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李崗遺址最新測年距今8000年
⑴ 裴李崗文化遺址發現的遺物有什麼特點
裴李崗文化的陶器以泥質紅陶數量最多,占陶器總數的一多半,夾砂紅陶次之,泥質灰陶最少。陶器均為手制,大多為泥條盤築。有紋飾的器物較少。而石器則以磨製為主,有石鏟、石斧、石鐮、石磨盤等。裴李崗文化時期的房屋均為半地穴式建築,以圓形為主,亦有較少的方形房屋,有階梯式門道。這一帶第四紀黃土廣泛覆蓋,尤其是豫東平原,黃河沖積的次生黃土非常有利於古代農業的發展。據氣象研究,在距今2500年至8000年的全新世中期,中原和華北地區的年平均氣溫比現在高得多,粟作農業的起源很可能就在這里發生。
⑵ 裴李崗文化遺址在哪
裴李崗遺址位於新鄭縣城西北約8公里的裴李崗村西,面積2萬平方米。目前發掘出墓葬114座、陶窯l座、灰坑10多個,還有幾處殘破的穴居房基。出土各種器物400多件,包括石器、陶器、骨器以及陶紡輪、陶塑豬頭、羊頭等原始藝術品。
遺址東半部為村落遺址,文化層厚1至2米,內含遺物極少。西半部為氏族墓地。墓坑呈長方形,邊緣不整齊。隨葬品主要是石器和陶器。石器有磨製的或琢磨兼施的,其中典型器物有鋸齒石鐮、兩端有刃的條型石鏟等。陶器均為手制,代表器物是三足陶缽、筒形罐等。出土的木炭標本經測定,距今約8000年,絕對年代早於仰韶文化1000多年。
該遺址的發現填補了我國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一段歷史空白。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該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⑶ 裴李崗文化的介紹
裴李崗文化是中國黃河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時期文化,是目前中原地區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由於最早在河南新鄭的裴李崗村發掘並認定而得名。裴李崗文化是漢族先民在黃河流域創造的古老文化,是華夏文明的重要來源。裴李崗遺址的發現填補了我國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一段歷史空白。證明早在8000年前,漢族的先民們已開始在中原地區定居,從事以原始農業、手工業和家畜飼養業為主的氏族經濟生產活動。1這個時期,已進入以原始農業、畜禽飼養業和手工業生產為主,以漁獵業為輔的原始氏族社會。該文化的分布范圍,以新鄭為中心,東至河南東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別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遺址還包括臨汝中山寨遺址、長葛石固遺址等。綜合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放射性實驗室對裴李崗遺址出土的木炭標本測定的年代結果,裴李崗文化的年代距今約7000-8000年,為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
⑷ 我國比裴李崗文化還要早的新石器文化有哪些
目前發現的史前文明有這些:
1、位於河南省新鄭縣城西北約8公里的裴李崗村西的裴李崗文化距今8000年前人類文明,該遺址的發現填補了我國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一段歷史空白;
2、中國長江流域下游地區的河姆渡文化是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它的年代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它是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氏族村落遺址,反映了約7000年前長江流域氏族的情況。
3、仰韶文化的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3000年,是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4、以泰山地區為中心的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 - 前2500年),是新石器時代後期父系氏族社會的典型文化形態。
由此可見,我國目前還沒有發現比裴李崗文化還要早的新石器文化。
⑸ 賈湖遺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早期裴李崗文化契刻符號,距今已有多年的歷史
裴李崗文化 ,中國黃河中游地區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因1977年首先發現於中國河南新鄭裴李崗而命名。是目前已知的華北地區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年代距今大約8000~7000年。
⑹ 裴李崗文化的文化發現
1977年發現的距今8000多年的裴李崗文化和1921年發現的距今5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重大發現。半個世紀以來新的考古材料證明,這兩種文化在黃河中下游地區有著廣泛的分布,並以此為中心向四周發展。
裴李崗文化是以1977年起發掘的河南省新鄭縣裴李崗遺址為代表而得名。實際上,早在1958年,在配合漯河市火電廠的發掘中就發現了裴李崗文化遺存,但一度把該文化歸入仰韶文化的范疇而未能辨認。1959年曾在洛陽偃師澗溝發現石磨盤一套,1965年,在新鄭縣裴李崗發現了石磨盤、石磨棒 。1977年,開封地區文管會和新鄭縣文管會又在裴李崗村發現了舌狀形石鏟和泥質紅陶雙耳壺,初步認識到這是有別於仰韶文化的史前遺物。同年,上述兩單位隨即開始對裴李崗遺址的第一次小型發掘 。此後,又進行了第二次 、第三次和第四次發掘 。裴李崗遺址及其一批同類遺址,具有特徵明顯的器物群,加上碳十四測定的年代,為距今7000餘年,認識到它是早於仰韶文化的新的文化類型,大約70年代末期,提出裴李崗文化命名。這是中國確切認識新石器時代中期考古學文化的肇始。
1997年首次發現於河南新鄭縣裴李崗,故名。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豫北、豫南也有發現。生產工具以磨製石器為主,製作精緻,其中帶鋸齒刃石鐮、長條形扁平的雙弧刃石鏟和鞋底形四足石磨盤(附磨棒)最為典型,也有打制的刮削器等。陶器以細泥紅陶和夾砂粗紅陶為主,均為手制,燒成溫度較低;多素麵,有少量磨光或飾以篦點紋;典型的器形是三足缽和半月形雙耳壺。當時已形成定居的聚落。經濟生活以農業為主,飼養豬、狗等家畜,並以採集漁獵為輔。碳14法測定其年代為公元前5600年~公元前4900年,可能是仰韶文化的先驅。
⑺ 什麼是裴李崗文化 比仰韶文化早嗎
裴李崗文化:中國黃河中游地區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因1977年首先發現於中國河南新鄭裴李崗而命名。年代距今8000~7000年。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境內。
仰韶文化:距今約5000~6000年中國新石器時代的一種文化。因最早發掘的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遺址而得名。
裴李崗文化作為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的較早遺存,裴李崗文化自七十年代首先在河南新鄭市裴李崗村發現以來,便使人們認識到了仰韶文化之前的中國遠古文化的獨特面貌。
結論:裴李崗文化比仰韶文化早.
⑻ 上山文化開發最新動態
上山遺址是中國長江下游及東南沿海地區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為此,當地政府專門修建了上山文化陳列館。
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黃坤明2009-6-11在浦江縣考察時要求:
對上山文化、江南第一家等文化遺址的保護,突出歷史文化價值,保護與開發並重,努力打造文化品牌。
為此,政府要做的努力應該是長期的、一貫的,措施應該是穩步的。不會有一蹴而就的大手筆。
⑼ 裴李崗文化遺址的遺存
裴李崗遺址面積2萬平方米。該遺址的發現填補了我國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一段歷史空白。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該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發掘出墓葬114座、陶窯l座、灰坑10多個,還有幾處殘破的穴居房基。出土各種器物400多件,包括石器、陶器、骨器以及陶紡輪、陶塑豬頭、羊頭等原始藝術品。
遺址東半部為村落遺址,文化層厚1至2米,內含遺物極少。西半部為氏族墓地。墓坑呈長方形,邊緣不整齊。隨葬品主要是石器和陶器。石器有磨製的或琢磨兼施的,其中典型器物有鋸齒石鐮、兩端有刃的條型石鏟等。陶器均為手制,代表器物是三足陶缽、筒形罐等。出土的木炭標本經測定,距今約8000年,絕對年代早於仰韶文化1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