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皇宮遺址
㈠ 想具體了解一下關於一代女皇武則天的陵墓
武則天墓乾陵
武則天墓乾陵,位於陝西咸陽市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修建於公元684年,經過23年的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氣勢雄偉壯觀。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據史書記載,陵墓原有內外兩重城牆,四個城門,還有獻殿闕樓等許多宏偉的建築物。勘探表明:內城總面積240萬平方米。城牆四面,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東有青龍門,西有白虎門。
從乾陵頭道門踏上石階路,計537級台階,其台階高差為81.68米。走完台階即是一條平寬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這條道路便是「司馬道」。兩旁現有華表1對,翼馬、鴕鳥各1對,石馬5對,翁仲10對,石碑2道。東為無字碑,西為述聖記碑。有王賓像61尊,石獅1對。
「唐高宗乾陵」墓碑,高2米,是陝西巡府畢源為高宗所立,原碑已毀,現在這塊碑是清乾隆年間重建的。此碑右前側另一塊墓碑,是郭沫若題寫的「唐高宗李治與則天皇帝之墓」12個大字。另外在南門外有為高宗皇帝和武則天歌功頌德的《述聖記碑》和《無字碑》二通以及參加高宗葬禮的中國少數民族首領和友好國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國歷史上,陵前石刻的數目、種類和安放位置是從乾陵開始才有了固定製度的,一直延襲到清代,歷代大同小異。
乾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座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合葬陵。裡面埋葬著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公元684年,歷時23年才修建完成。
乾陵本是唐高宗李治的陵墓,陵號乾陵。實際上是一帝、一後的合葬墓。自郭沫若以來,現代人認為這是二帝合葬墓,但這並不符合古代(包括唐朝人)的觀點。因為神龍政變之後,武則天被迫將大唐江山歸還給李氏皇族。為了死後能有棲身之所,武則天自己宣布廢去自己的帝號,請求她的兒子(唐中宗李顯)將自己以唐高宗皇後的身份附葬於唐高宗的乾陵。唐中宗答應了母親的這個請求。所以在禮制上乾陵仍然屬於一帝、一後的合葬墓。
自古以來,乾陵在史書中一直像其他的帝後合葬墓一樣,被視做唐高宗的陵墓,武則天是附葬於其中的皇後。解放後,由於郭沫若對武則天非常推崇(郭沫若崇拜獨裁者),於是帶頭把唐高宗乾陵稱為二帝合葬墓。加之現代為促進旅遊,一些不顧歷史事實的宣傳,把乾陵稱之武則天陵。更有甚者,據此來討論武則天為什麼要把自己的陵墓稱為「乾陵」,完全不知道乾陵本身是唐高宗和皇後的合葬墓。
㈡ 武則天在洛陽的宮殿紫微宮在今天的洛陽什麼地方
武則天在洛陽的宮殿紫微宮的部分遺址位於洛陽市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內。
紫微宮是隋唐洛陽皇宮,又稱紫微城、太初宮,在東都洛陽城西北角,它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幾座規模巨大的皇宮之一。
武則天繼承高宗遺願,在成為太後掌握權利以後,心裡早就有了復興周朝,當皇帝的想法。復興周朝,那麼首都就應該建設在天下之中的洛陽,還應該建造明堂,表明皇帝是天命神授。
以往朝代的明堂建造在皇宮南3里到7里之間,武則天別處心裁,把明堂建造在皇宮之內。她任命白馬寺和尚薛懷義作為工程的總監督 ,工程的選址是拆掉皇宮內的正殿乾元殿。
乾元殿為唐朝洛陽皇宮紫微宮的正殿,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在隋朝乾陽殿的基礎上建造了座乾元殿,乾元殿比明清太和殿還大。
(2)武則天皇宮遺址擴展閱讀:
紫微城,隋、唐、武周帝國的大朝正宮、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 位於神都洛陽西北隅,是隋唐洛陽城·宮城,亦名紫微宮。始建於隋大業元年(605年), 唐、五代、宋相繼沿用,歷經七朝,存世530餘年 ,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的皇宮。
紫微城是當時世界上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建築形制驚世駭俗,影響到了東亞各國的宮殿建設。尤其在武則天時代修建的明堂、天堂使其別具特色,成為世界奇觀。紫微城佔地面積約4.2平方公里,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六倍。
紫微城正門為應天門,正殿為明堂;三大殿依次為乾陽殿、貞觀殿、徽猷殿。我國歷史上首次萬國來朝、唐太宗接見玄奘、唐高宗俘獲百濟國王、武則天稱帝、唐玄宗接見第八次日本遣唐使等儀式均在紫微城舉行。
紫微城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皇宮,其平面布局、建築形制,奠定了中國宮城的基本格局,是隋唐以後宮殿建築的範本,被宋代皇宮、元朝皇宮、明清故宮所仿效,甚至影響到日本、朝鮮和韓國等東亞國家。
㈢ 武則天把她的宮店建在了那裡
洛陽
洛陽武則天的皇宮——明堂,其規模和復雜程度超過唐朝所有的宮殿,其設計和施工幾乎達到封建社會的最高水平,堪稱中國古代歷史上皇宮建築之最。
武則天皇宮明堂高86米,寬88米,上圓下方,共分為上中下三層。下層象四時,各隨方色;中層法十二辰,圓蓋,蓋上盤九龍捧之;上層法二十四氣,亦圓蓋。皇宮明堂上層為圓頂亭子,上立高一丈的塗金鐵鳳,象徵著一代女皇武則天不可撼動的地位和志高無上的權利。明堂中心有上下貫通的巨木中樁,十人才能合抱,作為斗栱梁架依附的主幹。
明堂建成之後,在明堂的北面,武則天又命薛懷義修建了一座天堂,用來安放一尊巨大的佛像,作為武則天在宮內禮佛的場所。《舊唐書·則天皇後本紀》上說:「懷義作夾大像,其小指猶容數十人。於明堂北起天堂五級以之,至三級則俯視明堂矣。」由此可見,天堂內安放的佛像非常的巨大,天堂也比明堂高得多的多,據推測天堂至少高155米。
武則天明堂天堂的落成,奠定了一代女皇武則天在歷史上不可動搖的地位,構成了神都洛陽城最恢弘壯麗的天際線,代表了大唐帝國至在世界上高無上的地位,高超的建築技藝和無與倫比的傑出成就。
1986年考古專家發現了武則天時期的明堂遺址,2005年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被列為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保護的大遺址之一,2007年起洛陽啟動了隋唐洛陽城的現場發掘,洛陽武則天皇宮明堂是整個工程中的首個亮點。將在原位展示出的武則天皇宮明堂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是座既融入歷史元素,又具現代氣息的保護性建築。
希望能夠幫到你!
㈣ 武則天修的宮殿叫什麼名字
武則天修的宮殿叫明堂(又稱「萬象神宮」)。
明堂,唐神都洛陽紫微城的大朝正殿,亦是唐洛陽城地標性建築。唐睿宗垂拱三年(687年),武則天下詔拆除紫微城正殿乾元殿,於其地造明堂,號「萬象神宮」。證聖元年(695年)被毀,次年重建完成,號「通天宮」。
明堂共三層,底層為方形,四面各施一色,象徵四季。中層十二面,效法十二時辰。頂層為圓形,四周環繞九龍雕塑。中有巨木十圍(周長15米),上下通貫,名為萬象神宮。明堂是史上體量最大的木構建築,東西南北寬105米,主體結構高86米,頂部金鳳(後改火珠)高20尺,總高91.43米。其建築和施工技術驚世駭俗,是唐代建築的巔峰之作。唐代劉允濟曾作賦贊曰:「盛矣美矣,皇哉唐哉!」李白亦作賦曰:「穹崇明堂,倚天開兮」;「四門啟兮萬國來,考休徵兮進賢才」。
明堂遺址位於隋唐洛陽城宮城(紫微城)核心區內,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保護的大遺址之一。武則天時期修建的明堂和天堂,是隋唐城大遺址紫微城核心區保護展示工程中的重要建築,保護展示工程於2012年4月初步落成。
明堂,即「明正教之堂」,是古代帝王所建的重要禮制建築,用作朝會諸侯、發布政令、大享祭天,並配祀宗祖。明堂的形制及理念為北京天壇「祈年殿」所延用。
㈤ 歷史上唐朝真的有武則天建的通天浮屠嗎
歷史上唐朝有武則天建造的通天浮屠。
通天浮屠也被叫做天堂和天之聖堂還有功德堂,它是唐朝時期武則天在神都洛陽紫薇城裡面所建造的禮佛堂,在公元689年開始建造,位於紫薇城的核心區域,在正殿名堂北面。
天堂是當時武則天感應四時,和天溝通的御用禮佛聖地,在浮屠裡面有用紵工藝所製造的大佛,相當巨大,光是大佛的小手指就可以容納十多個人。
在武則天當政的時候所建造的明堂和天堂是當時洛陽紫薇城裡面最高大的兩個建築,這兩個建築改變了以皇宮中軸線為單層傳統,使得紫薇城裡面的殿宇看起來更加輝煌,同時它也是徐歌導演
武則天當政時期所建的明堂、天堂,是洛陽紫微城內最高大的兩個建築,它們一改皇宮中軸線主殿為單層的傳統。
使洛陽紫微城殿宇的立體輪廓和風貌氣勢顯得更加輝煌壯麗,同時它也是徐克導演的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裡面通天浮屠的原型。
(5)武則天皇宮遺址擴展閱讀:
東都洛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登基的地方。她執政的幾十年,幾乎都是在這座城市度過。
武則天當政時期所建的 明堂、 天堂,是東都洛陽宮城內最高大的兩個建築,它們一改皇宮中軸線主殿為單層的傳統,使洛陽宮城殿宇的立體輪廓和風貌氣勢顯得更加輝煌壯麗。
天堂是宮城內的一座重要宮殿,是武則天的禮佛堂。關於天堂有多高,在《資治通鑒》中給出了相對具體的描述:即天堂高五層,且第三層已經高於明堂。
現有文獻認為明堂的高度在90米左右,以此計算,天堂的高度至少應該在150米以上。遺憾的是,公元695年,失寵的薛懷義放了一把火。
將這座能與如今摩天大樓比肩的巍峨建築付之一炬,從建成到燒毀,它的壽命僅有可憐的7年。天堂的遺址就在明堂遺址西北方向約150米處。
㈥ 請問四川廣元是武則天的故居還是她的陵墓呢
比較公認的說法是:
1、武則天祖籍是山西(當時的並州)文水,這一點沒有爭議,所以四川廣元不應該算是故里,這不是她的故鄉,而是她人生中的一站。《 舊唐書本紀第六》中記載:則天皇後武氏,諱曌,並州文水人也。 《新唐書本紀第四》:則天順聖皇後武氏諱珝,並州文水人也。並州今山西中北部 。《舊唐書·高宗本紀》還記載:「(顯慶五年)三月丙午,皇後宴親族鄰里故舊於朝堂,命婦婦人入會於內殿,及皇室諸親賜帛各有差,及從行文武五品以上。制以皇後故鄉並州長史、司馬各加勛級。」明確表示「皇後故鄉」為並州。同樣,《資治通鑒》也記載顯慶五年,「甲子,上發東都;二月,辛巳,至並州。三月,丙午,皇後宴親戚故舊鄰里於朝堂,婦人於內殿,班賜有差。詔:「並州婦人年八十以上,綿版授郡君。」武皇後在並州大宴親戚、舊友。(詳見《武則天是山西文水人還是四川廣元人?》)
2、武則天的出生地,究竟是長安還是四川廣元(古稱利州)是有爭議的。兩種說法都有歷史記載作為依據,是武氏出生地最具代表性的觀點。《攀龍台碑》給出了武士彟在武德八年外放到揚州作長史,沒有記載武士彟這段時期曾經離開長安。就是說,如果他仍在都城長安當他的工部尚書,那麼武則天就出生在長安,即今西安。《攀龍台碑》乃距今最早的史料,權威度很高。可是,《大唐新語》所載,其中說:「袁天罡,益州人,尤精相術。貞觀初,敕召赴京,途徑利州,時武士彟為節度使…….武則天時衣男子服,乳母抱出,天罡大驚曰:龍晴鳳頸,貴之極也。轉側視之,若是女,當為天子」(袁天罡給武則天相面,武則天那時已經出生,似乎不能證明武則天出生在利州,但肯定在利州生活過)。李商隱《利州江潭作》一詩,題目自注有「感孕金輪所」句,查金輪為武則天謚號,是明指武則天誕生利州。1954年在廣元皇澤寺出土的孟蜀廣政碑,碑文雲:「天後武氏其人也,事具實錄,此不備書,貞觀時,父士彟為都督於是州,始生後焉。」總之,有可能是武則天出生長安,不久隨著父親遷往四川廣元任職,她的幼年、童年、青少年時期(627-632,大概3歲到8歲)在四川廣元生活。(詳見《武則天是哪裡人 一代女皇武則天的故鄉是哪裡》)
3、武則天還在湖北荊州(大概9歲到14歲)生活過。她父親因為利州府衙被撤銷後又調任荊州都督,所以她也遷往這里。武則天大概11歲時,公元635年,她父親武士彟就是在此地病故的,但由於父親老家的族兄們的冷淡和欺侮,她們母女四人未能及時返回祖籍山西文水。武則天,從來到此地一直到14歲選入皇宮之前,大概又生活了6年時間。權威史料書籍《資治通鑒》4088頁中是這樣記載的:「已故荊州都督武士之女,年方14歲,太宗聽說她貌美,詔入後宮,冊封為才人……」雖然只有區區數十字,但從這部頗具權威的史書中,我們對武則天的童年以及她從荊州被詔入宮這段歷史也就再清楚不過了。除此之外,武則天的生平及其在荊州的記錄,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後晉劉日句等撰《舊唐書》、司馬光所撰《資治通鑒》、《唐會要》以及《唐大詔全集》等史書中均有記載。(請看《武則天,空前絕後的一代女皇,荊州是她的第二故鄉》)
4、從武則天出生到她到四川廣元生活之前(兩三歲之前),很可能還隨著父親不斷調任,在揚州、豫州也生活過短暫的歲月。「武士彟在625年後輾轉揚州和豫州,然後到利州任職」(《洛陽:武則天出生地》《武則天身世之謎 一代女皇出生地是哪?》)
綜上所述,這些地方都有關於武則天的民間傳說並不奇怪,基本上都是真實可信的,總體上形成證據鏈:武則天的故里應該是山西文水,揚州、洛陽、廣元、荊州都是她曾經的生活地。正像《武則天帝王筆記_慾望之路(3)》所說:「武士彟從此離開了京城,先後擔任過揚州都督府長史、豫州都督、利州都督和荊州都督。從我們今天的地理概念來看,揚州在江蘇,豫州在河南,利州在四川,荊州在湖北,而並州在山西。由於武士彟四處為官,武則天也就追隨著父親跑遍了大半個中國。」
㈦ 武則天皇宮在洛陽遺址發現後是什麼樣子的
武則天皇宮的確來是在洛陽了,源但是僅剩下中心柱基坑遺址啦 所以比較可惜啊。現在是用鋼結構架把遺址完美的保護和展示出來了、 畢竟是武則天曾經辦公過的地方,還是能看到她華麗的魅影。現在里邊還是弧幕電影,最屬震撼的應該是二樓的的全景電影了。有種身臨其境唐朝的感覺,彷彿歷史的見證人。位置在中州路與定鼎路交叉口了。很是不錯。可以去看看
㈧ 武則天在洛陽上朝的宮殿叫什麼名字
紫微城,又稱紫微宮,唐太宗時號洛陽宮,武則天時稱太初宮。始建於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次年竣工。
貞觀六年號洛陽宮,武則天光宅元年號太初宮。 自建成後,陸續成為隋、唐、武周、後梁、後唐、後晉、北宋七朝的理政之所,存世530餘年 ,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的皇宮。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於紫微城則天門登基稱帝,定都於神都;紫微城,就是女皇理政、禮佛、生活的重要場所,武則天在紫微城中修建的明堂、天堂、集仙殿等建築,構成了一條壯麗的天際線,使紫微城的立體輪廓和風貌氣勢顯得更加輝煌壯麗。
(8)武則天皇宮遺址擴展閱讀:
歷史上許多大事發生在紫微城。裴矩經略西域(再通絲路)、隋煬帝三下江都、唐朝的三次封禪大典(唐高宗泰山封禪、武則天嵩山封禪、唐玄宗泰山封禪)皆從紫微城出發 。
宮城區內部的宗教建築,除了天堂這一佛教建築,隋代有慧日,法雲二道場,通真,玉真二壇均為道教聖地,位於景運門內道右。諸道場於公元621年被李世民下令廢除。
宗接武則天初次入宮、唐太見取經歸來的玄奘、唐高宗駕崩、武則天開創殿試、武周代唐、神龍政變等事件均發生在紫微城。
㈨ 唐朝武則天時期宮殿名稱和用處
大明宮:大明宮的范圍很大,東西1.5千米,南北2.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門。大明宮正門名丹鳳門,正殿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書、門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館。此外,有別殿、亭、觀等30餘所。自高宗咸亨元年以後,大明宮成為朝政活動的中心。
大明宮含元殿:整組建築圍成凹字,好似雄鷹展翅,既是宮闕,也是主要大殿。含元殿是中國最偉大的殿堂,氣魄宏大,性格輝煌而歡樂,體現了一種高昂灑脫、豪健爽朗的文化格調,充分反映了大唐盛世的建築藝術水平。
含元殿:是當時唐長安城內最宏偉的建築。殿前東西兩側有翔鸞、棲鳳二閣和通往平地的龍尾道。實測殿夯土台基高3米多,東西長75.9米,南北寬42.3米。在台基東西兩旁各有一條廊道遺跡,分別伸向東邊的翔鸞和西邊的棲鳳二閣。
(9)武則天皇宮遺址擴展閱讀:
「大明」一詞早見於《詩經·大雅》中的《大明》篇,按《毛詩序》釋意為:「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也。文王,武王相承,其明德日以廣大,故曰大明。」大明宮如同未央宮之名也出自《詩經》一樣,都是以周王的勤政賢明作為榜樣的一種自我的鞭策。
大明宮的來歷還有一個奇異的傳說。初建之時,從工地上曾挖掘出過一面古銅寶鏡,魏徵認得是秦始皇曾經用來清除異己的鎮國之寶,叫「秦鏡」。
傳說它能照見人體內的五臟六腑,纖毫可見。更重要的是它還能照出群臣的忠奸、國運的興衰。大明宮峻工後,秦鏡就被懸掛在朝堂上震懾妖邪,以後也就有了「明鏡高懸」的說法。有寶鏡鎮守,自是一派的正大光明,所以稱為大明宮。
㈩ 李世民做皇帝時皇宮在哪裡
長安(來今西安)大明宮,大唐自帝國的宮殿,是當時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位於唐京師長安(今西安)北側的龍首原。始建於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宮,是唐長安城的三座主要宮殿(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中規模最大的一百一十座,稱為「東內」。自唐高宗起,先後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處理朝政,歷時達二百餘年。大明宮是當時全世界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其建築形制影響了當時東亞地區的多個國家宮殿的建設。大明宮佔地350公頃,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被譽為千宮之宮、絲綢之路的東方聖殿。 公元896年,大明宮毀於唐末的戰亂。1961年,大明宮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10年,西安市在原址建立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對遺址進行保護與展示。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