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郭山遺址
『壹』 揚州古文化遺址有哪些
揚州與水有關系的古文化遺址主要有:
大運河。大運河最早的一段為邗溝。春秋末期,吳王夫差北上伐齊,和晉國爭霸,於公元前486年在邗城下開挖深溝,引長江水向北,溝通了江淮。隋煬帝即位後,為了溝通漕運,方便軍事運輸,開鑿了古今中外聞名的大運河。當時的大運河全長27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全部工程自煬帝大業元年(605年)起,至大業六年(610年)即告完成。
瘦西湖地處揚州老城區的西北郊稱「瘦西湖」是因為清乾隆年間詩人汪沆寫了一首稱贊此處風景的詩:「垂揚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荷花池公園 位於揚州市荷花池路西側,古運河旁。荷花池原名南池硯池,因池中廣值荷花而名荷花池,清初時汪玉櫃在池邊建有別墅,名南園,為當時揚州八大名園之一。
瓜洲古渡位於古運河和揚子江的交匯處。由於泥沙逐漸沉積,到晉代時這里出水成洲,洲形如瓜,因而得名。瓜洲到唐代中葉與北岸相連,成為江北一鎮。瓜洲歷來兵家必爭之地,唐宋間始有城壘。瓜洲一直是長江下游的重要渡口。唐代時,鑒真從此東渡。瓜洲景色優美,清代時,此處有錦春園,錦春園的前身,即為瓜洲大觀樓。
御碼頭。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揚州鹽商於天寧寺西園興建行宮,三年而成。宮前建御碼頭,是乾隆在此登舟游湖之處。御碼頭為青石所砌,歷經二百多年風雨,完好無損,現為著名的「乾隆水上游覽線」的起點。
高旻寺位於揚州市南郊古運河與儀揚河交匯處的三汊河口,高旻寺是馳名中外的清代揚州八大名剎之一。高旻寺與鎮江金山寺、常州天寧寺、寧波天童寺全稱我國佛教禪宗的四大叢林,不僅在國內享有盛名,而且影響遠及東南亞各國。
『貳』 揚州的名勝古跡
「煙花三月下揚州」,每年公歷5月1日--5日,揚州市都舉行「煙花三月旅遊節」,此時的揚州煙雨蒙蒙,瓊花盛開,花香撲鼻,是旅遊的黃金季節。 每年9月8日-10月8日在揚州舉行的「二分明月文化節」,是你賞月的最佳去處。主要活動有游園賞月、乾隆皇帝水上游、運河夜遊、美食節等。
揚州是一座具有248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自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以後,古代揚州幾度繁榮,是我國水陸交通樞紐和鹽運中心,東南第一大都會、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稱。這里有春秋時代的邗溝(中國最古老運河段),漢代廣陵王墓,隋代煬帝陵,南北朝古剎大明寺,唐宋古城遺址,唐鑒真紀念堂,宋伊斯蘭教普哈丁墓,仙鶴寺,明清私家園林個園(以四季疊石聞名於世),何園(以中西合璧建築風格享譽海內)等眾多名勝古跡,使古城揚州散發出無窮的魅力。1982年國務院公布揚州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揚州還是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素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風物繁華之城,有眾多的名勝古跡和雅緻園林。 揚州的"瘦西湖"歷史悠久,受歷代造園專家的青睞,在十里長的湖區兩岸,營造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湖區聖境;觀音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靈山」之稱;「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河處教吹簫」,自古是賞月的佳絕處;揚州還有歷史悠久的古剎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譽的何園,四季假山著稱的個園,有隋煬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宮遺址等等,美景數不勝數,實是江南瑰寶。
『叄』 揚州有哪些古跡
【龍虯庄遺址】1993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高郵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高郵市一溝鄉一溝鎮北龍虯庄。遺址湮沒在地下和水下,目前已暴露面積約2500平方米,文化層厚約2米。1970年3月,經南京博物院考古鑒定為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距今約五六千年。出土文物主要有夾砂紅陶釜、畫彩陶缽、紅衣陶豆、陶壺等器物殘片,與淮安青蓮崗、邳縣大墩子文化遺址下層出土陶器相同。
【古邗溝遺跡】揚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老城區北郊。東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吳王夫差為北上伐齊於邗城下開邗溝,以通江淮,是為古運河的最早段。因年久淤湮,今僅遺存螺絲灣橋至黃金壩東西向一段,長約1450米,寬50~60米,兩側淤積層約20~25米,中間溝床現約10米。中段有明清時修建的「邗溝橋」橫跨,此橋為兩頭門石橋,兩邊山花墩上均嵌「邗溝橋」石額。
【天山漢墓】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城北45公里處高郵市天山境內。天山原名神居山,高49?55米。全山玄武岩構成,是一處典型的火山溶岩地區,佔地約70公頃。1979年5月起,以南京博物院為主,揚州博物館、高郵文管會、南京大學歷史系派員參加,配合開山採石,歷時兩年,對一、二號漢墓進行發掘。兩墓均屬大型岩坑豎穴、有斜坡墓道的「黃腸題湊」式木槨墓。早年均被盜,二號墓遭焚燒,一號墓結構基本保存完好。出土文物標本972件。據對文物標本的研究和測定,當為西漢中晚期廣陵王家族墓葬。出土的「黃腸題湊」式木槨,楠木結構,規模宏大。木材摺合545?56立方米。大部構件都有標明名稱與方位的漆書或鑿刻的「廣陵船官材板廣二尺」、「醫工」等字樣。出土隨葬品中的漆器、木雕(已炭化),製作精美,特別是漆榻和成套的浴具(盆、凳、勺、燈等)為漢代考古發現中所少見。天山漢墓發掘結束後,將全部構件遷至揚州市區東北郊象鼻橋以東高岡復原陳列,建立漢墓博物館。
『肆』 為何揚州市的棲靈遺址牌坊被稱為「棲靈遺址」
揚州市的棲靈遺址牌坊之所以稱「棲靈遺址」,這與昔日寺中的一座塔相關。內
601年,隋文容帝下詔全國30個州各建一座供奉佛舍利的寶塔,建於大明寺的塔稱作「棲靈塔」,塔高9層,直插雲霄,蔚為壯觀,被譽為「中國之尤峻特者」,為此大明寺又稱「棲靈寺」。但是,該塔在843年不幸毀於火災,後來,人們便在寺門前建了這座「棲靈遺址」牌坊,以志紀念。
『伍』 揚州市棲靈遺址牌坊正面橫匾上題字出自誰手
揚州市棲靈遺址牌坊位於揚州的大明寺前,牌坊為四柱三楹,庄嚴典雅。牌坊正面橫專匾上題有「屬棲靈遺址」,背面則是「豐樂名區」4字,題字皆為篆書,為光緒年間鹽運使姚煜手書,字體古拙凝重。這正反兩面的文字,恰好構成一副聯語。
『陸』 考察揚州一處歷史遺跡,寫一篇800字的考察日記。 給了加賞50
您好,揚州百問 知道團隊為您解答!
論揚州古建築旅遊文化
古城揚州是我國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歷史名城之一。自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邗溝、築邗城起,迄今已有二千三百八十年的歷史了。 「江淮之間,廣陵大鎮,富甲天下」,商業、交通、手工業均十分發達,時人稱「揚一益二」,市內風光秀麗,建有大量湖上園林和城市園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有「揚州以園亭勝」之稱,各類古建築鱗次櫛比,這也就造就了今天以各類古建築為旅遊特色的揚州。
到目前為止,共有13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古建築99處,有旅遊價值的大概佔了其中1/3,比較著名的有瘦西湖,文昌閣,個園,何園,大明寺,盧氏鹽商豪宅,宋大城遺址,逸圃,匏廬,珍園,汪氏小苑,東關街,觀音山等。各類景區和園林構建了揚州獨特的古建築旅遊文化。
各景區的建築所透現出來的文化都有所不同,這是揚州這座古城所獨有的。 瘦西湖---瘦西湖堪稱是我國湖上園林的傑出代表。錯落有致的園林景色,組合巧妙,既融南方園林之秀麗、別致,又匯北方園林之雄奇、渾厚,可謂園林藝術中難得的佳品,園區造詣非凡。難怪現代散文家郁達夫在游覽之後也說:「瘦西湖的好處,全在於水樹的交映與遊程的曲折」,那五亭橋「比王鰲玉蝀,雖則短些,可它卻是東方建築的古典趣味,園林群景色怡人,融南秀北雄為一體,在清代康乾時期即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譽。所謂「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其名園勝跡,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兩岸,儼然一幅次第展開的國畫長卷。
大明寺---千年古剎,歷經劫難,終獲新生。隋朝仁壽元年(601年),皇帝楊堅為慶賀其生日,下詔於全國建塔30座,以供養佛骨,該寺建「棲靈塔」,塔高九層,宏偉壯觀,被譽為「中國之尤峻特者」,故寺又稱「棲靈寺」。唐朝鑒真法師任大明寺住持,便大明寺成為中日佛教文物關系史上的重要古剎。唐會昌三年(843年),九層棲靈塔遭大火焚毀。後經僧人募化重建,但屢有圮廢。
個園---坐落於揚州市郊的東關街,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本為清代畫家石濤故居「壽芝園」舊址,清嘉慶、道光年間(公元1796年至1800年)兩淮鹽商黃至筠修建為住宅花園。因園內植竹萬棵,竹葉形如「個」字而
得名「個園」,取竹子「本固」、「心虛」、「體直」、「節貞」之意。個園為
我國四大名園之一,深得人們喜愛,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園內廣植
青竹,翠竹萬棵,這在園林構造上較為少見。竹林鬱郁蔥蔥,個個挺拔向
上,能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啟發,同時風吹竹動,婆娑婀娜,甚為壯觀;二
是民間素來有雲:「揚州以名園勝,名園以疊石勝」。個園不僅在竹子上力
拔頭籌,而且合理地將翠竹、奇石結合了起來,形成了獨有奇妙的園內山
林特色。雖無真正山川之磅礴氣勢,卻有小家碧玉式的精緻美感,給人以
「假山真味」的意向。 何園 ---何園又名「寄嘯山莊」,由清光緒年間任湖北漢黃道台、江漢關
監督、曾任清政府駐法國公使的何芷舠所造,是清乾隆年間雙槐園的舊址。
清同治年間,在雙槐園的舊址上改建成寄嘯山莊,佔地14000餘平方米,
園內有大槐樹兩株,傳為雙槐園故物,今仍有一株。園名取自陶淵明「歸去
來兮……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之意,辟為何宅的後花園,故而又
稱「何園」。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園主歸隱揚州後,購得吳氏片石山
房舊址,擴入園林。園主將西方建築特色帶回了文明古國,並吸收中國皇
家園林和江南諸家私宅庭園之長,又廣泛使用新材料,使該園吸取眾家園
林之經驗而有所出新。
盧氏鹽商豪宅---在「園林多是宅」的揚州,康山街22號一帶青磚黛瓦
的高大古建築群,是一座揚州晚清鹽商最大的豪華住宅,被譽為「鹽商第一
樓」的盧氏鹽商住宅。宅主為 商界巨富盧紹緒,據介紹,此宅建於清光緒
年間,佔地面積萬余平方米,當年興建此宅耗銀7萬余兩。它以綿延的建
築群落、精美的建築風格成為諸多珍珠中最耀 眼的一顆,是揚州古城文化
當之無愧的新看點
揚州八怪紀念館---揚州八怪紀念館是宣傳和弘揚揚州八怪藝術成就
的專業紀念館。紀念館佔地4452平方米。現存古建築明代的楠木大殿,
今辟為主展廳,展示十八世紀揚州的風土人情。東西廊房及珍品陳列廳,
陳列有「八怪」書畫及揚州書畫家代表作,供遊客品賞。
金農寄居室復原陳列貌,展現「八怪」書畫創作生活的歷史氛圍。館內有千年古樹,假山水池,綠草如茵,潔凈清幽,是揚州獨具特色的參觀游覽
景點。八怪紀念館由西方寺改建,八怪的代表人物金農晚年即生活於寺中,
以其故居為館,實在難得。西方寺建於隋朝,原為避風庵,面臨大江,據
說唐代時,寺前掘得三尊石佛,唐太宗賜「西方禪寺」,不久僧人智完遷
建該寺於今址。
東關街---東關街是揚州城裡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條歷史老街。它東至
古運河邊,西至國慶路,全長1122米,原街道路面為長條板石鋪設,這條
街以前不僅是揚州水陸交通要沖,而且是商業、手工業和宗教文化中心。
街面上市井繁華、商家林立,行當俱全,生意興隆。陸陳行、油米坊、鮮
魚行、八鮮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
汪氏小苑---座落在揚州市東圈門歷史街區東首「地官第」14號,因
主人姓汪,住宅為主,苑則相輔,苑面積不大,故稱汪氏小苑。小苑佔地
面積3000餘平方米,遺存老房舊屋近百間,建築面積1580餘平方米,是
今存揚州大住宅中最為完整的清末民初鹽商住宅之一。其宅特點是房屋布
局規整,裝飾雕琢精湛,庭園玲瓏精巧,文化底蘊豐厚。汪氏小苑以其獨
有的特色和鮮為人知的鹽商秘聞多年來吸引了許多中外遊客來訪。小苑組
群布局規整:住宅橫為三路並列,縱為主房三進延伸,前後中軸貫穿,左
右兩廂對稱,體現儒家中庸之道思想。正廳旁廂邊廊,堂後寢室耳房,體
現尊卑有等、男女有別的封建倫理觀念。構屋取奇數組合,體現奇數為陽,
偶數為陰的神秘風水意識。住宅庭院比例均衡,通風採光充足,縱橫互聯
相通,內外分合自如,是揚州大宅門傳統格局形式之一。庭園玲瓏精巧:
廳前屋後辟「可棲」、「小苑春深」、「迎曦」小苑,使住宅小苑揉為一體,
曲折多變。裝修雕琢精湛:木雕、磚雕、石雕與裝修、牆面、地面巧妙結
合,交相輝映。取材珍貴,有漢白玉、金絲楠木、紅木、柏木等;技法多
樣,有陰刻、平、淺、深浮雕、單面、雙面透雕;題材豐富,有幾何圖案、
飛禽走獸、花鳥魚蟲、人物山水、寓意深刻,吉祥如意。
悠悠千古,經過無數王朝的興衰更迭,揚州人民在這里創造了燦爛的
文化,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跡。這是一座小家碧玉似的城市,沒有大氣的
山河,有的只是眾多各有特色的古建築,而這些建築中又以私家園林為代表,揚州園林素負盛名,《揚州畫舫錄》有「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
勝,揚州以園亭勝,三者鼎峙,不分軒輊」之句,可見,乾隆嘉慶年間,
甲天下的是揚州園林,而不是蘇州園林。各個風格不同的園林和眾多歷史
文化遺跡構成了揚州獨特的古建築旅遊文化。
『柒』 揚州古城遺址
· 揚州古城遺址 ·
揚州有城,始於二千四百年前的春秋末期。歷經秦、漢、魏、晉、宋、齊、梁、陳直至隋、唐,城垣雖有興廢,但城址未變。《夢溪補筆談》載:「揚州在唐時最為富盛。舊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東西七里三十步。」五代時,在牙城東南隅築小城;宋時又築大城,南宋末年築寶佑城以抗元兵。宋亡,寶佑城夷為平地,僅剩殘破的宋古城。明代和清代,分別在宋大城西南和東南築舊城和新城。
解放初,城牆全部拆除。今在蜀岡之上,南北觀望,仍可清楚地看到狹長高地上有斷續的古城版築城垣的舊跡。1978年南京博物院和揚州博物館對唐牙城進行了調查和發掘,發現了城牆、城門遺跡,初步查清了唐城遺址規模,這對研究唐代揚州是一大貢獻,引起了中外考古學者的極大興趣。
揚州隋一宋城遺址已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游覽景點。
唐代揚州是當時中國僅次於京城長安和洛陽的第三大城市和最大的商業城市,其時手工業發達,商業繁華,文化藝術繁榮,人文薈萃,是全國最大的貿易市場和貨物集散地,又是中外交通的著名港口和國際大都會.揚州唐城遺址是目前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遺址之一,1957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國務院指定公布揚州城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揚州唐城遺址博物館是1979年建立的從事對揚州唐城遺址進行保護、唐代文物徵集、收藏和保管、唐代揚州歷史文化研究的專業博物館。博物館坐落在唐衙城遺址的西南角、隋煬帝行官的舊址上,館內藏有陶瓷器、銅器、金銀器等唐代揚州各類出土文物三百餘件。現有唐代揚州出土文物展、崔致遠史料陳列等基本陳列。唐城古遺址與唐式平橋、仿唐城牆厥樓、唐式宮廷建築延和閣等交相輝映,再現了盛唐文化風采。古樸典雅、山水相連、景色優美,是蜀岡風景區著名的遺址園林式博物館,也是揚州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還是觀賞唐文化、領略唐風古韻、觀光的好地方。
唐城遺址博物館自1979年開放以來,接待了許多國家、省的領導,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旅遊團體,遊客參觀人數達幾百萬人次,為專家學者研究揚州唐城、大中小學生學習揚州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在國內外具有較大的影響。館內風景優美,觀四季景色,秀麗優美,典雅別致;名木花卉,爭芳斗艷;碧荷勁竹,桃紅柳綠,假山池塘,石橋流水相映成趣。領略歷史遺跡,珍貴遺物,欣賞唐代樂曲,悅耳動聽;感受古文化的風采,令人賞心悅目,留連忘返。
唐城古遺址的保護、展示與科研:唐代揚州城以蜀岡上下分為子城和羅城,蜀岡上為子城,亦稱「衙城」或「牙城」,為官衙府署所在地;蜀岡下為羅城,是居民和工商業區。唐子城遺址面積約三平方公里,保較為完整,城牆四至明確,夯土城牆長約6850多米,高出地面5-10米。子城的四周土城、城河、角樓、城門、城內道路等,至今歷歷在目保存完好。唐城遺址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考古價值和研究價值,是一份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在國內外具有極大的影響。唐城考古科研被列為國家重要科研課題,1986年起,對揚州唐城遺址進行了全面的考古勘探,其成果分別被評為一九九三年和「八五」期間十大考古新發現。
分別從城池與行政區域、手工業與商業、文化藝術、對外往來等方面,詳盡直觀的介紹了唐代揚州城的城市規模、范圍、布局、商業繁榮、手工業發達、文化昌盛、對外交往頻繁,展示了唐代揚州的繁華景象。展出了唐紀年題名八角石柱、唐三絕碑、唐咸通十四年經幢、唐獨木舟、唐代金銀器、銅器、陶瓷器等數百件出土文物,反映了唐代豐富歷史文化內涵。
揚州唐城子城遺址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市老城區西北郊,是中國東南地區著名的唐代城市遺址。唐建中四年(783)淮南節度使陳少游深溝高壘修築廣陵城,乾符六年(879)淮南節度使高駢「繕完城壘」。唐城包括子城和羅城兩個部分,城周長20公里。子城築在蜀岡之上,在吳王濞城、東晉劉宋廣陵城、隋江都宮城基礎上修建,為官府衙署集中區,也稱牙城或衙城。城周長6850米,面積約26平方公里。城牆為土築,僅城門及拐角附近包磚砌,夯土城垣遺跡迄今保存完好,有的地段高出地面10米左右。城外有濠。子城四面各開一門,城內設十字街貫通四門。南北大街長1400米,東西大街長1860米,街寬10米左右。南門是子城主要城門,為「一門三道」結構,中間門道寬7米,兩側均寬5米,是與羅城通聯的唯一通道。羅城築在蜀岡之下,為居民區和工商業區,今市區位於羅城內東南部,唐代羅城內的古跡及城牆已毀壞,地面僅存一段高出地表約2米的北城牆夯土殘垣。羅城呈長方形,南北長4300米,東西寬3120米。
揚州唐城遺址——成象苑,蜀岡風景區著名遺址園林,重要的旅遊景點,地處名勝平山堂、觀音山的東部。古樸典雅、山水相連,風光優美,景色秀麗,令人心曠神怡。它文化底蘊豐厚,唐代風貌,唐式建築,唐代揚州古城垣,唐代出土珍貴文物,歷史文化遺跡與人文景觀、自然風光巧妙結合,讓你感受唐文化的風采,領略盛唐揚州的繁華景象。
揚州唐城古遺址:目前國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城遺址之一。唐代揚州城衙城的四周城垣、夯土城牆、城門、角樓高出地面5-10米,至今保存完好,歷歷在目,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街垂千步柳,霞映兩重城」。唐代揚州城址以蜀岡為分:「上下兩重城」。蜀岡上為子城(亦稱衙城),蜀岡下為羅城,子城羅城上下相聯,形成了周長約四十華里的唐代揚州城。
仿唐城牆:仿唐式建築。參照唐代壁畫並結合考古資料設計,建造在蜀岡南沿唐衙城南垣之上。
城牆高六米,城門為八字門楣,雙闕並立,中夾門道,上書「天星門」字樣。城牆上大唐彩旗迎風飄揚,玲聲陣陣,悅耳動聽,氣勢雄偉壯觀。南眺,揚州成十里色盡收眼底,江南吳楚青山隱隱在目;北望,蜀岡古城遺垣,杏花蘆荻,彌漫著唐詩懷古之意。
延和閣:仿唐式建築。唐代揚州最後一任節度使高駢曾建著名的「延和閣」,高八丈。尚用高駢所建「延和閣」之名,並按照廡殿重檐的唐代宮殿建築形式建造而成,再現了盛唐建築風格。
唐清紀年題名八角石柱:唐代珍貴文物,領先角形狀。石柱上刻有唐代杜佑、清代阮元兩位大學者的題字,十分難得。八角石柱刻有杜佑題名,原設立在揚州唐衙城淮南節度使衙門內。後官署改為興教寺該石不見,清阮元尋訪得之並題字記述了尋訪過程。之後石柱又歷經多次失而復得,至今能夠得以保存,更加難得。
經幢:為揚州迄今發現最早的重要佛教文物。1976年6 月,出土於揚州大學師范學院(唐代揚州城西部)唐代寺廟遺址,幢身高114厘米,對徑約30 厘米,分八面飧刻全部《佛教尊勝陀羅尼經序》,系王勘為超度其妻彭氏七娘子所造,建於唐咸通十四年(873 )六月廿一日。揚州是佛教傳入最早的城市之一。
全國「八五」揚州考古重大成果展:展示了揚州隋唐宋城遺址考古科研多年來取得的重大成果。
該成果被兩次評為一九九三年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之一,一九九五年全國「領先五」考古十大新發現之一。隋唐宋揚州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文保單位。
唐代揚州出土文物精品展:唐代揚州是歷史上最繁華的時期。唐代揚州城內堆積豐富,考古發掘出多種文物極多。展覽共展出唐代各種出土文物三百餘件,分別從幾方面詳盡而直觀地展示了唐代揚州的繁華景象和當代揚州唐城的考古成就。
——城池與行政區域部份:介紹唐代揚州城池范圍、規模、布局、形制、建成年代、歷史遺址演變關系等,展示了唐磚、唐瓦文物。
——手工業與商業部份:展示了手工業作坊遺址和青銅器、金銀器、陶瓷器、三彩器、玻璃器、進口玻斯陶等出土文物,充分說明了唐代揚州的商業繁榮。其中唐代青花瓷片,在全國尚是唯一發現。
——文化藝術部份:唐代揚州文化藝術繁榮,人文薈萃,產生了、匯集了李白、駱賓王、白居易、孟浩然、張若虛等大文人,留下了《春江花月夜》等千古流芳的不朽之作。
——對外往為部份:唐代揚州是國際交往的港口,與日本、韓國、朝鮮、印度、伊朗、阿拉伯等國家都有貿易往來,交往頻繁。唐代揚州設有"胡店",鑒真和尚由此東渡日本。
唐城風光:揚州唐城遺址——城象苑座落蜀岡,岡巒起伏,山水相連,風光優美。登仿唐城牆,眺望蜀岡,俯視揚州,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觀四季景色,秀麗優美,典雅別致;名木花卉爭芳斗艷;碧荷勁竹,桃紅柳綠,假山池塘,石橋流水相映成趣。領略歷史遺跡、珍貴文物,欣賞唐代樂曲,悅耳動聽,感受古文化的風采,令人賞心悅目,留連忘返。
『捌』 江蘇揚州的書院遺址,擁有四百多年歷史,藏著哪些秘密
揚州書院歷經時代變遷,幾經損毀,幾經修建,目前僅遺留梅花書院一處。
『玖』 聽說揚州市區內還保留著一段隋朝時古運河的遺跡,在什麼地方
一部揚州運河發展史,幾乎就是一部古代揚州發展史。
運河哺育了揚州專,是揚州的「根」。作為「運河城」屬的揚州,在新的世紀,應對運河文化資源加以大力開發和利用,通過旅遊讓古老的運河文化為揚州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積極的貢獻。
一、揚州古運河黃金旅遊線的開發
古運河揚州段是整個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現在揚州境內的運河與2000多年前的古邗溝路線大部分吻合,與隋煬帝開鑿的運河則完全契合,從瓜洲至寶應全長125公里。其中,古運河揚州城區段從瓜洲至灣頭全長約30公里,構成著名的「揚州三灣」。這一段運河最為古老,可謂歷史遺跡星列、人文景觀眾多。
在這段運河的沿岸,有世界四大宗教活動的著名場所瓊花觀(西漢•道教);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