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仰韶文化姜寨遺址

仰韶文化姜寨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3-08 06:56:09

『壹』 西部地區的名勝古跡

1、兵馬俑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帝的陵園,也稱驪山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以東30公里的驪山北麓,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陵園東側1500米處。其規模之大、陪葬坑之多、內涵之豐富,為歷代帝王陵墓之冠。

2、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坐落於於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瑪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群。

3、塔爾寺

塔爾寺位於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隅的蓮花山坳中。塔爾寺院依山勢建築,由眾多殿宇、經堂、佛塔、僧舍等組成,布局嚴謹,建築巍峨,金碧輝煌,氣勢恢宏,是我國著名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

4、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中國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的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前臨宕泉河,面向東,南北長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錯落、鱗次櫛比,上、下最多有五層。

莫高窟是古建築、雕塑、壁畫三者相結合的藝術宮殿,尤以豐富多彩的壁畫著稱於世。到處都畫著佛像、飛天、伎樂、仙女等。有佛經故事畫、經變畫和佛教史跡畫,也有神怪畫和供養人畫像,還有各式各樣精美的裝飾圖案等。

5、林芝巨柏林

巨柏,又稱雅魯藏布江柏木,特產於雅魯藏布江和尼洋河下游海拔3000米~3400米的沿江河谷里,藏語又稱為「桂辛秀巴」。林芝地區八一鎮東南方10多千米處的巴結鄉有一片巨柏保護點,這也是西藏兩個古柏保護點之一,塔形的樹冠以及挺撥的樹干十分惹眼。

『貳』 姜寨遺址的生產狀況

姜寨遺址出土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有1萬多件,生產工具以磨製石器為主,還有許多骨器,生活用具主要為陶器,彩陶器中有許多件前所未有的葫蘆形魚鳥紋彩陶瓶,表現了精湛的技藝,說明制陶作為一個重要的手工業部門已有相當發展。
生產工具類
生產工具類以石、骨、陶、角、蚌等材料為主,共3811件,與石材加工的生產工具種類不同,形態各異。石斧、石錛、石鏟、石鑿、石刀、石鑽、石球、石敲砸器、石臼桿、石硯、石彈丸、古錐、石砍器、石磨盤、石磨棒、石鏃、石網墜、石紡輪等30餘種,充分突出了新石器時代的石具物品。骨制工具占據第二位。除此,還意外地發現了黃銅片、黃銅管金屬物。
生活用器
生活用器主要以陶器為主,3000餘件,100餘種。最為珍貴的是半坡時期的彩陶花紋和刻劃符號及史家族類型,龍山文化時期的陶器形狀、紋飾,均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其特點是彩繪艷麗、形態奇特、花紋齊全。姜寨先民用各種顏色在石硯上磨成粉拌好,然後在陶器上繪成各種圖案。由此可見,繪畫早在母系氏族就有了,彩繪圖案有人面紋、魚紋、幾何紋、網紋、鳥紋等幾十種飾紋。劃符號陶器102件,這些符號就是當時信息交流語言溝通的文字。陶具類型比較奇特的形狀有凹底、尖底、圈足形瓮、罐,有曲腹碗、缽、雙唇口尖底瓶、雞冠耳罐、雙耳高檔三袋足鬲、釜形三足斝、三耳罐等30餘種。這些陶具在製作上不斷有所突破創新,形成了千奇百怪,既有使用價值又有觀賞價值的可心用品,一直延長和影響著今天的陶冶發展。
裝飾器類
裝飾器類主要有骨、陶、石等經過精細加工後製成。玉圭1件、牙飾1件,裝飾品385件,陶簪600件、骨簪44件,陶環382件,石環6件,骨珠飾14077顆,這些裝飾品在當時能做出來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隨葬品基本全是生活用品,瓮、缽、棺座內最多放兩件,其它墓道內多少不等。碗、盆、瓶、壺、盂、盤、杯等用具比較普遍。除此,在兒童墓和15——16歲女孩子墓中佩戴骨珠2170餘顆。姜寨遺址僅僅發掘一部分就發現了這么多文物瑰寶。可見其內藏豐富,源遠流長。

『叄』 何謂"仰韶文化"其主要類型有哪幾種

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澠池縣仰韶村發現而得名。主要分布於河南,陝專西、山西屬、河北南部和甘肅東部,其時代約在公元前4515-2460年之間。彩陶藝術是仰韶文化的一項卓越成就。這兩個著名的彩陶盆顯示了仰韶文化遺物迷人的藝術魅力。彩陶盆二內壁的圖紋是魚和青蛙,因其多子,而為先民所崇拜。彩陶盆一的兩個圖案比較抽象,如果將它們與彩陶盆二對比,則網紋可能代表青蛙,另一圖案大概是人面魚身,魚身被展開為三面,與後來的青銅器文飾有共同之處。

『肆』 仰韶文化的幾種類型

1、農業

仰韶文化各個部落繼承了前仰韶時期各種文化的傳統生產方式,農業生產仍以種植粟類作物為主。粟的遺存在各重要遺址中經常發現,如西安半坡一座房子內的罐、瓮中都盛放著粟,另一座房子的小窖穴中也發現了粟殼遺存,特別是有一個窖穴中粟殼堆積達數斗之多。

在重要遺址北首嶺、泉護村、下孟村、王灣,也都發現了或多或少的粟殼。臨潼的姜寨遺址,還發現了另一種耐旱作物黍。靠近長江北岸的河南淅川下王崗遺址,發現了稻穀痕跡。此外,在洛陽孫旗屯、鄭州林山砦、淅川下集等遺址,也都發現了糧食遺跡。

上述情況表明,仰韶文化范圍內的農業生產比較發達,糧食作物品種不僅是一種粟。同時,人們還掌握了蔬菜種植技術,半坡遺址的一座房子內,一個陶罐里裝滿了已經炭化的白菜或芥菜之類的茶籽。

2、採集和漁獵

仰韶文化時期,黃河中游各部落的採集和漁獵經濟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根據考古發現的資料,當時的採集品中有榛子、栗子、松籽和朴樹籽等,還有水中的螺螄。其它如植物塊根、鳥蛋、蜂蜜以及昆蟲等,也是採集的對象,這些與過去沒有多大區別。

各氏族營地附近,都有大小河流和比較寬闊的水域,水產十分豐富,利於捕撈活動。遺址中普遍發現了石、陶制網墜和骨制魚鉤、魚叉等工具,說明當時氏族先民的捕撈方法既有網捕,也有垂釣和投叉擊刺。

許多遺址的彩繪陶器上都有魚網的描畫。半坡類型的彩陶盆內及其它一些彩陶器皿上常有魚網紋和魚紋,顯然是長期捕撈活動的真實寫照。

3、手工業

仰韶文化的手工業經濟與農業、畜牧業經濟一樣,主要從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活動,以物易物的交換形式已普遍存在,商品經濟的萌芽還沒有產生。

在各個部落里,氏族成員從事的生產勞動主要是以性別和年齡為分工的。手工業生產中的一些專業性技術,開始由氏族內部長期從事、積累了一定經驗的成員掌握,這些專業分工尚不十分明確和規范。當時的手工業生產,主要是制陶業和制石、制骨、製革、紡織、編織等。

4、制陶業

仰韶文化的制陶業比較發達,制陶技術最能代表當時的手工業經濟發展的水平。從考古發現看,各部落都掌握了相當成熟的經驗,包括選用陶土、塑坯造型、燒制火候等一系列技術和繪畫、貼塑裝飾的工藝。

5、石器製造業

仰韶文化的石器製造業比較發達,早期打制的多,使用直接打擊法,制出的砍砸器和刮削器往往不加修整即行使用,比較粗糙。中期以後,磨製石器已明顯占居主導地位,器形也有很大改進,數量大批增加。各類型遺址中出土的磨製石器,都是先打出初坯然後細致研磨成器的。

與磨製相聯系,切鋸石材和穿孔的技術普遍使用,穿孔石斧在各遺址都有發現。穿孔主要使用鑽穿,但往往先鑿出淺窩再施鑽,也有的是先磨出凹槽而後施鑽的。穿孔石器是為了更好地裝柄以製成復合工具,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

『伍』 姜寨遺址的史前建築總體布局是怎樣的

陝西臨潼附近姜寨村史前時代聚落遺址,也是近年來所發現的一處很有價值的史前文化遺址。這個遺址的文化層,也屬仰韶文化期。這個遺址總面積達2萬5千平方米。在已經發掘的1萬7千平方米中,已顯露出的房屋基址有一百餘座,還發現有大量的窖穴、墓葬等,它們所反映出的史前新石器時代的聚落形態,從建築形態來說與半坡的(建築)形態相仿,但從總體布局來說,則更為完整而且典型。整個居住區的北、東、南三面,被一條壕溝所圍,西南端有一條河流。壕溝的東邊及南邊是集中的墓葬區。居住區內四面都分布著許多大、中、小型的房屋。更有意義的是這個居住區的布局,它們的房屋的門都向著居住區的中心開設的。居住區的中央,有一塊大空地(廣場),還有兩片可能是作為牲畜超大型夜宿場的地方。據考證,所有的房屋幾乎都是住人的,每座房屋的室內都設有火塘(灶炕)。大部分房屋形式是半穴居式的,也有少量的是平地建造的房屋。小型的房屋面積約15平方米左右。這種小型房屋也有方形、圓形兩種,可住三至四口人。中型的房屋可住六至八口人。而大型的房屋在整個聚落中只有五座,每座面積約100平方米,若住人,則可容二十餘口人。但這估計不是一個「家」,而可能是老者殘疾者居住的,並有集體的「公共建築」的功能,可在此議事、節慶等活動。從布局(見圖)明顯地可以看出,房屋分為五大組,每組一座大房子。大房子的門也朝向廣場的中心。這里可以看出他們的氏族社會的結構形態已很完善。根據考古學家和民族學家分析,這個聚落遺址的大、中、小型房屋是有不同功能的。小型房屋是作為母系社會中一個家庭里成年女子過對偶生活的住房,好比如今新結婚住的「鴛鴦樓」、一室戶差不多。不過這種家庭在史前時期還只是一個生活上的單元,而在生產和經濟上還不是獨立的,他們僅保存有少量的分配給的儲糧,所以他們沒有獨立的窖穴。中型房屋是供一個家庭使用的,族長是女性,帶領著老人、未成年人的孩子住在一起,好比今天的三代之家。屋內除了灶炕外,還有一處地方用來作為舉行會議節慶活動的空間,這也好比我國民居中的堂屋差不多。室內睡覺的床位往往分成左右兩半,分布在人口兩側,可能是因男女分睡的要求而設置的。在家族中供對偶家庭使用的小房子都圍繞著家族房子布置。大型房屋供整個氏族使用,如上所說,除了有一部分類似集體宿舍那樣的房間,供孤老、殘疾人使用外,大部分的空間供整個氏族集會、議事、慶祝活動。這個已發掘出來的姜寨史前聚落遺址,有五個氏族聚居,他們有共同的陶窯、畜欄、窟穴、墓地。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在五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由游牧過渡到農業社會。土生土長,世代相承,顯現著中華民族的社會文化。

姜寨遺址史前建築

『陸』 陝西臨潼姜寨遺址有哪些建築特點

姜寨遺址堆積豐富,延續時間長,從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類型,持續有史家類型專、廟底溝類型屬、西王村類型,最上層還有陝西龍山文化的遺存,前後達2000多年。遺址的最下層,遺存保存非常完好,清理出房屋基址120座,有方形的和圓形的,有地穴式和半地穴式的;灶坑261個,有坑穴式的、有地面式的,還有灶台式;窖穴297個,有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和不規則形,這些坑穴當初大部分是作為臨時儲藏東西的地下倉庫挖建的,所以大部分都比較規整,少數是倒垃圾廢物的灰坑;窯址3處和制陶作坊一處;在這里還發現了其他地方罕見的牲畜圈欄和牲畜夜宿場各2處;在居住區內發現多段零星的道路,有的是用料僵石鋪墊的,有的是用紅燒土鋪墊的,也有的是人工踩踏形成的,保存最長的一段長53.3米;在居住區內外,共清理墓葬380座。

『柒』 介紹一下西安的名勝古跡

1、藍來田猿人遺址自

藍田猿人遺址位於陝西省藍田縣東15公里處的公王嶺和縣西北10公里處的陳家窩村兩地。是中國直立人化石及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物出土地點。

『捌』 在中國著名的文化遺址中 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是什麼遺址

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遺址眾多。

不完全統計有華南的洞穴遺址、貝丘遺址、華北的磁山文化、華中的彭頭山文化(見彭頭山遺址)、半坡文化遺址、姜寨遺址、河姆渡文化遺址、大溪文化遺址;

山東龍山文化、河南龍山文化遺址、良渚文化遺址、石家河文化遺址、山東章丘城子崖城址,河南淮陽平糧台城址,湖北天門石家河、湖南澧縣城頭山的城址等等。

現著重列舉如下:

1、洞穴遺址(新石器時代早期)

地點在春灣鎮高村牛窿洞,陂面鎮紫雲岩、赤豹岩,石望鄉馬腰岩,春城鎮崩石埇、舊石角,馬水鄉蛤窿洞。

這7個石灰岩洞穴均發現遺存有劍齒象、納馬象、犀牛、熊、鹿、野豬、豪豬、豬獾、牛、羊、鼬等動物的牙及骨化石、燒骨和螺殼等,在舊石角洞穴還採集到新石器時代繩紋夾砂粗陶7件。

但未發現人類使用的工具,還未能足以證實是古人類居住的文化遺址。有待今後發掘,進一步弄清其文化內涵,然後再作確切結論。

2、彭頭山遺址(新石器時代中期)

彭頭山遺址,位於湖南省澧縣大坪鄉平原中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彭頭山遺址主要文化堆積為彭頭山文化時期遺存, 是長江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年代距今約8200-7800年。彭頭山遺址的文化面貌與以往所發掘過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面貌完全不同,已被命名為彭頭山文化。

3、姜寨遺址(新石器時代晚期)

姜寨遺址,中國黃河中游新石器時代以仰韶文化為主的遺址。位於陝西省臨潼區城北,地處臨河東岸的第二台地姜寨遺址上。

姜寨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人民北路,地處臨河東岸的第二台地上。面積約5萬平方米。

1972~1979年,西安半坡博物館和臨潼區文化館合作,由鞏啟明等主持進行11次大規模發掘,揭露面積1.658萬平方米,是迄今中國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中,發掘面積最大的一處。

該遺址仰韶文化堆積由下到上依次為半坡類型、史家類型、廟底溝類型和半坡晚期類型(或稱西王村類型)。

4、半坡遺址(新石器時代晚期)

半坡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郊灞橋區滻河東岸,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以上。

1953年春,西北文物清理隊在西安東部滻河東岸的二級階地上發現了半坡遺址。同年9月,中科院考古研究所進行了較深入的調查,發現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1954一1957年,先後進行了五次較大規模的發掘,揭露面積1萬平方米。

已發掘出46座房屋、200多個窖穴、6座陶窯遺址、250座墓葬,出土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約1萬件,還有粟、菜籽遺存。半坡遺址博物館於1958年4月28日建成開放。

5、平糧台古城遺址(新石器時代末期)

平糧台古城遺址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龍山文化城址。位於河南省 淮陽縣東南4公里的大朱村西南方。平糧台古城址即是宛丘之地,距今已有46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目前發掘出土進代最早的一座古城址。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的《陳風宛丘》以及《東門之枌》、《爾雅註疏》、《晉書》中均有記載。根據史書記載和地理方位分析,平糧台可能是太昊之墟、神農之都的古宛丘都城。

這座古城時代最早、面積最大、保留最好,對研究我國古代城市的出現、國家的起源、早期奴隸制等重大學術問題,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玖』 中國上下有5000年的歷史,那你知道六大古都是什麼

六大古都包括:北京、南京、西安、洛陽、開封、杭州
北京
我國的首都,全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具有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北京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遠在69萬年前,中華民族的遠古祖先——「北京人」,曾在境內西南郊的周口店地區繁衍、生息;在距今約18000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山頂洞人」也在這里生活。考古發現,北京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兼有中原仰韶、龍山文化和東北地區紅山文化的特徵。約在四五千年前,北京地區已有固定居民點。戰國時的燕、五代時的前燕和金、元、明、清各朝都先後定都於北京。民國初年,北京仍是首都,稱為京師。1928年改稱北平特別市。1949年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重要的歷史文化古跡有:故宮、長城、頤和園、圓明園、天壇、天安門、明十三陵、周口店中國猿人遺址等。

南京
江蘇省省會,有「六朝古都」之稱,計有十個朝代建都於此,又稱「十朝都會」。南京古稱句吳,屬西周大夫周章封地。公元229年,孫吳從武昌遷都南京(時稱建業),南京建都自此開始,都城周長十多公里。此後,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及南唐均以南京為都(時稱建鄴、建康)。1368年,朱元璋稱帝時才改稱南京,南京第一次成為全國統一的政治中心。明初,在此建立了南京城和規模宏偉的宮城,稱應天府。清初改應天府為江寧府。1853年,太平天國攻克南京,在此建都,稱天京。辛亥革命後,1912年1月在此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改稱南京。1949年南京解放。南京著名的歷史文化古跡有:夫子廟、明故宮、中山陵、中華門、靈谷塔、明孝陵、總統府等。

西安
陝西省省會。西北五省區最大的城市,又是我國六大古都中建都朝代最多、帝都歷史最長的古都。西安地區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遠在五六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 「藍田猿人」和新石器時代的「半坡、姜寨」先人就在灃、渭、滻、灞河流域活動。藍田人遺跡和半坡村遺跡、姜寨遺跡,都分布於此。半坡村遺址和姜寨遺址屬於距今約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存。在我國歷史上,先後有13個王朝,即西周、秦、西漢、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在西安地區建都,前後歷時一千多年,其中統一的周、秦、漢、唐諸朝,在西安城市歷史中影響最大,文化遺存最多。西安著名的歷史文化古跡有:大雁塔、秦始皇兵馬俑、大明宮遺址、豐鎬遺址、阿房宮遺址、藍田人遺址、華清池、鍾樓等。

洛陽
九朝古都,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遠在六七千年前,洛陽已發展到母系氏族社會,著名的仰韶文化即首先發現於洛陽西北的仰韶村。東周、東漢、曹魏、武周、西晉、北魏、後梁、後唐、後晉先後曾定都於洛陽。九朝以洛陽為都近千年,僅次於西安。著名的文化古跡有:龍門石窟、仰韶遺址、白馬寺、漢魏洛陽城遺址、光武帝陵等。

開封
七朝古都,名勝古跡眾多。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將都城從安邑(今山西省內)遷往開封(時稱大梁),開封作為都城的歷史由此開始。五代時期,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先後均定都於此,歷經40年。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王朝時,定都開封,長達168年之久,時稱東京,開封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是開封歷史上的鼎盛時代。宋代東京人口已逾百萬,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宋徽宗時,張擇端的著名畫卷《清明上河圖》生動地描繪了當時開封的繁華景象。以後,開封曾為金的都城,改名汴京,歷時20年。開封著名的歷史文化古跡有:大雄寶殿、倉頡墓、鐵塔、相國寺、禹王台、龍亭、岳飛廟等。

杭州
浙江省會。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自秦時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歷史。杭州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生活。歷史上吳越、南宋曾定都於此,稱臨安。著名的歷史文化古跡有:靈隱寺、雷峰塔、六和塔、孫權故里、瑤林仙境、西湖等。公元589年,隋朝開皇九年,廢錢塘郡設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公元1381年,杭州為浙江行省的省會,此後杭州一直是浙江省會。公元1912年廢杭州府,並錢塘、仁和兩縣為杭縣。1927年,析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直隸於省。

『拾』 在陝西臨潼姜寨遺址中發現了哪些物品

在陝西臨潼姜寨屬於仰韶文化的遺址中,發現有玉雕耳墜,在山東寧陽大汶口、浙江杭縣良渚和餘姚河姆渡等文化遺址中,曾發現雕刻細致的玉環、玉璜、玉璧和象牙雕刻的小杯、琮筒、雙鳳紋飾片等實用器皿或裝飾品。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