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德佔遺址
『壹』 德國侵佔中國青島的歷史
在事件發生的前一天,即1897年11月13日,平日常駐上海吳淞口的德國遠東艦隊就出現在青島南面的外海。在此前的11月7日,德皇威廉(Kaiser Wilhelm II 1859-1941)就「決定立刻動手」對巨野教案的發生給予中國報復。是日深夜,他電令遠東艦隊司令海軍少將迪特里希(Otto von Diederichs 1843-1918)作好准備。10日,德艦啟航向膠州灣進發。
迪特里希(舊譯 棣利斯或棣利司)率領的這支船隊由五艘軍艦組成,4300噸的「威廉王妃」號(S.M.S. Prinzess Wilhelm)、5200噸的「鸕鶿」號(S.M.S. Cormoran)、7650噸的旗艦「皇帝」號(S.M.S. Kaiser)和並未參加實際行動的「伊倫娜」號(S.M.S. Irene 4300噸)、「阿克納」號(S.M.S. Arcona 2370噸)。
實際上,在13日下午4點德國艦隊一出現,就被駐防清軍的瞭望哨發現。此時的章高元(1841-1913)據說正在和屬下打麻將,得到信報他曾命人前往德艦詢問前來的目的。迪特里希委派副官Amon上尉帶領兩名軍官和翻譯上岸拜會章高元,在得到「借地演習,進行臨時休整,很快就會離開」的答復是後,章才如釋重負。為了表示友好,並盡地主之誼,章表示要在衙門設宴招待迪特里希,但被德方婉言謝絕。由於此前,每逢冬季常有俄國艦隊前來暫泊,而且德國一直對華「友好」,又在「三國干涉還遼」事件中,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公正」,大概諸多的因素蒙蔽了曾參加過甲午戰爭的章高元,他的懈怠與麻痹大意,直接導致了次日他與德軍的對峙與博弈,滿盤皆輸……
過程
德國艦隊在入夜後有了充足的時間來進行佔領前的部署。「皇帝」號和「威廉王妃」號留在小青島附近的外錨地,准備在遇到抵抗時炮擊沿岸的總兵衙門、兵營和炮台。而「鸕鶿」號在乘機駛入膠州灣,系泊在馬蹄礁附近,准備伺機佔領位於小鮑島軍火庫和軍械庫,並從背後進行迂迴包抄。
1897年11月14日,依照舊歷是光緒二十三年十月廿日。黎明時分,「鸕鶿」號放下幾艘小船,船上所載的100餘名德國士兵,趁著未散的晨霧,一舉佔領了清軍後海營房和不遠處火葯庫。在得到「鸕鶿」號得手的消息後,迪特里希命令艦隊實施登陸。就在720名德軍士兵在棧橋西側登陸的同時,恰逢駐防清軍在進行早操。兩軍相遇,出現了令人不可思議的一幕,出操的綠營兵們對全副武裝的德軍沒有絲毫的戒備,競相跟德國人打招呼,還有人因能說兩句德語而沾沾自喜……
德軍登陸後,立即按照預先部署的計劃,分兵搶占制高點和沿海炮台,並包圍總兵衙門和各處營房,並切斷各營之間的聯系。此時章高元的反應,由於沒有官方的詳載,以致眾說紛紜。上午11時左右,德軍向清軍發出照會,限其於下午3時前全部撤退至女姑口和嶗山以外,只能攜帶步槍,以48小時為限,過此即當敵軍處理。此時,在眾人的影響下章曾考慮抵抗,但卻發現槍里沒有子彈,而軍火庫已早被德軍控制。無奈章高元曾親自面見迪特里希,稱「未奉本國公文,礙難撤離」。但迪特里希堅持下午3點鍾德軍必須接管防務。章高元急電山東巡撫李秉衡(1830-1900)和北洋大臣王文韶(1830-1908),說:「元欲戰恐開兵端,欲退恐忝職守,再四思維,惟有暫將隊伍拔出青島附近,後撤至四方村一帶……。」
結果
膠州灣
中午12時30分,章高元的總兵旗從衙門前的竿頭落下。下午2時30分,停泊在青島灣海面的德艦鳴放了21響禮炮,慶祝在這一次佔領行動中的勝利。半小時後,隨著對德國皇帝的三聲萬歲(烏拉),德國海軍的三色戰旗升起。而章高元也在此時退至四方村。
迪特里希在衙門大堂內宣布佔領膠州灣及附近一切海島與陸地,並稱倘有中國人敢滋事端,定加嚴懲。新的臨時政府也同時成立。隨後,德軍還派遣了一支分遣隊,前往最近的即墨縣城,但在德國人達到之前,駐守的清軍就望風而逃了。隨後,這支部隊繼續向膠州前進,追擊潰退的清軍。
『貳』 對青島德佔日侵的歷史有什麼看法
青島,德國的入侵,好像不知道青島人民怎麼想,但是但一般的書上都是對他們留下的歷史比較感興趣的下水道教堂古建築
『叄』 青島的德國遺跡
自助游攻略
花石樓位於八大關,1932年由白俄人格拉西莫夫修建。是一幢融合了西方多種建築藝術風格的歐洲古堡式建築,既有希臘和羅馬式風格,又有哥特式建築特色。由於樓內由大理石貼牆面,樓外又砌有鵝卵石,稱之為「花石樓」。
青島天主教堂
本名聖彌厄爾教堂,由德國設計師畢婁哈依據哥德式和羅馬式建築風格而設計。始建於1932年,於1934年竣工。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正面高30米處設有平台,兩側有兩座對稱而又高聳的鍾塔,高度為60米,塔內上部懸有4個巨大銅鍾,鍾聲悠揚和諧。大門上方有一巨大的玫瑰窗,兩側各聳立起一高4。5米的十字架。
教堂裝飾系採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形式,是青島地區最大的哥特式建築,也是中國唯一的祝聖教堂,同時也是基督教建築藝術的傑作。
二提督樓
江蘇路12號建於上世紀初的這座住宅樓最初的住戶有人考證是德國總督的副官,所以又叫「二提督樓「。它的外立面非常復雜,錯落有致。紅橙相間的色調更像一座卡通建築。1949年後直至現在,為檢察院辦公地點。
迎賓館始建於1905年,1908年正式竣工使用。它由德國建築師拉查魯維茨設計。青島迎賓館原是膠澳德國總督的官邸,故名之總督官邸。是德國威廉時代的典型建築式樣與青年風格派手法相結合的歐式建築。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沂水路11號德國總督府舊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1903年始建,1906年竣工,該樓是一座磚石、鋼木混合結構建築,呈"凹"字形。該樓建成後為德國總督辦公之地,故名"總督府",又稱"提督樓"。為歷屆政權所在地。1994年青島市人民政府遷新址,這座大樓成為青島市人大常委會和青島市政協的辦公處。
沂水路9號海軍營部大樓舊址,始建於1899年。初為德國高層官員官邸,亦稱「十一號官邸」,1912年改稱「營部大樓」。
島基督教堂
江蘇路15號為青島基督教堂又名德國禮拜堂、福音堂、總督教堂。於1908年4月19日奠基,1910年10月23日落成。建築風格屬青年藝術派和新羅馬風格的結合。室內裝修的某些樣式可見拜占廷時期的痕跡。
江蘇路9號總督府童子學堂,今江蘇路小學,1900年12月至1901年8月建造,原建築90年代重建。
太平路31號是一座德國式建築,建於20世紀初,德佔期間德國亨利親王曾兩次下榻於此,因而當時俗稱為「亨利王子飯店」。1912年孫中山卸任大總統職務後到青島考察商務曾下榻於此。現棧橋賓館。
廣西路33號醫葯商店舊址,德式建築。又名橡樹飯店。建於1905年,德國人庫爾特。羅克格設計,磚石鋼木混合結構。共4層,檐高18米,紅瓦蒙莎頂。該建築立面為紅色牆體,間以清水粉牆和彩色方形牆磚,上部兩個樓層及兩座煙囪所採用的拱形與曲線具有青年風格派的典型特徵。建築上以花崗岩裝飾檐口、滴水嘴和底部粗短的承重柱,幾塊暗紅色曲牆磚上壓入橡樹葉的圖案,巨大的老虎窗上方的紋章上鑿有一根蛇體纏繞的圓杖(醫生的標志),靠巨大的老虎窗和屋頂的一排豎窗採光的高起蒙莎頂,為這幢樓房另外開辟了第四層空間和造型,整個建築屬歐洲青年派風格。解放後,此建築曾作為某機關辦公樓。後對外出租,幾經易手。現為紅房子賓館。
『肆』 德國佔領青島多少年
德國佔領青島17年。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版口侵佔青島權,青島淪為德國在中國的殖民地。 民國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
(4)青島德佔遺址擴展閱讀:
民國八年(1919年),中國以收回青島主權為導火索,爆發了「五四運動」,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分水嶺。
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國北洋政府收回青島,辟為商埠。民國十八年(1929年)7月,國民政府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國民政府接管青島,仍為特別市。
1949年6月2日,青島成為華北地區最後一座解放的城市,改屬山東省轄市。
『伍』 德國侵佔中國青島的歷史事件是
巨野教案
亦稱曹州教案(菏澤曾稱曹州)。清光緒二十三年十月十七日(1897年11月1日)長期積怨飲恨,飽受壓近期凌的勞苦人民,忍無可忍,在磨盤張庄教堂內殺死了兩個德國洋教士,朝野上下,一片震驚,外國洋人聞之喪膽,這是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和封建官府壓迫具體體現。
鴉片戰爭以後,英,法,美,德,日等這國主義國家相繼侵入中國,他們用洋槍火炮打敗了腐朽的清政府,迫使簽訂了一個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使中國迅速淪為半殖民地的國家。特別是在1896年前後,外國列強在我國神聖國土上任意劃分勢力范圍,對中國加緊進行軍事,政治侵略和經濟掠奪,並派入大批傳教士對我中華民族進行精神腐蝕和文化滲透,清政府逆來順受,屈膝求和。在巨野,傳教士及其教徒肆無忌憚,橫行鄉里,敲詐勒索,作惡多端,清朝官吏畏之如虎,敬若上帝,是非混淆,百般袒護。百姓們飲恨吞聲,積怨痛恨,遂至一發而不可制,終於爆發了震驚中外的巨野教案。1897年11月1日夜,陰雲密布。十多個手拿匕首,短刀的人,闖進磨盤張庄教堂,殺死了德國神甫能方濟和韓理迦略。能、韓二人原本分別在陽谷和鄆城一帶傳教,因去兗州天主教總堂參加"諸勝瞻禮",路此天晚而宿。張庄教堂神甫薛田資,主讓客先,安頓能,韓二人成了替死鬼。薛田資聽到動靜後發現情況不妙,倉惶逃往濟寧,電告德國駐華大使並轉德國政府。
1897年11月13日,即教案發生後的第12天,德政府派軍艦多艘,強行佔領膠州灣,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德《膠澳租界條約》。懲辦了山東巡撫李秉衡、兗沂曹濟道錫良、曹州鎮台萬德力、巨野知縣許廷瑞等近十名地方官;賠銀20萬兩,並在巨野,濟寧,曹州等地建造教堂及傳教士防護住所。從此山東成了德國的勢力范圍,正如當時日本《外交時報》所稱:華政府於山東一舉一動,皆受德人指使,似滿洲之實權歸俄人掌握彼山東之實權,亦將歸諸德人矣。
巨野教案已成為歷史長卷中的一頁,它記載著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斗色的光輝史跡。也飽含著外來侵略的欺凌和恥辱,這一切將被中華民族後世子孫永遠銘記在心。
巨野教案遺址位於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城東北10公里的麒麟鎮磨盤張庄村內,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惜的是,磨盤張庄教堂於1967年被拆除,唯甫用的椅子,大床,教堂門窗倖存,為縣文物管理所收藏,原教學遺址公存當年水井一眼。1977年,巨野教案遺址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侵佔了山東膠州灣。
『陸』 德國人佔領青島是哪一年
德國人1897年佔領青島。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膠澳設防,青島由此建置。清光緒專二十三年(屬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侵佔青島,青島淪為殖民地。
民國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民國八年(1919年),中國以收回青島主權為導火索,爆發了「五四運動」,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分水嶺。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國北洋政府收回青島,辟為商埠。
(6)青島德佔遺址擴展閱讀:
青島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位於東經119°30′~121°00′、北緯35°35′~37°09′,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總面積為11282平方千米。
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市區由於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受來自洋面上的東南季風及海流、水團的影響,故又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點。
空氣濕潤,雨量充沛,溫度適中,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濕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蒸發強;冬季風大溫低,持續時間較長。
『柒』 德國佔領青島的大致范圍是哪裡
德國來佔領青島時,在源青島規劃了歐人居住區,大致范圍是市南區西鎮至八大關沿海一帶,但是其他地域包括大港、太平山、東鎮也有涉足。德國人在青島主要設立了駐軍司令部、大港碼頭、膠濟鐵路、總督府、兵營、炮台、俱樂部、監獄、發電所、自來水廠、啤酒廠等等。比如,今青島迪賓館曾經是總督府,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曾經是兵營,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曾經是陸軍醫院,兒童公園山頂曾經是炮台和貯水池。
『捌』 青島德佔時期和日佔時期一共多長時間,分別又是多長時間期間發生了什麼重大的事件嗎請務必說明,謝謝
第一個問題:青島被德日一共占據了25年時間。
第二個問題:德國從1897年到1914年。 日本從1914年到1922年。
第三個問題:
從1897年到1914年的17年間,德國人為了證明自己的殖民地經營能力,不惜代價採用最新科術,運用國家干預機制,仿效軍隊模式,力圖把膠澳1建設成一個「模範殖民地」。他們在行政管理、司制度、土地政策、市政規劃、路港建設、工商業經營、辦學活動、衛生保健、植樹造林和賦稅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對青島城市的形成和現代化建設產生了重大作用和深遠影響。
青島開埠不久,即於1897年11月10日被德國強占,為了紀念佔領膠州灣事件,德國曾在今信號山西坡石壁用中、德文刻建帶有鷹圖案的佔領紀念碑,稱「棣利斯紀念碑」,並將山名定為「棣利斯山」,以紀念侵佔青島的德東洋艦隊司令棣利斯。1914年日本侵佔青島後,將「棣利斯山」改為「神尾山」,以紀念侵佔青島的日軍大將神尾,並在德佔領紀念碑鷹徽中央增刻上「大正三年十一月七日」。大正三年(1914)十一月七日是駐青島德軍投降,日軍攻陷青島的時間。圖一明信片上的日文即為對德、日刻石以紀念其佔領事件所做的說明。
日軍攻陷青島後,於1914年11日14日發布佔領青島宣言,從此開始了對青島長達8年的第一次殖民統治。與德租借時相比,日本在青島的行政管理帶有濃厚的軍事化色彩。11月26日日本陸軍發布第八號軍令,宣布設青島守備軍司令部。守備軍司令既是當地駐軍的最高指揮官,又是民政署的上級領導者。除了行政權和軍事權外,他還可以軍令、軍示的形式頒布命令,管轄的范圍及於濟南、濰縣、青島,其權力遠遠大於德佔時期的膠澳總督。青島守備軍司令部(見圖二)設在原德國膠澳總督府舊址,後曾先後作為膠澳商埠辦公署、青島市政府等。
日本佔領青島後,鼓勵國內向青島移民,在短短的兩年間,青島的日本人就增長到2萬多人。為了安置日僑,青島開辟出了兩個日本人居住區,並新建了十幾條馬路。市場二路(見圖三)是日佔時期最先形成的、日僑居住較密集的街道,其建築大都以二三層結構為主,街上商店林立,大都採用臨街附設店面形式。聊城路(日佔時期名為中野町)一帶(見圖四)被建成了「日本人的專用商業地」,全街日本公司商行星羅棋布,到處是日本的木屐聲,站在聊城路上,就象到了日本國內,故又有「日本街」之稱。
為了達到其永遠統治的目的,日本政府除了將大量日本人移居到青島,並將青島的地名路名都改為日本名字,還於1915年在若鶴山(今貯水山)修建了「青島神社」,彷彿置身於日本本土。日本人還在神社周圍和森林公園(今中山公園)內大規模引種櫻花,形成一條長近1
公里、貫通公園南北的櫻花長廊,森林公園被更名為「旭公園」(見圖五),園內還修建了一座花崗岩紀念碑——「忠魂碑」(見圖六),以紀念在日德戰爭中死去的日本官兵。該碑於抗戰勝利後被拆除。
為實施軍國主義教育,培養侵略中國的後備軍和殖民統治機構需要的各種人才,日本按其本國學制和辦學規模為日本人駐青島子女開辦多類學校。這些學校的建築樣式壯觀,設備完善。其中建在今魚山路的日本中學校(見圖八)即是其中的代表,現為中國海洋大學辦公樓。此外,還有青島高等女學校(見圖七)、中國語學校、私立青島學院
與德國侵佔青島前一樣,日本在佔領青島之前,也對德國治下的青島做了大量的調查,這些都成為其佔領後能馬上推出統治策略的先決條件。而在佔領後,日本更是加強了對青島乃至山東腹地的社會經濟調查活動,曾先後有20餘家日本機構在青島進行各種調查活動。設置在館陶路的日本取引所(見圖中居前的建築)及其旁邊的青島日本商工會議所(見圖中居後的紅頂建築)都曾參與對青島的調查,尤其是日本商工會議所,作為日本在青島的最重要的調查機構之一,其調查活動大致從1915年至1945年持續了30年之久,其所做的大量調查報告為日本軍國主義提供了重要的情報。
『玖』 求青島市中山路附近的古建築(徳占時期或更早)的平面圖!!!十萬火急!!!
這個我估計你要不去市政部門,要不去檔案館或圖書館查吧
『拾』 青島德佔時期歷史資料
1.德國抄人名義上正式佔領青島是在1989年3月6日中德<膠澳租界條約>簽定以後,此後青島一直作為德國人在遠東的軍事基地和殖民地,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人從德國人手中奪取了青島,由於五四運動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在凡爾賽和約中,北洋政府並沒有同意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這樣迫使日本將青島歸還,1922年12月10日北洋政府正式接管.
2.由於1928年初國民政府針對奉,魯軍閥的北伐,作為換取出兵的條件,北洋政府又將膠澳交付給了日本,但國民政府最終佔領除膠澳外整個山東,於1929年3月8日與日方簽定<中日山東撤軍協定>,4月5日國民政府接管了青島.
3.1938年1月10日,日本在侵華戰爭中第二次佔領青島,由於抗戰的勝利,日本乞降後,1945年9月13日,國民政府再次接管青島(與美軍共管),直到1949年6月2日,人民解放軍解放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