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記龍潭峽
A. 游覽潭口的游記作文怎麼寫
百杖潭景區位於浙江省中部磐
安縣境內,距縣城安文鎮32公里,是一處集疊瀑、奇石、曲溪、幽洞等為一體的景區,總面積為10.48平方公里。景區內奇峰紛呈、飛瀑成群、怪石錯列、綠
水碧潭,山光水色,相映成趣。「秀瀑孕深潭,絕峰育奇石,龍溪十八度,石上四重天」是其真實的寫照。景區現已建成龍潭湖、龍門石陣、百杖三潭、仙翁送寶等
四大景群,使浙中最美的飛瀑幽澗風光與該地特有的龍文化渾然一體,驚艷出世。景區現有百杖三疊瀑、凌空棧道、龍王廟、觀瀑台、烏坑長廊、石廓橋、大炮台、
貓王石、百步峻等數十處景點,其中百杖三疊瀑堪稱江南一絕,其所在地極為險峻,上下三瀑相連,峽谷中水聲轟鳴、水霧彌漫,似入人間仙境。
景區瀑布由三疊瀑布構成,瀑布總高度72米。第一級瀑布高10米,寬2米,瀑布呈幕簾狀,泄入百杖潭、米篩潭中。第二級瀑布高15米,寬5米,瀑布呈噴瀉
狀落入藏龍潭。第三級瀑布高47米,寬7米左右,溪水沿陡崖泄入祈雨潭。瀑布所在地勢極為險峻,上下三瀑相連,層層疊疊組成別具一格的瀑布體。百杖潭瀑布
以崖險、瀑高、潭深、水清、溪曲聞名遐邇。瀑布所在的龍潭背植被豐茂、多馬尾松和楓香。夏季至此,頓覺涼風習習;秋日至此,楓葉泛紅,宛如油畫。
百杖潭是百杖潭瀑布三疊潭中最高的一潭,潭面高程590米,潭口光滑平坦,另外三面是數十米的石壁,石壁上寸草不生,地勢極為險峻。潭面呈橢圓形。百杖潭
的前部有一小潭名米篩潭,近圓形,直徑約4米,百杖潭一股水溢入米篩潭,在潭內形成旋渦,水在快速旋轉後流出,如淘米之米篩而得名。龍潭溪從10米多高處
轟然瀉入潭中,發出轟鳴的響聲。兩側山體植被豐茂,覆蓋率在90%以上,以馬尾松、毛竹等為主,顯得潭水異常清幽。關於百杖潭名稱的由來,當地有一個傳
說:起初百杖潭是沒有名字的小潭,附近央塘山上有白龍因觸犯戒律,被得道高僧追趕,逃到潭中。高僧為了讓白龍出來,用他的禪杖在潭裡搗了一百下,但因潭太
深白龍還是沒有出來,高僧因惱怒而撞死在潭邊的巨石上,撞頭處形成圓形米篩潭。而潭被命名為「百杖潭」。
祈雨潭為百杖潭瀑布最低的一潭,潭面呈三角形,長50米左右,寬30至36米,面積900平方米左右,是百杖潭旅遊區內最大的一潭。百杖瀑的第三級從近50米的高處一瀉而下,溪水轟鳴,此潭即是瀑布長年累月沖蝕而成。
今年五一節前夕,我和老伴兒去磐安自駕游,一大早就從杭州出發,中午才趕到磐安孔家大院「遠朋農家樂」,吃過午飯,稍事休息後就急忙前往「百丈潭」景區游
玩。景區停車場很空,停車不收費。七十歲老人免費進入景區,非節假日遊人稀少,我倆步行登山,上山的道路還算平緩,逐步上升,瀑布也一個比一個漂亮,驚喜
連連。順著步道往上走,一路都有溪水和竹林相伴,行走在山間小徑,真令人心曠神怡。拾級而上,很快就到達了「竹林坡」,茂密的竹林,青色的石板小徑,感覺
十分愜意。沿著彎彎曲曲的棧道前行,我們到達了有名的景點--龍潭湖,這里湖水一片碧綠,猶如一塊碧玉,周圍是鬱郁蔥蔥的矮小的灌木。沿著龍潭湖一直往下
走,經過木棧道、冷泉,然後到達「龍門石陣」。龍門石陣內巨石橫陳,人行其間,如入迷陣。沿溪而上,溪水或在石上潺潺,或在石下淙淙,妙趣無窮。景區瀑
潭、激流成串相聯,層層疊疊,別具一格的瀑布體,非常壯觀!百丈潭瀑布順絕壁直瀉而下,落在潭中,宛如銀白色的「禮花」,令人嘆為觀止!。一路還可看到不
少迷你小瀑布,如飛瀉下來的銀鏈,在陽光下閃爍。我們邊走邊拍攝,這里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所以登山還不覺得太累。
過龍潭湖、仙坑飛瀑,就到了最高點觀瀑亭,最經典的百杖潭、卧龍潭、祈雨潭就在這附近了。從高處俯瞰,瀑布、深潭景色最為壯美。遺憾的是還沒到夏季,瀑布的水還不夠大。如在雨水充沛的季節來此一游,瀑布的景色會更壯美,夏天來玩感覺一定會更爽。
天色已晚,我們該返回了。我們順著金麗古道下山,金麗古道險峻陡峭,途中有大炮石,貓王石和紅軍洞等景點,從這里下山,相對來講更輕鬆些。走到底就是烏坑
休憩長廊,在那裡,我們遇到了幾個年輕人,他們已打電話叫觀光車了,我們稍作休息後就乘電瓶車返回出口了。
百丈潭景區的百杖潭三疊瀑、龍潭湖和龍門石陣,我最感興趣,這三個景群最吸引我。山險、石奇、瀑長、水清、洞幽、溪曲是百丈潭景區的特色。景區內最高峰
青梅尖海拔1314米(有「一生一世」的美好寓意哦),是磐安第一高峰,終年雲霧縹緲,山間谷地梯田層層,色彩深淺不一,宛若油畫,值得一游。
B. 河南林州太行大峽谷游記,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太行大峽谷景區有刀削斧劈般的懸崖 ,山峰剛勁崢嶸,千姿百態,林海涌動,清溪水湍,流瀑四掛,是典型的北雄風光,集中了雄、險、奇、幽、美的自然風光,可謂巧奪天工,景色絕美。太行大峽谷位於林州西北部,是一個長50公里、寬1.5公里的深切峽谷。它也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和國家地質公園,具有典型的嶂石岩地貌,谷幽峰奇,氣勢恢宏。
三、太行大峽谷的文化特色。景區內的民間藝術表演打花棍,具有濃厚的當地風俗特色。花棍長約齊眉,兩端有孔,表演時發出有節奏的響聲,十分賞心悅目,成為景區重要的表演節目,遊客也可以參與其中,親身體驗一下當地的風俗。
C. 要一篇游記作文- -三年級寫的- -800字左右- -
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曰——春節,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個快樂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爭了個第一,因為極想聞聞那香氣撲鼻的爆竹煙味兒。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真大,四處飛濺,彷彿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戶,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里啪啦的,熱鬧非凡。
在鞭炮聲過後,就沒有什麼好玩的了。還是吃早餐吧,待會兒出去玩一玩!
吃過飯後,我邀幾個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點燃的爆竹在地上開出了美麗的花,漂亮極了,袋裡裝著父母給的零花錢,甭提多高興了。今天的小鳥也出來湊熱鬧,大概它們心裡也很高興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樣樣俱全。看到的大多數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數麻辣攤的生意最好:
「我要一串年糕!」一個胖孩子叫道。
再去別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攤前,我又停下了腳步。那裡有各種玩的東西:飛機模型、望遠鏡、電動汽車……盡是一些玩的東西。我發現最受歡迎的是那些玩的東西。
在其它地方,我還看見有的在賣氣球、手槍、跳繩,有的在賣小吃、點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樣樣俱全,真是無奇不有。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親訪友拜新年了,這無疑也是一件高興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飽眼福二飽口福三飽手福了。最為幸運的是那些賣主了,今天可是生意興隆啰!
真心希望今天全國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裡快快樂樂,沒有煩惱,但千萬不要「玩物喪志」喲!
大清早登船上岸,天色黯淡,導游說今日有雨,同行者唉聲連連,我心竊喜。江南本是水做的,江南的雨本是一道亮麗的風景。雨中漫步水鄉,道是別有一番滋味上心頭。到得周庄牌坊前才上午8:00,遊人甚少,我們跟著導游,過雙橋、穿張廳、沈廳,登迷樓,覽小橋流水人家之秀景,走著一般遊客所走的路,聽著一般遊客所聽的導游詞,做的有滋有味。導游的旗幟在那,我就在它半米之內。聆聽著導游公式化的介紹,回答著導游冷不丁的提問,承受著導游贊許的目光。在淅瀝的春雨中,想像著自己是戴望舒筆下雨中撐一紙傘翩然而至的女子,踏在明清時代青石板上的雙腳頓時輕靈起來。
古鎮夜景。
春意周庄。
此時雨已停,河中泛舟者不乏其人。我看著悠哉悠哉的遊人,心甚羨慕。可惜團體活動時不予我。我只好倚在橋頭注視著典型的江南水鄉麗景。河岸旁已吐綠蕊的柳樹枝被和煦的春風吹拂著,似涉水而立的江南女子婀娜多姿;河道兩岸的明清古建築象一群安詳的老人,在暖陽下享受著「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時光;而那河中的小舟,似蝴蝶般穿梭在粼粼清波中。這是每個江南男子心中的理想生活一景。就一壺茶,握一把紙扇,和撐一把油紙傘的紅顏知己吟詩撫琴。正神思恍惚間,忽有一把原始的未開化的「妹妹坐船頭,哥哥岸上走」的聲音傳入耳內,我皺了皺眉。定睛一看,原是船頭充梢公角色的農婦一邊搖櫓一邊放聲,真是大煞風景。這時橋下等候的朋友已不耐煩,催聲連連,我只好下橋。
正行走間,忽聽前有鑼鼓聲。忙循聲進去,原是一古戲台,正上演著昆劇。聽說京劇乃昆劇演變而來,愛好京劇的我忙找一張長椅坐下。台上正演一出不知名的戲,我一個外行人卻只是想聽那震耳欲聾的鑼鼓聲。張愛玲曾說:中國的戲劇有一種熱鬧美。
鑼鼓聲聲中,是天老地荒的景緻。
周庄,是天堂。周庄,是夢境。周庄,是…我理想者,追求者,渴望者的家……
五一,在煙雨中的周庄逝去,但這個五一留給我的是周庄那無盡的思億與夢幻……
經過幾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達了此行的目的地——烏鎮。
烏鎮,像許多江南小鎮一樣,有穿過小鎮的狹窄河道,有傍水而築的朴實民居,有烏蓬船悠悠地在小河上盪過,有巷子深處升起的裊裊炊煙,有農婦在通向河道的石階上浣洗……而不同於其他的江南小鎮,烏鎮少了一些商業氣息,更多的,是一種文化氣息,這源於那裡的景,那裡的人,那裡的文化。
小橋。烏鎮的橋不算多,但已足夠獨特。走過蜿蜒的石子路,繞過許多彎道,眼前,出現了一座橋,雖然有些大,卻也是一塊一塊用石頭砌起來的,一樣結實,一樣美觀,一樣真實。再看看橋頭的石刻字,得知它叫「逢源雙橋」。這是河道的第一座橋,所以叫逢源。穿過弄堂,走過一戶戶人家,便看見了一座小橋,這座橋就是江南古鎮所特有的石拱橋,精心雕琢,顯得立體的花紋使人心怡,站在石拱橋上,可以看到船夫搖著槳徜徉於碧水中,一臉泰然。這就是烏鎮的橋,大的給人豁然,小的則給人舒心。烏鎮如果沒有這些橋,肯定沒有這般精緻,沒有這般古樸,沒有這番意境,就像一幅精美的畫少了修飾。烏鎮的橋不多,但卻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妙趣橫生。
流水。水,永遠是江南古鎮的主題。悠悠流淌著的是傍河居民的生活主線,水承載著他們的希望,承載著他們的淳樸流向更遠的地方。這里的水,碧綠碧綠,這里的人,清清澈澈。我們坐上了烏蓬船,船慢慢地游盪開來,船夫站在船尾,熟練地擺動著槳,盪開一陣陣漣漪,船左右搖擺著向前盪著,左右房舍似乎也在搖擺著,倚在扶手上,隨著船搖擺著,突然感覺,好像一下子擺脫了城市快節奏的生活,融入了一片安寧祥和的小鎮生活中了,這里的一切,隨著水流慢慢飄盪著,遠方,成片的楊柳隨風搖擺,是愜意,是安逸。終於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威尼斯,因為那裡是水城,因為水給人以安逸,當水成為城市的主命脈的時候,人們就真的慢下步子來了,也許這是一種回歸,生活方式的回歸。烏鎮的水,就是這樣,這樣的水,孕育出了水一樣的人。
人家。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烏鎮,養出了一方淳樸善良之人。穿過深深的弄堂,路過許多人家,他們似乎從不被遊客們打擾,依然各自生活著,悠閑地生活著。有人敲著木魚,說著些我們聽不懂的話,也許是在禱告吧,有人則在自家園子里種菜,不時地,有小狗會跑到路當中,抓抓癢,作揖,或是,就呆在路當中,不走了。還有八哥見人就說「你好」,逗得遊客不時稱贊。這番生活情趣,不得不令人嚮往。我甚至想,這里,是不是許多中國文人被貶官之後的世外桃源呢。
文化。烏鎮除了有秀美的風景,和藹可親的人,不可或缺的,是它的文化。文化始終是使一個古鎮永遠吸引人的力量,有了文化,古鎮彩繪分外奪目,才會將其深邃展現在人們面前,才會讓人們來讀懂它。走進一個個小小的門洞,裡面無不是一種精髓的文化。我走進江南百床館,裡面陳列著從明代到近代的床,上至皇帝御用之床,下至普通百姓之床,這是床的發展,也是歷史,這些床的雕刻都十分講究,一看便知是能工巧匠一刀一刀精心雕琢而成,想來現在的床雖然大而舒適,缺少了一番心血,少了一種工藝,也少了一種文化,一種木雕文化。這種床,保留在烏鎮,也成為烏鎮的文化瑰寶。再走過一段高高低低的石板路,穿過狹小的巷子,就是藍印花布的作坊,大大的園子里掛著長長的布條,等著曬干。藍印花布是江南的特色,也幾乎成了它的象徵,小而精細的花紋透出的是一種細致,藍色襯出的是一種古樸。看雪白的布經過能工巧匠地改變成了美麗的藍印花布,不得不感嘆烏鎮人的手巧,也許這種手藝只有在烏鎮才看得到,因為這里原汁原味地保留了這種文化的傳承,這種風格,是屬於烏鎮的,是屬於江南古鎮的,因為只有在這里,穿著藍印花布的衣裳,坐在河邊看過往的烏蓬船,才是和諧。烏鎮除了有這些工藝外,還出了一位文人——茅盾。他的《子夜》、《春蠶》、《霜葉紅似二月花》都是聞名遐邇的作品,他的故居依然透著一股文化的氣息,牆上掛著「有志竟成」的字樣,那應該他的座右銘吧,書桌上,簡潔地放著幾本書,書頁早已泛黃,他的學識,見解卻不會發黃,而是愈陳愈精。茅盾故居的布置非常簡單,會客室里只有兩把椅子,一張桌子,也許,對於一個文人來說,這已經足夠了。也許中國許多文人都是這樣,過著清貧簡單的生活,正是這種清貧,正是這種生活,使他們成為真正的「君子」,這讓我想到了魯迅,看過他的三味書屋,一樣儉朴,一樣充滿文化氣息,只是魯迅還有一個百草園,可供閑暇用。而茅盾,所有的時間都在書里了。走出茅盾故居,再往前,便看到了保存尚好的當鋪,推開有石獅子的大門,轉過幾個彎,就到了當鋪,一個大大的「當」字寫在牆上。跨過高高的門檻,站在水泥地上,交換物品的窗口很高很高,窗口也很小,別的地方都用木條弄成小孔狀,這樣奇奇怪怪地結構聽說是為了防止斗毆,以便公平交易。看來古時候人也懂得經濟理財。從旁邊的小門可以繞到當鋪里的工作人員坐的地方,踩在石庫門般的地板上,可以聽到自己的腳步聲,還有迴音,登上三節樓梯,坐在木凳子上,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視角轉到旁邊的牆上,那裡是一塊板,上面是一些可以活動的字塊,就像拼圖一樣。古人就通過他們來記住人們當物品的時間與期限,古人就用這樣的方法代替了現在的電腦,也夠聰明的。這就是古時候最常見的交易方式,現在像這樣保留下來的當鋪也不多了。烏鎮就有幸將其保留了下來,也不失為一種經濟文化。
於是,多元的文化,烏鎮都保留了下來,並且,多年來,人們已經把這些文化與烏鎮,這個江南古鎮聯系起來了。烏鎮的文化是值得人們去尋覓的,因為這是我們的文化遺產。
走出烏鎮,已經很晚了,讓我不能忘卻的,是這里的古色古香,是這里的小橋、流水、人家,更重要的,是這里不可替代的文化。
再見,烏鎮。我還會來的。
記
假日里答應了幫導師看家,卻不料一些意外的變動使自己除了不能回家外,竟無一事可作,整日價無所事事的悶在屋子裡,實在是快把人悶死了,偶爾有一日上網時看見了這樣一則啟示:
「讓我們組成一個家,親情回歸大自然」
面對北京反復無常、炎熱悶躁的天氣,看著其他同學回家的喜悅身影,你、我、他卻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不得不留在學校,似乎感到一絲失落和無助,那麼就讓我們也組成一個家,在周末親情回歸大自然,體會親情的溫暖和自然的清新吧!
活動安排:
7月25日——
9:00從北大南門乘車出發。將以浪漫而誇張的方式組成一個家,開始至真至純的親情回歸大自然; 11:30到達第一站密雲水庫,尋找心靜止水的純真境界;
16:30到達雲岫谷。住農家小院,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將以每一個小家庭為單位做晚飯。
20:30開始我們的家庭大聚會。主題為尋找兒時的快樂,屆時我們將放爆竹、點篝火、玩兒時的游戲;
23:00休息。
7月26日——
6:00准時起床、吃早點;
6:30開始回歸大自然。雲岫谷是北京近郊的自然風景區,因為最近才被人發現,因此具有最自然的風情:山高,谷深,植被覆蓋率高,既有湍急的小溪,也有一瀉千尺的瀑布,滿山遍野的各色山花與錯落別致的木屋小橋相映成趣,是我們夢中的家園;
11:00,與自然同在,親情聚餐。野餐之後,評選五好家庭及相關項目。
14:00,返家。
活動宗旨:
(1)親情回歸,拿出你至真至深的情感;
(2)尋找童年,放棄所謂的「成熟」,體現最初的天真;
(3)組成家庭,敞開你的胸懷,包容、配合最浪漫誇張的組合。
7月25日早晨八點半鍾,來到我們的集合地點,「街道主任」告訴我們:咱們這條街有兩戶人家,都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每家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兒子、兒媳和一個孫子。人陸續來到,「我家」的「爺爺」發現自己的身份後,立即端起十足的架子,開始和「爸爸」爭奪一家之主的位子:自然是爺爺說了算啦,有什麼好爭的!「爸爸」自然也不甘示弱:四世同堂的爺爺都要老糊塗了,當什麼家呀,「爸爸」是理所當然的一家之主!「兒子」東張西望急切的尋求自己的「媳婦」,「孫子」似乎還沒有學會如今小皇帝的霸氣,只是又委屈又愉快的要求:「孫子」是不要幹活的啦,可以痛痛快快的玩嘍!
笑鬧中大家上了車,在輩分之外的「自己」們都在由衷地贊嘆著組織者的別出心裁:),真難為他們想出來這樣的主意。
題外話:看來權利、享受是人類生生世世不能舍棄的慾望。在這樣一次為了尋求親情和回歸大自然的溫馨活動中,我知道大家只是為了活躍氣氛,然而只有這些話才能讓大家發出會心的微笑,更可見這些觀點早已植入人心深處!可悲的人類呀,權利之爭、貪圖享受終究會將人類帶向毀滅的呀,你為什麼總是不肯睜開眼睛看一看呢?
無限風光在旅途
臨時組織起來的「大家庭」里缺少幾個逗笑取樂的高手,氣氛有些冷清,而且真實世界裡的甜甜蜜蜜的「小家庭」還是要開自己的秘密會議的,所以我可以專心的看我的窗外。
大約一個小時後,車出了北京城,車窗外綠意盈然,遠遠近近層次很分明:最近的是路邊的楊樹,因為今年雨水多,每根老枝上都竄出了一節新葉,嫩綠嫩綠的,彷彿開了一樹的花;後面的田裡有時是誰家的苗圃,底下密密麻麻的小草是柔軟的地毯,鮮亮鮮亮的,樹苗很清秀的挺立著,象一群極有朝氣的中學生;有時是農家種的玉米,綠幽幽的,頭上已經長了天纓,腰間的玉米穗也吐出了細細的嫩須,等待著受孕結實,驕傲地向人們宣稱: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最遠處是深墨色的樹,辨不清是什麼,遠遠的象一道剪影。
就這樣愜意的看著深深淺淺的綠色在眼前流過,不知不覺一個小時已過去了,看見了密雲水庫的大幅招牌,路邊的水也漸漸多起來。水渠和小河塘很多,白茫茫的睡在那裡,中間零星的點綴著些農居,濕漉漉的,彷彿有一種在江南水鄉的感覺。
那天是陰天,空中濕潤的能滴下雨來,可是又沒有一條雨絲,倒是水面上氤氳起一層霧氣,人在對岸,上半身很清晰,下半身卻在霧中隱隱約約的。閉上眼睛,讓對面的村姑穿上倪裳,手中捧著人間難得一見的鮮花,在水霧中裊裊的臨風飄動,將鮮花灑滿整個世界……
在密雲水庫的大壩上停留了將近一個小時,因為天太陰,霧氣很重,看不了多遠,所以也沒有感覺到密雲水庫的宏偉和壯觀,閑閑的走在大壩上,與同行的兩位來自人大的朋友聊著天,多多少少有些遺憾的感覺,畢竟心中是期望著能看見象大海一樣湛藍的水的,因為這是我們每日喝著的水的源頭呀。好在最主要是想出來散散心的,所以也不去計較什麼了。後來又想起五十年代在這里參加過建設的老學長們,要是他們到這里來,一定是很親切的感覺了。
上了車繼續向前走,路邊逐漸有了小山丘,大都被灌木覆蓋著,呈現出一派生機,也有一些農民在路邊賣自家種的水果,有桃子、蘋果、李子等等,碼的整整齊齊,一堆粉紅,一堆翠綠,一堆濃紫,好誘人哦!還有些漁民在路邊曬自己打撈的小魚。一條一條穿在繩子上,亮閃閃的發著銀光,在風中搖擺,也構成了一道小小的風景……
小山丘慢慢高起來,我們的車駛上了盤山路,車旁的風景時時在變化著,時高時低,時遠時近,每一次轉彎,都有一個小小的驚喜,我突然想起去小小三峽時走的盤山路了,當然,這里的路沒有那裡的險,兩邊的山也沒有那邊的俊俏雄偉,然而久居城市的我,在北京的近郊敢奢望那麼多麼?能勾起我這樣的回憶,讓我忘卻城市的喧囂和煩躁已經足夠了。
前面望見了一個整齊的小村莊,那裡是我們的宿營地了,晚上要在這里點燃篝火。燃放鞭炮並且追尋童年時的夢。童年的快樂還能追尋的回不?在這大自然的懷抱里,也許還能忘卻紛擾的世事,還自己一份童貞吧?
民俗村
民俗村裡其實沒有什麼民俗,感覺上這里也並不是一個古老的農村,只是這里開發之後從城裡或是近郊移來的一些住戶,他們是專門做旅店生意的。我們所住的那家有五間馬賽克貼面的北房,每間屋子都擺著7、8張床,收拾的乾乾凈凈;南面三間屋子,有一間里擺放了一套卡拉OK設備,還安裝了電話,是程式控制直撥的;有一間里擺放著席夢思的雙人床,是主人兒子將來結婚的新房;還有一間是廚房,盤著燒柴的那種大灶火,這是這家裡唯一有著農家特色的的用具了吧。後來聽主人說,他們一般也是用煤氣來作飯的,只是要吃貼餅子就非要大灶火不可了,而這是從城裡來的遊客很想嘗嘗的地方特色小吃,所以便是這灶,也是為了遊人而設的了。
下車後在溪水裡玩了一會兒後,有幾位同來的朋友從農家小院里搬了一張方桌支在外面一個平台上,坐下來打撲克,倒是有那麼一點點農閑時農家兄弟的樂和了:)
晚上在溪水邊點燃了篝火,在火堆旁燃放炮竹,一掛五千頭的鞭炮劈劈啪啪響了很長時間,很脆很亮,真象在家裡過年的樣子,可惜那些花炮不爭氣,沒有哪一顆肯好好的往天上飛,盡在低處搗亂,嚇得女孩子尖叫著躲閃。不知是誰從田裡掰了一穗玉米,穿在木棍上來燒,香香的烤玉米的味道鑽到鼻孔里,立時又將我帶回到自己的童年,那時的肚子似乎總是很餓,嘴巴也就特別的饞,好在從我記事時起,就已經有了自家的責任田,一到老玉米快熟的時候,就從田裡掰幾穗下來,但總是等不及媽媽把它蒸熟,自己偷偷的用鐵簽叉一根,一邊燒火,一邊燒著吃,弄的滿手滿臉黑糊糊的……
「街道主任」曾試圖將氣氛挑起來,提了幾次建議說玩些兒時的游戲,講些鬼故事吧,要麼唱些歌來助興,可是響應者總是寥寥,其實安安靜靜的看篝火,各自想些童年的往事也未嘗不是一種快樂,大家雖然沒有象兒時那樣唧唧喳喳鬧個不休,但在這里,大家的心其實是相通的,並不存在任何隔閡,這一切才是我們尋找的淳樸的民風,淳樸的民俗呀!
漸入佳境——雲岫山
26日早晨6點鍾起床,吃過早飯,就向雲岫山進發了。
在雲岫山旅遊區的門口,有很多當地人牽著馬在招呼客人,十元錢將你送到風景區的入口處,如果腳下的工夫不夠硬的話,讓他們送你一程也還是不錯的,反正這一段(大約7、8里路吧)沒有什麼出奇的景色,不過我可是走上去的,與同來的朋友溜溜達達,邊說邊笑就上去了。
一進入風景區,山就高大起來,天陰陰的,山間彌漫著淡淡的霧氣,看上去茫茫蒼蒼,原本並不很高的山也顯的很宏偉了。我們一直沿著河床向上走,溪水一路叮叮咚咚唱著歌,現在正是山花爛漫的時節,有一種灌木開的小小的紫花開始謝了,細小的花瓣落滿了整個山路,從入山谷起,一直陪伴著我們,因為踩的人少,花瓣的顏色並沒有褪去,乾乾凈凈的飄落在那裡,彷彿是仙女們為了迎接我們而特意撒下的。
我並沒有很在意門票上寫的那些風景點,象什麼雲岫瀑、錦綉瀑、五彩三疊、垂虹瀑、無底深淵、躍龍潭、卧龍潭等,一般說來,只是在一道小小的瀑布或是小小的水潭的旁邊的石壁上寫下那麼幾個鮮紅的大字,字當然寫的很有氣勢,只是我不喜歡這種刻意的人工的痕跡。其實風景是很美的,一道瀑布,一條吊橋,一段陡峭的山崖,前不見路,後也不見路,身邊淙淙的流水卻又讓你對前面的風景做著無限的遐想……前面的風景也的確從不讓人失望,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忽而是一塊怪石,忽而是一個小潭,要麼是一道瀑布,一段淺灘,沒有什麼特別的出奇,卻也決不雷同。山並不陡,沒有爬山的感覺,所以並不累,於是更有心情好好的品味身邊的風景。
越往裡走,人工雕琢的痕跡越少,灌木和山草越來越茂盛,路漸漸看不見了,只能看見腳下的一條小徑,一直走也就一直有,正是所謂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的那種。山上的大石頭多了起來,而且石頭上開滿了枯黃色的花,走近了看,才發現是往年的苔蘚和地衣干在了上面,形成一片片象花的圖案,這也是雲岫山特有的一道風景-石花。大樹陰影里的大石頭上長滿了新鮮的苔蘚和地衣,旁邊的地上有很多厥類植物,不知為什麼,看著這些遠古時代盛行的植物,心中感到非常的親切,我在心中朦朦朧朧的問自己,我是不是曾經是恐龍時代的一隻小恐龍呢?要不然怎麼看著這些植物會覺得那樣親切?
後來我們走出了所謂的風景區(指已經開發的一段),入山時的大部隊早就走散了,大家三三兩兩各自組伙走著,我們家的「爺爺」和「奶奶」是走在最前頭的,後面就是我們這一夥,有三四個人,到這里休息了一會兒,喝著清澈的山泉(那可是真正的礦泉水,甜甜的,很好喝的:))吃了幾棵桃子,覺的精力實在是好,不往上走,真的是對不起自己,於是繼續前進,因為這里已經少有人走,路是真的沒有了,要不停的撥開一些藤條才能前進,林子越來越密,地上越來越潮濕,在一些樹下看見了肥大厚實的蘑菇,我開始貪婪的找尋起蘑菇來,而同行的友卻發現了鮮紅的野草莓,酸酸甜甜的,很好吃。於是到處亂鑽,到處找尋著自己要找的「寶貝」,也就沒有往前走多遠。同來的朋友有以前來過的,說順著山谷走,里頭還遠著呢,估計一天也走不到頭,風景自然是越來越有野趣,只是今天沒有時間了,我們已經到了該返回的時間了,我想有機會我一定會再來這里玩的!
其實仔細說起來,雲岫山沒什麼很出奇的地方,山不是很陡,水不是很大,路也不是很險,但在北京的近郊,能有山有水,也就可以說是不錯的風景區了,最好的該是說這里才開發沒多久,還有那麼一點點大自然的野氣。我們返回時,看見很多才上來的人們,有一些人就在溪邊的淺灘上鋪上塑料布,坐下來打撲克,是呀,在周末的休息日里,坐在這里的樹蔭下,聽著潺潺的水聲,呼吸著花草的芬芳的氣息,打打撲克,聽聽音樂,真的是一種享受呀。真的,這里確實是假日休閑散心的一個好去處哦。
祝福有緣人 印象中團隊里去時是有四個「小家庭」的,其中一對抽簽時恰恰抽中了同一家中的「爺爺」和「奶奶」,「爺爺」於是把「奶奶」照顧的無微不至,呵護和關懷至真至切,頗讓人感動:),這自然也是上天的刻意安排了吧:)。回來時大家卻公認的是變做了五對,第二家老也不肯說話的「爺爺」在卡拉OK前忘情的歌唱,因而贏得了他家「孫媳婦」的芳心,於是一段浪漫的故事將由此展開。據說是還有隱隱約約的「第六對」的……
祝願有緣人幸福快樂,將來有一日發喜糖時,莫要忘了這次的郊遊的夥伴哦!:)
我們的活動按原定計劃是以大家庭為單位的,實際上卻因為缺少幾個極能打趣逗樂的高手,而沒有辦法將我們這些原本陌生的年輕朋友組成一個誇張浪漫的「家」,沒有忘卻成熟的年齡尋回童年的快樂,組織者為此曾感到難受,一再抱歉說是他們的組織工作沒有做好。其實對於這樣一個團隊,在回家的路上,大家已經在商量著將來再組織這類的活動,咱們就按照聯系地址一個個打電話,保證又能湊齊一車了,更何況還說不準因此而成就了幾對美滿的姻緣:),大家是真心的感謝著你們的!
因此而結識的年輕朋友們,希望我們能永遠記得這次活動中的互助互愛,並將它帶回到現在的生活中來!
希望對您有幫助
D. 一篇游記散文
龍門溫泉———心的故鄉
從喧繁的城市猛一抽身,我恍然失語。心一點點沉澱,慢慢清靜下來。
赫然,車窗外掠過一片片綴紅鑲綠的坡地,我心裡頓時鮮亮起來。一壟壟,一棵棵,哦,是一朵朵,矮矮胖胖的砂糖桔樹掛滿鮮紅點點的桔子果,鑽進晃出,煞是可愛。滿坡滿野,彷彿繁華盛開。
嗬,車近龍門溫泉旅遊度假區了。
山多了起來,層巒疊翠,秀山婀娜,一波連著一波,遠處虛若之處隱見淡煙游移。
下得車來,周身的疲累還沒有散盡。
步入景區,龍門溫泉並沒有以很跋扈的姿態震懾我。石刻的龍門溫泉幾個字,很古典,單看這景點的題字,就覺得這里該是個有很多隨意性的休閑居所和竹木小居的地方。放眼一望,度假區三面環山,被群山緊緊裹住;眼前一片綠野,景色十分優美,如詩如畫。
龍門溫泉給人的感覺是溫溫吞吞的,很寬厚的樣子,任由你率性也好、安靜也罷,都能接納包容。我忽然感到特別安心,很放鬆。迎接我們的朋友頗解人意,馬上打點我們小憩片刻,待卸掉一臉倦容,才放慢節奏仔細消受。這樣的悉心,一下消去了所有的隔離和陌生,覺著這地兒早是熟稔了的。
雖是暮冬,但在這倚臨北回歸線的地方,冬天就很和暖,陽光晴好,隔卻了數九冬寒,尤其對我這在淅瀝的瀟湘雨中長大的人來說,過慣了瑟瑟的冬天,而這就別具洞天啦!
久聞龍門溫泉以「黃金泉」出名,在國內鮮見,因其含鐵元素豐富,特效療疾健體而著稱。池區有93個形狀不一功效各異的溫泉池,四季演繹不一樣的精彩!美容養生的中葯池、香酒池,相映成趣的十二生肖池,健身纖體的黃金泉天然蒸氣浴池,還有律動不息的沖浪池、旋轉池、峽谷飛瀑,刺激好玩,最適合尋求激情歡樂的青年人了。最惹眼的當然是九龍潭了,潭中一條巨龍氣貫長虹,巨龍嘴裡噴出大股溫泉水,宛如龍王行雨,普降甘霖。巨龍周邊還有八條小龍環繞,呵呵,必是太子咯。潭中一圓形池溫度很高,浸蛋池水溫更是高達78攝氏度。同游的友人興致勃勃地拿來幾個農家土雞蛋,浸泡20分鍾就可以吃了呢。旁邊還有福壽池,池內塑一神龜,以寓長壽安康。不遠的太陽池和月亮池不僅擬形而設,也寓意了天人合一。
池池相依,中間卵石小徑,木橋流水,竹木亭廊相構,柴扉掩映,散落在泉池附近的林泉小築、山莊別院點染得恰到好處,原木小屋,推窗入畫,即見流泉飛瀑,竹籬叢花,看似隨意但又別致,竟覺「雞聲茅店,人跡板橋」……又見泉霧繚繞,汀岸繁英,時常馨香沁脾,和風入林,猶在仙鄉。唐玄宗曾有佳句,似專擬此景:
桂殿與山連,蘭湯涌自然。陰崖含秀色,溫谷吐潺湲。
泡在氤氳的泉里,整個被暖流擁住,隱隱可以聞到一種淡淡的礦石香,飄飄然,不似人間。溫泉水緩緩摩挲著你的玉骨香肌,想像自己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變成綽約的仙子,忽而驚艷來了洛神!女賓們笑靨如花,在如縷如紗的薄霧里相嬉相游,平添幾分嫵媚。這時一首老歌踏水而來,樂聲像一棵樹在水氣中生長,朦朧中開了微白的花,暈開了,點點飄散,滿水池都是落英。
我忽然想起日劇里的赤名莉香和永尾完治。那次溫泉之行該是他們回憶里最柔曼的時光吧。莉香和完治泡完溫泉,裹著厚厚的浴袍,趿著暖暖的鞋,完治攜起莉香在雪花中柔柔地起舞,小心翼翼,生怕驚動生怕揉碎了什麼,莉香倚在完治肩上的手猛然一緊,想把這一刻握住了永遠收進心裡骨里,她靠住完治的肩,眼淚洶涌……
朋友點了一下我額頭:「在溫泉一次別呆太久,最好每泡20分鍾左右上岸休息一會,補充水分。」我回過神來,笑了笑。這時最愜意的就是去地熱床上小睡一會。溫泉水從下面流過,導出來的熱度剛剛好,正消解了泡過溫泉後的疲乏和慵懶。加之理療師的按摩、足療就更受用了。
經過沖浪池的時候,特別熱鬧,群「海盜」們放艇揚槳。上了「賊船」就得濕身,哈哈,「海盜」的規矩。不時有人翻船了,「海盜」們大呼小叫,再沖!就是浪尖!
沿著淡淡蒸氣的溫泉山溪,走過木橋,拂過籬笆,暖氣襲人。四周的山,依然幽靜安詳,很寬厚地守護著這些洗浴的「孩子」。抬頭是淺碧澄明的天空,偶有東來西往的雲,清雋悠遊。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應嘆造化之奇呵,李白贊曰:「地底爍朱火,沙傍素煙。沸珠躍明月,皎鏡函空天。」人與泉如此水乳交融,泡慣溫泉的日本人更將溫泉比作「心的故鄉」,又何嘗不是?莊子原大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必染自然四時之靈氣罷。
把盞清酒,在這片溫存的泉池亭榭中,可以放由你的心去馳騁,什麼都簡約了,什麼也便豁朗。
龍門溫泉不覺入夜,淺橙色的暮靄里,遠處農家裊裊升出炊煙,我一喜,渾覺隔世。上弦的月,輕輕淡淡,只細細地一鉤,夜空中的星星經久不息,像淡黃的皂角花一樣散發著清香的氣息,落入泉池,除去旅人們一年的風塵,也濯洗我落滿蕪塵的心。
暮冬一去,又將春歸。過不久,便是龍門溫泉一個更加馥郁的季節了!
E. 小學生龍潭大峽谷游記
天一麻麻亮,我和爸爸就興沖沖地登上了去龍潭大峽谷的旅程。
我們一路上歡聲笑語,經過五六個小時的顛簸,終於來到了目的地。
一下車,就看見大門上方五個鎦金大字「龍潭大峽谷」在陽光下照射下爍爍生輝,右上角還有國家aaaa級的標志。
進入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巨石矗立在大路的一側,據導游介紹,這塊巨石密度之大,世所罕見,大約六十噸之重,是十幾億年前由於海底運動從山頂滾落到此,絕非人力所為。
一路走來,到處是流濺飛瀑,雲蒸霞蔚,紅岩綠蔭,懸崖絕壁,真是人間仙境。
遠遠望去,這里的山岩的波紋,就像一塊塊的紅燒肉,令人垂涎欲滴,這是上古時期經過無數次不同深度的海浪沖擊而成,它處岩石雖壯觀,卻無法與此相比美。
指紋石、青龍潭、仙人足跡等奇觀,都令人嘆為觀止。我最感興趣的是一處「水往高處流」的景觀,這里的水看上去都是從低往高處流的,據說是文殊菩薩的坐騎六齒白象路過這里,口渴難忍,就用法力吧水吸上去的。往對面看,真的有一塊猶如大象般的巨石矗立在山頂。真實的原因當然不是這樣,因為這里的地形奇特。使人們的視力產生錯覺所致,大自然的法則還是更改不了的。
人說「無限風光在險峰」,要想盡覽大峽谷的美景,必須登上山頂,可導游一說還有二百層階梯,我也真想打退堂鼓了,在爸爸的鼓勵下,我咬緊牙關,硬是一口氣沖了上去,到了山頂,往下望去,遊人車輛都像小螞蟻一樣在山底蠕動,我真正體會到了詩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
龍潭大峽谷一游,真實不虛此行!
F. 寫一篇關於游記的作文500字左右
歡樂西湖游
平湖市實驗小學
406
班
湯心茹
俗話說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昨天,我們一家人就去了我夢寐以求的杭州西湖。
迎著涼爽的秋風,懷著歡樂的心情,我們漫步在柳浪聞鶯的小徑上,四周是一棵棵茂盛的綠樹,頭頂又是一簇簇密不透風的綠葉,啊,西湖美,美在西湖綠。走著走著,眼前豁然一亮,一片綠茵茵的草坪映入眼簾,有許多人躺在這兒閉目養神,看,遠處,一位紅光滿面的老爺爺在練太極拳,他的一招一式都是那麼准確。順著彎彎曲曲的小道,我來到了西湖邊,一排排柳樹阿娜多姿,一陣陣桂花香撲鼻而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正如古代詩人蘇東坡說得那樣,西湖果然是那麼美!今天的天灰濛蒙的,西湖像在仙境里一般,又像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遠處幾座小山若隱若現,似雲?似霧?又似煙?時而見,時而又不見。山上的雷鋒塔高高矗立,那可是我十分神往的地方。
我們坐上了一艘木船,船夫慢慢地劃起槳,船離岸了,向船外望去,晶瑩剔透的湖水,像一雙有感情的眼睛,閃動著含蓄和深遠的光波。「啪啪,啪啪」,波浪有規律地拍打著船面,就像一個個小精靈蜂擁而上,熱烈地向我們鼓掌。經過了阮公墩、湖心亭和三潭印月,我們來到了雷鋒塔。
我爬上了雷鋒塔最高層,俯視整個西子湖,我看到了銀色的水和綠色的樹,一條長長的蘇堤把西湖分成了內西湖和外西湖。整個西湖三面環山,一面環城,真是一個奇觀。
我愛西湖,更愛西湖的綠,西湖的水。
摘自:無憂無慮作文網
www.5156chinese.cn
G. 游記300一400字
九仙山游記
今天我終於要到風景優美的九仙山龍潭大峽谷遊玩版了。
一大早權,我們先乘車來到了山頂,再從山頂往下走。這里的路可真難走:石階上漲滿了青苔,而且台階又窄又滑。拾階而下,到了又窄有危險的地方,要扶著旁邊的石壁才可以走,終於走到了山底的峽谷中。這里的景色可真優美!四周是陡峭的山石,山石上長滿了鬱郁蔥蔥的花草樹木,五顏六色的野花......這里的水可真清澈!溪水中不時有可愛的小魚小蝦跳來跳去。我把帽子放進水裡,再輕輕的飛快的提起來,哇!一些可愛的小蝦便留在了帽子里。我興奮的一直用帽子撈著撈著.....把我的勝利成果都放到了瓶子里。看著歡蹦亂跳的小蝦在瓶子里跳來跳去,心裡樂開了花!踏著輕輕的溪水,我們一路前行,沿途又觀賞了九丈崖瀑布,神奇的靴石....最後又游覽了書香濃郁的孫臏書院。
接近中午了,我戀戀不舍的離開了這有山有水有靈氣的地方。真是一次愉快的旅行!
H. 幫翻譯下這段文言文
多數的書畫收藏家只徒取得一個空名,偶然傳說是鍾繇、王羲之、顧愷、陸機的筆跡,看見的人就爭著要買。這就是所謂「耳鑒」(以耳代目)。又有人用手摸畫來看畫,傳說畫里的顏色遮不住手指的畫才是好畫。這種說法就比「耳鑒」更下一等了。這可以稱之為「揣骨聽聲」。(用摸骨骼聽聲音來看相)。
歐陽修曾經得到一副古畫——牡丹花叢,花下有一隻貓,他不了解這幅畫的好壞。丞相正肅吳公與歐家是姻親,一見到這幅畫,就說:「這是畫的正午時間的牡丹。怎麼知道的呢?這花的花瓣展開,散發而且色澤乾燥,這是中午時的花。貓的黑眼珠像一條線,這是正午的貓眼。如果是有帶露的花,那花房就會收斂而花色就潤澤潮濕。貓眼在早晨或夜暮其黑眼珠就渾圓,太陽漸高,眼珠就漸狹長,到正午就如一線了。」這樣來解釋也算得很會體會古人的筆意了。
相國寺的舊壁畫,是高益的手筆。有一面牆上描繪了眾多樂工奏樂的畫非常有意思。人們大多責怪彈琵琶的人撥錯了下弦,那眾多的樂管都發出「四」字的音,而琵琶的「四」字應在上弦,這里的一技卻是掩著下弦,是錯誤的。我認為這並不是錯誤的,大約管弦樂器是放開指頭發出聲音,琵琶是手指拔過琴弦發出音響,這一拔盡管按住下弦,但是聲音卻是發自於上弦。高益對畫面的安排居然
能達到這樣的地步,他的匠心可以從中知道了。
書畫的妙處,應該用心神去領會,很難用具體的形象來尋求。世上看畫的人,大多能指點評說畫中形象、位置、色彩方面的瑕疵罷了,至於能夠達到深刻理解其中奧妙的人卻十分少見。就如彥遠《畫評》所說:「王維畫東西,大多不管四季,比如畫花卉,往往把桃花、杏花、芙蓉花和蓮花同畫在一個景中。」我家收藏的王維的畫《袁安卧雪圖》,上面畫有雪中芭蕉,這就是王維得心應手、意到便成的畫,所以達到的意境出神入化,全然得之於天意,這是難以和俗人論說的。歐陽修的《盤車圖》說:「古畫畫意不畫形,梅詩詠物無隱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見詩如見畫。」這是真正的懂得畫。
畫牛、虎都要畫毛,唯獨馬無須畫毛。我曾經就這問題問畫工,畫工說:「馬的毛細,不可以畫。」余詰難他,問:「鼠的毛更細,為什麼卻要畫?」畫工不能回答。(其實)大概畫馬時,馬的大小不過一尺多,這就要求以大為小,所以馬毛細而不可畫;畫鼠時卻正如原樣大,自然應當畫出毛。同理,牛、虎也是以大為小,所以也不應該見毛,但牛、虎的毛色深,馬的毛色淺,按理必須有所區別。
過去小村裡有個叫陳用之的人很善於畫畫,迪先生見他畫的山水,就對用之說:「你的畫確實很精巧,只是少了天然之趣。」用之非常佩服他的評點,說:「我常常擔心自己不如古人,(原因)正在於這一點。」迪先生說:「做到這點不難,你先應當找一堵破牆,將一張白色的絹素鋪完畢,將白絹掛在敗牆上,早晚觀看。觀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隔著白布見敗牆上,高下平坎曲曲折折,都成山水之景象。用心揣磨仔細觀察:高的是山,低的是水;坎的是谷地,缺的是山澗;明顯的是近景,模糊的是遠景。心神領會,清楚地見到那裡有人禽草木飛動往來的景象,瞭然在目。就隨著心意下筆,默以神會,自然之境都是天成,不像是人所為,這就可稱為活筆。」陳用之從此後畫技不斷進步。
I. 描寫涇源縣一年四季的老龍潭作文二百字
寧夏位於中國中部偏北,處在黃河中上游地區及沙漠與黃土高原的交接地帶,與內蒙古、甘肅、陝西等省區為鄰。由於特殊的自然、人文條件與環境,孕育了寧夏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寧夏雖然面積不大,但包含了類型多樣的地勢地貌,使寧夏展現出豐富的自然景觀。有連綿起伏的山地,有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有浩瀚無垠的沙漠,有一望無際的平原,有
波濤滾滾的大河,又有煙波浩淼的湖沼……。
在自然景觀方面,沙湖是國家4A級景區,有湖面、沙丘、蘆葦、珍魚、候鳥,是生態旅遊的「黃金寶地」;沙坡頭景區是黃河與沙漠交匯的地方,也是4A級景區,開展了騎駱駝穿越沙漠、乘羊皮筏子漂流黃河等特色旅遊項目;六盤山旅遊區山勢雄偉,景區內有被稱為黃土高原「綠島」的涇河苑,有紀念紅軍長征和毛澤東主席創作《清平樂·六盤山》的將台堡,有以丹霞地貌著稱的西吉火石寨,有海原大地震遺址公園;銀川市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是都市旅遊、商務旅遊、會展旅遊、休閑旅遊的好去處。
在歷史遺產類旅遊資源方面,水洞溝遺址是中華史前文明的見證;西夏王陵規模宏大,造型奇特,被譽為「東方金字塔」;寧夏還是長城和黃河唯一交匯的地方,自治區境內有秦、漢、隋、明等朝代的古長城遺址,素有「長城博物館」之稱。
在文化類旅遊資源方面,寧夏鎮北堡的華夏西部影視城和金水旅遊區的西夏影視城曾拍攝了《紅高粱》、《賀蘭雪》等一批優秀獲獎影視作品。
在民俗類旅遊資源方面,寧夏回族風情濃郁,清真寺建築別具一格,回族風味小吃美味可口,風俗歌舞優美動人,吸引著海內外眾多遊客。
正因為寧夏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發展歷史,因而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以銀川為中心,半徑約50公里的范圍內有高山、沙漠、水體、西夏文化、回族文化、長城文化等,旅遊資源集中,非常適宜發展特色旅遊。全國十大類旅遊資源中,寧夏有八大類。大漠風光、黃河文明、西夏文化、回鄉風情、塞上江南,構築了寧夏多姿多彩的旅遊資源。在開發寧夏旅遊資源、創立獨具寧夏特色的旅遊品牌方面,寧夏旅遊局局長李春陽頗有心得,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他也詳細闡述了寧夏「一河二山,兩沙兩文化」的旅遊精粹。
A九曲黃河溫潤之地
被譽為「塞上江南」的寧夏平原,海拔1100~1200多米,地勢從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九曲黃河從中部進入寧夏,然後由南而北斜貫於平原之上,河勢順地勢經石嘴山出境,流程397公里,給寧夏帶來了豐富的水源。平原上土層深厚,地勢平坦,加上坡降相宜,引水方便,便於自流灌溉。所以,自秦漢以來,勞動人民就在這里修渠灌田,發展了灌溉農業。兩千多年來經勞動人民的辛勤開發,這里早已是渠道縱橫、阡陌相連的「塞上江南」。現為寧夏的商品農業基地。
黃河寧夏段水面寬闊,水勢平緩,銀川平原成為寧夏最富庶的地區,風光秀美,稻香魚肥,素有「天下黃河富寧夏」之說。可以說,被譽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同樣孕育著寧夏這片備受自然眷顧的土地。它在世代滋潤著寧夏平原的同時,也給生活在這里的人民帶來了漸進的文明進程。寧夏位於「絲綢之路」上,歷史上曾是東西部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作為黃河流經的地區,這里和其他黃河沿線的地方一樣,有著古老而悠久的黃河文明。
九曲黃河,也給寧夏帶來了豐富獨特的旅遊資源。金沙灣位於青銅峽水庫上游,浩浩盪盪的黃河自南向北經過一個S形大灣進入青銅峽峽谷,峽谷入口西側山體被一片金光閃閃的黃沙覆蓋,「金沙灣」由此得名。黃河在這里流出十里長峽,奇景紛呈,有睡佛觀景、牛首慈雲、禹王神洞等。附近還有佛教聖地牛首山寺廟群、明代古長城、清代宮保府、廣武岩畫、廟湖灣低溫泉水等眾多旅遊景點。站在金沙灣西側的山坡望去,牛首山隔河屹立,兩岸峭岩夾峙,千姿百態,山河十分壯麗。黃河在此寬敞舒緩,十里平流,可以劃船遊河,可以上岸爬山,可以滑沙,灘上綠草如茵,阡陌縱橫,一片秀美的田園風光,是一塊集多種旅遊資源為一體的風水寶地。
B天然屏障與高原「綠島」
在寧夏,有兩座山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賀蘭山和六盤山。如果說黃河是寧夏的血脈,那麼賀蘭山和六盤山,就是寧夏的靈魂了。賀蘭山和六盤山,是自然造化中寧夏的保護屏障,就像兩個忠實的衛士,守衛著寧夏平原的滄海桑田和寧夏人民的世代生息。
賀蘭山綿亘於寧夏的西北部,南北長200多公里,東西寬15~60公里。山地海拔多在1600~3000米,主峰達3556米。山勢巍峨雄偉,既削弱了西北寒風的侵襲,又阻擋了騰格里沙漠流沙的東移,成為銀川平原的天然屏障。山麓部分,1500米以下為荒漠草原帶;1500米以上出現覆蓋度較大,草本植物生長較高的山地草原及旱生灌叢帶。大約2000米以上,有以雲杉、油松等為主要成分的森林。森林帶以上,有一定面積的高山灌叢草甸帶,是較好的夏季牧場。賀蘭山的山脊是我國荒漠草原與荒漠、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外流區域和內流區域的分界線。山嶺中間,也有一些較低矮的山口,成為東西交通要道。
六盤山古稱隴上,是我國最年輕的山脈之一,位於寧夏、甘肅、陝西交界地帶。逶迤200餘公里,海拔3000米左右。它以磅礴的雄姿,橫貫陝甘寧三省區,既是關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水系的分水嶺,黃河水系的涇河、清水河、葫蘆河均發源於此。主峰位於和尚輔以南的美高山,海拔2942米,山勢高峻。山路曲折險狹,須經六重盤道才能到達頂峰,六盤山因此而得名。這里植被豐富,是寧夏最潮濕的地方,被專家們稱為「黃土高原上的綠島」。
六盤山風光旖旎,久負勝名。六盤山旅遊區內涼殿峽、二龍河、荷花溝、鞦韆架、老龍潭、涇河源等休閑避暑勝地是乾旱帶荒漠地區獨存的勝地。春來綠樹雜花,天地清澄;夏時涼爽宜人,風光獨特;秋時紅葉滿山,層林盡染;冬時雪盡穹野,銀裝素裹。
老龍潭位於六盤山主脈東麓,涇河上游涇源縣西南20公里。流傳著民間故事《柳毅傳書》和《西遊記》所描述的唐朝魏徵夢斬涇河龍的傳說。老龍潭有四個潭組成,現水庫大壩下游為一、二潭,是一段深峽危崖急流深潭,神奇莫測。三潭現被水庫淹沒,蓄水40多萬立方米,潭水平靜出奇,陽光投射在深幽的水面,薄薄霧氣在潭面上飄逸,恰似一面寶鏡,瑰麗迷人,有「高峽平湖」之美稱,水庫上游四潭為龍潭的門戶,幽谷危壁挾飛潭。清澈蜿蜒似游龍。山水相依,群峰倒影,美景如畫,頗為壯觀。
涇河源野荷谷處在涇源縣城西8公里處,為一條南北走向的峽谷,谷地野荷遍布河床,葉片如蓋,清澈的河水掩映於荷葉之中,有江南水鄉之神韻,北岸峭壁參天,華山松布滿石崖,有西嶽華山之險峻,南岸天然樹種資源豐富,有原始森林的韻味。涓涓溪流與野荷長廊相伴,奇峰峭壁與松濤林海相依,再加上谷內少數民族風情服務,游谷賞花,趣味無窮。
C一半是沙,一半是水
也許只有在寧夏,才能看到沙湖和沙坡頭這樣縱深於內地,沙水相間的瑰麗風光。
沙湖,南沙北湖,沙水相連,葦鳥相依,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令人神往的美麗畫卷。沙坡頭集大漠、黃河、綠洲、高山於一處,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治沙成果於一體,悠久的黃河文化和自然地域的過渡性、多樣性,使北國的雄渾與江南的秀美和諧地交織於這里。被世人稱為「世界壟斷性旅遊資源」,「世界沙都」。據考證,沙坡頭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寫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千古絕唱的地方。
◆沙湖觀鳥
沙湖是我國首批4A級生態旅遊區之一,它位於平羅縣境內,距銀川市46公里。沙湖原本是一片濕地,由於不遠處有賀蘭山,每年夏季遇暴雨時,便有山洪下泄,經多年積蓄便形成了這樣一個天然湖泊。說沙湖秀美,美就美在它那隨風搖曳,獨具特色的蘆葦上,在這遼闊的湖面上,分布著286.7公頃蘆葦,迎風招展的蘆葦,像一個婷婷玉立的少女迎接著八方遊客的到來。
沙湖觀鳥也是一個很好的旅遊去處。蘆葦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把沙湖裝扮得生機盎然。在葦盪深處,一團團綠葦的包圍之中,有一大片早已枯黃但長得很高的蘆葦叢,那就是鳥島。那裡面,棲居著數十種幾萬只禽鳥,是一個鳥類王國。綠葦、藍天、黃沙、碧波、白鷗,自然和諧地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優美而清新的畫面。沙湖的葦盪有五千畝,景區特意保留五百畝左右的蘆葦,給鳥群棲居創造一種野生環境。
TIPS
沙湖娛樂項目
水上降落傘:由大功率快艇作牽引,依靠高速行駛快艇形成張力將人帶入距離水面50米左右高空。該項目升空自然、落地平穩,有驚無險。
水上摩托車:陸地摩托車已廣為普及,但水上摩托車卻鮮為人知,不妨體驗一下它的風馳電掣般的快感。
水上沖浪:是一項驚險刺激的娛樂活動,喜歡冒險的遊客可以嘗試。
索道滑沙:沙湖的索道是西北地區唯一的一條空中沙漠索道,乘坐索道纜車滑沙,是一項極富挑戰性的項目,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和驚險性。
◆沙坡頭滑沙
沙坡頭旅遊區位於中衛縣城西20公里處,北接浩瀚無垠的騰格里沙漠,南抵香山,東鄰中衛經濟開發區,西達黃河黑山峽。包蘭鐵路、石營公路橫跨東西,區域遼闊、景觀優美,交通便利。
沙坡頭古時稱沙陀,元代稱沙山,清乾隆年間因在黃河北岸形成了一個寬約2000多米,高約200多米的大沙堤而得名沙陀頭,訛音為沙坡頭。沙坡傾斜60 度,高大的沙山懸若飛瀑,遊人滑沙如從天而降。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地質結構,人在沙坡頂上順坡下滑,沙坡內便發出「嗡、嗡」的轟鳴聲,猶如金鍾長鳴,悠揚宏亮,故稱「沙坡鳴鍾」,是中圍三大響沙之一。
大漠風光旅遊區,位於包蘭鐵路北側,包括鐵路以北享譽世界的「五帶一體」治沙工程以及廣漠無垠的騰格里沙漠。這是沙坡頭旅遊區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這里可以參觀沙生植物園;觀看治沙成果展;騎駱駝游覽原始沙漠風光;騰格里沙漠野營生存游戲;自駕車沙海沖浪;卡丁車運動;進行沙浴、沙療;舉行沙灘排球、足球、爬沙坡耐力賽、沙海探寶、觀日出日落、觀星賞月、玩太空球、賽馬、賽駝等活動。旅遊區內配置沙漠帳篷、蒙古包、民族餐館、沙地篝火狂歡中心、洗浴中心、綠色休閑中心等接待服務設施,有獨具韻味的蒙族風情接待儀式等。擬建設大漠黃河觀景台,遊客至此,可登高遠望奔流的黃河、無際的沙漠、蒼涼的長城,感受雄渾曠遠、洪荒古樸的文化。
TIPS
交通:遊客可從蘭州、包頭或寶雞乘火車到達被稱為「沙都」的中衛,再換乘中巴前往沙坡頭,從中衛到沙坡頭20餘公里,路面平直,交通十分方便。
特產:「寧夏五寶」是枸杞、甘草、賀蘭石、二毛皮。
提醒:沙漠中晝夜溫差很大,白天的陽光會把人烤得皮膚紅腫,夜晚的寒涼則猶如冬季。所以夏季和冬季的服裝都要准備。此外防曬油塗在身上後,會粘上沙子,使皮膚很難受,不如穿上淺色長衣,以抗拒紫外線,臉部可適當使用防曬油。祝你比我曬得更黑。
美食:雞蛋灌餅、糖醋黃河鯉魚、中衛鴿子魚、清蒸羊羔肉、羊雜碎、牛羊肉酥、手抓羊肉、羊肉泡饃、油香、清真奶油糕點、馬三白水雞、涮羊肉等。
D淵遠神秘的文化印記
寧夏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公元1038年,黨項族的首領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並形成了獨特的西夏文化。另外,寧夏是回族自治區,回族人口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是中國的穆斯林省區,區內共有3000多座清真寺,營造出了濃郁的伊斯蘭氛圍。西夏文化和回族文化,是寧夏最為重要的兩大文化。
西夏陵位於距銀川市老城區40公里的賀蘭山東麓,有東方金字塔之稱。西夏陵東西寬約5公里,南北長約10公里,在方圓50公里的范圍內,隨崗丘壟阜的自然起落,坐落著九座帝王陵和254座形狀、規模、大小不等的陪葬墓。西夏陵的建築規模,同北京的明代十三陵陵園相當,每座帝陵陵園均是一個完整的建築體。佔地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坐北朝南,平地起建。它是神秘的西夏文化最宏大的見證。
寧夏是中國的回族之鄉。以勤勞、智慧、潔凈著稱的回族遍布寧夏山川。回族信仰伊斯蘭教,稱穆斯林,保持著嚴格的宗教習俗,尤以山區農村為甚。在寧夏,凡大一點的回族居住點,都有禮拜堂——清真寺,大小不一,風格各異。回族講究飲茶,每有客登門,先端上「蓋碗茶」來敬茶,接著是瓜果、饊子、油餅招待。另外,回族的婚禮和節日也很有特色。
J. 九龍瀑游記作文600字
下午一時許,我們從雁蒼山下來,去游東山的九龍瀑。
時令雖已深秋,暑氣卻還沒全消。天氣又好得過分,頭上沒一絲雲彩,一輪秋陽曝曬在頂上。一路跋山涉水下來,使人把身上的衣服退得不能再退了,還總想找地方避日。我們想盡快趕到那個瀑布下。學生知道了去向,便都跑了起來,留下我陪著宇兒在後面慢慢晃。也難怪,七歲的他,竟能自個兒跟著大孩子徒步遊了雁蒼山。
越過一片田野,爬上一個山坡,穿過一片毛竹林,耳畔轟然響起學生的喧嘩在山谷中雄渾的回聲,眼前豁然開闊,一個大峽谷出現在腳下。這便是九龍瀑——當地人稱的「馬拉水」了。
我們到時,走在我們前頭的竹口中學的師生正陸續退去,我們落得自在地消受。這是一個被山水沖擊成的峽谷,三面崖壁陡立,鬼劈神鑿一般。我們一百六十多個人撒在谷底,顯得那麼渺小。在谷底下,太陽也顯得乏力,頓覺涼氣襲人,積郁在身上的暑氣片刻全消。
那瀑布從幾十米高的石壁上瀉下來,底下被沖成一個凹,養了一池水,深可及人,清徹見底,看得清游魚,叫人羨慕得了不得,真想把自己也溶進裡面去。有一岩石凸出在水中,可以把它想像成戲水的水牛。由於前幾天連續乾旱,那瀑布的水流得很小,很節約似的,涓涓的,真有些像一匹母馬在撒尿。我們便覺得有些遺憾。但那岩頂平坦如砥,闊有數十米,可以想見發大水時洶涌澎湃、氣貫長虹之勢。
那水先像一束線,流到中途,經岩角碰撞,被分成數綹,像一串串珍珠,在陽光下閃閃地發亮。岩壁上方有些突出,水是凌空吊下來的,底下可以通人,擁了許多學生,拿著水壺,挽起袖子,在盛那珠兒,濺得頭發上、臉上都是水珠,看著頗有情趣的。
我看得心裡發癢,也拿了一個瓶子,摸著濕漉漉的岩壁,十分小心地踏著滑膩的溪石,姑且放下為師的架子,去溫那童年的夢。
水從高處滴下來,正好落在一塊大石頭上,被擊得粉碎,水沫四濺,在陽光下能映出虹。我先發現了一條。另一位老師說有兩條。還有一位老師說他看見了三條。我站到他那個角度去看,果然有三條。一條在頭頂上,由山風吹起的水霧映成,時映時現,飄飄忽忽,且隨著觀察點的轉移而變換位置,長短不同,姿勢各異,猶如活的。
誰知,就在我們嫌水太小的時候,發現瀑布的水慢慢地大了起來,水聲也由原來的嘀嘀嘀而成嘩嘩嘩。空中的虹也變大,變長,變明。我們好不奇怪,都驚奇地叫了起來。前幾天都沒有下過雨,上游山勢又不是很高,這水從何而來?人為乎?神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