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觀音橋游記
⑴ 緣緣堂隨筆廬山游記一至三三讀後感
緣緣堂隨筆廬山抄游記一至三三讀後襲感
「讀後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如果是走馬觀花地讀,囫圇吞棗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系,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⑵ 體會胡適廬山游記不同於一般游記的特點
胡適這篇游記不同於一般的記游,他既寫到了游蹤,又詳細介紹考證成果,並於游樂之中,興致一來,吟詩戲作,於考究端詳之中,見出大學者的幽默風趣,個性鮮明獨特。
⑶ 廬山游記作文六百字以上
廬山游記復
寒假開始了,之前媽媽制答應帶我去廬山,於是,我們一家人乘車去了廬山,開始了我的寒假旅程。
首先,我們去了含鄱口。歷歷的青山、綠油油的莊稼、翠綠的草叢,一陣微風吹過,使人神清氣爽……頓時,我被這綠色的大地陶醉了。
「起霧了!」只聽見爸爸大喊一聲,我這才如夢初醒,舉目望去:只見雲霧悄悄地從山澗漫了出來,像一層面紗一樣,遮住了蔚藍的天空,蓋住了綠色的大地,鋪住了清澈的水面,圍繞著高聳的青山,一切只顯現出忽隱忽現的輪廓。站在山頂遠眺,廬山彷彿是茫茫霧海中的一座浮島。雲霧忽聚忽散,時而像奔騰的駿馬,時而如狂嘯的猛虎,時而似騰飛的蛟龍——真是變化無常。
接著,我們來到了花徑園,走進大門,看到了一片繁榮的景象:花壇里鮮花盛開,綠草如茵,一陣微風吹過,像是在翩翩起舞。
然後,我們來到了廬山有名的景點——秀峰瀑布。瀑布很高,上面的水小,下面的水大,形成了一個三腳架瀑布,真是「飛流直線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最後,我們又回到了含鄱口。這是,霧更濃了,宛如鮮奶注進了廬山。這美麗的南國的山!
⑷ 給篇廬山旅遊的簡短作文啊 急用
廬山游記
暑假來臨了,爸爸媽媽和他們的朋友帶著7個孩子,組成了一個旅遊團。我們乘著1533次硬卧列車開往九江。
我們跟著導游乘著大巴車,帶我們上廬山。廬山一共有三百九十六個彎道,我們沿著當年毛主席上山的南山公路,在銀蛇般的盤山公路上緩慢地前進。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我終於登上了廬山。
蘇軾的《題西林壁》說的好:「遠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深在此山中。」廬山被一絲絲雲霧所包圍,遠遠看去,一片迷茫的景象,景物若隱若現。
俗話說的好,「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我們來到了聞名中外的三疊泉,三疊泉有155米之高。我們乘坐纜車來到了三疊泉的一疊泉,從這走到上下有1420階台階,路途遙遠,而且三疊泉的山勢十分陡峭,台階上又布滿了綠色的青苔,再加上前天台風「桑美」又剛穿過九江,使得三疊泉的台階上十分濕滑,一不小心就會滑一跤。我又有些恐高,看著一階又一階的台階,嚇得腿都要軟了,可是不走台階就看不見李白詩中所寫的景象了,「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於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氣,鼓足了膽,拉著爸爸的手,一步一步往下走,因為台階狹窄,我就像螃蟹一樣,橫著向下走。我們走走停停,努力向下走,雖然速度慢如蝸牛,可是仍然走到了最下面。
三疊泉從天而降,急劇奔騰的泉水撞在岩石上,濺起了朵朵水花。三疊泉的水潭就像一位母親,接著從高處跌落的一個個柔嫩的孩子。潭水清澈見底,最深的地方也只有和一個大人的腰那麼高。在酷熱的夏日裡,把衣服脫了,穿著泳褲在這水潭裡,泡泡腳,洗洗臉,那是多麼舒服,多麼涼快啊!我穿著泳褲,坐在一塊大石頭上,讓急劇的泉水沖過我的腳,讓我體驗一下在這避暑聖地——廬山的涼快與杭州空調間里的涼快的不同之處。前者是大自然的涼爽,而後者是人工的降溫。我喜歡前者,這樣既可以解決電力緊缺的問題,又可以在大自然里享受這絕妙的樂趣。
廬山值得一來,而三疊泉更值得一看,更值得一玩,更值得享受。
⑸ 緣緣堂隨筆廬山游記讀後感
廬山游記作文600字(篇1)
上一年級時我背了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從此,在我小小的心裡不知道想像了多少遍那雲霧飄渺的廬山瀑布,那如銀河落下的雄壯身姿。我非常想去游覽這以千姿百態的雲霧與秀麗壯觀的瀑布啊。這個國慶節,父母終於讓我如願以償,帶我游覽廬山。
我們到廬山時,已經是晚上了,霧非常大,在崎嶇的山路上,我們非常害怕墜崖,因為車燈照不透霧,幸好有車帶路,才平安到達廬山。我們第一天去玩了花徑、錦綉谷、蘆林湖、蘆林大橋和三寶樹。錦綉谷又陡又高。我們爬了1個小時30分鍾才爬到。蘆林湖很大又很美,真是讓我流連忘返。
第二天,我們去了秀峰,三疊泉。我們全家去秀峰那裡拜了佛,抽了簽。接著,我們來到了聞名中外的三疊泉。那時,我已經筋疲力盡了,根本爬不動了,媽媽也是。我和媽媽准備在離看到三疊泉只有1000多步的地方放棄了,但爸爸說:「不能放棄啊,我們應該馬上就能看到三疊泉了。」我和媽媽鼓足勇氣,踏著陡峭的石階,邁著艱難的步伐,一步一步向上爬。人還沒看見瀑布,就先聽見瀑布的聲音,好像疊疊的浪湧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山路一轉,就看到了廬山三疊泉瀑布,經三級陡崖,凌空瀉下,落差約120米,非常壯美,彷彿千丈青山襯著閃亮的白銀。我們站在瀑布腳下仰望,「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時時吹來一陣陣風,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正如大詩人李白描繪的那樣「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流九天。」向上看,湛藍的天空中,飄浮著幾朵白雲,就象萬頃碧波中的浪花。向下看,一朵朵雲彩在腳下飄,我們在雲霧中行走。
蘇軾說的好:「遠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深在此山中。」廬山被一絲絲雲霧所包圍,遠遠看去,一片迷茫的景象,景物若隱若現。真美啊!
廬山是個很好的避暑勝地。四季都非常涼爽。建議你們也去玩哦!
⑹ 廬山游記沒有橋為什麼叫天橋如何理解
2500米的山間峽抄谷,天橋在錦綉谷的入襲口處。天橋實無橋,乃是直伸奇險斷層谷中的一塊巨石,從某一視角看去形如高懸於絕壁之上的斷橋。錦綉谷與天橋崖谷相連,澗深壑絕,怪石堆壘,山谷岩壁上有崎嶇觀光石徑。山谷中險崖奇石、繁花綠草燦若錦綉又雄偉壯觀。每當陰雨天,谷內雲蒸霞蔚,此時觀景絕妙。
相傳在元朝末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於鄱陽湖。一次,朱元璋被陳友諒打敗,隻身單騎逃上廬山,陳友諒率軍在後緊追,朱元璋慌不擇路,跑到了上系懸崖,下臨絕谷的仙人盤,前無去路,後有追兵,眼看就要被擒。這時,突然金光一閃,一條金龍從天而降,橫卧在天塹之間,立時化作一座石橋,朱元璋絕處逢生,馳馬而過。陳友諒的追兵隨後趕到橋頭,正欲過去,突然一聲巨響,橋斷石墜,陳友諒只有眼巴巴地望著朱元璋消失在山林之中。至今澗中還有巨石斷裂的痕跡。
⑺ 課文《廬山游記》,作者喬顯德。問題:「廬山歸來,受益匪淺」,請問作者「受益」在哪裡(最佳答案)。
是 廬山追記 散文作者: 喬顯德
作者「受益」在哪裡
廬山既是山水名山、古跡名山,又是文化名山、政治名山。又是一部鴻篇巨制沒人讀透的大書。
⑻ 廬山游記150字看圖寫話
7月29日,我抄和媽媽坐火車來到了廬山旅遊。廬山是避暑勝地,天氣很涼爽,花也很美麗。我們住在飛來石賓館,飛來石賓館的附近有一個第四代冰川遺跡「冰桌」或者叫「飛來石」,所以我們住的賓館叫飛來石賓館。
我們第一個景點是去的「望江亭」,在路上我們發現了一股山泉,終於到瞭望江亭,從那兒可以看到江水。
我喜歡廬山!
7月30日,早上我們從賓館步行幾分鍾,就到了如琴湖,湖邊就是廬山著名景區「花徑」,這里有大詩人白居易居往過的草堂,他曾經在這寫過著名的詩 「大林寺桃花」 :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游完「花徑」,我們又去了「錦秀谷」,這里有:天橋、險峰、仙人洞庭湖、談判台。接下來又到了「三寶樹」,有兩棵柳杉它們都有600歲了,還有一棵1600歲的銀杏樹。終於到了黃龍潭,那裡的水很清涼、很好玩。
7月31日,早上我坐車到含鄱口,我們又坐索道去了「七彩瀑布」非常好玩,玩累了用泉水把鮮橙多冰一冰喝。
這幾天玩完了,還真想再玩一次!
⑼ 廬山游記體現了作者那些寫作特點
游廬山記》是清代文學家惲敬創作的一篇游記散文。這篇游記首先指出廬山三面環長江大湖的形勝特點,「有娛逸之觀」。然後在六天記游中,生動描述了含鄱口俯覽鄱陽湖上風雲卷來的雲障奇觀和神林浦仰望香爐峰下白雲團涌的雲海幻景。最後以「雲為水征,雲從山出」的傳統說法為根據,點出廬山形勝最「足以娛性逸情」者為雲,與首段相應作結。全篇各記,脈絡分明,語句簡煉扼要,記述雲的變化,尤為細致生動。
⑽ 廬山觀音橋的景點詳細介紹
在觀音橋下的深潭,就是著名的金井。在溪水少的時候,從上游潭沖出的小白石子,競能在陽光的照映下發出五色的光來。溪水來時,我們站在橋下,依靠著石欄看金井上下的溪水奔騰,你會有蘇轍同樣的感受:水行石間,其聲如雷霆,如千乘之車,雖三峽之險,不是過也。度橋而東,水平如白練,橫觸巨石,匯為大車輪,流轉洶涌,窮水之變。 觀音橋雖然經歷了九佰九拾多年的廬山風雨,至今仍然堅固如初。只是橋下的金井又被歲月向下挖深了許多。歲月讓自北宋以來的歷代的雅士文人紛至沓來。在三峽澗中古老的花崗岩石上就有許多名流的舒情之作。宋代黃庭堅曾為棲賢橋作銘,並在橋南的澗中巨石上於書三峽澗,大教育家朱熹也為此橋賦詩:兩岸蒼壁對,直下成陡絕。一水從中來,盪譎知幾折......。
明朝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冬,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伯虎方才從南昌寧王府中逃了出來,驚魂來定的唐伯虎來到棲賢谷的三峽橋上,面對橋下景色,多有離感染。在他舟至安慶後,他的心平靜下來後,在安慶揮筆畫出了《三峽橋圖》,唐伯虎在畫上以工筆寫意,只見畫上山寒石冷,古樹蕭肅搖曳,在畫的右下角小橋依壁,橋下水流湍急有奪之態。橋上的一個小童正在拚命的趕著負重的瘦驢子。給人一種好壓抑的冰涼之離感。畫出的三峽橋上萬水爭流的意境,也說出了他自已的心境,真是:匡廬山前三峽橋,懸流濺撲魚龍跳。 從棺材石向北沿澗水前行是傳說中天上的仙女沭浴的地方,叫浴仙潭,這個潭比較狹長,在此潭外還有--望仙台,靜潭,卧瀑。 走過卧瀑就是送子潭和柞盆潭。玉淵潭是三峽澗二十四中的最美最峻最險的一個潭。因為潭的上游澗中大面積的石頭被水沖刷成白白的,顏色象玉一般。本地人說這些白石形狀如羊一般,方言中的如羊就諧音成了玉淵。玉淵潭上那一片石頭真像一群自由的羊,而穿流而下的水就只能懸射潭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