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西遊記重彩

西遊記重彩

發布時間: 2021-03-07 16:03:58

⑴ 西游記人物評論!!!!

孫悟空
孫悟空的性格特點是好名,勇敢好鬥,桀驁不馴,愛開玩笑,活潑樂觀,重視承諾。大鬧天宮的起因是由於好名。他接受招安以後,第一次打出天門是因為弼馬溫的官兒太小,根本未入流,面目無光,因此懷恨而去。第二次大鬧天宮是由於齊天大聖有名無實,王母娘娘的蟠桃會因此不請他,於是跑去偷食,後來連太上老君的金丹也偷吃了,更進一步把蟠桃會的玉液瓊漿偷來開「仙酒會」才犯下彌天大罪。結果失手被擒,太上老君把他推進丹爐,煉就不壞之軀,出來後造反雖是為了報仇雪恨,但提出「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的口號,顯示他是不滿意才高而位低的待遇。後來在取經路上,他經常想到不要壞了名頭,如七十六回,大鵬雕說他不像是萬里傳名的好漢,是個小輩猴頭,專在人肚裡做勾當,他為了顧全名頭,只好出來決斗,他被唐僧趕走。三十一回豬八戒故意使用激將法騙他出山降妖,也是因為悟空好名才受激,他後來還為此當面質問黃袍怪:「你害他便也罷,卻又背前面後罵我,是怎的說?」可見他對「名」看得很重要。孫悟空的好鬥表現在他經常主動捉妖,視作一樁樁好買賣。當然,他是勇敢的,每次臨敵,絲毫沒有恐懼。他認為自己的買賣「一定先輸後贏」,信心十足。
「美猴王」英雄
《西遊記》開篇明義,第一回標題「靈根充孕源流出,心性修成大道生」這兩句話實際講的是小說中 孫悟空
心人物孫悟空奇異的誕生歷程: 「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風化一石猴,五官俱全,四肢皆備……」 「仙石迸猴」的傳奇誕生,既告訴我們這是一個純天然的生命體,又預示了日後必有一番奇特的人生經歷與轟轟烈烈的作為。 從一個普普通通的石猴,一躍而為「花果山水簾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既不是天意造化,更不是靠虛偽,欺詐手段謀取,而是憑真本事,真功夫。發現「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他的勇敢,機智可見一斑: 眾猴白手連呼三聲:「哪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來,不傷身體者,我等拜他為王。」石猴隨即兩聲高叫「我進去!我進去!」…… 正所謂「自古英雄出少年」。這使他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石猴順理成章地當上了「猴王」的位置。但這畢竟是他的少年時光,生命的「懵懂」之齡,心智膚淺。勇敢之舉難免夾帶「自發」意識。自己這一跳,能不能達到他們預定的要求,順利完成任務,心裡肯怕還沒底,只因難抑一時沖動,只為要出人頭地,別無他慮。再加上他是趁「王」這重賞而去,勇敢本色中又摻雜著幾許爭強好勝。 發現「洞天福地」後,眾猴們都已陶醉於快樂之中,他卻一人端坐在上,『列位啊,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何不拜我為王。 從他乘「王」而去,得「王」而歸,這種實至名歸的背後掩蓋不住的是他的逞強好勝,好出風頭的頑劣性,這也是一個典型的少年式英雄「美猴王」的應有表現。「仙石迸猴」與生俱來的優越感讓他自命不凡,伴隨他一生歷經無數的坎坷磨難,英雄豪氣始終未被困厄所消磨。
「齊天大聖」英雄
生命總要不斷向前發展,人生也要從懵懂之態走向新生。對於孫悟空還是美猴王的他,其思想早已超 美猴王孫悟空
越了年齡的限制。思想的先行,使他的生命日漸成熟起來,從而為他由美猴王順利過渡到齊天大聖敞開了大門。這是一種生命的自覺,為他那種挑戰傳統,蔑視權貴,戰天斗地的反抗精神鋪平了道路,這時候的孫悟空已成長為一個頂天立地的「齊天大聖」。 生命的自覺首要體現於他對生命的深慮: 「眾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歡會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乃無量之福,為何遠慮而憂也?」 猴王一語道破心機: 「今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老王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內?」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美猴王憂的是「不能躲過輪回,不能做到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於是海外「尋師訪道」,求學問能也就勢所必然。正因為他畏懼的是生命無常,那麼他想要的必然是「永生永壽」的法術技能,對於師父須菩提祖師提供的「流字門中之道,靜字門中之道,動字門中之道」,根本不會放在眼裡,而對「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七十二般神異變化」情有獨鍾,也正如此,為他後來西天取經「降妖服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齊天大聖」之旗的打出,旗幟鮮明地表明了他不僅要做一個與天地山川「齊壽」的「大王」,更要做一個與天地神佛「齊平」的「大聖」,從大王到大聖,這可謂生命自覺的第二個標志。 「齊天大聖是什麼?」「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第7回),這就是他的鏗鏘之言,也是他以「英雄」為自己正名的豪邁之氣。為什麼要做「齊天大聖」?僅僅因為玉帝的「輕賢」(「弼馬溫」未入流)?不!這頂多隻是誘因。根本原因在於他骨子裡所滲透的反抗權威,蔑視尊嚴的勇氣與膽量。加上他有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上天,入地,下海,七十二般變化超強的本領,一根橫掃天下妖魔的如意金箍棒,又何愁「齊天大聖」旗幟不出,名號不響。 學成歸來的他沒有忘記他的理想樂土「花果山水簾洞」,更沒有忘記他的「猴子猴孫」們。當聽說他的家園被占,猴兒遭受欺侮時,他咬牙切齒,「力逐」混世魔王,拉開了他反抗的序幕,同時為了重振家園,永葆基地,他「九幽十類盡除名,四海千山皆拱伏」(第3回),這一切為他接下來的「大鬧三界」准備了現實基礎。 「大鬧三界」是他震天動地反抗性的集中體現,又是此時英雄本色的淋漓盡致的表現。「地府除名,龍宮索寶,大鬧天宮」這是孫悟空欲將自己的威名「遠播」而做的三件大事,使「無人不知其名,無人不曉其能」。特別是「大鬧天宮」更把他敢爭,敢拼,敢斗的反抗性英雄性格展露無遺。 大鬧天宮實際上有「兩鬧」。緣於天廷的兩次招安都不遂他之意願,因而有「大鬧」之舉。一鬧天宮是一次招安騙他當了「弼馬溫」,而「弼馬溫」(未入流)即不入天神之流,孫悟空一氣之下打出南天門。「二鬧」天宮是二次招安「齊天大聖」之職有名無實,連參加蟠桃大會的資格都沒有,於是他「攪亂蟠桃大會」,「偷御酒」,「竊仙丹」把他的滿腔憤恨盡情發泄。與天廷的「神兵神將」進行了正面交鋒,其場面之激烈可以想像。然而,縱有十萬「神兵天將」也難敵「齊天大聖」只手。「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第7回)。縱觀「二鬧天宮」,「一鬧」遠不如「二鬧」,一鬧其實是為「二鬧」作鋪墊,是「二鬧」的預演,從而把孫悟空的反抗性層層深入地推進。「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第7回)更是把他那反抗精神推向了一個光輝的頂點。 青年時代的他,年輕氣盛,血氣方剛,但難免行事魯莽,不考慮行為後果和應擔負的責任,有力量,有本事,而無深刻的理想,有對生命的自覺,而無追求理想行為的自覺,以「英雄」為自己冠名未免「狂妄自大」,「皇帝輪流坐」更暴露其「目空一切」。言行舉止凡此種種,無不是在炫耀自我。「自以為是」的囂張氣焰必然遭到震懾,「大鬧天宮慘敗遭壓五行山下」就是明證。是他那心高氣傲,目中無人的情理必然。所謂「物極必反,樂極生悲」這既是一個深刻的教訓,更是一種寶貴的經驗。
「斗戰聖佛」英雄
「吃一塹,長一智」。孫悟空被壓五行山下五百年,這是怎樣的五百年?與孤獨寂寞為伍,靠「渴飲 孫悟空大顯身手
銅汁」,「飢餐鐵彈」度時光的艱苦生活。這種落難落魄的煎熬,與其說是一種懲戒,即對他那種年輕氣盛,唯我獨尊的傲岸品性的威懾,不如說是對他人格,人性的一次磨練。是一次自我重新認識,重新定位的良機。這既是他生命旅程中必經的一個過程,又暗示了他日後必將干出一番「經天緯地」的業績。誠如孟子所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卷十二《告子下》)。這段艱難的歲月,孫悟空進行了沉痛的反省與深刻的反思「靠意氣用事,大闖大鬧是成不了什麼氣候的,唯有干一番大業績,才能取信於人,『英雄』二字才會名副其實。」「西天取經」是孫悟空畢生為之追求的崇高理想和獻身的正義事業。從「大鬧天宮」到「西天取經」,從「齊天大聖」自詡英雄美名到「斗戰勝佛」(這是取經後如來封賜的),昔日不可一世的孫大聖,如今已成長為一個成熟的英雄。這是英雄性格的完善,人性之美的升華。「追求理想的百折不撓,堅忍不拔,忠於事業的矢志不移,一往無前」是這一階段英雄性的核心,也是由生命的自覺到生命的自為的光輝再現。 (一)堅定,徹底的斗爭精神 西天路上孫悟空以力保唐僧取經為神聖使命,「降妖服魔」責無旁貸。一根如意金箍棒「掃盡天下不平之事,除盡天下不仁之人」,「敢問路在何方!」的英雄豪氣躍然紙上。什麼妖魔鬼怪,什麼美女畫皮,什麼刀山火海,什陷阱詭計,孫悟空萬難不屈,百折不回,頑強與之奮戰,直至最後的勝利。八十一難之中,無論是「黃風怪」,還是「大蟒精」,抑或是「白骨精」等等,孫悟空那種除惡務盡,決不與任何邪惡勢力妥協的斗爭精神貫穿取經始末。 (二)敢為崇高理想而獻身 西天取經是孫悟空追求的崇高理想,而這一理想的實現過程與他同邪惡勢力作斗爭的過程交織,滲透在一起,互相輝映。 1,戰勝自我:勇於戰勝他人的人不容易,而勇於戰勝自己——自我內在缺陷人性弱點的人更不容易。孫悟空確是這么一個「斗戰勝佛」。「真假美猴王斗爭」一回,非常精彩。「六耳獼猴」假冒充猴王,招搖撞騙,孫悟空怒不可遏,從花果山到「落伽山」,南天門,「陰司地府」,直到「雷音寺」,攪得天翻地覆。如來指出妖猴的真相,孫悟空難解心頭之恨,「一棒」將他打死。這是兩種思想的正面交鋒,也是兩種人生追求的「現實碰撞」。五百年的磨難與反省,孫悟空脫胎換骨,就必須與內心另一個自我「徹底絕裂」。 2,忍辱負重:西行途中孫悟空被師父「一度氣跑,兩次遭貶逐」。首次氣跑是「心猿歸正,六賊無蹤」(第14回),孫悟空對攔路搶劫的歹徒首開殺戒,反遭師父責備「無故傷人性命,全無一點好善之心」,孫悟空一氣之下跑至東洋大海,「一度遭貶逐」是「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第27回),孫悟空對狡猾多變,想吃唐僧肉的白骨精義無反顧地給予「三打」,唐僧反而將功變罪,「一紙貶書」,無情地「逐走」孫悟空。「二度遭貶逐」是「神狂誅草寇,道昧放心猿」(第56回),對於一夥剪徑的強盜,孫悟空毫不留情,一一除盡,師父決然將他再次「逐走」。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貶逐」,莫大的冤屈,孫悟空卻不計較個人恩怨得失,一心以事業為重。「身回水簾洞,心逐取經僧」(第30回),從而表現出寬廣的胸襟與氣度,這些放在「齊天大聖」那時的他是萬萬行不通,辦不到的。 3,勇於犧牲:作為「聖僧」的高徒,每遇妖魔鬼怪,或遭陰謀詭計,他都主動請纓,沖鋒在前,與邪惡勢力,搏鬥在最前線,哪裡最危險,哪裡就有孫悟空的身影。「聖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第47回),通天河的金魚精「為禍一方」,每年要吃一對童男女,孫悟空為民除害,與豬八戒變成陳家的小兒小女,充當妖怪的「口中之食」,其敢於犧牲的精神,蒼天可鑒。在對敵斗爭中,即使身遭傷害,一樣毫無畏懼,捨生忘死。迎戰紅孩兒時,被「妖孩」的「三昧真火」,弄得「火氣攻心」,「三魂出舍」,差點喪命,醒來後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師父呢!」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師父的安危,以及取經大業的成敗。其勇於犧牲之志,感天動地。 4,接受磨難:「艱難困苦,玉浴於成」。艱難困苦是磨厲人格之最高學府。「斗戰勝佛」這道神秘光環的背後是淚水,汗水,甚至血水的凝練。「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西行路上的磨難一為身外的「邪惡勢力」,對此孫悟空憑借大無畏的精神與超強本領(筋斗雲,七十二變化,如意金箍棒)能夠較順利駕馭。一為取經路上與孫悟空形影不離的緊箍兒與緊箍咒,這可謂最大的磨難。它的作用與威力,不止是肉體上的折磨之苦,而是一種精神上的「蛻化之痛」,這就需要孫悟空有超越常人的意志與毅力,接受它的考驗。實踐證明,在每一次那陣陣撕心裂肺,生不如死的慘痛之聲中達到自我人格的不斷完善,人性的不斷提升。 (三)不為狹隘的物質利益所囿,堅定的信念 「英雄難過美人關」。西行中有多少美色的誘惑,孫悟空都不為所動,其心誠志堅,非同一般。而同為取經營壘中的豬八戒,卻抵擋不住貪色之欲。每遇美女子,就心旌搖盪。他本為天廷的「天蓬元帥」,只因「酒醉戲嫦娥」,而「被貶」凡間為豬形。「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他在「三藏不忘本,四聖試禪心」(第23回)得到深刻教訓後仍不思悔改。無論是高家莊的「渾家」,還是西梁國女王,都使他「垂涎浴滴」,「心癢難撓」。甚至對「盤絲嶺盤絲洞中的七個女妖(蜘蛛精)也要盡情調戲一番,貪色本性暴露無遺。權勢與金錢同樣是考驗英雄的試金石。孫悟空為了取經大業的成功可以連自己的性命都不顧,還會在乎那權勢與金錢嗎?把他們視同無物。我們看到了一個忠於理想事業,保持崇高精神生活的「英雄大丈夫」的光輝形象。什麼才是真正的「有所為,有所不為」。而豬八戒貪財愛錢,瞞著師父,師兄,師弟私藏銀兩,為一己之私,「意亂情迷」,時有表現。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師父「貶走」後,他卻想著與師弟私分行李,「各奔前程」,「一拍散夥」。雖然他最終沒有離開取經隊伍,但他這種被猥鎖的物慾所「迷塞心胸」,目光短淺的毛病確實給取經事業帶來了不少的麻煩,有時甚至是很壞的影響。 (四)警惕之心,清醒之志,深隧之神 「識時務者為俊傑」。何謂「時務」?即指我們生活的環境,其中隱含著許多對我們不利的因子。既要「識」,首先必有警惕之心。「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防人之心不可無」。只有明辨善惡曲直,洞悉正邪黑白,才能「有理有利有節。」《西遊記》雖以唐僧西天取經故事為線索,但唐僧似乎並不是全書的正面人物形象,很多時候作者把他放在與孫悟空對立的層面加以善意的諷喻。唐僧身上集中了封建儒生的迂腐和佛教信徒的虔誠,他成天念叨著對一切「妖魔蟲豸」講仁慈,「行恕道,」是非不分,善惡不明,正邪不清,人妖顛倒,自己對惡勢力一味的屈服,軟弱,卻對忠心耿耿保護他安全,肅清西行路上障礙而「除妖滅怪」的孫悟空不能容忍。輕則斥責惹禍生事,殘酷不仁,重則罵他「無心向善之輩,有意作惡之人」甚至「念咒貶逐」。唐僧這種迂腐不堪給西行之途「蒙上」多少陰影,給孫悟空頻添多少艱難困苦。 由「美猴王」到「齊天大聖」再到「斗戰勝佛」,孫悟空一生走過了一個不平凡的戰斗歷程。生命從「自發」到「自覺」再到「自為」,我們看到了一代英雄人物的成長過程。
孫悟空英雄形象的底蘊
一個有個性,有理想,有能力,有品格的孫悟空用勇敢與執著譜寫正義之歌。 齊天大聖孫悟空
(一)作者理想的化身 孫悟空是作者在《西遊記》中精心塑造的英雄,因而他身上寄託了作者的理想追求。作者之所以這么濃抹重彩,為的是「若得英雄重展掙,他年奉佛上西方」(第7回回末詩句)。「齊天大聖」大反天宮被壓五行山下,作者極力歌頌他的反抗精神並稱之為「英雄」,然後又歷史性地安排他忍受天災困苦的磨難,以「奉佛上西方」,這「隱喻著」吳承恩對心目中理想人物的追求,意味著作者希望培育社會的一個理想人格來使國家天下達到太平。表現他渴望在孫悟空身上把自我價值的實現與社會價值的實現完美地結合起來,從而寄託他美好的社會人生理想。 (二)建功立業的儒家英雄史觀 作者生活的時代是封建大一統的明朝,儒家思想是正統,主流。曾作為一名封建知識分子的他,既痛恨這種腐朽的制度,又對之予以了深刻的反思,但儒家所宣揚的那套「英雄理念」深深植根在他的腦海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人生理想實現的鐵的法則。孫悟空既然是代表作者意志的理想人物,但這個理想人格能不能經受得住時代,社會的考驗,必須從實踐中求得答案。西天取經是一項神聖而偉大的事業,又是作者特意為孫悟空安排的一番「磨心厲志」之旅,「八十一難」的漫漫「修身」,這是孫悟空必經的一個過程,誰能經受得住考驗,奮戰到底,取得最後的勝利,才能謂之為「英雄」,也才是真正的一番「建功立業」。得到社會的承認,從而為將來的「治國平天下」,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作者英雄理想與針對腐朽黑暗的政治現實 《西遊記》是一部神魔小說,作者通過超凡的想像,神奇的誇張,怪誕的變形的藝術手法所描繪的漫漫「西遊」全景,無不是對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映。西行路上,除了遇到那些「為禍一方」,興風作浪的妖魔鬼怪之外,還經歷了「寶象,烏雞,車遲,西梁,比丘,滅法,祭賽,朱紫,天竺」九個人間國家和「鳳仙郡,玉華州,金平府」三個地方。這些國家與地方,之所以妖精橫行,因為這里「君政混亂」。「文也不賢,武也不良,國君也不是有道」,這一切,無不是明朝中後期朝政腐敗,宦官專權,特務橫行等等丑惡黑暗現實的大膽暴露與反映。「國勢日蓑」的混亂時勢必然造就作者筆下「孫悟空」這樣的英雄形象。這是時代的迫切需要,呼喚這樣的理想英雄人物來掃清天下,正本清源,匡國救民。 (四)歷史英雄的淵源 孫悟空是一個帶有濃厚神話色彩的英雄人物,身上那神異的本領,人類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孫悟空又是神,人,物的三位一體。西天取經路上,作者是把他作為「人類英雄」的典型來重點塑造的,從而使得形象親切感人。對於英雄性格的刻畫作者並不是憑空捏造,而是與歷史上那些記載與歌頌英雄人物的文學著作有著內在的聯系與統一。《三國演義》中一代梟雄——諸葛亮為全書的關鍵人物,為報答劉備「三顧茅蘆」之恩而窮盡畢業生精力輔佐,治理蜀漢。「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忠心耿耿,感人肺腑。《西遊記》中孫悟空也是為了報答師父救他出五行山之恩,而對之四拜(孫悟空一生只拜過三個人:觀音,須菩提祖師,唐僧)。「師命」與「父恩」交織在一起,使他一心一意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八十一難,十萬八千里路途,十四載寒暑春秋,矢志不移,忠心不改。《水滸傳》塑造了梁山泊上以宋江為核心的一百零八條英雄好漢那種疾惡如仇,見義勇為,鋤奸扶弱,除暴安良,與黑暗腐敗勢力作斗爭的英雄史跡。而這又顯然與孫悟空那種與邪惡勢力作堅決,徹底斗爭的反抗精神構成了鮮明的映照。
英雄性的深遠意義
(一)孫悟空英雄人格的完善與升華 孫悟空由一代「美猴王」終成「斗戰勝佛」。昔日那個勇敢中難免年少輕狂的孫猴王消失了,代之以一個有理想,有能力,有個性,有品格的,散發著人性美光華的「斗戰勝佛」。一代英雄的真我本色與風采永遠定格在了人們的腦海中。孫悟空憑借自身所具有的那種不斷完善,成熟的英雄性,使自己的思想與靈魂獲得了再生,也就催生了一個嶄新的「孫悟空」形象,這是一種質的飛躍。 (二)取經大業終成正果 「斗戰勝佛」的被封賜,也就表明取經已獲得圓滿的成功。西天取經的成功,孫悟空功不可沒。西天取經是他奮斗終生的崇高理想與正義事業。為了它,他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矢志不移,勇往直前與邪惡勢力作徹底斗爭,為理想而勇於獻身等等,這些英雄性格為他贏得無可否認的頭功立下了汗馬功勞。很難想像,西天取經缺少了孫悟空,會是怎樣的一番情景,再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孫悟空身上那英雄性格作保障,又會是怎樣的結局。別說取經成功,就連「踏進」西天「雷音寺」都是「難於上青天」。(三)對後世的深遠啟發 文學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每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不僅能夠影響一個時代,而且對後世都有深遠的意義。文學的這種影響既有文學作品的題材,立意,構思,藝術手法等等文學本身物質形態方面的,更重要的在於一種精神,一種思想的時空穿透力。《西遊記》的成功得益於孫悟空形象的塑造,而孫悟空身上「最閃光」之處集中在「英雄性格」這一內在靈魂之上。這是作者理想在現實中的超越,是時代精神與社會現實碰撞的產物。孫悟空雖是一個神話式英雄人物,但他身上所具有的那種富於人性美的英雄品格,反映了那個時代人民群眾的普通要求,美好願望,理想追求。因而這「神話」外衣的內里或多或少地集中了人民群眾自身的力量與智慧。 在市場經濟之旗高高飄揚的時下,商潮翻滾,貨幣堅挺,金錢飆升,各種腐朽的封建思想沉渣泛起。加上西方文化思潮的滲透,浸入,體制本身的不完善,不健全,各種邪惡勢力猖獗,「賣毒,販毒,制假,售假,坑門拐騙」等等丑惡現象彌漫於社會生活的諸多層面。「道德的滑坡」,「精神的貧血」,「理想的闕失」,也呼喚孫悟空這樣的英雄形象的「再生」。 1,敢於同邪惡勢力作堅決斗爭,有大無畏的獻身精神 一方面既要與之嚴格劃清界限,特別是思想上要劃清界限,保持高度警惕,即不能隨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在斗爭策略上,不能逞匹夫之勇,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孫悟空在除妖降魔的過程中經常與豬八戒,沙和尚合作且配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尤其是人民群眾的力量不能忽視,從而達到最有效地打擊邪惡勢力。一方面又要與之作堅決,徹底斗爭,無所畏懼,我們不能屈服妥協。對於他們我們既要准備「最狠的心」,又要把握住「最利的刀」,只有在斗爭中求得勝利,不能在屈服中求得生存。 2,有大志,有情操,不為狹隘物慾所囿,堅定的信念 有志向,有崇高追求,才會有無比的動力,才能激發自身的潛能。但任何理想的實現,並不是一帆風順,直線上升的,要經受住時代與社會的考驗。有時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是血的代價(孫悟空大戰紅孩兒時,差點送命),有時要抵擋住各種誘惑,特別是權勢,美色,金錢,要做到「堅如磐石」,心不被外物所役使。沒有堅強的意志與超人的毅力是辦不到的,有時需要調整自我,改變自我,戰勝自我,超越自我,不斷修身養性,完善升華自己的人性與人格。我們要靠一種心靈之美,精神之光去贏得自己的未來與生活,贏得社會的重視。 當然,對於孫悟空那種神奇怪異的「非人」本領,我們無能為力。但那種英雄品格與精神確是我們光大發揚的瑰寶。在這樣一個「乏英雄」,「非英雄」的時代,我們更需要這樣一種「精神脊樑」來堅強自己,鍛造自己,錘煉自己。不僅我們,時代亦然。 傳說:孫悟空,之所以能夠成佛,是因為他的淵源太大了,女媧補天的時候召集各地靈石來報名。補到最後只剩下了最後一顆石頭,這顆石頭由於一直在女媧的身邊,久而久之,自然產生了靈性。直到有一天這顆石頭迸裂了,便有了石猴——孫悟空。孫悟空,之所以大鬧天宮,闖下那麼大禍,還能有保護唐僧,最終修得正果——斗戰勝佛。是因為他在女媧補天時,早就應該像那些石頭一樣修成正果了,所以孫悟空修成正果一切都是緣分與命中註定好的。

豬八戒
凡事都有因果,對八戒的成才經驗,總結出與他的名字有關系,也就是根據豬八戒的優點粗略統計一下,在各路的神仙領導、唐僧組長、孫悟空師兄、沙和尚師弟等方方面面,對八戒的及時監督和管理,豬八戒扎扎實實做出了八戒表現。 八戒貪吃,險象環生。若不是悟空及時阻止,八戒早已成為群妖口中的美味。在「豬八戒吃西瓜」這一段中他的特色最為突出。此乃戒貪吃,應該是八戒之一也。 八戒見到青年女子,總是心花怒放。多虧唐僧苦口婆心的教育,孫悟空、悟凈的善意捉弄,才使其不良行為有所收斂。尤其是四位菩薩的精心點化,讓八戒終生難忘。(不過他痴心不改地追求高小姐,嫦娥這種精神還是可嘉的。)此乃戒貪色,應該是八戒之一也。 取經路上每每遇到挫折困難,八戒總是惦記著私分悟凈肩上的集體財物。悟空的痛打辱罵,悟凈的挖苦譴責,才一次次打消了他分包袱的念頭。此乃戒貪財,應該是八戒之一也。 別看八戒對除妖降魔一籌莫展,但在領導面前打小報告卻有一手。多虧唐僧心中有數,悟空、悟凈的及時揭發譴責,才使八戒的陰謀一次次落空。此乃戒嫉賢,應該是八戒之一也。 針對八戒的弄虛作假行為,悟空採取變化緊盯,跟蹤偷襲的辦法及時予以揭露和糾正,從而為唐僧正確決策提供祥實的依據。戒做假,應該是八戒之一也。 在孫悟空被趕走的這些時候里,它又因為貪睡,害得唐僧誤入妖怪的洞穴。每逢八戒偷懶時,悟空要麼變化對其捉弄以示 警戒,要麼以身作則吃苦在前,從而帶動八戒積極工作。這樣一來,弄得八戒心有餘悸,不敢也不好意思再偷懶。此乃戒偷懶,應該是八戒之一也。 遇到困難後當八戒打退堂鼓時,老是愛提各走各的路。唐僧、悟空、悟凈都及時從 思想上予以助威鼓勁,從工作上為其排憂解難,激勵八戒增強信心,心甘情願的獻身於取經事業。此乃戒畏難,應該是八戒之一也。 對付八戒的貪功惡習,唐僧的做法是實事求是,公開公正,論功行賞,悟空、悟凈的態度是居功不傲,不卑不亢,心平氣和。從而保證了取經隊伍的團結一致。此乃戒貪功,應該是八戒之一也。豬八戒口頭禪:「自古多情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

⑵ 西遊記一百另四回

西遊記一百另四回是個字謎,意思是——馬!

西遊記以取經五聖為經,八十一難為緯,為版我們提示了一件事情:天災權地難幾乎很少但人禍卻是最多的,這說明人類問題關鍵是出在人類自身上。

西遊五聖:唐僧是南無旃檀功德佛(金),孫悟空是南無斗戰勝佛(火),豬八戒是南無凈壇使者菩薩(木),沙悟凈是南無金身羅漢菩薩(土),白龍馬是南無八部天龍廣力菩薩(水)。

縱橫觀覽整個西遊記發現,唐僧是當權者,孫悟空是獨裁者,豬八戒是改革者,沙和尚是支持者,白龍馬是挽救者。

⑶ 西遊記!!!!!!!!懸賞!!!

被扇飛,得假扇,得真扇
【孫悟空形象的英雄性及其時代意義】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一部展現英雄性格發展的光輝著作。提到《西遊記》我們不能不講到孫悟空,就像提到《紅樓夢》我們必須談及王熙鳳一樣。孫悟空對於《西遊記》的重要性,在於他身上英雄性格所具有的無比力量。正是基於這點,才使他成為全書的焦點人物,成為倍受世人關注與討論的對象。孫悟空是一個「大英雄」,「真英雄」,這無庸置疑。至於他是一個怎樣的英雄,給他一個完整而全面的定義,未免太難。由於作品內容,人物,思想的龐雜,加上「西遊」、「神魔」、「詼諧」這道道神秘的面紗,給作品增添的朦朧,迷離和神韻,立場不同,角度各異,得出的結論自然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文藝鑒賞的二度創造性是允許這么做的。是什麼類型的英雄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在於英雄性本身所具有的感召力,啟發力,影響力。要知道一個真正英雄的成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不經一番寒砌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本文主要從剖析孫悟空英雄性格的成長,成熟,完善,來認識孫悟空崇高的人性美,感受與體味英雄本色背後的英雄意義。

一、「仙石迸猴」成佳話,洞天福地猴中王—「美猴王」英雄

《西遊記》開篇明義,第一回標題「靈根充孕源流出,心性修成大道生」這兩句話實際講的是小說中心人物孫悟空奇異的誕生歷程:
「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風化一石猴,五官俱全,四肢皆備……」
「仙石迸猴」的傳奇誕生,既告訴我們這是一個純天然的生命體,又預示了日後必有一番奇特的人生經歷與轟轟烈烈的作為。
從一個普普通通的石猴,一躍而為「花果山水簾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既不是天意造化,更不是靠虛偽,欺詐手段謀取,而是憑真本事,真功夫。發現「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他的勇敢,機智可見一斑:
眾猴白手連呼三聲:「哪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來,不傷身體者,我等拜他為王。」石猴隨即兩聲高叫「我進去!我進去!」……
正所謂「自古英雄出少年」。這使他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石猴順理成章地當上了「猴王」的位置。但這畢竟是他的少年時光,生命的「懵懂」之齡,心智膚淺。勇敢之舉難免夾帶「自發」意識。自己這一跳,能不能達到他們預定的要求,順利完成任務,心裡肯怕還沒底,只因難抑一時沖動,只為要出人頭地,別無他慮。再加上他是趁「王」這重賞而去,勇敢本色中又摻雜著幾許爭強好勝。
發現「洞天福地」後,眾猴們都已陶醉於快樂之中,他卻一人端坐在上,『列位啊,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何不拜我為王。
從他乘「王」而去,得「王」而歸,這種實至名歸的背後掩蓋不住的是他的逞強好勝,好出風頭的頑劣性,這也是一個典型的少年式英雄「美猴王」的應有表現。「仙石迸猴」與生俱來的優越感讓他自命不凡,伴隨他一生歷經無數的坎坷磨難,英雄豪氣始終未被困厄所消磨。

二、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齊天大聖」英雄

生命總要不斷向前發展,人生也要從懵懂之態走向新生。對於孫悟空還是美猴王的他,其思想早已超越了年齡的限制。思想的先行,使他的生命日漸成熟起來,從而為他由美猴王順利過渡到齊天大聖敞開了大門。這是一種生命的自覺,為他那種挑戰傳統,蔑視權貴,戰天斗地的反抗精神鋪平了道路,這時候的孫悟空已成長為一個頂天立地的「齊天大聖」。
生命的自覺首要體現於他對生命的深慮:
「眾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歡會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乃無量之福,為何遠慮而憂也?」
猴王一語道破心機:
「今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老王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內?」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美猴王憂的是「不能躲過輪回,不能做到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於是海外「尋師訪道」,求學問能也就勢所必然。正因為他畏懼的是生命無常,那麼他想要的必然是「永生永壽」的法術技能,對於師父須菩提祖師提供的「流字門中之道,靜字門中之道,動字門中之道」,根本不會放在眼裡,而對「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七十二般神異變化」情有獨鍾,也正如此,為他後來西天取經「降妖服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齊天大聖」之旗的打出,旗幟鮮明地表明了他不僅要做一個與天地山川「齊壽」的「大王」,更要做一個與天地神佛「齊平」的「大聖」,從大王到大聖,這可謂生命自覺的第二個標志。
「齊天大聖是什麼?」「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第7回),這就是他的鏗鏘之言,也是他以「英雄」為自己正名的豪邁之氣。為什麼要做「齊天大聖」?僅僅因為玉帝的「輕賢」(「弼馬溫」未入流)?不!這頂多隻是誘因。根本原因在於他骨子裡所滲透的反抗權威,蔑視尊嚴的勇氣與膽量。加上他有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上天,入地,下海,七十二般變化超強的本領,一根橫掃天下妖魔的如意金箍棒,又何愁「齊天大聖」旗幟不出,名號不響。
學成歸來的他沒有忘記他的理想樂土「花果山水簾洞」,更沒有忘記他的「猴子猴孫」們。當聽說他的家園被占,猴兒遭受欺侮時,他咬牙切齒,「力逐」混世魔王,拉開了他反抗的序幕,同時為了重振家園,永葆基地,他「九幽十類盡除名,四海千山皆拱伏」(第3回),這一切為他接下來的「大鬧三界」准備了現實基礎。
「大鬧三界」是他震天動地反抗性的集中體現,又是此時英雄本色的淋漓盡致的表現。「地府除名,龍宮索寶,大鬧天宮」這是孫悟空欲將自己的威名「遠播」而做的三件大事,使「無人不知其名,無人不曉其能」。特別是「大鬧天宮」更把他敢爭,敢拼,敢斗的反抗性英雄性格展露無遺。
大鬧天宮實際上有「兩鬧」。緣於天廷的兩次招安都不遂他之意願,因而有「大鬧」之舉。一鬧天宮是一次招安騙他當了「弼馬溫」,而「弼馬溫」(未入流)即不入天神之流,孫悟空一氣之下打出南天門。「二鬧」天宮是二次招安「齊天大聖」之職有名無實,連參加蟠桃大會的資格都沒有,於是他「攪亂蟠桃大會」,「偷御酒」,「竊仙丹」把他的滿腔憤恨盡情發泄。與天廷的「神兵神將」進行了正面交鋒,其場面之激烈可以想像。然而,縱有十萬「神兵天將」也難敵「齊天大聖」只手。「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第7回)。縱觀「二鬧天宮」,「一鬧」遠不如「二鬧」,一鬧其實是為「二鬧」作鋪墊,是「二鬧」的預演,從而把孫悟空的反抗性層層深入地推進。「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第7回)更是把他那反抗精神推向了一個光輝的頂點。
青年時代的他,年輕氣盛,血氣方剛,但難免行事魯莽,不考慮行為後果和應擔負的責任,有力量,有本事,而無深刻的理想,有對生命的自覺,而無追求理想行為的自覺,以「英雄」為自己冠名未免「狂妄自大」,「皇帝輪流坐」更暴露其「目空一切」。言行舉止凡此種種,無不是在炫耀自我。「自以為是」的囂張氣焰必然遭到震懾,「大鬧天宮慘敗遭壓五行山下」就是明證。是他那心高氣傲,目中無人的情理必然。所謂「物極必反,樂極生悲」這既是一個深刻的教訓,更是一種寶貴的經驗。

三、西天取經顯英豪,功成正果美名揚—「斗戰勝佛」英雄

「吃一塹,長一智」。孫悟空被壓五行山下五百年,這是怎樣的五百年?與孤獨寂寞為伍,靠「渴飲銅汁」,「飢餐鐵彈」度時光的階下囚生活。這種落難落魄的煎熬,與其說是一種懲戒,即對他那種年輕氣盛,唯我獨尊的傲岸品性的威懾,不如說是對他人格,人性的一次磨練。是一次自我重新認識,重新定位的良機。這既是他生命旅程中必經的一個過程,又暗示了他日後必將干出一番「驚天緯地」的業績。誠如孟子所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卷十二《告子下》)。這段艱難的歲月,孫悟空進行了沉痛的反省與深刻的反思「靠意氣用事,大闖大鬧是成不了什麼氣候的,唯有干一番大業績,才能取信於人,『英雄』二字才會名副其實。」「西天取經」是孫悟空畢生為之追求的崇高理想和獻身的正義事業。從「大鬧天宮」到「西天取經」,從「齊天大聖」自詡英雄美名到「斗戰勝佛」(這是取經後如來封賜的),昔日不可一世的孫大聖,如今已成長為一個成熟的英雄。這是英雄性格的完善,人性之美的升華。「追求理想的百折不撓,堅忍不拔,忠於事業的矢志不移,一往無前」是這一階段英雄性的核心,也是由生命的自覺到生命的自為的光輝再現。

(一)堅定,徹底的斗爭精神

西天路上孫悟空以力保唐僧取經為神聖使命,「降妖服魔」責無旁貸。一根如意金箍棒「掃盡天下不平之事,除盡天下不仁之人」,「敢問路在何方!」的英雄豪氣躍然紙上。什麼妖魔鬼怪,什麼美女畫皮,什麼刀山火海,什陷阱詭計,孫悟空萬難不屈,百折不回,頑強與之奮戰,直至最後的勝利。八十一難之中,無論是「黃風怪」,還是「大蟒精」,抑或是「白骨精」等等,孫悟空那種除惡務盡,決不與任何邪惡勢力妥協的斗爭精神貫穿取經始末。

(二)敢為崇高理想而獻身

西天取經是孫悟空追求的崇高理想,而這一理想的實現過程與他同邪惡勢力作斗爭的過程交織,滲透在一起,互相輝映。

1,戰勝自我勇於戰勝他人的人不容易,而勇於戰勝自己——自我內在缺陷人性弱點的人更不容易。孫悟空確是這么一個「斗戰勝佛」。「真假美猴王斗爭」一回,非常精彩。「六耳獼猴」假冒充猴王,招搖撞騙,孫悟空怒不可遏,從花果山到「落伽山」,南天門,「陰司地府」,直到「雷音寺」,攪得天翻地覆。如來指出妖猴的真相,孫悟空難解心頭之恨,「一棒」將他打死。這是兩種思想的正面交鋒,也是兩種人生追求的「現實碰撞」。五百年的磨難與反省,孫悟空脫胎換骨,就必須與內心另一個自我「徹底絕裂」。

2,忍辱負重西行途中孫悟空被師父「一度氣跑,兩次遭貶逐」。首次氣跑是「心猿歸正,六賊無蹤」(第14回),孫悟空對攔路搶劫的歹徒首開殺戒,反遭師父責備「無故傷人性命,全無一點好善之心」,孫悟空一氣之下跑至東洋大海,「一度遭貶逐」是「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第27回),孫悟空對狡猾多變,想吃唐僧肉的白骨精義無反顧地給予「三打」,唐僧反而將功變罪,「一紙貶書」,無情地「逐走」孫悟空。「二度遭貶逐」是「神狂誅草寇,道昧放心猿」(第56回),對於一夥剪徑的強盜,孫悟空毫不留情,一一除盡,師父決然將他再次「逐走」。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貶逐」,莫大的冤屈,孫悟空卻不計較個人恩怨得失,一心以事業為重。「身回水簾洞,心逐取經僧」(第30回),從而表現出寬廣的胸襟與氣度,這些放在「齊天大聖」那時的他是萬萬行不通,辦不到的。

3,勇於犧牲作為「聖僧」的高徒,每遇妖魔鬼怪,或遭陰謀詭計,他都主動請纓,沖鋒在前,與邪惡勢力,搏鬥在最前線,哪裡最危險,哪裡就有孫悟空的身影。「聖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第47回),通天河的金魚精「為禍一方」,每年要吃一對童男女,孫悟空為民除害,與豬八戒變成陳家的小兒小女,充當妖怪的「口中之食」,其敢於犧牲的精神,蒼天可鑒。在對敵斗爭中,即使身遭傷害,一樣毫無畏懼,捨生忘死。迎戰紅孩兒時,被「妖孩」的「三昧真火」,弄得「火氣攻心」,「三魂出舍」,差點喪命,醒來後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師父啊!」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師父的安危,以及取經大業的成敗。其勇於犧牲之志,感天動地。

4,接受磨難「艱難困苦,玉浴於成」。艱難困苦是磨厲人格之最高學府。「斗戰勝佛」這道神秘光環的背後是淚水,汗水,甚至血水的凝練。「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西行路上的磨難一為身外的「邪惡勢力」,對此孫悟空憑借大無畏的精神與超強本領(筋斗雲,七十二變化,如意金箍棒)能夠較順利駕馭。一為取經路上與孫悟空形影不離的緊箍兒與緊箍咒,這可謂最大的磨難。它的作用與威力,不止是肉體上的折磨之苦,而是一種精神上的「蛻化之痛」,這就需要孫悟空有超越常人的意志與毅力,接受它的考驗。實踐證明,在每一次那陣陣撕心裂肺,生不如死的慘痛之聲中達到自我人格的不斷完善,人性的不斷提升。

(三)不為狹隘的物質利益所囿,堅定的信念

「英雄難過美人關」。西行中有多少美色的誘惑,孫悟空都不為所動,其心誠志堅,非同一般。而同為取經營壘中的豬八戒,卻抵擋不住貪色之欲。每遇美女子,就心旌搖盪。他本為天廷的「天蓬元帥」,只因「酒醉戲嫦娥」,而「被貶」凡間為豬形。「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他在「三藏不忘本,四聖試禪心」(第23回)得到深刻教訓後仍不思悔改。無論是高家莊的「渾家」,還是西梁國女王,都使他「垂涎浴滴」,「心癢難撓」。甚至對「盤絲嶺盤絲洞中的七個女妖(蜘蛛精)也要盡情調戲一番,貪色本性暴露無遺。權勢與金錢同樣是考驗英雄的試金石。孫悟空為了取經大業的成功可以連自己的性命都不顧,還會在乎那權勢與金錢嗎?把他們視同無物。我們看到了一個忠於理想事業,保持崇高精神生活的「英雄大丈夫」的光輝形象。什麼才是真正的「有所為,有所不為」。而豬八戒貪財愛錢,瞞著師父,師兄,師弟私藏銀兩,為一己之私,「意亂情迷」,時有表現。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師父「貶走」後,他卻想著與師弟私分行李,「各奔前程」,「一拍散夥」。雖然他最終沒有離開取經隊伍,但他這種被猥鎖的物慾所「迷塞心胸」,目光短淺的毛病確實給取經事業帶來了不少的麻煩,有時甚至是很壞的影響。

(四)警惕之心,清醒之志,深隧之神

「識時務者為俊傑」。何謂「時務」?即指我們生活的環境,其中隱含著許多對我們不利的因子。既要「識」,首先必有警惕之心。「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防人之心不可無」。只有明辨善惡曲直,洞悉正邪黑白,才能「有理有利有節。」《西遊記》雖以唐僧西天取經故事為線索,但唐僧似乎並不是全書的正面人物形象,很多時候作者把他放在與孫悟空對立的層面加以善意的諷喻。唐僧身上集中了封建儒生的迂腐和佛教信徒的虔誠,他成天念叨著對一切「妖魔蟲豸」講仁慈,「行恕道,」是非不分,善惡不明,正邪不清,人妖顛倒,自己對惡勢力一味的屈服,軟弱,卻對忠心耿耿保護他安全,肅清西行路上障礙而「除妖滅怪」的孫悟空不能容忍。輕則斥責惹禍生事,殘酷不仁,重則罵他「無心向善之輩,有意作惡之人」甚至「念咒貶逐」。唐僧這種迂腐不堪給西行之途「蒙上」多少陰影,給孫悟空頻添多少艱難困苦。
由「美猴王」到「齊天大聖」再到「斗戰勝佛」,孫悟空一生走過了一個不平凡的戰斗歷程。生命從「自發」到「自覺」再到「自為」,我們看到了一代英雄人物的成長過程。

四,孫悟空英雄形象的底蘊

一個有個性,有理想,有能力,有品格的孫悟空英雄形象的背後又蘊藏著什麼呢?

(一)作者理想的化身

孫悟空是作者在《西遊記》中精心塑造的英雄,因而他身上寄託了作者的理想追求。作者之所以這么濃抹重彩,為的是「若得英雄重展掙,他年奉佛上西方」(第7回回末詩句)。「齊天大聖」大反天宮被壓五行山下,作者極力歌頌他的反抗精神並稱之為「英雄」,然後又歷史性地安排他忍受天災困苦的磨難,以「奉佛上西方」,這「隱喻著」吳承恩對心目中理想人物的追求,意味著作者希望培育社會的一個理想人格來使國家天下達到太平。表現他渴望在孫悟空身上把自我價值的實現與社會價值的實現完美地結合起來,從而寄託他美好的社會人生理想。

(二)建功立業的儒家英雄史觀

作者生活的時代是封建大一統的明朝,儒家思想是正統,主流。曾作為一名封建知識分子的他,既痛恨這種腐朽的制度,又對之予以了深刻的反思,但儒家所宣揚的那套「英雄理念」深深植根在他的腦海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人生理想實現的鐵的法則。孫悟空既然是代表作者意志的理想人物,但這個理想人格能不能經受得住時代,社會的考驗,必須從實踐中求得答案。西天取經是一項神聖而偉大的事業,又是作者特意為孫悟空安排的一番「磨心厲志」之旅,「八十一難」的漫漫「修身」,這是孫悟空必經的一個過程,誰能經受得住考驗,奮戰到底,取得最後的勝利,才能謂之為「英雄」,也才是真正的一番「建功立業」。得到社會的承認,從而為將來的「治國平天下」,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作者英雄理想與針對腐朽黑暗的政治現實

作者在《禹鼎志》序中稱:「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時紀人間變異,亦徽有鑒戒寓焉。」可見,藉助神話以「鑒戒」現實這是作者的高明之處。《西遊記》是一部神魔小說,作者通過超凡的想像,神奇的誇張,怪誕的變形的藝術手法所描繪的漫漫「西遊」全景,無不是對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映。西行路上,除了遇到那些「為禍一方」,興風作浪的妖魔鬼怪之外,還經歷了「寶象,烏雞,車遲,西梁,比丘,滅法,祭賽,朱紫,天竺」九個人間國家和「鳳仙郡,玉華州,金平府」三個地方。這些國家與地方,之所以妖精橫行,因為這里「君政混亂」。「文也不賢,武也不良,國君也不是有道」,這一切,無不是明朝中後期朝政腐敗,宦官專權,特務橫行等等丑惡黑暗現實的大膽暴露與反映。「國勢日蓑」的混亂時勢必然造就作者筆下「孫悟空」這樣的英雄形象。這是時代的迫切需要,呼喚這樣的理想英雄人物來掃清天下,正本清源,匡國救民。

(四)歷史英雄的淵源

孫悟空是一個帶有濃厚神話色彩的英雄人物,身上那神異的本領,人類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孫悟空又是神,人,物的三位一體。西天取經路上,作者是把他作為「人類英雄」的典型來重點塑造的,從而使得形象親切感人。對於英雄性格的刻畫作者並不是憑空捏造,而是與歷史上那些記載與歌頌英雄人物的文學著作有著內在的聯系與統一。《三國演義》中一代梟雄——諸葛亮為全書的關鍵人物,為報答劉備「三顧茅蘆」之恩而窮盡畢業生精力輔佐,治理蜀漢。「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忠心耿耿,感人肺腑。《西遊記》中孫悟空也是為了報答師父救他出五行山之恩,而對之四拜(孫悟空一生只拜過三個人:觀音,須菩提祖師,唐僧)。「師命」與「父恩」交織在一起,使他一心一意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八十一難,十萬八千里路途,十四載寒暑春秋,矢志不移,忠心不改。《水滸傳》塑造了梁山泊上以宋江為核心的一百零八條英雄好漢那種疾惡如仇,見義勇為,鋤奸扶弱,除暴安良,與黑暗腐敗勢力作斗爭的英雄史跡。而這又顯然與孫悟空那種與邪惡勢力作堅決,徹底斗爭的反抗精神構成了鮮明的映照。

五,英雄性的深遠意義

(一)孫悟空英雄人格的完善與升華

孫悟空由一代「美猴王」終成「斗戰勝佛」。昔日那個勇敢中難免年少輕狂的孫猴王消失了,代之以一個有理想,有能力,有個性,有品格的,散發著人性美光華的「斗戰勝佛」。一代英雄的真我本色與風采永遠定格在了人們的腦海中。孫悟空憑借自身所具有的那種不斷完善,成熟的英雄性,使自己的思想與靈魂獲得了再生,也就催生了一個嶄新的「孫悟空」形象,這是一種質的飛躍。

(二)取經大業終成正果

「斗戰勝佛」的被封賜,也就表明取經已獲得圓滿的成功。西天取經的成功,孫悟空功不可沒。西天取經是他奮斗終生的崇高理想與正義事業。為了它,他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矢志不移,勇往直前與邪惡勢力作徹底斗爭,為理想而勇於獻身等等,這些英雄性格為他贏得無可否認的頭功立下了汗馬功勞。很難想像,西天取經缺少了孫悟空,會是怎樣的一番情景,再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孫悟空身上那英雄性格作保障,又會是怎樣的結局。別說取經成功,就連「踏進」西天「雷音寺」都是「難於上青天」。

(三)對後世的深遠啟發

文學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每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不僅能夠影響一個時代,而且對後世都有深遠的意義。文學的這種影響既有文學作品的題材,立意,構思,藝術手法等等文學本身物質形態方面的,更重要的在於一種精神,一種思想的時空穿透力。《西遊記》的成功得益於孫悟空形象的塑造,而孫悟空身上「最閃光」之處集中在「英雄性格」這一內在靈魂之上。這是作者理想在現實中的超越,是時代精神與社會現實碰撞的產物。孫悟空雖是一個神話式英雄人物,但他身上所具有的那種富於人性美的英雄品格,反映了那個時代人民群眾的普通要求,美好願望,理想追求。因而這「神話」外衣的內里或多或少地集中了人民群眾自身的力量與智慧。
在市場經濟之旗高高飄揚的時下,商潮翻滾,貨幣堅挺,金錢飆升,各種腐朽的封建思想沉渣泛起。加上西方文化思潮的滲透,浸入,體制本身的不完善,不健全,各種邪惡勢力猖獗,「賣毒,販毒,制假,售假,坑門拐騙」等等丑惡現象彌漫於社會生活的諸多層面。「道德的滑坡」,「精神的貧血」,「理想的闕失」,也呼喚孫悟空這樣的英雄形象的「再生」。

1,敢於同邪惡勢力作堅決斗爭,有大無畏的獻身精神

一方面既要與之嚴格劃清界限,特別是思想上要劃清界限,保持高度警惕,即不能隨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在斗爭策略上,不能逞匹夫之勇,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孫悟空在除妖降魔的過程中經常與豬八戒,沙和尚合作且配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尤其是人民群眾的力量不能忽視,從而達到最有效地打擊邪惡勢力。一方面又要與之作堅決,徹底斗爭,無所畏懼,我們不能屈服妥協。對於他們我們既要准備「最狠的心」,又要把握住「最利的刀」,只有在斗爭中求得勝利,不能在屈服中求得生存。

2,有大志,有情操,不為狹隘物慾所囿,堅定的信念

有志向,有崇高追求,才會有無比的動力,才能激發自身的潛能。但任何理想的實現,並不是一帆風順,直線上升的,要經受住時代與社會的考驗。有時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是血的代價(孫悟空大戰紅孩兒時,差點送命),有時要抵擋住各種誘惑,特別是權勢,美色,金錢,要做到「堅如磐石」,心不被外物所役使。沒有堅強的意志與超人的毅力是辦不到的,有時需要調整自我,改變自我,戰勝自我,超越自我,不斷修身養性,完善升華自己的人性與人格。我們要靠一種心靈之美,精神之光去贏得自己的未來與生活,贏得社會的重視。

當然,對於孫悟空那種神奇怪異的「非人」本領,我們無能為力。但那種英雄品格與精神確是我們光大發揚的瑰寶。在這樣一個「乏英雄」,「非英雄」的時代,我們更需要這樣一種「精神脊樑」來堅強自己,鍛造自己,錘煉自己。不僅我們,時代亦然。
傳說:孫悟空,之所以能夠成佛,是因為他的淵源太大了,女媧補天的時候召集各地靈石來報名.補到最後只剩下了最後一顆石頭,這顆石頭由於一直在女媧的身邊,久而久之,自然產生了靈性.直到有一天這顆石頭迸裂了,便有了石猴-孫悟空.孫悟空,之所以大鬧天宮,闖下那麼大禍,還能有保護唐曾,最終修得正果-斗戰勝佛.是因為他在女媧補天時,早就應該象那些石頭一樣修成正果了,所以孫悟空修成正果一切都是緣分,與命中註定好的。

⑷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魯迅)《西遊記》刻畫的眾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感情。請舉一例,

觀音表現出復雜的形象:戒痴戒貪,卻也生嗔怒;高高在上,卻又具體可感。

第四十二回,觀音聽說紅孩兒變作她的模樣,「心中大怒……恨了一聲,將手中寶珠凈瓶往海心裡撲的一摜。」李卓吾批評本《西遊記》在這里有一句批語:「菩薩也大怒,大怒便不是菩薩。」真是「一語道破了作者不只把她作為神,同時還作為人的秘密。」

而對觀音的外貌描寫,作者是濃墨重彩,反復渲染。第八回,觀音上場,諸佛抬頭看,這里顯現她的庄嚴寶相:「理圓四德,智滿金身。纓絡垂珠翠,香環結寶明。烏雲巧迭盤龍髻,綉帶輕飄彩鳳翎。……」

第十二回更是讓她在世人前顯身,烘托她在民眾心中至高的地位。

在第四十九回,觀音卻呈現為「一個未梳妝的菩薩」(豬八戒語),「遠觀救苦尊,盤坐襯殘箬。懶散怕梳妝,容顏多綽約。散挽一窩絲,未曾戴纓絡。不掛素藍袍,貼身小襖縛。……」

觀音由神而人,由是神秘而世俗化,由抽象而具體可感了。

(4)西遊記重彩擴展閱讀:

《西遊記》多姿之女妖

就女妖而言,作者寫到了十餘位(群),她們大都美若天仙。

例如白骨精「翠袖輕搖籠玉筍,香裙斜拽顯金蓮汗流粉面花含露,塵拂蛾眉柳帶煙。」又如杏仙,「青姿妝翡翠,丹臉賽胭脂。星眼光還彩,蛾眉秀又齊……妖嬈嬌似天台女,不亞當年俏妲己。」再如所謂的地涌夫人,更是出眾,「一對金蓮剛半折,十指如同春筍發。團團粉面若銀盆,朱唇一似櫻桃滑」,甚至「月里嫦娥還喜恰。」

美則美矣,同是妖類,各自性情絕不相同,若論奸詐狡猾,首推白骨夫人,兇狠撒潑則有蠍子精,老鼠精虛情假意,而杏仙則溫和貌美又有才,簡直有些大家閨秀,小家碧玉了。

妖精,不精者不靈,善於變化能使手段是女妖們妖魔性的表現。

神通廣大的,仙佛也怕三分,那蠍子精不就讓如來吃了虧么,或女妖們有恃無恐,羅剎女一把芭蕉扇也扇的悟空飄過五萬余里,而稍弱者,則會迂迴曲折的軟磨硬泡,以人情事理打動目標,唐僧就是在白骨精這種功夫下趕走孫悟空的。

當然,也有女妖如過往雲煙,「戲份」很少。

平頂山二怪之母九尾狐狸,出場時精神頭很足,「雪鬢蓬鬆,星光幌亮。臉皮紅潤皺文多,牙齒稀疏神氣壯。貌似菊殘霜里色,形如松老雨余顏。頭纏白練攢絲帕,耳墜黃金嵌寶環」(第三十四回),但很快便被猴子一棒了帳。

又如通天河中班衣鱖婆,只言片語的為靈感大王獻策後,冰凍河面,顯出姜還是老的辣,但觀音現世,水怪魚精,盡皆死爛。

⑸ 尋找 ~西遊記~

全書共回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附錄 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復仇報本
第九回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第十回 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
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禹正空門
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象化金蟬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行者降魔
第十九回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庄留大聖 須彌靈吉定風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凈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
第二十四回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觀行者竊人參
第二十五回 鎮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庄觀
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
第二十七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義 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馬憶心猿
第三十一回 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聖騰那騙寶貝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獲寶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旁門見月明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謁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嬰兒
第三十八回 嬰兒問母知邪正 金木參玄見假真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
第四十回 嬰兒戲化禪心亂 猿馬刀歸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敗 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 大聖殷勤拜南海 觀音慈善縛紅孩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運逢車力 心正妖邪度脊關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觀大聖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強欺正法 心猿顯聖滅諸邪
第四十七回 聖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風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災沉水宅 觀音救難現魚籃
第五十回 情亂性從因愛欲 神昏心動遇魔頭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計 水火無功難煉魔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鬧金

⑹ 哪一版的《西遊記》才能稱為經典呢

自然是87版的《西遊記》才能稱的上是經典了,你看現在每年署假播放的是哪一版的《西遊記》,肯定是87版的,為啥我知道,因為我自己又陪著我家六歲的女兒看了兩年的87版的《西遊記》。

每年的夏天回老家,我女兒還有我家侄子都會在下午的時候守在電視機前,然後等著電視播放87版的《西遊記》,我跟我媽媽我倆一起陪著他們看,看的時候不會覺得沒有意思,依然覺得很上癮,就是那種百看不厭的感覺。我覺得這大概就是經典吧,至少讓人看完以後還想看。

⑺ 西遊記郵票的重彩工筆

這套特種郵票8幅圖案均以孫悟空為主要角色,前四枚的畫面取材於書專中前7回,第五、六、屬七枚取材於書中第14回,最後一枚的畫面則是以孫悟空為先鋒的師徒一行正在取經途中。分別是:水簾洞、戰哪吒、蟠桃園、八卦爐、打白骨、芭蕉扇、盤絲洞、取經路 。
郵票設計吸取了京劇和動畫的一些特點,運用中國民間年畫的處理方法,工筆單勾,重彩濃染,人物略有誇張,使孫悟空的形象鮮明的活躍在方寸之間。

⑻ 西遊記第53回,有哪三種泉,他們的位置在哪作用是什麼

驛門外有個照胎泉,作用是B超。
破兒洞里有一眼落胎泉,作用是人流。
女兒國里只這兩泉了。

⑼ 西遊記中孫悟空評析

孫悟空的性格特點是好名,勇敢好鬥,桀驁不馴,愛開玩笑,活潑樂觀,重視承諾。

1,戰勝自我:勇於戰勝他人的人不容易,而勇於戰勝自己——自我內在缺陷人性弱點的人更不容易。孫悟空確是這么一個「斗戰勝佛」。「真假美猴王斗爭」一回,非常精彩。「六耳獼猴」假冒充猴王,招搖撞騙,孫悟空怒不可遏,從花果山到「落伽山」,南天門,「陰司地府」,直到「雷音寺」,攪得天翻地覆。如來指出妖猴的真相,孫悟空難解心頭之恨,「一棒」將他打死。這是兩種思想的正面交鋒,也是兩種人生追求的「現實碰撞」。五百年的磨難與反省,孫悟空脫胎換骨,就必須與內心另一個自我「徹底絕裂」。
2,忍辱負重:西行途中孫悟空被師父「一度氣跑,兩次遭貶逐」。首次氣跑是「心猿歸正,六賊無蹤」(第14回),孫悟空對攔路搶劫的歹徒首開殺戒,反遭師父責備「無故傷人性命,全無一點好善之心」,孫悟空一氣之下跑至東洋大海,「一度遭貶逐」是「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第27回),孫悟空對狡猾多變,想吃唐僧肉的白骨精義無反顧地給予「三打」,唐僧反而將功變罪,「一紙貶書」,無情地「逐走」孫悟空。「二度遭貶逐」是「神狂誅草寇,道昧放心猿」(第56回),對於一夥剪徑的強盜,孫悟空毫不留情,一一除盡,師父決然將他再次「逐走」。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貶逐」,莫大的冤屈,孫悟空卻不計較個人恩怨得失,一心以事業為重。「身回水簾洞,心逐取經僧」(第30回),從而表現出寬廣的胸襟與氣度,這些放在「齊天大聖」那時的他是萬萬行不通,辦不到的。
3,勇於犧牲:作為「聖僧」的高徒,每遇妖魔鬼怪,或遭陰謀詭計,他都主動請纓,沖鋒在前,與邪惡勢力,搏鬥在最前線,哪裡最危險,哪裡就有孫悟空的身影。「聖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第47回),通天河的金魚精「為禍一方」,每年要吃一對童男女,孫悟空為民除害,與豬八戒變成陳家的小兒小女,充當妖怪的「口中之食」,其敢於犧牲的精神,蒼天可鑒。在對敵斗爭中,即使身遭傷害,一樣毫無畏懼,捨生忘死。迎戰紅孩兒時,被「妖孩」的「三昧真火」,弄得「火氣攻心」,「三魂出舍」,差點喪命,醒來後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師父呢!」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師父的安危,以及取經大業的成敗。其勇於犧牲之志,感天動地。
4,接受磨難:「艱難困苦,玉浴於成」。艱難困苦是磨厲人格之最高學府。「斗戰勝佛」這道神秘光環的背後是淚水,汗水,甚至血水的凝練。「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西行路上的磨難一為身外的「邪惡勢力」,對此孫悟空憑借大無畏的精神與超強本領(筋斗雲,七十二變化,如意金箍棒)能夠較順利駕馭。一為取經路上與孫悟空形影不離的緊箍兒與緊箍咒,這可謂最大的磨難。它的作用與威力,不止是肉體上的折磨之苦,而是一種精神上的「蛻化之痛」,這就需要孫悟空有超越常人的意志與毅力,接受它的考驗。實踐證明,在每一次那陣陣撕心裂肺,生不如死的慘痛之聲中達到自我人格的不斷完善,人性的不斷提升。
(一)堅定,徹底的斗爭精神
(二)敢為崇高理想而獻身
(三)不為狹隘的物質利益所囿,堅定的信念
(四)警惕之心,清醒之志,深隧之神

孫悟空英雄形象的底蘊
一個有個性,有理想,有能力,有品格的孫悟空用勇敢與執著譜寫正義之歌。 齊天大聖孫悟空
(一)作者理想的化身 孫悟空是作者在《西遊記》中精心塑造的英雄,因而他身上寄託了作者的理想追求。作者之所以這么濃抹重彩,為的是「若得英雄重展掙,他年奉佛上西方」(第7回回末詩句)。「齊天大聖」大反天宮被壓五行山下,作者極力歌頌他的反抗精神並稱之為「英雄」,然後又歷史性地安排他忍受天災困苦的磨難,以「奉佛上西方」,這「隱喻著」吳承恩對心目中理想人物的追求,意味著作者希望培育社會的一個理想人格來使國家天下達到太平。表現他渴望在孫悟空身上把自我價值的實現與社會價值的實現完美地結合起來,從而寄託他美好的社會人生理想。
(二)建功立業的儒家英雄史觀 作者生活的時代是封建大一統的明朝,儒家思想是正統,主流。曾作為一名封建知識分子的他,既痛恨這種腐朽的制度,又對之予以了深刻的反思,但儒家所宣揚的那套「英雄理念」深深植根在他的腦海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人生理想實現的鐵的法則。孫悟空既然是代表作者意志的理想人物,但這個理想人格能不能經受得住時代,社會的考驗,必須從實踐中求得答案。西天取經是一項神聖而偉大的事業,又是作者特意為孫悟空安排的一番「磨心厲志」之旅,「八十一難」的漫漫「修身」,這是孫悟空必經的一個過程,誰能經受得住考驗,奮戰到底,取得最後的勝利,才能謂之為「英雄」,也才是真正的一番「建功立業」。得到社會的承認,從而為將來的「治國平天下」,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作者英雄理想與針對腐朽黑暗的政治現實 作者在《禹鼎志》序中稱:「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時紀人間變異,亦徽有鑒戒寓焉。」可見,藉助神話以「鑒戒」現實這是作者的高明之處。《西遊記》是一部神魔小說,作者通過超凡的想像,神奇的誇張,怪誕的變形的藝術手法所描繪的漫漫「西遊」全景,無不是對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映。西行路上,除了遇到那些「為禍一方」,興風作浪的妖魔鬼怪之外,還經歷了「寶象,烏雞,車遲,西梁,比丘,滅法,祭賽,朱紫,天竺」九個人間國家和「鳳仙郡,玉華州,金平府」三個地方。這些國家與地方,之所以妖精橫行,因為這里「君政混亂」。「文也不賢,武也不良,國君也不是有道」,這一切,無不是明朝中後期朝政腐敗,宦官專權,特務橫行等等丑惡黑暗現實的大膽暴露與反映。「國勢日蓑」的混亂時勢必然造就作者筆下「孫悟空」這樣的英雄形象。這是時代的迫切需要,呼喚這樣的理想英雄人物來掃清天下,正本清源,匡國救民。
(四)歷史英雄的淵源 孫悟空是一個帶有濃厚神話色彩的英雄人物,身上那神異的本領,人類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孫悟空又是神,人,物的三位一體。西天取經路上,作者是把他作為「人類英雄」的典型來重點塑造的,從而使得形象親切感人。對於英雄性格的刻畫作者並不是憑空捏造,而是與歷史上那些記載與歌頌英雄人物的文學著作有著內在的聯系與統一。《三國演義》中一代梟雄——諸葛亮為全書的關鍵人物,為報答劉備「三顧茅蘆」之恩而窮盡畢業生精力輔佐,治理蜀漢。「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忠心耿耿,感人肺腑。《西遊記》中孫悟空也是為了報答師父救他出五行山之恩,而對之四拜(孫悟空一生只拜過三個人:觀音,須菩提祖師,唐僧)。「師命」與「父恩」交織在一起,使他一心一意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八十一難,十萬八千里路途,十四載寒暑春秋,矢志不移,忠心不改。《水滸傳》塑造了梁山泊上以宋江為核心的一百零八條英雄好漢那種疾惡如仇,見義勇為,鋤奸扶弱,除暴安良,與黑暗腐敗勢力作斗爭的英雄史跡。而這又顯然與孫悟空那種與邪惡勢力作堅決,徹底斗爭的反抗精神構成了鮮明的映照。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