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上金遺址
① 宋代金代遼代的遺址怎麼找
找旅遊景區關鍵詞
② 遼上京遺址發現的銅錢和泥塑人有什麼意義
遼上京遺址發現的近萬枚北宋銅錢和數十個泥塑人面像。這些泥塑人面像雕塑十分精美,是一批珍貴的藝術精品,代表了遼代工匠高超的工藝水平。
③ 遼上京遺址的結構是什麼樣子的
遼上京遺址南部城牆底寬至少有32米,地表以上高度為10米多。牆體結構為內外3層的版築結構,特別表現為底部土層薄而密集,越往高處土層越厚,最厚處可達20米左右。由於城體保存尚好,清晰可見築牆時夯窩的痕跡,每平方米有270多個,十分堅固。遼上京平面略呈日字形,周長約6.4千米,城牆均用黃土夯土版築,殘高5至9米。京城由皇城和漢城組成,兩城建築與布局是遼「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的政治制度的反映。皇城位於京城北部,是契丹皇族、貴族宮殿和衙署所在地,也是初築的皇都。東、南、北3牆都呈直線,西牆中段位於小土崗頂部,南、北兩端向內曲折,全長約1.85千米,東、西、北3牆中部殘存有門址,並加築瓮城,各牆上殘存有馬面。西牆內的山岡頂部,有一組東向的建築址,應是早期的宮殿遺跡,在此可以俯覽全城。崗下有一大道直向東門,皇城最初是以東門為正門,擴建漢城後,城內主要建築都改成南向,皇城南門改為正門。四面城門內都有大街直通大內宮牆外。大內位於皇城中央部位,宮牆牆基已殘毀,約為長方形,周長約2千米。內有宮殿、門闕、倉庫等建築基址,其中有兩座大型宮殿,建築在高約4米的台基上。皇城南部有不規整的街道及官署、府第、作坊和寺院基址,其中一座寺院內殘存一軀殘高4.2米的石刻菩薩像,傳為天雄寺遺址。皇城北部地區未發現建築基址,應是文獻所載契丹貴族搭設氈帳的地帶。
漢城位於南部,是漢、渤海、回鶻等族居住區域,其北牆即皇城南牆,東、南、西3牆系擴築。牆身較皇城低窄,殘牆最高3米,無馬面,原有6座城門。原來流經城南的小河,經過多次改道,自城西南角穿過東北角,將城內文化堆積層沖刷殆盡,僅余靠近皇城南門的小片地區。城址附近現存磚塔兩座。一座位於城址東南的山坡上,俗稱南塔,為八角密檐式,殘高約25米,尚存7層塔身及塔基,塔剎及檐椽都已塌毀。
塔身第一層每面鑲嵌高浮雕石刻佛、菩薩、天王、力士和飛天像。塔東南處有遼代開悟寺遺址,此塔當是開悟寺塔。
另一座位於城址北,俗稱北塔,為六角密檐式,僅存5層塔身,殘高約6米,傳為遼代寶積寺塔。遼上京遺物中最精美的當屬一個保存較好的石經幢座和半塊仰蓮雕花石座。另外,遼上京遺址還發現了近萬枚北宋銅錢和數十個泥塑人面像。這些泥塑人面像雕塑十分精美,是一批珍貴的藝術精品,代表了遼代工匠高超的工藝水平。
④ 固安有遼金元遺址嗎
遼金元遺址
海州鄉窩堡村
海州鄉窩堡鄉政府所在地
1979年
布紋瓦、陶瓷殘片、瓦滴水、元代醬版 [1] 油釉陶碗權、明蝠虎紋青花瓷碟
歷家窩堡
東升鄉歷家窩堡村南
500米
1980年
陶瓷殘片、布紋瓦、建築飾件
方 家 屯
方家屯真政府東北
700米出山崗坡地上
1980年
布紋瓦、青磚、獸面瓦璫
蛤 蟆 山
敖力營子村北蛤蟆
山南坡
1980年
蓮花瓣紋瓦璫等;石雕:人、馬、
猴等殘部。
墩 台 山
西關屯鄉邊檯子村北
1980年
青磚、布紋瓦、陶瓷殘片、人物
戲俑、銅鏡。
六 家 子
北四家子鄉劉家
子村西1000米
1980年
鐵花瓷器、盆、缸、碗等器殘片
⑤ 遼上京皇城遺址四個門分別叫什麼名字
城址由皇城和漢城兩部分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城牆全用黃土夯築,周長8916.9米,殘高5~9米。皇城位於北部,是契丹統治者居住區域,也是初築的皇都。東、南、北 3牆都呈直線,各長約1500米,西牆中段位於小土崗頂部,南、北兩端向內曲折,全長約1850米,東、西、北 3牆中部殘存有門址,並加築瓮城,各牆上殘存有馬面。西牆內的山崗頂部,有一組東向的建築址,應是早期的宮殿遺跡,在此可以俯覽全城。崗下有一大道直向東門,推測皇城最初是以東門為正門。擴建漢城後,城內主要建築都改成南向,皇城南門改為正門。四面城門內都有大街直通大內宮牆外。大內位於皇城中央部位,宮牆牆基已殘毀,大致探明約為長方形,周長約2000米。內有宮殿、門闕、倉庫等建築基址,其中有兩座大型宮殿,建築在高約 4米的台基上。皇城南部有不規整的街道及官署、府第、作坊和寺院基址,其中一座寺院內殘存一軀殘高 4.2米的石刻菩薩像,傳為天雄寺遺址。皇城北部地區未發現建築基址,應是文獻所載契丹貴族搭設氈帳的地帶。
漢城位於南部,是漢、渤海、回鶻等族居住區域,其北牆即皇城南牆,東、南、西 3牆系擴築。牆身較皇城低窄,殘牆最高3米,無馬面,現已無法探明原有6座城門的具體位置。原來流經城南的小河,經過多次改道,自城西南角穿過東北角,將城內文化堆積層沖刷殆盡,僅余靠近皇城南門的小片地區。
城址附近現存磚塔兩座。一座位於城址東南約 3公里的山坡上,俗稱南塔,為八角密檐式,殘高約25米,尚存7層塔身及塔基,塔剎及檐椽都已塌毀。塔身第1層每面鑲嵌高浮雕石刻佛、菩薩、天王、力士和飛天像。塔東南約50米處有遼代開悟寺遺址,此塔當是開悟寺塔。另一座位於城址北約 1.5公里,俗稱北塔,為六角密檐式,僅存5層塔身,殘高約6米,傳為遼代寶積寺塔。
遺址的皇城部分,已劃定為重點保護區,20世紀50年代將城內新建的房舍拆除,成為一片草場,嚴禁興工動土,從而得到了較好保護。鑒於皇城部分南牆及東南城角已被小河洪水沖毀,1981~1984年間,國家撥款在小河兩岸興建了石塊包砌的防洪堤壩,共長2000餘米。
⑥ 蔚縣遼金元遺址在哪找的到
蔚縣遼金遺址
⑦ 遼代遺址和金代遺址的區別
遼代遺址和金代遺址的區別:
首先從文化起源區別來講,遼與金的文化歷史背景不同。遼國是契丹族建立的,契丹族起源於中國內蒙西拉木倫河。而金國是女真族建立的,女真族是中國黑龍江境內的肅慎族的後裔,兩個民族的發源地不同,受到的文化啟迪也有很大差異。雖然在宋朝時期兩個國家和民族有交融和更替,但各自仍然保持著本民族的文化特徵。因此,在遼代遺址和金代遺址中,也存在各自不同的文化符號,遺址中的文物也體現著各自文化凝固的特徵與屬性。
然後從墓葬文化區分,
遼國較宋國更近,受西來佛教文化及漢族儒家文化的影響較深,在墓穴中經常出現大量的卷軸畫,1974年遼寧法庫葉茂台遼墓出土了兩軸絹本遼畫,一為山水畫《山弈候約圖》(《山水樓閣圖》),一為花鳥畫《竹雀雙兔圖》。前者熔唐、五代和宋初的表現手法於一爐,比較成熟,後者構圖上取對稱形式,裝飾氣味尚未洗凈,當出自契丹畫師之手。這在金國遺址中是不會看到的。
金國來自遠東,受薩滿教影響至深,即便後來佛教進入金國,也不能動搖薩滿教在金國的地位。這在墓穴中最獨特的體現就是焚屍火葬,女真人早期的喪葬是無棺槨的土葬,但建國包括貴族之內全部是火葬,死者皆有棺,或有棺有槨,貴族有石室墓,墓前有石碑、石人、石虎、石羊,少見中原漢儒文化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