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德安縣車橋鎮義門陳遺址
㈠ 德安義門陳針織實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德安義門陳針織實業有限公司於2013年12月13日在德安縣市場和質量監督管回理局登記成答立。法定代表人胡緒春,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針織品加工、銷售及進出口業務等。
法定代表人:胡緒春
成立時間:2009-06-10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60426210002616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工業園西區
㈡ 有誰聽過義門陳 嘛
有故事江西德安義門陳記 -------------------------------------------------------------------------------- 義門陳氏天下奇 忠孝節義眾口碑 千年文化譽淵府 百代英才福後裔 義門陳起源 資料來源:德安之窗——義門陳專題 義門陳氏始祖乃陳旺,字天相,於唐玄宗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4月遵祖父陳伯宣命,由廬山龍潭窩遷至九江郡蒲塘場太平鄉常樂里永清村(即今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車橋鎮義門村),開創基業。陳旺娶妻孫氏生子二,長子陳機,次子陳棋。陳旺壽終八十一歲,葬於義門東臬嶺龍池山(今旺公山)。陳旺自開基以來,以忠孝節義為本,勤儉耕讀傳家,建書堂(東佳書院前身),立家法,敬友鄰,睦家人,使義門陳氏家族人才輩出,義風蔚然而日益昌盛,為義門陳氏後來聚居數千口,合炊幾百年奠定了文明的良基。 義門盛況 1、累受旌表。義門陳氏自建庄至分析,跨兩朝,歷時三百三十二年,先後累受唐宋兩朝數位帝王的親筆敕賜旌表和諸多將相名流詩賦贊譽。 (1)唐朝旌表 唐僖宗李儇於中和四年(公元885年)御筆親題「義門世家」,並賜一聯「九重天上書聲舊,千古人間義字香」以示贊譽。從此,陳氏即把原常樂里永清村改為「義門」。 唐昭宗李曄於大明元年(公元890年)御筆親題「旌表義門陳氏」,由此即定名為「義門陳」。今外地仍稱車橋鎮義門村為義門陳。 南唐王李升於升元元年(公元937年)賜匾一塊,上書「義門」二字,標揭門閭。至此,「義門陳氏」自陳旺於唐玄宗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開基建庄至南唐李升升元元年(公元937年),在唐共歷時206年,先後受到三位帝王的旌表,後人有義門陳氏始於唐之說。 (2)宋朝旌表 宋太宗趙匡義於淳化三年(公元992年)7月15日御筆旌賜「忠者世家」,又於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旌賜「真良家」和「義居人」,同年下昭將「義門家法」收藏於國史館,並遣內侍裴愈賜御書三十三卷在義門敕建御書樓,將「真良家」三字懸掛門首。宋太宗又於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為義門親題: 水閣山齋架碧虛,亭亭華表耀門閭。 祖宗遺下林泉汁,子孫相承孝義廬。 原上鶺鴿常救難,庭前棠棣每添輝。 疑川郡派傳千古,芳振江南紹有虞。 和「問道江南誰第一,咸稱惟有義門陳」的詩句以示贊頌。 宋真宗趙恆賜聯「聚居三千口人間第一,合炊四百年天下無雙」,並於天禧四年(公元1011年)敕於旌表門外,築高台丈許,親題「旌表義門陳氏」六個大字。 宋仁宗趙禎嘉(示右)五年(公元1060年)追封義門陳氏五世祖陳旺、陳機、陳感、陳蘭、陳青分別為晉國公、齊國公、吳國公、燕國公、許國公之謚號,又於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贈義門分庄一詩中寫道:「江洲久著義門庄,珠輝玉廊孰同行。蒂固根深誰與並,莊上分庄歲月長。謾誇詩禮追鄒魯,須信簪纓賽謝王。子孫各知道義范,永於瞬德有重光。」 時年義門陳氏建庄已歷時331年,3900餘人聚居合炊。 由以上兩朝帝王的詩聯旌表中,可以斷定「義門陳氏」是古代文明之典範,作為一個家族累受兩朝歷代帝五的旌表,可稱中國古今之最。據史料記載,「義門陳氏」在宋仁宗時期處鼎盛時期,當時在義門陳氏忠義孝悌的感召下,江南人家平糾紛,凈爭訟,知禮儀,忠國家,呈現一派耕讀昇平的景象。因此,後人有「義門陳」盛於宋之說。 2、興盛規模 (1)宋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義門陳氏建庄合炊累計歷時332年,聚居18代,人口3978人。 (2)至公元1063年,義門陳氏一家歷代為官人數約30人,歷受封贈42人,歷代累計中舉120餘人,其中官至宰相2人。 (3)至公元1063年,義門陳的建築有:義門正宅、御書樓、東佳書院、東臬祠(旺公祠)、太公堂、祖訓堂、德星堂、大學院、接官廳、刑仗廳、太聖院、得勝樓、九里殿、永清祠、都察院、百犬牢、鞦韆院、望仙亭、嬉戲亭、真君祠、五祖碑、藏書樓、百柱堂、蘭官、廨院、道院、義門、義酒坊、酒店、饋堂、公堂、鼓樓、洗米池、酒泉井、茶房、新遷祠、先祠、義碑,筮法亭及田莊、園林等三百多處。 (4)宋真宗聽說義門陳氏「堂前架上衣無主,三歲孩兒不識母,一十五代未分居(仁宗時期義門分庄時為18代),農夫不怨耕田苦。」驚嘆不已,連命義門族人進朝加爵,並額外恩准義門陳氏鑄造家幣以示榮寵(海外至今仍有人收藏鑄有「義門世家」字樣、外圓內方約一寸直徑的銅幣)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由此可見,「義門陳」當時「樓閣連雲延四方,旌旗映日紫氣長,農夫耕種猶作賦,學子吟哦翰墨香」的繁榮景象。 義門衰弱 1、兩次分庄 (1)宋仁宗嘉(示右)七年(公元1062年),有重臣包拯、文彥博等上書,論德安義門陳氏人口過於集中,朝野太盛,似有王氣,以人多地少、供給不足為由建議分析「義門陳氏」,宋仁宗出於維護統治階級自身利益,於公元1063年賜「義門陳氏」以「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彥成延繼。」遣地方官員謝景初、呂海、范彬等人於同年7月初三到「義門陳」,將12個派行分析為291庄,其中遷往江南110庄,楚地91庄,兩直、川浙廣閩90庄。分布全國七十二個郡(今年18個省)耕種生息,奉江洲德安義門為世家。 (2)元未明初,陳友諒兵敗於朱元璋之後,朱元璋對德安義門進行第二次分析。 2、兩次兵災 (1)南宋時期金兵犯境,金兵元帥金兀術派兵對抗金名將陳郜故里即德安義門進行殘酷的燒殺搶掠,將義門陳唐宋時期的建築夷為平地。義門陳受劫後,分析出去的陳氏後裔雲集故里,捐資重建家園,至元未時期「義門陳」庄又重展雄資。 (2)元未,陳友諒與朱元璋大戰鄱陽湖兵敗後,朱元璋為報復,派兵進駐陳友諒故里「義門陳」,進行了洗劫,並將「義門世家」陳姓定為「胥民」,致使分析出去的陳氏後裔紛紛逃亡海外,也正因此,陳姓而遍布天下。
㈢ 德安有什麼名人那
陶淵明,袁隆平,李安導演,名模呂燕這是最著名的了。
㈣ 江西南昌陳氏是從哪遷來的
天下陳姓皆出義門,德安縣車橋鎮義門陳村,沒錯的,就是那裡!
㈤ 有誰知道義門世家的歷史
請問 樓主是姓 陳嗎?
南朝陳朝國亡後,宗室中的一部份人被押送到了隋都長安,其中包括後主陳叔寶在內。後主之弟叔明的五世孫陳兼,陳兼之弟陳旺(宜都王叔明五世孫),字天相,生於浙江金華,隨陳兼至江州。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四月,因陳兼遷升別任,陳旺遷居江西江州郡潯陽縣太平鄉常樂里永清村(今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車橋鎮義門陳村),成為江州義門陳氏開山之祖。世人稱這一支陳姓稱江州義門陳氏。
義門陳氏創立後,到了宋初開寶年間,義門陳氏已發展到七百四十餘人,到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人口增加到1470餘口,短短二十餘年時間里,人口增加了一倍。
天聖四年(公元1026年),宋仁宗詔封陳旺、陳機、陳感、陳藍、陳青為晉國公、燕國公、許國公、吳國公、齊國公。並將《陳氏家法》收入國史館,且賜王公大臣各一本, 使知孝義之風。到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陳氏已達到3900餘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規模最大的家庭。唐僖宗李儇御詩《贊義門陳氏》:「金門宴罷月如銀,環佩珊珊出鳳闉。問道江南誰第一,咸稱惟有義門陳。」至道二年宋太宗御封「真良家」,次年又贈「聚居三千口人間第一,合爨(或同居)五百年天下(或世上)無雙。」一聯。宋朝裴愈題寫了「天下第一家」匾額,因此世人皆稱江州義門陳氏為「天下第一家」。宋太宗還御書「一犬未至百犬不食,牢內異物皆效義;一吠突起百吠齊怒,寨中同聲共護門。」 一聯,於其家百犬牢。《中華姓氏通書》稱「義門陳氏天下奇,百犬同槽奇中奇」,也被載入世界吉尼斯記錄。
家族過於龐大,便給統治者帶來了危機,文彥博、包拯等大臣建議分析居住,宋仁宗採納了這一建議,以陳氏孝義太盛,散至各地作忠孝典範,教化民風為由,於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七月派人監護分析。 有趣的是,分析家產時竟是按照天子御賜的編號,把陳姓在鄭州(今屬河南)、潭州(湖南長沙)、黃州(湖北黃崗)、漢陽(湖北武漢)、安慶(今屬安徽)、棣州(山東惠民)、松州(四川松潘)、瀘州(今屬四川)、光州(河南光山)、洪州(江西南昌)、舒州(安徽潛山)等地的產業,分為291一份。
又把德化(江西九江)、瑞昌(今屬江西)、星子(今屬江西)三縣田分為27份,德安、建昌(江西奉新西南)的財產分為20份,這些均不在291份之內。
他們遷往居住的田多達290餘處,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廣西、江蘇、安徽、海南、四川、山東、山西、陝西、福建、湖南、廣東、上海、天津等16個省、市均有陳姓的足跡。 若以縣份計算,陳姓分布於125個縣市中,其中自然是江西最多,佔28個縣市,最少的也有1個縣。
因為這些陳姓都從江州義門析出,因而各家門口都掛有義門世家的匾額,各地又有 天下陳氏出江州之說。
據查,中國共產黨的著名人物陳雲、陳毅、陳賡,國民黨元老陳立夫、陳果夫、國民黨將領陳誠、中共早期著名領導人陳獨秀等,都是江州義門陳氏分析到各地支派的後代。
㈥ 江西九江德安有哪些歷史傳統文化
德安縣,江西省九江市下轄縣。歷史源遠悠久,唐虞三代時稱為敷淺原。春秋時界於吳、楚之間,俗有「楚尾吳頭」之稱。
德安歷史,源遠流長,公元前206—165年時期,首置歷陵縣,為江西最早設縣地之一,新莽(公元9—13年)改稱蒲亭,莽滅後復稱歷陵縣,唐太宗貞元八年,以歷陵縣佔地立蒲塘驛,隸屬楚城縣,後改為蒲塘場,五代(吳)乾貞元年即順義七年設德安縣(取德新綏安之意),隸屬江州,德安為千年古邑,是秦漢首設十八縣之一,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歷陵縣治地(今高塘鄉),現遺存有土地垣,面積約15萬平方米,存有西漢土坑,東漢磚室、三國東吳、兩晉、南朝等漢至六朝古墓群,成為歷史古城見證。五代吳乾貞元年(公元927年)蒲塘場為德安縣,宋、元屬江洲路,明清屬九江府,明國元年(1912)冬,全省廢舊制,立十三府,德安縣屬九江府,民國三年(1914),全省化為四道,德安屬潯陽道。民國15年(1926)廢四道,各縣直屬省政府。民國二十一年(1932)德安屬第四行政專區。民國二十六年(1937)將第五行政專區之九江,德安劃為第九行政專區。1949年解放後,德安屬九江專區,1983年德安屬九江市,全縣有9鄉、4鎮,林場、園藝場各1個,102個村委會,6個社區居委會、全縣總面積863平方米。總人口17萬,居住有漢、回、畲、壯、苗、土家等16個民族。
德安歷史悠久,景色優美,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俯拾皆是,文化源遠流長,名人眾多,遺址和文物古跡甚多。從史料、考古資料證明,德安境內發現了多處史前文化遺址,有發達的青銅文化,距今五、六千年,尤以蚌殼山、烏龜山、焦家灘原始文化遺址為典型,出土遺物的磨製石器和陶器居多,具有面積大,文化堆積豐厚,聚落密集,文化面積獨特四大特點。
文獻記載,夏禹治水不僅到過九江也來過德安地界,也就是德安地名「敷淺原」,說明禹與德安先民和平共處治水有密切關系。
石灰山遺址:處於聶橋鎮蔣家壠東南150米,面積約5萬平方米,是江西省首次發掘的夏時期文化遺址。
陳家墩:江南罕見的尚代域垣祭落群,由18座土垣構成,分布面積約2平方公里,遺址位於中心地,面積達1萬余平方米,並發現面積約2000平方米的長方形淺斗狀祭祀台,是全國已發現的商代祭祀遺存最為完整的宗教場所,出土完整和可復原器物500餘件。
義門陳:義門陳文化發源於車橋鎮(公元832年),義門陳始祖陳旺因官置產於江州太平鄉常樂里,經歷十代,3900餘口,聚族而居,同炊共飲,擊鼓傳餐,百犬同槽,孝義傳世、耕讀傳承,家無私財,族產共有,共同勞作,平均分配,和諧相處的奇跡,成為封建社會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和諧團結的大家庭,是人類社會文明與進步的歷史典範。
陶淵明故里:位於吳山鄉蔡河村林居社區,為自然和諧的田園風光,新發現陶氏、陶門古墓群十餘處,白鶴山天柱峰、婆婆地、石灰沖、牛眠地等墓葬共1246座,並有陶潛墓,孟母墓,還有古道、古橋、淵明詞等遺址。
德安八景:主要分布在蒲亭鎮、豐林鎮、寶塔鄉、河東鄉等區域,最早起源於堯舜時期,明代邑伸周振編修《德安縣志》定為德安八景,由「蒲塘落雁」、「湴塘曉鍾」、「陽居仙跡」、「義峰聳翠」、「釣台漁唱」、「南庄耕叟」、「金帶河流」、「烏石清泉」等八個景點傳說故事組成。
《五喬洞》位於德安之南小昆侖山元陽觀左下處,傳記為東漢方士王喬修煉之所。
《元陽觀》位於小昆侖山之巔,宋嘉泰三年(公元1203),道士吳壽南建,毀後於明、宋間道士姚鵬等重建。
德安歷史文化繁榮科第登仕接踵而來名人輩出,文物典籍豐厚,文化繁榮,登科中舉,人才之盛,甲於天下,北宋狀元1人,進士:宋朝52人,元朝1人,明朝7人(其中1人為探花)、清朝7人。並有敦睦文化、民俗文化、書院文化、名人文化、汝貼文化等,義門陳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大義呈祥、和諧文明是典型的敦睦文化。
民俗文化為德安布帳儺(德安潘公戲):起源於唐末宋初(公元768年),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德安西河大戲(西河彈腔):源於清朝道光末年,是別具風韻的地方傳統戲劇,並載入《中國戲曲辭典》,為我國四大古老劇種之一。流傳於林泉、豐林、高唐一帶的德安山歌等。
書院文化:中國書院始於唐代,德安是江西創辦書院最早地之一,計有公元821年創辦的磨溪新田村的李渤書院,公元890年創辦的東佳書院,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民辦書院,早於「白鹿洞書院」50多年,還有明、清相繼創辦的「義門」、「河東」、「敷陽」、「小山」、「 桂香」、「符夢」等6個知名度較高的書院。
「萬家嶺大捷遺址」,革命遺址:石鼓殿等紅色文化,名人文化。
胡旦:今德安愛民鄉泉桂村,北宋公元997年丁丑狀元,是德安縣唯一狀元。
夏竦:(公元985—1051)字子喬,白水人,北宋名臣、文學家。
王韶:(公元1030—1081)字子純,北宋名將,山灣人,宋嘉佑二年登進士,追封大師申國公。
王寀:北宋書法家,字輔道,王韶之幼子,翰林學士,宋崇寧二年登進士。
陳崇:義門陳氏第三任家長,於大順元年正式建成東佳書院。
周振:(1392—1457年)字道興,木環人,官居監察御史,政績卓著,深得民心,明正統拔尖捐資創修《德安縣志》。
熊十力:(1885—1968)字子真,祖籍湖北黃岡,清末全家遷居德安,號漆園老人,新儒學傑出代表,國內外知名學者。
袁隆平:德安縣河東鄉,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榮獲首屆科學技術最高獎
通過對德安縣所轄各鄉鎮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調查和研究,基本摸清了地面文物的情況。計有商代文化遺址10處;唐代文化遺址7處;宋、遼金文化遺存24處;元代遺址1處;明清遺址158處;民國遺存22處;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物等50處。現有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石灰山遺址、羅漢橋、萬家嶺戰役遺址3個,縣文物保護單位有「石鼓殿」、「革命烈士紀念塔」、「商代烏龜山遺址」、「西周蛇墩遺址」、「蘆溪廊橋」、明代「一字園」、「侍衛府」、唐代「文華塔」、宋代「劉日章墓」、北宋「王韶妻墓」及「石翁仲」、明代「周振墓」等14個。德安縣館藏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之多,品味之高在江西省為四大文物縣之一。到目前為止,全縣有館藏文物、標本萬余件,其中國寶級1件,國家一級文物39件,二級文物62件,三級文物159件,尤其是商代玉琮、木垂球、宋代紀年青白瓷、南宋絲綢服飾、北宋壁畫墓、星宿圖和南宋絹地彩繪星宿圖、南宋古屍、元代八棱玉壺春瓶、元代大型石刻造像、明代絲綿、麻服飾等觀展文物。並有不少珍品收錄於《中國文物精華大詞典》。非物質文化遺產經普查、收集、整理,共收集整理出民間文學19件,傳統音樂16件,民間舞蹈5件,傳統戲劇8個,傳統體育2個,民間美術3件,傳統手工技藝3件,民俗1個,珍貴書稿、劇本、樂器、影像資料等實物100餘件。國家級非遺名錄有「德安潘公戲」1項;省級保護名錄有「義門陳文化」、「德安西河彈腔」、「德安八景民間傳說」等4項;市級非遺保護名錄「德安紙扎」、「德安南河戲」、「德安陶淵明故里民間傳說」、「德安農事歌」等8項;縣級非遺保護名錄 「文華塔傳說」「望夫山傳說」「勤儉歌」、「打夯歌」「婚唱曲子」、「勞作號子」「竹編」等共14項,並對各級非遺項目確定了代表性傳承人省、市、縣三級傳承人2人,市、縣傳承人5人,縣級傳承人10人,建立了「潘公戲」和「義門陳文化」。
㈦ 陳氏宗譜,求宗源
不好意思,陳氏分支 太多,希望下面的能 幫助你。
陳姓始祖
陳胡公。陳胡公本媯姓或姚姓,有虞氏,名滿,字少湯,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孫。舜,也稱虞舜,黃帝八世孫,生於姚地,以地取姓為姚。商朝末年,舜帝的第32代孫虞閼父(又稱遏父)投附了周國,擔任陶正一職,他制陶的技藝極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歡心。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建周,追封先賢遺民時,把虞閼父的兒子虞滿封於陳,國號陳,侯爵。按照宗法制度和胙土命氏的慣例,賜命之為陳氏,遂稱陳滿,謚號胡公,史稱陳胡公(《國語》作虞胡公),為陳氏的得姓始祖。周武王並將長女太姬嫁給他,備以三恪,奉祀虞舜。後新朝王莽登帝位,封陳胡公為陳胡王。
郡望堂號
郡望
潁川郡秦時置郡。以潁水得名,治今河南禹縣。此支陳氏開基始祖為齊王建三子陳軫。 廣陵郡西漢置國,東漢改為郡。治所在廣陵(今江蘇揚州)。此支陳氏因漢武帝之子廣陵王劉胥之後入贅於陳。 河南郡漢高帝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 武當郡北魏置郡,治所在湖北均縣西北。這一支出自陳寔之後。 馮翊郡漢武帝置郡,治所在臨晉(今陝西大荔)。此支陳氏出自陳宣帝之子沅陵王陳叔興之後。 京兆郡漢時置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此支陳氏出自唐代遷居京兆的陳寔後裔陳忠之後。 汝南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 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 東海郡治所在郯(今山東郯城北)。 新安郡晉太康元年(208)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淳安西)。相當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門等地。後轄境歷朝不同。 廬江郡治所在舒(今安徽廬江)。
堂號
三恪堂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滅紂後,把商之後封於宋,夏之後封於杞,帝舜之後封於陳。稱為三恪。表示他們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們。 德星堂、德聚堂源自太丘長陳實子侄,同以孝賢聞名,當年訪名士荀淑父子,正值德星聚,德星乃一歲星,歲星所在有福,故取堂名曰德星。太史為此上奏曰:「德星聚奎,五百里內有賢人聚。」族人遂有以「德星」或「德聚」為堂號。 其它堂號:①郡望堂號:穎川、東海、廬江、汝南、河南、馮翊、下邳、武當、京兆、廣陵、新安。②自立堂號:建業、映山、忠節、延慶、余慶、報本、星聚、三義、樹本、燕貽、官梅、篤慶、光裕、崇義、崇本、世德、衍慶、敦睦、敘倫、地心、重華、仁恥、毓慶、世德、敦厚、奉先、聚原、傳義、三和、培德、三相、義門、道榮、惇庸、雙桂、徽五、紹德、懷忠、聚星、澠武。
南朝陳朝國亡後,宗室中的一部份人被押送到了隋都長安,其中包括後主陳叔寶在內。後主之弟叔明的五世孫陳兼,在唐玄宗時考中進士,官右補闕。兼之子京,仕於德宗朝。京無子,以侄陳褒為嗣。褒任鹽官(浙江海寧縣西南鹽官鎮南)縣令,生有一子叫陳灌。陳灌之子陳環任臨海(今屬浙江)縣令時,舉家遷往福建泉州仙游(今莆田市)。他有六子,其中第五子伯宣遁往江西廬山聖治峰,注司馬遷《史記》行於世。 陳兼之弟陳旺(宜都王叔明五世孫),字天相,生於浙江金華,隨陳兼至江州。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四月,因陳兼遷升別任,陳旺遷居江西江州郡潯陽縣太平鄉常樂里永清村(今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車橋鎮義門陳村),成為江州義門陳氏開山之祖。世人稱這一支陳姓稱江州義門陳氏。 義門陳氏創立後,到了宋初開寶年間,義門陳氏已發展到七百四十餘人,到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人口增加到1470餘口,短短二十餘年時間里,人口增加了一倍。 天聖四年(公元1026年),宋仁宗詔封陳旺、陳機、陳感、陳藍、陳青為晉國公、燕國公、許國公、吳國公、齊國公。並將《陳氏家法》收入國史館,且賜王公大臣各一本,
家族過於龐大,便給統治者帶來了危機,文彥博、包拯等大臣建議分析居住,宋仁宗採納了這一建議,以陳氏孝義太盛,散至各地作忠孝典範,教化民風為由,於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七月派人監護分析。 有趣的是,分析家產時竟是按照天子御賜的編號,把陳姓在鄭州(今屬河南)、潭州(湖南長沙)、黃州(湖北黃崗)、漢陽(湖北武漢)、安慶(今屬安徽)、棣州(山東惠民)、松州(四川松潘)、瀘州(今屬四川)、光州(河南光山)、洪州(江西南昌)、舒州(安徽潛山)等地的產業,分為291一份。 又把德化(江西九江)、瑞昌(今屬江西)、星子(今屬江西)三縣田分為27份,德安、建昌(江西奉新西南)的財產分為20份,這些均不在291份之內。 他們遷往居住的田多達290餘處,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廣西、江蘇、安徽、海南、四川、山東、山西、陝西、福建、湖南、廣東、上海、天津等16個省、市均有陳姓的足跡。 若以縣份計算,陳姓分布於125個縣市中,其中自然是江西最多,佔28個縣市,最少的也有1個縣。因為這些陳姓都從江州義門析出,因而各家門口都掛有義門世家的匾額,各地又有 天下陳氏出江州之說。 據查,中國共產黨的著名人物陳雲、陳毅、陳賡,國民黨元老陳立夫、陳果夫、國民黨將領陳誠、中共早期著名領導人陳獨秀等,都是江州義門陳氏分析到各地支派的後代。
江州義門陳後裔現分布情況可 查 網路:義門陳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