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西遊記
❶ 在西游記中唯一被禁用的法術是什麼它為何被禁用
在西遊記中唯一被禁用的法術是法相天地,因為這個法術威力太大,一旦使用會給天上地下的生靈帶來很大的傷亡,因為被三界禁用。
西遊記中的很多神仙都有各種厲害的法術,法術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保障,但是有些法術是不可以隨便使用的,也是極少有人會使用的,比如法相天地。這門法術在西遊記中記載會使用的人只有兩個,便是二郎神和孫悟空。
還有一次是孫悟空與牛魔王打鬥的時候使用了這門法術。起因是牛魔王身形天生巨大,實力也非常強悍,孫悟空為了壓倒牛魔王就使用了法相天地,身形變得比牛魔王還大了一半多,可把牛魔丸嚇壞了,最後牛魔王被孫悟空打敗。
可見這門法術的威力之處,不是一般神仙可以駕馭的,一旦給三界帶來危害,後果也是不堪設想的。所以在西遊記中這門法術被禁用,而孫悟空和二郎神敢使用這門法術,完全是他們性格所致,他們根本不是能被天帝唬住的神仙。
❷ 西遊記中法天象地是一種什麼法術
是一種極為高深的法術,會的人不多,利用自身的法相變化。
❸ 西遊記中 唐僧的原型是
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著名的高僧玄奘。
玄奘原來的名字叫做陳禕是法相宗的創始人,被人們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來被後世的人們稱為唐僧。
玄奘在貞觀元年的時候一個人向西邊徒步走了五萬多里的路,最終到達了印度的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回了真經。
玄奘取經的過程用了十七年之久,學遍了當時的大乘佛經和小乘佛經。總共給唐朝帶回了150枚舍利子7尊佛像和657部佛經。
(3)法相西遊記擴展閱讀:
唐高宗元年,玄奘大師六十五歲,他依然在玉華寺翻譯佛經。在這一年的歷史記載中,有他對譯場的助手和弟子們說的這么一句話:玄奘今年六十有五,必當卒命於此伽藍,經部甚大,每懼不終,人人努力加勤,勿辭勞苦。
意思是說:今年我六十五歲了,一定是會死在這座玉華寺里,佛經數量巨大,我經常擔心翻不完,你們大家加把勁兒,努力一點,不要怕辛勞。
在玄奘大師的一生中,第一次發出了這種不自信的、怕自己的工作無法完成的擔憂之辭。實際上,由於多年勞累,在翻譯完《大般若經》以後,他自己就覺得體力開始衰竭,甚至覺得自己行將就木。
不久,他又對弟子們說了一段話,幾乎可以看作是他的遺言:若無常後,汝等遣我宜從儉省,可以蘧蒢裹送,仍擇山澗僻處安置,勿近宮寺。不凈之身,宜須屏遠。
意思是你們在送我的時候,一定要節儉,不要用很多的禮節,要用最簡單的方式裹送,把我安置在僻靜的地方,不要靠近宮室和寺院。
同年正月初三,玄奘大師的弟子懇請玄奘大師開始《大寶積經》的翻譯,玄奘大師在勉強翻譯了開頭的幾行以後,突然停了下來,他猶豫了很長的時間,平靜而凝重地看著他的弟子。
他說:這部《大寶積經》的分量不亞於《大般若經》,我自己覺得我的體力和精力已經不足以再翻譯如此大部的佛經了,死期已至不是將至,而是我的死期已經到了,不遠了。
說完這句話以後,玄奘大師從此絕筆,停止了翻譯工作。他表示,要把此後可以預見的很少的歲月留給自己去禮拜佛像,為自己離開這個世界做好准備。
❹ 西遊記的唐僧是佛教的哪個宗派
律宗佛教中的宗派保守估計,分為十大宗派,律宗排在第二、簡述一下:
律,是佛住世時因事而制,隨機散說的大眾生活規約,傳入我國以後,到了唐朝,經過道宣律師整理,定名為四分律,遂成為宗。
『屍羅』是梵語,譯華語為『戒』,因能防止身口意的過非,故以戒稱之。當佛將入滅時,阿難尊者問佛說:『佛入滅後,以誰為師?』佛言:『以戒為師。』可見戒在整個的佛法中,佔了極重要的地位,我們學佛的弟子們,應該視戒如佛!否則,就辜負了我佛如來慈愍眾生的一片悲心!
戒,分在家的五戒、八關齋戒和菩薩戒。出家眾有十戒、六法戒和具足戒。此外根據梵網經,則有十重四十八輕戒,稱為大乘菩薩戒。這都是成就四眾弟子防過止非,圓成佛道而定的,我們應當如法受持,才能達到學佛成佛的目的。
此宗修持的方法以持戒為本,因為戒能生定,有定必能發慧。也就是說,只要持戒精嚴,則三業自然清凈,如此,必能離苦得樂,轉凡為聖。我國大乘佛法的八宗,各有各的特性,而此宗更為特殊,因為『戒為無上菩提本』,不論修其他任何一宗的學人,必定都要兼修戒律,此宗學人,只要嚴持戒律,即可圓成佛道,證無生忍。
❺ 西遊記中哪個法術被禁用了,只有孫悟空二郎神兩個人會用
西遊記,或者其他仙俠小說包括現代修真小說,離不開三大要素,修為、法寶、法術。神仙們掌握一門非常強大的法術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西天一隻小老鼠,修煉後掌握了三味神風,吹的三界動盪不安,上至天庭,下至地府,全被他吹得七零八落,還放出了許多靈山裡的坐騎。
為什麼此法術會被禁用呢?你想啊,這樣的高度那一隻腳該多大,就不說走一步凡間地震了。一個腳印差不多和一個國家地盤大小,這么大的猴腳,會將多少生靈踩死於腳下,打個噴嚏那還不是13級大台風?所以,三界都禁止使用此法。
❻ 觀音一共有幾種法相分別是什麼
據說經常出現的有現三十三種。她為釋迦牟尼佛教育度化眾生的助手,也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上座菩薩,是阿彌陀佛的接班人,又稱為觀自在菩薩。
一、楊柳觀音(佛身):右手持楊柳,踞坐岩上,手持凈瓶。
二、龍頭觀音(辟支佛身):以不同姿態乘龍顯聖於祥雲中,是化身天龍之身
三、持經觀音(聲聞身):箕坐岩上右手持經卷若讀書,也有一說釋持經為聲聞身。
四、圓光觀音(梵王身):身後有火焰圓光,大放光明。或釋圓光為普門品中"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相應。
五、游戲觀音(帝釋身):五色祥雲上箕坐或漫步自在形。
六、白衣觀音(自在天身):敷草坐岩上,左手持蓮花,右手結與願印,身著白衣,處白蓮花之中,或結定印以為是比丘與比丘尼的化身。
七、蓮卧觀音(天大將軍身):雙手合掌,在蓮葉上作半卧姿,表卅三觀音之小王身。
八、瀧見觀音(大自在天身):在高山倚岩而坐,坐眺望流泉飛瀑,表普門品中"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之意
九、施葯觀音(毗沙門身):常為右手拄頰深思,左手放在膝上捻蓮花,表示觀音無時不在惦念世間疾苦,考慮拯救眾生。或釋為表普門品中"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
十、魚籃觀音(小王身):腳踏鰲魚背上,手提盛魚的竹籃,或為手提魚籃的民間少婦形象。《西遊記》中對此形象有發揮,因而在民間影響很大。
十一、德王觀音(長者身):趺坐岩畔,右手持楊枝,左手置於臍前,表卅三身之梵王,梵王乃之主,其德殊勝,故稱德王。
十二、水月觀音(居士身):作觀水中月形狀,以喻諸法如水中月而無實體,或釋為表卅三身之辟支佛 。
十三、一葉觀音(宰官身),又作蓮葉觀音、南溟觀音。乘一片蓮葉漂浮水上,故有此名。相傳日僧道元自中國返日時,遇暴風於南溟時即默禱觀音,忽見大悲尊乘一蓮葉浮於海上,風浪遂止。及登岸,刻造所睹觀音像奉於南溟觀音寺,故有此稱。或釋為表卅三身中宰官。
十四、青頸觀音(婆羅門身):青頸觀音,其像為三面四臂,所持之物為杖、蓮花輪、螺四種,身色為紅白,頸為青色。傳為觀音降魔解救眾生,為不使毒葯傳世害人而吞食,致使頸呈現青色。或釋為表卅三身中佛身
十五、威德觀音(比丘身):箕坐岩畔,左手持蓮花,或釋為表卅三身中天大將軍身
十六、延命觀音(比丘尼身):倚水上之岩,右手支頤,頭戴寶冠設阿彌陀佛之聖像。或釋為表普門品中"咒詛諸毒葯,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
十七、眾寶觀音(優婆塞身):趺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於彎膝上。或釋為表卅身中之長者。
十八、岩戶觀音(優婆姨身):端坐於岩洞中,靜思入定。或釋為表普門品中"元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燃,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
十九、能靜觀音(長者婦女身):佇立岩畔,兩手按一岩上,望海沉思。或釋為表《普門品》中"為求金銀琉璃……等寶物,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
二十、阿耨觀音(居士婦女身):佛教傳說阿耨達池位於瞻部州香山以南、大雪山以北,《大唐西域記》亦有提及。阿耨觀音名即由此而來。或釋為表《普門品》中: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
二十一、阿摩提觀音(宰官婦女身):常乘白獅子而身放火光之像,四臂分持摩竭魚、白吉祥鳥、鳳頭箜篌。表無畏之義。或釋為表卅身中之毗沙門身
二十二、葉衣觀音(婆羅門婦女身):敷草坐岩上,身穿千葉衣。或釋為表卅三身之帝釋。古印度東南部就有一個夏帕拉族,以樹葉為衣。婆羅門教女神亦有此形象
二十三、琉璃觀音(童男身):又稱:"香王觀音"、"高王觀音"、形象為兩手捧一琉璃壺,乘一蓮瓣浮於水上。或釋為表卅三身中自在天身。
二十四、多羅尊觀音(童女身):多羅意為"眼"、"瞳子"、作中年女像,合掌持青蓮花。或釋為《普門品》中"或值怨賊繞,各值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
二十五、蛤蜊觀音(天身):居於兩扇蛤蜊殼中,或乘於蛤蜊之上渡海。此像緣出唐文宗食蛤,遇觀音現於其中的故事。據《觀音慈林集》卷下載,唐文宗一向極好喜食蛤蜊,沿海地方官吏以進貢為口實,大加收括民財,致怨聲載道。觀音聞知後為解救眾生,變為蛤蜊,示現於皇宮的廚房。文宗見後驚奇,請終南山恆政禪師致問,乃知觀音化現教示,即下旨停罷貢蛤蜊,永戒食蛤。又令天下寺建觀音殿,沿海漁民額手稱慶,家家奉供,稱為蛤蜊觀音。
二十六、六時觀音(龍身):作居士裝束,表卅三身之居士,以佛教徒每日六時(晨朝、日中、日沒、初夜、中夜、後夜)奉供不斷,故名。法隆寺中似有六時觀音。
二十七、普悲觀音(夜叉身):衣端受風立像,表大自在天身
二十八、馬郎婦觀音(乾闥婆身):婦女立像,表三十三身中的婦女身。
二十九、合掌觀音(阿修羅身):合掌立像,表三十三身中婆羅門身。
三十、一如觀音(迦樓羅身):形象為乘雲飛行空中,右手持說法印,能制伏雷電等魔擾。普門品中有:"雲雷鼓掣電, 降雹澎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配圖的經本多畫有雷電降電與觀音埸面。
三十一、不二觀音(緊那羅身):雙手相叉或低垂,在水中立或坐於蓮葉之上,身著天衣,飄然自得地浮於水面。表執金剛身。
三十二、持蓮觀音(摩睺羅迦身):手持一蓮花,站或坐在蓮葉上,多為容貌姣好的少女形象,表童男童女身。
三十三、瀝水觀音(執金剛神身):又稱"滴水觀音",一手持瓶作瀉水狀,一手作法印,或持楊枝。表《普門品》中"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6)法相西遊記擴展閱讀
觀世音菩薩(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觀世音是鳩摩羅什的舊譯,玄奘新譯為觀自在,中國每略稱為觀音。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系。他是西方三聖中的一尊, 也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而且還有說觀世音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觀音身相
隨類應化:《楞嚴經》卷六,觀世音菩薩為了適應各種不同根性及類別的眾生,他可化現三十二種不同的身份,為之說法教化,那便是:佛身,獨覺身、緣覺身、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四天王身、四天王國太子身、人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
比丘尼身、優婆塞身、優婆夷身、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龍身、葯叉身、乾闥婆身、阿修羅身、緊那羅身、摩呼羅伽身、人身、非人。《法華經·普門品》所舉的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三身,
與《楞嚴經》三十二身大致相同。那便是:佛身、辟支佛身(即是獨覺和緣覺)、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毗沙門身、小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優婆塞身、優婆夷身、長者婦女身、居士婦女身、宰官婦女身、婆羅門女、童男、童女、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及非人等身、執金剛神身。三十二及三十三都不是定數,實則應化無量。
❼ 西遊記中有多少位菩薩
在西遊記里出現的菩薩應該是:觀音、普賢、文殊、地藏、靈吉 五位
在西遊記里版,出現最多的是觀音菩薩權;另外,有一回講試探取經人心性的,梨山老母帶著觀音、文殊、普賢三位菩薩下凡來變作一位母親帶著三個女兒,把豬八戒在林子里吊了一個晚上;在過火焰山的時候,孫悟空被芭蕉扇扇到遠方,碰到了靈吉菩薩,給他一顆定風珠;在真假美猴王里,兩只猴子到地獄去辨真假,地藏王菩薩帶著諦聽出現過。
❽ 西遊記取經路線圖
南瞻部洲大唐國—蛇盤山鷹愁澗—黑風山黑風洞—黃風嶺—流沙河—黑松林—烏雞國—車遲國—通天河—西梁女兒國—毒敵山琵琶洞—小雷音寺—小兒國—玉華州—豹頭山虎口洞—竹節山九曲盤桓洞—全平府慈雲寺—旻天縣—青龍山玄英洞—舍衛國布金寺—百腳山—銅台府—地靈縣華光行院—玉真觀—靈山大雷音寺。
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太宗選定,與其結拜並前往西天取經。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悟能、沙悟凈。
之後在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手執由觀音菩薩所贈的九環錫杖,身披錦襕袈裟。
(8)法相西遊記擴展閱讀:
據《西遊記》中記載唐僧取經是用了十四年之久。貞觀一十三年,唐僧受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點化,在接受觀世音贈予的兩件寶物錦斕袈裟與九環錫杖後拜別唐太宗前往西天取經。
唐僧取經路線有十萬八千里的路途,而且在地圖上顯示的唐僧取經路線並不是一條直線,而是個近乎是半橢圓形的形狀。十萬八千里,唐僧走了整整五萬四千公里。
師徒四人從東土大唐出發,全程全部是靠步行,沒有依仗徒弟們騰雲駕霧的本領一步一個腳印的前往西天。
❾ 西遊記與佛法相矛盾
西遊記本身就不是正統的佛法表現。是一部小說,加上部分佛理。
學佛,一定要依據佛陀所說的正法經典。
西遊記最後的「加升大職正果成佛」,你也可以理解為授記他們必定成佛。
佛教的確是靠覺悟,靠修正自己,靠普渡所有眾生,完成菩薩悲願。(當然你一定要經歷菩薩的階段)最後達到正遍知,無上正等正覺.....
南無阿彌陀佛!