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板浦遺址

板浦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3-06 23:34:06

㈠ 連雲港市汪恕有滴醋廠的歷史

汪恕有滴醋廠是蘇北地區最大的食醋生產民營企業,產品已形成調味、保健、風味三大系列二十多個品種。汪恕有滴醋創牌於清初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距今已有三百三十多年的悠久歷史。曾被乾隆帝封為「御品」,清代著名文學家袁枚在其烹飪名著《隨園食單》一書中推薦「以板浦醋為第一」。汪恕有滴醋以優質高粱為主料,採用傳統的固態發酵工藝,全天然發酵製作,其配方獨特,製作考究,醇美津香。傳統的配方與現代的工藝相結合,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相融合,吸引遊客紛至沓來。主要參觀點有展示室、翻醅車間、淋醋車間、醋壇迷宮、歷代傳人畫像、品嘗室等。遊客在進行工業旅遊的同時,還可游覽李汝珍紀念館(古典文學名著《鏡花緣》的作者、清代文壇巨匠李汝珍的故居)、「淮北第一名園」秋園、「騎馬關山門」之說的國清禪寺、清末武狀元卞賡的「狀元府」遺址
汪恕有滴醋是連雲港市的傳統名特優產品,始創於清初康熙十四年間,即公元一六七五年,距今已有三百二十多年的歷史。
三百多年前,有不少安徽人來到海州地帶謀生,「汪恕有」滴醋的創始人汪懿余系徽州遷居板浦汪氏第一代,起初在家中建立一個作坊,用簡單的工具 生產數量有限的「老糖」,後來改製成為生產食醋,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為了生意上的方便,便起了店號叫做「恕有」,由於汪氏做的醋酸度甜香醇和,味美津香,每次食用只需幾滴則醇香彌足,故稱之為「滴醋」,汪恕有滴醋從此就作為產品的正式名稱而流傳下來。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船 過運河時,海州知府前往拜見,在貢獻的地方土特產品中就有汪恕有滴醋 ,乾隆皇帝原大不以為然,當食用後連贊:「美哉」!遂成為海州屬地貢品,名聲大振。大詩人袁枚特令人購取,並親自品嘗,在他的烹飪名著《隨園食單》中對板浦滴醋贊許道:「鎮江醋顏色雖佳,味不甚酸,失醋之本旨矣;以板浦醋為第一,浦口醋次之。」早在一九三二年南京舉辦的江蘇省名品展覽會上,榮獲地方特產獎。
汪恕有滴醋前進的步伐與時代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一九三八年,日寇飛機轟炸板浦,被迫停產,其後,汪恕有滴醋雖維持生產,但無大的發展;一九四八年板浦解放,汪恕有滴醋的第十代傳人汪亮祖以私人作坊生產滴醋出售, 同時積極參加對私改造,一九五六年,加入板浦供銷社生產食醋,一九五八年,轉入新創建的板浦副食品廠,主持制醋車間工作;從這時汪亮祖老技師將一直保守了近三百年的「汪恕有」滴醋祖傳配方和獨特工藝公開獻給了黨和人民。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汪恕有」這牌子被「砸爛」了,但滴醋沒有消失,遂改為「板浦滴醋」,直至粉碎「四人幫」以後,又從新改為「汪恕有」滴醋,恢復了傳統名牌。

㈡ 2009-2010鼓樓區五年級第一單元試卷

徐福,即徐市,字君房,齊地琅琊(今江蘇贛榆)人,秦著名方士。他博學多才,通曉醫學、天文、航海等知識,且同情百姓,樂於助人,故在沿海一帶民眾中名望頗高。

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東巡,登泰山勒石頌德。然後經黃縣、(月垂)縣,攀成山,登芝罘(今煙台)山,南下琅琊台,逗留3個月。在此期間,秦始皇看到海州灣內出現海市蜃樓,認為是仙人所顯,遂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乘樓船入海,尋求長生不死之葯。徐福入海數年求葯不得。

9年以後(前210年),秦始皇再次東巡又找來徐福,徐福怕秦始皇怪罪,詐稱海中的大鮫魚十分厲害,船隻難以靠近仙山取葯,須派善射者同去,射殺鮫魚,才能上岸求葯。泰始皇再次派徐福攜帶童男童女以及百工巧匠技師、武士、射手500多人,裝帶五穀種子、糧食、器皿、淡水等,入海去仙山求葯。徐福東渡沒有獲得「不老葯」,卻在熊野浦登陸後,發現了「平原廣澤」(即日本九洲)。長生不死之葯沒找到,返回恐遭殺身之禍,便長居於此,不再復返。徐福等人在九洲島等地向日本土著民族傳播農耕知識和捕魚、鍛冶、制鹽等技術,還教給日本人民醫療技術等秦朝先進文化,促進了社會發展,深受日本人民敬重。日本尊徐福為「司農耕神」和「醫葯神」。和歌山縣、佐賀縣、廣島縣、愛知縣、秋田縣、富士山地區都有徐福活動的遺跡。佐賀、新宮等地神社都把徐福作為神來大會奉祀,每年都要舉行聲勢浩大的祭祀活動。為了弘揚徐福精神,中國、日本成立了全國徐福會,連雲港、龍口、膠南、滄州、蘇州、慈溪和新宮、佐賀、大阪、富士吉田、鹿兒島、東京等地也都成立了徐福會。近幾年,有關徐福論著和文藝作品不斷出版,有關徐福的劇目亦搬上了舞台。

鍾離昧(?一前200年),漢朐縣伊蘆鄉(今灌雲縣伊蘆鄉)人。楚漢相爭時,鍾離昧為楚王項羽大將,素與韓信交情不錯。漢高祖四年(前203年)被漢軍圍困於滎陽東,項羽往救,漢軍退走。項羽乘勝追擊,切斷了漢軍糧道,漢軍被困求和,項王不許,陳平向漢王獻計說:項王的忠臣,只有亞父、鍾離昧、龍且、周殷幾個人,如果你能用萬金買通說客,去離間他們的君臣關系,再出兵攻打,項王必敗。漢王遂用此計。項王果然對忠臣疑忌,致使忠臣紛紛離去,只有鍾離昧還追隨項王。項王敗死後,鍾離昧投奔韓信。漢王忌恨鍾離味,就詔令韓信把鍾離昧逮捕,韓信不從。漢王又用陳平計策,假稱到雲夢去狩獵,要求諸侯到陳地集合。韓信有顧慮。有人勸他說:你把鍾離昧殺了,帶他的頭顱去見漢王,保你無事。韓信與鍾離昧商量此事,鍾離昧說:漢王已經知道你要謀反,不敢來攻你,就是因為我們在一起。如果你把我殺了,去見漢王,你也回不來了。韓信不聽他的勸告,鍾離昧大罵韓信說:「公非長者。」並說:「吾今日死,公亦隨手亡。」隨即自刎。韓信便帶著他的頭顱去拜見漢王,結果被漢王綁了起來,帶回朝廷。

糜竺(?—223年),字子仲,漢東海朐(今雲台區關里村)人。糜竺曾任徐州牧陶謙的別駕從事,陶謙讓位給劉備時,他做了許多聯絡工作。陶謙死後,他親自到小沛迎接劉備到徐州任州牧。漢建安元年(196年),呂布乘劉備出兵抵禦袁術之機,偷襲了劉備的下邳城,擄走了劉備的夫人。劉備被迫轉移到廣陵海西(今灌雲、灌南縣一帶),身陷困境,糜竺把妹妹嫁給劉備,還支援他奴客和許多金銀。後糜竺被曹操提任為贏郡太守,但他辭了官,跟隨劉備轉戰各地。劉備取荊州時,先派糜竺到荊州和州牧劉表聯系,並任命他為左將軍從事中郎。劉備取了益州後,又拜他為安漢將軍,待以上賓之禮。章武年間(22l一223年),糜竺弟弟糜芳任南郡太守時,對關羽有二心,關羽敗死,糜芳負有責任,糜竺遂向劉備請罪,劉備說:弟弟犯罪不能牽連哥哥。仍然對他很好。但他總覺不安和慚愧,不久即病故。後遷葬於海州石棚山西麓,立有安漢將軍糜公墓碑。他的家鄉關里村留有「益州院」、「糜竺井」等遺址。

鮑照(405—466年),字明遠,東晉義熙元年出生於北海郡(今連雲港市雲台區)。元嘉期間(424—453年)被宋文帝劉義隆聘為國侍郎。孝武帝即位後,為大學博士兼中書舍人,出任魏陵(今南京市)令,轉永嘉(今溫州市)令,後任朐海王劉於頊的前軍參軍、遷軍刑獄參軍,人稱鮑參軍。太始二年(466年),江州(今九江市)刺史劉子勛稱帝,劉於頊響應,後劉於勛敗,劉子頊被賜死,鮑照在荊州被亂軍殺害。

鮑照擅長詩賦和駢文,尤善樂府,作品風格俊逸,對唐代詩人李白等很有影響。杜甫《春日憶李白》詩中的「俊逸鮑參軍」,就是贊美李白的詩有鮑照的俊逸風格。其作品留芳後世,被稱為「元嘉三大家」之一。他的《登大雷岸與妹書》和《夢還鄉》贊美了家鄉的山水。

石延年(994一1041年),字曼卿,其先祖父是幽州人(今北京一帶),因避契丹之亂,全族南遷中原,在宋城(今河南商丘市〕落了戶。石延年為人豪爽,講信用,重氣節。曾任北宋金鄉縣知縣、光祿大理寺丞。因朋友范楓得罪權貴失寵,石延年受牽連被降職,任海州通判。任職期間,廉潔奉公,受到地方官吏及百姓的欽佩。不久,調任秘書校理。太子中允編有《石曼卿詩集》。海州石棚山留有「石曼卿讀書處」遺跡。

胡松年(1086—1146年),字茂老,海州懷仁(今贛榆縣)人。他憂剛國憂民,為官清正。在出任平江(今蘇州)知府時,人還未到任所,貪官污吏、土豪劣紳便聞風斂跡。他到任以後,在大街上張榜公布興利除害等17件大事,讓廣大百姓獻計獻策,監督執行,深受人民擁護愛戴。他曾多次上書朝廷,建議堅決抗金,大造戰船,建立水軍,加強長江防線,得到朝廷的賞識。朝廷要派人出使金國,不少人人感到疑慮和害怕,胡松年挺身而出,接受朝廷出使金國的任命。在金國朝廷上,不顧個人安危,不辱使命,出色地維護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因主戰有功,被提升為吏部尚書權參知政事。朝廷每次給予他的賞賜,都以「軍興費廣」為由拒受。有人勸他積蓄點錢財,留給子孫,他都以「兒孫自有兒孫福」、「給子孫留財產,會助長子孫懶惰」的道理,婉言謝絕。他的高風亮節、優良品質,備受時人的尊敬和後代的贊譽。秦檜當政時.胡松年從不「曲意阿附」。宋紹興五年,胡松年因遭攻訐而引疾辭職,改任宣州知州。紹興十六年(1146年)胡松年病逝,後遷葬故里。

李汝珍(約1763一約1830年),字松石,號松石道人。直隸大興人,19歲隨兄李汝璜來板浦,居住在板浦場鹽保司大使衙門里。其後除兩次去河南做官外,一直居住板浦。

李汝珍受業於經學大師凌廷堪,與喬紹傅、喬紹僑、許喬林是同窗。到板浦不久,李汝珍即娶許喬林堂姐為妻,與板浦二許結成姻親。

李汝珍博學多才,不僅精通文學、音韻等,還精於圍棋。乾隆六十年(1795年),曾於板浦舉行公奕,與九位棋友對局。後又輯錄當時名手對奕的200餘局棋譜,成書《受子譜》,於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刊行。許喬林在序言中稱贊該書「為奕家最善之本」。

李汝珍平生最大成就是寫成古典名著《鏡花緣》。此書是他在海屬地區採拾地方風物、鄉土俚語及古跡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層層心血」而寫成的,是古海州地區直接產生的一部古典名著。

《鏡花緣》自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出版問世以來,一直受到各方關注。魯迅、鄭振鐸、胡適、林語堂等大家對它都有研究,評價頗高。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稱之為能「與萬寶全書相鄰比」的奇書。國外學者也致力於此書的研究,蘇聯女漢學家費施曼說該書是「熔幻想小說、歷史小說、諷刺小說和游記小說於一爐的傑作。」《鏡花緣》已被譯成英、俄、德、日等文字。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的學者還相繼來板浦考察此書寫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李汝珍晚年窮因潦倒。現在,其板浦故居建有「李汝珍紀念館」。

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省海州。現代散文家、詩人、教授。

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生時代即創作新詩,後又從事散文寫作。1920年秋,創辦《詩刊》。

1925年到北京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任教,不久任系主任。抗日戰爭時期,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抗戰勝利後,仍在清華大學任教,並積極支持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學生運動。1947年,朱自清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簽名。抗議當局任意逮捕群眾。1948年6月,在京參加了反對美國扶持日本的遊行,並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國麵粉宣言》上簽名。1948年8月20日,因貧病在北平逝世,著有《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倫敦雜記》,文藝論著《詩言志辨》、《記雅俗共賞》等。

谷牧(1914年一 ),原名劉曼生,山東榮成人,1931年加入共青團,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曾在北平參加左翼作家聯盟,是左聯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東北軍第一一二師工作委員會書記、山東分局統戰部長、濱海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華東局秘書長、新海連特委書記兼警備區政委等職。建國後,任中共濟南市委書記、市長,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國家建委主任,國務院副總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是中共第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十一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

1938年穀牧在東北軍一一二師任中共工委書記期間,曾在本市新浦隴海公寓辦公(現已建為連雲港市革命紀念館)。1948年11月新海連地區解放,谷牧任新海連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不久任中共新海連特區委員會書記兼警備區政委,對接管新海連地區、建立民主政權、恢復發展生產做了大量工作。谷牧到中央工作後,仍然關心連雲港的建設,多次來連雲港視察、指導工作。1973年2月,周思來總理發出「三年改變港口面貌」的指示後,時任國家建委主任、國務院建港領導小組組長的谷牧視察連雲港的港口、岸線,聽取建港匯報,並就港口建設規模、條件、戰略意義和今後任務作了指示。1985年6月,谷牧在江蘇省省長顧秀蓮陪同下視察了連雲港。1988年11月、1996年10月他又兩次視察連雲港,對連雲港建設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

㈢ 連雲港灌雲縣下面的鄉鎮有板浦鎮嗎

有的
板浦鎮簡介:
板浦鎮建於隋末唐初,自隋唐以來,一直是古海州所轄的經濟繁華、文化發達的文明古鎮。歷史上是 淮北最大的鹽都,是全國四大鹽碭中最富有最繁華的地方。「得山海之勢,具魚鹽之 利」的兩淮鹽商大都聚集於此。古色古香的建築物,石板鋪地的深巷小街,青磚小瓦 的幽深庭院,使人感到古老而清新。從1912年灌雲建制,至解放前夕,一直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古即為古海州地區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重鎮,是清代著名文學家、數學家許喬林、許桂林的故鄉。李汝珍在此生活30年,撰寫了文學名著《鏡花緣》。1912年置縣時為灌雲縣治,1949年後為縣屬鎮建制。

板浦是淮北最著名的古城,文化教育事業相當發達,歷代人才輩出。明代作家吳承恩,清代經學大師凌延堪,大學士阮元等曾游學板浦,光緒年間在鎮北 中正出了個武狀元卞賡,駐守廣州後,衣錦還鄉,狀元府遺址尚存。文學巨匠李汝珍 寓居板浦長達30年(李汝珍紀念館已正式開放)而寫出文學名著《鏡花緣》,成為不 朽之作。板浦的教育事業一直經久不衰。「精勤書院」、「敦善書院」可上溯一百多年。 頗有名望的江蘇省第8師范學校曾一度設在板浦。板浦中學已有60多年歷史,原江蘇省長惠浴宇、聯合國科教文預算局局長楊天全曾在該校就讀,這里還是現代著名科學家汪德昭、汪德輝、汪德宮汪氏兄弟的故鄉。

板浦鎮位於灌雲縣北部,地處善後河北岸,東、西、北三面均與東辛鄉接壤,南與板浦果園相鄰,緊靠204國道線,面積2.7平方公里,耕地1319畝。 該鎮地熱平坦,高程為3至3.5米。土壤屬二鹼性粘土,地下水質差,井水不宜食用。該鎮交通規則十分方便,與鄰近市、縣、鄉、鎮之間都有客車通行。
板浦鎮解放前房魏路窄,道路泥濘,大小街巷坎坷不平,解放後復修了中大街,拓寬了東西大街,新辟了菜市街,新建了大會堂,改造了市容。初步形成紡織、食品、建材、機電、化工、包裝配類生產體系,骨幹工業企業主要有電鍍廠, 年產百噸優質醋的副食品廠,100檯布機的織布廠,以及化工廠、包裝廠、保溫廠等,主要產品有傳統名特優產品「汪恕有」滴醋(88年獲中國博覽會銀牌獎,89年獲部優產品),包裝紙箱、鍍鋅鋼管、二號熔劑,碳酸鈣系列產品、全棉及維棉白布等。
板浦鎮文化教育較發達,解放前板浦就有私立小學11所,初級中學1所, 解放後,文化教育得到發展,現有中學2所,小學數所學站、電影院、職工俱樂部等文化設施,衛生事業也有較大發展,解放前只有幾家私立醫院和葯店,現有中心醫院一所,病床近百張,醫務人員近百人,鎮轄村設有衛生所,部分工廠還有門診室。

板浦飲食文化歷史悠久,頗具特色。其中以「汪恕有滴醋」為最佳。此醋用高梁釀制 而成,風味獨特。袁枚詩雲「鎮壓江醋顏色雖佳,味不甚酸,失醋之本旨矣。以板浦 醋第一,浦口醋次之。」乾隆皇帝食此醋後也贊不絕口,故有「皇帝老兒嘗滴醋,袁大才子寫名著」的佳話。

㈣ 淮海的風土人情

1、悠久的歷史文化
板浦鎮建於隋末唐初,自隋唐以來,一直是古海州所轄的經濟繁華、文化發達的文明古鎮。歷史上是 淮北最大的鹽都,是全國四大鹽碭中最富有最繁華的地方。「得山海之勢,具魚鹽之 利」的兩淮鹽商大都聚集於此。古色古香的建築物,石板鋪地的深巷小街,青磚小瓦 的幽深庭院,使人感到古老而清新。從1912年灌雲建制,至解放前夕,一直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古即為古海州地區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重鎮,是清代著名文學家、數學家許喬林、許桂林的故鄉。李汝珍在此生活30年,撰寫了文學名著《鏡花緣》。1912年置縣時為灌雲縣治,1949年後為縣屬鎮建制。
板浦是淮北最著名的古城,文化教育事業相當發達,歷代人才輩出。明代作家吳承恩,清代經學大師凌延堪,大學士阮元等曾游學板浦,光緒年間在鎮北中正出了個武狀元卞賡,駐守廣州後,衣錦還鄉,狀元府遺址尚存。文學巨匠李汝珍 寓居板浦長達30年(李汝珍紀念館已正式開放)而寫出文學名著《鏡花緣》,成為不朽之作。板浦的教育事業一直經久不衰。「精勤書院」、「敦善書院」可上溯一百多年。 頗有名望的江蘇省第8師范學校曾一度設在板浦。板浦中學已有60多年歷史,原江蘇省長惠浴宇、聯合國科教文預算局局長楊天全曾在該校就讀,這里還是現代著名科學家汪德昭、汪德輝、汪德宮汪氏兄弟的故鄉。

2、富饒的一方熱土
板浦鎮位於灌雲縣北部,地處善後河北岸,東、西、北三面均與東辛鄉接壤,南與板浦果園相鄰,緊靠204國道線,面積2.7平方公里,耕地1319畝。該鎮地熱平坦,高程為3至3.5米。土壤屬二鹼性粘土,地下水質差,井水不宜食用。該鎮交通規則十分方便,與鄰近市、縣、鄉、鎮之間都有客車通行。板浦鎮解放前房魏路窄,道路泥濘,大小街巷坎坷不平,解放後復修了中大街,拓寬了東西大街,新辟了菜市街,新建了大會堂,改造了市容。初步形成紡織、食品、建材、機電、化工、包裝配類生產體系,骨幹工業企業主要有電鍍廠,年產百噸優質醋的副食品廠,100檯布機的織布廠,以及化工廠、包裝廠、保溫廠等,主要產品有傳統名特優產品「汪恕有」滴醋(88年獲中國博覽會銀牌獎,89年獲部優產品),包裝紙箱、鍍鋅鋼管、二號熔劑,碳酸鈣系列產品、全棉及維棉白布等。

板浦鎮文化教育較發達,解放前板浦就有私立小學11所,初級中學1所, 解放後,文化教育得到發展,現有中學2所,小學數所學站、電影院、職工俱樂部等文化設施,衛生事業也有較大發展,解放前只有幾家私立醫院和葯店,現有中心醫院一所,病床近百張,醫務人員近百人,鎮轄村設有衛生所,部分工廠還有門診室。

3、獨特的風味小吃
板浦飲食文化歷史悠久,頗具特色。其中以「汪恕有滴醋」為最佳。此醋用高梁釀制 而成,風味獨特。袁枚詩雲「鎮壓江醋顏色雖佳,味不甚酸,失醋之本旨矣」。以板浦醋第一,浦口醋次之。乾隆皇帝食此醋後也贊不絕口,故有「皇帝老兒嘗滴醋,袁大才子寫名著」的佳話。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