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東平游記

東平游記

發布時間: 2021-03-07 02:36:47

㈠ 東平國家森林公園游記!!!!

請查看http://wenku..com/view/1c8c2afe910ef12d2af9e70a.html

㈡ 老殘游記是誰寫的

《抄老殘游記》,清末中篇小說,是劉鶚 (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的代表作,小說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殘的游歷為主線,對社會矛盾開掘很深,尤其是他在書中敢於直斥清官(清官中的酷吏)誤國,清官害民,獨具慧眼地指出清官的昏庸常常比貪官更甚。同時,小說在民族傳統文化精華提煉、生活哲學及藝術、女性審美和平等、人物心理及音樂景物描寫等多方面皆達到了極其高超的境界。
劉鶚(è),原名夢鵬,又名孟鵬,譜名振遠,字雲摶、公約,又字鐵雲,別署洪都百煉生。祖籍江蘇丹徒,1857年10月18日生於江蘇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世於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劉鶚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從小得名師傳授學業。他學識博雜,精於考古,並在算學、醫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類拔萃的成就,被海內外學者譽為「小說家、詩人、哲學家、音樂家、醫生、企業家、數學家、藏書家、古董收藏家、水利專家、慈善家」。他涉獵眾多領域,著述頗豐,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他所著《老殘游記》備受世人贊譽,是十大古典白話長篇小說之一,又是中國四大諷刺小說之一。劉鶚本人也是富有學識又得不到抱負的人。

㈢ 東平有放款的嗎

東平不僅有運河,還有相關的運河文化。下面是東平介紹,希望能幫到您。東平之通京杭大運河,始於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元代朝廷為了解決山東境內大運河漕運梗阻,實現南糧北調以濟京師,至元十八年十月,元世祖派兵部尚書李奧魯赤帶領都水監官員及水利專家到濟州作實地測量與度劃,並於次年開工,經過兩年施工,開鑿了南起任城(今濟寧),北至須城縣(今東平)安民山的濟州河。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世祖又下令開通了引汶濟運由安民山至臨清接御河的會通河。至此,破解了山東運河漕船水陸不暢的難題,而運河也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京杭大運河。東平運河南從新湖鄉小河涯村入境,北到戴廟鄉十里堡村出境,總長約30公里。其通航時間前後約七百年。會通河開鑿於元代,而繁盛於明清。這條古代黃金水道的興衰史,也是東平社會發展的興衰史。在漫漫七百年間,它為東平留下了一筆巨大的歷史文化遺產,使我們至今受用不盡。近年來,中共東平縣委、東平縣人民政府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對運河文化遺產不僅高度重視,而且進行了系統保護,圍繞建設「生態東平,江北漁鄉」這一總目標,對大運河水系的開發利用,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科學規劃,全面布局,突出重點,分期開發」的總體方針。並依據這一方針,採取了一系列保護和開發東平段運河的重大舉措,並取得了顯著成果。東平豐富的運河文化資源東平境內有著豐富的運河文化資源。主要有著名的引汶濟運工程戴村壩、運河之畔的明珠城市州城、運河風景名勝區東平湖以及重要碼頭大安山、戴家廟等。中國運河史上的偉大工程戴村壩。元朝統一中國後,為了通過隋代運河實現南糧北調,解決山東境內水陸轉運問題成為當務之急。元朝派都水監郭守敬實地堪察拿出解決方案。郭守敬採取在魯西低窪平原上開鑿運河的方法,通過引泗水、汶水匯於濟寧城南而入淮,然後在匯合處開一新河分水北上超過「南旺水脊」,又鑿通了濟州河通往臨清的河道會通河,從而較好地解決了航運不暢的問題。但這一局面保持了不足百年,由於黃河頻繁決口,運河淤塞嚴重,逐漸形成河通水不足的困難局面,嚴重影響南糧北運保障京都,疏浚河道遂成急務。元朝工部尚書宋禮採納農民水利專家白英「引汶濟運」的建議,在東平境內大汶河上築壩,截汶水入於新開挖的小汶河,至汶上南旺脊頂,通過建閘控制南北分水,使引汶之水七分流北,三分流南,即所謂「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抬高運河水位;同時,把南旺、安山、馬場、昭陽等湖改造成蓄放自如的「水櫃」,並引兗州、青州、濟州三州泉水,補充運河水源,從而有效地解決了運河「瓶頸」南旺因地勢高南水北上不暢和水源不足的問題,實現了運河的長期暢通。這一治運的關鍵工程,就是戴村壩。戴村壩初建於永樂九年(1411年),後經多次維修加固。整條壩為南北向,形狀略呈孤形,其弓背對著迎水面。戴村壩壩體結構分為三段,南為滾水壩,中為亂石壩,北為玲瓏壩。三段壩體中,北段玲瓏壩比南段滾水壩高10厘米,中間亂石壩比滾水壩高20厘米,形成兩邊不對稱低凹而中間凸出狀。如此設計,可形成三壩分級漫水,達到排洪防溢,調蓄汶水以濟運的目的。清道光二年(1822年),維修大壩時,在壩東北增築比壩平面高2米,長260米的三合土壩一座,當石壩漫水位超過2米,此壩即自行漫水,從而巧妙地起到泄洪保壩作用。在石壩與三合土壩之間,有一道呈東北西南向長約千米的堤防,名太皇堤。堤的迎水面為石砌。此堤作用在於當豐水期水量過大過猛時,水頭至此而碰壁南流,從而緩解水的流速,以確保主壩安全泄洪。戴村壩南北總長約3000米,壩頂寬約10米,在大汶河與大清河相接處,如長龍卧波,似猛虎鎖關,極其雄偉壯觀。戴村壩所起的作用至關重要,可以說,沒有戴村壩,就不會有山東運河的暢通,不會有明清兩代的漕運繁榮。戴村壩引汶入運的奇妙構想,與四川李冰父子的都江堰工程一樣,堪稱世界水利建設史上第一流的偉大構思,它的設計之精巧,製造之精工,運用之精妙,分水之精確,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的高度智慧,得到國際水利界專家的高度評價,很久以來,就享有「中國第二都江堰」的美譽。其實在我看來,戴村壩遠比都江堰偉大的多,都江堰僅起地域導流的水利作用,而戴村壩的實際效用,不僅在經濟上保障了南糧北運,以濟京師,而且因為這一交通大動脈的暢通,政治上有利於封建王朝的統治和國家的統一,文化上促進了南北大交流和各民族文化心理的認同,形成了明清以來社會的長期穩定。避免了歷史上三國鼎立、南北分治、五胡亂華等分裂混亂局面的出現,對於國家來說,這比任何經濟利好都更加重要。運河之畔的明珠——州城。大運河的開通,給東平留下的另一個巨大文化遺產是州城。州城原為東平故城,自宋咸平三年(1000年)立城,一直是東平府、路、州、縣的治所駐地,是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州城的興衰與運河的興衰緊密相聯。州城繁榮於金元之際,此時也正是大運河貫通之時。金元時期,元朝設東平路,嚴實任東平路總管。據《東平州志》記載,此時的東平路領54州縣,是東平建制史上管轄范圍最大的時期,也是州城經濟文化達到鼎盛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州城,商賈雲集,百業興隆;店鋪鱗次櫛比,作坊星羅棋布;運河上帆檣林立,軸艫相連,拉纖號子聲聲,燈火日夜不息;岸邊車馬喧囂,貨物堆積如山。當地產的花生、棉花、布匹、蒲編等農副產品,源源不斷地輸往四面八方;南方的茶葉、絲綢、竹器、食糖;北方的皮貨、煤炭、木材、雜品等,經運河而匯集於此,又由此再經運河而分散到全國各地。江、浙、皖、晉、秦客商潮水般湧入州城,各類商會的樓堂館所傍河而立,金店、銀號、書坊、筆庄,以及酒樓、戲台、葯鋪、茶肆等等遍布城區。以致義大利著名旅遊家馬可·波羅在其游記中贊嘆「這是一座雄偉美麗的大都市,商品與手工藝製品特別豐富。河中船舶往來如織,僅看這些運載著價值連城的商品的船舶噸位與數量,就會令人驚訝不已。」詩人高適更寫下了「高城回首一長嗟,市聲浩浩如欲沸」的贊美詩句。州城不僅經濟發達,文化尤為繁榮。東平路在嚴實父子管轄下的半個世紀,社會穩定,府學興盛,南北才俊,咸集州城。出現了以大戲曲家高文秀為代表的東平作家群,勾欄瓦舍,遍布城中,笙歌舞樂,日夜不息,使東平成為中國北方除大都之外的著名戲曲之鄉、雜劇重鎮。特別是府學的興盛,培養了大批人才,以至有「朝中官員,半出東平」之說。更令東平人驕傲的是,元代還產生了大科學家王楨,他所著的《農書》,成為世界農學史上的名著。在元末明初,又產生了《三國演義》《水滸傳》作者羅貫中,形成了中國文學史上四部古典小說半出東平的罕見奇觀。這座繁華的城市裡,古建築比比皆是。著名的有文廟、關帝廟、火神廟、城隍廟、鎮武廟;報恩寺,清真寺;狀元府;山陝會館以及各類牌坊,如宋代的梁顥梁固父子狀元牌坊、武進士武之大的龍門連躍牌坊等功名和節孝牌坊,號稱「七十二架」之多。還有不少烙印著運河文化的古遺址等等。古代州城生態環境極好。據清道光《東平州志》記載,會通河一帶名泉甚多,著名的即有半畝泉、游龍泉、雙鳴泉、永旺泉、靜深泉等三十餘處。泉多林必茂。入夏以後,運河岸邊,泉水之畔,白楊綠柳,濃蔭蔽天;奇花異草,爭妍斗艷。遊人踏青賞景,漫遊林下,聽百鳥之歡鳴,觀河上之帆影,如同在畫圖中。故民國《東平縣志》美其「夏秋之交,不亞江南」。與大運河靈肉一體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東平湖。歷史上,大運河進入東平境內後,在今戴廟鄉注入黃河的地方,與大清河流向基本平行,相鄰而不相交,現在的東平湖,實際上是大清河入黃前的一片低窪水澤,上世紀五十年代修建東平湖水庫時,才把大運河和大清河入黃口融匯一起,成為中原地區最大的平原水庫——東平湖。由是,也可以說,東平湖文化,也就是大運河文化。現在沿湖大安山至戴家廟一帶三十多里,都曾是京杭運河商貿經濟和民間藝術的繁華帶。清道光《東平州志》記載,大安山和戴家廟分別建有河閘,有專司此職的閘夫。兩處都是商賈往來,百工聚匯,貨物集散,生意興隆的水陸大碼頭。2007年夏,我在做大運河調查時,聽大安山曾做過運河船工的村民說,該村傍運河而建,曾有七十二條胡同,條條通向運河。戴家廟曾有十條大街,每一條街道都通向運河。市列珠璣,戶盈管弦,經濟文化皆極一時之盛。那時,民間流傳著一句俗語,叫「大安山到戴廟,一黑夜不睡覺。」意思是兩個大碼頭之間,河面上桅桿林立,燈火交織,市聲如沸,形同白晝。據一位曾在運河上闖盪大半生的八十多歲老船工說,那時,運河上最多時一天曾過48幫船隊(每幫船隊100艘船)。可以想像,五千艘運糧船蓬帆高掛,銜尾而行,如神龍遨遊,不見首尾,該是一種多麼壯觀的景象!故此「會河帆影」成為東平古八景之一,至今仍留在運河兩岸人們的記憶里。河湖融為一體後,東平湖總面積627平方公里,蓄水量40億立方米。目前,常年水面200多平方公里。成為青山環繞,綠柳垂岸,碧波葦盪,銀鷗翔天,天然一幅優美畫卷的風景名勝區。東平湖水產資源十分豐富。據調查,湖中有魚類、貝類等水生動物60餘種,水生植物40多種,年產量在3000噸以上。東平湖周圍多山,以臘山國家森林公園最為著名,這是一座道教名山,山上有三清宮、藏經閣、古戲台、玉皇殿等眾多古跡。與臘山相鄰的六工山建福寺,是中國四大民間武術之一子午功的發源地。至今保存著子午功創始人水滸英雄武松、魯智深的練功房等遺跡。湖中有島,名無影山,傳說曾是水滸英雄劫持生辰後藏身的地方,今改名聚義島。島上文物眾多,有藏梅寺、晁蓋墓、鍾鼓樓等。聚義島是理想的避暑勝地。這里夏日清風習習,夜涼如秋;島岸綿長,沙白如雪,是優良的天然浴場。環東平湖一帶,還有國保級文物白佛山隋代大佛、稻屯窪國家級濕地公園,國家級名勝洪頂山北朝摩崖刻經、司里山摩崖石刻造像群、舊縣鄉楚霸王墓等許多珍貴文物古跡。總之,東平的運河文化,積淀深厚,豐富多彩。是歷史留給我們當代人的一筆極其寶貴的文化財富。建設東平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的意義、原則及措施中共東平縣委、東平縣人民政府認為,運河文化是一項蘊藏巨大的人文資源,做好這篇大文章,既會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也會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對促進和發展縣域經濟,具有無可估量的現實意義。建設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可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直接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選擇越來越寬,需求也越來越高。時尚娛樂、休閑娛樂、文化娛樂,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縱貫中國南北,綿綿數千里之長的京杭大運河,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進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獨特內涵的運河文化,覆蓋面積大,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對人們的文化意識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穿透力。發掘和弘揚運河文化,就是弘揚傳統優秀民族文化。在當今國際經濟一體化,外來文化日益侵蝕本土文化,文化出現多元化交融的社會轉型時期,喚醒人們對本民族優秀文化的崇敬意識、保護意識、傳承意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因素。建設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是發展當地旅遊產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運河文化是一種跨地域,跨時空的開放性文化,它吸納了佛、道、儒各家文化,融匯了吳越、楚湘、齊魯、燕趙等區域文化,以在歷史邃道中流動的方式,加強了運河兩岸各族人民的心理認同,對促進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產生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民族文化,留下了無數文化瑰寶。進入21世紀後,我國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旅遊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而文化正是旅遊的靈魂和打造旅遊品牌不可或缺的要素。缺乏文化內含的旅遊資源,註定不會成為遊人趨之若騖的熱點。運河遺址遺存文物古跡,以它特有的文化內涵和持久的生命活力,必將表現出強大的磁性,每建成一處景點,都會成為人們的爭相觀覽之地。運河作為中國古代「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典範實踐和傑出創造,已被公認為是「活著的文化遺產」,建設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必將成為拉動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不竭資源。特別是東平,境內有古梁山泊遺存水域東平湖這一孕育了舉世聞名的水滸故事的寶貴資源,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的建設,將會造成水滸文化旅遊線上的火爆熱點。建設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可以有效保護運河兩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百年來,在東平運河沿岸形成的以民俗文化為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構成運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流行於運河兩岸的民間風俗敬河神、賽龍舟、踩高蹺、舞獅子以及民間武術、燈會等等,過去因為運河的衰落,這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也趨向冷寂,甚至面臨失傳。通過建設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可以有效的保護這些民俗文化在強勢的現代時尚文化沖擊下不被丟棄,並使這些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成為旅遊景點上最富有生命活力、最吸引遊人眼球的獨特文化形態。例如,曾經是運河碼頭的戴家廟村,民間一直保持著濃厚的尚武風習,每年旅遊旺季,武術愛好者們都要在東平湖景區「亮相」進行武術表演,深受遊客歡迎。建設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可以使伴運河而生的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即得到全面保護,又可在旅遊產業中,發揮其他形式難以替代的作用。建設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有利於搶救和保護運河文化遺址。東平段運河由於長期斷流,兩岸有不少村莊的老百姓,由漁民成為了農民,過去曾經是重要的貨物集散地或繁華水運碼頭的集鎮、村莊,因為喪失了經濟文化發展的特定條件,逐漸變得無人問津而走向寂寞、荒涼、衰敗。表面上看,這是歷史的變遷,其實是無數文化遺產的消失。不要說一座城市,就是一座集鎮碼頭,也無不包含了許多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以及其他種種人類生活的信息,隨著無情的廢棄,所有這一切信息,都將消失。比如東平大安山、戴家廟,都曾是運河岸邊十分繁華的大碼頭,在明清兩朝數百年的運河線上,可以說「天下無人不識君」。隨著運河的斷流,這些曾經是明星般的碼頭早已暗然失色,成為普通村莊,有的甚至已經看不到運河對其產生的影子。建設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通過保護、開發等措施,可以使這些重要的運河文化遺址得到搶救而重新浮現出來,為現實服務。建設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有利於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共存。運河東平段斷流後,經過近半個世紀的變遷,特別是經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學大寨運動,大搞農田基本建設,運河故道已面目全非,有的地方河道填平,河堤被毀,在東平與汶上、梁山三縣相鄰處的河段上,多見以運河堤為土源建起的磚廠,使運河肢體變得破碎。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這本來是好事,但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有的地方運河故道被當作天然垃圾場、排污坑,使運河遭受嚴重污染,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建設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有利於把被破壞的環境恢復起來,重現運河兩岸綠樹成林,飛鳥成群,河中魚蝦成汛的美景,從而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東平建設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的幾項基本原則。一是近期開發與長遠建設相結合的原則。運河東平段全長30公里,僅憑縣財政之力,在短時間甚至十數年內都是難以全面治理的。怎麼呢?只能有重點的開發,對暫不開發的河段,實行嚴格的保護措施,維持現狀,停止一切目的的損壞。待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全面實施時,再行整體規劃利用。二是循序漸進,防止盲目開發的原則。運河東平段可資利用處頗多,分布在沿線6個鄉鎮,每個鄉鎮都有運河文化遺址。為了防止盲目開發,縣里統一規定開發順序。三是嚴格遵循文物保護法,修舊如舊,不因開發造成新的破壞。對運河文化遺產和文物古跡,東平縣委、縣政府給予了高度重視,認為運河文化是屬於全人類的精神財富,必須保護好、宣傳好、利用好。凡屬文物的運河文化資源,開發過程中必須有相關專家指導,尊重專家意見。四是有利於整合資源,重點投資,短期見效的原則等。形成人文與生態與旅遊和諧相處優化發展的良好格局運河的開發和利用,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開發者既要有熱心,也要有耐心;既需要財力,也需要智慧;只有在科學的軌道上,綜合多種有利條件,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才能建成人文與生態與旅遊和諧相處優化發展的良好格局。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中共東平縣委在調查論證的基礎上,結合發展全縣旅遊產業,制定了「科學規劃,全面布局,突出重點,分期開發」的大運河開發利用總體方針。僅有總體方針還不行,還必須有充分的資金作保證,否則,再好的設想也只能是空中樓閣。歷史上,東平是農業縣,財政家底一直瘠薄,如何拓展融資渠道,以保證開發建設的順利進行?縣委採取了四項措施:一是充分利用政策,向國家爭取一點;二是縣財政設立專項資金,確保項目實施;三是制定誰投資誰受益和吸引外資及社會閑散資金的具體政策;四是集中資金建設重點項目,利用回收資金繼續投放於新項目的開發建設。採取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縣委明確了大旅遊開發的戰略思想,按照「水滸故里,江北漁鄉」的主題定位和「遠推水滸文化,近推休閑渡假」的市場定位,以爭創全國旅遊強縣、打造國內知名旅遊目的地為目標,加快景區景點建設。借鑒歷史上農民水利專家白英「引汶濟運」的治水方略,引汶水以入東平新城,把縣城打造成「水上城市」。運河史上著名的戴村壩座落在縣城東部五公里處,其上遊河道便是發源於泰萊山區,流域面積達一萬平方公里的大汶河。大汶河水質優良,水源豐沛,經下遊河段大清河而注入東平湖,為東平利用這一天然水資源,提供了獨特的條件。今年以來,縣里投入上億元,在戴村壩上游,建造了引水工程,目前,工程完成過半,預計國慶節前竣工。同時,縣委對戴村壩至東平湖、大運河直至黃河全長約150公里的水道,計劃總投資20億元,進行全面疏浚改造。目前戴村壩至東平湖40公里河段,已經完成河道清淤排沙的疏通,沿岸15個碼頭節點,40餘處景點,一部分已經完成,一部分尚在建設中。縣城南出口新建的「清河公園」和旅遊碼頭,遊人可乘船直達東平湖,沿著這一水上游風景帶,可飽覽大清河兩岸綠草茵茵,牛羊成群,雞鳴樹巔,霜結板橋的田園景緻,也可觀覽東平湖景色迷人的濕地風光。同時,戴村壩休閑游樂園、羅貫中紀念館、羅貫中故里牌坊、稻屯窪城市濕地公園、水上森林游樂園、運河漁村、漁家風情園等景區景點,都在建設中。其次,投以重金,對運河明珠城市州城進行搶救保護。如前所述,州城曾是一座千年古城,在開發和建設運河人文與自然風景帶中,中共東平縣委、東平縣人民政府把恢復州城歷史原貌,不僅作為建設運河文化風景帶的重頭戲,而且作為整合全縣旅遊資源的重中之重。年初,縣政府成立專家小組,根據清朝《東平州志》記載,對州城進行了全面規劃,明確了復建的三十餘處景點,即四座城門樓、8華里長宋代一條街、文廟、火神廟、性覺寺、歷史上原有的10架牌坊等,對所有景點,決定通過民間籌資、招商引資、城內土地資產置換盤活等方式,在三年內,總投資12.5億元,分三期工程實施。一期工程投資3億元,建設南連京杭大運河北接東平湖總長4300米的宋代一條街,分為休閑、游覽、服務三個功能區。同時,修復完善運河遺跡永濟橋、清真寺;重建北城門樓、狀元府、龍門連躍坊、昇平人瑞坊、進士及第坊等文物古跡;街面全部鋪設青石板,按宋代風格整體開發沿街建築,重現宋代街市的繁華景象。二期工程投資4.5億元,重建歷史上的東平府衙、文廟、報恩寺、關帝廟、老城門城牆以及修復護城河,建設旅遊碼頭等。第三期工程投資5億元,全面改造城區,重現關帝廟街、文廟街、孟家街、白衣堂街等老街老巷歷史風貌,建設文化廣場,仿宋風格高檔住宅小區、高檔賓館酒店,打造「水繞城,城環水」的千年宋城和諧美景。三年後,州城將基本恢復運河明珠城市的歷史景觀。目前,工程進展順利,3架歷史上的著名牌坊「昇平人瑞」坊、「龍門連躍」坊、「進士及第」坊已安裝完成。北城門樓外的東平湖旅遊碼頭已經建成。有五百多年歷史的運河清真寺,縣財政投資60餘萬元,修葺了主殿,添置了配房,使這座精美的古代建築重新煥發了生機與活力。州城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委員長萬里同志的家鄉,萬里同志的舊居,不僅是東平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重要的紅色旅遊資源,佔地約三千平方米的萬里舊居,也在規劃實施中。州城四面環水,蒲葦叢生,綠柳垂陰,是典型的水城,過去曾有「東方威尼斯」的美稱。州城恢復歷史原貌後,原來的護城河,水塘等,將以發展觀光農業為主,種植蒲葦蓮荷,重現民國《東平縣志》記載的「夏秋之交,荷花半城,漁舟唱晚,風景清幽,不亞於江南」的美景。我們深信,三期工程完成後,隨著運河文化游和水滸文化游的興起,州城必將成為運河旅遊線上獨具特色的觀光景點。第三,努力打造東平湖旅遊品牌。蘊藏著豐富運河文化和水滸文化內涵的東平湖,是東平最大的旅遊資源,也是運河文化游的龍頭項目。東平縣委、縣政府一直把東平湖作為旅遊產業化建設的戰略重點。在縣財政財力不足的情況下,採取「招商開發,互利雙贏」的法,與合資方協商,對東平湖景區和國家森林公園臘山進行整體設計和開發,先後恢復了聚義島藏梅寺、鍾鼓樓等古建築群和根據古典小說《水滸傳》建造的山寨、水寨。今年通過專家論證評審,又把運河濕地即東平湖濕地作為旅遊開發的核心區域,整合閑散資源,在東平湖畔的王台,規劃建設了既是影視基地,又是大型旅遊碼頭和休閑娛樂場所的「水滸古鎮」,目前基本竣工。配合東平湖景區建設,大清河沿岸的旅遊碼頭、縣城至東平湖高等級觀光路、環湖觀光路等多個項目,都在建設中。在曾是運河重要碼頭的大安山潘孟於,正在規劃建設運河文化游樂園,發展以垂釣、采菱、木船游、水上體育和運河風味小吃等為主要內容的娛樂游項目。這些項目全部實施後,東平的生態環境將得到根本性改觀,旅遊產業將出現全新的景觀,旅遊經濟效益將得到極大提高。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正在加速形成。東平為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的開發建設,在三四年內,總計將投入50多億元,今年實際已投入12億元,使旅遊業從景點數量到質量得到了全面提升。這種大手筆規劃,大境界布局,大氣魄引領所帶來的經濟回報也是巨大的。去年以來,遊客數量持續出現爆增勢頭,旅遊收入也日益劇增。東平的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建設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但是,我們堅信,隨著運河文化的深入挖掘、不斷完善,一個以東平湖景區為核心,充分體現運河文化特色的精品級旅遊帶,必定出現在魯西南大地上,成為遊客的首選目標。□

㈣ 老殘游記寫於哪年

劉鶚(è),原名夢鵬,又名孟鵬,譜名振遠,字雲摶、公約,又字鐵雲,別署鴻都百煉生。祖籍江蘇丹徒,1857年10月18日生於江蘇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世於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劉鶚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從小得名師傳授學業。他學識博雜,精於考古,並在算學、醫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類拔萃的成就,被海內外學者譽為「小說家、詩人、哲學家、音樂家、醫生、企業家、數學家、藏書家、古董收藏家、水利專家、慈善家」。他涉獵眾多領域,著述頗豐,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他所著《老殘游記》備受世人贊譽,是十大古典白話長篇小說之一,又是中國四大諷刺小說之一。劉鶚本人也是富有學識又得不到抱負的人。 劉鶚的小說《老殘游記》是晚清的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全書共20回,光緒二十九年(1903)發表於《綉像小說》半月刊上,到13回因故中止,後重載於《天津日日新聞》,始全。原署鴻都百煉生著。作者在小說的自敘里說:「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說是作者對「棋局已殘」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難遭遇的哭泣。小說寫一個被人稱做老殘的江湖醫生鐵英在游歷中的見聞和作為。老殘是作品中體現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搖個串鈴」浪跡江湖,以行醫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同情人民群眾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俠膽義腸,盡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隨著老殘的足跡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東一帶社會生活的面貌。在這塊風光如畫、景色迷人的土地上,正發生著一系列驚心動魄的事件。封建官吏大逞淫威,肆意虐害百姓,造起一座活地獄。小說的突出處是揭露了過去文學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說「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吾人親目所見,不知凡幾矣」。「歷來小說皆揭贓官之惡,有揭清官之惡者,自《老殘游記》始」(第16回原評)。劉鶚筆下的「清官」,其實是一些「急於要做大官」而不惜殺民邀功,用人血染紅頂子的劊子手。玉賢是以「才能功績卓著」而補曹州知府的。在署理曹州府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衙門前12個站籠便站死了2000多人,九分半是良民。於朝棟一家,因和強盜結冤被栽贓,玉賢不加調查,一口咬定是強盜,父子三人就斷送在站籠里。董家口一個雜貨鋪的掌櫃的年輕兒子,由於酒後隨口批評了玉賢幾句,就被他抓進站籠站死。東平府書鋪里的人,一針見血地說出了玉賢的真相,「無論你有理沒理,只要他心裡覺得不錯,就上了站籠了」。玉賢的邏輯是:「這人無論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能甘心,將來連我前程都保不住。俗語說的好,『斬草要除根』。」為了飛黃騰達,他死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屠刀。老殘題詩說,「冤埋城闕暗,血染頂珠紅」,「殺民如殺賊,太守是元戎」,深刻地揭示了他們的本質。剛弼是「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他曾拒絕巨額賄賂,但卻倚仗不要錢、不受賄,一味臆測斷案,枉殺了很多好人。他審訊賈家十三條人命的巨案,主觀臆斷,定魏氏父女是兇手,嚴刑逼供,鑄成駭人聽聞的冤獄。小說還揭露了貌似賢良的昏官。山東巡撫張宮保,「愛才若渴」,搜羅奇才異能之士。表面上是個「禮賢下士」方面的大員,但事實上卻很昏庸。他不辨屬吏的善惡賢愚,也判斷不出謀議的正確與錯誤。他的愛才美德,卻給山東百姓帶來了一系列的災難。「辦盜能吏」玉賢是他賞識的,剛弼也是他倚重的,更為嚴重的是他竟錯誤地採用史鈞甫的治河建議,廢濟陽以下民埝,退守大堤,致使兩岸十幾萬生靈遭受塗炭。在小說中楔入的桃花山一段插話中,著重寫了隱居在荒山中的兩個奇人□姑和黃龍子。通過兩人的言行宣揚了作者所信奉的太谷學說,同時對當時的革命運動,即所謂「北拳南革」,即北方的義和團和南方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了惡毒的詆毀和詛咒,攻擊他們都是「亂黨」。義和團來勢猛,他說「幾乎送了國家的性命」;革命黨起勢緩慢,他認為「莫說是皮膚小病,要知道渾身潰爛起來,也會致命的」;告誡人們不要「攪入他的黨里去」,表現了作者落後、反動的一面。小說的第一回,就是作者對於當時政治的象徵性圖解。他把當時腐敗的中國比作一艘漂浮在海上行將被風浪所吞沒的破舊帆船。船上有幾種人:一種是以船主為首的掌舵管帆的人,影指當時上層的封建統治集團。作者認為他們「並未曾錯」,只是因為是走「太平洋」的,只會過太平日子,不意遇上了風浪,所以毛了手腳,加上未曾預備方針,遇了陰天,日月星辰都被雲氣遮了,所以就沒有依傍。再一種人是乘客中鼓動造反的人,比喻當時的革命派,污衊他們都是些「只管自己斂錢,叫別人流血」的「英雄」。宣揚如果依了他們,「這船覆得更快了」。還有一些肆意搜刮乘客的「下等水手」,則是指那些不顧封建王朝大局、恣意為非作惡的統治階級爪牙。作者對他們也很反感,視為罪人。究竟怎樣才能挽救這只行將覆滅的大船呢?作者認為:唯一的辦法是給它送去一個「最準的」外國方向盤,即採取一些西方文明而修補殘破的國家。小說中所寫的人物和事件有些是實有其人、實有其事的。如玉賢指毓賢,剛弼指剛毅,張宮保(有時寫作莊宮保)為張曜,姚雲松為姚松雲,王子謹為王子展,申東造為杜秉國,柳小惠為楊少和,史鈞甫為施少卿等,或載其事而更其姓名,又或存姓改名、存名更姓。黑妞、白妞為當時實有之伎人,白妞一名王小玉,於明湖居奏伎,傾動一時,有「紅妝柳敬亭」之稱。廢濟陽以下民埝,乃光緒十五年(1889)實事,當時作者正在山東測量黃河,親見其慘狀。正如作者所自言:「野史者,補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諸子虛,事須征諸實在。」(第13回原評)《老殘游記》的藝術成就在晚清小說里是比較突出的。特別在語言運用方面更有其獨特成就。如在寫景方面能做到自然逼真,有鮮明的色彩。書中千佛山的景緻,桃花山的月夜,都明凈、清新。在寫王小玉唱大鼓時,作者更運用烘托手法和一連串生動而貼切的比喻,繪聲繪色的描摹出來,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所以魯迅稱贊它「敘景狀物,時有可觀」(《中國小說史略》)。 劉鶚還曾寫有《老殘游記》續集,作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之間。據劉大紳說,共有14回,今殘存9回。1934年在《人間世》半月刊上發表4回,次年良友圖書公司出版6回的單行本。196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老殘游記資料》收錄了後3回。續集前6回,雖然也有對官僚子弟肆意蹂躪婦女惡行的揭露,但主要的是通過泰山斗姥宮尼姑逸雲的戀愛故事及其內心深入細微的思想活動,以及赤龍子的言談行徑,宣傳了體真悟道的妙理。後3回則是描寫老殘游地獄,以寓其懲惡勸善之旨。 此外還殘存《外編》4700餘字,寫於光緒三十一年以後。除《老殘游記》外,劉鶚著有天算著作《勾股天元草》、《孤三角術》,治河著作《歷代黃河變遷圖考》、《治河七說》、《治河續說》,醫學著作《人命安和集》(未完成),金石著作《鐵雲藏龜》、《鐵雲藏陶》、《鐵雲泥封》,詩歌創作《鐵雲詩存》。1980年齊魯書社出版了《鐵雲詩存》,其詩清新俊逸,功力頗深,反映了他的一些行蹤和思想感情。

㈤ 老殘游記的體載是什麼所寫內容是什麼

章回體小說
《老殘游記》是劉鶚的代表作,流傳甚廣。小說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殘的游歷為主線,對社會矛盾開掘很深,尤其是他在書中敢於直斥清官誤國,清官害民,指出有時清官的昏庸並不比貪官好多少。

㈥ 東平國家森林公園游記

來到了森林滑抄草,寬闊的襲草坪地映收眼簾,好想在此地滑一滑。但他們有個死規矩,那就是要身高1米5以上,我顯然不夠格。只好在一旁看著。望著別人興高采烈的模樣,我真渴望快快長大。突然,小a被滑倒了,又站起,我不禁感慨,無論遇到多大的劫難都得摔倒了爬起來,不怕苦難才是真。然後揚長而去。

㈦ 馬可·波羅游記的目錄

引言
第1章 尼古拉·波羅和馬費奧·波羅兄弟倆自君士坦丁堡啟程開始世界之旅
第2章 波羅兄弟接受邀請前往覲見大汗
第3章 大汗任命波羅兄弟倆為出使教皇的信使
第4章 波羅兄弟倆攜馬可回到大汗朝廷
第5章 波羅兄弟和馬可覲見大汗
第6章 波羅兄弟和馬可懇求大汗恩准他們回國
第7章 波羅兄弟和馬可辭別大汗回國
第一卷 從小亞美尼亞到上都大汗朝廷的沿途見聞錄
第1章 小亞美尼亞和拉亞蘇茲港
第2章 突厥蠻尼亞地區
第3章 大亞美尼亞和諾亞方舟所停泊的高山
第4章 谷兒只地區和鐵門關
第5章 毛夕里地區和曲兒忒人
第6章 報達大城
第7章 報達哈里發之死
第8章 移山奇跡
第9章 庄嚴的桃里寺城
第10章 聖巴掃馬修道院
第11章 波斯國及三王來朝
第12章 波斯的八個王國
第13章 亞茲德城
第14章 起兒漫王國
第15章 卡赫努季城和魯巴爾地區
第16章 忽里模子城和那裡刮的熱風
第17章 起兒漫和庫赫博南之間的大沙漠
第18章 庫赫博南及其物產
第19章 從庫赫博南至圖恩加恩地區的行程
第20章 山中老人和他訓練的刺客
第21章 富饒的平原和撒普兒干城
第22章 巴里黑城,
第23章 塔里寒寨堡和鹽山
第24章 訖瑟摩地區
第25章 巴達哈傷地區
第26章 白沙瓦地區
第27章 怯失迷兒地區
第28章 哇罕地區以及三天的山路
第29章 可失哈耳城
第30章 撒麻耳干城和施洗聖約翰教堂的神奇石柱
第31章 鴉兒看地區
第32章 忽炭城
第33章 媲摩地區
第34章 閣鄙地區
第35章 羅不鎮
第36章 唐兀地區和沙州城
第37章 哈密力州
第38章 畏兀兒地區和哈剌火州城
第39章 曲先塔林城
第40章 肅州
第41章 甘州城
第42章 亦集乃城
第43章 哈刺和林及韃靼王國的起源
第44章 成吉思汗——第一位韃靼汗
第45章 六位韃靼皇帝及他們的葬禮
第46章 韃靼人的游牧生活
第47章 韃靼人的神祗和韃靼服飾
第48章 韃靼人的戰爭法則
第49章 韃靼法律和天亡子女的冥婚
第50章 八剌忽草原和大澤
第51章 西涼國和西寧州地區
第52章 寧夏地區和阿拉篩城
第53章 約翰長老後嗣統治的天德地區
第54章 察罕腦兒城
第55章 上都城中大汗的宏偉宮殿和在此舉行的法事
第二卷 關於忽必烈大汗的豐功偉績以及西部和南方各地的見聞錄
第1章 當朝皇帝忽必烈汗的豐功偉業
第2章 大汗與皇叔乃顏的戰爭
第3章 大汗處決乃顏
第4章 大汗班師回到汗八里城以及對基督徒的敬意
第5章 立戰功者所受的獎賞
第6章 大汗的威儀以及每年一度的選妃
第7章 大汗四位皇後所生的皇子
第8章 大汗的宮殿
第9章 汗八里城附近興建的大都新城以及城市治安
第10章 阿合馬的暴政與反抗他的密謀
第11章 大汗的禁衛軍
第12章 大汗舉行的大宴儀式
第13章 大汗的壽辰
第14章 元正日的白月節慶典
第15章 冬季進獻朝廷的野味
第16章 大汗行獵所驅使的豹子、老虎和獵鷹
第17章 擔當大汗馴犬師的兩兄弟
第18章 大汗行獵
第19章 大汗在一年中不同季節的生活方式
第20章 汗八里城及其眾多的人口與商業
第21章 大汗發行的紙幣
第22章 掌管軍務的十二名官人和掌管國務的另外十二名官人
第23章 備有驛馬和鋪卒的驛站
第24章 皇帝對各地災荒之年的賑恤
第25章 道路兩旁敕栽的樹木
第26章 漢地釀制的米酒和用作燃料的黑色石塊
第27章 大汗濟寒賑貧
第28章 汗八里城的占星師
第29章 漢人的宗教和一些風俗
第30章 漢地腹里與桑乾河
第31章 涿州城
第32章 真定城
第33章 太原府王國
第34章 絳州寨堡以及約翰長老如何對待金王
第35章 波瀾壯闊的黃河
第36章 京兆府城
第37章 漢地與蠻子的邊界
第38章 成都府和大江
第39章 吐蕃地區
第40章 建都地區
第41章 合剌章 大區及其首府押赤
第42章 合剌章 地區的邊遠地帶
第43章 金齒地區和永昌城
第44章 大汗如何征服緬國和朋加剌國
第45章 杳無人煙的地方和緬王國
第46章 緬城和金銀雙塔
第47章 朋加刺地區
第48章 景嚨國
第49章 阿焚地區
第50章 禿老蠻
第51章 敘州城
第52章 河問府城
第53章 長蘆城
第54章 陵州城
第55章 東平府城
第56章 漢地和蠻子地區的大家閨秀
第57章 神像及其神諭
第58章 濟州城
第59章 徐州、邳州和宿遷城
第60章 雄偉的黃河及淮安州城和安東州城
第61章 壯麗的蠻子地區及大汗征服該地的手段
第62章 淮安州城
第63章 寶應鎮和高郵城
第64章 泰州城和通州城
第65章 馬可·波羅治理的揚州城
第66章 汴梁地區
第67章 尼古拉和馬費奧兄弟助攻襄陽城
第68章 真州城和廣闊無際的大江
第69章 瓜洲城
第70章 鎮江府城
第71章 常州城
第72章 蘇州城和吳江州城
第73章 宏偉壯麗的杭州城
第74章 關於杭州城的更多情況
第75章 大汗的歲入
第76章 太平州城及其他城鎮
第77章 福建王國
第78章 建寧府城
第79章 侯官城
第80章 福州城
第81章 福州的基督徒如何爭取到自己的權利
第82章 泉州港與德化城
第三卷 秦海、日本大島、南印度。以及印度海的沿岸和島嶼
第1章 印度及用來航海的船舶類型
第2章 日本島及大汗對該島的進攻
第3章 日本人膜拜的眾多偶像以及貪食人肉的風俗
第4章 秦海和海南灣
第5章 占城國
第6章 爪哇島
第7章 孫陀島、昆侖島和羅斛國
第8章 盤檀島和麻里予兒王國
第9章 小爪哇島和第一個王國法而剌
第10章 第二個王國不斯麻
第11章 第三個王國蘇木都剌
第12章 第四個王國那孤兒
第13章 第五個王國南巫里
第14章 第六個王國班卒
第15章 翠藍嶼和安得蠻島
第16章 錫蘭島
第17章 釋迦牟尼佛的事跡
第18章 馬八兒地區
第19章 關於馬八兒地區的更多情況
第20章 聖多馬遺體的奉安之地
第21章 拔肥離王國
第22章 來來地區
第23章 伽一城
第24章 俱藍王國
第25章 甘埋里
第26章 下里王國
第27章 八羅孛
第28章 胡茶辣王國
第29章 靼拿王國
第30章 甘琶逸王國
第31章 須文那王國
第32章 木俱蘭王國
第33章 男人島和女人島
第34章 速古苔刺島
第35章 馬達加斯加大島
第36章 層拔羅島
第37章 稱為阿比西尼亞的第二印度或中印度
第38章 阿丹地區
第39章 希赫爾城
第40章 佐法兒城
第41章 伽力吉城
第42章 忽里模子
第四卷 韃靼王公之間的戰爭及北方各國概況
第1章 大突厥及海都大王反對大汗的戰爭
第2章 海都大王彪悍的女兒
第3章 阿八哈派遣兒子阿魯渾帶兵作戰
第4章 阿合馬與阿魯渾之間的戰爭
第5章 阿魯渾被解救並處死阿合馬
第6章 乞合都和拜都先後篡奪王位
第7章 統治遙遠北方的韃靼宗王
第8章 那些被稱做黑暗區域的地方
第9章 俄羅斯地區和那裡的人民
第10章 列茲吉亞地區和君士坦丁堡海峽
第11章 西韃靼人的君主
第12章 旭烈兀與別兒哥之間的戰爭
第13章 脫脫和那海之間的戰爭
第14章 結束語
……

㈧ 東平有運河嗎

東平不僅有運河,還有相關的運河文化。下面是東平介紹,希望能幫到您。

東平之通京杭大運河,始於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元代朝廷為了解決山東境內大運河漕運梗阻,實現南糧北調以濟京師,至元十八年十月,元世祖派兵部尚書李奧魯赤帶領都水監官員及水利專家到濟州作實地測量與度劃,並於次年開工,經過兩年施工,開鑿了南起任城(今濟寧),北至須城縣(今東平)安民山的濟州河。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世祖又下令開通了引汶濟運由安民山至臨清接御河的會通河。至此,破解了山東運河漕船水陸不暢的難題,而運河也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京杭大運河。東平運河南從新湖鄉小河涯村入境,北到戴廟鄉十里堡村出境,總長約30公里。其通航時間前後約七百年。
會通河開鑿於元代,而繁盛於明清。這條古代黃金水道的興衰史,也是東平社會發展的興衰史。在漫漫七百年間,它為東平留下了一筆巨大的歷史文化遺產,使我們至今受用不盡。近年來,中共東平縣委、東平縣人民政府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對運河文化遺產不僅高度重視,而且進行了系統保護,圍繞建設「生態東平,江北漁鄉」這一總目標,對大運河水系的開發利用,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科學規劃,全面布局,突出重點,分期開發」的總體方針。並依據這一方針,採取了一系列保護和開發東平段運河的重大舉措,並取得了顯著成果。

東平豐富的運河文化資源

東平境內有著豐富的運河文化資源。主要有著名的引汶濟運工程戴村壩、運河之畔的明珠城市州城、運河風景名勝區東平湖以及重要碼頭大安山、戴家廟等。
中國運河史上的偉大工程戴村壩。元朝統一中國後,為了通過隋代運河實現南糧北調,解決山東境內水陸轉運問題成為當務之急。元朝派都水監郭守敬實地堪察拿出解決方案。郭守敬採取在魯西低窪平原上開鑿運河的方法,通過引泗水、汶水匯於濟寧城南而入淮,然後在匯合處開一新河分水北上超過「南旺水脊」,又鑿通了濟州河通往臨清的河道會通河,從而較好地解決了航運不暢的問題。但這一局面保持了不足百年,由於黃河頻繁決口,運河淤塞嚴重,逐漸形成河通水不足的困難局面,嚴重影響南糧北運保障京都,疏浚河道遂成急務。元朝工部尚書宋禮採納農民水利專家白英「引汶濟運」的建議,在東平境內大汶河上築壩,截汶水入於新開挖的小汶河,至汶上南旺脊頂,通過建閘控制南北分水,使引汶之水七分流北,三分流南,即所謂「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抬高運河水位;同時,把南旺、安山、馬場、昭陽等湖改造成蓄放自如的「水櫃」,並引兗州、青州、濟州三州泉水,補充運河水源,從而有效地解決了運河「瓶頸」南旺因地勢高南水北上不暢和水源不足的問題,實現了運河的長期暢通。這一治運的關鍵工程,就是戴村壩。戴村壩初建於永樂九年(1411年),後經多次維修加固。整條壩為南北向,形狀略呈孤形,其弓背對著迎水面。戴村壩壩體結構分為三段,南為滾水壩,中為亂石壩,北為玲瓏壩。三段壩體中,北段玲瓏壩比南段滾水壩高10厘米,中間亂石壩比滾水壩高20厘米,形成兩邊不對稱低凹而中間凸出狀。如此設計,可形成三壩分級漫水,達到排洪防溢,調蓄汶水以濟運的目的。清道光二年(1822年),維修大壩時,在壩東北增築比壩平面高2米,長260米的三合土壩一座,當石壩漫水位超過2米,此壩即自行漫水,從而巧妙地起到泄洪保壩作用。在石壩與三合土壩之間,有一道呈東北西南向長約千米的堤防,名太皇堤。堤的迎水面為石砌。此堤作用在於當豐水期水量過大過猛時,水頭至此而碰壁南流,從而緩解水的流速,以確保主壩安全泄洪。戴村壩南北總長約3000米,壩頂寬約10米,在大汶河與大清河相接處,如長龍卧波,似猛虎鎖關,極其雄偉壯觀。戴村壩所起的作用至關重要,可以說,沒有戴村壩,就不會有山東運河的暢通,不會有明清兩代的漕運繁榮。戴村壩引汶入運的奇妙構想,與四川李冰父子的都江堰工程一樣,堪稱世界水利建設史上第一流的偉大構思,它的設計之精巧,製造之精工,運用之精妙,分水之精確,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的高度智慧,得到國際水利界專家的高度評價,很久以來,就享有「中國第二都江堰」的美譽。其實在我看來,戴村壩遠比都江堰偉大的多,都江堰僅起地域導流的水利作用,而戴村壩的實際效用,不僅在經濟上保障了南糧北運,以濟京師,而且因為這一交通大動脈的暢通,政治上有利於封建王朝的統治和國家的統一,文化上促進了南北大交流和各民族文化心理的認同,形成了明清以來社會的長期穩定。避免了歷史上三國鼎立、南北分治、五胡亂華等分裂混亂局面的出現,對於國家來說,這比任何經濟利好都更加重要。
運河之畔的明珠——州城。大運河的開通,給東平留下的另一個巨大文化遺產是州城。州城原為東平故城,自宋咸平三年(1000年)立城,一直是東平府、路、州、縣的治所駐地,是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州城的興衰與運河的興衰緊密相聯。州城繁榮於金元之際,此時也正是大運河貫通之時。金元時期,元朝設東平路,嚴實任東平路總管。據《東平州志》記載,此時的東平路領54州縣,是東平建制史上管轄范圍最大的時期,也是州城經濟文化達到鼎盛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州城,商賈雲集,百業興隆;店鋪鱗次櫛比,作坊星羅棋布;運河上帆檣林立,軸艫相連,拉纖號子聲聲,燈火日夜不息;岸邊車馬喧囂,貨物堆積如山。當地產的花生、棉花、布匹、蒲編等農副產品,源源不斷地輸往四面八方;南方的茶葉、絲綢、竹器、食糖;北方的皮貨、煤炭、木材、雜品等,經運河而匯集於此,又由此再經運河而分散到全國各地。江、浙、皖、晉、秦客商潮水般湧入州城,各類商會的樓堂館所傍河而立,金店、銀號、書坊、筆庄,以及酒樓、戲台、葯鋪、茶肆等等遍布城區。以致義大利著名旅遊家馬可·波羅在其游記中贊嘆「這是一座雄偉美麗的大都市,商品與手工藝製品特別豐富。河中船舶往來如織,僅看這些運載著價值連城的商品的船舶噸位與數量,就會令人驚訝不已。」詩人高適更寫下了「高城回首一長嗟,市聲浩浩如欲沸」的贊美詩句。州城不僅經濟發達,文化尤為繁榮。東平路在嚴實父子管轄下的半個世紀,社會穩定,府學興盛,南北才俊,咸集州城。出現了以大戲曲家高文秀為代表的東平作家群,勾欄瓦舍,遍布城中,笙歌舞樂,日夜不息,使東平成為中國北方除大都之外的著名戲曲之鄉、雜劇重鎮。特別是府學的興盛,培養了大批人才,以至有「朝中官員,半出東平」之說。更令東平人驕傲的是,元代還產生了大科學家王楨,他所著的《農書》,成為世界農學史上的名著。在元末明初,又產生了《三國演義》《水滸傳》作者羅貫中,形成了中國文學史上四部古典小說半出東平的罕見奇觀。這座繁華的城市裡,古建築比比皆是。著名的有文廟、關帝廟、火神廟、城隍廟、鎮武廟;報恩寺,清真寺;狀元府;山陝會館以及各類牌坊,如宋代的梁顥梁固父子狀元牌坊、武進士武之大的龍門連躍牌坊等功名和節孝牌坊,號稱「七十二架」之多。還有不少烙印著運河文化的古遺址等等。古代州城生態環境極好。據清道光《東平州志》記載,會通河一帶名泉甚多,著名的即有半畝泉、游龍泉、雙鳴泉、永旺泉、靜深泉等三十餘處。泉多林必茂。入夏以後,運河岸邊,泉水之畔,白楊綠柳,濃蔭蔽天;奇花異草,爭妍斗艷。遊人踏青賞景,漫遊林下,聽百鳥之歡鳴,觀河上之帆影,如同在畫圖中。故民國《東平縣志》美其「夏秋之交,不亞江南」。
與大運河靈肉一體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東平湖。歷史上,大運河進入東平境內後,在今戴廟鄉注入黃河的地方,與大清河流向基本平行,相鄰而不相交,現在的東平湖,實際上是大清河入黃前的一片低窪水澤,上世紀五十年代修建東平湖水庫時,才把大運河和大清河入黃口融匯一起,成為中原地區最大的平原水庫——東平湖。由是,也可以說,東平湖文化,也就是大運河文化。現在沿湖大安山至戴家廟一帶三十多里,都曾是京杭運河商貿經濟和民間藝術的繁華帶。清道光《東平州志》記載,大安山和戴家廟分別建有河閘,有專司此職的閘夫。兩處都是商賈往來,百工聚匯,貨物集散,生意興隆的水陸大碼頭。2007年夏,我在做大運河調查時,聽大安山曾做過運河船工的村民說,該村傍運河而建,曾有七十二條胡同,條條通向運河。戴家廟曾有十條大街,每一條街道都通向運河。市列珠璣,戶盈管弦,經濟文化皆極一時之盛。那時,民間流傳著一句俗語,叫「大安山到戴廟,一黑夜不睡覺。」意思是兩個大碼頭之間,河面上桅桿林立,燈火交織,市聲如沸,形同白晝。據一位曾在運河上闖盪大半生的八十多歲老船工說,那時,運河上最多時一天曾過48幫船隊(每幫船隊100艘船)。可以想像,五千艘運糧船蓬帆高掛,銜尾而行,如神龍遨遊,不見首尾,該是一種多麼壯觀的景象!故此「會河帆影」成為東平古八景之一,至今仍留在運河兩岸人們的記憶里。河湖融為一體後,東平湖總面積627平方公里,蓄水量40億立方米。目前,常年水面200多平方公里。成為青山環繞,綠柳垂岸,碧波葦盪,銀鷗翔天,天然一幅優美畫卷的風景名勝區。東平湖水產資源十分豐富。據調查,湖中有魚類、貝類等水生動物60餘種,水生植物40多種,年產量在3000噸以上。東平湖周圍多山,以臘山國家森林公園最為著名,這是一座道教名山,山上有三清宮、藏經閣、古戲台、玉皇殿等眾多古跡。與臘山相鄰的六工山建福寺,是中國四大民間武術之一子午功的發源地。至今保存著子午功創始人水滸英雄武松、魯智深的練功房等遺跡。湖中有島,名無影山,傳說曾是水滸英雄劫持生辰後藏身的地方,今改名聚義島。島上文物眾多,有藏梅寺、晁蓋墓、鍾鼓樓等。聚義島是理想的避暑勝地。這里夏日清風習習,夜涼如秋;島岸綿長,沙白如雪,是優良的天然浴場。環東平湖一帶,還有國保級文物白佛山隋代大佛、稻屯窪國家級濕地公園,國家級名勝洪頂山北朝摩崖刻經、司里山摩崖石刻造像群、舊縣鄉楚霸王墓等許多珍貴文物古跡。
總之,東平的運河文化,積淀深厚,豐富多彩。是歷史留給我們當代人的一筆極其寶貴的文化財富。

建設東平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的意義、原則及措施

中共東平縣委、東平縣人民政府認為,運河文化是一項蘊藏巨大的人文資源,做好這篇大文章,既會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也會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對促進和發展縣域經濟,具有無可估量的現實意義。
建設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可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直接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選擇越來越寬,需求也越來越高。時尚娛樂、休閑娛樂、文化娛樂,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縱貫中國南北,綿綿數千里之長的京杭大運河,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進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獨特內涵的運河文化,覆蓋面積大,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對人們的文化意識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穿透力。發掘和弘揚運河文化,就是弘揚傳統優秀民族文化。在當今國際經濟一體化,外來文化日益侵蝕本土文化,文化出現多元化交融的社會轉型時期,喚醒人們對本民族優秀文化的崇敬意識、保護意識、傳承意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因素。
建設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是發展當地旅遊產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運河文化是一種跨地域,跨時空的開放性文化,它吸納了佛、道、儒各家文化,融匯了吳越、楚湘、齊魯、燕趙等區域文化,以在歷史邃道中流動的方式,加強了運河兩岸各族人民的心理認同,對促進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產生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民族文化,留下了無數文化瑰寶。進入21世紀後,我國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旅遊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而文化正是旅遊的靈魂和打造旅遊品牌不可或缺的要素。缺乏文化內含的旅遊資源,註定不會成為遊人趨之若騖的熱點。運河遺址遺存文物古跡,以它特有的文化內涵和持久的生命活力,必將表現出強大的磁性,每建成一處景點,都會成為人們的爭相觀覽之地。運河作為中國古代「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典範實踐和傑出創造,已被公認為是「活著的文化遺產」,建設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必將成為拉動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不竭資源。特別是東平,境內有古梁山泊遺存水域東平湖這一孕育了舉世聞名的水滸故事的寶貴資源,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的建設,將會造成水滸文化旅遊線上的火爆熱點。
建設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可以有效保護運河兩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百年來,在東平運河沿岸形成的以民俗文化為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構成運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流行於運河兩岸的民間風俗敬河神、賽龍舟、踩高蹺、舞獅子以及民間武術、燈會等等,過去因為運河的衰落,這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也趨向冷寂,甚至面臨失傳。通過建設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可以有效的保護這些民俗文化在強勢的現代時尚文化沖擊下不被丟棄,並使這些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成為旅遊景點上最富有生命活力、最吸引遊人眼球的獨特文化形態。例如,曾經是運河碼頭的戴家廟村,民間一直保持著濃厚的尚武風習,每年旅遊旺季,武術愛好者們都要在東平湖景區「亮相」進行武術表演,深受遊客歡迎。建設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可以使伴運河而生的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即得到全面保護,又可在旅遊產業中,發揮其他形式難以替代的作用。
建設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有利於搶救和保護運河文化遺址。東平段運河由於長期斷流,兩岸有不少村莊的老百姓,由漁民成為了農民,過去曾經是重要的貨物集散地或繁華水運碼頭的集鎮、村莊,因為喪失了經濟文化發展的特定條件,逐漸變得無人問津而走向寂寞、荒涼、衰敗。表面上看,這是歷史的變遷,其實是無數文化遺產的消失。不要說一座城市,就是一座集鎮碼頭,也無不包含了許多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以及其他種種人類生活的信息,隨著無情的廢棄,所有這一切信息,都將消失。比如東平大安山、戴家廟,都曾是運河岸邊十分繁華的大碼頭,在明清兩朝數百年的運河線上,可以說「天下無人不識君」。隨著運河的斷流,這些曾經是明星般的碼頭早已暗然失色,成為普通村莊,有的甚至已經看不到運河對其產生的影子。建設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通過保護、開發等措施,可以使這些重要的運河文化遺址得到搶救而重新浮現出來,為現實服務。
建設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有利於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共存。運河東平段斷流後,經過近半個世紀的變遷,特別是經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學大寨運動,大搞農田基本建設,運河故道已面目全非,有的地方河道填平,河堤被毀,在東平與汶上、梁山三縣相鄰處的河段上,多見以運河堤為土源建起的磚廠,使運河肢體變得破碎。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這本來是好事,但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有的地方運河故道被當作天然垃圾場、排污坑,使運河遭受嚴重污染,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建設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有利於把被破壞的環境恢復起來,重現運河兩岸綠樹成林,飛鳥成群,河中魚蝦成汛的美景,從而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東平建設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的幾項基本原則。一是近期開發與長遠建設相結合的原則。運河東平段全長30公里,僅憑縣財政之力,在短時間甚至十數年內都是難以全面治理的。怎麼辦呢?只能有重點的開發,對暫不開發的河段,實行嚴格的保護措施,維持現狀,停止一切目的的損壞。待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全面實施時,再行整體規劃利用。二是循序漸進,防止盲目開發的原則。運河東平段可資利用處頗多,分布在沿線6個鄉鎮,每個鄉鎮都有運河文化遺址。為了防止盲目開發,縣里統一規定開發順序。三是嚴格遵循文物保護法,修舊如舊,不因開發造成新的破壞。對運河文化遺產和文物古跡,東平縣委、縣政府給予了高度重視,認為運河文化是屬於全人類的精神財富,必須保護好、宣傳好、利用好。凡屬文物的運河文化資源,開發過程中必須有相關專家指導,尊重專家意見。四是有利於整合資源,重點投資,短期見效的原則等。

形成人文與生態與旅遊和諧相處優化發展的良好格局

運河的開發和利用,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開發者既要有熱心,也要有耐心;既需要財力,也需要智慧;只有在科學的軌道上,綜合多種有利條件,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才能建成人文與生態與旅遊和諧相處優化發展的良好格局。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中共東平縣委在調查論證的基礎上,結合發展全縣旅遊產業,制定了「科學規劃,全面布局,突出重點,分期開發」的大運河開發利用總體方針。僅有總體方針還不行,還必須有充分的資金作保證,否則,再好的設想也只能是空中樓閣。歷史上,東平是農業縣,財政家底一直瘠薄,如何拓展融資渠道,以保證開發建設的順利進行?縣委採取了四項措施:一是充分利用政策,向國家爭取一點;二是縣財政設立專項資金,確保項目實施;三是制定誰投資誰受益和吸引外資及社會閑散資金的具體政策;四是集中資金建設重點項目,利用回收資金繼續投放於新項目的開發建設。採取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縣委明確了大旅遊開發的戰略思想,按照「水滸故里,江北漁鄉」的主題定位和「遠推水滸文化,近推休閑渡假」的市場定位,以爭創全國旅遊強縣、打造國內知名旅遊目的地為目標,加快景區景點建設。借鑒歷史上農民水利專家白英「引汶濟運」的治水方略,引汶水以入東平新城,把縣城打造成「水上城市」。運河史上著名的戴村壩座落在縣城東部五公里處,其上遊河道便是發源於泰萊山區,流域面積達一萬平方公里的大汶河。大汶河水質優良,水源豐沛,經下遊河段大清河而注入東平湖,為東平利用這一天然水資源,提供了獨特的條件。今年以來,縣里投入上億元,在戴村壩上游,建造了引水工程,目前,工程完成過半,預計國慶節前竣工。同時,縣委對戴村壩至東平湖、大運河直至黃河全長約150公里的水道,計劃總投資20億元,進行全面疏浚改造。目前戴村壩至東平湖40公里河段,已經完成河道清淤排沙的疏通,沿岸15個碼頭節點,40餘處景點,一部分已經完成,一部分尚在建設中。縣城南出口新建的「清河公園」和旅遊碼頭,遊人可乘船直達東平湖,沿著這一水上游風景帶,可飽覽大清河兩岸綠草茵茵,牛羊成群,雞鳴樹巔,霜結板橋的田園景緻,也可觀覽東平湖景色迷人的濕地風光。同時,戴村壩休閑游樂園、羅貫中紀念館、羅貫中故里牌坊、稻屯窪城市濕地公園、水上森林游樂園、運河漁村、漁家風情園等景區景點,都在建設中。
其次,投以重金,對運河明珠城市州城進行搶救保護。如前所述,州城曾是一座千年古城,在開發和建設運河人文與自然風景帶中,中共東平縣委、東平縣人民政府把恢復州城歷史原貌,不僅作為建設運河文化風景帶的重頭戲,而且作為整合全縣旅遊資源的重中之重。年初,縣政府成立專家小組,根據清朝《東平州志》記載,對州城進行了全面規劃,明確了復建的三十餘處景點,即四座城門樓、8華里長宋代一條街、文廟、火神廟、性覺寺、歷史上原有的10架牌坊等,對所有景點,決定通過民間籌資、招商引資、城內土地資產置換盤活等方式,在三年內,總投資12.5億元,分三期工程實施。一期工程投資3億元,建設南連京杭大運河北接東平湖總長4300米的宋代一條街,分為休閑、游覽、服務三個功能區。同時,修復完善運河遺跡永濟橋、清真寺;重建北城門樓、狀元府、龍門連躍坊、昇平人瑞坊、進士及第坊等文物古跡;街面全部鋪設青石板,按宋代風格整體開發沿街建築,重現宋代街市的繁華景象。二期工程投資4.5億元,重建歷史上的東平府衙、文廟、報恩寺、關帝廟、老城門城牆以及修復護城河,建設旅遊碼頭等。第三期工程投資5億元,全面改造城區,重現關帝廟街、文廟街、孟家街、白衣堂街等老街老巷歷史風貌,建設文化廣場,仿宋風格高檔住宅小區、高檔賓館酒店,打造「水繞城,城環水」的千年宋城和諧美景。三年後,州城將基本恢復運河明珠城市的歷史景觀。目前,工程進展順利,3架歷史上的著名牌坊「昇平人瑞」坊、「龍門連躍」坊、「進士及第」坊已安裝完成。北城門樓外的東平湖旅遊碼頭已經建成。有五百多年歷史的運河清真寺,縣財政投資60餘萬元,修葺了主殿,添置了配房,使這座精美的古代建築重新煥發了生機與活力。州城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委員長萬里同志的家鄉,萬里同志的舊居,不僅是東平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重要的紅色旅遊資源,佔地約三千平方米的萬里舊居,也在規劃實施中。州城四面環水,蒲葦叢生,綠柳垂陰,是典型的水城,過去曾有「東方威尼斯」的美稱。州城恢復歷史原貌後,原來的護城河,水塘等,將以發展觀光農業為主,種植蒲葦蓮荷,重現民國《東平縣志》記載的「夏秋之交,荷花半城,漁舟唱晚,風景清幽,不亞於江南」的美景。我們深信,三期工程完成後,隨著運河文化游和水滸文化游的興起,州城必將成為運河旅遊線上獨具特色的觀光景點。
第三,努力打造東平湖旅遊品牌。蘊藏著豐富運河文化和水滸文化內涵的東平湖,是東平最大的旅遊資源,也是運河文化游的龍頭項目。東平縣委、縣政府一直把東平湖作為旅遊產業化建設的戰略重點。在縣財政財力不足的情況下,採取「招商開發,互利雙贏」的辦法,與合資方協商,對東平湖景區和國家森林公園臘山進行整體設計和開發,先後恢復了聚義島藏梅寺、鍾鼓樓等古建築群和根據古典小說《水滸傳》建造的山寨、水寨。今年通過專家論證評審,又把運河濕地即東平湖濕地作為旅遊開發的核心區域,整合閑散資源,在東平湖畔的王台,規劃建設了既是影視基地,又是大型旅遊碼頭和休閑娛樂場所的「水滸古鎮」,目前基本竣工。配合東平湖景區建設,大清河沿岸的旅遊碼頭、縣城至東平湖高等級觀光路、環湖觀光路等多個項目,都在建設中。在曾是運河重要碼頭的大安山潘孟於,正在規劃建設運河文化游樂園,發展以垂釣、采菱、木船游、水上體育和運河風味小吃等為主要內容的娛樂游項目。
這些項目全部實施後,東平的生態環境將得到根本性改觀,旅遊產業將出現全新的景觀,旅遊經濟效益將得到極大提高。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正在加速形成。東平為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的開發建設,在三四年內,總計將投入50多億元,今年實際已投入12億元,使旅遊業從景點數量到質量得到了全面提升。這種大手筆規劃,大境界布局,大氣魄引領所帶來的經濟回報也是巨大的。去年以來,遊客數量持續出現爆增勢頭,旅遊收入也日益劇增。
東平的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帶建設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但是,我們堅信,隨著運河文化的深入挖掘、不斷完善,一個以東平湖景區為核心,充分體現運河文化特色的精品級旅遊帶,必定出現在魯西南大地上,成為遊客的首選目標。□

㈨ 想找一本關於世界旅遊的游記,

老殘游記
簡介:
《老殘游記》清末中篇小說,是劉鶚[1]的代表作,流傳甚廣。小說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殘的游歷為主線,對社會矛盾開掘很深,尤其是他在書中敢於直斥清官誤國,清官害民,指出有時清官的昏庸並不比貪官好多少。這一點對清廷官場的批判是切中時弊、獨具慧眼的。
作者生平:
劉鶚(è),原名夢鵬,又名孟鵬,譜名振遠,字雲摶、公約,又字鐵雲,別署洪都百煉生。祖籍江蘇丹徒,1857年10月18日生於江蘇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世於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劉鶚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從小得名師傳授學業。他學識博雜,精於考古,並在算學、醫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類拔萃的成就,被海內外學者譽為「小說家、詩人、哲學家、音樂家、醫生、企業家、數學家、藏書家、古董收藏家、水利專家、慈善家」。他涉獵眾多領域,著述頗豐,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他所著《老殘游記》備受世人贊譽,是十大古典白話長篇小說之一,又是中國四大諷刺小說之一。劉鶚本人也是富有學識又得不到抱負的人。
劉鶚的小說《老殘游記》是晚清的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全書共20回,光緒二十九年(1903)發表於《綉像小說》半月刊上,到13回因故中止,後重載於《天津日日新聞》,始全。原署鴻都百煉生著。作者在小說的自敘里說:「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說是作者對「棋局已殘」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難遭遇的哭泣。小說寫一個被人稱做老殘的江湖醫生鐵英在游歷中的見聞和作為。老殘是作品中體現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搖個串鈴」浪跡江湖,以行醫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同情人民群眾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俠膽義腸,盡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隨著老殘的足跡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東一帶社會生活的面貌。在這塊風光如畫、景色迷人的土地上,正發生著一系列驚心動魄的事件。封建官吏大逞淫威,肆意虐害百姓,造起一座活地獄。小說的突出處是揭露了過去文學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說「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吾人親目所見,不知凡幾矣」。「歷來小說皆揭贓官之惡,有揭清官之惡者,自《老殘游記》始」(第16回原評)。劉鶚筆下的「清官」,其實是一些「急於要做大官」而不惜殺民邀功,用人血染紅頂子的劊子手。玉賢是以「才能功績卓著」而補曹州知府的。在署理曹州府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衙門前12個站籠便站死了2000多人,九分半是良民。於朝棟一家,因和強盜結冤被栽贓,玉賢不加調查,一口咬定是強盜,父子三人就斷送在站籠里。董家口一個雜貨鋪的掌櫃的年輕兒子,由於酒後隨口批評了玉賢幾句,就被他抓進站籠站死。東平府書鋪里的人,一針見血地說出了玉賢的真相,「無論你有理沒理,只要他心裡覺得不錯,就上了站籠了」。玉賢的邏輯是:「這人無論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能甘心,將來連我前程都保不住。俗語說的好,『斬草要除根』。」為了飛黃騰達,他死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屠刀。老殘題詩說,「冤埋城闕暗,血染頂珠紅」,「殺民如殺賊,太守是元戎」,深刻地揭示了他們的本質。剛弼是「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他曾拒絕巨額賄賂,但卻倚仗不要錢、不受賄,一味臆測斷案,枉殺了很多好人。他審訊賈家十三條人命的巨案,主觀臆斷,定魏氏父女是兇手,嚴刑逼供,鑄成駭人聽聞的冤獄。小說還揭露了貌似賢良的昏官。山東巡撫張宮保,「愛才若渴」,搜羅奇才異能之士。表面上是個「禮賢下士」方面的大員,但事實上卻很昏庸。他不辨屬吏的善惡賢愚,也判斷不出謀議的正確與錯誤。他的愛才美德,卻給山東百姓帶來了一系列的災難。「辦盜能吏」玉賢是他賞識的,剛弼也是他倚重的,更為嚴重的是他竟錯誤地採用史鈞甫的治河建議,廢濟陽以下民埝,退守大堤,致使兩岸十幾萬生靈遭受塗炭。在小說中楔入的桃花山一段插話中,著重寫了隱居在荒山中的兩個奇人□姑和黃龍子。通過兩人的言行宣揚了作者所信奉的太谷學說,同時對當時的革命運動,即所謂「北拳南革」,即北方的義和團和南方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了惡毒的詆毀和詛咒,攻擊他們都是「亂黨」。義和團來勢猛,他說「幾乎送了國家的性命」;革命黨起勢緩慢,他認為「莫說是皮膚小病,要知道渾身潰爛起來,也會致命的」;告誡人們不要「攪入他的黨里去」,表現了作者落後、反動的一面。小說的第一回,就是作者對於當時政治的象徵性圖解。他把當時腐敗的中國比作一艘漂浮在海上行將被風浪所吞沒的破舊帆船。船上有幾種人:一種是以船主為首的掌舵管帆的人,影指當時上層的封建統治集團。作者認為他們「並未曾錯」,只是因為是走「太平洋」的,只會過太平日子,不意遇上了風浪,所以毛了手腳,加上未曾預備方針,遇了陰天,日月星辰都被雲氣遮了,所以就沒有依傍。再一種人是乘客中鼓動造反的人,比喻當時的革命派,污衊他們都是些「只管自己斂錢,叫別人流血」的「英雄」。宣揚如果依了他們,「這船覆得更快了」。還有一些肆意搜刮乘客的「下等水手」,則是指那些不顧封建王朝大局、恣意為非作惡的統治階級爪牙。作者對他們也很反感,視為罪人。究竟怎樣才能挽救這只行將覆滅的大船呢?作者認為:唯一的辦法是給它送去一個「最準的」外國方向盤,即採取一些西方文明而修補殘破的國家。小說中所寫的人物和事件有些是實有其人、實有其事的。如玉賢指毓賢,剛弼指剛毅,張宮保(有時寫作莊宮保)為張曜,姚雲松為姚松雲,王子謹為王子展,申東造為杜秉國,柳小惠為楊少和,史鈞甫為施少卿等,或載其事而更其姓名,又或存姓改名、存名更姓。黑妞、白妞為當時實有之伎人,白妞一名王小玉,於明湖居奏伎,傾動一時,有「紅妝柳敬亭」之稱。廢濟陽以下民埝,乃光緒十五年(1889)實事,當時作者正在山東測量黃河,親見其慘狀。正如作者所自言:「野史者,補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諸子虛,事須征諸實在。」(第13回原評)《老殘游記》的藝術成就在晚清小說里是比較突出的。特別在語言運用方面更有其獨特成就。如在寫景方面能做到自然逼真,有鮮明的色彩。書中千佛山的景緻,桃花山的月夜,都明凈、清新。在寫王小玉唱大鼓時,作者更運用烘托手法和一連串生動而貼切的比喻,繪聲繪色的描摹出來,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所以魯迅稱贊它「敘景狀物,時有可觀」(《中國小說史略》)。
劉鶚還曾寫有《老殘游記》續集,作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之間。據劉大紳說,共有14回,今殘存9回。1934年在《人間世》半月刊上發表4回,次年良友圖書公司出版6回的單行本。196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老殘游記資料》收錄了後3回。續集前6回,雖然也有對官僚子弟肆意蹂躪婦女惡行的揭露,但主要的是通過泰山斗姥宮尼姑逸雲的戀愛故事及其內心深入細微的思想活動,以及赤龍子的言談行徑,宣傳了體真悟道的妙理。後3回則是描寫老殘游地獄,以寓其懲惡勸善之旨。
此外還殘存《外編》4700餘字,寫於光緒三十一年以後。除《老殘游記》外,劉鶚著有天算著作《勾股天元草》、《孤三角術》,治河著作《歷代黃河變遷圖考》、《治河七說》、《治河續說》,醫學著作《人命安和集》(未完成),金石著作《鐵雲藏龜》、《鐵雲藏陶》、《鐵雲泥封》,詩歌創作《鐵雲詩存》。1980年齊魯書社出版了《鐵雲詩存》,其詩清新俊逸,功力頗深,反映了他的一些行蹤和思想感情。
老殘游記 作者劉鶚
劉鶚簡介
一.時代背景:
晚清時期,清朝帝國陷入遭逢內憂外患的困境當中,外有列強環伺,內則政治腐敗.
二.生平概述:
劉鶚,字鐵雲,筆名洪都百煉生,清江蘇丹徒(今江蘇省丹徒縣)人,自幼聰穎,五歲便能背誦唐詩三百首.生於文宗咸豐7年(西元1857),卒於宣統元年(西元1909),年53.
鶚精於算學,醫學,水利,並留心西洋科學.個性放曠不拘,所見不同於流俗,觀察時事尤其犀利.早年曾於揚州行醫,後改行經商(劉鶚28歲曾在江蘇淮安開過菸草店,31歲又在上海開過書店,但都因經營不善而倒閉).光緒14年(西元1888)黃河決口於鄭州,便投效河督吳大澄,山東巡府張曜,協助治河,後因治河有功,聲譽大起,被保薦以知府任用.曾上書建議修築鐵路,利用外資開采山西煤礦,興辦實業(指工商企業),以利民生,時人不解其用心,交相指責,視為漢奸.光緒26年(西元1900)義和團事起,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太倉粟(京師官方谷倉里的糧食)為俄兵所據,他向聯軍以低價購得太倉粟,賑濟飢民,全活甚眾,卻因被控私購太倉粟,流放新疆,住在烏魯木齊一座寺廟的戲台底下,靠為人治病度日,最後病死於迪化(今烏魯木齊).著有老殘游記,鐵雲藏龜,歷代黃河變遷圖考等書.
三.劉鶚一生的四件大事:
1.治理黃河:
主張束水刷沙法―築提控制水勢,使水不漫溢兩岸,再以水攻沙,直刷河底.
2.甲骨文字的研究:
光緒25年(西元1899),他在北京,住在朋友王懿榮家中.王懿榮當時任國子監祭酒,對金石文字都有相當深入的研究.那時王懿榮生了病,看完病家人就上街把葯買回來,跟葯方核對沒錯才去煎,劉鶚在一旁看,在這些葯中有一包葯叫龜板,他覺得很奇怪便順手拿起來看看,這一看使他驚奇萬分,那些龜板上有小字,而且很明顯地看的出來字是刻上去的,王懿榮知其古老,乃派人到葯店將有字的全部買下,後又到處收購,兩年間共收刻辭甲骨一千餘片.
王懿榮死後,家人為了還債,將王懿榮收藏的甲骨卜辭,大部分轉讓給了劉鶚.劉氏此時也收購刻辭甲骨,前後藏有近5000片.1903年劉鶚將收藏的刻辭甲骨搨印了1058片,在早期收集甲骨卜辭的藏家羅振玉的鼓勵下,出版了我國第一部甲骨文書籍——《鐵雲藏龜》.
雖然該書在對於甲骨文上的建樹不多,但是他卻是首度將私人收集的甲骨公諸於世,以供同好研究,這種分享的心胸與情操,使得甲骨學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有長足的進展.
3.開山西的礦
4.賤買太倉的米來賑濟北京難民
四.作者細說
劉鶚之死:
劉鶚與袁世凱曾在山東巡府張曜下共事過,元為自己長久不被重用而鬱郁不得志,曾向劉向張請求為任,而張曜卻認為元「才可愛而性未定,資可造而識未純」,沒有同意袁的要求,因此袁世凱以為劉鶚不肯為他出力,一直壞恨在心.後來袁進了軍機處掌握大權,蓄意報復,終於在光緒34年(西元1908),以私購太倉米和在為外國人買地的的罪名,密電江兩總督將劉鶚緝捕,發配新疆,永遠堅禁,第二年(宣統元年),因腦充血死於新疆流所.
漢奸!
光緒23年,劉鶚應外國人聘請到山西的一間鐵礦公司做經理,他和一些新黨人物的思想一樣,認為只有提倡科學,興辦實業才能救中國,而興辦實業的辦法就是他所想的:「國無素蓄,不如任歐人開之,我嚴定其制,令三十年而全礦鐵路歸我.如是,則彼之利在一時,而我之利在百世矣.」有人認為他者種主張在本質上是不利於國家的,難怪這時他要背負著漢奸之名了.
為什麼要寫老殘游記
劉鶚會撰寫《老殘游記》一書,原本是為了幫助朋友.在義和團亂後沒幾年,京曹中有沈虞希與連夢青二人,因素與天津日日新聞的方葯雨為友,一日,沈虞希偶將朝中事告知方葯雨,方氏將其揭露於報端,清廷獲悉後大為震怒,嚴辦泄密之人,且株連甚廣,沈氏被逮杖斃,連夢青倉皇遁走上海.連氏到上海後,家財盡失,無以為生,只依賴賣文糊口.劉鶚知其人孤介,不願受人資助,因此動筆寫小說送他,以增加其稿費收入.
劉鶚的寫作動機本為助人,但他生當亂世,目睹國事糜爛,再加上自己一生事業上的失敗以及政治理想的幻滅,《老殘游記》事實上也是他個人情感的寄託.他曾在書中自敘:「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國家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游記之作也.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由此可知,《老殘游記》為當時中國社會之縮影,更是作者一部以文字代替哭泣的著作.
五.老殘游記續集-->自序
人生如夢耳.人生果如夢平 抑或蒙叟之寓言乎,吾不能知.趨而質諸蜉蝣子,蜉蝣子不能決.趨而質諸靈椿子,靈椿子亦不能決.還而叩之昭明.
昭明曰:"昨日之我如是,今日之我復如是.觀我之室,一榻,一幾,一席,一燈,一硯,一筆,一紙.昨日之榻,幾,席,燈,硯,筆.紙若是,今日之榻,幾,席,燈,硯,筆,紙仍若是.固明明有我,並有此一榻,一幾,一席,一燈,一硯,一筆,一紙亡.非若夢為烏而厲乎天
然則人生如夢,固蒙叟之寓言也夫!吾不敢決,又以質諸杳冥.
杳冥曰:"子昨日何為者 "對曰:"晨起灑掃,午餐而夕寐,彈琴讀書,晤對良朋,如是而已."杏冥曰:"前月此日,子何為者 "吾略舉以對.又問:"去年此月此日,子何為著 "強憶其略,遺忘過半矣."十年前之此月此日,子何為者 "則茫茫然矣.推之"二十年前,三謂之如夢,蒙更豈欺我哉
夫夢之情境,雖已為幻為虛,不可復得,而敘述夢中情境之我,固儼然其猶在也.若百年後之我,且不知其歸於何所,雖有此如夢之百年之情境,更無敘述飼榫持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