轉無隙,高墉大纛,上與天齊,中圓若規」。這些「盤窪」「淺者為田,上下異穴,彼此共容」,「低平可植五稼」。在湖南、廣西的一些地方,溶蝕窪地被當地百姓稱為「峒」,有的峒底部有「大溪橫貫之」,有的峒則「甚辟,居民甚眾」。
岩溶槽谷。岩溶槽谷即長條狀的合成窪地,《徐霞客游記》對其形態有具體的描寫:「南北石山排閥成塢,中有平疇,東向婉轉而去,大溪亦貫其中」;在貴州獨山縣普林堡村有一個塢,「南北開洋,其底甚平,犁而為田,波耕水耨,盈盈其間」,這都是平底塢。有的平底塢規模很大,是農業生產基地,如雲南劍川縣沙溪塢,「東西闊五六里,南北不下五十里,所出米穀甚盛,劍川州皆來取足焉」,貴州定番州(今貴陽市)八壘有一個塢,「南北長二里,水亦中窪下墜,兩旁多犁為田」。也有的塢荒無人煙,貴州普安縣有一個很大的塢,「皆荒茅盤錯,絕無禾塍人煙」。塢底也並不一定是平的,有時地形漏陷,會導致「塢中有坑,中墜如井」。
岩溶盆地。岩溶盆地是大型的溶蝕窪地,也可稱作坡立谷。其底部或邊緣常有泉和暗河出沒,《徐霞客游記》中稱之為「盤壑」、「甸」、「塢」。如,雲南羅平有一個地方,「環山成窪,中有盤壑,水繞其底而成田塍」,「盤壑之東,有峽穿隴而至,其峽自東南大山破壁而至者。峽兩崖皆亘壁,其上或中剖而成峽,或上覆而成梁,一塢之中,倏斷倏續,水亦自東南流穿盤壑」。塢的形態是「夾環為塢,中平如砥,而四面崖回嶂截」;雲南騰沖縣芹萊塘有一個塢,「乃四面小山環圍而成者,不比他川之沿溪成峽而已」,這些都是圓形塢。雲南右甸城(今昌寧)處於一個典型的岩溶盆地之中,「右甸之城,中懸南坡之下,甸中平疇一圍,聚落頗盛。四面山環不甚高,甸中自成一洞天,其地猶高,而甸乃圓平,非狹嵌」。
盲谷。盲谷是岩溶地區沒有出口的地表河谷,地表的常流河或間歇河的水流消失在河谷末端的落水洞中而轉為暗河,多見於封閉的岩溶窪地或岩溶盆地里。《徐霞客游記》記載的雲南保山縣的大小落水坑都是典型的盲谷,他「西下絕壑,視西來騰躍之水,一里抵壑之懸絕處,則水忽透石穴下墜,此所謂『小落水坑』也」;又見「一溪西南自落水寨後,破石門東出,盤曲北來,至此嶺東麓,即搗入峽,水從南入峽,懸溜數尺丈,匯為潭。東崖忽迸而為門,高十餘丈,闊僅數尺,西向峙潭上,水從潭中搗而入之,其勢甚沸,余從西崖對瞰,其人若飲之入喉,汩汩而進」,此即大落水坑。《徐霞客游記》中記載了各地盲谷十餘個。
干谷是岩溶地區乾涸的河谷。因地殼上升,地表河侵蝕基準面下降而轉為地下河,地表河谷則成為干谷。《徐霞客游記》記載了不少干谷,如:雲南元謀縣茶房附近,「有枯澗自西來,其中皆流沙沒足,兩傍俱回崖亘壁,夾峙而來,底無滴水」;雲南鶴慶縣松檜之南,「山盤大壑而無水,溝澗之形,似亦望東南去」;雲南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崖腳院附近,「院東南有窪地在村廬問,中涸無水,尚有亭台堤柳之形,乃舊之海子環為園亭者,今成廢壑也。又南二里,有枯澗嵌地甚深,乃雪山東南之溪,南注中海者。今引其水東行塢脊,無涓滴下流澗中。南四里,有枯澗東西橫塢中」。

❾ 《徐霞客游記》的作者是

是徐霞客
書籍介紹
《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游記》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比較詳細記錄所經地理環境的游記,也是世界上最早記述岩溶地貌並詳細考證其成因的書籍。徐霞客一生除了家中發生重大事件外,幾乎沒有停止旅遊,並詳細記錄途中所見,是地理學家和考古學家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徐霞客游記》自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初版到1985年朱惠榮校注本。已出版38次,相關的研究論文有139篇。讓人刮目相看。
編輯本段作者介紹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也作宏祖),字振之,別號(別名)霞客,江蘇江陰人。明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地理學家之一,也是有名的旅遊家和文學家。萬曆十四年(農歷1586年,公元1587年1月)出生在南直隸江陰縣(今江蘇江陰市)南喝岐村(今屬霞客鎮)。徐霞客的家鄉在當時屬於「東南財賦地」的經濟發達地區。徐霞客出身什宦世家、書香門第,他的曾祖和祖父曾經掛過虛名,但到了他的父親徐有勉那一代,徐家已經家道中落了。徐霞客的父親徐有勉,是個淡泊名利的人,他對仕途沒有多大興趣,也不太歡喜和官場中的人結交,寧願平靜悠閑地在鄉間生活。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年幼的徐霞客有所影響。 徐霞客
幼年時期的徐霞客,天資聰穎,有很強的記憶力。對於不明白的地方,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他對「四書五經」和八股文沒有很大的興趣,卻特別青睞歷史、地理和探討大自然力一面的書籍。這類書在當時視為小正規的閑書、奇書。他的閱讀面很廣,諸如古今史籍、輿國方誌、山海國經等,他都有所涉獵。他的族兄徐仲昭曾說他「性酷好奇書,客中未見書,即囊無遺錢,亦解衣市之,自背負而歸。今充棟盈箱,兒比四庫。」有錢必買書,無錢則變賣衣物來換錢買書,徐霞客「奇書」的嗜好:好就是到了這種令人嘆為觀止的程度。看了這些書以後,使得他更加嚮往五厲等名山。 徐霞客19歲時,父親病故。三年服孝期滿,徐霞客萌發了外出遊歷的想法,而賢德的母親也認為好男兒志在四方,不願自己的兒子像籬笆里圈著的小雞,車轅上套著的小馬一樣,被束縛而沒有見識和出息。對徐霞客的決定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鼓勵。 年輕的徐霞客終於告別書齋生活,掙脫了仕途功名的束縛,開始實現兒時的夢想。他22歲就開始外出旅遊,歷經34年,直到生命結束為止。他先後游歷了大半個中國,足跡遍於華東、華北、中南、西南,包括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河南、江西、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及雲南等16個省遍及北京、天津、上海3市。踏遍泰山、普陀、天台、雁盪、九華、黃山、武夷、廬山、華山、武當、羅浮、盤山、五台、阻山、衡山、九異等名山;游盡太湖、民江、黃河、『富春、閩江、九鯉湖、錢塘江、瀟水、湘水、鬱江、黔江、黃果樹瀑布、盤江、滇池、洱海等勝水。 徐霞客
在漫長的旅途當中,徐霞客為了考察得准確、細致,大都步行前進。披星戴月、風餐露宿,對於所遇的險阻,他都以頑強的鬥志去克服,而且無論身體多麼疲憊、條件多麼惡劣,他都每天堅持作日記,這些旅遊日記記錄了他的旅途經歷、考察的情況以及心得體會,給後人留下了的寶貴的地理材料。 徐霞客很重視標本的研究價值,他在武當山等地目險採集了榔梅;在尚山採集了當地一種形似菊花的特產—金蓮花;在五台山採集了天茶花等珍稀名貴植物;在瑪瑙山上採集了「石樹」;在蝴蝶泉邊採集了花樹的枝葉。 徐霞客對科學研究有著無所畏懼的精神。他喜歡獵奇,可以說是到「聞奇必探,見險必截」。每每遇到古洞、名剎、溫泉、匕瀑、奇峰、深林、幽皇等奇異景觀,他都把安危置之度外,只求一覽「廬山真面日」。他在自己的記錄中說:「旦古人跡未到之處,小惜捐軀命,多力一竭慮以赴之,期於必造其域,必窮其奧而後比。」他在雲南騰越為了把一個岩洞看個明自,冒死攀登上懸崖;在湖南茶陵時,獨闖傳說中神秘的麻葉洞;在廣西融縣真仙岩,徐霞客為了探索一個時洞,竟從一條橫卧的巨蟒身上跨過,進到洞內。他還經常和鬼神迷信做斗爭一,雲南地力一上有一本《雞山志略》,書中記載了五台山、峨眉山和雞足山等地的「放光瑞影」現象,這種五彩光圈通常被社會上認為是「佛光」或「『寶光」。徐霞客則從地形環境的角度,解釋了出現這種自然現象的原因,駁斥了遷腐的迷信說教,這也表現了他的唯物主義自然觀。 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徐霞客游記》,開辟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夏風景資源的旅遊巨篇,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佳作,在國內外具有深遠的影響。近年,世人視徐霞客為游聖。
編輯本段成書經過
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自22歲(1607年)新婚那年開始旅遊,直到去世前一年(1640年),足跡遍布中國16個省。 1607年,開始旅遊,母親為他制遠游冠,游歷無錫太湖泛舟,登東西洞庭山,游記缺失; ---1608在家鄉附近陪伴母親遊玩,母親死後,守孝三年,認為「父母在,不遠游;」 1613年,入浙,從曹娥江獨走寧波,渡海游落迦山,游記缺失。從3月30日開始是游記第一卷,游天台山,游雁盪山。 1614年冬,游金陵(南京),游記缺失; 1616年,游白岳、黃山、武夷山、九曲溪、杭州西湖; 1617年,第一位妻子病逝,沒有旅遊; 1618年,再游黃山,廬山;過波陽湖;年底續娶第二位妻子; 1619年,妻子生子,沒有旅遊; 1620-1922年,游福建仙游九鯉湖,試錢塘江潮; 1623年,游嵩山、華山、太和山(武當山),開始游記第二卷; 1624年,游荊溪、勾曲(在浙江),沒有游記; 1625年-1627年,游洛陽; 1628年,游福建; 1629年,游北京、天津薊縣盤山,游記缺失; 1630年,再游福建; 1631年,沒有旅遊; 1632年,游天台山、雁盪山,泛舟太湖; 1633年,北上游五台山、恆山; 1634年-1635年,長媳生長孫,次子娶妻,沒有旅遊; 1636年-1640年,放舟赴浙江,從浙江旅遊至江西、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年沒有回家,游記中第三卷到第19卷都是這四年的游記,每日都有記載,其中有部分散失,第20卷是他的詩文,其他人寫的序等。
編輯本段整理流傳
《徐霞客游記》的編輯整理和流傳,除了徐霞客家的塾師季夢良幼子李介立(徐霞客的小兒子,為徐霞客侍妾周氏所生。周氏孕後因「不容於嫡,改嫁於李」,遂名李介立,又名李寄)作出了很大貢獻外,民間藏書家的珍藏、校訂、增補,也是《游記》得以保存和流傳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明、清改朝換代的政治變亂中,季夢良輯集的首部《游記》稿本在戰火中成為灰燼。此後,季夢良再次搜集材料,又編成了一部稿本。後來,徐霞客志同道合的族兄徐仲昭,為使《游記》盡早成書梓印,把這部抄本面交常熟名士宿儒錢謙益。 錢謙益,明萬曆進士,官至吏部侍部,著有《初學集》、《有學集》,編有《列朝詩選》,是當時「操海內文字之柄」的著名學者。他又是個大藏書家,曾不惜重資購聚古本,在紅豆山莊築了絳雲樓,藏書一萬卷。錢謙益同徐霞客有過交往,深知《游記》是霞客畢生「手攀星岳,足躡遐荒」的考察記錄,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當令泯滅不傳」。可惜,已屆耄耋之年的錢謙益生活窘迫,特別他那座萬卷樓剛剛被大火焚毀,《游記》再好也無條件珍藏,更談不上刻印了。為此,他只得求助於當時全國聞名的大出版家毛子晉,寫了《囑刻游記書》,連同稿本一並交給了毛子晉。 毛子晉也是常熟人。他好古博覽,藏書八萬多卷,專門構建了汲古閣、目耕樓存放。還聘請文士校勘、梓印了《十三經》、《十七史》、《古今百家》及未印刷的書籍。當然,《游記》應該是毛子晉所歡迎的書稿,但不知什麼原因未能刻印成書,卻把它讓給了獨山莫繩孫。莫也是個搜訪異本的藏書家,他把《游記》長期珍藏在他的影山草堂里,也始終未能刻印。後來,這部《游記》稿本輾轉到了浙江湖州南潯鎮喜嘉業堂藏書樓。這是樓主劉承干為擴充藏書,向江浙等地十多家藏書家收購古籍時無意中得到的。劉見了書稿,視為善本,一直收藏在鷓鴣溪畔的書樓里。新中國成立後,劉承干把書樓捐贈給國家,《游記》稿本也隨之轉到了北京圖書館。直到七十年代,一批「徐學」研究者重新整理出版《徐霞客游記》,才在善本特藏部發現了這部轆轉大江南北、歷時三百餘載、數易書主的《游記》稿本,這不能不說是民間藏書家的功勞。 《游記》在藏書家們長期保存和傳抄中,還做了大量校訂、增補和梓印、刊行等工作。今天還有兩部珍藏在北京圖書館善本特藏部的《游記》抄本,就是經藏書家們考證,充實的稿本。第一部系江陰人楊明時抄錄、編訂的《游記》稿本。楊為康熙進士,曾任雲貴總督,當過吏部尚書。他也著書立說,曾纂《周易折中》、《性理情義》等,乾隆時入召教授皇子,是個大學者。康熙四十八年(1707年),他從外舅那裡獲得了《游記》稿本,親手謄抄了一部,寫了「序言」。不及,又得到了一部經文祿堂趙季方、廣東番禺蔡乃煌、京師廣東學堂等收藏過的稿本。第二年,楊明時按江陰友人所藏《游記》原本,對手頭稿本進行了校勘、考訂。經過「訂其異同,考其缺失」,對傳抄中的謬誤或同「實境不符,文意不協」之處,均加以改正,然後又一次謄抄了一部,並再次撰寫了「序言」。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徐霞客的族孫徐鎮正式梓印的木刻本《游記》,就是以楊明時稿本為基礎的。因此,經楊校勘的《游記》,是目前留傳下來內容完整、正確,學術價值較高的早期稿本。
編輯本段內容簡介
《徐霞客游記》中涉及到很多古地名、古民族名和古代歷史遺跡,這些在生活中並不常見的名詞。為此,我們不但對原文中的生僻字詞進行了詳盡的注釋,對於原文中出現的一些古地名也追根溯源,在注釋中將古地名的地理位置准確標示出來,減少了普通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地理位置描述的困惑和障礙。更令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最後,我們按照整部書的風格選取了精美古樸的木版畫,配合圖說,或是概括性地介紹了書中出現的風景名勝,或是介紹徐霞客當年途經之處的人情風物。呈獻給讀者的不僅是文字上的享受,更有一種文化和藝術美感上的提升。 徐霞客在游歷過程中曾經多次遭遇險境,這已經遠遠超越了遊玩的境界,而是徹徹底底的探險、冒險了。他的這種執著被現代的旅行家們稱為「徐霞客精神」,而徐霞客其人也成為那些富有冒險精神、探索精神的旅遊愛好者們所推崇的對象。 《徐霞客游記》對於地理學家是一份珍貴的地理科學報告。對普通讀者而言,它更像是一本旅遊指南,書中那一片片壯闊遼遠的風景,一座座高峻雄偉的山峰,似乎正在催動我們渴望冒險的心,在攀登中獲得樂趣,在探索中尋覓真知。
編輯本段作品目錄
游天台山日記 游雁宕山日記 游白岳山日記 游黃山日記 游武彝山日記 游廬山日記 游黃山日記後 游九鯉湖日記 游嵩山日記 游太華山日記 游太和山日記 閩游日記前 閩游日記後 游天台山日記後 游雁宕山日記後 游五台山日記 游恆山日記 黔游日記一 滇游日記一 游太華山記 滇游日記二 盤江考 永昌志略 麗江紀略 法王緣起 溯江紀源
編輯本段主要成就
徐霞客游記
在地理學上的重要成就有: (1)喀斯特地區的類型分布和各地區間的差異,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徵、類型及成因,有詳細的考察和科學的記述。僅在中國廣西、貴州、雲南3省區,他親自探查過的洞穴便有270多個,且一般都有方向、高度、寬度和深度的具體記載。並初步論述其成因,指出一些岩洞是水的機械侵蝕造成,鍾乳石是含鈣質的水滴蒸發後逐漸凝聚而成等。他是中國和世界廣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驅。 (2)糾正了文獻記載的關於中國水道源流的一些錯誤。如否定自《尚書·禹貢》以來流行1000多年的「岷山導江」舊說,肯定金沙江是長江上源。正確指出河岸彎曲或岩岸近逼水流之處沖刷侵蝕厲害,河床坡度與侵蝕力的大小成正比等問題。對噴泉的發生和潛流作用的形成,也有科學的解釋。 (3)觀察記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態品種,明確提出了地形、氣溫、風速對植物分布和開花早晚的各種影響。 (4)調查了雲南騰沖打鷹山的火山遺跡,科學地記錄與解釋了火山噴發出來的紅色浮石的質地及成因;對地熱現象的詳細描述在中國也是最早的;對所到之處的人文地理情況,包括各地的經濟、交通、城鎮聚落、少數民族和風土文物等,也作了不少精彩的記述。 他在中國古代地理學史上超越前人的貢獻,特別是關於喀斯特地貌的詳細記述和探索,居於當時世界的先進水平。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漢族,明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偉大的地理學家和旅行家和探險家。崇禎十年(1637)正月十九日,由贛入湘,從攸縣進入今衡東縣境,歷時55天,先後游歷了今衡陽市所轄的衡東、衡山、南嶽、衡陽、衡南、常寧、祁東、耒陽各縣(市)區,三進衡州府,飽覽了衡州境內的秀美山水和人文大觀,留下了描述衡州山川形勝、風土人情的15000餘字的衡游日記。他對石鼓山和石鼓書院的詳盡記述,為後人修復石鼓書院提供了一筆珍貴的史料。
編輯本段文學特點
在文學上的主要特點是: (1)寫景記事,悉從真實中來,具有濃厚的生活實感; (2)寫景狀物,力求精細,常運用動態描寫或擬人手法,遠較前人游記細致入微; (3)詞彙豐富,敏於創制;絕不因襲套語,落入窠臼; (4)寫景時注重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同時注意表現人的主觀感覺; (5)通過豐富的描繪手段,使游記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性,具有恆久的審美價值。 此外,在記游的同時,還常常兼及當時各地的居民生活、風俗人情、少數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間的戰爭兼並等等情事,多為正史稗官所不載,具有一定歷史學、民族學價值。《徐霞客游記》被後人譽為「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編輯本段相關評論
霞客先生游覽諸記,此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當令泯滅不傳,仁兄當急為編次,謀得好事者授梓,不惟霞客精神不磨,天壤問亦不可無此書也。 ——錢謙益 憶吾十六七歲時,讀名人書,深慕徐霞客之為人,誓游名山大川。——張恨水《金粉世家》序《徐霞客游記》讀來並不像是十七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紀的野外勘測家所寫的考察記錄。……世界上最早一部記載石灰岩地貌的著作,是中國明代地理學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記》。他比歐州最早對石灰地貌進行考察和描述的愛士倍爾早一百年,比歐洲最早對石灰進行系統分類的瑙曼早兩百多年。——(英)科學家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 4月11日國家旅遊局召開的「中國旅遊日」新聞發布會上悉: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徐霞客游記》開篇日)將被確定為「中國旅遊日」。
編輯本段作品選析
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游記》之文美、景奇、質實。滿清四庫出,古書亡。 其中的《游恆山日記》體現了《徐霞客游記》的風格特點。寫於崇禎六年(1633年)八月十二日,原文記述初十日、十一日兩天游北嶽所觀。現行教材刪去初十日所游之內容,又刪十一日記游中關於北嶽山麓三重山脈的描寫及飛石窟的傳說故事兩處。窺一斑而觀全豹。《游恆山日記》按游覽進程,逐步深入,用生動的形象和極為經濟的筆墨添上細部,真實地展現了北嶽的全景全貌。 記游之作,基本要求有三:一是敘寫有序,不可錯了方位;二是狀物有神,不可忽視特徵;三是行文有變,不可人雲亦雲。《游恆山日記》中,作者以全方位多角度的觀察,一步一步地敘寫了游歷全程;以獨具慧眼的概括力,淋漓盡致地描摹了各風景點的景物特點;以簡練生動、富於節奏感的語言,完美地表述了敘寫內容。 文章開篇,在描寫了「風翳凈盡,澄碧如洗」的氣候環境之後,點出登山的方向----「面東而上」,敘寫初登時的地貌特點「土岡淺阜」和登山之初的感受「無攀躋勞」。緊接著,寫登山所見和登山所感,步步引人入勝。登山游覽途中,按里程標出一個個風景點,簡括准確地勾畫出景物或地形的特徵。「一里轉北」處,「山皆煤炭」,淺表「可得」。這既是地貌特點,又是科學考察的成果。「又一里」處,是「望仙亭」,「土石皆赤,虯松離立」,奇特的地質特點形成了此處的獨特景觀。「又三里」處,「名虎風口」,「崖石漸起,松影篩樹」,自此始,北嶽陡峻的地形特點逐步呈現出來。再行「三里」,是「朔方第一山」桀坊,「官廨廚井俱備」,很明顯,這是歷代登岳遊人憩息之所。沿「坊右」東向而上,有寢宮、飛石窟、北嶽殿,依次而現。北嶽殿是著名勝跡,其特點是「上負絕壁,下臨官廨,雲級插天,穹碑森立」。在此,既看到了古代人民開辟登岳通道的鬼斧神工,又欣賞到歷代文人墨客登岳遺留的藝術珍品。「殿右」的「會仙台」,「石窟為室,群仙環列」,呈現出道教聖地的神秘氣氛。繞過岳殿東上,順「登頂間道」行「二里」至「危崖」,但見「短樹蒙密,槎枒枯竹」,一幅人跡罕至的景象。登山所見,依此而敘,景觀迷人,特徵突出。在寫景同時,作者巧妙穿插抒寫登山所感。北嶽巍峨,自虎風口至會仙台,「石路縈回」,游覽者必須「循崖乘峭而上」,登岳之難,顯而易見。從岳殿東上登頂,過斷崖,走間道,游者要「解衣攀躡」,路險人疲,令讀者汗顏。至危崖,「仰望絕頂,猶桀然天半」,非心雄氣壯之士必然忘而生畏,至此卻步。滿山荊棘,「鉤衣刺領,攀踐輒斷」,叫人有勁使不出,令人心煩,沒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就會功虧一簣。只有「鼓勇而上」,才能登臨絕頂,領略「一覽眾山小」的境界。所見生所感,所感烘所見,高超的表達技巧產生了相形益彰的藝術效果。 文 徐霞客
章的關鍵部分,是岳頂之觀。猶如全景拍攝,作者按方位、按空間的遠近位置,描寫了岳頂鳥瞰圖景。北向而望,「崩崖亂墜,雜樹密翳」,山勢奇陡,樹生石縫,恆山之奇生動的展現於作者筆下。地理學家的敏銳目光,捕捉了恆山獨特的地貌特點:「土山無樹,石山則有」,因為「北向俱石」,所以「樹皆在北」。北向遠望,山麓是渾源州城,再遠,「隔山一重,蒼茫無際」。由近而遠,讀者目光依作者文筆所指,從恆山延伸,投向無限的空間。向南遠望,龍泉如帷,向西遠望,五台挺拔,兩山清秀奇麗,與北嶽相伴。近看,龍山橫亘西面,其支峰往東伸展,與恆山相連,狀如「比肩連袂,下扼沙漠」。神奇的相象,比擬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北嶽雄偉險要的地勢特點。絕頂遠眺,雄視四方,以岳頂為基點,從宏觀上建立觀察坐標系,展現在作者筆下的,是恆山的自然風貌和眾多山系勾連輝映的奇形偉勢,絕無雲車仙影、虛無縹緲的不實之詞,平實真切的描寫體現了作者崇尚科學、尊重自然的記游態度。 文章結尾,敘寫下山所見,照應前文,有回環往復之妙。從西峰下山,尋先前上山之路,茫茫眩目,望而卻步。北嶽高峻,在此再現一筆,又照應了先前登山之不易。山高路險驚難下,忽遇山中識徑人。經指點,從東南松柏間望見寢宮後面的高崖,因而得路。往南經過松柏林,見其樹木異常高大。從岳頂遠看,「如蒜葉草莖」,誰知到此,竟然「合抱參天」,比虎風口的樹木要大好多倍。深山藏巨木,北嶽的林業資源記載於作者筆下。從懸崖縫隙徑直而下,到達飛石窟,作者結束了艱難攀躡、富於收獲的登頂之行。登山難,下山亦難,不識路徑的小插曲,使文章趣味橫生,令人為北嶽的險絕驚嘆不已。雖平實而敘,不事渲染,而字里行間藏玄隱密,使人嘆絕。 奇文賞心悅目,除全方位多角度敘寫的結構而外,還在於遣詞准確生動傳神。文章多用四字短語,狀物繪景,敘程述感,富於節奏感。景物美,結構美,語言亦美。作者很少選用現成詞語,而是根據己所親見,以其獨具智慧的構詞方式來進行表述描寫,形成獨特風格。科學考察與勘查的結果,藉助完美的語言形式記載下來,徐宏祖集科學家與文學家的才華於一身,對地理地質的科學探索,做出了貢獻。
編輯本段四庫提要
《徐霞客游記》·十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徐弘祖撰。弘祖,江陰人,霞客其號也。少負奇氣,年三十齣遊,攜一襆被,遍歷東南佳山水。自吳、越之閩,之楚,北歷齊、魯、燕、冀、嵩、雒,登華山而歸。旋復由閩之粵,又由終南背走峨嵋,訪恆山。又南過大渡河至黎雅尋金沙江,從瀾滄北尋盤江,復出石門關數千里,窮星宿海而還。所至輒為文以志游跡。沒後手稿散逸,其友季夢良求得之,而中多闕失。宜興史氏亦有抄本,而訛異尤甚。此則楊名時所重加編訂者也。第一卷自天台、雁盪以及五台、恆、華,各為一篇。第二卷以下皆西南遊記,凡二十五篇。首浙江、江西一篇,次湖廣一篇,次廣西六篇,次貴州一篇,次雲南十有六篇,所闕者一篇而已。自古名山大澤,秩祀所先,但以表望封圻,未聞品題名勝。逮典午而後,游跡始盛。六朝文士,無不託興登臨。史冊所載,若謝靈運《居名山志》、《游名山志》之類,撰述日繁,然未有累牘連篇,都為一集者。弘祖耽奇嗜僻,刻意遠游。既銳於搜尋,尤工於摹寫。游記之夥,遂莫過於斯編。雖足跡所經,排日紀載,未嘗有意於為文。然以耳目所親,見聞較確。且黔滇荒遠,輿志多疏,此書於山川脈絡,剖析詳明,尤為有資考證。是亦山經之別乘,輿記之外篇矣。存茲一體,於地理之學未嘗無補也。 ──右「地理類」游記之屬,三部、十五卷,皆文淵閣著錄。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